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教师师德演讲稿
此篇文章老教师师德演讲稿(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老教师师德演讲稿 篇1
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作为一名普通的美术教师,在我们学校,我有自己的崇拜者-李叔同,他在学校最有权威,最受人敬仰的老师,不像别的学校,是教国文,英文、算学的老师,而是教图画和音乐的李先生。李先生虽然只教图画和音乐,但他懂的不仅是图画和音乐,他的诗文比国文老师好,他的书法比习字老师要好,他的英文比英文老师更好。
用知识传授识,用言行影响言行,用道德感染道德,用心灵融摸心灵,这是最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也是教育最本质的特征。一个充满人格魅力的教师必定具备丰富的学识,完善的言行,高尚的道德和纯洁的心灵。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真正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才能真正获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和尊重,我们的教育事业才有可能走向成功。
教师的人格魅力首先来源于教师的丰富学识。
在上美术欣赏课时,一位学生突发奇想,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为什么蒙娜丽莎的‘莎’不是沙子的‘沙’?”教师里顿时鸦雀无声。
我笑着反问学生:“为什么美国的‘美’是美丽的‘美’而不是倒霉的‘霉’?为什么英国的‘英’是英明的‘英’而不是阴暗的‘阴’?”一阵笑声后,学生开始议论纷纷.经过短暂的思考和讨论,我向学生们简单解释了语言言翻译过程中人为美化的审美现象,让学生了解人类对美孜孜不倦的普遍追求。通过这个小小的插曲,让我认识到要真正做到”学高为师”,在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需不断充实和完善的自己知识结构。
《三字经》中“孟母三迁”的故事可谓妇孺皆知,孟子的母亲为了不让年幼的孟子受到周围邻居不良行为习惯的.影响而三次搬家。由此可见,对于正处在模仿旺盛期的孩子来讲,周围环境对他的影响有多大。
我们都是教师,每天几乎有8个小时以上的时间都和学生们在一起,学生不但可塑性极强,又具有强烈的“向师性”,他们往往会把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作为自己学习和仿效的榜样。身教重于言传,所以我们每个教师都不能忽略自己的言行举止。更何况,言行举止同时也是一个人内在和精神而须的外在体现。
工作的中学,就有许多这样的教师,无论是在课内还是在课时,他们都十分注重自己的言行细节,以身示范:陈老师会弯下腰,帮学生拾起掉在地上的铅笔;祝老师会对帮他收发作业的学生道声谢谢,扬校长会悄悄拾起掉在地上的一团废纸;王老师会当着全班的面向学生承认自己的过失??在他们的影响下,我也学着每次微笑着走进教室,结果我获得学生比以往更多的喜爱,他们给我了一个可爱的外号——“洋娃娃”;我学着不发脾气,用幽默来教育,结果获得了学生比以往更多的尊敬。
有一次我上课时,学生起立向我问好,可不知什么原因,学生的姿态东倒西歪,声音也是有气无力。我有些不快,刚想教育一番,忽然灵机一动,故意学着他们的样子懒洋洋地说:“同~学~们~好??”学生一愣,继而大笑起来。
老教师师德演讲稿
成为名师人师的关键是要有高尚的师德。下面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老教师师德演讲稿,欢迎大家浏览。
老教师师德演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这是我在童年时代听到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对教师的职业最初的认识。在我学生年代,听到了人们对老师一系列的评价,有人说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人说老师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有人说老师是甘为人梯,默默耕耘;有人说老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歌颂的是老师献身精神。步入工作岗位后,我却亲眼目睹了老师们爱岗、敬业、奉献等作为,亲耳聆听了不畏艰苦,孜孜不倦、潜心奋斗于育人工程的感人事迹,亲身感受了那为了祖国和人民,为了孩子和未来,真诚奉献的博大情怀。
由学生到教师是我人生的一大转折点,想想去年的这段日子,我正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徘徊着,矛盾着,斗争着,而今天我来到了这里,在这里,我的收获很大,我不但很快适应了新的环境,而且还结识了新的朋友,更重要的是我接受了一个全新的教育。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经常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是优美的语言?是广博的知识?还是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不仅要有优美流畅的语言、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最重要的是高尚的师德。
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在当今社会发展和人性本身物欲的膨胀,给我们带来心里和精神的空虚,而物质和精神的落差又使我们对”师德“的概念有些模糊。在”5.12“大地震中涌现出很多优秀教师,如张开双臂护着四名学生的谭千秋老师、学生生命的救护神吴忠洪老师、救出学生却永远失去女儿的刘宁老师,他们在特大自然灾害面前,舍生忘死、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拼死保护学生生命的崇高师德风范,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师德“。从他们身上,使我增强了热爱教育事业的信念,甘于清贫、乐于奉献,真正理解`方案范#文。库整-理^了师德的意义。
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因此,师德 ,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
老教师师德演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宁静致远,潜心育人》。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古人尚修德,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更应把师德放在首位。但是坦白说,刚刚看到“师德”这个演讲主题的时候,有些犯难。因为,对于我,一个刚上任的年轻老师来说,不过是刚刚开垦了自己的一片田地,还没有收获桃李。所以,今天我想讲的仅仅是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理解以及我这些时间来的体会和感悟。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从小学到大学到研究生,老师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一个好的老师可能会使人受益一生,这一点我感触比较深,也是我想当老师的出发点之一。作为一名教师,我很知足,知足于拥有这份高尚的职业,我想凭借自己的力量,哪怕很小的力量去为学生亮起一盏指路的明灯。我的老师们每一个都在做同样的一件事——宁静致远,潜心育人。而各位老师这样的工作态度也在深深的影响着我、教育着我。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在告诉我,如何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而这句话便也成了我的师德宣言,同时更是我毕生所追求的目标。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作为高校教师,我们应该把讲台当成“舞台”,而不仅仅是一个工作的地方,像工人的 “工地”或者农民的“菜园”。我们不仅在要“台上”挥洒自如,在“台下”的生活中处处也要为人师表。教师的职业不仅得到崇高的赞誉,更重要的也被赋予过更多的要求。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老师除了要教给学生专业知识外,还要要以身作则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在学生迷茫疑惑的时候给他们指引方向。老师在我求学生涯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影响了今天的我。我受恩于老师,受恩与社会,所以今天我要用能力去回馈社会,同样如我的老师们一样滋润下一代的同学们。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如果想在教师这个行业里成为物质上的大亨是不可能的,你想在精神的天堂里寻求物欲的膨胀,那就会无功而返。只有跳出物欲的幸福才是真幸福。真幸福从来不是依靠物质刺激产生的,就像真正的爱情从来不是凭借钻戒与项链产生一样。没有哪一个工作会预先支付给你工作的幸福,除了教育。当你第一天上班,走进课堂,见到学生,同学们用那纯真、热情的眼光迎候你,那眼神就支付了一切。当你投入的工作的时候,你就会感受这份工作的意义和乐趣。年轻的我们在面对名利金钱时,或许有那么一刻有些许浮躁,面对人生观价值观的冲击。身为老师的我们又该如何去面对,去履行我们的职责呢?我想“宁静致远,潜心育人”是最基本的行为准则。
在我的身边,有这样一支教师队伍,他们除了教书育人,还利用业余时间共同学习,苦钻业务,勇于创新,在教书育人的这条道路上,披荆斩棘,昂首阔步。
在我的身边,有这样一些老师,他们学识渊博,教学严谨,精心准备每一堂课,写好每一页教案,在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撒播知识和道德的种子;他们是平凡的,普通的,没有惊人的事迹,没有辉煌的成就,就像一块黑板,曾经写满了神奇和真理,最后擦去的是功利。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就是对教师教学生涯的最好写照。教师的职业注定平凡,淡泊名利,讲究职业良心,才能在平凡中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如果把平凡而神圣的教师岗位看作个人谋生的手段,就永远不会成功与快乐。在教师岗位上,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只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爱岗敬业是对教师职业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负责。
要培养学生的完善人格,教师必须先完善自己。那些把关心留给社会,把热心留给学校,把忠心留给教育,把爱心留给学生,把真心留给同事,把耐心留给自己,用心去工作,用爱去育人的教师正闪烁着人格的巨大魅力。作为身负重任的社会一员,教师更应该积极地自我教育,在人格自我完善的道路上不断前进。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肩负的使命崇高,并且责任重大。虽然我们每天做的事情平平凡凡,然而这些事情却连着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更连着祖国的前途,民族的未来。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称呼;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是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把心沉下心来,静心教书,潜心育人,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当然,这只是初为老师的我的初步认识,很多地方还有待提高。路漫漫其修远,我们还在不停的努力,不停地改进,争取做一位合格的好老师。
老教师师德演讲稿 篇4
各位同仁:
大家好!
世上有很多东西,给予他人时,往往是越分越少,而有一样东西却是越分越多。您也许会惊奇地问:“那是什么呢”我将毫不迟疑的回答您:“那就是爱!”爱,不是索取,不是等价交换,而是付出,是给予,是自我牺牲。
“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教师应用自己博大的爱去温暖每一位学生。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去精心地培养学生,只有爱得深,才能更认真、更耐心、更细心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爱”源于高尚的师德,“爱”意味着无私的奉献。我认为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出自个人的恩怨,而是出自社会的需要、教育的需要。这种爱是稳固的、深厚的,是与教师所肩负的社会职责紧密相连的。
当我第一次站在孩子们面前的时候,一切都让我新鲜、好奇。看看这张脸、摸摸那个头,多像一枚枚蓓蕾仰着小脸,渴求着阳光雨露。每一天清晨“老师,您早。”那童稚的问候,给我带来了一天的快乐和生机;每一天傍晚随着一声声“老师,再见。”给我留下明天的期望之光。孩子们纯洁的心、圣洁的情、深厚的意,净化了我的心灵,激起了我对教育事业深深的爱,我真正地体会到了一个教师所有的幸福和快乐。那间教室里放飞的是期望,守巢的是自己;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那根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流下的是泪滴,奉献的是自己。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深深地懂得,教师对学生的爱,不能局限于个别的对象,而是面向全体学生。教师所肩负的是对一代人的教育使命,并非对个别人的教育任务。这种职责和爱能超越一切,汇聚成一股无可阻挡的力量,我用我的爱心感化着学习困难的学生。当然,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无原则的,而是始终与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要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爱而不宠,严而有格,严慈相济,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
唐代韩愈以前为我们老师写过一篇文章,里面写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说的就是我们教师教育学生的第一目的是“传道”,即教授做人的道理,第二才是知识技能。
教育学生是不是多上几节思品课,让学生背诵日常行为规范就能够了呢不是的。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教师我们要在要在日常教学中发挥模范、表率作用,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言谈风貌。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风和学校的校风,教师的形象直接关系着学生素质的培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从而仿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相信合格的教师才能塑造出合格的学生。
岁月匆匆,我在教师岗位上已经工作了一年,经过了这300多个日日夜夜,我也经历了很多的酸甜苦辣。但是常言说的好: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而这个目的的达成,我仍需努力。
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说过:“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她的绿荫的。”
让我们用慈爱呵护纯真;用智慧孕育成长;用真诚开启心灵;用希冀放飞理想,我将用自己的双手和大家一道默默耕耘,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老教师师德演讲稿 篇5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记得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榜样!榜样!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儿童以任何东西”,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也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我想,作为教师,我们的师德就应当是这里所说的“榜样”和“阳光”吧。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你自己都不具有那样的“榜样”和“阳光”,那你又如何在你的学生心中散播这些东西呢?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一个光喊破嗓子而不做出样子的教师是永远无法在学生心目中树立旗帜,树立路标的。
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职责首先是传道,其次才是授业、解惑。如果教师自己都不能以身作则,那你又如何对你的学生进行传道呢?教师若不是路标,那不管你道理讲得多透,教育形式多好,艺术性多强,这些终究都只能是无根之树、无源之水、无雨之云、无光之灯!教师是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人,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视网膜里、心光屏上,都在有意无意的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着指引。
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当具有高尚的师德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对学生至诚至真的爱,因为只有那样你才能让自己的言行在学生内心深处产生一股排山倒海的内化力。“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教师的“爱”源于高尚的师德,意味着无私的奉献。
从学生转变为老师,当我面对那么多同学的时候,一切都让我新鲜、好奇。看着他们还有些稚气的眼神,感觉自己仍和他们一样年轻,他们的朝气给我带来了一天的快乐和生机,给我留下明天的希望之光。他们纯洁的心、圣洁的情、深厚的意,净化了我的心灵,激起了我对教育事业深深的爱,我真正地体会到了一个教师所有的幸福和快乐。
身为一名工作在高校行政的人民教师,虽然我不能站在讲台上为学生传道授业、不能工作在教学的第一线、不能和学生作零距离的接触,但我仍将竭力做好本职工作,通过各种渠道努力架设学生与学校紧密联系的桥梁,奉行“育人者先自律”的宗旨,自觉创造教师职业内在的尊严与幸福;在真实的道德冲突中实现自身道德的不断提升;坚持学习,不断丰富发展自己的精神世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和课程改革的新标准、新要求下进一步加强师德修养,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顺利开展。
岁月匆匆,转眼间我在高校行政岗位上已经工作了3年。青年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各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各单位部门的科研工作动态等等,这都是做为一名校办信息工作者所要采集报道的,辛勤的工作得来同事们愉悦的赞扬,勤劳的硕果换来领导们微笑的认可,同样重要的是,工作的艰辛与完成之后,换来的是对自身的认可与肯定,进而获得更加前行的动力与勇气。经过这么多个日日夜夜,我经历了很多的酸甜苦辣,也更加明白了自己身上所负的责任。
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而我们作为培养未来社会建设人才的高校教师,更应守住自己心灵的宁静,建设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精神家园,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不懈努力。
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说过:“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她的绿荫的。”“桃李不成、下自成蹊”,教师的幸福中永远都有清香的花朵和肥硕的果实。让我们一起努力吧,用慈爱呵护纯真、用智慧孕育成长;用真诚开启心灵;用希冀放飞理想,用自己的双手和大家一道默默耕耘,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