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2024/07/25心得体会

此篇文章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精选9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1

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中越来越重要。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成功与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下方就我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几点心得:

一、抓认识提高,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日新月异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学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潜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小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少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近年来,小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潜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因此,我们全校上下构成共识: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抓学科渗透,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我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设上好心理健康课的同时,要求教师在各科备课时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课,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以教材中超多的优秀文字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则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之敢于表现自我,增强学生群体交往意识,发展潜力和个性;音乐、美术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能够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资料。

三、抓课题研究,从细处着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探索了一系列针对小学生的关爱教育的资料及途径,探索并构成了优化学生情感体验、人格发展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在教师以身示范下,对小学生开展“关爱自我、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透过开展主题活动,抓陶冶、抓体验、抓渗透等展开教育,我们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情感得到不一样程度的提高、优化。在校内、班级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关爱、团结帮忙蔚然成风,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学生合群,用心参与,团结协作,自尊自信,创新精神等得以充分体现。在家中,社会上,学生都能从小事做起主动关心、爱护、帮忙他人,富有同情心。多次主题队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受到教育的同时,自身的潜力不断得到提高,心理素质明显加强。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2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健全人格的最佳途径,是现代学校的标志。这次山口片组织了心理健康教育交流会,我感受很深。从中得到一点点体会。

1、要提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

以往我们有用同种方法、同种手段教育所有的学生的现象,少数人犯错,大家挨批,少数人有提高,全班都光荣,不重视个性教育。在教育上,所有“一个羊是放,一群羊也是放”的说法和作法全是错误的。有不少家长把学生送到学校时对老师说的第一句话:“给您添一个麻烦,要多劳您一分心。”这就是要求针对学生实际加强教育的期望。教育管理有了针对性,才可以收到好的效果。

2、要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良好的教育环境有独特的教育功能,可以起到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幽静的校园和优美的环境自然会使人心情舒畅、气氛和谐,这就为转变学生思想、调整学生的心态和行为创造了有利条件。管理民主,师生平等,尊重学生人格,爱护学生心灵,互交知心朋友是正常的.教育氛围。民主与平等能给人们心理的宽松,感到心平气和,不易产生逆反心理。在这种环境中才能教会学生调整自我心态,增强正确评价自我、正确认识现实、正视逆境的能力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这也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水平的必要条件。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注重各种教育渠道的整体配合,同时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让心理健康之花,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3

透过本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让我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好处以及它的重要性,现谈谈自我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教师要尊重学生。不可有私心讲究诚信,要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平等相待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务必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必须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情绪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忙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忙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我必须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总之,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视角,它注重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虽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但我个人认为,事实也证明了,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忙时,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用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与手段。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4

本学年,我担任高一(十)班班主任。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配合政教处的工作,我顺利地完成了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在班主任教育过程中,有顺利也有挫折,有成功也有失败,既有困惑,也有启迪,交织着酸甜苦辣。

一、不断提出新的奋斗目标,寻找鼓舞学生前进的力量

班群众就是在一个接一个的目标的实现中逐步发展的。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群众不断奋进的动力,它能激发起学生的共同感情,激励和指导全班学生朝着共同的方向前进。不断有新的奋斗目标,学生对自我的发展前景就充满信心,班群众就能朝气蓬勃,不断地奋发上进。

本学年,新生入学,学习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防止部分同学因跟不上而泄气或思想上不重视,我反复给他们讲了高一学年新课改的好处及其重要性,让他们学习与生活相联系,教会学生如何进行人与人的正确交往。重点抓自觉学习行为习惯,构成良好的学习环境。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与任课老师加强联系,二是抓自我的学习时光,即早读15分钟、自习课和晚上的晚修时光。督促课代表做好组织记录工作,并及时总结,以便学分认定。其次,继续抓好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工作。利用班会课请成绩优秀的同学、成绩进步快的同学介绍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方法。

二、构成正确的群众舆论,培养优良班风

群众舆论就是在群众中占优势的多数人赞同的言论和意见。它以议论、褒贬等形式肯定或否定群众的动向或群众成员的言行。优良的班风是指在群众成员中普遍具有的贴合社会道德标准的良好行为和习惯。正确的群众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是良好班群众构成的重要标志。它以无形的力量影响和教育学生。

首先从组织好班会入手。班会是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参与管理的一种有效形式。班会包括班务会、民主生活会和主题班会。我充分利用班会宣传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如课堂纪律、课间要求、考勤制度、考试纪律等,并教育学生要严格遵守;引导学生分析研究班群众中的问题,提出巩固和发展班群众体的措施;制定班级公约,总结班级工作;讨论班级成员共同关心的问题;定期的时事教育;处理偶发事件等等。

其次是对班干部的培养。对班干部,不能只是使用,还就应进行教育和培养。我经常教育他们树立为群众服务的光荣感和职责感,要求他们努力学习、团结同学、以身作则,鼓励他们既要大胆工作,又要严格要求,注意工作方法。当然,选出的干部毕竟不是完人,因此对他们不能过分苛求、指责,个性是在工作出现失误的时候。对班委会的工作要经常检查,而切要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忙,既不能包办代替,也不能班上的工作全部推给班干部自我放手不管。我还坚持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组织他们学会制订计划及具体措施,检查落实状况,总结得失,并加以改善,教会他们如何分辨是非,及时阻止同学中的不良行为。而对于班干部在班级中的不良行为,决不姑息,鼓励他们以身作则并带动其他同学,促进整个班级的管理工作。

三、教育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教育学生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遵守学习纪律,指导学生制定好适合自我的学习计划,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成绩。为将来报效祖国,振兴中华民族,打下良好基础。

四、做好逆反心理学生的疏导工作

从本质上讲,逆反心理是指在必须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反感情绪,故意做出与该事件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学生中的确存在这样一些学生,他们对老师或父母的教育常会表现为很不服从,告诉他不能怎样做,他偏要那么做,甚至公开顶撞。这就是逆反心理的表现。

针对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不一样成因,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开展疏导工作:

1、确立适合青少年实际的教育目标和要求。过高的教育教学目标,过重的学习负担,是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对学生进行品德行为指导时,我认真分析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要求,准确把握学生品德发展阶段和水平,在教育策略上循序渐进,不急躁冒进,尽可能避免师生对抗情绪的产生。

2、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情境。一是创造良好的班群众,充分发挥群众规范和正确舆论的教育作用,培养健康向上的班风学风。二是用心推进班级管理和教育方式的民主化,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用心性。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群众活动中展示才华,修正品德,构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3、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和教育艺术水平。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构成,很多都与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有关。为此,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努力提高自身素养,把关心、尊重、爱护学生放在首位,把学生置于与自我平等的地位,善于运用教育机智和教育策略,巧妙化解师生冲突。

4、合理利用学生逆反心理的正效应。大胆利用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用心因素,培养其创新意识和潜力,鼓励学生提出不一样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案。

五、注意寓教于乐,以多种形式规范学生行为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理解心理具有广泛性、多样性、综合性的特点,单一的教育管理方式不适合人的理解心理,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中正好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能提高教育管理的可理解性。为此我充分利用主题班会课,艺术周,科技周,校运会等活动契机,激发学生的群众荣誉感,合作精神。

六、有效地进行家访或电访

对学生进行家访或电访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部分,这项工作开展得好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家长对班主任工作的信任与配合,也是班主任与家长共同商洽如何教育学生的一个好机会,更是班主任与家长相互了解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利于增强家长对班主任工作的信任。本学年我走访了近40多个同学,并与家长持续经常的联系,与家长互通信息,共同商洽教育学生的方法,树立家长对教育子女的信心。增进了师生,师长情感,促进了教育工作。

总之,经过一学年的努力,我班同学在德、智、体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5

第一次接触心理课程是在上大一的第二个学期的时候。我想学校可能是为了减小大学生学习与心理的压力,为我们排解心中苦闷与压力才开设了这门课程的。自认为心理还比较康健的我,听完课后我才真正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和需要变更和疏导的地方。从那时开始接触心理学,同样也开始慢慢了解心理学。心理健康课为现代的大学生树立了正确的择业观、爱情观、价值观提供了条件。

认真回想一下,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和一系列的心理生理及社会适应问题往往会导致冲突和矛盾,而这些冲突和矛盾得不到及时解决的话,就会演变成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特别是在当今社会,现代大学生都是经历了残酷的高考,倍受高考的毒害。为了在竞争激烈的高考中取胜,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家长的过度呵护,学校的硬式教育,是我们缺乏生活经历,而且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的承受能力,每每遇到一些问题,总不能很好的处理解决,出现心理问题也不能正确的疏导,以至于出现心理疾病。这只是冰山一角,广泛的说,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是人们产生了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从而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焦虑感,各种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当今大学生的心理失衡。心理将康指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6

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自我调节的关键。因此,学校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力,而且要进行专门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要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其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不断正确地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特总结中学生心理特点如下:

1、情绪。包括焦虑、强迫、抑郁、烦躁。具体表现为:厌恶学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思考乏力,听课不认真,不认真做作业,但又想把学习成绩提上去,产生了焦虑;有些同学害怕或回避上学,或有恐惧反应;有些同学有矛盾观念和愤怒反应,易激怒,依赖性增强。

2、行为。学习不太好的学生大多都有行为问题,主要表现为:

第一,自控能力差。以前学习良好,成绩不错,后来受心理成长因素的影响,学习中表现为学习困难,上课无法集中精力,记忆力下降,复杂的题目无法集中精神解决等;因注意力不集中、常常不能持续做一件事,莫名其妙地终止作业或看书,上课摆弄物品或发呆、思想不集中等。

第二,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性格变得孤僻,不愿与同学交往,学习、生活缺乏积极性,上课不愿回答问题,身体困乏,不能积极参与集体活动。

第三,品德标准不明。现今社会中青少年犯罪率不断升高,与品行标准不明有很大的关系。行为违反无法控制,思虑不周,如说脏话、打架、说谎、偷东西、抽烟、喝酒、离家出走等现象均有可能出现。

3、生理。中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也是人生身体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在这一时期,学生无论在身体的形态上、机能上,在脑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发展上,还是在肌肉力量上和运动能力上,都发生着急剧的变化,生理上的这些发展又为他们的心理发展提供了基础。

中学时代是人由儿童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此时的人既有别于成人,又非昔日幼稚的顽童,其最大特点就是身体、心理的迅速成长和发展。中学生的生长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其中既有积极、进步的变化又有消极的变化。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在身体形态和技能上,在急速的发展中往往会产生不平衡,引发各种矛盾和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便会产生不良后果。这一时期被德国心理学家称为“暴风雨时期”,美日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

1、行为。中学生行为观察的目的性、自觉性提高了,思维已由形象思维发展到逻辑思维为主,并由经验转向理论,表现在逻辑思维的组织性、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的发展上;在面临问题时能够较快地从根本上抓住矛盾焦点,能够独立、批判地思考,对同学、老师、家长、书本有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喜欢争论和怀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不迷信权威。

2、情感。中学生的情感丰富,高亢而热烈,富有朝气,容易动感情,也容易激怒,情感体验比小学生深刻;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幻想,具有活泼愉快的心境;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提高了,情感有时带有矛盾性和两极性;由于性发育和对未来的向往,在异性交往中有时会遇到困惑。

3、意志。中学生意志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目的性、果断性、自制力几个心理品质上,能够有目的、自觉地做出意志决定和努力;在果断性上有了显著发展,自控能力不断增强。

4、人生观、价值观。年龄的增长、视野的开阔及受教育年限的延长,使中学生开始对人生及世界进行思考和探索。

5、道德品质。学生的品德有一个完整的结构,即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它们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密不可分。道德认知表现在道德思维的发展和道德观念的建立上;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实现而引起的主观的内心体验,它伴随着道德认知的发展而加深;道德意志表现为战胜非道德的动机、排除困难的决心。

依据我国教育指导思想和方针,坚持育人为本,根据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发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7

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中越来越重要。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成功与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下面就我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几点心得:

一、抓认识提高,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日新月异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学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小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少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近年来,小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此不能置之不。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因此,我们全校上下形成共识: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抓学科渗透,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我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设上好心理健康课的同时,要求教师在各科备课时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课,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以教材中大量的优秀文字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则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之敢于表现自我,增强学生群体交往意识,发展能力和个性;音乐、美术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抓课题研究,从细处着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探索了一系列针对小学生的关爱教育的内容及途径,探索并形成了优化学生情感体验、人格发展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在教师以身示范下,对小学生开展“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通过开展主题活动,抓陶冶、抓体验、抓渗透等展开教育,我们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情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优化。在校内、班级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关爱、团结帮助蔚然成风,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学生合群,积极参与,团结协作,自尊自信,创新精神等得以充分体现。在家中,社会上,学生都能从小事做起主动关心、爱护、帮助他人,富有同情心。多次主题队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受到教育的同时,自身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心理素质明显加强。

四、抓家庭教育,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

由于学生家长与学生固有的血缘关系,感情和伦。道德上的内在联系,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种力量。父母在关心子女的生。健康的同时,还应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有些父母认为孩子长得壮,不生病就是健康,这是不全面的认识。事实上,有一些青少年身上存在心理障碍,如说谎、无争取闹、妒忌、自卑、不合群等行为。然而,认识的片面性,不少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够重视,甚至争取违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这是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在发现他们心理有缺陷时我们就及时与家长联系做到及时矫正,并在学校上对家长开展如何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引导家长科学地教育孩子,从而培养孩子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和自制力,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

总之,要使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学校及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好心理知识,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心理教育规律,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总结心理教育的经验,与家庭、社会紧密联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8

本学年,我担任高一(十)班班主任。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配合政教处的工作,我顺利地完成了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在班主任教育过程中,有顺利也有挫折,有成功也有失败,既有困惑,也有启迪,交织着酸甜苦辣。

一、不断提出新的奋斗目标,寻找鼓舞学生前进的力量

班群众就是在一个接一个的目标的实现中逐步发展的。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群众不断奋进的动力,它能激发起学生的共同感情,激励和指导全班学生朝着共同的方向前进。不断有新的奋斗目标,学生对自我的发展前景就充满信心,班群众就能朝气蓬勃,不断地奋发上进。

本学年,新生入学,学习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防止部分同学因跟不上而泄气或思想上不重视,我反复给他们讲了高一学年新课改的好处及其重要性,让他们学习与生活相联系,教会学生如何进行人与人的正确交往。重点抓自觉学习行为习惯,构成良好的学习环境。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与任课老师加强联系,二是抓自我的学习时光,即早读15分钟、自习课和晚上的晚修时光。督促课代表做好组织记录工作,并及时总结,以便学分认定。其次,继续抓好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工作。利用班会课请成绩优秀的同学、成绩进步快的同学介绍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方法。

二、构成正确的群众舆论,培养优良班风

群众舆论就是在群众中占优势的多数人赞同的言论和意见。它以议论、褒贬等形式肯定或否定群众的动向或群众成员的言行。优良的班风是指在群众成员中普遍具有的贴合社会道德标准的良好行为和习惯。正确的群众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是良好班群众构成的重要标志。它以无形的力量影响和教育学生。

首先从组织好班会入手。班会是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参与管理的一种有效形式。班会包括班务会、民主生活会和主题班会。我充分利用班会宣传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如课堂纪律、课间要求、考勤制度、考试纪律等,并教育学生要严格遵守;引导学生分析研究班群众中的问题,提出巩固和发展班群众体的措施;制定班级公约,总结班级工作;讨论班级成员共同关心的问题;定期的时事教育;处理偶发事件等等。

其次是对班干部的培养。对班干部,不能只是使用,还就应进行教育和培养。我经常教育他们树立为群众服务的光荣感和职责感,要求他们努力学习、团结同学、以身作则,鼓励他们既要大胆工作,又要严格要求,注意工作方法。当然,选出的干部毕竟不是完人,因此对他们不能过分苛求、指责,个性是在工作出现失误的时候。对班委会的工作要经常检查,而切要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忙,既不能包办代替,也不能班上的工作全部推给班干部自我放手不管。我还坚持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组织他们学会制订计划及具体措施,检查落实状况,总结得失,并加以改善,教会他们如何分辨是非,及时阻止同学中的不良行为。而对于班干部在班级中的不良行为,决不姑息,鼓励他们以身作则并带动其他同学,促进整个班级的管理工作。

三、教育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教育学生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遵守学习纪律,指导学生制定好适合自我的学习计划,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成绩。为将来报效祖国,振兴中华民族,打下良好基础。

四、做好逆反心理学生的疏导工作

从本质上讲,逆反心理是指在必须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反感情绪,故意做出与该事件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学生中的确存在这样一些学生,他们对老师或父母的教育常会表现为很不服从,告诉他不能怎样做,他偏要那么做,甚至公开顶撞。这就是逆反心理的表现。

针对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不一样成因,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开展疏导工作:

1、确立适合青少年实际的教育目标和要求。过高的教育教学目标,过重的学习负担,是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对学生进行品德行为指导时,我认真分析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要求,准确把握学生品德发展阶段和水平,在教育策略上循序渐进,不急躁冒进,尽可能避免师生对抗情绪的产生。

2、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情境。一是创造良好的班群众,充分发挥群众规范和正确舆论的教育作用,培养健康向上的班风学风。二是用心推进班级管理和教育方式的民主化,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用心性。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群众活动中展示才华,修正品德,构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3、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和教育艺术水平。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构成,很多都与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有关。为此,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努力提高自身素养,把关心、尊重、爱护学生放在首位,把学生置于与自我平等的地位,善于运用教育机智和教育策略,巧妙化解师生冲突。

4、合理利用学生逆反心理的正效应。大胆利用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用心因素,培养其创新意识和潜力,鼓励学生提出不一样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案。

五、注意寓教于乐,以多种形式规范学生行为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理解心理具有广泛性、多样性、综合性的特点,单一的教育管理方式不适合人的理解心理,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中正好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能提高教育管理的可理解性。为此我充分利用主题班会课,艺术周,科技周,校运会等活动契机,激发学生的群众荣誉感,合作精神。

六、有效地进行家访或电访

对学生进行家访或电访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部分,这项工作开展得好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家长对班主任工作的信任与配合,也是班主任与家长共同商洽如何教育学生的一个好机会,更是班主任与家长相互了解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利于增强家长对班主任工作的信任。本学年我走访了近40多个同学,并与家长持续经常的联系,与家长互通信息,共同商洽教育学生的方法,树立家长对教育子女的信心。增进了师生,师长情感,促进了教育工作。

总之,经过一学年的努力,我班同学在德、智、体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9

心理健康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中越来越重要。如何开展心理健康,开展成功与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下面就我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几点心得:

一、抓认识提高,明确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社会日新月异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学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小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少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近年来,小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因此,我们全校上下形成共识: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抓学科渗透,扎实推进心理健康。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我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设上好心理健康课的同时,要求教师在各科备课时注意挖掘心理健康的教育因素。思品课,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以教材中大量的优秀文字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则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之敢于表现自我,增强学生群体交往意识,发展能力和个性;音乐、美术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抓课题研究,从细处着手抓好心理健康。

探索了一系列针对小学生的关爱教育的内容及途径,探索并形成了优化学生情感体验、人格发展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在教师以身示范下,对小学生开展“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通过开展主题活动,抓陶冶、抓体验、抓渗透等展开教育,我们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情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优化。在校内、班级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关爱、团结帮助蔚然成风,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学生合群,积极参与,团结协作,自尊自信,创新精神等得以充分体现。在家中,社会上,学生都能从小事做起主动关心、爱护、帮助他人,富有同情心。多次主题队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受到教育的同时,自身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心理素质明显加强。

四、抓家庭教育,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

由于学生家长与学生固有的血缘关系,感情和伦理道德上的.内在联系,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种力量。父母在关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时,还应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有些父母认为孩子长得壮,不生病就是健康,这是不全面的认识。事实上,有一些青少年身上存在心理障碍,如说谎、无理取闹、妒忌、自卑、不合群等行为。然而,认识的片面性,不少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够重视,甚至采取违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这是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在发现他们心理有缺陷时我们就及时与家长联系做到及时矫正,并在学校上对家长开展如何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的讲座,引导家长科学地教育孩子,从而培养孩子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和自制力,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

总之,要使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学校及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好心理知识,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心理教育规律,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总结心理教育的经验,与家庭、社会紧密联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10

有幸听到福建省xx中心医院心理治疗中心林老师的有关心理健康讲座,很受用,下面谈谈我的体会:

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讲座上,林老师通过可怕的调查数据,各种残酷的案例,告诉我们从事教书育人的特殊群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多么的重要。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仅影响到教师整体素质,还影响到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给教师带来超于其他一般职业更大的压力。因些我们更应该想办法调节好身体,心理健康,以便更好做工作,适应社会,生存下去。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教师也是人,既然是人就不可能“完美,全能”。教师要学会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我们可以通过继续学习不断地填补自身的知识文化、道德品质素养,以适合社会发展,满足学生各种各样的需求,但是,我们不要把自己看成“全能”的,也不要认为一切高于学生。不是有句话说:可以追求完美,但是不能要求完美。

其次,教师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培养幽默的生活方式。中学教师面临着课改的压力,升学的压力,社会的舆论以及自身的家庭、生活,必须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在工作中乐于奉献,爱岗爱学生,学生气我,我不气,以平等,与平的态度对待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生活上,注意身体,合理饮食,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建立良好社会人际关系;学会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11

3月14日下午,我参加了实验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认真听了姜英杰老师的讲座,受益匪浅,感受颇多。

通过学习,我懂得了教师首先要具备健康的心理。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者,身为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很神圣的。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方式,都会让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一名优秀的教师,会在课堂中营造出和谐与温馨的气氛,让学生如沐春风。因此,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发点。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不断地完善品德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我们常常能在报纸或新闻中看到学生自杀的事例,有学习方面,也有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因素。这表明,当代青少年学生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有待提高。在这些新现象、新问题面前,心理教师应力求“对症下药”,给予学生鼓励,帮他们重拾信心。要对学生不良心理的成因多加了解,是学校因素,还是家庭或社会因素。当我们感觉无力摆脱社会风气的困扰,就要会同学生家长采取较为科学的方法教育子女。

例如,可以尽量创设健康的教育环境,可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与学生家长沟通思想,相互配合,而且要将其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我们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是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和具体实施者。除了要有渊博的知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还要针对学生关键时期的心理变化进行教育。才能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通过学习,无论在理论知识还是方法技巧上,我对心理教育有了进一步了解,为了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会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工作之中,我会心平气和、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12

通过本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让我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以及它的重要性,现谈谈自己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教师要尊重学生。不可有私心讲究诚信,要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平等相待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

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总之,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视角,它注重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虽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但我个人认为,事实也证明了,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与手段。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13

做幸福的老师,拥有健康的心态是关键。

心理健康的指标是无心理疾病,即有幸福感和积极的心态。“幸福是一种积极的心态”,“当现实无法改变的时候改变自己的心态”。

我想:决定幸福的健康心态应该是阳光般的吧。阳光普照大地,温暖每一个人,也是宽容平等的。教师的心态也要像阳光那样,是平常的、达观的、宽容的、积极向上的。我们只有拥有这样的健康心态,才能做一个幸福的老师。

教师要有一颗平常之心。平常心是一种冷静、客观、理智的心态。如果教师缺少平常心,就会对学生提出过高过严的要求,就可能失去耐心、细心、冷静和理智。就比如我们经营一个班级,总是希望班级样样都好,不知不觉地用尖子生的标准来要求全班学生,这样一来不仅教师累、学生累,而且做老师的越累,学生反而越是反感,教师不禁会陷入“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渠沟”的困惑,学生也会越来越失去学习的信心,怎么谈得上幸福快乐呢?这一点又与前面刘老师介绍的优化一般心理素质的方法相吻合——“将‘应该’变成‘希望’”。我们可以希望班级各个学生都品学兼优,但要用平常心去面对不尽如人意的现实。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14

在接触心理学以前,总以为它很深奥也很虚幻,但是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为它的科学性和真实性所折服。心理学是十分客观的一种存在,但同样不乏应用性。也许心理学理论有些枯燥,但辅以实例,不但不乏味,反而让人有一种深入体悟生活的感觉,所以说心理学给我的整体感觉就是——来源于生活,又指导于生活。

在科技进步,知识爆炸的今天,人类也进入了“情绪负重”的时代。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自身也就存在着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对专业的选择和态度,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人际关系的处理以及对未来职业的规划等等。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我们避免出现或有效应对由上述种种问题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现象,以积极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环境,是非常必要的。

对于我个人而言,心理学教会我的是,正确地认识自己。

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考虑,我的智力正常,人格完整,尊重自己与他人,人际关系良好,与心理年龄特点相适应,所追求的目标现实可取,情绪基本稳定,意志健全。

从自我意识特点考虑,我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一定主见,不随波逐流,但遇到大事偶尔会犹豫摇摆,受他人暗示影响。我逆反心理和依赖心理偏强,但已经开始尝试着以成人的角度审视社会,以自己的道德标准分析社会现象,有一定理想和生活目标。虽然自我控制愿望强烈,但自我控制能力仍然不足。

从情绪特点考虑,我的情绪体验较为丰富,并且随着知识水平的提高和知识经验的积累,情绪的自控能力加强,但还存在明显的波动性。在外界刺激下,虽能克制自我,但有时仍易冲动,不能够十分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有时容易感情用事。

从性格特点考虑,我能够面对和接纳现实,客观评价和接受自己、他人和社会,有较广阔的视野。较为热爱自己周围的事物,有独立自主的性格,能分辨目的和手段,对善恶的`区分态度较为明朗,有适度的幽默感和创造性。

这就是我对自身的认识。虽然可能会有些偏颇,但这也是调整自己以适应不断前进的生活的基点。从不同角度正确地认识自己,这就是我的最大收获。

每个人都渴望更清楚地看清自己,也渴望了解别人。心理学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把自己清晰地呈现在里面。有人说心理学是神秘的,我想神秘的只是我们所不够了解的人和事物。其实很高兴学习心理学这门课程,也很高兴看到了镜子里的自己,相信从其中得到的东西,会让我更加自信地面对未来。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15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健全人格的最佳途径,是现代学校的标志。这次山口片组织了心理健康教育交流会,我感受很深。从中得到一点点体会。

1、要提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

以往我们有用同种方法、同种手段教育所有的学生的现象,少数人犯错,大家挨批,少数人有提高,全班都光荣,不重视个性教育。在教育上,所有“一个羊是放,一群羊也是放”的说法和作法全是错误的。有不少家长把学生送到学校时对老师说的第一句话:“给您添一个麻烦,要多劳您一分心。”这就是要求针对学生实际加强教育的期望。教育管理有了针对性,才可以收到好的效果。

2、要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良好的教育环境有独特的教育功能,可以起到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幽静的校园和优美的环境自然会使人心情舒畅、气氛和谐,这就为转变学生思想、调整学生的心态和行为创造了有利条件。管理民主,师生平等,尊重学生人格,爱护学生心灵,互交知心朋友是正常的教育氛围。民主与平等能给人们心理的宽松,感到心平气和,不易产生逆反心理。在这种环境中才能教会学生调整自我心态,增强正确评价自我、正确认识现实、正视逆境的能力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这也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水平的必要条件。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注重各种教育渠道的整体配合,同时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让心理健康之花,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16

“人啊,认识你自己!”成为德尔斐神殿的三大箴言之一,先贤老子亦提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中西伟大思想家对人重要性的有力强调说明了人作为主体的重要之处。

“人贵有自知之明。”全面而正确的自我认识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基础。正如一曲完美经典的钢琴曲,在钢琴大师无数次冥想中,渐显无簌,独成曲风,人的意识也不是天生的,而是在逐渐成长中,通过他人、环境并加以自身调控下产生,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马克思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通过意识,我们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生理特征,明白肢体活动的意义,透析自己的思维、情感。正如周国平所说:在一定意义上,可以把“认识你自己”理解为认识你最内在的自我,那个使你之所以成为你的核心和根源。认识了这个东西,你就知道怎样的生活是合乎你的本性的。你究竟应该要什么和可以要什么了。正如英国浪漫作家济慈,早期被送去当药剂师,本应成为一名医者。但他无法假装自己热爱医学,忠于内心提笔写诗。意识的存在让济慈更加了解自我。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世界上亦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可以说,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拥有自己的闪光点。全面剖析自己,找到自己的优缺点,挖掘自己的特质,更加丰满自己的形象,看到更加全面、更加真实的自己,使自己的优异得到更近一步的发挥,缺陷得到一定的弥补,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独特风采。看向社会上的趋同风气,例如当今大学生报所谓的“热门专业”,而不是把自身兴趣放在首位,这种选择不正是反其道而行之,埋灭自己的天赋?“热门专业”的存在表明的是在社会发展的当前阶段缺少这一类人才,却无法保证将来步入社会所谓的“热门专业”的职业缺口仍然存在,我们做出的任何决策,首要考虑的便是自己,一个独一无二的存在,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即可,又何必人云亦云,跟随大众,让自己的独特被无情地时光埋没?唯物辩证法: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每个人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我们拥有不同的人生,拥有自己的闪光点!

马克思在谈论人的本质时曾言:“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可见,人与社会不可分割,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每一个婴儿呱呱坠地时,他现在乃至将来的生存环境早已固定。人是环境的产物,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不同的人产生不同的意识,不同的人奔向不同的人生,如贫民区中的小孩倍受歧视,从少年起便早早当家,苦苦为生计奔波;富家子弟则受万千宠爱,不用为柴米油盐酱醋茶担心,肆意挥洒青春,不同的环境造就了迥然的人生。

人不是孤立于社会的存在,我们在社会的打拼中会遇到很多人,有些人很投缘。却有人是相看两相厌的存在,不过,不要质疑自己,正如《亲爱的,你只是遇见了你自己!》中言:有人喜欢你,那只是喜欢他喜欢的本质,属于他的喜欢,其实跟你没关系。有人讨厌你,那只是不接纳经由你投射出他的自己,其实跟你没关系。

在和他人的相处中,相信自己,不要随意质疑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闪光点!认识自己能力的人将拥有自己的天下,正如阿基米德所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

潜意识,泛指“已经发生但并未达到意识状态的心理活动过程”。亨利“当我相信时,它就会发生!”这就是信心,心理学家表明:人的行为受信念支配,你想要做出什么样的成绩,关键在于你的信念,也可以说潜意识在起作用。潜意识无处不在又异常强大,如梦的存在,日常生活中口误的出现。世界潜能大师博恩·崔西说:“潜意识的力量比意识大三万倍以上。”潜意识是强大的,毋庸置疑。正如菲迪波德斯在潜意识信念的支撑下奔跑了42千米,只为传递胜利的喜悦。相信自己,全面认知自己。

弗洛伊德在人生晚期提出自我、本我、超我形成人格,当三者之间平衡被破坏,则会引发自我焦虑,从而促使自我防御,阻碍个性发展。本我有些原始本能,满足自我快感;自我以现实原则行事;超我则代表人性的至高境界,有着道德准绳的捆绑。当人的行为受到欲望支配,会受到超我抵制,正如弗洛伊德所言:“良心是一种内心的感觉,是对于躁动于我们体内的某种异常的抵制。”从而自我焦虑,焦虑的产生让人类在本能下转移或逃避,我们称之为自我防御,弗洛伊德将其归纳为压抑、否认、投射、合理化、反向作用、替代和升华等几方面,当人格在发展中受到刺激,自我防御无法起作用,当事人则会保留下受挫记忆和习惯性动作,我们将人格的发展期分为口腔期、肛门期、性蕾期、潜伏期、生殖期五个阶段,如中国人有着明显的口腔期人格,日本人的肛门期人格等。

全面认识自己,学会客观评价自己,对自己下达积极暗示,通过快走、着靓装、锻炼、树立好心态等有效调控自我,了解自己的能力并不断超越,更加全面的发展自己。

认知自己,高考后的时光在懵懵懂懂中度过,想着自己能干什么?忽然脑洞大开“摆摊卖花卉”,刚开始,不敢叫卖,不敢交谈,不服输,不甘心的念头涌上心头,而后向周围的大人请教,虚心接受,太阳一日日变得灼热,我却愈加兴致高昂。我大胆地迈出了步伐,生意渐渐上了轨道,纵然仅是一个卖花卉的小小生意,却让我更加自信,更加了解自己。

松下幸之助说过:“我们不必羡慕他人的才能,也不须悲叹自己的平庸,各人都有他的个性魅力。最重要的是,认识自己的个性而加以发展。”全面认识自己,了解支撑我们自己行动,信念的意识,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也不必忽视自身的不足,明了自己的独特性并利用,洞悉环境他人社会与自身的相互作用,并升华自身,从人格的高度看到本我,自我,超我的关系,思考自我焦虑与自我防御的联系,全面认识自己。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17

看了视频,使我懂得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与谐发展与素质全面提高的教学活动,现今社会不仅要求我们具有健康的身体,而且需要健康的心理状态与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以下是我学习后的一些心得:

一、教师自己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通过一线的教学经历,深深的体会到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周边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与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与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与的心态对待生活与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与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一个尽职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与放松。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确使人精疲力尽。因此,教师可以试着在假期给自己充电,例如:学习做旅行家,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学习做美食家,在品评佳肴的同时自己也做一次大厨。新的工作体验不仅能使教师得到放松,而且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知识面。教师可以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经验、积极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中来,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

二、经常关注特殊学生的心理辅导

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对待问题学生更应该尽心尽责,遇到问题学生怎么办呢?一定要充分利用班集体的作用,在宽松平等的班级氛围中,加强对学生心理的团体辅导,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充分发挥班队活动课的集体心理辅导效应。针对特殊学生的特点,有侧重地选择团体辅导的主题。如自信心教育、青春期教育等。采用讲座法、认识法、操作法、表演法、角色扮演与行为训练等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内在动机,并在活动中得到领悟。通过一系列的团体辅导活动,不仅让全体学生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也拉近了同学间、师生间的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

在考虑学生一般心理规律的同时,也要对暴露出来的个别学生的个别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帮助。在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中,我一方面通过心理辅导室兼职心理教师的个别咨询辅导,另一方面也进行了个别谈心与辅导。通过学校开通的心理咨询箱,打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理通道,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

以上,是我的一家之言,收获是巨大的,体会可能肤浅,切记心理健康的前提是身体健康!重视我们自己的心理,正视我们自己的问题,看到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帮助我们身边的人,希望我们都能保持开阔的心境,良好的心态!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18

透过本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让我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好处以及它的重要性,现谈谈自我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教师要尊重学生。不可有私心讲究诚信,要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平等相待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务必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必须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情绪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忙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忙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我必须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总之,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视角,它注重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虽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但我个人认为,事实也证明了,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忙时,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用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与手段。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19

最近参加了中小学教师健康教育培训,受益匪浅,感受颇多。先听了刘老师的《师德修养》杨老师的发展心理学,周老师的社会心理学。她们都通过不同案例结合理论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过去自己一些百思不解的案例变得眉目疏朗了许多。

通过学习,我懂得了教师首先要具备健康的心理。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者,他不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很神圣的。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方式,都会让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一名优秀的教师,会在课堂中营造出和谐与温馨的气氛,让学生如沐春风。因此,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发点。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不断地完善品德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我们常常能在报纸或新闻中看到学生自杀的事例,有学习方面,也有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因素。这表明,当代青少年学生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有待提高。在这些新现象、新问题面前,心理教师应力求“对症下药”,给予学生鼓励,帮他们重拾信心。要对学生不良心理的成因多加了解,是学校因素,还是家庭或社会因素。当我们感觉无力摆脱社会风气的困扰,就要会同学生家长采取较为科学的方法教育子女。例如,可以尽量创设健康的教育环境,可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与学生家长沟通思想,相互配合,而且要将其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我们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是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和具体实施者。除了要有渊博的知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还要针对学生关键时期的心理变化进行教育。才能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这是我们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通过学习,无论在理论知识还是方法技巧上我对心理教育有了进一步了解为了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会继续认真的学好后面的培训课程,并将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之中!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20

当我知道我们要上心理健康课的时候,我非常的不高兴,难得双休日我们有时间可以好好玩,晚上还要去上课,我当初也觉得心理课是一门很枯燥的课,无非就是给我们讲一些理论、认识一些心理名词、心理疾病、叫我们如何自我调节等等,可是在我上了第一节课后,我就知道我错了。老师的课并不无聊,课堂气氛很活跃,老师会与我们在课堂上进行一些交流,让我们当堂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我的印象中,上课一般用的只是脑,大脑不停地思考问题解答问题、记忆等,但心理课不一样,它给我的感觉是心灵的解剖,它的内容大部分都与我们有关,我们会很诚实的上这门课,因为我们想更多更好更准确的了解自己。这是我上心理课给我的最大的感受,是一种自己与自己的对话,是一种反思一种自我省视,心灵的安抚,当然,这只是一方面,有些课时给我的更多的是快乐和知识。上老师的课很轻松很愉快,相比往常这个时间段我会在宿舍玩手机玩电脑愉快多了,是发自内心的感受,也肯定比我在宿舍浪费时间值得多了,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就算老师的课不愉快它也比我在宿舍值得,因为上课接受知识本身就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情,只是我们大多时候心里不愿意,它便变得与我们相处的不好。我都觉得可惜,因为我因其他的事情逃过课,现在也不明白当初为什么会觉得心理课是枯燥的。我往往还在没弄清楚对象、还在不了解对象的时候就做出判断,然后就会影响我对这个事物的看法,这是不好的。

第一节课老师让我们互相认识,学会自我介绍,当堂认识两个新的同学,还让同学给我们示范。我胆子比较小,老师让同学上去的时候我有在庆幸自己没点到,老师找了坐在角落里、不太起眼的同学。课堂很是活跃,尤其是同学上去认识新朋友的时候。当然也有相对不轻松的时候,就是给我们讲道理的`时候。

我记得老师说过,现在心里有点病是很正常的,也有好多同学愿意把心里的结说出来,让老师帮助,我们要学会自我帮助,自己给自己暗示。向老师同学倾诉交流,把心中的疙瘩解开。我记得我高中有段时间心里很难受,不是学习压力,没有理由的难过,可能是为自己感到失望,感觉在虚度时光,当时我也想让自己尽快摆脱这种状况,可是我又不知道要怎样摆脱。我也不想和任何人说,因为我觉得他们不会理解,反而会引起对我的另一些看法,看书也不行,后来我和好朋友打了电话,我对我自己的事情丝毫没提,可是打了电话后我会觉得好过一点,即使我的问题没有解决。这个时候我就知道,其实交流交谈改变的是心情而不是解决问题,等你的心情改变了,你心中的不快、难过也不见了,交谈的内容也不一定就要说自己的事情,后来我就学会了以这样的方式来调解自己,但这个方法也不是都有用,会觉得很矛盾,我居然到了用这种方法来使

自己不难过了的地步。也发现越长大心里的问题就越多。这大概是我多想的习惯造成的。所以听到老师说现在的人心里多少都会有一点毛病,或大或小,我也就不那么担心了。

我记得老师给我们做过这样一个游戏,让我们自己在纸上写20个句子我是谁,当时我们都觉得好难写,20个句子,可是越写到后面就发现20个句子根本不够写,越写越想写,后来我回到宿舍写了一篇日志,题目就是我是谁,好好的看看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看看自己眼中的自己与理想中的自己有多大的差别。人往往会因为外界因素而改变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从而把自己原来好的优秀的思想变少变没,然后自己就变得越来越脱离自己原有的轨道,忽然有一天发现自己怎么会是这个样子的,然后又陷入自责当中。我觉得老师很有趣,我们在写的时候老师已经给我们准备了纸笔,有时候交上去,有时候自己留着。上这门课程,没有压力。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21

当今教师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21世纪是竞争的世纪,教师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时期的挑战,坚持健康的心理尤为重要。教师要干好教育工作,首先要有强烈而持久的教育动机,有很高的工作积极性。很难假想一个对教育工作毫无兴趣的人,会努力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经过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我的收获很大。学习了许多专业的心理知识,以前很多的疑问都得到了解决,我真正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经过了此次学习,我真正感觉到了不仅学生要坚持心理健康,教师本身也要坚持心理健康,而这个问题一直是被我们大家疏忽的。教师常常要做学生的心理工作,给学生排忧解难,而教师的心理压力又由谁给解决呢?教师这个社会的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自身的社会角色和所承担的社会任务,和对自己身份的认同,及社会的认可的不对等,给自己带来了极大的迷惑和压力。

教师的工作环境是学校,每天和自己的上级同事,又和自己的服务对象终日在一起工作。社会分工的其他工作都是针对物品或者人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一时间段来服务,而老师的服务对象是人——成长中的人,并且肩负着领导他们成长的重担。那种八小时以外时间还在为自己的学生的成长和未来殚精竭虑的事情,是不做此项工作的人所不能理解的。

做教师根本就是一个累身更累心的活计。那么,教师怎么样避免或者剪除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呢?

一,要开阔自己的视野,让自己的业余生活丰盛起来。就我个人而言,运动是一个调节身心的好方法,找几个朋友,在运动场上大汗淋漓后,不仅疲劳的身体得到了锻炼,有材料指出:运动时,身体内部会分泌一种物资,俗称“快乐物资”——会让人们放松,高兴。

二,要有知心朋友。时常和他们聊天,好的,不好的;得意的,失意的:大的,小的……把心事跟大家倾诉,是缓解心理压力的好办法。

三,利用好你的`假期。对于平时假期少的教师,可以选择邻近的地区游览,逛逛市区,或者去故乡有名的景区游览。当然。教师的两个长假是你放松自己调节情绪的最佳时间。

四,照顾好家庭。什么都不顺利的时候,家是你永远的避风港湾。永远不要试着只顾大家,不顾小家。最后的可能是会失去两个家。

以上,是我的一家之言,收获是巨大的,体会可能浮浅,一点建议仅给同行们参考,当然,切记心理健康的前提是身体健康!器重我们自己的心理,正视我们自己的问题,看到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的不足。盼望我们都能坚持开阔的心情,良好的心态!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22

第一次接触心理课程是在上大一的第二个学期的时候。我想学校可能是为了减小大学生学习与心理的压力,为我们排解心中苦闷与压力才开设了这门课程的。自认为心理还比较康健的我,听完课后我才真正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和需要变更和疏导的地方。从那时开始接触心理学,同样也开始慢慢了解心理学。心理健康课为现代的大学生树立了正确的择业观、爱情观、价值观提供了条件

认真回想一下,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和一系列的心理生理及社会适应问题往往会导致冲突和矛盾,而这些冲突和矛盾得不到及时解决的话,就会演变成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特别是在当今社会,现代大学生都是经历了残酷的高考,倍受高考的毒害。为了在竞争激烈的高考中取胜,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家长的过度呵护,学校的硬式教育,是我们缺乏生活经历,而且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的承受能力,每每遇到一些问题,总不能很好的处理解决,出现心理问题也不能正确的疏导,以至于出现心理疾病。这只是冰山一角,广泛的说,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是人们产生了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从而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焦虑感,各种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当今大学生的心理失衡。心理将康指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对作为天子娇子的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同时大学生心理将康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大学生心理健康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的前提。心理素质是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我们大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个人的心理的将康与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

其次,心理健康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的他的人格发展,心理健康使人格发展不仅能正确引导一个人的发展,而且可以使人格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进而使我有一个健全的人格。

最后,心理健康能够更多的发掘学生的潜能。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则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将来能报效祖国的前提,也是祖国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极其重要。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23

透过本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让我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好处以及它的重要性,现谈谈自我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教师要尊重学生。不可有私心讲究诚信,要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平等相待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务必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必须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情绪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忙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忙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我必须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总之,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视角,它注重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虽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但我个人认为,事实也证明了,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忙时,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用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与手段。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24

听了杨老师的专题讲座,使我懂得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学活动,现今社会不仅要求我们具有健康的身体,而且需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经过这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我的收获很大。不仅学习了许多专业的心理知识,以前很多的疑问都得到了解决,我真正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学习后的一些心得:

一、教师自己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通过一线的教学经历,深深的体会到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周边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二、经常关注特殊学生的心理辅导

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对待问题学生更应该尽心尽责,遇到问题学生怎么办呢?一定要充分利用班集体的作用,在宽松平等的班级氛围中,加强对学生心理的团体辅导,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充分发挥班队活动课的集体心理辅导效应。针对特殊学生的特点,有侧重地选择团体辅导的主题。如自信心教育、青春期教育等。采用讲座法、认识法、操作法、表演法、角色扮演和行为训练等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内在动机,并在活动中得到领悟。通过一系列的团体辅导活动,不仅让全体学生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也拉近了同学间、师生间的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

以上,是我的一家之言,收获是巨大的,体会可能肤浅,切记心理健康的前提是身体健康!重视我们自己的心理,正视我们自己的问题,看到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帮助我们身边的人,希望我们都能保持开阔的心境,良好的心态!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25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健全人格的最佳途径,是现代学校的标志。这次山口片组织了心理健康教育交流会,我感受很深。从中得到一点点体会。

1、要提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

以往我们有用同种方法、同种手段教育所有的学生的现象,少数人犯错,大家挨批,少数人有提高,全班都光荣,不重视个性教育。在教育上,所有“一个羊是放,一群羊也是放”的说法和作法全是错误的。有不少家长把学生送到学校时对老师说的第一句话:“给您添一个麻烦,要多劳您一分心。”这就是要求针对学生实际加强教育的期望。教育管理有了针对性,才可以收到好的效果。

2、要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良好的教育环境有独特的教育功能,可以起到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幽静的校园和优美的环境自然会使人心情舒畅、气氛和谐,这就为转变学生思想、调整学生的心态和行为创造了有利条件。管理民主,师生平等,尊重学生人格,爱护学生心灵,互交知心朋友是正常的教育氛围。民主与平等能给人们心理的宽松,感到心平气和,不易产生逆反心理。在这种环境中才能教会学生调整自我心态,增强正确评价自我、正确认识现实、正视逆境的能力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这也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水平的必要条件。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注重各种教育渠道的整体配合,同时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让心理健康之花,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26

时代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拥有健康的心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从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来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质的保障。因此,我们教师在引导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更应该责无旁贷地担当起孩子的“心理健康医生”。这次我有机会参加心理健康学习,真实感受颇深!

一、教师自己保持乐观的心态

我认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反之则使学生惶惑不安。所以,教师自身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非常重要。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

(一)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二)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

(三)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

(五)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

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二、以良好的心态感染学生

我们要以积极的情绪状态和较强的感染力,要以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对学生的一片爱心、对所任学科的深厚感情,去感染影响学生。努力做到教态亲切、热情、和蔼可亲,教学语言要生动活泼、富有幽默感。教学方式、方法要直观、形象、丰富多样,富有趣味性。要创设一个团结互助、好学上进的集体风气,使每一个同学在良好的集体环境里成长。

当然,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我们的教育教学与应试教育思想的碰撞,产生了不少问题,问题的出现需要我们去思考、去解决,如教师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选择怎样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学习评价难以操作等,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如果能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最终一定会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学生总有一些不良的现象,如逃学、早退、迟到、作业不按时完成、上课搞小动作、做鬼脸等现象,无时不展现在你面前。此时,你的心情又如何呢?是气愤、激怒、伤心,非想揍他一顿,还是用乐观的心态来教育他,我想,教育学生需要耐心和宽容,用真诚的爱心去感化学生,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法去对待学生的错误。让学生静心去寻找自己错误的原因,真正体验到自己的错误给别人带来的伤害有多深,我想这样的耐心和宽容教育学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何偿不用呢?

最近参加了肥城市中小学教师健康教育培训,受益匪浅,感受颇多。先听了刘老师的《师德修养》杨老师的发展心理学,周老师的社会心理学。她们都通过不同案例结合理论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过去自己一些百思不解的案例变得眉目疏朗了许多。

通过学习,我懂得了教师首先要具备健康的心理。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者,他不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很神圣的。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方式,都会让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一名优秀的教师,会在课堂中营造出和谐与温馨的气氛,让学生如沐春风。因此,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发点。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不断地完善品德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我们常常能在报纸或新闻中看到学生自杀的事例,有学习方面,也有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因素。这表明,当代青少年学生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有待提高。在这些新现象、新问题面前,心理教师应力求“对症下药”,给予学生鼓励,帮他们重拾信心。要对学生不良心理的成因多加了解,是学校因素,还是家庭或社会因素。当我们感觉无力摆脱社会风气的困扰,就要会同学生家长采取较为科学的方法教育子女。

例如,可以尽量创设健康的教育环境,可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与学生家长沟通思想,相互配合,而且要将其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我们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是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和具体实施者。除了要有渊博的知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还要针对学生关键时期的心理变化进行教育。才能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这是我们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通过学习,无论在理论知识还是方法技巧上我对心理教育有了进一步了解为了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会继续认真的学好后面的培训课程,并将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之中!

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优良的心理素质在大学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21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作为大学生,首先应该具备这种优良健康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

心理健康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我认为,心理健康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的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妥善处理同学、师生间关系,积极融入集体,热爱并勤奋学习,更好的适应新环境。

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有着很大的不同,然而在大学中仍需要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职欲望。学习是大学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拼命地汲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同时也应该积极参加各种创新大赛,这样及开发思维的多向性又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更值得重视的是英语方面,现代社会中英语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也可以说是每个人必备的素养之一,这样看来口语更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积极加入学生会、分团委等,如此既丰富了大学生活又锻炼了自己能力。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让自己成为一个闪光点。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然而,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时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的表达和控制情绪。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对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训练,使自己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使我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27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

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我认为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就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同学们关系和谐,很好的融于集体;能很好的适应环境…心理咨询,是指咨询员运用心理学的知识,通过询问等方法解决其心理困惑。心理咨询事实上是帮助来访者实现心灵再度成长的过程。那些认为只有心理有病的人才会去心理咨询的观念是不对的。总之,心理咨询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在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题的来访者提供心理援助的过程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尤其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是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面对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由于心理不健康而发生的各种让人瞠目结舌的事件,让我们充分认识到及时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将迫在眉睫。作为当代大学生,我认为心理健康就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同学们关系和谐,很好的融于集体;能很好的适应环境…

经过半学期的心理课学习,我学到一些与人交往的方法,无论是与亲人还是朋友交往,我们都要把握好交往的方法,要学会换位思考,要用一个宽容的心去待人,这样我们才能处理好与亲人朋友的关系,使我的身边少许多争吵,多许多的爱与温暖。

意外被选为了小组长,本以为课程会很无趣,但是胡老师上课很用心,教育方式也不同,教我们怎么站在不同的位置看一些事,怎样处理自己与自己,父母、老师、同学、朋友的关系。在课间用音乐来放松我们的心情。上这样的心理课,不仅增长知识,还得到新的感受。尤其是老师讲过自己或是从媒体上见过的案例,让我感同深受。使得我不得不说真的很喜欢上胡老师的课。

上心理课,我学会很多知识和道理。我知道当彼此遇到误会,要换位思考,要宽容待人,要理解他人,也要把自己的一些事情坦白的说出来。忍一尺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论与多少人同处,总要存心公正,一视同仁,不可特别与一两个人亲近,却与其他的人疏远。尤其不可袒护自己所爱的人,一有这种情形,势必引起别人的嫉妒,许多纠纷就因此发生了。父母对子女,师长对学生,上司对属员,兄弟,姊妹,同学,同事,彼此中间都必须谨防这种情形。

通过上心理课,我觉得人与人之间要及时沟通,与父母之间要敞开心扉,不要制造矛盾。平时父母管我,我心里感觉很厌烦,现在我什么事都为父母朋友和家人着想,通过上课,我变了很多,希望有机会上更多这样的课。上课的老师很棒,很详细,虽然老师和我们不是一个时代的人,但是丝毫感觉不到她与我们之间存在的任何代沟,上课没多久,同学们就被老师感染了,也都活跃起来。经过上课,我的知识更丰富了,办法更多了,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会按老师教的方法合理去对待每一件事,打开心扉与别人沟通,不与别人产生隔阂。

我第一次上心理课,开始很紧张,以为要把自己的心里话当那么多同学的面说,有些不好意思。后来我明白了,大家都很友善,不用有顾忌。以后有什么事情,要站在别人的立场或他人的角度看待事情,不能只顾自己,而不想想他人的心理是否受伤。我很高兴,现在我学会了换位思考,我又多了一笔财富。

心理健康课令我受益匪浅,我感悟到人世间爱的可贵,学会了与人共处,我会将课堂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平日生活中去,接受爱,报答爱。就让我们乘着爱的翅膀去腾飞!在心理课上,我学到很多知识,也回答了很多问题,我还感到自己身上的不足,并下决心改正。上心理课的老师讲课很有特点,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希望学校多开展这样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更多的收获。

通过上心理健康课,我懂得了怎样尊敬父母,怎样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怎样站在别人的角度看待他人。上心理课让我懂得一些道理,在生活中要宽容,学会和家人朋友换位思考,理解体谅他人。更知道怎样去理解父母,爱自己的父母。希望多开展这样的课程。心理课给了我新的生活体验:我要常去替别人思考,要去理解他人;要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爱。

通过上心理健康课,让我终于感到人生的珍贵,感到要孝顺父母,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感悟到我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用父母为我们操心,不让他们为我们担心,我们还要关心身边的人,让每个人得到关心。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虽然我们现在还没有真正踏入社会,但是身边的老师和同学就如同我们的朋友一样,我们要凡事真诚。存真诚的心,说真诚的话,作真诚的事。自己有了什么错失,应当坦白承认,切不可设词遮掩;有人责备劝导你的时候,要存着谦卑感谢的心领受,切不可羞恼拒绝。与人同处不可有虚伪的客套,但总要彬彬有礼,举止中节,使人在你的动作举止上没有可挑剔的地方。多爱人才能多得人的爱,多敬人才能多得人的敬,多宽容人才能多得人的宽容,多体恤人才能多得人的体恤。你发出去的是什么,你得回来的也是什么。

通过半个学期的学习,让我有机会接触大学生心理课,让我明白了,原来成为大一新生所有的焦虑,暂时对陌生的学校环境及周边环境感到迷惘,不只是我有,而是每一个新生都会出现的情绪反应。我学到了人生的首要课题:保持心身健康。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心理保健的方法;学会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如何规划我的大学生活,了解到大学生不一样的学习方法,并逐渐适应自觉学习,自我学习的方式,了解到大学生情感与健康种种问题及调节方法;学习了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过程及特点,有意识地健全自己的自我意识,塑造健全的自我意识,更科学地了解自己,更充分地认识真实的自己;对于很多大学生都会关心的问题:大学生恋爱。从第一节课我们就学习了这方面的知识,对恋爱方面的知识,虽然不是陌生的,但是老师给我们剖析地更彻底,的确大学生恋爱现状让很多人忧心,由于刚上大学,又对恋爱的向往,大都为了寻求精神寄托、寻找学习动力、追求浪漫,也有盲目攀比、满足虚荣心的、满足好奇心的,更有摆脱压抑感,甚至有游戏人生的;

通过学习大学生恋爱的利与弊,及恋爱中的技巧,让我认识到大学生恋爱的正确处理方法,更加深了对恋爱含义的认识,当然也会更慎重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恋爱;而学习了个性健康后,又知道了更多有关大学生的个性:气质,性格,能力,大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能力与活动紧密联系,能力又会影响活动的效果,而培养大学生的个人能力,又要做到:建立和优化合理的知识结构,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发现原来有很多阅人的方法,各种各样的个性,当然也加深了对同学的认知,更融洽了同学间的关系;也熟悉人际关系与交往的方法与艺术,对自己以后的人际交往有一定的帮助,面对大学生常见的挫折与压力时,不再是以前那个只会等别人帮忙的小女生了,而是有能力自我帮助与帮助同学,合理地应对与调节遇到的困境,直面危机,学习了自杀的预防与干预,大学生的心理障碍的分类及其防治……

学习心理知识有利于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有利于个人以后的学习生活的合理有效地进行,更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正确地把握自己光明的美好的充满希望的人生。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28

20XX年的11月至12月我幸参加了延边州班主任远程培训,透过二个多月的网络培训,我学到了许多班级管理方面的知识,使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尤其是学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专题后,受益匪浅,感想颇多。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资料,也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在现今的学校里,如何看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呢?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我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

一、透过学习使我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好处。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时代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资料。《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潜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潜力。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促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构成完善的人格;有利于提高德、智、体、美、劳教育的成果;有利于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和精神健康的维护。因此说,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好处。

二、心理健康的内涵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状态。心理健康这个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当然也代表着它的反面――心理问题。围绕着心理健康开展的教育,我们称之为为心理健康教育。从班主任的职责来看,班主任要当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促使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这是因为心理健康是班级德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全面素质。心理健康内涵的核心是自尊。所谓自尊是指学生中间,或者指某个个体中间,对自我或者对自我一种用心的肯定的评价,体验或态度。老师们都很重视对学生自尊心的培养,因为学生如果自尊就能够成为自强、自立、自信的年轻一代,因此自尊的问题最重要。

三、正确区分学生不一样的心理状态

一般来说,人的心理状态能够分为三种:正常状态、不平衡状态与亚健康状态,与这三种心态相应,其社会行为方向也表现出十分重要的特点。

在没有较大困扰的状况下,学生的心理处于正常状态之中。这种状态之下,学生的行为基本上预期价值观体系、道德水平和人格特征相一致,是一种健康或者优秀的状态。

第二种状态是不平衡状态。一旦发生了扰乱正常生活、引起人们消极情绪的事件,如受到挫折、需求得不到满足等,就会进入一种不平衡状态,那里指学生处于挫折、焦虑、压抑、恐惧、担忧、矛盾等状态。一般来说,学生在生活过程中会不断地经历各种不平衡状态,这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要的。用心主动而不是消极被动的应对不平衡状态才会带来发展或者成长的契机。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要不断打破对象的平衡,促进其发展。对不平衡状态的外在或内在的非建设性或伤害性处理,才会导致所谓的“病态、变态、或偏差”。

异常行为是学生在心理不平衡的状况下发生的,是一种偶发性行为,这种行为在学生正常状态下是不会发生的,它与常态行为不一样,能够称为“偏态行为”。班主任如果能及时鉴别学生的行为,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忙学生摆脱心理的危机状态,回复到正常状态,那么,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违法行为、不道德行为以及意外事件就会大大减少。

第三种状态是不健康状态,当学生处于不健康状态时,往往会非线性地发生不适应行为,包括反社会行为和异常行为。所谓“非线性”地发生,是指这些行为的发生常常是没有明确的、直接的原因,找不到其因果关系,其因果序列是不清晰的。例如,一位小学生突然害怕方格或类似方格的所有物体,这是一种异常行为,包括他自我在内,谁也弄不清他为什么会怕方格。正是由于这种非线性的特点,我们对其不适应行为的产生就无法预测。学生在心理不健康状态下所发生的反社会行为或异常行为既没有直接的原因,也没有明确的行为动机。因此,谈不上是其价值观、道德水准或人格特点的必然产物。这类行为我们称之为“变态行为”。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看到,学生在不一样的心理状态下不适应行为的发生有不一样的特点,作为班主任,我们要看到广大学生的两个主流,一是大部分的学生心理健康是主流;二是有些学生由于学业、生活、环境的压力产生暂时的心理不适,他们要求给予指导,以帮忙他们正确应对遇到的问题。对于班主任,在应对学生发展中所出现的心理偏差,应树立正确的观念,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而针对极个别的'出现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则要能够及时甄别,并用心寻求专门机构予以解决。

四、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结合不一样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

一个学生要能与周围人持续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因此,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用心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就应把工作重点放在平时维持其心理平和、用心、顺畅等上方,营造好孩子们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为孩子们建设和谐平等的群众,尽量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在充满关爱、温暖、上进的学习环境之中,避免对于孩子们成长不利因素的出现。

(二)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为了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构成多渠道实施,如班主任工作团队工作等等,同时也就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每一个任课教师能够根据本学科教学资料与学习活动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料。这样就能够构成众多的非专门渠道,促进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

注重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绝不是每周一、两节课或者搞几次轰轰烈烈的活动就能实现的。事实上,超多的研究与实践经验都证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仅靠有限的时光、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同样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经验中积累而成。因此,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资料渗透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将两者融合在一齐,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三)教师本身也要注重自我的心理健康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我首先务必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我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就应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我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我一向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到达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理解新知识,开拓自我的视野,也能使自我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好处。

总之,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为了让学生构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我的人格,不断提升自我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只有构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必须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29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能够参加20xx年第一期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我觉得非常的荣幸。自己先前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不是很了解,通过这二十多天的学习和交流,在听了名师们独到的见解和参加了一些实践后,受益匪浅,每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对自己在平时教学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也找到了一些解决策略。尤其是听了李明军老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纲要》的分析之后,知道了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意义重大。对于问题频出的中职生来说,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我想就此浅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

一、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职业教育的学生处在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的转折期,像我校中有一部分学生是孤儿,父母离异,家庭贫困,加强对这些学生的心理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通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健康不仅指身体上的,而且是能正确的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感受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能平衡过去,最终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作为一名中职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做到:

(1)在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的环境,一个和平,积极,温暖的学习环境,避免不利因素的出现。

(2)在教学中,有效的使用“成功教育”原则。使学生从被动教育走向自我教育,从他律走向自律,使学生由自卑自弃走向自强与自信,让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感到学会,让学生今后用得上,让学生有成功的喜悦。

(3)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辅导。中职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就业,所以,平时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职业观,创业观。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实践吃苦能力,增强迎接职业挑战的信心,提高生活和社会的适应能力,学会应对压力挫折。

二、作为教师也要加强自身的心理健康

教师心理是否健康,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通过这次培训,丰富了我的实践经验,知道了要用一颗博爱的心去关爱每位学生,从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出发,严格要求自己,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成为学生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通过对个别典型案例的分析学习,对识别心理异常现象有了认识,也了解了一些解决策略。所以我们自己要做到:

(1)尊重每个学生,要保持一个乐观的心态。教学活动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师的情绪,言行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所以一个心理素质良好的教师,会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他们会在教师的感召下,表现出兴趣,体验到愉悦,充分的展现自我,并表现出对教师的爱戴和尊敬。教师也从而实现了“教书育人”的目标。

(2)乐于为工作奉献,培养自己的多种兴趣与爱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要善于调节自身对工作的倦怠。在面对学生时要关爱学生,真诚自然,多听少说,不要无故打断学生的话,,站在学生立场,舍身处地了解学生。在面对同事时,要给予别人真诚的赞美,重视互动关系,弹性处理问题,控制与疏导情绪。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我感受到的是情感,真实的自我,留下更多的是感悟与思考,只能在以后的工作中,边实践边总结边反思,不断巩固所学知识,真正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使学生了解自我,欣赏自我,在自我赏识的环境下生活,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30

当我知道我们要上心理健康课的时候,我非常的不高兴,难得双休日我们有时间可以好好玩,晚上还要去上课,我当初也觉得心理课是一门很枯燥的课,无非就是给我们讲一些理论、认识一些心理名词、心理疾病、叫我们如何自我调节等等,可是在我上了第一节课后,我就知道我错了。老师的课并不无聊,课堂气氛很活跃,老师会与我们在课堂上进行一些交流,让我们当堂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我的印象中,上课一般用的只是脑,大脑不停地思考问题解答问题、记忆等,但心理课不一样,它给我的感觉是心灵的解剖,它的内容大部分都与我们有关,我们会很诚实的上这门课,因为我们想更多更好更准确的了解自己。这是我上心理课给我的最大的感受,是一种自己与自己的对话,是一种反思一种自我省视,心灵的安抚,当然,这只是一方面,有些课时给我的更多的是快乐和知识。上老师的课很轻松很愉快,相比往常这个时间段我会在宿舍玩手机玩电脑愉快多了,是发自内心的感受,也肯定比我在宿舍浪费时间值得多了,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就算老师的课不愉快它也比我在宿舍值得,因为上课接受知识本身就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情,只是我们大多时候心里不愿意,它便变得与我们相处的不好。我都觉得可惜,因为我因其他的事情逃过课,现在也不明白当初为什么会觉得心理课是枯燥的。我往往还在没弄清楚对象、还在不了解对象的`时候就做出判断,然后就会影响我对这个事物的看法,这是不好的。

第一节课老师让我们互相认识,学会自我介绍,当堂认识两个新的同学,还让同学给我们示范。我胆子比较小,老师让同学上去的时候我有在庆幸自己没点到,老师找了坐在角落里、不太起眼的同学。课堂很是活跃,尤其是同学上去认识新朋友的时候。当然也有相对不轻松的时候,就是给我们讲道理的时候。

我记得老师说过,现在心里有点病是很正常的,也有好多同学愿意把心里的结说出来,让老师帮助,我们要学会自我帮助,自己给自己暗示。向老师同学倾诉交流,把心中的疙瘩解开。我记得我高中有段时间心里很难受,不是学习压力,没有理由的难过,可能是为自己感到失望,感觉在虚度时光,当时我也想让自己尽快摆脱这种状况,可是我又不知道要怎样摆脱。我也不想和任何人说,因为我觉得他们不会理解,反而会引起对我的另一些看法,看书也不行,后来我和好朋友打了电话,我对我自己的事情丝毫没提,可是打了电话后我会觉得好过一点,即使我的问题没有解决。这个时候我就知道,其实交流交谈改变的是心情而不是解决问题,等你的心情改变了,你心中的不快、难过也不见了,交谈的内容也不一定就要说自己的事情,后来我就学会了以这样的方式来调解自己,但这个方法也不是都有用,会觉得很矛盾,我居然到了用这种方法来使

自己不难过了的地步。也发现越长大心里的问题就越多。这大概是我多想的习惯造成的。所以听到老师说现在的人心里多少都会有一点毛病,或大或小,我也就不那么担心了。

我记得老师给我们做过这样一个游戏,让我们自己在纸上写20个句子我是谁,当时我们都觉得好难写,20个句子,可是越写到后面就发现20个句子根本不够写,越写越想写,后来我回到宿舍写了一篇日志,题目就是我是谁,好好的看看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看看自己眼中的自己与理想中的自己有多大的差别。人往往会因为外界因素而改变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从而把自己原来好的优秀的思想变少变没,然后自己就变得越来越脱离自己原有的轨道,忽然有一天发现自己怎么会是这个样子的,然后又陷入自责当中。我觉得老师很有趣,我们在写的时候老师已经给我们准备了纸笔,有时候交上去,有时候自己留着。上这门课程,没有压力。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31

我认为作为学生,心理健康就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同学们关系和谐,很好的融于群众;能很好的适应环境…心理咨询,是指咨询员运用心理学的知识,透过询问等方法解决其心理困惑。心理咨询事实上是帮忙来访者实现心灵再度成长的过程。那些认为只有心理有病的人才会去心理咨询的观念是不对的。总之,心理咨询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在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题的来访者带给心理援助的过程。

透过这学期对大学心理的学习,我对心理知识有了必须的了解,首先是对心理学的发展史有了必须了解,然后是学习了一些团体活动的知识,并且在参加活动课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很多人生的知识,在团体活动中大家彼此敞开了自己的心扉,用心的参与到了群众的活动中,在此中再一次体现了群众的力量。

在心理咨询的活动课中,我认识到了人心中脆弱一面,有时心灵事多么的需要他人的呵护,那种心与心的交流才能让人体会到交流得喜悦,我们的`心理咨询的模仿有时会让人感觉像节目表演,但是大家真诚的心却又不能不让感动,初次它让我体会到了那种帮忙别人的喜悦。活动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它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活跃课堂气氛,真正到达育人效果。学生在实实在在的活跃的生动的并且有必须新意的活动中受到教益和启迪,促进知行的结合。

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激发了感情,明白了道理,情理凝结,构成了信念之后,进而需要在行动中表现自己。此时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把健康高尚的情感向外投射,为他们带给展现自己行为的机会和场所。这学期我还参加了我们学校的心理协会---沁心港湾,这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大家在一齐共同努力,不仅仅学到了很多心理方面的知识,还为其他同学带给心理方面的服务。个性是今年的5.25活动更是深深的感动了我,老师与同学们的亲密交谈让同学们,还有我有懂得了很多很多……

而且在那里我能够把在心理课上学到的知识付诸与实践,让我学而致用!完成了大学心理学的学习,我对自己大学四年的生活有了初步的规划,对以后的路,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了一个初步的规划可见,心理学对我们大学生的帮忙之大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交际方面都能够用到这方面的知识。这门选修课我很感兴趣的一门,我有种不用逼自己去专心听课,而是那种不由自主被老师所吸引的感觉。可见心理学真的有它的魅力所在啊!虽然我选修的心理课结束了,但我对心理知识的学习却还没有结束,或许心理学跟我以后的职业没有什么很大的联系,但是心理学知识对于我的帮忙却是长远的,甚至是一生的。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32

当今教师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21世纪是竞争的世纪,教师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时期的挑战,坚持健康的心理尤为重要。教师要干好教育工作,首先要有强烈而持久的教育动机,有很高的工作积极性。很难假想一个对教育工作毫无兴趣的人,会努力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经过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我的收获很大。学习了许多专业的心理知识,以前很多的疑问都得到了解决,我真正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经过了此次学习,我真正感觉到了不仅学生要坚持心理健康,教师本身也要坚持心理健康,而这个问题一直是被我们大家疏忽的。教师常常要做学生的心理工作,给学生排忧解难,而教师的心理压力又由谁给解决呢?教师这个社会的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自身的社会角色和所承担的社会任务,和对自己身份的认同,及社会的认可的不对等,给自己带来了极大的迷惑和压力。

教师的工作环境是学校,每天和自己的上级同事,又和自己的服务对象终日在一起工作。社会分工的其他工作都是针对物品或者人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一时间段来服务,而老师的服务对象是人——成长中的人,并且肩负着领导他们成长的重担。那种八小时以外时间还在为自己的学生的成长和未来殚精竭虑的事情,是不做此项工作的人所不能理解的。

做教师根本就是一个累身更累心的活计。那么,教师怎么样避免或者剪除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呢?

一,要开阔自己的视野,让自己的业余生活丰盛起来。就我个人而言,运动是一个调节身心的好方法,找几个朋友,在运动场上大汗淋漓后,不仅疲劳的身体得到了锻炼,有材料指出:运动时,身体内部会分泌一种物资,俗称“快乐物资”——会让人们放松,高兴。

二,要有知心朋友。时常和他们聊天,好的,不好的;得意的,失意的:大的,小的……把心事跟大家倾诉,是缓解心理压力的好办法。

三,利用好你的假期。对于平时假期少的教师,可以选择邻近的地区游览,逛逛市区,或者去故乡有名的景区游览。当然。教师的两个长假是你放松自己调节情绪的最佳时间。

四,照顾好家庭。什么都不顺利的时候,家是你永远的避风港湾。永远不要试着只顾大家,不顾小家。最后的可能是会失去两个家。

以上,是我的一家之言,收获是巨大的,体会可能浮浅,一点建议仅给同行们参考,当然,切记心理健康的前提是身体健康!器重我们自己的心理,正视我们自己的问题,看到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的不足。盼望我们都能坚持开阔的心情,良好的心态!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33

听了杨老师的专题讲座,使我懂得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学活动,现今社会不仅要求我们具有健康的身体,而且需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经过这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我的收获很大。不仅学习了许多专业的心理知识,以前很多的疑问都得到了解决,我真正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学习后的一些心得:

一、教师自己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通过一线的教学经历,深深的体会到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周边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二、经常关注特殊学生的心理辅导

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对待问题学生更应该尽心尽责,遇到问题学生怎么办呢?一定要充分利用班集体的作用,在宽松平等的班级氛围中,加强对学生心理的团体辅导,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充分发挥班队活动课的集体心理辅导效应。针对特殊学生的特点,有侧重地选择团体辅导的主题。如自信心教育、青春期教育等。采用讲座法、认识法、操作法、表演法、角色扮演和行为训练等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内在动机,并在活动中得到领悟。通过一系列的团体辅导活动,不仅让全体学生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也拉近了同学间、师生间的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

以上,是我的一家之言,收获是巨大的,体会可能肤浅,切记心理健康的前提是身体健康!重视我们自己的心理,正视我们自己的问题,看到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帮助我们身边的人,希望我们都能保持开阔的心境,良好的心态!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34

【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在思品课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既能达成思品课教学的内容,又能在了解学生思想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并借鉴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方法和技巧及时解决问题。这些措施包括课堂讨论,及时化解矛盾;模仿示范,学会正确模仿;活动体悟,激发心灵震撼;多元评价,全面认识自己。

关键词:思品课;心理健康教育;心灵成长

随着课改的深入,广大教育者都认识到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而课堂学习是学生一天的主要活动,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心理素养。初中的思品课教学是一个塑造学生美好心灵,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过程。在教学中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良好的心理品质,是品德课义不容辞的任务。作为一名心理学专业毕业的思品课老师,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都很注重应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方法,以此提高思品课的质量,达到对学生心灵的导航作用。

一、课堂讨论,及时化解矛盾

课堂讨论指的是教师为学生创设一种情景,引发学生的.矛盾心理,进而通过学生间的讨论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观念,达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过程。

讲《珍爱生命》这一课时,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个学生突然说“一死百了”,全班同学马上哄堂大笑。这是一个很小的插曲,甚至不会对我的课堂教学有多大的影响。但我清楚,这不是一件小事,它关乎一个人的生命价值观。我觉得我必须帮助这些正如花朵般绽放的孩子们。于是,我转身用红色的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个大大的“死”字。学生看我写了这么一个字,一瞬间就静了下来,静得只剩彼此的呼吸声。我说,请大家就“死”发表自己的看法。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三三两两聚拢着头开始讨论,很快就有不少学生举起了手。有的说死能够让人解脱,不再感到烦恼;有的说死的人没事,留下亲人会很痛苦;有的说死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而是自私自利的想法。最后,大家一致认为用“死”来解决问题是愚蠢的、自私的,生命不息,就一定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节课没有按时完成课堂内容,可是却帮助学生们纠正了对“一死百了”的看法,学会珍爱生命。

二、榜样示范,学会正确模仿

现代社会是一个偶像的时代,中学生在时代的潮流中显得更敏感。可让老师们感到头痛的是,现代学生的偶像不再是我们所谓的伟人、英雄,而是流行歌手、个性明星;现代学生对偶像的模仿不再是学习其精神、毅力,而是模仿偶像的穿衣装扮。由于模仿会以特定的方式在自己身上再现出来,并逐步内化为心理品质,所以对于中学生的模仿行为就需要老师多花点心思。

我国历来重视对伟人、英雄的榜样学习,可在特定的生活、学习环境下,当今的学生对伟人、英雄都有一定的距离,并显得陌生。上《扬起自信的风帆》这一课时,我用大量例子告诉学生要“做自信的中国人”。我呈现青年提琴制作大师郑荃、著名生物家童第周等人,学生们茫然的眼神像闪电一样击中了我——他们并不了解这些人,也不了解做自信的中国人跟他自己有什么关系。于是,我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每个人都要找一个关于做自信中国人的例子,并思考做自信中国人的好处。第二天的课堂上,我挤出时间让大家讨论这个问题。看着学生们叽叽喳喳地分享自己的例子,并讨论那看似并不成熟的观点,我很是感动,因为他们开始了对自己人格、心灵的塑造之旅。

当然,如果只是讲伟人、讲英雄,学生并不买账,因为他们的生活中还有另一种偶像,那就是铺天盖地的明星们。老师不能一棒子打死学生的偶像,不然他会倔强地跟你对着干。我在给学生讲伟人、英雄的同时,也会谈到各种明星。比如国际章、春哥、周董等,学生对于这些明星很感兴趣,我就趁热打铁让学生找到这些明星身上关于“自信”的品质,并谈谈明星们的言行举止对国家、民族的影响。这节课的知识点不多,但我根据书本知识、结合现实生活充分拓展,让学生达到了思想上的升华。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35

第一次接触心理课程是在上大一的第二个学期的时候。我想学校可能是为了减小大学生学习与心理的压力,为我们排解心中苦闷与压力才开设了这门课程的。自认为心理还比较康健的我,听完课后我才真正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和需要变更和疏导的地方。从那时开始接触心理学,同样也开始慢慢了解心理学。心理健康课为现代的大学生树立了正确的择业观、爱情观、价值观提供了条件

认真回想一下,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和一系列的心理生理及社会适应问题往往会导致冲突和矛盾,而这些冲突和矛盾得不到及时解决的话,就会演变成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特别是在当今社会,现代大学生都是经历了残酷的高考,倍受高考的毒害。为了在竞争激烈的高考中取胜,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家长的过度呵护,学校的硬式教育,是我们缺乏生活经历,而且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的承受能力,每每遇到一些问题,总不能很好的处理解决,出现心理问题也不能正确的疏导,以至于出现心理疾病。这只是冰山一角,广泛的说,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是人们产生了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从而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焦虑感,各种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当今大学生的心理失衡。心理将康指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对作为天子娇子的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同时大学生心理将康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大学生心理健康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的前提。心理素质是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我们大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个人的心理的将康与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

其次,心理健康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的他的人格发展,心理健康使人格发展不仅能正确引导一个人的发展,而且可以使人格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进而使我有一个健全的人格。

最后,心理健康能够更多的发掘学生的潜能。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则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将来能报效祖国的前提,也是祖国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极其重要。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36

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中越来越重要。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成功与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下面就我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几点心得:

一、抓认识提高,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日新月异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学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小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少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近年来,小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此不能置之不。,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因此,我们全校上下形成共识: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抓学科渗透,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我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设上好心理健康课的同时,要求教师在各科备课时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课,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以教材中大量的优秀文字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则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之敢于表现自我,增强学生群体交往意识,发展能力和个性;音乐、美术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抓课题研究,从细处着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探索了一系列针对小学生的关爱教育的内容及途径,探索并形成了优化学生情感体验、人格发展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方的。。主要是在教师以身示范下,对小学生开展“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通过开展主题活动,抓陶冶、抓体验、抓渗透等展开教育,我们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情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优化。在校内、班级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关爱、团结帮助蔚然成风,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学生合群,积极参与,团结协作,自尊自信,创新精神等得以充分体现。在家中,社会上,学生都能从小事做起主动关心、爱护、帮助他人,富有同情心。多次主题队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受到教育的同时,自身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心理素质明显加强。

四、抓家庭教育,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

由于学生家长与学生固有的血缘关系,感情和伦。道德上的内在联系,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种力量。父母在关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时,还应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有些父母认为孩子长得壮,不生病就是健康,这是不全面的认识。事实上,有一些青少年身上存在心理障碍,如说谎、无。取闹、妒忌、自卑、不合群等行为。然而,认识的片面性,不少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够重视,甚至。取违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方的。,这是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在发现他们心理有缺陷时我们就及时与家长联系做到及时矫正,并在学校上对家长开展如何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引导家长科学地教育孩子,从而培养孩子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和自制力,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

总之,要使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学校及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好心理知识,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心理教育规律,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总结心理教育的经验,与家庭、社会紧密联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37

做幸福的老师,拥有健康的心态是关键。

心理健康的指标是无心理疾病,即有幸福感和积极的心态。“幸福是一种积极的心态”,“当现实无法改变的时候改变自己的心态”。

我想:决定幸福的健康心态应该是阳光般的吧。阳光普照大地,温暖每一个人,也是宽容平等的。教师的心态也要像阳光那样,是平常的、达观的、宽容的'、积极向上的。我们只有拥有这样的健康心态,才能做一个幸福的老师。

教师要有一颗平常之心。平常心是一种冷静、客观、理智的心态。如果教师缺少平常心,就会对学生提出过高过严的要求,就可能失去耐心、细心、冷静和理智。就比如我们经营一个班级,总是希望班级样样都好,不知不觉地用尖子生的标准来要求全班学生,这样一来不仅教师累、学生累,而且做老师的越累,学生反而越是反感,教师不禁会陷入“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渠沟”的困惑,学生也会越来越失去学习的信心,怎么谈得上幸福快乐呢?这一点又与前面刘老师介绍的优化一般心理素质的方法相吻合——“将‘应该’变成‘希望’”。我们可以希望班级各个学生都品学兼优,但要用平常心去面对不尽如人意的现实。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38

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中越来越重要。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成功与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下面就我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几点心得:

一、抓认识提高,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日新月异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学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小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少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

近年来,小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因此,我们全校上下形成共识: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抓学科渗透,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我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设上好心理健康课的同时,要求教师在各科备课时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课,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以教材中大量的优秀文字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则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之敢于表现自我,增强学生群体交往意识,发展能力和个性;音乐、美术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抓课题研究,从细处着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探索了一系列针对小学生的关爱教育的内容及途径,探索并形成了优化学生情感体验、人格发展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在教师以身示范下,对小学生开展“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通过开展主题活动,抓陶冶、抓体验、抓渗透等展开教育,我们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情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优化。

在校内、班级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关爱、团结帮助蔚然成风,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学生合群,积极参与,团结协作,自尊自信,创新精神等得以充分体现。在家中,社会上,学生都能从小事做起主动关心、爱护、帮助他人,富有同情心。多次主题队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受到教育的同时,自身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心理素质明显加强。

四、抓家庭教育,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

由于学生家长与学生固有的血缘关系,感情和伦理道德上的内在联系,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种力量。父母在关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时,还应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有些父母认为孩子长得壮,不生病就是健康,这是不全面的认识。事实上,有一些青少年身上存在心理障碍,如说谎、无理取闹、妒忌、自卑、不合群等行为。

然而,认识的片面性,不少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够重视,甚至采取违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这是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在发现他们心理有缺陷时我们就及时与家长联系做到及时矫正,并在学校上对家长开展如何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引导家长科学地教育孩子,从而培养孩子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和自制力,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

总之,要使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学校及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好心理知识,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心理教育规律,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总结心理教育的经验,与家庭、社会紧密联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39

健康的心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从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来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质的保障。然而,在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由于社会、学校、家庭多方因素,这次能够参加曹教授心理健康的学习。我感到非常的荣幸。

经历了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等内容的学习。经过一天的学习,使自己提高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现对这次心理健康学习谈一点自己肤浅的体会。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是人的各种行为的准则,是个体进行的社会活动思想基础”。从这个定义上我们就不难看出认知对于人的心理的影响。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是自主的,可以对自己未来进行选择。正是因为有了自由和自主,人才可以尝试消除种种条件的限制,去发展自我,实现自我,提高生命的质量。

再进一步从个体发展的角度展开之前,我们不妨接受中国古人的一个经典的论断:“人之初,性本善”。这也许能解释人类社会几千年来对于至善至美的不懈追求,这种源自人类自身最深层次的追求是人类成长,进步的基本动力。把古人的这种普适的哲学的观点放在今天的心理学上面来讲就是: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即自我实现)是指向健康的向上的,而不是指向破坏和毁灭的。

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的器官。而不是过去人们所普遍认为的“心脏是心理的器官”。但对于更多的认识目前我们大多还只停留在一个描述性的阶段。大脑是一个如此复杂而精准的构造,以至于现在的科学还不能完全了解它的工作原理的细节。脑机能定位尝试了解大脑的不同区域对不同心理活动产生及发展的分工情况......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40

听了杨老师的专题讲座,使我懂得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学活动,现今社会不仅要求我们具有健康的身体,而且需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经过这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我的收获很大。不仅学习了许多专业的心理知识,以前很多的疑问都得到了解决,我真正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学习后的一些心得:

一、教师自己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通过一线的教学经历,深深的体会到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周边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二、经常关注特殊学生的心理辅导

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对待问题学生更应该尽心尽责,遇到问题学生怎么办呢?一定要充分利用班集体的作用,在宽松平等的班级氛围中,加强对学生心理的团体辅导,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充分发挥班队活动课的集体心理辅导效应。针对特殊学生的特点,有侧重地选择团体辅导的主题。如自信心教育、青春期教育等。采用讲座法、认识法、操作法、表演法、角色扮演和行为训练等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内在动机,并在活动中得到领悟。通过一系列的团体辅导活动,不仅让全体学生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也拉近了同学间、师生间的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

以上,是我的一家之言,收获是巨大的,体会可能肤浅,切记心理健康的前提是身体健康!重视我们自己的心理,正视我们自己的问题,看到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帮助我们身边的人,希望我们都能保持开阔的心境,良好的心态!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41

XX年的11月至12月我幸参加了延边州班主任远程培训,通过二个多月的网络培训,我学到了许多班级管理方面的知识,使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尤其是学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专题后,受益匪浅,感想颇多。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新任务与新要求。在现今的学校里,如何看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呢?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

一、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时代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与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与辅导,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促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利于提高德、智、体、美、劳教育的成果;有利于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与精神健康的维护。因此说,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心理健康的内涵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状态。心理健康这个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当然也代表着它的反面——心理问题。围绕着心理健康开展的教育,我们称之为为心理健康教育。从班主任的职责来看,班主任要当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促使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这是因为心理健康是班级德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全面素质。心理健康内涵的核心是自尊。所谓自尊是指学生中间,或者指某个个体中间,对自己或者对自我一种积极的肯定的'评价,体验或态度。老师们都很重视对学生自尊心的培养,因为学生如果自尊就可以成为自强、自立、自信的年轻一代,因此自尊的问题最重要。

三、正确区分学生不同的心理状态

一般来说,人的心理状态可以分为三种:正常状态、不平衡状态与亚健康状态,与这三种心态相应,其社会行为方向也表现出十分重要的特点。

在没有较大困扰的情况下,学生的心理处于正常状态之中。这种状态之下,学生的行为基本上预期价值观体系、道德水平与人格特征相一致,是一种健康或者优秀的状态。

第二种状态是不平衡状态。一旦发生了扰乱正常生活、引起人们消极情绪的事件,如受到挫折、需求得不到满足等,就会进入一种不平衡状态,这里指学生处于挫折、焦虑、压抑、恐惧、担忧、矛盾等状态。一般来说,学生在生活过程中会不断地经历各种不平衡状态,这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要的。积极主动而不是消极被动的面对不平衡状态才会带来发展或者成长的契机。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要不断打破对象的平衡,促进其发展。对不平衡状态的外在或内在的非建设性或伤害性处理,才会导致所谓的“病态、变态、或偏差”。

异常行为是学生在心理不平衡的情况下发生的,是一种偶发性行为,这种行为在学生正常状态下是不会发生的,它与常态行为不同,可以称为“偏态行为”。班主任如果能及时鉴别学生的行为,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摆脱心理的危机状态,回复到正常状态,那么,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违法行为、不道德行为以及意外事件就会大大减少。

第三种状态是不健康状态,当学生处于不健康状态时,往往会非线性地发生不适应行为,包括反社会行为与异常行为。所谓“非线性”地发生,是指这些行为的发生常常是没有明确的、直接的原因,找不到其因果关系,其因果序列是不清晰的。例如,一位小学生突然害怕方格或类似方格的所有物体,这是一种异常行为,包括他自己在内,谁也弄不清他为什么会怕方格。正是由于这种非线性的特点,我们对其不适应行为的产生就无法预测。学生在心理不健康状态下所发生的反社会行为或异常行为既没有直接的原因,也没有明确的行为动机。因此,谈不上是其价值观、道德水准或人格特点的必然产物。这类行为我们称之为“变态行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不适应行为的发生有不同的特点,作为班主任,我们要看到广大学生的两个主流,一是大部分的学生心理健康是主流;二是有些学生由于学业、生活、环境的压力产生暂时的心理不适,他们要求给予指导,以帮助他们正确应对遇到的问题。对于班主任,在面对学生发展中所出现的心理偏差,应树立正确的观念,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而针对极个别的出现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则要能够及时甄别,并积极寻求专门机构予以解决。

四、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

一个学生要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与自信心。因此,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平时维持其心理平与、积极、顺畅等上面,营造好孩子们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为孩子们建设与谐平等的集体,尽量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在充满关爱、温暖、上进的学习环境之中,避免对于孩子们成长不利因素的出现。

(二)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为了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实施,如班主任工作团队工作等等,同时也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每一个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这样就能够形成众多的非专门渠道,促进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

注重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绝不是每周一、两节课或者搞几次轰轰烈烈的活动就能实现的。事实上,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经验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与其它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与观念;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同样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经验中积累而成。因此,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将两者融合在一起,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三)教师本身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与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与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与的心态对待生活与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与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总之,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42

通过阅读《现代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一书,使我认识到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心理健康的教师能通过教学历程影响学生,使学生的心理也健康发展。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知识。心境不好的教师很难营造愉快、轻松的课堂教学环境,他们常表现得烦躁、易怒、容易冲突、喜怒无常、情绪不稳定。教师的情绪会影响到学生,如学生常处于紧张和焦虑之中,学习效率不可能高,学习效果不佳,长此以往会导致心理问题,甚至疾病。相反,教师心态健康向上,生活态度积极,教学积极,就会想方设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生也会积极地学,积极地思考。教师积极的情感、健康的心理会诱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以及学生接受与理解知识均有直接影响。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师生关系。教师心理不健康,就难以正确理解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会采取不合常理的态度、方法来对待问题,会使师生间产生矛盾与冲突。比如有的教师常常抱怨学生越来越难教,教师苦口婆心,竭尽全力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可学生要么我行我素,要么"阳奉阴违"。著名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曾指出:不良的师生关系会导致学生的心理疾病,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治病,如果遇到一位好教师,学生由于家境等造成的不健康心理可以得到改变。教师和学生对立的状态绝不利于学生学习,是否产生对立的师生关系及对立关系能否妥善解决,最终决定于教师的心理状况。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是重要的人,是参照,是榜样。特别是小学生,由于认知水平有限,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够,还没有形成独立的自我,很容易模仿别人,尤其是教师和家长。教师情绪好不好,喜不喜欢工作,都会影响学生。教师若惩罚、报复学生,学生会形成敌视和对抗的习惯,形成心理障碍。教师处事不公、乱用权利,会影响学生对整个社会的看法。

由此看来,教师健康地心理对学生影响巨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断地调整自我,努力做一个心理健康的'好老师,正像有人说的:我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控制它的宽度;我们不能左右天气,但我们可以改变心情;我们不能改变容貌,但我们可以展现笑容;我们不能控制他人,但我们可以掌握自己;我们不能预知明天,但我们可以利用今天;我们不能样样顺利,但我们可以事事尽力。

最近参加了中小学教师健康教育培训,受益匪浅,感受颇多。先听了刘老师的《师德修养》杨老师的发展心理学,周老师的社会心理学。她们都通过不同案例结合理论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过去自己一些百思不解的案例变得眉目疏朗了许多。

通过学习,我懂得了教师首先要具备健康的心理。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者,他不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很神圣的。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方式,都会让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一名优秀的教师,会在课堂中营造出和谐与温馨的气氛,让学生如沐春风。因此,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发点。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不断地完善品德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我们常常能在报纸或新闻中看到学生自杀的事例,有学习方面,也有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因素。这表明,当代青少年学生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有待提高。在这些新现象、新问题面前,心理教师应力求"对症下药",给予学生鼓励,帮他们重拾信心。要对学生不良心理的成因多加了解,是学校因素,还是家庭或社会因素。当我们感觉无力摆脱社会风气的困扰,就要会同学生家长采取较为科学的方法教育子女。例如,可以尽量创设健康的教育环境,可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与学生家长沟通思想,相互配合,而且要将其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我们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是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和具体实施者。除了要有渊博的知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还要针对学生关键时期的心理变化进行教育。才能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这是我们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通过学习,无论在理论知识还是方法技巧上我对心理教育有了进一步了解为了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会继续认真的学好后面的培训课程,并将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之中!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43

健康的心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从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来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质的保障。然而,在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由于社会、学校、家庭多方因素,这次能够参加曹教授心理健康的学习。我感到非常的荣幸。经历了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等内容的学习。经过一天的学习,使自己提高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现对这次心理健康学习谈一点自己肤浅的体会。“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是人的各种行为的准则,是个体进行的社会活动思想基础”。从这个定义上我们就不难看出认知对于人的心理的影响。通过本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研修班的学习,我对心理健康有了新的认识。下面谈几点体会:

一、从曲连坤老师所讲的(心理教师的职责和定位)中我认为,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学校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牲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二、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三、通过闫淑贤老师主讲的(教师心灵探索工作坊)的学习,我也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44

的11月至12月我幸参加了延边州班主任远程培训,通过二个多月的网络培训,我学到了许多班级管理方面的知识,使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尤其是学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专题后,受益匪浅,感想颇多。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新任务与新要求。在现今的学校里,如何看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呢?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

一、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时代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与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与辅导,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促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利于提高德、智、体、美、劳教育的成果;有利于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与精神健康的维护。因此说,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心理健康的内涵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状态。心理健康这个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当然也代表着它的反面——心理问题。围绕着心理健康开展的教育,我们称之为为心理健康教育。从班主任的职责来看,班主任要当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促使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这是因为心理健康是班级德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全面素质。心理健康内涵的核心是自尊。所谓自尊是指学生中间,或者指某个个体中间,对自己或者对自我一种积极的肯定的评价,体验或态度。老师们都很重视对学生自尊心的培养,因为学生如果自尊就可以成为自强、自立、自信的年轻一代,因此自尊的问题最重要。

三、正确区分学生不同的心理状态

一般来说,人的心理状态可以分为三种:正常状态、不平衡状态与亚健康状态,与这三种心态相应,其社会行为方向也表现出十分重要的特点。

在没有较大困扰的情况下,学生的心理处于正常状态之中。这种状态之下,学生的行为基本上预期价值观体系、道德水平与人格特征相一致,是一种健康或者优秀的状态。

第二种状态是不平衡状态。一旦发生了扰乱正常生活、引起人们消极情绪的事件,如受到挫折、需求得不到满足等,就会进入一种不平衡状态,这里指学生处于挫折、焦虑、压抑、恐惧、担忧、矛盾等状态。一般来说,学生在生活过程中会不断地经历各种不平衡状态,这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要的。积极主动而不是消极被动的面对不平衡状态才会带来发展或者成长的契机。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要不断打破对象的平衡,促进其发展。对不平衡状态的外在或内在的非建设性或伤害性处理,才会导致所谓的“病态、变态、或偏差”。

异常行为是学生在心理不平衡的情况下发生的,是一种偶发性行为,这种行为在学生正常状态下是不会发生的,它与常态行为不同,可以称为“偏态行为”。班主任如果能及时鉴别学生的行为,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摆脱心理的危机状态,回复到正常状态,那么,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违法行为、不道德行为以及意外事件就会大大减少。

第三种状态是不健康状态,当学生处于不健康状态时,往往会非线性地发生不适应行为,包括反社会行为与异常行为。所谓“非线性”地发生,是指这些行为的发生常常是没有明确的、直接的原因,找不到其因果关系,其因果序列是不清晰的。例如,一位小学生突然害怕方格或类似方格的所有物体,这是一种异常行为,包括他自己在内,谁也弄不清他为什么会怕方格。正是由于这种非线性的特点,我们对其不适应行为的产生就无法预测。学生在心理不健康状态下所发生的反社会行为或异常行为既没有直接的原因,也没有明确的行为动机。因此,谈不上是其价值观、道德水准或人格特点的必然产物。这类行为我们称之为“变态行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不适应行为的发生有不同的特点,作为班主任,我们要看到广大学生的两个主流,一是大部分的学生心理健康是主流;二是有些学生由于学业、生活、环境的压力产生暂时的心理不适,他们要求给予指导,以帮助他们正确应对遇到的问题。对于班主任,在面对学生发展中所出现的心理偏差,应树立正确的观念,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而针对极个别的出现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则要能够及时甄别,并积极寻求专门机构予以解决。

四、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

一个学生要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与自信心。因此,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平时维持其心理平与、积极、顺畅等上面,营造好孩子们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为孩子们建设与谐平等的集体,尽量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在充满关爱、温暖、上进的学习环境之中,避免对于孩子们成长不利因素的出现。

(二)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为了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实施,如班主任工作团队工作等等,同时也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每一个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这样就能够形成众多的.非专门渠道,促进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

注重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绝不是每周一、两节课或者搞几次轰轰烈烈的活动就能实现的。事实上,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经验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与其它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与观念;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同样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经验中积累而成。因此,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将两者融合在一起,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三)教师本身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与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与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与的心态对待生活与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与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总之,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45

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中越来越重要。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成功与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下方就我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几点心得:

一、抓认识提高,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日新月异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学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潜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小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少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近年来,小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潜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因此,我们全校上下构成共识: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抓学科渗透,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我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设上好心理健康课的同时,要求教师在各科备课时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

思品课,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以教材中超多的优秀文字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则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之敢于表现自我,增强学生群体交往意识,发展潜力和个性;音乐、美术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能够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资料。

三、抓课题研究,从细处着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探索了一系列针对小学生的关爱教育的资料及途径,探索并构成了优化学生情感体验、人格发展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在教师以身示范下,对小学生开展“关爱自我、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

透过开展主题活动,抓陶冶、抓体验、抓渗透等展开教育,我们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情感得到不一样程度的提高、优化。在校内、班级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关爱、团结帮忙蔚然成风,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学生合群,用心参与,团结协作,自尊自信,创新精神等得以充分体现。在家中,社会上,学生都能从小事做起主动关心、爱护、帮忙他人,富有同情心。多次主题队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受到教育的同时,自身的潜力不断得到提高,心理素质明显加强。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46

4月23日,我参加了县里组织的专家讲座活动,今天我们的主讲教师是心理学专家张渝鸿教授。张教授通过讲解“沙盘”与“绘图”两种方法来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并对他们进行心理的帮助。在教学中她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结合大量案例,深入浅出的阐明了当好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以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及相应的一些做法。

张渝鸿老师讲座的内容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爱”,对学生的爱。她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教育就要以人为本,其实质就是以“心”为本。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其职责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于怎样呵护学生,用爱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教育学生的心灵。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关注学生要认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成长变化,他们的身心总是在不断变化,而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时期都有不同的反应,所以心理的教育无处不在,心灵的关怀应无时不有。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应该走进学生的心灵,不厌其烦的与学生交流,用真诚的心带着微笑、带着赞美的语言和宽容的心走近学生,至而走进学生的心灵。他们之所以成为出色的教育专家,他们用的是心,是爱,把学生当成了自己的孩子。

当好教师特别是班主任,除了充满对学生的爱,还应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教师的心里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上健康。学生每天在学校与教师的接触长达六、七个小时,教师的一个皱眉或是一次漫骂对学生的影响,都是深刻长久的,心理健康的教师能很好地设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心理环境,反之,教师的心理不健康反而导致学生害怕说谎、违抗等不良表现。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不仅学到了宝贵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和方法,还让我认真地调整了自己的心态。我会将这次学到的经验、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实践中去,对自己的工作不断反盛总结、创新,力争做一个学生喜欢、家长满意、教育上称职的老师,也要做一个有爱心、快乐、健康的老师!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47

现代的幼儿,是未来的社会的栋梁。现代的幼儿教育,是幼儿的素质教育,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首位。幼儿健康包含幼儿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下面就是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一、加强卫生保健教育,促进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

通常,将幼儿智力发育是否正常、能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应外界的各种环境,心理行为能否符合年龄特征等作为衡量其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须重视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现代幼儿的教育观,才能促进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现代科学的幼儿观和教育观是幼儿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以健康的教师人格影响孩子,还善于设身处地地体验幼儿的言行,耐心细致地观察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以热爱、真诚、关怀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位幼儿,促进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二、创设和谐的心理环境,营造幼儿心理健康的氛围。

心理环境包括幼儿生活、学习和游戏的全部心理空间,特别是幼儿的学习、活动和生活的氛围。创设和谐的心理环境,营造幼儿心理健康的氛围,有助于培养幼儿努力进取、奋发向上的个性品质。大沥中心幼儿园注重更新设备和增设丰富多彩的材料,满足不同幼儿的不同需要和多种需要,优美整洁的环境能唤起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充实幼儿的生活内容,陶冶幼儿的性情,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让幼儿在自由的探索中发现周围世界的奥妙。

三、开展心理辅导,提高幼儿的心理素质。

幼儿心理发展辅导主要包括人格、学习和生存辅导。在幼儿教育的实际工作中,对幼儿各种性质的行为保持敏感,善于从幼儿的具体行为和幼儿间发生的问题选择出恰当而重要的教育点进行辅导,提高幼儿的心理素质。例如,大沥中心幼儿园的的教师在组织幼儿玩小白兔采蘑菇的游戏中,班里有几个胖孩子因费劲而不愿玩,于是从情感入手,设法唤起幼儿的共鸣,开展心理辅导,鼓励全班幼儿共同完成,让幼儿互相帮助,在困难中坚持到底,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四、重视个体性的心理矫冶,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

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是幼儿在身心发展过程中,由于其生理机能失调、环境适应不良或心理冲突等原因导致心理方面障碍及不适应行为,是幼儿在身心发展过程中特有问题和障碍。

五、家园教育同步,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态度,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充分利用家庭资源进行教育,家庭与幼儿园进行密切的配合,教师和家长创设幼儿心理发展的氛围,对幼儿实施同步的心理教育,教育的效果更好、更巩固。具体方法根据内容不同而有所不同,例如,要诱导孩子体验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状态,大沥中心幼儿园教师指导家长多留些时间陪陪孩子,适当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经常与孩子“推心置腹”地交谈,交谈中家长要注意多些使用表示心理状态的词汇(如愉快、愿意、感激等),同时让孩子说说自己的心理感受,诱导孩子体验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状态,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48

健康的心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从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来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质的保障。然而,在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由于社会、学校、家庭多方因素,这次能够参加曹教授心理健康的学习。我感到非常的荣幸。

经历了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等内容的学习。经过一天的学习,使自己提高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现对这次心理健康学习谈一点自己肤浅的体会。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是人的各种行为的准则,是个体进行的社会活动思想基础”。从这个定义上我们就不难看出认知对于人的心理的影响。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是自主的,可以对自己未来进行选择。正是因为有了自由和自主,人才可以尝试消除种种条件的限制,去发展自我,实现自我,提高生命的质量。

再进一步从个体发展的角度展开之前,我们不妨接受中国古人的一个经典的论断:“人之初,性本善”。这也许能解释人类社会几千年来对于至善至美的不懈追求,这种源自人类自身最深层次的追求是人类成长,进步的基本动力。把古人的这种普适的哲学的观点放在今天的心理学上面来讲就是: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即自我实现)是指向健康的向上的,而不是指向破坏和毁灭的。

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的器官。而不是过去人们所普遍认为的“心脏是心理的器官”。但对于更多的认识目前我们大多还只停留在一个描述性的阶段。大脑是一个如此复杂而精准的构造,以至于现在的科学还不能完全了解它的工作原理的细节。脑机能定位尝试了解大脑的不同区域对不同心理活动产生及发展的分工情况......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49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能够参加20xx年第一期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我觉得非常的荣幸。自己先前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不是很了解,通过这二十多天的学习和交流,在听了名师们独到的见解和参加了一些实践后,受益匪浅,每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对自己在平时教学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也找到了一些解决策略。尤其是听了李明军老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纲要》的分析之后,知道了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意义重大。对于问题频出的中职生来说,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我想就此浅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

一、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职业教育的学生处在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的转折期,像我校中有一部分学生是孤儿,父母离异,家庭贫困,加强对这些学生的心理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通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健康不仅指身体上的,而且是能正确的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感受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能平衡过去,最终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作为一名中职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做到:

(1)在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的环境,一个和平,积极,温暖的学习环境,避免不利因素的出现。

(2)在教学中,有效的使用“成功教育”原则。使学生从被动教育走向自我教育,从他律走向自律,使学生由自卑自弃走向自强与自信,让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感到学会,让学生今后用得上,让学生有成功的喜悦。

(3)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辅导。中职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就业,所以,平时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职业观,创业观。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实践吃苦能力,增强迎接职业挑战的信心,提高生活和社会的适应能力,学会应对压力挫折。

二、作为教师也要加强自身的心理健康

教师心理是否健康,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通过这次培训,丰富了我的实践经验,知道了要用一颗博爱的心去关爱每位学生,从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出发,严格要求自己,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成为学生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通过对个别典型案例的分析学习,对识别心理异常现象有了认识,也了解了一些解决策略。所以我们自己要做到:

(1)尊重每个学生,要保持一个乐观的心态。教学活动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师的情绪,言行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所以一个心理素质良好的教师,会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他们会在教师的感召下,表现出兴趣,体验到愉悦,充分的展现自我,并表现出对教师的爱戴和尊敬。教师也从而实现了“教书育人”的目标。

(2)乐于为工作奉献,培养自己的多种兴趣与爱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要善于调节自身对工作的倦怠。在面对学生时要关爱学生,真诚自然,多听少说,不要无故打断学生的话,,站在学生立场,舍身处地了解学生。在面对同事时,要给予别人真诚的赞美,重视互动关系,弹性处理问题,控制与疏导情绪。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我感受到的是情感,真实的自我,留下更多的是感悟与思考,只能在以后的工作中,边实践边总结边反思,不断巩固所学知识,真正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使学生了解自我,欣赏自我,在自我赏识的环境下生活,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50

区教师进修学校于20xx年暑假举办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本人有幸参加了三天的学习。虽然时间不长,却从中收获了一些实用的知识。对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都颇有益处。在此阐述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通过学习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专业常识。作为一名班主任,经常要关注学生身心健康问题。以前,我也知道学生的心理健康要及时关注,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但本人学的并不是心理健康专业,平时与学生接触时也只是以自己的大致理解去处理一些问题。并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在一个专业性的高度上。而通过这次学习,我明白了:要想真正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首先自己得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不能靠直觉,不能盲目摸象。

二、通过对儿童的性心理学习,我释然了平时的一些困惑。我对儿童性心理这堂课受益匪浅。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学习,让我掌握了在生活中如何与自己的孩子谈论性知识。知道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和方式去对待。二是,通过学习,我能够解释一些在平时的教学中碰到的发生在孩子身上的奇怪的性现象。

三、通过室外心理活动实践,我掌握了一些心理学的活动开展方式。

这次学习不仅有理论传授,还有心理活动实践。通过一些具体的室外活动,让老师们放松心情,互相了解,增进友情。在这次活动中,我认识了一些同行,也掌握了一些心理学方面的游戏,可以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

总之,非常感谢xx区进修学校为我提供了这样一次学习机会。让我在担任班主任的道路上又成长了一次。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51

透过本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让我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好处以及它的重要性,现谈谈自我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教师要尊重学生。不可有私心讲究诚信,要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平等相待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务必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必须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情绪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忙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忙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我必须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总之,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视角,它注重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虽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但我个人认为,事实也证明了,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忙时,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用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与手段。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52

总以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心态放正,身体健康而已。却不知道《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人们如此重要,特别是做老师工作的。

学习了《心理健康教育》,懂得了改善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不断地释放自己,从而去了解对方的心理,协调自己的人际关系,是自己得到身心的正常健康发展。

学习了《心理健康教育》,是我觉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必须从学校入手。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老师不仅是学科的学员,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这样一来,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老师的心理健康要保证。其中,老师的心理健康标准必须具备一是热爱教育事业,胜任教学工作;二是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三是具有健全的人格;四是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老师的心理健康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还影响着自己扮演的角色。职业的特殊性要求老师的心里健康必须处于较高的水平。

而且,学校开设的心理健康课程是正确的选择,但是要落实到实处。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的选择和布置,学校的心理健康老师的专业化水平,不能表面化。学校的成人教育应定期培训家长的心理健康知识,做好学生生活、学习的心理健康保障。

学习了《心理健康教育》,我明白了老师的心理健康有双重方面的影响。老师的心理健康不但对老师的自身有影响,对学生的影响更大,直接影响着学生性格的发展。老师的情绪不好,就会影响课堂效果;老师的失误判断,学生会产生对抗和偏激的习惯,形成心理障碍。

学习了《心理健康教育》,我也明白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不是带有的指示性说教,而是强调学生的体会和交流,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常抓不懈,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其他学科之中。只有学生的心理健康得到保证了,才能改善家庭关系,提高师生和谐的关系,从而促进学生的其他知识和技能的发展。

我作为一名老师,我庆幸自己学习了《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及时的提高了自己的心理健康知识。本人真的是受益匪浅啊!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53

心理健康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中越来越重要。如何开展心理健康,开展成功与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下面就我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几点心得:

一、抓认识提高,明确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社会日新月异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学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小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少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近年来,小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因此,我们全校上下形成共识: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抓学科渗透,扎实推进心理健康。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我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设上好心理健康课的同时,要求教师在各科备课时注意挖掘心理健康的教育因素。思品课,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以教材中大量的优秀文字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则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之敢于表现自我,增强学生群体交往意识,发展能力和个性;音乐、美术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抓课题研究,从细处着手抓好心理健康。

探索了一系列针对小学生的关爱教育的内容及途径,探索并形成了优化学生情感体验、人格发展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在教师以身示范下,对小学生开展“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通过开展主题活动,抓陶冶、抓体验、抓渗透等展开教育,我们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情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优化。在校内、班级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关爱、团结帮助蔚然成风,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学生合群,积极参与,团结协作,自尊自信,创新精神等得以充分体现。在家中,社会上,学生都能从小事做起主动关心、爱护、帮助他人,富有同情心。多次主题队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受到教育的同时,自身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心理素质明显加强。

四、抓家庭教育,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

由于学生家长与学生固有的血缘关系,感情和伦理道德上的内在联系,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种力量。父母在关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时,还应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有些父母认为孩子长得壮,不生病就是健康,这是不全面的认识。事实上,有一些青少年身上存在心理障碍,如说谎、无理取闹、妒忌、自卑、不合群等行为。然而,认识的片面性,不少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够重视,甚至采取违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这是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在发现他们心理有缺陷时我们就及时与家长联系做到及时矫正,并在学校上对家长开展如何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的讲座,引导家长科学地教育孩子,从而培养孩子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和自制力,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

总之,要使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学校及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好心理知识,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心理教育规律,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总结心理教育的经验,与家庭、社会紧密联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54

过本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让我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以及它的重要性,现谈谈自己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教师要尊重学生。不可有私心讲究诚信,要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平等相待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55

我记得老师说过,现在心里有点病是很正常的,也有好多同学愿意把心里的结说出来,让老师帮助,我们要学会自我帮助,自己给自己暗示。向老师同学倾诉交流,把心中的疙瘩解开。我记得我高中有段时间心里很难受,不是学习压力,没有理由的难过,可能是为自己感到失望,感觉在虚度时光,当时我也想让自己尽快摆脱这种状况,可是我又不知道要怎样摆脱。我也不想和任何人说,因为我觉得他们不会理解,反而会引起对我的另一些看法,看书也不行,后来我和好朋友打了电话,我对我自己的事情丝毫没提,可是打了电话后我会觉得好过一点,即使我的问题没有解决。这个时候我就知道,其实交流交谈改变的是心情而不是解决问题,等你的心情改变了,你心中的不快、难过也不见了,交谈的内容也不一定就要说自己的事情,后来我就学会了以这样的方式来调解自己,但这个方法也不是都有用,会觉得很矛盾,我居然到了用这种方法来使自己不难过了的地步。也发现越长大心里的问题就越多。这大概是我多想的习惯造成的。所以听到老师说现在的人心里多少都会有一点毛病,或大或小,我也就不那么担心了。

我记得老师给我们做过这样一个游戏,让我们自己在纸上写20个句子我是谁,当时我们都觉得好难写,20个句子,可是越写到后面就发现20个句子根本不够写,越写越想写,后来我回到宿舍写了一篇日志,题目就是我是谁,好好的看看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看看自己眼中的自己与理想中的自己有多大的差别。人往往会因为外界因素而改变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从而把自己原来好的优秀的思想变少变没,然后自己就变得越来越脱离自己原有的轨道,忽然有一天发现自己怎么会是这个样子的,然后又陷入自责当中。我觉得老师很有趣,我们在写的时候老师已经给我们准备了纸笔,有时候交上去,有时候自己留着。上这门课程,没有压力。

我们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一方面慢慢步入社会,一方面还能像孩子一样,未免不会产生某些疑虑某些心理的问题,那么心理健康教育便成了我们的不可缺少的过程。刚步入大学的时候。学院还组织了大家做了个心理测试,通过测试看看大家的心理健康状况,由此就知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做出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这不能不表明,我们的心理、思想出现了那么一点小小的问题。学习心理教育,不仅仅是在学校里起作用,等我们真正步入社会后,我们也同样需要这些方法来调整自己,摆正心态。

心理健康课令我受益匪浅,我感悟到人世间爱的可贵,学会了与人共处,我会将课堂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平日生活中去,接受爱,报答爱。就让我们乘着爱的翅膀去腾飞!在心理课上,我学到很多知识,虽然没有当堂回答问题锻炼胆,我也感到自己身上的不足,并下决心改正。上心理课的老师讲课很有特点,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也希望老师能开展有关心理的什么活动,让我们以后没有机会上课、但又不敢去到心理咨询室的同学能参与健康心理的测试等等,让更多的同学更好的了解自己。我也相信,一定会有很多同学愿意参加这样的活动。

我喜欢上这门课程的理由之一是老师会与我们做交流、给我们做心理测试、课堂活动。最后一次课堂老师给我们做了这么个活动,让我们绘制自己的心情图,从星期一到星期日,看情绪表的波折。我发现自己课多的那一天心情最差,课少的时候最高兴。后来老师给我们讲了ABC法则,是说性格的,大家做了性格测试,希望老师多在课堂上做一些这样的活动,不仅使课堂气氛更活跃了也让我们更起劲去学习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上老师必不少讲的是恋爱,大学恋爱老师也给了我们一些指点,让我们或多或少有了方向,通过学习大学生恋爱的利与弊,及恋爱中的技巧,让我认识到大学生恋爱的正确处理方法,更加深了对恋爱含义的认识,当然也会更慎重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恋爱。

另外生活中,我们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多想一些开心的事情,必要的时候改变自己,心态很重要,同一件事情不同的看法就会有不同的结果,另外,一定要坚持自己对的、优秀的好的思想,这样就不会把自己变得对自己很失望,和同学和睦相处。就我自己来说,我觉得我最需要改变的是说话,说话的方式和音量。我说话声音太小,有时说话并没有表明自己的真实想法,有时又不得已违背了自己的意愿,就要自己调节一下,幽默可以让气氛活跃,也让谈话轻松。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56

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中越来越重要。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成功与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下面就我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几点心得:

一、抓认识提高,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日新月异的急速发展与变革,各种不良思潮与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学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与社会实践经验,加上小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少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近年来,小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与生活中碰到问题与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与处理危机的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与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因此,我们全校上下形成共识: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抓学科渗透,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我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设上好心理健康课的同时,要求教师在各科备课时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课,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以教材中大量的优秀文字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与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则要求创设宽松、与谐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之敢于表现自我,增强学生群体交往意识,发展能力与个性;音乐、美术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抓课题研究,从细处着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探索了一系列针对小学生的关爱教育的内容及途径,探索并形成了优化学生情感体验、人格发展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在教师以身示范下,对小学生开展“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通过开展主题活动,抓陶冶、抓体验、抓渗透等展开教育,我们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情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优化。在校内、班级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关爱、团结帮助蔚然成风,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学生合群,积极参与,团结协作,自尊自信,创新精神等得以充分体现。在家中,社会上,学生都能从小事做起主动关心、爱护、帮助他人,富有同情心。多次主题队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受到教育的同时,自身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心理素质明显加强。

四、抓家庭教育,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

由于学生家长与学生固有的血缘关系,感情与伦理道德上的内在联系,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种力量。父母在关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时,还应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有些父母认为孩子长得壮,不生病就是健康,这是不全面的认识。事实上,有一些青少年身上存在心理障碍,如说谎、无理取闹、妒忌、自卑、不合群等行为。然而,认识的片面性,不少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够重视,甚至采取违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这是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在发现他们心理有缺陷时我们就及时与家长联系做到及时矫正,并在学校上对家长开展如何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引导家长科学地教育孩子,从而培养孩子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与自制力,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

总之,要使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学校及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好心理知识,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心理教育规律,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总结心理教育的经验,与家庭、社会紧密联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57

3月14日下午,我参加了实验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认真听了姜英杰老师的讲座,受益匪浅,感受颇多。

通过学习,我懂得了教师首先要具备健康的心理。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者,身为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很神圣的。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方式,都会让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一名优秀的教师,会在课堂中营造出和谐与温馨的气氛,让学生如沐春风。因此,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发点。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不断地完善品德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我们常常能在报纸或新闻中看到学生自杀的事例,有学习方面,也有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因素。这表明,当代青少年学生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有待提高。在这些新现象、新问题面前,心理教师应力求“对症下药”,给予学生鼓励,帮他们重拾信心。要对学生不良心理的成因多加了解,是学校因素,还是家庭或社会因素。当我们感觉无力摆脱社会风气的困扰,就要会同学生家长采取较为科学的方法教育子女。例如,可以尽量创设健康的教育环境,可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与学生家长沟通思想,相互配合,而且要将其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我们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是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和具体实施者。除了要有渊博的知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还要针对学生关键时期的心理变化进行教育。才能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通过学习,无论在理论知识还是方法技巧上,我对心理教育有了进一步了解,为了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会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工作之中,我会心平气和、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58

我认为作为学生,心理健康就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同学们关系和谐,很好的融于群众;能很好的适应环境…心理咨询,是指咨询员运用心理学的知识,透过询问等方法解决其心理困惑。心理咨询事实上是帮忙来访者实现心灵再度成长的过程。那些认为只有心理有病的人才会去心理咨询的观念是不对的。

总之,心理咨询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在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题的来访者带给心理援助的过程。透过这学期对大学心理的学习,我对心理知识有了必须的了解,首先是对心理学的发展史有了必须了解,然后是学习了一些团体活动的知识,并且在参加活动课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很多人生的知识,在团体活动中大家彼此敞开了自己的心扉,用心的参与到了群众的活动中,在此中再一次体现了群众的力量…在心理咨询的活动课中,我认识到了人心中脆弱一面,有时心灵事多么的需要他人的呵护,那种心与心的交流才能让人体会到交流得喜悦,我们的心理咨询的模仿有时会让人感觉像节目表演,但是大家真诚的心却又不能不让感动,初次它让我体会到了那种帮忙别人的喜悦。活动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它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活跃课堂气氛,真正到达育人效果。学生在实实在在的活跃的生动的并且有必须新意的活动中受到教益和启迪,促进知行的结合。

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激发了感情,明白了道理,情理凝结,构成了信念之后,进而需要在行动中表现自己。此时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把健康高尚的情感向外投射,为他们带给展现自己行为的机会和场所。这学期我还参加了我们学校的心理协会,这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大家在一齐共同努力,不仅仅学到了很多心理方面的知识,还为其他同学带给心理方面的服务。

个性是今年的525活动更是深深的感动了我,老师与同学们的亲密交谈让同学们,还有我有懂得了很多很多……而且在那里我能够把在心理课上学到的知识付诸与实践,让我学而致用!完成了大学心理学的学习,我对自己大学四年的生活有了初步的规划,对以后的路,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了一个初步的规划可见,心理学对我们大学生的帮忙之大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交际方面都能够用到这方面的知识。这门选修课我很感兴趣的一门,我有种不用逼自己去专心听课,而是那种不由自主被老师所吸引的感觉。可见心理学真的有它的魅力所在啊!虽然我选修的心理课结束了,但我对心理知识的学习却还没有结束,或许心理学跟我以后的职业没有什么很大的联系,但是心理学知识对于我的帮忙却是长远的,甚至是一生的。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59

时代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拥有健康的心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从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来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质的保障。因此,我们教师在引导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更应该责无旁贷地担当起孩子的“心理健康医生”。这次我有机会参加心理健康学习,真实感受颇深! 一、教师自己保持乐观的心态

我认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反之则使学生惶惑不安。所以,教师自身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非常重要。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

(一)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二)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

(三)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 (五)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

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二、以良好的心态感染学生

我们要以积极的情绪状态和较强的感染力,要以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对学生的一片爱心、对所任学科的深厚感情,去感染影响学生。努力做到教态亲切、热情、和蔼可亲,教学语言要生动活泼、富有幽默感。教学方式、方法要直观、形象、丰富多样,富有趣味性。要创设一个团结互助、好学上进的集体风气,使每一个同学在良好的集体环境里成长。 当然,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我们的教育教学与应试教育思想的碰撞,产生了不少问题,问题的出现需要我们去思考、去解决,如教师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选择怎样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学习评价难以操作等,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如果能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最终一定会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学生总有一些不良的现象,如逃学、早退、迟到、作业不按时完成、上课搞小动作、做鬼脸等现象,无时不展现在你面前。此时,你的心情又如何呢?是气愤、激怒、伤心,非想揍他一顿,还是用乐观的心态来教育他,我想,教育学生需要耐心和宽容,用真诚的爱心去感化学生,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法去对待学生的错误。让学生静心去寻找自己错误的原因,真正体验到自己的错误给别人带来的伤害有多深,我想这样的耐心和宽容教育学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何偿不用呢?

最近参加了肥城市中小学教师健康教育培训,受益匪浅, 感受颇多。先听了刘老师的《师德修养》杨老师的发展心理学,周老师的社会心理学。她们都通过不同案例结合理论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过去自己一些百思不解的案例变得眉目疏朗了许多 。 通过学习,我懂得了教师首先要具备健康的心理。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者,他不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很神圣的。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方式,都会让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一名优秀的教师,会在课堂中营造出和谐与温馨的气氛,让学生如沐春风。因此,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发点。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不断地完善品德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我们常常能在报纸或新闻中看到学生自杀的事例,有学习方面,也有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因素。这表明,当代青少年学生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有待提高。在这些新现象、新问题面前,心理教师应力求“对症下药”,给予学生鼓励,帮他们重拾信心。要对学生不良心理的成因多加了解,是学校因素,还是家庭或社会因素。当我们感觉无力摆脱社会风气的困扰,就要会同学生家长采取较为科学的方法教育子女。

例如,可以尽量创设健康的教育环境,可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与学生家长沟通思想,相互配合,而且要将其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我们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是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和具体实施者。除了要有渊博的知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还要针对学生关键时期的心理变化进行教育。才能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这是我们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通过学习,无论在理论知识还是方法技巧上我对心理教育有了进一步了解为了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会继续认真的学好后面的培训课程,并将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之中!

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优良的心理素质在大学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21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作为大学生,首先应该具备这种优良健康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

心理健康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我认为,心理健康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的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妥善处理同学、师生间关系,积极融入集体,热爱并勤奋学习,更好的适应新环境。

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有着很大的不同,然而在大学中仍需要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职欲望。学习是大学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拼命地汲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同时也应该积极参加各种创新大赛,这样及开发思维的多向性又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更值得重视的是英语方面,现代社会中英语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也可以说是每个人必备的素养之一,这样看来口语更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积极加入学生会、分团委等,如此既丰富了大学生活又锻炼了自己能力。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让自己成为一个闪光点。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然而,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时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的表达和控制情绪。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对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训练,使自己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使我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7

当我知道我们要上心理健康课的时候,我非常的不高兴,难得双休日我们有时间可以好好玩,晚上还要去上课,我当初也觉得心理课是一门很枯燥的课,无非就是给我们讲一些理论、认识一些心理名词、心理疾病、叫我们如何自我调节等等,可是在我上了第一节课后,我就知道我错了。老师的课并不无聊,课堂气氛很活跃,老师会与我们在课堂上进行一些交流,让我们当堂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我的印象中,上课一般用的只是脑,大脑不停地思考问题解答问题、记忆等,但心理课不一样,它给我的感觉是心灵的解剖,它的内容大部分都与我们有关,我们会很诚实的上这门课,因为我们想更多更好更准确的了解自己。这是我上心理课给我的最大的感受,是一种自己与自己的对话,是一种反思一种自我省视,心灵的安抚,当然,这只是一方面,有些课时给我的更多的是快乐和知识。上老师的课很轻松很愉快,相比往常这个时间段我会在宿舍玩手机玩电脑愉快多了,是发自内心的感受,也肯定比我在宿舍浪费时间值得多了,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就算老师的课不愉快它也比我在宿舍值得,因为上课接受知识本身就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情,只是我们大多时候心里不愿意,它便变得与我们相处的不好。我都觉得可惜,因为我因其他的事情逃过课,现在也不明白当初为什么会觉得心理课是枯燥的。我往往还在没弄清楚对象、还在不了解对象的时候就做出判断,然后就会影响我对这个事物的看法,这是不好的。

第一节课老师让我们互相认识,学会自我介绍,当堂认识两个新的同学,还让同学给我们示范。我胆子比较小,老师让同学上去的时候我有在庆幸自己没点到,老师找了坐在角落里、不太起眼的同学。课堂很是活跃,尤其是同学上去认识新朋友的时候。当然也有相对不轻松的时候,就是给我们讲道理的时候。 我记得老师说过,现在心里有点病是很正常的,也有好多同学愿意把心里的结说出来,让老师帮助,我们要学会自我帮助,自己给自己暗示。向老师同学倾诉交流,把心中的疙瘩解开。我记得我高中有段时间心里很难受,不是学习压力,没有理由的难过,可能是为自己感到失望,感觉在虚度时光,当时我也想让自己尽快摆脱这种状况,可是我又不知道要怎样摆脱。我也不想和任何人说,因为我觉得他们不会理解,反而会引起对我的另一些看法,看书也不行,后来我和好朋友打了电话,我对我自己的事情丝毫没提,可是打了电话后我会觉得好过一点,即使我的问题没有解决。这个时候我就知道,其实交流交谈改变的是心情而不是解决问题,等你的心情改变了,你心中的不快、难过也不见了,交谈的内容也不一定就要说自己的事情,后来我就学会了以这样的方式来调解自己,但这个方法也不是都有用,会觉得很矛盾,我居然到了用这种方法来使

自己不难过了的地步。也发现越长大心里的问题就越多。这大概是我多想的习惯造成的。所以听到老师说现在的人心里多少都会有一点毛病,或大或小,我也就不那么担心了。

我记得老师给我们做过这样一个游戏,让我们自己在纸上写20个句子我是谁,当时我们都觉得好难写,20个句子,可是越写到后面就发现20个句子根本不够写,越写越想写,后来我回到宿舍写了一篇日志,题目就是我是谁,好好的看看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看看自己眼中的自己与理想中的自己有多大的差别。人往往会因为外界因素而改变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从而把自己原来好的优秀的思想变少变没,然后自己就变得越来越脱离自己原有的轨道,忽然有一天发现自己怎么会是这个样子的,然后又陷入自责当中。我觉得老师很有趣,我们在写的时候老师已经给我们准备了纸笔,有时候交上去,有时候自己留着。上这门课程,没有压力。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60

大学生心理问题存在着年级差异,不同年级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心理问题特点。一年级学生在高校生活适应方面的心理问题居多;二年级学生是各类心理问题较多产生期;三年级较多表现在个人发展与情感的冲突;四年级则以择业求职而产生心理上的困惑为主。文章主要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年级特点,提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及有针对性的相应对策,以不断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

处于大学阶段的学生们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人生课题的挑战,由于大学生在智力和人格发展上尚未成熟和完善,遇到问题和困惑常产生苦闷、烦恼、情绪不稳定等,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心理障碍的发生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是心理障碍乃至心理疾病发生的高峰时期,因此,认真分析和把握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对策,按学生年级特点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实处,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方法。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存在着年级差异

通过调查发现,不同年级大学生在心理问题方面存在着年级差异,不同年级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心理问题特点和发展趋势差异

1、高校生活不适应是新生主要心理问题

大学新生带着美好的理想和憧憬,从中学迈进高校,由于角色的变化,环境的改变,在入学后普遍存在适应方面问题:一是生活环境与角色变化的不适应。新生由原来依赖父母的小家庭生活到相对对立的集体生活,一部分学生入学后表现出对生活环境及角色变化的不适应,心理上产生孤独感,大学特殊的生活环境使得他律失去,自律尚未建立,喜悦感和失落感、新鲜感和无意义感和盲目感的交织,产生了矛盾和冲突、忧郁和焦虑。二是高校要求与学习规律不适应。一些新生入学后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采取应付的态度;在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上仍沿袭中学的思维模式和学习习惯;有些新生不喜欢所学专业,学习不努力;还有些学生频繁地参加各种活动,热衷于社会工作,学习受到较大的影响,并因此引发自卑等心理困惑。三是人际关系与交往沟通的不适应。很多新生对高校全新的人际关系不适应,入学后,因缺乏经验、技巧而不善交往;因怕闲言碎语与异性而不敢与异性交往;因性格内向孤僻而不会交往等等,因此造成与他人难以沟通。人际关系的不适应不仅直接影响新生入学后的学习、生活,也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2、各类心理问题较多集中在大学二年级产生

大学二年级是学生心理问题较多的年级,也是心理问题发生率较高阶段。

一是学习压力造成心理焦虑。大学课程设置满,各教学环节涉及面广、难度大、要求高,学习压力大。学习方法不佳,学习效率不高,学习产生疲劳,考试造成焦虑,使他们产生情绪浮躁、忧郁、厌烦、易怒等心理问题。二是个性差异造成人际关系冲突。由于不同的家庭、生活习惯和个体性格,导致了人际关系不和谐。三是异性交往产生心理困惑。大二学生的心身发展逐渐成熟,渴望与异性交往,往往在与异性交往过程中会产生心理困惑

3、个人发展与情感的冲突较多表现在三年级

随着年级的增长,大三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而不断成熟,但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稳定。其心理问题表现较突出的有:一是自我发展与能力培养的问题。大学生自我定位高,成才的欲望强烈,作为承载社会、家庭、学校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过高的期望与高校现实条件使他们感到自我发展与能力培养和他们期望与理想相差甚远,他们感到困惑、迷惘,产生失望感,导致情绪消极低落。二是恋爱情感带来的心理冲突。学生恋爱在大一、大二时一般比较单纯,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到了大三,就会出现要分手的、失恋的、是否要重新选择等问题,一些学生往往不能自拔,陷入无法解脱的境地,情感冲突在大三表现得比较突出

4、择业求职的心理困惑是毕业生的突出问题

四年级学生以择业求职而产生的心理困惑是突出问题,兼有个人未来发展和社会需要的问题以及因恋爱而产生的问题等。严峻的就业形势使莘莘学子早早就开始了择业求职,他们奔波在学校、社会组织的各种供需见面会上,期望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不少毕业生择业时受社会上一些舆论的左右,盲目从众,追逐热门,不考虑自身条件及职业特点和社会整体需求,择业观念、传统束缚、爱慕虚荣、自我封闭、消极怠慢等心理极大地影响了毕业生的择业和求职,使择业范围和发展空间大大缩小,易导致挫败感和消极情绪并因此引发心理问题。

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以及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教育更多的是着重智力培养,大学生群体暴露出的心理问题实质上是长期的教育中积累和潜伏下来的,因此,对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应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对策。

1、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身心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必须协调发展的理念逐步深入。高校应开展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谈心等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紧密配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

2、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学工作体系。在教学工作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或选修课程;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开设有助于学生心理素质提高的各种讲座,创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刊物,介绍国内外先进的心理调适方法,普及提高心理素质能力知识。

3、健全学校、院系、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组织体系。在加强校级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建设的同时,着力加强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建设,及时反映学生中的心理异常情况,协助学校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4、健全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预案,并将其列入维护学校安全稳定和公共应急管理工作预案之中,一旦大学生遇到重大心理创伤事件时,能提供高效的危机干预服务。认真开展大学生健康状况摸排工作,做好心理问题高危人群的预防和干预。

5、加大心理健康教育人力投入。坚持按需、精干的原则,根据学校的规模,按1∶3000—5000的比例,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专职教师,着力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队伍。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心理素质是人才素质的基础,只有心理健康,大学生的德、智、体、美才能得到全面发展;只有心理健康,才能不断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承担未来建设祖国的重任。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61

有幸听到福建省xx中心医院心理治疗中心林老师的有关心理健康讲座,很受用,下面谈谈我的体会:

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讲座上,林老师通过可怕的调查数据,各种残酷的案例,告诉我们从事教书育人的特殊群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多么的重要。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仅影响到教师整体素质,还影响到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给教师带来超于其他一般职业更大的压力。因些我们更应该想办法调节好身体,心理健康,以便更好做工作,适应社会,生存下去。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教师也是人,既然是人就不可能“完美,全能”。教师要学会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我们可以通过继续学习不断地填补自身的知识文化、道德品质素养,以适合社会发展,满足学生各种各样的需求,但是,我们不要把自己看成“全能”的,也不要认为一切高于学生。不是有句话说:可以追求完美,但是不能要求完美。

其次,教师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培养幽默的生活方式。中学教师面临着课改的压力,升学的压力,社会的舆论以及自身的家庭、生活,必须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在工作中乐于奉献,爱岗爱学生,学生气我,我不气,以平等,与平的态度对待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生活上,注意身体,合理饮食,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建立良好社会人际关系;学会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

范文四: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XX年的11月至12月我幸参加了延边州班主任远程培训,通过二个多月的网络培训,我学到了许多班级管理方面的知识,使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尤其是学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专题后,受益匪浅,感想颇多。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新任务与新要求。在现今的学校里,如何看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呢?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

一、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时代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与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与辅导,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促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利于提高德、智、体、美、劳教育的成果;有利于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与精神健康的维护。因此说,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心理健康的内涵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状态。心理健康这个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当然也代表着它的反面——心理问题。围绕着心理健康开展的教育,我们称之为为心理健康教育。从班主任的职责来看,班主任要当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促使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这是因为心理健康是班级德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全面素质。心理健康内涵的核心是自尊。所谓自尊是指学生中间,或者指某个个体中间,对自己或者对自我一种积极的肯定的评价,体验或态度。老师们都很重视对学生自尊心的培养,因为学生如果自尊就可以成为自强、自立、自信的年轻一代,因此自尊的问题最重要。

三、正确区分学生不同的心理状态

一般来说,人的心理状态可以分为三种:正常状态、不平衡状态与亚健康状态,与这三种心态相应,其社会行为方向也表现出十分重要的特点。

在没有较大困扰的情况下,学生的心理处于正常状态之中。这种状态之下,学生的行为基本上预期价值观体系、道德水平与人格特征相一致,是一种健康或者优秀的状态。

第二种状态是不平衡状态。一旦发生了扰乱正常生活、引起人们消极情绪的事件,如受到挫折、需求得不到满足等,就会进入一种不平衡状态,这里指学生处于挫折、焦虑、压抑、恐惧、担忧、矛盾等状态。一般来说,学生在生活过程中会不断地经历各种不平衡状态,这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要的。积极主动而不是消极被动的面对不平衡状态才会带来发展或者成长的契机。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要不断打破对象的平衡,促进其发展。对不平衡状态的外在或内在的非建设性或伤害性处理,才会导致所谓的“病态、变态、或偏差”。

异常行为是学生在心理不平衡的情况下发生的,是一种偶发性行为,这种行为在学生正常状态下是不会发生的,它与常态行为不同,可以称为“偏态行为”。班主任如果能及时鉴别学生的行为,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摆脱心理的危机状态,回复到正常状态,那么,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违法行为、不道德行为以及意外事件就会大大减少。

第三种状态是不健康状态,当学生处于不健康状态时,往往会非线性地发生不适应行为,包括反社会行为与异常行为。所谓“非线性”地发生,是指这些行为的发生常常是没有明确的、直接的原因,找不到其因果关系,其因果序列是不清晰的。例如,一位小学生突然害怕方格或类似方格的所有物体,这是一种异常行为,包括他自己在内,谁也弄不清他为什么会怕方格。正是由于这种非线性的特点,我们对其不适应行为的产生就无法预测。学生在心理不健康状态下所发生的反社会行为或异常行为既没有直接的原因,也没有明确的行为动机。因此,谈不上是其价值观、道德水准或人格特点的必然产物。这类行为我们称之为“变态行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不适应行为的发生有不同的特点,作为班主任,我们要看到广大学生的两个主流,一是大部分的学生心理健康是主流;二是有些学生由于学业、生活、环境的压力产生暂时的心理不适,他们要求给予指导,以帮助他们正确应对遇到的问题。对于班主任,在面对学生发展中所出现的心理偏差,应树立正确的观念,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而针对极个别的出现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则要能够及时甄别,并积极寻求专门机构予以解决。

四、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

一个学生要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与自信心。因此,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平时维持其心理平与、积极、顺畅等上面,营造好孩子们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为孩子们建设与谐平等的集体,尽量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在充满关爱、温暖、上进的学习环境之中,避免对于孩子们成长不利因素的出现。

(二)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为了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实施,如班主任工作团队工作等等,同时也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每一个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这样就能够形成众多的非专门渠道,促进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

注重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绝不是每周一、两节课或者搞几次轰轰烈烈的活动就能实现的。事实上,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经验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与其它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与观念;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同样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经验中积累而成。因此,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将两者融合在一起,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三)教师本身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与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与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与的心态对待生活与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与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总之,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62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能够参加20xx年第一期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我觉得非常的荣幸。自己先前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不是很了解,通过这二十多天的学习和交流,在听了名师们独到的见解和参加了一些实践后,受益匪浅,每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对自己在平时教学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也找到了一些解决策略。尤其是听了李明军老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纲要》的分析之后,知道了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意义重大。对于问题频出的中职生来说,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我想就此浅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

一、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职业教育的学生处在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的转折期,像我校中有一部分学生是孤儿,父母离异,家庭贫困,加强对这些学生的心理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通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健康不仅指身体上的,而且是能正确的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感受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能平衡过去,最终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作为一名中职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做到:

(1)在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的环境,一个和平,积极,温暖的学习环境,避免不利因素的出现。

(2)在教学中,有效的使用“成功教育”原则。使学生从被动教育走向自我教育,从他律走向自律,使学生由自卑自弃走向自强与自信,让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感到学会,让学生今后用得上,让学生有成功的喜悦。

(3)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辅导。中职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就业,所以,平时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职业观,创业观。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实践吃苦能力,增强迎接职业挑战的信心,提高生活和社会的适应能力,学会应对压力挫折。

二、作为教师也要加强自身的心理健康

教师心理是否健康,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通过这次培训,丰富了我的实践经验,知道了要用一颗博爱的心去关爱每位学生,从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出发,严格要求自己,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成为学生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通过对个别典型案例的分析学习,对识别心理异常现象有了认识,也了解了一些解决策略。所以我们自己要做到:

(1)尊重每个学生,要保持一个乐观的心态。教学活动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师的'情绪,言行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所以一个心理素质良好的教师,会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他们会在教师的感召下,表现出兴趣,体验到愉悦,充分的展现自我,并表现出对教师的爱戴和尊敬。教师也从而实现了“教书育人”的目标。

(2)乐于为工作奉献,培养自己的多种兴趣与爱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要善于调节自身对工作的倦怠。在面对学生时要关爱学生,真诚自然,多听少说,不要无故打断学生的话,,站在学生立场,舍身处地了解学生。在面对同事时,要给予别人真诚的赞美,重视互动关系,弹性处理问题,控制与疏导情绪。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我感受到的是情感,真实的自我,留下更多的是感悟与思考,只能在以后的工作中,边实践边总结边反思,不断巩固所学知识,真正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使学生了解自我,欣赏自我,在自我赏识的环境下生活,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63

我记得老师说过,现在心里有点病是很正常的,也有好多同学愿意把心里的结说出来,让老师帮助,我们要学会自我帮助,自己给自己暗示。向老师同学倾诉交流,把心中的疙瘩解开。我记得我高中有段时间心里很难受,不是学习压力,没有理由的难过,可能是为自己感到失望,感觉在虚度时光,当时我也想让自己尽快摆脱这种状况,可是我又不知道要怎样摆脱。我也不想和任何人说,因为我觉得他们不会理解,反而会引起对我的另一些看法,看书也不行,后来我和好朋友打了电话,我对我自己的事情丝毫没提,可是打了电话后我会觉得好过一点,即使我的问题没有解决。这个时候我就知道,其实交流交谈改变的是心情而不是解决问题,等你的心情改变了,你心中的不快、难过也不见了,交谈的内容也不一定就要说自己的事情,后来我就学会了以这样的方式来调解自己,但这个方法也不是都有用,会觉得很矛盾,我居然到了用这种方法来使自己不难过了的地步。也发现越长大心里的问题就越多。这大概是我多想的习惯造成的。所以听到老师说现在的人心里多少都会有一点毛病,或大或小,我也就不那么担心了。

我记得老师给我们做过这样一个游戏,让我们自己在纸上写20个句子我是谁,当时我们都觉得好难写,20个句子,可是越写到后面就发现20个句子根本不够写,越写越想写,后来我回到宿舍写了一篇日志,题目就是我是谁,好好的看看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看看自己眼中的自己与理想中的自己有多大的差别。人往往会因为外界因素而改变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从而把自己原来好的优秀的思想变少变没,然后自己就变得越来越脱离自己原有的轨道,忽然有一天发现自己怎么会是这个样子的,然后又陷入自责当中。我觉得老师很有趣,我们在写的时候老师已经给我们准备了纸笔,有时候交上去,有时候自己留着。上这门课程,没有压力。

我们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一方面慢慢步入社会,一方面还能像孩子一样,未免不会产生某些疑虑某些心理的问题,那么心理健康教育便成了我们的不可缺少的过程。刚步入大学的时候。学院还组织了大家做了个心理测试,通过测试看看大家的心理健康状况,由此就知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做出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这不能不表明,我们的心理、思想出现了那么一点小小的问题。学习心理教育,不仅仅是在学校里起作用,等我们真正步入社会后,我们也同样需要这些方法来调整自己,摆正心态。

心理健康课令我受益匪浅,我感悟到人世间爱的可贵,学会了与人共处,我会将课堂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平日生活中去,接受爱,报答爱。就让我们乘着爱的翅膀去腾飞!在心理课上,我学到很多知识,虽然没有当堂回答问题锻炼胆,我也感到自己身上的不足,并下决心改正。上心理课的老师讲课很有特点,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也希望老师能开展有关心理的什么活动,让我们以后没有机会上课、但又不敢去到心理咨询室的同学能参与健康心理的测试等等,让更多的同学更好的了解自己。我也相信,一定会有很多同学愿意参加这样的活动。

我喜欢上这门课程的理由之一是老师会与我们做交流、给我们做心理测试、课堂活动。最后一次课堂老师给我们做了这么个活动,让我们绘制自己的`心情图,从星期一到星期日,看情绪表的波折。我发现自己课多的那一天心情最差,课少的时候最高兴。后来老师给我们讲了ABC法则,是说性格的,大家做了性格测试,希望老师多在课堂上做一些这样的活动,不仅使课堂气氛更活跃了也让我们更起劲去学习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上老师必不少讲的是恋爱,大学恋爱老师也给了我们一些指点,让我们或多或少有了方向,通过学习大学生恋爱的利与弊,及恋爱中的技巧,让我认识到大学生恋爱的正确处理方法,更加深了对恋爱含义的认识,当然也会更慎重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恋爱。

另外生活中,我们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多想一些开心的事情,必要的时候改变自己,心态很重要,同一件事情不同的看法就会有不同的结果,另外,一定要坚持自己对的、优秀的好的思想,这样就不会把自己变得对自己很失望,和同学和睦相处。就我自己来说,我觉得我最需要改变的是说话,说话的方式和音量。我说话声音太小,有时说话并没有表明自己的真实想法,有时又不得已违背了自己的意愿,就要自己调节一下,幽默可以让气氛活跃,也让谈话轻松。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64

过本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让我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以及它的重要性,现谈谈自己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教师要尊重学生。不可有私心讲究诚信,要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

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平等相待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65

健康的心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从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来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质的保障。然而,在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由于社会、学校、家庭多方因素,这次能够参加曹教授心理健康的学习。我感到非常的荣幸。

经历了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等内容的学习。经过一天的学习,使自己提高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现对这次心理健康学习谈一点自己肤浅的体会。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是人的各种行为的`准则,是个体进行的社会活动思想基础”。从这个定义上我们就不难看出认知对于人的心理的影响。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是自主的,可以对自己未来进行选择。正是因为有了自由和自主,人才可以尝试消除种种条件的限制,去发展自我,实现自我,提高生命的质量。

再进一步从个体发展的角度展开之前,我们不妨接受中国古人的一个经典的论断:“人之初,性本善”。这也许能解释人类社会几千年来对于至善至美的不懈追求,这种源自人类自身最深层次的追求是人类成长,进步的基本动力。把古人的这种普适的哲学的观点放在今天的心理学上面来讲就是: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即自我实现)是指向健康的向上的,而不是指向破坏和毁灭的。

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的器官。而不是过去人们所普遍认为的“心脏是心理的器官”。但对于更多的认识目前我们大多还只停留在一个描述性的阶段。

大脑是一个如此复杂而精准的构造,以至于现在的科学还不能完全了解它的工作原理的细节。脑机能定位尝试了解大脑的不同区域对不同心理活动产生及发展的分工情况......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66

有幸听到福建省xx中心医院心理治疗中心林老师的有关心理健康讲座,很受用,下面谈谈我的体会:

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讲座上,林老师通过可怕的调查数据,各种残酷的案例,告诉我们从事教书育人的特殊群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多么的重要。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仅影响到教师整体素质,还影响到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给教师带来超于其他一般职业更大的压力。因些我们更应该想办法调节好身体,心理健康,以便更好做工作,适应社会,生存下去。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教师也是人,既然是人就不可能“完美,全能”。教师要学会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我们可以通过继续学习不断地填补自身的知识文化、道德品质素养,以适合社会发展,满足学生各种各样的需求,但是,我们不要把自己看成“全能”的,也不要认为一切高于学生。不是有句话说:可以追求完美,但是不能要求完美。

其次,教师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培养幽默的生活方式。中学教师面临着课改的压力,升学的压力,社会的舆论以及自身的家庭、生活,必须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在工作中乐于奉献,爱岗爱学生,学生气我,我不气,以平等,与平的态度对待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生活上,注意身体,合理饮食,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建立良好社会人际关系;学会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67

想上好一节心理课,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探讨问题一定要符合学生年龄段的发展。以沟通为主,在设置问题时要使用的语言一定不能偏激,不使用封闭性的语言。要保持价值中立等等。我们不能以平时的.眼光看待学生,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轻易被小事激怒。要做到公平公正,要学会尊重学生。要让孩子快乐成长,不能因为学习成绩差而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尽量把自己放在以学生身心发展健康为主题的情况下去考虑问题。去寻找问题学生背后的故事。如果他们一旦学习或生活上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势必会对学习和生活产生消极的影响。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从而达到心与心的交流,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真诚感化学生,使孩子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从而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掌握好心理知识,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心理教育规律,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总结心理教育的经验。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我们一直在路上,我相信,我们以后通过多种方式,会使自己更加充实,更加提高自己。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68

来到新晓掰指算算已有两个年头了,本学期中我校建立了“阳光心语室”,我光荣的成为了心语室的一位志愿者,孩子们心中的“知心姐姐”。这意味着,今后对老师的要求不仅仅是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而且应当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员,承担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从此以后对一些心理学的知识不由的留心注意起来了。

我们的宗旨是为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适应与发展带给心理辅导服务,使学生能适应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环境,认识和发挥自身优势,缓解情绪困扰,消除心理危机,增强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潜力。个性是我们学校的寄宿生,在校时光长,家庭生活环境复杂。造成了很多孩子心理的危机和困惑。

在此过程中,我们也收到了很多同学的来信,针对孩子们的问题我们进行了分类回信,最大程度的给予了心灵的帮忙。

本学期3月26日,我很荣幸的同李主任参加了太原市中小学心理教育教学的年会,听了名师们的示范课。下方是我对此次活动的一些感想和大家来分享交流。对我影响最深刻的是那节由尖草坪一中朱洪杰老师讲的“唠叨、暴躁的表现”课堂中围绕学生在家都发生多被父母唠叨的事情,在这过程中孩子是如何应对的?为什么会造成家长唠叨以至于暴躁的表现呢?老师设计了这么几个大问题来进行的。其中又在小环节中有一个个性精彩的部分让我至今难忘,学生经过讨论老师提出的在家什么时候会让家长唠叨发脾气,以情景模拟的形式变现的淋漓尽致。当时场下也是掌声不断啊!这足以证明学生是能够理解体会到家长的心理角度的。

在此老师也进行了总结分析:

1、此刻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期望值过高;

2、父母的工作压力大;后面又透过播放老师对家长的一次采访录音,学生在课堂中听到了家长的心声。

家长对孩子唠叨、发脾气的那份无奈;家长担心孩子的理由。学生透过课件上的父母是如何为自我的孩子时,那份真挚的爱时,联系实际你又是如何用自我的实际行动来感恩父母的?能为父母做些什么?要求眼前就能做到的,要具体,有可行性。这时孩子们动手写出了自我的行动计划。在课后老师还留了作业,那就是“给父母的一份信”。学会用感

恩的心去感恩父母用实际行动来感恩父母。课后的总结那就是:让学生理解父母,让父母理解学生,让理解搭起孩子与父母的桥梁。

那么具体自我的工作中又该怎样做呢?自我也在不断的查找资料寻求解决的方法和途径。以下是自我的一些片面见解仅供参考。期望也能让老师们进行尝试和体会。

一、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

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

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教室是小学生主要的活动空间,我们力争使室内宽敞明亮,温馨舒适。所布置的资料随着教育目标、季节变化而变化。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

校园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是指校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校园校风、氛围等,它包括小学生生活、学习和游戏的人文因素和活动空间。

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作了这样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反过来讲,如果离开“情感”这块“肥沃的土地”,也就结不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

1、平等相待学生,跨越陈旧的“代沟”。

在课程改革环境下,要求教师转变心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就能尽情释放自我潜在的创造能量,毫无顾虑地表达自我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我的困惑疑问,首先就是创设和谐简单愉快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心理学研究证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用心参与课堂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会大大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如何减轻消除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一种良好心态?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主角,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心灵得到沟通,理念得到认同,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训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简单。这样不仅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当学生的思维、情趣、爱好都有了张扬的空间时,就会走进老师和老师攀谈并成为朋友,为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全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师生真诚相对,理解铸就成长。

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务必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许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诉我们:不理解何来教育。我们只有透过各种途径,深入地理解我们的学生,才能到达成功教育的目的。

作为一名老师,一名心理辅导员,如果不理解儿童的心理情感,不与他们真诚的相处,他是难以顺利开展工作的。

现代的教育观认为,教师不就应是教育的主宰,不就应再有权威不可侵犯的思想。命令、强迫的教育方式其实是把软刀子,不但否定了学生的权利和尊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放下架子,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用真诚换真诚,让学生切实感觉到你是他的朋友,你才能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使他们从心里理解你善意的意见与推荐。

3、倾注真心真爱,促进感情内化。

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必须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情绪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忙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忙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我必须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69

首先是席老师的“戴高帽”——《学会赞美》一下子就吸引了我,《学会赞美》一课是针对五年级学生,针对他们不会赞美别人或不喜欢赞美别人、肯定别人这一现象设计的,选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整个教学设计层次清楚,衔接、过渡自然,环环相扣。席老师及时地引导,恰当、幽默的点评是整节课的亮点。比如学生赞美席老师的衣服漂亮时,席老师说:“你的眼光和我们校长的眼光一样好。”因为席老师所穿的衣服是学校统一定制的,学生听了席老师的话,脸上笑开了花,缓和了紧张情绪,更有利于后面活动的开展。席老师还给同学出了很多实用的好主意,无说教之词,学生很容易接受。

席老师以传递悄悄话的形式导入,活跃了课堂气氛,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席老师不是本校的老师,上课前与这些学生不熟悉),以一则“戴高帽”的笑话引入本课主题,通过给席老师、现场听课的老师、同学“戴高帽”,由近及远地引导学生说出赞美别人的角度及赞美的益处(既给他人带来自信,又培养了自己发现美的能力,促进同学间的友谊)。通过分析案例,使学生学会发现他人的优点,并以欣赏的眼光与其交往,学会真诚地赞美他人。最后,让每个学生通过写的方式赞美自己的同学,并将所写的内容送给所赞美的同学,由动到静,给了每个学生参与的机会。整个课堂真实,不造作,不夸张。如果在询问上台接受赞美学生的心情如何这一环节能延伸一下就更好了(刚上台时学生说紧张,老师问学生为何紧张;在学生听完同学的赞美后,心情平静,老师如果问一下学生,什麽力量使他平静就更贴近主题)。

其次是毕军晓老师的《谁最重要》,更是让我耳目一新。她先以所发卡片的颜色分组,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根据二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首先设计了欣赏故事《五指的争论》(老师运用了丰富的肢体语言),以故事情景为引子,让孩子们听完故事谈感受,使孩子们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并通过用一根手指拿篮球的实践活动使孩子们认识到在团队中每个人都很重要。毕军晓老师还设计了各种生动有趣的游戏,每个游戏都能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悟到团队精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他们提高团队意识,如《传球》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请举手》使学生认识到在团队合作中要顾全大局,有时要牺牲个人利益;《吃枣》使学生认识到在生活中与他人配合的需要。整节课老师在设计时注重活动性原则,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得到真实的心理体验和行为训练。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得到了很好的落实,结束语很精彩,可以看出上课老师的用心良苦,而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也可以看出十分的有效。但此课个别游戏规则刚开始交待得不是很清楚,影响效果,也浪费了一定的时间,如果改进一下,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两节风格不一的心理健康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代的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学校家庭的重视,作为教师,应该要做学生心理健康的导师。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啊!不懂做人的道理,学知识又有何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旨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地发展,改善学生的心理素质,因此,在课程内容安排上必须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体,以灵活多变的形式、丰富实际的内容去吸引学生,提高学生自助和互助的能力。使学生在玩中有所收获、在玩中得到历练、在玩中促进成长。让我们的孩子不仅拥有健康的身体,更加拥有一颗健康、愉快的心灵。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70

听了杨老师的专题讲座,使我懂得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学活动,现今社会不仅要求我们具有健康的身体,而且需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经过这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我的收获很大。不仅学习了许多专业的心理知识,以前很多的疑问都得到了解决,我真正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学习后的一些心得:

一、教师自己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通过一线的教学经历,深深的体会到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周边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二、经常关注特殊学生的心理辅导

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对待问题学生更应该尽心尽责,遇到问题学生怎么办呢?一定要充分利用班集体的作用,在宽松平等的班级氛围中,加强对学生心理的团体辅导,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充分发挥班队活动课的集体心理辅导效应。针对特殊学生的特点,有侧重地选择团体辅导的主题。如自信心教育、青春期教育等。采用讲座法、认识法、操作法、表演法、角色扮演和行为训练等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内在动机,并在活动中得到领悟。通过一系列的团体辅导活动,不仅让全体学生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也拉近了同学间、师生间的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

以上,是我的一家之言,收获是巨大的,体会可能肤浅,切记心理健康的前提是身体健康!重视我们自己的心理,正视我们自己的问题,看到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帮助我们身边的人,希望我们都能保持开阔的心境,良好的心态!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71

全的人格,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因此,我们全校上下形成共识: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一、抓学科渗透,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我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设上好心理健康课的同时,要求教师在各科备课时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课,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以教材中大量的优秀文字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则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之敢于表现自我,增强学生群体交往意识,发展能力和个性;音乐、美术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抓课题研究,从细处着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探索了一系列针对小学生的关爱教育的内容及途径,探索并形成了优化学生情感体验、人格发展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在教师以身示范下,对小学生开展“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通过开展主题活动,抓陶冶、抓体验、抓渗透等展开教育,我们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情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优化。在校内、班级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关爱、团结帮助蔚然成风,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学生合群,积极参与,团结协作,自尊自信,创新精神等得以充分体现。在家中,社会上,学生都能从小事做起主动关心、爱护、帮助他人,富有同情心。多次主题队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受到教育的同时,自身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心理素质明显加强。

三、抓家庭教育,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

由于学生家长与学生固有的血缘关系,感情和伦理道德上的内在联系,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种力量。父母在关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时,还应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有些父母认为孩子长得壮,不生病就是健康,这是不全面的认识。事实上,有一些青少年身上存在心理障碍,如说谎、无理取闹、妒忌、自卑、不合群等行为。然而,认识的片面性,不少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够重视,甚至采取违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这是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在发现他们心理有缺陷时我们就及时与家长联系做到及时矫正,并在学校上对家长开展如何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引导家长科学地教育孩子,从而培养孩子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和自制力,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

总之,要使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学校及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好心理知识,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心理教育规律,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心理教育的经验,与家庭、社会紧密联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72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73

第一次接触心理课程是在上大一的第二个学期的时候。我想学校可能是为了减小大学生学习与心理的压力,为我们排解心中苦闷与压力才开设了这门课程的。自认为心理还比较康健的我,听完课后我才真正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和需要变更和疏导的地方。从那时开始接触心理学,同样也开始慢慢了解心理学。心理健康课为现代的大学生树立了正确的择业观、爱情观、价值观提供了条件。

认真回想一下,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和一系列的心理生理及社会适应问题往往会导致冲突和矛盾,而这些冲突和矛盾得不到及时解决的话,就会演变成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特别是在当今社会,现代大学生都是经历了残酷的高考,倍受高考的毒害。为了在竞争激烈的高考中取胜,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家长的过度呵护,学校的硬式教育,是我们缺乏生活经历,而且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的承受能力,每每遇到一些问题,总不能很好的处理解决,出现心理问题也不能正确的疏导,以至于出现心理疾病。这只是冰山一角,广泛的说,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是人们产生了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从而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焦虑感,各种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当今大学生的心理失衡。心理将康指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74

一、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

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教室是小学生主要的活动空间,我们力争使室内宽敞明亮,温馨舒适。所布置的内容随着教育目标、季节变化而变化。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

校园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是指校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校园校风、氛围等,它包括小学生生活、学习和游戏的人文因素和活动空间。

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作了这样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反过来讲,如果离开“情感”这块“肥沃的土地”,也就结不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

1、平等相待学生,跨越陈旧的“代沟”。

在课程改革环境下,要求教师转变心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就能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问,首先就是创设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会大大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如何减轻消除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一种良好心态?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心灵得到沟通,理念得到认同,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训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这样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当学生的思维、情趣、爱好都有了张扬的空间时,就会走进老师和老师攀谈并成为朋友,为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全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师生真诚相对,理解铸就成长。

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许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诉我们:不理解何来教育。我们只有通过各种途径,深入地理解我们的学生,才能达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作为一名老师,一名心理辅导员,如果不理解儿童的心理情感,不与他们真诚的相处,他是难以顺利开展工作的。现代的教育观认为,教师不应该是教育的主宰,不应该再有权威不可侵犯的思想。命令、强迫的教育方式其实是把软刀子,不但否定了学生的权利和尊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放下架子,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用真诚换真诚,让学生切实感觉到你是他的朋友,你才能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使他们从心里接受你善意的意见与建议。

3、倾注真心真爱,促进感情内化。

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最后,我引用美国的柯赖齐亚和斯塔顿所著的《小学生健康教育》一书中的一段话来说明:

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

如果孩子生活在容忍中,他便学会耐心。

如果孩子生活在赞扬中,他便学会自赏。

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他便学会钟爱别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赞同中,他便学会自爱。

如果孩子生活在平等中,他便懂得什么是公正。

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学会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他便会觉得他生活在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来关心、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让他们的身心都得到充分、健康地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75

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善于合作,富于创造是21世纪对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这些品质无一不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素质教育就是要求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的素质全面发展,学生素质发展有多方面的内容,心理素质不仅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其他素质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它既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又是素质教育的归宿。柳斌同志在《关于素质教育的再思考》一文谈到素质教育的三要义中,他指出:"素质教育的第二要义,就是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再一个是心理素质,承受挫折的能力。带着什么样的心态来看社会的问题非常重要。"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否正常、健康,在家庭关系、同学关系、学习问题等方面的认识和处理方式的'正确与否往往会影响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成才的重要问题。因此,心理健康是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前提和基础,反之,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也会提高。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和核心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运用心理学知识协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世界,适应社会、发挥潜能。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影响,培养学生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二者都是育人,在统一育人活动中各自都能发挥独特的作用,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心育对德育有一定影响。心育适当扩充和完善了德育的目标和内容;心育为提高德的有效性提供了新方法、新技术;最重要的还是,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更新教育者的教育观和学生观,对整个教育都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二、心理健康教育能促进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提高

在一项对475名高中毕业班学生的研究表明:学习成绩并不完全取决于智力因素,高成就者(成就较智商预期为高)、普通成就者(成绩与智商预期相当)、低成就者(成就低于智商预期)差别的产生,与性格特征有关。高成就者工作习惯较佳,对学业兴趣较浓,按时完成作业,关心学习成绩,做事认真负责且有计划。低成就者难自律,难自我规范,较冲动放肆,喜好玩乐,贪图近利,与同伴关系欠佳,较不合作,较自私,较不尊重权威与传统,较不合群,在校在家较不快乐,常为己辩护,愤恨他人,对挫折和压力不知所措,较悲观。普通组介上下之间,尚属正常。由此可见,培养积极的情感品质和良好的意志品质和性格特征能促进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三、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促进身体健康和身体素质的发展

心理健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寓于健康的身体;身体健康和身体素质的发展也依赖于良好的心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青少年尤其重视自我观念或自我意识,包括对自身形象方面的观察、概念、看法,关注自己外貌美丑、体能强弱、运动机能优劣等,常将自己的形象与理想中的标准进行比较,或与同辈人进行比较。比较结果,或满意或自卑,倘不能正确对待,也对身体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以上所述表明,健康的心理是身体健康的心理条件。通过心理教育,维护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是提供这种心理条件的重要措施。

不仅如此,良好心理素质对身体素质的发展、体能的充分发挥也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造型美、生气美等身体美的各要素还是力量、速度、耐力、灵敏等身体素质。这些素质的发展无不需要相应的心理条件,如性格外向的人适于力量大、速度快的活动,内向性的人完成目标的动机强,适宜进行精细、准确的任务。同时,身体潜能能通过运动技能的提高得到发挥。运动技能是习得的能力,表现于迅速、精确、流畅和娴熟的身体运动之中。运动技能中包含任知成分,与智慧技能有联系。运动技能是心因性技能。它既不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动作,也不是如同摇头那样简单的肌肉反应,他受到内部心理过程的控制。因此,提高动作技能,发挥人的的身体潜能,必须依赖于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发展。

四、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素质是形成审美素质的基础和条件

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没有心理上的修养,审美的修养不可想象。此外,许多优良的心理素质既是内在美的表现,也是美感素质形成和发展的条件。例如一个人能正确地认识现实,客观、全面、公允地看待问题,能正确地正视现实,热爱学习和工作,聪明才智得到正常发挥,有自知之明,对自己能正确评价,行为举止得体等,都是理智美的表现。又如对人富有同情心,诚恳,正直,正义,乐群,对学习与工作勤奋、细心认真、有首创性,不卑不亢,严于律己,自信、谦虚,自尊等,都是性格美的表现。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的这些优良的心理素质,既是精神美的成分,又是审美素质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工程,是充满活力的新课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76

时代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拥有健康的心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从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来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质的保障。因此,我们教师在引导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更应该责无旁贷地担当起孩子的“心理健康医生”。这次我有机会参加心理健康学习,真实感受颇深!

一、教师自己保持乐观的心态

我认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反之则使学生惶惑不安。所以,教师自身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非常重要。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

(一)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二)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

(三)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

(五)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

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二、以良好的心态感染学生

我们要以积极的情绪状态和较强的感染力,要以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对学生的一片爱心、对所任学科的深厚感情,去感染影响学生。努力做到教态亲切、热情、和蔼可亲,教学语言要生动活泼、富有幽默感。教学方式、方法要直观、形象、丰富多样,富有趣味性。要创设一个团结互助、好学上进的集体风气,使每一个同学在良好的集体环境里成长。

当然,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我们的教育教学与应试教育思想的碰撞,产生了不少问题,问题的出现需要我们去思考、去解决,如教师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选择怎样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学习评价难以操作等,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如果能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最终一定会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学生总有一些不良的现象,如逃学、早退、迟到、作业不按时完成、上课搞小动作、做鬼脸等现象,无时不展现在你面前。此时,你的心情又如何呢?是气愤、激怒、伤心,非想揍他一顿,还是用乐观的心态来教育他,我想,教育学生需要耐心和宽容,用真诚的爱心去感化学生,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法去对待学生的错误。让学生静心去寻找自己错误的原因,真正体验到自己的错误给别人带来的伤害有多深,我想这样的耐心和宽容教育学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何偿不用呢?

最近参加了肥城市中小学教师健康教育培训,受益匪浅,感受颇多。先听了刘老师的《师德修养》杨老师的发展心理学,周老师的社会心理学。她们都通过不同案例结合理论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过去自己一些百思不解的案例变得眉目疏朗了许多。

通过学习,我懂得了教师首先要具备健康的心理。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者,他不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很神圣的。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方式,都会让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一名优秀的教师,会在课堂中营造出和谐与温馨的气氛,让学生如沐春风。因此,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发点。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不断地完善品德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我们常常能在报纸或新闻中看到学生自杀的事例,有学习方面,也有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因素。这表明,当代青少年学生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有待提高。在这些新现象、新问题面前,心理教师应力求“对症下药”,给予学生鼓励,帮他们重拾信心。要对学生不良心理的成因多加了解,是学校因素,还是家庭或社会因素。当我们感觉无力摆脱社会风气的困扰,就要会同学生家长采取较为科学的方法教育子女。

例如,可以尽量创设健康的教育环境,可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与学生家长沟通思想,相互配合,而且要将其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我们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是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和具体实施者。除了要有渊博的知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还要针对学生关键时期的心理变化进行教育。才能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这是我们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通过学习,无论在理论知识还是方法技巧上我对心理教育有了进一步了解为了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会继续认真的学好后面的培训课程,并将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之中!

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优良的心理素质在大学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21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作为大学生,首先应该具备这种优良健康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

心理健康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我认为,心理健康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的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妥善处理同学、师生间关系,积极融入集体,热爱并勤奋学习,更好的适应新环境。

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有着很大的不同,然而在大学中仍需要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职欲望。学习是大学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拼命地汲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同时也应该积极参加各种创新大赛,这样及开发思维的多向性又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更值得重视的是英语方面,现代社会中英语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也可以说是每个人必备的素养之一,这样看来口语更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积极加入学生会、分团委等,如此既丰富了大学生活又锻炼了自己能力。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让自己成为一个闪光点。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然而,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时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的表达和控制情绪。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对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训练,使自己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使我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77

我有幸参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对我来说,这次的培训意义重大,对我今后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本次培训我很认真的听了多位专家的理论课,还有课上与课下的交流,让我受益匪浅,以下就是我在这次培训活动后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所想。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本次学习,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在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与考试焦虑、心理承受力脆弱、人际交往障碍、性格孤僻抑郁、自卑心理严重、对新环境不适应等等,并且在近几年呈上升趋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被重视。可是,不正确的.关注,反而引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更严重的后果。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预防为主的,面向的是全体学生,不应该只针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应该是有他们的各自作用的;不应把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地理解为一门增加学生负担的学科,而应该具有促进学生各方面健康成长的独特功能;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要你生搬硬套理论,不要我们教师诚惶诚恐,而应该是讲究艺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式应该是形式多样,时时处处注意的问题。

二、心理教育培训对于教师自身的重要性

俗话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老师也有烦心的事,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和苦恼。但如果要做一名受欢迎的老师,就无论如何也不能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带入课堂,更不能因此而在课堂上随意发怒,挖苦打击学生。而是要学会良好的情绪控制,在走进教室的前一刻,告诉自己,“一定要微笑”,要把自己最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展现给学生,并以此来感染学生的学习情绪。没有一个学生愿意看到一个怒气冲天,动不动就发火的老师的。教师乐观积极地稳定地情绪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提高心理健康的时效性。在新形势下,小学生不同阶段表现出各自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这就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一是新生入学的适应期。这一阶段应用心理评价系统建立小学生的心理档案,目的是通过分析评价,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气质、性格类型、兴趣爱好、情绪意向等基本心理素质和个体心理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树立健康的新形象。同时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的角色转换,为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学习生活的困惑期。这一阶段小学生正处于儿童身心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这一阶段,第二信号系统活动日益发展并初步占主导地位,口头言语,内部言语能力不断完善,但学习生活中往往表现出自制力差,社会道德是非判断力以近期、自我为主的特点。

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训练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方式解决学生学习焦虑、人际关系不良、多动症和学习无能的心理问题。同时通过心理健康指导,开发小学生潜能,建立心理健康新观念,塑造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推进整体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78

在学习幽默诙谐博学多才的肖xx老师开设的《大学生心理咨询与教育》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受益匪浅。它帮助我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它让我更好的认识了自己,也更有信心创造美好未来。

在心理咨询教育课上,我不仅学会了要做一个冷静面对自己的现实主义者,更是学会了调整自己面对的负面情绪,调节压力。课堂上,博学多才的肖汉仕老师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讲了很多控制自己的情绪的方法,同时自创歌曲带领大家歌唱等等。这些方法,在很多时候想起来,也是非常有用的。有的时候,一个小小的深呼吸,也可以是个很不错的方法。谁又会想到,有的时候,一个小小的呼吸也可能是成功的秘诀。

心理健康教育让我了解了很多,了解自己,了解身边的人。每个人都会以为自己是最了解自己的,而在上这门课的时候,肖老师只是用一些小小的测试,就让我们更加了解我们自己内心的想法,甚至是一些自己都摸不清道不明的想法,这样的一些想法,被挖掘出来,会让人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样的一些小小的测试,也会让人更了解自己的性格。性格的挖掘,也会让自己可以更淡然更理智的去面对很多事情。要看的起自己,看得清自己,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在上了多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及看到同学向老师提出的一些顾虑后,我发现作为大学生的我们的确很困惑很迷茫。比如说:关于恋爱、学习、生活、以及人生目标等等。在课堂上,肖老师也给我们提出了很大宝贵的意见,指导我们如何面对这些挫折,在面对目标失落与确立的冲突时,教会我们如何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让我们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指导了该如何处理学习生活上的困惑。

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是人们智力发展和脑功能健康的重要标志,是确立人生观、世界观,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教给人们如何去调整自己的心态,如何去适应生活,以及如何维护心理健康的知识或技术,帮助人们战胜自己的某些疾病,进而战胜竞争中的困难,取得最终的胜利。

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在心中或多或少都有很多解不开的开的困惑,而这门课程很好的帮助我们如何去应对那些问题以及如何让我们适应大学生活。我想我们都一样,在刚进入大学时有很多的问题,比如目标的失落和确立的冲突。高中我一直以考大学为唯一的目标,我曾多次幻想我憧憬中的大学是什么样子,但我知道,这只是我理想中的大学。在进入大学后,更加验证了我之前的想法,“理想不能和现实混为一谈”。在我心中大学应该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殿堂,刚开学时,激动,愉快之情不能溢于言表,但兴奋过后,才发现现实中的大学原来是如此的平淡、枯燥,“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日复一日无限循环。我也曾感到迷茫,不知所措,但同学之间的相互竞争也让我明白,如果不改变,如果不努力,我就会被这个社会所淘汰,在这个强手如林的学校里,我只有更加的努力才能赶上时代日益紧凑得步伐。

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带来心理上的不平衡,引起心理冲突。面对这一切,我茫然不知所措,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给了我很大的帮助。面对目标失落与确立的冲突,它教会我要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

生活在当今社会的人,不能单靠被动地顺应环境,须主动地去适应环境,保持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在处理理想与现实、自尊与自卑的心理矛盾上,它教会我在全面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对影响自己成长的主要心理压力进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找准自己的主要问题,然后有针对性的学习、努力提高,适时调整。它鼓励我积极投身实践活动,走进外面那个纷繁复杂的“课堂”,经风雨,见世面,在实践中受到磨练和考验,从而变得更加成熟和坚强。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正视人生舞台后面的许多真实情景,领悟人生的哲理。

虽然心理健康教育课已经结束了,虽然二十多节的课带给我们的东西是有限的,但却也留下了更多的东西让我们去挖掘和学习,我觉得门课这真的很有现实教育意义。通过半个学期的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对我的个性,我为人处世的方式,甚至是我的世界观、价值观,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学习了心理咨询与教育,让我学会了更好的去审视自己,并且在很多时候,我开始学会去观察别人的一些情绪,更好的了解别人的心理。这样也可以看出别人的需要。做人不但需要被爱,还需要爱人。要爱自己,也要去学会爱别人。我想,这些在课堂上学到的种种,也会继续的深远的影响到我的未来。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79

在学习幽默诙谐博学多才的肖xx老师开设的《大学生心理咨询与教育》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受益匪浅。它帮助我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它让我更好的认识了自己,也更有信心创造美好未来。

在心理咨询教育课上,我不仅学会了要做一个冷静面对自己的现实主义者,更是学会了调整自己面对的负面情绪,调节压力。课堂上,博学多才的肖汉仕老师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讲了很多控制自己的情绪的方法,同时自创歌曲带领大家歌唱等等。这些方法,在很多时候想起来,也是非常有用的。有的时候,一个小小的深呼吸,也可以是个很不错的方法。谁又会想到,有的时候,一个小小的呼吸也可能是成功的秘诀。

心理健康教育让我了解了很多,了解自己,了解身边的人。每个人都会以为自己是最了解自己的,而在上这门课的时候,肖老师只是用一些小小的测试,就让我们更加了解我们自己内心的想法,甚至是一些自己都摸不清道不明的想法,这样的一些想法,被挖掘出来,会让人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样的一些小小的测试,也会让人更了解自己的性格。性格的挖掘,也会让自己可以更淡然更理智的去面对很多事情。要看的起自己,看得清自己,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在上了多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及看到同学向老师提出的一些顾虑后,我发现作为大学生的我们的确很困惑很迷茫。比如说:关于恋爱、学习、生活、以及人生目标等等。在课堂上,肖老师也给我们提出了很大宝贵的意见,指导我们如何面对这些挫折,在面对目标失落与确立的冲突时,教会我们如何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让我们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指导了该如何处理学习生活上的困惑。

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是人们智力发展和脑功能健康的重要标志,是确立人生观、世界观,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教给人们如何去调整自己的心态,如何去适应生活,以及如何维护心理健康的知识或技术,帮助人们战胜自己的某些疾病,进而战胜竞争中的困难,取得最终的胜利。

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在心中或多或少都有很多解不开的开的困惑,而这门课程很好的帮助我们如何去应对那些问题以及如何让我们适应大学生活。我想我们都一样,在刚进入大学时有很多的问题,比如目标的失落和确立的冲突。高中我一直以考大学为唯一的目标,我曾多次幻想我憧憬中的大学是什么样子,但我知道,这只是我理想中的大学。在进入大学后,更加验证了我之前的想法,“理想不能和现实混为一谈”。在我心中大学应该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殿堂,刚开学时,激动,愉快之情不能溢于言表,但兴奋过后,才发现现实中的大学原来是如此的平淡、枯燥,“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日复一日无限循环。我也曾感到迷茫,不知所措,但同学之间的相互竞争也让我明白,如果不改变,如果不努力,我就会被这个社会所淘汰,在这个强手如林的学校里,我只有更加的努力才能赶上时代日益紧凑得步伐。

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带来心理上的不平衡,引起心理冲突。面对这一切,我茫然不知所措,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给了我很大的帮助。面对目标失落与确立的冲突,它教会我要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

生活在当今社会的人,不能单靠被动地顺应环境,须主动地去适应环境,保持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在处理理想与现实、自尊与自卑的心理矛盾上,它教会我在全面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对影响自己成长的主要心理压力进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找准自己的主要问题,然后有针对性的学习、努力提高,适时调整。它鼓励我积极投身实践活动,走进外面那个纷繁复杂的“课堂”,经风雨,见世面,在实践中受到磨练和考验,从而变得更加成熟和坚强。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正视人生舞台后面的许多真实情景,领悟人生的哲理。

虽然心理健康教育课已经结束了,虽然二十多节的课带给我们的东西是有限的,但却也留下了更多的东西让我们去挖掘和学习,我觉得门课这真的很有现实教育意义。通过半个学期的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对我的个性,我为人处世的方式,甚至是我的世界观、价值观,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学习了心理咨询与教育,让我学会了更好的去审视自己,并且在很多时候,我开始学会去观察别人的一些情绪,更好的了解别人的心理。这样也可以看出别人的需要。做人不但需要被爱,还需要爱人。要爱自己,也要去学会爱别人。我想,这些在课堂上学到的种种,也会继续的深远的影响到我的未来。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80

20xx年的11月至12月我幸参加了延边州班主任远程培训,通过二个多月的络培训,我学到了许多班级管理方面的知识,使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尤其是学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专题后,受益匪浅,感想颇多。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新任务与新要求。在现今的学校里,如何看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呢?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

一、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时代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与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与辅导,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促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利于提高德、智、体、美、劳教育的成果;有利于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与精神健康的维护。因此说,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心理健康的内涵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状态。心理健康这个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当然也代表着它的反面——心理问题。

围绕着心理健康开展的教育,我们称之为为心理健康教育。从班主任的职责来看,班主任要当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促使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这是因为心理健康是班级德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全面素质。心理健康内涵的核心是自尊。所谓自尊是指学生中间,或者指某个个体中间,对自己或者对自我一种积极的肯定的评价,体验或态度。老师们都很重视对学生自尊心的培养,因为学生如果自尊就可以成为自强、自立、自信的年轻一代,因此自尊的问题最重要。

三、正确区分学生不同的心理状态

一般来说,人的心理状态可以分为三种:正常状态、不平衡状态与亚健康状态,与这三种心态相应,其社会行为方向也表现出十分重要的特点。

在没有较大困扰的情况下,学生的心理处于正常状态之中。这种状态之下,学生的行为基本上预期价值观体系、道德水平与人格特征相一致,是一种健康或者优秀的状态。

第二种状态是不平衡状态。一旦发生了扰乱正常生活、引起人们消极情绪的事件,如受到挫折、需求得不到满足等,就会进入一种不平衡状态,这里指学生处于挫折、焦虑、压抑、恐惧、担忧、矛盾等状态。一般来说,学生在生活过程中会不断地经历各种不平衡状态,这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要的。积极主动而不是消极被动的面对不平衡状态才会带来发展或者成长的契机。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要不断打破对象的平衡,促进其发展。对不平衡状态的外在或内在的非建设性或伤害性处理,才会导致所谓的“病态、变态、或偏差”。

异常行为是学生在心理不平衡的情况下发生的,是一种偶发性行为,这种行为在学生正常状态下是不会发生的,它与常态行为不同,可以称为“偏态行为”。班主任如果能及时鉴别学生的行为,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摆脱心理的危机状态,回复到正常状态,那么,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违法行为、不道德行为以及意外事件就会大大减少。

第三种状态是不健康状态,当学生处于不健康状态时,往往会非线性地发生不适应行为,包括反社会行为与异常行为。所谓“非线性”地发生,是指这些行为的发生常常是没有明确的、直接的原因,找不到其因果关系,其因果序列是不清晰的`。例如,一位小学生突然害怕方格或类似方格的所有物体,这是一种异常行为,包括他自己在内,谁也弄不清他为什么会怕方格。正是由于这种非线性的特点,我们对其不适应行为的产生就无法预测。学生在心理不健康状态下所发生的反社会行为或异常行为既没有直接的原因,也没有明确的行为动机。因此,谈不上是其价值观、道德水准或人格特点的必然产物。这类行为我们称之为“变态行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不适应行为的发生有不同的特点,作为班主任,我们要看到广大学生的两个主流,一是大部分的学生心理健康是主流;二是有些学生由于学业、生活、环境的压力产生暂时的心理不适,他们要求给予指导,以帮助他们正确应对遇到的问题。对于班主任,在面对学生发展中所出现的心理偏差,应树立正确的观念,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而针对极个别的出现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则要能够及时甄别,并积极寻求专门机构予以解决。

四、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

一个学生要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与自信心。因此,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平时维持其心理平与、积极、顺畅等上面,营造好孩子们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为孩子们建设与谐平等的集体,尽量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在充满关爱、温暖、上进的学习环境之中,避免对于孩子们成长不利因素的出现。

(二)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为了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实施,如班主任工作团队工作等等,同时也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每一个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这样就能够形成众多的非专门渠道,促进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

注重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绝不是每周一、两节课或者搞几次轰轰烈烈的活动就能实现的。事实上,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经验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与其它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与观念;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同样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经验中积累而成。因此,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将两者融合在一起,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三)教师本身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与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与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与的心态对待生活与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与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总之,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81

透过本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让我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好处以及它的重要性,现谈谈自我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教师要尊重学生。不可有私心讲究诚信,要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平等相待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务必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必须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情绪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忙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忙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我必须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总之,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视角,它注重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虽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但我个人认为,事实也证明了,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忙时,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用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与手段。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82

有幸听到福建省xx中心医院心理治疗中心林老师的有关心理健康讲座,很受用,下面谈谈我的体会:

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讲座上,林老师通过可怕的调查数据,各种残酷的案例,告诉我们从事教书育人的特殊群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多么的'重要。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仅影响到教师整体素质,还影响到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给教师带来超于其他一般职业更大的压力。因些我们更应该想办法调节好身体,心理健康,以便更好做工作,适应社会,生存下去。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教师也是人,既然是人就不可能“完美,全能”。教师要学会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我们可以通过继续学习不断地填补自身的知识文化、道德品质素养,以适合社会发展,满足学生各种各样的需求,但是,我们不要把自己看成“全能”的,也不要认为一切高于学生。不是有句话说:可以追求完美,但是不能要求完美。

其次,教师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培养幽默的生活方式。中学教师面临着课改的压力,升学的压力,社会的舆论以及自身的家庭、生活,必须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在工作中乐于奉献,爱岗爱学生,学生气我,我不气,以平等,与平的态度对待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生活上,注意身体,合理饮食,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建立良好社会人际关系;学会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83

本学年,我担任高一(十)班班主任。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配合政教处的工作,我顺利地完成了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在班主任教育过程中,有顺利也有挫折,有成功也有失败,既有困惑,也有启迪,交织着酸甜苦辣。

一、不断提出新的奋斗目标,寻找鼓舞学生前进的力量

班群众就是在一个接一个的目标的实现中逐步发展的。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群众不断奋进的动力,它能激发起学生的共同感情,激励和指导全班学生朝着共同的方向前进。不断有新的奋斗目标,学生对自我的发展前景就充满信心,班群众就能朝气蓬勃,不断地奋发上进。

本学年,新生入学,学习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防止部分同学因跟不上而泄气或思想上不重视,我反复给他们讲了高一学年新课改的好处及其重要性,让他们学习与生活相联系,教会学生如何进行人与人的正确交往。重点抓自觉学习行为习惯,构成良好的学习环境。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与任课老师加强联系,二是抓自我的学习时光,即早读15分钟、自习课和晚上的晚修时光。督促课代表做好组织记录工作,并及时总结,以便学分认定。其次,继续抓好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工作。利用班会课请成绩优秀的同学、成绩进步快的同学介绍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方法。

二、构成正确的'群众舆论,培养优良班风

群众舆论就是在群众中占优势的多数人赞同的言论和意见。它以议论、褒贬等形式肯定或否定群众的动向或群众成员的言行。优良的班风是指在群众成员中普遍具有的贴合社会道德标准的良好行为和习惯。正确的群众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是良好班群众构成的重要标志。它以无形的力量影响和教育学生。

首先从组织好班会入手。班会是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参与管理的一种有效形式。班会包括班务会、民主生活会和主题班会。我充分利用班会宣传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如课堂纪律、课间要求、考勤制度、考试纪律等,并教育学生要严格遵守;引导学生分析研究班群众中的问题,提出巩固和发展班群众体的措施;制定班级公约,总结班级工作;讨论班级成员共同关心的问题;定期的时事教育;处理偶发事件等等。

其次是对班干部的培养。对班干部,不能只是使用,还就应进行教育和培养。我经常教育他们树立为群众服务的光荣感和职责感,要求他们努力学习、团结同学、以身作则,鼓励他们既要大胆工作,又要严格要求,注意工作方法。当然,选出的干部毕竟不是完人,因此对他们不能过分苛求、指责,个性是在工作出现失误的时候。对班委会的工作要经常检查,而切要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忙,既不能包办代替,也不能班上的工作全部推给班干部自我放手不管。我还坚持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组织他们学会制订计划及具体措施,检查落实状况,总结得失,并加以改善,教会他们如何分辨是非,及时阻止同学中的不良行为。而对于班干部在班级中的不良行为,决不姑息,鼓励他们以身作则并带动其他同学,促进整个班级的管理工作。

三、教育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教育学生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遵守学习纪律,指导学生制定好适合自我的学习计划,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成绩。为将来报效祖国,振兴中华民族,打下良好基础。

四、做好逆反心理学生的疏导工作

从本质上讲,逆反心理是指在必须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反感情绪,故意做出与该事件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学生中的确存在这样一些学生,他们对老师或父母的教育常会表现为很不服从,告诉他不能怎样做,他偏要那么做,甚至公开顶撞。这就是逆反心理的表现。

针对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不一样成因,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开展疏导工作:

1、确立适合青少年实际的教育目标和要求。过高的教育教学目标,过重的学习负担,是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对学生进行品德行为指导时,我认真分析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要求,准确把握学生品德发展阶段和水平,在教育策略上循序渐进,不急躁冒进,尽可能避免师生对抗情绪的产生。

2、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情境。一是创造良好的班群众,充分发挥群众规范和正确舆论的教育作用,培养健康向上的班风学风。二是用心推进班级管理和教育方式的民主化,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用心性。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群众活动中展示才华,修正品德,构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3、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和教育艺术水平。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构成,很多都与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有关。为此,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努力提高自身素养,把关心、尊重、爱护学生放在首位,把学生置于与自我平等的地位,善于运用教育机智和教育策略,巧妙化解师生冲突。

4、合理利用学生逆反心理的正效应。大胆利用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用心因素,培养其创新意识和潜力,鼓励学生提出不一样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案。

五、注意寓教于乐,以多种形式规范学生行为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理解心理具有广泛性、多样性、综合性的特点,单一的教育管理方式不适合人的理解心理,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中正好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能提高教育管理的可理解性。为此我充分利用主题班会课,艺术周,科技周,校运会等活动契机,激发学生的群众荣誉感,合作精神。

六、有效地进行家访或电访

对学生进行家访或电访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部分,这项工作开展得好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家长对班主任工作的信任与配合,也是班主任与家长共同商洽如何教育学生的一个好机会,更是班主任与家长相互了解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利于增强家长对班主任工作的信任。本学年我走访了近40多个同学,并与家长持续经常的联系,与家长互通信息,共同商洽教育学生的方法,树立家长对教育子女的信心。增进了师生,师长情感,促进了教育工作。

总之,经过一学年的努力,我班同学在德、智、体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84

听了杨老师的专题讲座,使我懂得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学活动,现今社会不仅要求我们具有健康的身体,而且需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经过这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我的收获很大。不仅学习了许多专业的心理知识,以前很多的疑问都得到了解决,我真正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学习后的一些心得:

一、教师自己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通过一线的教学经历,深深的体会到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周边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二、经常关注特殊学生的心理辅导

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对待问题学生更应该尽心尽责,遇到问题学生怎么办呢?一定要充分利用班集体的作用,在宽松平等的班级氛围中,加强对学生心理的团体辅导,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充分发挥班队活动课的集体心理辅导效应。针对特殊学生的特点,有侧重地选择团体辅导的主题。如自信心教育、青春期教育等。采用讲座法、认识法、操作法、表演法、角色扮演和行为训练等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内在动机,并在活动中得到领悟。通过一系列的团体辅导活动,不仅让全体学生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也拉近了同学间、师生间的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

以上,是我的一家之言,收获是巨大的,体会可能肤浅,切记心理健康的前提是身体健康!重视我们自己的心理,正视我们自己的问题,看到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帮助我们身边的人,希望我们都能保持开阔的心境,良好的心态!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85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1、教师自己保持乐观的心态

我认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反之则使学生惶惑不安。所以,教师自身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非常重要。

2、以良好的心态感染学生

我们要以积极的情绪状态和较强的感染力,要以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对学生的一片爱心、对所任学科的深厚感情,去感染影响学生。努力做到教态亲切、热情、和蔼可亲,教学语言要生动活泼、富有幽默感。教学方式、方法要直观、形象、丰富多样,富有趣味性。要创设一个团结互助、好学上进的集体风气,使每一个同学在良好的集体环境里成长。

当然,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我们的教育教学与应试教育思想的碰撞,产生了不少问题,问题的出现需要我们去思考、去解决,如教师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选择怎样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学习评价难以操作等,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如果能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最终一定会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学生总有一些不良的现象,如逃学、早退、迟到、作业不按时完成、上课搞小动作、做鬼脸等现象,无时不展现在你面前。此时,你的心情又如何呢?是气愤、激怒、伤心,非想揍他一顿,还是用乐观的心态来教育他,我想,教育学生需要耐心和宽容,用真诚的爱心去感化学生,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法去对待学生的错误。让学生静心去寻找自己错误的原因,真正体验到自己的错误给别人带来的伤害有多深,我想这样的耐心和宽容教育学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86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没有严格的界限,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使人的心理功能受到阻碍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所以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有可能出现某些不够健康的心理状态。许多天才人物或多或少地具有心理不健康症状。例如荷兰画家凡高生前是一个画坛无名小卒,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孤独中生活,是一个躁狂症患者,曾割下自己的耳朵作为礼物送给自己钟爱的女人,最后不能忍受贫困和疾病的折磨,开枪自杀;苏联著名诗人马雅柯夫斯基具有癔病性人格,情感多变,易激动,感情用事,好幻想,缺乏理智,缺乏自制力,由于他的恋人急着要去上班,没有听从他的意愿留下来陪他谈话而开枪自杀;美国作家海明威晚年患有躁郁症,由于不堪忍受疾病和心理上的重压也是开枪自杀的。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这充分说明常态心理与变态心理之间没有绝对的鸿沟。每一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具有一些心理障碍,只是严重程度和影响学习生活的程度不同而己。教师也不例外。尤其是现代高速发展的充满竞争的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教师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更可能产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87

感谢xxx省教育厅为我们基层老师提供了如此好的培训机会,作为心理学本科专业毕业的学生,在过去几年里的高中学校基本上是很难找到能真正发挥自己专业特长的机会。今天作为高中心理教师来到著名的学府西南大学感到意义非常重大,一方面意味着自己专业的地位得到了领导的重视,另一方面更加明确了自己工作的任重道远。也非常感谢西南大学的相关领导和老师的辛勤付出,让我们非专业的老师初步了解了心理咨询的原则和技巧、原则,也让心理专业的老师再次巩固了相关知识并肯定了在教育工作中富有创新的思想和想法。总的来说,这次培训给老师们带来了一些新的信息,为我们今后的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对专业老师而言就如打了一针强心剂,对未来的工作更是充满了信心。

西南大学培训学院各位培训老师的敬业精神给我们留下了良好的印象,班主任老师也是尽心尽责、不畏辛劳,尤其是覃老师,对待每位学员都很热情。

张大均教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问题作了科学的阐述,为接下来的培训作了理论和框架上的铺垫。冯维教授的《高中教师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维护》讲座中选取了网络上流行的一些话语和顺口溜,语言风趣幽默,道理深入浅出,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维护教师自身健康的观念深入人心。刘衍玲老师有感冒声音沙哑但应学员们要求仍坚持上课到12点过才下课,互动和答疑也很有专业特色,让非专业学员得到了感悟。黄蓓老师《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技术与方法》讲座内容丰富,课件清晰。班主任覃老师待学员真诚热情,给我们了解相关信息提供了许多的.方便。

由于前来参加培训的老师心理专业水平是参差不齐的,有个别非专业老师反映有些重要的地方跟不上。因此建议培训学院能否征求培训老师的意见为每位学员在课后能提供相关培训资料(文字的、光盘课件、音像资料等),方便课后温习巩固。在晚上观看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片这一环节,建议能观看高中心理健康课的课堂实录和心理剧等资料,而不是看中央电视台的心理访谈或日本专家的与高中教师接触的不太相关的内容,如果有可能播放西南大学自己拍的心理专题片也好。

学员们感觉到认识具体心理咨询、心理课堂的过程、技术机会和时间都太少。有些理论与自己的实际工作和操作还是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希望能在往后的培训中有机会接触到。

作为曾经专门去深圳学习和体验回来的老师,本人也于今年6月赴四川地震灾区之前在成都参加了来自香港的李中莹老师培训,建议在培训组织中,能将培训学员进行较细致的分组,以便学员们能及时讨论总结、互助提高。

对给予学员们提供服务和帮助的领导和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你们辛苦了!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88

透过本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让我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好处以及它的重要性,现谈谈自我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教师要尊重学生。不可有私心讲究诚信,要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平等相待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务必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必须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情绪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忙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忙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我必须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总之,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视角,它注重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虽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但我个人认为,事实也证明了,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忙时,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用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与手段。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89

现代的幼儿,是未来的社会的栋梁。现代的幼儿教育,是幼儿的素质教育,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首位。幼儿健康包含幼儿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下面就是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一、加强卫生保健教育,促进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

通常,将幼儿智力发育是否正常、能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应外界的各种环境,心理行为能否符合年龄特征等作为衡量其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须重视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现代幼儿的教育观,才能促进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现代科学的幼儿观和教育观是幼儿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以健康的教师人格影响孩子,还善于设身处地地体验幼儿的言行,耐心细致地观察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以热爱、真诚、关怀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位幼儿,促进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二、创设和谐的心理环境,营造幼儿心理健康的氛围。

心理环境包括幼儿生活、学习和游戏的全部心理空间,特别是幼儿的学习、活动和生活的氛围。创设和谐的心理环境,营造幼儿心理健康的氛围,有助于培养幼儿努力进取、奋发向上的`个性品质。大沥中心幼儿园注重更新设备和增设丰富多彩的材料,满足不同幼儿的不同需要和多种需要,优美整洁的环境能唤起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充实幼儿的生活内容,陶冶幼儿的性情,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让幼儿在自由的探索中发现周围世界的奥妙。

三、开展心理辅导,提高幼儿的心理素质。

幼儿心理发展辅导主要包括人格、学习和生存辅导。在幼儿教育的实际工作中,对幼儿各种性质的行为保持敏感,善于从幼儿的具体行为和幼儿间发生的问题选择出恰当而重要的教育点进行辅导,提高幼儿的心理素质。例如,大沥中心幼儿园的的教师在组织幼儿玩小白兔采蘑菇的游戏中,班里有几个胖孩子因费劲而不愿玩,于是从情感入手,设法唤起幼儿的共鸣,开展心理辅导,鼓励全班幼儿共同完成,让幼儿互相帮助,在困难中坚持到底,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四、重视个体性的心理矫冶,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

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是幼儿在身心发展过程中,由于其生理机能失调、环境适应不良或心理冲突等原因导致心理方面障碍及不适应行为,是幼儿在身心发展过程中特有问题和障碍。

五、家园教育同步,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态度,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充分利用家庭资源进行教育,家庭与幼儿园进行密切的配合,教师和家长创设幼儿心理发展的氛围,对幼儿实施同步的心理教育,教育的效果更好、更巩固。具体方法根据内容不同而有所不同,例如,要诱导孩子体验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状态,大沥中心幼儿园教师指导家长多留些时间陪陪孩子,适当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经常与孩子“推心置腹”地交谈,交谈中家长要注意多些使用表示心理状态的词汇(如愉快、愿意、感激等),同时让孩子说说自己的心理感受,诱导孩子体验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状态,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90

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我觉得最基础的应着眼于两个方面,即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是物质基础,心理素质是精神基础。“人”的一撇就是身体健康,一捺就是心理健康,只有前者没有后者,趴下;只有后者没有前者,卧着;身心健康兼备,才能相互支撑,站立起来。而现代社会关于“健康”的概念也已超越了传统的医学观点,不仅躯体、生理健康,还应该精神、心理健康。所谓的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在本身及其环境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

我喜欢上心理健康课程的理由之一是老师会与我们做交流、给我们做心理测试、课堂活动。最后一次课堂老师给我们做了这么个活动,让我们绘制自己的心情图,从星期一到星期日,看情绪表的波折。我发现自己课多的那一天心情最差,课少的时候最高兴。后来老师给我们讲了ABC法则,是说性格的,大家做了性格测试,希望老师多在课堂上做一些这样的活动,不仅使课堂气氛更活跃了也让我们更起劲去学习心理健康教育。

另外生活中,我们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多想一些开心的事情,必要的时候改变自己,心态很重要,同一件事情不同的看法就会有不同的结果,另外,一定要坚持自己对的.、优秀的好的思想,这样就不会把自己变得对自己很失望,和同学和睦相处。就我自己来说,我觉得我最需要改变的是说话,说话的方式和音量。我说话声音太小,有时说话并没有表明自己的真实想法,有时又不得已违背了自己的意愿,就要自己调节一下,幽默可以让气氛活跃,也让谈话轻松。

通过上心理健康课,让我终于感到人生的珍贵,感到要孝顺父母,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感悟到我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用父母为我们操心,不让他们为我们担心,我们还要关心身边的人,让每个人得到关心。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虽然我们现在还没有真正踏入社会,但是身边的老师和同学就如同我们的朋友一样,我们要凡事真诚。存真诚的心,说真诚的话,作真诚的事。自己有了什么错失,应当坦白承认,切不可设词遮掩;有人责备劝导你的时候,要存着谦卑感谢的心领受,切不可羞恼拒绝。与人同处不可有虚伪的客套,但总要彬彬有礼,举止中节,使人在你的动作举止上没有可挑剔的地方。多爱人才能多得人的爱,多敬人才能多得人的敬,多宽容人才能多得人的宽容,多体恤人才能多得人的体恤。你发出去的是什么,你得回来的也是什么。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91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能够参加20xx年第一期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我觉得非常的荣幸。自己先前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不是很了解,通过这二十多天的学习和交流,在听了名师们独到的见解和参加了一些实践后,受益匪浅,每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对自己在平时教学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也找到了一些解决策略。尤其是听了李明军老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纲要》的分析之后,知道了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意义重大。对于问题频出的中职生来说,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我想就此浅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

一、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职业教育的学生处在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的转折期,像我校中有一部分学生是孤儿,父母离异,家庭贫困,加强对这些学生的心理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通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健康不仅指身体上的,而且是能正确的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感受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能平衡过去,最终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作为一名中职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做到:

(1)在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的环境,一个和平,积极,温暖的学习环境,避免不利因素的出现。

(2)在教学中,有效的使用“成功教育”原则。使学生从被动教育走向自我教育,从他律走向自律,使学生由自卑自弃走向自强与自信,让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感到学会,让学生今后用得上,让学生有成功的喜悦。

(3)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辅导。中职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就业,所以,平时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职业观,创业观。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实践吃苦能力,增强迎接职业挑战的信心,提高生活和社会的'适应能力,学会应对压力挫折。

二、作为教师也要加强自身的心理健康

教师心理是否健康,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通过这次培训,丰富了我的实践经验,知道了要用一颗博爱的心去关爱每位学生,从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出发,严格要求自己,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成为学生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通过对个别典型案例的分析学习,对识别心理异常现象有了认识,也了解了一些解决策略。所以我们自己要做到:

(1)尊重每个学生,要保持一个乐观的心态。教学活动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师的情绪,言行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所以一个心理素质良好的教师,会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他们会在教师的感召下,表现出兴趣,体验到愉悦,充分的展现自我,并表现出对教师的爱戴和尊敬。教师也从而实现了“教书育人”的目标。

(2)乐于为工作奉献,培养自己的多种兴趣与爱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要善于调节自身对工作的倦怠。在面对学生时要关爱学生,真诚自然,多听少说,不要无故打断学生的话,,站在学生立场,舍身处地了解学生。在面对同事时,要给予别人真诚的赞美,重视互动关系,弹性处理问题,控制与疏导情绪。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我感受到的是情感,真实的自我,留下更多的是感悟与思考,只能在以后的工作中,边实践边总结边反思,不断巩固所学知识,真正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使学生了解自我,欣赏自我,在自我赏识的环境下生活,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92

当我知道我们要上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时候,我非常的不高兴,难得双休日我们有时间可以好好玩,晚上还要去上课,我当初也觉得心理课是一门很枯燥的课,无非就是给我们讲一些理论、认识一些心理名词、心理疾病、叫我们如何自我调节等等,可是在我上了第一节课后,我就知道我错了。老师的课并不无聊,课堂气氛很活跃,老师会与我们在课堂上进行一些交流,让我们当堂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我的印象中,上课一般用的只是脑,大脑不停地思考问题解答问题、记忆等,但心理课不一样,它给我的感觉是心灵的解剖,它的内容大部分都与我们有关,我们会很诚实的上这门课,因为我们想更多更好更准确的了解自己。这是我上心理课给我的最大的感受,是一种自己与自己的对话,是一种反思一种自我省视,心灵的安抚,当然,这只是一方面,有些课时给我的更多的是快乐和知识。上老师的课很轻松很愉快,相比往常这个时间段我会在宿舍玩手机玩电脑愉快多了,是发自内心的感受,也肯定比我在宿舍浪费时间值得多了,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就算老师的课不愉快它也比我在宿舍值得,因为上课接受知识本身就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情,只是我们大多时候心里不愿意,它便变得与我们相处的不好。我都觉得可惜,因为我因其他的事情逃过课,现在也不明白当初为什么会觉得心理课是枯燥的。我往往还在没弄清楚对象、还在不了解对象的时候就做出判断,然后就会影响我对这个事物的看法,这是不好的。

第一节课老师让我们互相认识,学会自我介绍,当堂认识两个新的同学,还让同学给我们示范。我胆子比较小,老师让同学上去的时候我有在庆幸自己没点到,老师找了坐在角落里、不太起眼的同学。课堂很是活跃,尤其是同学上去认识新朋友的时候。当然也有相对不轻松的时候,就是给我们讲道理的时候。

我记得老师说过,现在心里有点病是很正常的,也有好多同学愿意把心里的结说出来,让老师帮助,我们要学会自我帮助,自己给自己暗示。向老师同学倾诉交流,把心中的疙瘩解开。我记得我高中有段时间心里很难受,不是学习压力,没有理由的难过,可能是为自己感到失望,感觉在虚度时光,当时我也想让自己尽快摆脱这种状况,可是我又不知道要怎样摆脱。我也不想和任何人说,因为我觉得他们不会理解,反而会引起对我的另一些看法,看书也不行,后来我和好朋友打了电话,我对我自己的事情丝毫没提,可是打了电话后我会觉得好过一点,即使我的问题没有解决。这个时候我就知道,其实交流交谈改变的是心情而不是解决问题,等你的心情改变了,你心中的不快、难过也不见了,交谈的内容也不一定就要说自己的事情,后来我就学会了以这样的方式来调解自己,但这个方法也不是都有用,会觉得很矛盾,我居然到了用这种方法来使

自己不难过了的地步。也发现越长大心里的问题就越多。这大概是我多想的习惯造成的。所以听到老师说现在的人心里多少都会有一点毛病,或大或小,我也就不那么担心了。

我记得老师给我们做过这样一个游戏,让我们自己在纸上写20个句子我是谁,当时我们都觉得好难写,20个句子,可是越写到后面就发现20个句子根本不够写,越写越想写,后来我回到宿舍写了一篇日志,题目就是我是谁,好好的看看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看看自己眼中的自己与理想中的自己有多大的差别。人往往会因为外界因素而改变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从而把自己原来好的优秀的思想变少变没,然后自己就变得越来越脱离自己原有的轨道,忽然有一天发现自己怎么会是这个样子的,然后又陷入自责当中。我觉得老师很有趣,我们在写的时候老师已经给我们准备了纸笔,有时候交上去,有时候自己留着。上这门课程,没有压力。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93

时代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拥有健康的心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从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来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质的保障。然而,在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由于社会、学校、家庭多方因素,导致部分老师厌教,部分学生厌学等不健康心理,严重影响了教与学的工作。故而,我一直对心理健康的问题非常感兴趣。

首先加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应总体规划,多方面做工作。

一、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学校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牲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此外要对教师广泛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使每一位教师都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以利正确对学生进行指导,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不出现失误。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这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的。同时应对学校进行整体改革,端正教育思想,改革教育教学方法,融洽师生关系,创设一个使学生心情愉快的学习生活环境。

二、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

据调查,目前上中小学这代孩子的父母,很大部分受教育程度不高,尤其很少学过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据《中国青年报》5月17日报道:“95%的家长没看过心理学方面的书,72%的家长没有看过教育方面的书。”他们不了解如何更科学地教育孩子。因此,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等到方式,让家长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年龄特点,懂得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使家长了解青少年是一个特殊年龄阶段,学生情绪反复,行为多变,对此要有心理准备,不能因此不尊重,不理解他们。对学生教育既要鼓励,也可以批评,但方法的使用一定要符合青少年心理规律。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高,希望孩子成才,这是人之常情,但压力过大,也会适得其反。此外对“问题家庭”的学生更要特别留总关心,帮助他们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响引起的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94

大学生心理问题存在着年级差异,不同年级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心理问题特点。一年级学生在高校生活适应方面的心理问题居多;二年级学生是各类心理问题较多产生期;三年级较多表现在个人发展与情感的冲突;四年级则以择业求职而产生心理上的困惑为主。文章主要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年级特点,提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及有针对性的相应对策,以不断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

处于大学阶段的学生们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人生课题的挑战,由于大学生在智力和人格发展上尚未成熟和完善,遇到问题和困惑常产生苦闷、烦恼、情绪不稳定等,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心理障碍的发生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是心理障碍乃至心理疾病发生的高峰时期,因此,认真分析和把握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对策,按学生年级特点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实处,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方法。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存在着年级差异

通过调查发现,不同年级大学生在心理问题方面存在着年级差异,不同年级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心理问题特点和发展趋势差异

1、高校生活不适应是新生主要心理问题

大学新生带着美好的理想和憧憬,从中学迈进高校,由于角色的变化,环境的改变,在入学后普遍存在适应方面问题:一是生活环境与角色变化的不适应。新生由原来依赖父母的小家庭生活到相对对立的集体生活,一部分学生入学后表现出对生活环境及角色变化的不适应,心理上产生孤独感,大学特殊的生活环境使得他律失去,自律尚未建立,喜悦感和失落感、新鲜感和无意义感和盲目感的交织,产生了矛盾和冲突、忧郁和焦虑。二是高校要求与学习规律不适应。一些新生入学后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采取应付的态度;在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上仍沿袭中学的思维模式和学习习惯;有些新生不喜欢所学专业,学习不努力;还有些学生频繁地参加各种活动,热衷于社会工作,学习受到较大的影响,并因此引发自卑等心理困惑。三是人际关系与交往沟通的不适应。很多新生对高校全新的人际关系不适应,入学后,因缺乏经验、技巧而不善交往;因怕闲言碎语与异性而不敢与异性交往;因性格内向孤僻而不会交往等等,因此造成与他人难以沟通。人际关系的不适应不仅直接影响新生入学后的学习、生活,也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2、各类心理问题较多集中在大学二年级产生

大学二年级是学生心理问题较多的年级,也是心理问题发生率较高阶段。

一是学习压力造成心理焦虑。大学课程设置满,各教学环节涉及面广、难度大、要求高,学习压力大。学习方法不佳,学习效率不高,学习产生疲劳,考试造成焦虑,使他们产生情绪浮躁、忧郁、厌烦、易怒等心理问题。二是个性差异造成人际关系冲突。由于不同的家庭、生活习惯和个体性格,导致了人际关系不和谐。三是异性交往产生心理困惑。大二学生的心身发展逐渐成熟,渴望与异性交往,往往在与异性交往过程中会产生心理困惑

3、个人发展与情感的冲突较多表现在三年级

随着年级的增长,大三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而不断成熟,但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稳定。其心理问题表现较突出的有:一是自我发展与能力培养的问题。大学生自我定位高,成才的欲望强烈,作为承载社会、家庭、学校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过高的期望与高校现实条件使他们感到自我发展与能力培养和他们期望与理想相差甚远,他们感到困惑、迷惘,产生失望感,导致情绪消极低落。二是恋爱情感带来的心理冲突。学生恋爱在大一、大二时一般比较单纯,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到了大三,就会出现要分手的、失恋的、是否要重新选择等问题,一些学生往往不能自拔,陷入无法解脱的境地,情感冲突在大三表现得比较突出

4、择业求职的心理困惑是毕业生的突出问题

四年级学生以择业求职而产生的心理困惑是突出问题,兼有个人未来发展和社会需要的问题以及因恋爱而产生的问题等。严峻的就业形势使莘莘学子早早就开始了择业求职,他们奔波在学校、社会组织的各种供需见面会上,期望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不少毕业生择业时受社会上一些舆论的左右,盲目从众,追逐热门,不考虑自身条件及职业特点和社会整体需求,择业观念、传统束缚、爱慕虚荣、自我封闭、消极怠慢等心理极大地影响了毕业生的择业和求职,使择业范围和发展空间大大缩小,易导致挫败感和消极情绪并因此引发心理问题。

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以及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教育更多的是着重智力培养,大学生群体暴露出的心理问题实质上是长期的教育中积累和潜伏下来的,因此,对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应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对策。

1、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身心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必须协调发展的理念逐步深入。高校应开展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谈心等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紧密配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

2、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学工作体系。在教学工作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或选修课程;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开设有助于学生心理素质提高的各种讲座,创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刊物,介绍国内外先进的心理调适方法,普及提高心理素质能力知识。

3、健全学校、院系、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组织体系。在加强校级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建设的同时,着力加强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建设,及时反映学生中的心理异常情况,协助学校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4、健全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预案,并将其列入维护学校安全稳定和公共应急管理工作预案之中,一旦大学生遇到重大心理创伤事件时,能提供高效的危机干预服务。认真开展大学生健康状况摸排工作,做好心理问题高危人群的预防和干预。

5、加大心理健康教育人力投入。坚持按需、精干的原则,根据学校的规模,按1∶3000—5000的比例,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专职教师,着力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队伍。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心理素质是人才素质的基础,只有心理健康,大学生的德、智、体、美才能得到全面发展;只有心理健康,才能不断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承担未来建设祖国的重任。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95

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中越来越重要。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成功与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下面就我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几点心得:

一、抓认识提高,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日新月异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学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小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少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近年来,小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因此,我们全校上下形成共识: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抓学科渗透,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我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设上好心理健康课的同时,要求教师在各科备课时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课,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以教材中大量的优秀文字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则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之敢于表现自我,增强学生群体交往意识,发展能力和个性;音乐、美术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