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百科 > 演讲稿 > 正文

端午节的国旗下的演讲稿

2025/03/12演讲稿

此篇文章端午节的国旗下的演讲稿(精选4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端午节的国旗下的演讲稿 篇1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是有关端午节的题目。

端午节,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它又叫端阳节,是每年的农历5月初五,是纪念屈原的日子,也是我们包粽子吃粽子、划龙舟的日子。这天马上就要来临了,相信大家都非常期待这个传统节日了吧,那接下来我就跟大家大概讲讲关于端午节的事情吧。

我刚才说端午节是祭奠屈原的日子,那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是的,屈原是春秋时期的楚国人,是一个爱国的诗人,据说,春秋时期,秦国大肆侵略楚国,攻占楚国都城的时候,屈原看着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宁死不屈直接投汨罗江自尽,屈原死后,楚国的百姓悲痛万分,每一年的这天都去江边祭奠他。所以在每年的农历的五月初五才有吃粽子化龙舟的习俗,成了一年一度纪念屈原的日子。

屈原的这种宁死不屈的爱国精神在当时振奋人心,值得楚国的百姓的爱戴,在2000多年后的今天,也依然被尊崇和敬佩。我们敬佩他面对强权宁折不弯的血性,面对危机有着舍身成仁的气魄和胆量,也体会到了他对国家人民的深重的感情,和对我们脚下这篇广袤土地深沉的爱。所以才会有一年一度的端午节的祭奠流传至今。

端午节除了纪念屈原,还有很多其他的风俗。最常见的风俗就是挂艾草吃粽子。我记得小时候,一到端午节,家里的门口都会挂艾草,风轻轻的吹过来,我好像还能闻到艾草上淡淡的草屑香,这一整天我都非常的开心。我家从一大早就开始包粽子,白白的米饭里面夹点肉,再放点红枣,就是我最喜欢吃的红枣味的肉粽,现在想想口水都要流出来了,嗯,我好像也看到了下面有同学咽口水呢。别急,再过两天,我们就都能吃到了哈。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有着传承了中国2000多年历史的节日,也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门。我们作为当今的新生代的一员,我们要主动的弘扬这种带着中国历史气息的传统文化,也要弘扬屈原的那种爱国主义情怀。我们的祖国日渐繁荣昌盛,哺育我们一代代人的成长,我就想在这里当着所有老师和同学的面,大声的向我们的祖国表白:我爱你,中国!也希望我们能珍惜现在的生活,彼此勉励,努力学习,长大后做一个爱国爱人民,对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的人吧!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

端午节的国旗下的演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国旗下的演讲题目是《端午节,我们的传统节日》。

同学们,能列举一下我国的传统节日吗?

也许,你习惯了圣诞节的狂欢,在母亲节给妈妈送小礼物,在父亲节向爸爸表达谢意。事实上,有许多节日都印有“中国”的标签,如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这些传统节日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象征着丰富的中华文明,闪耀着龙的后代的无限智慧。

6月XX日(农历五月初五)是今年的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的代表。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端午节又叫端阳、崇武、女儿节、龙舟节。纪念端午节的民俗丰富,比较常见的庆祝形式有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端午节的每一个习俗都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文化记忆。

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和文化标签。然后,当我们的生活被高科技元素充斥时,人们也多多少少冷落了传统节日,丢失了对文化传统的记忆。

同学们,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就要到了。你们想用什么方式纪念这个绵延两千年的传统佳节呢?让我们从今年端午节开始,重新拾起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关注,赋予中国传统文化更多的新元素,用自己的力量,拯救传统节日习俗,发展传统节日习俗,创新传统节日习俗,让中国文化逐渐被世界上更多的人接受和认识,毕竟,“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端午节的国旗下的演讲稿 篇3

老师、小朋友们:

早上好!

还有9天,也就是下个星期三6月12日,就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这些天我又听到一首儿歌:“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是的,每年农历五月五日是端午节,端午节史源于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端午节的习俗可以概括为四点,下面请我们学一班的几位小朋友,来给大家介绍介绍吧!

幼儿,第一点,端午节史纪念诗人的节日,是爱国的节日,因为爱国诗人屈原五月初五投江。屈原投江后,古人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万船齐发,呐喊鼓乐吓退蛟龙,以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后来演变成为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端午节的人文内涵已密不可分。端午节成为中国人传递爱国主义情感和精神的重要仪式。

第二点,端午节也是卫生节,端午节前后是春夏交替之时,天气炎热、多雨潮湿、蚊虫滋生,病虫害渐多,是传染病的高发时期,为了避免疾病的发生,古人在端午节前后插艾叶、挂菖蒲用来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后来又加了石榴花、大蒜和龙船花、合称“天中五瑞”。

端午这天,成人都要饮雄黄酒和菖蒲酒以驱蛇虫,小孩子要佩戴藏有朱砂、雄黄、香草的香囊预防疾病。

这些习俗表达的是古人驱瘟辟邪、祈福佑安的愿望。这样来看端午节是中国最早的“卫生防疫节”。

第三点,端午节还是体育节,因为这天人们要在水上赛龙舟,龙舟竞渡是一项很有气势,极具合作精神的竞技活动。龙舟竞渡自古就有夺锦标的惯例,夺锦标不仅要有体力、耐力,而且还要团结协作,机智灵活,更要熟悉水性。这些都是长期锻炼的结果,绝非一日之功。龙舟竞渡能对群众性的水上运动,强身健体,民众团结起到很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现在龙舟竞渡已经逐渐演变为一项国际赛事,起到友谊纽带作用。

第四点,端午节更是美食节,因为我们要吃可口的粽子。晋代,粽子被定为端午节正式食品,人们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形状有四角形、锥形、菱形,有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的“筒粽”。

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为代表,可谓粽叶飘香粽子可口。

教师:听了学一班小朋友,给我们讲的端午节的习俗,小朋友们对端午节是不是有了一些了解呢?刚才这四个小朋友分别讲了端午节是:纪念诗人、爱国的节日、卫生节、体育节、美食节,老师希望你们今晚回家后,能把刚才了解到的这些内容,给爸爸、妈妈说说好吗?今天的升旗仪式到此结束,退场!

端午节的国旗下的演讲稿 篇4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我是三年级一班的肖文轩,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粽叶飘香迎端午。

再过几天就要到五月初五了,也就是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两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

传说端午节有四重意义。

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

端午节的第二个意义是纪念忠心为国的楚国大臣伍子胥。他在五月初五这天被楚王投入大江。

端午节第三个意义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曹娥的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端午这天也对她进行纪念。

端午节第四个意义是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秋瑾是六月五日殉国,后人为敬仰其诗,复哀其忠勇事迹,乃与诗人节合并举行纪念,而诗人节亦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

端午节来临,各地都有不同的习俗:

1、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

2、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3、赛龙舟: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4、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5、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6、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

7、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同学们,端午就要到了,你的家里准备好了粽子吗?准备好了艾叶菖蒲吗?在这里,我祝所有的老师和同学端午快乐!

我的讲话结束了,谢谢大家!

2022关于端午节的国旗下的演讲稿(精选9篇)

演讲稿的格式由称谓、开场白、主干、结尾等几部分组成。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演讲稿对我们的作用越来越大,那么你有了解过演讲稿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2022关于端午节的国旗下的演讲稿(精选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2022关于端午节的国旗下的演讲稿(精选5篇)

演讲稿是为了在会议或重要活动上表达自己意见、看法或汇报思想工作情况而事先准备好的文稿。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我们使用上演讲稿的情况与日俱增,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演讲稿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22关于端午节的国旗下的演讲稿(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