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此篇文章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精选8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1
在本周的语文教研活动中有幸听取了我校高级教师田娅的教学经验分享,通过此次学习,我心中感触很深。下面是我学习后的体会:
首先,田娅老师的敬业精神值得敬佩,更值得我学习。作为一名教师,没有一点责任心和敬业精神那是不行的。要想教育好学生,增强责任意识是至关重要的,没有强烈的责任心是无法教育好学生的。我们教师应该立足现今,着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勤勤恳恳,充当人梯,负起我们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为后代着想,为家长负责,为学生负责,为我们祖国千秋大业负责。
其次,正如田娅老师所讲: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对学生“狠”一点,老师说过的话一定要收承诺。要说到做到,学生学习任务没有完成的必须完成,决不允许敷衍塞责,蒙混过关。当然,我们自己在教学上更应该“实”一点,必须脚踏实地,兢兢业业,才能搞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短短的培训时间结束了,但留给我的却是深深的回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这些成功的经验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做的是:
第一,自我反思。从以往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得失。
第二,不断学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提高自我素养的良好基奠。一桶水早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了,我要不断学习,成为长流水。
第三,交流,多向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他人直言不讳的意见与建议可能是发现不足、认识“庐山真面目”的有效途径。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2
我参加了联合校组织的小学语文20xx年版新课程标的学习,我感觉自己有了明确的目标,受益匪浅,让我无论是在教育教学方面还是师资培训方面都有了更深切的感受,以下就是我的一点心得。
一、提高教育教学思想认识。
通过本次培训,我的思想认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第一,我明白了作为一个语文老师,为什么要学习新课标;
第二,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师要有爱心、有智慧、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让学生喜欢你,以至于喜欢你所教的学科。
第三,明确了语文教师的职责在于精通育人之道,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即“授之于渔”的作用,教师应重视为学生创设语文学习的大环境。
第四,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目的理念,认识到教学活动的意义在于培养人的发展所必备的素质,诸如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全的意志品质,陶冶丰富的情感,培养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等。
第五,要明白教书育人,教书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在语文教学中要能潜移默化地塑造人的灵魂,提升人的涵养和文化品位,启迪智慧,感悟人生。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力求达成的目标。
二、培训时机恰当
作为一线教师谁都知道,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作为新课标下的教师,到底该怎样做才能把学生培育成才呢?通过今天的培训,我有了新的教学定向:
1、拼音、识字教学要强调一个字:趣。有趣才有吸引力,才能使学生想学、甚至好学。
2、把写字教学当做语文教学的基础。坚持每天练习10分钟。
3、阅读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且要注意纠偏。
4、习作教学要以学生生活接轨,不能脱离生活,凭空想象。
今天的学习,我看到了自身的问题、明确了努力的方向、了解了可以尝试的各种方法,总之,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也让我们的教学另创一番新滋味。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3
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新的.一轮以课程与教材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开,这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
我认为首先就是要由单纯传授知识向目标整体转为,弘扬人文精神,目标的整合具体体现在:语文教学内容上的整体观,要坚持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智力开发的整体教育,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整体观,要坚持读写听说的综合训练,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学与用的辩证关系;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整体观,要坚持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实现知识能力的不断迁移。
另一点体会是,新课程标准仍然非常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基础知识不但有具体的要求,还有量化标准。
我觉得把握新的课程评价标准,有一点最应值得重视,那就是:语文课程评价一定要立足于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所具备的语文素养上,也就是说,我们的评价要让社会认可,当我们的学生踏入社会,社会上的人说“这个人的语文素养不错”时,我们的评价才没有出问题。现代社会需要怎样的语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除了这两点,现代社会要求民要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运用现代技术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基于这些思考,就可以发现目前的评价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水平,也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的书写能力,更没有很好地去评价学生开展语文活动的实践能力,既然现代社会需要这些能力,我们就应该做好这方面的评价工作。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4
4月21日,重磅消息来袭,新课标正式发布,这也是双减后的第一个课标,意义重大,能够帮助我们指明方向。因此,新课标发布后,我们都在认真地研读着,探索着。
5月6日下午,我认真观看了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吴欣歆老师关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解读的线上讲座,不禁陷入了沉思,思索着新课标的“变”与“不变”,以及今后如何以“不变”应“万变”!
从吴老师的讲座我了解到了,新课标主要涉及了五个重大变化。
首先,强调文化自信,学好语文是一个中国人文化自信的重要表现,学科第一次和国家的战略挂钩。课时量上,语文占到了20—22%,如此大的课时比重,相信语文的题目广度会越来越大。
其次,传统文化分量继续加大,小学原来学129首古诗文,现在增加到了160首,懒得背诵的孩子要吃大亏。
再来,语文的考试也有重要变化,除了考基础、阅读、作文之外,还会考整本书阅读,主要考察孩子的提取信息能力,评价人物能力,品味语言能力。
第四,本次还首次提出了学习任务群,原来高中的概念,现在下移到小学初中,原来孩子是一篇一篇的学、现在要一组一组的学。尤其是里面涉及到的实用性阅读、思辨性阅读、跨学科学习能力,对学生要求非常高!
最后一点,靠刷题想考好语文的时代彻底过去了,以前语文考试有套路,很多孩子把套路熟悉了,刷题刷多了,语文成绩差不了,这次明确规定了学业质量的标准,以后教学和考试会高度统一,命题也会更加科学精细,考察的方式会更加灵活,考察的内容会非常主观,甚至还会和互联网相结合,孩子想考高分确实就更难了。
那么,要想知道怎么学,我们需要逆向思考一下,在新课标下,学生将面临的语文检测会有哪些趋势呢?
在新课标下,语文知识的检测会有四个大趋势。
第一,生活化。接下来语文所考核的题目,都会设置生活的情境,让你在生活的情境中,运用语文的知识进行解答。
第二,能力化。以前我们正常学语文,就觉得语文就是多读书,多背书,感觉背得越多,积累得越多,语文就越好,但那样学到的知识都是死知识,跟你的能力没有任何关系。在未来的语文检测中,它检测的将会是你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第三,跨学科。在语文学科的检测中,它所跨的'学科主要结合的是什么呢?比如,结合地理知识。例如语文阅读理解,考一篇说明文,南水北调工程,它会在这篇文章里给你一幅地图,让你在这幅地图里标出南水北调工程的起点和终点,这些属于常识。再比如,结合数学知识。语文检测中会出现一些图表题,例如图表题考的是现代中学生上网的数据,然后问你通过数据得到了什么结论?这里就可能涉及到一些加减法,由加减法得出变化,再由变化得出趋势,这就是跨学科。
第四,五大核心。首先是成长,学生时代是成长的时代,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就是在不断地成长,所以成长是语文考核的第一核心。其次是生活,因为我们是生活在这个社会,你必须对你所处的环境有所了解。接着是家国情怀,目前来说,应该是整个语文考核的重中之重,国家需要的是怎样的人才呢?国家需要的是将来能为这个国家做贡献的,能够热爱这个国家的人才。如果心中一点家国情怀都没有的孩子,可能有些语文题目,你根本看不懂。最后是文化,在新课标里提出的文化自信,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对革命文化的自信,对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其实文化的自信,它包含在家国情怀之中,当你热爱我们的国家,你就自然而然会热爱我们的文化!
新课程标准像石,敲出星星之火;新课程标准像灯,照亮夜行的路;新课程标准像路,能引我们走到黎明。只有跟着新课标的方向前行,我们才不会迷失前进的方向!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5
这次有幸参加了小学语文教师新课标的培训活动,对于一名执教于农村小学教师的我来说真是受益匪浅。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对我的教学和认识都有很大的提高,使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朱老师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以下是我对这次学习活动的总结:
一、识字写字教学
首先我们教师有三个方面要去解决,一是错别字情况严重,二是书写质量普遍偏低,三是有些地区小学低年级学生写字负担过重。在低段要让学生认写分开,多认少写。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第一学段的重点,汉字书写的教学应引起我们教师的重视。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养成的过程。
二、阅读教学
低年级阅读教学主要内容是识字、写字、读文、理解少量重点词语和句子,积累语言,要用更多的时间识字写字。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一定要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上下功夫,实现“理解阅读”向“表达阅读”华丽转身。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不应代替学生分析阅读,应该让学生自己多读。在理解课文上教师要提倡多角度有创意阅读,利用阅读期待,反思。除此以外,还要认真抓好读书这根本环节,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三、写作教学
一、二年级布置作文不合适,经修订后一、二年级的定位是“写话”,三年级是“习作”,初中才是“作文”。在教学建议上引导学生要写真话,不套话,不抄袭,不写假话。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与思考、表达和创新的能力,善于将读与说,说与写相结合,进一步突出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也可以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让学生能展示交流与相互评价的机会,互相促进。
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6
今天参加了县教研室组织的小学语文20xx年版新课程标准培训的学习,听了XXX主任的精彩讲解后,我感觉自己有了明确的目标,受益匪浅,让我无论是在教育教学方面还是师资培训方面都有了更深切的感受,以下就是我的.一点心得。
一、提高教育教学思想认识。
通过本次培训,我的思想认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第一,我明白了作为一个语文老师,为什么要学习新课标;
第二,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师要有爱心、有智慧、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让学生喜欢你,以至于喜欢你所教的学科。
第三,明确了语文教师的职责在于精通育人之道,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即“授之于渔”的作用,教师应重视为学生创设语文学习的大环境。
第四,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目的理念,认识到教学活动的意义在于培养人的发展所必备的素质,诸如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全的意志品质,陶冶丰富的情感,培养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等。
第五,要明白教书育人,教书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在语文教学中要能潜移默化地塑造人的灵魂,提升人的涵养和文化品位,启迪智慧,感悟人生。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力求达成的目标。
二、培训时机恰当
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教育战线上一场深刻的变革。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给我们一套全新的东西: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但同时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经过10多年的课改实践,我们一线小学教师的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家都有很多的实践体会,但在教学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产生了诸多的疑惑和不解,许多地方的老师还进行了小学语文课到底该怎样上的大讨论。前段时间,国家出台了《20xx年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许多一线的小语教师都纷纷从网上下载来学习,但自学终归会有很大的局限性,于是大家都盼望能有机会早点得到专家的分析和讲解。正在大家渴盼之时,这次培训就犹如炎热的夏日突然吹来了一股清凉的风,让人顿感欣慰,真是想老师所想,急老师所急,难怪老师们的参训热情如此之高涨。
三、精彩的讲解是培训取得成功的关键
这次新课标解读X主任利用大屏幕采用比较法、数字法等多种方法讲解,让大家知道哪些地方是更新的,哪些地方是保留的,哪些地方是舍弃的,这样让参训教师更好地把握新课程的实施方向。一些关键的部分则结合他所听或所上的课例来逐一剖析,使大家一下子就茅塞顿开。在提到学生的课外阅读时,她反复提出,现在的小语教师们一定要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一定要多读书,读好书,特别是多阅读一些孩子们喜欢的书籍,同时希望老师们要让自己的精神不断成长,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我觉得高素质的主讲人精彩的讲解是这次培训成功的关键。
四、教学新定向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作为一线教师谁都知道,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作为新课标下的教师,到底该怎样做才能把学生培育成才呢?通过今天的培训,我有了新的教学定向:
1、拼音、识字教学要强调一个字:趣。有趣才有吸引力,才能使学生想学、甚至好学。
2、把写字教学当做语文教学的基础。坚持每天练习10分钟。
3、阅读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且要注意纠偏。
4、习作教学要以学生生活接轨,不能脱离生活,凭空想象。
今天的学习,我看到了自身的问题、明确了努力的方向、了解了可以尝试的各种方法,总之,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也让我们的教学另创一番新滋味。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7
这段时间,通过学习新课标,我对新课标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身为一线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反思和研究,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坚定地朝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接下来,我将结合教学实际说一说“跨学科学习”拓展型学习任务群的感受:
新课改明确指出:语文学科要加强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以整合的教学观念去开展教学。整合不仅是一种新的教学观念,更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它模糊了学科的特性,注重各个学科的互渗、互补。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传统教学过分强调了语文和数学这两大基础学科,完全忽视了绘画、音乐、自己认知等多元化的智能培养,进而抑制了学生智能的发挥。所以,要构建一个开放性的教育系统,让人才在各个领域得以充分的发挥,而整合作为一个全新的理念,没有任何的经验可循,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此课题研究才具备了价值。我试图通过这一研究,将整合的理念转化为策略探索,以让小学生在跨学科语文教学下,自主探究、创新,为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022年新课标中,义务教育学段的语文课程内容主题上,主要包含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而这些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按照内容整合程度不断提升,分三个层面设置学习任务群,低层设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基础性学习任务群;第二层设置了实用性阅读、文学阅读、思辨性阅读三个发展型任务群;第三层设置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两个拓展性学习任务群。本文主要就第三层“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中的“跨学科学习”,针对小学三年级的语文教学,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改进。
1、运用多学科知识技能设计并参与校园活动
这里的多学科主要指的是科学、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可以发挥教育者的指导作用,充当语文活动的设计者,开展多种形式的与语文学习相关的校园活动,如朗诵会、故事会、戏剧节等。当然也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三年级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利用不同学习个体的跨学科知识,有计划、有目标地组织、策划多样学习活动,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实践中来。
这里以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守株待兔》为例,在学完本课后,为了达到激发孩子们自主学习文言寓言故事的兴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强听说训练的目的,作为语文老师给全班布置了一项跨学科口头作业:编排并表演课本剧《守株待兔》。为了让孩子们更加有效地参与,我还明确了课本剧的具体要求:尽量做到忠实原文,可在原文基础上有所创新,根据需要对人物的对话及相关情节作调整充实;需要有符合主题的背景音乐、视频背景画面、简单的道具装扮;表演时间在5分钟以内。任务下发后,将全班分为6个小组,分别设置了“小小导演“,负责分配各项任务并利用课余时间精心排练。在接下来的两周,小组内的'成员们分工明确,短时间内完成了情节对话的编写、背景音乐的设置、视频背景画面的制作以及道具服装的制作。每天晚上放学后,孩子们都自觉主动地进行课本剧的排练,最终在两周后的班会课上圆满完成了演出。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调用了音乐、信息技术、美术等学科掌握的技能,发展出了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综合学习的可能性,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了孩子们的审美情趣、品味。
2、参观了解文化遗产,参与校内外文化主题活动
除了校园文化活动以外,我们伟大祖国的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孩子们去生活中学习、积累语文经验的重要途径。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历史文物、历史建筑(群)和人类文化遗址;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其为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相关的实物、场所,如观念表达、知识、技能、工具、实物、手工艺品、文化场所。全国各省市地区都有其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遗产,社会各界也以多种形式的文化主题活动为重要载体,使得这些珍贵财富得以保存、传承。以笔者所在的安徽省为例,较为人熟知的文化遗产主要有西递宏村古民居村落、黄山、当涂民歌、淮北花鼓戏、徽派版画、六尺巷传说、黄梅戏、徽剧、珠算、宣纸传统制作技艺、孔雀东南飞传说、淮北梆子戏、徽墨制作技艺、徽州三雕等。安徽本地的三年级小学生,可以利用假期时间在家长陪同下,组成探究小队对这些文化遗产进行实地观察、记录、参观、体验。引导学生在广阔的学习生活情景中学习语文,不拘泥于语文课本。
这里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为例,对于生活在远离传统造纸工坊,对传统造纸工艺知之甚少的城市三年级小学生来说,此篇课文距离孩子们的生活较远,缺乏对传统造纸技术最基本的具象认识。于是,我开始去各大网络平台上搜索具有安徽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造纸工艺,结果将下一步孩子们课外探究对象锁定到了宣纸的传统造纸技艺上。于是,在学完本课后,我布置了一项选做实践作业:参观安徽省博物院内的徽州馆,有条件的还可以在父母的陪同下组队前往安徽宣城市实地考察宣纸工艺。但是当时由于疫情的条件限制,我并未作任何探究成果展现上的要求。在课后反思中,我这样写道:活动要求应该更加细化,评价标准应该具备为学生探究指明努力方向的作用。可以使得探究成果多样化,灵活运用信息技术、科学等学科知识,以照片、视频、调查表、参观心得等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展示探究成果,让孩子们真正学会如何跨学科自主探究课本外的“大语文”世界。
3、选择社会生活问题进行调研并试写研究报告
进入小学三年级,孩子们经过两年的成长锻炼,具备了一定程度的认知水平、思辨能力,开始对自己身边的社会生活现象以及现象所反映出的社会问题有了较强的探索求知欲。这时候,语文教师可以发挥“大语文”的强大优势,鼓励并指导孩子利用课堂所学知识、已有的信息获取整合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于是从其他综合学科中获取的知识技能;充分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社区生活场景、文化场馆等,提高孩子们的交流沟通、团队协作、实践创新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于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语文的核心素养。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口语交际课:《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为例,这个主题与三年级的孩子们息息相关,是孩子们较为感兴趣的一个话题。老师在教学设计时,可以辩论会的形式,鼓励大家就这个话题畅所欲言,言之有理、言之有物即可。但是三年级的孩子对辩论的形式、规则了解不多,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条分缕析地说出确切的论点论据。这就需要孩子们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利用图书馆、互联网、校园小记者专访、撰写探究小论文等多种形式,为自己选择的相应论点作论据。并且还要将提前准备好的素材,在父母的帮助下制作成一张表格或者思维导图,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为最终的6人小组辩论赛做好准备;此外还可以鼓励孩子们为自己所在的辩论方设计文化衫图案以及横幅标语,制作与本方论题相符的幻灯片解说。这样,就真正做到将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的社会生活问题与其他学科相融合,进行此主题下的深入调查研究。当然,由于每个学校课时安排、学生学情差异较大,教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做灵活调整、创新。
以上仅仅是我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在认真地学习了2022版新课标后,结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材,针对课标中提出的拓展型任务群中“跨学科学习”具体实施策略上地一点浅显思考,不到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8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第一、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第二、讲授新课程时应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
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那些变化,有那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第三、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
基础上,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新语文课程标准》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9
今天夏老师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我从夏老师透彻的分析教材中更加了解到新的课程标准已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一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我认为首先就是要由单纯传授知识向目标整体转为,弘扬人文精神,目标的整合具体体现在:语文教学内容上的整体观,要坚持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智力开发的整体教育,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整体观,要坚持读写听说的综合训练,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学与用的辩证关系;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整体观,要坚持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实现知识能力的不断迁移。
另一点体会是,新课程标准仍然非常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基础知识不但有具体的要求,还有量化标准。
我觉得把握新的课程评价标准,有一点最应值得重视,那就是:语文课程评价一定要立足于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所具备的语文素养上,也就是说,我们的评价要让社会认可,当我们的学生踏入社会,社会上的人说“这个人的语文素养不错”时,我们的评价才没有出问题。现代社会需要怎样的语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除了这两点,现代社会要求民要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运用现代技术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基于这些思考,就可以发现目前的评价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水平,也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的书写能力,更没有很好地去评价学生开展语文活动的实践能力,既然现代社会需要这些能力,我们就应该做好这方面的评价工作。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10
通过自学《小学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初步了解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分成五大块,分别是:“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不敢说学好,但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几点感触,抓紧记下,渴望大家批评指正。
1、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兼顾德、智、体、美、劳几个方面。反观教师,新的社会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个孩子的成长,需要各方面长期地、精心地“浇灌”。而语文课程可谓责任重大,是语文直接挑起了培养祖国栋梁的重担。我认为,标准虽是框架,但要求细致。如果每位教师都能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手段,达到标准的要求,我想,祖国的花朵茁壮成长没有太大问题。如今的学习,已经不再是只看成绩。如何将教育与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相结合?如何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接纳多元的文化、教法、思维方式?这些都应该是我思考的问题。当然,育才的前提是育德,作为中华儿女,语文也需要非功利性的学习和积淀。作为教师,我要时刻谨记“为人师表”,以自己的内涵去影响孩子们。
我有幸担任过少儿国学教师。带领幼儿(3—6岁)诵读国学经典(《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古诗一百首》、《孝经》),是日常工作之一。我认为,如果经典诵读能够融入到语文课程中去,那对学生的专注力、普通话的发音、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感受优美诗文、初步获得情感体验能有较大的帮助。甚至能够自己体会古人的智慧。当然,这需要成体系的、规范的进行安排,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重要的是持之以恒。既能放松学生身心,又能培养学生能力,还能育德树人,何乐不为呢?
2、注重事物的发展规律。不强求、不硬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寓教于乐。
有一位男士对故意制造麻烦刁难幼儿的父亲说,“人生已经够艰难了,你为什么还要制造这些莫须有来伤害他?”我放在这里,是想说学习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也如此。既然能选择让他快乐地学习,就不要让孩子太难过了好吗?我并不容否认寒窗苦读的艰辛,也不否认教师该有的严厉。只是对于小学段的孩子,他们的认知才刚刚开始,答应我,在规矩之中,引起他学习的动机,保护他的自尊,保护他学习的劲头,保护他的可爱。
当年我在ICA任教的时候,中文部主任是一个要求极高又细致的华人。每次Learning Circl,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们的引起动机呢?”一开始一头雾水,其实就是我们说的导入。她期望我们能够运用精彩绝伦的、别具一格的导入。我记得我和HY,想破脑袋,也憋不出个所以然来。那时候的自己好笨,不知道多请教,不知道多看书。最后一个阶段的时候,逐渐找到了感觉。有一节课是学习与十二生肖有关的课文。我将十五个动物的简笔画画在小卡片上。讲课之前,问“你们知道这些动物用中文怎么说吗?”——“哪些是十二生肖,说对的同学,我就把卡片送给她”(好像还有涂色的环节,不太记得了)总之,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那节课,我上的很有成就感,孩子们很开心,学的也很好。我大概懂得了,主任说的,引起动机。(问题讨论、调查分类、游戏、魔术等)
教师智慧灵感的火花,保护学生的自尊与自信,激发学生的梦想和激情。如何做语文教育中的引导者、推动者?是我应该专注的问题。我要学会相信学生,学会引导学生。质变与量变,实践与积累,时间和汗水,缺一不可!
3、学以致用,是语文学习的归宿。我们想的、说的、用的都是语文。如何将课文知识融入生活中?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如何实现二者的转换?如何在一次次学习中进行情感体验和自我升华?最终,如何将语文生活变为美好生活的一部分?在每一阶段的综合性学习中,要求就有集中体现。鼓励学生,敢说;引导学生,说对;与同伴一起讨论,有该有的情绪,并且能够大胆准确地表达。
ICA的学生,我问她们为什么想学中文?她们说,因为要去中国玩。因为爷爷是中国人。因为老师。因为中国菜好吃。因为中国电影。在她们还暂时不能体会中文的独特魅力的时候,运用,是她们最渴望学会的技能。小学生,也应该是这样的。
我的两段工作经历,带给我弥足珍贵的体验。写完这篇文章,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感谢相遇,感恩命运!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11
新课标中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其中课标中指出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下面,我就学生阅读素养方面进行分享。
一、走进文本,爱上阅读
关于阅读我们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低年级开始引导学生读整本书,整本书阅读不能只是对故事内容的简单重复,而应是对整个故事、整本书的回顾总结与提升,领着孩子往高处走一走。为此我们要基于学生的成长需要和文本的特点制定阅读目标,以达成整本书阅读的高度。“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这时我们可以将阅读目标定位于引导学生走进读本,历经阅读人物历程,感受成长的快乐,树立一种正确观念。
二、借助整本书阅读单,深入阅读
在新课标第三学段“阅读与鉴赏”部分中,加了“阅读整本书,把握文的主要内容,积极向同学推荐并说明。”在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习作要求就是“好书推荐”,借此,我们教师应该提前研究阅读书目,更具要求与同年级组老师商讨制定整本书的阅读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交流、讨论、赏析。阅读单中要体现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阅读目标的制定,以任务群为主的阅读,后面并附加相应的评价量规。学生能够从整体上统揽整本书,避免了学生的阅读往往关注于故事的情节,囫囵吞枣读得很快,难于在心灵上留下痕迹。中高年级中“交流讨论课”纳入课堂中,以师生充分自读为基础,以交流讨论为主要方式,以体验阅读快乐为宗旨,趣味引领、板块推进引领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促进学生语言与精神的成长,从而达成阅读的厚度。高年级要注重学生整体的提高,针对某一本书在班内开展阅读推荐交流会,引导学生产生思维的碰撞。同时,还能针对相应的任务群进行系统有效对的阅读,提高学生阅读效率以及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最终提高学生阅读素养。
新课标的知识很有内容值得我们细读和思考,本次的学习也让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能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以便能更好的把这些教育教学理念运用到实际中去,更好的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教学效果,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12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个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紧跟时代,为老师的教学指引方向。
总体来说,两版的课标内容,基本没有变,即各个学段对语文基本知识、能力的要求的标准没有变。学习新课标结合实际教学,让我感到变化比较大的就是从三年级教科书开始,每个单元设有“导语”,在单元导语中明确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这样要求老师在教学中注重语文要素的落实,及时优化调整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以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为例,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这是对本册第三单元“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进一步提升,从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到怎么把事物写清楚,体现了训练的梯度发展。本单元语文要素“写清楚”的内涵,一是指文章主要写“事物”的什么特点,二是了解文章是从“事物”的哪几个方面来写的。比如在教学《海底世界》时,先从课文的开头和结尾入手,带着问题读课文,重点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海底世界的;然后细读课文第2-6自然段,体会课文是从“光线、声音、动物、矿物”等方面介绍海底世界的,第4自然段围绕“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式来写的”。选择了5种最有代表性的动物的活动方式:它们有的向前进,有的向后退;有的自己活动,有的自己不动;有的速度极快,有的速度极慢。把第一句的意思说具体、写清楚。第5自然段是围绕“海底的植物差异也很大”这句话来写的。主要从色彩和大小两方面,通过比较和举例的方式,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教师的教学策略达成是语文要素落到实处的途径之一。
新课标还提出了和审美创造、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等与审美相关的要求。个人的审美情趣和品味是以前比较少提及的,新课标给出了新提醒。在实践中我们还要注重文化自信的培养。学习语文平时就是要多积累,小学阶段,老师可以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诵读传统文化知识,从课内外了解、学习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让学生在优秀的文化中徜徉。
这次新课标吸收了过去课改的经验,并非是颠覆性的彻底革命。正如温儒敏在解读新课标讲座的主题,从实际情况出发,做到遵循课标精神,尊重教学实际,用好统编教材。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我会领悟精神,和学生共同成长。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13
今年暑假,我荣幸地参加了由省继教中心主办、黄山市徽州师范学校承办的“20xx年暑期小学语文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活动。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此次培训机会来之不易,所以我不断地提醒自己要倍加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交流的机会。
7月15日,我怀着无限激动与自豪的心情并充满着期待与护河中心学校汤芸芸老师、大陇中心学校张代芳老师一道踏上了南下的火车,直奔培训地点——黄山市歙县徽州师范学校。刚到培训地点就受到徽师培训部江鸽宾主任和班主任凌青老师热情地接待,将我们安排在风景优美的新安江畔的新安宾馆。夕阳西下,来自全省16个市的`80名学员陆续报到、登记、注册,期待着培训的第一节课。
第二天,带着教学实践中的种种问题,我走进了期盼已久的培训课堂,培训的序幕是由高级讲师何瑞芝拉开的,她为我们讲授了《情景教学专题》。课上,何老师注重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声情并茂地演说让我们领略到情景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实施方法。
这次培训时间长,前后共22天;培训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包括朗读教学、情景教学、作文教学、教学评价、教学案例分析、语文课件制作、徽州文化以及影视作品欣赏等,让我们真正领会到“大语文”深刻内涵与博大精深;培训形式活泼多样,以专题讲座为主、以教育实践考察和学员之间交流为辅。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14
暑期,我荣幸地参加了初中语文新课标培训,感受颇深。作为一线的初中语文教师,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学目标更明确了。就语文学科而言,原来的《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标上,曾出现过两种不良倾向:一是过分强调思想性;二是过分强调文学性。滔滔不绝一堂课,到头来,学生在语文能力的培养上收效甚微。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一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那么,在实施新课程标准时,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应注意些什么呢?
第一、我认为就是要由单纯传授知识向目标整合转变,弘扬人文精神。
目标的整合具体体现在:语文教学内容上的整体观,要坚持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智力开发的整体教育;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整体观,要坚持读写听说的综合训练,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学与用的辩证关系;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整体观,要坚持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实现知识能力的不断迁移。
第二、就是要由研究教法向研究学法转变,唤醒主体意识。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力大致可以由三个同心圆所组成:最外一层,是知识,对于语文学科而言,包含着字词句篇、语言篇章等基础知识和相关知识;第二层,是读写听说的基本能力和智力;最里面的核心层,包含着学习动机、兴趣、习惯和方法,也就是“知学、乐学、善学”。这是现代语文教学理论重心的转移,是唤醒学生主体学习意识的重要标志。
第三、还应注意,学法指导不应只看作是简单的传授方法,而应突出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只有驱动学生自己去主动介入,历经注意、思考、生疑、解疑、创造等心理体验,才能使之理解和把握语文学习的规律,养成习惯,形成学力。而且,课堂设计要变“教”为“导”,形成教与学的互动推进。教师应充分了解“学情”,营造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法训练,提高学法指导的自觉性;适时引导学生自悟学法,有意识地强化活用,加强能力迁移。
第四、我认为新课程标准仍然非常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基础知识不但有具体的要求,还有量化标准。如(七~九年级)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背诵优秀诗文80篇。但同时又要求,基础知识的学习应该充分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如错别字改正和病句的订正,可以从广告、招牌、标语、报刊文章中选取新鲜活泼的材料进行命题,使学生通过考试真正体会到语文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第五、我认为必须继续由封闭向开放转变,坚持生活化、社会化、信息化的大语文教育观。
语文课本的选文是一部小百科全书,无所不有,无所不包,要把教材作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范例,坚持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教学方式;同时以课堂教学为主,开辟第二课堂,挖掘隐性课程,融通学校、社会、家庭多种语文教育渠道,形成立体式、网络化的语文教育环境。语文教师应像导演、像领航员,课外阅读、社会调查、书法训练、日记撰写、诗歌背诵等等都可成为教学内容。就课堂而言,“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而教学手段更应该是“语言+普通教具+现代媒体”。
第六、课程标准中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突出板块就是课程的评价。
长期以来,语文课程的评价主要侧重在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而评价的方式又大都采用试卷考核的方法,这种以“分”为本的评价严重地扭曲了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使语文教学蒙上了强烈的功利色彩。其实,语文学科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可以说它最能影响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新的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部分,就对语文课程的评价提出了新的实施原则、方法和策略,并为实施留下了一定的创造空间。
第七、有一点最应值得重视,那就是:语文课程评价一定要立足于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所具备的语文素养上。
也就是说,我们的评价要让社会认可。当我们的学生踏入社会,社会上的人说“这个人的语文素养不错”时,我们的评价才没有出问题。现代社会需要怎样的语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除了这两点,现代社会要求一个公民要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运用现代技术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基于这些思考,就可以发现目前的评价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水平,也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的书写能力,更没有很好地去评价学生开展语文活动的实践能力。既然现代社会需要这些能力,我们就应该做好这方面的评价工作。
总之,一切的革新,必须在实践中提高,在探索中前进,希望初中语文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越来越好!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15
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深化了课程改革,强化了课程育人功能,逻辑严谨,重点突出,通过新课标学习,我有以下体会:
一是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的集中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第一个方面是文化自信;第二个方面是语言运用,运用是四个方面当中的核心内容;第三个方面,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最后一个方面是审美创造。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系。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并能够活学活用,不是纸上谈兵。
二是高度重视识字写字。
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是学生情趣,态度,审美情趣养成的过程。对比以前减少了写字数量,适当减轻了学生的识写负担,体现了多识少写的思想。这样,不但符合低中年跟孩子生理发育的特点。同时也便于提高写字教学的质量。
在第一学段,新课标已将原来的“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一1000个会写”改为“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将第二学段的“2000个左右会写”减少为“1600个左右会写”。减少了写字数量,适当减轻了学生的识写负担,体现了多识少写的思想。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把汉字转化成学生生活中已知的图画,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把识字写字教学由难变易。
三是“整本书阅读”。
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义务教育阶段要激发学生读书兴趣,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积累整本书阅读的经验。’在附录2中,《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由原来的明确提出“9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改为:要求“积累整本书阅读的经验”。第一学段阅读与鉴赏学习目标中提到,尝试阅读整本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他人介绍读过的书,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第二学段则是阅读整本书,初步理解主要内容,主动和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第三学段也是阅读整本书,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积极向同学推荐并说明理由。三个学段都提到整本书阅读,每个学段的要求不同,阅读能力不断提升。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16
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扩大学生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做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拓宽学习和运用知识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我努力实现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2、我还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备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难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经过一番阅读分析,我总结出二年级教材主要是以识字为主,识字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于是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来识记生字词。在教学语文时,我注意每组教材在内容上的联系,从整体上先把握教材内容,然后来设计教学方案。在阅读教学中,首先重视朗读的指导,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利用多种形式来读,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培养他们勤思善问的习惯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我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采用了游戏、唱歌、猜谜语等方式,引进课堂教学,还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4、新课改改变了以往的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居高临下地问,学生规规矩矩地听,小心翼翼地学的课堂呈现状态。当学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满足时,才会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才会主动探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使教学“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让学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这个过程使学生处于一种心理放松、精力集中的状态,思维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在布置讨论的时候我明确要求,设置一至两个问题,让每个学生知道这个主题,必须围绕主题进行讨论,让他们有准备的时间。在实践工作中,我不断总结反思,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
5、教师不是万能之人。作为教师应该放下架子向学生学习。使学生明白,不管是谁都要学习,不管是谁,只要会就能成为别人的老师。给学生以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平等对话,老师参与学生的合作中,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说话,学会合作,增强自信。有时,那些发言不积极的学生,并非他们的思维不活跃,只是他们不擅长口头表达而已,我们应该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励他们积极思维,勇于发言,避免置身于课堂学习之外的“看客”出现。从现在实施课改的课堂教学实际来看,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那种被动接受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使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知和领悟得到了落实,还让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进取精神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和增强。
6、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使我们认识到“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人们的视野开放了,观念更新了,从书本延伸到书外,从学校拓展到社会,学生的阅读范围,也不仅限于教科书,课外书、报刊、杂志,都是学习语言的材料。因此应该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搜集信息,随时掌握最新的知识,吸取最鲜活的语言。生活是一本开放的大书,是知识的源泉。在教学中,我竭力引导学生睁开双眼,用心感受,教导他们“两耳多闻窗外事,一心要读有用书”,多从生活中吸收信息充实自己,启发他们的想像与创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大到时事政治,小到家庭生活、社区活动、校园生活,都要学生留心观察,细细体味,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本学期在语文教学中,我努力改进了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顺利地完成了语文教学任务,今后还要取长补短,学习新的教学经验,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为更好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而努力奋斗。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17
接手四年级的第一个学期就有幸参加和林三小联片教研活动,学习本年级段的新课标要求。通过学习,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学目标更明确了。以下是对语文新课标学习的一点体会。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研究和收集。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通过改变新的教学方法,希望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主动的学习,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有较大的提高。在实践工作中,我将不断总结反思,撰写教学日记、教学案例、教育随笔等;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18
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拓宽学习渠道,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知识哲学认为知识的价值不在于给人现成的东西,而在于给人不断创造的起点。传统教育以教学内容的稳定性和单一性为基本出发点,以知识的记忆和复现为基本目标的知识观正受到冲击。受教育者是教育的主体的观点要求语文教学实践应让学生成为教学主角,语文课堂上的美文听记、文化艺术节活动不失为一种符合语文新课标精神的尝试,是大语文教育观在实践上的表现。
课程一词,在我国宋代朱熹的《朱子全书·学六》中提到:“宽着其限,紧着课程。”原意是指学习的范围和进程。这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指课程在时间上的流动性;二是指课程有一定的规范性。在西方,课程一词源于拉丁语,本义指跑道,转义为学习路线,再发展为有组织的知识体系。英国教育家斯宾塞首先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他把课程解释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在实际的教学实践的展开过程中,是把着力点置于学习者的主观侧面还是把着力点置于学科的知识内容的客观侧面有着巨大的差异,形成了对“课程”语义的种种不同的阐释,产生了课程理论的三大流派,即:学科中心课程论、人文主义课程论、社会再造主义课程论。课程学家泰勒认为,课程设计有三大基础一—学科、学生、社会,三种取向的课程设计反映了课程的不同属性——文化属性、社会属性、人本属性。
课程不是万古不变的,它总是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变易和改造。课程改革可以从三个维度加以把握:其一,使课程的整体结构从分散趋于整合的改革;其二,使课程的“要害”——教育内容,从学术性内容转变为生活性的内容或者从生活性的内容转变为学术性内容的改革;其三,课程的展开方式——教学方法,从注入主义转变为尊重学习者自我活动的改革。语文学科课程,是为实现语文教育目标而由学校安排设定的语文教育课业及其进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性质和地位”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什么是“语文”?“语文”这一概念包含了口头语言的“语”和书面语言“文”两方面。口头语言能力表现为听(听人说)和说(自己说),书面语言能力表现为读和写。在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偏重于读、写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而轻视听、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这种偏向的后果将会严重影响学生基本素质的全面培养。听、说、读、写四者相统一不光是语文教学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社会交往越来越广泛,听说能力越来越发挥出它独有的作用。尽管语文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一直就强调语文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重要性,但因为实际上的重视程度不够,同时受评估和检测方式的影响,因此一直到目前,新课标之精神虽吹遍全国各地,但真正意义上重视并实践以求努力提高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的现象却并不普遍。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19
通过自学《小学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初步了解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分成五大块,分别是:“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不敢说学好,但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几点感触,抓紧记下,渴望大家批评指正。
1、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兼顾德、智、体、美、劳几个方面。反观教师,新的社会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个孩子的成长,需要各方面长期地、精心地“浇灌”。而语文课程可谓责任重大,是语文直接挑起了培养祖国栋梁的重担。我认为,标准虽是框架,但要求细致。如果每位教师都能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手段,达到标准的要求,我想,祖国的花朵茁壮成长没有太大问题。如今的学习,已经不再是只看成绩。如何将教育与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相结合?如何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接纳多元的文化、教法、思维方式?这些都应该是我思考的问题。当然,育才的前提是育德,作为中华儿女,语文也需要非功利性的学习和积淀。作为教师,我要时刻谨记“为人师表”,以自己的内涵去影响孩子们。
我有幸担任过少儿国学教师。带领幼儿(3-6岁)诵读国学经典(《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古诗一百首》、《孝经》),是日常工作之一。我认为,如果经典诵读能够融入到语文课程中去,那对学生的专注力、普通话的发音、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感受优美诗文、初步获得情感体验能有较大的帮助。甚至能够自己体会古人的智慧。当然,这需要成体系的、规范的进行安排,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重要的是持之以恒。既能放松学生身心,又能培养学生能力,还能育德树人,何乐不为呢?
2、注重事物的发展规律。不强求、不硬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寓教于乐。
有一位男士对故意制造麻烦刁难幼儿的父亲说,“人生已经够艰难了,你为什么还要制造这些莫须有来伤害他?”我放在这里,是想说学习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也如此。既然能选择让他快乐地学习,就不要让孩子太难过了好吗?我并不容否认寒窗苦读的艰辛,也不否认教师该有的严厉。只是对于小学段的孩子,他们的认知才刚刚开始,答应我,在规矩之中,引起他学习的动机,保护他的自尊,保护他学习的劲头,保护他的可爱。
当年我在ICA任教的时候,中文部主任是一个要求极高又细致的华人。每次LearningCircl,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们的引起动机呢?”一开始一头雾水,其实就是我们说的导入。她期望我们能够运用精彩绝伦的、别具一格的导入。我记得我和HY,想破脑袋,也憋不出个所以然来。那时候的自己好笨,不知道多请教,不知道多看书。最后一个阶段的时候,逐渐找到了感觉。有一节课是学习与十二生肖有关的课文。我将十五个动物的简笔画画在小卡片上。讲课之前,问“你们知道这些动物用中文怎么说吗?”——“哪些是十二生肖,说对的同学,我就把卡片送给她”(好像还有涂色的环节,不太记得了)总之,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那节课,我上的很有成就感,孩子们很开心,学的也很好。我大概懂得了,主任说的,引起动机。(问题讨论、调查分类、游戏、魔术等)
教师智慧灵感的火花,保护学生的自尊与自信,激发学生的梦想和激情。如何做语文教育中的引导者、推动者?是我应该专注的问题。我要学会相信学生,学会引导学生。质变与量变,实践与积累,时间和汗水,缺一不可!
3、学以致用,是语文学习的归宿。我们想的、说的、用的都是语文。如何将课文知识融入生活中?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如何实现二者的转换?如何在一次次学习中进行情感体验和自我升华?最终,如何将语文生活变为美好生活的一部分?在每一阶段的综合性学习中,要求就有集中体现。鼓励学生,敢说;引导学生,说对;与同伴一起讨论,有该有的情绪,并且能够大胆准确地表达。
ICA的学生,我问她们为什么想学中文?她们说,因为要去中国玩。因为爷爷是中国人。因为老师。因为中国菜好吃。因为中国电影。在她们还暂时不能体会中文的独特魅力的时候,运用,是她们最渴望学会的技能。小学生,也应该是这样的。
我的两段工作经历,带给我弥足珍贵的体验。写完这篇文章,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感谢相遇,感恩命运!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20
我参加了联合校组织的小学语文20xx年版新课程标的学习,我感觉自己有了明确的目标,受益匪浅,让我无论是在教育教学方面还是师资培训方面都有了更深切的感受,以下就是我的一点心得。
一、提高教育教学思想认识。
通过本次培训,我的思想认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第一,我明白了作为一个语文老师,为什么要学习新课标。
第二,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师要有爱心、有智慧、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让学生喜欢你,以至于喜欢你所教的学科。
第三,明确了语文教师的职责在于精通育人之道,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即“授之于渔”的作用,教师应重视为学生创设语文学习的大环境。
第四,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目的理念,认识到教学活动的意义在于培养人的发展所必备的素质,诸如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全的意志品质,陶冶丰富的情感,培养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等。
第五,要明白教书育人,教书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在语文教学中要能潜移默化地塑造人的灵魂,提升人的涵养和文化品位,启迪智慧,感悟人生。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力求达成的目标。
二、培训时机恰当
作为一线教师谁都知道,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作为新课标下的教师,到底该怎样做才能把学生培育成才呢?通过今天的培训,我有了新的教学定向:
1、拼音、识字教学要强调一个字:趣。有趣才有吸引力,才能使学生想学、甚至好学。
2、把写字教学当做语文教学的基础。坚持每天练习10分钟。
3、阅读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且要注意纠偏。
4、习作教学要以学生生活接轨,不能脱离生活,凭空想象。
今天的学习,我看到了自身的问题、明确了努力的方向、了解了可以尝试的各种方法,总之,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也让我们的教学另创一番新滋味。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21
《新课程标准》正如旭日东升,阳光下一片蓬勃之景,新成果、新经验、新思路、新方法那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新课标”的实施确实给当今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在一次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在一次次的合作探究交流中,我们的学生学习兴趣越来越浓,越发变的活泼、可爱了,更多表现在对生活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同时也感受着知识的滋养。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第一、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第二、讲授新课程时应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哪些变化,有哪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第三、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听说读写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沟通课堂内外,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新语文课程标准》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22
今天线上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吴欣歆教授解读《小学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培训,我收获非常多,吴教授从“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加强了学段衔接”五个方面对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和变化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细致的讲解,我从主要变化的内容中发现了语文教学的很多新趋势,比如,语文教师要特别关注育人导向的具体落实,将育人导向转化为真切的真实的教育教学行为,转化成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综合构建素养型课程目标体系;要关注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通过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的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语言、思想、知识、情感修养等各方面发展有效落实等等。众多的变化,留给我印象的'就是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当中首次单独设定了课程内容,让课程内容成为一个独立的板块呈现。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内容,分为三个层次的学习任务群: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包括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包括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三个学习任务群;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包括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用六个学习任务群呈现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内容。这与原来课标中的“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习作或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阶段目标,不同了,有了这个三个层次的学习任务群的课程内容,老师在教学具体操作过程中就更好把握了,学习任务群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回顾之前我的教学,基本上仅以教科书为教与学的资源,而且还是用线性推进的方式开展教学,上课流程就是首先是识字写字,然后是解词,然后是分析段落大意,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教学效果单一、低效。吴教授举的学生学习演讲的案例给了我我很启发,让我明白了如何去落实学习任务群,应该通过学习任务群的让学生通过调派各种学习资源去完成这个学习任务,使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识字与写字四种语文实践活动,变成了互动交流的关系。学生可以以任意一个实践活动为起点,他可能会以阅读与鉴赏为起点,通过阅读与鉴赏来实现自己梳理探究后达到表达交流这样一个目的。学生可以在这四种语言实践活动当中,以任意一个活动为起点,通过这个活动带动其他的三个活动。也可以以任意一个活动为中心,通过这个活动来有机的组织其他的三类活动。今后的语文课我要尝试着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设计合理科学的语文学习任务群,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欲。不再用原来的线性推进的方式开展教学了。
新课程标准是引领我专业成长的指南,我会继续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带着自己的思考、收获,在教学中不断实践运用,上课做到“心中有方向,行动有目标”,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扎实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23
今天专家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我从专家透彻的分析教材中更加了解到新的课程标准已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一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的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心得体会《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2、讲授新课程时应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那些变化,有那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我觉得把握新的课程评价标准,有一点最应值得重视,那就是:语文课程评价一定要立足于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所具备的语文素养上,也就是说,我们的评价要让社会认可,当我们的学生踏入社会,社会上的人说“这个人的语文素养不错”时,我们的评价才没有出问题。现代社会需要怎样的语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除了这两点,现代社会要求一公民要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运用现代技术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基于这些思考,就可以发现目前的评价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水平,也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的书写能力,更没有很好地去评价学生开展语文活动的实践能力,既然现代社会需要这些能力,我们就应该做好这方面的评价工作。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24
新课标是教师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值得每一位教师去学习、研究、应用。通过这半期的学习和与教师们的交流,下面谈一谈我对语文新课标学习的一点体会与做法。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的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以: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实质要求,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基础上,从本班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小组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新的一轮以课程与教材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开,这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
我认为首先就是要由教师的角色转变开始,把自己定位为:引导者、平等的合作参与者。从传授知识向目标整体转为弘扬人文精神,要坚持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智力开发的整体教育,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整体观,要坚持读写听说的综合训练,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学与用的辩证关系;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整体观,要坚持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实现知识能力的不断迁移。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25
近日,2022年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新鲜出炉。回想上一版(2011年版)课标出台的时候,正赶上我在参加教师招考,为了应付考试,我几乎把2011版的课标背诵了下来,书都快翻烂了,但是对于其中的内容只停留在“读”的层次,至于文字背后的深意,是不明所以、一团浆糊的。前几天,刚拿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后文简称“新课标”),便开始了紧张的学习和梳理。目前共读了三遍,第一遍通读,了解主要内容;第二遍圈画,找到其与2011版课标的异同之处;第三遍,听取了温儒敏教授的讲座之后,又对他提到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再次细读。
幸运的是,我是在新教材全面实施之初刚好从一年级开始执教,对新教材有比较系统的了解。我发现本次新课标的很多内容,都和新教材有很好的契合,这为我学习理解新课标奠定了基础,让我有了不少基于实践的发现和感触。
一、新旧课标的对比
在对比新旧课标的异同之处时,我发现,具体的学段要求变化不大,大多数内容进行了整合。其中,有三处明显的变化值得注意:
1、在“识字与写字”板块中,增加了对汉字音、形、义及与生活、行为联系的探索,这一点变化,我认为是对应了“核心素养”的总目标而来的,在新教材中,除了日常的阅读教学中不断渗透,还专门开辟了“识字加油站”栏目,一单元开展一次集中学习;
2、原来的综合性学习改为“梳理与探究”,体现了跨学科的学习理念;
3、小学三个学段中,在“阅读与鉴赏”板块中,单列了“整本书阅读”这一项,且各学段要求层层递进。
我想重点就第三点变化——“阅读与鉴赏”中整本书阅读的内容,谈谈我的思考。
二、“阅读与鉴赏”的变化
2022版“阅读与鉴赏”板块就是2011版的“阅读”板块。新课标对原课标的内容进行了整合,此外,单独增加了“整本书阅读”这一条。我们来看看,不同学段关于“整本书阅读”的具体要求:
第一学段(1~2年级):尝试阅读整本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他人介绍读过的书,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第二学段(3~4年级):阅读整本书,初步理解主要内容,主动和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第三学段(5~6年级):阅读整本书,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积极向同学推荐并说明理由。
第四学段(7~9年级):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探索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分享阅读感受,开展专题探究,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感受经典名著的艺术魅力,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课程标准一字千金,把“整本书阅读”单列一条,足见对这项工作的重视。从不同学段的要求也可以看出,这一目标也是层层递进,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阅读能力,逐步推进的。
三、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
为什么会增加“整本书阅读”的要求呢?当然是因为它重要啊!
为什么重要呢?在温儒敏教授的讲座中,他也着重提到了这部分的变化,并且详述了之所以这样变的原因。我深以为然,在此摘录下来。
1、如今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阅读量不够。古人读书都是读整本书,有整段的时间去阅读,阅读能力、思维能力会更好。从新学堂后,为了提高效率,课文开始一篇篇精读,再举一反三,但这样的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
2、阅读量是语文素养的核心。温教授认为,没有阅读量,语文素养根本没有办法提升。有了阅读量,稍微点拨一下,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上去了,因此,必须要通过读整本书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3、小学是阅读的黄金期。温教授说,中国的学生,小学阶段是阅读的黄金期,到了初二之后,阅读的时间就急速下降,为了应试,只能暂时放下阅读,因此从第一学段就开始强调整本书阅读。
4、通过整本书阅读磨性子。现代人面对各种信息轰炸,变得浮躁,而整本书的阅读可以让人静下来,磨炼耐性。
四、整本书阅读的落实
结合温儒敏教授的指导,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实践,关于整本书阅读的落实,我有几点思考。
1、在课堂上落实好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新教材每册都安排了一次“快乐读书吧”栏目,这个栏目就是主题式的整本书阅读指导,不仅给学生推荐图书,还指导阅读的方法,要求全体学生共同阅读。我们不能再秉持以前的旧观念,认为这不是应试的知识,就不予重视。要针对快乐读书吧,实实在在地进行读书指导,开展阅读活动。
我们学校把每册“快乐读书吧”的书籍都按照学生人手一本的量进行了配备,这为我们开展此项教学活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我校每周五下午的七彩社团安排了专门的阅读指导课,进一步推动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开展。这学期,我就利用阅读指导课,指导学生开展了寓言故事的主题阅读活动,教给他们阅读的方法,开展一些有趣的阅读小活动,将寓言故事的主题阅读很好地推行了下去。
2、更加注重阅读兴趣的培养。温儒敏教授表示,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要放松一点,“让学生有兴趣,想办法让他们有兴趣,没兴趣的人也不要过分苛求。”这一点我深以为然。动不动就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的事,我不会做的,虽然也担心有的学生没有真的去读书,但一旦开始因为阅读而交作业,就会让大多数学生失去兴趣,就得不偿失了。
那我是怎样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呢?有很多种途径:
①、我会在家长会上不断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引导家长与孩子亲子共读、交流读书感受,让家长在书籍上多投资,多买书、多去图书馆,为孩子创造家庭阅读氛围;
②、我会在班级营造“读书好”的氛围,常常表扬爱读书的孩子,用书作为物质奖励来促进孩子养成好习惯;
③、我会不断给学生提供阅读资源,充分利用班级的图书角开展读书漂流,每年发布一次推荐阅读的书单,每周评选一名“好书推荐官”进行好书推荐,时不时分享自己的读书体验。
3、注重自由阅读。温儒敏教授着重强调了要让学生自由阅读,例如书单的设计,成人推荐的书单孩子往往不爱看,那就不能强来,要尊重孩子的阅读喜好。我们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确实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孩子们自己喜欢看的书往往比较浅显,存在质量不够高的问题。我遇到这种情况都会采取潜移默化的方式去调整,发现孩子们读的书质量不高,不动声色,但是不停地在班级推荐一些更好的书,同时,适时开展一些好书共读的交流活动。有了老师的引导,多少会有一点变化。但受限于孩子水平的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的阅读能力只停留在浅显的层面,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其实这个书单的制定,我们也可以换一种方式,由老师制定变为学生共同制定,学生自己推荐的书,他们一定会更加感兴趣。我打算下学期开始试一试。
古往今来,太多的先辈向我们讲述了读书的重要性。新课标中关于“整本书阅读”的提出,是基于“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课程理念,也是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盏指明灯。我想,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把孩子阅读的兴趣和能力真正地培养起来,那将是伴随学生终生的良好习惯,于我们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26
20xx年4月21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终于颁布了。与20xx年版的课程标准相比,其变化之大有目共睹。
在课程目标上,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时代踏踏实实的到来了。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分别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在文化自信方面,明确提出通过语文学习,要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那也就是说通过语文学习,让学生具有一定的中华文化底蕴的积淀,培养学生根深蒂固的热爱中华文化,并且能够坚定的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对中国的文化充满自信,从而才能培养出具有家国情怀的可靠的接班人。
课程目标分学段的要求也不再是以往的五个板块,而是分成了四个领域,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交流与表达、梳理与探究。如果说课程目标上的变化是期待和预料之中的,那么新增的两个内容鉴赏与梳理,那就是创造性的。阅读与鉴赏的融合,对于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不能仅仅引导学生去读,去感受,更要在读的基础上去思考,去与他人沟通,从而发挥创造性,真正落实鉴赏这一词语。如何引导学生真正学会鉴赏就是一线教师急需深入思考的问题。
新的课程标准根据时代需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要求下,教师和学生需要关注变化,共同成长,与时俱进!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27
今年暑假学校组织教师学习《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这次的学习与以不同,以前学习时,我总是走马灯似的看一遍,便写下学习心得,对《新课标》的学习不够深刻。今年,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先抄一遍,然后再写下心得体会,一万多字的《新课标》在抄的时候的确费了一些劲,但逐字逐句的抄写,让我更全面、深入的了解了《新课标》。通过学习,我再一次更清晰的认识到小学语文,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更是儿童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为主的教育。
一、根据各学段要求,完成教育任务
通过学习,我发现我在教学第一阶段时对学生在书写汉字的笔顺的要求上还不过关,我的学生马上要进入中年级了,我要根据中年级的学段要求,完成语文在听,说,读,写上的要求,还要把之前落下的汉字书写要求也补上。《新课标》让我的教学目的更加明确,也给我指明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样就不会无的放矢了。
二、提高语文教学的多样性
要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三、创建属于自己的特色语文课堂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教材、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语言以及教师的仪表风度等诸种因素,凝聚之后显示出来的课堂氛围,这种课堂氛围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并为学生所品评体验,或深或浅或长或短地吸引着学生。古人云:文如其人。可见“课如其人”的说法也合乎逻辑,正如大自然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个性绝对相同的教师,在语文课上显出与众不同的个性,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在语文的教学中,就像“维纳斯”、“比萨斜塔”这种残缺的美也会让世人为之倾倒一样,没有哪一堂课可谓堪称完美,但每位教师追求美的脚步却不曾停止。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里,孜孜不倦前行的教师引领着学生开辟语文的新天地,这也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28
前些时候,县教研室组织全体语文教师一起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版),回来后,我又通读了一遍。读完后,我对语文教育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有了更深的认识,在以后的教学中也有了更明确的目的。
在这次新课标中,一些修改过的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也更加人性化和有针对性,对于传递祖国的汉字文化无疑是更有益的。现在我针对第二学段的目标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1、新课标在识字和写字目标上减少了会写字的数量,减轻了学生会书写汉字的负担,也减轻了一些学习压力。现在的学生接触的新事物多了,他们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能力也更强了。但是我们的教育却仍然把他们牢牢锁在应试教育的框框里,让他们失去了开发自己兴趣和培养自己爱好的时间,适当的减轻一些学习压力,可以让学生尝到更多的童年乐趣,在这些童年乐趣中积累的经验和经历对他们以后的学习也会有促进作用。
2、在阅读目标上增加了对学生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的要求。学习贵在有疑,针对疑问可以提出问题,并且找到解决的方法。现在的教育还是停留在教师讲授的阶段,学生发现问题的机会和能力都不足,而发现学习已经几经论证,是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在发现问题,并找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培养自己的探究能力和思维方式,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在以后的学习中举一而反三,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这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3、习作目标中指出“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这个目标的提出比原先“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更具体,也更明确了。使得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有更清晰的思路,也更有利于学生把作文写得生动有趣,在写作时突出重点,抓住细节描写。
总之,新课程标准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教育越来越贴近生活和释放学生天性以及跟随时代发展而不断改进的一面,相信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学生各方面的学习能力有更大的进步。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29
前些时候,县教研室组织全体语文教师一起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版),回来后,我又通读了一遍。读完后,我对语文教育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有了更深的认识,在以后的教学中也有了更明确的目的。
在这次新课标中,一些修改过的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也更加人性化和有针对性,对于传递祖国的汉字文化无疑是更有益的。现在我针对第二学段的目标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1、新课标在识字和写字目标上减少了会写字的数量,减轻了学生会书写汉字的负担,也减轻了一些学习压力。现在的学生接触的新事物多了,他们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能力也更强了。但是我们的教育却仍然把他们牢牢锁在应试教育的框框里,让他们失去了开发自己兴趣和培养自己爱好的时间,适当的减轻一些学习压力,可以让学生尝到更多的童年乐趣,在这些童年乐趣中积累的经验和经历对他们以后的学习也会有促进作用。
2、在阅读目标上增加了对学生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的要求。学习贵在有疑,针对疑问可以提出问题,并且找到解决的方法。现在的教育还是停留在教师讲授的阶段,学生发现问题的'机会和能力都不足,而发现学习已经几经论证,是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在发现问题,并找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培养自己的探究能力和思维方式,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在以后的学习中举一而反三,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这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3、习作目标中指出“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这个目标的提出比原先“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更具体,也更明确了。使得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有更清晰的思路,也更有利于学生把作文写得生动有趣,在写作时突出重点,抓住细节描写。
总之,新课程标准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教育越来越贴近生活和释放学生天性以及跟随时代发展而不断改进的一面,相信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学生各方面的学习能力有更大的进步。
接手四年级的第一个学期就有幸参加和林三小联片教研活动,学习本年级段的新课标要求。通过学习,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学目标更明确了。以下是对语文新课标学习的一点体会。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研究和收集。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通过改变新的教学方法,希望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主动的学习,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有较大的提高。在实践工作中,我将不断总结反思,撰写教学日记、教学案例、教育随笔等;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30
通过自学《小学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初步了解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分成五大块,分别是:“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不敢说学好,但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几点感触,抓紧记下,渴望大家批评指正。
1、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兼顾德、智、体、美、劳几个方面。反观教师,新的社会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个孩子的成长,需要各方面长期地、精心地“浇灌”。而语文课程可谓责任重大,是语文直接挑起了培养祖国栋梁的重担。我认为,标准虽是框架,但要求细致。如果每位教师都能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手段,达到标准的要求,我想,祖国的花朵茁壮成长没有太大问题。如今的学习,已经不再是只看成绩。如何将教育与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相结合?如何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接纳多元的文化、教法、思维方式?这些都应该是我思考的问题。当然,育才的前提是育德,作为中华儿女,语文也需要非功利性的学习和积淀。作为教师,我要时刻谨记“为人师表”,以自己的内涵去影响孩子们。
我有幸担任过少儿国学教师。带领幼儿(3—6岁)诵读国学经典(《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古诗一百首》、《孝经》),是日常工作之一。我认为,如果经典诵读能够融入到语文课程中去,那对学生的专注力、普通话的发音、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感受优美诗文、初步获得情感体验能有较大的帮助。甚至能够自己体会古人的智慧。当然,这需要成体系的、规范的进行安排,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重要的是持之以恒。既能放松学生身心,又能培养学生能力,还能育德树人,何乐不为呢?
2、注重事物的发展规律。不强求、不硬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寓教于乐。
有一位男士对故意制造麻烦刁难幼儿的父亲说,“人生已经够艰难了,你为什么还要制造这些莫须有来伤害他?”我放在这里,是想说学习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也如此。既然能选择让他快乐地学习,就不要让孩子太难过了好吗?我并不容否认寒窗苦读的艰辛,也不否认教师该有的严厉。只是对于小学段的孩子,他们的认知才刚刚开始,答应我,在规矩之中,引起他学习的动机,保护他的自尊,保护他学习的劲头,保护他的可爱。
当年我在ICA任教的时候,中文部主任是一个要求极高又细致的华人。每次Learning Circl,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们的引起动机呢?”一开始一头雾水,其实就是我们说的导入。她期望我们能够运用精彩绝伦的、别具一格的导入。我记得我和HY,想破脑袋,也憋不出个所以然来。那时候的自己好笨,不知道多请教,不知道多看书。最后一个阶段的时候,逐渐找到了感觉。有一节课是学习与十二生肖有关的课文。我将十五个动物的简笔画画在小卡片上。讲课之前,问“你们知道这些动物用中文怎么说吗?”——“哪些是十二生肖,说对的同学,我就把卡片送给她”(好像还有涂色的环节,不太记得了)总之,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那节课,我上的很有成就感,孩子们很开心,学的也很好。我大概懂得了,主任说的,引起动机。(问题讨论、调查分类、游戏、魔术等)
教师智慧灵感的火花,保护学生的自尊与自信,激发学生的梦想和激情。如何做语文教育中的引导者、推动者?是我应该专注的问题。我要学会相信学生,学会引导学生。质变与量变,实践与积累,时间和汗水,缺一不可!
3、学以致用,是语文学习的归宿。我们想的、说的、用的都是语文。如何将课文知识融入生活中?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如何实现二者的转换?如何在一次次学习中进行情感体验和自我升华?最终,如何将语文生活变为美好生活的一部分?在每一阶段的综合性学习中,要求就有集中体现。鼓励学生,敢说;引导学生,说对;与同伴一起讨论,有该有的情绪,并且能够大胆准确地表达。
ICA的学生,我问她们为什么想学中文?她们说,因为要去中国玩。因为爷爷是中国人。因为老师。因为中国菜好吃。因为中国电影。在她们还暂时不能体会中文的独特魅力的时候,运用,是她们最渴望学会的技能。小学生,也应该是这样的。
我的两段工作经历,带给我弥足珍贵的体验。写完这篇文章,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感谢相遇,感恩命运!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31
4月21日,重磅消息来袭,新课标正式发布,这也是双减后的第一个课标,意义重大,能够帮助我们指明方向。因此,新课标发布后,我们都在认真地研读着,探索着。
5月6日下午,我认真观看了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吴欣歆老师关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解读的线上讲座,不禁陷入了沉思,思索着新课标的“变”与“不变”,以及今后如何以“不变”应“万变”!
从吴老师的讲座我了解到了,新课标主要涉及了五个重大变化。
首先,强调文化自信,学好语文是一个中国人文化自信的重要表现,学科第一次和国家的战略挂钩。课时量上,语文占到了20—22%,如此大的课时比重,相信语文的题目广度会越来越大。
其次,传统文化分量继续加大,小学原来学129首古诗文,现在增加到了160首,懒得背诵的孩子要吃大亏。
再来,语文的考试也有重要变化,除了考基础、阅读、作文之外,还会考整本书阅读,主要考察孩子的提取信息能力,评价人物能力,品味语言能力。
第四,本次还首次提出了学习任务群,原来高中的概念,现在下移到小学初中,原来孩子是一篇一篇的学、现在要一组一组的学。尤其是里面涉及到的实用性阅读、思辨性阅读、跨学科学习能力,对学生要求非常高!
最后一点,靠刷题想考好语文的时代彻底过去了,以前语文考试有套路,很多孩子把套路熟悉了,刷题刷多了,语文成绩差不了,这次明确规定了学业质量的标准,以后教学和考试会高度统一,命题也会更加科学精细,考察的方式会更加灵活,考察的内容会非常主观,甚至还会和互联网相结合,孩子想考高分确实就更难了。
那么,要想知道怎么学,我们需要逆向思考一下,在新课标下,学生将面临的语文检测会有哪些趋势呢?
在新课标下,语文知识的检测会有四个大趋势。
第一,生活化。接下来语文所考核的题目,都会设置生活的情境,让你在生活的情境中,运用语文的知识进行解答。
第二,能力化。以前我们正常学语文,就觉得语文就是多读书,多背书,感觉背得越多,积累得越多,语文就越好,但那样学到的知识都是死知识,跟你的能力没有任何关系。在未来的语文检测中,它检测的将会是你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第三,跨学科。在语文学科的检测中,它所跨的学科主要结合的是什么呢?比如,结合地理知识。例如语文阅读理解,考一篇说明文,南水北调工程,它会在这篇文章里给你一幅地图,让你在这幅地图里标出南水北调工程的起点和终点,这些属于常识。再比如,结合数学知识。语文检测中会出现一些图表题,例如图表题考的是现代中学生上网的数据,然后问你通过数据得到了什么结论?这里就可能涉及到一些加减法,由加减法得出变化,再由变化得出趋势,这就是跨学科。
第四,五大核心。首先是成长,学生时代是成长的时代,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就是在不断地成长,所以成长是语文考核的第一核心。其次是生活,因为我们是生活在这个社会,你必须对你所处的环境有所了解。接着是家国情怀,目前来说,应该是整个语文考核的重中之重,国家需要的是怎样的人才呢?国家需要的是将来能为这个国家做贡献的,能够热爱这个国家的人才。如果心中一点家国情怀都没有的孩子,可能有些语文题目,你根本看不懂。最后是文化,在新课标里提出的文化自信,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对革命文化的自信,对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其实文化的自信,它包含在家国情怀之中,当你热爱我们的国家,你就自然而然会热爱我们的文化!
新课程标准像石,敲出星星之火;新课程标准像灯,照亮夜行的路;新课程标准像路,能引我们走到黎明。只有跟着新课标的方向前行,我们才不会迷失前进的方向!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32
写好优秀的文章是有技巧的,满分作文需要扣题行文,并且有自己的思想,有独特的角度,有高雅的境界;有大气的立意,准确、深刻;构思巧妙、独到,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语言有文采,句式灵活,富有新意。今天参加了县教研室组织的小学语文20xx年版新课程标准培训的学习,听了XXX主任的精彩讲解后,我感觉自己有了明确的目标,受益匪浅,让我无论是在教育教学方面还是师资培训方面都有了更深切的感受,以下就是我的一点心得。
一、提高教育教学思想认识。
通过本次培训,我的思想认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第一,我明白了作为一个语文老师,为什么要学习新课标;第二,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师要有爱心、有智慧、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让学生喜欢你,以至于喜欢你所教的学科。第三,明确了语文教师的职责在于精通育人之道,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即“授之于渔”的作用,教师应重视为学生创设语文学习的大环境。第四,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目的理念,认识到教学活动的意义在于培养人的发展所必备的素质,诸如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全的意志品质,陶冶丰富的情感,培养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等。第五,要明白教书育人,教书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在语文教学中要能潜移默化地塑造人的灵魂,提升人的涵养和文化品位,启迪智慧,感悟人生。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力求达成的目标。
二、培训时机恰当
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教育战线上一场深刻的变革。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给我们一套全新的东西: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但同时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经过10多年的课改实践,我们一线小学教师的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家都有很多的实践体会,但在教学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产生了诸多的疑惑和不解,许多地方的老师还进行了小学语文课到底该怎样上的大讨论。前段时间,国家出台了《20xx年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许多一线的小语教师都纷纷从网上下载来学习,但自学终归会有很大的局限性,于是大家都盼望能有机会早点得到专家的分析和讲解。正在大家渴盼之时,这次培训就犹如炎热的夏日突然吹来了一股清凉的风,让人顿感欣慰,真是想老师所想,急老师所急,难怪老师们的参训热情如此之高涨。
三、精彩的讲解是培训取得成功的关键
这次新课标解读X主任利用大屏幕采用比较法、数字法等多种方法讲解,让大家知道哪些地方是更新的,哪些地方是保留的,哪些地方是舍弃的,这样让参训教师更好地把握新课程的实施方向。一些关键的部分则结合他所听或所上的课例来逐一剖析,使大家一下子就茅塞顿开。在提到学生的课外阅读时,她反复提出,现在的小语教师们一定要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一定要多读书,读好书,特别是多阅读一些孩子们喜欢的书籍,同时希望老师们要让自己的精神不断成长,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我觉得高素质的主讲人精彩的讲解是这次培训成功的关键。
四、教学新定向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作为一线教师谁都知道,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作为新课标下的教师,到底该怎样做才能把学生培育成才呢?通过今天的培训,我有了新的教学定向:
1、拼音、识字教学要强调一个字:趣。有趣才有吸引力,才能使学生想学、甚至好学。
2、把写字教学当做语文教学的基础。坚持每天练习10分钟。3、阅读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且要注意纠偏。4、习作教学要以学生生活接轨,不能脱离生活,凭空想象。
今天的学习,我看到了自身的问题、明确了努力的方向、了解了可以尝试的各种方法,总之,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也让我们的教学另创一番新滋味。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33
20xx年4月21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个课程标准。(20xx年版)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紧跟时代,为老师的教学指引方向。
总体来说,两版的课标内容,基本没有变,即各个学段对语文基本知识、能力的要求的标准没有变。学习新课标结合实际教学,让我感到变化比较大的就是从三年级教科书开始,每个单元设有“导语”,在单元导语中明确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这样要求老师在教学中注重语文要素的落实,及时优化调整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以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为例,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这是对本册第三单元“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进一步提升,从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到怎么把事物写清楚,体现了训练的梯度发展。本单元语文要素“写清楚”的内涵,一是指文章主要写“事物”的什么特点,二是了解文章是从“事物”的哪几个方面来写的。比如在教学《海底世界》时,先从课文的开头和结尾入手,带着问题读课文,重点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海底世界的;然后细读课文第2-6自然段,体会课文是从“光线、声音、动物、矿物”等方面介绍海底世界的,第4自然段围绕“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式来写的.”。选择了5种最有代表性的动物的活动方式:它们有的向前进,有的向后退;有的自己活动,有的自己不动;有的速度极快,有的速度极慢。把第一句的意思说具体、写清楚。第5自然段是围绕“海底的植物差异也很大”这句话来写的。主要从色彩和大小两方面,通过比较和举例的方式,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教师的教学策略达成是语文要素落到实处的途径之一。
新课标还提出了和审美创造、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等与审美相关的要求。个人的审美情趣和品味是以前比较少提及的,新课标给出了新提醒。在实践中我们还要注重文化自信的培养。学习语文平时就是要多积累,小学阶段,老师可以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诵读传统文化知识,从课内外了解、学习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让学生在优秀的文化中徜徉。
这次新课标吸收了过去课改的经验,并非是颠覆性的彻底革命。正如温儒敏在解读新课标讲座的主题,从实际情况出发,做到遵循课标精神,尊重教学实际,用好统编教材。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我会领悟精神,和学生共同成长。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34
我参加了联合校组织的小学语文20xx年版新课程标的学习,我感觉自己有了明确的目标,受益匪浅,让我无论是在教育教学方面还是师资培训方面都有了更深切的感受,以下就是我的一点心得。
一、提高教育教学思想认识。
通过本次培训,我的思想认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第一,我明白了作为一个语文老师,为什么要学习新课标。
第二,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师要有爱心、有智慧、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让学生喜欢你,以至于喜欢你所教的学科。
第三,明确了语文教师的职责在于精通育人之道,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即“授之于渔”的作用,教师应重视为学生创设语文学习的大环境。
第四,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目的理念,认识到教学活动的意义在于培养人的发展所必备的'素质,诸如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全的意志品质,陶冶丰富的情感,培养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等。
第五,要明白教书育人,教书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在语文教学中要能潜移默化地塑造人的灵魂,提升人的涵养和文化品位,启迪智慧,感悟人生。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力求达成的目标。
二、培训时机恰当
作为一线教师谁都知道,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作为新课标下的教师,到底该怎样做才能把学生培育成才呢?通过今天的培训,我有了新的教学定向:
1、拼音、识字教学要强调一个字:趣。有趣才有吸引力,才能使学生想学、甚至好学。
2、把写字教学当做语文教学的基础。坚持每天练习10分钟。
3、阅读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且要注意纠偏。
4、习作教学要以学生生活接轨,不能脱离生活,凭空想象。
今天的学习,我看到了自身的问题、明确了努力的方向、了解了可以尝试的各种方法,总之,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也让我们的教学另创一番新滋味。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35
这次有幸参加了小学语文教师新课标的培训活动,对于一名执教于农村小学教师的我来说真是受益匪浅。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对我的教学和认识都有很大的提高,使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朱老师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以下是我对这次学习活动的总结:
一、识字写字教学
首先我们教师有三个方面要去解决,一是错别字情况严重,二是书写质量普遍偏低,三是有些地区小学低年级学生写字负担过重。在低段要让学生认写分开,多认少写。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第一学段的重点,汉字书写的教学应引起我们教师的重视。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养成的过程。
二、阅读教学
低年级阅读教学主要内容是识字、写字、读文、理解少量重点词语和句子,积累语言,要用更多的时间识字写字。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一定要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上下功夫,实现“理解阅读”向“表达阅读”华丽转身。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不应代替学生分析阅读,应该让学生自己多读。在理解课文上教师要提倡多角度有创意阅读,利用阅读期待,反思。除此以外,还要认真抓好读书这根本环节,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三、写作教学
一、二年级布置作文不合适,经修订后一、二年级的定位是“写话”,三年级是“习作”,初中才是“作文”。在教学建议上引导学生要写真话,不套话,不抄袭,不写假话。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与思考、表达和创新的能力,善于将读与说,说与写相结合,进一步突出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也可以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让学生能展示交流与相互评价的机会,互相促进。
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36
接手四年级的第一个学期就有幸参加和林三小联片教研活动,学习本年级段的新课标要求。通过学习,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学目标更明确了。以下是对语文新课标学习的一点体会。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研究和收集。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通过改变新的教学方法,希望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主动的学习,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有较大的提高。在实践工作中,我将不断总结反思,撰写教学日记、教学案例、教育随笔等;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37
今年假期我有幸参加了县教研室组织的20xx年农村小学教师新课标省级培训。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这次培训让我感觉到自己有了明确的目标,让我无论从教育教学方面还是教师成长方面都有了更深切的感受,针对这次培训我谈一谈我的一点心得:
一、教师要创造儿童喜欢的课堂。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首先,要真正读懂学生。儿童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教师唯有尊重、读懂才能使学生有尊严的生活在集体中,同时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尤其是学困生,让他们找到自己的价值,为孩子创造成功的机会。其次,儿童是发展中的人。他们有潜力,但不成熟,作为教师要正确面对他们在成长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和挫折,多给予他们改正的机会,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研究方式,让他们真正的喜爱学习,乐于学习,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体会合作学习带来的快乐。第三,教师要读懂课堂。创建高效、学生喜爱的课堂。
二、教学中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这次培训中通过听李学红老师的报告,我对语文教学有了全新的定位:
1、拼音、识字教学要强调一个字:趣。有趣才有吸引力,才能使学生想学、甚至好学。识字教学要讲究方式的多样化,利用绘本、教材、影像等教学资料,将随文识字与集中识字相结合,多认少写,识写分开。进行游戏识字时要讲究效果。写字过程中不要过分强调错误。 把写字教学当做语文教学的基础。坚持每天练习10分钟。
2、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在阅读过程中要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重视阅读的过程和阅读的方法,将朗读与默读相结合,大力提倡诵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习文章的表达顺序和表达方法。
3、习作教学要以学生生活接轨,不能脱离生活,凭空想象。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创新精神,注重语言和思维能力的协调发展。
三、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习小组建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次培训张建中老师对如何进行小组建设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讲解。
首先,分组时要按照学科、学习成绩进行分组,使小组内能有一个合理的层次,并且要做到动态化管理。第二,组内的分工与互助。小组内每个人都要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努力自学,帮助同学。在小组互助之前必须要先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再互助,保证组内每个成员都能参与学习。第三,教师要加强对小组长的培训。由于学生的年龄尚小,对小组长如何工作还有很多疑问,这就需要教师对小组长进行培训,如:怎样给同学讲解问题、怎样检查同学的学习结果、怎样进行总结、怎样调动小组同学学习积极性等。只有有了会管理的组长,才会有高效的小组学习。第四,努力培养和提高小组合作的能力。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不仅要交流知识,同时也要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提出并梳理问题,训练学生的总结能力和代表小组同学发言的能力以及向其他小组质疑的能力。第五,小组学习的评价一定要适合学生年龄的特点,评价方式也要灵活多样,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38
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新的一轮以课程与教材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开,这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
我认为首先就是要由单纯传授知识向目标整体转为,弘扬人文精神,目标的整合具体体现在:语文教学内容上的整体观,要坚持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智力开发的整体教育,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整体观,要坚持读写听说的`综合训练,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学与用的辩证关系;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整体观,要坚持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实现知识能力的不断迁移。
另一点体会是,新课程标准仍然非常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基础知识不但有具体的要求,还有量化标准。
我觉得把握新的课程评价标准,有一点最应值得重视,那就是:语文课程评价一定要立足于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所具备的语文素养上,也就是说,我们的评价要让社会认可,当我们的学生踏入社会,社会上的人说“这个人的语文素养不错”时,我们的评价才没有出问题。现代社会需要怎样的语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除了这两点,现代社会要求民要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运用现代技术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基于这些思考,就可以发现目前的评价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水平,也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的书写能力,更没有很好地去评价学生开展语文活动的实践能力,既然现代社会需要这些能力,我们就应该做好这方面的评价工作。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39
4月21日,重磅消息来袭,新课标正式发布,这也是双减后的第一个课标,意义重大,能够帮助我们指明方向。因此,新课标发布后,我们都在认真地研读着,探索着。
5月6日下午,我认真观看了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吴欣歆老师关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解读的线上讲座,不禁陷入了沉思,思索着新课标的“变”与“不变”,以及今后如何以“不变”应“万变”!
从吴老师的讲座我了解到了,新课标主要涉及了五个重大变化。
首先,强调文化自信,学好语文是一个中国人文化自信的重要表现,学科第一次和国家的战略挂钩。课时量上,语文占到了20—22%,如此大的课时比重,相信语文的题目广度会越来越大。
其次,传统文化分量继续加大,小学原来学129首古诗文,现在增加到了160首,懒得背诵的孩子要吃大亏。
再来,语文的考试也有重要变化,除了考基础、阅读、作文之外,还会考整本书阅读,主要考察孩子的提取信息能力,评价人物能力,品味语言能力。
第四,本次还首次提出了学习任务群,原来高中的概念,现在下移到小学初中,原来孩子是一篇一篇的.学、现在要一组一组的学。尤其是里面涉及到的实用性阅读、思辨性阅读、跨学科学习能力,对学生要求非常高!
最后一点,靠刷题想考好语文的时代彻底过去了,以前语文考试有套路,很多孩子把套路熟悉了,刷题刷多了,语文成绩差不了,这次明确规定了学业质量的标准,以后教学和考试会高度统一,命题也会更加科学精细,考察的方式会更加灵活,考察的内容会非常主观,甚至还会和互联网相结合,孩子想考高分确实就更难了。
那么,要想知道怎么学,我们需要逆向思考一下,在新课标下,学生将面临的语文检测会有哪些趋势呢?
在新课标下,语文知识的检测会有四个大趋势。
第一,生活化。接下来语文所考核的题目,都会设置生活的情境,让你在生活的情境中,运用语文的知识进行解答。
第二,能力化。以前我们正常学语文,就觉得语文就是多读书,多背书,感觉背得越多,积累得越多,语文就越好,但那样学到的知识都是死知识,跟你的能力没有任何关系。在未来的语文检测中,它检测的将会是你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第三,跨学科。在语文学科的检测中,它所跨的学科主要结合的是什么呢?比如,结合地理知识。例如语文阅读理解,考一篇说明文,南水北调工程,它会在这篇文章里给你一幅地图,让你在这幅地图里标出南水北调工程的起点和终点,这些属于常识。再比如,结合数学知识。语文检测中会出现一些图表题,例如图表题考的是现代中学生上网的数据,然后问你通过数据得到了什么结论?这里就可能涉及到一些加减法,由加减法得出变化,再由变化得出趋势,这就是跨学科。
第四,五大核心。首先是成长,学生时代是成长的时代,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就是在不断地成长,所以成长是语文考核的第一核心。其次是生活,因为我们是生活在这个社会,你必须对你所处的环境有所了解。接着是家国情怀,目前来说,应该是整个语文考核的重中之重,国家需要的是怎样的人才呢?国家需要的是将来能为这个国家做贡献的,能够热爱这个国家的人才。如果心中一点家国情怀都没有的孩子,可能有些语文题目,你根本看不懂。最后是文化,在新课标里提出的文化自信,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对革命文化的自信,对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其实文化的自信,它包含在家国情怀之中,当你热爱我们的国家,你就自然而然会热爱我们的文化!
新课程标准像石,敲出星星之火;新课程标准像灯,照亮夜行的路;新课程标准像路,能引我们走到黎明。只有跟着新课标的方向前行,我们才不会迷失前进的方向!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40
2022年4月21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终于颁布了。与2011年版的课程标准比较,修订的力度变化之大,是教育界全体有目共睹的。在认真听取了核心专家对该课程标准的权威解读之后,我的解读心得与思考如下。
一、义教新课标修订变化
本次新课标修订中最亮眼也是最鲜明的改变就是强化了课程教育中的育人导向,首次点明了语文教育学科的“核心素养”。相较于传统的“三维目标”,该新课标修正则主要围绕着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此外,新课标在课程内容结构上进行了修正,将语文教学能力作为核心,把其它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实践活动推到了辅助或者附加的地位,并且设置了与此相配的六个不同的任务群,分别是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和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最后,新课标之中加入了对学业质量的评价,具体阐述了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应该达到的学业成就。
二、新课标解读心得和思考
作为小学教师,一名教育工作者,深刻地认识到此次的《新课标》在语文课程的设置以及教学等方面,相较于以往更重视语文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所以我们不仅应该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还要能能够和谐地把读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既能让学生充分阅读,又能有效发挥教师的指导阅读的作用。
我们首先要依托新课标中的课程结构和育人目标,明确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准确理解每个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围绕学习主题,以学习任务为导向,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资源,设计基于大任务、大单元、真实情境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内容学习和思维发展的整合,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语文学习经验,统筹安排教学活动;注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基础性,培养学生未来学习、生活和发展所需的基本素养。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41
这段时间,通过学习新课标,我对新课标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新的课程观正逐渐改变着师生传统的教学观念,呈现给人们新的教学视野,从单一的知识传授到建构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体验学习价值已势在必行。在教学实践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和学生共同成长。
新课标要求我们把学生当作平等的活生生的人,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因此,我认为,新课标下教师既不能自己在前面引导着学生,学生在后面亦步亦趋,也不能自己站在一旁指挥他们如何走,而应该成为学生并肩前行的同路人,与学生一起商量着决定前行的方向和共同解决路途中的疑难,与学生一道成长。
二、注意评价多样化。
我们提倡课堂评价多样化,丰富多彩的口头评价简单易行,也能取得实效,如“这个同学很认真地听别人的发言,他不重复别人的意见”,“这个同学的想法与众不同,很会动脑筋”,“这组同学讨论的很热烈,合作得很好,希望其它组同学也能像他们那样”。评价要有针对性,语言要丰富,不要总是一句“你真棒”。评价要真诚,对回答有错误的学生,应善意的指出。
三、变讲堂为学堂。
传统课型往往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老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老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从“讲台”“讲课”等我们习惯性的叫法中就可见一般。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老师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因此,我们理应深刻领会课改的精神实质,变讲堂为学堂,把主要精力放在指导学生“学”上来,不能再本末倒置。
四、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
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古圣先贤也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学方式再简单不过了,熟读成诵,积少成多,然后融会贯通,化为已有。一味的读,一味的背,在硬性读背的戒尺下不也培养出了大量儒生?由此可见“读”在学习语文中还是具有相当的作用的。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
五、注重学生自悟探究
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还是翻新的“教师问,学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喧宾夺主”的情况还是显而易见。其实,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当然,学生的自悟探究,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领悟,必须在老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维培养,自悟探究中要有语言训练,自悟探究中要有创新的火花。
六、语文生活化,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为此,要关注儿童的经验和体验,并以儿童的经验、体验为中介,解决语文课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与儿童生活的具体性、多样性、独特性的矛盾。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引导儿童进入课文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以儿童的自我体验为契机、引发儿童和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共鸣。既使是学生发表了一些“异想天开”,有悖于常理的意见,也不要轻易否定。我们常常见到的是,恰恰是学生天真、幼稚毫无忌讳的“童言稚语”,表露了儿童纯真的天性,闪烁着智慧的火花。
总之,语文课程标准是每个教师语文教学的指航标,把握目标,准确定位,并将新课标的精神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一定会从中感受和领悟到新课标真谛所带来的喜悦。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42
静坐在屏幕前,细心聆听温儒敏老先生的讲座,从开始到结束,那种“短暂”之感,肯定是因我的陶醉而油然而生的。如何看待《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面世?课程理念如何在实践中落地?听君一席话,心中的一串问号似乎缓些了。
语文教育定要“润物无声”。语文教学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而学生的语文学习的确没有清晰的模样,更不是1+1=2那般直观。对于语文这一内涵和外延都无比丰富的学科,学生在语文上真正的习得,也是不可量化的。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某种角度来说,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所以,我想语文应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激起学生满足求知的渴望,培养能力,陶冶性情,更是学生需要的最佳习得方式。
语文核心素养要多关注思维能力。教育的目的不只在于掌握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便是其中之一。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与学积极合作的过程,学生的学与思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所以,我想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该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进行调整,逐渐养成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语文教育也就能化难为易了。
未来的教育生态会如何?温儒敏老先生多次强调“改革要守正创新”,“语文课需要实在的文风”。那么,就让我们放慢脚步,脚踏实地地向前吧。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43
当一名语文教师难,当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更难。那怎样才能轻轻松松地教好小学语文,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呢?我想,学习是一门必修的功课。为了提升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我也尝试着采用各种方式学习,读教育名著,听专家讲座,看教学录像,观同行上课,通过学习,虽有一定提高,但从教学理念到教学策略,都感到支离破碎,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所以,我渴望参加一个较为系统的小学语文学科培训,藉此丰厚自己的语文教学底蕴。
今年10月,机会悄悄来临,中小学教师学科远程培训正式启动。怀揣着几许期待,几多梦想,我和老师们一起,走进了小学语文学科远程培训平台。在这里,我们观看课程视频、阅读课程文本、反思教学实践、撰写研修作业、交流心得体会,匆忙有序,受益匪浅。现将这段时间参加远程培训的情况总结如下。
1、此次培训为我们语文教师搭建立了一个平台,同行与同行交流的平台,群策群力,把以前的“单打独斗”变成了齐心协力,把自己的闭门造车变成了资源共享,使教育资源得到优化,对新教师是一个学习的机会,对老教师是一个新的教学理念的学习与旧的教学理念碰撞与融合的机会。国培行动,突破了时空局限,避免了面对面交流的尴尬,为虚心听取直言不讳的真言搭建了平台。因此,在培训活动中,在发帖、读帖、回帖和参与评论的过程中,我读到了许多精美的反思,看到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听到了许多不同的声音,暴露了许多认识的偏差,发现了许多自身的不足。
2、聆听讲座,拜读文本,在自主学习中提升理论水平
本次培训安排的课程内容非常丰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切合小学语文教学实际。自培训启动以来,我认真观看了每门课程的专题讲座和互动对话,阅读了每门课程的案例评析和参考资料,每天在线学习一小时以上,迄今为止,在线时间长达100多小时。
培训中,教育名家的讲座为教育科学理论注入了源头活水,给我们带来了心智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享受,让我们分享了高规格的“文化大餐”。
在这个平台上,我学到许多了语文知识,了解了许多语文教学的策略,收益颇丰。对自己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的改进必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加小学语文学科远程培训,不仅是一次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是一次思想的启迪、灵魂的荡涤,给我补了元气、添了灵气、去了骄气。我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满腔的热情,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自己的教学中去,在不断的运用和总结中转变教育观念,发挥人格魅力,轻轻松松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做快乐教师,教快乐学生。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44
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扩大学生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做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拓宽学习和运用知识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我努力实现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2、我还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备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难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经过一番阅读分析,我总结出二年级教材主要是以识字为主,识字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于是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来识记生字词。在教学语文时,我注意每组教材在内容上的联系,从整体上先把握教材内容,然后来设计教学方案。在阅读教学中,首先重视朗读的指导,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利用多种形式来读,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培养他们勤思善问的习惯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我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采用了游戏、唱歌、猜谜语等方式,引进课堂教学,还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4、新课改改变了以往的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居高临下地问,学生规规矩矩地听,小心翼翼地学的课堂呈现状态。当学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满足时,才会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才会主动探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使教学“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让学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这个过程使学生处于一种心理放松、精力集中的状态,思维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在布置讨论的时候我明确要求,设置一至两个问题,让每个学生知道这个主题,必须围绕主题进行讨论,让他们有准备的时间。在实践工作中,我不断总结反思,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
5、教师不是万能之人。作为教师应该放下架子向学生学习。使学生明白,不管是谁都要学习,不管是谁,只要会就能成为别人的老师。给学生以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平等对话,老师参与学生的合作中,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说话,学会合作,增强自信。有时,那些发言不积极的学生,并非他们的思维不活跃,只是他们不擅长口头表达而已,我们应该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励他们积极思维,勇于发言,避免置身于课堂学习之外的“看客”出现。从现在实施课改的课堂教学实际来看,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那种被动接受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使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知和领悟得到了落实,还让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进取精神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和增强。
6、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使我们认识到“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人们的视野开放了,观念更新了,从书本延伸到书外,从学校拓展到社会,学生的阅读范围,也不仅限于教科书,课外书、报刊、杂志,都是学习语言的材料。因此应该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搜集信息,随时掌握最新的知识,吸取最鲜活的语言。生活是一本开放的大书,是知识的源泉。在教学中,我竭力引导学生睁开双眼,用心感受,教导他们“两耳多闻窗外事,一心要读有用书”,多从生活中吸收信息充实自己,启发他们的想像与创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大到时事政治,小到家庭生活、社区活动、校园生活,都要学生留心观察,细细体味,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本学期在语文教学中,我努力改进了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顺利地完成了语文教学任务,今后还要取长补短,学习新的教学经验,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为更好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而努力奋斗。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45
近日,我对《语文课程标准》进行了学习。通过学习,我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等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在学习中我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观点,下面把我的一些教学做法和我的一些教学设想写出做为下步语文教学继续努力的方向。
一、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着上述课程理念,我在教学中努力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每一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我都会以这样的教学环节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内探究、课后巩固、课外拓展。课前预习具体让学生做到: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不理解的字词借助手中的工具书或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提前解决。
2、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
3、熟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想一想自己读懂了什么,思考自己那些地方还没有读懂。
课内探究过程中做到具体解决学生没有解决的问题,在学生问题解决的前提下,再解决老师提出的学生尚未想到的问题。此环节的实施,关键要做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合作探究学习为辅,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从而做到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课后巩固就是要求学生做到对当天学到的内容进行及时巩固复习,在教学中我采用课堂随堂检测卡的形式。课外拓展就即咱们平常所说的以一篇带多篇,通过学习一位作者的一篇文章拓展、激发学生去阅读这位作者的其它文章;通过学习一篇文章推荐、激发学生阅读其它相似的文章等。
二、扩展学生的阅读,以名言警句、优秀诗文、中外经典等引领学生的成长。
《语文课程标准》课程阶段目标中指出第三学段的学生在阅读中要做到“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对于我们有59人的这个大班怎样完成课程目标中的这些要求呢?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名言警句背诵、古诗文诵读、中外经典品读三管齐下的办法。具体操作如下:
1、名言警句背诵
名言警句用简短的话语向我们昭示了许多学习的方法、做人的道理等。因为它比较短,容易背诵,而且蕴含的道理让人一读就懂,所以深受同学们的喜爱。鉴于此,我在班里组织了进行名言警句积累的活动,上课铃一响,同学们便依次站起来背名人名言,全部背过后,再进行新课的学习,此活动从我接这个班开始已经进行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2、古诗文诵读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结合文教局对我们五年级古诗文诵读篇目的要求,怎样让学生的古诗文诵读做到扎实有效,为此我想尽了办法,因为我班人数比较多,如果在课堂上依次检查学生们的积累情况,几乎是不可能的.。最后,我采取了运用古诗文积累过关卡的形式。即在课堂上随机抽取人员背诵,发放过关卡,有他们再去检查他们组其他成员的背诵,并且负责发放过关卡。过关卡积累到30张就可以评选为古诗文积累小学士,积累到40张可以评选为古诗文积累小院士,积累到50张就可以评选为古诗文积累小博士,积累到70张则被评选为古诗文积累博士后。为了激发学生的诵读积极性,我还采取了与学生共同背诵的形式,收到了不错的效果,目前,此种活动的方法还在积极探索之中。
3、中外经典品读
对于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我则主要利用学校图书室的资源,分期分主题向我校的图书室借阅图书,并且保证每本书抽出两课时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内阅读,其余部分在课外进行阅读,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加强综合性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是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为此在教学活动中,我经常有意识地布置一些综合性学习活动,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品德。
1、开展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为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在平常的教学中,我经常和同学们一起开展课题研究作业,如:挖掘传统节日课题研究;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课题研究;单元整体推进课题研究、主题学习实验、经典诵读实验等,在研究过程中,我通过调查、分析,明了了实行这些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组撰写了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并且根据各个课题的特点,开展了不同形式的研究活动。例如,在挖掘传统节日方面,我根据各个节日的特点,每次活动的开展,主要分以下几步进行:
1)查阅有关节日的资料;
2)围绕节日的特点开展一次活动,写出活动日记;
3)看有关和活动节日的文章,根据年级特点摘抄或写读后感;
4)搜集与该节日有关的名言或俗语等;
5)写出节日活动感悟。并且,每次活动之前,我都以他们居住的远近划分成各个组,选出组长,组长带领组员写出详实的活动计划,活动结束之后,写出详实的活动总结。
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进行了充分挖掘、探究,孩子们对这些节日的由来、意义有了充分的认识与了解,并且我们以挖掘传统节日为契机,对平常的节假日进行了拓展探究。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内功,学生的综合素养有了很大的提高。
2、布置主题教育作业,让学生在感悟中学会做人。
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确实是,有时一味的说教,讲大道理,不如让学生亲自去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感悟,不失为一种好的学习方法。为此在平常的作业中我经常布置一些体验性的综合性作业,例如:今天我当家,我被冤枉了,考试时我的钢笔没色了,通过这些作业的完成,学生体验到了父母的艰辛,体验到了应该学会包容……。并且做到了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一举两得。
3、鼓励学生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
在活动中,教会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审美,结合活动,学会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通过学习,我想到的还有很多,中华语文博大精深,怎样在有效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学习方法,把学生培养成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的人?对于《语文课程标准》,我还需继续学习,切实地做到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46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第一、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第二、讲授新课程时应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
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那些变化,有那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第三、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
基础上,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新语文课程标准》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47
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新的一轮以课程与教材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开,这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
我认为首先就是要由单纯传授知识向目标整体转为,弘扬人文精神,目标的整合具体体现在:语文教学内容上的整体观,要坚持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智力开发的整体教育,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整体观,要坚持读写听说的综合训练,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学与用的辩证关系;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整体观,要坚持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实现知识能力的不断迁移。
另一点体会是,新课程标准仍然非常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基础知识不但有具体的要求,还有量化标准。
我觉得把握新的课程评价标准,有一点最应值得重视,那就是:语文课程评价一定要立足于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所具备的语文素养上,也就是说,我们的评价要让社会认可,当我们的学生踏入社会,社会上的人说“这个人的语文素养不错”时,我们的评价才没有出问题。现代社会需要怎样的语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除了这两点,现代社会要求民要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运用现代技术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基于这些思考,就可以发现目前的评价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水平,也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的书写能力,更没有很好地去评价学生开展语文活动的实践能力,既然现代社会需要这些能力,我们就应该做好这方面的评价工作。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48
通过学习解读,使自己有很大的收获,思想观念上有了转变。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努力做到:
一、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四、在注意培养语文基本功的基础上,自觉恰当地进行创新教育,指导学生独立探索、求异思维、发现新知识、创造新方法。
五、在阅读教学方面,指导学生探究性地自主读书学习,而不是单纯地讲“书”,还给学生与文本直接和多次对话的权利,让学生学会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体验美感。
六、在写作与口语交际方面,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让他们自由想象、自由表达,讲真话、讲心里话,内容贴近生活实际。
总之,在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尊重信任学生,给学生恰当的指导和点拨,使学生进行高效率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交互式的学习的平台,提供学习的时间、空间和展示自我的机会,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健康发展。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49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的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以: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新的一轮以课程与教材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开,这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
另一点体会是,新课程标准仍然非常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基础知识不但有具体的要求,还有量化标准。
我觉得把握新的课程评价标准,有一点最应值得重视,那就是:语文课程评价一定要立足于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所具备的语文素养上,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除了这两点,现代社会要求民要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运用现代技术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基于这些思考,我们就应该做好这方面的评价工作。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50
今年我参加了新课标培训。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课改的必要性。急迫性,初步了解课改的一些内容。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课标学习让我明晰了课程性质。语文这一门学科的课程性质是什么?我们来看一下新旧课标的定义:
(实验版的新课标)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011版)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2011版的课程性质个别处进行了增添、删减,制定的比较确切,新修订《语文课程标准》关与课程的性质所做的表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这一命题说明这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课程的目标和内容须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说明它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并不是指单纯地学习“语言”和“文字”,更重要要学会语言文字的运用,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在此过程中,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这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它明了语文课程应主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更加贴近了语文的本质,学科特点更加凸显,课程目标更加具体和明晰。这也对应了关心凤老师说的,理解不等于运用,理解只是运用的基础,而运用就是理解的最终目标。
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情理的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一下把课程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度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科学的学习和探究式的学习,是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新课标》及个教程的内在联系,设计与编排的意图,以备在教学活动在准确设定教学重点,准确达到新课标提出的落脚点,有效的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的思想基础上,从本班本校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额年龄特征进行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的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用适合的教学策略,把训练听说读写落到实处,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寻找课外资源,创造性的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使他们能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朝气蓬勃、富有无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新一代。只有尊重个性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了解学生个性,才能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受到学生的喜爱,课堂教学才会高效。修订后的新课标正体现了这一点,更加注重保护学生的个性。实验版课标低段口语交际板块,要求学生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但新课标将“精彩情节”改为“自己感兴趣的情节”。虽然只有几个字的差别,但这番改动非常尊重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感受和主观意见。实验版中的课标所谓的“精彩”是教师或教参已经定位的东西,在学生看来,教师所谓的精彩也许平淡无奇,并不是学生认可的,因此在复述时,难免失去兴趣。而新课标让学生复述自己感兴趣的情节,其结果是大不相同的。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都可以,摆脱了教参教师的束缚,给学生最大限度自由选择的权力,学生感觉被尊重了,因此学习起来更有积极性。
最后我希望通过以上能使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主动的学习,对学习语文有了兴趣感,提高他们的水平。在实践教学中,我将不断的总结反思,撰写教学案例,教学随笔,努力把课改工作做的更好,使课堂教学呈现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局面。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51
这段时间,我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认真拜读夏老师对新课标的解读,认真记录,用心思考,受益匪浅。下面就肤浅地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新课标重视“识字写字”教学
新课标准明确指出了“识字写字”教学的实施要求: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因此,识字、写字不单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而且九年语文教育要一以贯之。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把作文的书写也当作练字过程,努力做到“提笔即是练字时”。在今后教学中,我要注意板书规范、端正,这样才能給学生做好样子。
二、新课标大力倡导课外阅读
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它既表明了读书、积累是语文的学习之道,又指出语言文字运用实践的重大意义。所有的“学”都是为了“用”,“学以致用”是谁也不能否定的。这一次课标的修订,阅读教学从原先过度挖掘文本、理解文本的“理解阅读”转为语言规律的探寻和运用的“表达阅读”。在课标中讲到要“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为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打下坚实的基础,并“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三、新课标要求写作要表达真情实感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在今后的写作教学中,我要让学生多留意观察身边的事物或发生的事,日记练笔要坚持不懈,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的收获诸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吃透修订的新课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教学。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52
这次有幸参加了小学语文教师新课标的培训活动,对于一名执教于农村小学教师的我来说真是受益匪浅。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对我的教学和认识都有很大的提高,使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朱老师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以下是我对这次学习活动的总结:
一、识字写字教学
首先我们教师有三个方面要去解决,一是错别字情况严重,二是书写质量普遍偏低,三是有些地区小学低年级学生写字负担过重。在低段要让学生认写分开,多认少写。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第一学段的重点,汉字书写的教学应引起我们教师的重视。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养成的过程。
二、阅读教学
低年级阅读教学主要内容是识字、写字、读文、理解少量重点词语和句子,积累语言,要用更多的时间识字写字。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一定要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上下功夫,实现“理解阅读”向“表达阅读”华丽转身。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不应代替学生分析阅读,应该让学生自己多读。在理解课文上教师要提倡多角度有创意阅读,利用阅读期待,反思。除此以外,还要认真抓好读书这根本环节,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三、写作教学
一、二年级布置作文不合适,经修订后一、二年级的定位是“写话”,三年级是“习作”,初中才是“作文”。在教学建议上引导学生要写真话,不套话,不抄袭,不写假话。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与思考、表达和创新的能力,善于将读与说,说与写相结合,进一步突出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也可以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让学生能展示交流与相互评价的机会,互相促进。
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53
今年假期我有幸参加了县教研室组织的20__年农村小学教师新课标省级培训。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这次培训让我感觉到自己有了明确的目标,让我无论从教育教学方面还是教师成长方面都有了更深切的感受,针对这次培训我谈一谈我的一点心得:
一、教师要创造儿童喜欢的课堂。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首先,要真正读懂学生。儿童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教师唯有尊重、读懂才能使学生有尊严的生活在集体中,同时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尤其是学困生,让他们找到自己的价值,为孩子创造成功的机会。其次,儿童是发展中的人。他们有潜力,但不成熟,作为教师要正确面对他们在成长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和挫折,多给予他们改正的机会,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研究方式,让他们真正的喜爱学习,乐于学习,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体会合作学习带来的快乐。第三,教师要读懂课堂。创建高效、学生喜爱的课堂。
二、教学中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这次培训中通过听李学红老师的报告,我对语文教学有了全新的定位:
1、拼音、识字教学要强调一个字:趣。有趣才有吸引力,才能使学生想学、甚至好学。识字教学要讲究方式的多样化,利用绘本、教材、影像等教学资料,将随文识字与集中识字相结合,多认少写,识写分开。进行游戏识字时要讲究效果。写字过程中不要过分强调错误。把写字教学当做语文教学的基础。坚持每天练习10分钟。
2、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在阅读过程中要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重视阅读的过程和阅读的方法,将朗读与默读相结合,大力提倡诵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习文章的表达顺序和表达方法。
3、习作教学要以学生生活接轨,不能脱离生活,凭空想象。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创新精神,注重语言和思维能力的协调发展。
三、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习小组建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次培训张建中老师对如何进行小组建设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讲解。
首先,分组时要按照学科、学习成绩进行分组,使小组内能有一个合理的层次,并且要做到动态化管理。第二,组内的分工与互助。小组内每个人都要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努力自学,帮助同学。在小组互助之前必须要先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再互助,保证组内每个成员都能参与学习。第三,教师要加强对小组长的培训。由于学生的年龄尚小,对小组长如何工作还有很多疑问,这就需要教师对小组长进行培训,如:怎样给同学讲解问题、怎样检查同学的学习结果、怎样进行总结、怎样调动小组同学学习积极性等。只有有了会管理的组长,才会有高效的小组学习。第四,努力培养和提高小组合作的能力。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不仅要交流知识,同时也要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提出并梳理问题,训练学生的总结能力和代表小组同学发言的能力以及向其他小组质疑的能力。第五,小组学习的评价一定要适合学生年龄的特点,评价方式也要灵活多样,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54
通过学习《新课标》我再一次更清晰的认识到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其次,小学语文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一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我们的语文课应上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体现“语文味”
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所谓的语文味即是语文的文学藴味,包括语文、文学、形象、构思、意境、哲学、情趣等藴味,也即是语文美。所以,语文课就要应有浓厚的语文味。而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首先,语文教学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引领学生对语文作品反复涵咏体味。给学生创造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的心灵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大量阅读、细细品读、深情诵读中反复涵咏体味,让学生领会语言文字之美,从而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其次,要围绕“语文本体”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甚至是有创意地去理解、欣赏作品,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语言美、形象美、构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认同与赞赏,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创作欲,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二、体现孩子味
小学的语文是儿童的语文。语文教师的任务,主要不是教导学生和控制学生,而是通过文本向学生提供一个更活跃、更开阔的语文实践平台。在“还”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自起至终、自觉自愿地成为学生实践的组织者、服务者和帮助者。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和激情;洞察学生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诱发学生作为一名读者的发展和创见;带领学生经由语文课走向一片新的语文天地。要在语文课体现“儿童味”,更重要的是凸现儿童的主体地位,把儿童的精神融入语文课,让童声、童心、童趣在老师的唤醒、激励和鼓舞中真实体现。在教学中儿童自有儿童的感动,儿童自有儿童的诠释,儿童自有儿童的情怀,儿童自有儿童的梦想。语文的主人是儿童,我们要尊重儿童的原始表达,要体会语言的真意,要让儿童真情流露,语文课就要尊重儿童的语文世界,上出孩子味来。
三、体现独特的教学方式
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通过改变新的教学方法,希望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主动的学习,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有较大的提高。在实践工作中,我将不断总结反思,撰写教学日记、教学案例、教育随笔等;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教学时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也就是教材要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在研究教材时也要研究学生,熟悉学生。突现优势,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即突出“人无我有”,在语文课上显出与众不同的个性。
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里,“有滋有味”的语文课,应能让听者如沐春风,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55
通过自学《小学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初步了解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分成五大块,分别是:“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不敢说学好,但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几点感触,抓紧记下,渴望大家批评指正。
1、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兼顾德、智、体、美、劳几个方面。反观教师,新的社会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个孩子的成长,需要各方面长期地、精心地“浇灌”。而语文课程可谓责任重大,是语文直接挑起了培养祖国栋梁的重担。我认为,标准虽是框架,但要求细致。如果每位教师都能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手段,达到标准的要求,我想,祖国的花朵茁壮成长没有太大问题。如今的学习,已经不再是只看成绩。如何将教育与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相结合?如何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接纳多元的文化、教法、思维方式?这些都应该是我思考的问题。当然,育才的前提是育德,作为中华儿女,语文也需要非功利性的学习和积淀。作为教师,我要时刻谨记“为人师表”,以自己的内涵去影响孩子们。
我有幸担任过少儿国学教师。带领幼儿(3-6岁)诵读国学经典(《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古诗一百首》、《孝经》),是日常工作之一。我认为,如果经典诵读能够融入到语文课程中去,那对学生的专注力、普通话的发音、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感受优美诗文、初步获得情感体验能有较大的帮助。甚至能够自己体会古人的智慧。当然,这需要成体系的、规范的进行安排,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重要的是持之以恒。既能放松学生身心,又能培养学生能力,还能育德树人,何乐不为呢?
2、注重事物的发展规律。不强求、不硬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寓教于乐。
有一位男士对故意制造麻烦刁难幼儿的父亲说,“人生已经够艰难了,你为什么还要制造这些莫须有来伤害他?”我放在这里,是想说学习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也如此。既然能选择让他快乐地学习,就不要让孩子太难过了好吗?我并不容否认寒窗苦读的艰辛,也不否认教师该有的严厉。只是对于小学段的孩子,他们的认知才刚刚开始,答应我,在规矩之中,引起他学习的动机,保护他的自尊,保护他学习的劲头,保护他的可爱。
当年我在ICA任教的时候,中文部主任是一个要求极高又细致的华人。每次LearningCircl,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们的引起动机呢?”一开始一头雾水,其实就是我们说的导入。她期望我们能够运用精彩绝伦的、别具一格的导入。我记得我和HY,想破脑袋,也憋不出个所以然来。那时候的自己好笨,不知道多请教,不知道多看书。最后一个阶段的时候,逐渐找到了感觉。有一节课是学习与十二生肖有关的课文。我将十五个动物的简笔画画在小卡片上。讲课之前,问“你们知道这些动物用中文怎么说吗?”——“哪些是十二生肖,说对的同学,我就把卡片送给她”(好像还有涂色的环节,不太记得了)总之,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那节课,我上的很有成就感,孩子们很开心,学的也很好。我大概懂得了,主任说的,引起动机。(问题讨论、调查分类、游戏、魔术等)
教师智慧灵感的火花,保护学生的自尊与自信,激发学生的梦想和激情。如何做语文教育中的引导者、推动者?是我应该专注的问题。我要学会相信学生,学会引导学生。质变与量变,实践与积累,时间和汗水,缺一不可!
3、学以致用,是语文学习的归宿。我们想的、说的、用的都是语文。如何将课文知识融入生活中?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如何实现二者的转换?如何在一次次学习中进行情感体验和自我升华?最终,如何将语文生活变为美好生活的一部分?在每一阶段的综合性学习中,要求就有集中体现。鼓励学生,敢说;引导学生,说对;与同伴一起讨论,有该有的情绪,并且能够大胆准确地表达。
ICA的学生,我问她们为什么想学中文?她们说,因为要去中国玩。因为爷爷是中国人。因为老师。因为中国菜好吃。因为中国电影。在她们还暂时不能体会中文的独特魅力的时候,运用,是她们最渴望学会的技能。小学生,也应该是这样的。
我的两段工作经历,带给我弥足珍贵的体验。写完这篇文章,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感谢相遇,感恩命运!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56
接手四年级的第一个学期就有幸参加和林三小联片教研活动,学习本年级段的新课标要求。通过学习,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学目标更明确了。以下是对语文新课标学习的一点体会。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研究和收集。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通过改变新的教学方法,希望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主动的学习,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有较大的提高。在实践工作中,我将不断总结反思,撰写教学日记、教学案例、教育随笔等;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57
今年假期我有幸参加了县教研室组织的20xx年农村小学教师新课标省级培训。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这次培训让我感觉到自己有了明确的目标,让我无论从教育教学方面还是教师成长方面都有了更深切的感受,针对这次培训我谈一谈我的一点心得:
一、教师要创造儿童喜欢的课堂。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首先,要真正读懂学生。儿童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教师唯有尊重、读懂才能使学生有尊严的生活在集体中,同时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尤其是学困生,让他们找到自己的价值,为孩子创造成功的机会。其次,儿童是发展中的人。他们有潜力,但不成熟,作为教师要正确面对他们在成长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和挫折,多给予他们改正的机会,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研究方式,让他们真正的喜爱学习,乐于学习,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体会合作学习带来的快乐。第三,教师要读懂课堂。创建高效、学生喜爱的课堂。
二、教学中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这次培训中通过听李学红老师的报告,我对语文教学有了全新的定位:
1、拼音、识字教学要强调一个字:趣。有趣才有吸引力,才能使学生想学、甚至好学。识字教学要讲究方式的多样化,利用绘本、教材、影像等教学资料,将随文识字与集中识字相结合,多认少写,识写分开。进行游戏识字时要讲究效果。写字过程中不要过分强调错误。把写字教学当做语文教学的基础。坚持每天练习10分钟。
2、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在阅读过程中要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重视阅读的过程和阅读的方法,将朗读与默读相结合,大力提倡诵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习文章的表达顺序和表达方法。
3、习作教学要以学生生活接轨,不能脱离生活,凭空想象。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创新精神,注重语言和思维能力的协调发展。
三、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习小组建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次培训张建中老师对如何进行小组建设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讲解。
首先,分组时要按照学科、学习成绩进行分组,使小组内能有一个合理的层次,并且要做到动态化管理。第二,组内的分工与互助。小组内每个人都要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努力自学,帮助同学。在小组互助之前必须要先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再互助,保证组内每个成员都能参与学习。第三,教师要加强对小组长的培训。由于学生的年龄尚小,对小组长如何工作还有很多疑问,这就需要教师对小组长进行培训,如:怎样给同学讲解问题、怎样检查同学的学习结果、怎样进行总结、怎样调动小组同学学习积极性等。只有有了会管理的组长,才会有高效的小组学习。第四,努力培养和提高小组合作的能力。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不仅要交流知识,同时也要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提出并梳理问题,训练学生的总结能力和代表小组同学发言的能力以及向其他小组质疑的能力。第五,小组学习的评价一定要适合学生年龄的特点,评价方式也要灵活多样,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58
秋雨微凉,是新的学习与充电日子的开始。9月3日上午,聆听了四位我县小语名师、骨干教师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版)》的解读与分析,加之此前对相关专家培训的学习,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与思考,我们可以意识到在接下去的语文教学中,将面临、迎接一定的革新,需打破以往一些传统理念,教学将不断注入创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学习该章节时,印象深刻,也有一定的思考。语文教学越来越讲究、注重母题下的子题序列化,以系列的语文活动串联起学习任务,最终形成任务群。这需要我们进一步逆向思考语文实践活动是什么?什么样的语文活动又是有意义的?我们常说要让学习真实的发生,也一直强调学习任务的设计需要注重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这也再次提醒我们学习活动的设计需要立足于学生的起点,在基于课标与教材的`基础之上,设计出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真实活动任务,以任务驱动学习,促使学生在完成任务中达成学习目标,也契合着我们常说的“做中学”。与此同时,学习任务群的提出与强化,让我再一次想到当下的项目化学习,它也以任务的方式助推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提升核心素养。也许在实际教学中,一个完整的策略单元、习作单元或者即使是普通的单元都可以尝试将其视为一个单元项目,围绕着人文主题引领下的单元项目主题,就可以根据单元内容进行任务活动的设计,最终构成一条完整的、内含着教学目标、各知识点的任务链,完成一个项目也便完成了一个单元的统整学习。
此外,课标评价建议部分中对作业设计及学业水平考试命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其中作业设计提到了要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增强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综合学习的能力。而命题中强调问题和任务是题目的主体部分。这些都让我与学习任务群相勾连,以及项目化学习再一次跃入脑海。一个单元的作业设计可以是一个作业项目,一个单元的或者一张试卷都可以以一个大项目的形式呈现。在之前的作业案例设计中,我尝试将统编版四上第七单元的作业设计成《家国杯朗读者》单元作业项目,结合时政热点、作业本题、课外资料等,以作业任务群的方式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以及希望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融合于中,发现效果比预期来得更好。另外在上半年的命题中,我们也以“主题+模块活动”的方式开展试卷的设计,发现整张命题卷在大主题的支撑下,更具完整性与系统性,并且各模块之间过渡自然,联系紧密。这些都与此次课标新修订中“学习任务群”的理念不谋而合。
既然新课标已指明了新的教学转变方向,我将在原有教学基础上,不断学习,臻于至善。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59
通过9月20日半天的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作为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学目标更明确了。感觉当今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作为一个人的个性发展和语文的熏陶作用,而非一味强调语文知识结构的完成性和系统性,这对于发展学生各方面能力来讲,无疑是一件好事。下面是我这次培训的一些学习体会。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新的一轮以课程与教材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开,这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我认为首先就是要由单纯传授知识向目标整体转为,弘扬人文精神,目标的整合具体体现在:语文教学内容上的整体观,要坚持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智力开发的整体教育,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整体观,要坚持读写听说的综合训练,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学与用的辩证关系;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整体观,要坚持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实现知识能力的不断迁移。
另一点体会是,新课程标准仍然非常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基础知识不但有具体的要求,还有量化标准。我觉得把握新的课程评价标准,有一点最应值得重视,那就是:语文课程评价一定要立足于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所具备的语文素养上,也就是说,我们的评价要让社会认可,当我们的学生踏入社会,社会上的人说“这个人的语文素养不错”时,我们的评价才没有出问题。现代社会需要怎样的语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除了这两点,现代社会要求一公民要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运用现代技术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基于这些思考,就可以发现目前的评价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水平,也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的书写能力,更没有很好地去评价学生开展语文活动的实践能力,既然现代社会需要这些能力,我们就应该做好这方面的评价工作。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60
新课程的改革,为今后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更规范的要求,在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同时,确立良好的'教学情境,注重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正确评价学生,做到与学生共成长,是今后初中语文教学的工作重点。要在教学中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充分考虑初中语文的学科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发展应用意识和创新思维,提高初中语文素养,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为未来发展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通过学习,我的评价观也得到了更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应该把分数和听话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而是要进行多元化、全面化的评价,使学生能从老师公正的评价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从而增强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积极性,使学生对学习感到虽苦尤乐,最终成为学习创新的主人。
为了尽快提高学生的初中语文水平,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在今后教学工作中努力做到:
一、树立标准理念,深刻领会初中语文课程的要求
按照新的教改目标要求,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精神,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内容,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研究初中语文教学的规律,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需要以及当地客观条件,有创造性地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加强对中外文化的了解,拓宽知识面,加强自身修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能在自己的继续学习和实际教学之中加以运用。
二、采用目标思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设计并结合学生的个体特点,按照教学内容,以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情趣爱好为出发点,尽量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有内容和有方式的教学实践,促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初中语文与他人交流,发展用初中语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查阅、交流和互动等方式,学习并使用初中语文,积极鼓励学生把活动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最终使学生受益终生。
三、关注学生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把初中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重视学生学习初中语文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时期初中语文教学要提倡“乐”的观念,情绪越好,越乐观,对所学内容便会发生浓厚的兴趣,学习效果也将越好。要注重过程,区别对待,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学生只有对自己、对初中语文及其文化、对初中语文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初中语文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
四、加强策略指导,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制订阶段性学习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采用推测、查阅或询问等方法进行学习;设计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设计提问的活动,让学生们先讨论,再解决,共性问题全班解决,个别问题个别解决,以求做到共性统一,个性张扬。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五、体现课改理念,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我们应在新课程基础上科学地整合并使用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当今社会对老师的要求较高,老师们应不断提高自己,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帮助我们的初中语文思维教学,用浅易的初中语文来表达,提高培养学生的初中语文思维,发展学生用初中语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允许学生有错误,鼓励学生开口。创造真实、有趣的环境让学生乐于学习初中语文。
六、合理使用教材,做到教师与教材的和谐统一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主要工具,也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信息媒介。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地、有创造性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对教材建议的教学方法做适当的调整。几节优秀课例给了我极大的启示: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做到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内涵。现行的教材极富德育意义,它图文并茂,每课时无不渗透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助人为乐、热爱劳动、勤奋学习、养成良好习惯等教育。初中语文教师要本着教书育人的原则,寓德于教,引导学生在逐步掌握语言知识技能的同是受到潜移默化的情操陶冶,使学生在语言交际中学会做人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教师应该对学生抱有期望,应该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创新潜能,都能通过努力学习获得成功。所以应该设法创设民主自由、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利用暗示手段,如借用鼓励的微笑、温和的目光、亲切的话语,将自己殷切的期望传递给学生,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他们感受到充分的尊重和信任,从而能自由表达思想,消除害怕出错的胆怯心理,树立起成功的信心,激起更大的学习热情。
总之,通过学习我更加清楚的认识到新课程的实施,为我们树立了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我们遵循的应该是掌握工具与人文教育相统一的原则,一方面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另一方面重视情感的陶冶、人格的培养,使每一课的教学都能让学生完成一次心灵的装备,让多彩而悠久的祖国文化、正义和爱心这些永恒的东西根植于心灵深处,让语文教学成为受益终生的教育。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61
20xx年4月21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个课程标准。(20xx年版)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紧跟时代,为老师的教学指引方向。
总体来说,两版的课标内容,基本没有变,即各个学段对语文基本知识、能力的要求的标准没有变。学习新课标结合实际教学,让我感到变化比较大的就是从三年级教科书开始,每个单元设有“导语”,在单元导语中明确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这样要求老师在教学中注重语文要素的落实,及时优化调整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以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为例,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这是对本册第三单元“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进一步提升,从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到怎么把事物写清楚,体现了训练的梯度发展。本单元语文要素“写清楚”的内涵,一是指文章主要写“事物”的`什么特点,二是了解文章是从“事物”的哪几个方面来写的。比如在教学《海底世界》时,先从课文的开头和结尾入手,带着问题读课文,重点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海底世界的;然后细读课文第2-6自然段,体会课文是从“光线、声音、动物、矿物”等方面介绍海底世界的,第4自然段围绕“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式来写的”。选择了5种最有代表性的动物的活动方式:它们有的向前进,有的向后退;有的自己活动,有的自己不动;有的速度极快,有的速度极慢。把第一句的意思说具体、写清楚。第5自然段是围绕“海底的植物差异也很大”这句话来写的。主要从色彩和大小两方面,通过比较和举例的方式,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教师的教学策略达成是语文要素落到实处的途径之一。
新课标还提出了和审美创造、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等与审美相关的要求。个人的审美情趣和品味是以前比较少提及的,新课标给出了新提醒。在实践中我们还要注重文化自信的培养。学习语文平时就是要多积累,小学阶段,老师可以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诵读传统文化知识,从课内外了解、学习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让学生在优秀的文化中徜徉。
这次新课标吸收了过去课改的经验,并非是颠覆性的彻底革命。正如温儒敏在解读新课标讲座的主题,从实际情况出发,做到遵循课标精神,尊重教学实际,用好统编教材。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我会领悟精神,和学生共同成长。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62
通过学习《新课标》我再一次更清晰的认识到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其次,小学语文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一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我们的语文课应上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体现“语文味”
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所谓的语文味即是语文的文学藴味,包括语文、文学、形象、构思、意境、哲学、情趣等藴味,也即是语文美。所以,语文课就要应有浓厚的语文味。而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首先,语文教学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引领学生对语文作品反复涵咏体味。给学生创造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的心灵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大量阅读、细细品读、深情诵读中反复涵咏体味,让学生领会语言文字之美,从而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其次,要围绕“语文本体”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甚至是有创意地去理解、欣赏作品,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语言美、形象美、构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认同与赞赏,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创作欲,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二、体现孩子味
小学的语文是儿童的语文。语文教师的任务,主要不是教导学生和控制学生,而是通过文本向学生提供一个更活跃、更开阔的语文实践平台。在“还”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自起至终、自觉自愿地成为学生实践的组织者、服务者和帮助者。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和激情;洞察学生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诱发学生作为一名读者的发展和创见;带领学生经由语文课走向一片新的语文天地。要在语文课体现“儿童味”,更重要的是凸现儿童的主体地位,把儿童的精神融入语文课,让童声、童心、童趣在老师的唤醒、激励和鼓舞中真实体现。在教学中儿童自有儿童的感动,儿童自有儿童的诠释,儿童自有儿童的情怀,儿童自有儿童的梦想。语文的主人是儿童,我们要尊重儿童的原始表达,要体会语言的真意,要让儿童真情流露,语文课就要尊重儿童的语文世界,上出孩子味来。
三、体现独特的教学方式
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通过改变新的教学方法,希望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主动的学习,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有较大的提高。在实践工作中,我将不断总结反思,撰写教学日记、教学案例、教育随笔等;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教学时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也就是教材要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在研究教材时也要研究学生,熟悉学生。突现优势,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即突出“人无我有”,在语文课上显出与众不同的'个性。
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里,“有滋有味”的语文课,应能让听者如沐春风,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63
今年暑假,我荣幸地参加了由省继教中心主办、黄山市徽州师范学校承办的“20xx年暑期小学语文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活动。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此次培训机会来之不易,所以我不断地提醒自己要倍加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交流的机会。
7月15日,我怀着无限激动与自豪的心情并充满着期待与护河中心学校汤芸芸老师、大陇中心学校张代芳老师一道踏上了南下的火车,直奔培训地点——黄山市歙县徽州师范学校。刚到培训地点就受到徽师培训部江鸽宾主任和班主任凌青老师热情地接待,将我们安排在风景优美的新安江畔的新安宾馆。夕阳西下,来自全省16个市的80名学员陆续报到、登记、注册,期待着培训的第一节课。
第二天,带着教学实践中的种种问题,我走进了期盼已久的培训课堂,培训的序幕是由高级讲师何瑞芝拉开的,她为我们讲授了《情景教学专题》。课上,何老师注重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声情并茂地演说让我们领略到情景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实施方法。
这次培训时间长,前后共22天;培训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包括朗读教学、情景教学、作文教学、教学评价、教学案例分析、语文课件制作、徽州文化以及影视作品欣赏等,让我们真正领会到“大语文”深刻内涵与博大精深;培训形式活泼多样,以专题讲座为主、以教育实践考察和学员之间交流为辅。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64
前些时候,县教研室组织全体语文教师一起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版),回来后,我又通读了一遍。读完后,我对语文教育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有了更深的认识,在以后的教学中也有了更明确的目的。
在这次新课标中,一些修改过的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也更加人性化和有针对性,对于传递祖国的汉字文化无疑是更有益的。现在我针对第二学段的目标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1、新课标在识字和写字目标上减少了会写字的数量,减轻了学生会书写汉字的负担,也减轻了一些学习压力。现在的学生接触的新事物多了,他们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能力也更强了。但是我们的教育却仍然把他们牢牢锁在应试教育的框框里,让他们失去了开发自己兴趣和培养自己爱好的时间,适当的减轻一些学习压力,可以让学生尝到更多的童年乐趣,在这些童年乐趣中积累的经验和经历对他们以后的学习也会有促进作用。
2、在阅读目标上增加了对学生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的要求。学习贵在有疑,针对疑问可以提出问题,并且找到解决的方法。现在的教育还是停留在教师讲授的阶段,学生发现问题的机会和能力都不足,而发现学习已经几经论证,是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在发现问题,并找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培养自己的探究能力和思维方式,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在以后的学习中举一而反三,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这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3、习作目标中指出“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这个目标的提出比原先“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更具体,也更明确了。使得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有更清晰的思路,也更有利于学生把作文写得生动有趣,在写作时突出重点,抓住细节描写。
总之,新课程标准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教育越来越贴近生活和释放学生天性以及跟随时代发展而不断改进的一面,相信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学生各方面的学习能力有更大的进步。
接手四年级的第一个学期就有幸参加和林三小联片教研活动,学习本年级段的新课标要求。通过学习,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学目标更明确了。以下是对语文新课标学习的一点体会。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研究和收集。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通过改变新的教学方法,希望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主动的学习,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有较大的提高。在实践工作中,我将不断总结反思,撰写教学日记、教学案例、教育随笔等;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65
4月21日,重磅消息来袭,新课标正式发布,这也是双减后的第一个课标,意义重大,能够帮助我们指明方向。因此,新课标发布后,我们都在认真地研读着,探索着。
5月6日下午,我认真观看了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吴欣歆老师关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解读的线上讲座,不禁陷入了沉思,思索着新课标的“变”与“不变”,以及今后如何以“不变”应“万变”!
从吴老师的讲座我了解到了,新课标主要涉及了五个重大变化。
首先,强调文化自信,学好语文是一个中国人文化自信的重要表现,学科第一次和国家的战略挂钩。课时量上,语文占到了20—22%,如此大的课时比重,相信语文的题目广度会越来越大。
其次,传统文化分量继续加大,小学原来学129首古诗文,现在增加到了160首,懒得背诵的孩子要吃大亏。
再来,语文的考试也有重要变化,除了考基础、阅读、作文之外,还会考整本书阅读,主要考察孩子的提取信息能力,评价人物能力,品味语言能力。
第四,本次还首次提出了学习任务群,原来高中的概念,现在下移到小学初中,原来孩子是一篇一篇的学、现在要一组一组的学。尤其是里面涉及到的实用性阅读、思辨性阅读、跨学科学习能力,对学生要求非常高!
最后一点,靠刷题想考好语文的时代彻底过去了,以前语文考试有套路,很多孩子把套路熟悉了,刷题刷多了,语文成绩差不了,这次明确规定了学业质量的标准,以后教学和考试会高度统一,命题也会更加科学精细,考察的方式会更加灵活,考察的内容会非常主观,甚至还会和互联网相结合,孩子想考高分确实就更难了。
那么,要想知道怎么学,我们需要逆向思考一下,在新课标下,学生将面临的语文检测会有哪些趋势呢?
在新课标下,语文知识的检测会有四个大趋势。
第一,生活化。接下来语文所考核的题目,都会设置生活的情境,让你在生活的情境中,运用语文的知识进行解答。
第二,能力化。以前我们正常学语文,就觉得语文就是多读书,多背书,感觉背得越多,积累得越多,语文就越好,但那样学到的知识都是死知识,跟你的能力没有任何关系。在未来的`语文检测中,它检测的将会是你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第三,跨学科。在语文学科的检测中,它所跨的学科主要结合的是什么呢?比如,结合地理知识。例如语文阅读理解,考一篇说明文,南水北调工程,它会在这篇文章里给你一幅地图,让你在这幅地图里标出南水北调工程的起点和终点,这些属于常识。再比如,结合数学知识。语文检测中会出现一些图表题,例如图表题考的是现代中学生上网的数据,然后问你通过数据得到了什么结论?这里就可能涉及到一些加减法,由加减法得出变化,再由变化得出趋势,这就是跨学科。
第四,五大核心。首先是成长,学生时代是成长的时代,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就是在不断地成长,所以成长是语文考核的第一核心。其次是生活,因为我们是生活在这个社会,你必须对你所处的环境有所了解。接着是家国情怀,目前来说,应该是整个语文考核的重中之重,国家需要的是怎样的人才呢?国家需要的是将来能为这个国家做贡献的,能够热爱这个国家的人才。如果心中一点家国情怀都没有的孩子,可能有些语文题目,你根本看不懂。最后是文化,在新课标里提出的文化自信,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对革命文化的自信,对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其实文化的自信,它包含在家国情怀之中,当你热爱我们的国家,你就自然而然会热爱我们的文化!
新课程标准像石,敲出星星之火;新课程标准像灯,照亮夜行的路;新课程标准像路,能引我们走到黎明。只有跟着新课标的方向前行,我们才不会迷失前进的方向!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66
写好优秀的文章是有技巧的,满分作文需要扣题行文,并且有自己的思想,有独特的角度,有高雅的境界;有大气的立意,准确、深刻;构思巧妙、独到,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作文语言有文采,句式灵活,富有新意。这段时间,我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认真拜读夏老师对新课标的解读,认真记录,用心思考,受益匪浅。下面就肤浅地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新课标重视“识字写字”教学
新课标准明确指出了“识字写字”教学的实施要求: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因此,识字、写字不单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而且九年语文教育要一以贯之。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把作文的书写也当作练字过程,努力做到“提笔即是练字时”。在今后教学中,我要注意板书规范、端正,这样才能给学生做好样子。
二、新课标大力倡导课外阅读
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它既表明了读书、积累是语文的学习之道,又指出语言文字运用实践的重大意义。所有的“学”都是为了“用”,“学以致用”是谁也不能否定的。这一次课标的修订,阅读教学从原先过度挖掘文本、理解文本的“理解阅读”转为语言规律的探寻和运用的“表达阅读”。在课标中讲到要“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为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打下坚实的基础,并“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三、新课标要求写作要表达真情实感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在今后的写作教学中,我要让学生多留意观察身边的事物或发生的事,日记练笔要坚持不懈,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的收获诸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吃透修订的新课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教学。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67
最近我参加了蓝天教育网的小学语文教师职务培训。培训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受益匪浅。在培训学习中,聆听了喻忠恩、韦筱青、付宏东、师保国等名师的报告,他们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我也更坚定了自己教书育人的思想,要逐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去做,完善自己,要坚定不移地热爱自己的教学事业。下面我谈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不断进行知识更新
我们常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就应有一桶水。那么这桶水从哪里来,而此刻仅有一桶水已经不够了,教师要有不断流淌的源头活水,这源头活水来自哪里,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电。新课程实施后,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看,要求教师要专业化发展,要学习新课程理论,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课堂结构,加强自己的教学基本功训练。教师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自己的视野,就要不断地阅读,要博览全书,要坚持阅读名著、阅读经典,让这些名著、经典来启迪我们的思想,陶冶我们的情操,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这样我们的知识才能时时处于更新的状态,才能更好地去教育学生,去引导学生,并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阅读的快乐,而不是为应付读书而读书。
二、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
教师务必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地发展。这种热爱,首先就应是温暖的,是充满情感和爱的事业。作为教师,就应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种爱也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他们给予各方面的关注,从心灵上、思想上、身体上、学习上去关心、热爱、帮忙,把教学中存在的师生的“我”与“你”的关系,转成“我们”的关系。
爱使教师与学生在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的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分担挫折的烦恼。透过培训,我懂得了怎样去爱学生。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的一串串的成果。
“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任为基础;“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面向所有学生。
三、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做新课程忠实的实践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向是知识的权威,学生是被动地学习,学生是知识的容器,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教师在讲台上讲的滔滔不绝,而全然不顾学生的感受,此刻,需要我们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要转变自己的主角,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我们要蹲下身子看学生,要平等地跟学生交流,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理解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用心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四、我们要做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师
教学,是实施“课程标准”的主渠道。把传授语文知识作为语文教师的全部职责,这一向是语文教师教学思想中的`误区。在语文新课程的教学活动中,要学习语文知识,也要培养语文潜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把新奇感转化为求知欲。教师要用心利用教育资源,开发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所带给的空间。体现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不断拓展自己的阅读面,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把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结合起来,努力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使自己无愧于“人类的灵魂工程师”这一称号。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68
通过9月20日半天的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作为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学目标更明确了。感觉当今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作为一个人的个性发展和语文的熏陶作用,而非一味强调语文知识结构的完成性和系统性,这对于发展学生各方面能力来讲,无疑是一件好事。下面是我这次培训的一些学习体会。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新的一轮以课程与教材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开,这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我认为首先就是要由单纯传授知识向目标整体转为,弘扬人文精神,目标的整合具体体现在:语文教学内容上的整体观,要坚持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智力开发的整体教育,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整体观,要坚持读写听说的综合训练,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学与用的辩证关系;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整体观,要坚持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实现知识能力的不断迁移。
另一点体会是,新课程标准仍然非常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基础知识不但有具体的要求,还有量化标准。我觉得把握新的课程评价标准,有一点最应值得重视,那就是:语文课程评价一定要立足于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所具备的语文素养上,也就是说,我们的评价要让社会认可,当我们的学生踏入社会,社会上的人说“这个人的语文素养不错”时,我们的评价才没有出问题。现代社会需要怎样的语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除了这两点,现代社会要求一公民要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运用现代技术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基于这些思考,就可以发现目前的评价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水平,也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的书写能力,更没有很好地去评价学生开展语文活动的实践能力,既然现代社会需要这些能力,我们就应该做好这方面的评价工作。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69
在学习了北师大吴欣歆教授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的解读后,我对新课标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其中有几点让我印象最为深刻。
一是新课标强化了课程的育人导向,使育人目标更加系统明确。
新课标将“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作为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和总目标。其中“文化自信”更是重点:通过语文学习,让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些在每一个学段目标后面都有特地指出。课程内容的主题与载体形式也是强化“以文化人”的价值取向,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要内容。这一核素养的确立处处彰显着国家意志。
二是新课标构建了语文学习任务群。第一层的基础型学习任务群是“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第二层的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分为“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第三层的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分为“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课程结构的阶段性和发展性通过构建学习任务群的方法来实现,而学习任务群的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会让我们每个学段之间的教学衔接得更紧密。
三是新课标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以前语文教学时老师们通常采用阅读单元的形式组织语文的课程内容,语文教学以阅读为核心,把其他运用语言文字的实践活动推到了辅助或附加的地位。单纯地以阅读为中心,其实是难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的任务。这一次课标修订,设定了语文学习任务群,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其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使语文教学变得高效实用。
用线性推进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大家都不陌生。教学时我们常常是让学生先识字写字,然后是解词、分析段落大意,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用这种方式来推进语文学习,老师一厢情愿的要素较多,学生不一定爱学乐学,没有做到以学生为本。在学习任务群这样的一个课程内容组织形态下,我们更关注的是一个学习单元的构建。语文教学中的识字写字、阅读鉴赏、梳理探究、表达交流这样的一个线性推进的语文学习活动就变成了四种学习活动互动推进的过程。
以学生演讲为例。以前的教学往往是先学了一组演讲课文,在这组演讲课文当中抽取出演讲稿撰写的标准和规则,然后就按照这个规则和标准去撰写演讲稿。现在的学习任务群和以前的线性教学有所不同,很可能是学生先有了要演讲的愿望,然后意识到写演讲稿需要关注演讲的目的和对象。通过研读不同的演讲稿的结构体式去确立结构方式,然后在诵读名家的演讲稿的过程当中掌握这些演讲稿的规律,这样学生就能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演讲稿,进而把稿子越写越好。
在这样的一个学习活动过程中,学习活动的愿望是自主发生的。因为有了这样的愿望,他通过调集各种学习资源去完成这个学习任务。于是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识字与写字这样的四种语文实践活动就变成了一个互动交流。学生可以以任意一个实践活动为起点,通过这个活动带动其他的三个活动。这样我们就从一个单纯的阅读单元,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学习单元。这样先进的`教学方式真正的做到了以学生为本,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体会。
其实,生活中一些热点现象与新课标联系非常紧密。最近爆火的东方甄选直播间里,董宇辉用双语教学的形式在卖货的同时和观众们畅谈理想、人生,用轻松幽默又不乏睿智的语言征服了观众们的心。董宇辉以他广博的知识、乐观的人生态度、积极进取的精神赢得了观众们的喜爱,用双赢的方式实现了助农扶农的初心。很赞同网上一种说法:董宇辉的现象让新课标精神得到具体体现:一、学科间的融合。董宇辉在直播间里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知。他的讲课中涉及到中文、英文、历史、地理、哲学等等学科知识,真正做到了学科间的融合。新课标倡导的跨学科学习,不就是倡导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将不同学科融合在一起而进行有效的学习吗?董宇辉的讲解显然做到了这一点,这与他平时大量的阅读、深入的思考是分不开的。二、自主学习。新课标倡导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和启发下能自主学习和探究,“双减”政策的落地也在向家长和老师发出一个信号:学习终究是要回到它的本质上来,不是老师和家长推着学生学,而是学生自己有学习的内驱力因而能主动去学习。董宇辉有那么广博的知识、深刻的见解,与他自主学习、大量阅读有关,他平时读了很多书籍,有专业方面的也有各个领域里的书籍,探索精神使得他热爱阅读,并且能深度思考,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将知识能有效融合起来,并且学习还能和实践有机结合,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三、三观正确、有满满的正能量。新课标倡导学生有文化自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董宇辉在卖货的同时向观众输出的是满满的正能量:他热爱祖国,热爱生他养他的土地。他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同情底层的广大劳动者。他喜欢李白的浪漫奔放,赞赏杜甫的忧国忧民,钦佩苏轼的自由洒脱。他说人在失意的时候要善待自己,得意的时候要善待他人。这种说法与古代“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理念不谋而合。正是有了这么多的因素,他才得到了这么多人的喜爱。新课标精神在董宇辉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也使得新课标的落实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这也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语文教学,感觉要做的事情有很多。就从静下心下来认真读书做起吧。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读各方面的书,读中有自己的思考,把读书带来的收获放到自己的教学中去,和学生一起体会阅读带来的快乐吧。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70
科学、合理、有效的开展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碰撞创新的火花。但是,现在的课堂实施过程中,合作学习存在流于形式、学生参与机会不平等、“抱大腿”、效率较低的问题,这直接导致课堂效果大打折扣,无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了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应该以课程实施中的教学评价环节为突破口,教师若能建立好语文课堂教学常规评价机制,明确小组合作评价标准,将让师生合作更为有效、让语文课堂更有生机。
成立学习共同体
《20xx版语文新课标》中提到:
课堂教学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主渠道。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妥善运用评价语言,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合作学习在新课改革下不断被运用,为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供能量。倘若教师能在课堂教学当中选择适合于本班班情与学情的评价方式与评价工具,能让整个班级的课堂教学活“起来”,强化师生、生生关系,让教学效果更优化。
在新课标的启发下,我将在班级语文课堂上把小组的课堂行为表现继续用更完善的积分形式呈现。为了更好地执行小组积分制度,我将发挥学生语文学习的互补性与朋辈效应带来的积极心理作用,按照班级学生语文学习情况,运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方法,把班级的学生分为约11个四人小组,每个小组的人员组成由将按照以下原则来制定:语文学习能力最强(组织、表达能力最强)的'1号同学作为组长,带领着语文学习能力中上(2号)、中等(3号)、欠佳(4号)的3位组员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每个小组要有一个富有创意性的组名和正能量的小组目标。
完善课堂评价机制
《20xx版语文新课标》中提到:
在小组合作、汇报展示过程中,教师应提前设计评价量表、告知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形成评价结果;要注意观察小组成员的分工方式、讨论程序和对不同意见的处理,关注学生在发言和倾听时的规则意识和交际修养,借助评价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
与此同时,教师提前设计好以小组为单位的“课堂学习评价量表”并告知学生“评价标准”,让小组之间形成良性竞争。在此,我们主要聚焦语文课堂常规评价标准和小组合作的评价标准。在语文老师新接手一个班级前,应该在第一堂语文课中与学生明确语文课堂的小组积分制度。例如,在课前准备方面,每位组员均能做好语文课前物品(包括所有学习用品)的小组+1分,反之-1分;在讨论方面,认真倾听其他小组发言并及时记录笔记的小组+1分,反之-1分。
另外,在小组合作开始前,教师也应向学生展示本环节的讨论要求。例如,在《少年闰土》学习中,老师想让学生分小组探讨自己对闰土的人物形象批注成果时,可以这样组织讨论:①小组成员按照1-4号的顺序在组内依次分享学习成果;②小组1号同学负责组织讨论进程,3号、4号同学负责记录组员交流内容,小组2号同学代表小组做成果展示;③在讨论中每位组员都能各司其职的小组+1分,在回答时,表达流利观点清晰的小组+2分。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走进各小组,检查各小组的合作进展,如有问题,及时给出适当的提示和指导。在学生发言过程中,应该多给予其他小组补充和点评的机会,然后教师再进行“再评价”:提出指导意见,引导学生内化评价标准、把握评价尺度,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评价。在对有在这样的量化评价当中,“教—学—评”一体化的效果逐步达成。
实现均等的成功机会
要想让课堂评价的效果更优化,教师还应该想方设法调动班级语文学习“后进生”的课堂存在感和学习热情。例如,在一节语文课上,某个问题难度较大,可由1号或2号同学主答,3号和4号同学若能抢擂台成功则翻倍加分;题目难度不大时,可由小组3号或4号同学进行回答。每次回答时,教师不一定还遵循往常的“开火车”或随机点名的形式,应该适当变换“抢答”新形式。例如,“这个问题我将挑选小组讨论过程中最认真(记笔记、聆听)的4号同学来回答”。通常情况下,基础差的同学会被本组其他同学热情“关照”,以防拖后腿。3号和4号同学在群体的共同督促下会形成自觉性和压力感,便会更用心听课,这比老师的苦口婆心的劝说要好许多。
小组合作把孩子们组织在一起,利用“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力量,攻克一个又一个课堂中的挑战。这样一来,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成为小组内的“领头羊”,主动去“动”。同时,教师可以将问题的分值按照难度设置为1分~5分不等。例如,回答个人思考题每次回答可为小组积累1分,作为小组代表发言或展示的则可奖励2分以上的积分。
评价工具及奖惩
今年是笔者在班级内实行量化积分制对学生进行奖惩的第五年,在评价工具的选择上,个人认为最好的方式是把书面记录与信息化考评相捆绑。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充分发挥小组长、课代表、学习委员的管理作用,以每节语文课为单位统计小组的课堂评价结果。然后,由学习委员协助老师登记到“班级优化大师”APP中,每周还可以在此平台上生成学习报表,在班会中分享给同学们。
最后,关于评价后的积分奖惩制度方面,笔者将以周为单位,为优胜组制定了自由选座位、免翻倍抄写等奖励,对积分落后组制定了罚值日一天、背诵优秀作文等惩罚。
结语
课堂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学生完整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整体表现。“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评价过程和结果发现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和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改进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每次评价的结果,要着重帮助学生提升“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沟通、合作和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71
通过为期五天(20xx年9月21日—9月25日)的短期培训,为期五天的培训转瞬即逝。时间虽然比较短,但是通过这次培训,我深深地被专家教授们对教育教学中的许多精辟见解所折服,更被班级学员们的参加培训的热情所感染,虽然苦点,累点,但我要说:“乐中学,学中乐。”这次培训我受益匪浅,感悟颇多,兼而也有太多的困惑!
(一)以学论教
在课堂教学中,应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情感状态作为焦点,以学的方法讨论教的方式,以学的状态讨论教的状态,以学的质量讨论教的水平,通过学生的学来讨论教师的教。以学论教要求把课堂教学中心放在学生上,重心放在学习状态上,提倡和追求有效教学,关注教师的教学机智、课堂中的种种生成。然而,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不可否认,还有部分教师没有研读文本,语文教学停留于把别人的东西(即参考书上的东西)毫无保留的传达给了学生,学生在没有读懂甚至没有读通的情况下被教师生拉活扯雾头雾脑进入了文本,又何来感悟,何来的思维呢?结果,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
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深究教材,挖掘教材,尽量做到用教材去教,把自己深究的结果与学生共勉,让教师与学生的思想发生碰撞,最终促进学生的成长。例如,在《武陵春》这首词的教学中,授课教师非常注重对文本的诵读,情感的煽动,让学生由读悟情,由情入境,深刻体会了诗歌情感,进而将这首词改写成散文诗。
(二)平等对话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体现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只有研究学情,设计相宜的教学环节,先内容,后方法;为内容,定方法,才能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这也就体现了每篇课文设计主问题的重要意义。然而,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早已设计好了整堂课、整篇课文的问题,甚至连标准答案都设定好了。教师没有创新,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被残忍地设定了,界定了,学生的答案必须与教师预设的基本相吻合。例如,在《背影》一文的教学过程中,绝大部分教师的教学主题界定在了对“父爱”的品味,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而专家们采用层层剥笋的读书方法,设计了“为什么这篇文章感动了人们近80年?”这一问题直切文章核心,其他所有问题都由此而生发,拓展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并让学生学有所获,培养了语文能力。
(三)培训感悟
1、作为课堂,特别是语文课堂,应该是艺术的表现,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语文素养,创设学生喜爱的课堂。
2、语文教师通过各级各类培训,都应该有所感,有所为,付诸行动,充分发挥各自的正能量,让自己学有所获,学以致用。
3、语文教师必须深究教材,挖掘教材,用教材去教,以主问题为核心,设计完美的课堂教学模式。
4、文学体裁的教学应该有一个整体感,要先学课例,还是先传授文体知识,每位语文教师都应该研究研究。
5、要改变文言文教学枯燥乏味的教学。
总之,这次培训是一次对教师专业成长极有意义的培训,带给我最深的体会就是教学不仅是一门复杂的学问,同时又是一门高超的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去研究,不断地去反思,不断地去提高。惟其如此,我们才会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快,走得更好!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72
我反复认真地学习《小学语文新课标》,受益匪浅,收获丰厚,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纵观语文教学的历史,在古代,说某某能写一手好字,能写书信,这人的语文素养就好;相反,说某某的语文水平差,往往就说这人斗大的字也识不了一筐。可见古代私塾的语文教学目的是何其简单。但尽管简单.却包含了教会做“人”的基本能力这一亘古不变的道理。因此,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将来学习和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基础,就是读读背背、说说写写。“能说会道”“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不就是对一个人语文水平高的最好评价吗?当前在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受教育部门的统考和评价体制的束缚,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小学语文教学较大程度上仍在“讲”、“练”、“考”中兜圈子。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应该回归到培养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二、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
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古圣先贤也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学方式再简单不过了,熟读成诵,积少成多,然后融会贯通,化为已有。一味的读,一味的背,在硬性读背的戒尺下不也培养出了大量儒生?由此可见“读”在学习语文中还是具有相当的作用的。我们看到有些语文教师却对“读”束之高阁,在阅读教学中去搞新花样。教师纯粹“为讲而讲”,学生纯粹“为学而学”,“方法”看似灵活多样,课堂也颇显热闹,可学生学完一段时间后实质却知之甚少,遗忘很快。正如走马观花式的旅游仅是“到此一游”而已。有位教师在执教一篇游记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采用小导游的方式让学生先小组合作学习,然后集体交流,抽学生轮流上台用自己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景点的特点,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在教学时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幅形象直观的画面图,犹如身临其境,美不胜收,接着又让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整堂课内容充实,模式新颖,学生饶有兴趣,也学了很多。表面上学生收获不少,但是由于缺少了对文本的朗读,实质的理解还是缺少相当的内涵,尚有部分学生甚至一节课中没开过口,这显然无助于课文的内容的解读。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心理学家早有实验结论:多种分析器官协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三、注重学生自悟探究
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还是翻新的“教师问,学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喧宾夺主”的情况还是显而易见。其实,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当然,学生的自悟探究,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领悟,必须在老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维培养,自悟探究中要有语言训练,自悟探究中要有创新的火花。
四、语文生活化,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为此,要关注儿童的经验和体验,并以儿童的经验、体验为中介,解决语文课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与儿童生活的具体性、多样性、独特性的矛盾。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引导儿童进入课文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以儿童的自我体验为契机、引发儿童和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共鸣。既使是学生发表了一些“异想天开”,有悖于常理的意见,也不要轻易否定。我们常常见到的是,恰恰是学生天真、幼稚毫无忌讳的“童言稚语”,表露了儿童纯真的天性,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生活即课堂。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73
近日,2022年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新鲜出炉。回想上一版(2011年版)课标出台的时候,正赶上我在参加教师招考,为了应付考试,我几乎把2011版的课标背诵了下来,书都快翻烂了,但是对于其中的内容只停留在“读”的层次,至于文字背后的深意,是不明所以、一团浆糊的。前几天,刚拿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后文简称“新课标”),便开始了紧张的学习和梳理。目前共读了三遍,第一遍通读,了解主要内容;第二遍圈画,找到其与2011版课标的异同之处;第三遍,听取了温儒敏教授的讲座之后,又对他提到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再次细读。
幸运的是,我是在新教材全面实施之初刚好从一年级开始执教,对新教材有比较系统的了解。我发现本次新课标的很多内容,都和新教材有很好的契合,这为我学习理解新课标奠定了基础,让我有了不少基于实践的发现和感触。
一、新旧课标的对比
在对比新旧课标的异同之处时,我发现,具体的学段要求变化不大,大多数内容进行了整合。其中,有三处明显的变化值得注意:
1、在“识字与写字”板块中,增加了对汉字音、形、义及与生活、行为联系的探索,这一点变化,我认为是对应了“核心素养”的总目标而来的,在新教材中,除了日常的阅读教学中不断渗透,还专门开辟了“识字加油站”栏目,一单元开展一次集中学习;
2、原来的综合性学习改为“梳理与探究”,体现了跨学科的学习理念;
3、小学三个学段中,在“阅读与鉴赏”板块中,单列了“整本书阅读”这一项,且各学段要求层层递进。
我想重点就第三点变化——“阅读与鉴赏”中整本书阅读的内容,谈谈我的思考。
二、“阅读与鉴赏”的变化
2022版“阅读与鉴赏”板块就是2011版的“阅读”板块。新课标对原课标的内容进行了整合,此外,单独增加了“整本书阅读”这一条。我们来看看,不同学段关于“整本书阅读”的具体要求:
第一学段(1~2年级):尝试阅读整本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他人介绍读过的书,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第二学段(3~4年级):阅读整本书,初步理解主要内容,主动和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第三学段(5~6年级):阅读整本书,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积极向同学推荐并说明理由。
第四学段(7~9年级):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探索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分享阅读感受,开展专题探究,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感受经典名著的艺术魅力,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课程标准一字千金,把“整本书阅读”单列一条,足见对这项工作的重视。从不同学段的要求也可以看出,这一目标也是层层递进,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阅读能力,逐步推进的。
三、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
为什么会增加“整本书阅读”的要求呢?当然是因为它重要啊!
为什么重要呢?在温儒敏教授的讲座中,他也着重提到了这部分的变化,并且详述了之所以这样变的原因。我深以为然,在此摘录下来。
1、如今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阅读量不够。古人读书都是读整本书,有整段的时间去阅读,阅读能力、思维能力会更好。从新学堂后,为了提高效率,课文开始一篇篇精读,再举一反三,但这样的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
2、阅读量是语文素养的核心。温教授认为,没有阅读量,语文素养根本没有办法提升。有了阅读量,稍微点拨一下,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上去了,因此,必须要通过读整本书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3、小学是阅读的黄金期。温教授说,中国的学生,小学阶段是阅读的黄金期,到了初二之后,阅读的时间就急速下降,为了应试,只能暂时放下阅读,因此从第一学段就开始强调整本书阅读。
4、通过整本书阅读磨性子。现代人面对各种信息轰炸,变得浮躁,而整本书的阅读可以让人静下来,磨炼耐性。
四、整本书阅读的落实
结合温儒敏教授的指导,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实践,关于整本书阅读的落实,我有几点思考。
1、在课堂上落实好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新教材每册都安排了一次“快乐读书吧”栏目,这个栏目就是主题式的整本书阅读指导,不仅给学生推荐图书,还指导阅读的方法,要求全体学生共同阅读。我们不能再秉持以前的旧观念,认为这不是应试的知识,就不予重视。要针对快乐读书吧,实实在在地进行读书指导,开展阅读活动。
我们学校把每册“快乐读书吧”的书籍都按照学生人手一本的量进行了配备,这为我们开展此项教学活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我校每周五下午的七彩社团安排了专门的阅读指导课,进一步推动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开展。这学期,我就利用阅读指导课,指导学生开展了寓言故事的主题阅读活动,教给他们阅读的方法,开展一些有趣的阅读小活动,将寓言故事的主题阅读很好地推行了下去。
2、更加注重阅读兴趣的培养。温儒敏教授表示,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要放松一点,“让学生有兴趣,想办法让他们有兴趣,没兴趣的人也不要过分苛求。”这一点我深以为然。动不动就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的事,我不会做的,虽然也担心有的学生没有真的去读书,但一旦开始因为阅读而交作业,就会让大多数学生失去兴趣,就得不偿失了。
那我是怎样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呢?有很多种途径:一、我会在家长会上不断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引导家长与孩子亲子共读、交流读书感受,让家长在书籍上多投资,多买书、多去图书馆,为孩子创造家庭阅读氛围;二、我会在班级营造“读书好”的氛围,常常表扬爱读书的孩子,用书作为物质奖励来促进孩子养成好习惯;三、我会不断给学生提供阅读资源,充分利用班级的图书角开展读书漂流,每年发布一次推荐阅读的书单,每周评选一名“好书推荐官”进行好书推荐,时不时分享自己的读书体验。
3、注重自由阅读。温儒敏教授着重强调了要让学生自由阅读,例如书单的设计,成人推荐的书单孩子往往不爱看,那就不能强来,要尊重孩子的阅读喜好。我们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确实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孩子们自己喜欢看的书往往比较浅显,存在质量不够高的问题。我遇到这种情况都会采取潜移默化的方式去调整,发现孩子们读的书质量不高,不动声色,但是不停地在班级推荐一些更好的书,同时,适时开展一些好书共读的交流活动。有了老师的引导,多少会有一点变化。但受限于孩子水平的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的阅读能力只停留在浅显的层面,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其实这个书单的制定,我们也可以换一种方式,由老师制定变为学生共同制定,学生自己推荐的书,他们一定会更加感兴趣。我打算下学期开始试一试。
古往今来,太多的先辈向我们讲述了读书的重要性。新课标中关于“整本书阅读”的提出,是基于“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课程理念,也是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盏指明灯。我想,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把孩子阅读的兴趣和能力真正地培养起来,那将是伴随学生终生的良好习惯,于我们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74
1、与时俱进,改变传统教育观念
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教育观念的先进与否将会直接关系到其教育方式的应用与实施,更会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产生重要影响。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对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将传统的以德立教、教书育人等教育思想坚持下去,更要实现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树立实施健康的新形象,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教师本责,并且确保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根本目的。在新课程标准的影响下,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以仍然受传统教育观念的禁锢,并停留于传授学生教材知识而忽略对学生人文修养培养,教师应该以素质教育为语文教学目标,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应该充分结合学生所处年龄段的行为特点及心理特征,从而为学生创新教学观念并找寻更加适宜的语文教学方式,在传授学生书本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爱国思想的培养与提高,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思想品格,切实贯彻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义务教学的正确培养目标,最终做到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能够张弛有度,有的放矢。
2、注重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累积,提高学生语文理解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的推行之下,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也有了很大程度的转变,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启发并引导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深度理解和感悟。就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想要切实学好语文这门学科,掌握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是至关重要的,仅仅依靠传统的对语文课文的死记硬背是极其不可取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怎样利用平时对语文知识的累积强化对新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能力,如此才能够使得学生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获得事半功倍的成效。并且教师如果可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更多地对学生语文理解能力进行启发、培养并给予足够的重视,双管齐下,便定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更快的实现语文理解能力的有效提高和语文学习成绩的显著进步。
例如: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这样一篇说明性课文《身边的科学》,教师在对这一课文进行教学的.时候,便可以在完成对课文内容讲解之后,向学生介绍说明文的相关要素与特征,并将说明文的写法脉络进行梳理,借此实现帮助学生积累下说明文的具体特征与写作方法,加强学生对说明文的理解与感悟,从而使得学生能够通过课堂教学获得更加丰富的学习效果。
3、激发学生兴趣,带动语文课堂教学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语文教学中,兴趣才是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最佳动力,兴趣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语文学习能动性的提高,还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潜能进行挖掘与开发,进而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小学语文这门课程。为了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小学语文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对小学阶段学生特有的心理特点即好奇心与好胜心进行充分激发与利用,将调动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为教学切入点,对语文教材进行适当的涉及与改编尽可能将教学内容变得更加满足学生兴趣,这个时候,教师再加上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讲解,便可以使得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以兴趣放飞心灵。
例如:现阶段,我们所使用的语文教材,其内容本身便有着一定程度的趣味性。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有着生动有趣并且寓意深刻的《滥竽充数》、《画蛇添足》、《守株待兔》等寓言故事,还有着《想别人没想到的》、《一次有趣的观察》以及《妙不可言的位置》等从文章标题上就非常容易调动学生好奇心的课文,加上教师层层启发式的语文教学,帮助学生开动脑筋,联想这些让人感兴趣的文章标题下会有哪些可能发生的精彩故事,从而实现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大胆的讲故事,并且对表现突出的予以积极的褒奖与鼓励,使得学生在讲故事的同时体验到勇于走上讲台的自豪与成就感,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实践教学活动,如分角色朗读课文或是课本剧表演等,使得语文课堂教学更加具有趣味性,充分吸引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踊跃的参与实践活动,进而爱上课堂教学、爱上语文学习。
4、增加情景式教学丰富教学模式,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情景式教学,简而言之便是教师通过具体生动的情境创设,将精彩丰富的日常生活画面很好的带入课堂教学中来,刺激学生好奇心,并引起学生共鸣,实现对所学内容的更好理解。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情景式教学不仅可以实现语文教学模式的改进与丰富,更加可以有效实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与要求,教师如果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好的运用情景式教学,将会为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带来意想不到的帮助。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课文《看浪花》的时候,便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将有关浪花的视频集锦播放给学生进行观看,将浪花更加直观的呈现给学生,使得学生能够真切感受到浪花的真实形态与壮丽风光,利用这样的情景式教学可以将浪花以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很好的激发学生对《看浪花》这边课文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课文《四季》的时候,教师便可以在保证安全问题的前提下,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踏入大自然,并从中选取一些具有季节性标志的植物引导学生对其进行观察,并由教师告诉学生植物在四季中的不同变化,如翠绿的树叶通常在秋天来临的时候便会开始变黄进而慢慢从树枝上凋零,但到了春天树叶便会重新在大树的枝杈中发出新绿。
通过情景式教学使得学生能够真切的感受到事物在四季更迭中的不同变化,学生在观察过自然现象之后,便会更加想要知道《四季》这篇课文中,还写了哪些四季变化现象在教学活动中没能观察到的,如此一来,教师便可以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增进了学生对大自然的认识,并实现了对学生情操的陶冶。
5、注重情感教育,做到以情动人
长时间以来,由于受到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情感教育逐渐受到了淡化,然而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是离不开情感教育的,并且对于教师来说,情感教育更是可以有效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淡化学生一贯对教师产生的隔阂心理,使得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气氛更加和谐融洽,最终使得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得到学生情感上的反馈与共鸣,更重要的是,情感教学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众所周知,语文这门学科具有着很强的人文气息,学习语文可以帮助学生塑造更加广阔健康的胸襟、健全更加健康完整的人格,当然要想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获得上述收获,必不可少的便是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为此,小学语文教师便应该丰富并提高自身情感,并且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良好渗透,最终实现在语文教学中以情动人,促进学生塑造健康积极的人格素养。
例如:在小学课本教材中《爱迪生救妈妈》与《小蝌蚪找妈妈》这两篇课文便蕴含着非常深厚的情感,教师在对这两篇课文进行讲解的时候,便需要声情并茂、情感充沛,让学生在听着教师对课文的讲解过程中联想到父母亲奉献给自己的爱,并在听课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另外,教师需要铭记对于学习语文而言,在提问作答方面是没有非常严明的正确或是错误区分的,所以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创造性提问或是作答给予充分的尊重与认可,对于学生给出的与标准答案存在一定差距的回答,切不可全盘否定或是严厉批评,应该注意对学生内心感受的维护。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加强与班级学生的交流、沟通与互动,并且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从而使得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同样能够融洽相处,并且可以将积极良好的个人情感在与其他学生的交流互动中得到进一步升华,最终使得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向上的成长。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课程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等方面都相应的发生了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想要实现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保证和教学效果的有效提高,便需要小学语文教师与时俱进学习并掌握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为更好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不懈努力。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75
在领导的关怀下我有幸参加了这一次为我们新教师准备的教研活动。这样朴实,有趣的课,让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让我大有收获。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体会。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更好,谁就能震慑学生的`心灵。当我听这张老师的课时,她们的语言亲切,自然,简洁,准确。她们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带着学生在课文的创设的情境中遨游,带领学生感受课文。
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张老师的语文功底非常扎实,语文素养很高,深入研读了教材。
活泼的课堂气氛。传统教学只注重老师的“讲”,而轻视学生的“说”,这样导致课堂死气沉沉,教学是昏昏欲睡,而在张教师的课上,互动的成分还是比较多,学生不再是听众,而是整节课的重要参与者,老师和学生是在相互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完成整节课的,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在这种乐学的过程中,学生更容易接受课堂上的内容。
总之,这次外出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自己的不足和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此,我要感谢领导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虽不能成为名师名家,但也会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76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给语文教师在教学上提出了新的理念和要求。在本次培训中,我较系统地学习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找出了和以往课程标准的异同,明确了今后的教学侧重,为自己的教学指明了方向。在教学实践中,我将主要采取以下几点作法:
一、以学生为中心,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将来学习和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基础,就是读读背背、说说写写。“能说会道”“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不就是对一个人语文水平高的最好评价吗?当前在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受教育部门的统考和评价体制的束缚,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小学语文教学较大程度上仍在“讲”、“练”、“考”中兜圈子。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应该回归到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的要义所在。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二、提高阅读、背诵的地位
我国有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的俗语,古圣先贤也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学方式再简单不过了,熟读成诵,积少成多,然后融会贯通,化为已有。我们看到有些语文教师却对“读”束之高阁,在阅读教学中去搞新花样。教师纯粹“为讲而讲”,学生纯粹“为学而学”,“方法”看似灵活多样,课堂也颇显热闹,可学生学完一段时间后实质却知之甚少,遗忘很快。正如走马观花式的旅游仅是“到此一游”而已。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三、引导学生自悟探究
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当然,学生的自悟探究,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领悟,必须在老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维培养,自悟探究中要有语言训练,自悟探究中要有创新的火花。
四、树立大语文观
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为此,要关注儿童的经验和体验,并以儿童的经验、体验为中介,解决语文课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与儿童生活的具体性、多样性、独特性的矛盾。以儿童的自我体验为契机、引发儿童和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共鸣。生活即课堂。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77
我静下心来,又一次认真的阅读了新课程标准,感受颇深。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
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古圣先贤也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学方式再简单不过了,熟读成诵,积少成多,然后融会贯通,化为已有。一味的读,一味的背,在硬性读背的戒尺下不也培养出了大量儒生?由此可见“读”在学习语文中还是具有相当的作用的。我们看到有些语文教师却对“读”束之高阁,在阅读教学中去搞新花样。教师纯粹“为讲而讲”,学生纯粹“为学而学”,“方法”看似灵活多样,课堂也颇显热闹,可学生学完一段时间后实质却知之甚少,遗忘很快。正如走马观花式的旅游仅是“到此一游”而已。有位教师在执教一篇游记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采用小导游的方式让学生先小组合作学习,然后集体交流,抽学生轮流上台用自己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景点的特点。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在教学时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幅形象直观的画面图,犹如身临其境,美不胜收,接着又让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整堂课内容充实,模式新颖,学生饶有兴趣,也学了很多。表面上学生收获不少,但是由于缺少了对文本的朗读,实质的理解还是缺少相当的内涵,尚有部分学生甚至一节课中没开过口,这显然无助于课文的内容的解读。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心得体会《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心理学家早有实验结论:多种分析器官协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二、注重学生自悟探究
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还是翻新的“教师问,学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喧宾夺主”的情况还是显而易见。其实,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当然,学生的自悟探究,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领悟,必须在老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维培养,自悟探究中要有语言训练,自悟探究中要有创新的火花。我会有效结合“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语文生活化,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为此,要关注儿童的经验和体验,并以儿童的经验、体验为中介,解决语文课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与儿童生活的具体性、多样性、独特性的矛盾。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引导儿童进入课文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以儿童的自我体验为契机、引发儿童和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共鸣。既使是学生发表了一些“异想天开”,有悖于常理的意见,也不要轻易否定。我们常常见到的是,恰恰是学生天真、幼稚毫无忌讳的“童言稚语”,表露了儿童纯真的天性,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生活即课堂。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四、突出小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中的体验性,激发学习兴趣。
体验是伴随着积极的心理活动,寻求未知的实践过程,是获取直接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唤起创造潜能的基本途径。语文教学的体验性是指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学习和交流的机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学生自由学习、思考、体验的时空,崇尚个性化的理解,注重体现学生认知、思维等心理的活动过程。体验性学习应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学生不仅要用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语文教材的内容十分丰富,英雄人物故事,山川秀丽风光,自然科学常识,童话寓言故事等,不仅有生动故事的感染,优美语言的欣赏,而且有人文品质的熏陶。教师要在教学中为学生设计全程体验的程序,让学生在体验感知、体验思维、体验积累、体验情感、体验合作、体验创新、体验挑战、体验成功的过程中,促进知识的感知和内化,陶冶情感,开启智慧,积累良好的现状。学生学习的真谛在于“自悟”。语文教学的体验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内趋力,增强学生的态度、意识和观念,发展其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人格力量和价值取向等良好个性,在教学中应予以充分关注。
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78
接手四年级的第一个学期就有幸参加和林三小联片教研活动,学习本年级段的新课标要求。通过学习,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学目标更明确了。以下是对语文新课标学习的一点体会。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研究和收集。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通过改变新的教学方法,希望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主动的学习,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有较大的提高。在实践工作中,我将不断总结反思,撰写教学日记、教学案例、教育随笔等;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79
接手四年级的第一个学期就有幸参加和林三小联片教研活动,学习本年级段的新课标要求。通过学习,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学目标更明确了。以下是对语文新课标学习的一点体会。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研究和收集。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通过改变新的教学方法,希望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主动的学习,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有较大的提高。在实践工作中,我将不断总结反思,撰写教学日记、教学案例、教育随笔等;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80
这次有幸参加了小学语文教师新课标的培训活动,对于一名执教于农村小学教师的我来说真是受益匪浅。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对我的教学和认识都有很大的提高,使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朱老师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以下是我对这次学习活动的总结:
一、识字写字教学
首先我们教师有三个方面要去解决,一是错别字情况严重,二是书写质量普遍偏低,三是有些地区小学低年级学生写字负担过重。在低段要让学生认写分开,多认少写。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第一学段的重点,汉字书写的教学应引起我们教师的重视。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养成的过程。
二、阅读教学
低年级阅读教学主要内容是识字、写字、读文、理解少量重点词语和句子,积累语言,要用更多的时间识字写字。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一定要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上下功夫,实现“理解阅读”向“表达阅读”华丽转身。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不应代替学生分析阅读,应该让学生自己多读。在理解课文上教师要提倡多角度有创意阅读,利用阅读期待,反思。除此以外,还要认真抓好读书这根本环节,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三、写作教学
一、二年级布置作文不合适,经修订后一、二年级的定位是“写话”,三年级是“习作”,初中才是“作文”。在教学建议上引导学生要写真话,不套话,不抄袭,不写假话。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与思考、表达和创新的能力,善于将读与说,说与写相结合,进一步突出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也可以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让学生能展示交流与相互评价的机会,互相促进。
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81
《新课程标准》正如旭日东升,阳光下一片蓬勃之景,新成果、新经验、新思路、新方法那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新课标”的实施确实给当今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在一次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在一次次的合作探究交流中,我们的学生学习兴趣越来越浓,越发变的活泼、可爱了,更多表现在对生活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同时也感受着知识的滋养。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第一、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第二、讲授新课程时应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哪些变化,有哪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第三、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听说读写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沟通课堂内外,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新语文课程标准》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82
今天参加了县教研室组织的小学语文20xx年版新课程标准培训的学习,听了XXX主任的精彩讲解后,我感觉自己有了明确的目标,受益匪浅,让我无论是在教育教学方面还是师资培训方面都有了更深切的感受,以下就是我的一点心得。
一、提高教育教学思想认识。
通过本次培训,我的思想认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第一,我明白了作为一个语文老师,为什么要学习新课标;第二,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师要有爱心、有智慧、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让学生喜欢你,以至于喜欢你所教的学科。第三,明确了语文教师的职责在于精通育人之道,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即“授之于渔”的作用,教师应重视为学生创设语文学习的大环境。第四,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目的理念,认识到教学活动的意义在于培养人的发展所必备的素质,诸如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全的意志品质,陶冶丰富的情感,培养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等。第五,要明白教书育人,教书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在语文教学中要能潜移默化地塑造人的灵魂,提升人的涵养和文化品位,启迪智慧,感悟人生。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力求达成的目标。
二、培训时机恰当
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教育战线上一场深刻的变革。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给我们一套全新的东西: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但同时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经过10多年的课改实践,我们一线小学教师的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家都有很多的实践体会,但在教学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产生了诸多的疑惑和不解,许多地方的老师还进行了小学语文课到底该怎样上的大讨论。前段时间,国家出台了《20xx年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许多一线的小语教师都纷纷从网上下载来学习,但自学终归会有很大的局限性,于是大家都盼望能有机会早点得到专家的分析和讲解。正在大家渴盼之时,这次培训就犹如炎热的夏日突然吹来了一股清凉的风,让人顿感欣慰,真是想老师所想,急老师所急,难怪老师们的参训热情如此之高涨。
三、精彩的讲解是培训取得成功的关键
这次新课标解读X主任利用大屏幕采用比较法、数字法等多种方法讲解,让大家知道哪些地方是更新的,哪些地方是保留的,哪些地方是舍弃的,这样让参训教师更好地把握新课程的实施方向。一些关键的部分则结合他所听或所上的课例来逐一剖析,使大家一下子就茅塞顿开。在提到学生的课外阅读时,她反复提出,现在的小语教师们一定要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一定要多读书,读好书,特别是多阅读一些孩子们喜欢的书籍,同时希望老师们要让自己的精神不断成长,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我觉得高素质的主讲人精彩的讲解是这次培训成功的关键。
四、教学新定向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作为一线教师谁都知道,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作为新课标下的教师,到底该怎样做才能把学生培育成才呢?通过今天的培训,我有了新的教学定向:
1、拼音、识字教学要强调一个字:趣。有趣才有吸引力,才能使学生想学、甚至好学。
2、把写字教学当做语文教学的基础。坚持每天练习10分钟。3、阅读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且要注意纠偏。4、习作教学要以学生生活接轨,不能脱离生活,凭空想象。
今天的学习,我看到了自身的问题、明确了努力的方向、了解了可以尝试的各种方法,总之,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也让我们的教学另创一番新滋味。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83
只有在不断学习中才能进步,这正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我参加此次培训学习后再次深刻领悟到的真理。
首先,我的教育理念又有新的发展,教学思想有了进一步的更新。听了各位专家的报告和讲座,我明白了现代教育对教师成长发展提出的新的、适应时代的发展的要求,而我对教学技能和方法的探索又有了新的理解和发展。各位专家的专题讲座和优质课,新颖独特的教学理念,娴熟实用的教学技巧,适合当代初中学生的教育、教学方式,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背景介绍、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机智点拨等,让学生体验到了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专家们对议论文、散文、小说、说明文的教学建构思想,无疑是给我们在一线从事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教学方面的新的思路和要求,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提供了不竭的活水。
我深深地感到:作为老师,不能只停留在知识传授的层面上,应是一个教育科学的研究者,不断研究学生,研究教材,关注社会,关注学科的发展;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评价,经常进行案例研究,把教学看成是一种艺术,一种追求,让自己拥有先进的课改理念,新的教学方法,丰富的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运用讲座中的科学方法指导自身的教学工作,争取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其次,经典课例分析,开阔了我的视野。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具备的就应该是全面系统的语文学科本位知识。在学习中,每一天都有感触,每一天都有收获,每一天都有惊喜,聆听了专家的一场场精彩讲座,我获得了思想的重生和心灵的洗礼。通过专家引领,我进一步领会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对初中语文教学有了深入的理解与思考;通过参与学习、反思体会,我准确地把握了小说,散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各类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的重难点,认识并掌握了语文教学的新方法、新手段,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在这个平台上,我们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尤其是在大家共同讨论和交流的环节上,让我知道了现在语文这门课在全国大背景下的现状和发展。专家通过教学的课例,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重新提升了我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认识与把握,极大地开阔了视野。
第三,专家讲座,使我把握教材和设计教学的能力有了提升。以前的我,对教材研究不够,教学设计不精,课堂教学的方法有待改进,对课堂教学改革建议中的课堂教学基本流程理解片面,致使有的课堂教学环节安排不科学;旧的教学方法仍然存在,教学过程注重于教而学的重视不够;结果学生的语文思维训练不够,能力提高缓慢,情感熏陶不深入。
通过专家讲解,我真正了解了现行教材在内容体系、活动方式、组织形式和考核评价等方面留给教师较大的空间,教师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更需要深入地研究教材,只有进行个性化的整合与重组,才能使教材的使用得心应手。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认真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学习目标,根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习环节完整,联系紧密,衔接自然。课堂教学要能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完整地呈现出来,让学生明确“学什么?怎么学?解决什么问题”,注意对学生加强训练,数量要合理、梯度恰当,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总之,通过本次培训,更加坚定了自己立足课堂教学,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与研究的信念,让我明确了自己今后课堂教学中需要改进与努力的方向。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84
通过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我受益匪浅,我从几位老师透彻的分析教材中,更加了解到新课程标准已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主体性,一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这给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上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现将这次新课程学习总结如下:
(1)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新的课程标准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比如,要求学生会略读和浏览,掌握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将听说能力整合为口语交际能力,特别提出了口头交流和沟通的要求。提出了写作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的要求。提出阅读、书写与写作的速度要求,并有量化指标。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将其作为了学习目标。
(2)通过学习,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我们应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3)我们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
(4)在教学进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对义务教育阶段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方式。即要求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强调在综合性学习中具有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突出自主性,积极主动地参与,特别要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除此之外,对阅读、写作和学习方法三方面也有很明确的表述。提倡独立阅读、自主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鼓励自主写作、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在学习方法上,鼓励有独到的见解,鼓励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学习。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不断加强修养,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用心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我要我的课堂有浓厚的语文味和快乐的笑声,构建和楷高效的语文新课堂。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85
作为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学目标更明确了。就语文学科而言,原来的《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标上,曾出现过两种不良倾向:一是过分强调思想性;二是过分强调文学性。滔滔不绝一堂课,到头来,学生在语文能力的培养上收效甚微。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一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研究和收集。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的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通过改变新的教学方法,希望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主动的学习,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有较大的提高。在实践工作中,我将不断总结反思,撰写教学日记、教学案例、教育随笔等;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86
今年暑假学校组织教师学习《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这次的学习与以不同,以前学习时,我总是走马灯似的看一遍,便写下学习心得,对《新课标》的学习不够深刻。今年,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先抄一遍,然后再写下心得体会,一万多字的《新课标》在抄的时候的确费了一些劲,但逐字逐句的抄写,让我更全面、深入的了解了《新课标》。通过学习,我再一次更清晰的认识到小学语文,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更是儿童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为主的教育。
一、根据各学段要求,完成教育任务
通过学习,我发现我在教学第一阶段时对学生在书写汉字的笔顺的要求上还不过关,我的学生马上要进入中年级了,我要根据中年级的学段要求,完成语文在听,说,读,写上的要求,还要把之前落下的汉字书写要求也补上。《新课标》让我的教学目的更加明确,也给我指明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样就不会无的放矢了。
二、提高语文教学的多样性
要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三、创建属于自己的特色语文课堂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教材、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语言以及教师的仪表风度等诸种因素,凝聚之后显示出来的课堂氛围,这种课堂氛围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并为学生所品评体验,或深或浅或长或短地吸引着学生。古人云:文如其人。可见“课如其人”的说法也合乎逻辑,正如大自然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个性绝对相同的教师,在语文课上显出与众不同的个性,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在语文的教学中,就像“维纳斯”、“比萨斜塔”这种残缺的美也会让世人为之倾倒一样,没有哪一堂课可谓堪称完美,但每位教师追求美的脚步却不曾停止。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里,孜孜不倦前行的教师引领着学生开辟语文的新天地,这也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