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弹力》读后感
此篇文章《回弹力》读后感(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回弹力》读后感 篇1
孩子在童年遭遇到的不幸,不一定就是不好的,有的孩子会因此让自己变得强大改变了他的命运,有的孩子因内心脆弱就会受到打击,对以后的生活就会有所影响,我老公说他小时候被他的爸爸打的很凶,他理解孩子当时被打的心情,所以他现在从来不打孩子。现在的孩子也是因为给家长保护的太多了,所以经受不起一点点挫折。之前看师傅发的一篇文章,旅行要去的三个地方,我觉得很好,要带孩子去儿童福利院和山区感受一下那些地方孩子的生活,回来后再看看自己优越的生活,有父母有家人的疼爱多么幸福,以此来鼓励他们好好学习,懂得感恩!
书中的问题“是什么帮助你撑过了艰难的童年,”可能是因为我的原生家庭一直过的平平淡淡,没有什么大起大落,所以我的童年并不算艰难,就是家庭条件不太好,看到父母很辛苦,就想早点上班可以减轻父母的负担,而且他们的'身体也不太好,所以当时的愿望就是一家人一生平平安安就行。书中写到读书、写作可以帮助人们度过难关,我觉得是这样的,当我白天忙忙碌碌的一天工作结束后,身心都很疲惫,但是夜深人静的时候,读书可以使我的心情很平静、很放松,这时候什么都不用想,就觉得人是最轻松的。
人在一起相处时还是要多沟通,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学会理解,就像我们小时候不听话,父母教育我们,当时很生气,但是现在自己做了母亲,孩子不听话了,就特别理解当时父母的心情。当自己遇到问题,也要学会释然,不可以钻牛角尖,因为这样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会给自己增添烦恼,师傅的那句“那又怎么样”还是很好用的。
这篇文章开头的故事让我想起了我平时对待孩子,如果孩子犯了错要么是责备,要么是担心,还有就是自责,好像没有鼓励,可是看到这个故事中的人物做出的决定,事情发生之后没有谈论谁对谁错,也没有责备,只是各自在夸对方哪些方面做的好,忽略做的不好的地方,这样就会让人忘记了刚才发生的事情是不好的、不愉快的,也不会给孩子留下心里阴影。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有酸甜苦辣,有的童年不幸不代表以后都不幸,自己可以创造幸福,而有的人童年很幸福,也不代表一辈子都幸福,每个人都要经历些风雨才会见彩虹,所以我们要懂得珍惜,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天!
不管是在童年还是在过去的这个时段里,都会有顺境、逆境的时候,但是我们要尽量看正向的,正向的想法会带领我们快快乐乐的面向以后的每一天,而逆向的人会让我们沉浸在痛苦之中,永远不能自拔,就和交朋友一样,遇到正能量的人,会带领我们一起前进,遇到负能量的人,会阻止我们前进,这样就永远没有进步。
人要学会正向思考,我们必须要从不同的视角去看待事情,不同的角度看待事情的结果是不一样的,事情发生了就应该看到积极的一面,去把事情解决,而不是看到消极的一面就纠结、不放手,这样只会给自己增加烦恼,也改变不了事实。
童年所发生的事情对我们成人之后的生活有所影响吗?我的答是:“有”,如果我们的童年都生活在快乐中,那我们的性格也会一直是外向开朗型的,如果童年是痛苦的或者家里发生重大变故的,那么会因此而改变我们的性格,有的人会奋发向上,好好学习,有的人会一蹶不振,从此颓废。我回忆起我的童年还算是比较幸福快乐的,所以我也要让我儿子的童年生活是幸福的,在参加读书会之前,我也是比较暴力的,语言暴力和肢体暴力都有,现在跟着师傅参加读书会稍微有所改变,要不然等我的孩子长大不愿意回忆童年,那我就可能是一个失败的母亲啊!
《回弹力》读后感 篇2
《回弹力》是著名的芬兰精神科医生富尔曼的一部著作。整本书都是采用叙述故事的形式向我们讲述的人类在面对困扰、挫折和威胁时所表现出的生存能力。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像武侠高手一样自我疗伤的能力。只要我们能放下伤痛,放下过去,我们都可以拥有金色的童年,金色的人生。同时,我们有责任让孩子拥有金色的童年,我们教他多方位的看待事情,教他的学会正向思维。孩子是一个单独的个体,不是我们的产品,他有自己独特的思想,自己想走的人生,允许他有自己的个性。痛苦是成长的一部分,我们不能帮他解决人生道路上所有的苦难。“苦中作乐”,有苦才有乐,我们只需要活出我们的精彩,让孩子不畏过去,勇面未。即使经历了许多苦难,他的童年也是金色的、阳光的。
这本书在开篇就问我们:“是什么帮助你撑过了艰难的童年”。起初我是很不能理解这个问题的。我没有经历过中很多人经历的艰难——战争、饥饿、家暴的父母等等。我的童年一直很快乐,即使爸爸的身体一直不好,妈妈为了生活挑起家庭的重担,我们姐弟因为需要帮助父母做家务,而不能和小朋友一起出去玩,一起看动画片。可是,我们却从不觉得辛苦或者不开心,每天都是充实的、快乐的。因为,妈妈不会由干活很累而发脾气,爸爸每天下班都会带好吃的给我们,他们不会重男轻女,所有东西都是平分的。他们不会因为菜咸了、碗碎了、衣服没洗干净而骂我们。他们只会教我们学习一切生活的技能;教会我们什么都不重要,孩子的安全最重要;一家人一起开心的吃晚餐最重要。我小时候也曾很羡慕别的小朋友。我自问是什么帮助我度过了艰难的童年?是父母的关爱,是姐弟的互助帮我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时光。高中时期的学习压力特别大,我经常坐在水库边想象自己是一条自由自在的鱼,经常会在做完语作业时,写上一段自己的心情感受。是优美的环境、丰富的想象力、语老师的尊重帮我度过了艰难的高中生涯。
“水满则溢”,诗人诗情高涨时就会大声抒发自己的情感。我们的负面情绪也需要一个情感的宣泄口,破除“本我”,畅想美好。我们需要学会理解,理解父母,理解别人,理解自己的过去。
看完这个节,发现我们的古人真的有智慧。“福祸之所倚祸福之所伏”、“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太多这样精彩诗词。都是在告诉我们事情都有两面性,有好也有坏,教育我们看问题要看向美好积极的一面。不能让痛苦的经历打倒我们,在痛苦中发现让我们学习成长的生活经验。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让我想到两个很经典的词语:屡战屡败和屡败屡战。想问题的角度不同,表达出两种完全不一样的气势。从积极的一面想事情,可以让我们充满能量。对生活怀有感恩的心,所有的过去和未都是金色的。
“每个人都知道应该如何解决自己的问题,只是也许他自己不知道”这句话真的很有哲理。我们的人生一直都在选择,选择学校、选择朋友、选择工作。潜意识里我们都会选择自己喜欢的或对自己有利的人和事。我们的选择在那个当下说是做的最好的决定。也许,后的生活发现当初的决定是错误的,我们却否定不了当时选择时的快乐。人生不是火车轨道只能一条道往下走,人生是多变的,过去的我成长成现在的我。帮助我们成长的是那些痛苦和挫折带给我们的积极意义,要带着感恩的心回忆我们的往事。回顾往事我们应该是骄傲的,我们从过去的艰难中学会了新的技能,我们从过去的困苦中生存了下。我们是胜利者,不是艰难打倒了我们,是我们战胜了艰难,我们成长了,我们感到自豪。
我以前也一直以为“孩子是家长养育出的产品”,我需要对他的未负责,我需要给他一个完整的童年。我每天都需要小心翼翼,担心做多了又担心做少了,害怕他会有个不快乐的童年,会影响他的性格形成。总是根据世俗的眼光要求他,必须怎样做,必须做什么。在家里,我就是权威,不允许他提出异议。他做的不好时总是习惯性的去怪他,怪他不听话,怪他不聪明,怪他不用心。他也有负面情绪,每次他总会问我是不是不喜欢他。他从小就知道用哭吸引大人的注意力,也知道犯错了要躲到谁的身后才能避免惩罚,他从生下就拥有和使用过自己的生存能力。如果我还是一直采取这种教育方式,即使他拥有自己的“回弹力”,会在以后的人生中治愈自己,拥抱迟的金色童年,何不让他在当下的时刻就享受他的金色童年。
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环境能改变一个人的爱好和习惯。《回弹力》告诉我需要放慢自己的脚步,给自己倾听孩子心声的机会,给孩子选择自己人生的机会。我需要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了解他的思想,他的感受,找到他的优点。正面看待他的问题,帮他把问题转换成技能。我想到他小时候他爷爷特别喜欢逗他玩,老是让他拿他奶奶练拳的事。小时觉得好玩,大了力气大了就受不了了,也是经常凶他,可是不起任何作用。有一次,他又在打他奶奶,我突然就说:“你是在帮奶奶按摩么?奶奶给你做了肉圆汤很辛苦,是应该按摩奖励一下。”马上就感觉他拳头的力气完全变了,完了夸他按摩的很好。他很高兴,主动要求帮我们每个人都按摩一下。现在,只要一提到帮我们按摩,就特别乐意。如果他有不好的行为,骂和说教是起不到作用的,正面思考他的问题,教他将问题转换成技能。问题招挨骂,技能招夸奖,哪个更能让孩子接受,显而易见。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的父母教会了我爱,我也要教会他怎样爱。爱家人,爱别人,更要爱自己。
看完《回弹力》这本书,我觉得它并不仅仅在教我们怎样教育孩子,同时帮我们这些曾经对过去有过遗憾的父母从过去的遗憾中解救出。让我们直面过去的自己,拥有美好的未。就像作者说的一样“拥有快乐的童年,永远不嫌晚”。未是可以创造的——拥有美好的未也永远不嫌晚!
《回弹力》读后感 篇3
孩子在童年遭遇到的不幸,不一定就是不好的,有的孩子会因此让自己变得强大改变了他的命运,有的孩子因内心脆弱就会受到打击,对以后的生活就会有所影响,我老公说他小时候被他的爸爸打的很凶,他理解孩子当时被打的心情,所以他现在从来不打孩子。现在的孩子也是因为给家长保护的太多了,所以经受不起一点点挫折。之前看师傅发的一篇文章,旅行要去的三个地方,我觉得很好,要带孩子去儿童福利院和山区感受一下那些地方孩子的生活,回来后再看看自己优越的生活,有父母有家人的疼爱多么幸福,以此来鼓励他们好好学习,懂得感恩!
书中的问题“是什么帮助你撑过了艰难的童年,”可能是因为我的原生家庭一直过的平平淡淡,没有什么大起大落,所以我的童年并不算艰难,就是家庭条件不太好,看到父母很辛苦,就想早点上班可以减轻父母的负担,而且他们的身体也不太好,所以当时的愿望就是一家人一生平平安安就行。书中写到读书、写作可以帮助人们度过难关,我觉得是这样的,当我白天忙忙碌碌的一天工作结束后,身心都很疲惫,但是夜深人静的时候,读书可以使我的心情很平静、很放松,这时候什么都不用想,就觉得人是最轻松的。
人在一起相处时还是要多沟通,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学会理解,就像我们小时候不听话,父母教育我们,当时很生气,但是现在自己做了母亲,孩子不听话了,就特别理解当时父母的心情。当自己遇到问题,也要学会释然,不可以钻牛角尖,因为这样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会给自己增添烦恼,师傅的那句“那又怎么样”还是很好用的。
这篇文章开头的故事让我想起了我平时对待孩子,如果孩子犯了错要么是责备,要么是担心,还有就是自责,好像没有鼓励,可是看到这个故事中的人物做出的决定,事情发生之后没有谈论谁对谁错,也没有责备,只是各自在夸对方哪些方面做的好,忽略做的不好的地方,这样就会让人忘记了刚才发生的事情是不好的、不愉快的,也不会给孩子留下心里阴影。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有酸甜苦辣,有的童年不幸不代表以后都不幸,自己可以创造幸福,而有的人童年很幸福,也不代表一辈子都幸福,每个人都要经历些风雨才会见彩虹,所以我们要懂得珍惜,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天!
不管是在童年还是在过去的这个时段里,都会有顺境、逆境的时候,但是我们要尽量看正向的,正向的想法会带领我们快快乐乐的面向以后的每一天,而逆向的人会让我们沉浸在痛苦之中,永远不能自拔,就和交朋友一样,遇到正能量的人,会带领我们一起前进,遇到负能量的人,会阻止我们前进,这样就永远没有进步。
人要学会正向思考,我们必须要从不同的视角去看待事情,不同的角度看待事情的结果是不一样的,事情发生了就应该看到积极的一面,去把事情解决,而不是看到消极的一面就纠结、不放手,这样只会给自己增加烦恼,也改变不了事实。
童年所发生的事情对我们成人之后的生活有所影响吗?我的答是:“有”,如果我们的童年都生活在快乐中,那我们的性格也会一直是外向开朗型的,如果童年是痛苦的或者家里发生重大变故的,那么会因此而改变我们的性格,有的人会奋发向上,好好学习,有的人会一蹶不振,从此颓废。我回忆起我的童年还算是比较幸福快乐的,所以我也要让我儿子的童年生活是幸福的,在参加读书会之前,我也是比较暴力的,语言暴力和肢体暴力都有,现在跟着师傅参加读书会稍微有所改变,要不然等我的孩子长大不愿意回忆童年,那我就可能是一个失败的母亲啊!
《回弹力》读后感 篇4
文中了解了很多不幸童年的例子,为什么有些人的童年会那么“悲惨”。我的童年很快乐“万千宠爱一身”,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温暖的怀抱里长大的,就一点我太调皮哥哥小气候揍我。老公的童年缺失父母在身边的陪伴,早早就“寄人篱下”,很小的他就学会了察言观色,每当跟我说起他的童年都是悲伤。他现在和他的女儿关系特别好,舍不得打舍不得骂,有时候我批评或惩罚他女儿,他都不站边上,之后他偷偷和我说他见不得我这样对她女儿他说他心里难受。我的孩子的童年是快乐的,我们陪伴着她的成长,细心呵护。以前我认为孩子不听话责罚较多,现在我慢慢和她讲道理,事实证明讲道理是对的,孩子不会暴躁,也会理解其中的道理。我不会对我的孩子破口大骂,让她难堪,不会对她冷暴力,不会让她的童年留下阴影。
孩子的生活环境会直接影响的未来,如果是外向乐观的性格不会造成她的心理阴影,内向不喜欢表达的性格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未来。从我的二姨到我的表哥我不得不相信,因为他们就是活生生的例子。父母的行为,受不了旁人的.指指点点,自尊心收到了打击,自己封闭的自己的世界里,自己把自己掏空了。读后感·(文中说到二战中那些孩子的悲惨童年,我想到爷爷说小时候他们的童年,日本人来到我们那里抓壮丁,他们年纪差不多的都被父母安排躲在挖好的山沟里躲着不敢出来。他们经历的苦在二战当中是幸运的,最起码战争没有蔓延到我们的小村庄。小时候爷爷奶奶和我讲了好多,我都忘了,我明天回去问问爷爷让他和我讲讲。)
正常人体会不到一个精神病患者的痛苦,而这个精神病患者是自己的亲人。这个是有预兆的,但是我们无能为力,身为他们的父母没有作为父母的样子,无知,愚昧,责骂好好的一个孩子毁了。如果初期当时找心理医生辅导而不是把他送进精神病医院当成疯子对待……可是世上没有如果。
一件事情都有好的一面和黑暗的一面,拥有不幸福童年的那些人们很多,经历过恐惧和痛苦的人有些看到了事情的两面性他们愈发强大会更懂得生活,他们知道暴力解决不了问题。生活中有的父母童年缺失了什么会把自己缺失的在孩子身上找回,这个应该很多家长都这样做的。书中的例子告诉我们,遇到事情不能悲观厌世应该用两种角度看待问题,上帝是公平的,它给你关上一扇门肯定也会帮你开一扇窗。
接近尾声文中写了好多虽然经历了艰难的童年依然活出了自我,没有被生活打败,虽然有不幸的童年但是成年之后他们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不幸的童年让她们过早的的体验了人生和人性的险恶,也让她们珍惜现在的美好。孩子有个快乐的童年和生活环境很重要。作者:吴玲玉
《回弹力》读后感 篇5
童年的记忆是会影响人的一生的,不管人们承认与否,在人的一生中,应该是不会忘记童年时发生的某些片断,而这些片断或多或少的影响你一生的行为。我们这一代经历了物质极度贫乏到物质异常丰富,也见证了中国发展变革的飞速时光。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物质与精神的变化,让人们时常陷入迷思,物质丰富了,而精神没有跟上来,朋友,同学聚会时常感叹童年时的一些苦难,而这些苦难并没有影响他们在以后人生中发展,就象书中所说:那些不能摧毁你的,定会让你强大。现在的孩子的童年相较我们那一代要丰富多彩也幸福得多,但是也有许多孩子会有失去父母,单亲家庭,家庭暴力等不幸福的童年。但他们终就长大,而这本书会让人们放下苦难,看到笑脸,也让我们这一代人与过去的苦难握手言和!
逆境生存与学会理解,看完这二个章节中所发生在童年的记忆,无论环境多么恶劣,个体的自我调节能力都有回弹,他人的帮助,大自然的影响,想象力,读书,及许多其他资源,在逆境中的磨砺,让人更加努力和珍惜生活,时间是最好的医生,随岁月的流逝,那些曾经的伤害都会被原谅,原谅过去也是放下自己。只留下那些美好的记忆。
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面对苦难,顽强的生存技能是值得鼓励和为之骄傲的。正如作者所说,过去的是一个故事,可以用不同方式去叙述,把叙述重点放在自己的生存能力上,就会开始自我尊重,回顾往事的时候就不再只是懊悔,而会生出更多的自豪感。虽然有许多不同原因让我们的童年过的不快乐。我们也可以在孩子身上,和自我调整生活状态上,也可以在朋友,家人,社会上找到的温暖和爱,以弥补有缺失的童年的'记忆。
虽然童年时代遭受的苦难各不相同,但苦难带给人成长的契机是一样的,随时间的推移,苦难会带来你它的另外一面,积极的一面。中国有句老话:塞翁失马,焉知祸福。所有的事情,即使是悲剧,都有正负两方面的后果,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坚持正向思维,认真审视所发生的事情和经历,用不同的视角看待,找到其中有用或有帮助的部分,这应该是我最大的感想吧!
本书的最后部分,读后不能平静,基于本书上故事中的主人公都有苦难的童年,而苦难的童年并没有击跨他们的人生,相反他们都在苦难中磨练,最后成为人生的赢家,作者通过一个个事例,回答了童年时候的痛苦经历并不是传统心理学所说的那样:童年创伤会带来很多负面问题。生活就是每天发生的故事,读完这本书让我知道,不管过去发生了什么故事,那只是己发生了的故事,活在当下,把当下的生活故事演绎好,在过去的故事中获得力量,以获得更好的未来。
《回弹力》读后感 篇6
这本书如一碗心灵鸡汤,简单明了又不失专业的严谨。西方心理学一直流行着这样一个说法:“不幸的童年必将导致不幸福的人生!”童年的境遇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生命和发展。富尔曼先生在这本书中用大量真实而生动的故事及科学的研究数据给予诠释。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经历或多或少的挫败甚至创伤是在所难免的。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要学会放下包袱,笑对生活。把不幸和挫败看作是生活对你的历练,活出幸福的状态,才能够让你的孩子对未来充满向往,更有信心去追求美好的未来。
我们的生命与过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人因为曾经的艰难境遇而无法自拔,心中充满阴影,还有人想知道如何看待自己过往的困扰以及应对所遭遇的不幸。《回弹力》这本书就是用来描述人们在面对困扰、挫败和威胁时所表现出的生存能力。因此,可以看出,在人的一生中,改变境遇不仅是可能的,也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做的是努力把苦难变成鼓励自己的动力,让阳光洒满生命的每一个角落。
一个人的困扰、羞愧和罪恶感能够在他的童年时期得以处理,当然是最理想的。但是如果童年没有机会对这种种加以转化,任何时候开始处理都为时不晚,只需要拉开距离重新审视或理解所发生的一切,就会得到释然。
我们可以学着用很多方式处理过去。可以阅读,可以倾听专家们的解释,可以自己处理或者跟有类似困扰的人讨论。总之,你要学着找寻一种适合自己的方式去排解心中的焦虑或创伤性危机。
心理急救或疏导是心理学中治疗心理危机的一种重要方法。在事发第一时间要为受害者提供支持或谈话的机会,以及如何去安抚、鼓励在创伤中的那些幸存者。人们会换个角度重新审视事情的全貌,有机会看到其他人在类似情形下的反应,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在无法阻止事件发生的情况下,给予受害人希望,并让他们重新振作,恢复正常生活。佛陀对迦沙丧子之痛的疏导就是遵从人的内心本能,从经历中重新梳理整个事件,让当事人自己想明白事情的一切,从而自愈。迦沙正是走访了很多人家,听到了很多关于死亡的故事,才意识到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逃脱死亡,每个人都有悲伤的时刻。她把悲伤转化为对生命的慈悲同情,正确对待死亡之痛,从而大彻大悟。
孩子童年的生活经历可能会对日后产生正面或负面影响,关键在于用生命心态去对待遭遇的一切。帮助我们克服逆境的一个方法是要看到那些痛苦和挫折给我们生活带来的积极意义。
用童年经历来解释孩子的不当行为会影响孩子的心态和看待自己的眼光。无论问题多么严重,孩子总是有机会去改变的`,无论什么年龄,哪怕已经成年,应该坚信只要正确面对不幸,见过黑暗的一面后,会让自己变得更强大。人们经历了一些不好的事情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看事情的角度也许会改变。所有事情,即使是悲剧,也都会有正负两方面的后果。如果能正确思考,从苦难看向未来,从中学会一些东西,并将经验传给下一代,想到自己的受苦能够帮助其他人在未来免受类似的痛苦,会觉得稍许安慰。同时发展处对他人的同情心,提升精神层面,将更有勇气,更好地理解自己或他人的苦难,就会让所有好的或不好的回忆都变成金色的回忆。
我们的生活就是一个个故事。这些故事活在你的叙述中,随着视角的改变,赋予的意义,阐述的方式和后果的不同而改变着。
童年的境遇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我们的生命和发展,这是一个无法直接用数字或理论去解释的问题,它比我们所想的要复杂。过去的经历会影响我们,但是没有那么简单和直接。不管我们看过怎样的过去,或者当下过着怎样的生活,我们都有机会获得更好的未来。我们无法决定命运,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我们面对命运的态度来提升思想境界,改善生活品质。
正如书中所提到的,尊重你自己所经历的挫折,把你的不幸经历当作培养正向品德的一场历练。坚定理想和信念,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和未来,这样就算过去的日子有多么艰难,多么黑暗,未来的暖阳就越值得期待。记住“生命诚可贵,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