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百科 > 演讲稿 > 正文

感恩班会家长发言稿

2025/03/13演讲稿

此篇文章感恩班会家长发言稿(精选4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感恩班会家长发言稿 篇1

尊敬的各位家长:

下午好。对于你们能在百忙中抽空来参加我校家长会,我表示衷心地感谢!

首先,我向家长们汇报一下我班的基本情况。我班现有学生34人,其中男女各17人。孩子们开朗活泼,集体荣誉感很强。

语文课上,同学们听课率很高,课堂上欢声笑语一片,同学们联系自己生活的体验,踊跃地表达自己出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如:唐通、李柳辉、胡智程、赵婉舒、李华钰、廖诗雪、陈恬恬、王紫欣、邓吉娅、阳昕炜、彭星、何远茂、刘玲宏等同学,特别是李梦澜、韦兆林、陆志豪、黄昱铭、蒋先鹏同学,他们在课堂上勇于挑战自己羞怯、怕错、怕同学取笑的个性,表现自己,不怕失败,敢于跟老师、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这在从前是不可能的,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了不起的进步!一堂课下来,同学们经常意犹未尽,围着我请我继续上下面的'课。

今天请家长来,就是想跟家长们就我这学期感受最深的一堂课交流一下有关感恩教育的问题。

在家长们的面前,有一本《语文书》,请家长将书翻到69页,这是我们这学期学习的一篇课文《13 第一次抱母亲》。请家长先看看这篇课文,我接着说说我的理解。

首先,我是第一次看到这篇文章。我也是一位母亲,看完后,不知道有没有哪位家长跟我有一样的感受:当我的孩子长大后,是否如文中的作者一样,虽说后知后觉,但总算体会到母亲(或父亲)深恩难报。也就是说,我们该怎么教会自己的孩子学会感恩?

各位家长,当我看完这篇文章,我的感觉就是:沉重!沉重!!!肩上的担子太沉甸甸!我该怎么教我的学生?我该怎么教我的孩子?在学校,我是引导者,我是组织者,但是孩子们才是实施者,我不可能取代他们去思考,去体验!这篇文章的内涵,我怎么引导学生去感悟,进而联系实际让孩子们在生活中体味?我陷入了深深地思考。

在上课时,我向学生提了五个问题:

①“我”为什么要抱母亲?

②“我”是怎么抱母亲的?为什么?

③为什么“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④题目是“第一次抱母亲”,文章一共描写了几次抱母亲?哪一次才是“第一次”?

⑤课题“第一次抱母亲”,“抱”到底是什么意思?

随着对文章的理解,孩子们的感悟越来越清晰。文章最后,母亲流泪了,我问孩子们:“母亲的泪水说明什么?那是什么样的泪水?你们的母亲(父亲)有过这种时刻吗?有谁记得父母的生日?他们的结婚纪念日?”许多孩子羞愧地低下了头。

在学完课文后,我补充了几个内容。

一是讲述了一个故事:《两个母亲》。请家长先自己看看这个故事。 附故事原文:

两个母亲

802号病房住着两个患贫血症的女人,一个是城里的,一个是乡下的。

乡下女人得知城里女人患的也是贫血时,很是感叹:“不用问,你跟我一样,也是个苦命人。得这个病的,都是劳累过度加营养不良。我丈夫死得早,留下3个孩子给我。这些年,我差点被他们累死。你有几个孩子?”

“我就一个儿子。和你一样,我也是一个人和孩子过。18了,在寄宿学校读书。为了供他,我白天上班,晚上再出去打一份工”

“你儿子一定有出息!熬几年,你就该享清福了,吃再多苦、受再大累也值。”

城里女人被乡下女人说得很高兴,问:“你的孩子在做什么?”

乡下女人撇撇嘴,说:“出大力呗。老大在家种地,老二在城里干活,老三跑广东去打工了。”深聊下去,两个女人居然是同一天的生日,三天后的九月初五就是她们50岁的生日。

转眼到了九月初五。早晨起来,乡下女人泡了两碗方便面,递给城里女人一碗,说:“孩子都不在身边,咱们自己吃碗长寿面吧!”

她们还没有把方便面吃进嘴,闯进来一个黝黑的汉子,他手里拎着个保温饭盒,头上冒着汗,进门就道:“妈!你吃上了呀?”

感恩班会家长发言稿 篇2

尊敬的各位家长:

下午好。对于你们能在百忙中抽空来参加我校家长会,我表示衷心地感谢!

首先,我向家长们汇报一下我班的基本情况。我班现有学生34人,其中男女各17人。孩子们开朗活泼,集体荣誉感很强。

语文课上,同学们听课率很高,课堂上欢声笑语一片,同学们联系自己生活的体验,踊跃地表达自己出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如:唐通、李柳辉、胡智程、赵婉舒、李华钰、廖诗雪、陈恬恬、王紫欣、邓吉娅、阳昕炜、彭星、何远茂、刘玲宏等同学,特别是李梦澜、韦兆林、陆志豪、黄昱铭、蒋先鹏同学,他们在课堂上勇于挑战自己羞怯、怕错、怕同学取笑的个性,表现自己,不怕失败,敢于跟老师、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这在从前是不可能的,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了不起的进步!一堂课下来,同学们经常意犹未尽,围着我请我继续上下面的课。

今天请家长来,就是想跟家长们就我这学期感受最深的一堂课交流一下有关感恩教育的问题。

在家长们的面前,有一本《语文书》,请家长将书翻到69页,这是我们这学期学习的一篇课文《13 第一次抱母亲》。请家长先看看这篇课文,我接着说说我的理解。

首先,我是第一次看到这篇文章。我也是一位母亲,看完后,不知道有没有哪位家长跟我有一样的感受:当我的孩子长大后,是否如文中的作者一样,虽说后知后觉,但总算体会到母亲(或父亲)深恩难报。也就是说,我们该怎么教会自己的孩子学会感恩?

各位家长,当我看完这篇文章,我的感觉就是:沉重!沉重!!!肩上的担子太沉甸甸!我该怎么教我的学生?我该怎么教我的孩子?在学校,我是引导者,我是组织者,但是孩子们才是实施者,我不可能取代他们去思考,去体验!这篇文章的内涵,我怎么引导学生去感悟,进而联系实际让孩子们在生活中体味?我陷入了深深地思考。

在上课时,我向学生提了五个问题:

①“我”为什么要抱母亲?

②“我”是怎么抱母亲的?为什么?

③为什么“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④题目是“第一次抱母亲”,文章一共描写了几次抱母亲?哪一次才是“第一次”?

⑤课题“第一次抱母亲”,“抱”到底是什么意思?

随着对文章的理解,孩子们的感悟越来越清晰。文章最后,母亲流泪了,我问孩子们:“母亲的泪水说明什么?那是什么样的泪水?你们的.母亲(父亲)有过这种时刻吗?有谁记得父母的生日?他们的结婚纪念日?”许多孩子羞愧地低下了头。

在学完课文后,我补充了几个内容。

一是讲述了一个故事:《两个母亲》。请家长先自己看看这个故事。 附故事原文:

两个母亲

802号病房住着两个患贫血症的女人,一个是城里的,一个是乡下的。

乡下女人得知城里女人患的也是贫血时,很是感叹:“不用问,你跟我一样,也是个苦命人。得这个病的,都是劳累过度加营养不良。我丈夫死得早,留下3个孩子给我。这些年,我差点被他们累死。你有几个孩子?”

“我就一个儿子。和你一样,我也是一个人和孩子过。18了,在寄宿学校读书。为了供他,我白天上班,晚上再出去打一份工”

“你儿子一定有出息!熬几年,你就该享清福了,吃再多苦、受再大累也值。”

城里女人被乡下女人说得很高兴,问:“你的孩子在做什么?”

乡下女人撇撇嘴,说:“出大力呗。老大在家种地,老二在城里干活,老三跑广东去打工了。”深聊下去,两个女人居然是同一天的生日,三天后的九月初五就是她们50岁的生日。

转眼到了九月初五。早晨起来,乡下女人泡了两碗方便面,递给城里女人一碗,说:“孩子都不在身边,咱们自己吃碗长寿面吧!”

她们还没有把方便面吃进嘴,闯进来一个黝黑的汉子,他手里拎着个保温饭盒,头上冒着汗,进门就道:“妈!你吃上了呀?”

感恩班会家长发言稿

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新时代,发言稿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好的发言稿可以引导听众,使听众能更好地理解演讲的内容。如何写一份恰当的发言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感恩班会家长发言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感恩班会家长发言稿 篇3

首先,感谢幼儿园和儒灵童机构举办的这个活动,感谢朵朵三班张老师对孩子的培养。作为家长,我非常认可学校的教学理念,个人觉得孩子在幼儿园阶段最重要的不是学习多少知识,而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现如今,传统文化不仅在幼儿园、学校普及学习,它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就在上个月的时候,我参加一个工作上的培训,来自北京的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一个伟大的母亲一定要培养孩子几个好的生活习惯,一个伟大的父母一定要发现孩子的特长并让他发挥至极至。我觉得培养孩子做家务就是一个不错的好习惯。

孩子常常读的《弟子规》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这就说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成功的一半。

作为家长,其实我们是孩子一面镜子,打个比方,孩子就好比是复印件,我们要想提高复印件的质量,首先要提高原件的清晰度。有些家长可能觉得孩子还小,做家务不行、做了也会给我们带来很多麻烦,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只要家长不怕麻烦,我们完全可以让孩子分担一些小的家务。

孩子和家长是一个渐渐离别的过程,现在正热播的《小别离》电视剧,相信很多人在看,孩子终归有一天会离开我们去求学、工作、成家立业,有好的生活习惯、独立生活的能力才会有幸福而独立的`生活,在做家务这方面,一个60分的妈妈才能培养出90分的孩子,偶尔示弱的妈妈才能让孩子变得勤快起来,从小做点家务,才能慢慢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天下所有的爱都是为了团聚,唯有父母之爱指向别离”。

我曾经看过一个视频,几个非洲的儿童在大声地朗诵《弟子规》场面相当地震撼,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外国人都在学,我们更应该好好学起来,用起来。孩子的成长也是父母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父母努力提升自己,孩子才能受到积极的影响。谢谢大家!

感恩班会家长发言稿

在现在社会,发言稿使用的情况越来越多,发言稿是在一定的场合,面对一定的听众,发言人围绕着主题讲话的文稿。写发言稿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感恩班会家长发言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感恩班会家长发言稿 篇4

首先,感谢幼儿园和儒灵童机构举办的这个活动,感谢朵朵三班张老师对孩子的培养。作为家长,我非常认可学校的教学理念,个人觉得孩子在幼儿园阶段最重要的不是学习多少知识,而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现如今,传统文化不仅在幼儿园、学校普及学习,它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就在上个月的时候,我参加一个工作上的培训,来自北京的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一个伟大的母亲一定要培养孩子几个好的.生活习惯,一个伟大的父母一定要发现孩子的特长并让他发挥至极至。我觉得培养孩子做家务就是一个不错的好习惯。

孩子常常读的《弟子规》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这就说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成功的一半。

作为家长,其实我们是孩子一面镜子,打个比方,孩子就好比是复印件,我们要想提高复印件的质量,首先要提高原件的清晰度。有些家长可能觉得孩子还小,做家务不行、做了也会给我们带来很多麻烦,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只要家长不怕麻烦,我们完全可以让孩子分担一些小的家务。

孩子和家长是一个渐渐离别的过程,现在正热播的《小别离》电视剧,相信很多人在看,孩子终归有一天会离开我们去求学、工作、成家立业,有好的生活习惯、独立生活的能力才会有幸福而独立的生活,在做家务这方面,一个60分的妈妈才能培养出90分的孩子,偶尔示弱的妈妈才能让孩子变得勤快起来,从小做点家务,才能慢慢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天下所有的爱都是为了团聚,唯有父母之爱指向别离”。

我曾经看过一个视频,几个非洲的儿童在大声地朗诵《弟子规》场面相当地震撼,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外国人都在学,我们更应该好好学起来,用起来。孩子的成长也是父母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父母努力提升自己,孩子才能受到积极的影响。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