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支部好党员好故事演讲稿
此篇文章好支部好党员好故事演讲稿(精选4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好支部好党员好故事演讲稿 篇1
关于好支部好党员好故事演讲稿范文精选
演讲稿具有观点鲜明,内容具有鼓动性的特点。在现在社会,演讲稿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你所见过的演讲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好支部好党员好故事演讲稿范文精选,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好支部好党员好故事演讲稿 篇2
邵中国,一位在杭州务工的普通党员,是江苏省灌南县在杭州132名农民工党员和近2万务工人员的领头雁、主心骨,他在外乡高举党旗十几年如一日,默默奉献,服务两地,用实践走出了一条“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的流动党建工作路子,也用自己的信心、责任谱写了新时代一个农民工党员的奉献之歌。
离乡不离党,激情奉献社会
1998年邵中国来杭州务工后,发现很多远离家乡的农民工党员,无法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曾做过11年村党支部书记的他,深感责任在肩。为了能让农民工党员能在异乡有个温馨的“家”,他主动与杭州市下城区的组织部门联系,2000年6月,建立了灌南县首个驻外农民工党支部。作为支部书记的邵中国清楚,成立党组织不是目的,如何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是根本和关键。
“我们只有把杭州当成自己家,市民才能把我们当成自家人”邵中国经常这样对灌南老乡说,更是这样做的。近年来,他组织了“灌南外来务工志愿者服务在杭城”活动,在杭州市抗台风、防洪水等紧急危难一线,可以见到灌南志愿者的身影;在街头交通执勤、社区巡逻保洁等生活小事中,也能听到灌南的方言。多年来,在邵中国的'引导下,在杭务工的党员群众,先后涌现出了奋勇救火的惠志洪、勇抓窃贼的潘中兵等先进个人,累计有100多人次受到用人单位和驻地党委政府的表彰奖励。邵中国用实际行动塑造了诚实诚信、纯朴善良的灌南人良好形象。许多杭州企业在招工时,同等条件下往往都优先录用邵中国推荐的灌南人。邵中国也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杭州市十大“平民英雄”等荣誉称号,流动党组织先后被评为“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牵手就业,草根维权
灌南在杭务工人员约有2万人,就业、维权是务工老乡的心头事。为老乡找工作,争取让老乡待得住、干得好、挣得多,是邵中国最关心的事情。当务工老乡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邵中国总是以党组织书记的身份积极与有关单位沟通协调,努力为老乡讨回公道。
2008年,在西湖区一环卫所工作的40多名灌南籍务工人员,因劳资纠纷与环卫所发生矛盾,在多次交涉无果的情况下,准备联合起来罢工。邵中国得知后,及时制止了他们的过激行为,并主动与环卫所协商,双方最终达成协议,化解了一场危机。
现在,有了矛盾,大家都愿意找邵中国,老乡把他看成贴心人。但凡找到邵中国的,他不仅帮忙找工作,还管吃、管住直到找到工作。最多的一个晚上,他住的狭小的地下室里就挤满了6个来杭找工作的老乡。这么多年,他记不清帮助多少灌南人在杭州站稳了脚跟,于是邵中国的名字在家乡灌南迅速传播开来。现在,很多灌南人一到杭州,就先来“投奔”邵中国。
为了帮助更多的人实现就业,邵中国组建起了新市民就业互助会,和20名流动党员就业信息员一起,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沟通,及时挖掘就业信息,使灌南县在杭州近2万名“新市民”就业成功率达96%以上。
倾情反哺,回报家乡
邵中国在杭十年期间,带领灌南广大务工党员群众,积极响应家乡建设。每年伊始,就组织党员进行“今年我为家乡做什么”的目标承诺,开展带回一条致富信息、提出一项发展建议、引办一个发展项目、献出一片帮扶爱心、传教一门科学技术的“五带回”活动,鼓励有能力、有实力的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投身家乡建设。截至目前,累计已有260多名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4000多名农民实现了务工不离家。同时,杭州人乃至浙江人通过以邵中国等灌南在杭务工人员的事迹,纷纷来灌南投资兴业。
好支部好党员好故事演讲稿 篇3
海安法院曲塘法庭的孙翠燕庭长,她是一名法官一名最普通的民事法官,办理着最普通的案件。但是,她会为离婚案件里的一台电视机该分给谁而纠心;她会为张家老太每月200元的赡养费有没有履行到位而忧心;她会为王大妈与李大婶因一只鸡产生的纠纷而烦心......从事民商事案件审理的十多个年头,她每天都充当着"消防员",为"灭火"而奔忙。案件最多时,她每个月费尽心思审结四五十件,但一定会有更多的案件补充进来。20xx年她全年审结案件556件,获得了她人生中的第一个荣誉称号--南通市"办案状元"。案件的繁多让她感到疲惫,可与此同时更让她感受到了自己生命的真实感,在这些平凡的案件中她显示了自己的力量。她能耐得住性子,沉得下身子;她会平心静气地阅读每一份案卷资料,倾听当事人的每一个诉求;她会视案件质量为生命线,办理任何案件毫不含糊。无论是坚持正义的审判,还是苦口婆心的调解,她会凭着迎难而上的勇气,将一件件纠纷化解,追寻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和谐统一。国徽在顶,天平在肩。她所承办的3000多件案件无一发回重审,无一超审限,无一错案,每一件都经得起检验,她是一名名副其实的"人民法官"。
纤细话语,温暖情怀,她是一个女人。脱下法袍、走下审判席的那一刻,她只是一个在人群中并不起眼,留着利落短发、朴素装扮的女子。她说她更喜欢这样的自己,因为这样更真实,更能拉近她与人民群众的距离。严寒酷暑她深入田间地头调处纠纷,数九寒天她将执行款送至当事人手中。20xx年夏当王文建将大学录取通知书放到她面前时,她开心地笑了,她没有想到每月拿出200元的工资可以为一位天使插上理想的翅膀,圆他一个大学梦;20xx年秋当她看到年近八旬的徐老与子女相拥时,她激动地哭了,她没有想到自己的十多次奔走、几十通电话,能够让一位内蒙老人在江苏找到自己多年未见的儿女;20xx年春当她看到陆某、汪某的工厂恢复平静投入正常运转时,她满意地乐了,她没有想到一次次的联席会议、一次次的现场勘查、一次次的心理疏导,能够让她和她的同事们将这起引发派出所出警100余次的宿怨化解......。她喜欢被孩子们称呼为法官妈妈,为他们做一点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哪怕购买一双新的运动鞋;她希望做一名知心大姐,认真倾听群众的烦心事,化解矛盾与隔阂。她可以开心地笑,她也会感动地哭,不怕丑,不丢人,因为她是一名女法官,她愿意用女性特有的柔情为百姓撑起一片蓝天。
甘于清贫,淡薄名利,她是一名公仆。她被评选为"全国优秀法官",面对这个称号,她只是淡淡地说自己很幸运罢了。她说,基层不是一个镀金的秀场,而是她磨练意志的舞台;荣誉不是一个单纯的名号,而是组织部门交给她的一份责任和使命。当工作遇到困难时,她想到自己是优秀法官,所以她要比别人多想一步;当工作量增加时,她想到自己是优秀法官,所以她要比别人多承担一些;当她受到批评时,她想到自己是优秀法官,所以别人会给予她更高的期望......竞技场上,她看到对手的优秀表现会由衷地表示钦佩;荣誉面前,她看到同事的卓越成就会真诚地送上祝福。不求名,不为利,她只想踏踏实实干好每一件事,办好每个案件,向世人展现一名法官守护公平正义的风采。
19xx年9月她通过招干进入海安法院,历任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先后在多个庭室工作。不同的岗位磨练,不同的案件审理,让她明白想要有一双火眼金睛看端倪、辨真伪,她要学得太多;披上法袍,坐上审判台,想要在这三尺法台上显正义,彰公平,她要学得太多。20xx年最流行的一句话"时间都去哪儿了"。是的,时间总是过得那么快,但请不要忘记鲁迅先生的名言"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只要中午少休息十分钟,她就能多聆听一位同事分析案情,多读一个典型案例;只要在晚上开个小夜车,她就能多阅一本卷宗,多写一份法律文书;只要放弃一个周末,她就能多看一本书籍,多排查一个片区。她不介意同事们笑称她是拼命三郎,因为她是一只渴望在法律这片广阔天空中展翅翱翔的小鸟。
正如美国一位大法官所说,"当我回头看看世界上各种职业时,只有法官的职业让我心动和感激,她有智者的渊博,有上帝的仁爱,有父亲的慈祥。选择了法官职业是我一生中做得最好的事。"在这浩瀚的世界里,唯有两样东西与生命同行,一个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另一个就是忠于党和人民、为了公平正义而不懈奋斗的法官使命!而孙翠燕,一直在用法律的睿智和理性追求正义,用女性的柔韧和感性演绎精彩!
精选关于好支部好党员好故事演讲稿三则推荐
怎么做一名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共产党员?下面是小编整理提供的好支部好党员好故事演讲稿范文,欢迎阅读参考!希望大家采纳!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文书帮的栏目!
好支部好党员好故事演讲稿 篇4
大家上午好!
大家知道,作为河南省传染病医院,我们医院是一个寒冷与温暖交织,无奈与希望同在的地方;有时生命绽放出最美丽的花朵,有时死神却又悄然降临。重生的笑语,绝望的哭泣,冲动与严谨,沟通与隔膜,几乎所有的情感都在这里碰撞,这里就是我们医院那片特殊的阵地——艾滋、结核、肝病等传染病房。
提起艾滋,很多人,包括在座的各位大都会谈“艾”色变、唯恐避之不及。但为了千万个身患绝症的艾滋病人,为了无数个家破人亡的艾滋家庭,我们医院却有一群被称为“刀尖上跳舞”的医生。我们医院普外科主任冯秀岭就是其中的一位典型代表。
从医27年来,冯秀岭已为上千名艾滋病患者做过外科手术。面对别人的惊讶和担心,他总是这么说:“别人不敢做这样的手术,我敢,并且我干得还很高兴。”
早在20xx年,有这么一个病人,患有艾滋病合并晚期直肠癌、肠梗阻。病人腹胀腹痛,十分痛苦,辗转多家医院就诊,均因患有艾滋病而被拒之门外。因为屡遭拒绝,病人和家属曾想到放弃,后经多方打听了解到我们医院接收艾滋患者,于是抱着一线希望前来求诊。
面对病人的绝望与恐惧,茫然与自责,冯秀玲不仅立即将病人收治入院,耐心细致为病人诊察,还以平等尊重的态度与病人及家属进行心理沟通,让病人和家属远离了歧视与冷漠,深深感受到了浓浓的温暖与关爱。手术中,他大胆地为病人开腹行乙状结肠双腔造瘘,术后亲自为病人换药,指导病人定期做扩肛锻炼,病人的病情日渐好转,脸上多了些生的希望与微笑。这开启了我们医院为艾滋病合并外科疾病行手术治疗的先例。他被誉为“河南艾滋病手术第一人”。
从此之后,冯秀玲经常接到省内外艾滋病病人求诊电话,各地艾滋病防治机构医生也纷纷来电求助,他均积极接受和治疗病人,倾心为病人及时解除痛苦,截至目前他已完成各种艾滋病合并外科疾病手术1200多例。
当然,对于冯秀玲来说,为艾滋病人手术处处充满挑战和风险。20xx年7月和20xx年4月,他先后两次在手术中不幸被针扎破了手。虽发生了职业暴露,但他都坚持到最后,直至为艾滋病患者完成手术。在每次服阻断药的28天的煎熬时间里,虽然反应很重,但他仍坚持工作,积极参与肝病科、结核科及感染科会诊,精心为患者治疗方案。
“也许因为一时的失足,却要用宝贵的生命作为代价。他们在痛苦中呐喊,在无奈中抗争,在失望中期盼。我的朋友们,面对这样一群不幸的病人,我们能无动于衷吗?能忍心弃之不顾吗?”冯秀玲常说:“我们是河南省传染病医院,接受艾滋病人并为之手术,我们责无旁贷。”
这就是我们郑州六院——这片特殊阵地的医护人员,虽没有豪言壮语,却让很多垂危的病人重新闪耀出生命的灵光。这就是我们郑州六院——这片特殊阵地的救护团队,虽然经受了太多的委屈,可崇高的信念依然在我们身上展现。是我们,用亲切的微笑融化了艾滋患者心中的坚冰;是我们,用滚烫的爱心驱走了他们心中的黑暗;是我们,用精湛的技术挽救了他们脆弱的生命。
我们知道,防治艾滋病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一场只有爱心才能战胜的战争。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携手行动起来,关注艾滋、宣传艾滋、防治艾滋,让红丝带在我们每一位人的心中飘扬,让更多的艾滋病人有温暖、有尊严的过完这美丽的人生。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好支部好党员好故事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