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文学 > 随笔 > 正文

冬品火锅

作者: 谭丁录2024/05/22随笔

严寒冬日,大家围炉而坐,烫着小酒,谈笑风生。火辣滚烫的锅底,上下翻滚的羊肉,青翠碧绿的蔬菜,活色生香的调料,举箸大啖,大快朵颐,该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

考古发现,早在两三千年前的商周时期,我国古代人民就开始吃火锅了。青铜鼎是商周时期人们做饭做菜、祭祀最常用的器皿,鼎有三足,不需另置灶台,做饭时将木柴放在腹下燃烧就行,将炊器与盛器结合到了一起,这种鼎其实就是最早的火锅雏形。

吃火锅,战国时期就比较普遍了,那时叫"温炉".考古学家在陕西咸阳境内发现了一件属于战国后期的"青铜温炉",此炉分上下两层,上层盛食物或酒浆,下层放炭火。

到了魏晋时期,人们更喜欢吃火锅了。从考古发现来看,此时已有各式各样的火锅,火锅的材质也不局限于青铜一类,出现了铁火锅、陶火锅等。那时人们还吃起了可以盛放不同汤料、烧煮不同口味的鸳鸯火锅。

东晋诗人陶渊明最大的爱好就是"采菊东篱下",这是妇孺皆知的。据说有一年冬天,陶渊明吃火锅时,突发奇想将院子里盛开的菊花采下来,一瓣瓣洗净,再扔入火锅中。一会儿锅里竟然飘出了一阵阵异样的清香,吃起来味道鲜美。每到秋冬时节,陶渊明都以菊花火锅来招待他的朋友们,菊花火锅也因此传开了。

到了唐代,火锅已经是富人设家宴的必备了,已然成为一种饮食时尚。诗人白居易《问刘十九》一诗中有这么一句:"绿蚁新焙酒,红泥小火炉。"生动地描写了吃火锅的场景,这里的小火炉指的就是陶瓷火锅。想想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边吃火锅边写诗,那种豪情让人羡慕。多少千古流传的唐诗,就在这温暖如春的火锅边诞生了!

宋代吃火锅渐趋平民化。在当年黄河流域一带,民间有暖冬风俗,每到农历十月初一这一天,家家都举办暖炉会。一家人围着火炉吃肉喝酒,何其温馨的生活,此即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所谓:"十月朔,有司进暖炉炭,民间皆置酒作暖炉会。"

明代火锅盛行,明太祖朱元璋首创"风羊火锅",且吃火锅已具有现代讲究的保健养生之功效。自小与火锅结缘的明代文学家杨慎以"谷黄米白饭如霜"对上弘治皇帝的上联"炭黑火红灰似雪",皇上听后龙颜大悦,当即赏赐御酒一杯。

清代火锅风靡全国。火锅不仅在民间盛行,而且还成了一道著名的宫廷菜,清宫御膳食谱上有"野味火锅",曾被作为国宴。

近代以来,文人雅士对火锅也特别钟爱。现代文学家梁实秋在一篇题为《胡适先生二三事》的回忆短文中,就描写了徽州火锅给他留下的深刻印象,以及胡适对徽州火锅的偏爱之情。汪曾祺也是狂热的火锅爱好者之一,他在《肉食者不鄙》中提到的"白肉火锅汤头极鲜、肉片极薄",引无数文人食客慕名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