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此篇文章《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精选9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1
当我知道我们要上心理健康课的时候,我非常的不高兴,难得双休日我们有时间可以好好玩,晚上还要去上课,我当初也觉得心理课是一门很枯燥的课,无非就是给我们讲一些理论、认识一些心理名词、心理疾病、叫我们如何自我调节等等,可是在我上了第一节课后,我就知道我错了。老师的课并不无聊,课堂气氛很活跃,老师会与我们在课堂上进行一些交流,让我们当堂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我的印象中,上课一般用的只是脑,大脑不停地思考问题解答问题、记忆等,但心理课不一样,它给我的感觉是心灵的解剖,它的内容大部分都与我们有关,我们会很诚实的上这门课,因为我们想更多更好更准确的了解自己。这是我上心理课给我的最大的感受,是一种自己与自己的对话,是一种反思一种自我省视,心灵的安抚,当然,这只是一方面,有些课时给我的更多的是快乐和知识。上老师的课很轻松很愉快,相比往常这个时间段我会在宿舍玩手机玩电脑愉快多了,是发自内心的感受,也肯定比我在宿舍浪费时间值得多了,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就算老师的课不愉快它也比我在宿舍值得,因为上课接受知识本身就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情,只是我们大多时候心里不愿意,它便变得与我们相处的不好。我都觉得可惜,因为我因其他的事情逃过课,现在也不明白当初为什么会觉得心理课是枯燥的。我往往还在没弄清楚对象、还在不了解对象的时候就做出判断,然后就会影响我对这个事物的看法,这是不好的。
第一节课老师让我们互相认识,学会自我介绍,当堂认识两个新的同学,还让同学给我们示范。我胆子比较小,老师让同学上去的时候我有在庆幸自己没点到,老师找了坐在角落里、不太起眼的同学。课堂很是活跃,尤其是同学上去认识新朋友的时候。当然也有相对不轻松的时候,就是给我们讲道理的时候。 我记得老师说过,现在心里有点病是很正常的,也有好多同学愿意把心里的结说出来,让老师帮助,我们要学会自我帮助,自己给自己暗示。向老师同学倾诉交流,把心中的疙瘩解开。我记得我高中有段时间心里很难受,不是学习压力,没有理由的难过,可能是为自己感到失望,感觉在虚度时光,当时我也想让自己尽快摆脱这种状况,可是我又不知道要怎样摆脱。我也不想和任何人说,因为我觉得他们不会理解,反而会引起对我的另一些看法,看书也不行,后来我和好朋友打了电话,我对我自己的事情丝毫没提,可是打了电话后我会觉得好过一点,即使我的问题没有解决。这个时候我就知道,其实交流交谈改变的是心情而不是解决问题,等你的心情改变了,你心中的不快、难过也不见了,交谈的内容也不一定就要说自己的事情,后来我就学会了以这样的方式来调解自己,但这个方法也不是都有用,会觉得很矛盾,我居然到了用这种方法来使
自己不难过了的地步。也发现越长大心里的问题就越多。这大概是我多想的`习惯造成的。所以听到老师说现在的人心里多少都会有一点毛病,或大或小,我也就不那么担心了。
我记得老师给我们做过这样一个游戏,让我们自己在纸上写20个句子我是谁,当时我们都觉得好难写,20个句子,可是越写到后面就发现20个句子根本不够写,越写越想写,后来我回到宿舍写了一篇日志,题目就是我是谁,好好的看看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看看自己眼中的自己与理想中的自己有多大的差别。人往往会因为外界因素而改变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从而把自己原来好的优秀的思想变少变没,然后自己就变得越来越脱离自己原有的轨道,忽然有一天发现自己怎么会是这个样子的,然后又陷入自责当中。我觉得老师很有趣,我们在写的时候老师已经给我们准备了纸笔,有时候交上去,有时候自己留着。上这门课程,没有压力。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2
有幸听到福建省xx中心医院心理治疗中心林老师的有关心理健康讲座,很受用,下面谈谈我的体会:
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讲座上,林老师通过可怕的调查数据,各种残酷的案例,告诉我们从事教书育人的特殊群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多么的重要。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仅影响到教师整体素质,还影响到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给教师带来超于其他一般职业更大的压力。因些我们更应该想办法调节好身体,心理健康,以便更好做工作,适应社会,生存下去。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教师也是人,既然是人就不可能“完美,全能”。教师要学会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我们可以通过继续学习不断地填补自身的知识文化、道德品质素养,以适合社会发展,满足学生各种各样的需求,但是,我们不要把自己看成“全能”的,也不要认为一切高于学生。不是有句话说:可以追求完美,但是不能要求完美。
其次,教师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培养幽默的生活方式。中学教师面临着课改的压力,升学的压力,社会的舆论以及自身的家庭、生活,必须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在工作中乐于奉献,爱岗爱学生,学生气我,我不气,以平等,与平的态度对待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生活上,注意身体,合理饮食,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建立良好社会人际关系;学会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3
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身心两方面内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心理健康教育对全面提升学生整体素质、可持续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塑造学生优良思想品德的先决条件
性格健康是心理健康的首要必备条件。一个人的性格具体地标志着一个人的品德和世界观,即人的性格特征和人的思想品质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没有健康的性格就谈不上优良思想品德的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个性的形成、思想和品德的训练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提高心理素质的基础
在学生学习中,如果一个学生心情愉快,就会调动其智力活动的积极性,易于在大脑皮层形成优势兴中心,也易于形成新的暂时神经联系和使旧有的暂时神经联系复活,进而促进智力的发展。反之,若是在烦恼、担心、忧虑等情绪状态下学习,就会压抑其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机能受到压抑和阻碍。事实上,一些大学生因情感、人际关系等问题而致使成绩一落千丈、因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冲动而违法违纪等,说明了健康的心理对智力的促进作用,也表明心理是人的一切活动的根本。
三、预防学生精神疾病的发生,提高心理素质
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其身心健康状况不仅影响本人、家庭、学校,更重要的是关系到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兴衰成败。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可以起预防作用,又可以使学生中暴露出来的某些心理问题得到及时解决,这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将起到积极作用。
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功能与作用,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功能,可在学生中成立心理健康协会等学生社团,建立起学生心理互助机制,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动性。心理健康可定期对学生心理协会会员等进行培训,使他们了解常见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主要表现,提高他们的心理咨询技能,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开展助人自助的群众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其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朋辈辅导员”。
总之,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完善预防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将个体辅导与团体教育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习相结合,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4
的4月22日至4月26月我有幸参加了凉州区教育局组织的清华伟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远程培训。在此期间,学习了专家的专题讲座,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到了学校心理健康发展的概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实施途径和方法,为以后更好的开展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在这次培训中,我们全体学员和老师都普遍产生共识:通过培训在思想认识上都有了新的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以及自身素质的提高都很有帮助。本次培训时间虽然极其短暂,却撬开了我们广大教师的心灵之门,为我们教师提供了一个了解自身,完善自我的平台。
在这次培训中,我有了很大的收获,感受颇多。我将本次学习的感悟总结为如下几点: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日益重要。
通过本次培训,我对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从无到有,从浅到深。健康不仅是身体上没有任何疾病,而且是能正确了解和接纳自我,能正确地感知现实并适应现实,良好的适应及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平衡过去。
世界卫生组织把人的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精神病学者麦灵格是这样定义心理健康的:“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间具有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不只是要有高效率,也不只要能有满足之感,或是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而是需要三者俱备。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也就是说,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的社会适应能力,乃是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志。这也表明在教学中只讲生理卫生是不够的,对学生还必须注意心理卫生。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面,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学校教育更加突出重要。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是教师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积极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走近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扑面而来,它比过去的教育教学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更关注人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更关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更关注学生的尊严。这意味着,今后对老师的要求不仅是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而且应当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员,承担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为此,教师学习和掌握心理卫生常识尤为关键。
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反之则使学生惶惑不安。所以,教师自身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非常重要。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积极健康的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较大影响。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心理相容。一个学生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
三、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各学科教学中,是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
随着社会的重视,目前学校教育已慢慢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一两位专业教师的事,它还需要全体教师的重视和参与。这不仅仅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员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更需要其他各科老师结合本学科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方法充分运用到教学中,两者有机结合,确保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1、每一位教师在上课时都应该时刻记得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对学生要和蔼可亲,以诱发其良好情绪;善于观察学生情绪变化,及时排除不良情绪的干扰;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创造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情境,使学生乐于学习;发现并表扬学生的优点,尤其是"弱视群体",更应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抓住教育契机给予不同方式的赞许,鼓励他们进取。
2、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培养健康情绪,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心理素质良好的教师,会凭借自己的语言、行为和情绪,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感召下,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体验到愉悦、满足的情感,并流露出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要努力克服不良情绪的困扰,在不断提高知识素养的基础上,培养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健康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效益。
四、学校还应努力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
学校可以联合社区等基层组织,定期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向家长传授孩子身心发展的常识。让家长们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离不开和睦、文明、明朗、愉快的家庭环境。学生从小能生活在温暖愉快的家庭中,得到父母、长辈的正确的爱,必然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安全、愉快,充满欢乐和信心,良好的情绪从小就占据心理状态的主要地位,从而保证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学生的人格得到和谐发展,为适应未来的社会需要在能力上和心理上作好准备。使他们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5
看了视频,使我懂得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与谐发展与素质全面提高的教学活动,现今社会不仅要求我们具有健康的身体,而且需要健康的心理状态与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以下是我学习后的一些心得:
一、教师自己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通过一线的教学经历,深深的体会到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周边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与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与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与的心态对待生活与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与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一个尽职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与放松。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确使人精疲力尽。因此,教师可以试着在假期给自己充电,例如:学习做旅行家,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学习做美食家,在品评佳肴的同时自己也做一次大厨。新的工作体验不仅能使教师得到放松,而且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知识面。教师可以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经验、积极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中来,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
二、经常关注特殊学生的心理辅导
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对待问题学生更应该尽心尽责,遇到问题学生怎么办呢?一定要充分利用班集体的作用,在宽松平等的班级氛围中,加强对学生心理的团体辅导,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充分发挥班队活动课的'集体心理辅导效应。针对特殊学生的特点,有侧重地选择团体辅导的主题。如自信心教育、青春期教育等。采用讲座法、认识法、操作法、表演法、角色扮演与行为训练等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内在动机,并在活动中得到领悟。通过一系列的团体辅导活动,不仅让全体学生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也拉近了同学间、师生间的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
在考虑学生一般心理规律的同时,也要对暴露出来的个别学生的个别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帮助。在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中,我一方面通过心理辅导室兼职心理教师的个别咨询辅导,另一方面也进行了个别谈心与辅导。通过学校开通的心理咨询箱,打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理通道,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
以上,是我的一家之言,收获是巨大的,体会可能肤浅,切记心理健康的前提是身体健康!重视我们自己的心理,正视我们自己的问题,看到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帮助我们身边的人,希望我们都能保持开阔的心境,良好的心态!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6
来到新晓掰指算算已有两个年头了,本学期中我校建立了“阳光心语室”,我光荣的成为了心语室的一位志愿者,孩子们心中的“知心姐姐”。这意味着,今后对老师的要求不仅仅是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而且应当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员,承担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从此以后对一些心理学的知识不由的留心注意起来了。
我们的宗旨是为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适应与发展带给心理辅导服务,使学生能适应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环境,认识和发挥自身优势,缓解情绪困扰,消除心理危机,增强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潜力。特别是我们学校的寄宿生,在校时光长,家庭生活环境复杂。造成了很多孩子心理的危机和困惑。
在此过程中,我们也收到了很多同学的来信,针对孩子们的问题我们进行了分类回信,最大程度的给予了心灵的帮忙。
本学期3月26日,我很荣幸的同李主任参加了太原市中小学心理教育教学的年会,听了名师们的示范课。下方是我对此次活动的一些感想和大家来分享交流。对我影响最深刻的是那节由尖草坪一中朱洪杰老师讲的“唠叨、暴躁的表现”课堂中围绕学生在家都发生多被父母唠叨的事情,在这过程中孩子是如何应对的?为什么会造成家长唠叨以至于暴躁的表现呢?老师设计了这么几个大问题来进行的。其中又在小环节中有一个特别精彩的部分让我至今难忘,学生经过讨论老师提出的在家什么时候会让家长唠叨发脾气,以情景模拟的形式变现的淋漓尽致。当时场下也是掌声不断啊!这足以证明学生是能够理解体会到家长的心理角度的。
在此老师也进行了总结分析:
1、此刻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期望值过高;
2、父母的工作压力大;后面又通过播放老师对家长的一次采访录音,学生在课堂中听到了家长的心声。
家长对孩子唠叨、发脾气的那份无奈;家长担心孩子的理由。学生通过课件上的父母是如何为自我的孩子时,那份真挚的爱时,联系实际你又是如何用自我的实际行动来感恩父母的?能为父母做些什么?要求眼前就能做到的,要具体,有可行性。这时孩子们动手写出了自我的行动计划。在课后老师还留了作业,那就是“给父母的一份信”。学会用感恩的心去感恩父母用实际行动来感恩父母。课后的总结那就是:让学生理解父母,让父母理解学生,让理解搭起孩子与父母的桥梁。
那么具体自我的工作中又该怎样做呢?自我也在不断的查找资料寻求解决的方法和途径。以下是自我的一些片面见解仅供参考。期望也能让老师们进行尝试和体会。
一、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
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
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教室是小学生主要的活动空间,我们力争使室内宽敞明亮,温馨舒适。所布置的资料随着教育目标、季节变化而变化。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
校园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是指校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校园校风、氛围等,它包括小学生生活、学习和游戏的人文因素和活动空间。
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作了这样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反过来讲,如果离开“情感”这块“肥沃的土地”,也就结不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
1、平等相待学生,跨越陈旧的“代沟”。
在课程改革环境下,要求教师转变心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就能尽情释放自我潜在的创造能量,毫无顾虑地表达自我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我的困惑疑问,首先就是创设和谐简单愉快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心理学研究证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用心参与课堂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会大大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如何减轻消除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一种良好心态?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主角,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心灵得到沟通,理念得到认同,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训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简单。这样不仅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当学生的思维、情趣、爱好都有了张扬的空间时,就会走进老师和老师攀谈并成为朋友,为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全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师生真诚相对,理解铸就成长。
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务必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许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诉我们:不理解何来教育。我们只有通过各种途径,深入地理解我们的学生,才能到达成功教育的目的。
作为一名老师,一名心理辅导员,如果不理解儿童的心理情感,不与他们真诚的相处,他是难以顺利开展工作的。
现代的教育观认为,教师不就应是教育的主宰,不就应再有权威不可侵犯的思想。命令、强迫的教育方式其实是把软刀子,不但否定了学生的权利和尊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放下架子,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用真诚换真诚,让学生切实感觉到你是他的朋友,你才能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使他们从心里理解你善意的意见与推荐。
3、倾注真心真爱,促进感情内化。
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必须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情绪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忙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忙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我必须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7
经过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我的收获很大。学习了许多专业的心理知识,以前很多的疑问都得到了解决,我真正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世界卫生组织宣言近年来一再强调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良好的状态。”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是经过了此次学习,我真正感觉到了不仅学生要保持心理健康,教师本身也要保持心理健康,而这个问题一直是被我们大家忽视的。教师常常要做学生的心理工作,给学生排忧解难,而教师的心理压力又由谁给解决呢?教师这个社会的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自身的社会角色和所承担的社会任务,和对自己身份的认同,及社会的认可的不对等,给自己带来了极大的困惑和压力。
教师的工作环境是学校,每天和自己的上级同事,又和自己的学生终日在一起。社会分工的其他工作都是针对物品或者人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一时间段来服务,而老师的服务对象是人——成长中的人,并且肩负着指导他们成长的重任。那种八小时以外的时间还在为自己的学生的成长和未来殚精竭虑的事情,是不做此项工作的人所不能理解的。做教师根本就是一个累身更累心的活计。而社会对老师的认同却是让老师不平衡的的。在外地的公汽里看到一句话:市民应该做到尊师重教。朋友看到了之后说:看你们教师多受重视。我苦笑了一下,说:“市民做不到什么,社会才提倡什么的。”因为教师的收入低,部分家长急功近利仅仅关注学生得的短期成绩对老师求全责备等原因,教师得不到社会的'真正重视,压力太大。碍于自己的所谓“面子”,普遍的现象是有了心理问题不会疏导又不去找专业人士治疗,甚至于心理健康教育未能普及的情况下,教师有了心理障碍和疾病却不自知!积劳成疾是常有的事情,所以现在的舆论开始纷纷关注教师的”亚健康”状态,不仅是身体的,更多的问题来源于心理。那么,教师怎么样避免或者剪除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呢?
一、要开阔自己的视野,让自己的业余生活丰富起来。就我个人而言,运动是一个调节身心的好方法,找几个朋友,在运动场上大汗淋漓后,不仅疲劳的身体得到了锻炼,有资料指出:运动时,身体内部会分泌一种物质,俗称“快乐物质”——会让人们放松,高兴。
二、要有知心朋友。时常和他们聊天,好的,不好的;得意的,失意的:大的,小的……把心事跟大家倾诉,是缓解心理压力的好办法。
三、利用好你的假期。对于平时假期少的教师,可以选择附近的地区游览,逛逛市区,或者去家乡有名的景区游览。当然。教师的两个长假是你放松自己调节情绪的最佳时间。
四、照顾好家庭。什么都不顺利的时候,家是你永远的避风港湾。永远不要试着只顾大家,不顾小家。最后的可能是会失去两个家。
以上,是我的体会,收获是巨大的,体会可能肤浅,一点建议仅给同行们参考,当然,一个麻烦,要多劳您一分心。”这就是要求针对学生实际加强教育的期望。教育管理有了针对性,才可以收到好的效果。
2、要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良好的教育环境有独特的教育功能,可以起到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幽静的校园和优美的环境自然会使人心情舒畅、气氛和谐,这就为转变学生思想、调整学生的心态和行为创造了有利条件。管理民主,师生平等,尊重学生人格,爱护学生心灵,互交知心朋友是正常的教育氛围。民主与平等能给人们心理的宽松,感到心平气和,不易产生逆反心理。在这种环境中才能教会学生调整自我心态,增强正确评价自我、正确认识现实、正视逆境的能力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这也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水平的必要条件。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注重各种教育渠道的整体配合,同时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让心理健康之花,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8
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中越来越重要。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成功与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下面就我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几点心得:
一、抓认识提高,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日新月异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学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小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少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近年来,小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此不能置之不.,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因此,我们全校上下形成共识: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抓学科渗透,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我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设上好心理健康课的同时,要求教师在各科备课时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课,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以教材中大量的优秀文字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则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之敢于表现自我,增强学生群体交往意识,发展能力和个性;音乐、美术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抓课题研究,从细处着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探索了一系列针对小学生的'关爱教育的内容及途径,探索并形成了优化学生情感体验、人格发展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方的.。主要是在教师以身示范下,对小学生开展“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通过开展主题活动,抓陶冶、抓体验、抓渗透等展开教育,我们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情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优化。在校内、班级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关爱、团结帮助蔚然成风,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学生合群,积极参与,团结协作,自尊自信,创新精神等得以充分体现。在家中,社会上,学生都能从小事做起主动关心、爱护、帮助他人,富有同情心。多次主题队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受到教育的同时,自身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心理素质明显加强。
四、抓家庭教育,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
由于学生家长与学生固有的血缘关系,感情和伦.道德上的内在联系,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种力量。父母在关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时,还应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有些父母认为孩子长得壮,不生病就是健康,这是不全面的认识。事实上,有一些青少年身上存在心理障碍,如说谎、无.取闹、妒忌、自卑、不合群等行为。然而,认识的片面性,不少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够重视,甚至.取违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方的.,这是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在发现他们心理有缺陷时我们就及时与家长联系做到及时矫正,并在学校上对家长开展如何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引导家长科学地教育孩子,从而培养孩子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和自制力,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
总之,要使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学校及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好心理知识,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心理教育规律,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总结心理教育的经验,与家庭、社会紧密联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9
通过学习学校组织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学习活动,让我深切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对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影响及其重要意义。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首先,了解了当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老师教育观念的状况,使我们认识到,在中小学教师中进行这个课程的培训非常重要,非常及时,特别是新课程改革的今天,社会的发展,改革的需要,教育教学上的需求,都将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摆在了广大教师面前,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积极投入,学到有用的知识,为自己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作进一步的准备。同时,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及方法的了解,使我们清楚地知道今后工作中要发现的问题,要注意的问题以及要积极主动地解决的问题。这其中特别是师生关系,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消融学生逆反心理等方面的内容,从理论到实践,从讲座到活动都给我们很深印象。特别是基伟华老师的讲座给我的影响很大,使我明白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更要〝育人〞,要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和促进者。
教师要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教师只有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才能成功地指导学生进行心理调节和疏导。教师要热情且富于同情心,倾听学生的呼声和意见,设身处地地理解学生的情感,与学生平等相待。坦诚相见。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应该为学生留下心理自我教育和成长探索的时空。要注重学生自觉。自动。自主。自由地发展,使心理教育成为一种自我教育。
其次,教师要做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者。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中,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应体现心理教育的理念。教师要善于积极利用学科中的心理教育资源,在教给学生各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创设良好的环境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教师要善于和家长沟通和合作,懂得如何用恰当的方式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共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教师要善于营造和谐。平等。有趣。成功的价值感。效能感课堂氛围,科学看待学生的成绩和智力,维护学生自尊。自信,让学生有重要感。力量感。成就感,创造其成功的体验,公正对待学生,不偏心。偏激和滥用权威,形成真诚的人际关系,真正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者。通过学习,我也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阅历的扩大。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在学习上面对学校。家庭。社会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等方面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与问题。因此,在中小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而我们的教育机构以及我们教育者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注意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再者要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一切从学生的根本出发,尤其是对个别学生,真正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在学习上,在生活上关心他们。
一、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以及主要内容。
纲要中明确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主要任务以及主要内容。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上是一个盲区,很多的教育机构或是教育者对此并不是很关注,而对于如何去做这项工作更是无从谈起。再者,如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很多教育者没有一个目标,不知从何入手,目标的盲目性以及主要内容的指导也是进行教育工作的一个困难,通过学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我们可以很有针对性地复习和归纳学生的心理特点,明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主要任务,避免工作的盲目性,以便我们更好地把握工作重点,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在我们的概念中,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或是固定的时间,或是固定的教师,它是有区别于其它的一些课程,其实不然。心理健康教育是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全体教师都应自觉地在各学科教温室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来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那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老师起着一个重要的作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品质,班主任老师要比其它老师了解得更全面,在辅导学生时更有针对性,能更好地抓住学生的特点进行辅导。另外,我们一定要积极开通学校与家庭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指导家长转变家教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10
过学习,我懂得了教师首先要具备健康的心理。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者,他不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很神圣的。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方式,都会让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一名优秀的教师,会在课堂中营造出和谐与温馨的气氛,让学生如沐春风。因此,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发点。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不断地完善品德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最近参加了市中小学教师健康教育培训,受益匪浅,感受颇多。先听了刘老师的《师德修养》杨老师的发展心理学,周老师的社会心理学。她们都通过不同案例结合理论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过去自己一些百思不解的.案例变得眉目疏朗了许多。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我们常常能在报纸或新闻中看到学生自杀的事例,有学习方面,也有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因素。这表明,当代青少年学生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有待提高。在这些新现象、新问题面前,心理教师应力求“对症下药”,给予学生鼓励,帮他们重拾信心。要对学生不良心理的成因多加了解,是学校因素,还是家庭或社会因素。当我们感觉无力摆脱社会风气的困扰,就要会同学生家长采取较为科学的方法教育子女。例如,可以尽量创设健康的教育环境,可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与学生家长沟通思想,相互配合,而且要将其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我们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11
心理障碍是越来越沉重的话题,新时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近进行的调查研究结果,一组沉甸甸的数字表明:全世界范围内患有心理障碍的人数占人口的12%更有上升的趋势,那麽,处在新时期的护士群体,尤其是精神科的护士长期处在焦虑、抑郁、偏执、疑虑、愤怒的环境氛围中,如何做到不被不良环境同化,保持自身的健康心理,更好地服务于精神疾病患者,也是精神科护士必须学习的'内容。
1、正确认识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一般是指没有能力按社会认为适宜的方式行动,以至其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是不适宜的。一般人认为心理障碍是对刺激反应的一种异常表现。
2、掌握维护健康心理的要素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有了新的概念。世界卫生组织自信对健康的定义为:健康是指不但没有躯体上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即是,心理的健康和身体的健康同等重要。心理健康有如下要求:
1、智力正常
2、自我安全感
3、切合实际
4、乐观的生活态度
5、和谐的人际关系
6、思想与行动协调统一
3、注意给健康心理添加“营养素”
现代物质文明的进步,人们十分注意膳食的合理搭配,以吸取各种营养素,而却忽略了心理健康其实也需要添加“营养素”。
3.1、自信:自信可使我们变得坚强,不惧困难、积极向上,有勇气接受挑战和解决问题。护理事业的迅猛发展,许多护理工作方法函待改革、更新,社会对精神科医护人员不理解,甚至对其怀有歧视,造成从事精神科的医护人员有心理压力,得不到社会和家人的支持,但只要我们有信心,就有勇气和能力面对挑。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12
透过本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让我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好处以及它的重要性,现谈谈自我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教师要尊重学生。不可有私心讲究诚信,要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平等相待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务必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必须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情绪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忙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忙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我必须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总之,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视角,它注重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虽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但我个人认为,事实也证明了,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忙时,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用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与手段。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13
心理障碍是越来越沉重的话题,新时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近进行的调查研究结果,一组沉甸甸的数字表明:全世界范围内患有心理障碍的人数占人口的12%更有上升的趋势,那麽,处在新时期的护士群体,尤其是精神科的护士长期处在焦虑、抑郁、偏执、疑虑、愤怒的环境氛围中,如何做到不被不良环境同化,保持自身的健康心理,更好地服务于精神疾病患者,也是精神科护士必须学习的内容。
1、正确认识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一般是指没有能力按社会认为适宜的方式行动,以至其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是不适宜的。一般人认为心理障碍是对刺激反应的一种异常表现。
2、掌握维护健康心理的要素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有了新的概念。世界卫生组织自信对健康的定义为:健康是指不但没有躯体上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即是,心理的健康和身体的健康同等重要。心理健康有如下要求:
2.1智力正常
2.2自我安全感
2.3切合实际
2.4乐观的生活态度
2.5和谐的人际关系
2.6思想与行动协调统一
3、注意给健康心理添加“营养素”
现代物质文明的进步,人们十分注意膳食的合理搭配,以吸取各种营养素,而却忽略了心理健康其实也需要添加“营养素”。
3.1自信:自信可使我们变得坚强,不惧困难、积极向上,有勇气接受挑战和解决问题。护理事业的迅猛发展,许多护理工作方法函待改革、更新,社会对精神科医护人员不理解,甚至对其怀有歧视,造成从事精神科的医护人员有心理压力,得不到社会和家人的支持,但只要我们有信心,就有勇气和能力面对挑战......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14
透过本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让我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好处以及它的重要性,现谈谈自我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教师要尊重学生。不可有私心讲究诚信,要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平等相待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务必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必须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情绪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忙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忙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我必须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总之,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视角,它注重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虽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但我个人认为,事实也证明了,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忙时,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用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与手段。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15
案例:赵某某是初二学年的学生,因为父母常年在国外打工,自己和奶奶住在一起,奶奶就是他在国内的监护人,奶奶年纪已经多岁了,孩子想要什么奶奶就尽量满足,使孩子变得饭来伸手,水来张口,在学校不喜欢学习,每天上课的时间就是他听音乐,看小说的时间,任何老师对他做思想工作都无济于事,他说:你们别费心了,我就是不想学习,更有甚的是,老师上课他就想尽各种办法捣乱,比如:老师讲课的时候,他随便下地走动,老师说他,他说:我坐累了下地放松放松,老师说:你想过此时你的父母正在国外辛苦的工作,为了你,他说:那是他们的事,与我何干?
案例:李某某是初二的学生,平时上课非常消极,甚至一堂课下来,他可以一句话不说,无论是老师的提问,还是同学的招呼,对他来讲就是沉默,就是这样一位学生在课间居然和小班女学生发生冲突,没多大点小事就要课后找人两伙对打,好在班主任知道的早,避免了事情的扩大化,后来知道这是个父母在国外且父母已经离异的孩子,现在随母亲生活,叛逆的性格,让他对母亲的爱采取反叛的态度,你不是就让我好好学习吗,我就不按照你说的去做,看你能把我怎样?
这是两个典型的关于留守孩子心理健康问题的案例,我听后心里也是感到异常的沉重,二十几年的教学中也经历过父母在外地工作,孩子成为留守儿童的,至于这些留守儿童为什么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心里问题,我想首先应该想到的是:
案例分析
一)父母之爱的缺失:我上面案例中的孩子才十四或十五岁,正是成长中的青春期,这样的时期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有的孩子一年才见到父母一次,有的孩子甚至数年见不到父母。在漫长的期盼与等待中,爸爸妈妈对许多留守儿童而言,很大程度上仅仅是个称谓。记忆中父母的音容消逝殆尽,留守孩子从小缺少父母关爱,他们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孤儿或单亲孩子。导致孩子缺乏对外部世界的安全感和信任感,这种情感欠缺严重影响了他们与别人的'社会交往,并容易出现性格缺陷和自卑等心理障碍。
青春期的孩子缺乏父母的爱,和父母有效的监护和管理,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没有人去倾诉,或者根本不愿意向人倾诉,长此以往就造成了孩子心理障碍,首先是自卑,其次是自我,同学中一句不经意的话都可能让他们感到心里有很大的压力。比如:有时学生之间闹着玩,不注意就说出一句,你有什么了不起,你不就是个留守儿童吗,这样小小的一句话就会勾起他们对父母的恨,为什么别的孩子父母都在身边,而我却没有,我是个没人要的孩子,这样的想法如果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孩子就会慢慢的变得无情,对父母是这样,对同学,对老师,对他身边所有的人,后果不堪设想。其次是自我,无论是在班级还是在家里,他都会以为我想要的东西,别人不可以染指,如果别人和我抢,我就会不择手段的对付对方。另外他们认为我说的话,无论是谁都要无条件的服从,否则就拳脚相加。
二)监护不周、重养轻教是造成孩子自卑心理的另一重要成因。这些孩子有的是由祖父母照顾,有的寄养在亲戚或朋友家中,有的根本就无人监护,兄弟姐妹一起生活,父母只负责寄点生活费回来。祖辈家长虽然有充裕的时间和足够的耐心照顾孩子的生活,倾听孩子的叙述,存在着一定的优势,但还是弊大于利。因为祖辈对孙辈一般都比较溺爱疼爱有加,但教育不足,亲戚朋友由于精力不足,责任心有限,更是无法严格教育孩子。留守孩子大多不愿意与代养人进行心灵沟通,与祖辈在一起时只是看看电视,不怎么说话。与亲戚朋友更是没什么话说。而无人监管的孩子在教育方面更是一片空白,他们只能独自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挑战,许多孩子甚至缺少自律意识,一件小事都能让他想到找人打群仗。
对策: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消除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让他们感受到周围环境浓浓的爱,这样他们才能走出自卑的阴影,开心的学习和生活。
首先是留守家庭的监护人,要时时的与孩子交流沟通,时时的了解他们心里的需求,时时的掌握他们心中所想,不能只是一味的溺爱孩子,无论孩子要什么都无条件的满足,在孩子需求中要和孩子一起分析哪些是该拥有的,哪些是不该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从心里感到什么是我可以做的,哪些是我不可以涉足的。
在学校教师要给这些留守孩子更多的关爱,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便是一个良好的渠道。留守学生由于父母长期与之分离他们在心理上的情感需要就特别强烈。如果老师热情关心他们就可以弥补他们在家庭中缺少的情感交流。特别是当学生对某一事物面临选择或出现行为偏差时老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言语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常常有意无意地接近留守学生,在他们身上发现闪光点,便能激励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越走越好。在学习上针对留守孩子不愿学习的毛病,时时的和孩子谈心,了解他们不愿学习的原因,同时在讲课的过程中尽量的把一些难度较小的问题让他们答,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他们觉得我和别的孩子一样,一点不差,这样他们就会慢慢的对学习感兴趣,除此之外,营造良好的班集体氛围也是促使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若班集体学生关心集体,爱护集体,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团结友爱,个人的进步与集体的荣誉紧紧连在一起,在这样的集体氛围中,留守学生才能感受到他们是与整个集体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同时班主任还可相应的办法,例如把优秀学生与留守学生编在一组或同座建立课外兴趣小组,开展手拉手结对子、小组学习竞赛等活动,让全体学生都紧紧地团结在集体之中,让留守学生切实感受到集体的温暖、集体的力量,从而弥补其家庭教育中所缺损的情感交流与沟通,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最后,应加强对留守学生的个别帮助与指导。在个别帮助时,要分清他们的不同家庭情况所带来的不同心理状况,分析其性格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发展积极的性格特征,调整消极的性格特征。如他们学习上有什么困惑;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交往上有什么障碍;心理上有什么想不开的等等。让他们去找他们信得过的老师谈话,内容可涉及校内外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因此,让留守学生感到温暖,感到强烈的集体归属感才是解除其自卑心理的重要方法。相信他们终能成为生活上自理、行为上自律、学习上自觉的好学生。
生命只有一次,今天对于青少年特别是留守儿童而言,做人教育比知识教育更为重要,特别是在与人交往中,绝不能让他们被虚伪自私虚荣自负失信等不良心理行为所沾染和毒害我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都要来关心和关注留守儿童使他们学会做人健康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16
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中越来越重要。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成功与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下面就我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几点心得:
一、抓认识提高,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日新月异的急速发展与变革,各种不良思潮与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学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与社会实践经验,加上小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少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近年来,小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与生活中碰到问题与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与处理危机的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与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因此,我们全校上下形成共识: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抓学科渗透,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我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设上好心理健康课的同时,要求教师在各科备课时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课,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以教材中大量的优秀文字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与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则要求创设宽松、与谐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之敢于表现自我,增强学生群体交往意识,发展能力与个性;音乐、美术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抓课题研究,从细处着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探索了一系列针对小学生的关爱教育的内容及途径,探索并形成了优化学生情感体验、人格发展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在教师以身示范下,对小学生开展“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通过开展主题活动,抓陶冶、抓体验、抓渗透等展开教育,我们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情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优化。在校内、班级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关爱、团结帮助蔚然成风,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学生合群,积极参与,团结协作,自尊自信,创新精神等得以充分体现。在家中,社会上,学生都能从小事做起主动关心、爱护、帮助他人,富有同情心。多次主题队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受到教育的同时,自身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心理素质明显加强。
四、抓家庭教育,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
由于学生家长与学生固有的血缘关系,感情与伦理道德上的内在联系,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种力量。父母在关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时,还应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有些父母认为孩子长得壮,不生病就是健康,这是不全面的认识。事实上,有一些青少年身上存在心理障碍,如说谎、无理取闹、妒忌、自卑、不合群等行为。然而,认识的片面性,不少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够重视,甚至采取违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这是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在发现他们心理有缺陷时我们就及时与家长联系做到及时矫正,并在学校上对家长开展如何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引导家长科学地教育孩子,从而培养孩子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与自制力,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 总之,要使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学校及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好心理知识,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心理教育规律,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总结心理教育的经验,与家庭、社会紧密联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17
健康的心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从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来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质的保障。然而,在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由于社会、学校、家庭多方因素,这次能够参加曹教授心理健康的学习。我感到非常的荣幸。
经历了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等内容的学习。经过一天的学习,使自己提高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现对这次心理健康学习谈一点自己肤浅的体会。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是人的各种行为的准则,是个体进行的社会活动思想基础”。从这个定义上我们就不难看出认知对于人的心理的影响。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是自主的,可以对自己未来进行选择。正是因为有了自由和自主,人才可以尝试消除种种条件的限制,去发展自我,实现自我,提高生命的质量。
再进一步从个体发展的角度展开之前,我们不妨接受中国古人的一个经典的论断:“人之初,性本善”。这也许能解释人类社会几千年来对于至善至美的不懈追求,这种源自人类自身最深层次的追求是人类成长,进步的基本动力。把古人的这种普适的哲学的观点放在今天的心理学上面来讲就是: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即自我实现)是指向健康的向上的,而不是指向破坏和毁灭的。
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的器官。而不是过去人们所普遍认为的“心脏是心理的器官”。但对于更多的认识目前我们大多还只停留在一个描述性的阶段。大脑是一个如此复杂而精准的构造,以至于现在的科学还不能完全了解它的工作原理的细节。脑机能定位尝试了解大脑的不同区域对不同心理活动产生及发展的分工情况......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18
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中越来越重要。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成功与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下面就我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几点心得:
一、抓认识提高,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日新月异的急速发展与变革,各种不良思潮与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学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与社会实践经验,加上小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少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近年来,小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与生活中碰到问题与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与处理危机的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与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因此,我们全校上下形成共识: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抓学科渗透,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我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设上好心理健康课的同时,要求教师在各科备课时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课,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以教材中大量的优秀文字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与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则要求创设宽松、与谐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之敢于表现自我,增强学生群体交往意识,发展能力与个性;音乐、美术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抓课题研究,从细处着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探索了一系列针对小学生的关爱教育的内容及途径,探索并形成了优化学生情感体验、人格发展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在教师以身示范下,对小学生开展“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通过开展主题活动,抓陶冶、抓体验、抓渗透等展开教育,我们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情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优化。在校内、班级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关爱、团结帮助蔚然成风,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学生合群,积极参与,团结协作,自尊自信,创新精神等得以充分体现。在家中,社会上,学生都能从小事做起主动关心、爱护、帮助他人,富有同情心。多次主题队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受到教育的同时,自身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心理素质明显加强。
四、抓家庭教育,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
由于学生家长与学生固有的血缘关系,感情与伦理道德上的内在联系,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种力量。父母在关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时,还应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有些父母认为孩子长得壮,不生病就是健康,这是不全面的认识。事实上,有一些青少年身上存在心理障碍,如说谎、无理取闹、妒忌、自卑、不合群等行为。然而,认识的片面性,不少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够重视,甚至采取违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这是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在发现他们心理有缺陷时我们就及时与家长联系做到及时矫正,并在学校上对家长开展如何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引导家长科学地教育孩子,从而培养孩子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与自制力,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 总之,要使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学校及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好心理知识,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心理教育规律,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总结心理教育的经验,与家庭、社会紧密联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19
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身心两方面内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心理健康教育对全面提升学生整体素质、可持续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塑造学生优良思想品德的先决条件
性格健康是心理健康的首要必备条件。一个人的性格具体地标志着一个人的品德和世界观,即人的性格特征和人的思想品质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没有健康的性格就谈不上优良思想品德的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个性的形成、思想和品德的训练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提高心理素质的基础
在学生学习中,如果一个学生心情愉快,就会调动其智力活动的积极性,易于在大脑皮层形成优势兴中心,也易于形成新的暂时神经联系和使旧有的暂时神经联系复活,进而促进智力的发展。反之,若是在烦恼、担心、忧虑等情绪状态下学习,就会压抑其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机能受到压抑和阻碍。事实上,一些大学生因情感、人际关系等问题而致使成绩一落千丈、因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冲动而违法违纪等,说明了健康的心理对智力的促进作用,也表明心理是人的一切活动的根本。
三、预防学生精神疾病的发生,提高心理素质
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其身心健康状况不仅影响本人、家庭、学校,更重要的是关系到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兴衰成败。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可以起预防作用,又可以使学生中暴露出来的某些心理问题得到及时解决,这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将起到积极作用。
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功能与作用,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功能,可在学生中成立心理健康协会等学生社团,建立起学生心理互助机制,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动性。心理健康可定期对学生心理协会会员等进行培训,使他们了解常见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主要表现,提高他们的心理咨询技能,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开展助人自助的群众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其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朋辈辅导员”。
总之,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完善预防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将个体辅导与团体教育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习相结合,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20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没有严格的界限,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使人的心理功能受到阻碍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所以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有可能出现某些不够健康的心理状态。许多天才人物或多或少地具有心理不健康症状。例如荷兰画家凡高生前是一个画坛无名小卒,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孤独中生活,是一个躁狂症患者,曾割下自己的耳朵作为礼物送给自己钟爱的女人,最后不能忍受贫困和疾病的折磨,开枪自杀;苏联著名诗人马雅柯夫斯基具有癔病性人格,情感多变,易激动,感情用事,好幻想,缺乏理智,缺乏自制力,由于他的恋人急着要去上班,没有听从他的意愿留下来陪他谈话而开枪自杀;美国作家海明威晚年患有躁郁症,由于不堪忍受疾病和心理上的重压也是开枪自杀的。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这充分说明常态心理与变态心理之间没有绝对的鸿沟。每一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具有一些心理障碍,只是严重程度和影响学习生活的程度不同而己。教师也不例外。尤其是现代高速发展的充满竞争的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教师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更可能产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21
经过心理安康教育学习,我的收获很大。学习了许多专业的心理知识,以前很多的疑问都得到了解决,我真正认识到了心理安康的重要性。
世界卫生组织宣言近年来一再强调指出:“安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良好的状态。”
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是经过了此次学习,我真正感觉到了不仅学生要保持心理安康,教师本身也要保持心理安康,而这个问题一直是被我们大家无视的。教师常常要做学生的心理工作,给学生排忧解难,而教师的心理压力又由谁给解决呢?教师这个社会的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自身的社会角色和所承担的社会任务,和对自己身份的认同,及社会的认可的不对等,给自己带来了极大的困惑和压力。
教师的工作环境是学校,每天和自己的上级同事,又和自己的效劳对象终日在一起工作。社会分工的其他工作都是针对物品或者人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一时间段来效劳,而老师的效劳对象是人——成长中的人,并且肩负着指导他们成长的'重任。那种八小时以外时间还在为自己的学生的成长和未来殚精竭虑的事情,是不做此项工作的人所不能理解的。做教师根本就是一个累身更累心的活计。 而社会对老师的认同却是让老师不平衡的的。在外地的公汽里看到一句话:市民应该做到尊师重教。朋友看到了之后,说看你们教师多受重视。我苦笑了一下,说:“市民做不到什么,社会才提倡什么的。”因为教师的收入低,部分家长急功近利仅仅关注学生得的短期成绩对老师求全责备等原因,教师得不到社会的真正重视,压力太大。碍于自己的所谓“面子”,普遍的现象是有了心理问题不会疏导又不去找专业人士治疗,甚至于心理安康教育未能普及的情况下,教师有了心理障碍和疾病却不自知!积劳成疾是常有的事情,所以现在的舆论开始纷纷关注教师的”亚安康”状态,不仅是身体的,更多的问题心理。
一,要开阔自己的视野,让自己的业余生活丰富起来。就我个人而言,运动是一个调节身心的好方法,找几个朋友,在运动场上大汗淋漓后,不仅疲劳的身体得到了锻炼,有资料指出:运动时,身体内部会分泌一种物质,俗称“快乐物质”——会让人们放松,快乐。
二,要有知心朋友。时常和他们聊天,好的,;得意的,失意的:大的,小的……把心事跟大家倾诉,是缓解心理压力的好方法。
三,利用好你的假期。对于平时假期少的教师,可以选择附近的地区游览,逛逛市区,或者去家乡有名的景区游览。当然。教师的两个长假是你放松自己调节情绪的最正确时间。
四,照顾好家庭。什么都不顺利的时候,家是你永远的避风港湾。永远不要试着只顾大家,不顾小家。最后的可能是会失去两个家。
以上,是我的一家之言,收获是宏大的,体会可能浅薄,一点建议仅给同行们参考,当然,切记心理安康的前提是身体安康!重视我们自己的心理,正视我们自己的问题,看到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的缺乏。希望我们都能保持开阔的心境。良好的心态!总以为心理安康教育就是心态放正,身体安康而已。却不知道《心理安康教育》对于人们如此重要,特别是做教师工作的。 学习了《心理安康教育》,懂得了改善自己的心理安康状况,不断地释放自己,从而去了解对方的心理,协调自己的人际关系,是自己得到身心的正常安康开展。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22
当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在享受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的同时,健康问题已是大家关注的焦点,特别是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因为心理疾病轻身离开人世,让人痛心疾首,因此心理将康教育这门学问越来越显得重要。作为一名教师,面对的是花季少年,我们必须掌握心理健康知识,以呵护祖国的花朵为己任,为学生的心灵打开一扇明亮的窗。
5月11日上午,我有幸参加了县心理健康教育协会年会,并聆听了华东师大心理专家耿文秀教授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年会上方局长作了简要讲话,强调此次年会的重要性,并对参训教师提出了期望。接着校长总结了20年度心理健康协会工作,他从背景和人员进行了介绍,还特别提到我们不要把心理问题上升为品质问题和道理问题,并提出了自己心中的展望,拓宽心理健康教育者的范畴。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心理协会教师的工作,还应是全体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职责。赵桂兰老师、新会长吴弋兵、廖志英老师纷纷畅谈在心协工作的点滴收获和美好展望,其中廖志英老师提出了“德育导师制”,每周德育导师要和3~5位学生进行心理交流,让我们的孩子每天都心情愉悦,健康成长,快乐学习。
最让我受益的是聆听了华东师大心理专家耿文秀教授的《青春飞扬,狂飙突进,骄傲自恋的00后》讲座。耿教授今年已经67岁,可她却是站在台上讲座,时间长达2个半小时,不由得让我们敬佩,她的激情和幽默让我们感受到了耿教授思想的深邃和火热的激情。耿教授主要讲述了青春期是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的高发期,详述了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的.症状、危害和可防控,让我们明白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要早发现早治疗,耽误不得。小学阶段是学生多动症的高发期,主要特征表现为注意力缺失、多动、易冲动。耿教授还为我分享了许多得病孩子的案例,呼吁我们教师要关注学生心理动态,经常与学生交流,关心学生,发现学生有心理疾病症状就要及时寻求药物治疗。最后耿教授以实例让我们明白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只要配合治疗,是可以治疗的,如美国游泳冠军菲尔普斯就是多动症患者,1994年的诺贝尔奖得主约翰·纳什就是精神分裂症患者,他们虽然是心理疾病患者,但他们积极治疗,控制病情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参加此次培训,聆听了耿教授的精彩讲座后,深深觉得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我们应该做一名健康的教师,要尊重学生,不可有私心,要讲究诚信,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物质环境,给孩子一片天空,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他们自由描绘、哪怕是涂鸦;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中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让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总之,在这次的培训的锻炼中,我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让我明白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又不畏惧心理健康疾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健康的心理状态去影响学生,让孩子们健康、快乐的茁壮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23
一、军旅生活与艰苦相伴
环境的艰苦。在我们军队中,真正驻守在富裕繁华地区的部队是少数,绝大多数军人工作生活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内地乡村、偏远荒凉的边疆海防。千里冰封的雪原、远离陆地的海岛、人迹罕见的弋壁,往往就是军人活动的场所,这是许多其他社会职业所不能比拟的。
任务的艰苦。军旅生活的艰苦,不仅受物质条件所制约,更是由军队担负的使命决定的。战争年代,军人的艰苦程度常人难以想象的。即便是在和平时期军人同艰苦打交道也是常事。
生活的艰苦。艰苦的环境,任务相联系,军营的日常生活往往也是清苦、艰辛的。对于军人来说,行军打仗,吃不上饭,睡不着觉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平时训练,泥里爬、水里淌,翻山越岭,风餐露宿,也并不乏见。尽管近年来部队的物质文化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是军人就不可能在“酒绿灯红”中安逸享乐,吃大苦、耐大劳依然是军旅生活中的独特色彩。
二、吃大苦,耐大劳是军人必备的素质
1、革命军人履行保卫祖国、保卫人民和平劳动的神圣职责,本身就是一个吃大苦、耐大劳的过程。战争年代,打胜仗多的部队,往往就是最能吃得苦中苦的部队。一项重要作战任务下来,大家都能争着上;谁能吃得苦中苦,谁就有可能争得啃“硬骨头”的光荣。现在也是如此,平时练就吃大苦、耐大劳的意志品格,关键时刻方能显出英雄本色,圆满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任务。
2、吃大苦、耐大劳的意志品格,也是军人在日常工作中成就事业的重要条件。有了吃大苦、耐大劳的意志品格,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挫折,才能不屈不挠、锐意进取;面对别人的冷嘲热讽的压力,才能宁折不弯勇往直前;面对爱情上的波折、家庭中的不幸、身体上的伤残等种种“不顺”,才能勇敢地向命运挑战,做生活中的强者,进而为成就事业奠定基础。
3、吃大苦,耐大劳是革命事业和我军的光荣传统所在。我们所说的吃大苦,耐大劳,既不是单纯字面意义上的.吃苦受累,也不同于宗教中的所谓“寡欲”修行,而是指在为崇高理想和美好事业的奋斗中,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英雄气概。“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三、我军是人民的军队,以人民的幸福为幸福,以人民的痛苦为痛苦。
建立在这样基础上的吃大苦、耐大劳的意志品格,意味着革命军人并不是单纯地为吃苦而吃苦,而是为争取人民的解决和幸福而自觉自愿地吃苦。“一人吃苦万人甜”,正是这种吃大苦、耐大劳意志品格所蕴含的思想境界的生动写照。回顾我军走过的征程,当民族危难深重、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际,在党的领导下,前辈们不惜吃尽人间苦中苦,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同国内外反动派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与全国人民一道,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全国解放后,为人民的幸福安宁,全军官兵守卫在祖国的边防、海岛,扎根在巍巍大山,莽莽林海、茫茫戈壁,默默地与艰苦为伴,甘愿比一般公民承担更多的艰辛。可以说,一部人民解放军的历史,就是一部革命军从为祖国和人民的繁荣幸福而甘心情愿地吃大苦、耐大劳的壮丽史诗。在革命军人看来,吉祥的源泉在于吃苦奉献,为人民幸福勇于吃苦,乐于吃苦,最值得引以骄傲和自豪。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24
我想大多说人看到这几个字的一定反应都是我心理肯定健康,其实不然,我们很多人在心理上都存在这一些不健康的因素,只不过或多或少罢了。
不记得我们是从几年级就开了这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是我们又有多少人真正在乎过呢?又有多少人真正从小就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呢?我想我们的国家是在乎的,我们的老师或许也是在乎的。近年来,很多人因为心理不健康犯下了滔天大罪。
造成心理不健康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小时候家里的溺爱,可能是表现欲,占有欲太强。可能是太过自卑,也可能是太过自负……特别是在小时候,我们就应该好好的引导。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真正多多的关心孩子,时刻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多多和他们交谈。学校也应该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的教学质量。你们还记得复旦大学的`投毒案吗?还记得多少个风华正茂的少年放弃生命吗?还记得那一庄庄惨案吗?我记得每次我们上《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时,我们班里好多人都不听老师讲课,也不愿意跟老师交流,甚至都没有眼神交流。我认为这样是不好的,我们相互之间可以好好的。说说话,聊聊天,把内心的想法,可以告诉老师,那样老师才会帮助我们更好的去生活。
其实现在我们的心理医生有许多,心理测试也有许多。我们应该多多的去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不要感觉自己去看心理医生就一定是心理不健康了。其实不是,我们在不高兴时,遇到困难,遇到挫折,心理想不开时,我们都可以去找心理老师去看看,跟他们沟通沟通,她们会帮助我们走出不开心,会帮助我们解决内心的不舒服。而且心理老师都是对外保密的,她们不会把你的信息像外界透露的。我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有个健康的心理,我们社会也会更加的安全,我生活的环境也会更加的和谐,更加的温馨。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25
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中越来越重要。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成功与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下面就我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几点心得:
一、抓认识提高,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日新月异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学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小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少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近年来,小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因此,我们全校上下形成共识: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抓学科渗透,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我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设上好心理健康课的同时,要求教师在各科备课时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课,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以教材中大量的`优秀文字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则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之敢于表现自我,增强学生群体交往意识,发展能力和个性;音乐、美术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26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没有严格的界限,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使人的心理功能受到阻碍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所以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有可能出现某些不够健康的心理状态。许多天才人物或多或少地具有心理不健康症状。例如荷兰画家凡高生前是一个画坛无名小卒,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孤独中生活,是一个躁狂症患者,曾割下自己的耳朵作为礼物送给自己钟爱的女人,最后不能忍受贫困和疾病的折磨,开枪自杀;苏联著名诗人马雅柯夫斯基具有癔病性人格,情感多变,易激动,感情用事,好幻想,缺乏理智,缺乏自制力,由于他的恋人急着要去上班,没有听从他的意愿留下来陪他谈话而开枪自杀;美国作家海明威晚年患有躁郁症,由于不堪忍受疾病和心理上的重压也是开枪自杀的。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这充分说明常态心理与变态心理之间没有绝对的鸿沟。每一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具有一些心理障碍,只是严重程度和影响学习生活的程度不同而己。教师也不例外。尤其是现代高速发展的充满竞争的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教师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更可能产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27
听了杨老师的专题讲座,使我懂得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学活动,现今社会不仅要求我们具有健康的身体,而且需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经过这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我的收获很大。不仅学习了许多专业的心理知识,以前很多的疑问都得到了解决,我真正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学习后的一些心得:
一、教师自己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通过一线的教学经历,深深的体会到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周边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二、经常关注特殊学生的心理辅导
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对待问题学生更应该尽心尽责,遇到问题学生怎么办呢?一定要充分利用班集体的作用,在宽松平等的班级氛围中,加强对学生心理的团体辅导,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充分发挥班队活动课的集体心理辅导效应。针对特殊学生的特点,有侧重地选择团体辅导的主题。如自信心教育、青春期教育等。采用讲座法、认识法、操作法、表演法、角色扮演和行为训练等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内在动机,并在活动中得到领悟。通过一系列的团体辅导活动,不仅让全体学生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也拉近了同学间、师生间的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
以上,是我的一家之言,收获是巨大的,体会可能肤浅,切记心理健康的前提是身体健康!重视我们自己的心理,正视我们自己的问题,看到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帮助我们身边的人,希望我们都能保持开阔的心境,良好的心态!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28
心理障碍是越来越沉重的话题,新时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近进行的调查研究结果,一组沉甸甸的数字表明:全世界范围内患有心理障碍的人数占人口的12%更有上升的`趋势,那麽,处在新时期的护士群体,尤其是精神科的护士长期处在焦虑、抑郁、偏执、疑虑、愤怒的环境氛围中,如何做到不被不良环境同化,保持自身的健康心理,更好地服务于精神疾病患者,也是精神科护士必须学习的内容。
1、正确认识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一般是指没有能力按社会认为适宜的方式行动,以至其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是不适宜的。一般人认为心理障碍是对刺激反应的一种异常表现。
2、掌握维护健康心理的要素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有了新的概念。世界卫生组织自信对健康的定义为:健康是指不但没有躯体上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即是,心理的健康和身体的健康同等重要。心理健康有如下要求:
1、智力正常
2、自我安全感
3、切合实际
4、乐观的生活态度
5、和谐的人际关系
6、思想与行动协调统一
3、注意给健康心理添加“营养素”
现代物质文明的进步,人们十分注意膳食的合理搭配,以吸取各种营养素,而却忽略了心理健康其实也需要添加“营养素”。
3.1、自信:自信可使我们变得坚强,不惧困难、积极向上,有勇气接受挑战和解决问题。护理事业的迅猛发展,许多护理工作方法函待改革、更新,社会对精神科医护人员不理解,甚至对其怀有歧视,造成从事精神科的医护人员有心理压力,得不到社会和家人的支持,但只要我们有信心,就有勇气和能力面对挑。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29
通过对心理讲座的学习,学到很多新的知识,心理讲座学习心得体会。新的体验带来了豁然开朗的感觉。每天拥有好心情,打开自己心灵的窗口是快乐生活的小秘方。 大学生心理调试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关系到大学生的发展方向。一个人的为人处世行为态度都能透过对人心理的研究而反映出来。就大学生而言,应该积极进行心理的自我调试。
1、确立新的适合自己的追求目标
2、建立有规律的校园生活,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与就业所带来的压力 面对紧张的学习生活,大学生应建立起一个适合自己的有规律的生活体系,如为自己制定适合自己生物钟的作息时间表,按照时间表进行有规律的学习与生活。
3、积极转移注意力,学会自我宣泄
4、正确对待情感问题。 面对挫折要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调节,不要选择自寻烦恼。保持好心情,有一颗平常心。失败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小小的驿站,不要跌倒在那一个瞬间,用心去思考,换来的是什么。失败不是永恒,只是人生的一段小小的曲折,迈过去就是一大胜利。 快乐生活,每天好心情,是最好的诠释。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心得体会7
以前虽然听过关于心理健康的一些说法,但学校从未统一开课,所以对这方面的内容了解甚少。第一次上这门课我颇有体会。
心理健康的问题在中学生之间是很忌讳谈及的,如果说某个人有心理问题或想心理医生求助过,那么他极有可能因此而背上来自自己和他人极其沉重的心理包袱。在这门课的学习过程中,我首先认识到的就是有关这一点的:心理健康问题普遍存在,或轻或重,需要我们去重视。认识到这一点,我就对心理健康问题有了一个崭新的认识,从而敢于去正视它,正是自身存在的问题。
心理健康有很多标准,其中最普遍化的是国际一般标准:有和谐的认知,有良好的情绪情感,有坚强的意志品质,有优良的个性心理。以这些标准来衡量和评价自己,我感觉可以让我对自己的心理状况有一个更加清醒全面客观的认识,这是我深有体会的第二点。当发现心理健康出现问题时应该及时想心理健康方面的专业人士求助而不是一味地去掩饰;此外我们也可以自己尝试学习一些自我放松治疗的方法来调整自己的心理状况。上完第一节课后我就有了认真系统地学习一些自我调整方法的想法,当然仅靠这几节课显然是不够的,我会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不断地贯彻实施。
另外,通过课堂学习我还认识到优良的思想品德,良好的自我意识,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学习习惯,创新意识都可以促进心理健康;同时健康的心理状况也促进我们各方面的发展从而拥有一个精彩的人生。所以,我认为在发展个性品质的同时我们绝不可以忽视自己的心理状况。
课堂上讲的许多案例令我很是震撼:像一个女教师因心理问题而影响自己的工作,许多青少年因心理问题而走上自杀的不归路,中学生因心理问题而严重影响自己的学业等。这些问题如果得到正确的对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恰恰相反,在我国这个大环境下,周围人的不正确对待更加大了心理疾病患者的心理压力从而使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糟最终酿成恶果。这种状况必须改变,迫在眉睫!在我看来首先应改变的是我们整个社会的观念和认识。通过各种渠道是心理健康教育普及起来,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努力消除偏见更新观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远离心理疾病是社会更加和谐。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不是每个人都要去深入研究,但我们都应1该对自己的心理状况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都应该正视自己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及时求助,都应该学会一些必要的自我调节的方法,并且有有意识地向身边的人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为全社会观念的改变尽微薄之力。
总之,我认为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最重要的是改变了我的观念,让我对心理健康问题有一个崭新的认识,敢于正视它,敢于正是自身存在的问题,学会了一些自我调试的方法;于社会我认识到心理健康问题的存在以及我们的偏见已经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心理健康的认知的变革已迫在眉睫,我们需要潜移默化地将一个崭新的观念根治在我们的社会之中从而造福整个社会。我想心理健康问题会越来越受重视,起码现在的我已十分重视它。
暑期参加20xx年湖南省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脱产培训之后,我向我校校长建议在我校开设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获得校长的同意,并安排我担任该课程的教育教学。在实践快一个学期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后,对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我做出如下总结:
1、课堂导入最重要。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同样的内容,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加乐意和主动。面对从未真正接触过心理方面知识的学生,我给学生创造了很多的发挥空间。每一堂心理健康课之前,我都会安排一名学生完成一次自我介绍。
2、坚持核心原则,形散神聚。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点在于活动中的体验,绝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活动应该有主题,有核心。心理健康教育课也应该坚持一个核心,并围绕这个核心,“行散神不散”,着重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心理素质,让他们学习和体验到对自己的终生发展有价值的核心观念。
对于这方面的能力,我一直在努力提高自己。活动对于教师的能力要求很高,想做到形散神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沟通》一课,原来我的活动设计中,要求学生每个人背上夹一张纸到处找同学,配合完成。后来考虑到学生的调控情绪能力较差,极容易形成混乱。于是,我把游戏环节进行了重新设计,换教室活动为座位传纸,有效的避免了混乱,从而也达到了说明道理,活跃气氛的目的。
3、坚守课堂纪律,顾此顾彼
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根据需要,创设相应的氛围,但不能没有原则和标准,它必须以学生遵守课堂纪律为基础。就我所教的初中学生来说,他们自律性不强,还不懂得尊重别人,不懂得主动遵守纪律和规则。课堂上最容易出现的现象是“忽视倾听”:要么发言过于随意,只顾自己大声说话,不倾听别人的心声;要么封闭自己,嘲笑讲出真心话的同学。这些不好的双向互动使课堂缺乏温馨的气氛,很快乱作一团,最终导致学生不敢流露真情,班级内无法形成真实情感的交流,我也不得不停下来维持纪律,积极性也受到打击。一堂原本精心设计的课可能就此功亏一篑。因此,教育学生保持纪律、遵守规则、尊重别人等是非常必要的,是创设轻松、愉悦氛围的基本前提,其本身也是一种心理健康教育。
4、适当的自我开放
如果心理教师能在适当和必要的时候,作真诚的自我剖析、自我开放,学生也会减轻自我防卫心理,真实地表达自己、安全地探索自己。有时学生甚至会主动要求:“老师,你呢你以前是怎么样的给我们说说啊!”不过作为一名心理教师,其最重要的角色始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自我开放应该有一定的原则和限度,否则,将会导致角色混乱,得不偿失。
5、拓展延伸课堂,“里应外合”
(1)树形象。在学生眼里,“心理教师”的角色陌生而新鲜。学生对这一角色的认识,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并直接影响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因此,心理教师自身心理健康的状态和个性魅力,以及专业修养显得非常重要。
学生现阶段的学习以“模仿”为主,需要学习榜样,如果告诉学生“要合理的调节情绪”,自己却动不动就发脾气,学生就会想:“老师自己也做不到,那我们学了又有什么用呢”因此,课堂内外,我都尽力表现得开朗、愉悦,给学生以理解和尊重。
(2)“心语录”。我让每个学生准备了一个“心语录”,用它来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也作为师生情感交流的平台。我要求学生每人都交本,但没有困惑可以什么也不写,这样有效的保护了交作业的同学。“心语录”上,他们把学习中、生活中、师生交往中不愉快的经历告诉我,我都会及时回复,并写上激励的话语,这都拉近了我与学生的之间的距离。
时而他们也会把收集的名人名言、精美文章上交上来,让我也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更重要的是,学生能通过它随时与我交流自己内心的想法,把压抑在内心深处的郁闷情绪宣泄出来。有位学生用长达两千多字的篇幅向我倾诉了自己不平凡的成长经历,来回的文字交流中,他不断地调整自己,不断地成长;我也在不断地审视自己,不断地成长。“心语录”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延伸,为师生交流、心理辅导提供了一种新的渠道。
以上是我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中努力的一些做法、感想。当然,我的心理健康课还不成熟,仍存在许多的问题。要真正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发挥出它最大的作用,还有很多问题有待发现和解决,我会再继续努力!也希望老师和前辈们多多给我帮助。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30
健康的心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从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来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质的保障。然而,在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由于社会、学校、家庭多方因素,这次能够参加曹教授心理健康的学习。我感到非常的荣幸。经历了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等内容的学习。经过一天的学习,使自己提高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现对这次心理健康学习谈一点自己肤浅的体会。“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是人的各种行为的准则,是个体进行的社会活动思想基础”。从这个定义上我们就不难看出认知对于人的心理的'影响。通过本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研修班的学习,我对心理健康有了新的认识。下面谈几点体会:
一、从曲连坤老师所讲的(心理教师的职责和定位)中我认为,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学校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牲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二、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三、通过闫淑贤老师主讲的(教师心灵探索工作坊)的学习,我也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
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
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
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31
“蹇蹇三事,师师百僚”,人的一生,多遇良师是何其有幸的事情。9月26日和27日,我有幸参加了郑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经过两天的培训,我吸收了很多新的心理健康理论,增长了很多心理辅导知识。感受名师的风采,聆听教授的真言,我感悟良多。
26日,为我们授课的是郑州大学心理学系心理学教授葛操,他是心理学博士,劳动部首批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师,河南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心理咨询师考试鉴定专家。葛操教授首先给我们分享了《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几点思考》,接着给我们讲解了“倾听技术”、“共情”、“EFT”情绪释放技术等知识点。葛操教授的授课给我印象深刻的有两点,一是在讲授倾听技术时,我不禁想到了李镇西老师的“倾听是心灵的水珠,能折射出纯洁而热情的光芒”那句名言,此刻我深深的明白了:倾听是一种自我修养,倾听是一种爱的教育手段,倾听是一种设身处地的共情方式。二是心理学中的“EFT”情绪释放技术本是让学生觉得生冷酸涩的理论,但葛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活灵活现的现场互动却使得这次授课浅显易学,让大家感觉是很实用的一种放松方式,让人倍感愉悦。
在今后的工作中、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倾听,掌握倾听技巧,设身处地的体验他人内心情感,与之共情,“陪着他”,“理解他”,“温暖他”,而不能凭借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去简单的理解事情,用所谓的标贴去影响他人、改变他人,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27日,为我们授课的是郑州大学教育学院的`杨敏齐副教授和许慧教授,杨敏齐副教授给我们讲解的课题是《认知疗法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的运用》,许慧教授给我们分享了积极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杨教授给我们分析了认知治疗的理论依据,让我们对“抑郁症”、“焦虑障碍”、“惊恐障碍”、“社交障碍”等原来不太熟悉的名词有了一定的认识。给我印象最深的应该是许慧教授传递给我们的赏识教育,这让我第一次听到“习得性赞赏”理论,该理论温暖而又深刻,让我明白了“爱系心田,须口言明。”许慧教授的一言一行都在生动诠释着“腹有诗书气自华”,参训老师在润物细无声的氛围里感受到了心理学的魅力和力量。
这次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虽说只有短短的两天,但各位教授分享给我们的心理健康学知识,各位教授的名师风采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后,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将不断践行心理健康理论,用赏识教育去关爱学生,用“共情”方式静心聆听学生的心声,用“EFT情绪释放技术”去指导学生减压,用积极心理学去贯穿教学,让学生在心理健康、身体健康、精神健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32
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切入点促进班级管理工作上水平。
我校全体班主任聆听观摩了李晓军老师组织的初三一班心里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期间李老师引导全班同学分组进行了合作交流和激烈的争辩,同学们各抒己见,提出了许多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建议和看法,最后李老师做了简要的小结,为本节主题班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听完本节班会课,本人感受颇深,下面我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角度入手,谈谈自己对班级管理工作的几个粗浅认识。
一、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提高自身心理健康修养,让健康的心理成为班级管理工作的基石。
教师职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职业。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的乐观、豁达、宽容、富有同情心等情绪特征对学生的影响极大。教师心理健康,可以使自卑怯懦的孩子昂起自信的头,使孤僻多疑的孩子绽开笑脸,使暴躁易怒的孩子拥有平和的心态……相反,教师遇事急躁,学生情绪就不稳定。教师心里不健康,会把不良情绪带到教室,甚至采取不正当的方式惩罚学生。鉴于此,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成为我今年做好班级工作的起点,首先,不断要求自己学会解除或缓解高压心态,不再主要以学生分数论成败;第二,努力培养自己高尚的爱生情怀,时刻提醒自己要公平、公正地面对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第三,学习先进的教育艺术,掌握先进的适合当代学生特点的教育方法;第四,学会把办公室当作“教师心理健康成长的工作坊”,经常把遇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与其他同事讨论。一系列心理健康知识的积累使自己的`心里有了与以往不同的管理工作的理念和方法,我适时地运用这些理念和方法在班级工作中取的了事半功倍的成效。
二、将学生心理负担降到最低很显然,民主型的教师比较顺应学生的心理,有利于学生情感与个性的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创造一种民主氛围,让学生释放“能量”。这“能量”,不管是建议还是意见,是牢骚还是委屈,不断地宣泄,对于化解矛盾、保持心态平衡,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可以建立申诉制度,让学生直接在大家面前倾诉心声,每日下午的值日班长汇报会,都有一些学生在为自己当天的行为申诉,有的合理,值日班长就免去给他的扣分,有的不合理,大家就举手表示意见,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定论;有一些学生感到委屈时,可以在放学时和他们及时交流。交流后,学生都能较好的认识到问题的不足,及时去帮助;为了加深学生对此问题的认识,同时强化学生的集体意识,我给学生又介绍了一首诗:《搀扶》你的脚陷进泥淖,搀你一把就会走上来;我的身体失去平衡,扶我一把就会站稳。生活中,你我—需要搀扶!//搀扶,一种心灵的抚慰,一种友谊的闪烁,有时就这么平易的举动,就能帮你摆脱困境的苦恼,能为我绽开信心的花蕾。无需躲避直率的目光,这是发自心灵的呼唤。搀扶的力量在你我之间架起了桥梁,还惧怕什么山川沟壑?来,伸出你的手吧,伸出我的手吧,让我们用心紧紧相握,共同搀扶着跋涉人生"。心与心的交流,让学生更体会到了自己与集体的不可分割性,也加深了学生对“班荣我荣,我耻班耻”的认识。
总之,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借助心理健康教育的原理和一些案例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给我带来了很多便利,也进一步推动了班级良好的班风、学风的形成与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33
时代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拥有健康的心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从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来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质的保障。因此,我们教师在引导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更应该责无旁贷地担当起孩子的“心理健康医生”。这次我有机会参加心理健康学习,真实感受颇深!
一、教师自己保持乐观的心态
我认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反之则使学生惶惑不安。所以,教师自身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非常重要。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
(一)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二)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
(三)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
(五)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
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二、以良好的心态感染学生
我们要以积极的情绪状态和较强的感染力,要以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对学生的一片爱心、对所任学科的深厚感情,去感染影响学生。努力做到教态亲切、热情、和蔼可亲,教学语言要生动活泼、富有幽默感。教学方式、方法要直观、形象、丰富多样,富有趣味性。要创设一个团结互助、好学上进的集体风气,使每一个同学在良好的集体环境里成长。
当然,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我们的教育教学与应试教育思想的碰撞,产生了不少问题,问题的出现需要我们去思考、去解决,如教师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选择怎样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学习评价难以操作等,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如果能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最终一定会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学生总有一些不良的现象,如逃学、早退、迟到、作业不按时完成、上课搞小动作、做鬼脸等现象,无时不展现在你面前。此时,你的心情又如何呢?是气愤、激怒、伤心,非想揍他一顿,还是用乐观的心态来教育他,我想,教育学生需要耐心和宽容,用真诚的爱心去感化学生,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法去对待学生的错误。让学生静心去寻找自己错误的原因,真正体验到自己的错误给别人带来的伤害有多深,我想这样的耐心和宽容教育学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何偿不用呢?
最近参加了肥城市中小学教师健康教育培训,受益匪浅,感受颇多。先听了刘老师的《师德修养》杨老师的发展心理学,周老师的社会心理学。她们都通过不同案例结合理论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过去自己一些百思不解的案例变得眉目疏朗了许多。
通过学习,我懂得了教师首先要具备健康的心理。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者,他不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很神圣的。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方式,都会让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一名优秀的教师,会在课堂中营造出和谐与温馨的气氛,让学生如沐春风。因此,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发点。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不断地完善品德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我们常常能在报纸或新闻中看到学生自杀的事例,有学习方面,也有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因素。这表明,当代青少年学生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有待提高。在这些新现象、新问题面前,心理教师应力求“对症下药”,给予学生鼓励,帮他们重拾信心。要对学生不良心理的成因多加了解,是学校因素,还是家庭或社会因素。当我们感觉无力摆脱社会风气的困扰,就要会同学生家长采取较为科学的方法教育子女。
例如,可以尽量创设健康的教育环境,可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与学生家长沟通思想,相互配合,而且要将其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我们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是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和具体实施者。除了要有渊博的知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还要针对学生关键时期的心理变化进行教育。才能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这是我们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通过学习,无论在理论知识还是方法技巧上我对心理教育有了进一步了解为了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会继续认真的学好后面的培训课程,并将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之中!
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优良的心理素质在大学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21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作为大学生,首先应该具备这种优良健康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
心理健康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我认为,心理健康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的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妥善处理同学、师生间关系,积极融入集体,热爱并勤奋学习,更好的适应新环境。
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有着很大的不同,然而在大学中仍需要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职欲望。学习是大学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拼命地汲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同时也应该积极参加各种创新大赛,这样及开发思维的多向性又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更值得重视的是英语方面,现代社会中英语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也可以说是每个人必备的素养之一,这样看来口语更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积极加入学生会、分团委等,如此既丰富了大学生活又锻炼了自己能力。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让自己成为一个闪光点。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然而,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时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的表达和控制情绪。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对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训练,使自己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使我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34
这次的学习培训,使我重新认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心理问题已成为现在学校教育最棘手的问题,不良心理会对现代教学带来极大的危害。通过学生心理问题的分析来解决或消除一些学生比较常见的心理问题,促进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让教学始终运行在良性轨道上。
通过这次培训了解到当前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是从事研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前提。本人通过自身多年的从教发现不少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加以分析和整理,主要有厌学、执拗、自我为中心、孤寂等几种。
学生心理问题的分析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必须首先剖析的。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主要有内部自身的因素和外部客观世界的.影响两个方面。内部主要是由学生年龄的增长而随之出现的心理和生理的成熟造成的。外部主要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其中家庭是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温床,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都来自家庭,家庭的氛围和家庭经济以及家庭成员的素质、态度是其产生的直接原因,学校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主要来自于学习的压力。此外社会的冷漠和残酷促成了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
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是我们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所在。针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要根据实际,采取相应的措施。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学校教学,这是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的主渠道。以班主任为核心,多角度进行辅助教育和熏陶;另一方面,利用其他可以利用的资源进行教学。
通过这次的培训丰富了我的专业知识,并接触了最新的心理研究成果和发展动向,使自己的教学工作能够置身于一种新的高度,得益匪浅。无论怎样,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管理和教育好学生的基础,是需要不断的去努力学习和寻找方法来针对问题进行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35
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与基础,优良的心理素质在大学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21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作为大学生,首先应该具备这种优良健康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与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与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与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与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与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与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与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与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与不安定感。
心理健康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与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与性格两个主要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我认为,心理健康是对生活与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的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妥善处理同学、师生间关系,积极融入集体,热爱并勤奋学习,更好的适应新环境。
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有着很大的不同,然而在大学中仍需要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与求职欲望。学习是大学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拼命地汲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同时也应该积极参加各种创新大赛,这样及开发思维的多向性又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更值得重视的是英语方面,现代社会中英语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也可以说是每个人必备的素养之一,这样看来口语更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与希望。积极加入学生会、分团委等,如此既丰富了大学生活又锻炼了自己能力。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让自己成为一个闪光点。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然而,当遇到悲伤与忧愁的事情时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的表达与控制情绪。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对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训练,使自己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使我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36
9月18日——9月19日,我和全县心理健康教育的前辈们一起踏上前往温岭箬横中学的列车。第一次去这个小镇的司机也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把我们带到目的地,路途的遥远和颠簸让我倍感不适,心里不禁想着: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学校到底有怎样的吸引力让我们为之前往?
然而当我们到达这个有着近60年历史占地77亩的偌大校园,我惊叹起镇一级的中学竟然有如此规模。在谢校长的带领下,在那个并不起眼的小镇,我真的看到了一所与众不同的学校:校园广场上闪耀的退役歼6战斗机在告诉我们,“热烈祝贺我校校友颜鹏志、颜军荣飞过天安门”红红的横幅在告诉我们,这个学校是“全国空军飞行员早期培训基地”,是雏鹰起飞的摇篮,是温岭国防教育的一大特色;让“礼义廉耻,百折不挠”、“以礼始、以礼终”的跆拳道文化;“助人自助·共同成长”的同伴心理辅导盛开心花,给师生带来享受和心灵的陶冶,是浙江省学校心理健康一级辅导站。猛然发现,不是学校名不见经传,而是我太孤陋寡闻。她用近60年的生命历程打造了一本厚实而丰富的学校方志,谱写了一曲激越跌宕的教育乐章。
下午,我们聆听了箬横中学心理指导中心赵蓉娇主任的“同伴辅导”成果经验交流。该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层面追求“校际联盟、搭建舞台、全员参与、体验分享、同伴互助、携手共进”;心理咨询层面力求达成“助人自助、雄健心灵、挖掘潜能、自主辅导、受辅自主、完善自我”。赵主任着重从创建“心灵家园”、组建“助人艺术”训练营、形成同伴联盟、启动“1+1”辅导、实施剧本式辅导、开设同伴辅导活动课等六大策略进行了介绍。
让我触动最深的是最后播放的教师自导自演的心理剧《幸福在哪里?》该剧讲述了一位深受工作困扰的体育老师,从早上起床,送孩子上学之后,就投入了学校一天的忙碌中去,每天都是在疲惫中度过。面对收入微薄的教师职业,内心矛盾重重,无助、失意、消极,找不到工作和生活的幸福感。这个心理剧其实也是千千万万工作在一线教师的心声。在心理导师的引领下,这位体育老师最终走出了消极状态,阳光面对自己的每一天。
赵主任说,这是“关爱你我,放飞心灵”为主题的教师心理剧比赛的一等奖。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围绕比赛主题,自行设计和撰写心理剧剧本,并由各教研组内的教师上阵表演。把教师在生活、工作、人际中的心理冲突、烦恼、困惑等辅以心理剧技术进行表演,是一种富有成效和极具特色的团体心理辅导方式。该校校长谢林秋告诉我们,像箬横中学这样全校教师参演心理剧,在全国可能也是首创。通过心理剧舞台既丰富了教师文化生活,也增强了教师应对、处理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心理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
是啊,教师也是平凡的人,工作的辛苦与生活的繁琐,事事牵绊,烦扰我们的心绪。然而,拥有积极的心态对于我们来说又是这样的责无旁贷,因为我们是老师!我们的心理情绪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工作和学生,我们必须让我们的心灵强大起来!正如帕克帕尔默在《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中所言:“如果一项工作是我内心真正想做的,尽管连日辛劳,困难重重,我仍然乐此不疲。甚至这些艰难的日子最终会使我的生活充实快乐,因为这正是我倾心的工作,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正好帮助我成长!”
一、做一名快乐、幸福、美丽的教师
我觉得一个学校的精神,都是靠老师去践行、耕耘和传承的。只有充满活力的教师团队,才能培育出朝气蓬勃的孩子。有幸福的教师,才会有幸福的孩子,幸福的教育。我们要善待安小这一集体,时刻把自身和学校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为准绳,爱岗敬业、严于律己、追求上进,讲求奉献,不断提升自我,轻物质、轻回报,重精神、重付出,让我们的心胸宽广一点,让我们的情怀博大一点。我们要朝着快乐的、幸福的、美丽的安小教师而不断努力,用我们的幸福塑造孩子们的幸福,用我们的美丽塑造孩子们的美丽。
二、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
记得李希贵老师曾经说过:“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我想,这也是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和真谛。教育是一种影响,一种积淀,一种引领,一种平凡的默默无闻的工作。是一件一件看似琐碎细微的小事以及应对这些小事的我们师者一个一个的行为。比如说孩子的文明礼貌,孩子的.行为习惯……其所针对的应该是孩子们的品行与能力,所看重的应该是对孩子们默默的影响、培育。作为教师,我们要对我们的工作与学生真正的给予关注与投入,要把平凡琐碎的育人工作做到踏踏实实,步步稳健,真正的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
创新的思想是活力的源泉,我们要不断创新我们的工作,创新我们课堂,不断思考,大胆实践,不断提升我们的心理素质、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才能给我们的学校不断注入新鲜血液,让我们的学校越来越好!
“忙碌是一种幸福,让我们没时间体会痛苦;奔波是一种快乐,让我们真实地感受生活;疲惫是一种享受,让我们无暇空虚。”让我们时刻谨记这一句话,用好心态对待工作和生活,向着阳光、快乐、幸福出发!
当班主任,除了休息天,每天与57个孩子朝夕相处,累并快乐着!孩子是天真的,可爱的,无邪的,快乐的;孩子又是调皮的,好动的,吵闹的,亢奋的……走进你们的世界,辛酸与甜蜜共存;开心和懊恼同在!
你们仨,从不会跟着我上课的脚步,石同学,每天捧着一本课外书,看书看得如痴如醉,从不听课,不做作业,若是我偶尔提醒你,或者拿掉你的课外书,便会遭到你的攻击,甚至有时候会恶语相对,弄得自己心情糟糕……虽然平时这样,但你期末语文也能考95分,其他学科也能考优秀!很欣慰,你不再像上个学期一样,和我作对,顶嘴,我不用再受你的气了。老师知道,你的确是个特别聪明的孩子!其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吕同学,每门课都几乎考个位数,课堂上你是垃圾生产家,会拿出各种各样玩的东西在摸,或者撕一地的纸屑,满桌子的垃圾;下课了,你总是跑到我面前来告同学的状:卢老师,谁谁谁欺负我,无缘无故来打我等等,然后我一一给你解决,其实,你自己偶尔也会受别人指使,弄一点小恶作剧什么的,你也并不是一盏省油的灯……今天真是难得看到你专心看书的样子!不过,你很听老师的话,很有礼貌!你不比别人笨,只是你没有把你聪明的头脑用到学习上!
最让我头疼的就是皓同学,你现在不仅自己从不听课,不做作业,不午睡,还要偷偷地离开位置,影响别的同学正常上课,闹得全班同学午午睡不得安宁,对你软硬兼施,似乎都没效果,或许是老师我太无能了,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对付你?为什么你就不能向对待数学那样,对待语文和英语呢?为什么数学每次都能考96分以上,而语文和英语却只靠二三十分呢?因为你课堂上根本连课本都不愿意拿出来,更不用说听课和做作业了……
可是看到你们的种种不轨举动,又看看你们可爱的脸庞,我除了生气又能怎么样呢?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你们,会在什么时候绽放呢?老师期待着!石和皓,我知道你们各缺失了那一份最可贵的父爱和母爱,所以,你们才会和别的孩子表现有所不同……除了及时教育,或许我能做得只有给你们更多的关爱吧!孩子们,相信你们,有一天,你们都会等到自己花期的那一天,到了那一天,就是你们好好地、尽情地绽放的日子!老师期待着!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37
经过半个多学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让我进一步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刻含义,认为学习这是很有必要的,在本我、自我、超我中不断完善自己,并将助人也自助。从而发现心理健康教育原来就是一门艺术,探究这门艺术,开启学生心灵之锁,从中可以体会到教师德育工作的无穷乐趣。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尽管学习的时间不长,但对我的冲击却是极大的。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心理学理论知识,学到了很多教育学的方法,也学到了正确对待生活的方式,如怎样释放压力,调整自己心态,与他人如何沟通、如何相处的方式,建立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以健康的心态工作、学习、生活,碰到问题不消极,想办法解决。并且通过学习,我深深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做教育工作、是当一名好教师所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有效地应对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等,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所以,预防问题发生、促进心理素质提高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从本质上来讲,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心理健康问题,是每一位学生在成长与发展中都必然会面临的挑战,包括那些学习优秀、在教师看来是“好”孩子的学生,也同样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许多研究与实践证明,有时这些“好”学生反而更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往往由于学习成绩好,这些“好”学生心理发展中不健康的侧面就常常被忽视,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和及时的帮助教育。如,一些“好”学生由于长期被宠、被捧,心理承受能力已变得极脆弱,稍不如意就发脾气,有的还采取极端措施进行打击、报复,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清华大学生向狗熊泼硫酸便是一个最好的例证。还有的学生甚至迈上了自杀、轻生的道路来面对失败和挫折的压力。可见,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教师的重要课题,它应成为我们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其自身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当然,社会的力量也是举足轻重的。而获得来自社会的.支持和认可,首先应获得来自家长的支持和认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还必须注重与家长达成共识,打破家长那种认为只要学习好就是发展得好的旧观念、旧框框,帮助家长建立现代的、科学的人才观,获得家长的支持和认同,鼓励家长参与,创设出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与氛围,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
今后,我把要传授的心理知识寓于活动之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教学中,以活动课为主淡化理论,强化行为指导和行为训练,进行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渗透。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施加影响,从而更加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这一课程是博大精深的,越是学习,我越是感觉自己对很多知识的了解还很肤浅,当今世界心理学发展极快,我必须不断地学习,才能使自己的心灵与学生的心灵共同成长。我将不断的提高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运用到实践中去,不断的学习成长,争取做到我好,你好,世界好。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就是为自己铺路。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38
时代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拥有健康的心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从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来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质的保障。因此,我们教师在引导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更应该责无旁贷地担当起孩子的“心理健康医生”。这次我有机会参加心理健康学习,真实感受颇深! 一、教师自己保持乐观的心态
我认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反之则使学生惶惑不安。所以,教师自身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非常重要。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
(一)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二)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
(三)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 (五)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
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二、以良好的心态感染学生
我们要以积极的情绪状态和较强的感染力,要以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对学生的一片爱心、对所任学科的深厚感情,去感染影响学生。努力做到教态亲切、热情、和蔼可亲,教学语言要生动活泼、富有幽默感。教学方式、方法要直观、形象、丰富多样,富有趣味性。要创设一个团结互助、好学上进的集体风气,使每一个同学在良好的集体环境里成长。 当然,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我们的教育教学与应试教育思想的碰撞,产生了不少问题,问题的出现需要我们去思考、去解决,如教师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选择怎样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学习评价难以操作等,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如果能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最终一定会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学生总有一些不良的现象,如逃学、早退、迟到、作业不按时完成、上课搞小动作、做鬼脸等现象,无时不展现在你面前。此时,你的心情又如何呢?是气愤、激怒、伤心,非想揍他一顿,还是用乐观的心态来教育他,我想,教育学生需要耐心和宽容,用真诚的爱心去感化学生,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法去对待学生的错误。让学生静心去寻找自己错误的原因,真正体验到自己的错误给别人带来的伤害有多深,我想这样的耐心和宽容教育学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何偿不用呢?
最近参加了肥城市中小学教师健康教育培训,受益匪浅, 感受颇多。先听了刘老师的《师德修养》杨老师的发展心理学,周老师的社会心理学。她们都通过不同案例结合理论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过去自己一些百思不解的案例变得眉目疏朗了许多 。 通过学习,我懂得了教师首先要具备健康的心理。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者,他不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很神圣的。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方式,都会让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一名优秀的教师,会在课堂中营造出和谐与温馨的气氛,让学生如沐春风。因此,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发点。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不断地完善品德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我们常常能在报纸或新闻中看到学生自杀的事例,有学习方面,也有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因素。这表明,当代青少年学生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有待提高。在这些新现象、新问题面前,心理教师应力求“对症下药”,给予学生鼓励,帮他们重拾信心。要对学生不良心理的成因多加了解,是学校因素,还是家庭或社会因素。当我们感觉无力摆脱社会风气的困扰,就要会同学生家长采取较为科学的方法教育子女。
例如,可以尽量创设健康的教育环境,可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与学生家长沟通思想,相互配合,而且要将其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我们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是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和具体实施者。除了要有渊博的知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还要针对学生关键时期的心理变化进行教育。才能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这是我们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通过学习,无论在理论知识还是方法技巧上我对心理教育有了进一步了解为了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会继续认真的学好后面的培训课程,并将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之中!
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优良的心理素质在大学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21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作为大学生,首先应该具备这种优良健康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
心理健康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我认为,心理健康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的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妥善处理同学、师生间关系,积极融入集体,热爱并勤奋学习,更好的适应新环境。
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有着很大的不同,然而在大学中仍需要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职欲望。学习是大学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拼命地汲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同时也应该积极参加各种创新大赛,这样及开发思维的多向性又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更值得重视的是英语方面,现代社会中英语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也可以说是每个人必备的素养之一,这样看来口语更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积极加入学生会、分团委等,如此既丰富了大学生活又锻炼了自己能力。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让自己成为一个闪光点。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然而,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时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的表达和控制情绪。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对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训练,使自己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使我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7
当我知道我们要上心理健康课的时候,我非常的不高兴,难得双休日我们有时间可以好好玩,晚上还要去上课,我当初也觉得心理课是一门很枯燥的课,无非就是给我们讲一些理论、认识一些心理名词、心理疾病、叫我们如何自我调节等等,可是在我上了第一节课后,我就知道我错了。老师的课并不无聊,课堂气氛很活跃,老师会与我们在课堂上进行一些交流,让我们当堂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我的印象中,上课一般用的只是脑,大脑不停地思考问题解答问题、记忆等,但心理课不一样,它给我的感觉是心灵的解剖,它的内容大部分都与我们有关,我们会很诚实的上这门课,因为我们想更多更好更准确的了解自己。这是我上心理课给我的最大的感受,是一种自己与自己的对话,是一种反思一种自我省视,心灵的安抚,当然,这只是一方面,有些课时给我的更多的是快乐和知识。上老师的课很轻松很愉快,相比往常这个时间段我会在宿舍玩手机玩电脑愉快多了,是发自内心的感受,也肯定比我在宿舍浪费时间值得多了,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就算老师的课不愉快它也比我在宿舍值得,因为上课接受知识本身就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情,只是我们大多时候心里不愿意,它便变得与我们相处的不好。我都觉得可惜,因为我因其他的事情逃过课,现在也不明白当初为什么会觉得心理课是枯燥的。我往往还在没弄清楚对象、还在不了解对象的时候就做出判断,然后就会影响我对这个事物的看法,这是不好的。
第一节课老师让我们互相认识,学会自我介绍,当堂认识两个新的同学,还让同学给我们示范。我胆子比较小,老师让同学上去的时候我有在庆幸自己没点到,老师找了坐在角落里、不太起眼的同学。课堂很是活跃,尤其是同学上去认识新朋友的时候。当然也有相对不轻松的时候,就是给我们讲道理的时候。 我记得老师说过,现在心里有点病是很正常的,也有好多同学愿意把心里的结说出来,让老师帮助,我们要学会自我帮助,自己给自己暗示。向老师同学倾诉交流,把心中的疙瘩解开。我记得我高中有段时间心里很难受,不是学习压力,没有理由的难过,可能是为自己感到失望,感觉在虚度时光,当时我也想让自己尽快摆脱这种状况,可是我又不知道要怎样摆脱。我也不想和任何人说,因为我觉得他们不会理解,反而会引起对我的另一些看法,看书也不行,后来我和好朋友打了电话,我对我自己的事情丝毫没提,可是打了电话后我会觉得好过一点,即使我的问题没有解决。这个时候我就知道,其实交流交谈改变的是心情而不是解决问题,等你的心情改变了,你心中的不快、难过也不见了,交谈的内容也不一定就要说自己的事情,后来我就学会了以这样的方式来调解自己,但这个方法也不是都有用,会觉得很矛盾,我居然到了用这种方法来使
自己不难过了的地步。也发现越长大心里的问题就越多。这大概是我多想的习惯造成的。所以听到老师说现在的人心里多少都会有一点毛病,或大或小,我也就不那么担心了。
我记得老师给我们做过这样一个游戏,让我们自己在纸上写20个句子我是谁,当时我们都觉得好难写,20个句子,可是越写到后面就发现20个句子根本不够写,越写越想写,后来我回到宿舍写了一篇日志,题目就是我是谁,好好的看看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看看自己眼中的自己与理想中的自己有多大的差别。人往往会因为外界因素而改变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从而把自己原来好的优秀的思想变少变没,然后自己就变得越来越脱离自己原有的轨道,忽然有一天发现自己怎么会是这个样子的,然后又陷入自责当中。我觉得老师很有趣,我们在写的时候老师已经给我们准备了纸笔,有时候交上去,有时候自己留着。上这门课程,没有压力。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39
心理健康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中越来越重要。如何开展心理健康,开展成功与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下面就我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几点心得:
一、抓认识提高,明确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社会日新月异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学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小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少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近年来,小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因此,我们全校上下形成共识: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抓学科渗透,扎实推进心理健康。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我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设上好心理健康课的同时,要求教师在各科备课时注意挖掘心理健康的教育因素。思品课,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以教材中大量的优秀文字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则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之敢于表现自我,增强学生群体交往意识,发展能力和个性;音乐、美术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抓课题研究,从细处着手抓好心理健康。
探索了一系列针对小学生的关爱教育的内容及途径,探索并形成了优化学生情感体验、人格发展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在教师以身示范下,对小学生开展“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通过开展主题活动,抓陶冶、抓体验、抓渗透等展开教育,我们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情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优化。在校内、班级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关爱、团结帮助蔚然成风,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学生合群,积极参与,团结协作,自尊自信,创新精神等得以充分体现。在家中,社会上,学生都能从小事做起主动关心、爱护、帮助他人,富有同情心。多次主题队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受到教育的同时,自身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心理素质明显加强。
四、抓家庭教育,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
由于学生家长与学生固有的血缘关系,感情和伦理道德上的内在联系,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种力量。父母在关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时,还应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有些父母认为孩子长得壮,不生病就是健康,这是不全面的认识。事实上,有一些青少年身上存在心理障碍,如说谎、无理取闹、妒忌、自卑、不合群等行为。然而,认识的片面性,不少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够重视,甚至采取违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这是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在发现他们心理有缺陷时我们就及时与家长联系做到及时矫正,并在学校上对家长开展如何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的讲座,引导家长科学地教育孩子,从而培养孩子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和自制力,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
总之,要使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学校及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好心理知识,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心理教育规律,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总结心理教育的经验,与家庭、社会紧密联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40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1、教师自己保持乐观的心态
我认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反之则使学生惶惑不安。所以,教师自身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非常重要。
2、以良好的心态感染学生
我们要以积极的情绪状态和较强的感染力,要以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对学生的一片爱心、对所任学科的深厚感情,去感染影响学生。努力做到教态亲切、热情、和蔼可亲,教学语言要生动活泼、富有幽默感。教学方式、方法要直观、形象、丰富多样,富有趣味性。要创设一个团结互助、好学上进的集体风气,使每一个同学在良好的集体环境里成长。
当然,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我们的教育教学与应试教育思想的碰撞,产生了不少问题,问题的出现需要我们去思考、去解决,如教师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选择怎样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学习评价难以操作等,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如果能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最终一定会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学生总有一些不良的现象,如逃学、早退、迟到、作业不按时完成、上课搞小动作、做鬼脸等现象,无时不展现在你面前。此时,你的心情又如何呢?是气愤、激怒、伤心,非想揍他一顿,还是用乐观的心态来教育他,我想,教育学生需要耐心和宽容,用真诚的爱心去感化学生,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法去对待学生的错误。让学生静心去寻找自己错误的原因,真正体验到自己的错误给别人带来的伤害有多深,我想这样的耐心和宽容教育学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41
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与基础,优良的心理素质在大学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21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作为大学生,首先应该具备这种优良健康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与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与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与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与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与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与不安定感。
心理健康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与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与性格两个主要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我认为,心理健康是对生活与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的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妥善处理同学、师生间关系,积极融入集体,热爱并勤奋学习,更好的适应新环境。
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有着很大的不同,然而在大学中仍需要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与求职欲望。学习是大学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拼命地汲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同时也应该积极参加各种创新大赛,这样及开发思维的多向性又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更值得重视的是英语方面,现代社会中英语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也可以说是每个人必备的素养之一,这样看来口语更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与希望。积极加入学生会、分团委等,如此既丰富了大学生活又锻炼了自己能力。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让自己成为一个闪光点。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然而,当遇到悲伤与忧愁的事情时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的表达与控制情绪。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对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训练,使自己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使我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42
心理障碍是越来越沉重的话题,新时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近进行的调查研究结果,一组沉甸甸的数字表明:全世界范围内患有心理障碍的人数占人口的12%更有上升的趋势,那麽,处在新时期的护士群体,尤其是精神科的护士长期处在焦虑、抑郁、偏执、疑虑、愤怒的环境氛围中,如何做到不被不良环境同化,保持自身的健康心理,更好地服务于精神疾病患者,也是精神科护士必须学习的内容。
1、正确认识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一般是指没有能力按社会认为适宜的方式行动,以至其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是不适宜的。一般人认为心理障碍是对刺激反应的一种异常表现。
2、掌握维护健康心理的要素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有了新的概念。世界卫生组织自信对健康的定义为:健康是指不但没有躯体上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即是,心理的健康和身体的健康同等重要。心理健康有如下要求:
1、智力正常
2、自我安全感
3、切合实际
4、乐观的生活态度
5、和谐的人际关系
6、思想与行动协调统一
3、注意给健康心理添加“营养素”
现代物质文明的进步,人们十分注意膳食的合理搭配,以吸取各种营养素,而却忽略了心理健康其实也需要添加“营养素”。
3.1、自信:自信可使我们变得坚强,不惧困难、积极向上,有勇气接受挑战和解决问题。护理事业的迅猛发展,许多护理工作方法函待改革、更新,社会对精神科医护人员不理解,甚至对其怀有歧视,造成从事精神科的医护人员有心理压力,得不到社会和家人的支持,但只要我们有信心,就有勇气和能力面对挑。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我认为作为学生,心理健康就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同学们关系和谐,很好的融于群众;能很好的适应环境…心理咨询,是指咨询员运用心理学的知识,透过询问等方法解决其心理困惑。心理咨询事实上是帮忙来访者实现心灵再度成长的过程。那些认为只有心理有病的人才会去心理咨询的观念是不对的。
总之,心理咨询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在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题的来访者带给心理援助的过程。透过这学期对大学心理的学习,我对心理知识有了必须的了解,首先是对心理学的发展史有了必须了解,然后是学习了一些团体活动的知识,并且在参加活动课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很多人生的`知识,在团体活动中大家彼此敞开了自己的心扉,用心的参与到了群众的活动中,在此中再一次体现了群众的力量…在心理咨询的活动课中,我认识到了人心中脆弱一面,有时心灵事多么的需要他人的呵护,那种心与心的交流才能让人体会到交流得喜悦,我们的心理咨询的模仿有时会让人感觉像节目表演,但是大家真诚的心却又不能不让感动,初次它让我体会到了那种帮忙别人的喜悦。活动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它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活跃课堂气氛,真正到达育人效果。学生在实实在在的活跃的生动的并且有必须新意的活动中受到教益和启迪,促进知行的结合。
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激发了感情,明白了道理,情理凝结,构成了信念之后,进而需要在行动中表现自己。此时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把健康高尚的情感向外投射,为他们带给展现自己行为的机会和场所。这学期我还参加了我们学校的心理协会,这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大家在一齐共同努力,不仅仅学到了很多心理方面的知识,还为其他同学带给心理方面的服务。
个性是今年的525活动更是深深的感动了我,老师与同学们的亲密交谈让同学们,还有我有懂得了很多很多……而且在那里我能够把在心理课上学到的知识付诸与实践,让我学而致用!完成了大学心理学的学习,我对自己大学四年的生活有了初步的规划,对以后的路,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了一个初步的规划可见,心理学对我们大学生的帮忙之大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交际方面都能够用到这方面的知识。这门选修课我很感兴趣的一门,我有种不用逼自己去专心听课,而是那种不由自主被老师所吸引的感觉。可见心理学真的有它的魅力所在啊!虽然我选修的心理课结束了,但我对心理知识的学习却还没有结束,或许心理学跟我以后的职业没有什么很大的联系,但是心理学知识对于我的帮忙却是长远的,甚至是一生的。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43
来到新晓掰指算算已有两个年头了,本学期中我校建立了“阳光心语室”,我光荣的成为了心语室的一位志愿者,孩子们心中的“知心姐姐”。这意味着,今后对老师的要求不仅是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而且应当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员,承担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从此以后对一些心理学的知识不由的留心注意起来了。
我们的宗旨是为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适应与发展提供心理辅导服务,使学生能适应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环境,认识和发挥自身优势,缓解情绪困扰,消除心理危机,增强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能力。特别是我们学校的寄宿生,在校时间长,家庭生活环境复杂。造成了很多孩子心理的危机和困惑。
在此过程中,我们也收到了很多同学的来信,针对孩子们的问题我们进行了分类回信,最大程度的给予了心灵的帮助。
本学期3月26日,我很荣幸的同李主任参加了太原市中小学心理教育教学的年会,听了名师们的示范课。下面是我对此次活动的一些感想和大家来分享交流。对我影响最深刻的是那节由尖草坪一中朱洪杰老师讲的“唠叨、暴躁的表现”课堂中围绕学生在家都发生多被父母唠叨的事情,在这过程中孩子是如何应对的?为什么会造成家长唠叨以至于暴躁的表现呢?老师设计了这么几个大问题来进行的。其中又在小环节中有一个特别精彩的部分让我至今难忘,学生经过讨论老师提出的在家什么时候会让家长唠叨发脾气,以情景模拟的形式变现的淋漓尽致。当时场下也是掌声不断啊!这足以证明学生是能够理解体会到家长的心理角度的。在此老师也进行了总结分析:
1、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期望值过高;
2、父母的工作压力大;后面又通过播放老师对家长的一次采访录音,学生在课堂中听到了家长的心声。家长对孩子唠叨、发脾气的那份无奈;家长担心孩子的理由。学生通过课件上的父母是如何为自己的孩子时,那份真挚的爱时,联系实际你又是如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恩父母的?能为父母做些什么?要求眼前就能做到的,要具体,有可行性。这时孩子们动手写出了自己的行动计划。在课后老师还留了作业,那就是“给父母的一份信”。学会用感恩的心去感恩父母用实际行动来感恩父母。课后的总结那就是:让学生理解父母,让父母理解学生,让理解搭起孩子与父母的桥梁。
那么具体自己的工作中又该怎么做呢?自己也在不断的查找资料寻求解决的方法和途径。以下是自己的一些片面见解仅供参考。希望也能让老师们进行尝试和体会。
一、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
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
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教室是小学生主要的活动空间,我们力争使室内宽敞明亮,温馨舒适。所布置的内容随着教育目标、季节变化而变化。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
校园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是指校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校园校风、氛围等,它包括小学生生活、学习和游戏的人文因素和活动空间。
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作了这样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反过来讲,如果离开“情感”这块“肥沃的土地”,也就结不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
1、平等相待学生,跨越陈旧的“代沟”。
在课程改革环境下,要求教师转变心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就能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问,首先就是创设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会大大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如何减轻消除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一种良好心态?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心灵得到沟通,理念得到认同,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训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这样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当学生的思维、情趣、爱好都有了张扬的空间时,就会走进老师和老师攀谈并成为朋友,为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全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师生真诚相对,理解铸就成长。
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许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诉我们:不理解何来教育。我们只有通过各种途径,深入地理解我们的学生,才能达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作为一名老师,一名心理辅导员,如果不理解儿童的心理情感,不与他们真诚的相处,他是难以顺利开展工作的。
现代的教育观认为,教师不应该是教育的主宰,不应该再有权威不可侵犯的思想。命令、强迫的教育方式其实是把软刀子,不但否定了学生的权利和尊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放下架子,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用真诚换真诚,让学生切实感觉到你是他的朋友,你才能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使他们从心里接受你善意的意见与建议。
3、倾注真心真爱,促进感情内化。
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最后,我引用美国的柯赖齐亚和斯塔顿所著的《小学生健康教育》一书中的一段话来说明:
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
如果孩子生活在容忍中,他便学会耐心。
如果孩子生活在赞扬中,他便学会自赏。
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他便学会钟爱别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赞同中,他便学会自爱。
如果孩子生活在平等中,他便懂得什么是公正。
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学会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他便会觉得他生活在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来关心、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让他们的身心都得到充分、健康地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44
有幸听到福建省xx中心医院心理治疗中心林老师的有关心理健康讲座,很受用,下面谈谈我的体会:
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讲座上,林老师通过可怕的调查数据,各种残酷的案例,告诉我们从事教书育人的特殊群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多么的重要。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仅影响到教师整体素质,还影响到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给教师带来超于其他一般职业更大的压力。因些我们更应该想办法调节好身体,心理健康,以便更好做工作,适应社会,生存下去。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教师也是人,既然是人就不可能“完美,全能”。教师要学会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我们可以通过继续学习不断地填补自身的知识文化、道德品质素养,以适合社会发展,满足学生各种各样的需求,但是,我们不要把自己看成“全能”的.,也不要认为一切高于学生。不是有句话说:可以追求完美,但是不能要求完美。
其次,教师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培养幽默的生活方式。中学教师面临着课改的压力,升学的压力,社会的舆论以及自身的家庭、生活,必须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在工作中乐于奉献,爱岗爱学生,学生气我,我不气,以平等,与平的态度对待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生活上,注意身体,合理饮食,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建立良好社会人际关系;学会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45
在这一天的学习中,管老师通过讲授与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向我们介绍了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开展活动课的意义、方式、步骤,以及通过活动课给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应该遵循的原则和心理指导意义。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活动课主题的选择应该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
1、选题要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实际。
学生对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者生活周围的事往往十分关心,教师在选题时可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的话题,找到他们最渴望得到解决和关心的问题,并且这种问题应该是具有代表性的共性的问题,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不同年级的学生会出现不同的心理问题,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选题应有所不同。例如,初一学生主要面临的心理问题是以学习适应和人际关系适应为核心的新环境适应问题;初二学生面对的心理行为问题与学习策略问题;到了初三变为升学压力和就业问题;高一学生又一次面临更为迥异的新环境适应问题;高二学生要面对学习压力与人际关系交往问题;高三学生面临考试焦虑和职业选择问题。
2、选题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心理发展水平不同,其行为表现也会有所不同。同样是在中学阶段,随着年级的上升,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少,高中课堂氛围表象活跃程度明显不如初中,造成这种原因并不单单是学生上课不专心或其他原因,而更多的是高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减少了那种表现自我的心理,多了些独立思考、静心思考问题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说,小学初中的课堂氛围更多体现在显像层面,高中课堂氛围更多体现在学生思想观念和心理感受等隐形层面。所有这些要求我们在选题和设计时都应做充分准备。
二、弄清心理辅导活动和主题班会的区别。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与主题班会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不能相互替代。中小学生问题行为的产生,既有思想方面、品质方面、行为习惯方面及法制观念方面的原因,又往往还伴有心理方面的原因。主题班会主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行为等教育,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是从心理的角度切入,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进行心理卫生保健和心理训练,心理辅导活动课与主题班会可互为补充,共同塑造学生美好的人格和道德行为。
我认为心理辅导活动与主题班会的区别如下表所示:
主题班会
心理辅导活动课
育人
功能
关注学生道德行为思想品德、人生观、社会规范等问题。
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心理健康、人格完善等及社会适应性。
教育
内容
注重“高、大、全、远”的人物、事件、观念、道德、规范等。如理想、道德、学习等。
注重学生身边“真、实、孝近”的人物、事件、心态、理念及价值判断等。如自我意识学习心理、人际交往、生活适应等。
教育
形式
通过情境创设,案例分析,典型榜样正面引导。侧重由外向内的理论灌输和实践教育体验,使道德规范逐步达到内化。
通过情境创设,游戏活动,讲演叙说,交流心声,侧重由内向外的体验、感悟和个性的自我张扬,通过助人自助,实现学生人格完善。
特点
师生均可主持,以学生为主。注重说理、启发、实践、榜样,注重思想性、教育性、时代性。
教师辅导学生。注重自我探索、强调体验、感悟、注重发展性、预防性。教师需系统的心理辅导理论和专门技术。
三、课题的选择应该考虑班级和学校管理的需要。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整体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这就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和班级与学校整体管理的终极目标也是一致的,不同的只是即时性目标和方式方法上的差异。
其次,班级和学校日常学生管理经常遇到的各种学生问题,有许多本身就是心理健康教育所涉及到的.学生心理与行为问题。比如学生的厌学情绪、学习态度偏颇、学习动力不足、同学人际交往、各种问题行为等,这些本身都是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过程密不可分。或者也可以说是班级和学校日常管理关注的,是学生的整体的表面上的行为问题,而心理健康教育更加关注现象背后的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过程倾向。但这并不影响两者所指向共同的问题。
四、形式要多样。
游戏、绘图、角色扮演、小品、辩论赛、讨论、头脑风暴、问卷调查等。一个感人的故事,一条出人意外的新闻,一个惊心动魄的案例,一部来自学生生活场景的dv,一支拨动心弦的乐曲,一串发人深省的数字,一组震撼人心的照片,一段诙谐风趣的动漫,一出自编自演的小品,一个经典的游戏等都可以成为学生热身阶段的重要素材,只要它能抓住学生的眼球、心灵、思绪、情感、注意力焦点,就能引导学生走向这一堂心理健康课的主题。
五、课题的选择应该考虑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与内容在不同阶段有不同侧重的需要。
教育部XX年8月下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是途径之一,并强调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的倾向。这里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倾向,应该理解为开展各种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在实践操作层面存在的误区和倾向,而不是这些途径和方法指向的内容和目的存在问题。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不能当作语文、数学等文化课来学习,并以传统授课模式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在操作上要防止学科化倾向,但是在涉及的内容上和目标上必须体现出一种系统性和连贯性。《纲要》还指出了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做到循序渐进,设置分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纲要》规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任务、主要内容,具体到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许多是相同的,是需要在前一个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六、参与要广泛。
我们开展活动,要选择一些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覆盖面广的、有待逐步提高的教育点,与学生一起探讨、研究、交流,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活动,踊跃发言,要全体参与,避免自卑、内向的学生由于不敢发言而隐瞒内心的真实感受。促使师生、生生在相互影响和相互交流的活动中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或唤醒学生内心己有的经历和体验,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在深刻的感悟中达到心理健康发展、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例如:中职新学生最大的困惑是什么?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恋爱等,教师要从切身的问题设计话题,才能有更广泛的参与度,也才能帮助他们顺利渡过开学初期的适应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投入到职业教育的学习中。在设计问题时,要让学生有话想说,不吐不快,参与面要广。
总之,心理健康康教育活动课主题的选择,应优先考虑学生当前的、实际的需要;其次再考虑班级和学校管理的需要;最后考虑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与内容不同阶段不同侧重的需要。符合实际需要的主题,才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好的主题,结合活动课的具体开展,才能收到理想的实际功效。
以上就是我对这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骨干培训的一些心得体会,在今后的教育教学生涯中,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把这些收获落实到自己的实践中,务求让学生发展成为身心健康的新个体。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46
时代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拥有健康的心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从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来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质的保障。因此,我们教师在引导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更应该责无旁贷地担当起孩子的“心理健康医生”。这次我有机会参加心理健康学习,真实感受颇深!
一、教师自己保持乐观的心态
我认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反之则使学生惶惑不安。所以,教师自身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非常重要。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
(一)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二)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
(三)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
(五)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
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二、以良好的心态感染学生
我们要以积极的情绪状态和较强的感染力,要以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对学生的一片爱心、对所任学科的深厚感情,去感染影响学生。努力做到教态亲切、热情、和蔼可亲,教学语言要生动活泼、富有幽默感。教学方式、方法要直观、形象、丰富多样,富有趣味性。要创设一个团结互助、好学上进的集体风气,使每一个同学在良好的集体环境里成长。
当然,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我们的教育教学与应试教育思想的碰撞,产生了不少问题,问题的出现需要我们去思考、去解决,如教师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选择怎样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学习评价难以操作等,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如果能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最终一定会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学生总有一些不良的现象,如逃学、早退、迟到、作业不按时完成、上课搞小动作、做鬼脸等现象,无时不展现在你面前。此时,你的心情又如何呢?是气愤、激怒、伤心,非想揍他一顿,还是用乐观的心态来教育他,我想,教育学生需要耐心和宽容,用真诚的爱心去感化学生,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法去对待学生的错误。让学生静心去寻找自己错误的原因,真正体验到自己的错误给别人带来的伤害有多深,我想这样的耐心和宽容教育学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何偿不用呢? 最近参加了肥城市中小学教师健康教育培训,受益匪浅, 感受颇多。先听了刘老师的《师德修养》杨老师的发展心理学,周老师的社会心理学。她们都通过不同案例结合理论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过去自己一些百思不解的案例变得眉目疏朗了许多 。
通过学习,我懂得了教师首先要具备健康的心理。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者,他不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很神圣的。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方式,都会让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一名优秀的教师,会在课堂中营造出和谐与温馨的气氛,让学生如沐春风。因此,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发点。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不断地完善品德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我们常常能在报纸或新闻中看到学生自杀的事例,有学习方面,也有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因素。这表明,当代青少年学生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有待提高。在这些新现象、新问题面前,心理教师应力求“对症下药”,给予学生鼓励,帮他们重拾信心。要对学生不良心理的成因多加了解,是学校因素,还是家庭或社会因素。当我们感觉无力摆脱社会风气的困扰,就要会同学生家长采取较为科学的方法教育子女。
例如,可以尽量创设健康的教育环境,可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与学生家长沟通思想,相互配合,而且要将其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我们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是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和具体实施者。除了要有渊博的知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还要针对学生关键时期的心理变化进行教育。才能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这是我们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通过学习,无论在理论知识还是方法技巧上我对心理教育有了进一步了解为了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会继续认真的学好后面的培训课程,并将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之中!
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优良的心理素质在大学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21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作为大学生,首先应该具备这种优良健康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
心理健康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我认为,心理健康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的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妥善处理同学、师生间关系,积极融入集体,热爱并勤奋学习,更好的适应新环境。
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有着很大的不同,然而在大学中仍需要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职欲望。学习是大学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拼命地汲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同时也应该积极参加各种创新大赛,这样及开发思维的多向性又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更值得重视的是英语方面,现代社会中英语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也可以说是每个人必备的素养之一,这样看来口语更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积极加入学生会、分团委等,如此既丰富了大学生活又锻炼了自己能力。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让自己成为一个闪光点。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然而,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时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的表达和控制情绪。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对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训练,使自己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使我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47
健康的心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从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来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质的保障。然而,在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由于社会、学校、家庭多方因素,这次能够参加曹教授心理健康的学习。我感到非常的荣幸。
经历了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等内容的学习。经过一天的'学习,使自己提高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现对这次心理健康学习谈一点自己肤浅的体会。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是人的各种行为的准则,是个体进行的社会活动思想基础”。从这个定义上我们就不难看出认知对于人的心理的影响。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是自主的,可以对自己未来进行选择。正是因为有了自由和自主,人才可以尝试消除种种条件的限制,去发展自我,实现自我,提高生命的质量。
再进一步从个体发展的角度展开之前,我们不妨接受中国古人的一个经典的论断:“人之初,性本善”。这也许能解释人类社会几千年来对于至善至美的不懈追求,这种源自人类自身最深层次的追求是人类成长,进步的基本动力。把古人的这种普适的哲学的观点放在今天的心理学上面来讲就是: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即自我实现)是指向健康的向上的,而不是指向破坏和毁灭的。
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的器官。而不是过去人们所普遍认为的“心脏是心理的器官”。但对于更多的认识目前我们大多还只停留在一个描述性的阶段。大脑是一个如此复杂而精准的构造,以至于现在的科学还不能完全了解它的工作原理的细节。脑机能定位尝试了解大脑的不同区域对不同心理活动产生及发展的分工情况......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48
开学前夕,参加了安阳幼儿师范学校培训中心岳素萍老师讲授的《快乐每一天,我的情绪我做主》心理健康培训,岳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生动鲜活的案例,使我受益匪浅。对我来说,这次的培训好处重大,透过参加此次的心理健康培训,无论在理论知识,还是方法技巧上让我对心理教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懂得了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专业技能,还要具备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对我今后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忙。下方谈谈自我的几点体会:
此次的心理健康培训就像夏日里的一阵凉风,扫去了我心头的烦燥;就像高山上的一股清泉,滋润了我几度迷惘徘徊的心灵;就像冲破晓雾的第一道阳光,使我豁然开朗!我相信在此次的培训中,我不仅仅学到了很多心理学理论知识,而且学到了正确对待生活的方式,学会如何恰当有效地应对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它让我建立了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以健康的心态工作、学习、生活,碰到问题不消极对待,而是想办法解决,学会了情绪调节,使我更有效、用心地适应社会。
当应对消极的生活事件时,我学会了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当应对残酷的生活现实时,我学会了换个角度说服自我;当工作受到挫折时,我努力调整自我的心态,增强抗挫折的潜力,做情绪和压力的主人。并学会做出客观的分析,正确的决定,哪些方面是不可改变的,哪些方面是能够透过自我的努力加以改变的,对于那些不可改变的事情,说服自我愉快地理解,对于能够改变的'地方,尽自我潜力做出改变,乐观对待发生的心理冲突,做到胸怀坦荡,乐观开朗。如果我们是树,那么心理健康就是阳光,只有拥有阳光灿烂的心态,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播撒快乐,收获幸福!
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就应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我的人格,提升自我的人格魅力。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应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幼儿产生不良影响。透过学习我懂得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我心态,使自我始终处于用心乐观,要善于调控情绪,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持续心理的平衡,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个性是在幼儿面前应控制自我的消极情绪,不把挫折感带进教室,更不要发泄在幼儿身上。教师就应选取适宜的时候、合理的方式宣泄自我的情绪,以饱满的工作热情,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
此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对我来说,永远受益,因为心理健康教育影响我的生活,影响我的工作,影响我的人生……它会让我更为自信,更为坦然地理解一次次的挑战!为了孩子们能够真正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会继续学习,继续关注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提升自身人格魅力,并将所学运用到自我的工作中去!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49
过本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让我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以及它的重要性,现谈谈自己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教师要尊重学生。不可有私心讲究诚信,要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平等相待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50
上周末在XX市教师进修学校参加了20xx年XX市心理健康教育师资b证培训第一次集中面授,主讲教师是福建师范大学的叶一舵教授。叶教授对中小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形象生动又有见地地解读。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什么好呢?令我最深刻的一种说法是心理健康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基础与载体。叶教授给我们讲了一个小故事,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在美国的.一个公园里,有一个美国的小女孩正在草地上玩耍。她看到一个塑料瓶被丢弃在草地上。她走过去,轻轻地拾起,扔进垃圾桶。一个旁观者,上前询问:“小朋友,你为什么要把这个塑料瓶扔进垃圾桶呢?”小女孩回答道:“因为草地很美啊!”同样,草地上还有另一个塑料瓶,一个中国的小女孩走过来,也轻轻地拾起,扔进垃圾桶。这个旁观者,上前询问同样的问题:“小朋友,你为什么要把这个塑料瓶扔进垃圾桶呢?”这个中国的小女孩回答道:“是老师说的,不能乱丢垃圾,应该把垃圾扔进垃圾桶!”就在这个旁观者要走开的时候,小女孩又说了一句:“乱丢垃圾是要罚款的。”
听到这样的故事,在场的老师们都笑了。笑得……心里都清楚这笑里更多的是无奈。我们的教育,什么时候也能够从他律到自律呢?这不仅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任务,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是每个中小学教师都应渗透的工作,不仅仅作为心理专职教师的任务。期待第二次的中小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集体中面授。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51
健康的心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从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来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质的保障。然而,在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由于社会、学校、家庭多方因素,这次能够参加曹教授心理健康的学习。我感到非常的荣幸。
经历了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等内容的学习。经过一天的学习,使自己提高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现对这次心理健康学习谈一点自己肤浅的体会。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是人的各种行为的准则,是个体进行的社会活动思想基础”。从这个定义上我们就不难看出认知对于人的心理的影响。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是自主的,可以对自己未来进行选择。正是因为有了自由和自主,人才可以尝试消除种种条件的限制,去发展自我,实现自我,提高生命的质量。
再进一步从个体发展的角度展开之前,我们不妨接受中国古人的一个经典的`论断:“人之初,性本善”。这也许能解释人类社会几千年来对于至善至美的不懈追求,这种源自人类自身最深层次的追求是人类成长,进步的基本动力。把古人的这种普适的哲学的观点放在今天的心理学上面来讲就是: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即自我实现)是指向健康的向上的,而不是指向破坏和毁灭的。
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的器官。而不是过去人们所普遍认为的“心脏是心理的器官”。但对于更多的认识目前我们大多还只停留在一个描述性的阶段。大脑是一个如此复杂而精准的构造,以至于现在的科学还不能完全了解它的工作原理的细节。脑机能定位尝试了解大脑的不同区域对不同心理活动产生及发展的分工情况......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52
过本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让我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以及它的重要性,现谈谈自己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教师要尊重学生。不可有私心讲究诚信,要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平等相待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53
从8月10日至8月17日,我参加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短短的7天培训转眼就结束了。回顾培训期间的日日夜夜,点点滴滴,真的要对本次培训活动说声谢谢,感谢国家及省教育厅对农村教师的重视,感谢学校领导给了我这次机会,能参加短期培训,感谢继续教育领导及老师们。在他们的精心安排下,让我们这些来自于农村的老师得以与众多专家、学者、省内外教育心理学界权威人士面对面地座谈,倾听他们对初中心里健康教育教学的理解,感悟他们的先进心理辅导教学思想方法;我想本次培训也一定会藏在我的记忆深处。纵观本次培训活动安排,既有发人深省、启迪智慧的专题讲座、讨论互动、观摩研讨、案例评析的理论培训,也有亲近课堂、体验名师风采的实践锻炼。这些活动都是我们农村教师所关注的但有极缺乏的领域,是我们发自内心想在这次培训中能得到提高的内容。十天的培训学习,让我重新接受了一次系统的理论和实践提升的机会,受益良多。
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摆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就是学生心灵的启迪者。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素质为的宗旨,以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灵为育人理念。
本次培训,还让我们这些在家兼职的或专职心理辅导老师之间的互动交流,成为每位培训人员提高自己心理辅导课教学业务水平的一条捷径。在培训过程中,我积极尝试与其他学员之间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了解到心理辅导课程开展情况,并且注意到他们是如何处理心理辅导课程中遇到的种种困惑,以及他们对心理辅导课程教材的把握与处理。在培训中,我们不断地交流,真正做到彼此之间的“相长”。也为学员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研讨平台。在小组讨论中,学员们畅所欲言,许多提出的观点和问题,都是农村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起全体学员的一致共鸣的同时,也得到专家们的重视,他们的回答也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对于我们今后的心理健康辅导过程中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学习之余,我自我反思,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没有深入思考,自己对心理辅导含义的理解,以及心理辅导方法的选择和心理辅导方法的正确性、妥善性,课堂观察或是深入学生心里等方面,考虑到对学生的有效性了吗?等等都是我没有思考的,反思自己的不足,让我获得前进的动力,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要主动学习,主动研究。十天的培训是短暂的,但是留给我的记忆与思考是永恒的,通过这次培训,我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找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以及差距所在,我将以此为起点,让“差距”成为自身发展的原动力,不断梳理与反思自我,促使自己不断成长;将近半个月来我们经历了太多的感动,经历了太多的激励。回头去看看自己在十天里留下的脚印,我相信这不会是学习的结束,而是学习的开始!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54
最近我有幸参加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培训》,经过培训,我领略了心理咨询的魅力,更意识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在这两天的培训中,老师们通过个案、小故事等从理论讲到实践,讲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及在学校如何开展、实施。其中薛老师的个案让我深受触动。
这是一位漂亮的高中女孩,女孩很内向,不与人交流,课堂上也不回答问题。后来妈妈和女孩一起来找薛老师,据薛老师说,女孩第一次来几乎不说话,都是妈妈在讲述:在女孩8岁的时候,爸爸出车祸突然离开了这个家,那段时间所有人都忽略了女孩的感受,没有人关注这个女孩。事情过后,女孩变得没有以前那样开朗、爱笑、爱说话了。就这样度过了小学、初中,直到高中女孩发展到不能参加集体活动,不能住宿舍,这才引起了关注。双方建立咨询关系后,薛老师让女孩做了几次箱庭,女孩在不断的叙述中自我疗愈,慢慢走出了童年的阴影。
这是一次成功的个案,我们应该庆幸女孩的情况发现及时。由此可见,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更不容忽视。心理咨询师经常说这样一句话:一切问题的根源都来自童年。请大家都来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吧!让我们更多的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更好的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让他们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55
当我知道我们要上心理健康课的时候,我非常的不高兴,难得双休日我们有时间可以好好玩,晚上还要去上课,我当初也觉得心理课是一门很枯燥的课,无非就是给我们讲一些理论、认识一些心理名词、心理疾病、叫我们如何自我调节等等,可是在我上了第一节课后,我就知道我错了。老师的课并不无聊,课堂气氛很活跃,老师会与我们在课堂上进行一些交流,让我们当堂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我的印象中,上课一般用的只是脑,大脑不停地思考问题解答问题、记忆等,但心理课不一样,它给我的感觉是心灵的解剖,它的内容大部分都与我们有关,我们会很诚实的上这门课,因为我们想更多更好更准确的了解自己。这是我上心理课给我的最大的感受,是一种自己与自己的对话,是一种反思一种自我省视,心灵的安抚,当然,这只是一方面,有些课时给我的更多的是快乐和知识。上老师的课很轻松很愉快,相比往常这个时间段我会在宿舍玩手机玩电脑愉快多了,是发自内心的感受,也肯定比我在宿舍浪费时间值得多了,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就算老师的课不愉快它也比我在宿舍值得,因为上课接受知识本身就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情,只是我们大多时候心里不愿意,它便变得与我们相处的不好。我都觉得可惜,因为我因其他的事情逃过课,现在也不明白当初为什么会觉得心理课是枯燥的。我往往还在没弄清楚对象、还在不了解对象的时候就做出判断,然后就会影响我对这个事物的看法,这是不好的。
第一节课老师让我们互相认识,学会自我介绍,当堂认识两个新的同学,还让同学给我们示范。我胆子比较小,老师让同学上去的时候我有在庆幸自己没点到,老师找了坐在角落里、不太起眼的同学。课堂很是活跃,尤其是同学上去认识新朋友的时候。当然也有相对不轻松的时候,就是给我们讲道理的时候。
我记得老师说过,现在心里有点病是很正常的,也有好多同学愿意把心里的结说出来,让老师帮助,我们要学会自我帮助,自己给自己暗示。向老师同学倾诉交流,把心中的疙瘩解开。我记得我高中有段时间心里很难受,不是学习压力,没有理由的难过,可能是为自己感到失望,感觉在虚度时光,当时我也想让自己尽快摆脱这种状况,可是我又不知道要怎样摆脱。我也不想和任何人说,因为我觉得他们不会理解,反而会引起对我的另一些看法,看书也不行,后来我和好朋友打了电话,我对我自己的事情丝毫没提,可是打了电话后我会觉得好过一点,即使我的问题没有解决。这个时候我就知道,其实交流交谈改变的是心情而不是解决问题,等你的心情改变了,你心中的不快、难过也不见了,交谈的内容也不一定就要说自己的事情,后来我就学会了以这样的方式来调解自己,但这个方法也不是都有用,会觉得很矛盾,我居然到了用这种方法来使
自己不难过了的地步。也发现越长大心里的问题就越多。这大概是我多想的习惯造成的。所以听到老师说现在的人心里多少都会有一点毛病,或大或小,我也就不那么担心了。
我记得老师给我们做过这样一个游戏,让我们自己在纸上写20个句子我是谁,当时我们都觉得好难写,20个句子,可是越写到后面就发现20个句子根本不够写,越写越想写,后来我回到宿舍写了一篇日志,题目就是我是谁,好好的看看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看看自己眼中的自己与理想中的自己有多大的差别。人往往会因为外界因素而改变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从而把自己原来好的优秀的思想变少变没,然后自己就变得越来越脱离自己原有的轨道,忽然有一天发现自己怎么会是这个样子的,然后又陷入自责当中。我觉得老师很有趣,我们在写的时候老师已经给我们准备了纸笔,有时候交上去,有时候自己留着。上这门课程,没有压力。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篇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正人先正己,身教胜于言教。教师不仅要在学业上能为人师表,更应在人格和行动上成为示范。只有自身心理健康,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才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称号。
面对社会的激烈竞争,教师要学会在竞争中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我,不断提高身心素质;通过自身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去感染和影响学生。否则,教师出现心理上的不适应,必然会引起一些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如态度粗暴、挖苦讽刺学生和对学生冷漠等,这些不良的教育行为对心理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学生具有很大的消极影响,只有教师具有正确的教育观,较强的'业务素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学生。因此,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健康开展的重要条件。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还必须具备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这就是说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涉及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心理测量学等多学科知识。广大中小学教师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掌握心理调适的基本方法,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自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会与学生平等相处,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了解和掌握青少年学生在认知、情感、意志、个性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主要特点,自觉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为提高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努力奋斗。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56
20××年的5月25日至28日,我有幸参加了“全国首届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尽管是短短四日的学习培训,但是受益匪浅,感受颇多。对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辅导等方面,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一、首先,改变了几个认识上的误区。
1、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辅导老师的责任。
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从××××××××上说,是根据我国的国情,将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学校心理卫生归结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把它纳入到教育的范畴,就等同于道德教育、学科教育。它应该是全面覆盖在学校教育中,是所有教师共同参与的,共同来呵护学生心灵的教育,是所有教师、行政领导者的职责,而不仅仅是心理辅导老师的责任,是辅导室的一项工作。靠建立心理辅导室、聊天信箱、辅导活动课,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应是所有学科教育应该遵循的理念,应是学科教育必须渗透的教育。
2、心理健康教育课等同于思想品德课。
进入五中以来,我一直代思想品德课的,在代课的过程中,深深的感受到思想品德在学生德育中的重要性,以为思想品德课就是心理健康课。从这次学习中,我认识到这两者之间并不能划等号。思想品德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心理健康课是让学生能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从而对自己的行为与心理进行评价。这就是它们最大的区别。
二、其次,有几点新的认识。
1、学生的心理要健康,教师的心理更要健康。
十大不健康职业居于前三位的是警察(黑蛇)、医生(白蛇)和教师(眼镜蛇)。好的教师,除了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教学技能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状态。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是教师促进自身健康,还是教师职业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教育质量、培养身心健康的学生的客观要求。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的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通过本次培训,使我认识到:健康不仅是身体上没有任何疾病,而且是能正确了解和接纳自我,能正确地感知现实并适应现实,良好的适应及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平衡过去。
在现代社会,教师面临着各种压力,在这种压力中,教师免不了有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举个例子,教师一进入课堂或教师里,老是看学生不顺眼,免不了批评学生;回到家里,又看到自己的孩子这也不好,那也没做好,免不了生气。这样,学生孩子会产生抵触情绪,造成人际关系紧张。心理专家说;你不要想去改变学生和控制学生,而是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去宽容和接纳学生,所以,教师自身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非常重要。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正确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掌握调整情绪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每个同学都有个体差异性,对待这种差异性如同对待一个感冒了的同学你还会对他发脾气吗?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想做好,需要各方面的努力。
(1)心理辅导室教师的努力。
在培训中,我认识了一位从事十年的心理辅导老师,她说:干这一行是一个非常痛苦的,如果,你感兴趣就去做,不感兴趣就不要做了。在面对学生各种心理问题时,经历着学生的痛苦、自己的无助、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和支持等一系列的挫折和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心理辅导老师要想真正做到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使自己具有良好的性格、卓越的才能、高尚的品质,健康的心理状态,以及“选择了,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走下去”的态度。
(2)学校的大力支持
在这次培训中,金川一中的德育校长做了报告,他说“”
(3)各任课教师以及班主任的团结协作。
(4)家庭影响和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57
xx县第一期心理健康培训已经结束了,但我深知我们的心理健康的学习之旅才刚刚开始,也懂得努力的重要。听了那么多专家的专题讲座,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也趋于理性和全面,也深深感受到做一名幸福的老师其实并不难。
如今我们已经步入21世纪,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可我们惊奇地发现,我们的幸福感却并没有相对提高,反而有降低的趋势,社会上也时有一些自残自杀甚至伤害他人的事件发生,甚至连到我们原本安静的校园也会有不太平。当听闻一些小学生、中学生乃至大学生发生跳楼等事件时,在为生命之花过早凋谢而痛心的同时,强烈地感受到一个人的心理健康远比比生理健康、学识才能重要,如何科学正确地进行学生心理辅导已是当务之急。因为心理健康从学校抓起,从老师和学生入手,才能更好地防微杜渐,培养出有学识有才能更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国之栋梁,家庭之希望。
可心理健康倒底是什么?这次心理培训无疑是场急时雨,不仅让我真真切切触摸到了这个学科,还让我掌握了一些比较专业的知识。认识到心理学并不神秘,其实我们平时在教学时在为学生释疑解惑疏导情绪时就会无意识地运用到了一些心理学知识,只是我们并不清楚这就属于心理学范畴。通过本次学习,认识到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它的分支很多,任何一个分支都能发展一个专业,比如发展心理学中的幼儿心理学就是心理研究的`一个专题。我们不是心理学专家,而且学习也是刚刚起步,所以目前而言只需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内容特点、分类及发展规律和必要的咨询技巧就行。可真正要消化好这些知识,还需要多下功夫,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更重要的是明白心理学在疏导不利情绪,调适心情等方面尽管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并不意味着它是万能的,能独挡一面,单兵作战。心理学教育只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它与学校终极目标即育人相一致,是一种有效地辅助性教育手段。另外它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并不是辅导者一个人就能做到的,需要受辅导者积极配合,而且这个效力的产生也不是立马就显现的,需要一个过程。这时辅导者除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外,爱心和耐心也是必不可缺的。
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懂得此次xx县教育局的高瞻远瞩的战略意识和良苦用心,我们这期培训的老师应该有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自己做起,快乐自己,影响和带动他人,共同创造和谐环境,齐育芬芳桃李。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58
健康的心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从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来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质的保障。然而,在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由于社会、学校、家庭多方因素,这次能够参加曹教授心理健康的学习。我感到非常的荣幸。
经历了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等内容的学习。经过一天的学习,使自己提高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现对这次心理健康学习谈一点自己肤浅的体会。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是人的各种行为的准则,是个体进行的社会活动思想基础”。从这个定义上我们就不难看出认知对于人的心理的影响。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是自主的,可以对自己未来进行选择。正是因为有了自由和自主,人才可以尝试消除种种条件的限制,去发展自我,实现自我,提高生命的质量。
再进一步从个体发展的角度展开之前,我们不妨接受中国古人的一个经典的论断:“人之初,性本善”。这也许能解释人类社会几千年来对于至善至美的不懈追求,这种源自人类自身最深层次的追求是人类成长,进步的基本动力。把古人的这种普适的哲学的观点放在今天的心理学上面来讲就是: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即自我实现)是指向健康的向上的,而不是指向破坏和毁灭的。
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的器官。而不是过去人们所普遍认为的“心脏是心理的器官”。但对于更多的认识目前我们大多还只停留在一个描述性的阶段。大脑是一个如此复杂而精准的构造,以至于现在的科学还不能完全了解它的工作原理的细节。脑机能定位尝试了解大脑的不同区域对不同心理活动产生及发展的分工情况......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我有幸参加了龙湾区组织的第二期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岗C证资格培训,感觉收获很深。通过这五天的学习培训,提高了自己对心理健康课的认识,对心理健康课可的目的及任务有了深刻的了解。上星期五下午在实验小学又听了两位老师的心理活动课,使自己又进一步的认识到了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要性。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健全人格的最佳途径,是现代学校的标志。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的良方是“爱”,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爱的集合,它该包括——像母亲热爱孩子一样无私,像父亲热爱儿子一样严格而慈祥,像战士热爱祖国一样忠诚,像兄长热爱弟弟一样宽厚,像姐姐爱妹妹一样温柔又体贴,像哲学家热爱真理一样执着而痴迷。热爱学生是班主任工作艺术的`一块基石。
一、用爱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教育学告诉我们,自我意识是个性形成水平的标志,也是推动个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它主要表现为对自己以及周围环境人际关系的认识。在班级管理中,一旦学生犯了错误,我对学生的教育一般都采用先表扬后批评的方法。我们看电视时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镜头,老虎等凶猛的动物在进攻前首先是身体向后撤退,为什么撤退呢?是为了更好的进攻!这种以退而进的方法,用到批评学生一个缺点的时候,不妨先表扬他的优点,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作为班主任应该善于捕捉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放大学生的优点,真心实意地进行赞扬,然后再指出他的缺点,我发现学生就乐意接受批评。
二、善于发现问题,耐心诱导
在班级的第一次家长会时我发现班级里的大部分孩子跟父母之间的相处都有问题,他们不愿意与父母交流沟通,而家长们对待他们的方式不是专制就是顺从。于是我利用班会的时间,召开了"感恩的心"主题班会,让孩子们感受父母的爱,我再趁热打铁,放学后我有意在布置作业时让孩子们写一封信给自己的父母跟他们说说自己的心里话感谢他们的爱。反馈回来的结果很好,有些家长看到了信以后甚至感动得流泪了。我想,只要孩子和父母各自敞开心扉,他们一定会成为无话不说的好朋友,这样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三、让“日记”成为师生沟通的桥梁
我认为日记是我了解学生的一个好的途径,平时我班学生一周大概要写2—3篇日记,内容主要是写写自己最想说的话。从他们的日记中我可以发现他们是怎样的孩子,有什么困难需要我们帮忙的。当他们在日记中阐述烦恼时,我会在她的日记下方用正确方式安慰他,引导他走出困境。当他们写的是开心的事时,我会写些与他共享快乐的语言,并表示感谢,感谢他给我带来快乐,当然我们聊的面很广,学校的事,家里的事,社会上的事等等都是我们爱聊的话题。在日记的牵线下,我们成了好友,在这过程中,他们的心理健康指标无形的得到提高。
分享彼此的日记成了我和孩子们的一个习惯了,我在他们的日记中越来越了解每一个孩子,而他们也由于日记要给我看而有了一定的压力,每一篇日记都不能糊弄,坚持到现在语文老师跟我反映,他们的写作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
记得泰戈尔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伟大的,那么,让我来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的垂着他的绿荫的。"教育事业又何尝不是叶的事业呢?我想做好那一片绿叶,因为生命就是一种回声,你播种下什么,就能收获什么!徜徉花间,让我们静心去聆听每一朵花开的声音。它们有的奔放,有的舒缓,有的跳跃,有的灵动,有的艰难。然而,无论怎样,那都是他们生命的精彩绽放。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59
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切入点促进班级管理工作上水平。 我校全体班主任聆听观摩了李晓军老师组织的初三一班心里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期间李老师引导全班同学分组进行了合作交流和激烈的争辩,同学们各抒己见,提出了许多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建议和看法,最后李老师做了简要的小结,为本节主题班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听完本节班会课,本人感受颇深,下面我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角度入手,谈谈自己对班级管理工作的几个粗浅认识。
一、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提高自身心理健康修养,让健康的心理成为班级管理工作的基石。
教师职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职业。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的乐观、豁达、宽容、富有同情心等情绪特征对学生的影响极大。教师心理健康,可以使自卑怯懦的孩子昂起自信的头,使孤僻多疑的孩子绽开笑脸,使暴躁易怒的孩子拥有平和的心态……相反,教师遇事急躁,学生情绪就不稳定。教师心里不健康,会把不良情绪带到教室,甚至采取不正当的方式惩罚学生。鉴于此,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成为我今年做好班级工作的起点,首先,不断要求自己学会解除或缓解高压心态,不再主要以学生分数论成败;
第二,努力培养自己高尚的爱生情怀,时刻提醒自己要公平、公正地面对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
第三,学习先进的教育艺术,掌握先进的适合当代学生特点的教育方法;
第四,学会把办公室当作“教师心理健康成长的工作坊”,经常把遇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与其他同事讨论。一系列心理健康知识的积累使自己的心里有了与以往不同的管理工作的理念和方法,我适时地运用这些理念和方法在班级工作中取的.了事半功倍的成效。
二、将学生心理负担降到最低很显然,民主型的教师比较顺应学生的心理,有利于学生情感与个性的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创造一种民主氛围,让学生释放“能量”。这“能量”,不管是建议还是意见,是牢骚还是委屈,不断地宣泄,对于化解矛盾、保持心态平衡,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可以建立申诉制度,让学生直接在大家面前倾诉心声,每日下午的值日班长汇报会,都有一些学生在为自己当天的行为申诉,有的合理,值日班长就免去给他的扣分,有的不合理,大家就举手表示意见,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定论;有一些学生感到委屈时,可以在放学时和他们及时交流。交流后,学生都能较好的认识到问题的不足,及时去帮助;为了加深学生对此问题的认识,同时强化学生的集体意识,我给学生又介绍了一首诗:《搀扶》你的脚陷进泥淖,搀你一把就会走上来;我的身体失去平衡,扶我一把就会站稳。生活中,你我—需要搀扶!//搀扶,一种心灵的抚慰,一种友谊的闪烁,有时就这么平易的举动,就能帮你摆脱困境的苦恼,能为我绽开信心的花蕾。无需躲避直率的目光,这是发自心灵的呼唤。搀扶的力量在你我之间架起了桥梁,还惧怕什么山川沟壑?来,伸出你的手吧,伸出我的手吧,让我们用心紧紧相握,共同搀扶着跋涉人生"。心与心的交流,让学生更体会到了自己与集体的不可分割性,也加深了学生对“班荣我荣,我耻班耻”的认识。
总之,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借助心理健康教育的原理和一些案例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给我带来了很多便利,也进一步推动了班级良好的班风、学风的形成与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60
通过这学期大学心理学的学习,我对心理学知识有了必要的了解。首先,我对心理发展的历史有了必要的了解,然后我学习了一些小组活动的知识。在参加活动课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生活的知识。在小组活动中,我们对彼此是开放的。他们的身心都参与了群众的活动,这再次体现了群众的力量。 在心理咨询活动课上,我体会到了人们内心脆弱的一面。有时候,他们多么需要别人的照顾。这种心连心的交流能让人们感受到交流的乐趣。我们对心理咨询的模仿有时让人觉得像是一场表演,但我们情不自禁地感受到真诚的心。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活动课程是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它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真正达到育人的效果。学生在真实、生动、创新的活动中学习和启发,促进知识与实践的结合。
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激发情感,理解真理,凝聚情感,形成信念,然后需要在行动中表达自己。此时,教师应引导和鼓励学生向外投射健康高尚的情感,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行为的机会和场所。这个学期,我还参加了学校的心理协会,秦新港,这是一个温暖的家庭。我们一起努力,不仅学到了很多心理学知识,还把心理服务带给了其他同学。个性是今年5.25的活动深深打动了我,师生之间的亲密交谈让同学们和我学到了很多…… 在那里我可以把我在心理学课上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践,让我学习和应用它!在完成大学心理学的学习后,我对四年的'大学生活有了一个初步的计划,对未来有了一个初步的计划,对我的职业生涯也有了一个初步的计划。可以看出,心理学对我们的大学生是有帮助的。很明显你很忙。我们可以在生活、学习和交流中运用这些知识。我对这门选修课很感兴趣。我不必强迫自己把注意力集中在讲课上,而是觉得自己不由自主地被老师吸引住了。所以心理学真的很有魅力。虽然我的心理学选修课已经结束了,但是我对心理学知识的学习还没有结束。也许心理学和我未来的职业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心理学知识对我来说是一个长期的帮助,甚至是一辈子的帮助。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61
通过阅读《现代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一书,使我认识到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心理健康的教师能通过教学历程影响学生,使学生的心理也健康发展。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知识。心境不好的教师很难营造愉快、轻松的课堂教学环境,他们常表现得烦躁、易怒、容易冲突、喜怒无常、情绪不稳定。教师的情绪会影响到学生,如学生常处于紧张和焦虑之中,学习效率不可能高,学习效果不佳,长此以往会导致心理问题,甚至疾病。相反,教师心态健康向上,生活态度积极,教学积极,就会想方设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生也会积极地学,积极地思考。教师积极的情感、健康的心理会诱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以及学生接受与理解知识均有直接影响。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师生关系。教师心理不健康,就难以正确理解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会采取不合常理的态度、方法来对待问题,会使师生间产生矛盾与冲突。比如有的教师常常抱怨学生越来越难教,教师苦口婆心,竭尽全力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可学生要么我行我素,要么“阳奉阴违”。著名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曾指出:不良的师生关系会导致学生的心理疾病,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治病,如果遇到一位好教师,学生由于家境等造成的不健康心理可以得到改变。教师和学生对立的状态绝不利于学生学习,是否产生对立的师生关系及对立关系能否妥善解决,最终决定于教师的心理状况。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是重要的人,是参照,是榜样。特别是小学生,由于认知水平有限,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够,还没有形成独立的自我,很容易模仿别人,尤其是教师和家长。教师情绪好不好,喜不喜欢工作,都会影响学生。教师若惩罚、报复学生,学生会形成敌视和对抗的习惯,形成心理障碍。教师处事不公、乱用权利,会影响学生对整个社会的看法。
由此看来,教师健康地心理对学生影响巨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断地调整自我,努力做一个心理健康的好老师,正像有人说的:我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控制它的宽度;
我们不能左右天气,但我们可以改变心情;
我们不能改变容貌,但我们可以展现笑容;
我们不能控制他人,但我们可以掌握自己;
我们不能预知明天,但我们可以利用今天;
我们不能样样顺利,但我们可以事事尽力。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62
今天我们在线上参加了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受益匪浅。
上午先听了陈老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和实践》讲座,下午是徐老师讲授的《如何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学习,我懂得了教师首先要具备健康的心理。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者,不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方式,都会让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因此,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发点。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我们常常能在报纸或新闻中看到学生自杀的事例,有学习方面,也有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因素。这表明,当代青少年学生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有待提高。在这些新现象、新问题面前,心理教师应力求“对症下药”,给予学生鼓励,帮他们重拾信心。
这是我们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通过学习,无论在理论知识还是方法技巧上我对心理健康教育都有了进一步了解。为了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会继续认真学习充实相关知识,并将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之中!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63
一般来说,青少年在十五岁左右的时候,常常表现出非常叛逆,也就是逆反心理,希望自己独立行事。心理学家把青少年在这一时期此类特别的心理变化统称为“十五岁现象”。近来,心理学家发现:“十五岁现象”悄悄提前了,十二三岁是高峰期。这段时期,他们的情绪层面大于理智层面,做事不问后果,往往我行我素。
由于中学的年龄特点,对事情有时有点偏激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任其发展,对事情所作的反应跟当事人的意愿或多数人的反应完全相反,别人反对的事他却偏要赞成,越是不希望他做的事情,他越是要做。这种叛逆心理,中学生一定要自我警惕。
要避免逆反心理,首先要了解其成因:一般来说有三个方面:
(1)具有强烈好奇心,对自己弄不懂的事情或禁止去做的事情,有的中学生跃跃欲试或挺而冒险;
(2)企图标新立异、寻找自我表现的青少年容易产生躁动;
(3)遇到失恋、挫折、受冤、父母失和的`特异生活经历者容易产生逆反心。
其次,在了解逆反心理成因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加强自我防护。
(1)对不懂的事情或禁止做的事情有好奇心不是坏事,但不能贸然行事,要多想想为什么不能做,实在搞不懂,不妨请教一下老师或他人,弄清禁止做的道理。
(2)对事情有好奇心,想标新立异也不是坏事,同样不能不假思索就行事,可以把自己的奇思妙想跟同伴、家长或老师交流沟通,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再作决定,以免产生不好的后果。
(3)遇上特异生活经历,自己可能是痛苦的,此时,找一个最信赖的人去倾诉一番,或者在信赖的朋友面前哭诉发泄一下,都能使自己心情舒畅许多。若碍于面子不便在旁人面前倾诉,找一个空旷地方喊叫渲泄一番,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64
xx年的11月至12月我幸参加了延边州班主任远程培训,通过二个多月的络培训,我学到了许多班级管理方面的知识,使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尤其是学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专题后,受益匪浅,感想颇多。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新任务与新要求。在现今的学校里,如何看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呢?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
一、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时代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与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与辅导,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促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利于提高德、智、体、美、劳教育的成果;有利于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与精神健康的维护。因此说,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心理健康的内涵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状态。心理健康这个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当然也代表着它的反面——心理问题。围绕着心理健康开展的教育,我们称之为为心理健康教育。从班主任的职责来看,班主任要当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促使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这是因为心理健康是班级德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全面素质。心理健康内涵的核心是自尊。所谓自尊是指学生中间,或者指某个个体中间,对自己或者对自我一种积极的肯定的评价,体验或态度。老师们都很重视对学生自尊心的培养,因为学生如果自尊就可以成为自强、自立、自信的年轻一代,因此自尊的问题最重要。
三、正确区分学生不同的心理状态
一般来说,人的心理状态可以分为三种:正常状态、不平衡状态与亚健康状态,与这三种心态相应,其社会行为方向也表现出十分重要的特点。
在没有较大困扰的情况下,学生的心理处于正常状态之中。这种状态之下,学生的行为基本上预期价值观体系、道德水平与人格特征相一致,是一种健康或者优秀的状态。
第二种状态是不平衡状态。一旦发生了扰乱正常生活、引起人们消极情绪的事件,如受到挫折、需求得不到满足等,就会进入一种不平衡状态,这里指学生处于挫折、焦虑、压抑、恐惧、担忧、矛盾等状态。一般来说,学生在生活过程中会不断地经历各种不平衡状态,这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要的。积极主动而不是消极被动的面对不平衡状态才会带来发展或者成长的契机。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要不断打破对象的平衡,促进其发展。对不平衡状态的外在或内在的非建设性或伤害性处理,才会导致所谓的“病态、变态、或偏差”。
异常行为是学生在心理不平衡的情况下发生的,是一种偶发性行为,这种行为在学生正常状态下是不会发生的,它与常态行为不同,可以称为“偏态行为”。班主任如果能及时鉴别学生的行为,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摆脱心理的危机状态,回复到正常状态,那么,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违法行为、不道德行为以及意外事件就会大大减少。
第三种状态是不健康状态,当学生处于不健康状态时,往往会非线性地发生不适应行为,包括反社会行为与异常行为。所谓“非线性”地发生,是指这些行为的发生常常是没有明确的、直接的原因,找不到其因果关系,其因果序列是不清晰的。例如,一位小学生突然害怕方格或类似方格的所有物体,这是一种异常行为,包括他自己在内,谁也弄不清他为什么会怕方格。正是由于这种非线性的特点,我们对其不适应行为的产生就无法预测。学生在心理不健康状态下所发生的反社会行为或异常行为既没有直接的原因,也没有明确的行为动机。因此,谈不上是其价值观、道德水准或人格特点的必然产物。这类行为我们称之为“变态行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不适应行为的发生有不同的特点,作为班主任,我们要看到广大学生的两个主流,一是大部分的学生心理健康是主流;二是有些学生由于学业、生活、环境的压力产生暂时的心理不适,他们要求给予指导,以帮助他们正确应对遇到的问题。对于班主任,在面对学生发展中所出现的心理偏差,应树立正确的观念,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而针对极个别的出现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则要能够及时甄别,并积极寻求专门机构予以解决。
四、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
一个学生要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与自信心。因此,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平时维持其心理平与、积极、顺畅等上面,营造好孩子们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为孩子们建设与谐平等的集体,尽量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在充满关爱、温暖、上进的学习环境之中,避免对于孩子们成长不利因素的出现。
(二)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为了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实施,如班主任工作团队工作等等,同时也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每一个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这样就能够形成众多的非专门渠道,促进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
注重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绝不是每周一、两节课或者搞几次轰轰烈烈的活动就能实现的。事实上,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经验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与其它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与观念;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同样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经验中积累而成。因此,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将两者融合在一起,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三)教师本身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与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与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与的心态对待生活与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与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总之,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65
教学以来,我一直明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严峻性,而全方位、多角度、近距离地触摸到心理健康辅导工作。这次培训既有专家讲座,又有同行的互动交流,让我在观念上、理论上都有很大地提升,可以说感触颇多。
现代社会纷纭复杂的社会现象,多元化的价值观,带来升学、就业、竞争等多方面的压力,引发了学生心理疾患的上升。我们的老师也时常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从低效而劳神的教育工作中可以看出,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了当代学校教育面前的一个非常严峻的话题。在培训中,聆听专家们列举的真实而又撼人的当今青少年中存在的心理健康疾病,我深深地意识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迫在眉睫,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要身体力行,尽快地加入到这项工作中来。
第一次接触心理健康活动课,我脑中不禁浮现出这样的疑问:心理健康活动课与思想品德课不是如出一辙吗?通过培训,让我走出了这个误区,那就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和思想品德有很大的不同,说教和辅导有很大的不同。我明白了心理健康课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学科课程,它是学生进行自我探索的过程,认识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我并解决自己成长中的各种问题,以互助和自助为机制,通过学生自己的体验和感悟,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成长。
通过培训,我认识到学生自己是心理发展的主体,教育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主体心理的自我矛盾运动,才能起作用。因此,教师在心理活动课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思想、言行、需要、情感等因素,尽量满足各类学生的心理需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处理自身面临的各种困惑。在设计活动时,要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组织互动时,要提供舞台让学生唱主角,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能说、有话敢说,能理直气壮地倾述自己的`心声、宣泄情绪、发表观点;教师以引导着、协助者的姿态出现,这正如杜威说的:“教师是一个引导者,他掌着舵,学生用力把船划向前方。”
学习了这些知识之后,我突然发现自己在不经意中自觉地应用着现在所学的心理健康知识。虽然整个培训只有短短几天,但我从中学到了心理健康知识和技巧,为以后的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感到受益匪浅。它填充了知识的盲点,在将来的工作中,我一定将学来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工作中,让学生们能够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66
现代的幼儿,是未来的社会的栋梁。现代的幼儿教育,是幼儿的素质教育,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首位。幼儿健康包含幼儿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下面就是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一、加强卫生保健教育,促进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 通常,将幼儿智力发育是否正常、能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应外界的各种环境,心理行为能否符合年龄特征等作为衡量其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须重视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现代幼儿的教育观,才能促进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现代科学的幼儿观和教育观是幼儿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以健康的教师人格影响孩子,还善于设身处地地体验幼儿的言行,耐心细致地观察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以热爱、真诚、关怀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位幼儿,促进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二、创设和谐的心理环境,营造幼儿心理健康的氛围。
心理环境包括幼儿生活、学习和游戏的全部心理空间,特别是幼儿的学习、活动和生活的氛围。创设和谐的心理环境,营造幼儿心理健康的氛围,有助于培养幼儿努力进取、奋发向上的个性品质。大沥中心幼儿园注重更新设备和增设丰富多彩的材料,满足不同幼儿的不同需要和多种需要,优美整洁的环境能唤起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充实幼儿的生活内容,陶冶幼儿的性情,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让幼儿在自由的探索中发现周围世界的奥妙。
三、开展心理辅导,提高幼儿的心理素质。
幼儿心理发展辅导主要包括人格、学习和生存辅导。在幼儿教育的实际工作中,对幼儿各种性质的行为保持敏感,善于从幼儿的具体行为和幼儿间发生的问题选择出恰当而重要的教育点进行辅导,提高幼儿的.心理素质。例如,大沥中心幼儿园的的教师在组织幼儿玩小白兔采蘑菇的游戏中,班里有几个胖孩子因费劲而不愿玩,于是从情感入手,设法唤起幼儿的共鸣,开展心理辅导,鼓励全班幼儿共同完成,让幼儿互相帮助,在困难中坚持到底,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四、重视个体性的心理矫冶,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
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是幼儿在身心发展过程中,由于其生理机能失调、环境适应不良或心理冲突等原因导致心理方面障碍及不适应行为,是幼儿在身心发展过程中特有问题和障碍。 五、家园教育同步,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态度,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充分利用家庭资源进行教育,家庭与幼儿园进行密切的配合,教师和家长创设幼儿心理发展的氛围,对幼儿实施同步的心理教育,教育的效果更好、更巩固。具体方法根据内容不同而有所不同,例如,要诱导孩子体验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状态,大沥中心幼儿园教师指导家长多留些时间陪陪孩子,适当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经常与孩子“推心置腹”地交谈,交谈中家长要注意多些使用表示心理状态的词汇(如愉快、愿意、感激等),同时让孩子说说自己的心理感受,诱导孩子体验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状态,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67
前几天,进修校组织我们听了方方教授和两位县优秀班主任关于教师心理健康的培训讲座,我获益匪浅!下面就自己的感受和查阅的资料谈谈体会:
教师保持健康的心理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的生理健康,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而当前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我认为教师心理健康有以下益处。
1、有利于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关系极为密切。一方面,一个人的生理健康水平会影响心理健康水平。人的躯体性疾病、生理缺陷会给人的心理特点和心理状态带来负面影响,使人产生焦虑、忧愁、烦恼、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人的情感、意志、性格,乃至人际关系的和谐。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水平也影响生理健康水平。只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培养健康的身体。例如,乐观、愉快、自信、平和的心态有助于提高人的免疫能力,使人有效地抵抗疾病的侵袭,从而促进身体健康。而心理上的不健康,如长期的过度焦虑、忧虑、烦恼、抑郁、愤怒,会导致生理上的异常或病变,引发心身疾病。心身疾病是心理因素在疾病起因中占较大成份的疾病,或者说是主要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与情绪有关而呈现身体症状的躯体疾病。人是一个生理和心理紧密结合的有机整体,精神和躯体在同一生命进程中共同起着作用。那些与情绪联系密切、由植物神经系统支配的器官系统更易患这种疾病。
2、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较高会使其在智力、情感、意志等方面机能都得到正常发挥,从而有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
心理健康的人能客观地评价、自如地应对客观环境,其心理倾向和行为与社会现实的要求之间的关系基本上协调。个体与环境能取得积极的平衡,就能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矛盾和处理问题,也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挫折,一般不会因偶尔的失败而丧失信心,其工作和学习效率必然优于心理不健康的'人。
3、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还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它也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人物,是学生认同的楷模,在师生日常接触中,最能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心理健康的教师能通过教学历程影响学生,使学生的心理也健康发展。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68
时代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拥有健康的心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从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来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质的保障。因此,我们教师在引导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更应该责无旁贷地担当起孩子的“心理健康医生”。这次我有机会参加心理健康学习,真实感受颇深!
一、教师自己保持乐观的心态
我认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反之则使学生惶惑不安。所以,教师自身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非常重要。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
(一)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二)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
(三)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
(五)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
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二、以良好的心态感染学生
我们要以积极的情绪状态和较强的感染力,要以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对学生的一片爱心、对所任学科的深厚感情,去感染影响学生。努力做到教态亲切、热情、和蔼可亲,教学语言要生动活泼、富有幽默感。教学方式、方法要直观、形象、丰富多样,富有趣味性。要创设一个团结互助、好学上进的集体风气,使每一个同学在良好的集体环境里成长。
当然,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我们的教育教学与应试教育思想的碰撞,产生了不少问题,问题的出现需要我们去思考、去解决,如教师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选择怎样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学习评价难以操作等,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如果能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最终一定会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学生总有一些不良的现象,如逃学、早退、迟到、作业不按时完成、上课搞小动作、做鬼脸等现象,无时不展现在你面前。此时,你的心情又如何呢?是气愤、激怒、伤心,非想揍他一顿,还是用乐观的心态来教育他,我想,教育学生需要耐心和宽容,用真诚的爱心去感化学生,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法去对待学生的错误。让学生静心去寻找自己错误的原因,真正体验到自己的错误给别人带来的伤害有多深,我想这样的耐心和宽容教育学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何偿不用呢?
最近参加了肥城市中小学教师健康教育培训,受益匪浅,感受颇多。先听了刘老师的《师德修养》杨老师的发展心理学,周老师的社会心理学。她们都通过不同案例结合理论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过去自己一些百思不解的案例变得眉目疏朗了许多 。
通过学习,我懂得了教师首先要具备健康的心理。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者,他不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很神圣的。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方式,都会让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一名优秀的教师,会在课堂中营造出和谐与温馨的气氛,让学生如沐春风。因此,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发点。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不断地完善品德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我们常常能在报纸或新闻中看到学生自杀的事例,有学习方面,也有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因素。这表明,当代青少年学生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有待提高。在这些新现象、新问题面前,心理教师应力求“对症下药”,给予学生鼓励,帮他们重拾信心。要对学生不良心理的成因多加了解,是学校因素,还是家庭或社会因素。当我们感觉无力摆脱社会风气的困扰,就要会同学生家长采取较为科学的方法教育子女。
例如,可以尽量创设健康的教育环境,可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与学生家长沟通思想,相互配合,而且要将其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我们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是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和具体实施者。除了要有渊博的知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还要针对学生关键时期的心理变化进行教育。才能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这是我们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通过学习,无论在理论知识还是方法技巧上我对心理教育有了进一步了解为了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会继续认真的学好后面的培训课程,并将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之中!
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优良的心理素质在大学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21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作为大学生,首先应该具备这种优良健康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
心理健康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我认为,心理健康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的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妥善处理同学、师生间关系,积极融入集体,热爱并勤奋学习,更好的适应新环境。
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有着很大的不同,然而在大学中仍需要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职欲望。学习是大学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拼命地汲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同时也应该积极参加各种创新大赛,这样及开发思维的多向性又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更值得重视的是英语方面,现代社会中英语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也可以说是每个人必备的素养之一,这样看来口语更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积极加入学生会、分团委等,如此既丰富了大学生活又锻炼了自己能力。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让自己成为一个闪光点。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然而,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时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的表达和控制情绪。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对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训练,使自己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使我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69
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与基础,优良的心理素质在大学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21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作为大学生,首先应该具备这种优良健康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与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与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与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与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与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与不安定感。
心理健康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与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与性格两个主要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我认为,心理健康是对生活与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的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妥善处理同学、师生间关系,积极融入集体,热爱并勤奋学习,更好的适应新环境。
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有着很大的不同,然而在大学中仍需要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与求职欲望。学习是大学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拼命地汲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同时也应该积极参加各种创新大赛,这样及开发思维的多向性又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更值得重视的是英语方面,现代社会中英语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也可以说是每个人必备的素养之一,这样看来口语更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与希望。积极加入学生会、分团委等,如此既丰富了大学生活又锻炼了自己能力。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让自己成为一个闪光点。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然而,当遇到悲伤与忧愁的事情时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的表达与控制情绪。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对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训练,使自己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使我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70
通过这学期大学心理学的学习,我对心理学知识有了必要的了解。首先,我对心理发展的历史有了必要的了解,然后我学习了一些小组活动的知识。在参加活动课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生活的知识。在小组活动中,我们对彼此是开放的。他们的身心都参与了群众的活动,这再次体现了群众的力量。
在心理咨询活动课上,我体会到了人们内心脆弱的一面。有时候,他们多么需要别人的照顾。这种心连心的交流能让人们感受到交流的乐趣。我们对心理咨询的模仿有时让人觉得像是一场表演,但我们情不自禁地感受到真诚的心。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活动课程是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它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真正达到育人的效果。学生在真实、生动、创新的活动中学习和启发,促进知识与实践的结合。
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激发情感,理解真理,凝聚情感,形成信念,然后需要在行动中表达自己。此时,教师应引导和鼓励学生向外投射健康高尚的情感,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行为的机会和场所。这个学期,我还参加了学校的心理协会,秦新港,这是一个温暖的家庭。我们一起努力,不仅学到了很多心理学知识,还把心理服务带给了其他同学。个性是今年5.25的`活动深深打动了我,师生之间的亲密交谈让同学们和我学到了很多……
在那里我可以把我在心理学课上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践,让我学习和应用它!在完成大学心理学的学习后,我对四年的大学生活有了一个初步的计划,对未来有了一个初步的计划,对我的职业生涯也有了一个初步的计划。可以看出,心理学对我们的大学生是有帮助的。很明显你很忙。我们可以在生活、学习和交流中运用这些知识。我对这门选修课很感兴趣。我不必强迫自己把注意力集中在讲课上,而是觉得自己不由自主地被老师吸引住了。所以心理学真的很有魅力。虽然我的心理学选修课已经结束了,但是我对心理学知识的学习还没有结束。也许心理学和我未来的职业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心理学知识对我来说是一个长期的帮助,甚至是一辈子的帮助。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71
我校全体班主任聆听观摩了李晓军老师组织的初三一班心里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期间李老师引导全班同学分组进行了合作交流和激烈的争辩,同学们各抒己见,提出了许多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建议和看法,最后李老师做了简要的小结,为本节主题班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听完本节班会课,本人感受颇深,下面我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角度入手,谈谈自己对班级管理工作的几个粗浅认识。
一、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提高自身心理健康修养,让健康的心理成为班级管理工作的基石。
教师职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职业。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的乐观、豁达、宽容、富有同情心等情绪特征对学生的影响极大。教师心理健康,可以使自卑怯懦的孩子昂起自信的头,使孤僻多疑的孩子绽开笑脸,使暴躁易怒的孩子拥有平和的心态……相反,教师遇事急躁,学生情绪就不稳定。教师心里不健康,会把不良情绪带到教室,甚至采取不正当的方式惩罚学生。鉴于此,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成为我今年做好班级工作的起点,首先,不断要求自己学会解除或缓解高压心态,不再主要以学生分数论成败;第二,努力培养自己高尚的爱生情怀,时刻提醒自己要公平、公正地面对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第三,学习先进的教育艺术,掌握先进的适合当代学生特点的教育方法;第四,学会把办公室当作“教师心理健康成长的工作坊”,经常把遇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与其他同事讨论。一系列心理健康知识的积累使自己的心里有了与以往不同的管理工作的理念和方法,我适时地运用这些理念和方法在班级工作中取的了事半功倍的成效。
二、将学生心理负担降到最低很显然,民主型的教师比较顺应学生的心理,有利于学生情感与个性的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创造一种民主氛围,让学生释放“能量”。这“能量”,不管是建议还是意见,是牢骚还是委屈,不断地宣泄,对于化解矛盾、保持心态平衡,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可以建立申诉制度,让学生直接在大家面前倾诉心声,每日下午的值日班长汇报会,都有一些学生在为自己当天的行为申诉,有的合理,值日班长就免去给他的扣分,有的不合理,大家就举手表示意见,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定论;有一些学生感到委屈时,可以在放学时和他们及时交流。交流后,学生都能较好的认识到问题的不足,及时去帮助;为了加深学生对此问题的'认识,同时强化学生的集体意识,我给学生又介绍了一首诗:《搀扶》你的脚陷进泥淖,搀你一把就会走上来;我的身体失去平衡,扶我一把就会站稳。生活中,你我—需要搀扶!//搀扶,一种心灵的抚慰,一种友谊的闪烁,有时就这么平易的举动,就能帮你摆脱困境的苦恼,能为我绽开信心的花蕾。无需躲避直率的目光,这是发自心灵的呼唤。搀扶的力量在你我之间架起了桥梁,还惧怕什么山川沟壑?来,伸出你的手吧,伸出我的手吧,让我们用心紧紧相握,共同搀扶着跋涉人生"。心与心的交流,让学生更体会到了自己与集体的不可分割性,也加深了学生对“班荣我荣,我耻班耻”的认识。
总之,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借助心理健康教育的原理和一些案例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给我带来了很多便利,也进一步推动了班级良好的班风、学风的形成与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72
健康的心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从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来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质的保障。然而,在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由于社会、学校、家庭多方因素,这次能够参加曹教授心理健康的学习。我感到非常的荣幸。经历了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等内容的学习。经过一天的学习,使自己提高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现对这次心理健康学习谈一点自己肤浅的体会。“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是人的各种行为的准则,是个体进行的社会活动思想基础”。从这个定义上我们就不难看出认知对于人的心理的影响。通过本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研修班的学习,我对心理健康有了新的认识。下面谈几点体会:
一、从曲连坤老师所讲的(心理教师的职责和定位)中我认为,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学校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牲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二、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三、通过闫淑贤老师主讲的(教师心灵探索工作坊)的学习,我也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73
本学年,我担任高一(十)班班主任。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配合政教处的工作,我顺利地完成了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在班主任教育过程中,有顺利也有挫折,有成功也有失败,既有困惑,也有启迪,交织着酸甜苦辣。
一、不断提出新的奋斗目标,寻找鼓舞学生前进的力量
班群众就是在一个接一个的目标的实现中逐步发展的。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群众不断奋进的动力,它能激发起学生的共同感情,激励和指导全班学生朝着共同的方向前进。不断有新的奋斗目标,学生对自我的发展前景就充满信心,班群众就能朝气蓬勃,不断地奋发上进。
本学年,新生入学,学习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防止部分同学因跟不上而泄气或思想上不重视,我反复给他们讲了高一学年新课改的好处及其重要性,让他们学习与生活相联系,教会学生如何进行人与人的正确交往。重点抓自觉学习行为习惯,构成良好的学习环境。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与任课老师加强联系,二是抓自我的学习时光,即早读15分钟、自习课和晚上的晚修时光。督促课代表做好组织记录工作,并及时总结,以便学分认定。其次,继续抓好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工作。利用班会课请成绩优秀的同学、成绩进步快的同学介绍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方法。
二、构成正确的群众舆论,培养优良班风
群众舆论就是在群众中占优势的多数人赞同的言论和意见。它以议论、褒贬等形式肯定或否定群众的动向或群众成员的言行。优良的班风是指在群众成员中普遍具有的贴合社会道德标准的良好行为和习惯。正确的群众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是良好班群众构成的重要标志。它以无形的力量影响和教育学生。
首先从组织好班会入手。班会是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参与管理的一种有效形式。班会包括班务会、民主生活会和主题班会。我充分利用班会宣传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如课堂纪律、课间要求、考勤制度、考试纪律等,并教育学生要严格遵守;引导学生分析研究班群众中的问题,提出巩固和发展班群众体的措施;制定班级公约,总结班级工作;讨论班级成员共同关心的问题;定期的时事教育;处理偶发事件等等。
其次是对班干部的培养。对班干部,不能只是使用,还就应进行教育和培养。我经常教育他们树立为群众服务的光荣感和职责感,要求他们努力学习、团结同学、以身作则,鼓励他们既要大胆工作,又要严格要求,注意工作方法。当然,选出的干部毕竟不是完人,因此对他们不能过分苛求、指责,个性是在工作出现失误的时候。对班委会的工作要经常检查,而切要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忙,既不能包办代替,也不能班上的工作全部推给班干部自我放手不管。我还坚持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组织他们学会制订计划及具体措施,检查落实状况,总结得失,并加以改善,教会他们如何分辨是非,及时阻止同学中的不良行为。而对于班干部在班级中的不良行为,决不姑息,鼓励他们以身作则并带动其他同学,促进整个班级的管理工作。
三、教育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教育学生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遵守学习纪律,指导学生制定好适合自我的学习计划,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成绩。为将来报效祖国,振兴中华民族,打下良好基础。
四、做好逆反心理学生的疏导工作
从本质上讲,逆反心理是指在必须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反感情绪,故意做出与该事件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学生中的确存在这样一些学生,他们对老师或父母的教育常会表现为很不服从,告诉他不能怎样做,他偏要那么做,甚至公开顶撞。这就是逆反心理的表现。
针对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不一样成因,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开展疏导工作:
1、确立适合青少年实际的教育目标和要求。过高的教育教学目标,过重的学习负担,是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对学生进行品德行为指导时,我认真分析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要求,准确把握学生品德发展阶段和水平,在教育策略上循序渐进,不急躁冒进,尽可能避免师生对抗情绪的产生。
2、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情境。一是创造良好的班群众,充分发挥群众规范和正确舆论的教育作用,培养健康向上的班风学风。二是用心推进班级管理和教育方式的民主化,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群众活动中展示才华,修正品德,构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3、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和教育艺术水平。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构成,很多都与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有关。为此,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努力提高自身素养,把关心、尊重、爱护学生放在首位,把学生置于与自我平等的地位,善于运用教育机智和教育策略,巧妙化解师生冲突。
4、合理利用学生逆反心理的正效应。大胆利用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用心因素,培养其创新意识和潜力,鼓励学生提出不一样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案。
五、注意寓教于乐,以多种形式规范学生行为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理解心理具有广泛性、多样性、综合性的特点,单一的教育管理方式不适合人的理解心理,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中正好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能提高教育管理的可理解性。为此我充分利用主题班会课,艺术周,科技周,校运会等活动契机,激发学生的群众荣誉感,合作精神。
六、有效地进行家访或电访
对学生进行家访或电访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部分,这项工作开展得好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家长对班主任工作的信任与配合,也是班主任与家长共同商洽如何教育学生的一个好机会,更是班主任与家长相互了解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利于增强家长对班主任工作的信任。本学年我走访了近40多个同学,并与家长持续经常的联系,与家长互通信息,共同商洽教育学生的方法,树立家长对教育子女的信心。增进了师生,师长情感,促进了教育工作。 总之,经过一学年的努力,我班同学在德、智、体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74
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与基础,优良的心理素质在大学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21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作为大学生,首先应该具备这种优良健康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与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与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与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与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与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与不安定感。
心理健康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与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与性格两个主要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我认为,心理健康是对生活与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的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妥善处理同学、师生间关系,积极融入集体,热爱并勤奋学习,更好的适应新环境。
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有着很大的不同,然而在大学中仍需要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与求职欲望。学习是大学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拼命地汲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同时也应该积极参加各种创新大赛,这样及开发思维的多向性又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更值得重视的是英语方面,现代社会中英语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也可以说是每个人必备的素养之一,这样看来口语更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与希望。积极加入学生会、分团委等,如此既丰富了大学生活又锻炼了自己能力。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让自己成为一个闪光点。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然而,当遇到悲伤与忧愁的事情时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的表达与控制情绪。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对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训练,使自己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使我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75
过本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让我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以及它的重要性,现谈谈自己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教师要尊重学生。不可有私心讲究诚信,要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平等相待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76
我记得老师说过,现在心里有点病是很正常的,也有好多同学愿意把心里的结说出来,让老师帮助,我们要学会自我帮助,自己给自己暗示。向老师同学倾诉交流,把心中的疙瘩解开。我记得我高中有段时间心里很难受,不是学习压力,没有理由的难过,可能是为自己感到失望,感觉在虚度时光,当时我也想让自己尽快摆脱这种状况,可是我又不知道要怎样摆脱。我也不想和任何人说,因为我觉得他们不会理解,反而会引起对我的另一些看法,看书也不行,后来我和好朋友打了电话,我对我自己的事情丝毫没提,可是打了电话后我会觉得好过一点,即使我的问题没有解决。这个时候我就知道,其实交流交谈改变的是心情而不是解决问题,等你的心情改变了,你心中的不快、难过也不见了,交谈的内容也不一定就要说自己的事情,后来我就学会了以这样的方式来调解自己,但这个方法也不是都有用,会觉得很矛盾,我居然到了用这种方法来使自己不难过了的地步。也发现越长大心里的问题就越多。这大概是我多想的习惯造成的。所以听到老师说现在的人心里多少都会有一点毛病,或大或小,我也就不那么担心了。
我记得老师给我们做过这样一个游戏,让我们自己在纸上写20个句子我是谁,当时我们都觉得好难写,20个句子,可是越写到后面就发现20个句子根本不够写,越写越想写,后来我回到宿舍写了一篇日志,题目就是我是谁,好好的看看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看看自己眼中的自己与理想中的`自己有多大的差别。人往往会因为外界因素而改变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从而把自己原来好的优秀的思想变少变没,然后自己就变得越来越脱离自己原有的轨道,忽然有一天发现自己怎么会是这个样子的,然后又陷入自责当中。我觉得老师很有趣,我们在写的时候老师已经给我们准备了纸笔,有时候交上去,有时候自己留着。上这门课程,没有压力。
我们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一方面慢慢步入社会,一方面还能像孩子一样,未免不会产生某些疑虑某些心理的问题,那么心理健康教育便成了我们的不可缺少的过程。刚步入大学的时候。学院还组织了大家做了个心理测试,通过测试看看大家的心理健康状况,由此就知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做出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这不能不表明,我们的心理、思想出现了那么一点小小的问题。学习心理教育,不仅仅是在学校里起作用,等我们真正步入社会后,我们也同样需要这些方法来调整自己,摆正心态。
心理健康课令我受益匪浅,我感悟到人世间爱的可贵,学会了与人共处,我会将课堂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平日生活中去,接受爱,报答爱。就让我们乘着爱的翅膀去腾飞!在心理课上,我学到很多知识,虽然没有当堂回答问题锻炼胆,我也感到自己身上的不足,并下决心改正。上心理课的老师讲课很有特点,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也希望老师能开展有关心理的什么活动,让我们以后没有机会上课、但又不敢去到心理咨询室的同学能参与健康心理的测试等等,让更多的同学更好的了解自己。我也相信,一定会有很多同学愿意参加这样的活动。
我喜欢上这门课程的理由之一是老师会与我们做交流、给我们做心理测试、课堂活动。最后一次课堂老师给我们做了这么个活动,让我们绘制自己的心情图,从星期一到星期日,看情绪表的波折。我发现自己课多的那一天心情最差,课少的时候最高兴。后来老师给我们讲了ABC法则,是说性格的,大家做了性格测试,希望老师多在课堂上做一些这样的活动,不仅使课堂气氛更活跃了也让我们更起劲去学习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上老师必不少讲的是恋爱,大学恋爱老师也给了我们一些指点,让我们或多或少有了方向,通过学习大学生恋爱的利与弊,及恋爱中的技巧,让我认识到大学生恋爱的正确处理方法,更加深了对恋爱含义的认识,当然也会更慎重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恋爱。
另外生活中,我们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多想一些开心的事情,必要的时候改变自己,心态很重要,同一件事情不同的看法就会有不同的结果,另外,一定要坚持自己对的、优秀的好的思想,这样就不会把自己变得对自己很失望,和同学和睦相处。就我自己来说,我觉得我最需要改变的是说话,说话的方式和音量。我说话声音太小,有时说话并没有表明自己的真实想法,有时又不得已违背了自己的意愿,就要自己调节一下,幽默可以让气氛活跃,也让谈话轻松。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77
当今教师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21世纪是竞争的世纪,教师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时期的挑战,坚持健康的心理尤为重要。教师要干好教育工作,首先要有强烈而持久的教育动机,有很高的工作积极性。很难假想一个对教育工作毫无兴趣的人,会努力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经过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我的收获很大。学习了许多专业的心理知识,以前很多的疑问都得到了解决,我真正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经过了此次学习,我真正感觉到了不仅学生要坚持心理健康,教师本身也要坚持心理健康,而这个问题一直是被我们大家疏忽的。教师常常要做学生的心理工作,给学生排忧解难,而教师的心理压力又由谁给解决呢?教师这个社会的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自身的社会角色和所承担的社会任务,和对自己身份的认同,及社会的认可的不对等,给自己带来了极大的迷惑和压力。
教师的工作环境是学校,每天和自己的上级同事,又和自己的服务对象终日在一起工作。社会分工的其他工作都是针对物品或者人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一时间段来服务,而老师的服务对象是人——成长中的人,并且肩负着领导他们成长的`重担。那种八小时以外时间还在为自己的学生的成长和未来殚精竭虑的事情,是不做此项工作的人所不能理解的。
做教师根本就是一个累身更累心的活计。那么,教师怎么样避免或者剪除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呢?
一,要开阔自己的视野,让自己的业余生活丰盛起来。就我个人而言,运动是一个调节身心的好方法,找几个朋友,在运动场上大汗淋漓后,不仅疲劳的身体得到了锻炼,有材料指出:运动时,身体内部会分泌一种物资,俗称“快乐物资”——会让人们放松,高兴。
二,要有知心朋友。时常和他们聊天,好的,不好的;得意的,失意的:大的,小的……把心事跟大家倾诉,是缓解心理压力的好办法。
三,利用好你的假期。对于平时假期少的教师,可以选择邻近的地区游览,逛逛市区,或者去故乡有名的景区游览。当然。教师的两个长假是你放松自己调节情绪的最佳时间。
四,照顾好家庭。什么都不顺利的时候,家是你永远的避风港湾。永远不要试着只顾大家,不顾小家。最后的可能是会失去两个家。
以上,是我的一家之言,收获是巨大的,体会可能浮浅,一点建议仅给同行们参考,当然,切记心理健康的前提是身体健康!器重我们自己的心理,正视我们自己的问题,看到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的不足。盼望我们都能坚持开阔的心情,良好的心态!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78
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中越来越重要。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成功与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下面就我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几点心得:
一、抓认识提高,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日新月异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学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小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少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
近年来,小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因此,我们全校上下形成共识: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抓学科渗透,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我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设上好心理健康课的同时,要求教师在各科备课时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课,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以教材中大量的优秀文字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则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之敢于表现自我,增强学生群体交往意识,发展能力和个性;音乐、美术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抓课题研究,从细处着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探索了一系列针对小学生的关爱教育的内容及途径,探索并形成了优化学生情感体验、人格发展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在教师以身示范下,对小学生开展“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通过开展主题活动,抓陶冶、抓体验、抓渗透等展开教育,我们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情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优化。
在校内、班级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关爱、团结帮助蔚然成风,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学生合群,积极参与,团结协作,自尊自信,创新精神等得以充分体现。在家中,社会上,学生都能从小事做起主动关心、爱护、帮助他人,富有同情心。多次主题队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受到教育的同时,自身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心理素质明显加强。
四、抓家庭教育,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
由于学生家长与学生固有的血缘关系,感情和伦理道德上的内在联系,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种力量。父母在关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时,还应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有些父母认为孩子长得壮,不生病就是健康,这是不全面的认识。事实上,有一些青少年身上存在心理障碍,如说谎、无理取闹、妒忌、自卑、不合群等行为。
然而,认识的片面性,不少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够重视,甚至采取违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这是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在发现他们心理有缺陷时我们就及时与家长联系做到及时矫正,并在学校上对家长开展如何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引导家长科学地教育孩子,从而培养孩子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和自制力,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
总之,要使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学校及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好心理知识,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心理教育规律,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总结心理教育的经验,与家庭、社会紧密联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79
时代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拥有健康的心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从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来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质的保障。因此,我们教师在引导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更应该责无旁贷地担当起孩子的“心理健康医生”。这次我有机会参加心理健康学习,真实感受颇深! 一、教师自己保持乐观的心态
我认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反之则使学生惶惑不安。所以,教师自身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非常重要。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
(一)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二)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
(三)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 (五)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
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二、以良好的心态感染学生
我们要以积极的情绪状态和较强的感染力,要以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对学生的一片爱心、对所任学科的深厚感情,去感染影响学生。努力做到教态亲切、热情、和蔼可亲,教学语言要生动活泼、富有幽默感。教学方式、方法要直观、形象、丰富多样,富有趣味性。要创设一个团结互助、好学上进的集体风气,使每一个同学在良好的集体环境里成长。 当然,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我们的教育教学与应试教育思想的碰撞,产生了不少问题,问题的出现需要我们去思考、去解决,如教师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选择怎样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学习评价难以操作等,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如果能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最终一定会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学生总有一些不良的现象,如逃学、早退、迟到、作业不按时完成、上课搞小动作、做鬼脸等现象,无时不展现在你面前。此时,你的心情又如何呢?是气愤、激怒、伤心,非想揍他一顿,还是用乐观的心态来教育他,我想,教育学生需要耐心和宽容,用真诚的爱心去感化学生,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法去对待学生的错误。让学生静心去寻找自己错误的原因,真正体验到自己的错误给别人带来的伤害有多深,我想这样的耐心和宽容教育学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何偿不用呢?
最近参加了肥城市中小学教师健康教育培训,受益匪浅, 感受颇多。先听了刘老师的《师德修养》杨老师的发展心理学,周老师的社会心理学。她们都通过不同案例结合理论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过去自己一些百思不解的案例变得眉目疏朗了许多 。 通过学习,我懂得了教师首先要具备健康的心理。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者,他不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很神圣的。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方式,都会让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一名优秀的教师,会在课堂中营造出和谐与温馨的气氛,让学生如沐春风。因此,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发点。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不断地完善品德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我们常常能在报纸或新闻中看到学生自杀的事例,有学习方面,也有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因素。这表明,当代青少年学生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有待提高。在这些新现象、新问题面前,心理教师应力求“对症下药”,给予学生鼓励,帮他们重拾信心。要对学生不良心理的成因多加了解,是学校因素,还是家庭或社会因素。当我们感觉无力摆脱社会风气的困扰,就要会同学生家长采取较为科学的方法教育子女。
例如,可以尽量创设健康的教育环境,可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与学生家长沟通思想,相互配合,而且要将其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我们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是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和具体实施者。除了要有渊博的知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还要针对学生关键时期的心理变化进行教育。才能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这是我们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通过学习,无论在理论知识还是方法技巧上我对心理教育有了进一步了解为了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会继续认真的学好后面的培训课程,并将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之中!
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优良的心理素质在大学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21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作为大学生,首先应该具备这种优良健康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
心理健康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我认为,心理健康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的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妥善处理同学、师生间关系,积极融入集体,热爱并勤奋学习,更好的适应新环境。
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有着很大的不同,然而在大学中仍需要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职欲望。学习是大学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拼命地汲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同时也应该积极参加各种创新大赛,这样及开发思维的多向性又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更值得重视的是英语方面,现代社会中英语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也可以说是每个人必备的素养之一,这样看来口语更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积极加入学生会、分团委等,如此既丰富了大学生活又锻炼了自己能力。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让自己成为一个闪光点。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然而,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时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的表达和控制情绪。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对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训练,使自己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使我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7
当我知道我们要上心理健康课的时候,我非常的不高兴,难得双休日我们有时间可以好好玩,晚上还要去上课,我当初也觉得心理课是一门很枯燥的课,无非就是给我们讲一些理论、认识一些心理名词、心理疾病、叫我们如何自我调节等等,可是在我上了第一节课后,我就知道我错了。老师的课并不无聊,课堂气氛很活跃,老师会与我们在课堂上进行一些交流,让我们当堂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我的印象中,上课一般用的只是脑,大脑不停地思考问题解答问题、记忆等,但心理课不一样,它给我的感觉是心灵的解剖,它的内容大部分都与我们有关,我们会很诚实的上这门课,因为我们想更多更好更准确的了解自己。这是我上心理课给我的最大的感受,是一种自己与自己的对话,是一种反思一种自我省视,心灵的安抚,当然,这只是一方面,有些课时给我的更多的是快乐和知识。上老师的课很轻松很愉快,相比往常这个时间段我会在宿舍玩手机玩电脑愉快多了,是发自内心的感受,也肯定比我在宿舍浪费时间值得多了,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就算老师的课不愉快它也比我在宿舍值得,因为上课接受知识本身就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情,只是我们大多时候心里不愿意,它便变得与我们相处的不好。我都觉得可惜,因为我因其他的事情逃过课,现在也不明白当初为什么会觉得心理课是枯燥的。我往往还在没弄清楚对象、还在不了解对象的时候就做出判断,然后就会影响我对这个事物的看法,这是不好的。
第一节课老师让我们互相认识,学会自我介绍,当堂认识两个新的同学,还让同学给我们示范。我胆子比较小,老师让同学上去的时候我有在庆幸自己没点到,老师找了坐在角落里、不太起眼的同学。课堂很是活跃,尤其是同学上去认识新朋友的时候。当然也有相对不轻松的时候,就是给我们讲道理的时候。 我记得老师说过,现在心里有点病是很正常的,也有好多同学愿意把心里的结说出来,让老师帮助,我们要学会自我帮助,自己给自己暗示。向老师同学倾诉交流,把心中的疙瘩解开。我记得我高中有段时间心里很难受,不是学习压力,没有理由的难过,可能是为自己感到失望,感觉在虚度时光,当时我也想让自己尽快摆脱这种状况,可是我又不知道要怎样摆脱。我也不想和任何人说,因为我觉得他们不会理解,反而会引起对我的另一些看法,看书也不行,后来我和好朋友打了电话,我对我自己的事情丝毫没提,可是打了电话后我会觉得好过一点,即使我的问题没有解决。这个时候我就知道,其实交流交谈改变的是心情而不是解决问题,等你的心情改变了,你心中的不快、难过也不见了,交谈的内容也不一定就要说自己的事情,后来我就学会了以这样的方式来调解自己,但这个方法也不是都有用,会觉得很矛盾,我居然到了用这种方法来使
自己不难过了的地步。也发现越长大心里的问题就越多。这大概是我多想的习惯造成的。所以听到老师说现在的人心里多少都会有一点毛病,或大或小,我也就不那么担心了。
我记得老师给我们做过这样一个游戏,让我们自己在纸上写20个句子我是谁,当时我们都觉得好难写,20个句子,可是越写到后面就发现20个句子根本不够写,越写越想写,后来我回到宿舍写了一篇日志,题目就是我是谁,好好的看看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看看自己眼中的自己与理想中的自己有多大的差别。人往往会因为外界因素而改变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从而把自己原来好的优秀的思想变少变没,然后自己就变得越来越脱离自己原有的轨道,忽然有一天发现自己怎么会是这个样子的,然后又陷入自责当中。我觉得老师很有趣,我们在写的时候老师已经给我们准备了纸笔,有时候交上去,有时候自己留着。上这门课程,没有压力。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80
20xx年的4月22日至4月26月我有幸参加了凉州区教育局组织的清华伟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远程培训。在此期间,学习了专家的专题讲座,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到了学校心理健康发展的概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实施途径和方法,为以后更好的开展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在这次培训中,我们全体学员和老师都普遍产生共识:通过培训在思想认识上都有了新的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以及自身素质的提高都很有帮助。本次培训时间虽然极其短暂,却撬开了我们广大教师的心灵之门,为我们教师提供了一个了解自身,完善自我的平台。
在这次培训中,我有了很大的收获,感受颇多。我将本次学习的感悟总结为如下几点: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日益重要。
通过本次培训,我对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从无到有,从浅到深。健康不仅是身体上没有任何疾病,而且是能正确了解和接纳自我,能正确地感知现实并适应现实,良好的适应及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平衡过去。
世界卫生组织把人的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精神病学者麦灵格是这样定义心理健康的:“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间具有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不只是要有高效率,也不只要能有满足之感,或是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而是需要三者俱备。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也就是说,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的社会适应能力,乃是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志。这也表明在教学中只讲生理卫生是不够的,对学生还必须注意心理卫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面,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学校教育更加突出重要。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是教师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走近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扑面而来,它比过去的教育教学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更关注人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更关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更关注学生的尊严。这意味着,今后对老师的要求不仅是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而且应当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员,承担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为此,教师学习和掌握心理卫生常识尤为关键。
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反之则使学生惶惑不安。所以,教师自身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非常重要。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积极健康的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较大影响。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心理相容。一个学生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
三、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各学科教学中,是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
随着社会的重视,目前学校教育已慢慢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一两位专业教师的事,它还需要全体教师的重视和参与。这不仅仅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员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更需要其他各科老师结合本学科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方法充分运用到教学中,两者有机结合,确保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1、每一位教师在上课时都应该时刻记得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对学生要和蔼可亲,以诱发其良好情绪;善于观察学生情绪变化,及时排除不良情绪的干扰;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创造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情境,使学生乐于学习;发现并表扬学生的优点,尤其是"弱视群体",更应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抓住教育契机给予不同方式的赞许,鼓励他们进取。
2、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培养健康情绪,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心理素质良好的教师,会凭借自己的语言、行为和情绪,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感召下,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体验到愉悦、满足的情感,并流露出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要努力克服不良情绪的困扰,在不断提高知识素养的基础上,培养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健康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效益。
四、学校还应努力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
学校可以联合社区等基层组织,定期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向家长传授孩子身心发展的常识。让家长们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离不开和睦、文明、明朗、愉快的家庭环境。学生从小能生活在温暖愉快的家庭中,得到父母、长辈的正确的爱,必然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安全、愉快,充满欢乐和信心,良好的情绪从小就占据心理状态的主要地位,从而保证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学生的人格得到和谐发展,为适应未来的社会需要在能力上和心理上作好准备。使他们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81
10月至11月我幸参加了xx州班主任远程培训,通过二个多月的网络培训,我学到了许多班级管理方面的知识,使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尤其是学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专题后,受益匪浅,感想颇多。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在现今的学校里,如何看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呢?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
一、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时代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促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利于提高德、智、体、美、劳教育的成果;有利于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和精神健康的维护。因此说,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心理健康的内涵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状态。心理健康这个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当然也代表着它的反面——心理问题。围绕着心理健康开展的教育,我们称之为为心理健康教育。从班主任的职责来看,班主任要当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促使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这是因为心理健康是班级德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全面素质。心理健康内涵的核心是自尊。所谓自尊是指学生中间,或者指某个个体中间,对自己或者对自我一种积极的'肯定的评价,体验或态度。老师们都很重视对学生自尊心的培养,因为学生如果自尊就可以成为自强、自立、自信的年轻一代,因此自尊的问题最重要。
三、正确区分学生不同的心理状态
一般来说,人的心理状态可以分为三种:正常状态、不平衡状态与亚健康状态,与这三种心态相应,其社会行为方向也表现出十分重要的特点。
在没有较大困扰的情况下,学生的心理处于正常状态之中。这种状态之下,学生的行为基本上预期价值观体系、道德水平和人格特征相一致,是一种健康或者优秀的状态。
第二种状态是不平衡状态。一旦发生了扰乱正常生活、引起人们消极情绪的事件,如受到挫折、需求得不到满足等,就会进入一种不平衡状态,这里指学生处于挫折、焦虑、压抑、恐惧、担忧、矛盾等状态。一般来说,学生在生活过程中会不断地经历各种不平衡状态,这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要的。积极主动而不是消极被动的面对不平衡状态才会带来发展或者成长的契机。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要不断打破对象的平衡,促进其发展。对不平衡状态的外在或内在的非建设性或伤害性处理,才会导致所谓的“病态、变态、或偏差”。
异常行为是学生在心理不平衡的情况下发生的,是一种偶发性行为,这种行为在学生正常状态下是不会发生的,它与常态行为不同,可以称为“偏态行为”。班主任如果能及时鉴别学生的行为,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摆脱心理的危机状态,回复到正常状态,那么,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违法行为、不道德行为以及意外事件就会大大减少。
第三种状态是不健康状态,当学生处于不健康状态时,往往会非线性地发生不适应行为,包括反社会行为和异常行为。所谓“非线性”地发生,是指这些行为的发生常常是没有明确的、直接的原因,找不到其因果关系,其因果序列是不清晰的。例如,一位小学生突然害怕方格或类似方格的所有物体,这是一种异常行为,包括他自己在内,谁也弄不清他为什么会怕方格。正是由于这种非线性的特点,我们对其不适应行为的产生就无法预测。
学生在心理不健康状态下所发生的反社会行为或异常行为既没有直接的原因,也没有明确的行为动机。因此,谈不上是其价值观、道德水准或人格特点的必然产物。这类行为我们称之为“变态行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不适应行为的发生有不同的特点,作为班主任,我们要看到广大学生的两个主流,一是大部分的学生心理健康是主流;二是有些学生由于学业、生活、环境的压力产生暂时的心理不适,他们要求给予指导,以帮助他们正确应对遇到的问题。对于班主任,在面对学生发展中所出现的心理偏差,应树立正确的观念,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而针对极个别的出现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则要能够及时甄别,并积极寻求专门机构予以解决。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82
心理障碍是越来越沉重的话题,新时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近进行的调查研究结果,一组沉甸甸的数字表明:全世界范围内患有心理障碍的人数占人口的12%更有上升的趋势,那麽,处在新时期的'护士群体,尤其是精神科的护士长期处在焦虑、抑郁、偏执、疑虑、愤怒的环境氛围中,如何做到不被不良环境同化,保持自身的健康心理,更好地服务于精神疾病患者,也是精神科护士必须学习的内容。
1、正确认识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一般是指没有能力按社会认为适宜的方式行动,以至其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是不适宜的。一般人认为心理障碍是对刺激反应的一种异常表现。
2、掌握维护健康心理的要素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有了新的概念。世界卫生组织自信对健康的定义为:健康是指不但没有躯体上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即是,心理的健康和身体的健康同等重要。心理健康有如下要求:智力正常。自我安全感。切合实际。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谐的人际关系。思想与行动协调统一。
3、注意给健康心理添加“营养素”
现代物质文明的进步,人们十分注意膳食的合理搭配,以吸取各种营养素,而却忽略了心理健康其实也需要添加“营养素”。自信可使我们变得坚强,不惧困难、积极向上,有勇气接受挑战和解决问题。护理事业的迅猛发展,许多护理工作方法函待改革、更新,社会对精神科医护人员不理解,甚至对其怀有歧视,造成从事精神科的医护人员有心理压力,得不到社会和家人的支持,但只要我们有信心,就有勇气和能力面对挑战......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83
时代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拥有健康的心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从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来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质的保障。因此,我们教师在引导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更应该责无旁贷地担当起孩子的“心理健康医生”。这次我有机会参加心理健康学习,真实感受颇深!
一、教师自己保持乐观的心态
我认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反之则使学生惶惑不安。所以,教师自身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非常重要。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
(一)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二)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
(三)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
(五)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
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二、以良好的心态感染学生
我们要以积极的情绪状态和较强的感染力,要以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对学生的一片爱心、对所任学科的深厚感情,去感染影响学生。努力做到教态亲切、热情、和蔼可亲,教学语言要生动活泼、富有幽默感。教学方式、方法要直观、形象、丰富多样,富有趣味性。要创设一个团结互助、好学上进的集体风气,使每一个同学在良好的集体环境里成长。
当然,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我们的教育教学与应试教育思想的碰撞,产生了不少问题,问题的出现需要我们去思考、去解决,如教师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选择怎样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学习评价难以操作等,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如果能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最终一定会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学生总有一些不良的现象,如逃学、早退、迟到、作业不按时完成、上课搞小动作、做鬼脸等现象,无时不展现在你面前。此时,你的心情又如何呢?是气愤、激怒、伤心,非想揍他一顿,还是用乐观的心态来教育他,我想,教育学生需要耐心和宽容,用真诚的爱心去感化学生,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法去对待学生的错误。让学生静心去寻找自己错误的原因,真正体验到自己的错误给别人带来的伤害有多深,我想这样的耐心和宽容教育学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何偿不用呢?
最近参加了肥城市中小学教师健康教育培训,受益匪浅, 感受颇多。先听了刘老师的《师德修养》杨老师的发展心理学,周老师的社会心理学。她们都通过不同案例结合理论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过去自己一些百思不解的案例变得眉目疏朗了许多 。
通过学习,我懂得了教师首先要具备健康的心理。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者,他不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很神圣的。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方式,都会让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一名优秀的教师,会在课堂中营造出和谐与温馨的气氛,让学生如沐春风。因此,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发点。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不断地完善品德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我们常常能在报纸或新闻中看到学生自杀的事例,有学习方面,也有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因素。这表明,当代青少年学生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有待提高。在这些新现象、新问题面前,心理教师应力求“对症下药”,给予学生鼓励,帮他们重拾信心。要对学生不良心理的成因多加了解,是学校因素,还是家庭或社会因素。当我们感觉无力摆脱社会风气的困扰,就要会同学生家长采取较为科学的方法教育子女。
例如,可以尽量创设健康的教育环境,可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与学生家长沟通思想,相互配合,而且要将其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我们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是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和具体实施者。除了要有渊博的知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还要针对学生关键时期的心理变化进行教育。才能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这是我们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通过学习,无论在理论知识还是方法技巧上我对心理教育有了进一步了解为了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会继续认真的学好后面的培训课程,并将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之中!
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优良的心理素质在大学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21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作为大学生,首先应该具备这种优良健康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
心理健康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我认为,心理健康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的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妥善处理同学、师生间关系,积极融入集体,热爱并勤奋学习,更好的适应新环境。
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有着很大的不同,然而在大学中仍需要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职欲望。学习是大学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拼命地汲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同时也应该积极参加各种创新大赛,这样及开发思维的多向性又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更值得重视的是英语方面,现代社会中英语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也可以说是每个人必备的素养之一,这样看来口语更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积极加入学生会、分团委等,如此既丰富了大学生活又锻炼了自己能力。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让自己成为一个闪光点。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然而,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时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的表达和控制情绪。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对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训练,使自己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使我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84
过学习,我懂得了教师首先要具备健康的心理。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者,他不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很神圣的。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方式,都会让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一名优秀的教师,会在课堂中营造出和谐与温馨的气氛,让学生如沐春风。因此,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发点。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不断地完善品德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最近参加了市中小学教师健康教育培训,受益匪浅,感受颇多。先听了刘老师的《师德修养》杨老师的发展心理学,周老师的社会心理学。她们都通过不同案例结合理论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过去自己一些百思不解的案例变得眉目疏朗了许多。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我们常常能在报纸或新闻中看到学生自杀的'事例,有学习方面,也有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因素。这表明,当代青少年学生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有待提高。在这些新现象、新问题面前,心理教师应力求“对症下药”,给予学生鼓励,帮他们重拾信心。要对学生不良心理的成因多加了解,是学校因素,还是家庭或社会因素。当我们感觉无力摆脱社会风气的困扰,就要会同学生家长采取较为科学的方法教育子女。例如,可以尽量创设健康的教育环境,可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与学生家长沟通思想,相互配合,而且要将其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我们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85
的4月22日至4月26月我有幸参加了凉州区教育局组织的清华伟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远程培训。在此期间,学习了专家的专题讲座,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到了学校心理健康发展的概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实施途径和方法,为以后更好的开展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在这次培训中,我们全体学员和老师都普遍产生共识:通过培训在思想认识上都有了新的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以及自身素质的提高都很有帮助。本次培训时间虽然极其短暂,却撬开了我们广大教师的心灵之门,为我们教师提供了一个了解自身,完善自我的平台。
在这次培训中,我有了很大的收获,感受颇多。我将本次学习的感悟总结为如下几点: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日益重要。
通过本次培训,我对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从无到有,从浅到深。健康不仅是身体上没有任何疾病,而且是能正确了解和接纳自我,能正确地感知现实并适应现实,良好的适应及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平衡过去。
世界卫生组织把人的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精神病学者麦灵格是这样定义心理健康的:“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间具有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不只是要有高效率,也不只要能有满足之感,或是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而是需要三者俱备。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也就是说,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的社会适应能力,乃是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志。这也表明在教学中只讲生理卫生是不够的,对学生还必须注意心理卫生。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面,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学校教育更加突出重要。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是教师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走近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扑面而来,它比过去的教育教学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更关注人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更关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更关注学生的尊严。这意味着,今后对老师的要求不仅是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而且应当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员,承担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为此,教师学习和掌握心理卫生常识尤为关键。
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反之则使学生惶惑不安。所以,教师自身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非常重要。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积极健康的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较大影响。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心理相容。一个学生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
三、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各学科教学中,是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
随着社会的重视,目前学校教育已慢慢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一两位专业教师的事,它还需要全体教师的重视和参与。这不仅仅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员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更需要其他各科老师结合本学科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方法充分运用到教学中,两者有机结合,确保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1、每一位教师在上课时都应该时刻记得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对学生要和蔼可亲,以诱发其良好情绪;善于观察学生情绪变化,及时排除不良情绪的干扰;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创造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情境,使学生乐于学习;发现并表扬学生的优点,尤其是"弱视群体",更应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抓住教育契机给予不同方式的赞许,鼓励他们进取。
2、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培养健康情绪,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心理素质良好的教师,会凭借自己的语言、行为和情绪,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感召下,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体验到愉悦、满足的情感,并流露出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要努力克服不良情绪的困扰,在不断提高知识素养的基础上,培养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健康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效益。
四、学校还应努力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
学校可以联合社区等基层组织,定期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向家长传授孩子身心发展的常识。让家长们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离不开和睦、文明、明朗、愉快的家庭环境。学生从小能生活在温暖愉快的家庭中,得到父母、长辈的正确的爱,必然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安全、愉快,充满欢乐和信心,良好的情绪从小就占据心理状态的主要地位,从而保证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学生的人格得到和谐发展,为适应未来的社会需要在能力上和心理上作好准备。使他们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86
一、军旅生活与艰苦相伴
环境的艰苦。在我们军队中,真正驻守在富裕繁华地区的部队是少数,绝大多数军人工作生活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内地乡村、偏远荒凉的边疆海防。千里冰封的雪原、远离陆地的海岛、人迹罕见的弋壁,往往就是军人活动的场所,这是许多其他社会职业所不能比拟的。
任务的艰苦。军旅生活的艰苦,不仅受物质条件所制约,更是由军队担负的使命决定的。战争年代,军人的艰苦程度常人难以想象的。即便是在和平时期军人同艰苦打交道也是常事。
生活的艰苦。艰苦的环境,任务相联系,军营的日常生活往往也是清苦、艰辛的。对于军人来说,行军打仗,吃不上饭,睡不着觉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平时训练,泥里爬、水里淌,翻山越岭,风餐露宿,也并不乏见。尽管近年来部队的物质文化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是军人就不可能在“酒绿灯红”中安逸享乐,吃大苦、耐大劳依然是军旅生活中的独特色彩。
二、吃大苦,耐大劳是军人必备的素质
1、革命军人履行保卫祖国、保卫人民和平劳动的神圣职责,本身就是一个吃大苦、耐大劳的过程。战争年代,打胜仗多的部队,往往就是最能吃得苦中苦的部队。一项重要作战任务下来,大家都能争着上;谁能吃得苦中苦,谁就有可能争得啃“硬骨头”的光荣。现在也是如此,平时练就吃大苦、耐大劳的.意志品格,关键时刻方能显出英雄本色,圆满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任务。
2、吃大苦、耐大劳的意志品格,也是军人在日常工作中成就事业的重要条件。有了吃大苦、耐大劳的意志品格,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挫折,才能不屈不挠、锐意进取;面对别人的冷嘲热讽的压力,才能宁折不弯勇往直前;面对爱情上的波折、家庭中的不幸、身体上的伤残等种种“不顺”,才能勇敢地向命运挑战,做生活中的强者,进而为成就事业奠定基础。
3、吃大苦,耐大劳是革命事业和我军的光荣传统所在。我们所说的吃大苦,耐大劳,既不是单纯字面意义上的吃苦受累,也不同于宗教中的所谓“寡欲”修行,而是指在为崇高理想和美好事业的奋斗中,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英雄气概。“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三、我军是人民的军队,以人民的幸福为幸福,以人民的痛苦为痛苦。
建立在这样基础上的吃大苦、耐大劳的意志品格,意味着革命军人并不是单纯地为吃苦而吃苦,而是为争取人民的解决和幸福而自觉自愿地吃苦。“一人吃苦万人甜”,正是这种吃大苦、耐大劳意志品格所蕴含的思想境界的生动写照。回顾我军走过的征程,当民族危难深重、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际,在党的领导下,前辈们不惜吃尽人间苦中苦,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同国内外反动派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与全国人民一道,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全国解放后,为人民的幸福安宁,全军官兵守卫在祖国的边防、海岛,扎根在巍巍大山,莽莽林海、茫茫戈壁,默默地与艰苦为伴,甘愿比一般公民承担更多的艰辛。可以说,一部人民解放军的历史,就是一部革命军从为祖国和人民的繁荣幸福而甘心情愿地吃大苦、耐大劳的壮丽史诗。在革命军人看来,吉祥的源泉在于吃苦奉献,为人民幸福勇于吃苦,乐于吃苦,最值得引以骄傲和自豪。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87
小学阶段是学生建立健康意识的关键时期,所以,在教学中适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一线小学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但是,近年来经常被报道一些因为心理问题而发生的一些不好的事情,其实,这些报道也是在告诉我们教师要做好这方面的教育工作,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进而为学生形成正确的心理作出贡献。因此,本文从"环境“"肯定“"关爱“三个方面入手来谈谈自己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以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环境: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环境是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只有学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才能保持愉快的心情,才能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但是,这里所说的环境不单单是指班级环境,还包括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等等,也就是说,在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以"学校环境“的建设为例,我们要做好校园文化建设,我们可以在校园长廊里设计一部分心理健康小知识的板块,并通过及时更换内容来服务来长廊休息或者是学习的学生,使学生在心理健康小知识的普及下学会自我调节,进而为心理健康教育做好铺垫。
以"班级环境“为建设为例,我们要做好班风建设,在班风的建设中我们要通过班歌、班徽等方面的`建设来形成一种乐观、积极、拼搏的班风,进而使学生在互相的影响下形成积极的观念。
当然,还包括家庭环境的建设,这就需要家长的配合,在这里不再详细介绍,但我们要因学生情况的不同来与家长做好沟通,进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提高营造良好的环境,同时,也为学生的发展作出贡献。
二、肯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所谓的肯定就是要善于运用鼓励性的语言或者是行为来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肯定学生,进而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在教师的肯定中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所以,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88
心理障碍是越来越沉重的话题,新时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近进行的调查研究结果,一组沉甸甸的数字表明:全世界范围内患有心理障碍的人数占人口的12%更有上升的趋势,那麽,处在新时期的`护士群体,尤其是精神科的护士长期处在焦虑、抑郁、偏执、疑虑、愤怒的环境氛围中,如何做到不被不良环境同化,保持自身的健康心理,更好地服务于精神疾病患者,也是精神科护士必须学习的内容。
1、正确认识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一般是指没有能力按社会认为适宜的方式行动,以至其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是不适宜的。一般人认为心理障碍是对刺激反应的一种异常表现。
2、掌握维护健康心理的要素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有了新的概念。世界卫生组织自信对健康的定义为:健康是指不但没有躯体上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即是,心理的健康和身体的健康同等重要。心理健康有如下要求:
2.1智力正常
2.2自我安全感
2.3切合实际
2.4乐观的生活态度
2.5和谐的人际关系
2.6思想与行动协调统一
3、注意给健康心理添加“营养素”
现代物质文明的进步,人们十分注意膳食的合理搭配,以吸取各种营养素,而却忽略了心理健康其实也需要添加“营养素”。
3.1自信:自信可使我们变得坚强,不惧困难、积极向上,有勇气接受挑战和解决问题。护理事业的迅猛发展,许多护理工作方法函待改革、更新,社会对精神科医护人员不理解,甚至对其怀有歧视,造成从事精神科的医护人员有心理压力,得不到社会和家人的支持,但只要我们有信心,就有勇气和能力面对挑战......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89
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由于心理不健康而发生的各种让人瞠目结舌的事件,让我们充分认识到及时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将迫在眉睫。作为当代大学生,我认为心理健康就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同学们关系和谐,很好地融入集体,能很好地适应环境。
经过一学期的心理课学习,我学到一些与人交往的方法。无论是与亲人还是朋友交往,我们都要把握好交往的方法,要学会换位思考,要用一个宽容的心去待人,这样我们才能处理好与亲人朋友的关系,使我们的身边少许多争吵,多许多的爱与温暖。心理课老师上课很用心,教育方式也不同,教我们怎么站在不同的位置看一些事,怎样处理自己与父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系。上这样的心理课,不仅增长知识,还得到新的'感受,尤其是老师讲过自己或是从媒体上见过的案例,让我感同深受。
上心理课,我学会很多知识和道理。我知道当彼此遇到误会,要换位思考,要宽容待人,要理解他人,也要把自己的一些事情坦白地说出来。“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论与多少人同处,总要存心公正、一视同仁,不可与一两个人特别亲近,却与其他的人疏远,尤其不可袒护自己所爱的人,一有这种情形,势必引起别人的嫉妒,许多纠纷就是因此发生的。父母对子女、师长对学生、上司对属员、兄弟姊妹,同学同事,彼此之间都必须谨防这种情形。通过上心理课,我觉得人与人之间要及时沟通,与父母之间要敞开心扉,不要制造矛盾。平时父母管我,我心里感觉很厌烦,现在我什么事都为父母朋友和家人着想。通过上课,我变了很多,希望有机会上更多这样的课。
上课的老师很棒,很详细,虽然老师和我们不是一个时代的人,但是丝毫感觉不到与我们之间存在的任何代沟。上课没多久,同学们就被老师感染了,也都活跃起来。经过上课,我的知识更丰富了,办法更多了,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会按老师教的方法合理去对待每一件事,打开心扉与别人沟通,不与别人产生隔阂。
我第一次上心理课,开始很紧张,以为要把自己的心里话当那么多同学的面说,有些不好意思。后来我明白了,大家都很友善,不需要顾忌。以后有什么事情,要站在别人的立场或他人的角度看待事情,不能只顾自己,而不想想他人的心理是否受伤。我很高兴,现在我学会了换位思考,我又多了一笔财富。心理健康课令我受益匪浅,我感悟到人世间爱的可贵,学会了与人共处,我会将课堂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平日生活中去,接受爱,报答爱。就让我们乘着爱的翅膀去腾飞!在心理课上,我学到很多知识,也回答了很多问题,我还感到自己身上的不足,并下决心改正。
心理课让我终于感到人生的珍贵,感到要孝顺父母,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感悟到我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用父母为我们操心,不让他们为我们担心,我们还要关心身边的人,让每个人得到关心。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虽然我们现在还没有真正踏入社会,但是身边的老师和同学就如同我们的朋友一样,我们要凡事真诚,存真诚的心,说真诚的话,做真诚的事。自己有了什么错失,应当坦白承认,切不可设词遮掩;有人责备劝导你的时候,要存着谦卑感谢的心领受,切不可羞恼拒绝。与人同处不可有虚伪的客套,但总要彬彬有礼,举止中节,使人在你的动作举止上没有可挑剔的地方。多爱人才能多得人的爱,多敬人才能多得人的敬,多宽容人才能多得人的宽容,多体恤人才能多得人的体恤。你送出去的是什么,你收回来的也是什么。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90
过学习,我懂得了教师首先要具备健康的心理。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者,他不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很神圣的。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方式,都会让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一名优秀的教师,会在课堂中营造出和谐与温馨的气氛,让学生如沐春风。因此,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发点。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不断地完善品德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最近参加了市中小学教师健康教育培训,受益匪浅,感受颇多。先听了刘老师的《师德修养》杨老师的发展心理学,周老师的社会心理学。她们都通过不同案例结合理论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过去自己一些百思不解的案例变得眉目疏朗了许多。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我们常常能在报纸或新闻中看到学生自杀的事例,有学习方面,也有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因素。这表明,当代青少年学生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有待提高。在这些新现象、新问题面前,心理教师应力求“对症下药”,给予学生鼓励,帮他们重拾信心。要对学生不良心理的成因多加了解,是学校因素,还是家庭或社会因素。当我们感觉无力摆脱社会风气的困扰,就要会同学生家长采取较为科学的方法教育子女。例如,可以尽量创设健康的教育环境,可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与学生家长沟通思想,相互配合,而且要将其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我们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91
经过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我的收获很大。学习了许多专业的心理知识,以前很多的疑问都得到了解决,我真正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世界卫生组织宣言近年来一再强调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良好的状态。”
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是经过了此次学习,我真正感觉到了不仅学生要保持心理健康,教师本身也要保持心理健康,而这个问题一直是被我们大家忽视的。教师常常要做学生的心理工作,给学生排忧解难,而教师的心理压力又由谁给解决呢?教师这个社会的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自身的社会角色和所承担的社会任务,和对自己身份的认同,及社会的认可的不对等,给自己带来了极大的困惑和压力。
教师的工作环境是学校,每天和自己的上级同事,又和自己的服务对象终日在一起工作。社会分工的其他工作都是针对物品或者人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一时间段来服务,而老师的服务对象是人——成长中的人,并且肩负着指导他们成长的重任。那种八小时以外时间还在为自己的学生的成长和未来殚精竭虑的事情,是不做此项工作的人所不能理解的。做教师根本就是一个累身更累心的活计。
而社会对老师的认同却是让老师不平衡的的'。在外地的公汽里看到一句话:市民应该做到尊师重教。朋友看到了之后,说看你们教师多受重视。我苦笑了一下,说:“市民做不到什么,社会才提倡什么的。”因为教师的收入低,部分家长急功近利仅仅关注学生得的短期成绩对老师求全责备等原因,教师得不到社会的真正重视,压力太大。碍于自己的所谓“面子”,普遍的现象是有了心理问题不会疏导又不去找专业人士治疗,甚至于心理健康教育未能普及的情况下,教师有了心理障碍和疾病却不自知!积劳成疾是常有的事情,所以现在的舆论开始纷纷关注教师的”亚健康”状态,不仅是身体的,更多的问题来源于心理。
那么,教师怎么样避免或者剪除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呢?
一,要开阔自己的视野,让自己的业余生活丰富起来。就我个人而言,运动是一个调节身心的好方法,找几个朋友,在运动场上大汗淋漓后,不仅疲劳的身体得到了锻炼,有资料指出:运动时,身体内部会分泌一种物质,俗称“快乐物质”——会让人们放松,高兴。
二,要有知心朋友。时常和他们聊天,好的,不好的;得意的,失意的:大的,小的……把心事跟大家倾诉,是缓解心理压力的好办法。
三,利用好你的假期。对于平时假期少的教师,可以选择附近的地区游览,逛逛市区,或者去家乡有名的景区游览。当然。教师的两个长假是你放松自己调节情绪的最佳时间。
四,照顾好家庭。什么都不顺利的时候,家是你永远的避风港湾。永远不要试着只顾大家,不顾小家。最后的可能是会失去两个家。
以上,是我的一家之言,收获是巨大的,体会可能肤浅,一点建议仅给同行们参考,当然,切记心理健康的前提是身体健康!重视我们自己的心理,正视我们自己的问题,看到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的不足。希望我们都能保持开阔的心境。良好的心态!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92
“蹇蹇三事,师师百僚”,人的一生,多遇良师是何其有幸的事情。20xx年9月26日和27日,我有幸参加了郑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经过两天的培训,我吸收了很多新的心理健康理论,增长了很多心理辅导知识。感受名师的风采,聆听教授的真言,我感悟良多。
26日,为我们授课的是郑州大学心理学系心理学教授葛操,他是心理学博士,20xx年劳动部首批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师,河南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心理咨询师考试鉴定专家。葛操教授首先给我们分享了《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几点思考》,接着给我们讲解了“倾听技术”、“共情”、“EFT”情绪释放技术等知识点。葛操教授的授课给我印象深刻的有两点,一是在讲授倾听技术时,我不禁想到了李镇西老师的“倾听是心灵的水珠,能折射出纯洁而热情的光芒”那句名言,此刻我深深的`明白了:倾听是一种自我修养,倾听是一种爱的教育手段,倾听是一种设身处地的共情方式。二是心理学中的“EFT”情绪释放技术本是让学生觉得生冷酸涩的理论,但葛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活灵活现的现场互动却使得这次授课浅显易学,让大家感觉是很实用的一种放松方式,让人倍感愉悦。
在今后的工作中、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倾听,掌握倾听技巧,设身处地的体验他人内心情感,与之共情,“陪着他”,“理解他”,“温暖他”,而不能凭借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去简单的理解事情,用所谓的标贴去影响他人、改变他人,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27日,为我们授课的是郑州大学教育学院的杨敏齐副教授和许慧教授,杨敏齐副教授给我们讲解的课题是《认知疗法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的运用》,许慧教授给我们分享了积极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杨教授给我们分析了认知治疗的理论依据,让我们对“抑郁症”、“焦虑障碍”、“惊恐障碍”、“社交障碍”等原来不太熟悉的名词有了一定的认识。给我印象最深的应该是许慧教授传递给我们的赏识教育,这让我第一次听到“习得性赞赏”理论,该理论温暖而又深刻,让我明白了“爱系心田,须口言明。”许慧教授的一言一行都在生动诠释着“腹有诗书气自华”,参训老师在润物细无声的氛围里感受到了心理学的魅力和力量。
这次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虽说只有短短的两天,但各位教授分享给我们的心理健康学知识,各位教授的名师风采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后,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将不断践行心理健康理论,用赏识教育去关爱学生,用“共情”方式静心聆听学生的心声,用“EFT情绪释放技术”去指导学生减压,用积极心理学去贯穿教学,让学生在心理健康、身体健康、精神健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93
当今教师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21世纪是竞争的世纪,教师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时期的挑战,坚持健康的心理尤为重要。教师要干好教育工作,首先要有强烈而持久的教育动机,有很高的工作积极性。很难假想一个对教育工作毫无兴趣的人,会努力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经过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我的收获很大。学习了许多专业的心理知识,以前很多的疑问都得到了解决,我真正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经过了此次学习,我真正感觉到了不仅学生要坚持心理健康,教师本身也要坚持心理健康,而这个问题一直是被我们大家疏忽的。教师常常要做学生的心理工作,给学生排忧解难,而教师的心理压力又由谁给解决呢?教师这个社会的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自身的社会角色和所承担的社会任务,和对自己身份的认同,及社会的认可的不对等,给自己带来了极大的迷惑和压力。
教师的工作环境是学校,每天和自己的上级同事,又和自己的服务对象终日在一起工作。社会分工的其他工作都是针对物品或者人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一时间段来服务,而老师的服务对象是人——成长中的人,并且肩负着领导他们成长的重担。那种八小时以外时间还在为自己的学生的成长和未来殚精竭虑的事情,是不做此项工作的人所不能理解的。
做教师根本就是一个累身更累心的活计。那么,教师怎么样避免或者剪除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呢?一,要开阔自己的视野,让自己的业余生活丰盛起来。就我个人而言,运动是一个调节身心的好方法,找几个朋友,在运动场上大汗淋漓后,不仅疲劳的身体得到了锻炼,有材料指出:运动时,身体内部会分泌一种物资,俗称“快乐物资”——会让人们放松,高兴。
二,要有知心朋友。时常和他们聊天,好的,不好的;得意的,失意的:大的,小的……把心事跟大家倾诉,是缓解心理压力的好办法。
三,利用好你的假期。对于平时假期少的教师,可以选择邻近的地区游览,逛逛市区,或者去故乡有名的景区游览。当然。教师的两个长假是你放松自己调节情绪的最佳时间。
四,照顾好家庭。什么都不顺利的时候,家是你永远的避风港湾。永远不要试着只顾大家,不顾小家。最后的可能是会失去两个家。
以上,是我的一家之言,收获是巨大的,体会可能浮浅,一点建议仅给同行们参考,当然,切记心理健康的前提是身体健康!器重我们自己的心理,正视我们自己的问题,看到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的不足。盼望我们都能坚持开阔的心情,良好的心态!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94
最近我有幸参加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培训》,经过培训,我领略了心理咨询的魅力,更意识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在这两天的培训中,老师们通过个案、小故事等从理论讲到实践,讲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及在学校如何开展、实施。其中薛老师的个案让我深受触动。这是一位漂亮的高中女孩,女孩很内向,不与人交流,课堂上也不回答问题。后来妈妈和女孩一起来找薛老师,据薛老师说,女孩第一次来几乎不说话,都是妈妈在讲述:在女孩8岁的时候,爸爸出车祸突然离开了这个家,那段时间所有人都忽略了女孩的`感受,没有人关注这个女孩。事情过后,女孩变得没有以前那样开朗、爱笑、爱说话了。就这样度过了小学、初中,直到高中女孩发展到不能参加集体活动,不能住宿舍,这才引起了关注。双方建立咨询关系后,薛老师让女孩做了几次箱庭,女孩在不断的叙述中自我疗愈,慢慢走出了童年的阴影。
这是一次成功的个案,我们应该庆幸女孩的情况发现及时。由此可见,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更不容忽视。心理咨询师经常说这样一句话:一切问题的根源都来自童年。请大家都来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吧!让我们更多的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更好的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让他们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95
“蹇蹇三事,师师百僚”,人的一生,多遇良师是何其有幸的事情。9月26日和27日,我有幸参加了郑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经过两天的培训,我吸收了很多新的心理健康理论,增长了很多心理辅导知识。感受名师的风采,聆听教授的真言,我感悟良多。
26日,为我们授课的是郑州大学心理学系心理学教授葛操,他是心理学博士,劳动部首批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师,河南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心理咨询师考试鉴定专家。葛操教授首先给我们分享了《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几点思考》,接着给我们讲解了“倾听技术”、“共情”、“EFT”情绪释放技术等知识点。葛操教授的授课给我印象深刻的有两点,一是在讲授倾听技术时,我不禁想到了李镇西老师的“倾听是心灵的水珠,能折射出纯洁而热情的光芒”那句名言,此刻我深深的明白了:倾听是一种自我修养,倾听是一种爱的教育手段,倾听是一种设身处地的共情方式。二是心理学中的“EFT”情绪释放技术本是让学生觉得生冷酸涩的理论,但葛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活灵活现的现场互动却使得这次授课浅显易学,让大家感觉是很实用的一种放松方式,让人倍感愉悦。
在今后的工作中、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倾听,掌握倾听技巧,设身处地的体验他人内心情感,与之共情,“陪着他”,“理解他”,“温暖他”,而不能凭借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去简单的理解事情,用所谓的标贴去影响他人、改变他人,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27日,为我们授课的是郑州大学教育学院的杨敏齐副教授和许慧教授,杨敏齐副教授给我们讲解的'课题是《认知疗法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的运用》,许慧教授给我们分享了积极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杨教授给我们分析了认知治疗的理论依据,让我们对“抑郁症”、“焦虑障碍”、“惊恐障碍”、“社交障碍”等原来不太熟悉的名词有了一定的认识。给我印象最深的应该是许慧教授传递给我们的赏识教育,这让我第一次听到“习得性赞赏”理论,该理论温暖而又深刻,让我明白了“爱系心田,须口言明。”许慧教授的一言一行都在生动诠释着“腹有诗书气自华”,参训老师在润物细无声的氛围里感受到了心理学的魅力和力量。
这次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虽说只有短短的两天,但各位教授分享给我们的心理健康学知识,各位教授的名师风采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后,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将不断践行心理健康理论,用赏识教育去关爱学生,用“共情”方式静心聆听学生的心声,用“EFT情绪释放技术”去指导学生减压,用积极心理学去贯穿教学,让学生在心理健康、身体健康、精神健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