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2024/08/27心得体会

此篇文章教育书籍读书心得(精选9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1

“宽容与赏识让教育更美丽爱心与智慧让教育走的更远”。

在一次特殊的机会下,使我有幸读了《美丽的教育》一书,并且深深爱上了它。该书是一名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孙浦远老师所著。孙浦远老师用43年的心血与智慧洒在了教育这块土地上,其态度之严谨、功夫之深厚,《美丽的教育》是她一生的教学生涯的真实写照,写出了栩栩如生、纷繁多样的儿童现实生活,是一部生动形象的小学心理学和教育学,读了使我受益匪浅。

作为一个年轻的班主任,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了许多困惑,看了《美丽的教育》一书后,我吸取了许多教学与经验,掌握了许多好的班主任工作方法,它是我的良师又是我的益友,对我的班级工作管理起到了及时有效的作用。一个个班主任工作案例,传达着孙浦远老师以爱为主题的教育思想,传播着她从爱入手的教育理念。“要做一个有爱心的教师。”这是我读后感触最深的一点。一个班级能否形成坚强而和谐的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成败的试金石。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如果把孙浦远老师的经验归结为一点,就是培养了一个好的班集体,让集体成为每个学生快乐成长的摇篮。

从《美丽的教育》众多案例中,我学到了两大法宝:

一、注意欣赏和赞扬孩子的优点。

有时候,我们老师常会好心办坏事,造成这种情况其实还是我们工作的不细致,想的不周全。鼓励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种,尤其是对行为偏差生上的鼓励老师更应该多想想办法,多从这些孩子的角度来考虑,带着一些宽容的心态去面对这些孩子。不能用一把尺子去丈量所有的孩子。不妨多动动脑筋,想一些既有效又能让孩子、家长都能接受的好办法。聪明的人其实就是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往往有良好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对于一个教师太重要了。

由于教师面对的是学生,是孩子。老师在孩子们面前有年龄优势、经验优势、知识优势、权力优势,所以面对很多问题时省却了思考。于是思维定势就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思维。所以,我们应先改变自己的思维,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变积淀在头脑中的陈旧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努力使自己成为聪明的教师,做一个懂得欣赏、善于赞扬的教师。

二、学会宽容学生,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

书中一个个案例解开了深藏在我心中的困惑。我曾因为学生的问题而烦恼,我也曾因为学生的调皮而头疼,然而这一切都是教育过程中必须面临的正常问题,不要让自己的烦恼扩大,让我们坦然去面对。因为学生的生命存在着差异,我们不是要所有的孩子都长得一样高、一样强壮、一样美丽,而是与学生的原有基础相比,让每个学生的生命有所发展,而老师应该引领着我们的孩子体会自我的发展,教会学生懂得生活,拥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拥有生活、求知的能力。孙老师的话无疑为身处“迷茫”中的我找到了方向,看到了希望和未来。就像孙老师说的一样,踏踏实实上好每一堂课,认认真真对待每一次谈心,开开心心组织每一次活动,我们高兴,学生也快乐。

《美丽的教育》表达朴实、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她擅长把理性的思考倾注于可读性较强的教育案例中,在一个个曲折动人的故事里,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全都融会其中,发人深省,撼人心魄。对于像我这样的年轻教师来说,真可谓是思想的好向导,前进的指明灯。我想我会积极的乐于请教,勇于思考,广于阅读,善于积累,勤于写作,努力去理解厚积薄发的深刻含义。我也认为只要今天的我比昨天有进步,长此以往,必然将越来越好,从而尽可能达到自己所可以达到的最好程度,做一个聪明的教师,同时也就为教育事业做了自己最大的贡献。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2

这是一本记载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行为往来的书籍,书中以案例的形式记载了若干个师幼互动行为,同时,他用35张图表将研究的成果以数据的形式给我们展现了孩子在对人、对事所持的各种内在的尺度,寄予的各种期望、企盼、要求等,呈现孩子的心灵世界。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每个人的一生都好比一条有起点和终点的线段,注定了要和其他的线段相遇、相交接成一个又一个网点,直到生命结束,每个人都有了一张标志他曾经作为人生存过的网。想了解一个人、了解他人对他的影响,我们不能只是停留于查看他所编织的静态的网,而是要去亲历一下他与他人相交接的动态的过程。因此,书中作者用了许多发生在幼儿园的真实的师幼互动案例描述性的记录了孩子的几多欢乐、几多愁!走进教师与幼儿的现实生活场域,走进了他们进行行为往来的一个又一个的微小空间。在这些案例中孩子们具有独特的内在尺度、动机、意愿、需要与冲动。以及老师时如何去了解孩子、知道他们的思想,并花很大的`精力去为孩子“创造好”的环境和条件等等。作者以主管的关注者的身份对师幼互动行为发表种种先见,力图以白描的手法展现师幼互动行为的现实所在。

以上是我在粗浅的翻阅这本书后的一点体会,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还将细读书中的许多案例,感知它深刻的涵义,体会身临现场与孩子发生的一切……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3

《特殊儿童个案研究》分上、下两篇。上篇收集了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和相关成果,并予以分析、概括和梳理,全面、系统、深入介绍了特殊儿童个案研究方法的有关理论和具体技术,观点阐述正确、内容结构合理、资料介绍详实、方法可行性强、行文条理清晰。下篇汇集了30个接受教育干预的各类特殊儿童典型案例。这些案例都是来自特殊教育的实践,贴近鲜活的生活和特殊教育实际,能为读者尤其是特殊教育一线的工作者提供丰富的有关各类特殊儿童特点、教育评估以及康复训练的成功经验。

下篇的案例分析小魔王转变法、松开紧咬着的嘴,通过对文中小彬、小军的训练,使我体会到了对待这样的孩子,在训练时要综合运用多种治疗和训练手段,不仅从儿童本人、班级集体、家庭环境等多方面着手,而且将各方面的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向着同一个目标共同努力,并能针对儿童行为问题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方法加以及时纠正,使儿童的不良行为得以消退。

又如案例肚子疼痛的背后,通过读这一案例,让我体会到了对于轻度弱智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的功能,帮助学生获得成功,增强自信;要运用集体的力量,让学生感到同学的关心,消除交往的顾虑;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理解孩子的想法,维护孩子的心理需要,使其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另外,对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训练要持之以恒,因为智力落后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作为老师要有充分的耐心。

再如案例我也会打电脑,文中小青学电脑收获的知识,改变了我认为弱智儿童学电脑是不可能的错误观点。首先,弱智儿童虽然学习能力差,身心各方面存在缺陷,但是具有学习电脑的能力。通过以上事实也证明,弱智儿童学电脑是完全可行、可信的。其次,他们有掌握和使用现代化工具的权利。全社会要爱护、欣赏他们,为他们提供尝试现代化工具的机会。我们应该以学生为本,注重他们的发展,爱护、欣赏他们,为他们今后能适应、融入信息化社会打下基础。

案例学习成绩提高了,给了我以下几点启示。首先,教育者自己要树立信心,认识到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所以要避免急躁,做好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宽容地对待学习困难学生,并且信任他们。在教育中,要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特点,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帮教,使学习困难学生获得进步。其次,帮教应该从重新建立学习困难学生的自信心开始。判定一个学生有学习困难后,要找出他们学习困难的原因,也要发掘其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帮助他们重新建立对学习的自信心。最后,要为学习困难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接纳的学习氛围。

其他案例分析也都带给我不小的收获和不同的感受,但由于时间仓促,我只是大略地浏览了一遍,没能够进行深入思考。今后,我会继续研读这本书,让书中成功的经验来指导我的工作,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更好地学生服务。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4

假期里我有幸拜读了著名教育家魏书生主编的《如何做最好的教师》一书。如何成为最好的教师?引用编者的话就是:“我们教师应努力提升自我,修炼教师之贤,做最好的自我,成为最好的教师。”强调的是自我和自我比,昨日的自我和今日的自我比,不断地超越自我——我今日备课是不是比昨日更认真?我今日上课是不是比昨日更精彩?我今日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日更诚恳?我今日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日更机智……”。每一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一天都有遗憾,但每一天都这样自我和自我比,坚持不懈,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我想只要我争取每一天多读些书,每一天都有点提高,每一天都做得更好,每一天都比前一天有提高,我想我必须会有很大的提高。正如书中所提到的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曾说过:“倘若当教师的,自我天天去研究,有所得的,即随时输入于学生,如此则学生受益较多,即当教师者也觉得有无穷的乐趣。所以学生求学,固然要学而不厌,就是当教员的,也要真正做到学而不厌”。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做最好的教师”呢?编者在《如何做最好的教师》一书中将影响教师一生的中外教育家经典感言分别进行了阐述,对于我们教师具有深刻的借鉴和指导意义。作为教师的我也不由地思考了从教十几年来,在教学实践中的得失,并将其与读完本书后的感悟深入地融合在一齐,得到了一种体会,即“如何做最好的教师”最基础、最根本的是要做到两点:(1)时刻坚持对学生的爱;(2)始终坚持将这种爱付之实施的心态与行动。

本书中提到狄德罗提出:“教师要有丰富的情感——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不允许漠视学生的情感,因为教师的漠视就是一种摧残,这是不能容忍的。情感淡漠使人平庸,情感衰退使杰出的人失色,有意摧残情感是绝对的蠢事。我们当以自勉——不论对自我还是对学生。”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职责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

所以,教师的职责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最终排挤掉自我缺点的杂草。如果我们用成人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那么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都说人没当母亲之前看学生是一种心态,当了母亲之后又是一种心态,以我的理解,可能当了母亲,有了自我的孩子,对待学生便有了孩子自我母亲的心境。不管听话的、不听话的、漂亮的、不漂亮的、聪明的或是不聪明的孩子,在母亲的眼中都是有无数优点的。我们常说要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我想,如果有了母爱之心,我们就会发现,原先这种“闪光点”无处不在。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种对学生的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要对学生的成长以及未来一生负责,所以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只喜欢那些自我认为“可爱”的孩子,而应当怀着一种职责把欣赏和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包括“差生”。

并且真正的教育之爱,并不是迁就学生,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而是要给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供给帮忙和服务,我们要给与学生的,是他们走出学校多年以后仍然保留在身上的,深入骨髓的习惯和性格。这种带有养成良好礼貌习惯的“养成教育”必然带有“强制性”,离开了严格要求,便不是真正的爱。同时,这种爱对不一样的学生有不一样的资料,如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怀着一颗爱才之心;对淘气、不守纪律的学生怀着一颗宽容之心;对学习较困难的学生怀着一颗关怀之心……这些爱是成为最好教师的基础。作为班主任的我,要从“喜欢学生”向“爱学生”发展!要为学生的成长以及未来一生负责!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对于怀着“做最好的自我”心愿的教师们,为达成所愿“做最好的教师”,还应当把这些爱化作“润物细无声”的“爱心之雨”经过教学实践“洒向”所教授的所有学生。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教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教师,能够长期像书中所提到的教育家们对待每一个学生,难!所以,仅有把教育作为一种事业,始终如一地把对学生的爱进行到底,才能真正地“做最好的教师”。

在现实生活中,最好的教师,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想当,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当上,这是为什么?难道说做最好的教师、成为名师真的就这么难吗?我想不是这样的,只是我们缺少了勇气与自信,更缺少了作为纯粹教育人的那种活力!要做最好的教师,那就要带着“爱”这个教育理念行走在教育道路上,爱教育事业,把教育当作自我的一项事业,爱学生,用真正的爱——师爱,去对待学生,为学生的的未来服务!

由此我也感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还要在自身的工作生活中学会适时适度对自我进行心理调节,欢乐地应对自我的人生和事业,应对你的学生和家长,仅有坚持这种最近阅读了《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听名字就让人感觉到了畅快,教育确实需要点“自由”了。

细细地品读了李希贵教师《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参加工作时间不算长,经常会思考一些关于教育的问题,韩愈说的“传道、授业、解惑也”,常常在耳旁响起,可时代发展到今日,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更应是心灵的“引路人”,“授人以鱼,更应授人以渔”,诸如此类至理名言,更是随处可见,可是,此刻的学生到底要的是怎样的教育呢我也一向在思索着。

李希贵教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用十分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一个他以往实践过、经历过的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能读出他对教育的独特感悟和思考。

书中,李希贵教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

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学校里充满民主、平等,让教师、学生在学校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表扬学生要铺张,批评学生要吝啬。”多么朴实的语言,将教育这个让人觉得漫无边际的概念,用寥寥数言解释的淋漓尽致,我不由的为李教师的观点鼓掌。是啊,教育确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

反思几年来的教育历程,重新审视教育,我感觉教育应当像农民种庄稼一样,春天播下一粒种子,缺少水份为它浇水,长满杂草为它除草,遭遇病虫害为它洒药,缺少营养为它施肥,让它能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下一天一天长大,直到秋天收获果实,这期间我们不能拔苗助长。

而我们在实施教育的时候,总是期望学生按照自我期望的方向生长,更期望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成熟,不断地把自我的养分无私地输送给他们,期望他们全部吸收并强壮起来。可是肥胖并不等于强壮,孩子们不必须会你给什么就吸收什么,他们总是挑自我喜爱的零食去吃,他们才不管有没有营养,营养均衡,协调搭配的问题,只要口感好就行。

书中提出,教育的本质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

我们没有挖掘学生的潜力,反而尽力把他们塑造成另一个我们。我们要所有的孩子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发展,把本来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雕刻成千人一面的丧失个性的木偶,把本来丰富多彩的世界变成一个个塑像。

书中说教育无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隐藏起来的教育,是不动声色的教育。完美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完美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的。

当一个孩子感受到来自成人世界充分尊重的时候,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开始的时候,也就是一个人的心智自觉开启的时候。一个孩子对一门课程的喜爱,有时并不是基于课程本身的什么价值,而很可能是些常常被我们忽略的十分微小的细节,当孩子从细微之处感受到了教师真诚的爱,当孩子同样爱上了自我的教师,也就是孩子热爱这门学科,热爱学习的开始。

放开孩子的手脚吧,让他们自我走路,也许他们能够更快地奔跑起来!让我们走出为了教育而教育的误区。其实教育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5

最近,我认真阅读《有效老师》,捧读此书,我收获很大。这本书所给出的教学上的许多建议,使我在原来教学中的许多疑虑一下烟消云散。每次读到其中的案例时,我不由联想到了自己,如果我遇到了类似的情况,我会如故事中老师一样对待如此的学生吗?当意外发生时,当学生的行为已经超越了底线,我会如何呢?我会和故事中的老师一样一笑了之,灵活地应付,还是会大发雷霆,以自己的威严压载学生个性的闪现?我不得而知,但是我已经在慢慢转变我自己,慢慢融入到孩子们中间,成为他们最为可亲的朋友。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教师只有再度作为学生,拿起书本,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其中讲到“优秀的老师,让差生变好,让好生更优秀。学生失败的同时,我们也失败了。”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创造性地开展教书育人工作。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态度,比态度更重要的是毅力。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做最好的老师”呢?编者在《有效老师》一书中将影响教师一生的中外教育家经典感言对于我们教师具有深刻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本书中提到狄德罗提出:“教师要有丰富的情感——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不允许漠视学生的情感,因为教师的漠视就是一种摧残,这是不能容忍的。情感淡漠使人平庸,情感衰退使杰出的人失色,有意摧残情感是绝对的蠢事。我们当以自勉——不论对自己还是对学生。”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在教学工作中,应关注全体,特别是对处在困境中的学生进行关心、鼓励、帮助、引导,时常对他们报以“你真行,你真棒”的暗示,这犹如涓涓细流,流淌在学生心灵之间,让他们享受到教育的温暖,激发起求起的欲望。学生的茁壮成长,是我们教师不可推御的责任。

作为一名教师,要更新观念、努力创新,担负起教育下一代的责任,主动思考,虚心求教,肯干、实干,不断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尽全力把工作做得细致、扎实。同时,细心总结工作经验,在摸索中前进。“昨天的孩子,课本是他们的世界;今天的孩子,世界是他们的课本”,身处课改大潮中的一名普通教师,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今天的教育?我想,我应该快乐地迎接每一天,以正确的态度面对自己的事业,面对自己的工作,面对自己的学生,全身心去研究课程、教材、学生、教法等,让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得以提升,做到德才兼备。抓住“课改”带来的发展机遇,树立较强的科研意识,走进新课程,刻苦钻研课堂教学艺术,争做善于吸收的学习型教师,善于研究的反思型教师,敢于探索的创新型教师。

其实,做名好老师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我们有一颗善于发现的眼睛。只要我们大家都行动起来,从现在开始认清教师岗位职责,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我们的素质教育就不会落空,那么,每一位教师都会成为一名好教师。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6

魏书生思想席卷中国教育界,但始终也没能真正去读一些关于他的教育理念这方面的著作。前段时间去书店看到了魏书生写的专著,顺便买了本,这几天也一直在翻阅,从中我发现书中他写到的并不是纯理论的东西,而更多的是那些特别实实在在的,在他从事教师这个职业时的一些具体教育方法。粗略拜读了以后,我从书上真实体会到了魏书生的人格魅力。在这教育改革的年代中,魏书生的教育理论无疑就是一盏启明灯,为教育大潮中的师者们指明了航向!同时也为我们这些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教育思路。

作为一名政治教师,由于其学科的特殊性,一昧的盲目付出并不能得到预想中的回报,照本宣科换来的只是下面学生晕晕欲睡的结果。如何让学生重视这门学科?如何让学生愿意主动去学习这门学科?可能比备课教学更为重要。

魏书生的教育思想精辟地归纳为:一句话;两本书;三个魅力;四字精髓;五点启示;六步教学法;七个一分钟。全面且简洁明了地涵概了魏书生的基本教育思想。其中的“三个魅力”让我的内心蓦然升腾起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新,魏书生的人格魅力、知识魅力、成就魅力使他在恶劣的环境中催化自己发奋图强而更加卓越,他以自己的经历勉励着取经者要做到“天人合一,解放自我”,正是这种解放才使魏书生有能力有勇气去创造一般人难以创造出来的奇迹。作为一个师者,不能用狭隘的人与人之间权与利争夺禁锢自己的聪明才智,歪曲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要努力管理好自己的内心世界,作自己的心灵主人,胸怀坦荡,淡泊名利,发扬光大自己内心的大智慧,真正的将生命付于教育事业,真正地做到燃烧的蜡烛,在发光发热中不断思考、学习与进步,自强不息,真正做到博学为师,厚德为范。

魏书生的教育思想和课堂艺术不仅仅是体现在课堂上,而是体现在课前、课后和课外;不仅仅是体现在教书上,而是体现在育人上;不仅仅是体现在教师的如何教上,而是体现在学生的如何学上;不仅仅是看学生在课堂上如何学,而是看学生在课前学的怎么样。所以,魏书生的课堂艺术的魅力主要表现在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积极性的调动、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效果的检测上。

因此,纵观魏书生的教学全过程,魏书生的教学,不仅仅是师生之间简单的教与学的互存关系,而存在着一种普普实实的教学组织环节和组织形式。

魏书生教育思想的实质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即自学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学会学习是通向21世纪的个人护照。在他的教育理念中,使学生会学,促使差生转化一直是他努力的方向。要使学生会学,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魏书生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时,总是把直接兴趣和间接学习兴趣结合起来,使之互相促进,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变成满足心理需要的一种极大乐趣。培养学习兴趣,还应注意既要有广泛的兴趣,又要有中心兴趣。学习兴趣与老师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样是课堂,有的教师视为畏途,有的教师则视为乐园。魏书生上课,学生兴趣盎然,忽而眉飞色舞,忽而屏息凝神,觉得是一种享受。

综观魏书生的'教学,方法灵活是他的特点。魏书生常说,良好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保证。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传授知识的程序,要研究教学方法,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改进教学,教师的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师在课堂上创造精神的饱满和乐观愉快的语调,在培养牢固持久的学习愿望和取得越来越好的成绩方面,对兴趣培养都有极大的意义。并对一堂课还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要求:一堂课应当激发出真正的激动心情。魏书生教学,就是要通过各种教法找到兴趣的源泉,他认为,教师讲课,寡淡无味,平铺直叙是教学的大忌。他总是力图为学生创造一种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在课堂上,趣事,乐事层出不穷,学生思维可以驰骋,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久而久之,学生对他教的语文学科产生浓厚兴趣,爱上了他并迷上了他。

新的事物,学生会有兴趣。变换教学方法从中得到快乐,学习兴趣就会成倍增长。魏书生老师在校或外地讲课,课前总喜欢用气功冥想的办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魏书生常说老师要教给学生一些常规性的学习方法,帮学生制定一些语文学习的规矩,制度,计划,在一些方面使学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老规矩可遵守。在一些方面让学生猜的透,但在具体一堂课的安排上,具体教法的运用上,在一些小的技术,技巧问题上,又应该让学生猜不透。越猜的半透不透,学生越愿猜,越猜学习兴趣越浓。与教师感情越进,对教师所讲的理解的越深。

民主平等是魏书生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用通俗的语言来表述就是两个字--商量。魏书生在全国乃至香港、中国台湾出公开课事先从来不告诉学生学习内容,有时还要学生猜猜看学什么。这与我们许多教师出课是大不一样的,我们往往要提前预习、认识学生、提前试讲等等,待到了课堂也只是在学生的配合下把预案十分精彩的表演一次罢了。

魏书生敢于上真课,不惧怕学生不熟、教材不熟所带来的"预案"无法进行。尽管我们不能说魏书生心中就没有预案,但是可以肯定地说魏书生心中的预案与我们的预案相比在本质上是大不一样的;我们的预案是让学生当演员把课堂教学过程一步步表演下来--学生的学从属于教师的教,为教师的教服务。而魏书生的"商量"型预案是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并且千方百计的去适应学生的学。

魏书生的"商量"教学看似平淡无奇,其实是高深莫测的,用"此时无声胜有声,于无声处起惊雷"来形容是不过分的。其一、用商量的教学策略主导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使师生共同处在一个非常和谐的课堂氛围中,用魏书生自己的话来说那就是"师生面对面的交流是任何其他教学手段无法取代的"他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拉近了师生距离,产生强烈的师生情感氛围,良好的师生情感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石。其二、在商量教学策略氛围中学生全员参与教学活动,因为"商量"的那根弦始终在拉动着每一个学生的心,使你无法拒绝它而走神,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其三商量教学策略极大的遵从了"因材施教"原则,摆脱了出课教师最担心的因师生不熟而启而不发,对不同个性特点和学习特长的学生也顾及到了,顺应班级基础状态和学生个性特点而进行"因材施教"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

同时魏书生还注重学生创新力的培养。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经济时代,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方法是教师的重要任务。魏书生经常说“一件事有一百种做法”。我们不缺乏学习的学生,但缺乏具有想象力的学生,学习离不开想象,而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茅以升说“世界上没有生而知之的圣人。而只有学而知之的天才。”前汽车大王福特说“不创新,就灭亡。”魏书生自己对创新认识和创新能力的体验是非常深刻的,他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经验是很丰富的。

魏书生老师的教学艺术,已经不是教育教学所能概括的了。他用自己的人生体味,用个人的性格魅力,用深厚的学术修养,在教育和影响着学生。课堂虽小,却有着广阔的钻研天地,钻进去,人了门,师生双方都有无穷的乐趣,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魏书生说:“我只是在人口处,悟到了点滴激发学生兴趣之法,更有效的方法,还在前面等着我。”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7

假期里我有幸拜读了著名教育家魏书生主编的《如何做最好的教师》一书。如何成为最好的教师?引用编者的话就是:“我们教师应努力提升自我,修炼教师之贤,做最好的自我,成为最好的教师。”强调的是自我和自我比,昨日的自我和今日的自我比,不断地超越自我——我今日备课是不是比昨日更认真?我今日上课是不是比昨日更精彩?我今日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日更诚恳?我今日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日更机智……”。每一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一天都有遗憾,但每一天都这样自我和自我比,坚持不懈,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我想只要我争取每一天多读些书,每一天都有点提高,每一天都做得更好,每一天都比前一天有提高,我想我必须会有很大的提高。正如书中所提到的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曾说过:“倘若当教师的,自我天天去研究,有所得的,即随时输入于学生,如此则学生受益较多,即当教师者也觉得有无穷的乐趣。所以学生求学,固然要学而不厌,就是当教员的,也要真正做到学而不厌”。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做最好的教师”呢?编者在《如何做最好的教师》一书中将影响教师一生的中外教育家经典感言分别进行了阐述,对于我们教师具有深刻的借鉴和指导意义。作为教师的我也不由地思考了从教十几年来,在教学实践中的得失,并将其与读完本书后的感悟深入地融合在一齐,得到了一种体会,即“如何做最好的教师”最基础、最根本的是要做到两点:(1)时刻坚持对学生的爱;(2)始终坚持将这种爱付之实施的心态与行动。

本书中提到狄德罗提出:“教师要有丰富的情感——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不允许漠视学生的情感,因为教师的漠视就是一种摧残,这是不能容忍的。情感淡漠使人平庸,情感衰退使杰出的人失色,有意摧残情感是绝对的蠢事。我们当以自勉——不论对自我还是对学生。”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职责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

所以,教师的职责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最终排挤掉自我缺点的杂草。如果我们用成人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那么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都说人没当母亲之前看学生是一种心态,当了母亲之后又是一种心态,以我的理解,可能当了母亲,有了自我的孩子,对待学生便有了孩子自我母亲的心境。不管听话的、不听话的、漂亮的、不漂亮的、聪明的或是不聪明的孩子,在母亲的眼中都是有无数优点的。我们常说要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我想,如果有了母爱之心,我们就会发现,原先这种“闪光点”无处不在。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种对学生的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要对学生的成长以及未来一生负责,所以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只喜欢那些自我认为“可爱”的孩子,而应当怀着一种职责把欣赏和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包括“差生”。

并且真正的教育之爱,并不是迁就学生,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而是要给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供给帮忙和服务,我们要给与学生的,是他们走出学校多年以后仍然保留在身上的,深入骨髓的习惯和性格。这种带有养成良好礼貌习惯的“养成教育”必然带有“强制性”,离开了严格要求,便不是真正的爱。同时,这种爱对不一样的学生有不一样的资料,如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怀着一颗爱才之心;对淘气、不守纪律的学生怀着一颗宽容之心;对学习较困难的学生怀着一颗关怀之心……这些爱是成为最好教师的基础。作为班主任的我,要从“喜欢学生”向“爱学生”发展!要为学生的成长以及未来一生负责!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对于怀着“做最好的自我”心愿的教师们,为达成所愿“做最好的教师”,还应当把这些爱化作“润物细无声”的“爱心之雨”经过教学实践“洒向”所教授的所有学生。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教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教师,能够长期像书中所提到的教育家们对待每一个学生,难!所以,仅有把教育作为一种事业,始终如一地把对学生的爱进行到底,才能真正地“做最好的教师”。

在现实生活中,最好的教师,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想当,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当上,这是为什么?难道说做最好的教师、成为名师真的就这么难吗?我想不是这样的,只是我们缺少了勇气与自信,更缺少了作为纯粹教育人的那种活力!要做最好的教师,那就要带着“爱”这个教育理念行走在教育道路上,爱教育事业,把教育当作自我的一项事业,爱学生,用真正的爱——师爱,去对待学生,为学生的的未来服务!

由此我也感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还要在自身的工作生活中学会适时适度对自我进行心理调节,欢乐地应对自我的人生和事业,应对你的学生和家长,仅有坚持这种一文集,我觉得受益匪浅,原本空荡荡的脑瓜子觉得一下充盈起来。以下是我读完这一文集的对教师方面的见解,有些部分是借鉴了该文集的观点,很多是我自己的浅陋见解,不足之处,请老师指正。

教育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学校是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阵地,教师则是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支主力军。教育学文集丛书分门别类从以下六个角度去阐述教师:教师的作用和地位、教师的工作的特点和应具备的条件、教师心理、教师评价、教师的培养和提高,以及班主任。

一、教师的作用和地位

教师是一个古老的职业,自从有学校就有教师。只要学校存在,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教师的职业也会永远存在下去。古往今来,不少伟大的思想家——孔子、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卓越地认识到教师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并且实践了教师的工作;毛泽东、鲁迅、陶知行、俄罗斯民主主义革命家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大多是以教师开始自己的事业活动,或以教师作为一生中重要的事业之一。教师的作业本卷有许椿生、加拿大珀金、喻立森等五个人的观点。这五个的观点都是很相似的,但是我个人觉得喻立森《论教师的作用》再描述教师的作用上来说是最完善的。大概内容如下:

第一、教师是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的艺术家

其一、告诉我们教师在传授文化科学知识方面的具有艺术家的作用,车文博曾将《教学原则浅说》一书中说过:“教育人是艺术中的艺术”,教育者是艺术大师中的“能工巧匠”。其二、教师的艺术家作用也是教学规律的直接反映,很浅显地教师的备课过程和施教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连续不断地对教学材料进行艺术加工的过程,对教学情境给予技术处理的艺术化过程。其三、教学在传授文化科学知识方面的艺术作用,还是学生的学习规律的折射反映。我们的教师非但要成为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的艺术家,同时也应该成为传递治学方法,教会怎么的艺术家。

第二、教师是年轻一代理智资源的开拓者

教师对年轻一代的理智资源的开拓作用,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开拓年轻一代的理智资源,还是学校教育的中心任务之一,是教师的工作的天职所在。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和造就智能高超、才华横溢、富于应变、勇于创新的一代新人,首先我们的教师就必须承担起开拓青少年学生的理智资源的义务和责任;用我们自己富有创造性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启迪青少年学生的心智,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

第三、教师是塑造未来一代灵魂的工程师

其一、我国现时代的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策源地,而教师是发挥教育目的的忠实实现者。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身心两键的和谐新人,这就注定了我们的教师塑造未来一代灵魂的工程师。其二、教师的工程师作用又是青少年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的具体体现;英国教育家沛西·能认为教师是塑造学生性格、沟通学生心灵的“思想搬运夫”。其三、教师的工程师的作用,还是教师职业的固有特点的体现是教师群体的人格力量的标志所在。

第四、教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建设的生力军

当前我们的教师之所以能够起到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墨那个建设的生力军作用,也因为他们富有生机、朝气蓬勃、蕴藏着极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和丰富的知识-理智资源、我国教师队伍中有一大半经过长时间专门训练的专业人才。教师的生力军作用,更加普遍地体现在从事学校教育工作、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方面。此外,教师的生力军作用还表现为对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的推动和促进方面。

二、教师的工作特点和应具备的条件

教师的工作特点:教师有许多的时间是跟青少年相处在一起的,而且是以一对多的形式多常见(一个老师对付几十个甚至几百个学生)教师所要做的不仅仅是教学设计、效果评价,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身心状况。教师这个岗位工资不会很高,工作时间具有固定性和假期性这个是由学生的自身特点决定的。

教师的应具备的条件: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综合素质,即包括良好的道德素质、全面渊博德知识、良好的记忆力、敏锐的观察、准确的判断、丰富生动的语言讲解能力、较强的语言沟通能力和博大胸襟具备宽容和耐心的品格。教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具备良好的“学生观”,做到以生为本,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本卷李绍彬《陶行知教师思想浅论》一中指出:教师的必须要肩负着社会重任,教师要有献身精神,教师要有民主精神、教师要敢于创造、勇于开辟,教师要锐意进取、不断学习,教书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育革新家马卡连柯根据自己的教育实践的切身体会,对广大教师提出以下五点的要求:

1、教师必须具有明确的政治目的,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世界观。

2、教师必须具有熟练的业务知识和高度的文化水平。

3、教师必须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具有高尚的文明行为修养,并能处处以身作则。

4、教师必须具有教育科学的基本知识,认真的研究和掌握教育科学、懂得教育规律,以便能正确而有效地进行教育工作。

5、教师必须热爱儿童,了解儿童,热爱教育事业。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8

开学初学校给我们每位课改班的老师发了《让教师爱上教学》这本书,利用工作之余我便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下面我就简单说说我的感想。

这本书从书名看起来应该是如何让老师爱上教学,但实际上讲的更多的是如何上课,教我们如何进行课前准备,如何进行课堂讲授,课堂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教学点拨、方法指导和调控管理等,认真读了这本书,我学到了不少知识和方法。

反思这一节我觉得讲得非常好,“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这句话说明了反思的重要性,但是作为老师也许是工作的繁忙,更多的是自己懒惰导致很少写反思,每次学校组织要求写的时候才逼迫自己像挤牙膏一样挤出一点点,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光多写课后反思,更多的要写课前反思,只有“三思而后行”方能提升教学效果。要反思课前目标是否明确,内容是否恰当,情境是否适用,反思学生的认知水平。更多的是反思课件的使用是否得当,利用课件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在培养学生探索与创新精神等有很大的优越性,利用课件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该用则用,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为了图省事,每次上课直接打开课件一步步给学生看,一节课下来黑板上还是空空,这种教学模式并没有利用现代技术突破陈旧的传递式教学设计,削弱了教师的.主体作用,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失去了应用课件的本意,重要的定理定义共识还是需要在黑板上进行书写,因为课件一闪而逝的效果很难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影响了教学效果。更有甚者,完全依赖课件,电脑坏了,课件用不起来就不知道怎样上课了,我觉得在以后的教学中该板书的还是要板书。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少讲、精讲,讲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书中举了一个例子,讲的是作者自己上历史课上总喜欢在讲台上讲个没完,而忽视了学生们的感受。我觉得这一节我和作者很类似,也有同样的毛病,同样的感受,课堂上自己是激情澎湃,滔滔不绝,学生却是苦闷难耐,望天发呆,一节课讲完,累得疲惫不堪,可谓口干舌燥,效果却是不怎么好,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自己却不明白,读了这一节我找到了答案,我应当选择尝试提问,讨论式,并配合多媒体教学,应尽量做到少说少讲,用材料或者问题去诱导和启发学生思考。当然材料和提问一定要紧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这一目的,在具体的操作上,特别是所提出的问题必须要注意恰如其分,还要设计出能激发学生求知兴趣的问题,并且要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能进一步的探究和思考,我按照作者的方法,自己试探性地上了一节课,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整节课中我真正做到了少讲和精讲,所以只要老师把知识点讲清,把难点讲明,学生就会在合作学习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完成得尽善尽美。

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令我们特别头疼的学生。本书中最后一章是调控管理篇。在课堂中,我们需要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调控,需要排除学生的打断和干扰,在需要的时候还得对付破坏活动。那种传统教学中令教师“头疼”的学生行为背后,往往蕴藏着丰富烦人教学资源和良好的教学价值。在教学中,善于课堂调控的教师不但可以有效的落实教学计划,达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益,还能大大地增强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欧冠,教学过程有条不紊,教学任务高效完成,不仅是学生的知识得到增长,智力得到启迪和开发,道德、情感得到升华,而且教师本人也从中树立了威信,获得了尊重,课堂气氛融洽。

赵国忠老师教给我们的这些方法,让我们每个教师在教学中只要爱上教学并持之以恒,一定能成为一个好老师,为我们每位青年教师成为名师指明了方向,确实是一本很不错的教育著作,值得大家去读。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9

今天,我们学习了安徒生的作品《丑小鸭》。课文讲述从一只丑陋的丑小鸭通过艰难险阻,最终成为一只美丽的白天鹅。人生不也是这样吗?只要努力学习成为人才,心灵美,即使外表丑陋一些也没关系。

我的牙齿不好,脸也不长得俊,身材矮小。但我心灵很好,学习虽说不是太好,但我追求更好。不自卑,不放弃,不泄气,努力学习,追求上进,追求完美。

我相信胜利在向我微笑,未来在向我点头。但成功的同时也不能骄傲自满,自以为是。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10

教师节前夕,收到了在烟台工作的一名学生送给我的礼物——尹建莉老师写的教育读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看了这本书,身为人母又身为人师的我,被书中的内容深深的吸引和打动。看的时候,我的心情一直起伏不定,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让我发现,原本我们一直认为正确的教育方式,事实上是完全错误的,从而大大地贻误了我们的孩子。

该书的作者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她16岁的女儿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这到还是其次,最主要的是,我们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女儿从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乐和健康、成熟和自立,我们能感受到女儿所有的一切绝非天生,她的一切成绩都来自于这个细心又有智慧的妈妈的教育。

文中:“年轻的父母会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

关于家庭教育,我们承认,孩子家庭教育的影响远远大于学校教育。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妈妈也是一位老师,书中记叙了许多,作为一位充满良知又懂教育的妈妈,她是如何一次又一次的,“冒险”抵抗女儿学校老师的不良教育。比如为了和女儿一起抵抗老师的“暴力”作业,她替女儿写了几年的家庭作业。为了抵抗老师不正当的处罚,她宁愿女儿再次接受处罚,也不让女儿做本来就是错误的事情。

虽然是一本家庭教育的书,但我认为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教育都是相通的。书中记叙了许多事情再次地证明了作为一名教育者只要真正从爱、理解、尊重孩子的立场出发,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被塑造成为优秀的人才。

但真正的问题是,当我们在一次又一次的抱怨孩子不懂事、不听话、总是在犯错误,永远达不到自己理想的时候,我们愿不愿意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我们愿不愿意向孩子承认或向自己承认“我错了”。如果我们没有这种勇气或不愿做出这种反思,我们就不要奢望我们的孩子会有所改观。甚至我们有的家长或老师对孩子不满了,非打即骂,打骂的理由是充足又充足的,简直无懈可击。书中说:“打孩子是一种陋习和恶习。一个用武力征服儿童的成人,无论财富多么丰厚,地位多么显赫,学问多么高深,打人的理由多么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现。这一瞬间,你以为自己强大而正义,其实是缺少理智,恃强凌弱;你在弱小的孩子面前心理全部失守,只能从体力上给自己找平衡--------在爱的名义下施暴,此时此刻你的行为如此粗野,不过是个穿西装的野人。”

“在爱的名义下施暴”这句话给我很强烈的感受,它让我越来越深刻的反思,我们作为老师在做学生工作的时候,总是在强调“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问心无愧。”良心和爱固然是必须的,但这毕竟主观,而且我想这也是一种比较自私的想法,毕竟你主观感觉的是对得起自己,那孩子呢?如果不被孩子所接受,即使我们再煞费苦心,也是失败的教育。我们要求孩子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我们作为老师有没有树立起作为老师的理想;我们要求孩子从小认真学习,我们作为老师有没有把“教育”作为一门功课来学习,如果我们没有,又有什么资格去要求我们的孩子。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总是在强调一些客观因素,小学老师说孩子没有良好的家教,初中老师强调小学老师没把孩子教育好,高中老师又抱怨初中老师无能,大学老师更是觉得没有必要为学生的行为负责。如此,孩子便长大了,真的成为祸害别人的人了。谁为他负责呢?我们应该为此感到忧虑。没有道德败坏的孩子,只有不幸的孩子。我们没法改变无法改变的事情,但我们可以让每一个到我们手中的孩子感觉到幸运,要知道他已经不幸很久了。

作为一名老师,我越来越感觉自己的无知和无能。回想自己十几年的教师生活,许多事情感觉力不从心,我们总是宽容自己一次又一次的犯错误,可我们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我们犯了错误可以改,可我们孩子的生活却永远不能够从头来过。

书中说“现代家庭教育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我们从来不否认一个溺爱孩子的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爱,所以我们也从来不否认作为一个良苦用心的老师对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但这远远不够,如果我们真正能够爱孩子,那就从改变自己做起,从加强自身的学习做起。

书中说“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为老师的人都会做老师。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作为一名老师,我越来越感觉自己的力不从心。我想只有更多的学习,不断地提高才是我当下要走的教育之路。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11

近来有幸拜读了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的专着——《玫瑰与教育》。本书主要记载了窦桂梅老师平时在教育教学中及为人处事中的探索和思考,也有国外教育(日本)现状的透析,还有一篇篇富有真知灼见的读后感。

读了这本书,我对窦桂梅老师肃然起敬,倒不是因为她如此年轻就评为全国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标兵,获得全国十杰教师提名,还担任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而是通过《玫瑰与教育》这本书,通过窦桂梅老师的成长经历,我感受到了名师光环背后执着的追求和心血的付出!令我触动最大的是以下两点:

一、广泛读书,积淀学养。小时侯的窦桂梅老师没有读过多少书。当上教师以后觉得“腹中空空”,于是她把书籍作为自己成长的土壤。《玫瑰与教育》第一辑《清谈与忧患》之《执子之手,与子偕行》中,我们看到了窦桂梅老师从一个读者到作者的经历,看到了窦桂梅老师从一名普通教师到一代名师的经历。“现在,读书成了我的习惯。我深深感到,这是一个可以独自培植幸福的'习惯——土壤、阳光、水分都来自于美好的书籍。”(窦桂梅语)读书已经真正成了她生活、工作、学习的一部分了。当然,读书也给她的教学,给她的不断成长提供了深沉的底色。

二、积极实践,勤于积累。窦桂梅老师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地成长起来,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不断地创新实践,并且善于积累总结。窦桂梅老师在不断的探索中始终保持着自己敏锐的触角,她努力突破在教育中谈教育的弊端,勇于用自己的言语发声,勇于上探索性的课。有实践就要有反思。不断地积累已成为窦桂梅老师的自觉行为。《为生命奠基》、《教育的对话》、《窦桂梅阅读教学实录》等个人专着的出版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我在成长,我在写。”

读完名师之作,我们扪心自问:我们自己离窦桂梅老师有多远?我们离理想中名师有多远?

名师之名在于学识胆略,在于砺志勤恳,在于审视笃行。他们都有一种忘我的独立、奉献之精神!我们所需要的就是在平凡的工作中不断的去实践,努力的去奋斗,去获得一种稳定、持久、成熟的情感!我们与名师的差距,在于精神世界的距离和实践的勇气、耐力!人只有有了想法才会有行动,有了行动才会有不同的结果。

我们要想改变自己,首要的是要打碎旧的思想意识,让精神站立!很多情况下,名师给了我们压力的同时,也给了我们动力。一个要进步的人,对自己应该自找一个压力,这样才能迫使自己去努力。我们不一定能成为名师,但是,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做名师曾经做过的事情。

最后我想说,窦桂梅老师将永远激励着我不断前进!感谢《玫瑰与教育》!感谢窦桂梅老师!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12

教师节前夕,收到了在烟台工作的一名学生送给我的礼物——尹建莉老师写的教育读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看了这本书,身为人母又身为人师的我,被书中的内容深深的吸引和打动。看的时候,我的心情一直起伏不定,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让我发现,原本我们一直认为正确的教育方式,事实上是完全错误的,从而大大地贻误了我们的孩子。

该书的作者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她16岁的女儿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这到还是其次,最主要的是,我们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女儿从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乐和健康、成熟和自立,我们能感受到女儿所有的一切绝非天生,她的一切成绩都来自于这个细心又有智慧的妈妈的教育。

文中:“年轻的父母会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

关于家庭教育,我们承认,孩子家庭教育的影响远远大于学校教育。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妈妈也是一位老师,书中记叙了许多,作为一位充满良知又懂教育的妈妈,她是如何一次又一次的,“冒险”抵抗女儿学校老师的不良教育。比如为了和女儿一起抵抗老师的“暴力”作业,她替女儿写了几年的家庭作业。为了抵抗老师不正当的处罚,她宁愿女儿再次接受处罚,也不让女儿做本来就是错误的事情。

虽然是一本家庭教育的书,但我认为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教育都是相通的。书中记叙了许多事情再次地证明了作为一名教育者只要真正从爱、理解、尊重孩子的立场出发,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被塑造成为优秀的人才。

但真正的问题是,当我们在一次又一次的抱怨孩子不懂事、不听话、总是在犯错误,永远达不到自己理想的时候,我们愿不愿意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我们愿不愿意向孩子承认或向自己承认“我错了”。如果我们没有这种勇气或不愿做出这种反思,我们就不要奢望我们的孩子会有所改观。甚至我们有的家长或老师对孩子不满了,非打即骂,打骂的理由是充足又充足的,简直无懈可击。书中说:“打孩子是一种陋习和恶习。一个用武力征服儿童的成人,无论财富多么丰厚,地位多么显赫,学问多么高深,打人的理由多么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现。这一瞬间,你以为自己强大而正义,其实是缺少理智,恃强凌弱;你在弱小的孩子面前心理全部失守,只能从体力上给自己找平衡——在爱的名义下施暴,此时此刻你的行为如此粗野,不过是个穿西装的野人。”

“在爱的名义下施暴”这句话给我很强烈的感受,它让我越来越深刻的反思,我们作为老师在做学生工作的时候,总是在强调“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问心无愧。”良心和爱固然是必须的,但这毕竟主观,而且我想这也是一种比较自私的想法,毕竟你主观感觉的是对得起自己,那孩子呢?如果不被孩子所接受,即使我们再煞费苦心,也是失败的教育。我们要求孩子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我们作为老师有没有树立起作为老师的理想;我们要求孩子从小认真学习,我们作为老师有没有把“教育”作为一门功课来学习,如果我们没有,又有什么资格去要求我们的孩子。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总是在强调一些客观因素,小学老师说孩子没有良好的家教,初中老师强调小学老师没把孩子教育好,高中老师又抱怨初中老师无能,大学老师更是觉得没有必要为学生的行为负责。如此,孩子便长大了,真的成为祸害别人的人了。谁为他负责呢?我们应该为此感到忧虑。没有道德败坏的孩子,只有不幸的孩子。我们没法改变无法改变的事情,但我们可以让每一个到我们手中的孩子感觉到幸运,要知道他已经不幸很久了。

作为一名老师,我越来越感觉自己的无知和无能。回想自己十几年的教师生活,许多事情感觉力不从心,我们总是宽容自己一次又一次的犯错误,可我们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我们犯了错误可以改,可我们孩子的生活却永远不能够从头来过。

书中说“现代家庭教育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我们从来不否认一个溺爱孩子的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爱,所以我们也从来不否认作为一个良苦用心的老师对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但这远远不够,如果我们真正能够爱孩子,那就从改变自己做起,从加强自身的学习做起。

书中说“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为老师的人都会做老师。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作为一名老师,我越来越感觉自己的力不从心。我想只有更多的学习,不断地提高才是我当下要走的教育之路。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13

记得我刚毕业的时候,就接触到了洛克以及他的《教育漫话》,那个时候,只是匆匆读过这本书的书评,只留下些肤浅的记忆。如今,我又一次翻阅了这本书,才真正搞懂了洛克的博大思想。

当然,提到洛克,我们不得不想到他的“白板说”,他认为儿童的心智是一片空白,后天的教育至关重要,这种思想始终贯穿于全书,从“健康教育”中的“儿童的心智和源头的水性相近,容易引导,决之东则东,决之西则西”,到“道德教育”中的“儿童自呱呱坠地时就应该习惯于克制自己的欲望”,再到“知识与技能教育”中的“当他到了能够说话的时候,他就应该开始学习阅读”,种种理念无一不渗透着他的这种思想。

实际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发现教育在儿童的成长中确实起到了催化的作用。从真实的课堂教育,到潜移默化的.自然教育;从具体的学科教育,到习惯性的家庭教育。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确确实实看到了儿童在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了不同层次的发展。因此,教师和家长在教育过程中,要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还要学会教育的技能技巧,保证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人都能象李镇西那样爱学生,或者学到他一半,那我们的教育或许会发达得多。我也很爱学生,尤其爱那些眼睛清纯透亮的学生,那些心地善良、积极向上、有独立思考能力、善于沟通合作的学生。可我对学生的爱还没有达到他那样的境界,还没有达到向学生“还债”的程度。李镇西在书中,反复强调他的学生请他吃什么东西,或在毕业多年后给他写信、寄贺卡、打电话,等等等等。所有这些对一个老师来说,都是极大的安慰,也是教师价值的体现,更是教师非常在乎的东西。由此我想到一个问题:“爱,真的不求回报吗?”很多人,包括父母、老师、恋人们在发表爱的宣言时,都会强调:“我爱你,我不期望从你那得到什么!”事实上,当子女忤逆,当学生忘本,当情人反目时,凡正常人都会有悔不当初的感觉,对对方都有许多怨恨,对人生也会生出许多悲观、痛楚的幽怨。因此成功的爱的教育,不仅是老师爱学生,更应是“学生在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后”,养成一种爱的素养,将“小爱”发展成“大爱”,将“独爱”发展成“众爱”,在

这些爱中,当然也包括“爱的回报”!

很明显,在教育这条路上,我还需要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思索……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14

《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是一本凝聚作者多年研究成果的美术教学理论教材,全书分三编。第一编美术教学理论基础,主要介绍了美术教学的前提、理论的基础、理论与方法的演变及中国学校美术教学的历史。第二编美术教学方法,主要论述了美术教学设计、内容及方法、评价和研究;第三编美术教学研究,主要阐述了美术课程资源开发、教学研究及美术教师专业化成长等。

该书的第二编第七章美术教育评价中,主要描述了美术教育评价是教育评价的组成部分。教育评价的目的在于改善和提高美术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并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课程与评价之间的界限并未刻意划分,评价存在并贯穿于课程与每天的教学之中。鉴于美术学科的独特性,在美术教学中提倡采用多样化评价模式、表现性评价模式、档案袋性评价模式。其中档案袋评价最具有实用性。档案袋评价的功能在于真实描绘出学生美术学习的完整图像,并促进学习者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此外它还可以把家庭也带入美术教学评价中,让学校和家庭共同为学生建立起成长的桥梁。通过本章节的阅读使我思考了很多。作为一个美术老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对所教的学科,所教学生学习的效果如何,有一个科学的、有效的评价。

在教学中,重视学生作业的评价是每一节都要做到的,时刻提醒自己:每一个人都想得到别人的肯定与认可,尤其是小孩子更喜欢夸奖,做老师的更有理由去夸赞他们。上美术课的时候,有的同学会边画边问我:“老师,你看我画的漂亮吗”“我画的好看吗”,针对这种情况我从不敢敷衍了事,比如“差不多”“还可以”“画得像什么,乱七八糟的!”这类词我从来不用。或许这位同学画得的确不好,但作为老师,我都要充满赞赏地对他对竖起大拇指,用鼓励的语气告诉他:“画得不错,你比起以前有了进步”,并且告诉他该如何改进,耐心的给他提建议,或者给他作个师范,告诉他如果你稍稍地认真改动一下,颜色涂匀一些就会好看得多。在进行作业展评的时候,我也不千篇一律地说同学们的作业做得都很好,尤其是某某同学的,总是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细致、具体的评价,评到优秀的作品时,我这样说:老师特别喜欢你这次画的人物,很生动活泼颜色涂得也很漂亮,比以前画得更好。不那么令人满意的作品,即使是找不到表扬的地方,我也要用鼓励的声音说:你看你这根线画得多好啊,这块颜色涂得多漂亮啊,如果其它的地方也这样画,老师就会更喜欢。同时,在学生评价自己或者他人的作品时,我也要求他们多采用鼓励的语言去进行评价。

即便如此,也总是有这样那样的遗憾。比如,有的学生对美术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喜欢做作业,不喜欢画画,如果是这样的.学生应用档案袋评价,我想会有比较显著的效果。因为档案袋评价可以弥补在一般性作业评价中的不足,更有利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还可以把家庭也参与进来。它的作用相当于学生成长袋,在档案袋中,作者自己可以把作品创作过程和入选说明写进去,包括自己对作品的分析与评价。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也可以收录进去其它同学对作品的评价,以及家长对作品的看法与建议,档案袋里的作品定期进行公开展示,小学生都喜欢别人的夸赞,都希望自己的作业得到好评,这种评价方法本身对他就是一种促进的方式,档案袋评价还有一个更为充足的理由,那就是自己对作品进行保存。这真是一个非常有创意的评价方法,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可以有选择地利用。

读书,读好书不仅可以丰富知识,更是打开了一扇启迪智慧的大门。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15

假期里我有幸拜读了著名教育家魏书生主编的《如何做最好的教师》一书。如何成为最好的教师?引用编者的话就是:“我们教师应努力提升自我,修炼教师之贤,做最好的自我,成为最好的教师。”强调的是自我和自我比,昨日的自我和今日的自我比,不断地超越自我——我今日备课是不是比昨日更认真?我今日上课是不是比昨日更精彩?我今日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日更诚恳?我今日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日更机智……”。每一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一天都有遗憾,但每一天都这样自我和自我比,坚持不懈,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我想只要我争取每一天多读些书,每一天都有点提高,每一天都做得更好,每一天都比前一天有提高,我想我必须会有很大的提高。正如书中所提到的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曾说过:“倘若当教师的,自我天天去研究,有所得的,即随时输入于学生,如此则学生受益较多,即当教师者也觉得有无穷的乐趣。所以学生求学,固然要学而不厌,就是当教员的,也要真正做到学而不厌”。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做最好的教师”呢?编者在《如何做最好的教师》一书中将影响教师一生的中外教育家经典感言分别进行了阐述,对于我们教师具有深刻的借鉴和指导意义。作为教师的我也不由地思考了从教十几年来,在教学实践中的得失,并将其与读完本书后的感悟深入地融合在一齐,得到了一种体会,即“如何做最好的教师”最基础、最根本的是要做到两点:(1)时刻坚持对学生的爱;(2)始终坚持将这种爱付之实施的心态与行动。

本书中提到狄德罗提出:“教师要有丰富的情感——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不允许漠视学生的情感,因为教师的漠视就是一种摧残,这是不能容忍的。情感淡漠使人平庸,情感衰退使杰出的人失色,有意摧残情感是绝对的蠢事。我们当以自勉——不论对自我还是对学生。”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职责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

所以,教师的职责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最终排挤掉自我缺点的杂草。如果我们用成人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那么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都说人没当母亲之前看学生是一种心态,当了母亲之后又是一种心态,以我的理解,可能当了母亲,有了自我的孩子,对待学生便有了孩子自我母亲的心境。不管听话的、不听话的、漂亮的、不漂亮的、聪明的或是不聪明的孩子,在母亲的眼中都是有无数优点的。我们常说要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我想,如果有了母爱之心,我们就会发现,原先这种“闪光点”无处不在。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种对学生的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要对学生的成长以及未来一生负责,所以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只喜欢那些自我认为“可爱”的孩子,而应当怀着一种职责把欣赏和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包括“差生”。

并且真正的教育之爱,并不是迁就学生,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而是要给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供给帮忙和服务,我们要给与学生的,是他们走出学校多年以后仍然保留在身上的,深入骨髓的习惯和性格。这种带有养成良好礼貌习惯的“养成教育”必然带有“强制性”,离开了严格要求,便不是真正的爱。同时,这种爱对不一样的学生有不一样的资料,如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怀着一颗爱才之心;对淘气、不守纪律的学生怀着一颗宽容之心;对学习较困难的学生怀着一颗关怀之心……这些爱是成为最好教师的基础。作为班主任的我,要从“喜欢学生”向“爱学生”发展!要为学生的成长以及未来一生负责!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对于怀着“做最好的自我”心愿的教师们,为达成所愿“做最好的教师”,还应当把这些爱化作“润物细无声”的“爱心之雨”经过教学实践“洒向”所教授的所有学生。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教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教师,能够长期像书中所提到的教育家们对待每一个学生,难!所以,仅有把教育作为一种事业,始终如一地把对学生的爱进行到底,才能真正地“做最好的教师”。

在现实生活中,最好的教师,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想当,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当上,这是为什么?难道说做最好的教师、成为名师真的就这么难吗?我想不是这样的,只是我们缺少了勇气与自信,更缺少了作为纯粹教育人的那种活力!要做最好的教师,那就要带着“爱”这个教育理念行走在教育道路上,爱教育事业,把教育当作自我的一项事业,爱学生,用真正的爱——师爱,去对待学生,为学生的的未来服务!

由此我也感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还要在自身的工作生活中学会适时适度对自我进行心理调节,欢乐地应对自我的人生和事业,应对你的学生和家长,仅有坚持这种最近阅读了《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听名字就让人感觉到了畅快,教育确实需要点“自由”了。

细细地品读了李希贵教师《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参加工作时间不算长,经常会思考一些关于教育的问题,韩愈说的“传道、授业、解惑也”,常常在耳旁响起,可时代发展到今日,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更应是心灵的“引路人”,“授人以鱼,更应授人以渔”,诸如此类至理名言,更是随处可见,可是,此刻的学生到底要的是怎样的教育呢我也一向在思索着。

李希贵教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用十分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一个他以往实践过、经历过的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能读出他对教育的独特感悟和思考。

书中,李希贵教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

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学校里充满民主、平等,让教师、学生在学校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表扬学生要铺张,批评学生要吝啬。”多么朴实的语言,将教育这个让人觉得漫无边际的概念,用寥寥数言解释的淋漓尽致,我不由的为李教师的观点鼓掌。是啊,教育确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

反思几年来的教育历程,重新审视教育,我感觉教育应当像农民种庄稼一样,春天播下一粒种子,缺少水份为它浇水,长满杂草为它除草,遭遇病虫害为它洒药,缺少营养为它施肥,让它能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下一天一天长大,直到秋天收获果实,这期间我们不能拔苗助长。

而我们在实施教育的时候,总是期望学生按照自我期望的方向生长,更期望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成熟,不断地把自我的养分无私地输送给他们,期望他们全部吸收并强壮起来。可是肥胖并不等于强壮,孩子们不必须会你给什么就吸收什么,他们总是挑自我喜爱的零食去吃,他们才不管有没有营养,营养均衡,协调搭配的问题,只要口感好就行。

书中提出,教育的本质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

我们没有挖掘学生的潜力,反而尽力把他们塑造成另一个我们。我们要所有的孩子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发展,把本来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雕刻成千人一面的丧失个性的木偶,把本来丰富多彩的世界变成一个个塑像。

书中说教育无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隐藏起来的教育,是不动声色的教育。完美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完美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的。

当一个孩子感受到来自成人世界充分尊重的时候,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开始的时候,也就是一个人的心智自觉开启的时候。一个孩子对一门课程的喜爱,有时并不是基于课程本身的什么价值,而很可能是些常常被我们忽略的十分微小的细节,当孩子从细微之处感受到了教师真诚的爱,当孩子同样爱上了自我的教师,也就是孩子热爱这门学科,热爱学习的开始。

放开孩子的手脚吧,让他们自我走路,也许他们能够更快地奔跑起来!让我们走出为了教育而教育的误区。其实教育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16

凡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我思考着,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没有预设就没有教学,只有生成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实质上就是放弃教学的责任,那么,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方法。但加个问号不等于提出一个问题,这样提出的问题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没有什么价值。

的确,提问是一个很微妙的教学技艺。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发生了重大转变,由以往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发展为今天的“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更多地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而课堂提问实际上是实现师生交往互动、沟通交流、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也是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功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正如书中所说:“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17

最近,我认真阅读《有效老师》,捧读此书,我收获很大。这本书所给出的教学上的许多建议,使我在原来教学中的许多疑虑一下烟消云散。每次读到其中的案例时,我不由联想到了自己,如果我遇到了类似的情况,我会如故事中老师一样对待如此的学生吗?当意外发生时,当学生的行为已经超越了底线,我会如何呢?我会和故事中的老师一样一笑了之,灵活地应付,还是会大发雷霆,以自己的威严压载学生个性的闪现?我不得而知,但是我已经在慢慢转变我自己,慢慢融入到孩子们中间,成为他们最为可亲的朋友。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教师只有再度作为学生,拿起书本,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其中讲到“优秀的老师,让差生变好,让好生更优秀。学生失败的同时,我们也失败了。”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创造性地开展教书育人工作。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态度,比态度更重要的是毅力。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做最好的老师”呢?编者在《有效老师》一书中将影响教师一生的中外教育家经典感言对于我们教师具有深刻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本书中提到狄德罗提出:“教师要有丰富的情感——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不允许漠视学生的情感,因为教师的漠视就是一种摧残,这是不能容忍的。情感淡漠使人平庸,情感衰退使杰出的人失色,有意摧残情感是绝对的蠢事。我们当以自勉——不论对自己还是对学生。”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在教学工作中,应关注全体,特别是对处在困境中的学生进行关心、鼓励、帮助、引导,时常对他们报以“你真行,你真棒”的暗示,这犹如涓涓细流,流淌在学生心灵之间,让他们享受到教育的温暖,激发起求起的欲望。学生的茁壮成长,是我们教师不可推御的责任。

作为一名教师,要更新观念、努力创新,担负起教育下一代的责任,主动思考,虚心求教,肯干、实干,不断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尽全力把工作做得细致、扎实。同时,细心总结工作经验,在摸索中前进。“昨天的孩子,课本是他们的世界;今天的孩子,世界是他们的课本”,身处课改大潮中的一名普通教师,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今天的教育?我想,我应该快乐地迎接每一天,以正确的态度面对自己的事业,面对自己的工作,面对自己的学生,全身心去研究课程、教材、学生、教法等,让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得以提升,做到德才兼备。抓住“课改”带来的发展机遇,树立较强的科研意识,走进新课程,刻苦钻研课堂教学艺术,争做善于吸收的学习型教师,善于研究的反思型教师,敢于探索的创新型教师。

其实,做名好老师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我们有一颗善于发现的眼睛。只要我们大家都行动起来,从现在开始认清教师岗位职责,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我们的素质教育就不会落空,那么,每一位教师都会成为一名好教师。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18

一个人最大的幸福是热爱自我的工作。因为人的一辈子大部分时间都得工作,如果不热爱自我的工作,只是当成谋生的手段,就很难享受工作中的欢乐。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做到热爱自我的工作,从事业中追求幸福感?这是我一向在思考的问题,直到读了郑杰校

长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提议》,才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不妨一读此书,这是一本无害的书。”郑杰在《给教师的一百条新提议》中第一句话,就从一种别样的角度吸引着我。教师首先是一个完整的人,他们应当有自我的精神空间,他们也要享受生活……这样的观点就把教师从“圣人”的位置上拉了下来。要做一个

成功的教师,必须首先学会做一个成功的普通人。

郑杰校长一百条提议的四个部分正能给我们这样的启示。

一、教师应设法让知识本身吸引学生

教育不是让学生将书本上枯燥无味的知识、概念简单的复制到学生的大脑中。教师应设法让知识本身吸引学生,这应当成为每一个教师努力的方向。在进行每一节的教学活动前,教师应当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做到既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难懂的知识,又能够让学生体会其中的乐趣,进而激发学生自我去寻求知识,探究知识的构成过程,明白知识的.意义、学习的乐趣,让学生真正爱上我们所教的学科。

二、作一名理性的教育者

教师要有理性,必须把学生当“人”看待,这是我们的工作与其他工作最大的区别。教师要有理性,必须“从四十五分钟里榨出油来”,提高教学效率,那是在为学生节俭生命……教师应当是理性的,理性的教师才是优秀的教师,他才有可能把自我的事业做好。

三、继续学习,多带点东西进课堂

教师需要不断学习的理由很多,教师要继续学习,不可是为了使自我的个人素养进一步发展,更是为了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滴水,自我就要有一桶水。就我们从事的教育事业而言,从为了学生发展的角度我认为继续学习能够到达:更新

教育教学理念,做到与时俱进;学会新的教育教学手段并应用到教学中去。仅有教师自身教育素养的提升,有了必须的知识积淀,在课堂上的教学才不会照本宣科、索然无味。对于知识的理解和驾驭,才能游刃有余、融会贯通。所有这些皆来源于教

师平日里的学习与反思,仅有这样,才能闪耀出魅人的光彩来。

四、学会赞扬

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优生”有缺点,“差生”也有闪光点,在教师心目中每个孩子都应有天才的一面。当你以欣赏的态度去看一件事,你便会看到许多优点,

反之,你只会看到无数的缺点。

优秀学生是相似的,“差生”却各有各的“差法”。那些好学生,你不必对他们进行严加管教,他们也总是乖乖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当你应对那一个个千差万别、生龙活虎的学困生时,一旦出了点问题,我们总是习惯性地先对他们进行批评、写检查、罚扫地……然后再对其讲道理,进行所谓的教育指导。其实一味的处罚和说理未必能触及后进生的心灵,久而久之,学生习惯了类似的说服教育,也就不能起到我们预想的效果了。

作者告诉我们每一位教师:“那些异常的孩子正是经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期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作为教师,我们的职责不仅仅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还要教育学生成人、成才。教育的实践告诉我们,后进生的心灵创伤只能用心灵的温暖来医治,精神的污染只能用精神的甘露来洗涤。把那些我们已经用了好多年的训词换成赞美和幽默吧,把那些尘封在角落里的各种各样的表情丰富在脸上,多给后进生一点关爱,他们就会感到教师真正地关心他,爱护他,就会理解教师的教诲和劝告,产生追求提高的动机和行动。那么教育的效果也就会如我们所期望的那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学习不再仅是学生的专利,教育也不再仅是教师的特权。作为教师,必须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与人的整个一生与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我的头脑,使自我的思想不断地更新,与时代同步。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时代的要求。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提议》这本书像一面镜子,真诚的表述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与执着。值得我们细细地去品味,领悟它的精髓所在,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19

假期读了三本书,《修优美师德 做阳光教师》、《和谐师生关系的心理构建》和《有效教学与成功德育》,从这三本书中,我领悟了一些深刻的道理,现在谈一点自己的感受:

一、读《修优美师德 做阳光教师》有感

以前人们总认为:师德高不可攀,师德遥不可及。所谓的师德楷模大多是让我们自愧不如和望而生厌的“苦行僧”,更谈不上什么优美和阳光。读过《修优美师德 做阳光教师》后,才知道师德可攀,我们的教育实践就是攀登的阶梯;师德可及,它与我们的生活朝夕相伴;师德可为,它给我们创造的灵感、操作的智慧;师德可赏,它给我们心灵的感动、美的享受。

真正的师德更多的表现是植根于普通的、具体的、甚至是有些琐碎的职业生活,能够回答以人为本的显现实生活世界的种种拷问。真正的师德尊重和张扬个性人格,充满创造性。即使同为对学生的爱,在不同的老师那里,却有不同的理解和表现:有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和关怀,有对学生过错的宽容和理解,有对学生发展的责任和义务。好老师是形形色色的,他们的“好”以不同形式体现在职业生活的不同领域。

正像前苏联一位着名美学家所说的那样:付出与获得平衡是最高的境界,称之为“优美”,略高于则是“崇高”,付出大大高于获得则成为不折不扣的“悲剧”。因为这其中有许多我们应该尽力避免的无谓和不必要的牺牲,过分弘扬和宣传这样的师德会让老师们对师德望而却步。只有优美的师德才是阳光的、亲切的、有趣而有效的,因而也是充满快乐的。

对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我要做一个阳光教师,我要以我的快乐去快乐我的学生,我要以我的阳光去阳光我的学生,我要以我的品德去影响学生的品德。

二、读《和谐师生关系的心理构建》有感

面对难教难管的学生,我们教师往往是抱怨,发牢骚,比如有的学生上课时做一些无关的事情。我们往往容易对这群学生失去信心,产生厌恶情绪。可以说,当前职业学校的师生关系比较紧张,教师不爱学生,学生也不太尊敬教师。

我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保证。那么如何改善师生关系, 从而促进职业学校教学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呢?我觉得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1.民主地对待学生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改变居高临下的态度,真诚地与学生交流;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讨论,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践证明,教师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利,彼此尊重、信任、相互促进,才能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2.全面关爱学生

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技巧的全部奥秘, 就在于如何爱学生。”教师都喜爱成绩好的学生, 而爱表现不佳的学生却是不容易的。对于表现不佳的学生, 教师不能只是一味地指责、批评, 而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和关心。虽然这种爱有时毫不起眼, 但它有助于师生间理解桥梁的建立和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

3.改革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唱主角、少数学生当配角和一问一答式为主要课堂教学形式。大多数学生是被动的听课,“死读书,读死书”。新课改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围绕学生来进行。

4.丰富教学内容

目前很多教师在教学方式改革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我认为要想真正激课堂教学,单纯在方式上下功夫是不够的,必须在教学的内容方面有所作为。

总的说来,教师和学生既是师生关系, 又应该是朋友关系, 否则, 师生之间难以作到真诚相待。师生之间有了和谐的关系,教学质量才能得以提高。一份耕耘, 一份收获。我相信, 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都用爱心去教书育人, 那我们收获的将是一颗颗诚挚的心, 筑就的将是祖国的栋梁之才。

三、读《有效教学与成功德育》有感

凡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我思考着,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没有预设就没有教学,只有生成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实质上就是放弃教学的责任,那么,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方法。但加个问号不等于提出一个问题,这样提出的问题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没有什么价值。

的确,提问是一个很微妙的教学技艺。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发生了重大转变,由以往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发展为今天的“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更多地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而课堂提问实际上是实现师生交往互动、沟通交流、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也是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功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正如书中所说:“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在“有效指导”中的有效“提问”与“倾听”一节中,看到这样一段话:“有效教学基本状态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而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我想起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是啊,教师高质量的提问,能够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提问在我们每天的教学中是大量的,可以说是贯穿在整个课堂中的,可见,提问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提问。

读完本书,我对有效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那就是有效教学是一种理念,同时也是一种教学实践活动。书中对“什么样的提问是有效的”给出了建议:一是使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二是使问题保持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做到提问要精心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内容的重点,抓住知识的关键,注重提问的质量和效率,达到以“精问”促“深思”,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同时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还要注意难易适度,把握好分寸,善于寻找学生的“已知区”与“最近发展区”的结合,即在知识的“增长点”上布设悬念,使学生“跳一跳能把果子摘”;其次,提问还要有层次性,问题之间要有内在联系,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随之逐步提高;此外,我们还应尽量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运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激发、指导学生对学生提问,学生对教师发问等提问的多元模式,这些都是符合学生学习需要的。

理念是灵魂。让我们多读书、多学习,掌握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并在其指导下积极开展有效教学实践,纠正误区,优化课堂提问,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更加关注学生,关注教学中“人的问题”,最终促进教育成效。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20

《特殊儿童个案研究》分上、下两篇。上篇收集了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和相关成果,并予以分析、概括和梳理,全面、系统、深入介绍了特殊儿童个案研究方法的有关理论和具体技术,观点阐述正确、内容结构合理、资料介绍详实、方法可行性强、行文条理清晰。下篇汇集了30个接受教育干预的各类特殊儿童典型案例。这些案例都是来自特殊教育的实践,贴近鲜活的生活和特殊教育实际,能为读者尤其是特殊教育一线的工作者提供丰富的有关各类特殊儿童特点、教育评估以及康复训练的成功经验。

下篇的案例分析小魔王转变法、松开紧咬着的嘴,通过对文中小彬、小军的训练,使我体会到了对待这样的孩子,在训练时要综合运用多种治疗和训练手段,不仅从儿童本人、班级集体、家庭环境等多方面着手,而且将各方面的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向着同一个目标共同努力,并能针对儿童行为问题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方法加以及时纠正,使儿童的不良行为得以消退。

又如案例肚子疼痛的背后,通过读这一案例,让我体会到了对于轻度弱智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的功能,帮助学生获得成功,增强自信;要运用集体的力量,让学生感到同学的关心,消除交往的顾虑;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理解孩子的想法,维护孩子的心理需要,使其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另外,对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训练要持之以恒,因为智力落后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作为老师要有充分的耐心。

再如案例我也会打电脑,文中小青学电脑收获的知识,改变了我认为弱智儿童学电脑是不可能的错误观点。首先,弱智儿童虽然学习能力差,身心各方面存在缺陷,但是具有学习电脑的能力。通过以上事实也证明,弱智儿童学电脑是完全可行、可信的。其次,他们有掌握和使用现代化工具的权利。全社会要爱护、欣赏他们,为他们提供尝试现代化工具的机会。我们应该以学生为本,注重他们的发展,爱护、欣赏他们,为他们今后能适应、融入信息化社会打下基础。

案例学习成绩提高了,给了我以下几点启示。首先,教育者自己要树立信心,认识到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所以要避免急躁,做好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宽容地对待学习困难学生,并且信任他们。在教育中,要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特点,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帮教,使学习困难学生获得进步。其次,帮教应该从重新建立学习困难学生的自信心开始。判定一个学生有学习困难后,要找出他们学习困难的原因,也要发掘其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帮助他们重新建立对学习的自信心。最后,要为学习困难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接纳的学习氛围。

其他案例分析也都带给我不小的收获和不同的感受,但由于时间仓促,我只是大略地浏览了一遍,没能够进行深入思考。今后,我会继续研读这本书,让书中成功的经验来指导我的工作,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更好地学生服务。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21

“我心目中的理想教师,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非常尊重他的同事,非常尊重他的领导,非常善于调动帮助他成长的各方面因素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朱永新教授《我的理想教育》

教育不光是给孩子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生活状态,以积极的生存心境,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它是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主体,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本位,以学生的创造性发展为本位。教育工作者在参与新课改的实践中,运用自己的智慧和热情,确立行动目标,迎接教育的挑战。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教会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关心社会,关心人类,关心生命。

一、学会赞美他人

工作中,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意气风发,通达洒脱,奋发向上。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勤于学习,善于思考,踏实工作。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乐于分享,肯于吃苦,勇于创新。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需怀若谷,默默奉献。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挚爱事业,深爱学生,精益求精。……我们本该赞美他们,我么也必须赞美他们!教育中,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的顽皮淘气,教师宽容笑对,节之有法。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贪玩懒散,教师坚持笑对,培养习惯。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心灵受伤,教师真诚笑对,平等交流,抚平创伤,点燃信心,托起希望……总有这样一些画面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发自内心地为之赞美!学生年龄虽小,内心却也是丰富、敏感的。他们更需要教师的.赞美,需要教师发自肺腑的真诚赞美,愿学生在教师们的赞美中长大,愿老师们在赞美之中成熟、优秀。

二、学会把握机会

我们的教育工作它正在经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深刻地体会到:老师越来越难做,压力越来越大,面对摆在眼前的困难,你做怎样的选择呢?是退缩,还是前进?郑杰为我们做了细致的分析:“如果我们退缩……我们将不仅放弃了人生难得的体验,更是放弃了自己的生存权力。如果我们正视困难……每位教师都可以在解决困难中获得自己意想不到的机会,你越是往前,你的机会就越多。”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其之所以会成为名师,都是将困难视为机会的,他不仅可以从困难中获得事业的成功感,更从中发现了那个“伟大”自我,收获了作为一个人的尊严。的确,只有将困难视为机会,才能从解决困难的过程中获得事业的成功感。

三、学会利用时间

课堂高效益令学生喜欢,学生坐在教室里,其实是在投资,投资为了回报,每个学生投资一样多的时间,可为什么这个班的学生学得很好,那个班却很糟糕?因为效益不同,低效率的课堂总是枯燥乏味、浪费时间,而高效益的课堂总是受到大家的喜欢。学生喜欢高效益的课堂,家长欢迎高效益的课堂,教师也因课堂的高效益而愉悦。学生枯坐教室,早已心飞天外,到头来一无所获,这就是浪费生命。金子般有限的童年、少年时光,随着我们的课表,被一点点用蛀虫爬满。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了这一点。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从四十五分钟里榨出油来”做短短课表的“守财奴”是我们必然的选择。

某种意义上讲,教育就是“心向着孩子”。我们要心向着孩子的快乐那么学校就成了孩子延续在家庭、父母之外的地方,他们自己流淌、享受着快乐,当然更需要学校这个快乐之地为他们创造快乐!

每一本书都是一个人精神财富,《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这本书确实值得一读,尤其是从事教育的工作者们。从这本书中,普通教师可以回音。我是一名普通的教师,此书给予我很多的启迪,也让我深思。我相信,如果你也一起分享这本书,作为人,你是幸福的,作为教师,你是快乐的,作为你的学生,他们的生命也会非常精彩。以上只是我的几点感想,其实书中的每条建议都带给我不同的感受,我想我现在最应该做的是将这些教育智慧赋注于教育实践中,努力成为一名成功而幸福的教师。总之,教师创新素养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需要我们有正确的思想、执着的意志、进取的精神,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从而不断提高。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22

最近,我认真阅读《有效老师》,捧读此书,我收获很大。这本书所给出的教学上的许多建议,使我在原来教学中的许多疑虑一下烟消云散。每次读到其中的案例时,我不由联想到了自己,如果我遇到了类似的情况,我会如故事中老师一样对待如此的学生吗?当意外发生时,当学生的行为已经超越了底线,我会如何呢?我会和故事中的老师一样一笑了之,灵活地应付,还是会大发雷霆,以自己的威严压载学生个性的闪现?我不得而知,但是我已经在慢慢转变我自己,慢慢融入到孩子们中间,成为他们最为可亲的朋友。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教师只有再度作为学生,拿起书本,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其中讲到“优秀的老师,让差生变好,让好生更优秀。学生失败的.同时,我们也失败了。”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创造性地开展教书育人工作。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态度,比态度更重要的是毅力。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做最好的老师”呢?编者在《有效老师》一书中将影响教师一生的中外教育家经典感言对于我们教师具有深刻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本书中提到狄德罗提出:“教师要有丰富的情感——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不允许漠视学生的情感,因为教师的漠视就是一种摧残,这是不能容忍的。情感淡漠使人平庸,情感衰退使杰出的人失色,有意摧残情感是绝对的蠢事。我们当以自勉——不论对自己还是对学生。”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在教学工作中,应关注全体,特别是对处在困境中的学生进行关心、鼓励、帮助、引导,时常对他们报以“你真行,你真棒”的暗示,这犹如涓涓细流,流淌在学生心灵之间,让他们享受到教育的温暖,激发起求起的欲望。学生的茁壮成长,是我们教师不可推御的责任。

作为一名教师,要更新观念、努力创新,担负起教育下一代的责任,主动思考,虚心求教,肯干、实干,不断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尽全力把工作做得细致、扎实。同时,细心总结工作经验,在摸索中前进。“昨天的孩子,课本是他们的世界;今天的孩子,世界是他们的课本”,身处课改大潮中的一名普通教师,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今天的教育?我想,我应该快乐地迎接每一天,以正确的态度面对自己的事业,面对自己的工作,面对自己的学生,全身心去研究课程、教材、学生、教法等,让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得以提升,做到德才兼备。抓住“课改”带来的发展机遇,树立较强的科研意识,走进新课程,刻苦钻研课堂教学艺术,争做善于吸收的学习型教师,善于研究的反思型教师,敢于探索的创新型教师。

其实,做名好老师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我们有一颗善于发现的眼睛。只要我们大家都行动起来,从现在开始认清教师岗位职责,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我们的素质教育就不会落空,那么,每一位教师都会成为一名好教师。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23

社会的发展与变化,极大地加剧了教育情境、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的复杂性。今天的教师,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得多的教育现实,稍有不慎就会陷入到各种教育活动困境之中。面对学校教育中学生的各类问题,青少年犯罪、道德败坏、心理障碍等严重问题,社会对其往往有较多的关注,也能够让教师有足够的警醒;由于在升学、就业等方面的改革相对滞后,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也存在阻力和困难,尤其在“作业”和“测试”两个方面,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尚未形成深层次的变革,大大阻碍了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在新课程条件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的要求,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的展示,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和转变对新阶段的物理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也使教师的综合素质面临更高的挑战。这些问题自然也成为今天教师群体所共同面临的教育困境。

首先,学生的“问题行为”并非个别表现,它是儿童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简单地理解,问题行为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符合社会准则与行为规范的行为,或不能良好适应社会生活,从而给社会、他人或自身造成不良影响的各种行为。《学生问题行为 心理道德法制》一书选取学生常见、典型的问题行为5大类24种,包括攻击型问题行为、对抗型问题行为、财物侵害型问题行为、自我损型问题行为和学习困难型问题行为,基本涵盖了学生问题行为的主要表现。

问题行为并不等于问题学生,因为问题行为关注的是行为本身,而不是对行为发生者做出的整体评价。正常学生也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问题行为,因此,不能把出现问题行为的学生称为问题学生,只有严重的问题行为,且已经泛化、很难改变的学生才称之为“问题学生”。

学生的问题行为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教师应当如何有效地应对,因为学生的正常行为和问题行为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如果能够及时加以调适,问题行为可能转化为正常行为,如果调适不及时,也可能进一步导致违法犯罪行为或心理疾病。转化的关键,还要看外力施加影响的时机和方式。

通过读书,使我认识到学生问题行为综合应对策略不应停留在外在的社会规范上,应该是心理、道德、法制的结合,同时关注社会道德法制与个体心理的综合构建,即在方法上注重整体,在理论建设上强调综合,建立学生问题行为的综合教育策略。具体包括:⑴应对学生的问题行为,不仅是道德规范的简单传递与校规校纪接受,其本身也是心灵润泽,心灵点化的过程。 ⑵应对学生的问题行为,不能简单停留在问题的矫正和预防上,因为这是一种消极被动的教育方式,应当是积极主动的,以帮助学生“追寻生命的意义”为理想,以促进学生“精神成长”为目标。

对中学生的教育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尊重他们:

说话要和蔼可亲,保持平等的心态;体现出你是他们的朋友,亲人,但不是家长。 千万不能唠叨,更不能在众人面前训斥,忌讳谩骂。

一定要给足他们的面子。这一点特别重要。这些人特别讲义气,你尊重他,他会特别感激你,对他自己的错误会认识深刻,,而且马上改正。他们最反对你高高在上的感觉。

2、鼓励他们:

发现他们的点滴优点,及时表扬、夸奖,给他们自信心。

3、引导他们:

在他们犯错误时,千万不要在外人面前直接批评他们,可以在他一个人的时候,亲切的问候他们后,让他们自己说出来怎么了,错在哪里?在那个时候,你再引导他们分析错误的危害,以及改正的办法。他们会终生难忘,而且你的话会对他们的一生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其次,是新课程教改下教学的作业和测试两个方面的相关问题。

合理布置和认真批改作业是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少教师歪曲了“减负”的本意和实质,致使作业及批改这个环节更趋淡化乃至名存实亡。随意布置作业、马马虎虎批改作业的现象,在常规教学中屡见不鲜。因此,引领教师树立正确的态度,养成必要的教学技能非常重要。

科学命题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命题是教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命制出优质的试卷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的一个技能。面对我们命题质量不高的现实,根本的提高方法在于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和能力的提高,吸收和借鉴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既注重理论的厚重,更强调具体教学实施中的可模仿可借鉴的操作方法,提高教师们的造诣水平。

最后,是新课程教改下备课问题的诊断和对策。

在编制一学期的学科教学进度时,一定要分布合理,不仅要把本学期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全部容下,更重要的是要突出重点和难点,并把这部分内容的时间分配尽量充分些;另外,对其他预想不到的一些活动,在制定教学进度时要留出机动时间。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看待备课。

一、从提高教学质量的角度看备课:

众所周知,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如果不在备课上下功夫,对于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是一句空话,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也是一句空话。目前,虽然各校都十分重视对教学常规的管理,特别是对教师备课的管理,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特别是教师工作负担的繁重,造成了部分教师在备课方面的一些重要问题。例如:

1、备课的目的:应付检查。有的老师备课是一回事,上课是另一回事,备课为应付检查服务,不是为了学生的学习服务。

2、备课的方法:抄搬资料。部分教师视教参教案选为珍宝,不加选择或不加思考的拿来就用。

3、备课的重点:侧重于教学内容。不少教师把绝大部分的时间化在作业批改与订正、处理事务上。时常匆匆忙忙进课堂,心中无数;凭着感觉上课,也有老师甚至还有不备课进课堂的现象。

以上这些问题将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要改革课堂教学首先必须要从改革教师备课抓起,克服教师备课过程中的这些弊端将是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问题。

二、从减轻教师负担的角度看备课:

针对教师备课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从减轻教师负担的角度出发,有些地方对教师备课也进行了多次的改革,加强了备课组的活动,注重集体备课等。在备课管理上也做了一些尝试:例如有的学校要求青年教师手写备课,备整册教材,而中老年教师集体备课,每人备一个单元或者几节课;有的学校采用修改往年教案的方式备课;有的学校采用电子备课的模式,实施资源共享,这些都有效的提高了备课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但是同时,新的问题又出来了,有的教师从网上下载一些教案,原先要备很长时间的教材,现在是几分钟就解决了问题。我觉得“拿来主义”也是可取的,资源的共享是信息时代的优越性之一。但是,很多教师的这些下载来的资料却没有很好的去研究,去修改。纯粹的拿来主义表面上是减轻了教师的备课负担,但是由于备课环节的漏洞,紧接着的问题是教学质量的下降,学生学习水平的下降,学生作业错误率的提高等,不断的批改、补课、辅导......在事实上又加重了教师的负担,因此,备课确实需要改革。像传统备课的方式中存在的“今年抄去年的课,明年抄今年的课的现象”已经严重阻碍了教育的发展。只有合理的进行备课改革,才会真正意义上使教师从繁重的机械劳动中解脱出来,而在改革的过程中又同时要注意克服多种新的问题。

三、从借鉴的角度看南方某校的“联合备课”

联合备课类似于我们的集体备课,也就是同一学科的教师以一定的方式进行合理分工,共同完成集体协作备课,让长期以来老师备课单兵作战,教案水平存在差异的情况得到改善。但是不同的是,联合备课充分借助网络这个平台,值得我们借鉴:

1.建立一个学校的“联合备课中心”网站,并发布于Internet,教师无论在学校或家中都能通过网络访问到;同时,学校为每个教师开设了不同权限的用户名(用于不同层次的管理)。

2.网站的建设以学科分类为主,所有学科按开设年级全部开齐,共有11个科目的102册学科内容,同时建有“优秀教案推荐”、“参考教案”、“录像课点播”、“课件推荐”、“备课研究”、“教学计划总结”、“检查与反馈”等栏目和专题,用于存放各类相关教案,同时提供大量备课资源,为教师备课服务。

3.平行班的教师任教同一个学科的,可以共同完成本册内容的集体备课。一个人所备的教学内容提供给其他教师教学用,在此基础上提倡修改别人的教案,修改以后的第二稿也发在联合备课中心。

4.从事本学科教学三年以上的教师均可参加联合备课,备课的基本任务由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分配与调整。三年以下的,不参加联合备课的教师也把教案发在联合备课中心,这样可以一起参与讨论与研究备课。

综上,通过对这三本书的学习研究,使我对新课改下的中学教育教学有了充分的认识和深入的理解,我对教育教学活动和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有了更新的认识,只有做好正确处理学校教育中学生的各类问题、教学作业和测试、以及认真备课等问题,才能应对新形势的教学要求,更好的做好教书育人这份伟大的职业。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24

彭兴顺老师,我记得前几年暑假教育局组织学校中层领导进行培训时曾给我们上过课,现在拿着他新出版的《教育就是唤醒》一书,一一阅读下来,感受颇深。让我们来欣赏欣赏其中的一些语句吧。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教育的功能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唤醒人们心灵中最美好的东西,使人性发出灿烂的光辉;唤醒人们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使蕴藏在人脑中的巨大潜能得以开发;唤醒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深切感悟,使人们在创造生活中享受幸福的人生。

才为德之资,德为才之帅。唤醒教师,就要唤醒教师的爱与责任,自觉践行师德规范;唤醒教师对职业的审美情趣,不断升华职业境界;唤醒教师的雄心壮志,追寻专业发展之道;唤醒教师的育人担当,不抛弃,不放弃,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要改变孩子,先改变家长。唤醒家长,就要唤醒家长的示范意识,抓住习惯培养的教育根本,着眼孩子的终身发展;唤醒家长的发现智慧,开发孩子的优势潜能,帮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育人先育心,浇树要浇根。唤醒孩子,就要唤醒孩子的责任与良知,使人格得以健全完善;唤醒孩子追逐人生梦想,成就自己美丽人生。

不一而足,有见地的语句比比皆是。全书分为七讲,内容分别是守望道德星空、发现教师职业之美、就这样成为名师、没有教不好的孩子、教育就是培养孩子习惯、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点亮孩子心中的那盏灯、用美德占领孩子心灵。希望老师们认真读读。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25

假期里里,我抽空拜读了《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这是一本父亲成功教育孩子成才的教育故事集,是一本用自身成功经验证明了早期教育的价值的论文集,是一本家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动性实践手册,是提升每个家庭的教育水平的指路灯,也指明了全面提升公民素质的方向。虽然我还没真正体会到书中教育的效果,有些内容确实讲得十分有理。

一、卡尔威特的教育理念。

1、高尚的情操:乐于助人和行善,有同情心,与人为善,活泼开朗,讲文明,讲礼貌;端庄,见闻各种高中低场合;

2、智商速成:父母在家的教育方式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好的方法要根据孩子的现实情况不断总结并验证,用事半功倍的办法,快速有计划有目的不分时间地快乐学习各种知识;玩也要玩得有水平,有知识,不过我更鼓励跟别人一起玩,这也是交往的一部份。从玩中学是孩子更易接受的,父母要常深入研究。辅导孩子的过程和孩子学习的过程都应是快乐的,并且成效显著的话,我想智慧的大门就打开了。

3、加强体质:第一,健康的体魄是一切开展的基础,在这里,卡尔特别提到小孩不能暴饮暴食,否则影响健康和智力。第二就是讲卫生,自不必多说了;

4、高雅文化熏陶:声乐和美术教育,铸成一个高尚情趣的人;

5、劳动光荣:珍惜劳动成果,并创造劳动成果;只有付出才有收获,不能不劳而获;(同时也要说明:付出了,不是绝对就有收获。)

卡尔的做法比较简单:表现好就给一个戈比做奖励;新时代我们要让孩子从劳动中体验劳动的快乐和收获,也要体验劳动的艰辛。

二、卡尔威特的教育原则。

1、“成人化”教育: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老卡尔威特在很多时间从来没有把孩子当成孩子,而是以成人的方式来交流。

2、“民主化”教育:在老卡尔威特眼中,父母在孩子面前是没有绝对权威的,相反孩子的“面子”却应是父母特别关注的。

3、“快乐化”教育:卡尔威特的博学多才,并没有建立在与我们一样痛苦的学习训练基础上的,相反对他来说,学习是一种快乐。

4、“个性化”教育:教育一个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仅如此,因时而教、因事而教都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法则。

读了这本书,我获得最大的启示是教育孩子要有正确的方法,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开发孩子的智力,引导孩子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培养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鼓励孩子敢于向成人提问,同时培养了孩子对读书的好奇心、发现问题的恒心、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26

假期里里,我抽空拜读了《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这是一本父亲成功教育孩子成才的教育故事集,是一本用自身成功经验证明了早期教育的价值的论文集,是一本家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动性实践手册,是提升每个家庭的教育水平的指路灯,也指明了全面提升公民素质的方向。虽然我还没真正体会到书中教育的效果,有些内容确实讲得十分有理。

一、卡尔威特的教育理念。

1、高尚的情操:乐于助人和行善,有同情心,与人为善,活泼开朗,讲文明,讲礼貌;端庄,见闻各种高中低场合 ;

2、智商速成:父母在家的教育方式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好的方法要根据孩子的现实情况不断总结并验证,用事半功倍的.办法,快速有计划有目的不分时间地快乐学习各种知识;玩也要玩得有水平,有知识,不过我更鼓励跟别人一起玩,这也是交往的一部份。从玩中学是孩子更易接受的,父母要常深入研究。辅导孩子的过程和孩子学习的过程都应是快乐的,并且成效显著的话,我想智慧的大门就打开了。

3、加强体质:第一,健康的体魄是一切开展的基础,在这里,卡尔特别提到小孩不能暴饮暴食,否则影响健康和智力。第二就是讲卫生,自不必多说了;

4、高雅文化熏陶:声乐和美术教育,铸成一个高尚情趣的人;

5、劳动光荣:珍惜劳动成果,并创造劳动成果;只有付出才有收获,不能不劳而获;(同时也要说明:付出了,不是绝对就有收获。)

卡尔的做法比较简单:表现好就给一个戈比做奖励;新时代我们要让孩子从劳动中体验劳动的快乐和收获,也要体验劳动的艰辛。

二、卡尔威特的教育原则。

1、“成人化”教育: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老卡尔威特在很多时间从来没有把孩子当成孩子,而是以成人的方式来交流。

2、“民主化”教育:在老卡尔威特眼中,父母在孩子面前是没有绝对权威的,相反孩子的“面子”却应是父母特别关注的。

3、“快乐化”教育:卡尔威特的博学多才,并没有建立在与我们一样痛苦的学习训练基础上的,相反对他来说,学习是一种快乐。

4、“个性化”教育:教育一个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仅如此,因时而教、因事而教都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法则。

读了这本书,我获得最大的启示是教育孩子要有正确的方法,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开发孩子的智力,引导孩子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培养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鼓励孩子敢于向成人提问,同时培养了孩子对读书的好奇心、发现问题的恒心、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27

新教育行动在全国如火如荼的开展,我们也积极的参与其中。又一次的读了这本教育典著,又一次的豁然开朗,又一次的被深深的震撼。再一次的重读新教育,这一次我对它的理念是:“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燃起了我对教育的新的期望。教育也可以是幸福的、完整的。这句话,不只说我们教师要过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学生也应该是幸福的。

这本书中我最欣赏的一句话是:行动就有收获。朱永新教授说的是,只要你去做,你就能行;只要你去做你就会成功。是的呀。在人生的漫漫长河中,我们总是想要的、希望的很多,而实现的却很少。原因有很多种,自身的惰性,是最重要的是,没有去行动,没有去坚持。我们不需要华而不实的话语,我们不需要夸夸其谈的口号,我们只需要踏踏实实的去做、去行动,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然而,在整本书里我感受最深的是没有教师的幸福,就不会有快乐的学生。教师是教育活动的支撑点,一切为了教师,为了教师的一切。让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共同成长,共同发展进步。让教师和学生一样,也能享受教育的幸福感和愉悦感。我们校长也常说,一个学校发展的最最核心的的东西就是教师用自己的专业发展带动学校的发展,进而去影响学生的成长。那就很清楚了,如果没有教师的成长,也就不会有学生的.成长;没有教师的快乐就不会有学生的快乐。教师不快乐,他就没有激情去拥抱他的教育生活,那么幸福的教育生活从何而来?

一个人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阅读让我们精神起来!因此我们教师应该把阅读当成一个自己的习惯,就像每天起床、吃饭一样,每天读每天都有收获。在收获中成长,在收获中快乐,自己快乐,孩子们也就快乐了。

朱永新教授还说过:“只有追求理想,超越自我,才能培养积极的态度,真正的让教师、学生和学校一起成长。每个老师都应该有自己的梦,都应该给自己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一种超越的精神。这样每一个老师、每一位学生都要成功、都会成功。

为师者,不断提高自己,用心阅读,用心成长,用心总结。让我们在新教育这条路上,越走越坚定,越走越平坦。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28

凡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我思考着,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没有预设就没有教学,只有生成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实质上就是放弃教学的责任,那么,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方法。但加个问号不等于提出一个问题,这样提出的问题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没有什么价值。

的确,提问是一个很微妙的教学技艺。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发生了重大转变,由以往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发展为今天的“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更多地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而课堂提问实际上是实现师生交往互动、沟通交流、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也是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功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正如书中所说:“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29

假期里,我潜心研读了朱永新的著作《新教育》一书,使我对新教育的理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感受颇深。《新教育》不是一本枯燥的教育理论,而是用一个个生动的案例,用触动心灵的哲理箴言给我们引领方向,指点迷津。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新教育对阅读的重视,《新教育》中提到的六大行动之一是“营造书香校园”,倡导阅读生活,朱永新老师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阅读的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新教育就是通过师生共读、亲子阅读等互动阅读发掘孩子的潜力,发展孩子的个性。

在学校就要读书,学校是师生共同读书的乐园。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水平又直接受老师的读书兴趣与水平的影响。“晨读–午读–暮省”,这一儿童学习方式是新教育探寻的重要成果之一。让孩子们能在他们的童年和美好而永恒的经典相遇,让这些经典为孩子们铺展一个丰厚广阔的智力背景,从而开启美好的人生。让阅读成为师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像你每天吃饭、睡觉、看电视一样,进而推动书香校园的形成。

教育,就要用心去爱学生。朱老师在书中说;“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用心的前提是什么?无非就是爱,爱这一职业,爱自己的岗位。正如书中所说的,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的教师。深得学生喜爱的教师,能放下教师的架子,走进学生心灵的教师。所以多点时间和学生交流,一定能让学生真正认识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喜欢自己。

通过阅读《新教育》,深刻体会到了新教育的教育理念。我将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以教新教育理念和思想为指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和学生共同成长,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30

7月,正处于炎炎盛夏。我们有幸地成为武汉市教科院特殊教育教师培训班学员,为期五天。虽然武汉的天气酷热,而且暑期和爱人相聚的时间减少,但我在这几天却又快乐又充实。此次培训形式多样,有武汉市十佳教师雪湘明讲座、华师博士邓猛特校校本教材开发介绍、华师教科院雷江华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心得交流等各种活动。这些如春雨,无声地滋润着我的心田,不仅使我在理论上得到了指导,基本技能上得到了提升,而且让我眼界开阔了、思考问题能站得更高了。现将在培训中所感所想小结如下:

一、初步接触相关教育法律法规,了解校本的开发。

邓猛博士先带着我们一起温习了美国特殊教育的发展及现状,以及特殊学校校本教材开发。美国教育制度很好,提供免费的公共教育,其费用是由当税收津贴的。还设立双语学校,以ESL课程由具有专业知识的教师帮助因为语言障碍而导致学习困难的孩子,减轻在过渡期间遇到的苦难。在家教育方式也适合,但是父母要使用经过鉴定的合格教程,而且要由一位合格教师监督。

特殊学校校本教材的`开发,要首先有特色,必须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必须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教材内容的选择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面向未来社会生活;以儿童现有经捻为基础;科学的知识与规范语言表达,寻找典型范例与主题活动等。

以后,我将用这些知识来规范和鞭策自己,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保护残疾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障残疾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残疾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二、拓展心理学的点面视野,理解儿童的困惑。

华中师范大学博导雷江华讲的《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讲座》让我受益匪浅。以前没学过这些知识,以为孩子们是故意听不懂老师的讲课,练习时老是出错,接受新知识慢了几拍。现在知道了,他们有认识发展的矛盾和障碍。

如何解决特殊儿童认识发展的矛盾和障碍,我们要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学习上帮助他们,让学生在感受爱的过程中,理解爱,学会爱。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他们身上显现的亮点顿时让我开拓了思路,自己平时碰到的难题或许换一个角度就能很好的解决。

其实,每一个残疾学生都是好学生,他们身上有不同的闪光点,只是有的没被我们老师发现罢了。我暗下决心今后也一定会把更多的爱,倾注在那些后进残疾学生的身上,倾注在那些需要帮助的残疾学生身上。

三、展现聋生舞蹈之特色,感悟美

武汉市特殊教育教研院文洁教师带我们观赏《千手观音》舞蹈节目,然后介绍我们一些宝贵的教学经验。舞蹈是一种视觉强烈的课程,所以非常适合聋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人为本的艺术形式,是表现生命、情感、美这三大主题。我们可以通过基本功的训练、加大模仿练习、渗透意念、气息的方法教授他们,使他们得到心灵美的升华。现在,我知道了聋生具有听觉、动觉对内在节奏的感知,要好好利用这个特点发展他们的优异之处。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是教师的终身必修课,在信息化时代,我们更要时刻提醒自己要不断充电,才能适应我们的教育发展。校本培训与时俱进,给我们照亮了前进的方向,当然,有些理论知识还需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细细琢磨、思考。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就一定能进步!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31

最近幼儿园组织我们学习了一些关于幼师方面的书籍与法律法规文献。这些天的读书让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读书带来的好处,使我深切地感受到多读书,可以变聪明,变得有智慧去战胜对手;我们变得更聪明,才可以勇敢地面对困难,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样,就又向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迈出了一步;多读书,也能使自己的心情变得快乐。在书的海洋里遨游也是一种无限快乐的事情。用读书来为自己放松心情也是一种十分明智的。

阅读中,我系统的了解了关于幼儿教师的一些专业性知识。其中《做一个专业的幼儿教师》一书中,不仅有一些理论性的专业知识,更是列举了一些老教师多年经验的实际案例,对于我们经常遇到的一些小麻烦小事情的'处理技巧等有很大的帮助。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有抓伤事件,一起简单的抓伤事件,由于两个老师的不同态度以及说话的技巧,事情也经过了两三个转折,这就告诉我们说话之前要先考虑好该怎样说,组织好语言,不然出口之后往往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同时也告诫我们老师这一职业的严谨性,应为我们要面对的家长是各行各业的人,他们不是单一的从事一个职业的,面对不同的人也要有不同的处事技巧,学会了这个才能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便利,自己也能在工作中有所收获。

另外,我们无论是面对面对家长和孩子,都要用心。无论什么事情,只要用心就能做到。尤其是对我们的孩子,毕竟跟跟我们朝夕相处的还是孩子,我们用心对待孩子,家长也会感觉得到,对于我们的工作,他们自然而然的就会给与支持与鼓励,这些都是相关联的。另外,虽然工作中会遇到很多不顺心的事情,但我们尽量不要表现出来,我们最应该做的事就是尽量把烦恼留给自己,把快乐带给别人。这就要求我们要有宽广的胸襟,要有海纳百川的气度。

我感觉如果用几句话来形容我们的职业的话,最合适的莫过于微笑面对每一天,真诚对待每一位家长,爱心呵护每一个孩子。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32

首先,做为老师要放下架子,善于和孩子们交朋友,平时少用命令的口气,多用商量的语言,比如可以说“来,老师跟你们一起想看这倒底是为什么”,“我们来一起画画好不好!”等等。因为孩子胆小,如果做为老师经常教训孩子,势必使孩子产生恐惧感和厌恶感,不敢亲近你,同时还往往产生逆反心理,不但不爱听你的话,就连学校也怕去了。

其次,做为幼儿教师,平时要特别注意自己的形象,在孩子面前言行举止不能随便乱来,因为幼儿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同时分辩是非能力差,在家里,大人们都教育孩子,到学校后要听教师的话,所以孩子们都认为老师的话永远是对的,老师做的永远都是好事,孰不知,老师在孩子们的心中无形已经树立了伟大的形象,你的一言一行都成为孩子们模仿学习的榜样,所以在孩子们面前言谈举止要文明得体。

再次,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善于引导,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我们都知道,孩子们生性好动、贪玩,只要他们感兴趣的事,才真正认真去学,认真去做,否则他们死活都不愿去做,赶鸭子上架在孩子们身上行不通。只有善于引导孩子,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孩子们学得更多,平时我们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识,发挥自己的想象,结合教学内容,编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或做一个有趣的游戏等都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另外,做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要有极大的忍耐力,要有足够的耐心,人们常说“六月的天气,孩子的脸”说明孩子们的表情变化无常,经常说变就变,一会儿笑哈哈,一会儿又哭又闹,刚

刚还是很乘很听话的,一下子就调皮起来,说什么也不听了。常常让老师升起一股又一股的无名火,恨不能伸手就给两耳光。当然,这时做为教师是不能发脾气的,只能不厌其烦地说服教育,最多也只能温柔的说一声“你再这样,老师真的生气了”,然后还是耐心地引导,说服他们。

总之,从事幼儿教育,要学会用心去与孩子们交流,即要耐心细致,又要灵活多样,只要我们都成了孩子们的好朋友,还怕教不好他们吗。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33

社会的发展与变化,极大地加剧了教育情境、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的复杂性。今天的教师,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得多的教育现实,稍有不慎就会陷入到各种教育活动困境之中。面对学校教育中学生的各类问题,青少年犯罪、道德败坏、心理障碍等严重问题,社会对其往往有较多的关注,也能够让教师有足够的警醒;由于在升学、就业等方面的改革相对滞后,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也存在阻力和困难,尤其在“作业”和“测试”两个方面,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尚未形成深层次的变革,大大阻碍了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在新课程条件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的要求,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的展示,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和转变对新阶段的物理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也使教师的综合素质面临更高的挑战。这些问题自然也成为今天教师群体所共同面临的教育困境。

首先,学生的“问题行为”并非个别表现,它是儿童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简单地理解,问题行为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符合社会准则与行为规范的行为,或不能良好适应社会生活,从而给社会、他人或自身造成不良影响的各种行为。《学生问题行为心理道德法制》一书选取学生常见、典型的问题行为5大类24种,包括攻击型问题行为、对抗型问题行为、财物侵害型问题行为、自我损型问题行为和学习困难型问题行为,基本涵盖了学生问题行为的主要表现。

问题行为并不等于问题学生,因为问题行为关注的是行为本身,而不是对行为发生者做出的整体评价。正常学生也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问题行为,因此,不能把出现问题行为的学生称为问题学生,只有严重的问题行为,且已经泛化、很难改变的学生才称之为“问题学生”。

学生的问题行为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教师应当如何有效地应对,因为学生的正常行为和问题行为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如果能够及时加以调适,问题行为可能转化为正常行为,如果调适不及时,也可能进一步导致违法犯罪行为或心理疾病。转化的关键,还要看外力施加影响的时机和方式。

通过读书,使我认识到学生问题行为综合应对策略不应停留在外在的社会规范上,应该是心理、道德、法制的结合,同时关注社会道德法制与个体心理的综合构建,即在方法上注重整体,在理论建设上强调综合,建立学生问题行为的综合教育策略。具体包括:⑴应对学生的问题行为,不仅是道德规范的简单传递与校规校纪接受,其本身也是心灵润泽,心灵点化的过程。 ⑵应对学生的问题行为,不能简单停留在问题的矫正和预防上,因为这是一种消极被动的教育方式,应当是积极主动的,以帮助学生“追寻生命的意义”为理想,以促进学生“精神成长”为目标。

对中学生的教育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尊重他们:

说话要和蔼可亲,保持平等的心态;体现出你是他们的朋友,亲人,但不是家长。千万不能唠叨,更不能在众人面前训斥,忌讳谩骂。

一定要给足他们的面子。这一点特别重要。这些人特别讲义气,你尊重他,他会特别感激你,对他自己的错误会认识深刻,,而且马上改正。他们最反对你高高在上的感觉。

2、鼓励他们:

发现他们的点滴优点,及时表扬、夸奖,给他们自信心。

3、引导他们:

在他们犯错误时,千万不要在外人面前直接批评他们,可以在他一个人的时候,亲切的问候他们后,让他们自己说出来怎么了,错在哪里?在那个时候,你再引导他们分析错误的危害,以及改正的办法。他们会终生难忘,而且你的话会对他们的一生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其次,是新课程教改下教学的作业和测试两个方面的相关问题。

合理布置和认真批改作业是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少教师歪曲了“减负”的本意和实质,致使作业及批改这个环节更趋淡化乃至名存实亡。随意布置作业、马马虎虎批改作业的现象,在常规教学中屡见不鲜。因此,引领教师树立正确的态度,养成必要的教学技能非常重要。

科学命题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命题是教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命制出优质的试卷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的一个技能。面对我们命题质量不高的现实,根本的提高方法在于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和能力的提高,吸收和借鉴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既注重理论的厚重,更强调具体教学实施中的可模仿可借鉴的操作方法,提高教师们的造诣水平。

最后,是新课程教改下备课问题的诊断和对策。

在编制一学期的学科教学进度时,一定要分布合理,不仅要把本学期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全部容下,更重要的是要突出重点和难点,并把这部分内容的时间分配尽量充分些;另外,对其他预想不到的一些活动,在制定教学进度时要留出机动时间。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看待备课。

一、从提高教学质量的角度看备课:

众所周知,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如果不在备课上下功夫,对于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是一句空话,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也是一句空话。目前,虽然各校都十分重视对教学常规的管理,特别是对教师备课的管理,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特别是教师工作负担的繁重,造成了部分教师在备课方面的一些重要问题。例如:

1、备课的目的:应付检查。有的老师备课是一回事,上课是另一回事,备课为应付检查服务,不是为了学生的学习服务。

2、备课的方法:抄搬资料。部分教师视教参教案选为珍宝,不加选择或不加思考的拿来就用。

3、备课的重点:侧重于教学内容。不少教师把绝大部分的时间化在作业批改与订正、处理事务上。时常匆匆忙忙进课堂,心中无数;凭着感觉上课,也有老师甚至还有不备课进课堂的现象。

以上这些问题将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要改革课堂教学首先必须要从改革教师备课抓起,克服教师备课过程中的这些弊端将是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问题。

二、从减轻教师负担的角度看备课:

针对教师备课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从减轻教师负担的角度出发,有些地方对教师备课也进行了多次的改革,加强了备课组的活动,注重集体备课等。在备课管理上也做了一些尝试:例如有的学校要求青年教师手写备课,备整册教材,而中老年教师集体备课,每人备一个单元或者几节课;有的学校采用修改往年教案的方式备课;有的学校采用电子备课的模式,实施资源共享,这些都有效的提高了备课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但是同时,新的问题又出来了,有的教师从网上下载一些教案,原先要备很长时间的教材,现在是几分钟就解决了问题。我觉得“拿来主义”也是可取的,资源的共享是信息时代的优越性之一。但是,很多教师的这些下载来的资料却没有很好的去研究,去修改。纯粹的拿来主义表面上是减轻了教师的.备课负担,但是由于备课环节的漏洞,紧接着的问题是教学质量的下降,学生学习水平的下降,学生作业错误率的提高等,不断的批改、补课、辅导......在事实上又加重了教师的负担,因此,备课确实需要改革。像传统备课的方式中存在的“今年抄去年的课,明年抄今年的课的现象”已经严重阻碍了教育的发展。只有合理的进行备课改革,才会真正意义上使教师从繁重的机械劳动中解脱出来,而在改革的过程中又同时要注意克服多种新的问题。

三、从借鉴的角度看南方某校的“联合备课”

联合备课类似于我们的集体备课,也就是同一学科的教师以一定的方式进行合理分工,共同完成集体协作备课,让长期以来老师备课单兵作战,教案水平存在差异的情况得到改善。但是不同的是,联合备课充分借助网络这个平台,值得我们借鉴:

1.建立一个学校的“联合备课中心”网站,并发布于Internet,教师无论在学校或家中都能通过网络访问到;同时,学校为每个教师开设了不同权限的用户名(用于不同层次的管理)。

2.网站的建设以学科分类为主,所有学科按开设年级全部开齐,共有11个科目的102册学科内容,同时建有“优秀教案推荐”、“参考教案”、“录像课点播”、“课件推荐”、“备课研究”、“教学计划总结”、“检查与反馈”等栏目和专题,用于存放各类相关教案,同时提供大量备课资源,为教师备课服务。

3.平行班的教师任教同一个学科的,可以共同完成本册内容的集体备课。一个人所备的教学内容提供给其他教师教学用,在此基础上提倡修改别人的教案,修改以后的第二稿也发在联合备课中心。

4.从事本学科教学三年以上的教师均可参加联合备课,备课的基本任务由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分配与调整。三年以下的,不参加联合备课的教师也把教案发在联合备课中心,这样可以一起参与讨论与研究备课。

综上,通过对这三本书的学习研究,使我对新课改下的中学教育教学有了充分的认识和深入的理解,我对教育教学活动和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有了更新的认识,只有做好正确处理学校教育中学生的各类问题、教学作业和测试、以及认真备课等问题,才能应对新形势的教学要求,更好的做好教书育人这份伟大的职业。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34

我有幸读了《学学孔子怎样当教师》这本书,深受启发,真是受益匪浅。只感觉自我教学的心旅又多了一份坚定和从容。读完此书,如沐春风,豁然开朗。做教师若不学孔子乃是一种缺憾。孔子不仅仅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政治理论家,并且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曾被评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他所积累的丰富教学经验,构成的博大精深、独具风采的教育思想,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中的'宝贵遗产。

孔子的教育思想十分广泛而全面:从教育理念到治学理念,从治学原则到教学目的,从教学态度到教学方法,从教师修养到教育手段,构成一套他独创的、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思想源泉。

经过读《学学孔子怎样当教师》这本书,我觉得在今后生活、教学工作中应当像孔子一样诚实守信、以身作则、像孔子一样约之以礼、重视自省、做到终身学习、不断进取。像孔子一样诲人不倦,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关爱每一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像孔子一样学思并重,因材施教。像孔子一样教学相长、重视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本事。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进取的人生态度,让学生在简便愉快的学习中学到知识,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总之,孔子的教育思想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取其精华融于现代教育的实践中,这是保证我们的教育,异常是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35

暑假期间,我阅读了《做不抱怨的教师》一书,我感受颇深。一向以来,教师这一职业被认为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独生子女是越来越多,家长对教师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这就无形之中给我们教师带来压力。所以我们教师要调节好自我的心态,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工作有较好的满意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才能生活的简单而充实。

抱怨产生不了任何喜悦,也不会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添姿加彩,反而会让我们的负面情绪不断叠加,从而产生更多的不快。教育是一种智慧,教师要具有育人的智慧。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如果抛弃让学生人人“灿烂”的想法,顺应自然,那么孩子们的笑脸会不会更多些呢?就像有些教师,学生考了96分还是不够,似乎仅有100分才能算优秀。我们教师总是不满足于孩子的成绩。就像有的学生上课稍不认真,一旦被教师抓住,立刻就会被批评一顿;下课跟同学有些小摩擦,又被认为是打架。其实冷静下来,仔细想想,一堂课40分钟,谁能保证什么小动作也不做。只要学生改正过来就行了。“很多时候,学生之间的小摩擦,也不那么紧要。”这正如自然万物的生长一样,在摩擦的过程中,学会了与他人相处的艺术。所以,我们教师让学生在摩擦中学会生存,在摩擦中成长,这是一种自然选择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我们教师不必代劳。

我们教师经常也会抱怨:此刻的孩子怎样那么不听话?怎样那么坐不住?怎样那么难教?怎样那么不爱学习?家长怎样也不管管?其实,冷静想想,可能是我们教师有些小题大做了,上课思想开小差,我们提醒一下就行了;和同学闹矛盾,告诉他们要友好相处,不能太冲动。其实转脸他们也就忘了所有的矛盾了。有的同学作业没做齐,可能确实是家里有事,给耽误了,也只是偶尔没有完成。有的同学考试没考好,因为他就只能考成那样,也就那水平,他已经尽力了。当应对学生的问题时,我们教师要试着相信自我的学生,试着控制自我的情绪,这样一来,不但问题能迎刃而解,师生双方都学会了好多道理。

有的事情,我觉得只要跟孩子好好说说就行了。毕竟没有不犯错的孩子,关键是他不要放弃学习,继续努力,我们没必要严加管教,另眼看待,不能带着有色眼镜看学生,对学生要多加鼓励,少些批评,鼓励他们。

每个孩子成长阶段的需要不尽相同,懵懂无知的时候要明白灌输引导;渐渐长大些便要放手;等他完全独立了还有鞭策鼓励。爱不是只用单一的方式一路贯彻到底,爱是讲层次的。只要善于引导,灵活多样的使用教育方法,对症下药,天才可能就出现我们的手中。我们应当更用心的去教学生,去感受学生。去感受生活带给我们的另一份财富。如果用心,是能够教给学生很多东西的,不仅仅是学科知识!学生成不了博士不要紧,使他们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意义更大一些!我们给学生期望,他们就成为我们的期望了。你是笑着应对自我的期望呢,还是苦着应对自我的期望呢?笑着应对期望,期望会越来越多,你会找到越来越多的欢乐!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时时注意,坚持欢乐的心境,做个阳光教师。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每一个孩子!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36

读书,就一个人而言,正如莎士比亚的诗:“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这本书,虽然是教育类书籍,却不同于以往我们常见的那种书卷气,案例分析式讲评,几乎可以涵盖一线老师平时教育中的所有常见问题,具有实践性可操作性。更重要的是,这本书给我一种思想的启迪:教师在教育中出了问题是因为没有寻根求源,而当了情绪的奴隶,使自己的工作陷入非智慧的体力化;学生出了问题,也是因为教师不够了解孩子的原因,不仅要了解孩子的成长史、家庭教育,重要的是了解孩子喜欢什么、害怕什么;师生关系是最为微妙的,远近皆有度,远近皆因情绪而产生不同的学问;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在现实并不理想,这就指导我们有很大的必要性要花精力指导家长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在教育的源头疏堵漏洞,这是使自己的工作趋于轻松的必由之路;管理孩子不如引导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对话。”这话一点不假,《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这本书就是一本好书,读了书中的那一个个案例,及王晓春老师的精辟点评,受益匪浅。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身为教育者,全身心地去爱学生固然重要,但教育智慧不可少。只有既有爱心,又具有教育智慧,才能更有效的教书育人。

爱究竟是什么?它像空气一样,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但又因为它无影无形,往往又很容易被我们忽略。但我们的生活中不能缺少它,它的意义已经融入我们的生命。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矗。《爱的教育》中有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如果我们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没有功利性的,老师对学生的鼓励,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是一个无意的微笑,让孩子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感受爱,并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更多的人。

“智慧与爱心同等重要”这是王晓春老师点评案例1的标题。是啊,对学生每个老师都倾注了爱,但爱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我们的身边,这种现象数不胜数。学生病了,老师上门探望,课落下了,利用业余时间补;校内跌了,碰了,小心呵护,及时与家长联系。但结果不一定如你所想,可能会令其家长感动,令周围的同仁称赞。但有时真不能让学生从根本上改变。我想,收效不明显的原因主要是我的教育智慧还不够,没有能解决他真正的心理问题,客观的家庭问题等。

学生之间打打闹闹,斗嘴绊脚,我总认为是小儿科的事,所以总是用很简单的谈话和互相道歉来解决。却很少会想到去找找发生矛盾的真正原因,是它自身的,还是和家庭环境有关。王老师告诉我们,学一点心理学,走进一点学生,花一点耐心,这样我们的收获会让我们惊喜。

如何走进孩子的世界,我在书上看到这样一个词——换位思考。并不陌生,却有那么陌生。它唤醒了我沉睡的心灵,让我豁然开朗,使我不断设想:假如我是孩子,我最需要的是什么?假如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做?换位思考使我明白: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多一些耐心和等待,就会多一种教育的方法,就会让自己让学生多一份快乐。换位思考让我不知不觉地走进孩子的心灵,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感受他们细腻、透明、五彩的童心,换位思考成了我和孩子们零距离沟通的一条无障碍通道。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对一个个活生生的孩子,应当把阳光洒在他们每一个人的心田,要化更多的心思去了解他们、研究他们。”一语道出我们班主任比别人更要用心,不仅对每一个学生用心,要用心关注“优秀生”、“灰色儿童”、“潜能生”,慧眼识金,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助其自主成长。做教师的千万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学生,每个学生都是“变数”,在发展,在变化,教师对他们投入细致的感情,加温到一定程度,他们会成长,会进步。

每个学生都有被人赏识的渴望,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给他们一些宽容和鼓励,多给他们一些关注,最大限度地为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37

《玫瑰与教育》是窦桂梅老师的教育随笔集。这本书记录了她最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家长、作为一名专家对教育显现的种种反思,和其他一些书籍相比它没有长篇大论的教育理论、理念论述,而是记录了她对教育教学的积极的态度,以及对教育的无奈与困惑。

刚拿到这本书,就对书名感到好奇,读来原来玫瑰是她在“教育在线”的“小学教育论坛”的网名,是桂梅颠倒过来的同音“玫瑰”。她说:“作家冰心只钟情于玫瑰,冰心老人认为玫瑰有刺,那是风骨,玫瑰的芳香艳丽就是冠艳群芳。”“现在,我已用玫瑰的含义要求自己——像‘6朵’玫瑰那样对待同行,努力做到‘互敬、互爱、互谅’;像‘8朵’玫瑰那样怀着感恩之心对待‘关怀及鼓励’我的人;像‘19朵’玫瑰那样学会在现实中‘忍耐与期待’;像‘20朵’玫瑰那样,‘一颗赤诚的心’对待自己的人生;像红玫瑰代表的那样,对教学付出热情和真爱;像黄玫瑰代表的那样珍重自己,祝福别人;像紫玫瑰代表的浪漫那样,感受心灵的真实和独特;像白玫瑰代表的纯洁一样,一辈子拥有童年天真;以至努力做到黑玫瑰的温柔,橘色玫瑰的友情,蓝玫瑰的善良……爱事业如同热爱我的生命一样。我晓得,要把个人的生命融入教育的使命。”由此可见窦桂梅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奉献之情,我不禁为她的满腔激情而动容。

为了自己能像“冰心玫瑰”那样绚丽和高贵,她一路拼搏,一路汗水。一个吉林师范的中师生,先从吉林一实验小学,再到北京,而且当上了北京清华大学附小副校长,其间受到过国家政治局的.接见,参加过国家教育报告团,出版了不少教育专着,这些成就肯定包含着她的心血和汗水,也是对她的付出的汇报。从她对自己的成长和成名的描述,虽有被“逼”之感,但更多的是自己在坚持自己的教育理想后,所做的许多工作是很令人佩服的。

读到“要追求文章朗朗上口,要能够在大庭广众中大声朗读,能让读者不仅听见声音,而且还能看见作者的笑貌——”我似乎真的看见了窦桂梅的爽朗而热情的笑貌!她说:“无论如何也要“挤”时间也阅读,并用笔促进自己的思考——这是促使自己成长的科学途径。”“写作,记录着我教育生命一次次开花的轨迹。”诗意的语言,真切而热情,文如其人。

“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这是窦老师所喜欢吟诵的诗句。作为一个从事语文教学的工作者,字里行间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出对文学的爱好,并时常有意识地扮演着“拉近朋友、学生亲近母语、亲近书籍”的角色。更让人感动的是:她此举目的竟是“让人在亲近文字的脚步里抓到爱。”

品味这朵这芬芳的玫瑰,她为我们每一个热爱教育、献身于教育的人做出了做好的榜样。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38

假期里我有幸拜读了著名教育家魏书生主编的《如何做最好的教师》一书。如何成为最好的教师?引用编者的话就是:“我们教师应努力提升自我,修炼教师之贤,做最好的自我,成为最好的教师。”强调的是自我和自我比,昨日的自我和今日的自我比,不断地超越自我——我今日备课是不是比昨日更认真?我今日上课是不是比昨日更精彩?我今日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日更诚恳?我今日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日更机智……”。每一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一天都有遗憾,但每一天都这样自我和自我比,坚持不懈,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我想只要我争取每一天多读些书,每一天都有点提高,每一天都做得更好,每一天都比前一天有提高,我想我必须会有很大的提高。正如书中所提到的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曾说过:“倘若当教师的,自我天天去研究,有所得的,即随时输入于学生,如此则学生受益较多,即当教师者也觉得有无穷的乐趣。所以学生求学,固然要学而不厌,就是当教员的,也要真正做到学而不厌”。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做最好的教师”呢?编者在《如何做最好的教师》一书中将影响教师一生的中外教育家经典感言分别进行了阐述,对于我们教师具有深刻的借鉴和指导意义。作为教师的我也不由地思考了从教十几年来,在教学实践中的得失,并将其与读完本书后的感悟深入地融合在一齐,得到了一种体会,即“如何做最好的教师”最基础、最根本的是要做到两点:(1)时刻坚持对学生的爱;(2)始终坚持将这种爱付之实施的心态与行动。

本书中提到狄德罗提出:“教师要有丰富的情感——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不允许漠视学生的情感,因为教师的漠视就是一种摧残,这是不能容忍的。情感淡漠使人平庸,情感衰退使杰出的人失色,有意摧残情感是绝对的蠢事。我们当以自勉——不论对自我还是对学生。”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职责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

所以,教师的职责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最终排挤掉自我缺点的杂草。如果我们用成人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那么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都说人没当母亲之前看学生是一种心态,当了母亲之后又是一种心态,以我的理解,可能当了母亲,有了自我的孩子,对待学生便有了孩子自我母亲的心境。不管听话的、不听话的、漂亮的、不漂亮的、聪明的或是不聪明的孩子,在母亲的眼中都是有无数优点的。我们常说要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我想,如果有了母爱之心,我们就会发现,原先这种“闪光点”无处不在。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种对学生的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要对学生的成长以及未来一生负责,所以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只喜欢那些自我认为“可爱”的孩子,而应当怀着一种职责把欣赏和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包括“差生”。

并且真正的教育之爱,并不是迁就学生,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而是要给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供给帮忙和服务,我们要给与学生的,是他们走出学校多年以后仍然保留在身上的,深入骨髓的习惯和性格。这种带有养成良好礼貌习惯的“养成教育”必然带有“强制性”,离开了严格要求,便不是真正的爱。同时,这种爱对不一样的学生有不一样的资料,如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怀着一颗爱才之心;对淘气、不守纪律的学生怀着一颗宽容之心;对学习较困难的学生怀着一颗关怀之心……这些爱是成为最好教师的基础。作为班主任的我,要从“喜欢学生”向“爱学生”发展!要为学生的成长以及未来一生负责!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对于怀着“做最好的自我”心愿的教师们,为达成所愿“做最好的'教师”,还应当把这些爱化作“润物细无声”的“爱心之雨”经过教学实践“洒向”所教授的所有学生。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教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教师,能够长期像书中所提到的教育家们对待每一个学生,难!所以,仅有把教育作为一种事业,始终如一地把对学生的爱进行到底,才能真正地“做最好的教师”。

在现实生活中,最好的教师,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想当,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当上,这是为什么?难道说做最好的教师、成为名师真的就这么难吗?我想不是这样的,只是我们缺少了勇气与自信,更缺少了作为纯粹教育人的那种活力!要做最好的教师,那就要带着“爱”这个教育理念行走在教育道路上,爱教育事业,把教育当作自我的一项事业,爱学生,用真正的爱——师爱,去对待学生,为学生的的未来服务!

由此我也感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还要在自身的工作生活中学会适时适度对自我进行心理调节,欢乐地应对自我的人生和事业,应对你的学生和家长,仅有坚持这种一文集,我觉得受益匪浅,原本空荡荡的脑瓜子觉得一下充盈起来。以下是我读完这一文集的对教师方面的见解,有些部分是借鉴了该文集的观点,很多是我自己的浅陋见解,不足之处,请老师指正。

教育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学校是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阵地,教师则是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支主力军。教育学文集丛书分门别类从以下六个角度去阐述教师:教师的作用和地位、教师的工作的特点和应具备的条件、教师心理、教师评价、教师的培养和提高,以及班主任。

一、教师的作用和地位

教师是一个古老的职业,自从有学校就有教师。只要学校存在,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教师的职业也会永远存在下去。古往今来,不少伟大的思想家——孔子、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卓越地认识到教师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并且实践了教师的工作;毛泽东、鲁迅、陶知行、俄罗斯民主主义革命家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大多是以教师开始自己的事业活动,或以教师作为一生中重要的事业之一。教师的作业本卷有许椿生、加拿大珀金、喻立森等五个人的观点。这五个的观点都是很相似的,但是我个人觉得喻立森《论教师的作用》再描述教师的作用上来说是最完善的。大概内容如下:

第一、教师是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的艺术家

其一、告诉我们教师在传授文化科学知识方面的具有艺术家的作用,车文博曾将《教学原则浅说》一书中说过:“教育人是艺术中的艺术”,教育者是艺术大师中的“能工巧匠”。其二、教师的艺术家作用也是教学规律的直接反映,很浅显地教师的备课过程和施教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连续不断地对教学材料进行艺术加工的过程,对教学情境给予技术处理的艺术化过程。其三、教学在传授文化科学知识方面的艺术作用,还是学生的学习规律的折射反映。我们的教师非但要成为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的艺术家,同时也应该成为传递治学方法,教会怎么的艺术家。

第二、教师是年轻一代理智资源的开拓者

教师对年轻一代的理智资源的开拓作用,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开拓年轻一代的理智资源,还是学校教育的中心任务之一,是教师的工作的天职所在。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和造就智能高超、才华横溢、富于应变、勇于创新的一代新人,首先我们的教师就必须承担起开拓青少年学生的理智资源的义务和责任;用我们自己富有创造性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启迪青少年学生的心智,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

第三、教师是塑造未来一代灵魂的工程师

其一、我国现时代的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策源地,而教师是发挥教育目的的忠实实现者。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身心两键的和谐新人,这就注定了我们的教师塑造未来一代灵魂的工程师。其二、教师的工程师作用又是青少年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的具体体现;英国教育家沛西·能认为教师是塑造学生性格、沟通学生心灵的“思想搬运夫”。其三、教师的工程师的作用,还是教师职业的固有特点的体现是教师群体的人格力量的标志所在。

第四、教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建设的生力军

当前我们的教师之所以能够起到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墨那个建设的生力军作用,也因为他们富有生机、朝气蓬勃、蕴藏着极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和丰富的知识-理智资源、我国教师队伍中有一大半经过长时间专门训练的专业人才。教师的生力军作用,更加普遍地体现在从事学校教育工作、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方面。此外,教师的生力军作用还表现为对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的推动和促进方面。

二、教师的工作特点和应具备的条件

教师的工作特点:教师有许多的时间是跟青少年相处在一起的,而且是以一对多的形式多常见(一个老师对付几十个甚至几百个学生)教师所要做的不仅仅是教学设计、效果评价,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身心状况。教师这个岗位工资不会很高,工作时间具有固定性和假期性这个是由学生的自身特点决定的。

教师的应具备的条件: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综合素质,即包括良好的道德素质、全面渊博德知识、良好的记忆力、敏锐的观察、准确的判断、丰富生动的语言讲解能力、较强的语言沟通能力和博大胸襟具备宽容和耐心的品格。教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具备良好的“学生观”,做到以生为本,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本卷李绍彬《陶行知教师思想浅论》一中指出:教师的必须要肩负着社会重任,教师要有献身精神,教师要有民主精神、教师要敢于创造、勇于开辟,教师要锐意进取、不断学习,教书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育革新家马卡连柯根据自己的教育实践的切身体会,对广大教师提出以下五点的要求:

1、教师必须具有明确的政治目的,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世界观。

2、教师必须具有熟练的业务知识和高度的文化水平。

3、教师必须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具有高尚的文明行为修养,并能处处以身作则。

4、教师必须具有教育科学的基本知识,认真的研究和掌握教育科学、懂得教育规律,以便能正确而有效地进行教育工作。

5、教师必须热爱儿童,了解儿童,热爱教育事业。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39

首先,做为老师要放下架子,善于和孩子们交朋友,平时少用命令的口气,多用商量的语言,比如可以说“来,老师跟你们一起想看这倒底是为什么”,“我们来一起画画好不好!”等等。因为孩子胆小,如果做为老师经常教训孩子,势必使孩子产生恐惧感和厌恶感,不敢亲近你,同时还往往产生逆反心理,不但不爱听你的话,就连学校也怕去了。

其次,做为幼儿教师,平时要特别注意自己的形象,在孩子面前言行举止不能随便乱来,因为幼儿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同时分辩是非能力差,在家里,大人们都教育孩子,到学校后要听教师的话,所以孩子们都认为老师的话永远是对的,老师做的永远都是好事,孰不知,老师在孩子们的心中无形已经树立了伟大的形象,你的一言一行都成为孩子们模仿学习的榜样,所以在孩子们面前言谈举止要文明得体。

再次,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善于引导,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我们都知道,孩子们生性好动、贪玩,只要他们感兴趣的事,才真正认真去学,认真去做,否则他们死活都不愿去做,赶鸭子上架在孩子们身上行不通。只有善于引导孩子,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孩子们学得更多,平时我们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识,发挥自己的想象,结合教学内容,编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或做一个有趣的游戏等都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另外,做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要有极大的忍耐力,要有足够的耐心,人们常说“六月的天气,孩子的脸”说明孩子们的表情变化无常,经常说变就变,一会儿笑哈哈,一会儿又哭又闹,刚

刚还是很乘很听话的,一下子就调皮起来,说什么也不听了。常常让老师升起一股又一股的无名火,恨不能伸手就给两耳光。当然,这时做为教师是不能发脾气的,只能不厌其烦地说服教育,最多也只能温柔的说一声“你再这样,老师真的生气了”,然后还是耐心地引导,说服他们。

总之,从事幼儿教育,要学会用心去与孩子们交流,即要耐心细致,又要灵活多样,只要我们都成了孩子们的好朋友,还怕教不好他们吗。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40

《特殊儿童个案研究》分上、下两篇。上篇收集了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和相关成果,并予以分析、概括和梳理,全面、系统、深入介绍了特殊儿童个案研究方法的有关理论和具体技术,观点阐述正确、内容结构合理、资料介绍详实、方法可行性强、行文条理清晰。下篇汇集了30个接受教育干预的各类特殊儿童典型案例。这些案例都是来自特殊教育的实践,贴近鲜活的生活和特殊教育实际,能为读者尤其是特殊教育一线的工作者提供丰富的有关各类特殊儿童特点、教育评估以及康复训练的成功经验。

下篇的案例分析“小魔王”转变法、松开紧咬着的嘴,通过对文中小彬、小军的训练,使我体会到了对待这样的孩子,在训练时要综合运用多种治疗和训练手段,不仅从儿童本人、班级集体、家庭环境等多方面着手,而且将各方面的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向着同一个目标共同努力,并能针对儿童行为问题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方法加以及时纠正,使儿童的不良行为得以消退。

又如案例肚子疼痛的背后,通过读这一案例,让我体会到了对于轻度弱智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的功能,帮助学生获得成功,增强自信;要运用集体的力量,让学生感到同学的关心,消除交往的顾虑;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理解孩子的想法,维护孩子的心理需要,使其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另外,对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训练要持之以恒,因为智力落后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作为老师要有充分的耐心。

再如案例我也会打电脑,文中小青学电脑收获的知识,改变了我认为弱智儿童学电脑是不可能的错误观点。首先,弱智儿童虽然学习能力差,身心各方面存在缺陷,但是具有学习电脑的能力。通过以上事实也证明,弱智儿童学电脑是完全可行、可信的。其次,他们有掌握和使用现代化工具的权利。全社会要爱护、欣赏他们,为他们提供尝试现代化工具的机会。我们应该以学生为本,注重他们的发展,爱护、欣赏他们,为他们今后能适应、融入信息化社会打下基础。

案例学习成绩提高了,给了我以下几点启示。首先,教育者自己要树立信心,认识到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所以要避免急躁,做好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宽容地对待学习困难学生,并且信任他们。在教育中,要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特点,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帮教,使学习困难学生获得进步。其次,帮教应该从重新建立学习困难学生的自信心开始。判定一个学生有学习困难后,要找出他们学习困难的原因,也要发掘其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帮助他们重新建立对学习的自信心。最后,要为学习困难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接纳的学习氛围。

其他案例分析也都带给我不小的收获和不同的感受,但由于时间仓促,我只是大略地浏览了一遍,没能够进行深入思考。今后,我会继续研读这本书,让书中成功的经验来指导我的工作,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更好地学生服务。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41

书籍作为生活的一个载体已经成为我们生存、发展、进步的必需品。经我市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指导团队成员推荐,我有幸阅读了《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这本书,这本书内容丰富,它是开启幼儿教育的一扇门,这本书里的一个个的问题,一个个的案例,一个个分析都是从教师教育上发生的实例,实实在在帮助我们幼儿教师释疑教育困惑,指导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好书。

《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是幼儿教师的教育实践策略汇集。内容包括《教师与儿童》《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区》三部分,用52个有代表性的问题,展示了当前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教育技能。每个问题中均设置了五个环节:体验分享、案例、分析和提示、教育策略、资源库。这几个环节能引导我们在自我体验下,逐步参与教育思考和研究;其中每一个主题的内容和形式都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从具体的、容易理解的案例、分析、教育策略、新信息等的阅读过程中,渐渐领悟新的教育观点、学习新的教育技能。从而使我们懂得如何利用周围的自然和文化资源改善幼儿受教育环境、促进家长和社区参与早期教育的新策略。帮助我们在实际操作中理解教育理论与日常生活、教学活动的相关性,在新教育观念与行为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这本书中举了大量的案例,这些案例我们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也是经常会碰到的,看着就很能引起共鸣。在每一篇案例下都有相应的教育策略,可以帮助我们遇到相应的事情来解决问题,如当我们遇到这些状况的时候是怎么在想的,怎么在做的,而书中的作者又向我们传达了哪些教育理念和策略,看着看着总能给人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比如案例:《感动的微笑》,讲述的是刘教师的一个语言教学活动案例,这样的活动案例再寻常不过了,很多老师也都会碰到,但它却给我印象比较深刻。活动讲述的是刘老师上的一个语言活动《微笑》,活动开始,刘老师以微笑的表情给幼儿一个轻松、自由的交谈氛围和与他们生活经验相适应的话题,促使幼儿交流的愿望,使幼儿表达的积极性得以激发,对孩子们的各不相同表达,刘老师都能用微笑来认可回报,并抓住教育契机,对不爱讲话的张赛月及时的启发,使孩子们都能感到非常的开心,引发了孩子的主动参与交流,让我们感悟到了语言美对孩子的感染和教育价值。书中在案例的描述后有一个“分析和提示”,就是对这个案例的剖析,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分析孩子之所以产生这一行为的原因。

接下来一个内容是“教育策略”,也就是我们老师可以怎么做,采取一些什么样的教育策略帮助孩子改变这一现状,很具体,这个《感动的微笑》的案例,书中给予的“教育策略”。

1、创设让幼儿自由表达,有话就说的语言环境

。2、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有意识扩展幼儿语言交流的内容。

3、创造个别交流的机会,引导幼儿学会与他人平等对话。

4、利用文学作品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5、鼓励幼儿进行合作交流的活动。

6、通过设计、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有话可说。

7、主动与不爱说话的幼儿交谈(具体的内容在书P45页)。

我班大多的孩子就是不敢在集体面前大胆的讲话,我运用了好多的方法对他们的帮助也不大,通过这个案例、分析与提示、加上教育策略对我有了很大的提示,使我茅塞顿开,知道了怎样让幼儿爱说会讲。

《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吸引我的是大量来自一线教师所写的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教育案例,及非常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策略指导。现在我们教师专业学习时常不知道如何将先进的理论具体地转化为自身的教育实践,往往是对《纲要》的理论耳熟能详,就是不知道如何去操作。《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这本书开启了我一扇门,成为我学习新技能的一把钥匙,它里面里还有很多其它的案例,看了之后都很有用,所以建议年轻的老师们,都可以来看看这本书,这会成为我们自身专业化成长的一个阶梯,它会让我们在专业路上越走越自信,越走越轻松。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42

我有幸读了《学学孔子怎样当教师》这本书,深受启发,真是受益匪浅。只感觉自我教学的心旅又多了一份坚定和从容。读完此书,如沐春风,豁然开朗。做教师若不学孔子乃是一种缺憾。孔子不仅仅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政治理论家,并且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曾被评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他所积累的丰富教学经验,构成的博大精深、独具风采的教育思想,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中的宝贵遗产。

孔子的教育思想十分广泛而全面:从教育理念到治学理念,从治学原则到教学目的.,从教学态度到教学方法,从教师修养到教育手段,构成一套他独创的、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思想源泉。

经过读《学学孔子怎样当教师》这本书,我觉得在今后生活、教学工作中应当像孔子一样诚实守信、以身作则、像孔子一样约之以礼、重视自省、做到终身学习、不断进取。像孔子一样诲人不倦,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关爱每一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像孔子一样学思并重,因材施教。像孔子一样教学相长、重视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本事。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进取的人生态度,让学生在简便愉快的学习中学到知识,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总之,孔子的教育思想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取其精华融于现代教育的实践中,这是保证我们的教育,异常是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43

初读《教育有悟》感觉是一本再普通不过的书籍了,这本书是由95篇教育随笔组成的,里面描述的都是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教师们所记录的发生在教师和孩子们之间或发生在孩子们自己之间的小事,同时也是一些琐细得不能再琐细的事件,如学生考试作弊、新生点名、教师板书、课堂上表扬……故事中一幕幕场景,有些我们多么熟悉的,甚至是自己亲身经历。或许你会觉得这样的书记录的事太平凡,但细想,教育,不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琐碎繁杂吗?不就是日复一日的鸡毛蒜皮吗?

这本书分五个板块,其中第一章节告诉我们,教师不仅仅是教育者,也是受教育者。因为学生作为教师的教育对象,其一言一行都会形成反馈,从而使教师从中学习、体悟,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从而使整个教育成为一个双向动态过程。而其中的第三章节是关于针对后进生一些教育的机制,它告诫我们只要目中有人,就没有后进生。“后进生”不等于“后进人”,事实甚至相反,教师们只要把“学生”当成“人”,就不会再有“后进生”了。因为教育的奇迹在于:教师之光,能使远远近近的心都披上绚丽。

书中所写,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没有抽象的理论,有的只是生动的教育故事以及故事中蕴含的思考。内容鲜活而真实,文笔朴素而流畅。朴实的文字中包含着真挚的情感,读着读着,我被故事内容所吸引和感动,这更引起了我深深的思索。

它犹如一面镜子,折射出我们日常教育教学中存在的诸多不足:你差遣你的学生为你做私事了吗?哪怕只是举手之劳;你注意批评学生的方式了吗?哪怕只是换个谈话场所;你尊重学生的“杂念”吗?哪怕它有时会扰乱课堂;你能耐心倾听学生的辩解吗?哪怕他确实有错……

它又如一位指点迷津的导师,为我们解决工作中的各种困惑而指明方向:它告诉我们如何激发中间生的学习热情;它告诉我们如何让班干部乐于奉献而毫无怨言;它告诉我们爱得不恰当也会造成伤害;它告诉我们什么是宽容的魅力……

感谢这些教育的有心人。他们让我们更多的教师分享了他们的成功的经验与体会,让我们静静地吸吮“名师”们带给我们的精神食粮,让我们明白如何使用一个微笑,一句称赞,一个亲切的动作,如何用爱温暖学生,亮丽自己!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44

我经常对家人说,当老师的我很忙,没有时间干家务活。对朋友说,当老师很累,没有意思。确实没有老师不抱怨自己的时间不够用的,天天是上课、改作业、备课辅导、谈话开会理论学习等等,连一分钟空闲的时间都没有。这里面除了没有很好地安排自己的时间而觉得时间不够用外,整天被迫着去做这些事,心累,恐怕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简单的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没有主动去做。教师的任务比较繁重,时间总会在不知不觉中流淌,就看自己能不能把握得住了。

谈到如何解决时间这个问题,苏霍姆林斯基举了这么一个例子:一位有三十年教龄的历史老师上了一届公开课,区培训班的学员和区教育局的指导员都来听课。课上的非常出色,听课的老师和指导员本来打算记一些记录,可是他们听的入了迷,竟然连记录都忘记了,就像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这是多么令人惊叹啊!课后有一位教师问他:“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这位历史老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我只用了大约15分钟。”一辈子都在备课,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啊。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确实,做教师的每天必须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读书搞科研。带着这个问题,我阅读到书中所写:怎样进行呢,书中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如果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儿童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1,那么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为20:1,30:1,50:1。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我想:这也就是许许多多优秀教师之所以优秀的根源。在今后的日子里加大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是啊!我们应当在自己所教的那门学科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读了这些,我茅塞顿开,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45

这段时间,我读了《现代音乐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这本新理念的教学用书,郑莉教授在书中说到:多年来我国的“双基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使人走入了误区,严重者甚至泯灭个性,缺乏情感,使孩子的内心世界变成迷茫乃至蛮荒地带。而在21世纪基础音乐教育中,我们应该摆脱此现状,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就是以针对人的生存环境、人的生长过程、人的情感世界、人的个性潜能、人的创造智慧与人的合作交往能力为基本内容的教育。而综观中外教育书籍,凡是大教育家,无不提倡“以人为本”的思想。

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过:“认识你自己。”人的明智就在于认识作为个体的自我和作为群体的人类。那么,创造了音乐艺术的人类必然想要知道:音乐,到底是什么?音乐与人生究竟有什么关系?人的成长和发展为什么需要同音乐联系在一起?沿着这个思路探求下去,我们就会进一步联想到:音乐教育又是什么?以及它们对于人和人生具有何种意义等这样一系列重要的问题。我认为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我们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在音乐教学中倾注人文关怀,让音乐教育回归人本,使音乐教育贴进生活。

首先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教学过程就是教师运用多种手段“刺激”学生的过程。其目的就是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发生“兴趣”。儿童心理学认为,小学生的注意不稳定、不持久和兴趣密切联系,兴趣常常是引起无意注意的重要源泉。我们要把日常音乐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保持密切的关系,使其内容、方法、学习方式等引起学生们的兴趣。

其次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对音乐的表现、创造、欣赏等过程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理解和感受。让他们在体验中产生感情的共鸣,使孩子的精神世界与情感世界都得到升华。课堂上,教师眼笑眉开,学生就会燕舞莺歌;教师柔情似水,学生就会情深似海。有了情感的碰撞,就会有共同品共享音乐的愉悦,就会有曼妙丰盈的心路历程,就会有放飞灵性的生命欢歌。人文关怀如新鲜空气一样滋养着孩子们的心扉。

再其次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人没有个性,就没有艺术的生命”。我们必须看到音乐是个性化非常强的艺术形式。而我们培养的学生也应该是充满个性的。我们应重视并尊重学生的审美个性和独创性,支持和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使每个学生真正学有所长,各得其所。

最后,“音乐与人”的问题的提出,使我们有可能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研究和探索音乐教育的奥秘。因为人与音乐的关系实在是太密切了。人类全部历史的经验表明,无论哪一社会,哪一正常个人都不能没有音乐。音乐在客观上是人们所必不可缺的,也就是说人类有对音乐的需求。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音乐以其特有的`方式在社会发展、个体发展以及教育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真正的音乐一定是最贴近生命本质的声音。音乐之所以能打动人心,完全在于对生命的那种真诚和执着。音乐就是这样与人和人生紧密联系着,以人的生存意识为中心,反映人的本质,展示人的心态,塑造人格。

基础音乐教育要实现“育人”的目的,需要解决一个重要的观念问题:真正把美育作为目标,体现以审美为核心。音乐教育的“育人”目的是通过美育的方式实现的,因此,音乐教育的全部过程应是一种自觉的审美过程,应贯穿着所有的审美因素,并应以美感的发生为根本内容。这样,在长期的、多次的美感发生和发展中,音乐教育才会影响学生的情感状态和意向,形成审美情操,从而完善了人格发展。对于音乐教师来说,最重要的工作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帮助学生发现美感。对于中小学生来说,音乐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表现在启迪、激励、唤醒、感染和净化等效应上。所以给书的最后观点认为说,基础教育阶段的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所以我们的音乐教学决不是培养几个音乐家,而是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

在这样认识的基础上来探解音乐教育的真正含义,会给我们增添许多有益的启示。据此,该书认为: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它具有“唤醒、联系和整合人格的力量,它通过对人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通过建构人的审美心理结构达到人的心灵陶冶和人格塑造。”

我希望倾注了人文关怀的音乐教学能让音乐走进孩子们的心灵,让音乐属于每一个孩子,让他们的清纯之田萌发出嫩绿的音乐之苗。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46

近来有幸拜读了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的专着——《玫瑰与教育》。本书主要记载了窦桂梅老师平时在教育教学中及为人处事中的探索和思考,也有国外教育(日本)现状的透析,还有一篇篇富有真知灼见的读后感。

读了这本书,我对窦桂梅老师肃然起敬,倒不是因为她如此年轻就评为全国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标兵,获得全国十杰教师提名,还担任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而是通过《玫瑰与教育》这本书,通过窦桂梅老师的成长经历,我感受到了名师光环背后执着的追求和心血的付出!令我触动最大的是以下两点:

一、广泛读书,积淀学养。小时侯的窦桂梅老师没有读过多少书。当上教师以后觉得“腹中空空”,于是她把书籍作为自己成长的土壤。《玫瑰与教育》第一辑《清谈与忧患》之《执子之手,与子偕行》中,我们看到了窦桂梅老师从一个读者到作者的经历,看到了窦桂梅老师从一名普通教师到一代名师的经历。“现在,读书成了我的习惯。我深深感到,这是一个可以独自培植幸福的习惯——土壤、阳光、水分都来自于美好的书籍。”(窦桂梅语)读书已经真正成了她生活、工作、学习的一部分了。当然,读书也给她的教学,给她的不断成长提供了深沉的底色。

二、积极实践,勤于积累。窦桂梅老师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地成长起来,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不断地创新实践,并且善于积累总结。窦桂梅老师在不断的探索中始终保持着自己敏锐的触角,她努力突破在教育中谈教育的弊端,勇于用自己的言语发声,勇于上探索性的课。有实践就要有反思。不断地积累已成为窦桂梅老师的自觉行为。《为生命奠基》、《教育的对话》、《窦桂梅阅读教学实录》等个人专着的出版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我在成长,我在写。”

读完名师之作,我们扪心自问:我们自己离窦桂梅老师有多远?我们离理想中名师有多远?

名师之名在于学识胆略,在于砺志勤恳,在于审视笃行。他们都有一种忘我的独立、奉献之精神!我们所需要的就是在平凡的工作中不断的去实践,努力的去奋斗,去获得一种稳定、持久、成熟的情感!我们与名师的差距,在于精神世界的距离和实践的勇气、耐力!人只有有了想法才会有行动,有了行动才会有不同的结果。

我们要想改变自己,首要的是要打碎旧的思想意识,让精神站立!很多情况下,名师给了我们压力的同时,也给了我们动力。一个要进步的人,对自己应该自找一个压力,这样才能迫使自己去努力。我们不一定能成为名师,但是,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做名师曾经做过的事情。

最后我想说,窦桂梅老师将永远激励着我不断前进!感谢《玫瑰与教育》!感谢窦桂梅老师!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47

新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是“为了一切的人”,而不是“为了每位学生”。这里的“一切的人”不仅指学生,还包括教师、校长、父母和一切与教育有关的人。新教育实验的目的是“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主要通过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学生的生存状态、学校的发展模式、教师的科研范式来实现这一目的。在我看来,实现这一目的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的过程。

我们一起阅读、一起思考、一起写作。老师和学生一起阅读、共写随笔,无论对老师还是学生都是一种督促,有利于养成良好习惯,共同编织有意义的生活。为了写得精彩,就必须做得精彩、活得精彩。阅读滋养底气,思考带来灵气,实践造就名气。

我们一起晨诵午读暮省,探索积极的生活方式。新教育实验的儿童课程包括晨诵——用诗歌开启新的一天,午读——用美丽的童书滋润童年,暮省——学会反思的生活。其实,这种积极的生活方式也同样适合教师,教师要和学生一起晨诵、午读、暮省。

我们一起推进每月一事。我们一起学会吃饭,学会节俭;我们一起不闯红灯,学会遵守规则;我们一起种树,培养公益意识;我们一起踏青,亲近自然;我们一起扫地,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善于劳动;我们一起唱歌,学会欣赏艺术;我们一起玩球,学会健身;我们一起笑着和别人打招呼,学会交往;我们一起阅读,一起求知;我们一起写家书,学会感恩;我们一起演说,学会表达,培养口才;我们一起写日记,学会坚持,学会自省。

我们一起构建理想课堂。课堂是属于学生的,老师是课堂的护卫者、服务者、促进者和协作者。构建理想课堂,落实有效的教学框架、发掘知识的魅力、实现知识社会生活和师生生命产生深刻共鸣,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我们一起聆听窗外的声音,一起培养卓越口才,一起建设数码社区,一起缔造完美教室,一起研发卓越课程,一起合作共建家校……

我认为,在新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努力做到一下几点:

老师是学生的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要首先做到。

比如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等等,我们老师就要首先做到,才能要求学生阅读、写作、演讲、关心社会。教师要为学生树立积极正面的榜样。教师只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学生才会有法可效。《论语·子路》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教给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让学生学会如何对待未来、对待工作、对待社会、对待学习、对待他人、对待自己。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回想我的教育经历,我的老师们教给我的很多东西都一生受用,譬如守时。

用教师的专业发展,影响学生的成长。

要特别注意的是是“影响”,而不是改变。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充实自我,通过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和专业共同体来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向学生学习。

“三人行,必有吾师。”学习他们的纯真善良、充满活力,学习他们的坚持和较真,学习他们敢于提出质疑……

我们一起行动,一起坚持,一起成长。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来创造。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48

彭兴顺老师,我记得前几年暑假教育局组织学校中层领导进行培训时曾给我们上过课,现在拿着他新出版的《教育就是唤醒》一书,一一阅读下来,感受颇深。让我们来欣赏欣赏其中的一些语句吧。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教育的功能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唤醒人们心灵中最美好的东西,使人性发出灿烂的光辉;唤醒人们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使蕴藏在人脑中的巨大潜能得以开发;唤醒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深切感悟,使人们在创造生活中享受幸福的人生。

才为德之资,德为才之帅。唤醒教师,就要唤醒教师的爱与责任,自觉践行师德规范;唤醒教师对职业的审美情趣,不断升华职业境界;唤醒教师的`雄心壮志,追寻专业发展之道;唤醒教师的育人担当,不抛弃,不放弃,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要改变孩子,先改变家长。唤醒家长,就要唤醒家长的示范意识,抓住习惯培养的教育根本,着眼孩子的终身发展;唤醒家长的发现智慧,开发孩子的优势潜能,帮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育人先育心,浇树要浇根。唤醒孩子,就要唤醒孩子的责任与良知,使人格得以健全完善;唤醒孩子追逐人生梦想,成就自己美丽人生。

不一而足,有见地的语句比比皆是。全书分为七讲,内容分别是守望道德星空、发现教师职业之美、就这样成为名师、没有教不好的孩子、教育就是培养孩子习惯、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点亮孩子心中的那盏灯、用美德占领孩子心灵。希望老师们认真读读。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49

初读《教育有悟》感觉是一本再普通不过的书籍了,这本书是由95篇教育随笔组成的,里面描述的都是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教师们所记录的发生在教师和孩子们之间或发生在孩子们自己之间的小事,同时也是一些琐细得不能再琐细的事件,如学生考试作弊、新生点名、教师板书、课堂上表扬……故事中一幕幕场景,有些我们多么熟悉的,甚至是自己亲身经历。或许你会觉得这样的书记录的事太平凡,但细想,教育,不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琐碎繁杂吗?不就是日复一日的鸡毛蒜皮吗?

这本书分五个板块,其中第一章节告诉我们,教师不仅仅是教育者,也是受教育者。因为学生作为教师的教育对象,其一言一行都会形成反馈,从而使教师从中学习、体悟,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从而使整个教育成为一个双向动态过程。而其中的第三章节是关于针对后进生一些教育的机制,它告诫我们只要目中有人,就没有后进生。“后进生”不等于“后进人”,事实甚至相反,教师们只要把“学生”当成“人”,就不会再有“后进生”了。因为教育的奇迹在于:教师之光,能使远远近近的心都披上绚丽。

书中所写,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没有抽象的理论,有的只是生动的教育故事以及故事中蕴含的思考。内容鲜活而真实,文笔朴素而流畅。朴实的文字中包含着真挚的情感,读着读着,我被故事内容所吸引和感动,这更引起了我深深的思索。

它犹如一面镜子,折射出我们日常教育教学中存在的诸多不足:你差遣你的学生为你做私事了吗?哪怕只是举手之劳;你注意批评学生的方式了吗?哪怕只是换个谈话场所;你尊重学生的“杂念”吗?哪怕它有时会扰乱课堂;你能耐心倾听学生的辩解吗?哪怕他确实有错……

它又如一位指点迷津的导师,为我们解决工作中的各种困惑而指明方向:它告诉我们如何激发中间生的学习热情;它告诉我们如何让班干部乐于奉献而毫无怨言;它告诉我们爱得不恰当也会造成伤害;它告诉我们什么是宽容的魅力……

感谢这些教育的有心人。他们让我们更多的教师分享了他们的成功的经验与体会,让我们静静地吸吮“名师”们带给我们的精神食粮,让我们明白如何使用一个微笑,一句称赞,一个亲切的动作,如何用爱温暖学生,亮丽自己!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50

时间过得飞快,很快半个学期的课程就要结束了。在假期里,我读了朋友给我推荐的好书。这本书就是《爱的教育》,这本书是一百多年前,意大利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亚米契斯创作的。

这本书里的每一篇文章都使我受益良多。《爱的教育》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爱的一些思索。其中“每月例话”里面的《马里奥的微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篇文章十分感人。本文记述了一个十二三岁的意大利少年马里奥乘上了一艘开往马耳他岛的巨轮。在船上,马里奥结识了一个好同伴,这个女孩子跟马里奥年龄差不多,只不过个子比马里奥高了一点儿。经过聊天,马里奥知道,原来这个女孩子叫克莉泰,跟他一样都失去了父母,是来投奔亲人的。深夜,可怕的风暴来了,甲板的东西都被卷走了,船底也经受不住风暴,破了,水汹涌的灌了进来,眼看船就要沉了。乘客们都惊慌失措,跑到甲板上号啕大哭起来。一半的乘客都跳入了事先准备的小艇里,可只有一艘小艇,小艇上已经坐满了人。只够再容纳一个小孩子了,而克莉泰和马里奥都十分想下去。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眼看小艇离船越来越远,马里奥把机会让给了女孩,女孩跳入小艇,得救了。大船即将沉没,但马里奥面对死亡反而从容镇定,十分开心。

我读了这篇文章后,我十分感动,我想我们大家都应该学习少年马里奥,学习马里奥舍己为人甘牺牲,面对危险十分镇定,十分坚强的品质。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51

朱xx教育思想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他指出:教育就是为了人,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发展空间,为了一切的人,我们不仅要关注教师,要关注一切的人,帮助校长,帮助家长,帮助社会上所有的人去发展。无论他是贫困的,还是富贵的,还是愚昧的,还是智睿的,无论他是健全的还是残疾的,都应该为了他们,同时教育为了人的一切,这是我们的核心理念。

朱xx新教育的目标:新教育的目标追求就是追求理想,超越自我。只有追求理想,超越自我,才能培养积极的认识态度,才能真正地做到让教师,学生和学校一起成长,我们认为参加我们实验的所有的学校的老师都应该有自己的梦,都应该给自己有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有一种超越自我的一种精神。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学生都要成功,每个学生都要找到成功的感觉,相当部分的老师和学生都能够成材,最后有大的成就。每个老师都要成长,相当多的人能够成功,有一部分人能够成材,成就。所有实验的人都要感觉到自己在不断地进步,在成长着,成长并快乐着。这是我们追求的一种境界。

教育家朱xx的新教育思想,触发我们去思考,我们在县教育局的极力倡导下,这段时间我认真学习了朱老师的《我的教育思想》,体味了朱老师"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建设书香生活环境"等教育内涵。

一、朱xx新教育思想给我的触动

1、朱老师认为,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发展为起点,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他的新教育思想,引人深思,令人深受启发。

2、朱老师的新教育认为,理念:教育是一种生活方式,学习不应该只是"为将来的工作与生活作准备",教育本该是生活的基本方式,儿童今天在学校里所接受的教育,在为长远的人生与社会理想服务的同时,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生活。新教育强调"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既是对教育终极意义的思考与追求,也是对当下畸形教育提出疗治的愿望与计划。新教育实验提出"教育幸福",应该是针对现在的一些教育的不良现象和一些"畸形"的教育提出的。

朱老师新教育理念表明:教育既要满足学生最基本的需要。如安全的需要与被爱的需要等,更要促进学生萌发高层次的需要,如爱他人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社会认可的需要等等。新教育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实现人的"全面和谐的成长",能够让每个受教育者获得成功的智力,整合的智慧,高尚的德性,丰富的情感。在这样的基本理念下,新教育实验提出了让师生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相信教师与学生的潜力,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强调个性发展。

3、朱xx曾说:"我过去是研究教育的。在研究人类教育史的过程中,我发现不管教育怎么变,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活动——阅读都始终没有变过。阅读是教育中最本质的一个活动,那些最伟大的教育思想家毫无例外地都推崇阅读。通过阅读可以获得终生自我学习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拥有了终身学习的兴趣和习惯。

朱老师认为:阅读是教育最重要的活动,新教育将"营造书香校园"列为首要行动,将阅读细化为若干具体的子项目,有效地解决了不同年级、性格与性别的学生,不同水平与学科的教师分别该读什么和怎么读的问题。通过建设浓郁的阅读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阅读成为师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进而推动书香社会的形成。这无疑是对传统教学的一次提升。

学习朱老师《我的教育思想》,走近他倡导的新教育并作思考判断,愈发增强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感。

二、朱xx描述的三重"理想境界"对我的启发

1、理想课堂第一重境界为:落实有效教育框架,为课堂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朱xx认为:这成为新教育人进行课堂框架研究的起点。"我们希望这个框架,可以成为我们理解课堂的一个工具。"朱xx还认为:这个框架分为教学目标、预习作业、个体学生学习清单和教学板块。"预习"被朱xx称为这个框架的一大特色,"预习是学生独立学习的机会,不应只是为课堂教学做一些准备工作,而应尽可能地针对所有教学目标,是真正的自主学习。"这就重新确立"教为学服务,让学生的学习成为课堂的真正核心"的思想。要让每一分钟都有所计划、富有成效。

2、理想课堂第二重境界是: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

朱xx所讲的"知识",不能理解为静态的写在书本上的知识,而要视为一个动词、一个有待重新发现的事物奥秘,以及发现这种奥秘的方法和过程。朱xx认为:优秀的课堂教学,就是要重现这一神奇的发现与创造的过程。核心是智力挑战、思维训练。

3、理想课堂第三重境界是: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

朱xx认为,理想课堂不会停留于人与知识的对话这一维度,而要展开三重对话:人与知识的对话、人与他者的对话、人与自己的对话。"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说,课堂教学不仅实现了知识的复现,而且也实现了人的复活——师生生命的复活"。

三、朱xx新教育思想对我的又一启示

1、新课程改革和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今天的教师应该有自己独特教学个性。那就是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思路和主张。老师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个性和业务方面的独到优势,在夯实自己教学能力的基础的同时,培养出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教学个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学生个性,要求老师对于自身要有清晰的认识,并善于不断调整自己的定位,在学校环境和个人条件之间寻求平衡。当今教育,教师最缺少的就是独立人格和自由精神,导致培养出的孩子千人一面,缺乏创新能力和独特气质。教学个性本身就意味着创造力。

2、教师对学生要真正做到一视同仁。一个老师通常要面对几十甚至上百个学生,学生性格有好有坏,成绩有优有劣,能够关注每一个学生,并爱护每个学生,是这一类老师所具备的能力。把学生当学生看,把人当人看,不惟成绩论素质,不惟喜好论好恶,不惟家境论高低。有人说,关注每一个学生,就是要做到关注成绩最差的学生。我想补充一句,关注每一个学生,也要做到关注你最讨厌的学生。

3、教师应该对学生严而有度。只有这样才能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有一整套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并善于进行总结和反思。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难免犯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错误,所以必须按照学生的言行规范来严格要求他们,又正因为这些缺点错误是难免的,所以对他们的要求应该有度,按照他们的成长规律,给与他们改正缺点错误的时间和机会,不能一味的批评和指责,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老师的管理应该得到学生的尊敬,使学生心服口服,从心底里得到学生的认同。

总之,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的教育思想也得到了一次深刻而重大的洗礼。我将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以朱xx的新教育理念和思想为我所范,努力学习,进一步学习"我的教育理想",使自己的思想不断进步,工作也有更大的起色。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52

第一次接触华东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这本书是在灌南交流学习期间。还记得是在去年10月份,灌南县六塘小学教科室相帆主任荣膺灌南县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称号,县教育局为了勉励大家,特选赠了几本具有纪念价值的教育专著作为奖品。而《教育走向生本》就是其中的一本。随后,相主任就在每周举行的“主题分享”活动中,将这本书推荐给了学校的每一位教师,从而,在六小校园内掀起了一股研读“生本”,践行“生本”的改革热潮。

现如今,我县教育局也将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列为我县教师今年上半年的必读书目,足见这本书的教育指导意义非同一般了。

郭教授在书中的上篇的'引子中介绍到,他是通过以一个低年级成功的教育实验改革实验,作为引发思辨的源点,真实生动地阐述了生本教育体系。生本教育体系似乎开创了新的教育思路即让学生处在真正自主的状态中,学生的潜能得到激发,学生的天性得到发展,学生的收获像鲜花怒放。“我们把这样的依靠学生,为学生设计的教育和教学,称为生本教育体系。”随后,提出了“各个年级都行吗?”迫切疑问,继而通过大量的,真实的,鲜活的案例佐证这样的观点“只要保持生本状态,只要不断开发学生的认知能力而不是封闭它,只要始终保持情境的适度挑战性,只要让学生有适合其年龄特征的舞台,只要永远使学习带有与他们个体相联系的意义,在他们所认识到的越来越多的事物的比较和启发之下,他们的求知和表现的要求就会更为强烈。”

生本教育实验的目的是要让儿童取得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依靠儿童的内部自然来进行教育或教学。笔者认为,生本,生本,即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为根本,以学生的自我教育为根本,以充分发掘学生潜能为根本,以强力保持学生追求的天性为根本。生本教育理念的提出是对现行教育的深刻反思,是对人性回归的深切呼唤,郭教授作为“生本理念“的呐喊者,倡导者以及践行者,很是关注现行教育是否能够依据“人”自身发展的规律进行教育教学,他显然是教育改革征程中标杆,是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的“教育理想”的追随者:找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闹、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53

我认真读了赵国忠的《让教师爱上教学》这本书。我们是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也是我们的生活主旋律。可是,日复一日,你感觉到单调了吗?物价上涨,你感觉到贫穷了吗?压力不断,你感觉到疲惫了吗?……那么,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如何轻松快乐的去工作,如何去热爱,去更热爱我们的职业呢?这不正是我内心的疑问吗?我行走在教育的路上,欣赏了两边的风景,低头前行的那份茫然让我的内心格外苦闷。顺着淡淡的墨香我整本通读下去,一切都让我豁然开朗。《让教师爱上教学》本书针对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为我们提供了高效教学的45个技巧,关注的是学校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并针对各种教学问题和状况,提供给教师日常用的“锦囊妙计”。我感受到书中字里行间流露着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对学生的挚爱,散发着教师智慧的光芒。细细品味它,我更加明确了自己前进的方向。

第一、教师要为了课堂更精彩而教。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的职责主要定位在知识的输出和传递上,就像是把知识从一个仓库搬运到另一个仓库,这样一来老师就变成了知识的“搬运工”,职业活动变成了一种单调乏味、简单重复的机械“操作”,日复一日的按部就班地工作,循环往复的课堂教学使广大教师身心疲惫,产生了“职业倦怠”,沦为了只是按照固有程序机械运行、毫无思想、缺乏创新意识的“教书匠”。在这种单调乏味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只是把自己的工作视为一种义务和奉献,体会不到自己职业生活的快乐、幸福,感受不到自我生命价值和意义的实现。

理想的课堂教学是既有助于学生成长,又有益于教师提升教学生命的课堂教学。在这种课堂教学中,教师自我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创造性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得以体现,课堂教学成了一种自己参与社会生活,实现自我理想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它是教师个人的幸福生活和不断持续发展的源泉。

也就是说,在理想的课堂上,我们在付出的同时,也得到了巨大的收获——向学生所付出的情感不仅使学生体验到了愉快,而且学生给予我们的回报也是我们加倍的快乐;我们不仅在课堂教学中享受着学生的发展和进步带给自己的幸福,而且在自己的职业生活中感受着自我发展带来的幸福。

所以说,“当你将一个一时糊涂而做错事的学生说服,师生彼此之间意见沟通的喜悦是多么甜美啊!又当你将一个聪明的学生培育成更聪明,往更高的理想迈进,又是多么的喜悦呀!我们都为着培育我们的美好世界而快乐无比的努力,更在享受着这神圣职业的芳馨。”

第二、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成长。

当我们把教学视为自己的生命活动时,我们所面对的文字就充满了灵性和活力,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就充满了智慧和激情,课堂就成了不断净化自己灵魂、挑战自身能力、激发自身智慧,不断促进自身成长变化的场所。

作为教师,要边教边学,需要把学到的东西投放课堂,改造课堂,促进教学变化。感悟“教”的变化,有利于增强“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说,教师的幸福就蕴含在这良性互动过程和结果中。

第三、教师要在创造中享受喜悦

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曾把教师的讲课分成两种讲法:一种是照着讲,一种是接着讲。所谓照着讲,就是书上有什么,我就教什么,这叫照本宣科照着讲;老师怎么说,我就怎么讲,这是依样画瓢照着讲;过去怎样讲,今天还是那样讲,这叫固步自封照着讲。照着讲离不开书本,离不开定论,舍不得过去。所谓接着讲,就是对书本要批判性的讲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讲完现有结论,接着有自己的看法和质疑,这是超越定论接着讲;对自己受教育时的老师的教学方法、对听到和学到的其他历史的教学方法,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在借鉴中批判,在借鉴中创新,这是超越前人接着讲:对自己的教学始终抱着批判的态度,始终“不满意”并致力于改进使自己“满意”,这是超越昨天接着讲。

照着讲天天如此,始终如此,尽管可以轻松一点,但却难免枯燥和痛苦。接着讲,“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它将使我们对教学充满期望,并享受实现希望的幸福。

原来,“教师”也可以精彩。感谢工作,让我们生存,也带给我们快乐,让我们在浮躁的生活中静下心来思考,觉得充实而有意义。爱上工作,也爱上了教师这个职业。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54

开学初学校给我们每位课改班的老师发了《让教师爱上教学》这本书,利用工作之余我便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下面我就简单说说我的感想。

这本书从书名看起来应该是如何让老师爱上教学,但实际上讲的更多的是如何上课,教我们如何进行课前准备,如何进行课堂讲授,课堂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教学点拨、方法指导和调控管理等,认真读了这本书,我学到了不少知识和方法。

反思这一节我觉得讲得非常好,“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这句话说明了反思的重要性,但是作为老师也许是工作的繁忙,更多的是自己懒惰导致很少写反思,每次学校组织要求写的时候才逼迫自己像挤牙膏一样挤出一点点,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光多写课后反思,更多的要写课前反思,只有“三思而后行”方能提升教学效果。要反思课前目标是否明确,内容是否恰当,情境是否适用,反思学生的认知水平。更多的是反思课件的使用是否得当,利用课件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在培养学生探索与创新精神等有很大的优越性,利用课件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该用则用,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为了图省事,每次上课直接打开课件一步步给学生看,一节课下来黑板上还是空空,这种教学模式并没有利用现代技术突破陈旧的传递式教学设计,削弱了教师的主体作用,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失去了应用课件的本意,重要的`定理定义共识还是需要在黑板上进行书写,因为课件一闪而逝的效果很难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影响了教学效果。更有甚者,完全依赖课件,电脑坏了,课件用不起来就不知道怎样上课了,我觉得在以后的教学中该板书的还是要板书。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少讲、精讲,讲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书中举了一个例子,讲的是作者自己上历史课上总喜欢在讲台上讲个没完,而忽视了学生们的感受。我觉得这一节我和作者很类似,也有同样的毛病,同样的感受,课堂上自己是激情澎湃,滔滔不绝,学生却是苦闷难耐,望天发呆,一节课讲完,累得疲惫不堪,可谓口干舌燥,效果却是不怎么好,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自己却不明白,读了这一节我找到了答案,我应当选择尝试提问,讨论式,并配合多媒体教学,应尽量做到少说少讲,用材料或者问题去诱导和启发学生思考。当然材料和提问一定要紧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这一目的,在具体的操作上,特别是所提出的问题必须要注意恰如其分,还要设计出能激发学生求知兴趣的问题,并且要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能进一步的探究和思考,我按照作者的方法,自己试探性地上了一节课,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整节课中我真正做到了少讲和精讲,所以只要老师把知识点讲清,把难点讲明,学生就会在合作学习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完成得尽善尽美。

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令我们特别头疼的学生。本书中最后一章是调控管理篇。在课堂中,我们需要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调控,需要排除学生的打断和干扰,在需要的时候还得对付破坏活动。那种传统教学中令教师“头疼”的学生行为背后,往往蕴藏着丰富烦人教学资源和良好的教学价值。在教学中,善于课堂调控的教师不但可以有效的落实教学计划,达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益,还能大大地增强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欧冠,教学过程有条不紊,教学任务高效完成,不仅是学生的知识得到增长,智力得到启迪和开发,道德、情感得到升华,而且教师本人也从中树立了威信,获得了尊重,课堂气氛融洽。

赵国忠老师教给我们的这些方法,让我们每个教师在教学中只要爱上教学并持之以恒,一定能成为一个好老师,为我们每位青年教师成为名师指明了方向,确实是一本很不错的教育著作,值得大家去读。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55

《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是一本凝聚作者多年研究成果的美术教学理论教材,全书分三编。第一编美术教学理论基础,主要介绍了美术教学的前提、理论的基础、理论与方法的演变及中国学校美术教学的历史。第二编美术教学方法,主要论述了美术教学设计、内容及方法、评价和研究;第三编美术教学研究,主要阐述了美术课程资源开发、教学研究及美术教师专业化成长等。

该书的第二编第七章美术教育评价中,主要描述了美术教育评价是教育评价的组成部分。教育评价的目的在于改善和提高美术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并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课程与评价之间的界限并未刻意划分,评价存在并贯穿于课程与每天的教学之中。鉴于美术学科的独特性,在美术教学中提倡采用多样化评价模式、表现性评价模式、档案袋性评价模式。其中档案袋评价最具有实用性。档案袋评价的功能在于真实描绘出学生美术学习的完整图像,并促进学习者进行自己评价和反思,此外它还可以把家庭也带入美术教学评价中,让学校和家庭共同为学生建立起成长的桥梁。通过本章节的阅读使我思考了很多。作为一个美术老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对所教的学科,所教学生学习的效果如何,有一个科学的、有效的评价。

在教学中,重视学生作业的评价是每一节都要做到的,时刻提醒自己:每一个人都想得到别人的肯定与认可,尤其是小孩子更喜欢夸奖,做老师的'更有理由去夸赞他们。上美术课的时候,有的同学会边画边问我:“老师,你看我画的漂亮吗”“我画的好看吗”,针对这种情况我从不敢敷衍了事,比如“差不多”“还可以”“画得像什么,乱七八糟的!”这类词我从来不用。或许这位同学画得的确不好,但作为老师,我都要充满赞赏地对他对竖起大拇指,用鼓励的语气告诉他:“画得不错,你比起以前有了进步”,并且告诉他该如何改进,耐心的给他提建议,或者给他作个师范,告诉他如果你稍稍地认真改动一下,颜色涂匀一些就会好看得多。在进行作业展评的时候,我也不千篇一律地说同学们的作业做得都很好,尤其是某某同学的,总是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细致、具体的评价,评到优秀的作品时,我这样说:老师特别喜欢你这次画的人物,很生动活泼颜色涂得也很漂亮,比以前画得更好。不那么令人满意的作品,即使是找不到表扬的地方,我也要用鼓励的声音说:你看你这根线画得多好啊,这块颜色涂得多漂亮啊,如果其它的地方也这样画,老师就会更喜欢。同时,在学生评价自己或者他人的作品时,我也要求他们多采用鼓励的语言去进行评价。

即便如此,也总是有这样那样的遗憾。比如,有的学生对美术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喜欢做作业,不喜欢画画,如果是这样的学生应用档案袋评价,我想会有比较显著的效果。因为档案袋评价可以弥补在一般性作业评价中的不足,更有利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还可以把家庭也参与进来。它的作用相当于学生成长袋,在档案袋中,作者自己可以把作品创作过程和入选说明写进去,包括自己对作品的分析与评价。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也可以收录进去其它同学对作品的评价,以及家长对作品的看法与建议,档案袋里的作品定期进行公开展示,小学生都喜欢别人的夸赞,都希望自己的作业得到好评,这种评价方法本身对他就是一种促进的方式,档案袋评价还有一个更为充足的理由,那就是自己对作品进行保存。这真是一个非常有创意的评价方法,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可以有选择地利用。

读书,读好书不仅可以丰富知识,更是打开了一扇启迪智慧的大门。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56

”教育终究是基于生命和贯穿生命的,因而,它最终能够以更美好的生命的方式,缓慢而坚定地证明人性的胜利,证明我们内心对自由、光明、幸福不可扼制的渴求。谁专心致志于自己的事业,谁就能够把这样的信念坚持更久。“这是张文质老师在《教育是慢的艺术》中所写的自序中的一段文字。

我挺喜欢这样的文字。肖川老师的文字里也会常常读到这样的一种感受。真正理解教育、热爱教育、尊重教育的人,他的文字里就总能流露出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

教育是需要等待,需要耐心的,确实是”缓慢“然而又是”坚定“的。每一次考试之前的班会课,学校都安排主题为诚信教育,考风考纪讲了又讲,诚信签名也是签了又签。然而,作弊的行为依然屡禁不止。每次年级通报作弊的学生名单时,我的心就揪得紧紧的,生怕听到自己班级孩子的名字。不知道是对学生不信任还是对自己不信任,总之会有一种紧张的'情绪。虽然每次考前动员,我都费尽心思,总要讲一些他们之前没听过的故事。因为,我担心老生常谈最后会变成空谈。比如这次期末考前,我讲了一个留学生到德国去的时候所经历的一件事。来自其他国家的留学生都可以顺利通过检查,唯独来自中国的学生要被留下来详细检查,他们不大相信文凭上的钢印,不大相信身份证是真实的,因为中国假的东西太多了,以至于他们觉得这个民族他们不敢随意相信。你在国内,觉得处处防假,经常打假,都习以为常了。然而,走出国门,你才会发现,原来,民族的诚信危机已经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尊严了。国有国格,人有人格。面对这样的诚信危机,我们能做些什么?每一次考试,希望我们都能想到我们的责任。类似这样的教育很多,我们得不厌其烦地去寻找新鲜的教育故事,因为我们一直希望孩子们的生命会很美丽,能尽量少沾染一些市侩的污浊气。

孩子们今后走上社会,会看到很多阴暗面,会遇到很多挫折,会遇到很多与学校所教育的价值观相冲突的东西。然后,我想,只要每个生命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已经得到了生命的教育,那么,他会知道该怎么去面对阴暗面,该怎么去阳光地、积极地对待挫折。

要”专心致志于自己的事业“,才能把教育的信念坚持更久。也只有专心致志于自己的事业,才能得到更多的幸福和自由。

教育就是这么一个工作。每带一批学生,我便投入极大的心力。收获的就是艰辛与幸福。每次非常疲惫之后,我想,下次,即使再大的幸福,我也不全心投入了。然而,当接手一个班级之后,又不自觉地投入进去了。我发现自己没法不投入。于是就难免很累。现在慢慢的也接受这么一个事实了,我就是这么一个控制不住会牵挂人的人。也许,这正证明着我”内心对自由、光明、幸福不可扼制的渴求“呢。

用生命润泽生命,教育是基于生命且贯穿生命的。所以,我们的生命得时时在场。不能含糊,不能应付。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57

假期里我有幸拜读了著名教育家魏书生主编的《如何做最好的教师》一书。如何成为最好的教师?引用编者的话就是:“我们教师应努力提升自我,修炼教师之贤,做最好的自我,成为最好的教师。”强调的是自我和自我比,昨日的自我和今日的自我比,不断地超越自我——我今日备课是不是比昨日更认真?我今日上课是不是比昨日更精彩?我今日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日更诚恳?我今日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日更机智……”。每一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一天都有遗憾,但每一天都这样自我和自我比,坚持不懈,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我想只要我争取每一天多读些书,每一天都有点提高,每一天都做得更好,每一天都比前一天有提高,我想我必须会有很大的提高。正如书中所提到的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曾说过:“倘若当教师的,自我天天去研究,有所得的,即随时输入于学生,如此则学生受益较多,即当教师者也觉得有无穷的乐趣。所以学生求学,固然要学而不厌,就是当教员的,也要真正做到学而不厌”。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做最好的教师”呢?编者在《如何做最好的教师》一书中将影响教师一生的中外教育家经典感言分别进行了阐述,对于我们教师具有深刻的借鉴和指导意义。作为教师的我也不由地思考了从教十几年来,在教学实践中的得失,并将其与读完本书后的感悟深入地融合在一齐,得到了一种体会,即“如何做最好的教师”最基础、最根本的是要做到两点:(1)时刻坚持对学生的爱;(2)始终坚持将这种爱付之实施的心态与行动。

本书中提到狄德罗提出:“教师要有丰富的情感——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不允许漠视学生的情感,因为教师的漠视就是一种摧残,这是不能容忍的。情感淡漠使人平庸,情感衰退使杰出的人失色,有意摧残情感是绝对的蠢事。我们当以自勉——不论对自我还是对学生。”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职责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

所以,教师的职责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最终排挤掉自我缺点的杂草。如果我们用成人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那么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都说人没当母亲之前看学生是一种心态,当了母亲之后又是一种心态,以我的理解,可能当了母亲,有了自我的孩子,对待学生便有了孩子自我母亲的心境。不管听话的、不听话的、漂亮的、不漂亮的、聪明的或是不聪明的孩子,在母亲的眼中都是有无数优点的。我们常说要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我想,如果有了母爱之心,我们就会发现,原先这种“闪光点”无处不在。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种对学生的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要对学生的成长以及未来一生负责,所以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只喜欢那些自我认为“可爱”的孩子,而应当怀着一种职责把欣赏和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包括“差生”。

并且真正的教育之爱,并不是迁就学生,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而是要给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供给帮忙和服务,我们要给与学生的,是他们走出学校多年以后仍然保留在身上的,深入骨髓的习惯和性格。这种带有养成良好礼貌习惯的“养成教育”必然带有“强制性”,离开了严格要求,便不是真正的爱。同时,这种爱对不一样的学生有不一样的资料,如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怀着一颗爱才之心;对淘气、不守纪律的学生怀着一颗宽容之心;对学习较困难的学生怀着一颗关怀之心……这些爱是成为最好教师的基础。作为班主任的我,要从“喜欢学生”向“爱学生”发展!要为学生的成长以及未来一生负责!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对于怀着“做最好的自我”心愿的教师们,为达成所愿“做最好的教师”,还应当把这些爱化作“润物细无声”的“爱心之雨”经过教学实践“洒向”所教授的所有学生。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教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教师,能够长期像书中所提到的教育家们对待每一个学生,难!所以,仅有把教育作为一种事业,始终如一地把对学生的爱进行到底,才能真正地“做最好的教师”。

在现实生活中,最好的教师,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想当,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当上,这是为什么?难道说做最好的教师、成为名师真的就这么难吗?我想不是这样的,只是我们缺少了勇气与自信,更缺少了作为纯粹教育人的那种活力!要做最好的教师,那就要带着“爱”这个教育理念行走在教育道路上,爱教育事业,把教育当作自我的一项事业,爱学生,用真正的爱——师爱,去对待学生,为学生的的未来服务!

由此我也感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还要在自身的工作生活中学会适时适度对自我进行心理调节,欢乐地应对自我的人生和事业,应对你的学生和家长,仅有坚持这种最近阅读了《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听名字就让人感觉到了畅快,教育确实需要点“自由”了。

细细地品读了李希贵教师《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参加工作时间不算长,经常会思考一些关于教育的问题,韩愈说的“传道、授业、解惑也”,常常在耳旁响起,可时代发展到今日,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更应是心灵的“引路人”,“授人以鱼,更应授人以渔”,诸如此类至理名言,更是随处可见,可是,此刻的学生到底要的是怎样的教育呢我也一向在思索着。

李希贵教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用十分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一个他以往实践过、经历过的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能读出他对教育的独特感悟和思考。

书中,李希贵教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

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学校里充满民主、平等,让教师、学生在学校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表扬学生要铺张,批评学生要吝啬。”多么朴实的语言,将教育这个让人觉得漫无边际的概念,用寥寥数言解释的淋漓尽致,我不由的为李教师的观点鼓掌。是啊,教育确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

反思几年来的教育历程,重新审视教育,我感觉教育应当像农民种庄稼一样,春天播下一粒种子,缺少水份为它浇水,长满杂草为它除草,遭遇病虫害为它洒药,缺少营养为它施肥,让它能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下一天一天长大,直到秋天收获果实,这期间我们不能拔苗助长。

而我们在实施教育的时候,总是期望学生按照自我期望的方向生长,更期望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成熟,不断地把自我的养分无私地输送给他们,期望他们全部吸收并强壮起来。可是肥胖并不等于强壮,孩子们不必须会你给什么就吸收什么,他们总是挑自我喜爱的零食去吃,他们才不管有没有营养,营养均衡,协调搭配的问题,只要口感好就行。

书中提出,教育的本质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

我们没有挖掘学生的潜力,反而尽力把他们塑造成另一个我们。我们要所有的孩子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发展,把本来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雕刻成千人一面的丧失个性的木偶,把本来丰富多彩的世界变成一个个塑像。

书中说教育无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隐藏起来的教育,是不动声色的教育。完美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完美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的。

当一个孩子感受到来自成人世界充分尊重的时候,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开始的时候,也就是一个人的心智自觉开启的时候。一个孩子对一门课程的喜爱,有时并不是基于课程本身的什么价值,而很可能是些常常被我们忽略的十分微小的细节,当孩子从细微之处感受到了教师真诚的爱,当孩子同样爱上了自我的教师,也就是孩子热爱这门学科,热爱学习的开始。

放开孩子的手脚吧,让他们自我走路,也许他们能够更快地奔跑起来!让我们走出为了教育而教育的误区。其实教育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58

《特殊儿童个案研究》分上、下两篇。上篇收集了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和相关成果,并予以分析、概括和梳理,全面、系统、深入介绍了特殊儿童个案研究方法的有关理论和具体技术,观点阐述正确、内容结构合理、资料介绍详实、方法可行性强、行文条理清晰。下篇汇集了30个接受教育干预的各类特殊儿童典型案例。这些案例都是来自特殊教育的实践,贴近鲜活的生活和特殊教育实际,能为读者尤其是特殊教育一线的工作者提供丰富的有关各类特殊儿童特点、教育评估以及康复训练的成功经验。

下篇的案例分析小魔王转变法、松开紧咬着的嘴,通过对文中小彬、小军的训练,使我体会到了对待这样的孩子,在训练时要综合运用多种治疗和训练手段,不仅从儿童本人、班级集体、家庭环境等多方面着手,而且将各方面的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向着同一个目标共同努力,并能针对儿童行为问题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方法加以及时纠正,使儿童的不良行为得以消退。

又如案例肚子疼痛的背后,通过读这一案例,让我体会到了对于轻度弱智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的功能,帮助学生获得成功,增强自信;要运用集体的力量,让学生感到同学的关心,消除交往的顾虑;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理解孩子的想法,维护孩子的心理需要,使其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另外,对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训练要持之以恒,因为智力落后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作为老师要有充分的`耐心。

再如案例我也会打电脑,文中小青学电脑收获的知识,改变了我认为弱智儿童学电脑是不可能的错误观点。首先,弱智儿童虽然学习能力差,身心各方面存在缺陷,但是具有学习电脑的能力。通过以上事实也证明,弱智儿童学电脑是完全可行、可信的。其次,他们有掌握和使用现代化工具的权利。全社会要爱护、欣赏他们,为他们提供尝试现代化工具的机会。我们应该以学生为本,注重他们的发展,爱护、欣赏他们,为他们今后能适应、融入信息化社会打下基础。

案例学习成绩提高了,给了我以下几点启示。首先,教育者自己要树立信心,认识到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所以要避免急躁,做好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宽容地对待学习困难学生,并且信任他们。在教育中,要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特点,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帮教,使学习困难学生获得进步。其次,帮教应该从重新建立学习困难学生的自信心开始。判定一个学生有学习困难后,要找出他们学习困难的原因,也要发掘其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帮助他们重新建立对学习的自信心。最后,要为学习困难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接纳的学习氛围。

其他案例分析也都带给我不小的收获和不同的感受,但由于时间仓促,我只是大略地浏览了一遍,没能够进行深入思考。今后,我会继续研读这本书,让书中成功的经验来指导我的工作,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更好地学生服务。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59

这段时间,我读了《现代音乐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这本新理念的教学用书,郑莉教授在书中说到:多年来我国的“双基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使人走入了误区,严重者甚至泯灭个性,缺乏情感,使孩子的内心世界变成迷茫乃至蛮荒地带。而在21世纪基础音乐教育中,我们应该摆脱此现状,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就是以针对人的生存环境、人的生长过程、人的情感世界、人的个性潜能、人的创造智慧与人的合作交往能力为基本内容的教育。而综观中外教育书籍,凡是大教育家,无不提倡“以人为本”的思想。

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过:“认识你自己。”人的明智就在于认识作为个体的自我和作为群体的人类。那么,创造了音乐艺术的人类必然想要知道:音乐,到底是什么?音乐与人生究竟有什么关系?人的成长和发展为什么需要同音乐联系在一起?沿着这个思路探求下去,我们就会进一步联想到:音乐教育又是什么?以及它们对于人和人生具有何种意义等这样一系列重要的问题。我认为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我们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在音乐教学中倾注人文关怀,让音乐教育回归人本,使音乐教育贴进生活。

首先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教学过程就是教师运用多种手段“刺激”学生的过程。其目的就是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发生“兴趣”。儿童心理学认为,小学生的注意不稳定、不持久和兴趣密切联系,兴趣常常是引起无意注意的重要源泉。我们要把日常音乐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保持密切的关系,使其内容、方法、学习方式等引起学生们的兴趣。

其次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对音乐的表现、创造、欣赏等过程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理解和感受。让他们在体验中产生感情的共鸣,使孩子的精神世界与情感世界都得到升华。课堂上,教师眼笑眉开,学生就会燕舞莺歌;教师柔情似水,学生就会情深似海。有了情感的碰撞,就会有共同品共享音乐的愉悦,就会有曼妙丰盈的心路历程,就会有放飞灵性的生命欢歌。人文关怀如新鲜空气一样滋养着孩子们的心扉。

再其次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人没有个性,就没有艺术的生命”。我们必须看到音乐是个性化非常强的艺术形式。而我们培养的学生也应该是充满个性的。我们应重视并尊重学生的审美个性和独创性,支持和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使每个学生真正学有所长,各得其所。

最后,“音乐与人”的问题的提出,使我们有可能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研究和探索音乐教育的奥秘。因为人与音乐的关系实在是太密切了。人类全部历史的经验表明,无论哪一社会,哪一正常个人都不能没有音乐。音乐在客观上是人们所必不可缺的,也就是说人类有对音乐的需求。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音乐以其特有的方式在社会发展、个体发展以及教育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真正的音乐一定是最贴近生命本质的声音。音乐之所以能打动人心,完全在于对生命的那种真诚和执着。音乐就是这样与人和人生紧密联系着,以人的生存意识为中心,反映人的本质,展示人的心态,塑造人格。

基础音乐教育要实现“育人”的目的,需要解决一个重要的观念问题:真正把美育作为目标,体现以审美为核心。音乐教育的“育人”目的是通过美育的方式实现的,因此,音乐教育的全部过程应是一种自觉的审美过程,应贯穿着所有的审美因素,并应以美感的发生为根本内容。这样,在长期的、多次的美感发生和发展中,音乐教育才会影响学生的情感状态和意向,形成审美情操,从而完善了人格发展。对于音乐教师来说,最重要的工作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帮助学生发现美感。对于中小学生来说,音乐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表现在启迪、激励、唤醒、感染和净化等效应上。所以给书的最后观点认为说,基础教育阶段的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所以我们的音乐教学决不是培养几个音乐家,而是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

在这样认识的基础上来探解音乐教育的真正含义,会给我们增添许多有益的启示。据此,该书认为: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它具有“唤醒、联系和整合人格的力量,它通过对人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通过建构人的审美心理结构达到人的心灵陶冶和人格塑造。”

我希望倾注了人文关怀的音乐教学能让音乐走进孩子们的心灵,让音乐属于每一个孩子,让他们的清纯之田萌发出嫩绿的音乐之苗。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60

新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是“为了一切的人”,而不是“为了每位学生”。这里的“一切的人”不仅指学生,还包括教师、校长、父母和一切与教育有关的人。新教育实验的目的是“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主要通过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学生的生存状态、学校的发展模式、教师的科研范式来实现这一目的。在我看来,实现这一目的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的过程。

我们一起阅读、一起思考、一起写作。老师和学生一起阅读、共写随笔,无论对老师还是学生都是一种督促,有利于养成良好习惯,共同编织有意义的生活。为了写得精彩,就必须做得精彩、活得精彩。阅读滋养底气,思考带来灵气,实践造就名气。

我们一起晨诵午读暮省,探索积极的生活方式。新教育实验的儿童课程包括晨诵——用诗歌开启新的一天,午读——用美丽的童书滋润童年,暮省——学会反思的生活。其实,这种积极的生活方式也同样适合教师,教师要和学生一起晨诵、午读、暮省。

我们一起推进每月一事。我们一起学会吃饭,学会节俭;我们一起不闯红灯,学会遵守规则;我们一起种树,培养公益意识;我们一起踏青,亲近自然;我们一起扫地,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善于劳动;我们一起唱歌,学会欣赏艺术;我们一起玩球,学会健身;我们一起笑着和别人打招呼,学会交往;我们一起阅读,一起求知;我们一起写家书,学会感恩;我们一起演说,学会表达,培养口才;我们一起写日记,学会坚持,学会自省。

我们一起构建理想课堂。课堂是属于学生的,老师是课堂的护卫者、服务者、促进者和协作者。构建理想课堂,落实有效的教学框架、发掘知识的魅力、实现知识社会生活和师生生命产生深刻共鸣,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我们一起聆听窗外的声音,一起培养卓越口才,一起建设数码社区,一起缔造完美教室,一起研发卓越课程,一起合作共建家校……

我认为,在新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努力做到一下几点:

老师是学生的`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要首先做到。

比如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等等,我们老师就要首先做到,才能要求学生阅读、写作、演讲、关心社会。教师要为学生树立积极正面的榜样。教师只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学生才会有法可效。《论语·子路》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教给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让学生学会如何对待未来、对待工作、对待社会、对待学习、对待他人、对待自己。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回想我的教育经历,我的老师们教给我的很多东西都一生受用,譬如守时。

用教师的专业发展,影响学生的成长。

要特别注意的是是“影响”,而不是改变。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充实自我,通过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和专业共同体来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向学生学习。

“三人行,必有吾师。”学习他们的纯真善良、充满活力,学习他们的坚持和较真,学习他们敢于提出质疑……

我们一起行动,一起坚持,一起成长。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来创造。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61

假期里我有幸拜读了著名教育家魏书生主编的《如何做最好的教师》一书。如何成为最好的教师?引用编者的话就是:“我们教师应努力提升自我,修炼教师之贤,做最好的自我,成为最好的教师。”强调的是自我和自我比,昨日的自我和今日的自我比,不断地超越自我——我今日备课是不是比昨日更认真?我今日上课是不是比昨日更精彩?我今日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日更诚恳?我今日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日更机智……”。每一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一天都有遗憾,但每一天都这样自我和自我比,坚持不懈,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我想只要我争取每一天多读些书,每一天都有点提高,每一天都做得更好,每一天都比前一天有提高,我想我必须会有很大的提高。正如书中所提到的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曾说过:“倘若当教师的,自我天天去研究,有所得的,即随时输入于学生,如此则学生受益较多,即当教师者也觉得有无穷的乐趣。所以学生求学,固然要学而不厌,就是当教员的,也要真正做到学而不厌”。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做最好的教师”呢?编者在《如何做最好的教师》一书中将影响教师一生的中外教育家经典感言分别进行了阐述,对于我们教师具有深刻的借鉴和指导意义。作为教师的我也不由地思考了从教十几年来,在教学实践中的得失,并将其与读完本书后的感悟深入地融合在一齐,得到了一种体会,即“如何做最好的教师”最基础、最根本的是要做到两点:(1)时刻坚持对学生的爱;(2)始终坚持将这种爱付之实施的心态与行动。

本书中提到狄德罗提出:“教师要有丰富的情感——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不允许漠视学生的情感,因为教师的漠视就是一种摧残,这是不能容忍的。情感淡漠使人平庸,情感衰退使杰出的人失色,有意摧残情感是绝对的蠢事。我们当以自勉——不论对自我还是对学生。”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职责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

所以,教师的职责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最终排挤掉自我缺点的杂草。如果我们用成人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那么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都说人没当母亲之前看学生是一种心态,当了母亲之后又是一种心态,以我的理解,可能当了母亲,有了自我的孩子,对待学生便有了孩子自我母亲的心境。不管听话的、不听话的、漂亮的、不漂亮的、聪明的或是不聪明的孩子,在母亲的眼中都是有无数优点的。我们常说要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我想,如果有了母爱之心,我们就会发现,原先这种“闪光点”无处不在。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种对学生的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要对学生的成长以及未来一生负责,所以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只喜欢那些自我认为“可爱”的孩子,而应当怀着一种职责把欣赏和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包括“差生”。

并且真正的教育之爱,并不是迁就学生,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而是要给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供给帮忙和服务,我们要给与学生的,是他们走出学校多年以后仍然保留在身上的,深入骨髓的习惯和性格。这种带有养成良好礼貌习惯的“养成教育”必然带有“强制性”,离开了严格要求,便不是真正的爱。同时,这种爱对不一样的学生有不一样的资料,如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怀着一颗爱才之心;对淘气、不守纪律的学生怀着一颗宽容之心;对学习较困难的学生怀着一颗关怀之心……这些爱是成为最好教师的基础。作为班主任的我,要从“喜欢学生”向“爱学生”发展!要为学生的成长以及未来一生负责!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对于怀着“做最好的自我”心愿的教师们,为达成所愿“做最好的教师”,还应当把这些爱化作“润物细无声”的“爱心之雨”经过教学实践“洒向”所教授的所有学生。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教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教师,能够长期像书中所提到的教育家们对待每一个学生,难!所以,仅有把教育作为一种事业,始终如一地把对学生的爱进行到底,才能真正地“做最好的教师”。

在现实生活中,最好的教师,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想当,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当上,这是为什么?难道说做最好的教师、成为名师真的就这么难吗?我想不是这样的,只是我们缺少了勇气与自信,更缺少了作为纯粹教育人的那种活力!要做最好的教师,那就要带着“爱”这个教育理念行走在教育道路上,爱教育事业,把教育当作自我的一项事业,爱学生,用真正的爱——师爱,去对待学生,为学生的的未来服务!

由此我也感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还要在自身的工作生活中学会适时适度对自我进行心理调节,欢乐地应对自我的人生和事业,应对你的学生和家长,仅有坚持这种一文集,我觉得受益匪浅,原本空荡荡的脑瓜子觉得一下充盈起来。以下是我读完这一文集的对教师方面的见解,有些部分是借鉴了该文集的观点,很多是我自己的浅陋见解,不足之处,请老师指正。

教育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学校是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阵地,教师则是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支主力军。教育学文集丛书分门别类从以下六个角度去阐述教师:教师的作用和地位、教师的工作的特点和应具备的条件、教师心理、教师评价、教师的培养和提高,以及班主任。

一、教师的作用和地位

教师是一个古老的职业,自从有学校就有教师。只要学校存在,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教师的职业也会永远存在下去。古往今来,不少伟大的思想家——孔子、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卓越地认识到教师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并且实践了教师的工作;毛泽东、鲁迅、陶知行、俄罗斯民主主义革命家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大多是以教师开始自己的事业活动,或以教师作为一生中重要的事业之一。教师的作业本卷有许椿生、加拿大珀金、喻立森等五个人的观点。这五个的观点都是很相似的,但是我个人觉得喻立森《论教师的作用》再描述教师的作用上来说是最完善的。大概内容如下:

第一、教师是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的艺术家

其一、告诉我们教师在传授文化科学知识方面的具有艺术家的作用,车文博曾将《教学原则浅说》一书中说过:“教育人是艺术中的艺术”,教育者是艺术大师中的“能工巧匠”。其二、教师的艺术家作用也是教学规律的直接反映,很浅显地教师的备课过程和施教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连续不断地对教学材料进行艺术加工的过程,对教学情境给予技术处理的艺术化过程。其三、教学在传授文化科学知识方面的艺术作用,还是学生的学习规律的折射反映。我们的教师非但要成为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的艺术家,同时也应该成为传递治学方法,教会怎么的艺术家。

第二、教师是年轻一代理智资源的开拓者

教师对年轻一代的理智资源的开拓作用,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开拓年轻一代的理智资源,还是学校教育的中心任务之一,是教师的工作的天职所在。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和造就智能高超、才华横溢、富于应变、勇于创新的一代新人,首先我们的教师就必须承担起开拓青少年学生的理智资源的义务和责任;用我们自己富有创造性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启迪青少年学生的心智,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

第三、教师是塑造未来一代灵魂的工程师

其一、我国现时代的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策源地,而教师是发挥教育目的的忠实实现者。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身心两键的和谐新人,这就注定了我们的教师塑造未来一代灵魂的工程师。其二、教师的工程师作用又是青少年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的具体体现;英国教育家沛西·能认为教师是塑造学生性格、沟通学生心灵的“思想搬运夫”。其三、教师的工程师的作用,还是教师职业的固有特点的体现是教师群体的人格力量的标志所在。

第四、教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建设的生力军

当前我们的教师之所以能够起到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墨那个建设的生力军作用,也因为他们富有生机、朝气蓬勃、蕴藏着极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和丰富的知识-理智资源、我国教师队伍中有一大半经过长时间专门训练的专业人才。教师的生力军作用,更加普遍地体现在从事学校教育工作、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方面。此外,教师的生力军作用还表现为对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的推动和促进方面。

二、教师的工作特点和应具备的条件

教师的工作特点:教师有许多的时间是跟青少年相处在一起的,而且是以一对多的形式多常见(一个老师对付几十个甚至几百个学生)教师所要做的不仅仅是教学设计、效果评价,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身心状况。教师这个岗位工资不会很高,工作时间具有固定性和假期性这个是由学生的自身特点决定的。

教师的应具备的条件: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综合素质,即包括良好的道德素质、全面渊博德知识、良好的记忆力、敏锐的观察、准确的判断、丰富生动的语言讲解能力、较强的语言沟通能力和博大胸襟具备宽容和耐心的品格。教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具备良好的“学生观”,做到以生为本,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本卷李绍彬《陶行知教师思想浅论》一中指出:教师的必须要肩负着社会重任,教师要有献身精神,教师要有民主精神、教师要敢于创造、勇于开辟,教师要锐意进取、不断学习,教书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育革新家马卡连柯根据自己的教育实践的切身体会,对广大教师提出以下五点的要求:

1、教师必须具有明确的政治目的,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世界观。

2、教师必须具有熟练的业务知识和高度的文化水平。

3、教师必须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具有高尚的文明行为修养,并能处处以身作则。

4、教师必须具有教育科学的基本知识,认真的研究和掌握教育科学、懂得教育规律,以便能正确而有效地进行教育工作。

5、教师必须热爱儿童,了解儿童,热爱教育事业。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62

新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是“为了一切的人”,而不是“为了每位学生”。这里的“一切的人”不仅指学生,还包括教师、校长、父母和一切与教育有关的人。新教育实验的目的是“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主要通过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学生的生存状态、学校的发展模式、教师的科研范式来实现这一目的。在我看来,实现这一目的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的过程。

我们一起阅读、一起思考、一起写作。老师和学生一起阅读、共写随笔,无论对老师还是学生都是一种督促,有利于养成良好习惯,共同编织有意义的生活。为了写得精彩,就必须做得精彩、活得精彩。阅读滋养底气,思考带来灵气,实践造就名气。

我们一起晨诵午读暮省,探索积极的生活方式。新教育实验的儿童课程包括晨诵——用诗歌开启新的一天,午读——用美丽的童书滋润童年,暮省——学会反思的生活。其实,这种积极的生活方式也同样适合教师,教师要和学生一起晨诵、午读、暮省。

我们一起推进每月一事。我们一起学会吃饭,学会节俭;我们一起不闯红灯,学会遵守规则;我们一起种树,培养公益意识;我们一起踏青,亲近自然;我们一起扫地,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善于劳动;我们一起唱歌,学会欣赏艺术;我们一起玩球,学会健身;我们一起笑着和别人打招呼,学会交往;我们一起阅读,一起求知;我们一起写家书,学会感恩;我们一起演说,学会表达,培养口才;我们一起写日记,学会坚持,学会自省。

我们一起构建理想课堂。课堂是属于学生的,老师是课堂的护卫者、服务者、促进者和协作者。构建理想课堂,落实有效的教学框架、发掘知识的魅力、实现知识社会生活和师生生命产生深刻共鸣,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我们一起聆听窗外的`声音,一起培养卓越口才,一起建设数码社区,一起缔造完美教室,一起研发卓越课程,一起合作共建家校……

我认为,在新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努力做到一下几点:

老师是学生的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要首先做到。

比如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等等,我们老师就要首先做到,才能要求学生阅读、写作、演讲、关心社会。教师要为学生树立积极正面的榜样。教师只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学生才会有法可效。《论语·子路》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教给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让学生学会如何对待未来、对待工作、对待社会、对待学习、对待他人、对待自己。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回想我的教育经历,我的老师们教给我的很多东西都一生受用,譬如守时。

用教师的专业发展,影响学生的成长。

要特别注意的是是“影响”,而不是改变。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充实自我,通过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和专业共同体来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向学生学习。

“三人行,必有吾师。”学习他们的纯真善良、充满活力,学习他们的坚持和较真,学习他们敢于提出质疑……

我们一起行动,一起坚持,一起成长。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来创造。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63

寒假期间,我认真研读《教育新理念》、《给教师的一百条提议》两本书。从这两本书中,我认为普通教师能够读出人生道理,教育智慧;教育管理者能够读出管理理念、办学方向;而思想者读出的更是心灵的共鸣灵魂的回音。作为一名平凡的教师,这另本书让我感动,更让我深思。

一、用知识武装自我

经过自学使我体会到作为个体的人必须要进行终身的学习,作为教师必须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与人的整个一生与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我的头脑,使自我的思想不断地更新,与时代同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将贯穿于人的一生之始终,可谓“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不再仅是学生的专利,教育也不再仅是教师的特权。一个真正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时代也伴随知识经济时代同时降临。教育必须正视现实,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其形式灵活多样,促进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内化为自我的思想。仅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经过思想的内化来指导实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习时代的要求。

二、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

以往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某年轻人来到绿洲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轻人便问:“那里如何”老人家反问说:“你的家乡如何”年轻人回答:“糟透了!我很厌恶。”老人家之后说:“那你快走,那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之后又来了另一个青年问同样的问题,老人家也同样反问,青年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的人、花、事物……”老人家便说:“那里也同样好。”旁听者觉得诧异,问老人家为何前后说法不一致呢老者说:“你要寻找什么你就会找到什么!”

的确,这个故事告诉大家:当你以欣赏的态度去看一件事,你便会看到许多优点;以批评的态度看,你便会看到无数缺点。反观我们传统的教育,多是为了分数的教育,从教师自我出发,而不真正是对幼儿这一主体人的教育,教师的抱怨也就“顺理成章”了。而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由于个体差异,绝对意义上的全面发展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我的理解是指孩子的发展能为个人所驾驭,孩子能够从自我的兴趣爱好出发,自由地从事多方面的活动,充分发展多方面的本事)。何况,“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优生”有缺点,“差生”也有闪光点,在我们教师心目中每个孩子都应是有天才的一面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改变教育观念,重新整合新型的师生关系,明确自我的主角定位——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欣赏者”。从这一角度出发,教师应当尊重幼儿合理的心理需求与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的爱好与选择,尊重他们的人格。同时,及时捕捉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并予以赞扬,异常是对“差生”而言,一两次别开生面的欣赏不啻是沙漠里的绿洲,久旱的甘霖,这样将会激发他们身上的潜能,让孩子在充满鼓励与期待的沃土中成长,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三、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

在《教育新理念》中,尤其使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所提出“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书中阐述到“创造始于问题。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美国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教师并不是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异常是构成自我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问题本事在于学生,能不能以问题贯穿教学在于教师。”目前,在农村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教师们也迷失了方向,把握不住了重点,一学期下来不明白让孩子们学会了什么懂得了什么对自我教学产生了怀疑,不知从何处入手。这不由得引起人们深思的是,教育的真正功能究竟是什么在文中,袁教授给予了回答。他提出教育的真谛在于“将知识转化为智慧,使礼貌积淀成人格”。其中包括两层含义。其一:对教师而言,教会学生致知的方法,求知的渠道,学会确定知识和信息,要比教给学生现成的知识重要得多。因为知识本身是多变的,不断更新的。其二:现代礼貌的成果并不能经过传授内化成为人格,人格需要人格魅力的感召。那么,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到学生智慧、人格的构成与发展。这不由又落实到最根本的就是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师究竟应当教什么,怎样教经过学习了袁教授的《教育新理念》对我们真的收获不浅!

常读书和常思考,使我勇于和善于对自我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要不惮于正视自我之短,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我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愚人不才,笨鸟先飞,我愿把追求完美的教学艺术作为一种人生目标,把自我生命的浪花融入祖国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之中。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64

读书,就一个人而言,正如莎士比亚的诗:“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这本书,虽然是教育类书籍,却不同于以往我们常见的那种书卷气,案例分析式讲评,几乎可以涵盖一线老师平时教育中的所有常见问题,具有实践性可操作性。更重要的是,这本书给我一种思想的启迪:教师在教育中出了问题是因为没有寻根求源,而当了情绪的奴隶,使自己的工作陷入非智慧的体力化;学生出了问题,也是因为教师不够了解孩子的原因,不仅要了解孩子的成长史、家庭教育,重要的是了解孩子喜欢什么、害怕什么;师生关系是最为微妙的,远近皆有度,远近皆因情绪而产生不同的学问;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在现实并不理想,这就指导我们有很大的必要性要花精力指导家长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在教育的源头疏堵漏洞,这是使自己的工作趋于轻松的必由之路;管理孩子不如引导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对话。”这话一点不假,《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这本书就是一本好书,读了书中的那一个个案例,及王晓春老师的精辟点评,受益匪浅。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身为教育者,全身心地去爱学生固然重要,但教育智慧不可少。只有既有爱心,又具有教育智慧,才能更有效的教书育人。

爱究竟是什么?它像空气一样,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但又因为它无影无形,往往又很容易被我们忽略。但我们的生活中不能缺少它,它的意义已经融入我们的生命。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矗。《爱的教育》中有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如果我们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没有功利性的,老师对学生的鼓励,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是一个无意的微笑,让孩子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感受爱,并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更多的人。

“智慧与爱心同等重要”这是王晓春老师点评案例1的标题。是啊,对学生每个老师都倾注了爱,但爱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我们的身边,这种现象数不胜数。学生病了,老师上门探望,课落下了,利用业余时间补;校内跌了,碰了,小心呵护,及时与家长联系。但结果不一定如你所想,可能会令其家长感动,令周围的同仁称赞。但有时真不能让学生从根本上改变。我想,收效不明显的原因主要是我的教育智慧还不够,没有能解决他真正的心理问题,客观的家庭问题等。

学生之间打打闹闹,斗嘴绊脚,我总认为是小儿科的事,所以总是用很简单的谈话和互相道歉来解决。却很少会想到去找找发生矛盾的真正原因,是它自身的,还是和家庭环境有关。王老师告诉我们,学一点心理学,走进一点学生,花一点耐心,这样我们的收获会让我们惊喜。

如何走进孩子的世界,我在书上看到这样一个词——换位思考。并不陌生,却有那么陌生。它唤醒了我沉睡的心灵,让我豁然开朗,使我不断设想:假如我是孩子,我最需要的是什么?假如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做?换位思考使我明白: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多一些耐心和等待,就会多一种教育的方法,就会让自己让学生多一份快乐。换位思考让我不知不觉地走进孩子的心灵,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感受他们细腻、透明、五彩的童心,换位思考成了我和孩子们零距离沟通的一条无障碍通道。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对一个个活生生的孩子,应当把阳光洒在他们每一个人的心田,要化更多的心思去了解他们、研究他们。”一语道出我们班主任比别人更要用心,不仅对每一个学生用心,要用心关注“优秀生”、“灰色儿童”、“潜能生”,慧眼识金,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助其自主成长。做教师的千万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学生,每个学生都是“变数”,在发展,在变化,教师对他们投入细致的感情,加温到一定程度,他们会成长,会进步。

每个学生都有被人赏识的渴望,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给他们一些宽容和鼓励,多给他们一些关注,最大限度地为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65

以前人们总认为:师德高不可攀,师德遥不可及。所谓的师德楷模大多是让我们自愧不如和望而生厌的“苦行僧”,更谈不上什么优美和阳光。读过《修优美师德做阳光教师》后,才知道师德可攀,我们的教育实践就是攀登的阶梯。师德可及,它与我们的生活朝夕相伴。师德可为,它给我们创造的灵感、操作的智慧。师德可赏,它给我们心灵的感动、美的享受。

真正的师德更多的表现是植根于普通的、具体的、甚至是有些琐碎的职业生活,能够回答以人为本的显现实生活世界的'种种拷问。真正的师德尊重和张扬个性人格,充满创造性。即使同为对学生的爱,在不同的老师那里,却有不同的理解和表现:有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和关怀,有对学生过错的宽容和理解,有对学生发展的责任和义务。好老师是形形色色的,他们的“好”以不同形式体现在职业生活的不同领域。

正像前苏联一位著名美学家所说的那样:付出与获得平衡是最高的境界,称之为“优美”,略高于则是“崇高”,付出大大高于获得则成为不折不扣的“悲剧”。因为这其中有许多我们应该尽力避免的无谓和不必要的牺牲,过分弘扬和宣传这样的师德会让老师们对师德望而却步。只有优美的师德才是阳光的、亲切的、有趣而有效的,因而也是充满快乐的。

对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我要做一个阳光教师,我要以我的快乐去快乐我的学生,我要以我的阳光去阳光我的学生,我要以我的品德去影响学生的品德。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66

《玫瑰与教育》是窦桂梅老师的教育随笔集。这本书记录了她最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家长、作为一名专家对教育显现的种种反思,和其他一些书籍相比它没有长篇大论的教育理论、理念论述,而是记录了她对教育教学的积极的态度,以及对教育的无奈与困惑。

刚拿到这本书,就对书名感到好奇,读来原来玫瑰是她在“教育在线”的“小学教育论坛”的网名,是桂梅颠倒过来的同音“玫瑰”。她说:“作家冰心只钟情于玫瑰,冰心老人认为玫瑰有刺,那是风骨,玫瑰的芳香艳丽就是冠艳群芳。”“现在,我已用玫瑰的含义要求自己——像‘6朵’玫瑰那样对待同行,努力做到‘互敬、互爱、互谅’;像‘8朵’玫瑰那样怀着感恩之心对待‘关怀及鼓励’我的人;像‘19朵’玫瑰那样学会在现实中‘忍耐与期待’;像‘20朵’玫瑰那样,‘一颗赤诚的心’对待自己的人生;像红玫瑰代表的那样,对教学付出热情和真爱;像黄玫瑰代表的那样珍重自己,祝福别人;像紫玫瑰代表的浪漫那样,感受心灵的真实和独特;像白玫瑰代表的纯洁一样,一辈子拥有童年天真;以至努力做到黑玫瑰的温柔,橘色玫瑰的友情,蓝玫瑰的善良……爱事业如同热爱我的生命一样。我晓得,要把个人的生命融入教育的使命。”由此可见窦桂梅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奉献之情,我不禁为她的满腔激情而动容。

为了自己能像“冰心玫瑰”那样绚丽和高贵,她一路拼搏,一路汗水。一个吉林师范的中师生,先从吉林一实验小学,再到北京,而且当上了北京清华大学附小副校长,其间受到过国家政治局的接见,参加过国家教育报告团,出版了不少教育专着,这些成就肯定包含着她的心血和汗水,也是对她的付出的汇报。从她对自己的成长和成名的描述,虽有被“逼”之感,但更多的是自己在坚持自己的教育理想后,所做的许多工作是很令人佩服的。

读到“要追求文章朗朗上口,要能够在大庭广众中大声朗读,能让读者不仅听见声音,而且还能看见作者的笑貌——”我似乎真的看见了窦桂梅的爽朗而热情的笑貌!她说:“无论如何也要“挤”时间也阅读,并用笔促进自己的思考——这是促使自己成长的科学途径。”“写作,记录着我教育生命一次次开花的轨迹。”诗意的`语言,真切而热情,文如其人。

“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这是窦老师所喜欢吟诵的诗句。作为一个从事语文教学的工作者,字里行间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出对文学的爱好,并时常有意识地扮演着“拉近朋友、学生亲近母语、亲近书籍”的角色。更让人感动的是:她此举目的竟是“让人在亲近文字的脚步里抓到爱。”

品味这朵这芬芳的玫瑰,她为我们每一个热爱教育、献身于教育的人做出了做好的榜样。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67

近来有幸拜读了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的专着——《玫瑰与教育》。本书主要记载了窦桂梅老师平时在教育教学中及为人处事中的探索和思考,也有国外教育(日本)现状的透析,还有一篇篇富有真知灼见的读后感。

读了这本书,我对窦桂梅老师肃然起敬,倒不是因为她如此年轻就评为全国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标兵,获得全国十杰教师提名,还担任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而是通过《玫瑰与教育》这本书,通过窦桂梅老师的成长经历,我感受到了名师光环背后执着的追求和心血的付出!令我触动最大的是以下两点:

一、广泛读书,积淀学养。小时侯的窦桂梅老师没有读过多少书。当上教师以后觉得“腹中空空”,于是她把书籍作为自己成长的土壤。《玫瑰与教育》第一辑《清谈与忧患》之《执子之手,与子偕行》中,我们看到了窦桂梅老师从一个读者到作者的经历,看到了窦桂梅老师从一名普通教师到一代名师的经历。“现在,读书成了我的习惯。我深深感到,这是一个可以独自培植幸福的习惯——土壤、阳光、水分都来自于美好的书籍。”(窦桂梅语)读书已经真正成了她生活、工作、学习的一部分了。当然,读书也给她的教学,给她的不断成长提供了深沉的底色。

二、积极实践,勤于积累。窦桂梅老师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地成长起来,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不断地创新实践,并且善于积累总结。窦桂梅老师在不断的探索中始终保持着自己敏锐的触角,她努力突破在教育中谈教育的弊端,勇于用自己的言语发声,勇于上探索性的课。有实践就要有反思。不断地积累已成为窦桂梅老师的自觉行为。《为生命奠基》、《教育的对话》、《窦桂梅阅读教学实录》等个人专着的出版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我在成长,我在写。”

读完名师之作,我们扪心自问:我们自己离窦桂梅老师有多远?我们离理想中名师有多远?

名师之名在于学识胆略,在于砺志勤恳,在于审视笃行。他们都有一种忘我的独立、奉献之精神!我们所需要的就是在平凡的工作中不断的'去实践,努力的去奋斗,去获得一种稳定、持久、成熟的情感!我们与名师的差距,在于精神世界的距离和实践的勇气、耐力!人只有有了想法才会有行动,有了行动才会有不同的结果。

我们要想改变自己,首要的是要打碎旧的思想意识,让精神站立!很多情况下,名师给了我们压力的同时,也给了我们动力。一个要进步的人,对自己应该自找一个压力,这样才能迫使自己去努力。我们不一定能成为名师,但是,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做名师曾经做过的事情。

最后我想说,窦桂梅老师将永远激励着我不断前进!感谢《玫瑰与教育》!感谢窦桂梅老师!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68

新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是“为了一切的人”,而不是“为了每位学生”。这里的“一切的人”不仅指学生,还包括教师、校长、父母和一切与教育有关的人。新教育实验的目的是“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主要通过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学生的生存状态、学校的发展模式、教师的科研范式来实现这一目的。在我看来,实现这一目的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的过程。

我们一起阅读、一起思考、一起写作。老师和学生一起阅读、共写随笔,无论对老师还是学生都是一种督促,有利于养成良好习惯,共同编织有意义的生活。为了写得精彩,就必须做得精彩、活得精彩。阅读滋养底气,思考带来灵气,实践造就名气。

我们一起晨诵午读暮省,探索积极的生活方式。新教育实验的儿童课程包括晨诵——用诗歌开启新的一天,午读——用美丽的童书滋润童年,暮省——学会反思的生活。其实,这种积极的生活方式也同样适合教师,教师要和学生一起晨诵、午读、暮省。

我们一起推进每月一事。我们一起学会吃饭,学会节俭;我们一起不闯红灯,学会遵守规则;我们一起种树,培养公益意识;我们一起踏青,亲近自然;我们一起扫地,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善于劳动;我们一起唱歌,学会欣赏艺术;我们一起玩球,学会健身;我们一起笑着和别人打招呼,学会交往;我们一起阅读,一起求知;我们一起写家书,学会感恩;我们一起演说,学会表达,培养口才;我们一起写日记,学会坚持,学会自省。

我们一起构建理想课堂。课堂是属于学生的,老师是课堂的护卫者、服务者、促进者和协作者。构建理想课堂,落实有效的教学框架、发掘知识的魅力、实现知识社会生活和师生生命产生深刻共鸣,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我们一起聆听窗外的声音,一起培养卓越口才,一起建设数码社区,一起缔造完美教室,一起研发卓越课程,一起合作共建家校……

我认为,在新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努力做到一下几点:

老师是学生的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要首先做到。

比如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等等,我们老师就要首先做到,才能要求学生阅读、写作、演讲、关心社会。教师要为学生树立积极正面的榜样。教师只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学生才会有法可效。《论语·子路》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教给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让学生学会如何对待未来、对待工作、对待社会、对待学习、对待他人、对待自己。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回想我的教育经历,我的老师们教给我的很多东西都一生受用,譬如守时。

用教师的专业发展,影响学生的成长。

要特别注意的是是“影响”,而不是改变。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充实自我,通过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和专业共同体来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向学生学习。

“三人行,必有吾师。”学习他们的纯真善良、充满活力,学习他们的坚持和较真,学习他们敢于提出质疑……

我们一起行动,一起坚持,一起成长。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来创造。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69

”教育终究是基于生命和贯穿生命的,因而,它最终能够以更美好的生命的方式,缓慢而坚定地证明人性的胜利,证明我们内心对自由、光明、幸福不可扼制的渴求。谁专心致志于自己的事业,谁就能够把这样的信念坚持更久。“这是张文质老师在《教育是慢的艺术》中所写的自序中的一段文字。

我挺喜欢这样的文字。肖川老师的文字里也会常常读到这样的一种感受。真正理解教育、热爱教育、尊重教育的人,他的文字里就总能流露出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

教育是需要等待,需要耐心的,确实是”缓慢“然而又是”坚定“的。每一次考试之前的班会课,学校都安排主题为诚信教育,考风考纪讲了又讲,诚信签名也是签了又签。然而,作弊的行为依然屡禁不止。每次年级通报作弊的学生名单时,我的心就揪得紧紧的,生怕听到自己班级孩子的名字。不知道是对学生不信任还是对自己不信任,总之会有一种紧张的情绪。虽然每次考前动员,我都费尽心思,总要讲一些他们之前没听过的故事。因为,我担心老生常谈最后会变成空谈。比如这次期末考前,我讲了一个留学生到德国去的时候所经历的一件事。来自其他国家的留学生都可以顺利通过检查,唯独来自中国的学生要被留下来详细检查,他们不大相信文凭上的钢印,不大相信身份证是真实的,因为中国假的东西太多了,以至于他们觉得这个民族他们不敢随意相信。你在国内,觉得处处防假,经常打假,都习以为常了。然而,走出国门,你才会发现,原来,民族的诚信危机已经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尊严了。国有国格,人有人格。面对这样的诚信危机,我们能做些什么?每一次考试,希望我们都能想到我们的责任。类似这样的教育很多,我们得不厌其烦地去寻找新鲜的教育故事,因为我们一直希望孩子们的生命会很美丽,能尽量少沾染一些市侩的污浊气。

孩子们今后走上社会,会看到很多阴暗面,会遇到很多挫折,会遇到很多与学校所教育的价值观相冲突的东西。然后,我想,只要每个生命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已经得到了生命的教育,那么,他会知道该怎么去面对阴暗面,该怎么去阳光地、积极地对待挫折。

要”专心致志于自己的事业“,才能把教育的信念坚持更久。也只有专心致志于自己的事业,才能得到更多的幸福和自由。

教育就是这么一个工作。每带一批学生,我便投入极大的心力。收获的就是艰辛与幸福。每次非常疲惫之后,我想,下次,即使再大的幸福,我也不全心投入了。然而,当接手一个班级之后,又不自觉地投入进去了。我发现自己没法不投入。于是就难免很累。现在慢慢的也接受这么一个事实了,我就是这么一个控制不住会牵挂人的人。也许,这正证明着我”内心对自由、光明、幸福不可扼制的渴求“呢。

用生命润泽生命,教育是基于生命且贯穿生命的。所以,我们的生命得时时在场。不能含糊,不能应付。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70

《玫瑰与教育》是窦桂梅老师的教育随笔集。这本书记录了她最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家长、作为一名专家对教育显现的种种反思,和其他一些书籍相比它没有长篇大论的教育理论、理念论述,而是记录了她对教育教学的积极的态度,以及对教育的无奈与困惑。

刚拿到这本书,就对书名感到好奇,读来原来玫瑰是她在“教育在线”的“小学教育论坛”的网名,是桂梅颠倒过来的同音“玫瑰”。她说:“作家冰心只钟情于玫瑰,冰心老人认为玫瑰有刺,那是风骨,玫瑰的芳香艳丽就是冠艳群芳。”“现在,我已用玫瑰的含义要求自己——像‘6朵’玫瑰那样对待同行,努力做到‘互敬、互爱、互谅’;像‘8朵’玫瑰那样怀着感恩之心对待‘关怀及鼓励’我的人;像‘19朵’玫瑰那样学会在现实中‘忍耐与期待’;像‘20朵’玫瑰那样,‘一颗赤诚的心’对待自己的人生;像红玫瑰代表的那样,对教学付出热情和真爱;像黄玫瑰代表的那样珍重自己,祝福别人;像紫玫瑰代表的浪漫那样,感受心灵的真实和独特;像白玫瑰代表的纯洁一样,一辈子拥有童年天真;以至努力做到黑玫瑰的温柔,橘色玫瑰的友情,蓝玫瑰的善良……爱事业如同热爱我的生命一样。我晓得,要把个人的生命融入教育的使命。”由此可见窦桂梅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奉献之情,我不禁为她的满腔激情而动容。

为了自己能像“冰心玫瑰”那样绚丽和高贵,她一路拼搏,一路汗水。一个吉林师范的中师生,先从吉林一实验小学,再到北京,而且当上了北京清华大学附小副校长,其间受到过国家政治局的接见,参加过国家教育报告团,出版了不少教育专着,这些成就肯定包含着她的心血和汗水,也是对她的付出的汇报。从她对自己的成长和成名的描述,虽有被“逼”之感,但更多的是自己在坚持自己的教育理想后,所做的许多工作是很令人佩服的。

读到“要追求文章朗朗上口,要能够在大庭广众中大声朗读,能让读者不仅听见声音,而且还能看见作者的笑貌——”我似乎真的看见了窦桂梅的爽朗而热情的.笑貌!她说:“无论如何也要“挤”时间也阅读,并用笔促进自己的思考——这是促使自己成长的科学途径。”“写作,记录着我教育生命一次次开花的轨迹。”诗意的语言,真切而热情,文如其人。

“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这是窦老师所喜欢吟诵的诗句。作为一个从事语文教学的工作者,字里行间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出对文学的爱好,并时常有意识地扮演着“拉近朋友、学生亲近母语、亲近书籍”的角色。更让人感动的是:她此举目的竟是“让人在亲近文字的脚步里抓到爱。”

品味这朵这芬芳的玫瑰,她为我们每一个热爱教育、献身于教育的人做出了做好的榜样。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71

国庆假来临了,我阅读了些的书籍,给了我很多教育实践中以往历过,却未细细揣摩的教学真谛,我久久的徜徉在这片书海中,深深的懂得教书育人的不易,我们得时时反省自我,时时反思自我,才能将工作更落到实处。

一、读书一生,以写促思

好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当由三块组成,即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我觉得这句话是最能够引起教师们共勉的。我到此刻也依然记得我的大学班主任对我说过的这句话,而似乎很多人在忙碌的生活中已经抛却了这些意识,我又何尝不是呢。如果这次不是校方让我们教师写一篇读教育专业书籍的读后感,我也不明白是否还会记得这句话。写作不仅仅是积累经验的一种方式,更是逼迫自我勤于阅读和思考的强劲动力。因懂得这些,虽工作辛劳,文笔稚嫩,但我想自我以后也还是要坚持用文字记录自我的教育生活,让忙碌的我不断与宁静的我进行对话,让冲动的我不断理解理智我的批判,让实践的我不断理解理论的我的提升。

二、慎独养身,伸展个性

个人独处,他人不知,能严格按照慎独去做,没有其他杂念,实实在在按照道德准则去做。应对荣誉,要拿得起,放得下。不要在乎别人的毁誉,而要自信自醒,打击你的力量就是前进的力量。但问耕耘,莫问收获,竭尽全力,就是胜利。能够说,慎独是最好的善待自我。

教师不能没有独特的风格,不能没有鲜明的个性。随波逐流,循规蹈矩是自我成长的最大敌人。“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也应成为我们为师的座右铭。我想对自我说的是,人云亦云的尽量不云,老生常谈的尽量不谈,要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跟着“风”跑。对自我的教学,不要研究完美,要研究最有特色。

三、爱在细节

教师要学会爱,爱在细节,因为教育就是一堆细节。比如,对待生活在当今社会环境的学生,教师缺少的不是强力和果断,缺少的'是教养和耐心,需要的是更多的等待和细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尤其对所谓的学习、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要学会做“寒里”和“雪中”去“送炭”的人,更要成为学生在困难或痛苦中及时送去精神安慰的人。

四、海纳百川,合作同进

如果说以前的成长靠的是个人奋斗,那么新的时代与环境,强调的却是团队的力量。尤其是激烈的竞争环境,需要真正的合作。没有合作之心的人,内心是焦躁而绝望的,也不会取得什么真正的成功。你有什么样的情怀,就有什么样的处世方式;你有什么样的期许,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所以,强调个人发展与竞争,必须要依靠环境和伙伴的合作──学会沟通、学会倾听,同行彼此理解,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以减少由于孤立而导致的个人行为。

创新不是推倒历史,更不是在沙漠上建设大厦。回顾过去是有益处的,如果我们对前人视而不见的话,我们身上的独创性不会很好地保存下来并取得快速的发展。教师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审视者、反思者、继承者,但应当永远把自我定位在是教育海洋中微不足道的一颗海星的主角──也许这是一种理性状态。

一路走来,感慨良多。前程漫漫,我将一如既往地跋涉下去。成长的路上,为自我的生命奠基,为学生的生命奠基,仍需要同事的关怀,教育丛书的引领──而这将是我前进的动力。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72

最近,我认真阅读《有效老师》,捧读此书,我收获很大。这本书所给出的教学上的许多建议,使我在原来教学中的许多疑虑一下烟消云散。每次读到其中的案例时,我不由联想到了自己,如果我遇到了类似的情况,我会如故事中老师一样对待如此的学生吗?当意外发生时,当学生的行为已经超越了底线,我会如何呢?我会和故事中的老师一样一笑了之,灵活地应付,还是会大发雷霆,以自己的威严压载学生个性的闪现?我不得而知,但是我已经在慢慢转变我自己,慢慢融入到孩子们中间,成为他们最为可亲的朋友。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教师只有再度作为学生,拿起书本,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其中讲到“优秀的老师,让差生变好,让好生更优秀。学生失败的同时,我们也失败了。”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创造性地开展教书育人工作。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态度,比态度更重要的是毅力。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做最好的老师”呢?编者在《有效老师》一书中将影响教师一生的中外教育家经典感言对于我们教师具有深刻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本书中提到狄德罗提出:“教师要有丰富的情感——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不允许漠视学生的情感,因为教师的漠视就是一种摧残,这是不能容忍的。情感淡漠使人平庸,情感衰退使杰出的人失色,有意摧残情感是绝对的蠢事。我们当以自勉——不论对自己还是对学生。”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在教学工作中,应关注全体,特别是对处在困境中的学生进行关心、鼓励、帮助、引导,时常对他们报以“你真行,你真棒”的暗示,这犹如涓涓细流,流淌在学生心灵之间,让他们享受到教育的温暖,激发起求起的欲望。学生的茁壮成长,是我们教师不可推御的责任。

作为一名教师,要更新观念、努力创新,担负起教育下一代的责任,主动思考,虚心求教,肯干、实干,不断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尽全力把工作做得细致、扎实。同时,细心总结工作经验,在摸索中前进。“昨天的孩子,课本是他们的世界;今天的孩子,世界是他们的课本”,身处课改大潮中的一名普通教师,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今天的教育?我想,我应该快乐地迎接每一天,以正确的态度面对自己的事业,面对自己的工作,面对自己的学生,全身心去研究课程、教材、学生、教法等,让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得以提升,做到德才兼备。抓住“课改”带来的发展机遇,树立较强的科研意识,走进新课程,刻苦钻研课堂教学艺术,争做善于吸收的学习型教师,善于研究的反思型教师,敢于探索的创新型教师。

其实,做名好老师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我们有一颗善于发现的眼睛。只要我们大家都行动起来,从现在开始认清教师岗位职责,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我们的素质教育就不会落空,那么,每一位教师都会成为一名好教师。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73

凡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我思考着,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没有预设就没有教学,只有生成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实质上就是放弃教学的责任,那么,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方法。但加个问号不等于提出一个问题,这样提出的问题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没有什么价值。

的确,提问是一个很微妙的教学技艺。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发生了重大转变,由以往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发展为今天的“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更多地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而课堂提问实际上是实现师生交往互动、沟通交流、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也是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功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正如书中所说:“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74

文章中母亲那“爱”的教育也让我感受颇深。一次,她的儿子闲在家里,所以她就领着儿子到畸形儿学校去,却让她的儿子留在校门口,不让他进去。出来后对这儿子说:“我之所以不让你进去,像你这样体质健康的小孩进去给那些不幸的残疾儿看见,他们是多么悲哀,有可能他们还会自暴自弃。是的,对于那些残疾儿来说他们的心里都有一块阴影,此刻好心人的帮忙早已把阴影抛在脑后了。如果在让他们看见那些比他们自己健康而又更快乐的孩子,就等于重新再揭他们的伤疤。所以这位母亲教育儿子要为别人着想,要有着一颗善良的心。无论谁遇到了困难都要伸出一双温暖的手去帮忙他们。

虽然《爱的教育》只是一个孩子的.成长日记,但是却给了我无比深刻的感受。我也要向书中具有良好品质的人物们学习。学会关心别人,用一颗炽热的爱心去帮忙需要帮忙的人。帮忙迷失了方向的小孩找到回家的路。让无依无靠的老人感到温暖,让在异国他乡的人不再孤单,让这世界到处都充满欢声和笑语。所以我自己要做好榜样带动身边的所有人。对于父母的唠叨,我就应好好的理会;对于老师对我的要求,我就应去实践;对于同学对我的意见,我就应去采纳。因为我明白这都是对我的”爱“的教育。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75

新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是“为了一切的人”,而不是“为了每位学生”。这里的“一切的人”不仅指学生,还包括教师、校长、父母和一切与教育有关的人。新教育实验的目的是“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主要通过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学生的生存状态、学校的发展模式、教师的科研范式来实现这一目的。在我看来,实现这一目的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的过程。

我们一起阅读、一起思考、一起写作。老师和学生一起阅读、共写随笔,无论对老师还是学生都是一种督促,有利于养成良好习惯,共同编织有意义的生活。为了写得精彩,就必须做得精彩、活得精彩。阅读滋养底气,思考带来灵气,实践造就名气。

我们一起晨诵午读暮省,探索积极的生活方式。新教育实验的儿童课程包括晨诵——用诗歌开启新的一天,午读——用美丽的童书滋润童年,暮省——学会反思的生活。其实,这种积极的生活方式也同样适合教师,教师要和学生一起晨诵、午读、暮省。

我们一起推进每月一事。我们一起学会吃饭,学会节俭;我们一起不闯红灯,学会遵守规则;我们一起种树,培养公益意识;我们一起踏青,亲近自然;我们一起扫地,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善于劳动;我们一起唱歌,学会欣赏艺术;我们一起玩球,学会健身;我们一起笑着和别人打招呼,学会交往;我们一起阅读,一起求知;我们一起写家书,学会感恩;我们一起演说,学会表达,培养口才;我们一起写日记,学会坚持,学会自省。

我们一起构建理想课堂。课堂是属于学生的,老师是课堂的护卫者、服务者、促进者和协作者。构建理想课堂,落实有效的教学框架、发掘知识的魅力、实现知识社会生活和师生生命产生深刻共鸣,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我们一起聆听窗外的声音,一起培养卓越口才,一起建设数码社区,一起缔造完美教室,一起研发卓越课程,一起合作共建家校……

我认为,在新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努力做到一下几点:

老师是学生的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要首先做到。

比如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等等,我们老师就要首先做到,才能要求学生阅读、写作、演讲、关心社会。教师要为学生树立积极正面的榜样。教师只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学生才会有法可效。《论语·子路》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教给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让学生学会如何对待未来、对待工作、对待社会、对待学习、对待他人、对待自己。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回想我的教育经历,我的老师们教给我的很多东西都一生受用,譬如守时。

用教师的专业发展,影响学生的成长。

要特别注意的是是“影响”,而不是改变。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充实自我,通过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和专业共同体来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向学生学习。

“三人行,必有吾师。”学习他们的纯真善良、充满活力,学习他们的坚持和较真,学习他们敢于提出质疑……

我们一起行动,一起坚持,一起成长。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来创造。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76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叫《爱的教育》的书,其中有一篇“小石匠的来访”使我记忆犹新。

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天,小石匠到他的朋友安利柯家去玩,中午安利柯的妈妈做了丰盛的午餐,他俩吃的很高兴。离开餐桌的时候,安利柯发现小石匠的椅子上有一些石灰粉和碎屑,安利柯准备去擦椅子的时候,他父亲用了个眼神阻止了他,等小石匠走了之后,安利柯问父亲中午吃饭的时候为什么不让擦,父亲告诉安利柯:“如果你当着客人的面擦,客人会感到非常尴尬,而且这是他父亲干活留下的灰尘,并不是肮脏的。”听了父亲的话,安利柯明白了爸爸阻止他的原因。

他父亲的话也使我懂得了一个道理,我们要学会尊重别人,尽量不要在无意间做一些让别人尴尬的事情。小石匠穿的是他爸爸干活时穿的.衣服,留下的那些石灰正是他的父亲劳动留下的痕迹,劳动者身上灰尘并不是肮脏的。我想:今后当我再看到马路上清洁工身上的灰尘的时候,我会更加尊重他们;当我再次看到妈妈做饭时的两手油渍,我会更加心疼妈妈;当我再看到老师为我们上课留下的满手粉笔沫时,我会更加体会到老师的辛苦。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77

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建议》,我从中受益匪浅,要想做一个好老师,不但但是知识上的给予,更是要付出更多的热情,来感化每一个学生,挖掘他们的巨大潜能。

首先,我要树立一个信念——天下没有笨的学生,学生的心灵都是美好的、善良的。我要毫不犹豫地爱我的学生,不管这个学生是谁,不管这个学生成绩如何,不管这个学生长相如何、性格如何,我都要公平地,全心全意地爱他们。为什么呢?当我自己是一个学生的时候,我深知这种爱的力量对一个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我总是不愿意自己被老师忽视、遗忘,希望自己在班上、在老师面前表现一下自己,证明给大家看,我是多么的优秀。其实这种需要是每个学生的正常的心理需要,作为老师,是不能忽视这一点的。

我要毫不犹豫地爱我的工作,爱我的教学,如何去爱,这还是一个很值得我去思索探究学习的一个问题。当我是学生的时候,我常常会有讨厌上课的经历,这往往是因为我讨厌这个老师。为什么会讨厌呢?——上课枯燥呆板,布置大量作业、知识含量低、知识范围窄、知识老化、不懂装懂、架子大、单纯的知识灌输、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低等,往往是这一类老师的共同特征。现代的老师,显然不能这样下去,作为受过现代教育的新一代老师,我要有现代的教学。

“我的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完善,还有没有更好的设计方案呢?其他老师又是怎样设计的呢?哪一点是值得借鉴的呢?别人的为什么好呢?好在哪里?”“在课堂上如何有效地渗透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有一个美味的精神享受?”“如果发生突发事件,我有什么应变措施呢?”……我都应该认有效地真对待,作好充分的思考与准备,显然这一步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努力,但是这一步做的如何也直接关系到我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作好这一步,是至关重要的,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课堂的时间,是我开始展示自己才识的时候了。所以我首先要在精神面貌上作好文章。当一个良好的精神面貌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给自己带来信心,也可以鼓舞士气。当我开始进入角色时,依据教学设计进行讲学,那是必须的,但我不能死抱设计而不知灵活应变。我还要仔细的观察我的学生,从他们的眼神、表情、声音和动作,来判断自己的课情况和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快速评价这是否与预期效果吻合。经过大脑的快速运转之后,及时适当地调整我的教学设计。学生是否专心上课,精神状态是否良好,直接影响到我的教学效果,所以,当学生士气低迷时,我应怎样鼓励他们;当课堂气氛沉闷时,我又应怎样调动气氛,让大家活跃起来;当学生情绪高涨时,我又应怎样正确引导他们;当学生提出了奇怪的问题,我又难以解答时,我又应该怎样做;当我的教学设计与学生实际不吻合时,我又该如何改进;当个别同学故意捣乱时,我又应该怎样做呢;当学生犯错时,我又能否轻松有效地教育好这一学生;我应该怎样提升我的人格魅力呢?……总之,我的课堂应该有一种协调、融洽、轻松、互动的气氛,在这种氛围下,给我自己、我的学生最大的空间——教学的、学习的、思考的、创造的、自由的——以达到一种共同的进步。

这本专着在教我们如何当一个好老师的同时,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

一、做一个不断进取的学者

海纳百川,才有了大海的浩瀚无边。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就应该是一个不断进取的学者,向前辈学习,向优秀者学习,甚至向我们的孩子学习。教育在历史上第一次在为不可知的未来服务,教师和孩子间的代沟从来没有像今天那么大,教师第一次不得不抛去因经验丰富而摆出的架子,虚心向孩子学。这是我们怕见到而不得不见到的一幅图景。教师此时有’一桶水’也是不够用的"。面对我们的孩子,面对他们突然冒出的新花样、新想法,我们常常会发出感叹:现在的孩子啊,我们常常有无所适从的感[/]觉。这时,你的脑海里应敲响警钟:你已经落后于你的孩子了。

二、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者

人没有了思想,根本就属于酒囊饭袋、行尸走肉。教师没有了思想,就不能称其为教育者。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学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更需要有成千上万有思想的一线教师。这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用思想去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观念改变,行动改变;行动改变,命运改变"。二是用思想陶冶学子的心灵。只有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熠熠生辉,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相互碰撞,淌若有高尚、丰富、独到、深刻的思想来鼓舞人心,我们的工作,我们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们才真正无愧于上苍给予我们的不可重复,不可替代,无比高贵的生命。

三、做一个宽容的智者

在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很欣赏:土地宽容了种子,才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才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才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才拥有了未来。宽容意味着承认孩子的差异,承认孩子的未完成状态。教育应从宽容开始。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78

社会的发展与变化,极大地加剧了教育情境、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的复杂性。今天的教师,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得多的教育现实,稍有不慎就会陷入到各种教育活动困境之中。面对学校教育中学生的各类问题,青少年犯罪、道德败坏、心理障碍等严重问题,社会对其往往有较多的关注,也能够让教师有足够的警醒;由于在升学、就业等方面的改革相对滞后,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也存在阻力和困难,尤其在“作业”和“测试”两个方面,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尚未形成深层次的变革,大大阻碍了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在新课程条件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的要求,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的展示,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和转变对新阶段的物理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也使教师的综合素质面临更高的挑战。这些问题自然也成为今天教师群体所共同面临的教育困境。

首先,学生的“问题行为”并非个别表现,它是儿童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简单地理解,问题行为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符合社会准则与行为规范的行为,或不能良好适应社会生活,从而给社会、他人或自身造成不良影响的各种行为。《学生问题行为心理道德法制》一书选取学生常见、典型的问题行为5大类24种,包括攻击型问题行为、对抗型问题行为、财物侵害型问题行为、自我损型问题行为和学习困难型问题行为,基本涵盖了学生问题行为的主要表现。

问题行为并不等于问题学生,因为问题行为关注的是行为本身,而不是对行为发生者做出的整体评价。正常学生也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问题行为,因此,不能把出现问题行为的学生称为问题学生,只有严重的问题行为,且已经泛化、很难改变的学生才称之为“问题学生”。

学生的问题行为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教师应当如何有效地应对,因为学生的正常行为和问题行为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如果能够及时加以调适,问题行为可能转化为正常行为,如果调适不及时,也可能进一步导致违法犯罪行为或心理疾病。转化的关键,还要看外力施加影响的时机和方式。

通过读书,使我认识到学生问题行为综合应对策略不应停留在外在的社会规范上,应该是心理、道德、法制的结合,同时关注社会道德法制与个体心理的综合构建,即在方法上注重整体,在理论建设上强调综合,建立学生问题行为的综合教育策略。具体包括:⑴应对学生的问题行为,不仅是道德规范的简单传递与校规校纪接受,其本身也是心灵润泽,心灵点化的过程。 ⑵应对学生的问题行为,不能简单停留在问题的矫正和预防上,因为这是一种消极被动的教育方式,应当是积极主动的,以帮助学生“追寻生命的意义”为理想,以促进学生“精神成长”为目标。

对中学生的教育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尊重他们:

说话要和蔼可亲,保持平等的心态;体现出你是他们的朋友,亲人,但不是家长。千万不能唠叨,更不能在众人面前训斥,忌讳谩骂。

一定要给足他们的面子。这一点特别重要。这些人特别讲义气,你尊重他,他会特别感激你,对他自己的错误会认识深刻,,而且马上改正。他们最反对你高高在上的感觉。

2、鼓励他们:

发现他们的点滴优点,及时表扬、夸奖,给他们自信心。

3、引导他们:

在他们犯错误时,千万不要在外人面前直接批评他们,可以在他一个人的时候,亲切的问候他们后,让他们自己说出来怎么了,错在哪里?在那个时候,你再引导他们分析错误的危害,以及改正的办法。他们会终生难忘,而且你的话会对他们的一生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其次,是新课程教改下教学的作业和测试两个方面的相关问题。

合理布置和认真批改作业是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少教师歪曲了“减负”的本意和实质,致使作业及批改这个环节更趋淡化乃至名存实亡。随意布置作业、马马虎虎批改作业的现象,在常规教学中屡见不鲜。因此,引领教师树立正确的态度,养成必要的教学技能非常重要。

科学命题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命题是教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命制出优质的试卷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的一个技能。面对我们命题质量不高的现实,根本的提高方法在于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和能力的提高,吸收和借鉴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既注重理论的厚重,更强调具体教学实施中的可模仿可借鉴的操作方法,提高教师们的造诣水平。

最后,是新课程教改下备课问题的诊断和对策。

在编制一学期的学科教学进度时,一定要分布合理,不仅要把本学期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全部容下,更重要的是要突出重点和难点,并把这部分内容的时间分配尽量充分些;另外,对其他预想不到的一些活动,在制定教学进度时要留出机动时间。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看待备课。

一、从提高教学质量的角度看备课:

众所周知,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如果不在备课上下功夫,对于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是一句空话,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也是一句空话。目前,虽然各校都十分重视对教学常规的管理,特别是对教师备课的管理,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特别是教师工作负担的繁重,造成了部分教师在备课方面的一些重要问题。例如:

1、备课的目的:应付检查。有的老师备课是一回事,上课是另一回事,备课为应付检查服务,不是为了学生的学习服务。

2、备课的方法:抄搬资料。部分教师视教参教案选为珍宝,不加选择或不加思考的拿来就用。

3、备课的重点:侧重于教学内容。不少教师把绝大部分的时间化在作业批改与订正、处理事务上。时常匆匆忙忙进课堂,心中无数;凭着感觉上课,也有老师甚至还有不备课进课堂的现象。

以上这些问题将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要改革课堂教学首先必须要从改革教师备课抓起,克服教师备课过程中的这些弊端将是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问题。

二、从减轻教师负担的角度看备课:

针对教师备课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从减轻教师负担的角度出发,有些地方对教师备课也进行了多次的改革,加强了备课组的活动,注重集体备课等。在备课管理上也做了一些尝试:例如有的学校要求青年教师手写备课,备整册教材,而中老年教师集体备课,每人备一个单元或者几节课;有的学校采用修改往年教案的.方式备课;有的学校采用电子备课的模式,实施资源共享,这些都有效的提高了备课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但是同时,新的问题又出来了,有的教师从网上下载一些教案,原先要备很长时间的教材,现在是几分钟就解决了问题。我觉得“拿来主义”也是可取的,资源的共享是信息时代的优越性之一。但是,很多教师的这些下载来的资料却没有很好的去研究,去修改。纯粹的拿来主义表面上是减轻了教师的备课负担,但是由于备课环节的漏洞,紧接着的问题是教学质量的下降,学生学习水平的下降,学生作业错误率的提高等,不断的批改、补课、辅导......在事实上又加重了教师的负担,因此,备课确实需要改革。像传统备课的方式中存在的“今年抄去年的课,明年抄今年的课的现象”已经严重阻碍了教育的发展。只有合理的进行备课改革,才会真正意义上使教师从繁重的机械劳动中解脱出来,而在改革的过程中又同时要注意克服多种新的问题。

三、从借鉴的角度看南方某校的“联合备课”

联合备课类似于我们的集体备课,也就是同一学科的教师以一定的方式进行合理分工,共同完成集体协作备课,让长期以来老师备课单兵作战,教案水平存在差异的情况得到改善。但是不同的是,联合备课充分借助网络这个平台,值得我们借鉴:

1.建立一个学校的“联合备课中心”,并发布于Internet,教师无论在学校或家中都能通过网络访问到;同时,学校为每个教师开设了不同权限的用户名(用于不同层次的管理)。

2.的建设以学科分类为主,所有学科按开设年级全部开齐,共有11个科目的102册学科内容,同时建有“优秀教案推荐”、“参考教案”、“录像课点播”、“课件推荐”、“备课研究”、“教学计划总结”、“检查与反馈”等栏目和专题,用于存放各类相关教案,同时提供大量备课资源,为教师备课服务。

3.平行班的教师任教同一个学科的,可以共同完成本册内容的集体备课。一个人所备的教学内容提供给其他教师教学用,在此基础上提倡修改别人的教案,修改以后的第二稿也发在联合备课中心。

4.从事本学科教学三年以上的教师均可参加联合备课,备课的基本任务由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分配与调整。三年以下的,不参加联合备课的教师也把教案发在联合备课中心,这样可以一起参与讨论与研究备课。

综上,通过对这三本书的学习研究,使我对新课改下的中学教育教学有了充分的认识和深入的理解,我对教育教学活动和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有了更新的认识,只有做好正确处理学校教育中学生的各类问题、教学作业和测试、以及认真备课等问题,才能应对新形势的教学要求,更好的做好教书育人这份伟大的职业。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79

首先,做为老师要放下架子,善于和孩子们交朋友,平时少用命令的口气,多用商量的语言,比如可以说“来,老师跟你们一起想看这倒底是为什么”,“我们来一起画画好不好!”等等。因为孩子胆小,如果做为老师经常教训孩子,势必使孩子产生恐惧感和厌恶感,不敢亲近你,同时还往往产生逆反心理,不但不爱听你的话,就连学校也怕去了。

其次,做为幼儿教师,平时要特别注意自己的形象,在孩子面前言行举止不能随便乱来,因为幼儿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同时分辩是非能力差,在家里,大人们都教育孩子,到学校后要听教师的话,所以孩子们都认为老师的话永远是对的,老师做的永远都是好事,孰不知,老师在孩子们的心中无形已经树立了伟大的形象,你的一言一行都成为孩子们模仿学习的榜样,所以在孩子们面前言谈举止要文明得体。

再次,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善于引导,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我们都知道,孩子们生性好动、贪玩,只要他们感兴趣的事,才真正认真去学,认真去做,否则他们死活都不愿去做,赶鸭子上架在孩子们身上行不通。只有善于引导孩子,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孩子们学得更多,平时我们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识,发挥自己的想象,结合教学内容,编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或做一个有趣的游戏等都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另外,做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要有极大的忍耐力,要有足够的耐心,人们常说“六月的天气,孩子的脸”说明孩子们的表情变化无常,经常说变就变,一会儿笑哈哈,一会儿又哭又闹,刚

刚还是很乘很听话的,一下子就调皮起来,说什么也不听了。常常让老师升起一股又一股的无名火,恨不能伸手就给两耳光。当然,这时做为教师是不能发脾气的,只能不厌其烦地说服教育,最多也只能温柔的说一声“你再这样,老师真的生气了”,然后还是耐心地引导,说服他们。

总之,从事幼儿教育,要学会用心去与孩子们交流,即要耐心细致,又要灵活多样,只要我们都成了孩子们的好朋友,还怕教不好他们吗。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80

时间过得飞快,想想自己工作也已二十几年了。送走的学生也是形形色色,各有各的样,也体会到了作为教师的酸甜苦辣。总觉得现在的学生真是越来越不好管,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曾几何时渐渐和潇洒自如越离越远,苦和累成了每天的必修课。

前不久看了《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一书,思绪万千,感慨不已。既感叹其教育思想的时代性和切实性,又佩服其教育方式和方法的针对性、多样性,回顾这些年的教育教学生涯,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同为人师,为何一些简单不过的道理在自己身上就不能运用,起不到好的效果”成为看魏书生书的同时时常徘徊在脑海中的问题。

古人云: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我们的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了解学生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综观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教师、教育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知人之明,能察觉学生思想深处的奥秘,能触摸到学生感情的脉搏,他们的心和被教育者是息息相关的。也只有这样的教学,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才是一种幸福和享受。反思过去,作为教师,自己的责任心很强真是把他们都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对他们严格要求,关爱有加;可是今天想来,自己对他们又了解多少呢?又有多少时间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朋友那样与他们聊天、谈心,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灵?

在了解学生方面,我们也往往是从学生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的表现上简单的了解和简单的评价学生,对那些上课认真听讲,下课也不调皮捣蛋的孩子老师当然是越看越喜欢,也自然给他们的机会多一些;而那些所谓的“不讨人喜欢的孩子”有时就被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忽略了。长此以往,孩子的发展当然是越来越失衡。这些都是我们所不愿看到了。因此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特殊规律,而且要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普遍规律,不仅善于把精力花在偶然的个别事件的处理上,更善于把主要精力用在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上,从而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学了魏书生的有关理论,现在渐渐认识到了学生的心灵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好学生和后进学生的区别只在于头脑中是非,好坏排列的顺序及比例不同而已。正是因为后进同学上进心的幼苗小而枯黄,有的常常被压在石头下,才更需要教师的同情、关注和扶植。懂得了这些理论知识,我在具体教育过程中加以运用,果然效果明显,某些平时不听话的同学,调皮的同学经过一阶段的'努力,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也更和谐了。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教师的角色地位也在不断地变化。以前教师说的,学生就得无条件的服从,无条件的执行老师的安排。现在我们更多的是关注人文性,也在不断提倡“人性化服务”。说到底其实我们的教育更应人性化,我们一直在说:要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就是要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性。老师也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学生的今天就是老师的昨天,学生犯了错误时的心情,老师通过回忆自己当年犯的错误时的心情就能认识更真切一些。这就是魏书生说的“用回忆的方法去感知”。

读魏书生的书是一种享受,读魏书生的思想是对自身思想、灵魂的提升和升华,读了魏书生的书才知道什么是教书育人,什么是为人师表。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81

近来,我学习了《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教育新理念》两本书的许多篇章,深有感触。明确了很多道理。

首先,教育事业是一个崇高的事业。

教师对美好的事物应保持敏锐的态度。教师面对的孩子就是最美好的事物,他们有纯真的心灵、诚实的态度、自然的感情、善良的愿望,如果不能捕捉到那些美,你就辜负了造化的赐予。教师对美好事物保持高度的敏锐,才会发自内心的爱孩子,并因为爱而满心欢喜。教师要有赤子之心。做个很单纯、很简单、很好奇、很幼稚,有时有点傻劲的人。教师应有独立思想,让我经常思考教育问题,思考人的问题,思考我为什么而教,怎样教,将教育活动与人生思索融为一体。

其次,在新的教育理念引导下,应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和手段。

学生作为人,是需要灌输精神理想的,那么教师首先应该做的就是顺乎人性。学生需值得去珍爱,在工作过程中要学会宽容学生,与学生和谐相处;另一方面,教师在尊重学生时,也要学会合理合法地惩戒学生,所谓惩戒,是指通过对不合规范的行为施以否定性的制裁,从而避免其再次发生,以促进合范行为的产生与巩固。但惩戒必须注意几点:一、教师惩戒学生应具有教育性;二、尊重学生人格;三、惩戒应合理并公正;四、惩戒要符合相关程序。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要学会不培养乖孩子。如果我们将一个个乖孩子树为学生学习的楷模,而必然的报应就是,在这个多元化、个性化的时代,调皮捣蛋的孩子越来越多,而那些当初的乖孩子,将来他们也许就是弱势群体,汇入茫茫的失业大军。

总之,通过这一个阶段的学习,自己的理论水平有了提升,思路更明确了,方法更具体了。相信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这一次的理论学习必将使自己获益匪浅。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6

假期里,每天都会让儿子读几篇文章,阅读后说一说自己的感想,然后记录下来,对于文章里面好的句子也会记录下来,这样不仅提高了想象能力,增加了识字量,还为以后写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今天儿子阅读了《笨狼的故事》,这个故事只要笨狼一出场,儿子就很开心,笨狼很可爱,也很倒霉,总做一些很搞笑的事情,通过笨狼儿子能联想到聪明兔,因为聪明兔总是做一些笨狼做不到的事。故事很生动也很幽默。对于自己喜欢的故事书,儿子会一口气读完,虽然对于故事情节掌握的不太全面,但时间长了,就会实际运用到学习当中。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坚信,儿子会一天天成长,一天天进步的。

有的时候儿子也让会我陪伴他共同阅读,然后我们互相提问,看谁记得又牢固又准确,其实童话故事真的能开阔孩子的视野,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简单的图片搭配幽默风趣的语言,别说是孩子,连我也喜欢看,仿佛自己也回到了童年时代。和孩子一起阅读,不但能带动孩子的积极性,自己也能从中获得乐趣,真是一举两得。

有的故事里里面还附加了一些开动脑筋的成语故事和开心谜语,儿子也很喜欢,通过猜谜语可以提高孩子的想象能力,成语故事则丰富了孩子的阅读空间。作为家长,我们很开心。因为好习惯成就好孩子。相信孩子一定会健康快乐的成长,也必定会成为我们的骄傲。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82

暑假期间,我阅读了《做不抱怨的教师》一书,我感受颇深。一向以来,教师这一职业被认为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独生子女是越来越多,家长对教师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这就无形之中给我们教师带来压力。所以我们教师要调节好自我的心态,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工作有较好的满意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才能生活的简单而充实。

抱怨产生不了任何喜悦,也不会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添姿加彩,反而会让我们的负面情绪不断叠加,从而产生更多的不快。教育是一种智慧,教师要具有育人的智慧。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如果抛弃让学生人人“灿烂”的想法,顺应自然,那么孩子们的笑脸会不会更多些呢?就像有些教师,学生考了96分还是不够,似乎仅有100分才能算优秀。我们教师总是不满足于孩子的成绩。就像有的学生上课稍不认真,一旦被教师抓住,立刻就会被批评一顿;下课跟同学有些小摩擦,又被认为是打架。其实冷静下来,仔细想想,一堂课40分钟,谁能保证什么小动作也不做。只要学生改正过来就行了。“很多时候,学生之间的小摩擦,也不那么紧要。”这正如自然万物的生长一样,在摩擦的过程中,学会了与他人相处的艺术。所以,我们教师让学生在摩擦中学会生存,在摩擦中成长,这是一种自然选择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我们教师不必代劳。

我们教师经常也会抱怨:此刻的孩子怎样那么不听话?怎样那么坐不住?怎样那么难教?怎样那么不爱学习?家长怎样也不管管?其实,冷静想想,可能是我们教师有些小题大做了,上课思想开小差,我们提醒一下就行了;和同学闹矛盾,告诉他们要友好相处,不能太冲动。其实转脸他们也就忘了所有的矛盾了。有的同学作业没做齐,可能确实是家里有事,给耽误了,也只是偶尔没有完成。有的同学考试没考好,因为他就只能考成那样,也就那水平,他已经尽力了。当应对学生的问题时,我们教师要试着相信自我的学生,试着控制自我的情绪,这样一来,不但问题能迎刃而解,师生双方都学会了好多道理。

有的事情,我觉得只要跟孩子好好说说就行了。毕竟没有不犯错的孩子,关键是他不要放弃学习,继续努力,我们没必要严加管教,另眼看待,不能带着有色眼镜看学生,对学生要多加鼓励,少些批评,鼓励他们。

每个孩子成长阶段的需要不尽相同,懵懂无知的时候要明白灌输引导;渐渐长大些便要放手;等他完全独立了还有鞭策鼓励。爱不是只用单一的方式一路贯彻到底,爱是讲层次的。只要善于引导,灵活多样的使用教育方法,对症下药,天才可能就出现我们的手中。我们应当更用心的去教学生,去感受学生。去感受生活带给我们的另一份财富。如果用心,是能够教给学生很多东西的,不仅仅是学科知识!学生成不了博士不要紧,使他们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意义更大一些!我们给学生期望,他们就成为我们的期望了。你是笑着应对自我的期望呢,还是苦着应对自我的期望呢?笑着应对期望,期望会越来越多,你会找到越来越多的欢乐!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时时注意,坚持欢乐的心境,做个阳光教师。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每一个孩子!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83

新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是“为了一切的人”,而不是“为了每位学生”。这里的“一切的人”不仅指学生,还包括教师、校长、父母和一切与教育有关的人。新教育实验的目的是“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主要通过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学生的生存状态、学校的发展模式、教师的科研范式来实现这一目的。在我看来,实现这一目的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的过程。

我们一起阅读、一起思考、一起写作。老师和学生一起阅读、共写随笔,无论对老师还是学生都是一种督促,有利于养成良好习惯,共同编织有意义的生活。为了写得精彩,就必须做得精彩、活得精彩。阅读滋养底气,思考带来灵气,实践造就名气。

我们一起晨诵午读暮省,探索积极的生活方式。新教育实验的'儿童课程包括晨诵——用诗歌开启新的一天,午读——用美丽的童书滋润童年,暮省——学会反思的生活。其实,这种积极的生活方式也同样适合教师,教师要和学生一起晨诵、午读、暮省。

我们一起推进每月一事。我们一起学会吃饭,学会节俭;我们一起不闯红灯,学会遵守规则;我们一起种树,培养公益意识;我们一起踏青,亲近自然;我们一起扫地,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善于劳动;我们一起唱歌,学会欣赏艺术;我们一起玩球,学会健身;我们一起笑着和别人打招呼,学会交往;我们一起阅读,一起求知;我们一起写家书,学会感恩;我们一起演说,学会表达,培养口才;我们一起写日记,学会坚持,学会自省。

我们一起构建理想课堂。课堂是属于学生的,老师是课堂的护卫者、服务者、促进者和协作者。构建理想课堂,落实有效的教学框架、发掘知识的魅力、实现知识社会生活和师生生命产生深刻共鸣,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我们一起聆听窗外的声音,一起培养卓越口才,一起建设数码社区,一起缔造完美教室,一起研发卓越课程,一起合作共建家校……

我认为,在新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努力做到一下几点:

1、老师是学生的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要首先做到。比如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等等,我们老师就要首先做到,才能要求学生阅读、写作、演讲、关心社会。教师要为学生树立积极正面的榜样。教师只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学生才会有法可效。《论语·子路》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教给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让学生学会如何对待未来、对待工作、对待社会、对待学习、对待他人、对待自己。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回想我的教育经历,我的老师们教给我的很多东西都一生受用,譬如守时。

3、用教师的专业发展,影响学生的成长。要特别注意的是是“影响”,而不是改变。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充实自我,通过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和专业共同体来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4、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向学生学习。“三人行,必有吾师。”学习他们的纯真善良、充满活力,学习他们的坚持和较真,学习他们敢于提出质疑……

我们一起行动,一起坚持,一起成长。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来创造。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84

我在书上看到一个故事:“一群美国人,在美洲丛林探险,聘请了印第安人做向导,前三天印第安人勤勤恳恳,但第四天坚决不肯走了,要求休息,美国人问为什么?印第安人说:“人走路走了三天,走的太快了,灵魂就会赶不上躯体。所以,要停下来休息一天,等等你的灵魂。”

我觉得印第安人说的很有哲理,走的很快,就没有时间体会沿途的风景,忘记原先的设想和初衷。

今年,幼儿园创省级示范幼儿园,需要我们做的事情很多,我们每天忙碌着,环创、整理档案、组织班级里的“故事比赛”、“组织升国旗”、“小记者”“家长开放日”“幼儿发展性评价”“元旦晚会”“省级课题”“打击乐融入一日生活”等等。就最近的环境创设,让我深有感触,只是觉得很累,像一只无头的苍蝇,在树林里找不到方向,我只想“停下来,静一静,等等我的灵魂!”

于是我开始反思自己,为什么找不到自己的灵魂?我反省了几点:

第一、培养自己阅读的习惯。每天晚上读书半小时,吸收一些新的经验,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

第二、要善于搜集资料。善于查阅,不知道的事情要在电脑和书上查阅,丰富自己的头脑,扩散自己的思维。

第三、交流。要善于交流,多与老教师交流,与同事探讨。

这是我的反思,希望自己做一个会反思,善思考的人。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85

书籍作为生活的一个载体已经成为我们生存、发展、进步的必需品。经我市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指导团队成员推荐,我有幸阅读了《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这本书,这本书内容丰富,它是开启幼儿教育的一扇门,这本书里的一个个的问题,一个个的案例,一个个分析都是从教师教育上发生的实例,实实在在帮助我们幼儿教师释疑教育困惑,指导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好书。

《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是幼儿教师的教育实践策略汇集。内容包括《教师与儿童》《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区》三部分,用52个有代表性的问题,展示了当前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教育技能。每个问题中均设置了五个环节:体验分享、案例、分析和提示、教育策略、资源库。这几个环节能引导我们在自我体验下,逐步参与教育思考和研究;其中每一个主题的内容和形式都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从具体的、容易理解的案例、分析、教育策略、新信息等的阅读过程中,渐渐领悟新的教育观点、学习新的教育技能。从而使我们懂得如何利用周围的自然和文化资源改善幼儿受教育环境、促进家长和社区参与早期教育的新策略。帮助我们在实际操作中理解教育理论与日常生活、教学活动的相关性,在新教育观念与行为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这本书中举了大量的案例,这些案例我们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也是经常会碰到的,看着就很能引起共鸣。在每一篇案例下都有相应的教育策略,可以帮助我们遇到相应的事情来解决问题,如当我们遇到这些状况的时候是怎么在想的,怎么在做的,而书中的作者又向我们传达了哪些教育理念和策略,看着看着总能给人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比如案例:《感动的微笑》,讲述的是刘教师的一个语言教学活动案例,这样的活动案例再寻常不过了,很多老师也都会碰到,但它却给我印象比较深刻。活动讲述的是刘老师上的一个语言活动《微笑》,活动开始,刘老师以微笑的表情给幼儿一个轻松、自由的交谈氛围和与他们生活经验相适应的话题,促使幼儿交流的愿望,使幼儿表达的积极性得以激发,对孩子们的各不相同表达,刘老师都能用微笑来认可回报,并抓住教育契机,对不爱讲话的张赛月及时的启发,使孩子们都能感到非常的开心,引发了孩子的主动参与交流,让我们感悟到了语言美对孩子的感染和教育价值。书中在案例的描述后有一个“分析和提示”,就是对这个案例的剖析,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分析孩子之所以产生这一行为的原因。

接下来一个内容是“教育策略”,也就是我们老师可以怎么做,采取一些什么样的教育策略帮助孩子改变这一现状,很具体,这个《感动的微笑》的案例,书中给予的“教育策略”。

1、创设让幼儿自由表达,有话就说的语言环境

。2、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有意识扩展幼儿语言交流的内容。

3、创造个别交流的机会,引导幼儿学会与他人平等对话。

4、利用文学作品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5、鼓励幼儿进行合作交流的活动。

6、通过设计、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有话可说。

7、主动与不爱说话的幼儿交谈(具体的内容在书P45页)。

我班大多的孩子就是不敢在集体面前大胆的讲话,我运用了好多的方法对他们的帮助也不大,通过这个案例、分析与提示、加上教育策略对我有了很大的提示,使我茅塞顿开,知道了怎样让幼儿爱说会讲。

《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吸引我的是大量来自一线教师所写的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教育案例,及非常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策略指导。现在我们教师专业学习时常不知道如何将先进的理论具体地转化为自身的教育实践,往往是对《纲要》的理论耳熟能详,就是不知道如何去操作。《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这本书开启了我一扇门,成为我学习新技能的一把钥匙,它里面里还有很多其它的案例,看了之后都很有用,所以建议年轻的老师们,都可以来看看这本书,这会成为我们自身专业化成长的一个阶梯,它会让我们在专业路上越走越自信,越走越轻松。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86

书籍作为生活的一个载体已经成为我们生存、发展、进步的必需品。经我市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指导团队成员推荐,我有幸阅读了《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这本书,这本书内容丰富,它是开启幼儿教育的一扇门,这本书里的一个个的问题,一个个的案例,一个个分析都是从教师教育上发生的实例,实实在在帮助我们幼儿教师释疑教育困惑,指导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好书。

《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是幼儿教师的教育实践策略汇集。内容包括《教师与儿童》《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区》三部分,用52个有代表性的问题,展示了当前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教育技能。每个问题中均设置了五个环节:体验分享、案例、分析和提示、教育策略、资源库。这几个环节能引导我们在自我体验下,逐步参与教育思考和研究;其中每一个主题的内容和形式都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从具体的、容易理解的案例、分析、教育策略、新信息等的阅读过程中,渐渐领悟新的教育观点、学习新的教育技能。从而使我们懂得如何利用周围的自然和文化资源改善幼儿受教育环境、促进家长和社区参与早期教育的新策略。帮助我们在实际操作中理解教育理论与日常生活、教学活动的相关性,在新教育观念与行为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这本书中举了大量的案例,这些案例我们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也是经常会碰到的,看着就很能引起共鸣。在每一篇案例下都有相应的教育策略,可以帮助我们遇到相应的事情来解决问题,如当我们遇到这些状况的时候是怎么在想的,怎么在做的,而书中的作者又向我们传达了哪些教育理念和策略,看着看着总能给人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比如案例:《感动的微笑》,讲述的是刘教师的一个语言教学活动案例,这样的活动案例再寻常不过了,很多老师也都会碰到,但它却给我印象比较深刻。活动讲述的是刘老师上的一个语言活动《微笑》,活动开始,刘老师以微笑的表情给幼儿一个轻松、自由的交谈氛围和与他们生活经验相适应的'话题,促使幼儿交流的愿望,使幼儿表达的积极性得以激发,对孩子们的各不相同表达,刘老师都能用微笑来认可回报,并抓住教育契机,对不爱讲话的张赛月及时的启发,使孩子们都能感到非常的开心,引发了孩子的主动参与交流,让我们感悟到了语言美对孩子的感染和教育价值。书中在案例的描述后有一个“分析和提示”,就是对这个案例的剖析,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分析孩子之所以产生这一行为的原因。

接下来一个内容是“教育策略”,也就是我们老师可以怎么做,采取一些什么样的教育策略帮助孩子改变这一现状,很具体,这个《感动的微笑》的案例,书中给予的“教育策略”。

1、创设让幼儿自由表达,有话就说的语言环境

。2、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有意识扩展幼儿语言交流的内容。

3、创造个别交流的机会,引导幼儿学会与他人平等对话。

4、利用文学作品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5、鼓励幼儿进行合作交流的活动。

6、通过设计、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有话可说。

7、主动与不爱说话的幼儿交谈(具体的内容在书P45页)。

我班大多的孩子就是不敢在集体面前大胆的讲话,我运用了好多的方法对他们的帮助也不大,通过这个案例、分析与提示、加上教育策略对我有了很大的提示,使我茅塞顿开,知道了怎样让幼儿爱说会讲。

《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吸引我的是大量来自一线教师所写的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教育案例,及非常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策略指导。现在我们教师专业学习时常不知道如何将先进的理论具体地转化为自身的教育实践,往往是对《纲要》的理论耳熟能详,就是不知道如何去操作。《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这本书开启了我一扇门,成为我学习新技能的一把钥匙,它里面里还有很多其它的案例,看了之后都很有用,所以建议年轻的老师们,都可以来看看这本书,这会成为我们自身专业化成长的一个阶梯,它会让我们在专业路上越走越自信,越走越轻松。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87

近期翻阅了张文质先生的《慢教育》。我细细地品味着慢教育的每一个实例,我深深地感到每一个实例都在向我传递一个看似平常却蕴含深意的教育哲理。

教育是慢的艺术。张文质先生这样阐述:知识的获得是一个困难、艰苦、缓慢的过程,人的成长更是曲折、艰难。有时候我们简直没有办法使一个人学得更多、学得更好,也没有办法让他迅速形成所谓良好的习惯。教育其实就是一种互相寻视、发现的过程。教师最重要的品质就是耐心、敏感、克制、清醒,同时要有乐观的态度,积极恰当的临场智慧。

教育并不是立竿见影的事情,急功近利,拔苗助长是教育的大忌。正如德国哲人所言: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生命活力与精神灵魂的教育需要耐心、宽容、细心……

以“慢”的心态对待教育,陪着孩子慢慢地走,慢慢地欣赏成长的快乐,慢慢地等待长大,何尝不是一种睿智,一种气度?在“慢”的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保持充分的从容和宽容,慢慢地等待孩子的思考与幼稚,慢慢地感受孩子的挫折与成长。老师要拥有足够的童心与细心,慢慢地听孩子讲故事谈理想。同时要学会真诚的欣赏与体验,慢慢地表扬孩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慢慢地和孩子一起品味纯真的快乐童年。

教育是一个慢活、细活,是生命潜移默化的过程,所谓润物细无声,教育的变化是极其缓慢、细微的,它需要生命的沉潜,需要深耕细作式的关注与规范。

我很欣赏书中的这段话:“要把教育当作一件事来做,一个人一辈子只能做一件事,一件事也不一定能做好,重要的是尽力去做,而且从具体的小事做起,做一件就是一件。”从今天起,在教学中,我会“慢一点,再慢一点,放慢欣赏的脚步;等一等,再等一等,等到迟来的花开。”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88

首先,做为老师要放下架子,善于和孩子们交朋友,平时少用命令的口气,多用商量的语言,比如可以说“来,老师跟你们一起想看这倒底是为什么”,“我们来一起画画好不好!”等等。因为孩子胆小,如果做为老师经常教训孩子,势必使孩子产生恐惧感和厌恶感,不敢亲近你,同时还往往产生逆反心理,不但不爱听你的话,就连学校也怕去了。

其次,做为幼儿教师,平时要特别注意自己的形象,在孩子面前言行举止不能随便乱来,因为幼儿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同时分辩是非能力差,在家里,大人们都教育孩子,到学校后要听教师的话,所以孩子们都认为老师的话永远是对的,老师做的永远都是好事,孰不知,老师在孩子们的心中无形已经树立了伟大的形象,你的一言一行都成为孩子们模仿学习的榜样,所以在孩子们面前言谈举止要文明得体。

再次,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善于引导,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我们都知道,孩子们生性好动、贪玩,只要他们感兴趣的事,才真正认真去学,认真去做,否则他们死活都不愿去做,赶鸭子上架在孩子们身上行不通。只有善于引导孩子,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孩子们学得更多,平时我们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识,发挥自己的想象,结合教学内容,编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或做一个有趣的游戏等都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另外,做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要有极大的忍耐力,要有足够的耐心,人们常说“六月的天气,孩子的脸”说明孩子们的表情变化无常,经常说变就变,一会儿笑哈哈,一会儿又哭又闹,刚

刚还是很乘很听话的,一下子就调皮起来,说什么也不听了。常常让老师升起一股又一股的无名火,恨不能伸手就给两耳光。当然,这时做为教师是不能发脾气的,只能不厌其烦地说服教育,最多也只能温柔的说一声“你再这样,老师真的生气了”,然后还是耐心地引导,说服他们。

总之,从事幼儿教育,要学会用心去与孩子们交流,即要耐心细致,又要灵活多样,只要我们都成了孩子们的好朋友,还怕教不好他们吗。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89

翻开《教育有悟》,初读感觉这是一本再普通不过的书籍了,这本书是由95篇教育随笔组成的,里面描述的,都是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教师们所记录的发生在教师和孩子们之间或发生在孩子们自己之间的小事,也是一些琐细得不能再琐细的事件:学生考试作弊啦、新生点名啦、教师板书啦、课堂上表扬啦……

故事中一幕幕场景,有些我们多么熟悉的,甚至是自己亲身经历。或许你会觉得这样的书记录的事太平凡,但细想,教育,不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琐碎繁杂吗?不就是日复一日的鸡毛蒜皮吗?

这本书分五个板块,其中第一章节告诉我们,教师不仅仅是教育者,也是受教育者,因为学生作为教师的教育对象,其一言一行莫不形成反馈,使教师从中学习、体悟,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从而使整个教育成为一个双向动态过程。而其中的第三章节是关于针对后进生一些教育的机制,它告诫我们只要目中有人,就没有后进生。“后进生”不等于“后进人”,事实甚至相反,教师们只要把“生”当“人”,就不会再有“后进生”了。因为教育的奇迹在于:教师之光,能使远远近近的心都披上绚丽……

书中所写,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没有抽象的理论,有的只是生动的教育故事以及故事中蕴含的思考。内容鲜活而真实,文笔朴素而流畅。朴实的文字中包含着真挚的情感,读着读着,我被故事内容所吸引,所感动,更引起了我深深的思索。

它犹如一面镜子,折射出我们日常教育教学中存在的诸多不足:你差遣你的学生为你做私事了吗?哪怕只是举手之劳;你注意批评学生的方式了吗?哪怕只是换个谈话场所;你尊重学生的“杂念”吗?哪怕它有时会扰乱课堂;你能耐心倾听学生的辩解吗?哪怕他确实有错……

它又如一位指点迷津的导师,为我们解决工作中的各种困惑而指明方向:它告诉我们如何激发中间生的学习热情;它告诉我们如何让班干部乐于奉献而毫无怨言;它告诉我们爱得不恰当也会造成伤害;它告诉我们什么是宽容的魅力……

感谢这些教育的有心人。他们让我们更多的教师分享了他们的成功的经验与体会,让我们静静地吸吮“名师”们带给我们的精神食粮,让我们明白如何使用一个微笑,一句称赞,一个亲切的动作,如何用爱温暖学生,亮丽自己!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90

近来有幸拜读了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的专着——《玫瑰与教育》。本书主要记载了窦桂梅老师平时在教育教学中及为人处事中的探索和思考,也有国外教育(日本)现状的透析,还有一篇篇富有真知灼见的读后感。

读了这本书,我对窦桂梅老师肃然起敬,倒不是因为她如此年轻就评为全国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标兵,获得全国十杰教师提名,还担任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而是通过《玫瑰与教育》这本书,通过窦桂梅老师的成长经历,我感受到了名师光环背后执着的追求和心血的付出!令我触动最大的是以下两点:

一、广泛读书,积淀学养。小时侯的窦桂梅老师没有读过多少书。当上教师以后觉得“腹中空空”,于是她把书籍作为自己成长的土壤。《玫瑰与教育》第一辑《清谈与忧患》之《执子之手,与子偕行》中,我们看到了窦桂梅老师从一个读者到作者的经历,看到了窦桂梅老师从一名普通教师到一代名师的经历。“现在,读书成了我的习惯。我深深感到,这是一个可以独自培植幸福的习惯——土壤、阳光、水分都来自于美好的书籍。”(窦桂梅语)读书已经真正成了她生活、工作、学习的一部分了。当然,读书也给她的教学,给她的不断成长提供了深沉的底色。

二、积极实践,勤于积累。窦桂梅老师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地成长起来,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不断地创新实践,并且善于积累总结。窦桂梅老师在不断的探索中始终保持着自己敏锐的触角,她努力突破在教育中谈教育的弊端,勇于用自己的言语发声,勇于上探索性的课。有实践就要有反思。不断地积累已成为窦桂梅老师的'自觉行为。《为生命奠基》、《教育的对话》、《窦桂梅阅读教学实录》等个人专着的出版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我在成长,我在写。”

读完名师之作,我们扪心自问:我们自己离窦桂梅老师有多远?我们离理想中名师有多远?

名师之名在于学识胆略,在于砺志勤恳,在于审视笃行。他们都有一种忘我的独立、奉献之精神!我们所需要的就是在平凡的工作中不断的去实践,努力的去奋斗,去获得一种稳定、持久、成熟的情感!我们与名师的差距,在于精神世界的距离和实践的勇气、耐力!人只有有了想法才会有行动,有了行动才会有不同的结果。

我们要想改变自己,首要的是要打碎旧的思想意识,让精神站立!很多情况下,名师给了我们压力的同时,也给了我们动力。一个要进步的人,对自己应该自找一个压力,这样才能迫使自己去努力。我们不一定能成为名师,但是,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做名师曾经做过的事情。

最后我想说,窦桂梅老师将永远激励着我不断前进!感谢《玫瑰与教育》!感谢窦桂梅老师!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91

凡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我思考着,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没有预设就没有教学,只有生成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实质上就是放弃教学的责任,那么,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方法。但加个问号不等于提出一个问题,这样提出的问题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没有什么价值。

的确,提问是一个很微妙的教学技艺。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发生了重大转变,由以往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发展为今天的“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更多地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而课堂提问实际上是实现师生交往互动、沟通交流、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也是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功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正如书中所说:“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92

前夕,收到了在烟台工作的一名学生送给我的礼物——尹建莉老师写的教育读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看了这本书,身为人母又身为人师的我,被书中的内容深深的吸引和打动。看的时候,我的心情一直起伏不定,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让我发现,原本我们一直认为正确的教育方式,事实上是完全错误的,从而大大地贻误了我们的孩子。

该书的作者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她16岁的女儿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这到还是其次,最主要的是,我们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女儿从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乐和健康、成熟和自立,我们能感受到女儿所有的一切绝非天生,她的一切成绩都来自于这个细心又有智慧的妈妈的教育。

文中:“年轻的父母会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

关于,我们承认,孩子家庭教育的影响远远大于学校教育。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妈妈也是一位老师,书中记叙了许多,作为一位充满良知又懂教育的妈妈,她是如何一次又一次的,“冒险”抵抗女儿学校老师的不良教育。比如为了和女儿一起抵抗老师的“暴力”作业,她替女儿写了几年的家庭作业。为了抵抗老师不正当的处罚,她宁愿女儿再次接受处罚,也不让女儿做本来就是错误的事情。

虽然是一本家庭教育的书,但我认为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教育都是相通的。书中记叙了许多事情再次地证明了作为一名教育者只要真正从爱、理解、尊重孩子的立场出发,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被塑造成为优秀的人才。

但真正的问题是,当我们在一次又一次的抱怨孩子不懂事、不听话、总是在犯错误,永远达不到自己理想的时候,我们愿不愿意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我们愿不愿意向孩子承认或向自己承认“我错了”。如果我们没有这种勇气或不愿做出这种反思,我们就不要奢望我们的孩子会有所改观。甚至我们有的家长或老师对孩子不满了,非打即骂,打骂的理由是充足又充足的,简直无懈可击。书中说:“打孩子是一种陋习和恶习。一个用武力征服儿童的成人,无论财富多么丰厚,地位多么显赫,学问多么高深,打人的理由多么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现。这一瞬间,你以为自己强大而正义,其实是缺少理智,恃强凌弱;你在弱小的孩子面前心理全部失守,只能从体力上给自己找平衡—在爱的名义下施暴,此时此刻你的行为如此粗野,不过是个穿西装的野人。”

“在爱的名义下施暴”这句话给我很强烈的感受,它让我越来越深刻的反思,我们作为老师在做学生工作的时候,总是在强调“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问心无愧。”良心和爱固然是必须的,但这毕竟主观,而且我想这也是一种比较自私的想法,毕竟你主观感觉的是对得起自己,那孩子呢?如果不被孩子所接受,即使我们再煞费苦心,也是失败的教育。我们要求孩子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我们作为老师有没有树立起作为老师的理想;我们要求孩子从小认真学习,我们作为老师有没有把“教育”作为一门功课来学习,如果我们没有,又有什么资格去要求我们的孩子。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总是在强调一些客观因素,小学老师说孩子没有良好的家教,初中老师强调小学老师没把孩子教育好,高中老师又抱怨初中老师无能,大学老师更是觉得没有必要为学生的行为负责。如此,孩子便长大了,真的成为祸害别人的人了。谁为他负责呢?我们应该为此感到忧虑。没有道德败坏的孩子,只有不幸的孩子。我们没法改变无法改变的事情,但我们可以让每一个到我们手中的孩子感觉到幸运,要知道他已经不幸很久了。

作为一名老师,我越来越感觉自己的无知和无能。回想自己十几年的教师生活,许多事情感觉力不从心,我们总是宽容自己一次又一次的犯错误,可我们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我们犯了错误可以改,可我们孩子的生活却永远不能够从头来过。

书中说“现代家庭教育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我们从来不否认一个溺爱孩子的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爱,所以我们也从来不否认作为一个良苦用心的老师对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但这远远不够,如果我们真正能够爱孩子,那就从改变自己做起,从加强自身的学习做起。

书中说“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为老师的人都会做老师。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作为一名老师,我越来越感觉自己的力不从心。我想只有更多的学习,不断地提高才是我当下要走的教育之路。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通用8

假期里里,我抽空拜读了《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这是一本父亲成功教育孩子成才的教育故事集,是一本用自身成功经验证明了早期教育的价值的论文集,是一本家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动性实践手册,是提升每个家庭的教育水平的指路灯,也指明了全面提升公民素质的方向。虽然我还没真正体会到书中教育的效果,有些内容确实讲得十分有理。

一、卡尔威特的教育理念。

1、高尚的情操:乐于助人和行善,有同情心,与人为善,活泼开朗,讲文明,讲礼貌;端庄,见闻各种高中低场合;

2、智商速成:父母在家的教育方式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好的方法要根据孩子的现实情况不断总结并验证,用事半功倍的办法,快速有计划有目的不分时间地快乐学习各种知识;玩也要玩得有水平,有知识,不过我更鼓励跟别人一起玩,这也是交往的一部份。从玩中学是孩子更易接受的,父母要常深入研究。辅导孩子的过程和孩子学习的过程都应是快乐的,并且成效显著的话,我想智慧的大门就打开了。

3、加强体质:第一,健康的体魄是一切开展的基础,在这里,卡尔特别提到小孩不能暴饮暴食,否则影响健康和智力。第二就是讲卫生,自不必多说了;

4、高雅文化熏陶:声乐和美术教育,铸成一个高尚情趣的人;

5、劳动光荣:珍惜劳动成果,并创造劳动成果;只有付出才有收获,不能不劳而获;(同时也要说明:付出了,不是绝对就有收获。)

卡尔的做法比较简单:表现好就给一个戈比做奖励;新时代我们要让孩子从劳动中体验劳动的快乐和收获,也要体验劳动的艰辛。

二、卡尔威特的教育原则。

1、“成人化”教育: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老卡尔威特在很多时间从来没有把孩子当成孩子,而是以成人的方式来交流。

2、“民主化”教育:在老卡尔威特眼中,父母在孩子面前是没有绝对权威的',相反孩子的“面子”却应是父母特别关注的。

3、“快乐化”教育:卡尔威特的博学多才,并没有建立在与我们一样痛苦的学习训练基础上的,相反对他来说,学习是一种快乐。

4、“个性化”教育:教育一个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仅如此,因时而教、因事而教都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法则。

读了这本书,我获得最大的启示是教育孩子要有正确的方法,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开发孩子的智力,引导孩子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培养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鼓励孩子敢于向成人提问,同时培养了孩子对读书的好奇心、发现问题的恒心、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通用9

”教育终究是基于生命和贯穿生命的,因而,它最终能够以更美好的生命的方式,缓慢而坚定地证明人性的胜利,证明我们内心对自由、光明、幸福不可扼制的渴求。谁专心致志于自己的事业,谁就能够把这样的信念坚持更久。“这是张文质老师在《教育是慢的艺术》中所写的自序中的一段文字。

我挺喜欢这样的文字。肖川老师的文字里也会常常读到这样的一种感受。真正理解教育、热爱教育、尊重教育的人,他的文字里就总能流露出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

教育是需要等待,需要耐心的,确实是”缓慢“然而又是”坚定“的。每一次考试之前的班会课,学校都安排主题为诚信教育,考风考纪讲了又讲,诚信签名也是签了又签。然而,作弊的行为依然屡禁不止。每次年级通报作弊的学生名单时,我的心就揪得紧紧的,生怕听到自己班级孩子的名字。不知道是对学生不信任还是对自己不信任,总之会有一种紧张的情绪。虽然每次考前动员,我都费尽心思,总要讲一些他们之前没听过的故事。因为,我担心老生常谈最后会变成空谈。比如这次期末考前,我讲了一个留学生到德国去的时候所经历的一件事。来自其他国家的留学生都可以顺利通过检查,唯独来自中国的学生要被留下来详细检查,他们不大相信文凭上的钢印,不大相信身份证是真实的,因为中国假的东西太多了,以至于他们觉得这个民族他们不敢随意相信。你在国内,觉得处处防假,经常打假,都习以为常了。然而,走出国门,你才会发现,原来,民族的诚信危机已经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尊严了。国有国格,人有人格。面对这样的诚信危机,我们能做些什么?每一次考试,希望我们都能想到我们的责任。类似这样的教育很多,我们得不厌其烦地去寻找新鲜的教育故事,因为我们一直希望孩子们的生命会很美丽,能尽量少沾染一些市侩的污浊气。

孩子们今后走上社会,会看到很多阴暗面,会遇到很多挫折,会遇到很多与学校所教育的价值观相冲突的东西。然后,我想,只要每个生命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已经得到了生命的教育,那么,他会知道该怎么去面对阴暗面,该怎么去阳光地、积极地对待挫折。

要”专心致志于自己的事业“,才能把教育的信念坚持更久。也只有专心致志于自己的事业,才能得到更多的幸福和自由。

教育就是这么一个工作。每带一批学生,我便投入极大的心力。收获的就是艰辛与幸福。每次非常疲惫之后,我想,下次,即使再大的幸福,我也不全心投入了。然而,当接手一个班级之后,又不自觉地投入进去了。我发现自己没法不投入。于是就难免很累。现在慢慢的也接受这么一个事实了,我就是这么一个控制不住会牵挂人的人。也许,这正证明着我”内心对自由、光明、幸福不可扼制的渴求“呢。

用生命润泽生命,教育是基于生命且贯穿生命的。所以,我们的生命得时时在场。不能含糊,不能应付。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93

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对于我们基础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他的教育思想,服务于我们的教育事业。我有幸拜读了《陶行知教育名著》这本书,受益匪浅。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是我前所未闻的,更给了我一丝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时感叹教育家的前瞻性,这不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吗?有次,在给四年级学生讲解let’s…表建议的句型时,刚好看到A生上课蹲在地上。见此情景,我就说:对于A生的现象,我们就用这个建议的句型,如:Let’ssitstraightly。其他学生立刻就说:“施老师,你的这个句子用的'真好。”我顺势说:“那么我们对建议类的句子回答就用……?”学生说:“goodidea。”。我想这就是“生活即教育”,在学习的生活中,教育教学学生。

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教育,善于开启学生感受生活、学习探索的兴致,教师是一个活的教科书,孩子从“活”的书中能感受生活,感受生命。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要教给孩子知识,更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计算,学会学习。教师应该像一个有能源支持的火炬,后者性一个有生命的蜡烛,以便燃烧,一边又在生长。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的丰富自己,使自己有更高的燃烧值,更高的照亮度,这样才有可能在有限的从教生涯中,为祖国,为民族的教育事业,为千百万人的成长做出一份自己的贡献,陶行知的教育名言是我教育之路的一盏明灯,指引我继续前进、感悟和探索……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94

近来有幸拜读了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的专着——《玫瑰与教育》。本书主要记载了窦桂梅老师平时在教育教学中及为人处事中的探索和思考,也有国外教育(日本)现状的透析,还有一篇篇富有真知灼见的读后感。

读了这本书,我对窦桂梅老师肃然起敬,倒不是因为她如此年轻就评为全国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标兵,获得全国十杰教师提名,还担任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而是通过《玫瑰与教育》这本书,通过窦桂梅老师的成长经历,我感受到了名师光环背后执着的追求和心血的付出!令我触动最大的是以下两点:

一、广泛读书,积淀学养。小时侯的窦桂梅老师没有读过多少书。当上教师以后觉得“腹中空空”,于是她把书籍作为自己成长的土壤。《玫瑰与教育》第一辑《清谈与忧患》之《执子之手,与子偕行》中,我们看到了窦桂梅老师从一个读者到作者的经历,看到了窦桂梅老师从一名普通教师到一代名师的经历。“现在,读书成了我的习惯。我深深感到,这是一个可以独自培植幸福的习惯——土壤、阳光、水分都来自于美好的书籍。”(窦桂梅语)读书已经真正成了她生活、工作、学习的一部分了。当然,读书也给她的教学,给她的不断成长提供了深沉的底色。

二、积极实践,勤于积累。窦桂梅老师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地成长起来,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不断地创新实践,并且善于积累总结。窦桂梅老师在不断的探索中始终保持着自己敏锐的触角,她努力突破在教育中谈教育的弊端,勇于用自己的言语发声,勇于上探索性的课。有实践就要有反思。不断地积累已成为窦桂梅老师的自觉行为。《为生命奠基》、《教育的对话》、《窦桂梅阅读教学实录》等个人专着的出版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我在成长,我在写。”

读完名师之作,我们扪心自问:我们自己离窦桂梅老师有多远?我们离理想中名师有多远?

名师之名在于学识胆略,在于砺志勤恳,在于审视笃行。他们都有一种忘我的独立、奉献之精神!我们所需要的就是在平凡的工作中不断的去实践,努力的去奋斗,去获得一种稳定、持久、成熟的情感!我们与名师的差距,在于精神世界的距离和实践的勇气、耐力!人只有有了想法才会有行动,有了行动才会有不同的结果。

我们要想改变自己,首要的是要打碎旧的思想意识,让精神站立!很多情况下,名师给了我们压力的同时,也给了我们动力。一个要进步的人,对自己应该自找一个压力,这样才能迫使自己去努力。我们不一定能成为名师,但是,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做名师曾经做过的事情。

最后我想说,窦桂梅老师将永远激励着我不断前进!感谢《玫瑰与教育》!感谢窦桂梅老师!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95

新教育行动在全国如火如荼的开展,我们也积极的参与其中。又一次的读了这本教育典著,又一次的豁然开朗,又一次的被深深的震撼。再一次的重读新教育,这一次我对它的理念是:“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燃起了我对教育的新的期望。教育也可以是幸福的、完整的。这句话,不只说我们教师要过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学生也应该是幸福的。

这本书中我最欣赏的一句话是:行动就有收获。朱永新教授说的是,只要你去做,你就能行;只要你去做你就会成功。是的呀。在人生的漫漫长河中,我们总是想要的、希望的很多,而实现的却很少。原因有很多种,自身的惰性,是最重要的是,没有去行动,没有去坚持。我们不需要华而不实的话语,我们不需要夸夸其谈的口号,我们只需要踏踏实实的去做、去行动,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然而,在整本书里我感受最深的是没有教师的幸福,就不会有快乐的学生。教师是教育活动的支撑点,一切为了教师,为了教师的一切。让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共同成长,共同发展进步。让教师和学生一样,也能享受教育的幸福感和愉悦感。我们校长也常说,一个学校发展的最最核心的的东西就是教师用自己的专业发展带动学校的发展,进而去影响学生的成长。那就很清楚了,如果没有教师的成长,也就不会有学生的成长;没有教师的快乐就不会有学生的快乐。教师不快乐,他就没有激情去拥抱他的教育生活,那么幸福的教育生活从何而来?

一个人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阅读让我们精神起来!因此我们教师应该把阅读当成一个自己的习惯,就像每天起床、吃饭一样,每天读每天都有收获。在收获中成长,在收获中快乐,自己快乐,孩子们也就快乐了。

朱永新教授还说过:“只有追求理想,超越自己,才能培养积极的态度,真正的让教师、学生和学校一起成长。每个老师都应该有自己的梦,都应该给自己一种挑战自己的勇气,一种超越的精神。这样每一个老师、每一位学生都要成功、都会成功。

为师者,不断提高自己,用心阅读,用心成长,用心总结。让我们在新教育这条路上,越走越坚定,越走越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