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此篇文章课题研究心得体会(精选9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1
在苏州市教研室的倡导下,各校都如火如荼的开展起课题研究,我校也加入这一探讨的行列。并轰轰烈烈开展起来。在此,将最近的学习心得与大家共同分享与探讨。
一、要搞好课题研究,一定不能少了对小学音乐新课标的认识
从新标准提出的课程性质和课程基本理念中以及教学建议中,我们都可以感觉到,这次新颁发的标准更加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如新标准提出的音乐的实践性特点、音乐的不确定性、抽象性以及时间性、表演性和情感性特征,强调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识谱教学是我们音乐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保证学生有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才能为学生的音乐实践行为保驾护航。
二、根据学生心理年龄特点,分段研究
不同的的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不同,接受能力也不一样。为此,我们的课题研究分成三个年级段实施,分别为一、二年级;三、四年级;五、六年级这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岁研究的内容一样,都是识谱教学,但难易程度不同,教学形式也有异同,低年级以游戏形式为主,学习简单的单音唱名;中年级学生能比较熟练的演唱一定量的.歌谱;高年级学生在熟练演唱歌谱的同时,能根据中低年级知识量的累积,创作小型的歌曲旋律。三、乐器进课堂提高识谱兴趣。
乐器进课堂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学习乐器演奏的过程同时也是识谱的过程。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不仅能正确地演奏出各种音符的时值、音高,还可以通过反复的演奏达到听音训练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准确的音高概念,有效的增强识谱的能力和兴趣。但目前这种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的完善,同时也需要学校、社会各个方面的配合与协调。
总之,在提高综合素质的今天,小学音乐教育对识谱的要求是:“立足课堂,面向全体。”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把理性的识谱从感性入手来教,融入音乐实践活动,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利用识谱这个学习音乐的好工具,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让每个孩子真正的走入音乐,去寻找,去探索,去创造。我们的课题研究才开始一个多月,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不断完善。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2
从事教师职业十多年了,最近几年对工作莫名的产生了倦怠心理,怎样走出职业倦怠,实现自己第二次成长呢?通过这次课题研究学习,阅读大量的研究资料让我茅塞顿开,对未来又充满了期待和向往。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要不断的学习。
在当下教师仅仅能恪守职责、有崇高的事业心已经不够了,必须要成为有专业特长的专家型的教师。要成为有专业特长的专家型教师只有持续不断的学习提高,充实自己,要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能有所创新。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思想,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
二、要不断的反思。
教师要做一名哲学的思考者。带着问题去思考教育;带着尝试去解决问题;带着反思去总结问题;带着结论去验证问题。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反思和课题研究为特点的`在岗培训已经成为教师成长的趋势,其中,“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专家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即便他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十反思=成长,已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公式。
反思的过程实际上是自己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双重角色,既是引导者又是评论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的过程。自己不仅要成为教学的主体,而且要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把自己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过程,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反思可以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体现在教育活动的始终。反思本身并不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只要具有批判性分析的眼光,善于发现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随时随地都可以开展相关的反思工作,就会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变得更具理性色彩,实现自身的专业化发展。三、要不断的研究。
“教师即研究者”是国际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理念。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驱动力。教学即研究,一旦教师树立了这样的理念,那么他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在研究中发生,在研究中开展,有效的研究活动,必然是带来观念的改革。
课题是开展教育科研的载体,也是开展科研的方向。课题从哪里来?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从纷繁芜杂的教学现象中发现问题,然后围绕问题去学习理论,再进行筛选,建立起有价值的研究课题。课题确立之后,我们就要从教学的现实出发,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借鉴最新的理论成果去开展课题研究。即“发现问题—学习理论(论证)—建立课题—开展研究—反思总结(理论)”,这是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基本进程。这一进程是一个具体实践与理性思辨交织的探究过程:科研取得了成绩固然需要我们去思考,从而发掘规律;而研究失败了,或者遇到了问题和困难,更需要我们去思考,寻找解决问题和困难的办法。教师既是课程的消费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设计者,这就要求教师应以研究者的身份进行教学实践;不同的学生也需要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育,这也需要教师具备较浓的科研意识;还有,教师的专业知识拓展、职业素养的提高都离不开研究。所以,课题研究是教师使自己逐步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由“教书匠型”向“专家型”转化的孵化器。通过研究,我们才能转变教育思想,构建新的教育理念。
教师要不断地超越过去的自己,就是要以朴素的感情,调整自己的心态;以奉献的精神,从事崇高的事业;以高超的技艺,展示个人的才华;以不断的追求,提升自己的价值。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3
20xx年9月在县教研室李振刚老师的带领下,由奇台三小、四小牵头,与其他学校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方法的研究》的课题研究。课题组的各位成员,克服了地域、时间等重重困难,积极开展各项课题实验活动。一年来的课题研究工作,使我对课题研究确是有了一些感悟,并在工作中找到了成就感和幸福感。下面就自己的实践工作,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参与课题研究使我成为学习者。
一年来,通过定期开展的课题研究活动,我加强了课题研究的理论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加强了对课题研究的理解,学会从多方面、多途径地去寻找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如从网上下载、从杂志上寻找,到图书馆收集、分享交流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加深了对课题研究的理解和认识。
二、课题研究论文的撰写使我成为观察者。
通过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慢慢地学会了记观察日记,经过一年来的课题研究,让我知道根据课题去记录学生的成长、变化,以及老师在课题研究过程当中的成长感言,从刚开始的不知道写什么到后来可以就课题写出一篇论文,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学会了观察,观察学生的活动,观察学生的行为,而这些记录下来的自己课题研究中、课堂教学中的点点滴滴就成为我论文的很好的论据,同时我也学会了根据自己活动的开展情况定期写下评价记录,只要我们用心去体验,仔细去分析,认真地记录,在一段时间内我们就会用我们的笔,生动地再现师生互动的过程,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从多角度观察的能力。
三、课题研究活动的实践使我成为思考者。
通过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我会针对自己开展活动认真进行反思,总结哪里做得正确,哪里还有待改进,一年来我们课题组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课题研讨活动,如课题教学观摩、课题论文交流、录像课等。活动前,我会根据自己班级的研究主题,围绕课题的目标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并针对推敲每个活动的环节,尽量把活动开展地更完美。活动后,我会围绕研究目的开展的活动,对自己的教育行为反思,改进。从而增强了自己设计活动、组织活动的能力。同时,通过自己不断反思和实践获得的经验,撰写了多篇论文和教学案例并获得了自治区及国家奖项,获奖率比以前大大提高了。
四、课题研究使我成为成长者。
一年来,在参加《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方法的研究》的课题研究活动中,我由开始的无所适从到现在渐渐地得心应手,我认真参与课题组的各项活动,并在活动中不断成长,由原来不敢参加大赛,到现在应经在两次录像课评比中荣获自治区二等奖、一等奖,课题研究为我的成长牵线搭桥,从熟悉课题、理解课题,到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尝试活动前的准备到活动后反思的整个过程中,我们体验着课题研究带来的的成功快乐,促进我们继续搞课题研究的热情。
在课题研究活动的过程中,我与我的同仁们共同成长,就让我们在课题研究的实践中真正锻炼能力,增强自信,提高自己,服务学生。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4
1月11日至12日,我有幸参加了禄丰县教育局教研室组织的科研课题研究培训。本次培训是为了全面提高教师科研能力,进一步加强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
培训中,教研室负责课题研究的吴华昌老师从课题研究的意义、选题、申报、立项、开题、中期研究、结题、成果应用等一系列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深入的讲解,并结合各校在课题研究中子课题划分的共性问题进行了剖析和指导。通过培训,我对课题研究工作有了更明确地认识。
一、明确了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
虽然参与了几个课题的研究工作,对于课题研究的要求在理解上还有一些偏差。本次培训让我进一步明确了如何进行选题、如何撰写课题申请报告、课题材料如何搜集,阶段性实践成果如何撰写以及研究成果如何整理等,对今后从事课题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分工合作、注重积累
课题研究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不可能由个体单独完成,需要各位同事的通力合作。工作分工不能随意,合理分工是高效、准确达成目标的保证,因此应该针对每人的实际与专长,安排恰当的任务,让每个成员都负有责任和使命,才能不断增强研究小组的凝聚力,提高课题研究的效率。
课题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短期内取得成效。它是一个艰苦而又漫长的过程,特别是想要取得一点理论上的突破或者是实践上的创新,都需要我们踏踏实实地埋头苦干冥思苦想日积月累,只有“厚积”才能“薄发”。从某种意义上说,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是一种资料的搜集、积累和消化的过程。搜集资料是一项艰苦细致又有一定技术性和学识功底的工作。研究某一课题,必须尽可能地占有涉及这一问题的所有资料,如果不全面,就可能出现偏差。因此,研究者要明确应收资料的方向、范围、内容,只有在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进行阅读、归类、分析、综合、提炼,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建。
三、在研究中不断反思、实践、改进
课题研究重在过程,最终目的是要指导实践。课题研究是一项长期性、延续性、系统性,很强的活动,需要在研究中进行深入地学习与思考,力求在实践摸索中找到答案。在课题研究整个过程中,必须培植“反思”意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使课题研究自始至终都保持活力,不偏离研究方向。课题组成员共同探讨遇到的困惑,相互交流经验教训,在不断的反思与借鉴中,拓展新思维新空间。课题研究的内容实际上就是一种学习理论进行研究实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要从课堂教学出发,着手于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行为,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实践验证。为此课题组成员结合课题研究的方向与要求,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尝试,并组织成员观摩、评课,以及时发现问题,改正课堂教学方法。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5
对于现在的我们而言,如果想要做一个很好的课题研究那么选定题目是课题研究的关键。题目决定了研究的深度、广度、意义、内容和过程。选题不可盲目草率。一般的思路是发现问题——查找资料——分析问题——确定课题。选题存在一定误区:越时髦越好;越热门越好;越大越好。其实,时髦的、热门的、大的不一定是对的、好的。通过学习了解到选题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途径:
1、从教育教学的问题及困惑中选题
课题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具体问题,教师可以从自己感到不很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去选题,长期积累,挖掘出值得研究的问题来建立自己的“问题库”。
2、在切磋交流中发现课题
教师之间交流可以开阔视野,让教师更多地了解教育教学情况。
3、在理论学习中反思出课题
在阅读学习中,最为关键的是教师要时时注意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对自己工作中的相关问题或经验进行解读和分析,使有价值的问题或经验在联系、解读中逐渐清晰起来。
4、从学生的反应中寻觅课题
教师要多了解学生的反应,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与学生交流,更好地发现学生现实的需要,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同时,挖掘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但有研究价值的小课题。
5、从已有成果的应用研究中归纳课题
研究的取向主要是将他人研究的成果应用于自身的教育实践。这类课题由于是学习他人的成果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具体实施,比较适合年轻教师。一般要从教师自身感兴趣的他人成果选题,但必须注意可操作性。
对于一个新教师而言,我们要善于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总结经验,善于从这些经验教训中去形成一些课题。其次,要能够根据当下的一些实事,或者一些新的课程改革出发去创新的工作也可以发一些新的课题,而这些都需要我们有一颗善于发现的眼睛,并且也要善于学会去总结从而提升。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6
从事教师职业十多年了,最近几年对工作莫名的产生了倦怠心理,怎样走出职业倦怠,实现自己第二次成长呢?通过这次课题研究学习,阅读大量的研究资料让我茅塞顿开,对未来又充满了期待和向往。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要不断的学习。
在当下教师仅仅能恪守职责、有崇高的事业心已经不够了,必须要成为有专业特长的专家型的教师。要成为有专业特长的专家型教师只有持续不断的学习提高,充实自己,要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能有所创新。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思想,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
二、要不断的反思。
教师要做一名哲学的`思考者。带着问题去思考教育;带着尝试去解决问题;带着反思去总结问题;带着结论去验证问题。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反思和课题研究为特点的在岗培训已经成为教师成长的趋势,其中,“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专家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即便他有xx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十反思=成长,已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公式。
反思的过程实际上是自己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双重角色,既是引导者又是评论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的过程。自己不仅要成为教学的主体,而且要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把自己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过程,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反思可以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体现在教育活动的始终。反思本身并不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只要具有批判性分析的眼光,善于发现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随时随地都可以开展相关的反思工作,就会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变得更具理性色彩,实现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三、要不断的研究。
“教师即研究者”是国际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理念。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驱动力。教学即研究,一旦教师树立了这样的理念,那么他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在研究中发生,在研究中开展,有效的研究活动,必然是带来观念的改革。
课题是开展教育科研的载体,也是开展科研的方向。课题从哪里来?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从纷繁芜杂的教学现象中发现问题,然后围绕问题去学习理论,再进行筛选,建立起有价值的研究课题。课题确立之后,我们就要从教学的现实出发,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借鉴最新的理论成果去开展课题研究。即“发现问题—学习理论(论证)—建立课题—开展研究—反思总结(理论)”,这是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基本进程。这一进程是一个具体实践与理性思辨交织的探究过程:科研取得了成绩固然需要我们去思考,从而发掘规律;而研究失败了,或者遇到了问题和困难,更需要我们去思考,寻找解决问题和困难的办法。
教师既是课程的消费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设计者,这就要求教师应以研究者的身份进行教学实践;不同的学生也需要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育,这也需要教师具备较浓的科研意识;还有,教师的专业知识拓展、职业素养的提高都离不开研究。所以,课题研究是教师使自己逐步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由“教书匠型”向“专家型”转化的孵化器。通过研究,我们才能转变教育思想,构建新的教育理念。
教师要不断地超越过去的自己,就是要以朴素的感情,调整自己的心态;以奉献的精神,从事崇高的事业;以高超的技艺,展示个人的才华;以不断的追求,提升自己的价值。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7
9月15日由学校组织的课题研究培训会在大会议室举行。培训活动中首先是刘军作了经验介绍,后由杨慧鹏镇对教研课题如何选题,选题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详尽的解读。是我们对课题研究方面有了个更深层次的认识,对今后我们进行教研课题的研究选题等有了很大的帮助。
一、课题的选题:
教育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就存在于实际的教育情境中。这就要求教师要时时关注实际教育情境。寻找具体问题。比如学生早恋问题,这是真实存在于特定年龄的每一届学生身上的,是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到了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很多老师被动应付,常常就事论事地对待这一问题,治标不治本,而有的老师能认真地加以研究,找到恰当的预防与疏导的方法。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做个有心人,时时留意发生变化的教育情境。
1、在与各科教师和班主任的交流中发现问题
在教师间的相互交流中,可以发现自己未曾注意的问题,激发自己的研究意识。将这些问题作为小课题的研究来源。
2、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中找到问题
同龄人之间是彼此最熟悉的,教师要多和学生交朋友,和学生时常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了解到学生喜欢什么,在干什么。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有价值的问题会出现,这也可以作为教师小课题研究的课题来源。
对教师来讲,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可以为自己提供小课题的研究问题,这就是进行教育反思,反思每天当中自己遇到的问题,应当注意的问题等。
(二)从值得研究的问题中找出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际的教育教学中,中小学教师一般面临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但选择哪一个作为自己的小课题进行研究呢?应该筛选出那些影响面大,必须马上解决的问题作为小课题来进行研究。
二、小课题研究选题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的课题研究意识是前提
教师的研究意识越强烈,就越有可能积极进行小课题的研究。如果教师缺乏研究意识,就会对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有价值的问题熟视无睹,错失提升自己对教育教学的认识深度和研究能力的大好时机。当然教师的研究意识并不会凭空而生,这除了教师要有敏锐的问题意识之外,还要使教师真正体验到小课题研究带来的自身专业发展与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学校可适当鼓励,以激发教师进行研究。
(二)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是基础
对广大中小学教师来说,一个总感到有许多小课题需要研究,并能很好地进行研究的教师,往往是教育理论知识较为扎实、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的教师。一个缺乏教育理论知识的教师可能每节课一开始就检查作业,然后再讲课,学生没了兴致,学习毫无激情,学习成绩当然就会不佳。而这时教师又不能找不到问题所在,继续迁怒于学生,形成恶性循环。而如果教师有教育理论的指导,则会很快发现问题,并进行研究,找到解决的方法。
(三)小课题研究不宜追逐时尚一味跟风
进行小课题研究,切记不要追求时尚。合作学习热就搞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来了又搞探究学习,这样很难达到做小课题研究的目的。一般来说,教师应结合实际的教育教学找到真正困扰教育教学提高的问题所在,寻找解决之策,以促进教学改进和学生发展。
三、撰写研究报告
撰写研究报告是研究性学习的总结。它是根据对课题的研究分析而提出的自己的一些论点和见解的体现和象征。
具体包括如下几个部分:
1、标题标题是对调查报告的高度概括,是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基本要求是确切、简洁、醒目和避免雷同。调查报告的题目可直接揭示论点,也可点明论述范围。标题一般不要超过15个字,太长的标题可分出副标题来。标题的构思十分重要,好的标题能引人入胜,能使人抓住调查报告的中心议题。
2、署名署名的目的有三个:
一是表明作者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代价;
二是表示作者要对文章负责;
三是便于同行或读者与作者联系。
3、摘要。摘要是调查报告基本思想的缩影,是调查报告的简单介绍,是浓缩了的情报信息,目的是使其他人对全文有—个大致的了解。
4、关键词。关键词是指文章中最关键、起决定作用的词语。它是文章内容、观点、涉及的问题和类别等方面的标志和提示。一篇文章关键词的个数根据文章内容需要可多可少,一般3—8个为宜。
5、前言。前言亦称引言、引论、绪论、序论或导论,是调查报告的开头部分即开场白。主要内容是提出问题、明确中心论点或阐明研究的原因、目的和方法,或介绍研究的背景、范围及意义,以使其他人对论述的内容先有个概括的了解。
6、正文。正文又称本论,占调查报告的绝大篇幅。它是展开论题,对论点进行分析论证,以表达你的见解和研究成果的中心部分,占调查报告的绝大篇幅。正文的内容一般包括实验方法、理论依据、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等。一篇报告只有想法、主张是不行的,必须经过科学严密的论证,才能确认观点的合理性和真实性,才能使别人信服。因此,报告主题部分的论证是极为重要的。
7、结论。结论是调查报告的结束部分,即解决问题的部分,它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是整篇调查报告的归结。但不是实验结果的简单重复,而是经过综合分析,将各种数据材料连贯起来,思索判断,逻辑推理,形成总体论点。结论是去粗存精、由表及里、抽象出共同的、本质的规律,它与正文紧密衔接,与前言相呼应,使调查报告首尾呼应。它还要求结论写得措词严谨、准确、鲜明。
8、附录。各种调查表格、原始数据、研究记录等。就中学生的调查报告来说,必须具备题目、署名、前言、正文、结论和建议、附录这六个部分,其他不作统一要求。
四、研究成果的交流研讨
将研究成果用于分享、发表、参加比赛等。
总之,对中小学一线教师的小课题研究的选题来说,我们可以简单地将其概括为20个字:根在实践中,重在科学性,难在坚持性,贵在实用性。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8
通过参加这次小课题研究培训,学习了到底什么是小课题,如可开展小课题的研究等,结合自身实际,体会颇多。
一、了解到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的现状不容乐观
有人说,教育教学研究就是建构更为合理的教育意义和活动方式的过程(柳夕浪)。它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应然选择,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必要条件,还是改善教师生活的重要途径。然而,在现实的中小学校里面,教师们往往既敬畏科研,又在敷衍科研,甚至反感科研;觉得科研很神秘,觉得科研离自己很远,觉得做不做科研没有什么关系,等等。具体说来,中小学教师科研或者说课题研究有如下几种令人堪忧的现状:
现状一:重申报,轻研究。很多教师很重视申报课题,但不重视研究,甚至没有研究,只是挂个名而已,没有真正的“精力投入”。有的是有“两头”没“中间”(只有申报与结题),没有研究过程,结题的时候只是“匆忙间”整一篇文章;有的则是“有头无尾”,不了了之。所以,很多教师从来就没有真正体验过自己策划、设计、查阅文献、收集资料、调查访谈、归纳探究、交流分享及结题展示等课题研究过程带来的快乐。究其原因,有的是因为他们申报课题原本就不是为了研究,只是为了职称评审或者应付任务,而非为了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有的是因为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课题研究。
现状二:课题又大又空。教师课题“假、大、空”的现象比较严重,与教师自己的工作实际联系不紧密,或者根本就没有什么联系,尤其缺乏对教育教学细小环节的研究;课题往往也是“拿来主义”,而不是自己的“问题”,其结果只能是“无病呻吟”,毫无意义。
现状三:缺乏课题研究的动力。有些教师缺乏问题意识,没有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紧迫感;有些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缺乏专业发展的积极性,缺乏课题研究的内驱力;有些教师则缺乏课题研究的兴趣,没有尝过科研能够改进教学、发展自我及提升生活质量的甜头;还有些教师则缺乏与他人分享教育智慧的愿望和胸怀。
现状四:很多教师没有机会做课题研究。这一点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由于过分强调统一“规划”课题,过分强调“集体”研究,所以,课题研究变成只是少数人的事情,变成学校领导和部分骨干的“专利”。于是,一部分人始终拥有着话语的“霸权”,而更多的人则长期“被压迫”着、被“边缘化”。事实上,个别化的课题研究,才是人人平等参与的,才是深刻的、有实效的和可行的。
现状五:课题研究要求过高。由于过分强调理论提升,过分强调课题研究过程的科学、规范,很多教师缺乏教科研能力,又得不到适时的、有力的指导,所以对课题研究常常有一种“自我无力感”,觉得课题研究有点“高不可攀”,望而生畏。
现状六:课题研究的时效低。前面几种情况必然会导致一种结果,那就是课题研究的“成果”不能及时转化为“教育生产力”,课题研究不能实时、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没有发展到能引起自我转变的层次,这往往会带来一种“恶性循环”。
简而言之,现在的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大都是“假、大、空、高、难、远”。那么,我们应该从事什么样的课题研究呢?
但首先要明确到底什么是“小课题研究”呢?
二、学习了什么是小课题研究,如何选题及如何开展小课题研究
1、 小课题的定义
小课题研究是校本科研的一种形式,指的是以中小学一线教育工作者为主体、以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标的课题研究。
小课题研究是教师基于职场实际,以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为任务,对自身的工作进行自我观察、内省、反思、探究与行为跟进的一种研究方式。
我们给它这样定义:作为教育活动“当事人”、“实践者”的教师,自觉针对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某些问题、话题,进行持久关注,不断反思追问,积极进行改进实践的研究性教育行为。
通俗地说,是以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课题,运用教育科研方法,由教师个人或不多的几个人合作,在不长的时间内共同研究,取得结果,其研究结果直接被应用于参与研究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去,并取得实效的教育科学研究。
有专家认为这类课题无须审批立项,是教师自发进行、自我负责的“常态化”研究行为。它提倡一种“教学即研究,教师即研究者,成果即成长”的理念。
确实,“小课题”从本质来说是一种个人研究行为,由教师个人承担,研究主体同时也是责任主体,也是利益主体。
2、小课题的特点
一是问题小,研究微观问题。教育问题、教学问题和学生发展问题;
二是过程活,过程周期短且灵活。
三是成果多,成果形式多样。
3、如何选题
了解了“小课题”的特点,该怎样选题呢?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小课题研究”的课题是来源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是从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困难转化而来的。首先教师要善于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在教育、教学中有问题意识。例如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学习差,有的类型的题就是不会做,有的概念就是不理解,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他为什么不会做?为什么不理解?有了这个问题我们就可以作为一个课题去研究,这就形成了一个教师个人课题,这个课题的研究结果可以立即用于在教学中去改变这些学生的学习状态。这个课题不大,研究的对象就是那几个学生,通过调查会很快获得结果,再对结果进行分析就会找到差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把这些办法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就会收到成效。研究的时间短,研究结果会很快在实践中应用,这就是“小课题研究”。教师要学会如何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要有问题意识,并且要能把问题转化为可以研究的课题。
当然在具体操作时,还要注意下列要求:
①课题的选择应具体、实在,研究范围宜小一些,适合教师个人(或同备课组的两到三人)开展研究。 ②加强选题对教育教学实践指导的针对性,选择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需要解决又力所能及的问题进行研究。
③充分考虑选题的主客观条件,注意选择自己有较多经验积累,或自己在某些方面有一些成果而研究尚不深入的问题进行研究。
④课题名称的表述准确,注意使用科学概念和规范用语,不要使用夸张等修辞手法。
⑤课题选题要有创新意识,突出具体研究内容的特点,可以是将一种理论、一个观点应用到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可以借鉴他人的成果,结合自己的教学加以改进;也可以运用新的方法、新的视角,去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
4、小课题研究的过程
(1)问题阶段要明确发现“有哪些实践问题需要解决”;
(2)设计阶段要回答“应该怎样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即提出解决方案,明确采取什么行动措施将得到什么效果;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行动阶段要保证“是否按解决方案采取了有效的行动措施”;采用措施去解决问题)
(4)评价阶段要分析总结“所采取的行动措施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解决问题的情形及还有什么问题”等。然后,根据评价的结果开展下一步研究。
5、注重在研究过程中积累资料:
每一个环节和步骤都要积累相关的过程材料,通过方案、计划、总结、教育叙事、案例、课例、研究日志、学习笔记、资料摘记、随笔和相关学生作品等多种形式翔实地记录研究过程。这些记录过程的资料也是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的依据和展现课题成果的主要内容。
6、如何通过研究日志积累资料
研究日志是研究者围绕着研究问题或针对某个主题对所发生的事件(行)与思考(思)进行的定期记
录。
研究日志一般要定期进行(如每天的某个时间),但为了防止遗忘,可以及时地写下备忘录。 ? 研究日志的内容可分为描述性记录和解释性记录两个方面
描述性记录包括对研究活动的说明,教育事件的描述等。描述性记录要注重精确性和关注细节
7、解释性记录
解释性记录指的是个人的感受、解释、思考、推测、对事件的解说、对研究问题的反思等。 ? 解释性记录不能单独构成研究日志,它要依附于事件的发生与发展。
解释性记录的内容可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你对事件原因的看法,
第二个方面是你对你的行动及其结果的分析,
第三个是对下一步怎样做的想法。
上述方面也就是教育叙事中反思的内容
8、常用研究方法:
主要采取行动研究的方式,同时,选择案例研究、个案研究、调查研究、叙事研究、文献研究等适合教师开展的方法开展研究。由于所取样本小,其结果一般不用数量统计处理,只作定性的分析、比较。
这里有一个问题想提醒老师们注意一下,就是小课题研究过程中要不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教师在进行小课题研究中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种学习可以提高我们的认识水平,帮助我们能在理论的高度分析研究的结果,使我们的认识更加深入,这样我们在应用研究结果时会更切合实际,收到更好的成效。同时在研究中也要学习一些教育科研方法,并在自己的研究中去应用。特别是一些调查的方式、方法,例如,怎样编制问卷,怎样与学生谈话和通过谈话达到对学生的了解,在这些方面都是有一定技巧的',弄不好了解的情况就会不真实,这样一来,研究得出的结果就不会真实,研究就没有意义了。
9、小课题的研究结果的陈述方式:
(小)课题研究的成果表现形式
中小学课题研究的成果主要是学生和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这个成果可以用多种形式来表述,如课
题研究报告、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学课例以及学生和教师的作品和反映研究过程的各种资料。(见《关于小课题研究的几个问题》)
要注重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成果表现形式的特殊性。《长春市“十一五”教育科研成果集》采取了由“课题的提出与界定”、“研究过程与实施策略”、“研究成效”三部分构成的课题研究报告的形式,这并没有充分展示出这些课题成果的全貌,可以通过附录等形式来展示。
可以是报告式,也可以是叙事式。
报告式的研究结果就是研究报告。它包括以下几个内容:题目;研究目的;研究对象(样本选取);研究过程(简述);研究结果的分析;结果在教育、教学实际中应用的情况介绍。
叙事式的研究结果有两种,一种是叙事研究,另一种是个案研究。它们都是叙述式的,其主要结构如下:
题目——题目要简洁,要点明主题;
引子——说明研究的起因;
背景——说明事情的背景;
事件——说明事件的经过或调查了解的结果;
结果的分析和反思——包括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改进和应用。
三、反思自身存在问题及改进方向
从这次培训中我看到了自己的课题存在的大量问题,主要表现在:
1.课题的选题可行性有些欠缺,周局长和谢老师讲到选题不要求大,只求能真真正正的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就行,研究的切入点要小,从小问题入手,研究过程要真实。
2.研究方法不够具体。就目前而言,我仅用了个案法,没有充分利用各种研究方法,特别是直观、形象的问卷调查法和图表法汇总等。
3.阅读的书籍不多不广。课题研究要看很多理论知识或资料,特别是在课题选题之前,这是必不可少的。
4.反思不够。遇到问题要及时不断地进行反思。在研究过程中忠实记录下自己的做法。
对于这次课题培训,我感慨万分,真是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听了讲解才知道自己的浮浅。我要借这次培训的机会,提高自己进行课题研究的能力,重新审视自己的课题,使自己成为一名具有研究精神的教师。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9
通过本次小课题研究,我认识到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是教研工作的首要环节,也是关键的一步,因为课题的选择引导着研究方向,并制约着整个研究工作的进展及研究的价值。在这之前我一直认为我只是个普通教师,任务就是教好课,教育好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就可以了。至于教学研究,那是教育专家的事或者说是各级教研员的工作,与我的教学生活很遥远。
但现在参加整个小课题研究后使我转变了看法,教育教学研究就在我们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作为普通的一线教师照样可以写出研究性的东西。也非常有必要参与教学教研,既可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等,也能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不足。
我们的研究素材可来源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例如:在我们平常的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就具有一定的教研价值,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也可以深思之后用文字写下来,和同行同事交流也许会取得更好的'解决办法,在生活中更要做一名有心人,善于积累还应当及时掌握教育信息、教育动态,提高从实际工作中发现科研课题的能力。
同样,我们作为一线教师,也有义务搞课题研究,教学中发现问题,进行研6究,再将研究结果、方法、价值应用与教学活动中。
在课题研究中我感悟到:
教研素材来自教学。素材来自教学,对于老师来说,素材熟悉,易于着手,而且研究之后能将成果应用于教学中。
题目要精、小。题目决定你的研究范围,题目太大,精力有限,能力有限,课题小才能研究透彻,才能出彩。
提前做准备。每年都有课题研究项目,申请之前,可以先了解,预定选题方向、课题范围,提前准备素材,提前做好准备。
分工协作。课题中任务较多,要将任务明确分工,让每个组员都能参与,都能学习。靠一个人的力量,任务太多,不易进行。
材料收集积累。最后结题需要很多平时的材料,要有意积累收集。
及时上传资料文件。要按要求及时提交上传各种资料文件。否则会被注销课题。
通过一年的小课题研究,让自己悟道很多东西,以纠正了平时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解决了一些教学中碰到的难题。
课题研究是一个长期的活动,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要更加积极参与课题申请、研究。教育教学中有许多工作要进一步的深入与完善,好多未知的任务在等着我们去完成,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也有责任将其做得更好!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10
一、从抓语言问题开始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从某种意义讲,人类的“好奇心”是产生“问题意识”的心理根源,也是推动人类成长和前进的根本动力所在。问题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对现实事物的观察和思考,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基本途径,对大量资料的搜集和占有,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基本方法。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处延相等的理念,正说明语文研究性学习有着广阔的天地。有些研究就不是一般性的提问,而是一个研究小课题。发现了问题,不应由教师来解决问题,可以放手让学生去查阅资料,设计方案,提出对策,形成课题,写成小论文。
二、强化自我意识
在传统教学中对学习态度的培养,往往采用教师和家长督促、检查、奖罚的方法,使学生感到外力胁迫而产生勉强学习的态度,从而不能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语文研究性学习是建立在学生的自我意识、主动探索的基础上的,学生认识活动的强度和力度要比单纯接受知识大得多。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会逐渐形成主动学习的心理倾向。具体要求:课题研究前自找资料、自我准备、自我设计方案;活动中自我表现、自我发挥;活动后自我总结、自我评价。
三、教师角色:
从传授到指导语文研究性学习学生是活动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体现呢?
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并不排斥教师的指导作用,事实上,学生自行组织的各种研究活动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支持。教师的指导作用表现在把握研究活动的目的,启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帮助学生总结研究的成败得失。这种指导作用贯穿于学生研究活动的始终。当学生在某一环节出现困难疑问时,教师适时、适当的指导是举足轻重的,这将提高学生研究的质量,有利于学生在教师高质量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活动任务。
语文研究性学习要求以学生的独立探索活动为基础,但实质上这种探索活动是在教师“导演”和指导下的活动,是教师主导作用更艺术的表现。因为研究性学习是从实际问题切入的,需要运用语文学科中的大量基础知识,这不仅要求教师对语文知识有精深了解,而且要熟悉多种研究方法,还需要对当前语文学科的前沿知识有比较深透的了解,这样教师才能帮助学生设计出适宜的问题情境的活动方案,进而引导学生开展深入扎实的研究活动。可以说,语文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发挥“导而弗牵??开而弗达”的主导作用,而不是传授、灌输中的主导作用。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开展研究呢?
1、引导学生选择课题
语文研究性学习最难的可能是学生不知道怎样去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开展研究的课题。教师要导,就应导在关键问题上。
在选择课题的时候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实际需要的原则。研究性学习不一定要像专家那样,一定要解决什么具体的实际问题,我们学习的关键是通过某一问题的研究探寻,获得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研究问题的意识,因此高中生的“课题”与专家的“课题”的实际需要存在的差距,高中课题研究重在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可能出发去选择“课题”。 二是可行性研究原则。并不是所有的被发现的问题都值得研究或都有实力研究的,这就需要对问题的价值及研究的可能性作深入的分析。从课题本身的价值看,衡量课题有没有研究价值,主要依据是这一课题学生能不能占有详细的资料,切不切合学生自身实际,符不符合学生思维能力。作为学生一般不宜选择一个规模大、涉及因素多、周期性长的`复杂课题,而适宜选择开口小、周期短、便于占有材料的小课题,比如选《语文教材编写改革及其发展研究》为研究性学习课题,就超出学生实际水平和能力。
2、引导学生设计方案
课题一旦确定下来,就要设计具体的研究方案,确保研究性学习有序、有效地推进。一份好的设计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A、课题的提出。包括课题提出的原因,课题内涵的界定,研究预期的目的。B、开展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C、研究成果的结题形式。设计方案重点要考虑的是选择研究方法和手段。“方法总是服务于特定的研究目的的”。
老师教导了我们,如果研究的目的是形成新的科学事实,且对象又活动形态,就应该选择观察、调查、实验等方法;如果研究对象是文献形态的,就应该选择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如果说研究目的是要形成新科学理论,就应该选择归纳演绎等理论研究方法。从我们语文研究课题看,绝大多数是文献研究对象,文献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是主要的研究法。
3、导在学生研究疑难处在学生活动难以深入进行时,教师要适时地进行活动开导,这种开导主要是思维方法上的,而不是内容和答案上的,重在导疑、导难、导法。
四、学习空间:从封闭到开放
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形式的学科课程,从书本到书本,从书本到作业,具有明显的封闭性。语文研究性学习呈开放学习态势。由于研究性学习形式的改变,学生必然会突破原有的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学生定会在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这种开放性改变的不仅仅是学习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它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非组织的社会化语文活动将成为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如环境语文、街头标语、广告、影视传播以及人际间语言交流等。
学生可以到社会中搜集民间故事,可以到街头去搜集广告牌的错别字,可以到图书馆去查阅资料,可以到网上去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研究自己喜欢探讨的问题。总之,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法将会有重大的变化。通过这次的活动我们从单一的学习形式转变为多样的学习形式,总的来说,还是收获的挺多的。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11
对于现在的我们而言,如果想要做一个很好的课题研究那么选定题目是课题研究的关键。题目决定了研究的深度、广度、意义、内容和过程。选题不可盲目草率。一般的思路是发现问题——查找资料——分析问题——确定课题。选题存在一定误区:越时髦越好;越热门越好;越大越好。其实,时髦的、热门的、大的不一定是对的、好的。通过学习了解到选题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途径:
1、从教育教学的问题及困惑中选题
课题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具体问题,教师可以从自己感到不很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去选题,长期积累,挖掘出值得研究的问题来建立自己的“问题库”。
2、在切磋交流中发现课题
教师之间交流可以开阔视野,让教师更多地了解教育教学情况。
3、在理论学习中反思出课题
在阅读学习中,最为关键的是教师要时时注意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对自己工作中的相关问题或经验进行解读和分析,使有价值的问题或经验在联系、解读中逐渐清晰起来。
4、从学生的反应中寻觅课题
教师要多了解学生的反应,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与学生交流,更好地发现学生现实的需要,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同时,挖掘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但有研究价值的小课题。
5、从已有成果的应用研究中归纳课题
研究的取向主要是将他人研究的成果应用于自身的教育实践。这类课题由于是学习他人的成果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具体实施,比较适合年轻教师。一般要从教师自身感兴趣的他人成果选题,但必须注意可操作性。
对于一个新教师而言,我们要善于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总结经验,善于从这些经验教训中去形成一些课题。其次,要能够根据当下的一些实事,或者一些新的课程改革出发去创新的工作也可以发一些新的课题,而这些都需要我们有一颗善于发现的眼睛,并且也要善于学会去总结从而提升。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12
20XX年4月20日---21日,我有幸参加了省“十二五”20xx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培训会,感觉受益匪浅。几位教授对教研课题如何选题,选题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详尽的解读,特别是刘永和教授的讲座,让我对课题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从惧怕研究课题到觉得研究课题是非常有意义的,从刚开始对课题的迷惑到现在对课题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脉络认识,这其中的变化和谈处的精彩讲座是密不可分的,谈处用一个个浅显易懂的案例为我们解读了一个个“深奥”的课题方面的有关知识,使我对课题研究方面有了个更深层次的认识,对今后我们进行教研课题的研究、选题等有了很大的帮助,为我们以后研究课题提供了一盏盏明亮的指示灯。
下面将我的学习心得小结如下:
1.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要用各种教学手段
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新教材中例题,习题的安排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非常接近,许多情境图完全可以通过学生实际活动,亲身体验来表现。因为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体验得到的知识,学生理解得更深刻,记得更加牢固。同时学生也会感受到学习不是枯燥的,而是有趣的。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一定用同一种模式,同一种方法,一定非得让学生看明图意来理解知识,学懂知识,而是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游戏、表演等实际活动将情景图所提供的内容进一步动作化,情景化,使学生全身心地置身于真实的数学活动情境中,增加实际体验,亲身感受数学。
2.要懂得欣赏与爱的艺术。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会欣赏孩子、爱孩子,才会赢得孩子们的爱与尊敬,“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生动、幽默的讲解,新颖、独特的教学方式。孩子们那发自内心的笑声,亮晶晶闪烁着求知欲的眼睛,下课后意犹未尽、恋恋不舍的表情,就是对教学最好的评价。
3.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
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每节课的教学力求做到:先尝试后讲解,先猜想后验证,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用数学的眼光去思考、去倾听、交流、归纳,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动力展。数学老师应着眼于方法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等各方面的训练,而不能只盯着眼前,如果真正在教学中关注了、注重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性,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4.善于反思,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
反思是教师的一块“自留地”,只有不断耕耘,才能检讨自己的教育理念与行为,不断追问“我的教学有效吗?”“我的教学能更有效吗?”,不断总结自己的工作得失,不断深化自己的认识,不断修正自己的策略,从而获得持续的专业成长。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他就不可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有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所要求的大量知识和实践智慧,只有靠教师自己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探索和创造才能获得。
总之,通过培训学习,我看到了自身的不足,深知自己的差距,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倍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13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的要求不仅仅需要丰富的知识,更需要的是 获取信息的能力。显然,数学教育的功能也随之发生变化,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对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学生质疑和解决问题能力、探索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科学探究学习是教育所应秉承的基本理念和学习方式,它不只是让学生单纯的接受科学结论,而是让学生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理解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因此,科学探究学习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今年,我们在学校领导和专家指导下,在课题主持人的带领下,开始逐渐深入《中学数学科学探究学习课堂教学研究》这一课题研究领域。从刚开始的概念模糊,经过不断的深入调查研究,多次的交流探讨,我们的思路渐渐清晰,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修正我们的方案。由于我们都是第一次深入系统的做课题,缺乏经验,所以在研究过程中走了不少的弯路。这是一个充满艰辛与茫然的过程,我发现这恰是一个最优化的成长过程。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谈谈自己做课题的一些体会:
一、 用心做课题
用心做课题,也许有人会认为这太容易办到了,其实不然,对于老师来说,正常的教学及各项教育工作已经令老师很费心了,还要再
用心做好课题并非易事,由于需要多方面专业理论知识,前期,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在阅读相关书籍资料上,以补充我们专业知识上的不足,如郑长龙教授对科学探究本质解释,赵小琴、李洪俊老师的观点等等。同时课题主持人夏老师也多次对我们进行了课题方面的培训与讲解,如果不去用心做是无法深入的理解课题的主旨,更无法做到有效有质。
二、学习理论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产生认知需要,产生一种需要学习的心理倾向,激发自主探究的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创设适合学生学习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而且要让学生“知其所用”和“知其谁用”。
三、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巴班斯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完整的活动过程。教学过程最优化要求教师的教学过程最优化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最优化统一起来。教学过程包括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效果五个基本成分,要使教学过程最优化必须选择每个过程的最优化方案,发挥整个教学系统的最大可能性。
四、 团队合作、交流讨论
如果没有一个齐心协力的团队,很难开展工作。从一开始便千头
万绪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真实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在主持人的精心安排下,我们各自负责自己的分工,但又互相配合,互相沟通与交流,在交流会上,组员的观点经常会被否定甚至是被推翻,一个交流会下来,工作还是原地踏步甚至倒退的现象时常发生,所以我们经常觉得很受挫折,也很茫然,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这个团队并没有因此而放弃,我们正是靠在这样的研究氛围中不断地修正观点与思路,最终得以进步。
五、 科研能力提升了,同时教学能力也得到提高
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受益良多。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上,我查阅了一些关于科学探究性学习的资料,丰富了我的知识量,通过在实践阶段的理解和分析,我掌握了一些的科学方法,在整理资料过程中学到了很多科研方法。如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数量研究法等等,同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学生有了更多的了解,这一点给我在教学提供了很多的帮助,改善了我在教学上的能力,也使得我更加乐于去深入了解学生。
今天我们的课题还在探索之中,今后的工作还很艰巨,但我坚信只要共同努力,扎实工作,不断探索,不断进步,我们的课题研究一定会取得成绩。
课题研究是一个充满艰辛与茫然的过程,我发现这恰是一个最优化的成长过程。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14
我有幸参加了珠海市幼儿园课题研究培训班。有专家专业指导学习感觉受益匪浅。几位教授对课题研究如何选题,选题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读,让我对课题研究方面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对我今后进行教研课题的研究、选题等有了很大的帮助,给了我们一把学习课题研究的钥匙,这是一把增长专业知识和提高自我思想素质的钥匙。作为一名课题研究培训学员,自我感觉十分的欣喜和荣幸。在这5天的学习过程中,有辛苦,有收获,有感受,更加体会到为我们以后课题研究指引了一条明确的道路。面具体对课题研究培训浅谈几点体会:
一、是在课题研究培训前,如何选课题感到很困惑,但在各位专家提出了一些精准的问题给我们讨论,而后又提出很有指导意义的研究思路及方法建议。如陈坚教授对幼儿园研究的基本方法解释,专家的观点讲解等等,令我豁然开朗,清晰明确了我们课题研究的方向及策略,感觉心中有底了。在选课题的时候从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
1、从实际出发,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
2、不攀高、不求大、不贪多,先从小课题做起。把简单的事情做好,持之以恒进行课题研究,便能深入的理解课题的主旨,更做到有效有质。如果长期参与课题研究,一定会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教学风格。
二、是课题研究开展教师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俗话说“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起,两只蚂蚁来搬米,身体晃来晃去,三只蚂蚁来搬米,轻轻抬着进洞。”这两种说法截然不同的结果。“三个和尚”是一个团体,可是他们没水喝是因为他们互相推脱、不讲协作,“三只蚂蚁之所以能抬进洞,”正是团队合作的结果。如果没有一个齐心协力的团队,很难开展工作。所以团队合作必须以个人的自由、个人独立为前提,再此前提下团队合作的人们才有可能形成一个整体,一向心意地投入工作。有首歌唱得好“团更加体会到为我们以后课题研究指引了一条明确的道路结就是力量”团队合作的力量是无穷尽的,一旦被开发这个团队将创造出不可思议的奇迹。
三、是课题研究更新了自己的教学理念。由于课题研究注重了研究孩子,又特别关注细节,这加深了自己对教学的感悟与体验,使自己的经验得以丰富,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受益良多。我查阅了一些关于科学探究性学习的资料,丰富了我的知识量,通过在实践阶段的理解和分析,我掌握了一些的科学方法,在整理资料过程中学到了很多科研方法。如文献研究法、观察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等等,同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孩子有了更多的了解,这一点给我在教学提供了很多的帮助,改善了我在教学上的能力,也使得我更加乐于去深入了解孩子。今天我们的课题还在探索之中,今后的工作还很艰巨,但我坚信只要共同努力,扎实工作,不断探索,不断进步,我们的课题研究一定会取得成绩。
进行课题研究是一个充满艰辛与茫然的过程,我发现这恰是一个最优化的成长过程。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15
20xx年9月在学校领导的安排部署下,结合我校正在实施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全体品社教师经过研究探讨后,确定了《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的研究》作为研究的小课题。
小课题立项半年来,为真正让学习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地发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课题小组成员开展了合作学习方面的探究和课堂尝试。在教学中,我们组织多种形式的合作学习。如:同桌互学、四人小组交流(或六人小组交流)、全班集体讨论、师生间的讨论等。在这几个月课题研究过程中也积累了些许浅显的感悟和体会。
一、合理分组,使小组成员之间产生积极的相互促进作用。
根据学生能力大小及个性差异进行分组,让每个组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合作之前提出明确的要求和学习任务,让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人人都有事做,并在做事中获得知识,避免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而小组之间成员的相互交流,彼此尊重,以及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更使每个学生能进一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他们的主体地位被大大地肯定与提高,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交往能力。
二、合理引导,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作为引导者,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做所为,所思所想,引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提出合作学习的目标,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活动前向学生提出合作建议,教师必须有激发学生学习愿望和动力的能力,切实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三、充分地调动起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变得精彩。
由于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人人都尽其所能。每个学生都有了发言的机会,学生合作精神、探究意识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讨论、发言、评价甚至质疑都非常精彩。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为每个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遇,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一些同学对有些问题不能自主解决,这时候就有同学主动地讲解,讲完后还要问明白了没有。如果还不明白,组长还会继续讲。“兵教兵”发挥出它最大的效能,表明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正在逐步养成,同时也充分体现出了团队的合作精神。
五、优化师生关系,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
在小组开展合作与交流时,教师的角色又变为一个合作者,要使小组合作真正有成效,教师除适时的组织、引导外,还必须置身于学习小组中,参与到学生中间去,在内容,时间,学生的情绪等方面,适时进行调控,以达到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目的。
六、教师的评价在逐步到位,而且开始具有了亲和力。
具有亲和力的评价开始在课堂教学中显现,这种评价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热情。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16
上周五,学校请来了石明晶书记为我们做了一场“课题研究----选题与立项”的培训。通过培训,我真正懂得了课题研究的过程和好处。一个教师要作好课题研究会对教学有很大的帮助,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有价值、有意义的课题总是在深入揭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矛盾的基础上提出的,为了选取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就需要学习、钻研教育理论,收集与分析有关的教育研究资料;需要对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经验进行回顾;对面临的各种教育现象细心观察、思索,对大大小小的教育实际问题进行整理、辨析;还要对主观条件作出正确的分析、估价,所以课题的研究,又是教师自我提高的过程。下面我对进行课题研究应如何选题发表一些简单的看法:
(一)选题必须有价值。
一是所选择的研究课题是否符合社会发展、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否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二是所选的研究课题是根据教育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是为了检验、修正、创新和发展教育理论,建立科学的教育理论体系的需要。
(二)选题必须有科学的现实性。
选题的现实性,集中表现为选定的问题要有科学性,指导思想及目的的明确,理论根据充实、合理。
(三)选题必须具体明确。
选定的问题一定要具体化,界限要清,范围宜小,不能太笼统。课题是否具体、适度,往往影响全局的成败。那种大而空、笼统模糊、针对性不强的课题往往科学性差。只有对选题有清晰透彻的了解,才能为建构指导研究方向的参照系提供最重要的依据。因此不宜把课题选得太宽、太大、太复杂。
(四)选题要新颖,有独创性。
选定的问题应是前人未曾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应有所创新,有新意和时代感。
(五)选题要有可行性。
所谓可行性,指的是选题是能被研究的,存在现实可能性。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如果没有挑战的意识和准备,那么就面临着失败乃至落后,因为在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之后,我们才能明白得更多,理解得更多,也学得更多,在挑战的浪潮中洗礼与充实自我,以至向成功一步步靠近,最后到达成功的殿堂。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17
走上工作岗位也有几年的时间,在这几年的教学中,对于“如何进行课题研究”我也是似懂非懂的,自从上周参见了教研室郭老师主持的《如何开展课题研究》的培训,才对这方面真正的有了一些了解。下面简单地谈谈自己的几点心得:
一、做课题研究有利于老师的专业成长,对教师是非常有用的。
做课题研究主要是为了解决在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困惑。可以使教学实践的问题、学生行为习惯、道德表现的问题、学校教育的问题和学校管理模式的问题。随着教育改革的步伐,教育、教学工作的模式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教师在教育教学上必须积极参与教科研的实践,自觉学习理论,更新教育观念,以科研带教研,以教研促教改,对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大有裨益。
二、知道了如何命题、选题。
以前不会对课题研究不理解,每次进行课题研究,都没有立上项,现在才知道原因是命题和选题都不恰当。
1、课题的选择应具体、实在,研究范围宜小一些,适合开展研究。
2、课题名称的表述准确,注意使用科学概念和规范用语,不要使用夸张等修辞手法,而且课题选题要有创新意识,突出具体研究内容的特点。
3、加强选题对教育教学实践指导的针对性,选择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需要解决又力所能及的问题进行研究。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18
我参与了我镇《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的研究。我是语文科教研组长,在研究过程中我负责的工作主要有:参与课题研究、教学实践等工作。在参与课题研究过程中,对于我来说,感受良多。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做课题这个过程中的体会:
一、在课题研究中提高了科研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
通过这次课题研究,填补了我科研活动零的空白。课题研究,不能只是根据个人的喜好而制定出来的,它需要科学理论做依据,有实践经验做支撑,这就迫使自己认真地去学习,研究。在课题研究前期,我们在课题主持人的组织下,通过听讲座,了解模式的框架;在教研组活动上,学习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案例。自己也查阅了专家的学术著作,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我的知识量,提高了自身素质。随着理论素养的提升,教学实践能力也不断增强。尤其体现在文本解读的深度和教学设计的效度上。课堂上,我努力实践有效教学,突出年段教学特点,引导学生初读感知、熟读感悟、美读抒情、读后延伸,提高阅读教学效益,与学生共享成长。
二、课题研究需要好的研究氛围
我庆幸,能成为课题组研究成员之一,能参与到这支高素质的团队中来。就拿我们低年级“四读”教学模式来说,从模式的环节,内容的修改到模式名称的敲定,模式的定稿,经过多次修改。这需要我们课题组通过备课,说课,听课,评课,反复地进行讨论、分析。我们正是靠在这样的研究氛围中不断地修正观点与思路,不断地产生碰撞与求索,研究工作才得以顺利开展,取得预期的研究成果。有了这次课题研究的经验,我们已经形成了一支科研能力较强的队伍,我们一定会勇于接受更多的挑战,为我们共同的教学事业而努力。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19
在幼儿园数学活动中,集体教学还是很普遍的,老师的活动设计也是按照本班孩子的实际水平来设计,这就容易造成能力强的孩子“吃不饱”而能力弱的孩子“吃不下”,两极分化越来越厉害,使得能力弱的孩子逐渐失去数活动的兴趣。本学年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了能力差异教学活动的研究。关注幼儿差异,让幼儿学习不一样的数学,下面是我在本学期研究中的一些体会:
一、制定目标时——针对差异
我们不求能力差异的幼儿同时达到预定教学目标,允许他们异步达标。因此,在目标的制定中,针对不同差异的幼儿设计不同层次的目标。首先强调基础目标,重视目标的统一性,突出教学要求的一致性,以确保目标指向大部分幼儿,同时考虑目标的弹性,突出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对不同水平的幼儿要求不同。能力弱的幼儿注意基础目标,适当降低要求,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为目标;能力中等的以教材为基础,培养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争上游的态度和信心。能力强的幼儿在教材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难度,注意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如中班“排序活动”的目标:让幼儿初步学会按物体数量的AABCDAABCD规律排序。能力弱的幼儿:在教师的帮助下,观察图的排序规律完成ABCABC练习。中等能力的幼儿能根据教师要求按ABCDABCD的规律排序,能力强的幼儿:鼓励幼儿自定规则,按物体特定规律排序,能创造不同的排序方法等。
二、方法选择时——尊重差异
教师在选择方法时对不同水平的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异步达标的目的。如在学习排序时我针对佳妍、景伦、翰杨三个存在明显的认知差异的幼儿选择了不同的指导方法。对于翰扬在串珠子中表现出思考型的认知特点,在串珠子之前,他用一定的时间去思考、观察模仿表现出一定的认知策略,呈现的作品也相对比较好。对待这样的幼儿,我对他提出了新的要求,让他串出与教师不一样的项链。而对于已有一定的归类意识景伦,我采取了“让他跳一跳就够得着的策略”,鼓励他学习简单的单维排序来串珠子。对于佳妍,她属于无目的的玩,缺乏思考和归类方面的能力,针对她的表现我利用同伴影响的作用鼓励他模仿旁边的同伴把相同颜色的串在一起。我们只有正视幼儿能力的差异,尊重这种差异,让幼儿有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的机会,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参学习过程,从而获得有差异的发展。
三、投放材料时——考虑差异
在提供数学操作材料时,既要考虑活动目标,又要考虑幼儿的发展水平和能力差异。要根据数学知识的特点和幼儿思维发展的规律投放材料,体现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性,使每个幼儿都能轻松自如地使用材料,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发现、自由探索、自我发展的目的。如在数学活动“排排队”中我们班级孩子们的照片拍下来,从矮到高或者从高到矮排序。一番观察下来,我发现两极分化特别厉害,能力强的孩子一会儿功夫就能把三个小朋友从矮到高或者从高到矮整齐地排好,而能力弱的孩子拿着小朋友的头像,不知怎么放才好。于是,我马上调整了游戏材料,给能力强的孩子一筐材料里放了4—5个小朋友,让他们想想人多了该怎么排队,而能力弱的一组,我就在底板上画了从高到矮的矩形图,暗示孩子高个子应放哪,接下来放哪,最矮的矮个子应放哪,并形象地把它说成是高房子、中房子、矮房子,暗示他们一一对应摆放,果然能力弱基本都学会了。又如在中班进行关于分类的教学时,我给能力强的幼儿提供形状、颜色、大小各异的图形片,要求按不同的特征分类;给能力弱的幼儿则提供只有一个变量的图形片,如颜色不同,而大小、形状相同的图形片,这样分类时没有干扰,就显得简单了;能力更弱一些的,则提供花片、纽扣等实物进行分类。只有让每个幼儿进行适合自己能力层次的操作,数学活动才不会流于形式,真正做到既面向全体,又注意个别。
四、教学评价时——承认差异
幼儿之间的差异是客观的,也是永恒的,教育不是消除差异,而是承认差异,并尊重差异,使每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评价中,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教师评价的要求也不同。对于特殊幼儿,教师采用“拉一拉,帮一帮”的态度多鼓励、多引导,及时给予帮助和辅导,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对能力强的孩子多采用“比一比、赛一赛”的方法,提高的竞争意识,高标准,严要求,使他们更加努力奋进。评价的过程,教师可以让幼儿参与,给孩子一个灵活的评价标准,启发他们多看到同伴的长处,引导他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通过互动让幼儿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总之,数学教学要面对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适应每一个幼儿的不同发展需要。更要教师能正确对待幼儿客观存在的差异,积极探索数学教学中的差异问题,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关注差异,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幼儿的数学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幼儿的智慧潜能,就一定可以让不一样的幼儿学习不一样的数学,在不同的机会中获得不同的发展!
存在不足:
1、如何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上和在课后的反思中也关注幼儿之间的数学差异这将是我今后继续研究的内容。
2、案例的说服力还有待继续斟酌。
3、每个年龄段幼儿的分析还有采取的措施如何更具有针对性还有待加强。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20
参加了微型课题研究,我收获颇多。“微型课题研究”是当前教学上的热门话题,也是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载体。微型课题是指以教师自身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标的课题。微型课题的特点是切口小、范围广、方向明、周期短、投资少、收益高。课题追求有实用价值,教师从自己身边的教育教学问题入手,去研究解决的办法。
一年来,我针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通过独立研究,共同讨论,尤其是通过上学期的《化学发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校本作业优化》的研究,有了一定的收获和体会。以下就是我的几方面感受:
一、在课题研究中提高了教育教学科研理论水平
在课题研究以前曾经一直认为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的任务就是上好课,教育好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就可以了,至于教学研究,那是教育专家的事或者说是各级教研员的工作,与我的教学生活很遥远,但现在自己做课题后我转变了看法。
教育教学研究就在我们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教师的研究取材就应当取材于我们的日常教学生活中,例如在我们的平常教学课堂上有的课堂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就具有一定的教研价值,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也可以深思之后用文字写下来,和同行同事交流也许会取得更好的解决办法,在生活中更要做一名有心人,善于积累还应当及时掌握教育信息、教育动态,提高从实际工作中发现科研课题的能力。
通过课题研究我认识到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是教研工作者的首要环节,也是关键的一步,因为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引导着研究方向,并制约着整个研究工作的进行及研究的价值。
通过课题研究活动,我加强了课题研究的理论学习,加强了对课题研究的理解,学会从多方面、多途径地去寻找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如从网上下载、从杂志上寻找,到图书馆收集、分享交流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加深了对课题研究的理解和认识。在整个课题研究活动中,我由开始的无所适从到现在渐渐地得心应手,并在活动中不断成长。课题研究提高了我的科研能力,从熟悉课题、理解课题,到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尝试活动前的准备到活动后反思的整个过程中,我体验着课题研究带来的成功快乐。
二、在课题研究中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能力
微型课题研究实际上是一种行动研究,是行动者为解决自己实践问题而进行的研究。行动研究是行动者对自己的实践进行的批判性思考。
通过对微型课题研究所做的尝试,我体会到,微型课题研究的价值可以归结为“改进”和“参与”。在计划——行动——观察——评价的每一个阶段都有教师的声音。行动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改进教育实践,不是构建教育理论。教师“参与”研究是为了科学地“改进”自身的工作,“改进”不仅仅意味着教师通过内省、反思、探究教育教学行为,还意味着通过研究改变教师对教育实践的理解,使教师专业生活方式发生变化,从而实现教师的专业扩展。由此,微型课题研究将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方式之一。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问题、体制的问题、评价的问题、考试的问题、升学压力等方面的问题,而课外作业繁多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调研,分析论证,提出了校本作业设计的.原则。该原则是:
1、控制学生课外作业的数量。
2、按知识点设计校本作业。
3、重复的题目不出,类似的题目少出。
4、难题少出,偏题、怪题、超纲的题目不出。
三、较为全面的掌握了微型课题的研究的方法
1、课题研究需要甘于寂寞、踏实工作、默默奉献的精神。
课题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短期内取得成效。它是一个艰苦而又漫长的过程,特别是想要取得一点理论上的突破或者是实践上的创新,都需要踏踏实实地埋头苦干冥思苦想。参与课题研究最重要的就是调整自己的心态,要甘于寂寞、淡泊名利、默默奉献,如果心浮气躁,急功近利,课题研究是很难有所收获的,更难体会到精神方面的充实与情感上的满足。
2、精心选题是课题研究的良好开端。
我认为一个好的课题一定要能帮我们解决日常教育教学当中遇到的并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还要“近”、“小”、“实”。“近”就是贴近教学,贴近现实,贴近学科学习背景。我翻阅了大量书籍资料,调查访问了有关学生,与同事讨论,最终我选择了《化学发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校本作业优化》这一课题、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实实在在的对它进行了多维化的设计研究。
3、自我管理是课研究有序、扎实进行的必要保障。
确定实验研究对象,制定研究计划,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便及时了解学生对于化学作业的态度和完成效果,使课题研究有的放矢。通过设计、讨论、试验、修改等多种方式,精选习题,反复推敲。设置作业时分为基础训练、能力提升和高考链接三个部分。
4、善于积累、不断反思是提升课题研究质量的关键
原始资料如果不及时记录,到需要时再去追忆、收集,则为时已晚。因此,我非常注意原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做过的事情,都随时注意记录、反思和总结,让自己的研究留下轨迹。记录自己研究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保留电子文挡和纸质资料,同时不忘反思,撰写经验总结。
5、教学相长是课题研究的魅力所在。
作业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创造了宽松的作业环境,自主权掌握在学生手里。初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思维,坚持可持续发展思想。通过本课题前期的实施和研究,教师的素质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教学观念转变了,业务能力加强了,实现了教师与学生共同进步。
课题研究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是关于课题的思考并没有结束,课题的学习与研究中,我深刻地感受到“自我发现——自我反思——自我解决”对专业发展的提升作用,也能真切地体验到“经历着的研究者”的充实与自在,体会到“拨开云雾,喜见阳光”的幸福与快乐!此次活动对我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意义上的推进,我将充满热情,充满信心,在教学和教研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21
去年,我校申请了泰州市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农村特殊家庭子女的教育研究》,我有幸参与其中,可以说是受益匪浅。一年以来,理论学习、培训及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使我更深地理解了课题研究的意义及思路,也使我对特殊家庭学生有了新的认识,给予更多的关注,促使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尽力去关爱这些学生,分析他们的学习现状,寻找相应的对策。下面就谈一谈一年多来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开题会议令我豁然开朗
开题会议上由课题负责人作课题开题报告后,市级、县级各位专家提出了一些精准的问题给我们讨论,而后又提出很有指导意义的研究思路及方法建议。我清晰明确了我们课题研究的方向及策略,感觉心中有底了。
在我们的学生中有这样一个群体:特殊家庭学生,他们中的大多数常常是我们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学生”,总是被单独教育的对象。到底他们的学习现状如何?思想、生活、家庭情况怎样?我们很需要去多加关注这些问题。可是我们注意到也有个别特殊家庭学生各方面表现非常优秀,令老师也暗暗钦佩。这些表现优秀的特殊家庭学生是如何做到的呢?能否借鉴他们的优点去帮助那些学习困惑的特殊家庭学生呢?我想这就是我们课题研究的意义所在,也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二、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理论水平
课题组定期召开会议,组织理论学习。经常性阅读各类教育教学杂志,认真做好读书摘记。充分利用网络拓展理论学习,及时了解当今社会发展趋势,关注特殊家庭学生的概况,学习他人好的经验。开展课题研究过程中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撰写特殊家庭学生教育个案。我每一次在总结自己的教育案例时,都得到一次较深的反思,其中有一些令人欣慰,但也不乏感到遗憾。每每过后,我都会不断督促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做得更好。
三、农村特殊家庭中学生的.教育任重道远
当我越深入了解这些学生,我的心情越复杂。他们的境遇令人担忧,他们是社会上最孤独无助的群体,他们的心中渴望理解和关爱。有些特殊家庭学生因为爱的缺失,成绩下降;有些学生由于教育不当而缺乏自理能力;有些学生由于没有正确的父母导向而成为问题学生。这些特殊家庭的学生,大多数时间是在学校
度过,作为学校老师,我们应给予这些学生更多的爱。关心一下特殊家庭学生一日三餐是否吃饱;天气寒冷了,他们有没有添加衣物。他们学习上有困难时,多给予帮助和支持,遇到挫折时多与他们谈心沟通。还可以教育其他同学多帮助他们。让这些中学生感觉到虽然远离父母亲,却没有远离父母般的爱,从而对学习充满信心和渴望。
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农村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更是任重道远。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关注,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让他们笑对人生,健康成长!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22
3月11日我参加了乡组织的课题研究培训,感受颇多。在培训会上,县教研室范主任,周主任作了精彩的报告,我乡王校长也做了报告。现在将心得体会写出来。
范主任的《以课题研究为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使我知道了课题就是一个问题、愿景、主题,课题研究是科学研究最常见最基本的方式。课题研究的过程包括课题的选择与论证、制定研究计划、查阅文献资料等。
我们就行课题研究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教师成长的需要。课题的原则一共有8个,那就是:方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合作性原则、推广性原则。课题研究的一般流程有选题、论证、成立课题组、申请立项、开题、制定课题实施方案、按计划实施研究、结题鉴定。
课题的来源有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选题一共有四个方面:
1、从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
2、从教育教学实际,所急需解决的问题中提出问题。
3、从先进的经验和方法中提出问题。
4、从有关部门发布的课题指南中得到问题。选题注意事项一是从实际出发,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二是不攀高、不求大、不贪多,提倡小课题。课题论证是对已初步确定的课题进行分析、评价和预测,是课题确定的深化。
我认为搞一个课题研究真不容易,要有一个业务能力强,组织能力强的团队,踏踏实实干事的人。现在,我们乡就缺少这样一个团队、一个核心人物,领导者、组织者谁会是这个人呢?我也同样坚信认识比行动更重要,我们要进行课题研究,一定要首先认识到课题研究的重要性,从思想上改变自己,然后落实到行动上。我们要全身心的投入,不断思考,不断尝试新的挑战。我们要见了一个规范的团队,不断学习,要科学、有一定的策略。
周主任的《把教研做在课堂上》的报告使我知道了教育应该是一种幸福而完整的生活,我们要然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一堂好课,一共有五个基本要求,那就是:有意义、有效率、有生成型、常态性(为学生为孩子上课)、有待完善,扎实、充实、丰实、平时、真实,组成了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
我认为不要教给学生现成答案,一定要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要让学生爱上课堂。我们要给孩子学习的动力,我们教师自身就是一种教学资源,一定要挖掘好。我们要面带微笑、满怀激情的上好每一堂课。我认为我们课堂现在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重结果轻过程。
我们教学时千万不要急于求成,一定让学生去经历、探究,我们当老师一定要的帮助学生去学习、探究,而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我们要尊重学生让学生学得愉快。环境我们不能改变,别人人我们不能改变,但是我们能改变自己。从想在开始我要接纳我不能改变,努力改变我能改变的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
我们乡校长的《课题研究贵在持之以恒》的报告,使我懂得了我们要不断思考、不断反思、不断进步,立足课堂致力于课堂改革让自己的课堂越来越精彩。我们要像王校长一样进行课题研究,寻找合适的切入点,选择适合的课题进行研究。酸甜苦辣都是营养,成功失败都是收获。最后把简单的事做好,持之以恒进行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我们正在上路……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23
在幼儿园数学活动中,集体教学还是很普遍的,老师的活动设计也是按照本班孩子的实际水平来设计,这就容易造成能力强的孩子“吃不饱”而能力弱的孩子“吃不下”,两极分化越来越厉害,使得能力弱的孩子逐渐失去数活动的兴趣。本学年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了能力差异教学活动的研究。关注幼儿差异,让幼儿学习不一样的数学,下面是我在本学期研究中的一些体会:
一、制定目标时——针对差异
我们不求能力差异的幼儿同时达到预定教学目标,允许他们异步达标。因此,在目标的制定中,针对不同差异的幼儿设计不同层次的目标。首先强调基础目标,重视目标的统一性,突出教学要求的一致性,以确保目标指向大部分幼儿,同时考虑目标的弹性,突出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对不同水平的幼儿要求不同。能力弱的幼儿注意基础目标,适当降低要求,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为目标;能力中等的以教材为基础,培养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争上游的态度和信心。能力强的幼儿在教材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难度,注意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如中班“排序活动”的目标:让幼儿初步学会按物体数量的AABCDAABCD的规律排序。能力弱的幼儿:在教师的帮助下,观察图的排序规律完成ABCABC练习。中等能力的幼儿能根据教师要求按ABCDABCD的规律排序,能力强的幼儿:鼓励幼儿自定规则,按物体特定规律排序,能创造不同的排序方法等。
二、方法选择时——尊重差异
教师在选择方法时对不同水平的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异步达标的目的。如在学习排序时我针对佳妍、景伦、翰杨三个存在明显的认知差异的幼儿选择了不同的指导方法。对于翰扬在串珠子中表现出思考型的认知特点,在串珠子之前,他用一定的时间去思考、观察模仿表现出一定的认知策略,呈现的作品也相对比较好。对待这样的幼儿,我对他提出了新的要求,让他串出与教师不一样的项链。而对于已有一定的归类意识景伦,我采取了“让他跳一跳就够得着的策略”,鼓励他学习简单的单维排序来串珠子。对于佳妍,她属于无目的的玩,缺乏思考和归类方面的能力,针对她的表现我利用同伴影响的作用鼓励他模仿旁边的同伴把相同颜色的串在一起。我们只有正视幼儿能力的差异,尊重这种差异,让幼儿有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的机会,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参学习过程,从而获得有差异的发展。
三、投放材料时——考虑差异
在提供数学操作材料时,既要考虑活动目标,又要考虑幼儿的发展水平和能力差异。要根据数学知识的特点和幼儿思维发展的规律投放材料,体现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性,使每个幼儿都能轻松自如地使用材料,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发现、自由探索、自我发展的目的。如在数学活动“排排队”中我们班级孩子们的照片拍下来,从矮到高或者从高到矮排序。一番观察下来,我发现两极分化特别厉害,能力强的孩子一会儿功夫就能把三个小朋友从矮到高或者从高到矮整齐地排好,而能力弱的孩子拿着小朋友的头像,不知怎么放才好。于是,我马上调整了游戏材料,给能力强的孩子一筐材料里放了4-5个小朋友,让他们想想人多了该怎么排队,而能力弱的一组,我就在底板上画了从高到矮的矩形图,暗示孩子高个子应放哪,接下来放哪,最矮的矮个子应放哪,并形象地把它说成是高房子、中房子、矮房子,暗示他们一一对应摆放,果然能力弱基本都学会了。又如在中班进行关于分类的教学时,我给能力强的幼儿提供形状、颜色、大小各异的图形片,要求按不同的特征分类;给能力弱的幼儿则提供只有一个变量的图形片,如颜色不同,而大小、形状相同的图形片,这样分类时没有干扰,就显得简单了;能力更弱一些的,则提供花片、纽扣等实物进行分类。只有让每个幼儿进行适合自己能力层次的操作,数学活动才不会流于形式,真正做到既面向全体,又注意个别。
四、教学评价时——承认差异
幼儿之间的差异是客观的,也是永恒的,教育不是消除差异,而是承认差异,并尊重差异,使每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评价中,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教师评价的要求也不同。对于特殊幼儿,教师采用“拉一拉,帮一帮”的态度多鼓励、多引导,及时给予帮助和辅导,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对能力强的孩子多采用“比一比、赛一赛”的方法,提高的竞争意识,高标准,严要求,使他们更加努力奋进。评价的过程,教师可以让幼儿参与,给孩子一个灵活的评价标准,启发他们多看到同伴的长处,引导他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通过互动让幼儿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总之,数学教学要面对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适应每一个幼儿的不同发展需要。更要教师能正确对待幼儿客观存在的差异,积极探索数学教学中的差异问题,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关注差异,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幼儿的数学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幼儿的智慧潜能,就一定可以让不一样的幼儿学习不一样的数学,在不同的机会中获得不同的发展!
存在不足:
1.如何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上和在课后的反思中也关注幼儿之间的数学差异这将是我今后继续研究的内容。
2.案例的说服力还有待继续斟酌。
3.每个年龄段幼儿的分析还有采取的措施如何更具有针对性还有待加强。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24
1、通过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究精神。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开启学生思维大门的钥匙。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起重要作用。さ培养学生的自主实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特别是对七年级学生自主实验的指导,要从容易的实验开始,要确保实验基本能顺利进行,要避免实验难度过大、实验失败过多而打击学生的信心和积极性。
2、通过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生物实验教学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但学生的自主实验更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学生在自主实验中出现混乱和无目的的实验、达不到要求是在所难免的,但经过交流、总结经验,学生会找到原因并迅速提高。而在传统的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仅仅以重复、再现课本的实验步骤来验证生命现象,多不能理解为什么按这样的步骤试验,试验结束后,也忘了实验的方法步骤和原理,实验技能特别是自主探究和创造性实验的能力难以提高。当然,在培养学生自主实验的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告诉学生观察、实验的目的和作一些提示,避免过多分散学生的精力,而且既要学生自主观察又不能让学生盲目的'去观察,要让学生先思考怎样去观察、试验,准备解决什么问题等,要做到心中有数,还要注意指导学生按一定的科学方法去观察、实验才有实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实验操作能力必须在实验过程中反复教育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和强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能力不断提高。
3、通过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和表达能力。
实验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自主实验过程中会通过小组、班级交流或自主地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实验结果得出结论,而且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会更强,因此更能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的能力。为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在指导学生自主实验过程中,首先要强调学生多动脑、注意观察、多问为什么;其次实验后要交流成败优劣的原因和经验,使学生在自主实验和交流中不断分析判断,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使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分析、归纳、判断能力不断提高,不要仅仅追求实验达到成功的效果。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多启发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作出结论,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植物在缺水、施肥过多的情况下都会萎蔫,让学生讨论其原因是什么?应怎样解决才合理等,这样让学生多分析、讨论常见的一些现象,养成爱动脑的良好习惯,才能使学生分析实验和解决实验的能力更快地提高。
4、通过研究性学习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在自主实验过程中,除了得到教师的部分提示和指导外,主要靠自己或小组合作、讨论开动脑筋去设计实验方法、步骤,甚至自己找实验器材,并在实验过程中或结束后的交流中解决问题和错误。因此,自主实验有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生自主实验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出找出问题来开阔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中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5、通过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放开学生的手、脚,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开学生的手、脚,不要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走,让学生自主地去模仿、去比较、去尝试、去创新,教师要相信学生都能成功的完成实验,允许学生实验失败,鼓励他们从失败中找原因,再次实验直到成功,要让学生从实验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但在放手实验时,首先要让学生带着一定的目的去实验、去探究,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经验并分析得出结论,从实验中体会出知识来,这样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导作用。如:在指导学生自主探究“骨的成分”时,教师提示学生做实验前思考可用什么器具代替酒精灯、用什么替代稀盐酸、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及不当或错误之原因,然后再试一试。学生在家自主实验时有的用煤气火焰煅烧鱼骨头,有的用蜡烛或煤油灯煅烧骨头,有的将骨放在酒精灯上煅烧,有的用醋精脱钙,有的用米醋脱钙。实验结果、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都有差异,但有的学生通过对比得出在家里可用煤气代替酒精灯煅烧鱼骨、可用酸醋代替盐酸的结论。显然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表现出了探究科学的积极性、并发挥了自己的潜能。
6、通过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应用知识的能力。
由于自主实验是学生在教师有限指的导下进行探索性的实验,而不是由教师规定完整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后再由学生去做验证式的实验,因此学生在自主实验过程中,为了计划实验或解决实验过程所出现的问题,会通过看课本、找资料、交流、合作等各种方式寻找解决的办法,从而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搜集、处理、应用知识的能力。
总之,研究性学习可以启发、引导学生可前课后自主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提高教学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要真正发挥学生自主实验的作用,教师要经常对学生强调自主实验的重要性,并给予一定的指导、培训,更重要的是要做好活动后的检查、交流,避免流于形式。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25
通过对研究性学习的学习首先是解放了我们的思想,改变了因循守旧、故步自封、迷信权威的学习习惯:研究性学习鼓励我们自主选择主动探究,所以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是学习的主导者,我们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第二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学要理论意义的.指导,这就给了我们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第三在运用理论指导中,使我们一次比一次的熟练应用理论知识,而且还在不停地把知识转化到实际应用。通过对研究性学习,提高了我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我们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了与人交往合作以及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辨认知识的真伪,实用性是在这过程中的一大收获。利用自己的所获所得,不抄袭,认真对待知识利用权。
研究性学习既重在学习的过程、思维方法的学习和思维水平的提高又要会学以致用,它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不在于掌握知识的量。一个人的创造性思维离不开一定的知识基础,在合作学习中,我们通过与同伴的共同努力,提出问题、确定目标、制订方案、收集信息资料并进行分析处理、寻找问题的答案或结论。这样有利于全体同学主动参与研究性学习,开发每一位的创造潜能,提高教学效率。随着研究的深入,我获得了新知识,提高了研究、创新能力。
所以,对于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高效率的组织形式。更有利于培养我们的合作精神,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的机会。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26
2月26日、27日,我们听了XX市教研室主任阚兆成同志所作的《论“十四个关系”》的报告,东平徐庆功局长所作的《打造高效课堂促进师生发展》和XX县新湖乡中学王庆良主任所作的《打造高效课堂狠抓教学管理和质量》的报告,受益匪浅;对照我校的所作所为,感触颇多。收获最多的是三个方面:一是解决了认识上的问题,二是指出了管理上的微观问题,三是方法上提供了模板。
首先,谈一下认识方面的收获:
1、素质教育与传统教育(应试教育)不是对立的。按考证两个概念都不正确。应试教育应该说是传统教育的范畴,素质教育应是素养教育,都应归于教育这个概念的外延内。“素质教育”由于长期应用就约定俗成了。
2、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两者互为因果、互相促进。正所谓“见多识广,经多见广”。
3、关于什么是课程?既然课程是有课程纲要、课程标准、教材和其他材料组成的,有教师和学生及教学环境组成的生态系统。那么除了教师的备课,讲义,教学案外,学生的所作所为也是课程的组成部分,学生的作业,就是学生做的,也就是了!
4、有关“教学目标”的设计,课改十年来,我第二次听阚主任如此透彻的解读,就是一个“实”字,实际、实用!不是生搬硬套,生拉硬扯。隐性的目标就是隐性的,是整合在教学过程中的。
5、启发式教学与探究式教学的关系,我认为我们仍处于“形态”阶段,我们应借鉴先进学校的经验“临帖、磨帖、入帖”,然后根据我们的探索“破帖”,成为我们“个人”的、“个性”的成功模式。
6、扬长教育与补短教育的关系。对二者的关系我们也进行过一系列探索,如“促弱推边”包保制、分层评价等,但我们还没有把这项工作做好,没有做好的原因是这项工作实在是太麻烦,没有形成确保制度落实的机制。
7、讲考试与多元评价的关系时,阚主任讲“升学率的高低就代表推进素质教育的高低”,这对我们讲,就是思想认识再解放。推进素质教育,从来没有人讲就是不要质量!分数是衡量差异的标志,该精确的要精确,该模糊的必须模糊!
第二,管理上的启示:
启示1、思路清晰、明确。
纵观XX县教育局徐庆功局长所做的报告,一是指出了课改的原因,二是说出了课改改什么,三是怎么改,四是课改的策略性。既指出了什么是课改,为什么课改,又指出了课改改什么和怎么做的秩序性做法。同时又把实践中的保障机制总结出策略性的认识观点,来自学习与实践的,令人信服。我们学校的做法是抓住课改的核心——改变教的方式和学的方式,以省规划课题“三步一体教学模式的研究”为平台改变教的方式的。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研究”为平台,改变学的方式,实践三年来,对比新湖乡中学的实践探索,还是有不小的差距。一是简单化,在没有解决好“改观念”,就进入了改模式、方法、评价了。或者说,还没有完全改变观念的时候就进入了正题,有的老师还没有思想准备,有点“隔靴挠痒”的嫌疑,没有思想的'行动是不成功的。二是系统性差,我们的校本培训做得不够好,体现在培训的计划和程序性操作层面,培训的内容不系统是我们的“致命伤”。
启示2、策略中肯,实践性强。
可以说我们每一个人不缺智慧,最重要的是胆识和坚持,敢不敢“干”,能不能坚持干,这应该是各行各业都提倡的!比对我校几年的实践,我觉得我们缺的正是这两点。我们重视了师德建设,重视了积极践行,重视了家校沟通,重视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建设,但总觉得“火候”未到。
第三,方法上的借鉴:
“三人行必有我师”。同样的事情,不同人去干,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我们校近几年也进行了“学案导学”实验,还进行了一年的“双案”教学实验,为什么我们没有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差在哪里了?
一差在环节处理的方法上。我们的“预习探究”环节在课上,新湖乡中学的在课下(当课下作业处理),效益不一样。
二差在模式不成型,人人必须过成型的课,我们没有做到。
三差在机制运作上。新湖乡中学比我校的机制好,他们有校级值日视导教学走课组,校本视导教学验评组,他们的校本教研培训落实到位,他们实行了“三包”责任制,我们没有。我们还停留在外部,领导与被领导的传统机制上。
通过以上分析,是不是我们就一无是处呢?当然不是,学习就是找差距,没有谦虚的态度,是学不来的,照猫画虎也做不到。立足实际,要找我们的优势,“扬长补短”,借鉴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我们正处于:营造了好的德育环境,在教科研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我们的教学质量是稳步提高的。因此,我校我校提出了“高效能管理”和“高质量教学”的“双高”品牌学校建设规划。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一、教学教研信息平台资源使用与管理工作。建章立制,组建学校信息教研组,充分发挥省、市、区教学信息资源作用,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科学利用,服务教学,使之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之一。
二、研究制定关于教师教育、科研能力评价管理办法,为推进学校高效课堂的实施提供制度保障。
三、改革单元测试评价方式,分层评价学生学业水平,抓好过程管理。为落实面向全体学生,做有益的尝试探索。
四、加强校本教研培训。充分利用学校期刊,外出学习等形式,对教师进行一次系统的培训学习。对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学生学习小组长进行分阶段的培训,落实面向全体、(分层)因材施教的课改理念。
五、继续开展学校文化建设。继续开展“爱我一中、建设一中”的专题教育活动。利用节假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活动育人,丰富师生生活。狠抓常规教育,常规即文化,是学校的行为文化。打造市校园文化4a级。
六、做好家校联谊工作。成立学校家长委员会,着力做好毕业生家长工作,协助学校搞好教育教学工作,为学生的发展群策群力。
七、管理上下功夫。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领导班子成员要敢想敢干,贵在坚持,要逐步培养“全员参与,全面育人”的管理新模式,学生管理仍然要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上下功夫,保持已形成的好学风。教师要在管理技能上下功夫,要做学生的“指路人”,要研究“个体性资源与群体性资源的作用”,开发教师本人,学生个体与班级、年级等课程资源,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信息资源。
八、做好学校宣传工作。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类检查和活动,认真总结宣传我校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争取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促进学校发展。学校各部门及教职工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教育发展的脉搏,跟上时代的发展新要求,要宣传学校,先宣传个人,个人就要提能力提素养。根据《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未来十年内,教育要实现现代化,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担子更重了。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27
实施“整体构建德育体系”课题研究心得体会我们都知道有一种昆虫在它弱小时难看无比,但经过不断的吸取营养,数月后会破茧成蝶,为人类生活增添美丽。几年来,我校在实施“整体构建德育体系”这一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历经了无数次的学习,开展了多项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洗礼中,让我对德育的认识有了一次破茧成蝶的蜕变。
曾记得,落实课题研究以前的我认为德育的渗透只有品德课上才是最佳教育途径,教育方法也是当学生思想、行为偏差时谈话解决便可。
而今在课题的实施与研究中,通过一次次班会评比活动、班级特色活动,我和同学们面对一个个学生关心的话题,一个个学生“常见病”而进行细心的准备,精心的召开,活动中通过看、演、评、画、写,使我感觉学生思想、行为的偏差应该在无声细雨中纠正,真是事半功倍。
而今在课题实施中校园文化的改观,让我感受到对学生的教育哪能仅限于一堂品德课,而是处处在,时时有的。
而今在课题实施中学校组织的一次次专题讲座、课题研究使我认识更得以升华。记得上学期德育现场会中的沙龙活动,该活动主题是围绕怎样使学生快乐的成长,为了切实落实该主题,活动前我们是翻阅书籍,上网索取资料,活动中将理论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与同仁分享。这一查、一结、一说使我们在场的所有老师感受到德育的重要,尤其是迟老师在谈到班级一问题儿童的教育措施中,同仁们有深度、有广度的群策群力、更使我认识到实施德育途径的多样化。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人,千百年来,无论是中国的孔子站在“杏坛上”,还是西方的亚里士多德站在他的学园里,都面对活生生的教育对象。今天社会的瞬息万变,今天社会的高度发展,今天的教育对象则更需要勇敢的面对人生,快乐的面对人生,智慧的面对人生,而赋予他们勇气、能力的我们更应该学会教育他们,感召他们。而我校实施整体构建德育体系这一系列活动正使我这一东风人认识到了,感受到了,我坚信已“破茧成蝶”的我会用鲜活的生命力使我的教育对象幸福、开心的面对人生。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28
作为一名刚刚踏上工作岗位不久的年轻教师,我对课题可谓是一无所知,也觉得搞科研是很难的,是专家们做的事。特别是作为一线老师没有能力、也没有时间去做的。因此最开始我不知道怎么去做课题,只是依照老教师的经验和列举的框架收集一些材料,而具体的实施过程也只是一带而过。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学习,我发现其实课题研究是与我们日常工作息息相关的。通过做课题,我们可以很好的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课题研究也是把我们自己的日常工作总结、归纳成有一定理论依据的经验,然后再指导具体的工作,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使教学更有效。
通过这一年多来对《九年制学校实验教学器材有效性使用》课题的研究,我从中受益匪浅。它改变了我以往单纯的经验教学手段,不在束缚于单纯的跑、跳、投等运动技术教学,而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器材和场地,整合教师资源,再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身心发展特点等实际情况,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选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善课堂效果,让学生不仅喜欢体育更喜欢上体育课。
《九年制学校实验教学器材有效性使用》这一课题,主要着眼于教学器材使用的有效性,即将学校现有的器材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不浪费,不出现器材闲置的情况。通过课题的研究,我们体育组团结合作,制订了年级体育实验目录和分项目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方案,都充分体现了体育器材的利用,并且安排合理、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
作为一名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它是要求在更高的水平层次上展开教学活动,从强化日常教学中蕴涵的科研成分着手,以科研的思路去重新审视教学过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并通过教学实践使其得到验证与完善,从而使教学工作逐步向最优化方向发展,同时也使自身的素质水平得到提升。”
另外做课题研究也是提高我们自己教育理论水平,教学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做课题要理论支撑,因此我们必须查阅、收集、学习大量的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资料、书籍。这样就会有意无意地促进了我们多看书,多了解最新的教育、教学信息,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当我们阅读了大量的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后,就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教育科研实践活动不但转变我们的教育观念,重要的是使我们养成一种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审视自己的日常工作的习惯。自觉地去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进行反思教学。如果长期参与课题研究,一定会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教学风格。
课题研究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只要我们努力钻研,虚心向前辈学习,课题研究就能得心应手,我们就能从中得到启示。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与学习中,端正态度,虚心求教,努力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29
有幸又一次的碰到了徐宪斌老师,我记得第一次是我校要做一个规划课题。阮校长请徐宪斌老师给我们说说怎么做课题,由于他很忙后来的课题也无疾而终。这次徐宪斌给我们上了一堂洗脑课,课堂的改革不是一天二天也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了,但是要真正实施课堂改革必须要从教师本身做起,要教师主动做,必须给教师洗脑。洗脑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给教师技术上的支持,没有技术上的支持,教师很容易失去他的信心、动力。第三步就是得到同伴的支持,一门学科不是个人的事情,如果一个人做是相当累的事情,因此也就听了很多:我有一个很好的团队。团队合作精神是现代社会不可缺乏的。第四步就是这样做可以在中考或者某一方面能得到体现,如果得不到体现没人愿意做,你说“他以后的人生是你的帮助,中考或者初中毕业一塌糊涂。”谁来信你。
参加名优教师后备班活动,听了很多的教研员或特级教师的讲座,讲的时候给人一种冲动,过后所谓的动力不知道去那儿了,由许多事情困扰呢还是自己没有决心去做?触礁搁浅了?还是处于摸索阶段?自己也很混沌,想做不?想!有时间不?挤出来还是有的!如何做?有点知道!效果如何?不敢肯定!问题是:没有团队、不可预期的结果。
随着教育的国际化、信息化,多媒体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就显得非常必然。而且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大力推动语文课程改革的有利工具。随着网络技术的运用,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个性化、情境化、多样化、综合化。
一、多媒体使语文课堂具有自主性:
语文课本内容丰富多彩,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前由于没有多媒体的加入,很多知识要靠老师的一张嘴重复多次的讲解,学生听的很被动,学得也很被动,根本谈不上自主性,而有了多媒体的加入,学生学习更加主动、独立,呈现出了一个自主课堂。例如:在上《只有一个地球》这课时,我一开始非常生硬地向学生介绍宇航员在太空中遨游是,虽然我觉得很有趣,可学生却是一脸的茫然,于是我想到了多媒体,当同学们看到宇航员在太空中走路、吃饭、睡觉这些有趣的画面后,他们笑了,我也笑了。因为学生们已经感受到太空生活的有趣了。随后,同学们主动讨论了太空生活如此有趣的原因,还提出了“飞机、小鸟为什么会飞呢”等许多问题,整个课堂非常活跃。
二、多媒体使语文课堂具有开放性:
开放性的课堂要求向学生经验开放,向社会开放,教学场所向教室外、学校外开放。这就更离不开多媒体的运用。记得在上《少年闰土》这一课时,由于偏远农村的孩子对海边生活比较陌生。于是上课时,我用多媒体展示了大海、海边的一些贝壳。学生虽然坐在课堂,可他们了解了教室、学校以外的东西和知识,使语文课堂不再是封闭式的了。
三:多媒体使语文课堂具有情境性:
让多媒体的画面和声音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直观性的画面和富有乐感的音乐结合起来,产生一种情境化的教学氛围,学生们在这样的氛围中会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会被这种情境所感染。例如:在上《金色的脚印》这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主人翁和狼关系变得友好后的开心,我分别配合画面用了两段音乐。在配乐朗读它们之间友谊慢慢变好的内容时,同学们被优美的音乐感动了,当读到他们和好的时候,同学们又被欢快的音乐所感染,而变的十分开心。音乐所创设的情境魅力是无穷的。
总之,多媒体的加入,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是受益匪浅。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30
对于现在的我们而言,如果想要做一个很好的课题研究那么选定题目是课题研究的关键。题目决定了研究的深度、广度、意义、内容和过程。选题不可盲目草率。一般的思路是发现问题——查找资料——分析问题——确定课题。选题存在一定误区:越时髦越好;越热门越好;越大越好。其实,时髦的、热门的、大的不一定是对的、好的。通过学习了解到选题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途径:
1、从教育教学的问题及困惑中选题
课题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具体问题,教师可以从自己感到不很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去选题,长期积累,挖掘出值得研究的问题来建立自己的“问题库”。
2、在切磋交流中发现课题
教师之间交流可以开阔视野,让教师更多地了解教育教学情况。
3、在理论学习中反思出课题
在阅读学习中,最为关键的是教师要时时注意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对自己工作中的相关问题或经验进行解读和分析,使有价值的问题或经验在联系、解读中逐渐清晰起来。
4、从学生的反应中寻觅课题
教师要多了解学生的反应,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与学生交流,更好地发现学生现实的需要,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同时,挖掘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但有研究价值的小课题。
5、从已有成果的应用研究中归纳课题
研究的取向主要是将他人研究的成果应用于自身的教育实践。这类课题由于是学习他人的成果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具体实施,比较适合年轻教师。一般要从教师自身感兴趣的他人成果选题,但必须注意可操作性。
对于一个新教师而言,我们要善于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总结经验,善于从这些经验教训中去形成一些课题。其次,要能够根据当下的一些实事,或者一些新的课程改革出发去创新的工作也可以发一些新的课题,而这些都需要我们有一颗善于发现的眼睛,并且也要善于学会去总结从而提升。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31
一、课题研究需要在实践中点点滴滴的积累
课题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短期内取得成效。它是一个艰苦而又漫长的过程,特别是想要取得一点理论上的突破或者是实践上的创新,都需要我们踏踏实实地埋头苦干冥思苦想。我认为参与课题研究最重要的就是调整自己的心态,要甘于寂寞、淡泊名利、默默奉献,如果心浮气躁,急功近利,课题研究是很难有所收获的,更难体会到精神方面的充实与情感上的满足。
二、课题的制定一定要服务于教学工作
我认为一个好的课题一定要能帮我们解决日常教育教学当中遇到的并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还要“近”、“小”、“实”。“近”就是贴近教学,贴近现实,贴近学科学习背景。“小”就是切口宜小,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研究,以小见大。“实”就是实在,课题实实在在,研究实实在在,结论实实在在。
我翻阅了大量书籍资料,调查访问了有关学生,最终我选择了《农村初中地理读图方法的研究》这一课题,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实实在在的对它进行了多维化的设计研究。该课题以认知理论和终身教育理论为依据,以调查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以农村初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如何根据地理课堂教学中遇到学生的读图问题为前提,研究出符合学生实际的读图方法,让学生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穿插读图方法的讲解,培养、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发展个性,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题符合以人为本、减负増效的教育理念,选题新颖、方法可行、内容丰富、结构合理,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三、不断反思是提升课题研究质量的关键
“教育反思”是个体对自身教育观念及行为的认识、监控和调节。在我的课题研究整个过程中,必须培植“反思”意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使课题研究自始至终都保持活力,不偏离研究方向。
我常常进行反思、注重细节反思,抓住稍纵即逝的教育“杰作”,进行深度思考,留住教育的“记忆”,形成智慧性积累,从而提升课题研究的洞察力。同时注重阶段反思,课题研究不是短暂的、断裂的,它是连续的,系统的。我们在反思的时候也可以按照自己的研究进度,按阶段进行反思,形成系列反思。
四、分析地理读图方法应该注意的事项
通过地理读图方法的训练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充分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着差异性,但在他们的心灵深处都有追求成功的渴望。高效的地理课堂教学必须使全体学生都能投入其中,让更多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这就需要地理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充分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贴近于各层次学生的学习任务:教师可以针对同一图形设计不同的问题,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会读图、析图。
2、要有足够的驱动力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
地理课堂中的读图题的难易程度的设计立足点是把教师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真正转移到“为学生的学”上,并把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作为检验教学的设计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因此读图的设计要难易适度。过多的读图会使学生长时间处于低水平思维状态,他们,尤其是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会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过多的难度偏高的读图则对学生的思维带来压力,尤其易增加学困生的挫折感。因此,读图训练一定要充分考虑学情,设计难度适中的图形,这样有利于为各层次学生都提供足够的驱动力,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
总之,作为教师,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地理教学效率。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32
3月11日我参加了乡组织的课题研究培训,感受颇多。在培训会上,县教研室范主任,周主任作了精彩的报告,我乡王校长也做了报告。现在将心得体会写出来。
范主任的《以课题研究为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使我知道了课题就是一个问题、愿景、主题,课题研究是科学研究最常见最基本的方式。课题研究的过程包括课题的选择与论证、制定研究计划、查阅文献资料等。
我们就行课题研究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教师成长的需要。课题的原则一共有8个,那就是:方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合作性原则、推广性原则。课题研究的一般流程有选题、论证、成立课题组、申请立项、开题、制定课题实施方案、按计划实施研究、结题鉴定。
课题的来源有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选题一共有四个方面:
1、从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
2、从教育教学实际,所急需解决的问题中提出问题。
3、从先进的经验和方法中提出问题。
4、从有关部门发布的课题指南中得到问题。选题注意事项一是从实际出发,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二是不攀高、不求大、不贪多,提倡小课题。课题论证是对已初步确定的课题进行分析、评价和预测,是课题确定的深化。
我认为搞一个课题研究真不容易,要有一个业务能力强,组织能力强的团队,踏踏实实干事的人。现在,我们乡就缺少这样一个团队、一个核心人物,领导者、组织者谁会是这个人呢?我也同样坚信认识比行动更重要,我们要进行课题研究,一定要首先认识到课题研究的.重要性,从思想上改变自己,然后落实到行动上。我们要全身心的投入,不断思考,不断尝试新的挑战。我们要见了一个规范的团队,不断学习,要科学、有一定的策略。
周主任的《把教研做在课堂上》的报告使我知道了教育应该是一种幸福而完整的生活,我们要然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一堂好课,一共有五个基本要求,那就是:有意义、有效率、有生成型、常态性(为学生为孩子上课)、有待完善,扎实、充实、丰实、平时、真实,组成了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
我认为不要教给学生现成答案,一定要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要让学生爱上课堂。我们要给孩子学习的动力,我们教师自身就是一种教学资源,一定要挖掘好。我们要面带微笑、满怀激情的上好每一堂课。我认为我们课堂现在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重结果轻过程。
我们教学时千万不要急于求成,一定让学生去经历、探究,我们当老师一定要的帮助学生去学习、探究,而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我们要尊重学生让学生学得愉快。环境我们不能改变,别人人我们不能改变,但是我们能改变自己。从想在开始我要接纳我不能改变,努力改变我能改变的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
我们乡校长的《课题研究贵在持之以恒》的报告,使我懂得了我们要不断思考、不断反思、不断进步,立足课堂致力于课堂改革让自己的课堂越来越精彩。我们要像王校长一样进行课题研究,寻找合适的切入点,选择适合的课题进行研究。酸甜苦辣都是营养,成功失败都是收获。最后把简单的事做好,持之以恒进行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我们正在上路……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33
上周五,学校请来了石明晶书记为我们做了一场“课题研究----选题与立项”的培训。通过培训,我真正懂得了课题研究的过程和好处。一个教师要作好课题研究会对教学有很大的帮助,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有价值、有意义的课题总是在深入揭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矛盾的基础上提出的,为了选取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就需要学习、钻研教育理论,收集与分析有关的教育研究资料;需要对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经验进行回顾;对面临的各种教育现象细心观察、思索,对大大小小的教育实际问题进行整理、辨析;还要对主观条件作出正确的分析、估价,所以课题的研究,又是教师自我提高的过程。下面我对进行课题研究应如何选题发表一些简单的看法:
(一)选题必须有价值。
一是所选择的研究课题是否符合社会发展、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否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二是所选的研究课题是根据教育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是为了检验、修正、创新和发展教育理论,建立科学的教育理论体系的需要。
(二)选题必须有科学的现实性。
选题的现实性,集中表现为选定的问题要有科学性,指导思想及目的的明确,理论根据充实、合理。
(三)选题必须具体明确。
选定的问题一定要具体化,界限要清,范围宜小,不能太笼统。课题是否具体、适度,往往影响全局的成败。那种大而空、笼统模糊、针对性不强的课题往往科学性差。只有对选题有清晰透彻的了解,才能为建构指导研究方向的参照系提供最重要的依据。因此不宜把课题选得太宽、太大、太复杂。
(四)选题要新颖,有独创性。
选定的问题应是前人未曾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应有所创新,有新意和时代感。
(五)选题要有可行性。
所谓可行性,指的是选题是能被研究的,存在现实可能性。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如果没有挑战的意识和准备,那么就面临着失败乃至落后,因为在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之后,我们才能明白得更多,理解得更多,也学得更多,在挑战的浪潮中洗礼与充实自我,以至向成功一步步靠近,最后到达成功的殿堂。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34
初一班级自主管理这个课题研究,重在唤醒学生主体意识,鼓励学生发挥自我管理才能,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在班上形成了一种师生平等,学生共同负责,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帮助,相互竞争的良好班级局面和氛围。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研究,我获得了以下体会:
一、收获
1、实行了班级自主管理之后,我班学生面貌有了明显改观。在班级实现自主教育的影响下,学生个人逐步形成了自我意识和参与意识。在班主任的指导和教育下,学生在班级学习、生活中的自主性增强了。学生在班级管理中能自定目标、自我实施、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监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自主性和自觉性。同时,自主管理锻炼了我班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素质。
2、实行了班级自主管理之后,作为班主任的我,从繁琐的班级事务中解脱出来了,有更多的经历投入到新课程研究和教学上,投入到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和行为引领上。
3、班上形成了积极、健康、和谐、进取的班风和学风。我班连续几月被评为文明班级,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一般都有学生自主参加,班主任只是从旁协助,他们在体操比赛中获得一等奖,朗诵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等,并且在学业成绩方面,我班一直名列年级第一。可见,实行班级自主管理,是可行的,有效的。
二、存在的问题
1、科层制对班级自主管理的影响
普通学生与干部学生之间较多的矛盾冲突,两部分学生之间容易产生距离和对立,这对班级自主管理的`影响是很大的。
2、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的重视
目前,在我国的家庭教育中,存在的最大问题过于依赖学校,重智轻德。父母过分重视孩子的学习,忽视了良好品德的养成,忽视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孩子在家里失去了自我锻炼的机会。一些家长认为孩子年龄小,参与班级管理能力不够,还会影响到学习,不支持甚至是不允许自己孩子参与班级管理。
3、新时期学生自身的一些不良倾向
现代初中生接受教育的渠道很多,使学生产生认知偏差,不当行为增多,造成班级管理的困难;绝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如果教育引导不利,没有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没有团体合作精神,没有形成较强的责任心,一个班风优良、文明的班集体就很难形成。
4、应试教育的影响
在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学习成绩成为评价一个学生的重要标准,我们习惯于学生工作制度化,工作的目标就是管住学生。应试教迫使班主任以“成绩”为核心展开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职能日趋萎缩。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1、消解传统文化对班级自主管理的羁绊。
2、加强对学生个体自主管理的引导。
3、量化考核,建立科学的自主管理评价体系。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35
我校研究的课题名称是“农村小学生阅读习惯与其口语表达能力关系研究”,作为国家课题“阅读习惯的养成”的子课题,学校领导和参研教师十分重视,从课题组组建到现在,课题负责领导已组织参研教师多次培训学习。通过培训学习,我对课题实验研究有了一定的认识。
一、学会自己选题
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就存在于实际的教育教学情境之中,教师要时时关注教育教学情境,寻找具体问题。
1、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发现问题。我们教师要多和学生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特长爱好和存在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获取很多有价值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作为课题研究的来源。
2、在反思中提炼问题。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可以为自己提供研究材料的有效途径,反思每天中自己遇到问题后,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等。
3、在与教师的交流中解决问题。在教师间的相互交流中,可以发现自己未曾注意的问题,进一步探讨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激发自己的研究意识,将有价值的问题作为课题研究的来源。
二、教师素质与课题研究的关系
1、教师的课题研究意识是前提。教师的研究意识越强烈,就越有可能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如果教师缺乏研究意识,就会对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有价值的问题熟视无睹,错失提升教育教学的认识深度和研究能力的大好时机。当然研究意识并不会凭空而生,除了要有敏锐的问题意识之外,还要真正体验到课题研究带来的自身专业发展与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2、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是基础。一个总感到有许多课题需要研究,并能很好地进行研究的教师,往往是教育理论知识较为扎实、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的教师。教师有教育理论的指导,则会很快发现问题,并进行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本课题研究应该注意的问题
课题“农村小学生阅读习惯与其口语表达能力关系研究”,就其名称分析,我作为一名参研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积累知识,丰富语汇。在口语交际课和语文活动中,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灵活应对,顺畅表达的能力,努力探索口语表达训练方法、策略,着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36
我参加了乡组织的课题研究培训,受益匪浅。培训会上,县教研室的范主任和周主任分别作了精彩的报告,以下是我的感受。
范主任的报告《以课题研究为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让我获悉了课题研究最基本的方式。课题不仅是一个问题、愿景和主题,同时也是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需要。课题研究的过程包括课题的选择与论证、制定研究计划、查阅文献资料等。课题的'原则包括方向性、科学性、过程性、合作性和推广性等。课题研究的一般流程包括选题、论证、成立课题组、申请立项、开题、制定课题实施方案、按计划实施研究和结题鉴定。
课题的来源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考虑,选题的注意事项包括要从实际出发,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课题论证是对已确定的课题进行深入分析、评价和预测。
我意识到开展课题研究需要一个业务能力强、组织能力强的团队以及踏实干事的人。然而,我所在的乡缺乏这样一个团队和核心人物。因此,谁能成为领导和组织者,将是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我还坚信,认识比行动更为重要。开展课题研究必须首先认识到其重要性,从思想上改变自己,然后将其落实到行动中。我们必须全身心的投入,不断思考并尝试新的挑战。此外,我们还需要建立一个规范的团队,科学地学习并制定一定的策略。
周主任的报告《把教研做在课堂上》让我意识到教育应该是一种幸福而完整的生活,我们需要在课堂上焕发生命的活力。一堂好课具备五个基本要求,即有意义、有效率、有生成型、常态性(为学生为孩子上课)和有待完善。扎实、充实、丰实、平时、真实组成了一堂好课的基本要素。
我坚信,教学不应该仅仅是灌输一些现成答案,而是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和探索的过程,让他们爱上课堂、热爱知识。作为教师,我们自己就是最宝贵的教学资源,我们需要充分挖掘自己的能力和潜力,以微笑和激情充满每一堂课堂。
我们的课堂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是过于注重结果,而忽视了学习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能急于求成,而应该帮助学生去经历和探究。同时,我们必须尊重学生,让学生能够快乐地学习。虽然我们无法改变环境和他人,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我们应该接纳我们无法改变的事情,并努力去改变我们能够改变的,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乡校长的《课题研究贵在持之以恒》的报告,让我明白了持续思考、反思以及持续进步的重要性。只有立足于课堂,投入到课堂改革中,我们的课堂才能变得更加精彩。与校长王的做法一样,我们应该进行课题研究,为自己寻找合适的切入点来选择适当的课题进行研究。无论成功或失败,都是一种收获。最后,我们应该坚持简单地做好自己的事情,持之以恒进行课题研究。我们已经开始了课题研究之路……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37
忙忙碌碌半年的小课题研究工作就要结束了,在这段的时间里我们收获过、困惑过、欣喜过、苦恼过……。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所有课题组老师在成绩面前相互鼓励,在挫折面前从不气馁,半年的研究和实践,使我们得到了很多。
首先,我们坚持教学就是从实际出发,根据知识的系统性原则,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使教学按知识系统进行,真正达到高效课堂的要求的主题教学。是从更为宽泛、更为广阔的角度来重新审视与定位教学。脚踏实地的学习研究,真正的贯彻单元主题教学理论。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在研究课标、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改变以往备课时只着眼于某一节课的思维模式,而从组织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的整体设计,从而将某一节课的准备纳入教学的序列之中,从整体上构思学习主题的教与学,以主题为主线来进行教学设计。在课程上我们大胆尝试,立足课堂。
其次,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依据新教材主题教学的特点及教育教学因素进行主题单元教学设计,既符合新课程的创新理念,又适应了学生的学习规律,既可以突出重点和主干知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又可以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率,符合新课程理念和教育教学的新趋势。从教学实践上看,学生有一种全新的感觉,他们投入很大的兴趣和老师一起进入探讨,并且改变了以往教学中上课不用听看书则可以的不良学习品质,真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另外,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还惊奇的发现,学生对主题的整合兴趣非常大,他们主动进行总结,归类,将知识纵向联系,达到了时序性。同时也体现了新课改的理论。
通过这个活动,课题组的老师教学态度和风貌也发生了改变,大家积极探索、学习研究,是教师的团队意识空前加强,听课、评课共同进步。对老师的个人教学能力、教师素养等各方面都有提高,新的教学理念也开始渗透,开阔了眼界,。学生对历史课也表示出了重视了,教学不再是照本宣科,而是新意不断。虽说以前的教学活动中也有类似的环节,可是没有做系统的收集和研究,因而没有这样强烈感悟。当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付出辛勤的汗水,收获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成绩,还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端正的学习态度,我们得到的很多很多……。
最后,我们要感谢研究室,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办公室,以及学校所给予我们的帮助和支持,还要感谢指导老师的指点,谢谢!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38
1月11日至12日,我有幸参加了禄丰县教育局教研室组织的科研课题研究培训。本次培训是为了全面提高教师科研能力,进一步加强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
培训中,教研室负责课题研究的吴华昌老师从课题研究的意义、选题、申报、立项、开题、中期研究、结题、成果应用等一系列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深入的讲解,并结合各校在课题研究中子课题划分的共性问题进行了剖析和指导。通过培训,我对课题研究工作有了更明确地认识。
一、明确了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
虽然参与了几个课题的研究工作,对于课题研究的要求在理解上还有一些偏差。本次培训让我进一步明确了如何进行选题、如何撰写课题申请报告、课题材料如何搜集,阶段性实践成果如何撰写以及研究成果如何整理等,对今后从事课题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分工合作、注重积累
课题研究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不可能由个体单独完成,需要各位同事的通力合作。工作分工不能随意,合理分工是高效、准确达成目标的保证,因此应该针对每人的实际与专长,安排恰当的任务,让每个成员都负有责任和使命,才能不断增强研究小组的凝聚力,提高课题研究的效率。
课题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短期内取得成效。它是一个艰苦而又漫长的过程,特别是想要取得一点理论上的突破或者是实践上的创新,都需要我们踏踏实实地埋头苦干冥思苦想日积月累,只有“厚积”才能“薄发”。从某种意义上说,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是一种资料的搜集、积累和消化的过程。搜集资料是一项艰苦细致又有一定技术性和学识功底的工作。研究某一课题,必须尽可能地占有涉及这一问题的所有资料,如果不全面,就可能出现偏差。因此,研究者要明确应收资料的方向、范围、内容,只有在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进行阅读、归类、分析、综合、提炼,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建。
三、在研究中不断反思、实践、改进
课题研究重在过程,最终目的是要指导实践。课题研究是一项长期性、延续性、系统性,很强的活动,需要在研究中进行深入地学习与思考,力求在实践摸索中找到答案。在课题研究整个过程中,必须培植“反思”意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使课题研究自始至终都保持活力,不偏离研究方向。课题组成员共同探讨遇到的困惑,相互交流经验教训,在不断的反思与借鉴中,拓展新思维新空间。课题研究的内容实际上就是一种学习理论进行研究实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要从课堂教学出发,着手于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行为,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实践验证。为此课题组成员结合课题研究的方向与要求,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尝试,并组织成员观摩、评课,以及时发现问题,改正课堂教学方法。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39
去年,我校申请了泰州市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农村特殊家庭子女的教育研究》,我有幸参与其中,可以说是受益匪浅。一年以来,理论学习、培训及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使我更深地理解了课题研究的意义及思路,也使我对特殊家庭学生有了新的认识,给予更多的关注,促使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尽力去关爱这些学生,分析他们的学习现状,寻找相应的对策。下面就谈一谈一年多来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开题会议令我豁然开朗
开题会议上由课题负责人作课题开题报告后,市级、县级各位专家提出了一些精准的问题给我们讨论,而后又提出很有指导意义的研究思路及方法建议。我清晰明确了我们课题研究的方向及策略,感觉心中有底了。
在我们的学生中有这样一个群体:特殊家庭学生,他们中的大多数常常是我们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学生”,总是被单独教育的对象。到底他们的学习现状如何?思想、生活、家庭情况怎样?我们很需要去多加关注这些问题。可是我们注意到也有个别特殊家庭学生各方面表现非常优秀,令老师也暗暗钦佩。这些表现优秀的特殊家庭学生是如何做到的呢?能否借鉴他们的优点去帮助那些学习困惑的特殊家庭学生呢?我想这就是我们课题研究的意义所在,也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二、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理论水平
课题组定期召开会议,组织理论学习。 经常性阅读各类教育教学杂志,认真做好读书摘记。充分利用网络拓展理论学习,及时了解当今社会发展趋势,关注特殊家庭学生的概况,学习他人好的经验。开展课题研究过程中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撰写特殊家庭学生教育个案。我每一次在总结自己的教育案例时,都得到一次较深的反思,其中有一些令人欣慰,但也不乏感到遗憾。每每过后,我都会不断督促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做得更好。
三、农村特殊家庭中学生的教育任重道远
当我越深入了解这些学生,我的心情越复杂。他们的境遇令人担忧,他们是社会上最孤独无助的群体,他们的心中渴望理解和关爱。有些特殊家庭学生因为爱的缺失,成绩下降;有些学生由于教育不当而缺乏自理能力;有些学生由于没有正确的父母导向而成为问题学生。这些特殊家庭的学生,大多数时间是在学校
度过,作为学校老师,我们应给予这些学生更多的爱。关心一下特殊家庭学生一日三餐是否吃饱;天气寒冷了,他们有没有添加衣物。他们学习上有困难时,多给予帮助和支持,遇到挫折时多与他们谈心沟通。还可以教育其他同学多帮助他们。让这些中学生感觉到虽然远离父母亲,却没有远离父母般的爱,从而对学习充满信心和渴望。
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农村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更是任重道远。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关注,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让他们笑对人生,健康成长!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40
在苏州市教研室的倡导下,各校都如火如荼的开展起课题研究,我校也加入这一探讨的行列。并轰轰烈烈开展起来。在此,将最近的学习心得与大家共同分享与探讨。
一、 要搞好课题研究,一定不能少了对小学音乐新课标的认识
从新标准提出的课程性质和课程基本理念中以及教学建议中,我们都可以感觉到,这次新颁发的标准更加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如新标准提出的音乐的实践性特点、音乐的不确定性、抽象性以及时间性、表演性和情感性特征,强调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识谱教学是我们音乐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保证学生有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才能为学生的音乐实践行为保驾护航。
二、 根据学生心理年龄特点,分段研究
不同的的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不同,接受能力也不一样。为此,我们的课题研究分成三个年级段实施,分别为一、二年级;三、四年级;五、六年级这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岁研究的内容一样,都是识谱教学,但难易程度不同,教学形式也有异同,低年级以游戏形式为主,学习简单的单音唱名;中年级学生能比较熟练的演唱一定量的歌谱;高年级学生在熟练演唱歌谱的同时,能根据中低年级知识量的累积,创作小型的歌曲旋律。
三、 乐器进课堂提高识谱兴趣
乐器进课堂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学习乐器演奏的过程同时也是识谱的过程。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不仅能正确地演奏出各种音符的时值、音高,还可以通过反复的演奏达到听音训练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准确的音高概念,有效的增强识谱的能力和兴趣。
但目前这种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的完善,同时也需要学校、社会各个方面的配合与协调。
总之,在提高综合素质的今天,小学音乐教育对识谱的要求是:“立足课堂,面向全体。”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把理性的识谱从感性入手来教,融入音乐实践活动,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利用识谱这个学习音乐的好工具,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让每个孩子真正的走入音乐,去寻找,去探索,去创造。我们的课题研究才开始一个多月,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不断完善。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41
在我担任幼儿园老师期间,我有幸参与了一项关于幼儿教育的课题研究。这个研究涉及了幼儿园的各个方面,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环境设计等。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我深刻地认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与心得。
首先,在研究课题的过程中,我意识到了幼儿教育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幼儿期是孩子们成长的黄金时期,是他们认知、语言、社交以及情感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我们必须给予孩子们充足的关爱和教育,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并培养他们的兴趣和能力。通过实施不同的教育活动,比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和探究性学习等,幼儿园能够为孩子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学习资源,从而促进他们全面的发展。
其次,在课题研究中,我还学到了教师的重要性。教师是幼儿园教育的关键人物,他们对于幼儿的影响深远。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特别关注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我们发现,积极乐观、充满爱心和耐心的教师能够赢得幼儿们的信任和喜爱,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和需求,倾注更多的关心和关爱,用爱心引导他们探索世界、认识自己。
此外,课题研究还让我认识到了教学环境的重要性。幼儿园的环境应该是一个有利于儿童成长和学习的空间。在研究中,我们提倡了创造性的环境设计,注重布置和装饰的细节,以激发幼儿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我们打造了温馨、舒适、安全的.课堂,引入了各式各样的教具和玩具,给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多样的体验,让他们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总的来说,通过这次幼儿园课题的研究,我进一步认识到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教师的作用以及教学环境的影响。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学习的态度,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以更好地满足孩子们的需求和期待。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创造适合幼儿发展的学习环境,为他们提供最好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成长空间。幼儿园课题的研究带给我很多启示和收获,让我更加深入地思考和关注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和需求,也更加坚定了我继续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决心。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4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研究,就是研究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能力,它是一个人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包括自己穿脱衣服及鞋袜、收拾整理衣服、独立进餐、自己洗脸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做到“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自己不会的事情学着做,大人也可以帮着一起完成”。
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很多家长眼里,觉得他们的孩子太小,尽量帮助他们把所有的事情全部承包下来,尤其是爷爷奶奶带孩子的过程中,由于溺爱、怕出小状况、怕不卫生等,将孩子所有的事情全部包揽下来,觉得这样才是爱孩子。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缺乏实践和锻炼,造成胆量小,自理能力差等。因此,我从孩子入园第一天起,就着手进行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着重从为自己服务、吃饭、穿衣裤、分饼干、分牛奶、搬自己的凳子等方面进行教育。同时要求家长树立“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自己不会的事情学着做,大人也可以帮着一起完成”的理念,组织亲子活动,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
实践证明,越是尽早进行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发展的越快,尤其是到中班以后,表现的最为明显。所以我觉得要尽早开始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43
面对课改的大潮,现代教育对我们教师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中学教师,将如何面对新的形势,顺应现代教育的要求,适应社会的发展呢?做为一线教师的在不断地努力着,努力地让自己与课改的精神结合起来,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地提高,我觉得要先改变自己的思想观念,改革自身的教学方法,也就是要改变教师的角色。
因此,我便参与了相关的课题研究学习,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学习和不断探索,我从中受到了很多的启发,有了很多很深刻的体会。我认为,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具有的准备付诸行动的信念。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就观念而言,新形势下,我们要明确:学生是一个有想法、有活力、有创新的独立群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而并非是在预设的教育情境中指挥学生学习的领导者;教育教学活动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互动过程,而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单一活动。就行动而言,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成长与进步,也就是在平日的教学工作中注意多进行形成性评价;还要关注教学效益,并具备一种反思意识,不断思考、改进自己的教育实践。我认为新课程改革,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师角色的改变,既是根本又是关键。我们的观念转变成功了,角色改变成功了,这才有基础谈真正意义上的提高学生的素质,才能谈成功的课程改革。刚好课题的题目与些相吻合,以下谈谈这次参加这次课题的几点体会,不对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充分尊重学生,正确引导学生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必须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营造和谐、互动合作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还体现在激励和赞赏学生上,要寻求学生的闪光点,抓住以合适的机会给学生以鼓励,使他们得到努力奋发的动机。尊重学生教师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完全平等的位置上。这是教师走进学生心灵与学生心灵对话的前提条件。其次,首先要理解、接纳学生,理解可以遵循换位思考的方法,只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才能真正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在思想上接纳学生。再其次还要信任学生,信任的前提是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信任最能触及学生的心灵,这样的信任是一种激情,是一种鞭策,它的激励是其他任何力量无法比拟的,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正确的引导是建立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共同探究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方法往往是无原则的批评和抱怨说达不到的。
二、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积极开拓学生学习活动的领域,探索学习活动的方式,不仅使学生学会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题,要吸收、要消化教师所讲的知识、观念和方法,就需要进行积极的活动,因此,学生不是消极的听众,不是灌输知识的口袋,而是接受教育的主题。知识和技能作为学习的对象则是客体,教师的“教”便是主客体联系起来的媒介,这种媒介所起到的作用就是指导学生如何去学习、探索和发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主题作用发挥的程度如何,更多取决于教师的指导是否得法。因此,教师优化教学方法,把学习主动权真正教给学生,才能真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教育观念是教育工作的理性支撑。数学教师更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把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备课方式改变。新课程坚持实践的观点,认为知识应当属于人的认识范畴,知识的获得和掌握,都离不开认识主题的活动。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准备当中就应当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的备课。教案的编写,传统的已不适应现代的需要,现代的教案意味着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把学生需求的话题作为具体的载体,创造性的把握教材,面向全体学生。
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比竞争更重要的能力,是新一论课程改革强调的.学习方式。将“小组合作”引入课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搭配成若干个小组,学生在小组内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交流见解、拓宽思路,能力强的主动帮助其他同学,帮他们理解,教他们表达,在合作学习中上进互长,调动全员参与的意识,创造全员参与的条件。小组合作为学生创造了主动学习的机会,有效合作学习唤醒了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师角色要转变正确
新课程,新理念,新标准,要求我们数学老师要扮演好新的角色,陈腐不变就只有等着被淘汰。教师的角色越来越往着多元化发展了,不仅要成为教学中主动的设计者和开发者,还要成为课堂活动中的指导者,另外还要做课堂教学动态的研究者和学习者。在这种环境下,我们只有不断地正确定们我们的角色,不断的探索、学习,充当好学习的促进者的作用,才能完成新课程的使命,使学习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人。总之,现在教学的发展,要求教师角色与行为的变化,这个变化同样也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体现,这种变化已经不取决于个人的选择,而是一种教育环境的规定,一种教学发展的趋势,这种历史性的变化必将铸造一代新型的教师。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44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学校开展了研究性学习调查的活动。这一次,我们进行了生物研究性学习调查,调查的内容是有关血型和职业的。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我们小组有很多的感想。
首先,通过研究性学习,让我们把平时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了生活实践中,同学们在调查中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积极投入的参加活动,按照分工,把学习活动搞得有声有色。
在活动中,我们遇到很多困难。比如说,我们在街上随机调查时遭到拒绝,在网络上的调查无人问津时,我们都感到很沮丧,但这同时也是我们的一种收获。在遇到这些困难的时候,我们都会想办法克服困难,因为我们明白我们此次学习课题的重大意义,如果能通过研究、调查得到相关的结论,那么绝对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次时代研究,从此,我们将开启一个新的纪元。我们就是这样不断的鼓励自己,想尽一切办法,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关系,让我们的调查继续了下去。当我们拿到一份份详细的调查问卷,统计着复杂却隐隐有些规律的数据时,我们的内心充满了自豪。
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我们增进了小组组员之间的感情,了解了研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提高了我们队生物学习的热情,增强了个人的社交能力,同时又培养了大家坚韧的性格。可以说,通过此次研究性学习,我们每个人都获益匪浅。所以,我们认为这种活动应该常搞,搞好。不要单纯的是为了学分去完成它,而应该把它当做是素质教育的一个环节,让研究性学习深入人心,在研究中学习,获得更多,更实用,更好用的知识。我们相信,如果国家教育部门能够认识到研究性学习的好处,并且大力的发展它,那么我们的教育将会上一个新的高度。
以上就是我们小组的生物研究性学习的感想。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45
一、明确了课题开展的基本步骤
作为从事一线教学的老师,对于教学的研究我从未懈怠。但是参加课题研究却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对于课题怎么选题、课题研究怎么开展、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完全是一头雾水。在借助现代多媒体条件、以及各位同事的共同努力和前辈的指导下,我明白了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应该具有以下特点:问题必须有价值和科学的现实性、问题必须具体明确、问题要新颖具有独创性、问题要有可行性。懂得了课题申请报告如何撰写,了解了课题开展的基本步骤,并参与了课题研究博客的创建、课题研究纪事的记录、课题研究材料的搜集、以及课题阶段性实践小论文的撰写和博客内容的充实以及课题成员研究成果的整理工作,对今后自己从事其它的课题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分工合作注重积累
课题研究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不可能由个体单独完成,需要各位同事的通力合作。工作分工不能随意,合理分工是高效、准确达成目标的保证,因此应该针对每人的实际与专长,安排恰当的任务,让每个成员都负有责任和使命,才能不断增强研究小组的凝聚力,提高课题研究的效率。
课题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短期内取得成效。它是一个艰苦而又漫长的过程,特别是想要取得一点理论上的突破或者是实践上的创新,都需要我们踏踏实实地埋头苦干冥思苦想日积月累,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从某种意义上说,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即是一种资料的搜集、积累和消化的过程。搜集资料是一项艰苦细致又有一定技术性和学识功底的工作。研究某一课题,必须尽可能地占有涉及这一问题的所有资料,如果不全面,就可能出现偏差。因此,研究者要明确应收资料的方向、范围、内容,只有在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进行阅读、归类、分析、综合、提炼,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建。
那么课题研究应该做好哪些方面材料的积累呢?
一、是应该撰写一份具体的课题实施方案,在研究的内容和研究方法方面要写的具体、详尽,具有可操作性,才能说明研究者心中有数;
二、是要收集和学习与课题相关联的背景资料,这对以后撰写课题结题报告会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三、是要经常撰写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体会,这有助于提升自己的理论和写作水平;
四、是要注重过程中资料和阶段性成果的收集与积累,一个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必然会积累起大量的原始的资料,这些资料涉及课题研究的方方面面,对这些资料进行条理化、系统化、规范化的科学管理,能够促进课题研究更加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
三、在研究中发现问题
关于对话教学,我虽然有一定的认识,但是通过大量的理论学习以及课堂的对照和细心观察,才发现自己所知甚少,平常教学实际中也存在诸多不足。以往自己倾向于通过对话实现教学知识的构建和学生能力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也偏重于师生之间的对话,通过对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刘耀明《从教学对话到对话教学》、宜兴市丁山实验小学卢丽英《对话教学初探》、[美]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对话型”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等理论的学习,才发现自己对对话教学目的的认识存在偏差,对话教学不仅仅要实现知识、能力目标,还有师生情感、学生健康心理构建、生生互信互助协作学习等目标的实现。
新课程下的课堂是一个装载着个性化明显的各个主体、承担着多项教学任务、体现多元文化的复杂的教学共同体。它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对话不能单一化。但目前的课堂对话往往指向师生之间,认为师生间的问答及由此得出标准答案的`过程就是教学对话,这是把教学对话简单化,师生之间的对话仅仅只是教学对话的一个方面。华东师大教授钟启泉先生指出:教学原本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教学对话应是一项多元交流的活动,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各种教学资源之间以及学生与自我之间互相作用、形成合力的一个综合网络。在教学实践中,不仅仅有师生之间,更有生生之间、生本之间、学生自我的对话,而后者的重要性往往在课堂上被忽视。
通过理论学习,发现自己在课堂上有时也存在着对话教学的一些通病:如对话形式的问答化:仅师生之间的一问一答、师问生答;对话主体的精英化:一部分特别活跃,大多数同学则没有真正深度参与,对话演变为少数学生的专利;对话目标的虚泛化:教学目标被淡化,教师远离文本,任意生成;对话过程进程的随意性:学生各说各的,不互相配合,不尊重别人的意见,依附盲从对方,如此吵吵闹闹无政府状态,无高效;对话过程的形式化:学生还没有细读,教师就让学生谈发现;对话讨论没有进入状态,教师就要求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对话内容浅层化:有的教师为追求课堂气氛热烈,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繁琐化,势必导致课堂对话表演化、浅层化,只是形式热闹,忽视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通过理论学习不断暴露自己认识与实践的偏差,才能为今后教学指明正确的方向和道路。
四、在研究中不断反思、实践、改进
课题研究重在过程,最终目的是要指导实践。课题研究是一项长期性、延续性、系统性很强的活动,平时不管多忙多累,我总能认真及时完成课题组布置的各项研究任务。尤其是针对其中的问题研究,我总是进行深入地学习与思考,力求在实践摸索中找到答案。“教育反思”是个体对自身教育观念及行为的认识、监控和调节。在我们的课题研究整个过程中,必须培植“反思”意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使课题研究自始至终都保持活力,不偏离研究方向。
课题组成员每周研讨一次,共同探讨遇到的困惑,相互交流经验教训,在不断的反思与借鉴中,拓展新思维新空间。课题研究的内容实际上就是一种学习理论进行研究实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要从课堂教学出发,着手于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行为,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实践验证。为此课题组成员结合课题研究的方向与要求,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尝试,并组织成员观摩、评课,以及时发现问题,改正课堂教学方法。
总之,进行课题研究是一个充满艰辛与茫然的过程,也是一个优化成长的过程,今天我们的课题还在探索之中,今后的工作还很艰巨,但我坚信,只要我们课题组成员共同努力,勤奋踏实,不断钻研实践,我们的课题研究定会取得一定的成绩。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46
从20xx年9月起,我校按照部20xx年度新的课程计划开设综合实践课程。现在我们将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与思考出来,请兄弟学校的领导和专家给与指教。
一、课程设置的总目标与设置原则
依据教育部开设该课程的宗旨,同时当代学习心的最新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学会学习》等资料,我们确定以促进学生个性为主线的综合研究性课程的教学目标,即"以人为本,综合创新",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研究性学习的态度目标: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参与一些类似于科研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和产生积极学习的要求,并将逐步形成一种勇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产生主动运用所学知识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欲望。
2、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目标:
学生在研究学习过程中,围绕着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会激活自己原有的知识储存,采取多种收集所需信息,并通过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提高综合与创新能力。
3、研究性学习的人际目标:
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一个利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学生得以在此过程中发展团队精神,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并在欣赏自己的同时,也学会欣赏他人。
4、研究性学习的价值目标: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认真踏实的探究,会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出学生严谨的态度、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不满足于现状的进取精神等,同时也会更深入地了解科学知识对于、与人类的意义和价值,学会关心国家、社会和他人,从而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开设综合研究性课程是一项全新的教学工作,我们在选择与确定课程内容前,事先制定了以下原则:
1、开放性:开放性原则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必经途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习方式的自主性;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开放性;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强调学习要与学生的生活与社会的发展相联系,不拘泥于原有的知识体系;实施过程要体现民主性和尊重个性发展的原则;评价标准的多样性,评价过程的参与性。
2、实践性:综合研究性课程强调学生要亲身体验、自主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强调学生自主选择、探索各类综合问题前提下,对教学内容的安排要注重安排实践性或者指导实践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实践的时间基本保证在整个课程时间的三分之二,特殊情况不得少于二分之一。开设综合研究性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研究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科学精神、态度、行为和习惯。促使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的转变。因此,该课程特别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对当代生活的以及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在活动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校要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和情感体验。
3、综合性:综合实践课程与研究性学习不能简单地分科进行,而要按照现代社会与科学的发展,高度重视课程的综合化,强调课程的整体性。要提倡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民族性与国际性的统一。在课程编制和教学中,既要注重一般科学原理的认识和掌握,又应注重科学态度、方法、精神的综合培养。
4、可行性:依据学生年龄与心理发展特点,注意由易而难,由近及远的策略。同时因地制宜,根据本校本地的具体条件做出适当的安排指导,以保证实施。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
依据课程目标,综合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学习内容(综合性知识)、能力培养。这三部分内容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1、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是教学的核心。所有核心概念都要求每一个学生在掌握了这种研究方法以后,由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平时的分科学习方法不同,强调的是小组研究学习,该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动的过程,思考性探究是该学习的核心,它包括一整套严格的程序。学生在小组研究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习发现、理解、调查、设计、讨论、评价等种种方法,而且要学习合作、宽容、接纳、竞争、创新、自尊的心理品质,同时在学习中逐步形成科学、人文的精神。
2、综合性知识作为现实问题为综合研究性课程提供了理论背景,并以核心概念为主,形成比较统一的整体。学生学习的核心概念分为两大类,一种是较为抽象的核心概念,它们基本代表了综合知识的核心思想。这些核心概念不能用分科教学的方法灌输给学生,而应当以现实问题为依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它们,并进而把握其中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另一种属于事实性概念,它们可归于正在研究的问题之中,如朝鲜半岛问题、温室效应、生态入侵等等。其中最基本的依据是学生的生活。
一是以“人与自然”为线索的内容,它主要以大连地区与人生存发展有关的自然环境为研究对象,如气候、水资源、植被状况、能源等。
二是以“人与社会”为线索的内容。它可以是大连的变迁、社会文化(如文化传统、风土人情等),也可以是社会问题、社会问题。
三是以“人与自我”为主要研究对象。它主要涉及学生对自我的认识问题。如青春期生理与心理、人格的塑造、道德的养成、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等所引起的学生的自我反思与探究。这些概念是在研究中确定的,教师所作的是教会学生们如何讨论这些概念、如何查询与此相关的资料。
3、个性品质、科学精神及人文精神也是不可忽视的教学目标,一般在教学目标中不能十分具体地表现出来,但是在学生进行的所有过程中都有所体现,同时作为较深层次的观念目标,可以考虑请一些专家来作专题讲座,加以促进。
三、综合性课程的组织、实施与评价
1、课程的.组织:
综合研究性课程的开设面临着许多困难,其中,师资是不可忽视的,各学科教师本来就已担任学科教学任务,况且这一课程还没有人承担过,教学资源的缺乏是这门课困难重重。因而课程组织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拟成立综合研究性课程开发与研究课题组、课程教学实施组、专家顾问小组,由校长室、教导处、教研室等共同领导。科研课题组负责研究课程的开发与实验、教学资源的收集与编撰、课程评价以及师资培训等工作;教学组负责实施具体教学工作(当然,课题组与教学并不截然分开);专家顾问组负责科研课题的咨询与指导,同时也担当一部分相关讲座。
2、课程的实施:
本学期开设的综合研究性课程主要有:综合研究性课程总论、问题研究、问题研究、生态问题研究四部分,每一部分教学都突出课程宗旨与总目标。
(1)多样性的教学模式
由于教师的缺乏,这一课程主要由生物、物理、化学、地理、历史等学科中的几位教师承担,采取的教学模式主要有:
①主题报告:以介绍研究和研究案例为核心,以教师讲授为主,主要目的在于介绍背景知识、成功案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转变学生的观念,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
②范例教学:介绍研究方法以后,分发相应研究材料,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按照要求与范例进行模拟研究。教师的角色是提供范例与指导,学生是学习的主导。主要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在模拟研究中掌握各种具体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社会调查法、等量实验法等;
③小组研究性学习:以2—5人的研究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讨论、分工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步骤与方法。包括:确定选题、制定研究计划、收集研究资料、形成研究报告等等。教师的角色是小组的参与者与资料信息的提供者,学生自己选出的小组长负责研究进程的管理,学生是学习研究的主导。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体验学习角色的转变,了解与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体验小组协作学习,促进合作精神的形成。
④课堂论辩会议:以大课的形式进行论辩,各小组将已经完成的各项研究计划或中期报告,在讲台上向全体学生汇报,然后,由学生自由提问答辩,从选题、研究方法的选择、资料的可靠性等各个方面,进行提问、、论辩。教师的角色是会议的主持者(相当于电视节目主持人,不过,教师还需要提供深层解释与在解释中教会学生思考的方法),每一位在台上的学生是课堂的主导,在台下的学生是积极的参与者。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论文答辩的方式、方法,培养积极的参与意识合计性发言论辩的思考能力,以及在公共场合文明、坦诚的表达能力。
(2)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是每一位教师开设这门课的首要工作,因为没有相应的教科书,没有教学大纲,我们考虑到既不能脱离中学现阶段的分科教学,也不能将分科教学的内容搬到研究课中,于是,从三个方面入手,选择相应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
这三方面是:历史社会问题、自然科学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历史社会问题以历史学科为依托,兼顾、等学科内容;自然科学问题以物科为依托,兼顾数学、化学、天文等学科;生态环境问题以生物、化学、地理学科为基础,由分科到综合。教师讲授时,以这三方面问题为基础,学生选择课题时,先从分科问题开始,再从自己的感兴趣的问题出发。各研究组在登记时,要进行相应的归类,即看看属于哪一类问题,适合采用哪些方法。当然,不论研究什么问题,目标是相同的,即都要学会上问题到的教学目标。
(3)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
全新的综合研究性课程需要安排好教学过程,我们从综合研究性课程概况开始,先后安排历史社会问题研究、自然科学问题研究、生态环境问题研究三类方法指导性课程,同时,引导学生学习课题选择与确定、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查阅课题相关资料、分析、数据初步统计等研究方法。
3、课程的评价
综合研究性课程的评价是达成其课程目标的重要步骤。评价方法注重过程性评价,主要采用研究性报告与研究者自评、互评的形式。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学会评价也是综合研究性课程的教学目标。研究性报告与自评、互评的所有资料都采用研究性档案的形式,由学生自己保管,每学期举办一到两次展览,评价每一位学生的研究性档案,并作为最终性评价(等级制评价)的主要依据。
教师进行的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研究报告的评定,主要对研究的中期报告与结题报告进行评定,内容包括:选题(内容、表达)、计划(文献分析、研究步骤、研究方法等)、过程(相关资料全部附录在报告后面)、结论、资料等;第二,综合能力的达成,一般一学年一次,采取不定期的方式,但主要放在下学期。
四、综合研究性课程开设的初步成果与今后设想
通过一学年的教学,学生们体验到了研究性学习带给他们的欣喜,全校共组织了154个研究小组,初步掌握了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方法,完成历史社会问题研究的中期报告78个,自然科学问题的中期报告39个,学生的研究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与社会责任感。初步研究成果可以从学生的研究报告中体现出来如:《大连金石滩主题地质公园的规划设计》、《京杭大运河的昨天、今天与明天》、《这世界是否安宁?——20世纪人类各种灾难的分析》、《巨人的握手——20世纪七十年代中美关系解冻初探》、《近代早期民族资产阶级有没有先进性》、《大连开发区的构想》、《脚本DOS程序的防御》、《仔猪下痢的防治》、《迪斯尼乐园-我的梦想》等等。我指导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大连金石滩主题地质公园的规划设计》获得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赛区)二等奖,《脚本DOS程序的防御》等三项课题获得了大连市一等奖,《同学录的语言设计》等三个课题获得二等奖,《仔猪下痢的防治》等三个课题获得了三等奖。我撰写的《充分开发社区科技资源的有效途径和意义》一文获得了20xx年全国科技辅导员论文大赛(赛区)一等奖。
尽管我们开设的综合研究性课程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作为一门校本课程来说,课程建设还很不完善,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有待研究解决,为此我们对今后的课程开设有以下设想:
1、完善小班化教学。进一步完善小班化教学与研究活动的管理与指导。尽可能针对所有学生所选课题进行详细的指导,同时建立相应的课题管理机构,由研究小组与学校分别建立研究性课题档案。
2、建立开放的研究与资料信息查询机构。适当开放理化生实验室,建立相应的资料库。资料匮乏是讲授研究课最令人头疼的问题,许多问题可以讲清,但如果没有实证材料支持就缺乏科学性和说服力,建议学校尽快建立相应资料系统,除增加图书期刊等资料外,还可购买一些好的光盘、课件等,并应尽早实现电脑广泛上网,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3、建立健全课题指导的教师、指导教师、顾问与管理人员的配套体系。吸纳和利用社会资源。研究课教师都是兼职劳动,本有专业课务在身,工作繁忙,对科技、人文方面的新进展不可能时刻把握,囿于学识,也未必能把所有问题讲清讲透,学校应利用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广泛的社会联系,多请有关专家、学者开设专题讲座,主持课题研究、评价或提供各种便利条件,这样,能够带来更好的学习效果和社会。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47
上周五,学校请来了石明晶书记为我们做了一场“课题研究————选题与立项”的培训。通过培训,我真正懂得了课题研究的过程和好处。一个教师要作好课题研究会对教学有很大的帮助,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有价值、有意义的课题总是在深入揭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矛盾的基础上提出的,为了选取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就需要学习、钻研教育理论,收集与分析有关的教育研究资料;需要对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经验进行回顾;对面临的各种教育现象细心观察、思索,对大大小小的教育实际问题进行整理、辨析;还要对主观条件作出正确的分析、估价,所以课题的研究,又是教师自我提高的过程。下面我对进行课题研究应如何选题发表一些简单的看法:
(一)选题必须有价值。
一是所选择的研究课题是否符合社会发展、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否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二是所选的研究课题是根据教育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是为了检验、修正、创新和发展教育理论,建立科学的教育理论体系的需要。
(二)选题必须有科学的现实性。
选题的现实性,集中表现为选定的问题要有科学性,指导思想及目的的明确,理论根据充实、合理。
(三)选题必须具体明确。
选定的问题一定要具体化,界限要清,范围宜小,不能太笼统。课题是否具体、适度,往往影响全局的成败。那种大而空、笼统模糊、针对性不强的课题往往科学性差。只有对选题有清晰透彻的了解,才能为建构指导研究方向的参照系提供最重要的依据。因此不宜把课题选得太宽、太大、太复杂。
(四)选题要新颖,有独创性。
选定的问题应是前人未曾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应有所创新,有新意和时代感。
(五)选题要有可行性。
所谓可行性,指的是选题是能被研究的,存在现实可能性。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如果没有挑战的意识和准备,那么就面临着失败乃至落后,因为在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之后,我们才能明白得更多,理解得更多,也学得更多,在挑战的浪潮中洗礼与充实自我,以至向成功一步步靠近,最后到达成功的殿堂。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48
这一段很忙碌,一直在为河南省农村学校应用性教育科研课题申报做准备。通过做课题,知道了不容易。课题的过程:申报立项书通过文件中期报告过程性材料结题报告书。
首先确定立项申报的课题名称,我所研究的内容:教会七年级学生记住单词。大家知道虽然小学开设英语,但形同虚设,大部分时间上自习。进入中学后,英语仍然是家长烦恼、学生苦恼、老师困惑的一门“老大难”的课。为了帮助学生记住单词,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体会和经验,总结了一套让学生通过字母、音素、音标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上,看其形读其音,听其音写其形的直拼法教学模式。困惑是:课题名称的确定,开始用《七年级语音教学的有效策略》,感觉题目太大,又用《直拼读在农村中学七年级英语单词教学中的应用》题目又太长,最后经过讨论采用《农村中学七年级英语直拼法教学探究》这个题目比较满意。
第二关于国内外本课题研究的概况和趋势,上网查询大量资料及身边的'书籍,也很有限,深感书到用时方恨少,以后多学习多积累素材。
第三关于研究课题的方法,10月份的作业真是雪中送碳,活动中步骤二告诉了我们做课题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教育实验法、经验总结法、比较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反思研究法和质的研究法等等学习后采纳使用,解决了燃眉之急。感谢国培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更感谢辅导老师们的辛勤劳动。
第四做课题最难的方面就是收集材料和整理资料。往往为了某方面的东西,费心费力的眼熬红了头抬不起来了,可是还是徒劳无功。学习学习再学习积累资料非常重要。
总之通过做课题,体会到了难处。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终于完成了河南省农村学校应用性教育科研课题申报评审书。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49
1月11日至12日,我有幸参加了禄丰县教育局教研室组织的科研课题研究培训。本次培训是为了全面提高教师科研能力,进一步加强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
培训中,教研室负责课题研究的吴华昌老师从课题研究的意义、选题、申报、立项、开题、中期研究、结题、成果应用等一系列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深入的讲解,并结合各校在课题研究中子课题划分的共性问题进行了剖析和指导。通过培训,我对课题研究工作有了更明确地认识。
一、明确了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
虽然参与了几个课题的研究工作,对于课题研究的要求在理解上还有一些偏差。本次培训让我进一步明确了如何进行选题、如何撰写课题申请报告、课题材料如何搜集,阶段性实践成果如何撰写以及研究成果如何整理等,对今后从事课题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分工合作、注重积累
课题研究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不可能由个体单独完成,需要各位同事的通力合作。工作分工不能随意,合理分工是高效、准确达成目标的保证,因此应该针对每人的实际与专长,安排恰当的任务,让每个成员都负有责任和使命,才能不断增强研究小组的凝聚力,提高课题研究的效率。
课题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短期内取得成效。它是一个艰苦而又漫长的过程,特别是想要取得一点理论上的突破或者是实践上的创新,都需要我们踏踏实实地埋头苦干冥思苦想日积月累,只有“厚积”才能“薄发”。从某种意义上说,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是一种资料的搜集、积累和消化的过程。搜集资料是一项艰苦细致又有一定技术性和学识功底的工作。研究某一课题,必须尽可能地占有涉及这一问题的所有资料,如果不全面,就可能出现偏差。因此,研究者要明确应收资料的方向、范围、内容,只有在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进行阅读、归类、分析、综合、提炼,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建。
三、在研究中不断反思、实践、改进
课题研究重在过程,最终目的是要指导实践。课题研究是一项长期性、延续性、系统性,很强的活动,需要在研究中进行深入地学习与思考,力求在实践摸索中找到答案。在课题研究整个过程中,必须培植“反思”意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使课题研究自始至终都保持活力,不偏离研究方向。课题组成员共同探讨遇到的困惑,相互交流经验教训,在不断的反思与借鉴中,拓展新思维新空间。课题研究的内容实际上就是一种学习理论进行研究实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要从课堂教学出发,着手于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行为,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实践验证。为此课题组成员结合课题研究的方向与要求,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尝试,并组织成员观摩、评课,以及时发现问题,改正课堂教学方法。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50
在苏州市教研室的倡导下,各校都如火如荼的开展起课题研究,我校也加入这一探讨的行列。并轰轰烈烈开展起来。在此,将最近的学习心得与大家共同分享与探讨。
一、要搞好课题研究,一定不能少了对小学音乐新课标的认识
从新标准提出的课程性质和课程基本理念中以及教学建议中,我们都可以感觉到,这次新颁发的标准更加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如新标准提出的音乐的实践性特点、音乐的不确定性、抽象性以及时间性、表演性和情感性特征,强调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识谱教学是我们音乐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保证学生有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才能为学生的音乐实践行为保驾护航。
二、根据学生心理年龄特点,分段研究
不同的的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不同,接受能力也不一样。为此,我们的课题研究分成三个年级段实施,分别为一、二年级;三、四年级;五、六年级这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岁研究的内容一样,都是识谱教学,但难易程度不同,教学形式也有异同,低年级以游戏形式为主,学习简单的单音唱名;中年级学生能比较熟练的演唱一定量的歌谱;高年级学生在熟练演唱歌谱的同时,能根据中低年级知识量的累积,创作小型的歌曲旋律。
三、乐器进课堂提高识谱兴趣
乐器进课堂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学习乐器演奏的过程同时也是识谱的过程。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不仅能正确地演奏出各种音符的时值、音高,还可以通过反复的演奏达到听音训练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准确的音高概念,有效的增强识谱的能力和兴趣。
但目前这种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的完善,同时也需要学校、社会各个方面的配合与协调。
总之,在提高综合素质的今天,小学音乐教育对识谱的要求是:“立足课堂,面向全体。”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把理性的识谱从感性入手来教,融入音乐实践活动,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利用识谱这个学习音乐的好工具,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让每个孩子真正的走入音乐,去寻找,去探索,去创造。我们的课题研究才开始一个多月,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不断完善。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51
上周五,学校请来了石明晶书记为我们做了一场“课题研究----选题与立项”的培训。通过培训,我真正懂得了课题研究的过程和好处。一个教师要作好课题研究会对教学有很大的帮助,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有价值、有意义的课题总是在深入揭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矛盾的基础上提出的,为了选取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就需要学习、钻研教育理论,收集与分析有关的教育研究资料;需要对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经验进行回顾;对面临的各种教育现象细心观察、思索,对大大小小的教育实际问题进行整理、辨析;还要对主观条件作出正确的分析、估价,所以课题的研究,又是教师自我提高的过程。下面我对进行课题研究应如何选题发表一些简单的看法:
(一)选题必须有价值。
一是所选择的研究课题是否符合社会发展、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否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二是所选的研究课题是根据教育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是为了检验、修正、创新和发展教育理论,建立科学的教育理论体系的需要。
(二)选题必须有科学的现实性。
选题的现实性,集中表现为选定的问题要有科学性,指导思想及目的的明确,理论根据充实、合理。
(三)选题必须具体明确。
选定的问题一定要具体化,界限要清,范围宜小,不能太笼统。课题是否具体、适度,往往影响全局的成败。那种大而空、笼统模糊、针对性不强的课题往往科学性差。只有对选题有清晰透彻的了解,才能为建构指导研究方向的参照系提供最重要的依据。因此不宜把课题选得太宽、太大、太复杂。
(四)选题要新颖,有独创性。
选定的问题应是前人未曾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应有所创新,有新意和时代感。
(五)选题要有可行性。
所谓可行性,指的是选题是能被研究的',存在现实可能性。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如果没有挑战的意识和准备,那么就面临着失败乃至落后,因为在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之后,我们才能明白得更多,理解得更多,也学得更多,在挑战的浪潮中洗礼与充实自我,以至向成功一步步靠近,最后到达成功的殿堂。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52
在苏州市教研室的倡导下,各校都如火如荼的开展起课题研究,我校也加入这一探讨的行列。并轰轰烈烈开展起来。在此,将最近的学习心得与大家共同分享与探讨。
一、要搞好课题研究,一定不能少了对小学音乐新课标的认识
从新标准提出的课程性质和课程基本理念中以及教学建议中,我们都可以感觉到,这次新颁发的标准更加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如新标准提出的音乐的实践性特点、音乐的不确定性、抽象性以及时间性、表演性和情感性特征,强调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识谱教学是我们音乐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保证学生有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才能为学生的音乐实践行为保驾护航。
二、根据学生心理年龄特点,分段研究
不同的的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不同,接受能力也不一样。为此,我们的课题研究分成三个年级段实施,分别为一、二年级;三、四年级;五、六年级这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岁研究的内容一样,都是识谱教学,但难易程度不同,教学形式也有异同,低年级以游戏形式为主,学习简单的单音唱名;中年级学生能比较熟练的演唱一定量的歌谱;高年级学生在熟练演唱歌谱的同时,能根据中低年级知识量的累积,创作小型的歌曲旋律。
三、乐器进课堂提高识谱兴趣
乐器进课堂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学习乐器演奏的过程同时也是识谱的`过程。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不仅能正确地演奏出各种音符的时值、音高,还可以通过反复的演奏达到听音训练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准确的音高概念,有效的增强识谱的能力和兴趣。
但目前这种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的完善,同时也需要学校、社会各个方面的配合与协调。
总之,在提高综合素质的今天,小学音乐教育对识谱的要求是:“立足课堂,面向全体。”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把理性的识谱从感性入手来教,融入音乐实践活动,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利用识谱这个学习音乐的好工具,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让每个孩子真正的走入音乐,去寻找,去探索,去创造。我们的课题研究才开始一个多月,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不断完善。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53
我的子课题《小学数学优质生态课堂练习设计的研究》也在会议上接受专家的评审。经过两年多的不断探索、反复实践和及时的分析总结,我的课题研究取得了很大突破,而我也从中获益匪浅。我不仅对练习设计有了一定的方法,而且也亲身感受到了课题研究的意义和魅力。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做课题的一些体会:
一、用心做课题
课题研究是一个艰苦而又漫长的过程,特别是想要取得一点理论上的突破或者是实践上的创新,所以我们必须踏踏实实地埋头苦干,必须用心去做课题。对于老师来说,正常的教学及各项教育工作已经令我们很费心了,还要再用心做好课题并非易事。由于需要多方面专业理论知识,前期,我们翻阅了大量书籍资料,调查访问了有关学生,并请教了专家,最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实实在在的对课题进行了多维化的设计研究。如果不去用心做我们是无法深入的理解课题的主旨,更无法做到有质有效。
二、做课题的意义
一是评聘职称的需要,二是教学的`需要。通过这个课题研究活动,让我对课题研究有了更深的理解。所谓“课题”,就是研究教学中探究的问题。课题工作的展开过程,实质上就是不断进行问题聚焦的过程。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每天都要投身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我们也可以尝试去分析,去摸索解决,积累一些教学的经验,最终沉淀为自己的东西。殊不知,这个过程中我们便是在搞研究了,只不过在分析、摸索中我们便善于去提炼,总结,形成文字。因此,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很有必要通过课题研究来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同时通过课题研究来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通过《小学数学优质生态课堂练习设计的研究》这个课题的研究,我真正认识到了练习的有效设计对于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性,学习挖掘利于学习发展的练习设计策略,并通过实践证明真正有效的练习设计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优质生态的效果,使得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策略一:出让练习作业设计权,激发作业自主性。
自主设计练习作业,即在一课时、一单元或者某一模块知识学习完毕之后,学生自己根据知识的重难点、联系点、关键点、易错点等进行作业题目的设计,再利用平台进行相互作答相互评价,以达到对知识技能的自主巩固、融会贯通。
这种师生角色互换的学习活动方式,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新鲜感与挑战感,带动其学习的参与性。教师通过观察能比较容易了解到学生喜欢的作业题目内容、形式等,甚至他们对知识理解的出错点也能间接反映出来,教师可以从中积累今后的作业设计素材,找对设计方向。在作业题目设计的过程中,学生经历对知识的重难点、关键点、易错点等的排查与确定过程,有助于他们养成整理复习、查漏补缺的习惯与能力。
策略二:留出小小空白处,留住自主评价反思能力
学生的作业本上每页都有一块用线条隔离出的空白部分,这一小块空白处是留给学生进行自主评价与反思的,如同作业随笔一样。如对错题的即时分析,在错题旁边的空白处注释错误原因、错误订正、预防措施;同时也可标注自我提醒强调、自我勉励的话语。盖一个自我鼓励孩子的符号,也可写上自己在做题过程中额外的收获等等。随学生自身的需要对这块空白处进行充分、个性化的利用。而教师随时对这块宝贵的“园地”进行跟踪了解,以更好地把握学情。这一小小空白处看似不起眼,却是我们经历了诸多摸索幸得的“宝地”。
策略三:借助学科整合,提高数学练习兴趣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似乎对科学、美术等课程的活动更感兴趣,一些经常在数学学科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的学生能坚持去完成一个美术学科布置的橡皮泥塑,对比中,我们也在反思,也希望着数学作业能充满这样的魅力。于是我们尽量使数学作业的设计也能朝着趣味性、实践性、生活化等方向发展。比如,在学习了平移、旋转、对称等数学知识后,要求学生在美术学科的剪纸、折纸活动中完成平移、旋转、对称等知识的实践。学生也非常喜欢这样的形式,兴趣盎然。
策略四:将数学练习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
数学练习如果脱离实际,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更谈不上学生有意义地学习数学和获得有意义的数学知识的目的。《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学习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为了使学生的数学作业更富于生活化、趣味性,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对生活数学的认识能力。我们引入了语文学科常用的练笔方式一一日记,进行了学科整合,尝试改变练习形式,让学生编写数学小日记,写下生活中发现的有趣的数学问题,让孩子们在生活中找数。
三、科研能力提升了,同时教学能力也得到提高
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受益良多。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上,我阅读了大量的关于练习作业设计的资料,丰富了自己的知识量。通过在实践阶段的理解和分析,我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方法。在整理资料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科研方法,如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经验总结法等等。同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学生有了更多的了解,这一点给我的教学提供了很多的帮助,也使得我更加乐于去深入了解学生。
进行课题研究是一个充满艰辛与茫然的过程,我发现这恰是一个最优化的成长过程。我们的课题虽将结题,但探究无止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付出辛勤的汗水,收获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成绩,还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端正的学习态度,我们得到的很多很多。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54
实施“整体构建德育体系”课题研究心得体会我们都知道有一种昆虫在它弱小时难看无比,但经过不断的吸取营养,数月后会破茧成蝶,为人类生活增添美丽。几年来,我校在实施“整体构建德育体系”这一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历经了无数次的学习,开展了多项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洗礼中,让我对德育的认识有了一次破茧成蝶的蜕变。
曾记得,落实课题研究以前的我认为德育的渗透只有品德课上才是最佳教育途径,教育方法也是当学生思想、行为偏差时谈话解决便可。
而今在课题的实施与研究中,通过一次次班会评比活动、班级特色活动,我和同学们面对一个个学生关心的话题,一个个学生“常见病”而进行细心的准备,精心的召开,活动中通过看、演、评、画、写,使我感觉学生思想、行为的偏差应该在无声细雨中纠正,真是事半功倍。
而今在课题实施中校园文化的改观,让我感受到对学生的教育哪能仅限于一堂品德课,而是处处在,时时有的。
而今在课题实施中学校组织的一次次专题讲座、课题研究使我认识更得以升华。记得上学期德育现场会中的沙龙活动,该活动主题是围绕怎样使学生快乐的成长,为了切实落实该主题,活动前我们是翻阅书籍,上网索取资料,活动中将理论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与同仁分享。这一查、一结、一说使我们在场的所有老师感受到德育的重要,尤其是迟老师在谈到班级一问题儿童的教育措施中,同仁们有深度、有广度的群策群力、更使我认识到实施德育途径的多样化。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人,千百年来,无论是中国的孔子站在“杏坛上”,还是西方的亚里士多德站在他的学园里,都面对活生生的教育对象。今天社会的瞬息万变,今天社会的高度发展,今天的教育对象则更需要勇敢的面对人生,快乐的面对人生,智慧的面对人生,而赋予他们勇气、能力的我们更应该学会教育他们,感召他们。而我校实施整体构建德育体系这一系列活动正使我这一东风人认识到了,感受到了,我坚信已“破茧成蝶”的我会用鲜活的生命力使我的教育对象幸福、开心的面对人生。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55
以美促德是全国九五课题重要的研究项目,此项研究是把美育渗透与德育教育中,让学生有美的语言,美的行为。
本期我着重对学生的行为、意志力进行了培养。我对学生提出的是“做一个有自制力的人”
我认为自觉是一个人最可贵的品质之一。一个人小时候缺乏自制力,长大以后,不管他的智力如何,在人生中都不太容易成功。而意志品质不是天生的,主要靠后天的教育培养。一个小孩子,幼儿和小学低年级会表现出意志品质的初步状态。小学三四年级开始,意志品质的各个因素发展很快。因此,必须从小抓紧意志品质的培养,一点也不能放松。凡是小时候缺乏自制力的,长大以后,不管他的智力如何,在人生中都不太容易成功。而意志品质不是天生的,主要靠后天的教育培养。一个小孩子,幼儿和小学低年级会表现出意志品质的初步状态。小学三四年级开始,意志品质的各个因素发展很快,各种意志品质在不断发展,自我意识也有所发展,低年级儿童评价自己或别人时,几乎完全以教师的评价为转移,中年级学会能独立地进行评价。儿童的自我评价随年龄增长而有所提高,自制力日益扩大和改善。因此,必须从小抓紧意志品质的培养,一点也不能放松。
实验表明,一学期下来,全班所有同学的五星都比第一次增加了,每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进步,他们能看到自己进步最大的一点。一半的同学认为自己有了自制力,但还需要向富兰克林一样坚持。当再次做自制力测评时,每个学生的分值都提高了,90%的同学有了不同程度的自制力。
培养意志品质要从小事做起,磨炼孩子的意志。每人孩子都有一定的意志力,只是强弱不同,如果具体分析,其强弱的具体环节不同,要从孩子实际出发,找准弱点。正如著名文学家高尔基所说:“哪怕对自己一点小的克制,都会使人变得强而有力。”我坚信,长期下去,孩子们的自制力一定会有所提高,他们一定会成为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人。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56
一、从抓语言问题开始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从某种意义讲,人类的“好奇心”是产生“问题意识”的心理根源,也是推动人类成长和前进的根本动力所在。问题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对现实事物的观察和思考,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基本途径,对大量资料的搜集和占有,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基本方法。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处延相等的理念,正说明语文研究性学习有着广阔的天地。有些研究就不是一般性的提问,而是一个研究小课题。发现了问题,不应由教师来解决问题,可以放手让学生去查阅资料,设计方案,提出对策,形成课题,写成小论文。
二、强化自我意识
在传统教学中对学习态度的培养,往往采用教师和家长督促、检查、奖罚的方法,使学生感到外力胁迫而产生勉强学习的态度,从而不能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语文研究性学习是建立在学生的自我意识、主动探索的基础上的,学生认识活动的强度和力度要比单纯接受知识大得多。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会逐渐形成主动学习的心理倾向。具体要求:课题研究前自找资料、自我准备、自我设计方案;活动中自我表现、自我发挥;活动后自我总结、自我评价。
三、教师角色:
从传授到指导语文研究性学习学生是活动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体现呢?
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并不排斥教师的指导作用,事实上,学生自行组织的各种研究活动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支持。教师的指导作用表现在把握研究活动的目的,启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帮助学生总结研究的成败得失。这种指导作用贯穿于学生研究活动的始终。当学生在某一环节出现困难疑问时,教师适时、适当的指导是举足轻重的,这将提高学生研究的质量,有利于学生在教师高质量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活动任务。
语文研究性学习要求以学生的独立探索活动为基础,但实质上这种探索活动是在教师“导演”和指导下的活动,是教师主导作用更艺术的表现。因为研究性学习是从实际问题切入的,需要运用语文学科中的大量基础知识,这不仅要求教师对语文知识有精深了解,而且要熟悉多种研究方法,还需要对当前语文学科的前沿知识有比较深透的了解,这样教师才能帮助学生设计出适宜的问题情境的活动方案,进而引导学生开展深入扎实的研究活动。可以说,语文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发挥“导而弗牵??开而弗达”的主导作用,而不是传授、灌输中的主导作用。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开展研究呢?
1、引导学生选择课题
语文研究性学习最难的可能是学生不知道怎样去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开展研究的课题。教师要导,就应导在关键问题上。
在选择课题的时候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实际需要的原则。研究性学习不一定要像专家那样,一定要解决什么具体的实际问题,我们学习的关键是通过某一问题的研究探寻,获得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研究问题的意识,因此高中生的“课题”与专家的“课题”的实际需要存在的差距,高中课题研究重在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可能出发去选择“课题”。 二是可行性研究原则。并不是所有的被发现的问题都值得研究或都有实力研究的,这就需要对问题的价值及研究的可能性作深入的分析。从课题本身的价值看,衡量课题有没有研究价值,主要依据是这一课题学生能不能占有详细的资料,切不切合学生自身实际,符不符合学生思维能力。作为学生一般不宜选择一个规模大、涉及因素多、周期性长的复杂课题,而适宜选择开口小、周期短、便于占有材料的小课题,比如选《语文教材编写改革及其发展研究》为研究性学习课题,就超出学生实际水平和能力。
2、引导学生设计方案
课题一旦确定下来,就要设计具体的研究方案,确保研究性学习有序、有效地推进。一份好的设计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A、课题的提出。包括课题提出的原因,课题内涵的界定,研究预期的目的。B、开展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C、研究成果的结题形式。设计方案重点要考虑的是选择研究方法和手段。“方法总是服务于特定的研究目的的”。
老师教导了我们,如果研究的目的是形成新的科学事实,且对象又活动形态,就应该选择观察、调查、实验等方法;如果研究对象是文献形态的,就应该选择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如果说研究目的是要形成新科学理论,就应该选择归纳演绎等理论研究方法。从我们语文研究课题看,绝大多数是文献研究对象,文献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是主要的研究法。
3、导在学生研究疑难处在学生活动难以深入进行时,教师要适时地进行活动开导,这种开导主要是思维方法上的,而不是内容和答案上的,重在导疑、导难、导法。
四、学习空间:从封闭到开放
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形式的学科课程,从书本到书本,从书本到作业,具有明显的封闭性。语文研究性学习呈开放学习态势。由于研究性学习形式的改变,学生必然会突破原有的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学生定会在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这种开放性改变的不仅仅是学习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它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非组织的社会化语文活动将成为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如环境语文、街头标语、广告、影视传播以及人际间语言交流等。
学生可以到社会中搜集民间故事,可以到街头去搜集广告牌的错别字,可以到图书馆去查阅资料,可以到网上去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研究自己喜欢探讨的问题。总之,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法将会有重大的变化。通过这次的活动我们从单一的学习形式转变为多样的学习形式,总的来说,还是收获的挺多的。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57
研究性学习法课题研究中,我辅导了《语文自主学习法》课题的研究成功取得了课题计划的预期结果,现将我个人辅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法课题的体会总结出来,以便与其他研究课题的辅导教师共同探讨。
一、明确“研究性学习法”的目的。
如果辅导教师连“研究性学习法”的目的是什么都不清楚的话,研究性学习法的课题研究就可能变成一种“形式运动”。我是这么认为的,“研究性学习法”就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观察、社会实践、科学研究等方法而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利用这种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独立思考、信息分析处理等多项能力。研究性学习法的研究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如何定课题。
定课题与写论文可以说是同出一辙,课题定得好就可以说你的课题研究已经成功了一半。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任教科目结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或本学科与其它边缘学科的结合等多种方法来议出一个课题,在明确本课题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后再定出课题名称。例如我们计算机学科就可以定出一些诸如:利用玩游戏进行学习,破坏学习法等一系列的充分利用学生逆反心理的研究性学习法。
三、分阶段有条不絮的完成课题研究。
一个课题一般可以自己划分以下几个阶段:
1、议题阶段
定课题、做计划,设计出有关统计资料的表格,课题进展情况登记表等。
2、开题阶段
让课题组成员明确课题目的,研究方法,布置以时间细化的计划课题任务,必须完成的阶段性成果,负责人等。
3、研究阶段
课题组成员按阶段,按时间完成阶段性课题任务,形成有关(信息)数据处理报告,填写有关表格。进行阶段性课题总结。
4、结题阶段
收集整理开题以来的各项成果和资料,进行有关的数据统计处理,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形成结题报告。邀请有关权威部门,有关专家组成员召开结题会,并由权威部门或专家组对本课题作出科学的评价。
初次进行研究性学习法的课题研究,以上的体会纯属个人在摸着石头过河中总结出的不成经验的所谓经验。不足之处有请多多指导。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58
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时代发展很快,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很快。在信息化的社会里,要立足就必须有不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要有勇于实践、创新的能力。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对我们老师提出的新要求:教育、教学工作的模式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教师在教育教学上能积极参与教科研的实践,自觉学习理论,更新教育观念,以科研带教研,以教研促教改,对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大有裨益。
做课题研究主要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困惑。这些问题包括自己教学实践的问题、有学生行为习惯、道德表现的问题、有学校教育的问题,还有学校管理模式的问题。课题研究的严密性,也促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系统化。
做课题时少不了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当你阅读了大量的.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后,就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教科研实践活动不但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重要的是使我们养成一种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审视自己的日常工作的行为习惯;自觉地去改进自己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反思教学。
综上所述,课题研究是当代教师工作的基本方式之一,是当代教师进行学习的方式之一。课题驱动,行动研究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基本方法,教师职业化要求我们必须研究教育。必须由“教书匠”向科研型教师转变。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59
研究性学习与常规教学的差异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通过研究某些课题来学习某些知识,生成某方面能力,提高某方面素质的一种教学活动之所以将其定为教学行为,而不是学习行为,是因为研究性学习是由教师组织指导,为达到一定教学目的的活动而不是学生自发的,随意的自学。它首先由教师给定一个范围,由学生自选课题,面对该课题,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通过收集信息,源程序取相关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最终形成研究成果。
因此,研究性学习与常规教学有着许多根本性差异:首先,常规教学是以大纲为依据,以教材内容为主要学习对象,教学活动均受大纲和教材的制约,其教学活动是以接受教材提供的知识为主要学习目的;注重知识及信息的积累,讲究知识体系和学习的系统性,其接触面相对较窄。而研究性学习则受研究对象的牵引,根据课题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汲取相关知识,注重知识的实用性(而不注重其系统性);注重学会如何获取知识,如何收集信息。其次,常规教学活动中学生相对被动,其教学模式多为教师示范在前,讲解在先,学生模仿、识记随后,考试和学习直接的主要的压力或动力,教学活动的直接目的是通过考试或在考试中得到好成绩。而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动性相对较强,由于课题是学生自选的,面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学生能够根据问题情景收集相关信息,寻求解决问题的知识。因
此,十分有利于为解决问题而寻求知识的学习心理定势的形成。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自选课题,通过讨论交流深化课题研究,最终以论文答辩的形式来汇报研究成果,检测学习活动的成效。因此,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收集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应对答辩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进取意识和合作交流的团队精神;还有利于扩大学生对社会的认识,使社会对能力的要求、素质的要求,真正成为学生自我完善的动力。
如何引导学生进入研究性学习由于研究性学习与传统的常规教学是不同的两种教学模式,因此,对于一向习惯于被动学习的学生来说,进行研究性学习,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摆脱传统的学习习惯独立学习。
要做到这一点,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让学生在教师给定的学科范围内选择真正感兴趣的课题,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课题选择提供参考意见——或提示、或暗示,但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自主选定课题。因为,这意味着学生自主意志的生成,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始。
课题选定后,学生往往不知如何着手进行研究性学习这时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帮助,指导学生弄清课题中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运用哪些知识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如果已学到的知识尚不足以解决这些问题,又该从何处获得所需知识。同时,还要求学生运用书本知识提出改变不利局面的措施和方案。
研究性学习的初始阶段肯定会遇到因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缺乏而带来的困难,有的学生不会主动阅读教材,更多的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着理解障碍。因此,一个很重要工作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列出提纲,并标出自己认为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部分,划出尚不理解的部分,然后将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部分和尚不理解的部分,在小组和班上进行交流和研讨。前者,要论述自己认为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理由,尤其提介结合自己假想的经营对象,或其他实例进行论述,这样既可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后者,则力求通过研讨,先由学生相互解答一部分疑难之处,再由教师解答其余疑难,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培养其独立自主学习习惯的目的。在此期间,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积极观察商店、商场的经营现象。用实际现象、实际问题,来形成知识需求,形成主动寻求知识的动力。
研究性学习的动态性和开放性
研究性学习是动态的、开放的,这种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象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环境不断变化,经营手段不断变化,高品的种类、质量、人格也不断变化,服务方式、促销手段、广告宣传等都在不断变化。
(2)已学到的`知识在不断增长。由于认识的深入,对于同一个分析对象的观察分析和研究,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其中的关键在
于,能否诱导学生形成主动寻求知识的动力。
(3)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辨能力等。它还需要一种良好的竞争环境,来激发学生的进取意识,提高研究性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积极迎接挑战的一种心态。
因此,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时,还应注意做好组织工作,创造良好的氛围。可以以两张课桌为单位,每四人为一组,即便于课堂上组织讨论交流,又能确保分工合作的效率(人太多,个人的发言机会、工作量就减少,且易于出现滥竽现象;人太少,信息交流量太少,不能形成研讨氛围)。各阶段的任务均由四人组分工合作来完成,各项竞赛评比,也以此为单位。对每阶段各小组的研究学习表现状况要进行评比,形成竞争机制,并以此作为形成考试成绩的依据。可以考虑小组选拔晋级方式等来进行。
如何指导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对此
①要让学生了解哪些信息是相关的信息。
②应该指导学生如何收集信息。一要使学生了解哪些信息渠道,通常应含有现场调查、图书馆、书店、网络等。二要激发学生收集信息的积极性。可以进行现场指导(包括现场调查、图书选择、网络搜索等)和信息交流评比,先小组交流,再推荐出最有价值的信息在班级交流。信息处理的关键在于要指导学生学会对信息的判断,哪些有用,哪些暂时没用今后可能有用,哪些不大可能有用;
学会信息储存,如笔记、剪辑、电脑储存;学会对信息的整理归类。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积极运用信息,只会收集不会合理运用,则信息只是无意义的符号,学生的积极性也将大大受挫。
此外,在指导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许多无法预见的问题,如无法预料学生在汇报课题时会提出什么样的观点、什么样的信息材料;无法预料其他会对他们提出什么问题;更无法预知他们会作何答辩。这就要求指导老师除预先熟悉该组研究课题以外,能在课堂上对各种分至杳来的观点、信息、问题以及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境做出尽可能恰当的调整和反应。这是指导研究性学习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它要求指导老师无论出现什么问题、什么情境,都能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各种信息、问题进行分析、比较、衡量;引导他们不断研究课题,并把每一组课题研究中个人行为衍化成全班学生均能普遍得益的收获。
从这个角度看,衡量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是否成功,一个重要标准在于,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是否时时都有了更深入的研究目标。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60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学校开展了研究性学习调查的活动。这一次,我们进行了生物研究性学习调查,调查的内容是有关血型和职业的。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我们小组有很多的感想。
首先,通过研究性学习,让我们把平时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了生活实践中,同学们在调查中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积极投入的参加活动,按照分工,把学习活动搞得有声有色。
在活动中,我们遇到很多困难。比如说,我们在街上随机调查时遭到拒绝,在网络上的调查无人问津时,我们都感到很沮丧,但这同时也是我们的一种收获。在遇到这些困难的时候,我们都会想办法克服困难,因为我们明白我们此次学习课题的重大意义,如果能通过研究、调查得到相关的结论,那么绝对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次时代研究,从此,我们将开启一个新的纪元。我们就是这样不断的鼓励自己,想尽一切办法,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关系,让我们的调查继续了下去。当我们拿到一份份详细的调查问卷,统计着复杂却隐隐有些规律的数据时,我们的内心充满了自豪。
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我们增进了小组组员之间的感情,了解了研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提高了我们队生物学习的热情,增强了个人的社交能力,同时又培养了大家坚韧的性格。可以说,通过此次研究性学习,我们每个人都获益匪浅。所以,我们认为这种活动应该常搞,搞好。不要单纯的是为了学分去完成它,而应该把它当做是素质教育的一个环节,让研究性学习深入人心,在研究中学习,获得更多,更实用,更好用的知识。我们相信,如果国家教育部门能够认识到研究性学习的好处,并且大力的发展它,那么我们的教育将会上一个新的高度。
以上就是我们小组的生物研究性学习的感想。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61
如何展开课题研究,这是一直困扰着我们一线教师的难题。如何确立课题,确立了课题又该如何开展?在讲座中李教授向我们介绍了自己探索出的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和基本内容的教学及课题研究总体框架。这个总体框架以“三小”、“三大”的新认识和新实践为主体内容。“三小”、“三大”即是:把目前的学校教育看成是“小学校”,把学生未来生活的社会看成是他们的“大学校”把现在学生语文学习的课堂看成是“小课堂”,把当地广阔的农村社会看成是“大课堂”;把学生在校学习的课本看成是“小课本”把他们现在的和未来的社会实践和生产实践看成是“大课本”。“小学校”是为了学生以后在“大学校”里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服务的;“小课堂”是学生进入“大课堂”前的基础训练;学生学习“小课本”的目的是为了将来能读懂无字的“大课本”。李教授认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促使学生由“三小”向“三大”过渡,向“三大”方向发展,为当地两个文明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主要有两大来源,一是教育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另一是教育理论文献中提出的关于教育的理论问题。前者主要体现研究的实践价值,后者主要体现研究的理论价值,两类课题都离不开教育的实践,因而都具有现实意义。教育实践是教育科研课题的源泉解决教育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更是研究的重点。对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我们一线教师研究的主要是微观领域的问题,主要指教育某一具体方面或者一定范围内的`问题。对教育工作者来说,这些往往是选题的直接来源。对这类课题又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教育管理研究。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质量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观点。如何提高管理水平、管理效率、管理质量、管理体制、学生管理、师资队伍管理、后勤管理等方面,其中包含着大量的研究课题。
2、教育理论文献分析是教育科研课题的重要来源。从现有的教育理论文献中,从前人构造的教育理论体系中,我们可以寻找并填补其中的空白区,可以继续他们提出而没有解决的问题的研究,也可以对前人理论发出怀疑,经过研究提出新的见解和主张,还可以参与学术上的争鸣、讨论。
总之,从实践中找课题与从理论文献中选课题,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在一个具体课题中往往既有实践价值,又有理论价值。从实践中产生的课题如果很值得研究的话,往往都是理论上没有解决的问题。因而实践研究所解决的具体实践问题,往往又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丰富和发展了理论。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62
20xx年12月11日,我校召开了课题研修,助推高效课堂学术交流研讨会。全学区领导老师聆听了报告,县教研室苗占清主任对此研讨会做了专题报告。就关于实施课题研究对后战略提出使我校教师队伍打造成为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教师队伍,同时对我们的两导四学模式提出了八个重要问题,并对此提出了期望。就小班化教学方面,从复式教学等提供了很好的方向。刘老师也做了深刻的讲话,麻校就此会议也提出了希望。
针对这些学生如何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益,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会上苗主任就三大重点进行座谈
第一:课题研究的四大模块(1)关于申请报告(2)材料的准备(3)阶段性的报告(课题的选题)
第二:要关注和研究我们学校的两导四学模式提出八个重要问题:(1)预习任务是否完成(2)自主学习是否充分(3)合作学习是否全面(4)展示交流是否有效(5)课堂小结是否到位(6)生成性问题是否可以解决(7)教学反思(8)两导四学模式,师生关系是否和谐
第三:小班化教学的备课
(1)备课要做到心中有人,环环导人
(2)上课(a:目标引领任务驱动b:复试教学,动静结合c:点点清,句句明d:弯腰倾听e:启发要有指向,事问要明确)
(3)交流:(a:面面对面交流b:口对口交流c;手把手交流d:人盯人)、
(4)作业测试(a:了如指掌b:反攻倒算c:不厌其烦)
(5)帮扶给我的启示是深刻的、是终身受益的。他讲了作为不同角色的老师应当强调课堂训练应遵循“学生能做的事让学生自己去做”的原则,不能一看到学生出现错误的苗头就叫停并提示,由老师指出错误不如学生亲身体验错误来得印象深刻。发现问题,改进措施,提出建议,在交流、合作、探索中共同推进高效课堂建设。
启示一,时时处处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适应学生的.发展,一切促进学生的发展。
启示之二,教师把自己融入到学生中去,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师道尊严者,用民主开放的思想和行动去开启学生的智慧。在他倡导的课堂上,没有讲台,没有权威,没有高高在上的老师,更没有滔滔不绝的讲解。这里教师真正成为“导师”,为学生构建知识的引路人,课堂上教师更多的时候是在了解在倾听。通过聆听报告,对照我的工作实际,我找出了自己课堂中的不足之处,并拟定了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
一、不能做到完全放手学生,总存在这样那样的担心,担心学生不能充分挖掘各知识点,担心学生不能将学习方法概括总结到一定的高度,担心学生讲解展示时浪费时间,讲不到点儿上,担心学生做题时偷懒、取巧,担心学生自学时知识脉络归纳不全,专题设置偏离中招。高效课堂的灵魂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和发展学生,而我却是连第一步相信学生都没有做好,在这方面我应当象李炳亭教授说的那样完全放手学生,相信学生。
二、评价手段形式单一,多采用直接加减分的方式,并且对评价结果关注不够。激情要靠赞赏、主动取决认同,如果说没有评价的课堂,就像没有施肥的庄稼一样,那么单一的评价方式就会像只施撒一种化肥的庄稼一样,刚开始能看到明显的化肥作用,但经过一段时间后,无论我们再施撒多少这种单一的化肥,效果都不显著,甚至会伤害到我们精心培育的庄稼。因此我要在今后的课堂中,不断尝试使用新的评价方式,通过自己的不断思考,上网查阅等途径使自己的评价方式常换常新。
三、没能充分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历史没有兴趣,甚至不喜欢上历史课,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这部分学生的历史成绩也不好。针对这一点,我准备听从李炳亭教授的建议,将趣味元素带进课堂,并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不断激励学生,从而使学生对历史学习感兴趣。
四、通过本次学习还对展示有了新的认识,小展示展对,大展示展错。如果能做到,既能达到节省时间的目的,又能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提高课堂参与率,还能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性更强。因此,我准备增加小展示的预设时间,进一步明确小展示时的要求和评价,并做好学生培训,正确引导学生正视小展示的意义,并积极投入到小展示中。在充分进行小展示之后,再将课堂上小展示中暴露出来的共性问题进行大展,尽量避免出现由原来一个老师在讲仅仅改变为由一个学生在讲的情况。
五、学生在课堂上要积极参与。在高效课堂的教学中,必须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全身心的全程参与,即参与自学,参与研讨,参与展示。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谈自己的看法,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当中要互教互学,学生不仅在学,而且在教,整个过程是互动的。
六、学生要做到倾听。课堂上,部分学生缺乏倾听的品质和习惯。而合作学习的前提就是要学会倾听。如果不培养学生这种倾听习惯,合作学习就很难有成效,提出的问题就不会中要害,不会有广度,不会有创造性思考和个性化的见解,这将会使展示环节成为无效环节
总之,在此次高效课堂改革中,我的教学工作还存在着许多亟待改进之处,还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才能使自己的课堂距离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越来越近。
教育就是尽可能让学生学会飞翔,并且越飞越高。可让孩子躺在床上,是无法令其学会飞翔的。要想让学生学会飞,前提首先是准许他飞。可教师在课堂上灌呀灌、讲呀讲,时间就在这样的“灌讲”中被无情地占去了、流失了,我们剥夺了学生“自已动手”的权利,自然无法培养出会飞的人,今天中国教育的可悲之处就在于,真正的“飞人”不是学生,也不是教师!
最后我还得总结一下当前的课改,在我看来,教育最缺少的不是师资,甚至也不是资金,缺的是当下教育人对教育的“宗教情怀”,如果仅仅把教育当做一个职业或者把校长当成官来做,那教育不可能完成自我救赎,当然也不可能得到涅。教育要有出息,前提是咱就得拿着命干事,就像蝉,敢于爬到树梢上,脱一层硬壳,饮露而鸣,唱醒朝阳。
这是一场由非“著名专家”、来自一线教师主持的学术报告会,也是探索“教师放手巧妙点拨,生本课堂学生做主,有效教学师生相长”的教学经验交流会,对于进一步激发我们广大教师贯彻“激发学生探究表达欲望、激活学习潜能”的生本理念,潜心探究高效课堂之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学习能力,进而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化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开展此次学术交流研讨活动,加强了对我校教师的业务培训,进一步推动了优质教育均衡发展,为下一步我校“生命课堂”课改的全面推开,提高教学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63
这一段很忙碌,一直在为河南省农村学校应用性教育科研课题申报做准备。通过做课题,知道了不容易。课题的过程:申报立项书通过文件中期报告过程性材料结题报告书。
首先确定立项申报的课题名称,我所研究的内容:教会七年级学生记住单词。大家知道虽然小学开设英语,但形同虚设,大部分时间上自习。进入中学后,英语仍然是家长烦恼、学生苦恼、老师困惑的一门“老大难”的课。为了帮助学生记住单词,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体会和经验,总结了一套让学生通过字母、音素、音标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上,看其形读其音,听其音写其形的直拼法教学模式。困惑是:课题名称的确定,开始用《七年级语音教学的有效策略》,感觉题目太大,又用《直拼读在农村中学七年级英语单词教学中的应用》题目又太长,最后经过讨论采用《农村中学七年级英语直拼法教学探究》这个题目比较满意。
第二关于国内外本课题研究的概况和趋势,上网查询大量资料及身边的书籍,也很有限,深感书到用时方恨少,以后多学习多积累素材。
第三关于研究课题的方法,10月份的`作业真是雪中送碳,活动中步骤二告诉了我们做课题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教育实验法、经验总结法、比较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反思研究法和质的研究法等等学习后采纳使用,解决了燃眉之急。感谢国培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更感谢辅导老师们的辛勤劳动。
第四做课题最难的方面就是收集材料和整理资料。往往为了某方面的东西,费心费力的眼熬红了头抬不起来了,可是还是徒劳无功。学习学习再学习积累资料非常重要。
总之通过做课题,体会到了难处。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终于完成了河南省农村学校应用性教育科研课题申报评审书。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64
1月11日至12日,我有幸参加了禄丰县教育局教研室组织的科研课题研究培训。本次培训是为了全面提高教师科研能力,进一步加强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
培训中,教研室负责课题研究的吴华昌老师从课题研究的意义、选题、申报、立项、开题、中期研究、结题、成果应用等一系列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深入的讲解,并结合各校在课题研究中子课题划分的共性问题进行了剖析和指导。通过培训,我对课题研究工作有了更明确地认识。
一、明确了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
虽然参与了几个课题的研究工作,对于课题研究的要求在理解上还有一些偏差。本次培训让我进一步明确了如何进行选题、如何撰写课题申请报告、课题材料如何搜集,阶段性实践成果如何撰写以及研究成果如何整理等,对今后从事课题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分工合作、注重积累
课题研究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不可能由个体单独完成,需要各位同事的通力合作。工作分工不能随意,合理分工是高效、准确达成目标的保证,因此应该针对每人的实际与专长,安排恰当的任务,让每个成员都负有责任和使命,才能不断增强研究小组的凝聚力,提高课题研究的效率。
课题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短期内取得成效。它是一个艰苦而又漫长的过程,特别是想要取得一点理论上的突破或者是实践上的创新,都需要我们踏踏实实地埋头苦干冥思苦想日积月累,只有“厚积”才能“薄发”。从某种意义上说,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是一种资料的搜集、积累和消化的过程。搜集资料是一项艰苦细致又有一定技术性和学识功底的工作。研究某一课题,必须尽可能地占有涉及这一问题的所有资料,如果不全面,就可能出现偏差。因此,研究者要明确应收资料的方向、范围、内容,只有在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进行阅读、归类、分析、综合、提炼,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建。
三、在研究中不断反思、实践、改进
课题研究重在过程,最终目的是要指导实践。课题研究是一项长期性、延续性、系统性,很强的`活动,需要在研究中进行深入地学习与思考,力求在实践摸索中找到答案。在课题研究整个过程中,必须培植“反思”意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使课题研究自始至终都保持活力,不偏离研究方向。课题组成员共同探讨遇到的困惑,相互交流经验教训,在不断的反思与借鉴中,拓展新思维新空间。课题研究的内容实际上就是一种学习理论进行研究实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要从课堂教学出发,着手于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行为,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实践验证。为此课题组成员结合课题研究的方向与要求,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尝试,并组织成员观摩、评课,以及时发现问题,改正课堂教学方法。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65
去年,我校申请了泰州市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农村特殊家庭子女的教育研究》,我有幸参与其中,可以说是受益匪浅。一年以来,理论学习、培训及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使我更深地理解了课题研究的意义及思路,也使我对特殊家庭学生有了新的认识,给予更多的关注,促使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尽力去关爱这些学生,分析他们的学习现状,寻找相应的对策。下面就谈一谈一年多来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开题会议令我豁然开朗
开题会议上由课题负责人作课题开题报告后,市级、县级各位专家提出了一些精准的问题给我们讨论,而后又提出很有指导意义的研究思路及方法建议。我清晰明确了我们课题研究的方向及策略,感觉心中有底了。
在我们的学生中有这样一个群体:特殊家庭学生,他们中的大多数常常是我们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学生”,总是被单独教育的对象。到底他们的学习现状如何?思想、生活、家庭情况怎样?我们很需要去多加关注这些问题。可是我们注意到也有个别特殊家庭学生各方面表现非常优秀,令老师也暗暗钦佩。这些表现优秀的.特殊家庭学生是如何做到的呢?能否借鉴他们的优点去帮助那些学习困惑的特殊家庭学生呢?我想这就是我们课题研究的意义所在,也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二、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理论水平
课题组定期召开会议,组织理论学习。经常性阅读各类教育教学杂志,认真做好读书摘记。充分利用网络拓展理论学习,及时了解当今社会发展趋势,关注特殊家庭学生的概况,学习他人好的经验。开展课题研究过程中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撰写特殊家庭学生教育个案。我每一次在总结自己的教育案例时,都得到一次较深的反思,其中有一些令人欣慰,但也不乏感到遗憾。每每过后,我都会不断督促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做得更好。
三、农村特殊家庭中学生的教育任重道远
当我越深入了解这些学生,我的心情越复杂。他们的境遇令人担忧,他们是社会上最孤独无助的群体,他们的心中渴望理解和关爱。有些特殊家庭学生因为爱的缺失,成绩下降;有些学生由于教育不当而缺乏自理能力;有些学生由于没有正确的父母导向而成为问题学生。这些特殊家庭的学生,大多数时间是在学校
度过,作为学校老师,我们应给予这些学生更多的爱。关心一下特殊家庭学生一日三餐是否吃饱;天气寒冷了,他们有没有添加衣物。他们学习上有困难时,多给予帮助和支持,遇到挫折时多与他们谈心沟通。还可以教育其他同学多帮助他们。让这些中学生感觉到虽然远离父母亲,却没有远离父母般的爱,从而对学习充满信心和渴望。
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农村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更是任重道远。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关注,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让他们笑对人生,健康成长!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66
去年,我校申请了泰州市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农村特殊家庭子女的教育研究》,我有幸参与其中,可以说是受益匪浅。一年以来,理论学习、培训及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使我更深地理解了课题研究的意义及思路,也使我对特殊家庭学生有了新的认识,给予更多的关注,促使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尽力去关爱这些学生,分析他们的学习现状,寻找相应的对策。下面就谈一谈一年多来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开题会议令我豁然开朗
开题会议上由课题负责人作课题开题报告后,市级、县级各位专家提出了一些精准的问题给我们讨论,而后又提出很有指导意义的研究思路及方法建议。我清晰明确了我们课题研究的方向及策略,感觉心中有底了。
在我们的学生中有这样一个群体:特殊家庭学生,他们中的大多数常常是我们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学生”,总是被单独教育的对象。到底他们的学习现状如何?思想、生活、家庭情况怎样?我们很需要去多加关注这些问题。可是我们注意到也有个别特殊家庭学生各方面表现非常优秀,令老师也暗暗钦佩。这些表现优秀的特殊家庭学生是如何做到的呢?能否借鉴他们的优点去帮助那些学习困惑的特殊家庭学生呢?我想这就是我们课题研究的意义所在,也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二、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理论水平
课题组定期召开会议,组织理论学习。经常性阅读各类教育教学杂志,认真做好读书摘记。充分利用网络拓展理论学习,及时了解当今社会发展趋势,关注特殊家庭学生的概况,学习他人好的经验。开展课题研究过程中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撰写特殊家庭学生教育个案。我每一次在总结自己的教育案例时,都得到一次较深的反思,其中有一些令人欣慰,但也不乏感到遗憾。每每过后,我都会不断督促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做得更好。
三、农村特殊家庭中学生的教育任重道远
当我越深入了解这些学生,我的心情越复杂。他们的境遇令人担忧,他们是社会上最孤独无助的群体,他们的心中渴望理解和关爱。有些特殊家庭学生因为爱的缺失,成绩下降;有些学生由于教育不当而缺乏自理能力;有些学生由于没有正确的父母导向而成为问题学生。这些特殊家庭的学生,大多数时间是在学校度过,作为学校老师,我们应给予这些学生更多的爱。关心一下特殊家庭学生一日三餐是否吃饱;天气寒冷了,他们有没有添加衣物。他们学习上有困难时,多给予帮助和支持,遇到挫折时多与他们谈心沟通。还可以教育其他同学多帮助他们。让这些中学生感觉到虽然远离父母亲,却没有远离父母般的爱,从而对学习充满信心和渴望。
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农村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更是任重道远。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关注,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让他们笑对人生,健康成长!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67
上周五,学校请来了石明晶书记为我们做了一场“课题研究——选题与立项”的培训。通过培训,我真正懂得了课题研究的过程和好处。一个教师要作好课题研究会对教学有很大的帮助,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有价值、有意义的课题总是在深入揭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矛盾的基础上提出的,为了选取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就需要学习、钻研教育理论,收集与分析有关的教育研究资料;需要对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经验进行回顾;对面临的各种教育现象细心观察、思索,对大大小小的教育实际问题进行整理、辨析;还要对主观条件作出正确的分析、估价,所以课题的研究,又是教师自我提高的过程。下面我对进行课题研究应如何选题发表一些简单的看法:
(一)选题必须有价值。
一是所选择的研究课题是否符合社会发展、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否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二是所选的研究课题是根据教育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是为了检验、修正、创新和发展教育理论,建立科学的教育理论体系的需要。
(二)选题必须有科学的现实性。
选题的现实性,集中表现为选定的问题要有科学性,指导思想及目的的明确,理论根据充实、合理。
(三)选题必须具体明确。
选定的问题一定要具体化,界限要清,范围宜小,不能太笼统。课题是否具体、适度,往往影响全局的成败。那种大而空、笼统模糊、针对性不强的课题往往科学性差。只有对选题有清晰透彻的了解,才能为建构指导研究方向的参照系提供最重要的依据。因此不宜把课题选得太宽、太大、太复杂。
(四)选题要新颖,有独创性。
选定的问题应是前人未曾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应有所创新,有新意和时代感。
(五)选题要有可行性。
所谓可行性,指的是选题是能被研究的,存在现实可能性。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如果没有挑战的意识和准备,那么就面临着失败乃至落后,因为在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之后,我们才能明白得更多,理解得更多,也学得更多,在挑战的浪潮中洗礼与充实自我,以至向成功一步步靠近,最后到达成功的殿堂。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68
教科研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重视教育教研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改革与发展的潮流。教育改革与决策必须依靠教育教研,教育教研必须为教育改革与决策服务,已经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共识。3月16日我们在县委礼堂听了李洪山主任做的专题讲座:《在行动中探索—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基本途径》,受益匪浅。下面就谈谈我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促进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中小学校教育要发展,就必须改革;中小学校要改革,就必须研究。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对改革传统的教育体制、教育思想、教学方法起了较大作用,研究成果为学校各学科的综合改革提供了宝贵的实验数据和可供借鉴的研究方法。中小学校教育既应坚持“常规体系”高效率地运行,又要构建未来教育的框架。因此,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不仅对学校今天的整体教育水平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对学校明确未来的教育思路,实现教育的现代化都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向教育科研要质量”。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已经成为中小学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趋势。对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探索、研究和实验,有助于揭示教育规律,解决教育问题,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可以说,课题研究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幅度。
三、有效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教师是办学诸因素中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只有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尤其是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才能使学校在现代教育中办出特色,才能使教育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教育实践表明,优秀教师的匮乏,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因此,要重视和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为了更好的促进自己成长,立足三尺讲台,研究课堂教学,不把课题研究当作一阵风,结题就了事,不断反思不断进步,为了在实践中做出更多的成绩,我想对一学年来的几点不足做一下反思、梳理:
一、缺乏坚持
在成功的道路上有一个名字叫“坚持”,我们都能记住这醒目的话语。很多时候是行百里者半九十。时间倒流到前年九月,在学校教科室的倡议下我热情洋溢,勇敢且成功地申报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强课堂实效》个人研究课题。那个时候有点摸着石头过河的感觉,但我们每个人都非常努力的做着课题。每堂课都尽力做好与自己课题有关的工作,但是由于“忙”的借口,让我们逐渐激情勇退,这项工作的投入度与力度相对减弱。各种各样的借口成了“坚持”的绊脚石。我们都不会忘记奥运会上,我国体操男团在比赛场上完美的表现,我们都清楚在这成功瞬间的背后是他们忍辱负重、坚持不懈的结果。
二、缺乏深度
其一,造成课题研究缺乏深度的最主要原因是我们缺乏对它的'思考。再往下细追究还是我们处于被动研究状态,只浮于表面,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有没有遇到问题,在问题面前我们选择的是什么?回避还是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举例而言,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有很多与个人课题有关的环节确确实实做了,心里也做好了整理的思想准备,可是时间却一天天过去,总以“忙”“没时间”而懈怠、搪塞,常常这样自我安慰,甚至有时候是任务迫在眉睫了,灵感也才随压力而来。课题研究工作是一个过程性很强的工作,我们只有把它时时放在心上,不断的思考,不断的实践,不断的积累,不断的总结才能做得更好。
其二,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践行。把在做课题过程中的点滴随时随地记录下来整理好,这就是一笔谁也拿不走的宝贵财富。好多时候,我觉得工作好苦好累,自己付出了很多却得不到自己期望的结果,甚至把上一节个人课题汇报课也当作一种负担甚至是烦恼,总觉得耽误了我手头的很多实质性的工作,其实,细细想来,这不正是在研究、在学习、在提高吗?我们在践行点滴的同时,也是在使自己不断丰满起来。读了这篇文章,我真想告诉自己:多一点现实,少一点虚拟;多一点勤勉,少一些埋怨!
教育事业要发展,教育科研需先行。教育科研对于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要在行动中探索,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69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我们组的研究课题终于完成了。在这次研究中,我有很多的收获。
首先,我学会了如何自主学习。在面对一个老师上课没讲过的课题时,该如何着手去了解,调查和总结。比如在进行研究前,我们对中医并不十分了解。大家自己行动起来,查阅图书,上网… … 还真学到不少的新东西!这说明,学习并不仅仅限于课堂之上,生活处处皆学问。有许许多多知识,是需要自己去发现,了解的。
其次,我还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协作,配合。在最开始的选题过程中,大家就有许多不同的意见,最终经过不断的协商,完善才确立下课题。还有分发问卷,这可是个浩大的工程!正是因为大家的协作,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终于把200份问卷的任务完成。这极大地改变了我之前“单枪匹马。唯吾独尊”的作风。学会与他人合作,集思广益,各自取长补短。最终达到1+1>2的效果,取得成功。而且团队的成功避过人的成功更难能可贵。
第三,这次研究锻炼了我们的韧性和意志(毫不夸张)。开始选题时就磕磕绊绊。前期工作时,为了查阅资料,我跑了2个新华书店,泡在图书馆里1周,百度搜索前十几也都被我翻了个遍。制作问卷也是煞费苦心,改了又删,删了又改,反复了N个轮回才定稿。制作PPT还借用了老师的电脑……此类的事情不胜枚举,曾一度课题就要被遗忘抛弃了,大家都怨声载道。不过一路走来,我们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完成了这项研究,对于其中种种艰难困苦,大家感慨颇多,不过大家克服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最后,这次研究性学习让我品尝到了与以往不同的成功的喜悦。由于课题是自己选的,我对于这个课题自然是充满兴趣,从开始到最后也是尽心尽力,到最终要结稿时,心中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毕竟 ,这是自己花了一个学期的研究成果!以前看到科学家们做研究,得出结论造福人类。今天,自己的成果就要问世了,怎么不感到高兴呢?阳光总在风雨后,克服困难之后的成功更觉得喜悦!
在完成这一课题后,我们得到了很多,,也收获很多,在这次研究中所积累的自我学习的方法、与他人合作的默契、克服困难的毅力,还有奋斗之后成功的喜悦。都将成为我们无形的财富,伴随我们走向今后的生活……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70
去年,我校申请了泰州市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农村特殊家庭子女的教育研究》,我有幸参与其中,可以说是受益匪浅。一年以来,理论学习、培训及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使我更深地理解了课题研究的意义及思路,也使我对特殊家庭学生有了新的认识,给予更多的关注,促使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尽力去关爱这些学生,分析他们的学习现状,寻找相应的对策。下面就谈一谈一年多来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开题会议令我豁然开朗
开题会议上由课题负责人作课题开题报告后,市级、县级各位专家提出了一些精准的问题给我们讨论,而后又提出很有指导意义的研究思路及方法建议。我清晰明确了我们课题研究的方向及策略,感觉心中有底了。
在我们的学生中有这样一个群体:特殊家庭学生,他们中的大多数常常是我们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学生”,总是被单独教育的对象。到底他们的学习现状如何?思想、生活、家庭情况怎样?我们很需要去多加关注这些问题。可是我们注意到也有个别特殊家庭学生各方面表现非常优秀,令老师也暗暗钦佩。这些表现优秀的特殊家庭学生是如何做到的呢?能否借鉴他们的优点去帮助那些学习困惑的特殊家庭学生呢?我想这就是我们课题研究的意义所在,也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二、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理论水平
课题组定期召开会议,组织理论学习。经常性阅读各类教育教学杂志,认真做好读书摘记。充分利用网络拓展理论学习,及时了解当今社会发展趋势,关注特殊家庭学生的概况,学习他人好的经验。开展课题研究过程中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撰写特殊家庭学生教育个案。我每一次在总结自己的教育案例时,都得到一次较深的反思,其中有一些令人欣慰,但也不乏感到遗憾。每每过后,我都会不断督促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做得更好。
三、农村特殊家庭中学生的教育任重道远
当我越深入了解这些学生,我的心情越复杂。他们的境遇令人担忧,他们是社会上最孤独无助的群体,他们的心中渴望理解和关爱。有些特殊家庭学生因为爱的'缺失,成绩下降;有些学生由于教育不当而缺乏自理能力;有些学生由于没有正确的父母导向而成为问题学生。这些特殊家庭的学生,大多数时间是在学校
度过,作为学校老师,我们应给予这些学生更多的爱。关心一下特殊家庭学生一日三餐是否吃饱;天气寒冷了,他们有没有添加衣物。他们学习上有困难时,多给予帮助和支持,遇到挫折时多与他们谈心沟通。还可以教育其他同学多帮助他们。让这些中学生感觉到虽然远离父母亲,却没有远离父母般的爱,从而对学习充满信心和渴望。
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农村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更是任重道远。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关注,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让他们笑对人生,健康成长!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71
自从学习了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使我受益匪浅,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刻领会,我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学生的学习习惯明显比其他班要好。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要求和训练,让习惯成为自然,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增强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因此,我们还要在大量的具体实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教育理论、观念,提炼出一整套“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操作模式,把研究成果推广出去。现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1、在教学中,教师的工作对象不同于一般的工作,他们面对的是一些有思想、有生命的学生,课堂中的突发事件需要老师有一种冷静的头脑和处事不惊的态度,心得体会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是必须的,还要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调控课堂的能力要强,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课堂事态的发展,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由于我平时工作比较繁忙,再加之能力有限,课题研究的成果不是尽善尽美。今后在课题研究中要邀请一些理论基础雄厚、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来参与、指导我的课题研究工作。
3、学生性格参差不齐,接受能力有高有低,家庭环境也不同,如何培养好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还应在平时的实际工作中对症下药,争取寻求更好的方法。
4、要对教材充分理解。对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钻研与分析,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才能更好地把教学任务解决好,教材的理解是对教学做充分的准备,教师只有知道上什么,怎么上,什么是重点、难点才能上好课。
5、要对所教的学生有一定的了解。我们说教师教的是一群活生生的人,那么人自然要有感情,我们在教书中就应该投入自己的感情。从听课中我感受到我们新教师拥有激情,只有有了感情的教学才会擦出教学的火花,使教学变得精彩。通过开展课题研究,不仅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展示出了较高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同时,不断吸收和消化现有的研究成果,并转化为教育资源,努力促进学生总体素养的提高,教师通过参与课题研究,也促进了自身的专业成长和综合素养的发展,能很好地做到教研相长。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72
研究性学习法课题研究中,我辅导了《语文自主学习法》课题的研究成功取得了课题计划的预期结果,现将我个人辅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法课题的体会总结出来,以便与其他研究课题的辅导教师共同探讨。
一、明确“研究性学习法”的目的。
如果辅导教师连“研究性学习法”的目的是什么都不清楚的话,研究性学习法的课题研究就可能变成一种“形式运动”。我是这么认为的,“研究性学习法”就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观察、社会实践、科学研究等方法而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利用这种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独立思考、信息分析处理等多项能力。研究性学习法的研究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如何定课题。
定课题与写论文可以说是同出一辙,课题定得好就可以说你的课题研究已经成功了一半。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任教科目结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或本学科与其它边缘学科的结合等多种方法来议出一个课题,在明确本课题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后再定出课题名称。例如我们计算机学科就可以定出一些诸如:利用玩游戏进行学习,破坏学习法等一系列的充分利用学生逆反心理的研究性学习法。
三、分阶段有条不絮的完成课题研究。
一个课题一般可以自己划分以下几个阶段:
1、议题阶段
定课题、做计划,设计出有关统计资料的表格,课题进展情况登记表等。
2、开题阶段
让课题组成员明确课题目的,研究方法,布置以时间细化的计划课题任务,必须完成的阶段性成果,负责人等。
3、研究阶段
课题组成员按阶段,按时间完成阶段性课题任务,形成有关(信息)数据处理报告,填写有关表格。进行阶段性课题总结。
4、结题阶段
收集整理开题以来的各项成果和资料,进行有关的数据统计处理,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形成结题报告。邀请有关权威部门,有关专家组成员召开结题会,并由权威部门或专家组对本课题作出科学的评价。
初次进行研究性学习法的课题研究,以上的体会纯属个人在摸着石头过河中总结出的不成经验的所谓经验。不足之处有请多多指导。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73
对于现在的我们而言,如果想要做一个很好的课题研究那么选定题目是课题研究的关键。题目决定了研究的深度、广度、意义、内容和过程。选题不可盲目草率。一般的思路是发现问题——查找资料——分析问题——确定课题。选题存在一定误区:越时髦越好;越热门越好;越大越好。其实,时髦的、热门的、大的不一定是对的、好的。通过学习了解到选题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途径:
1、从教育教学的问题及困惑中选题
课题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具体问题,教师可以从自己感到不很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去选题,长期积累,挖掘出值得研究的问题来建立自己的“问题库”。
2、在切磋交流中发现课题
教师之间交流可以开阔视野,让教师更多地了解教育教学情况。
3、在理论学习中反思出课题
在阅读学习中,最为关键的是教师要时时注意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对自己工作中的相关问题或经验进行解读和分析,使有价值的问题或经验在联系、解读中逐渐清晰起来。
4、从学生的反应中寻觅课题
教师要多了解学生的反应,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与学生交流,更好地发现学生现实的需要,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同时,挖掘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但有研究价值的小课题。
5、从已有成果的应用研究中归纳课题
研究的'取向主要是将他人研究的成果应用于自身的教育实践。这类课题由于是学习他人的成果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具体实施,比较适合年轻教师。一般要从教师自身感兴趣的他人成果选题,但必须注意可操作性。
对于一个新教师而言,我们要善于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总结经验,善于从这些经验教训中去形成一些课题。其次,要能够根据当下的一些实事,或者一些新的课程改革出发去创新的工作也可以发一些新的课题,而这些都需要我们有一颗善于发现的眼睛,并且也要善于学会去总结从而提升。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74
本次通过参加包头市美术课题的研究,使我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给我最大的感触有,明确了小课题的研究方向、研究目的与小课题研究的整合思路,以及在开展课题研究中实施的相关内容。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研究的'对象是自己教育教学实际当中具体的、细小的、真实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而进行的探究性学习,主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现将本次研究体会、感悟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素质
作为小课题研究的实施者,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实践是十分必要的。于是我在已有的理论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展开研究,阅读相关教育教学故事与案例,积极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和科学理论,使研究有效和有质。所以从一开始我就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理念,非常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图书馆借阅、网上查阅、期刊订阅、专业书籍的购买,收集了大量相关资料,开拓视野。
二、积极开展课题的研究工作
通过阅读学习,教学实践,力求做到:
1、改变学生学习美术的方式,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
2、通过各种美术学习方式的实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3、通过各种美术学习方式的实践,使学生在看看、听听、想想、画画、做做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
作为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适合本班学生的学习策略,并在上课过程中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三、及时总结经验,改进不足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及时总结在教学实践中的不足。由于学生性格参差不齐,接受能力有高有低,家庭环境也不同,如何培养好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还应在平时的实际工作中对症下药,争取寻求更好的方法。
通过开展课题研究,不仅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展示出了较高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同时,不断吸收和消化现有的研究成果,并转化为教育资源,努力促进学生总体素养的提高,教师通过参与课题研究,也促进了自身的专业成长和综合素养的发展,能很好地做到教研相长。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75
自从学习了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使我受益匪浅,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刻领会,我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学生的学习习惯明显比其他班要好。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要求和训练,让习惯成为自然,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增强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因此,我们还要在大量的具体实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教育理论、观念,提炼出一整套“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操作模式,把研究成果推广出去。现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1、在教学中,教师的工作对象不同于一般的工作,他们面对的是一些有思想、有生命的学生,课堂中的突发事件需要老师有一种冷静的头脑和处事不惊的态度,心得体会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是必须的,还要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调控课堂的能力要强,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课堂事态的发展,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由于我平时工作比较繁忙,再加之能力有限,课题研究的成果不是尽善尽美。今后在课题研究中要邀请一些理论基础雄厚、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来参与、指导我的课题研究工作。
3、学生性格参差不齐,接受能力有高有低,家庭环境也不同,如何培养好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还应在平时的实际工作中对症下药,争取寻求更好的方法。
4、要对教材充分理解。对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钻研与分析,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才能更好地把教学任务解决好,教材的理解是对教学做充分的准备,教师只有知道上什么,怎么上,什么是重点、难点才能上好课。
5、要对所教的学生有一定的了解。我们说教师教的是一群活生生的人,那么人自然要有感情,我们在教书中就应该投入自己的感情。从听课中我感受到我们新教师拥有激情,只有有了感情的教学才会擦出教学的火花,使教学变得精彩。通过开展课题研究,不仅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展示出了较高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同时,不断吸收和消化现有的研究成果,并转化为教育资源,努力促进学生总体素养的提高,教师通过参与课题研究,也促进了自身的专业成长和综合素养的发展,能很好地做到教研相长。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76
我校自20xx年3月起承担了市级的一项关于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经过一年多的考察、研究、探索、实践,在20xx年12月结题,这一路的走来,收获很多,感触颇深,主要体现在一下几点:
“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学生时期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人的一生有积极影响。我们的课题研究主要从学生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文明礼貌习惯三个子课题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考察、研究。
1、行为习惯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要求学生做好行为规范之前,我们教师要先为他们起到了示范榜样的作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学生。然后再强调学生注意平时的言行举止要得体,要适宜。通过一年来的培养和教育,学生基本上能够对于长辈和老师报以尊敬和善的态度;对于同辈,能够做到友善亲切,团结互助。例如,上下楼梯靠右行;进办公楼要轻声慢走,不能大声喧哗;进办公室要先敲门,得到老师的允许再进去;上学放学要遵守交通规则;升旗集会时保持安静等。“细节决定成败,”我们坚持从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着手,让学生从小事中明白“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从而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此次课题研究也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2、生活习惯
“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一生的身体健康。”对于学生,在学校里就必须注重自己的衣着整洁,头发、指甲不要过长,不要在衣着上与他人攀比。自己的学习用品也要摆得整整齐齐。另外,生活在集体中,除了保持好个人卫生,还要爱护班级的卫生。做到积极做值日,不乱扔杂物。而这些,我们也发现学生们已逐渐做到。
3、学习习惯
(1)制定计划的习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定期树立目标,确立自己的赶超对象,给自己的前方竖一面红旗。这样有了目标就有了动力,就不会再感到无所事事,没有压迫感,而成绩也在追赶目标的过程中提高了。
(2)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办事要讲究效率,学习也是一样。学生学习的主要时间在课堂上,而利用好课堂40分钟就显得尤其重要。认真听讲,注意力集中,积极思考是提高学习效率、成绩优异的必备条件。
(3)积极完成作业的习惯。作业是对新知识巩固复习的一个过程,是检查自己一天的知识是否掌握了的过程,也是一个预习第二天功课的过程,虽然一年级没有书面作业,可为了让孩子养成每天要完成作业的习惯,我们要求任教老师每天都布置读的作业,并且让家长签名,以便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并且及时检查,查漏补缺。
(4)养成正确书写的习惯。现在的孩子也许是娇生惯养,上课写字时总喜欢趴在桌子上,尽管总是提醒,可还是坚持不了几分钟,我们在课题研究这一方面所开展的工作比较多,从开学初就强调各年级语文教师对写字的“三个一”每节课严格把关,并在学校进行比赛,并对获奖班级进行奖励,鼓励好的带动差的,现在学生的书写习惯已经基本养成了。
三、注重学校与家庭的有机结合
一个人成长过程要接受三方面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只有这三方面的教育一致互相配合,保持教育影响的一致性、连续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也是如此,单靠学校教育是难以收到满意的效果。而学生的主要活动范围是学校和家庭,所以学校教育更应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不能只依靠学校一个阵地,要随时和家长取得联系,做好家长工作,请求家长在家里也要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把家庭教育纳入到学校教育的轨道上,成为学校教育的得力助手。例如,每天作业、课堂订正让家长签名,这既能让学生重视作业,按时订正,也能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每天的学习情况。学生在家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也需要家长的及时监督、培养。在这一方面我们所做的工作有点欠缺,这一方面的工作有待于提高。
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教师教育学生是非常辛苦的,但教师默默的奉献也是有意义的。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养成一种习惯,收获一种人生。我们今天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培养教育学生,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对他们的一生,乃至于对整个人类社会,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我们所承担的这一项课题也具备一定的意义,我会继续对于学生的养成教育研究下去,对于他们存在的问题深刻反思,帮助孩子努力改正。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77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对课题研究可谓是一无所知,总认为教育调查研究工作是没有必要的,不搞课题研究一样可以把教学工作做好,特别是工作在一线的老师既没有能力也没有时间去做。但事实证明,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学习,我发现其实课题研究是与我们日常工作息息相关的。通过做课题,我们可以很好的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课题研究也是把我们自己的日常工作总结、归纳成有一定理论依据的经验,然后再指导具体的工作,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近段时间的理论研究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体会:
一、直观式启发式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智慧的源泉,培养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是启发他们进行积极思维的第一步。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采用直观的启发式教学法,充分利用直观教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感性认识,减少学习中的困难,帮助学生取得鲜明的感知印象,从而进入积极的观察与思维。
教学中创设一定的场景,运用多媒体教学、单词卡片、录音机等直观教具,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感氛围中学习,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red、yellow、green、blue”这几个单词的时候,我拿出不同颜色的粉笔,让学生直观形象的去感知,当我拿出红色粉笔时教学生认读“red”,使学生看到红色的物品马上脱口而出“red”这一单词,借助情景加深印象不易忘记。
二、讨论式启发性教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鼓励学生大胆张口、互相讨论,从而积极开展思维活动,增强语言表达能力。例如,我在讲“Ways to go to school”这一课时,课前先和学生进行“free talk”,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总结并选出代表发言,说出自己平时的出行方式以及上学时乘坐哪些交通工具,学生讨论激烈,各小组代表积极发言,这样的课堂设计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精心设计问题,承前启后,通过启发学生的积极性思维活动,使其获得新知识。
三、设疑式启发式教学
“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支点。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巧设悬念,启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例如,在讲解“must 和have to”两者间的区别时,先分别给出“We must go at once”和“I have to do my homework now”两个例句让学生观察,然后生疑、质疑,激发他们解疑的兴趣,通过观察两个句子的意思从而发现“must”更侧重于说话人的主观看法,认为有必要或有义务去做某事,而“have to”则重于客观需要,有不得不或被迫的意思。通过设疑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及培养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
启发式教学是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能够自己思考问题的答案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强调教师是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正确的理解,系统的掌握所学的知识。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应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发掘和依靠课堂教学中的各种积极因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启发他们独立思考,发展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启发性原则在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其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作用。
通过这段时间做课题研究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还增强了教学实践能力。研究课题要有理论支撑,因此我们必须查阅、收集、学习大量的'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资料、书籍。这样就会有意无意地促进了我们多看书,多了解最新的教育、教学信息,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当我们阅读了大量的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后,就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教育科研实践活动不但转变我们的教育观念,重要的是使我们养成一种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审视自己的日常工作的习惯。自觉地去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进行反思教学。如果长期参与课题研究,一定会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教学风格。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78
通过对研究性学习的学习首先是解放了我们的思想,改变了因循守旧、故步自封、迷信权威的学习习惯:研究性学习鼓励我们自主选择主动探究,所以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是学习的主导者,我们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第二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学要理论意义的指导,这就给了我们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第三在运用理论指导中,使我们一次比一次的熟练应用理论知识,而且还在不停地把知识转化到实际应用。通过对研究性学习,提高了我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我们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了与人交往合作以及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辨认知识的真伪,实用性是在这过程中的一大收获。利用自己的所获所得,不抄袭,认真对待知识利用权。
研究性学习既重在学习的过程、思维方法的学习和思维水平的提高又要会学以致用,它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不在于掌握知识的量。一个人的'创造性思维离不开一定的知识基础,
在合作学习中,我们通过与同伴的共同努力,提出问题、确定目标、制订方案、收集信息资料并进行分析处理、寻找问题的答案或结论。这样有利于全体同学主动参与研究性学习,开发每一位的创造潜能,提高教学效率。随着研究的深入,我获得了新知识,提高了研究、创新能力。
所以,对于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高效率的组织形式。更有利于培养我们的合作精神,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的机会。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79
本课题的研究在学校中展开和推广,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普及性,大部分学生在自觉完成课前预习的前提下,能较好地借助“反串互动式学习”的成功经验,全方位建构学生主体参与学习活动的运行机制,全面优化教育过程,最大限度地追求学生的学习成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
1、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中要求教师从备课开始就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教学中不仅把学生作为认知体,更重要的是把学生看作完整的生命体,指导他们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在强调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下,重视人的个性发展,让每个学生的才能、天资、意向、爱好、兴趣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建立生长点,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在数学课堂上,有的学生演小品,有的学生说相声,有穿插讲解讲题的,有互帮互学的,每个人畅所欲言,学生在歌声中、在说笑中、在表演中张扬了个性,体验到成功,使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
2、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另一重要方面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主导”正确、有力,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导学”是指导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此项教改成功的`基石,我们要求教师一要积极诱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让学生产生自学期待;二要精心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师的任务就是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活课堂,让学生在参与其中、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做知识的主人。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变教师讲授为师生间的双向交流或学生间的多向交流。
3、积极营造师生的合作氛围
在教室中每天各小组展示课堂语,如:“我的课堂我主宰”等,通过学生的课堂语激励,为师生营造了宽松和谐民主的气氛。学生上课可以站,可以坐,可以大声讲话,也可以自言自语,气氛宽松和谐,心理自由放松。学生不再自卑,不再怯弱,不担心批评,不担心讥讽,为自主学习而感到自豪。另外,教学中把合作机制引进教改过程,提倡教学民主,使教学结构和教育功能发生新的变化。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有生动活泼发展的机会。其次,鼓励学生个性之间的融洽合作和有序竞争,团结、合作、互助、互动、自主、展示、反馈已成为反串互动课堂的活力词。
4、最大限度地追求学生的成功
我校教师在课改实施过程中不断淡化自身的表演,而强化学生的表现,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个性倾向。积极地评价、激励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成功。例如,教师的一个信赖的眼光、
一句“你真行”或“OK”的鼓励的语言、一句温馨的提示、一次师生的鼓掌等,都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可以使学生调整到极好的心理状态,可以引领学生沿着自信的阶梯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我校实施反串互动式教学模式后的几点反思
反串互动式教学就目前我校的实施情况看,还存在以下问题有待解决:
1、反串互动式模式的实施的力度不够、不深入。
2、反串互动式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不能再“拿一个教案用到底”,而必须精心地设计并思考课堂教学活动,既备教材还的备好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形成成功的激励机制,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进步。
3、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好的达到“活而不乱”的境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有效机制和方法,各个环节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4、实施反串互动后的评价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80
面对课改的大潮,现代教育对我们教师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中学教师,将如何面对新的形势,顺应现代教育的要求,适应社会的发展呢?作为一线教师的在不断地努力着,努力地让自己与课改的精神结合起来,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地提高,我觉得要先改变自己的思想观念,改革自身的教学方法,也就是要改变教师的角色。因此,我便参与了相关的课题研究学习,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学习和不断探索,我从中受到了很多的启发,有了很多很深刻的体会。我认为,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具有的准备付诸行动的信念。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就观念而言,新形势下,我们要明确:学生是一个有想法、有活力、有创新的独立群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而并非是在预设的教育情境中指挥学生学习的领导者;教育教学活动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互动过程,而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单一活动。就行动而言,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成长与进步,也就是在平日的教学工作中注意多进行形成性评价;还要关注教学效益,并具备一种反思意识,不断思考、改进自己的教育实践。我认为新课程改革,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师角色的改变,既是根本又是关键。我们的观念转变成功了,角色改变成功了,这才有基础谈真正意义上的提高学生的素质,才能谈成功的课程改革。刚好课题的题目与些相吻合,以下谈谈这次参加这次课题的几点体会,不对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必须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营造和谐、互动合作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还体现在激励和赞赏学生上,要寻求学生的闪光点,抓住以合适的机会给学生以鼓励,使他们得到努力奋发的动机。尊重学生教师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完全平等的位置上。这是教师走进学生心灵与学生心灵对话的前提条件。其次,首先要理解、接纳学生,理解可以遵循换位思考的方法,只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才能真正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在思想上接纳学生。再其次还要信任学生,信任的前提是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信任最能触及学生的心灵,这样的信任是一种激情,是一种鞭策,它的激励是其他任何力量无法比拟的,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正确的'引导是建立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共同探究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方法往往是无原则的批评和抱怨说达不到的。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积极开拓学生学习活动的领域,探索学习活动的方式,不仅使学生学会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题,要吸收、要消化教师所讲的知识、观念和方法,就需要进行积极的活动,因此,学生不是消极的听众,不是灌输知识的口袋,而是接受教育的主题。知识和技能作为学习的对象则是客体,教师的“教”便是主客体联系起来的媒介,这种媒介所起到的作用就是指导学生如何去学习、探索和发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主题作用发挥的程度如何,更多取决于教师的指导是否得法。因此,教师优化教学方法,把学习主动权真正教给学生,才能真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教育观念是教育工作的理性支撑。数学教师更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把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备课方式改变。新课程坚持实践的观点,认为知识应当属于人的认识范畴,知识的获得和掌握,都离不开认识主题的活动。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准备当中
就应当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的备课。教案的编写,传统的已不适应现代的需要,现代的教案意味着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把学生需求的话题作为具体的载体,创造性的把握教材,面向全体学生。
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比竞争更重要的能力,是新一论课程改革强调的学习方式。将“小组合作”引入课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搭配成若干个小组,学生在小组内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交流见解、拓宽思路,能力强的主动帮助其他同学,帮他们理解,教他们表达,在合作学习中上进互长,调动全员参与的意识,创造全员参与的条件。小组合作为学生创造了主动学习的机会,有效合作学习唤醒了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程,新理念,新标准,要求我们数学老师要扮演好新的角色,陈腐不变就只有等着被淘汰。教师的角色越来越往着多元化发展了,不仅要成为教学中主动的设计者和开发者,还要成为课堂活动中的指导者,另外还要做课堂教学动态的研究者和学习者。在这种环境下,我们只有不断地正确定们我们的角色,不断的探索、学习,充当好学习的促进者的作用,才能完成新课程的使命,使学习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人。总之,现在教学的发展,要求教师角色与行为的变化,这个变化同样也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体现,这种变化已经不取决于个人的选择,而是一种教育环境的规定,一种教学发展的趋势,这种历史性的变化必将铸造一代新型的教师。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81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水墨画艺术更是承载中国文化的艺术形式,属中国的国粹艺术。虽然中国画有着它自己的独特魅力,但是它的色彩并不像油画棒、水彩笔那样鲜艳、丰富,主要靠墨色的变化来表现画面。低年级学生喜欢漂亮的色彩这一特点,使中国画不能在第一时间里吸引住学生的眼球,而对它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独特的艺术魅力,低年级的学生又是很难理解的。那么如何使学生认识中国画、了解中国画、喜欢中国画、会画中国画,这值得我们教师好好思考。
一、以游戏为主调动兴趣
爱玩是每一个儿童的天性,他们生性好动,喜欢想象。教师应抓住他们这一特点,巧妙地进行利用,使他们在玩的过程中掌握技能。如:在教学《水墨游戏》时,我用玩游戏的方式导入,用毛笔、墨汁、加水、在宣纸上做各种活动。接着又形象具体的进行了演示,让毛笔站直了走一走,扭一扭,跳一跳,打个滚……然后想一想,添画完成一幅作品。同学们在了解这个奥秘后,都急于尝试。在这个玩的过程中,
无论学生的水墨涂抹是什么样的效果,只要表现出了墨迹的"浓淡干湿粗细曲直"等变化,教师就应让学生认识到他的表现是非常优秀的,使其充分感受水墨游戏的快乐和墨迹变化呈现的美感,让他们在自由的水墨空间中愉快地散步。通过画面的展示,使学生进一步感悟水墨的浓淡干湿和线的曲直粗细,并抒发了自己快乐和愉悦的心情。
二、名家故事与欣赏教学开拓学生视野
几千年来,中国传统绘画经过各时代、各民族的画派风格、艺术形式、表现技法等不断演变、提高,逐渐形成了浓厚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时代特色,一代代中国画家经过各自终身不懈的追求,创作出了许许多多优秀的绘画作品,流传下来的旷世杰作,不胜枚举,各种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它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对于美术教育来说,欣赏课是美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小学国画教学中,我经常网上查找有关画家的成长故事,比如:《徐悲鸿三请齐白石》、《齐白石和他曾孙的故事》《唐伯虎学画》等,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把枯燥的欣赏讲解,生动有趣的穿插到教学上。学生往往被我惟妙惟肖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也在语言表达上,概括上,了解画家的成长上,进一步认识了他们成长的经历和优秀的作品。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更多的有关知识。通过欣赏历史遗留下来的珍贵的古代优秀绘画作品和近现代优秀的作品,可以帮助少年儿童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领域,陶冶少儿的思想情操,提高儿童的精神境界、艺术修养、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从临摹儿童感兴趣的事物画起
中国画传统的学习方法是从临摹入手,如临一些古代和近现代著名画家的优秀绘画作品。临摹所选择的绘画内容与少年儿童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地联系,如一些蔬果、一些可爱的小动物等,因为儿童对这些事物比较熟悉、感兴趣。同时,在临摹的过程,要注意培养儿童多观察、勤思考的习惯,学会分析画家们是怎样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艺术表现的。另外,还要注意培养儿童举一反三的创造能力。如在学习猴子的基本画法之后,要求儿童能够画出除书本上的不同的猴子动态。
四、多种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在指导儿童学习水墨画创作时,要用新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手段等培养。如儿童刚开始接触水墨画时,教师可运用演示法,拿一支饱蘸浓淡不同色墨的羊毫笔在洁白的宣纸上看似漫不经心(实是极精心)的勾、点上一些大小不同、错落有致的点、线、面。然后问学生"老师画的是什么呀?我们在这基础上勾画,它又可以变化成什么?接着老师拿出另一支稍微小一点的'狼毫笔稍加勾点,一幅姿势不同、神态各异的、栩栩如生的群雀图跃然纸上。真棒、真有趣!学生们群情激荡跃跃欲试,教师可以让学生到讲台上随意点画,同时启发学生思考:"我们可以把这些点面改画成什么?学生边讨论边思考,教师稍加勾点,各种充满童趣的作品便展现在眼前,学生学习兴趣浓烈,思维活跃,不知不觉中训练了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学书法艺术,打国画基础
书法是我国的一门传统艺术,至少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因为写意画的用笔与毛笔字的书法用笔同源,也就是说练习毛笔书法有助于画写意画。所以,小学国画教师在思想上要明确中国画与中国书法的密切关系,在进行国画教学的过程中与小学书法教学联系起来,把儿童在书法课堂上掌握到的运笔、控笔能力援引到国画课教学之中,无疑会大大提高少儿在中国画中对线条的表现能力,使小学国画课的教学达到质的飞跃。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授与学习写意画均不是一蹴而就、立竿就见影之事,它需要过程,需走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之路。少年儿童一旦掌握了中国画法的基本绘画技能,其绘画兴趣将会与日俱增,艺术百花园中写意儿童画表达这朵小花将会开得更加鲜艳、夺目。这样,我们的民族瑰宝、民族特色才能一代又一代,被传承和发扬下去。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82
忙忙碌碌半年的小课题研究工作就要结束了,在这段的时间里我们收获过、困惑过、欣喜过、苦恼过……。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所有课题组老师在成绩面前相互鼓励,在挫折面前从不气馁,半年的研究和实践,使我们得到了很多。
首先,我们坚持教学就是从实际出发,根据知识的系统性原则,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使教学按知识系统进行,真正达到高效课堂的要求的主题教学。是从更为宽泛、更为广阔的角度来重新审视与定位教学。脚踏实地的学习研究,真正的贯彻单元主题教学理论。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在研究课标、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改变以往备课时只着眼于某一节课的思维模式,而从组织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的整体设计,从而将某一节课的准备纳入教学的序列之中,从整体上构思学习主题的教与学,以主题为主线来进行教学设计。在课程上我们大胆尝试,立足课堂。
其次,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依据新教材主题教学的特点及教育教学因素进行主题单元教学设计,既符合新课程的创新理念,又适应了学生的学习规律,既可以突出重点和主干知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又可以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率,符合新课程理念和教育教学的新趋势。从教学实践上看,学生有一种全新的感觉,他们投入很大的兴趣和老师一起进入探讨,并且改变了以往教学中上课不用听看书则可以的不良学习品质,真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另外,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还惊奇的发现,学生对主题的整合兴趣非常大,他们主动进行总结,归类,将知识纵向联系,达到了时序性。同时也体现了新课改的理论。
通过这个活动,课题组的老师教学态度和风貌也发生了改变,大家积极探索、学习研究,是教师的团队意识空前加强,听课、评课共同进步。对老师的个人教学能力、教师素养等各方面都有提高,新的教学理念也开始渗透,开阔了眼界,。学生对历史课也表示出了重视了,教学不再是照本宣科,而是新意不断。虽说以前的教学活动中也有类似的环节,可是没有做系统的收集和研究,因而没有这样强烈感悟。当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付出辛勤的汗水,收获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成绩,还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端正的学习态度,我们得到的很多很多……
最后,我们要感谢研究室,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办公室,以及学校所给予我们的帮助和支持,还要感谢指导老师的指点,谢谢!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83
我校开展了国家级子课题《历史与社会作业创新的实验研究》的研究活动,经过两年的不断思索、反复实践和及时的分析总结,课题研究取得了很大突破,而我也从中获益匪浅,既加深了对历史与社会作业创新的认识,同时也亲身感受到了课题研究的意义和魅力。以下我主要从五个方面谈一下我对课题研究的体会。
一、课题研究需要甘于寂寞、踏实工作、默默奉献的精神。
课题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短期内取得成效。它是一个艰苦而又漫长的过程,特别是想要取得一点理论上的突破或者是实践上的创新,都需要我们踏踏实实地埋头苦干冥思苦想。一些老师认为搞课题研究既苦又累,很难搞出名堂,一些老师为了名利在课题研究中弄需作假,而我认为参与课题研究最重要的就是调整自己的心态,要甘于寂寞、淡泊名利、默默奉献,如果心浮气躁,急功近利,课题研究是很难有所收获的,更难体会到精神方面的充实与情感上的满足。
二、精心选题是课题研究的良好开端。
我认为一个好的课题一定要能帮我们解决日常教育教学当中遇到的并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还要“近”、“小”、“实”。“近”就是贴近教学,贴近现实,贴近学科学习背景。“小”就是切口宜小,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研究,以小见大。“实”就是实在,课题实实在在,研究实实在在,结论实实在在。
我翻阅了大量书籍资料,调查访问了有关学生、家长,并请教了专家,最终我们选择了《历史与社会作业创新的实验研究》这一课题、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实实在在的对它进行了多维化的设计研究。该课题以认知理论和终身教育理论为依据,以调查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以初中生为研究对象,以如何在历史与社会作业内容、形式、功能、评价进行革新为主要研究问题。依托历史与社会教材这个载体,积极调整和优化课堂作业策略,赋予历史与社会作业更多的创造性、开放性和灵活性,拓延历史与社会教学的时空,让学生学会学习,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训练学生创新的思维方法,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个性,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题符合以人为本、减负増效的教育理念,选题新颖、方法可行、内容丰富、结构合理,课题成果中的一些创新举措切实解决学校实施新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有一定的先进性、深远的实践意义及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自我管理是课研究有序、扎实进行的必要保障。
以下是我们自我管理的一些小小做法:
1、我们首先成立了课题组,对我校的历史与社会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历史与社会作业创新的实验研究"的课题,拟定了课题研究方案,并讨论确定了课题的内涵和研究目标。
2、查阅大量资料文献,并集中学习了教育学、心理学、创新教育和课题研究方面的理论内容,使课题组人员更新了观念,提高了思想认识,明确了实验的目的、意义和操作过程。
3、确定实验研究对象,每个年级分实验班和对照班。教师也进行了明确分工,并责任到人
4、每学期初根据自己的教学班级、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等,制定研究计划,每学期课题组确定一个研究方面,我又把自己的研究内容再进行了进一步分解,每月每星期集中研究其中一点。
5、课题组每学期定期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便及时了解学生对于历史与社会作业的态度和完成效果,使课题研究有的放矢。
6、课题组成员每周研讨一次,共同探讨遇到的困惑,集体设计历史与社会作业,相互交流经验教训,在不断的反思与借鉴中,拓展作业革新的新思维新空间。设置作业时特别注意了趣味性、实践性、开放性、延伸性、挑战性、层次性特点,而且形式多样。如:听新闻、听报告、听歌曲;说故事、说感想、说一句话;读书;编剧本、编谜语;画画、画板报;猜结果、猜谜语;写启示、写前言、写倡议书;演讲、演历史人物等等。
例如初三的叶维老师在讲述《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时.内容较多、较难、枯燥且理论性强,离学生现实生活较远,专业学术性较强,相对于学生来说较难理解。经过课题组集体探讨,我们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预习作业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准备了一个历史短剧,学生扮演希特勒、罗斯福、银行家、工人和农民,
这一历史短剧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剧情的理解和演练中加强对知识点的把握。在该剧的排练演出过程中,同学们都体现出了极大的参与热情,表现出了对历史的浓厚兴趣,而这一点正是我们在传统教学课堂中所缺乏的。短剧的演出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发现自我、展示自我的宝贵机会,使同学们增强了自信。这次作业的设置也使我们相信:作业的设计的确为学生个性的张扬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四、善于积累、不断反思是提升课题研究质量的关键
1、积累资料
原始资料如果不及时记录,到需要时再去追忆、收集,则为时已晚。因此,我非常注意原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做过的事情,都随时注意记录、反思和总结,让自己的研究留下轨迹。原始资料既是教师课题研究的过程资料,也是将来教育科研活动成果的表达方式。
课题研究开始的时候,我都会在电脑上新建一个此课题过程资料的文件夹,所有与此课题有关的电子资料都署上名称、日期归并到这个文件夹中,另外,我还准备一个档案盒,存放与课题有关的纸质资料、音像资料等。我收集的各种资料包括学习资料、听课记录、研究记录、访谈记录、观察记录、个案研究、教学案例、教学论文、教学教案、教学日志、教育随笔、教育叙事、课例报告、经验总结以及学生的调查问卷、作业设计、活动资料、学生日志等。
我经常从网上搜索下载最新资料,学习整理,记录在资料学习卡,将最有价值的资料保留进档案盒。
每次听完课后,及时写下听课记录,并特别关注课堂内外的作业设计,保留所听课的作业习题纸,并在旁边附上自己的想法,保留进档案盒。
每一次参加集体或个人课题研究活动时,都认真做好研究记录。
每次对学生进行访谈后,认真分析,将访谈记录和分析结果保留进资料盒。时时刻刻有意识地撰写相关个案研究、教学案例、教学论文、教学教案、教学日志、教育随笔、教育叙事、课例报告等,记录自己研究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保留电子文挡和纸质资料,同时不忘反思,撰写经验总结。
2、不断反思
“教育反思”是个体对自身教育观念及行为的认识、监控和调节。在我们的课题研究整个过程中,必须培植“反思”意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使课题研究自始至终都保持活力,不偏离研究方向。我常常进行反思。
我们注重细节反思,在我们的研究过程中,教师要时时反思,处处反思,抓住稍纵即逝的教育“杰作”,进行深度思考,留住教育的“记忆”,形成智慧性积累,从而提升课题研究的洞察力。
我们注重阶段反思,课题研究不是短暂的、断裂的,它是连续的,系统的。我们在反思的时候也可以按照自己的'研究进度,按阶段进行反思,形成系列反思。例如在中期阶段性论证中我们发现,如何处理好“放”与“收”的关系,是我们后期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在一次又一次的作业设想-反馈-再设置-再反馈的过程中,不断的反思,逐渐把握了历史与社会创新作业“放”与“收”的关系。
放,要放而有据即在学生分析理解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提供给学生明确的目标和思维导向,否则,学生就会可能误入歧途,甚至南辕北辙,与要到达的目标背道而驰。放而有度,作业应考虑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认识水平。放而有序,每一课作业内容的设计与安排,都应该是一条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知识链。收,要收得及时。估计学生将知识领会得差不多的时候,便及时进行综合和归纳。收得如果及时,对于那些思维敏捷、理解速度快学生是一种及时的肯定、鼓励,而对于那些思维较为迟钝,理解速度慢的的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及时的解惑。收得要准确。教师的归纳综合,要恰如其分地提示知识要点,要高屋建瓴,高度集中地揭示课文有关内容。
放与收实际也是一门艺术,是由知识与方法综合而成的艺术。它要求教师专业知识要精深,教学方法要合理,才能放得从容,收得潇洒,从而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
3、在不断的反思中取得了突破
首先,建立“作业超市”――让学生去选择。
(1)设计丰富多彩的作业。根据学生特长、兴趣、爱好、家庭条件的不同设计能让学生一展所长的作业,并以“超市”的形式展现,学生可在所罗列的作业中选择一种或几种自己所喜欢的而且认为有能力完成的作业。一般分为必做区、选做区(选择区是多种形式的可以讲历史故事、可以写历史小论文、可以画服饰、可以唱经典老歌等)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84
我们的小课题正式启动开始了,记得开幕式起将持续一个上午的时间,我觉得这是对广大教师的一次触动,更是对部分教师的一次深刻的教导,至少我在这半天时间中就得到了不少启示。
我的体会是:专家毕竟是专家,他们的视角、他们的分析都是那么地深刻和透彻,他们的研究、他们的思考都是那么地深入和精湛。所谓的“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也是有道理的。听专家们的讲座,还是颇有感触的,其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分析很有道理,所谓的教师专业成长的几条道路像气宗派、剑宗派及剑气合一派有了深刻的印象,感到自己似乎在走气宗派的道路,却又游离在外,入不了门,主要还是没有下功夫的缘故。他给我印象最深的当属“低头拉车,抬头看路”这一说,我实属“低头拉车”一族,或许连拉车也拉不好,而且很可能走偏了,这个问题在今天的课题中期诊断中也体现出来了。看来,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广采博纳,是我今后在教学研究中必须引以为鉴的地方,要深入而广泛地接触和吸纳新的教学理论、思想和方法。他还谈到了教育科学研究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他提出的一点叫“要上窜下跳”,借脑、借力、借势,让我很受启发,很多时候我或许只在闭门造车而已,人们常说听学术报告的感觉往往是“听听感动,想想激动,有点冲动,会后不动”,对于那么高起点、深立意的思想,我们听之而不加消化是肯定没用的,被他们激起浪花之后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归于平静,所以关键是行动,我想若能有意识地去做的话那将是很有好处的。
市教科所、区教研室的领导为我们十及个校级立项课题进行了诊断,从这次他们的发言中我又地领教了他们的精彩点评,那句句话语都是一语中的,一针见血的。现在回眸自己的课题真有羞于拙劣的味道了,但他们的评价该是相当中肯而实用的。市教科所的领导谈到小课题一定要突出“小”,如何借鉴别人已有的成就建构自己的模式,如何进行比较,有何变化等,区教研室的领导也谈到了方法层面上的理论架构问题和操作层面上的重点研究的问题。两位专家都提到了应该吸收经验、博采众长、站在前人的基础上前进,主要是多读、多思、多借鉴的问题,这也是我觉得自己十分欠缺的地方,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尽管所有专家表达的只是他们个人的想法和意见,也或许并不完全正确,给他们给我的感受确实是一种思维的开启,思想的触动,我想我会在今后的工作、研究中多朝这些方向努力、改进,我也相信自己能够不断地、快速地进步。
我认为开展课题研究,是今后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新走向。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一个学习型外加研究型的新时代人民教师,同时还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开展课题成果的转化和学习,激发并唤起学生数学阅读和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逐步得到充分发展,让学生的“思维”走得更远。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85
研究性学习法课题研究中,我辅导了《语文自主学习法》课题的研究成功取得了课题计划的预期结果,现将我个人辅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法课题的体会总结出来,以便与其他研究课题的辅导教师共同探讨。
一、明确“研究性学习法”的目的。
如果辅导教师连“研究性学习法”的目的是什么都不清楚的话,研究性学习法的课题研究就可能变成一种“形式运动”。我是这么认为的,“研究性学习法”就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观察、社会实践、科学研究等方法而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利用这种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独立思考、信息分析处理等多项能力。研究性学习法的研究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如何定课题。
定课题与写论文可以说是同出一辙,课题定得好就可以说你的课题研究已经成功了一半。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任教科目结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或本学科与其它边缘学科的结合等多种方法来议出一个课题,在明确本课题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后再定出课题名称。例如我们计算机学科就可以定出一些诸如:利用玩游戏进行学习,破坏学习法等一系列的充分利用学生逆反心理的研究性学习法。
三、分阶段有条不絮的完成课题研究。
一个课题一般可以自己划分以下几个阶段:
1、议题阶段
定课题、做计划,设计出有关统计资料的表格,课题进展情况登记表等。
2、开题阶段
让课题组成员明确课题目的,研究方法,布置以时间细化的计划课题任务,必须完成的阶段性成果,负责人等。
3、研究阶段
课题组成员按阶段,按时间完成阶段性课题任务,形成有关(信息)数据处理报告,填写有关表格。进行阶段性课题总结。
4、结题阶段
收集整理开题以来的各项成果和资料,进行有关的数据统计处理,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形成结题报告。邀请有关权威部门,有关专家组成员召开结题会,并由权威部门或专家组对本课题作出科学的评价。
初次进行研究性学习法的课题研究,以上的体会纯属个人在摸着石头过河中总结出的不成经验的所谓经验。不足之处有请多多指导。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86
研究性学习法课题研究中,我辅导了《语文自主学习法》课题的研究成功取得了课题计划的预期结果,现将我个人辅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法课题的体会总结出来,以便与其他研究课题的辅导教师共同探讨。
一、明确“研究性学习法”的目的。
如果辅导教师连“研究性学习法”的目的是什么都不清楚的话,研究性学习法的课题研究就可能变成一种“形式运动”。我是这么认为的,“研究性学习法”就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观察、社会实践、科学研究等方法而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利用这种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独立思考、信息分析处理等多项能力。研究性学习法的研究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如何定课题。
定课题与写论文可以说是同出一辙,课题定得好就可以说你的课题研究已经成功了一半。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任教科目结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或本学科与其它边缘学科的结合等多种方法来议出一个课题,在明确本课题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后再定出课题名称。例如我们计算机学科就可以定出一些诸如:利用玩游戏进行学习,破坏学习法等一系列的充分利用学生逆反心理的研究性学习法。
三、分阶段有条不絮的完成课题研究。
一个课题一般可以自己划分以下几个阶段:
1、议题阶段
定课题、做计划,设计出有关统计资料的表格,课题进展情况登记表等。
2、开题阶段
让课题组成员明确课题目的,研究方法,布置以时间细化的计划课题任务,必须完成的阶段性成果,负责人等。
3、研究阶段
课题组成员按阶段,按时间完成阶段性课题任务,形成有关(信息)数据处理报告,填写有关表格。进行阶段性课题总结。
4、结题阶段
收集整理开题以来的各项成果和资料,进行有关的数据统计处理,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形成结题报告。邀请有关权威部门,有关专家组成员召开结题会,并由权威部门或专家组对本课题作出科学的评价。
初次进行研究性学习法的课题研究,以上的体会纯属个人在摸着石头过河中总结出的不成经验的所谓经验。不足之处有请多多指导。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87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学校开展了研究性学习调查的活动。这一次,我们进行了生物研究性学习调查,调查的内容是有关血型和职业的。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我们小组有很多的感想。
首先,通过研究性学习,让我们把平时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了生活实践中,同学们在调查中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积极投入的参加活动,按照分工,把学习活动搞得有声有色。
在活动中,我们遇到很多困难。比如说,我们在街上随机调查时遭到拒绝,在网络上的调查无人问津时,我们都感到很沮丧,但这同时也是我们的一种收获。在遇到这些困难的时候,我们都会想办法克服困难,因为我们明白我们此次学习课题的重大意义,如果能通过研究、调查得到相关的结论,那么绝对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次时代研究,从此,我们将开启一个新的纪元。我们就是这样不断的鼓励自己,想尽一切办法,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关系,让我们的调查继续了下去。当我们拿到一份份详细的调查问卷,统计着复杂却隐隐有些规律的数据时,我们的内心充满了自豪。
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我们增进了小组组员之间的感情,了解了研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提高了我们队生物学习的热情,增强了个人的社交能力,同时又培养了大家坚韧的性格。可以说,通过此次研究性学习,我们每个人都获益匪浅。所以,我们认为这种活动应该常搞,搞好。不要单纯的是为了学分去完成它,而应该把它当做是素质教育的一个环节,让研究性学习深入人心,在研究中学习,获得更多,更实用,更好用的知识。我们相信,如果国家教育部门能够认识到研究性学习的好处,并且大力的发展它,那么我们的教育将会上一个新的高度。
以上就是我们小组的生物研究性学习的感想。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88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习惯于“知识本位”的教学观,将学生作为一个知识的容器,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从“书本”到“书本”,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现实联系不紧密,没有体现数学知识的背景和应用,没有体现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学生缺乏应用意识,缺乏体验性的学习。
这个学期我接手初三(15)班,我发现这个班的学生,而且成绩好的学生上课就比较认真,而且围绕老师的问题积极思考,甚至还能举一反三。但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就只是坐在教室里,只带了耳朵在听,不举手也不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在我提问的时候莫不关系,就像自己只是一个旁观者。而成绩差的同学干脆就不听课,懒洋洋的趴在桌子上,只有遇到我讲笑话的时候才兴奋一下,过后就又是老样子。
于是我改变教学方法,从“拓展知识”转向“回归生活”,还给学生一个充满灵气的数学空间,还学生以生活,还学生以快乐,交给他们思维的方法,为学生创设积极思维的氛围,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学习乐园。
让学习背景活起来。《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我遵循“捕捉生活素材——源于生活——数学内容生活化”的原则,设计数学教学活动。
(1)从生活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数学教学要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把干枯的数字、数学计算放到日常生活的事例中去,引起学生对新知的共鸣,从而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愉快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如果教师能在深刻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的前提出下,充分开发教材的潜在功能,结合实际用活例题、习题,给学生提供开放的、自主的、趣味性强的、参与度高的探索背景,捕捉贴近生活的素材,选取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采撷数学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生动有趣与丰富多彩,以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数学学习过程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就会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学生就会逐渐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来,也就达到了让数学课堂“活”起来的目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从生活事例中寻找数学“原型”数学的许多概念、原理在现实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如果我们能把生活中的问题变为数学研究的对象,学生就会在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认识到把现实中的具体问题转变成数学问题来研究,就能更清楚地认识事物的特征,更准确地认识事物的变化规律,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增加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如讲授平移的内容时,我提供了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大量实例。从报刊杂志、电视广播、计算机网络等方面寻找素材,也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提取了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这样的.素材能引导学生更多地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探索,理解数学概念的实际意义,在学习数学的同时更好地认识现实世界。
(3)让学生在体验中活跃思维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只有要儿童作用于环境,其认识发展才能顺利进行。只有当儿童对环境中的刺激进行同化和顺应时,其认识结构的发展才能得到保障。”这就是说,从学生生活出发,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学生才能真正认识数学知识。如在讲授几何中旋转的性质时,我既让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又让学生动脑思考,动口叙述,多种感官参加活动,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动促思,体现了“动中有学”、“玩中有学”的思想。
(4)让学生在实践中激活思维从实际出发让学生体会数学从生活中来,精心设计课堂的每一环节、每一道例题和练习,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抓住初二学生的特点,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感受数学,知道怎么样?为什么?用活生生的身边的数学事实,引导学生去发现、掌握生活中的数学,这样长期潜移默化地训练,培养了学生对现实生活中规律的关注和发现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5)用平等对话构建师生关系美国课程专家多尔说得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一个平等者中的首席”。这就是说,一方面教师与学生在人格和权利上是平等的;
另一方面,教师又肩负着把学生培养成材的重任。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是知识的权威,学生的主宰,学生是知识的需要者和接受者,教师控制和操纵学生的学习活动。这样的教学过程是单向的,无平等互助可言。要做到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关心学生的发展,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在认知和情感两个领域的有机结合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告诉学生:“我非常愿意做同学们的朋友,我愿意帮助你们解决学习上的、生活中的任何问题和困难”。教师和学生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努力,现在15班的学生明显的对数学有很大的兴趣,从被逼学习到自觉学习,有了很大的转变。我将继续改进我的教学方法,争取让更多的学生爱上数学。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89
我参与了我镇《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的研究。我是语文科教研组长,在研究过程中我负责的工作主要有:参与课题研究、教学实践等工作。在参与课题研究过程中,对于我来说,感受良多。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做课题这个过程中的体会:
一、在课题研究中提高了科研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
通过这次课题研究,填补了我科研活动零的空白。课题研究,不能只是根据个人的喜好而制定出来的,它需要科学理论做依据,有实践经验做支撑,这就迫使自己认真地去学习,研究。在课题研究前期,我们在课题主持人的组织下,通过听讲座,了解模式的框架;在教研组活动上,学习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案例。
自己也查阅了专家的学术著作,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我的知识量,提高了自身素质。随着理论素养的提升,教学实践能力也不断增强。尤其体现在文本解读的深度和教学设计的效度上。课堂上,我努力实践有效教学,突出年段教学特点,引导学生初读感知、熟读感悟、美读抒情、读后延伸,提高阅读教学效益,与学生共享成长。
二、课题研究需要好的研究氛围
我庆幸,能成为课题组研究成员之一,能参与到这支高素质的团队中来。就拿我们低年级“四读”教学模式来说,从模式的环节,内容的修改到模式名称的敲定,模式的定稿,经过多次修改。这需要我们课题组通过备课,说课,听课,评课,反复地进行讨论、分析。我们正是靠在这样的研究氛围中不断地修正观点与思路,不断地产生碰撞与求索,研究工作才得以顺利开展,取得预期的研究成果。有了这次课题研究的经验,我们已经形成了一支科研能力较强的队伍,我们一定会勇于接受更多的挑战,为我们共同的教学事业而努力。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90
从事教师职业十多年了,最近几年对工作莫名的产生了倦怠心理,怎样走出职业倦怠,实现自己第二次成长呢?通过这次课题研究学习,阅读大量的研究资料让我茅塞顿开,对未来又充满了期待和向往。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要不断的学习。
在当下教师仅仅能恪守职责、有崇高的事业心已经不够了,必须要成为有专业特长的专家型的教师。要成为有专业特长的专家型教师只有持续不断的学习提高,充实自己,要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能有所创新。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思想,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
二、要不断的反思。
教师要做一名哲学的思考者。带着问题去思考教育;带着尝试去解决问题;带着反思去总结问题;带着结论去验证问题。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反思和课题研究为特点的在岗培训已经成为教师成长的趋势,其中,“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专家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即便他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十反思=成长,已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公式。
反思的过程实际上是自己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双重角色,既是引导者又是评论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的过程。自己不仅要成为教学的.主体,而且要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把自己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过程,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反思可以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体现在教育活动的始终。反思本身并不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只要具有批判性分析的眼光,善于发现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随时随地都可以开展相关的反思工作,就会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变得更具理性色彩,实现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三、要不断的研究。
“教师即研究者”是国际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理念。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驱动力。教学即研究,一旦教师树立了这样的理念,那么他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在研究中发生,在研究中开展,有效的研究活动,必然是带来观念的改革。
课题是开展教育科研的载体,也是开展科研的方向。课题从哪里来?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从纷繁芜杂的教学现象中发现问题,然后围绕问题去学习理论,再进行筛选,建立起有价值的研究课题。课题确立之后,我们就要从教学的现实出发,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借鉴最新的理论成果去开展课题研究。即“发现问题—学习理论(论证)—建立课题—开展研究—反思总结(理论)”,这是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基本进程。这一进程是一个具体实践与理性思辨交织的探究过程:科研取得了成绩固然需要我们去思考,从而发掘规律;而研究失败了,或者遇到了问题和困难,更需要我们去思考,寻找解决问题和困难的办法。
教师既是课程的消费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设计者,这就要求教师应以研究者的身份进行教学实践;不同的学生也需要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育,这也需要教师具备较浓的科研意识;还有,教师的专业知识拓展、职业素养的提高都离不开研究。所以,课题研究是教师使自己逐步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由“教书匠型”向“专家型”转化的孵化器。通过研究,我们才能转变教育思想,构建新的教育理念。
教师要不断地超越过去的自己,就是要以朴素的感情,调整自己的心态;以奉献的精神,从事崇高的事业;以高超的技艺,展示个人的才华;以不断的追求,提升自己的价值。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91
在苏州市教研室的倡导下,各校都如火如荼的开展起课题研究,我校也加入这一探讨的行列。并轰轰烈烈开展起来。在此,将最近的学习心得与大家共同分享与探讨。
一、要搞好课题研究,一定不能少了对小学音乐新课标的认识
从新标准提出的课程性质和课程基本理念中以及教学建议中,我们都可以感觉到,这次新颁发的标准更加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如新标准提出的音乐的实践性特点、音乐的不确定性、抽象性以及时间性、表演性和情感性特征,强调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识谱教学是我们音乐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保证学生有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才能为学生的音乐实践行为保驾护航。
二、根据学生心理年龄特点,分段研究
不同的的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不同,接受能力也不一样。为此,我们的课题研究分成三个年级段实施,分别为一、二年级;三、四年级;五、六年级这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岁研究的内容一样,都是识谱教学,但难易程度不同,教学形式也有异同,低年级以游戏形式为主,学习简单的单音唱名;中年级学生能比较熟练的演唱一定量的歌谱;高年级学生在熟练演唱歌谱的同时,能根据中低年级知识量的累积,创作小型的歌曲旋律。
三、乐器进课堂提高识谱兴趣
乐器进课堂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学习乐器演奏的过程同时也是识谱的过程。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不仅能正确地演奏出各种音符的时值、音高,还可以通过反复的演奏达到听音训练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准确的音高概念,有效的增强识谱的能力和兴趣。
但目前这种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的完善,同时也需要学校、社会各个方面的配合与协调。
总之,在提高综合素质的今天,小学音乐教育对识谱的要求是:“立足课堂,面向全体。”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把理性的识谱从感性入手来教,融入音乐实践活动,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利用识谱这个学习音乐的好工具,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让每个孩子真正的走入音乐,去寻找,去探索,去创造。我们的课题研究才开始一个多月,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不断完善。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92
去年,我校申请了桂林市级B类重点课题——《农村中学生学习现状及对策的研究》,我有幸参与其中,可以说是受益匪浅。一年以来,理论学习、培训及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使我更深地理解了课题研究的意义及思路,也使我对留守学生有了新的认识,给予更多的关注,促使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尽力去关爱留守学生,分析他们的学习现状,寻找相应的对策。下面就谈一谈一年多来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开题会议令我豁然开朗
开题会议上由课题负责人作课题开题报告后,市级、县级各位专家提出了一些精准的问题给我们讨论,而后又提出很有指导意义的研究思路及方法建议。我清晰明确了我们课题研究的方向及策略,感觉心中有底了。
在我们的学生中有这样一个群体:留守学生,他们中的大多数常常是我们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学生",总是被单独教育的对象。到底他们的学习现状如何?思想、生活、家庭情况怎样?我们很需要去多加关注这些问题。可是我们注意到也有个别留守学生各方面表现非常优秀,令老师也暗暗钦佩。这些表现优秀的留守学生是如何做到的呢?能否借鉴他们的优点去帮助那些学习困惑的留守学生呢?我想这就是我们课题研究的意义所在,也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二、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理论水平
课题组定期召开会议,组织理论学习。本学期在第一次课题活动时给我们每位成员发一本"课题专用笔记本",经常性阅读各类教育教学杂志,认真做好读书摘记。充分利用网络拓展理论学习,及时了解当今社会发展趋势,关注留守学生的概况,学习他人好的经验。开展课题研究过程中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撰写留守学生教育个案,并由课题组出版专刊。我每一次在总结自己的教育案例时,都得到一次较深的反思,其中有一些令人欣慰,但也不乏感到遗憾。每每过后,我都会不断督促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做得更好。
三、农村留守中学生的教育任重道远
当我越深入了解留守学生,我的心情越复杂。他们的'境遇令人担忧,他们是社会上最孤独无助的群体,他们的心中渴望理解和关爱。有些留守学生因为爱的缺失,成绩下降;有些留守学生由于教育不当而缺乏自理能力;有些留守学生由于没有正确的父母导向而成为问题学生。这些不在父母身边的留守中学生,大多数时间是在学校度过,作为学校老师,我们应给予留守学生更多的爱。关心一下留守学生一日三餐是否吃饱;天气寒冷了,他们有没有添加衣物。他们学习上有困难时,多给予帮助和支持,遇到挫折时多与他们谈心沟通。还可以教育其他同学多帮助他们。让留守中学生感觉到虽然远离父母亲,却没有远离父母般的爱,从而对学习充满信心和渴望。
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农村留守中学生的教育更是任重道远。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关注,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让他们笑对人生,健康成长!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93
3月11日我参加了乡组织的课题研究培训,感受颇多。在培训会上,县教研室范主任,周主任作了精彩的报告,我乡王校长也做了报告。现在将心得体会写出来。
范主任的《以课题研究为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使我知道了课题就是一个问题、愿景、主题,课题研究是科学研究最常见最基本的方式。课题研究的过程包括课题的选择与论证、制定研究计划、查阅文献资料等。
我们就行课题研究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教师成长的需要。课题的原则一共有8个,那就是:方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合作性原则、推广性原则。课题研究的一般流程有选题、论证、成立课题组、申请立项、开题、制定课题实施方案、按计划实施研究、结题鉴定。
课题的来源有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选题一共有四个方面:
1、从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
2、从教育教学实际,所急需解决的问题中提出问题。
3、从先进的经验和方法中提出问题。
4、从有关部门发布的课题指南中得到问题。选题注意事项一是从实际出发,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二是不攀高、不求大、不贪多,提倡小课题。课题论证是对已初步确定的课题进行分析、评价和预测,是课题确定的深化。
我认为搞一个课题研究真不容易,要有一个业务能力强,组织能力强的团队,踏踏实实干事的人。现在,我们乡就缺少这样一个团队、一个核心人物,领导者、组织者谁会是这个人呢?我也同样坚信认识比行动更重要,我们要进行课题研究,一定要首先认识到课题研究的重要性,从思想上改变自己,然后落实到行动上。我们要全身心的投入,不断思考,不断尝试新的挑战。我们要见了一个规范的团队,不断学习,要科学、有一定的策略。
周主任的《把教研做在课堂上》的报告使我知道了教育应该是一种幸福而完整的生活,我们要然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一堂好课,一共有五个基本要求,那就是:有意义、有效率、有生成型、常态性(为学生为孩子上课)、有待完善,扎实、充实、丰实、平时、真实,组成了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
我认为不要教给学生现成答案,一定要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要让学生爱上课堂。我们要给孩子学习的动力,我们教师自身就是一种教学资源,一定要挖掘好。我们要面带微笑、满怀激情的上好每一堂课。我认为我们课堂现在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重结果轻过程。
我们教学时千万不要急于求成,一定让学生去经历、探究,我们当老师一定要的帮助学生去学习、探究,而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我们要尊重学生让学生学得愉快。环境我们不能改变,别人人我们不能改变,但是我们能改变自己。从想在开始我要接纳我不能改变,努力改变我能改变的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
我们乡校长的《课题研究贵在持之以恒》的报告,使我懂得了我们要不断思考、不断反思、不断进步,立足课堂致力于课堂改革让自己的课堂越来越精彩。我们要像王校长一样进行课题研究,寻找合适的切入点,选择适合的课题进行研究。酸甜苦辣都是营养,成功失败都是收获。最后把简单的事做好,持之以恒进行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我们正在上路……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94
参加了微型课题研究,我收获颇多。“微型课题研究”是当前教学上的热门话题,也是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载体。微型课题是指以教师自身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标的课题。微型课题的特点是切口小、范围广、方向明、周期短、投资少、收益高。课题追求有实用价值,教师从自己身边的教育教学问题入手,去研究解决的办法。
一年来,我针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通过独立研究,共同讨论,尤其是通过上学期的《化学发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校本作业优化》的研究,有了一定的收获和体会。以下就是我的几方面感受:
一、在课题研究中提高了教育教学科研理论水平
在课题研究以前曾经一直认为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的任务就是上好课,教育好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就可以了,至于教学研究,那是教育专家的事或者说是各级教研员的工作,与我的教学生活很遥远,但现在自己做课题后我转变了看法。
教育教学研究就在我们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教师的研究取材就应当取材于我们的日常教学生活中,例如在我们的平常教学课堂上有的课堂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就具有一定的教研价值,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也可以深思之后用文字写下来,和同行同事交流也许会取得更好的解决办法,在生活中更要做一名有心人,善于积累还应当及时掌握教育信息、教育动态,提高从实际工作中发现科研课题的能力。
通过课题研究我认识到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是教研工作者的首要环节,也是关键的一步,因为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引导着研究方向,并制约着整个研究工作的进行及研究的价值。
通过课题研究活动,我加强了课题研究的理论学习,加强了对课题研究的理解,学会从多方面、多途径地去寻找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如从网上下载、从杂志上寻找,到图书馆收集、分享交流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加深了对课题研究的理解和认识。在整个课题研究活动中,我由开始的无所适从到现在渐渐地得心应手,并在活动中不断成长。课题研究提高了我的科研能力,从熟悉课题、理解课题,到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尝试活动前的准备到活动后反思的整个过程中,我体验着课题研究带来的成功快乐。
二、在课题研究中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能力
微型课题研究实际上是一种行动研究,是行动者为解决自己实践问题而进行的研究。行动研究是行动者对自己的实践进行的批判性思考。
通过对微型课题研究所做的尝试,我体会到,微型课题研究的价值可以归结为“改进”和“参与”。在计划——行动——观察——评价的每一个阶段都有教师的声音。行动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改进教育实践,不是构建教育理论。教师“参与”研究是为了科学地“改进”自身的工作,“改进”不仅仅意味着教师通过内省、反思、探究教育教学行为,还意味着通过研究改变教师对教育实践的理解,使教师专业生活方式发生变化,从而实现教师的专业扩展。由此,微型课题研究将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方式之一。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问题、体制的问题、评价的问题、考试的问题、升学压力等方面的问题,而课外作业繁多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调研,分析论证,提出了校本作业设计的原则。该原则是:
1、控制学生课外作业的数量。
2、按知识点设计校本作业。
3、重复的题目不出,类似的题目少出。
4、难题少出,偏题、怪题、超纲的题目不出。
三、较为全面的掌握了微型课题的研究的方法
1、课题研究需要甘于寂寞、踏实工作、默默奉献的精神。
课题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短期内取得成效。它是一个艰苦而又漫长的过程,特别是想要取得一点理论上的突破或者是实践上的创新,都需要踏踏实实地埋头苦干冥思苦想。参与课题研究最重要的就是调整自己的心态,要甘于寂寞、淡泊名利、默默奉献,如果心浮气躁,急功近利,课题研究是很难有所收获的,更难体会到精神方面的充实与情感上的满足。
2、精心选题是课题研究的良好开端。
我认为一个好的课题一定要能帮我们解决日常教育教学当中遇到的并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还要“近”、“小”、“实”。“近”就是贴近教学,贴近现实,贴近学科学习背景。我翻阅了大量书籍资料,调查访问了有关学生,与同事讨论,最终我选择了《化学发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校本作业优化》这一课题、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实实在在的对它进行了多维化的设计研究。
3、自我管理是课研究有序、扎实进行的必要保障。
确定实验研究对象,制定研究计划,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便及时了解学生对于化学作业的态度和完成效果,使课题研究有的放矢。通过设计、讨论、试验、修改等多种方式,精选习题,反复推敲。设置作业时分为基础训练、能力提升和高考链接三个部分。
4、善于积累、不断反思是提升课题研究质量的关键
原始资料如果不及时记录,到需要时再去追忆、收集,则为时已晚。因此,我非常注意原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做过的事情,都随时注意记录、反思和总结,让自己的研究留下轨迹。记录自己研究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保留电子文挡和纸质资料,同时不忘反思,撰写经验总结。
5、教学相长是课题研究的魅力所在。
作业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创造了宽松的作业环境,自主权掌握在学生手里。初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思维,坚持可持续发展思想。通过本课题前期的实施和研究,教师的素质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教学观念转变了,业务能力加强了,实现了教师与学生共同进步。
课题研究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是关于课题的思考并没有结束,课题的学习与研究中,我深刻地感受到“自我发现——自我反思——自我解决”对专业发展的提升作用,也能真切地体验到“经历着的研究者”的`充实与自在,体会到“拨开云雾,喜见阳光”的幸福与快乐!此次活动对我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意义上的推进,我将充满热情,充满信心,在教学和教研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95
一、课题研究需要在实践中点点滴滴的积累
课题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短期内取得成效。它是一个艰苦而又漫长的过程,特别是想要取得一点理论上的突破或者是实践上的创新,都需要我们踏踏实实地埋头苦干冥思苦想。我认为参与课题研究最重要的就是调整自己的心态,要甘于寂寞、淡泊名利、默默奉献,如果心浮气躁,急功近利,课题研究是很难有所收获的,更难体会到精神方面的充实与情感上的满足。
二、课题的制定一定要服务于教学工作
我认为一个好的课题一定要能帮我们解决日常教育教学当中遇到的并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还要“近”、“小”、“实”。“近”就是贴近教学,贴近现实,贴近学科学习背景。“小”就是切口宜小,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研究,以小见大。“实”就是实在,课题实实在在,研究实实在在,结论实实在在。我翻阅了大量书籍资料,调查访问了有关学生,最终我选择了《农村初中地理读图方法的研究》这一课题,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实实在在的对它进行了多维化的设计研究。该课题以认知理论和终身教育理论为依据,以调查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以农村初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如何根据地理课堂教学中遇到学生的读图问题为前提,研究出符合学生实际的读图方法,让学生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穿插读图方法的讲解,培养、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发展个性,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题符合以人为本、减负増效的教育理念,选题新颖、方法可行、内容丰富、结构合理,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三、不断反思是提升课题研究质量的关键
“教育反思”是个体对自身教育观念及行为的认识、监控和调节。在我的课题研究整个过程中,必须培植“反思”意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使课题研究自始至终都保持活力,不偏离研究方向。我常常进行反思、注重细节反思,抓住稍纵即逝的教育“杰作”,进行深度思考,留住教育的“记忆”,形成智慧性积累,从而提升课题研究的洞察力。同时注重阶段反思,课题研究不是短暂的、断裂的,它是连续的,系统的。我们在反思的时候也可以按照自己的研究进度,按阶段进行反思,形成系列反思。
四、分析地理读图方法应该注意的事项
通过地理读图方法的训练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充分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着差异性,但在他们的.心灵深处都有追求成功的渴望。高效的地理课堂教学必须使全体学生都能投入其中,让更多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这就需要地理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充分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贴近于各层次学生的学习任务:教师可以针对同一图形设计不同的问题,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会读图、析图。
2、要有足够的驱动力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
地理课堂中的读图题的难易程度的设计立足点是把教师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真正转移到“为学生的学”上,并把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作为检验教学的设计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因此读图的设计要难易适度。过多的读图会使学生长时间处于低水平思维状态,他们,尤其是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会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过多的难度偏高的读图则对学生的思维带来压力,尤其易增加学困生的挫折感。因此,读图训练一定要充分考虑学情,设计难度适中的图形,这样有利于为各层次学生都提供足够的驱动力,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
总之,作为教师,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地理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