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读《一个人朝圣》有感

2025/04/16读后感

此篇文章读《一个人朝圣》有感(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读《一个人朝圣》有感 篇1

《一个人的朝圣》看完很久了,一直想说点什么,无数次提笔放下,放下再提笔,在纠结与矛盾中挣扎了很久,终于决定还是要对自己说点什么。

其实这是个很沉重的话题,在这个谈死还早谈爱已老的年龄,人生阅历终究太过浅显,讨论生命无常有些苍白,只能就来时走过的路作一些回顾,对未来要走的路尽可能希望它漫长一些,平和一些。

这本书讲述了退休老人哈罗德突然间收到旧时好友奎妮在人生尽头的告别信,哈罗德于加油站无意中听到“等待”可以治愈一个人的疾病,于是他决定从家徒步去遥远的圣伯马丁疗养院看望奎妮。一路上不停的有人加入他朝圣的队伍,又不停的离开,他从一个人变成了一个团队,最后又回归到一个人。在这场艰苦的徒步旅程中,一路风餐露宿似苦行僧。不断的思考人生路上所有的恩怨情仇,直到最后决定跟往事告别,与自己和解,而奎妮也终于等到见哈罗德最后一面,了无遗憾的归去,哈罗德与近二十几年形同陌路的妻子莫琳也重新旧好,开始新生。作者蕾秋的写作手法细腻温和,平铺直叙,读过后内心阵阵暖意,但又时不时的疼一下。为奎妮,为哈罗德,为莫琳,为哈罗德死去的儿子戴维,也为浑浑噩噩过了这么多年的自己,温暖与疼痛交替,绝望与希望并存。

记得两年前在去川西的途中,亲眼目睹一位朝圣的大叔,三步一磕,双手合一嘴里念着六字真言,眼神里只有远方,只有信念,只有纯粹。我当时真的就觉得信仰的力量太伟大了,能让一个壮年男子放弃一切,去做一件很多人眼里并无多大意义的事。这一路走来凄风苦雨自不必说,在完成朝圣之后对实际的生活又有哪些具体意义呢,其实你我心知肚明。都说藏区的天空最美最纯净,因为那里世事安然人心纯良。我们身处繁华尘世间,一颗心被世俗沾染了贪嗔痴,偶尔想要逃离,还自己清净纯白,却发现无处可逃。或许这就是世界所需要的,少一点理性,多一点信念,而我恰恰相反,用理性思考人生,以感性规划未来,缺少信念的未来如梦幻泡影吹弹可破。这样的人生早已偏航,就像哈罗德所说以为走路是世上最简单的事情,这些原本是本能的事情实际上做起来有多困难,吃,说话,还有爱,这些东西都可以很难。两脚走路无非是一只脚搭在另一只脚前面,人生也正如此,一步搭着一步如大象过河,深浅自知,应该试着学会像哈罗德先生那样,纠正已偏航的人生。

哈罗德的行走既有对奎妮的内疚,更多的是对自己的救赎。退休后的哈罗德内心深处的愧疚与自责如影随形,他不停的`往前走,往事就会在脑海里在眼前不断浮现。一次又一次的回忆,让他前半生的残缺不全有了可以缝缝补补的机会,直到奎妮归去,他才明白人生有时候在于自己错误的坚持了自己想走的路,以至于常常莫名其妙的迷路走错,等醒悟过来再折回重走。其实,一个人的朝圣是对自己内心的救赎,与自己和解,还一个重生的自己。生活离平淡无奇有多遥远,又可以在多短的一瞬间不复从前,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珍惜当下,珍惜眼前人。活着,认真过好每一天。

心烦意乱的时候,也在想是不是出门行走一次,也许归来时云淡风轻。有人说一个人走在路上太寂寞,但我总觉得一个人的寂寞好过两个人的疏离。比如哈罗德路上遇见很多人,热闹的背后是哈罗德无法言喻的酸楚,所以他选择在一个不为人知的清晨悄然离去。心静才会脑清目明,很多时候我们选择了错误的坚持,根本原因在于这颗心的纷乱繁杂。摒除一切贪嗔痴,让生命回归最初的柔软纯真,才会云开见月。

天空一直都在,是云来了又去。冬天的风吹在脸上生生的疼,窝在一个熟悉的地方久了,人心似结了冰,好在还有书籍可以温暖,这个冬天遇见《一个人的朝圣》将不再寒冷。

昨天看见一句话:希望我走时心如止水。多年以后,当生命归于尘土,希望我也心如止水,于人于己与尘世已无亏欠。

所以生命原本就是一场修行,一个人的朝圣。

读《一个人朝圣》有感 篇2

成长:必经痛苦与磨难!

一个人的朝圣不但要有开启新旅程的自信,还要有坚持到底的勇气和决心。期间要忍受孤独、寂寞、困难、疾病等许多未知因素。正是这诸多的未知因素形成了巨大的挑战。

遥远的600多里的路程,哈罗德决定徒步跋涉,他坚守着自己的承诺;路途中经历了脚受伤、腿受伤、生病晕倒等,他都一一咬牙坚持了下来;面对别人的不理解甚至嘲笑挖苦,他也一笑了之,不放在心上;而最痛苦的莫过于记忆侵蚀,幼时在家庭受到的伤害,还有对妻子和儿子的愧疚之情一直缠绕着他。

身体上的疼痛可以忍受,挺一下就会过去,可心灵上的疼痛却无法逃避。“他弓起双肩,更加有力地迈步,仿佛不仅仅是为了赶到奎妮身边,更是为了逃避自己。”哈罗德坚定地走向远方,其实也是一种心灵的自我救赎。而他的每一份“痛”和“苦”的经历,都是成长过程中的宝贵财富。

或许,并非每一次努力都能有收获,但每一次收获都离不开努力。成功与苦难从来都是孪生兄弟,一脉相承的。

读《一个人朝圣》有感 篇3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个人的朝圣,给自己时间,不要焦急,一步一步来,一日一日过,请相信生命的韧性是惊人的,跟自己向上的心去合作,不要放弃对自己的爱。

其实《一个人的朝圣》,我三年前读了一次,这次重新读了一遍,平铺直叙的故事情节中,总在不经意间给我深深的触动。第一次读这本书正是我开始晨跑的时候,那时候坚持得很辛苦,世界充满了怀疑,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自己的开始。

“他所要做的只是不停地把一只脚迈到另一只脚前面。这种简单令人高兴。只要一直往前,当然一定能抵达的。”

感到艰难的时候,我就想起这句话,忘掉一切杂念(什么目标,为什么他们跑得这么轻松,我好累呀……),简单的放空自己,不停地把一只脚迈到另一只脚前面,简单的过程,简单的向前,我的晨跑一直开心地跑到了现在。

和解,与生活和解,和自己和解,温柔地对待生活,对待家庭。这五年是我和丈夫最艰难的时光,彼此充满不信任,倦怠,就像书中所描绘的:“因为他们个个都表情凝滞,好像所有的喜悦都被榨干了。有些车里坐着母亲和孩子,看起来同样疲惫不堪。那些像莫琳和他一样的伴侣也是一副僵硬的疲态。”

“哈罗德但愿那女人没有说出再也忍受不了丈夫这种话,也希望那男人可以笑一下,抓住她的手。他想起莫琳和自己,还有福斯桥路13号这些年的寂静。莫琳会不会在咖啡厅众目睽睽之下对他说他的声音让她想尖叫?他离开的时候,远足男依然在地图上指指点点,那妻子依然在对着空气说话,手中剩下的餐巾纸被她握成一团。两人都没有注意到哈罗德的离开。”

各自执拗着,伤害着,生活过得很窒息。看到哈罗德和莫琳在各自分开后,才重新放下心中的执念,回忆一起走过的日子,各自思考在一起的可能。我想,既然最坏就是分开,为什么不给各自一个机会,去尝试另一种解决方案呢。试着温柔地对待我们之间的不同,不纠结,不刻意,不控制,还原生活本来的样子,还原彼此二人在一起的初衷,我们现在并没有恩爱如宾,但舒服自然,虽然时时还是有冲突。“给予和接受都是一份馈赠,既需要谦逊,也需要勇气”我们给予爱,也要有勇气接受对方的爱,这都是一个我们需要不断学习的能力。

“她忍过这些年,是因为无论和哈罗德在一起的日子有多孤独,没有他的世界只会更加孤单。”其实是很多夫妻的心声,既然这样,那就放过自己,放过对方,好好去爱,好好去生活。

生活,多给自己留白,去接受一些你不了解的东西,去争取,去相信自己可以改变一些事情。

读《一个人朝圣》有感 篇4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个人的朝圣,给自己时间,不要焦急,一步一步来,一日一日过,请相信生命的韧性是惊人的,跟自己向上的心去合作,不要放弃对自己的爱。

其实《一个人的朝圣》,我三年前读了一次,这次重新读了一遍,平铺直叙的故事情节中,总在不经意间给我深深的触动。第一次读这本书正是我开始晨跑的时候,那时候坚持得很辛苦,世界充满了怀疑,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自己的开始。

“他所要做的只是不停地把一只脚迈到另一只脚前面。这种简单令人高兴。只要一直往前,当然一定能抵达的。”

感到艰难的时候,我就想起这句话,忘掉一切杂念(什么目标,为什么他们跑得这么轻松,我好累呀……),简单的放空自己,不停地把一只脚迈到另一只脚前面,简单的过程,简单的向前,我的晨跑一直开心地跑到了现在。

和解,与生活和解,和自己和解,温柔地对待生活,对待家庭。这五年是我和丈夫最艰难的时光,彼此充满不信任,倦怠,就像书中所描绘的:“因为他们个个都表情凝滞,好像所有的喜悦都被榨干了。有些车里坐着母亲和孩子,看起来同样疲惫不堪。那些像莫琳和他一样的伴侣也是一副僵硬的疲态。”

“哈罗德但愿那女人没有说出再也忍受不了丈夫这种话,也希望那男人可以笑一下,抓住她的手。他想起莫琳和自己,还有福斯桥路13号这些年的寂静。莫琳会不会在咖啡厅众目睽睽之下对他说他的声音让她想尖叫?他离开的时候,远足男依然在地图上指指点点,那妻子依然在对着空气说话,手中剩下的餐巾纸被她握成一团。两人都没有注意到哈罗德的离开。”

各自执拗着,伤害着,生活过得很窒息。看到哈罗德和莫琳在各自分开后,才重新放下心中的执念,回忆一起走过的日子,各自思考在一起的可能。我想,既然最坏就是分开,为什么不给各自一个机会,去尝试另一种解决方案呢。试着温柔地对待我们之间的不同,不纠结,不刻意,不控制,还原生活本来的样子,还原彼此二人在一起的初衷,我们现在并没有恩爱如宾,但舒服自然,虽然时时还是有冲突。“给予和接受都是一份馈赠,既需要谦逊,也需要勇气”我们给予爱,也要有勇气接受对方的爱,这都是一个我们需要不断学习的能力。

“她忍过这些年,是因为无论和哈罗德在一起的日子有多孤独,没有他的世界只会更加孤单。”其实是很多夫妻的心声,既然这样,那就放过自己,放过对方,好好去爱,好好去生活。

生活,多给自己留白,去接受一些你不了解的东西,去争取,去相信自己可以改变一些事情。

读《一个人朝圣》有感 篇5

这本书的出现是个尴尬的故事,一个男孩到我们公司上班第一天,当作见面礼给每人送一本书,后来一些意外的原因导致男孩第二天就被开除了,我猜他也是一时赌气懒得找我们把书要回去,而我则本着合理利用资源的原则把书带回了家,书不厚,但是我读得慢,所以两个月过去了才有观后感。

故事主人公一开始偶然收到一封信,信来自一个多年都没有联系的故人,故人身患重病,时日不多,原本这只是一封道别的信,可是却意外唤起了主人公多年压抑的勇敢(我想他应该是和我一样的双鱼座,感性意识这么强),他开始了漫长的徒步之旅,目的地是故人所在的那个需要跨越整个英国才能到达的医院,而他随后表现的行为仿佛是在表达:只要他还在走这段路,故人就不会离去。

旅途中历经坎坷,受过太多伤,主人公有怀疑,但不甘心放弃,自己也不知道能不能到达终点,只知道继续将一只脚放到宁一只脚前面就好了。

有段时间他出名了,好像全世界都知道他这种堪称“朝圣”之旅,还来了不少主动加入队伍的人,这段时间让他坚定了信心,主人公意识到自己的决定是对的,可是带着这么多人上路,又变成新的麻烦,他开始意识到这段朝圣之路唯有一个人走才能到达真正意义上的终点。

临近终点,孤独的主人公却意外的打算放弃自己的旅程,他太累了,他不相信自己能走下去,他想回到妻子身边,回到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生活,而这时妻子给了他强有力的鼓励,劝他继续走下去,因为妻子知道这段路是他想要的,眼前的情况是马上就要成功了,放弃只会让他未来的人生都在后悔中度过,妻子鼓励主人公坚持自己的旅行,他振作起来继续向前,迷迷糊糊又走了几段反方向的旅程……晃晃悠悠中体力也即将耗尽,意识也只能支撑着将一只脚放到宁一直脚前面……终于到达目的地,主人公却开始不知道如何面对结局,读后感·这大半生的经历,在旅途中像影片一样在脑海中放映,失去孩子的痛苦,妻子的疏离和埋怨,在这段旅途中反复重现,然而伤心痛苦之后,主人公选择将那些难以释怀都放下。小说结尾妻子来到主人公身边,两个人在沙滩上回想起第一次见面的那场浪漫舞会,悸动的心让他们再次相依。

整个阅读感受如果用一个词形容,我觉得是孤独,仿佛小说的每个词都被独孤的气氛笼罩着,让我时不时有种想要找个山头喊一嗓子的冲动,但是又不得不承认孤独本是生命的主旋律,就像有人说每个人生而孤独一样,生病没有人能替你打针,跌倒没有人可以替你趴下……然而生活也有温暖、有人愿意给予、有人愿意安慰和陪伴,只要你愿意敞开怀抱,将自己坦诚,那是给别人一个温暖你的机会。孤独不可怕,可怕的是沉迷孤独不能自拔,不管受过多少伤,流过多少泪,只要你还活着,请再相信一次美好。

读《一个人朝圣》有感 篇6

字面上理解《一个人的朝圣》书名,以为是关于纪行和信仰的,但当我看完了这本书才发现,他讲述的是一个老头因为寄信引起的徒步行走到英国另一端去看望癌症晚期旧友的故事。

而在这个表面情节背后是老头哈罗德对自已一生的回思,在一个信念的支持下他徒步87天行走627公里的过程中发生的故事。他相信只要自已真的可以坚持徙步穿越整个英国,出现在旧友身边,她的癌症就会痊愈,就会好好活着。最终他真的做到了,故事的结局温情而感人,徒步行走的哈罗德在途行过程中经历了种种磨难,他回忆了自己过往的'生活,在他年幼时就离家出走的母亲与酗酒的父亲,儿子戴维的自杀,与妻子由于隔阂导致后来的分居。这些回忆都深深的折磨着哈罗德,或许他的出行,某种程度上是潜意识想逃离这一切,在遇上行行色色的路人,听他们讲述各种故事哈罗德发现,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已的幸或不幸的事,究竟能拥有怎样的生活,得看自己如何抉择。他在行走中放下了对旧事的心结,重新唤醒了内心深处对妻子深深的爱。而当妻子驱车前来希望他回家时,她看到了他的改变,他当然没有长高长胖,但看着眼前这个满面风霜的男人,黑色牛皮一样的皮肤,卷曲的头发,铮铮发亮的眼睛,坚定的眼神,她突然觉得自己像张白纸一样平淡无奇,他那种生命力使她颤抖。好像他终于成为了早该成功的男人。

《一个人的朝圣》是一场心和灵的行走,跳出平凡的生活,在行走中找到了自己的存在。用勇敢面对内心,面对曾经不愿意碰的心结,将它打开释放。

我想在我们一生中或许已经有了一个固定模式的剧本,每天按部就班地演绎,久而久之,我们觉得现在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可能早已经不记得自己最初的梦想了,不记得有多久没有和自己对话,没有进行心灵深处的反思,现在的生活真的是理想的生活吗?读后感·我想我们偶尔也需要出去“走”一次,去寻找真正的自己。去追寻内心的声音,尝试一次为信念而执着的行走。

人就是越长大越孤单,往后的路要学会自己走,有些荆棘需要自己去劈斩,用自己坚定的信念和沉稳的脚步大胆的向前走吧!一个人的朝圣,做自己,不忘初心。作者:刘云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