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1000字
此篇文章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1000字(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1000字 篇1
也许你没有看过这部电影,但你一定听说过它的名字——《肖申克的救赎》。它不是你闲暇时一手拿杯可乐,一手捧一桶爆米花来消费的娱乐电影;而是可以在你面对失意,处于低谷时安慰心灵,抚平伤痛,给予自信,再次向前出发的励志影片,它让我的心灵在希望的引领下坚强成长。
肖申克不是电影中主人公的名字,而是一座人间地狱,那里使人对自由、对生命失去希望,无时无刻不侵蚀着人的心灵。而主人公安迪却是一个异类,他原本是一个生活富裕的银行家,因为法院的误判,他含冤入狱,监狱里面的所有“老人”都告诉他要安心地待在这里,要听话。
即使魔音绕耳,但是他没有放弃,用自己的信念保卫了自己的自由与生命。
他是那所监狱中最老的犯人,当他在耄耋之年出狱时,发现自己与社会格格不入,这使他陷入抑郁的迷潭中不能自拔,最后选择了自杀,我觉得这才是世界带给人最大的悲哀。电影中这样说:“这些墙很有趣,刚入狱时,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的,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存在,这就叫做体制化。”一个人在习惯了被统治后放弃了反抗,放弃了自由,而当你脱离统治后你反而会不适应,会迷茫无助,最终可能会使你放弃生命。
也许你感动于安迪二十年为了自由而对监狱官们的屈膝服务,也许你感动于安迪历经二十年用小汤匙永不间断地挖掘,但最让我感动的是安迪与阿瑞在海边的重逢,他们拥抱的是整个自由的生命。自由是安迪不顾一切进入监狱长办公室为大家播放 《费加罗的婚礼》的乐声;自由是安迪冒死向看守长进言为狱友赢得了一箱啤酒与一个洒满阳光惬意的午后;自由是安迪爬过五百米的污水管道奔向前方的身影……也许我们被这个世界磨平了棱角,但请不要将自己禁锢,去追求属于自己的自由吧。
曾有多少人被残酷的环境摧残,被打击的话语侵蚀,但请相信幸福永存,自由永在,美好就在前方。只要信念坚定,就一定能救赎自己,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都放弃了自己,还会有谁会成为你的上帝?每个人都在忙,有的忙着追逐名利,有的忙着生活中的柴米油盐,有时候我们应该停下来想一想,你的大脑是不是已经被体制化了,你的上帝在哪里?生活并非一帆风顺,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但我们仍应坚定信念,不断拼搏,向着光明前进,因 为只有弱者才会选择向现实低头。
请相信:强者自救,圣者渡人。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1000字 篇2
如果你受诬陷而锒铛入狱,你会怎么做?是默默地接受命运,还是奋起抗争,或者是越狱?在一所罪恶的监狱,有一个蒙冤的人,一颗不屈的心,一个智慧的头脑,最终打开了一个通往自由的洞。
事情发生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银行家安迪,被陷害杀死自己出轨的妻子与其情夫,判处无期徒刑,走进了这个改变他一生的地方——肖申克监狱。在这里,他收到了无情的对待,但他没有放弃对自由的追求。他凭借自己的智慧与警察、典狱长周旋,经过二十年的挖掘,他终于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顺着挖出的洞爬出了监狱,重获新生。
“有些鸟注定是不会被关在笼子里的,因为他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烁着自由的光辉。”瑞德在看到安迪为越狱而努力时,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安迪为了获得自由,每天都在为那详细而庞大的越狱计划而准备,他为了不被警察骚扰,利用自己丰富的金融知识,为警察们出谋划策,为贪污的典狱长洗钱。他从“什么都搞得到”的瑞德那里买了一个小锤子,瑞德嘲笑他的逃跑计划,认为“挖出去要六百年”,但是安迪不以为然。同时他还为出狱后的生活做了打算,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向外寄信,伪造了一个身份。通过二十年每一天的不懈努力,成功逃脱。这是多么强大的毅力与智慧啊!
《肖申克的救赎》里有这么一句话“坚强的人才能救赎自己,伟大的人才能拯救他人。”在暗无天日的监狱里,安迪不仅在进行自我救赎,他同时也在救赎着别人,比如他的朋友瑞德。瑞德说过“这个监狱里没有犯罪的人,除了我自己。”但是在长期交往中,安迪知道他是一个好人,便在筹划越狱过程中帮助瑞德。在两人的谈话中,安迪认为要追求自由,向往着围墙外的世界,而瑞德却认为这是天方夜谭,借老布的死,诉说了体制化的可怕,他只想在监狱里安静地度过这一生。如果没有安迪的救赎,瑞德也许会步老布的后尘。但是安迪给了他希望,让他看到了自由的可能与美好。最终在安迪越狱后,他凭借着发自肺腑的忏悔打动了审查官,结束了四十年的监狱生活。
在安迪出狱后,留给瑞德一封信,“记住,希望是个好东西,这或许是除了活着以外最好的东西了”。我想,这也许是导演想向我们诉说的,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希望,那么他会像一个行尸走肉一样度过余生。正如肖申克的高墙一样,没有希望会禁锢我们的思想。老布之所以被制度化,不是因为他在肖申克待了五十年,而是因为他没有自由的灵魂,不敢去奢求外面的世界,安迪的成功,也正是因为他二十年如一日的满怀对自由的希望。瑞德说过“希望是个危险的东西”,而正是这危险的东西,使得安迪不抛弃不放弃,鞭策着他的灵魂,以惊人的毅力谱写了伟大的篇章。
在影片中,有一句话我十分喜欢,“要么努力活着,要么活着等死”。我们对人生如何,决定了人生对我们如何。如果不想像行尸走肉般虚度一生,那就让希望之光相伴一路砥砺前行。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1000字 篇3
《肖申克的救赎》给予了我两种力量——自由与希望。
小说主要讲述的是安迪杜弗伦被当做替罪羔羊,自陷囹圄的囚狱,最终用一把需600年才能凿通的小锤子在二十二年内完成并越狱成功的故事。
或许真如瑞德所说的“我没有那个本事”一样,他们习惯了肖申克,所以即使走出肖申克,命运的归宿也是垂亡。譬如老布,那个事一个用大半辈子的时间换来的绝望,一切服从制度不敢再想的人。恰如温水煮青蛙,已失去了纵身一跃的勇气,习惯的尘埃已落定,就失去了对外面时间的追求与憧憬。
安迪的到来可以说是对肖申克所有人的一种救赎。他说“Life has two choice,be busy living ,or busy dying.”;李伟,断臂的钢琴家,也曾站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上,告诉我们这生命的箴言。他们是真正德创造者,是克茨维克茨所说的“英雄要在茫茫的黑暗中,发出生命的微光,带领着队伍走向胜利。”的人,是面对厄运,也要扼住生命的咽喉,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的人,是经历风沙严酷,黑暗腐朽依然向往希望的人。
《肖申克》中最经典的一句话“Hope is a good thing ,may be the best of the thing,and no good ever dies.”如果不是希望在安迪的灵魂深处扎根,他的命运就永远是囚禁在肮脏的肖申克,被践踏的尊严,以及一望无际的绝望。希望使他重生。
希望至上。
还记得安迪越狱时的场景吗?他再狭窄幽暗的隧道里爬行,在臭气熏天地下水管道里蠕动了几个排球场那么远的距离。当他重见光明,他脱掉衣服,在泥水里淌漾,暴风雨肆意掠夺他身体的每一处细胞,每一寸纯净。《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也有相似的桥段,派站在船上,在闪电与暴风的交织中,呐喊着世俗的不公,呐喊着宗教的信仰,呐喊着自由。他们如出一辙地获得了上帝的洗礼。自由,让他们不再迷失,自由才会那么兴奋吧。冰心与我们谈人生,培根与我们谈生命,我只想对自己倾述自由。我热爱着自由。这个世界或许会有很多的不公,但自由是等价的,任何人都没有剥夺自由的权利。我想《肖申克》在公道与理性的背后,不仅是对命运多桀的的挣扎,更是对自由的诠释。巴金老先生说“我无时不向往着自己是一只自由的鸟。”深沉的这位老人即使是在最后一刻也在想着唤醒自由!
谈回希望,希望是沙漠中的一掬清泉,是瓦尔登湖畔的旋旑风光,是拨开浓密乌云里的灿烂阳光,是人生道上的一个驿站。米兰.昆德拉说“生活是棵长满可能的树”,希望是好事,也许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永不流逝。巴克斯顿石头下的那封诚挚的信曾感动了多少人。
每当撕下旧的一页,开始一段新的时光,总有一幢巍峨的大厦在心中悄然构建。如果有可能,我也想去那个被墨西哥人称为“没有回忆的海洋”,去寻找我的自由与希望。
得救之道,就在其中。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1000字 篇4
斯蒂芬·金的《肖申克的救赎》,写的是一个关于希望,关于执着于这份希望的信念何其伟大的故事。
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有一套令人震惊的观点。他认为,人类之所以从动物中脱颖而出,不是因为人类会制造工具,而是因为人类能够创造并相信虚无的东西。比如面对一片黑森林,人类会想像里面有仙女,而动物只能想象出里面有兔子,或者有狮子。于是人类依靠这种构建虚无的能力,最终形成了文化、国家等想象的共同体。而在《肖申克的救赎》中,这份能力便化身成主人公安迪·杜弗尼永不凋零的希望之翼。当然安迪之所以拥有如此坚定的毅力,是因为他原本就不属于那里,不属于监狱中堕落的那一类,他是被诬陷的。可是刚好他妻子的死太过巧合,使他对圆满的逻辑推理不知该如何辩驳,于是他就顺理成章地成了杀妻凶手。在监狱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消沉之后,安迪开始慢慢的恢复生气,并实施他的逃亡计划。“一个人不能让心空着!”他说。他从狱友瑞德那里弄到了锤子、勺子和一幅女明星海华丝的海报。为了掩人耳目,安迪开始雕刻一些小摆件。当有人和他一起住的时候,他就表现出各种恶习,让其不堪忍受,自行申请离开。而为了让自己拥有一直在一个房间持续不间断挖掘的特权,他不惜用自己金融家的天赋帮典狱长。然而漫长的十几年之后,安迪仍然没有成功越狱。这时候一个新来的狱友带来了他通过正常途径证明自己无罪的证据,但是这一切都被贪婪的典狱长无情的掐灭了。没办法他只能在痛哭后重拾计划。从开始计划到成功,整整十七年。墙上的海报从海华坦变成了韦尔奇,而他也已从年轻的小伙变成了老头。故事的情节如此漫长曲折,而人们向来喜欢美好的事物,因此当安迪最终在风雨交加的夜晚逃出生天,向天空张开双臂之时,感动的喜悦使我仿佛也猛然张开了双翼承载着自己飞升涅槃。故事写得太好了,我完全陶醉其中。
希望和强大的信念,是一个人走下去的全部支撑和动力,这也是这本书所要表达核心思想。作者斯蒂芬·金所说:“希望乃是人间至善!”正因为有希望,有憧憬,人才能活得更充实,更有意义,才能不断去学习、创造。那些一时找不到方向的人才因此有了坚持下去的勇气。因希望而坚持,也因坚持有了更多的希望,由此进入生活的正向循环。
在这本小说的结尾,有这样一段美丽的文字:“我发现自己是如此的激动,以至于不能静静地坐下来思考。我想只有那些重获自由即将踏上新征程的人们才能感受到这种即将揭开未来神秘面纱的激动心情。我希望跨越千山万水握住朋友的手,我希望太平洋的海水如同梦中的一样蓝:我希望……”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1000字 篇5
今天,我怀着敬畏的心情,读完了那本在文学史上留有浓墨重彩的一笔的着作《肖申克的救赎》,这本书伟大到我放下了书之后,内心还久久被文中的安迪那向往自由的希望震撼,但愿这种人类最伟大的情感永世长存。
书中以第一视角对安迪的观察,逐渐与他成为朋友。主角虽然被关在监狱,但却关不住他自由的渴望,与本身闪烁着的,自由的光芒。
小说大体在讲故事的主角安迪,因为发现妻子与她的高尔夫球教练有了**,于是在醉酒的状态买了一把枪……在他酒醒之后已经在当地的法院了,当他被抓起来的时候,他还不明白自己是否有罪,法庭上,一心想要参选众议院的法院院长,为了点燃他仕途的灯光,把这个安迪作为牺牲者关进了肖申克的大狱。在监狱里也没有关住安迪对自由的渴望,他在漫长的无聊岁月里,并没有放弃生活的希望,反而重拾了对地质学的兴趣,他也得借此在往后数十年的牢狱生活里,没有把他打垮,只是留下了窗台上满满的经他细心雕琢的石头。
安迪从来没想过要在监狱里呆一辈子,经过几十年的辛苦挖掘,用那把在“我”嘴里想要用来挖一个洞逃出去需要六百年的小锤子,挖开了一条通往自由的洞穴,经过难以忍受的环境,终于换来了自由。
书里通篇都在歌颂安迪身上那份永不退散的对自由的渴望,即使是在出了名严苛的名为肖申克的监狱里,他也从没放弃过对自由的追寻,安迪身上有很多值得人们羡慕的地方,他是青年企业家,是一个银行家,是人们眼里的成功者,就算是被关在了监狱里也从来没有失去过他的绅士风度与沉着冷静的绅士品德,还有他最可贵的对自由的渴望。除了那一次,新来狱友无意间对他说,在他曾经服刑的监狱,有一个这样巧合的犯人,那犯人自称杀了一个女人和一个高尔夫球教练。还让一个青年企业家做了替罪羊。安迪听了这个消息几乎要发疯,他为那个疯狂的囚犯白白做了几十年的牢,浪费了几十年的光阴,他的沉着冷静再也不能控制住自己,他跑去找典狱长,去追寻看起来渺茫的希望,结果的肯定的——典狱长不可能会帮一个自己的好帮手,一个掌握了他大量经济**事实的罪犯从监狱里,从他自己身边放走。听到这样的回答,安迪几乎发了疯,他痛骂了典狱长,为此他被关了二十天的禁闭——禁闭室,一个那些穷凶极恶的罪犯们听了也毛骨悚然的地方,对于肖申克监狱的禁闭室,文中有过详细的`描写:“关禁闭的时候,你得走下二十三级楼梯才会到禁闭室。那儿惟一的声音是滴答的水声,惟一的灯光是来自一些摇摇欲坠的六十瓦灯泡发出的微光。地窖成桶状,就好像有钱人有时候藏在画像后面的保险柜一样,圆形的出入口也像保险柜一样,是可以开关的实心门,而不是栅栏。禁闭室的通风口在上面,但没有任何光亮会从上面透进来,只靠一个小灯泡照明。每天晚上八点钟,监狱的主控室就会准时关掉禁闭室的灯,比其他牢房早一个小时。如果你喜欢所有时间都生活在黑暗中,他们也可以这样安排,但没有多少人会这么做……不过八点钟过后,你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了。墙边有张床,还有个尿罐,但没有马桶座。打发时间的方法只有三种:坐着、拉屎或睡觉,真是伟大的选择!在那里度过二十天,就好像过了一年一样。三十天仿佛两年,四十天则像十年一样。有时你会听到老鼠在通风系统中活动的声音,在这种情况下,连害怕都不知为何物了。”这便是对肖申克监狱禁闭室的描写,肉体上的痛苦是可以克服的,可是独自一人在禁闭室里,看不到阳光和希望,除了声音充斥整个禁闭室的就是绝望。我想不到什么方法可以克服,但是安迪在这样的环境里被足足关了二十天,二十天之后,面对典狱长的诘问,他依旧没有放弃对自己自由的追寻,他仍然狂喊着要把自己放出去,明明知道自己会被继续关在禁闭室,他也没有低头。然后就在被关了二十天刚刚被放出来的那天,又进了禁闭室二十天。
故事的结局当然是安迪成功的越狱,而“我”也成功取得了保释,走在与安迪汇合的路上。走在自由的路上。
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一直在关注着还剩多少页,因为多多少少也有不愿意读完这本令人肃然起敬的书的感觉,文中的安迪,就像是千千万万个渴望着自由的灵魂的结合体,每一个灵魂都索求着自由,但却都被关在了肖申克监狱,安迪通过自己的渴望,终于从监狱里逃出来,在肖申克的监狱,或者说是所有的监狱,都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被文中反复提到的被体制化了的自己,“体制化”这是在漫长的拘禁生活里按照纪律长久的培养习惯,在小说里有过贴切的描写:“一个在监狱里呆了几十年的犯人说,体制化就像这个监狱一样。刚来的时候,你特别不习惯,觉得四处都不舒服,到处都在压抑你。可是,时间长了以后,你已经非常习惯这一切了。反倒是离开了它,你到活的非常别扭了。作为对体制化的一个现实的注解,这个老人在离开了他生活的几十年的监狱后,在外面根本无法生活在体制化之外,再也找不到在体制化之内生活的感觉。于是,他就自杀了。“在监狱的看守们的眼里,监狱里的人都是凶狠的犯人,没有必要给予同情理解,给的更多的是痛打和谩骂,这种行为更加深了对自由渴望的压抑,老老实实的让犯人们都接受这种生活方式。
安迪作为囚犯中的异类,在牢狱里从来都是自由的追寻者,这样可贵的思想不禁让我们深思,是否我们也被社会的规则禁锢,与肖申克的囚犯们一样被“体制化”了,忘记了那份本该属于我们的,最美好的,生来就带着的,对自由的渴望。
自由不应该被人们遗忘,因为它永远没有被人们遗忘的理由,这样可贵的思想也永远没有被人遗忘的理由。正如同小说中所说的:“有一种鸟是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一片羽毛都闪烁着自由的光芒。”我们身上,也闪烁着自由的光芒。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1000字 篇6
在一片黑暗中,隐约远方透出了微光,指引我走向正确的道路。是它,带我寻找希望的尾巴,向有光的地方走去。这本书的作者利用狱中的黑暗面及囚犯对于新生的渴望,来衬托正面的主题,它更带给我对生命的重要启示。它就是《四季奇谭》中的《肖申克的救赎》。
这本书是由我最喜欢的恐怖大师──史蒂芬.金所写,他的小说几乎本本大卖,而我觉得惊悚小说就像经历了生与死,那条现实与虚幻的线不见了,我的心灵全心投入刺激的情节,或许有时会吓出一身冷汗,但它让我逃避生活中的压力,心中的烦恼也随着冷汗倾泻而出,而从死而重获新生的感觉更让我了解生命的意义。然而《四季奇谭》中的这篇,完全摆脱了作者以往的创作风格(恐怖故事),整个故事的主题环绕在“希望”两个字,没有了鲜血,没有了怪物,没有了超能力,但前所未有的感动与震撼充满了我的'胸臆,我因此深深着迷着。
主角安迪因被诬赖而入狱,但无辜的他,怎肯让自己的一生窝在这狭小的世界?他争取了许多机会,但屡次失败的他,选择了“逃狱”。他决定用小石锤,把墙壁挖出一个大洞。想象有多少个夜晚,他思索着墙里的管线,忧虑着计划会不会被拆穿?恐惧着万一最后一切落空;但,他忍了下来,就为了渴望自由。如果人生是一场赌局的话,既然它无处可退,那就抱持希望放手一搏吧!主角在监狱中强烈的求生意志及坚定,只因为有了“希望”──追求梦想的重要元素,因为我们相信还有一线生机,就会更认真地去达成我们的目标,乐观、坚定的态度会促使我们奋力一搏,在困境中看到光明、生机。而我们一生下来便是自由的,没有任何的束缚与禁锢;不像主角安迪的情况,但他却能把握机会,怀抱希望,赢得人生赌局的胜利,是不是值得我们深刻省思?
我以前曾经投稿过很多次,但彷佛是命运的操控,都没有成功。一次次的挫折,使我开始怀疑自己的文笔,甚至不敢肯定自己的能力;连想写文章的动机都没有。打击、挫折,催毁我的信心,那段时间我不想动笔,直到一次悠闲的午后,无意浏览《四季奇谭》中的《肖申克的救赎》,我才发现书中的主角比我遭遇到更大的困苦,逃亡计划成功的可能性渺茫,但他下定决心、怀抱希望,掌握每一次机会,把不可能的事办到了。回想主角的辛苦,我心中突然有一种激动,我的困苦与主角相比简直差太多。为什么我反而选择逃避?希望是成功的第一步,抱持着希望,所有事将成为可能。这就是我最喜欢这本书的原因,给我了重要的启发。此后,在不断地磨练下,我看到了作品被选上,也看到了曙光,果然付出是有回报的。
抱持着希望,把握每次机会坚持到底,不可能也会变成可能。《四季奇谭》中的《肖申克的救赎》──我最喜欢的一本书,让我明白这个道理,在困境中我已找到光的尾巴;心中的希望,让我使劲地冲向出口,去享受最后光与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