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2024/07/09心得体会

此篇文章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精选82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1

通过高中物理新课改培训学习,本人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有了很大的转变,教学方法和形式也有了很大的改变。“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要求我们教师在新课程环境下,必须具备更高层次的教育教学方面的水平和素养,同时,作为一线教师将面临:新课标的理念,师生都比较陌生;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是否能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评价应如何实施;新教材涉及的新技术,教师如何进修和面对等一系列问题。

随着创新教育研究的深入,其研究重心已经由宏观的理论建构、机制探索转向微观的课堂教学、学生学习。而我们的大部分学生,却没有这种思想。例如:万有引力的应用,测定单摆的重力加速度,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教师应打破以往的教学方法,采用新课改的三维教学目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激情,探究物理实验的原理。充分利用身边现有的课程资源进行课程改革。利用神奇的图片,大自然的物理现象,从物理角度较明确地表述科学探究,改变以往呆板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空间。尊重学生的需求发展特点,重视基础,为学生有个性发展提供空间。“探究式教学”就是从学生出发,做到以人为本,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环境中体验成功,健康成长。只要我们加强认识,积极探索,定能找到得心应手的“探究式教学”方法。课程标准提出“普通高中教育仍属于基础教育,应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应针对学生的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在新课程中一个很重突出的特点就是开展研究性学习。我们现在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已经不再仅仅局限再听老师讲课这样的基础上了,更多的需要同学们自己去探索、研究和动手实验,才能再这一过程中学到知识,更能应用知识。强调知识的构建过程,注重培养物理实验、科学探究能力;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注重物理学核心概念的建立。

强调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保护探索兴趣,学习欲望;体现时代性强调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注重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的.融合;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关注科学技术社会观念的渗透。反映选择性综合不同地区课程资源,考虑农村和城市学生认知特点;精心设计栏目,使教学内容丰富,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方便;既重共性,又突出系列特色,为学生发展提供空间。强调可操作性注重继承与发展,开发教材辅助资源。

教师应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实践的改进,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课堂教学将积极促使学生体验物理概念的建立过程和科学家们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促使学生思维多层次的展开,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更大幅度的发展。课堂教学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是实现教育功能,完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及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教师仅作为知识的“载体”,那么学习的真正目的也就得不到体现。所以课堂教学由灌输转变为引导这一点至关重要。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试着把自己“藏”起来,不做大教授,更不做大法官,把自己幻化成学生的一员。等学生走歪了,在旁边点一下,学生精彩了,欣赏一下。这样学生学得快乐,教师教得也快乐。何乐而不为呢?

由于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分数往往用来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通常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得到比较多的关注,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被冷落在一边。这只会使那些所谓的“差生”更加糟糕,任何一个孩子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无限丰富而又美好的世界等着我们去开发。因此,对学生一视同仁,帮助他们找到自信的阶梯,是每一位教师在工作中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通过培训了解到新课改关注学生的需要并关注他们的发展,满足了现代高中生的全面素质发展的需要,如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道德水平、身心健康状况、终身学习的能力、人生规划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个性发展等方面。在新课改的今天,我们面临的不但具有高度的不可预测性和复杂性,而且越来越找不到一套放之四海皆准的应变方法。因此,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生重组,这样才能保证站在高的角度来指导学生的学习,以不断适应新的改革,迎接新的更大的课改挑战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2

教师要关注知识。

要研究高考题,什么是经常考的,什么是重点、什么是考点,什么类型的题经常出,要把三年的高考题进行系统分析,找出规律和特点。只有对高考试卷做出精确的分析,才会掌握高考的得分点。知道了这些,就知道平时上课讲什么有用,讲什么没有,就会让自己的课有针对性,就会让学生在考试中得到分数。

要分析教材,研究教法。 把教材的内容吃透,做到成竹在胸,让知识形成体系,前后勾连,给学生一个整体概念。老师的知识不成体系,给学生的必然支离破碎。要研究教法。同一个内容,为什么不同的老师教效果就不一样?原因就是方法不一样,其实老师的知识含量几乎是一样的,但老师水平的高低却有很大差别,这除了和能力素质个性有关外,和研究不研究教法肯定是有关系的。所以教师要钻研业务,要关注知识,研究教材教法、考纲课标。

但是你研究明白了的这些知识是要传授给学生的.,你花了很多心血,学生上课却不听不学,你怎办?你骂学生不懂事、不立事,可他还是不愿学,不愿听,那怎办?于是就逼迫,反复讲反复强调;布置大量作业,强迫完成;反复考试,以分数促进学习。大量补课,无限延长学习时间,不准学生干别的,杜绝一切娱乐活动,把全部精力集中到学习上来。看看,我们很多学校不就是这么做的么?结果,孩子除了学习啥也不会,不会对待尊长,不会干活劳动,不了解社会,不懂人情礼往,没有丰富的情感,一切集中到学习上知识上,忽略道德情操的培养,最后成为考试机器。教师对知识的研究成果不能转化给学生,那就是没用的知识。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我们没有研究学生。研究学生什么呢?研究他的思维,他是善于逻辑思维,还是善于形象思维?这决定它适合学文还是学理。研究他的性格、血型,外向?内向?沉静还是张扬?适合做什么工作?从事什么职业?当兵?从政?经商?做学问?他适合往哪个方向发展?三岁看老,我们能不能从蛛丝马迹中探寻到他未来的发展方向。研究他对那些学科有兴趣?对那些学科根本不感兴趣?研究明白这些问题,我们就知道往哪个方向培养他。怎样让他扬长避短,学有所长。怎么把“短板”补长,怎么让“长板”更长。研究他的理想,帮他树立远大目标,并帮他制定实现计划。研究他的品德,让他人性中善良的一面,不断发光;找出他丑恶的一面,不断校正。研究他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研究他的生物钟,使之更适应学习。研究他的兴趣特长,研究他的喜好,研究他的朋友圈子,研究它对社会、国家、民族、民主、父母的看法。研究他名字的含义,研究他父母在孩子身上寄予了怎样的期望。研究他的健康程度、饮食习惯。研究他的家庭背景、文化背景、经济状况,生长环境,等等。研究这些我们就知道怎样尊重他,保护他的自尊心,我们就知道他需要什么,喜好什么?我们应该给他提供什么样的教育?我们常说因材施教,那么这个“材”是什么样的?我们对这个“材”不了解,那我们怎么施教?没办法,我们只好用同一种模式培养同一个类型的人才,批量生产。哪管你的教鞭下有谁是瓦特,谁是爱迪生、谁是刘翔、谁是宋祖英,因此我们培养不出创造型人才,消灭个性,扼杀个性,培养出的全是没个性的书呆子。

一个学校越具有强制性,学生越具有奴性;一个学校越强势,培养出的学生越弱势;学生不敢反抗,不敢抗争,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不敢坚持自己的意见,甚至不敢举手,不敢发言,于是都变成了小绵羊。学校乐了,这学生管的多听话;老师乐了,这学生多顺从;家长高兴了,这孩子“懂事”了。毁了的是这个学生前途和祖国的未来。

假如我们把需要对学生研究的项目列成一个表,然后,每学期让老师们调查研究一番,你想会不会对我们如何实施有效教育产生积极影响?

学生是学校最大的教育资源,如何开发这个资源?如何做到“相信学生、发展学生、利用学生、解放学生”?是区别真教育与假教育的界限。

你说,关注学生重要不重要?可惜,我们许多学校别说做不到,恐怕连想都没想到!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3

为了使课改推向新的阶段,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我校组织我们赴课改之前沿阵地的太谷观摩学习,取经解惑。而今实地感受,确是印象深刻,触动颇深。那里的课堂改革搞得真是热火朝天,如火如荼。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影响,下面就谈谈我的收获和体会。

一、促进了我的认识。

1、新教学观念。通过学习和新课改的不断实施,我逐渐认识到教学的本质不再是传统教学中教师单向的灌输和讲解,而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学是交流的过程,是探究的过程,是师生合作,互动的过程。课堂教学关注的是以学生形成积极进取乐观的人生态度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不仅要使学生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更要强调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新课程观念。通过学习和听课,我逐渐认识到课程是体验和感受,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的整合。教材不是教学内容的唯一载体,课堂也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场所,教师更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教师要懂得只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3、新学生观念。通过学习,我领悟到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尊重学生,承认不同学生具有独特性,并为其创造成功的机会,教师要树立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相信学生,热爱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新的感受。

1、挖掘教材,精心编写导学案。

大家都知道,在新课改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主体作用首先体现在导学案的编写上。课改以来,他们认真钻研,灵活挖掘教材,重组教材中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构成知识网。通过多种形式的问题设计,把散乱的知识,语言,语法变为简单有序的知识系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导学案,在设计导学案时,集体备课,集体研课,并装订成册,为上好不同类型的课打好基础,作好铺垫。所以,从这一点来看,很值得我们学习。

2、充分展示,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新课改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则是每个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一个平台。一直以来,他们坚持使用学案课堂模式来进行英语教学,尽可能的将课堂交给每一位学生。主要方法如下:

第一,大胆放手,耐心指导。在课程改革的教学中肯定会失败。面对失败,不要气馁,而是用平和的心态和学生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然后鼓励他们继续大胆的向前迈进。在展示环节中,要一改过去每节课都是优等生在发言的状况,规定每个学习小组的每个成员必须轮流上台展示,主讲或当小老师。放手让他们用各自喜爱的方式来尝试,来体会,然后耐心地指导他们用更全面的方法来改进,来创造。在展示过程中,有表现得非常到位的,也有表现得特别欠缺的。但即使再展示不好的学生,也要静静地等待他们展示完,绝不要中途打断他们。因为一旦被完全否决,他们的信心将倍受打击,其他的后进生也会因此产生恐惧的心理,教学又会回到由优生主宰课堂的原路上。“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只要耐心的指导,放手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地去尝试,去探索,去总结,不用着急教学内容是否能及时完成,不必担心教学质量暂时是否受到影响,只要让所有的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功便指日可待。

第二,多点奖励,少点批评。在教学中,应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态度,尽可能较多的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的真好!你懂得真不少!语音语调相当漂亮!真有创意!等等。并在教学当中采用激励性评价,如加分或发卡等多种形式,来调动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3、反馈检测,落实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课改过程中,反馈检测也是相当重要的。这是检测学生对知识的落实情况和学生通过学习体验成功,享受快乐的有效环节。内容主要以口语检测和笔试相结合,形式可以多样。时间充足的话,可对学生进行当堂检测;也可利用早自习或晚自习对部分学生进行综合抽测;还可在课余时间,让每组的小组长对本组的学生进行简单的测试;每天的导学案检查也是一种方式。及时发现学生在知识掌握或口语表达方面的不足,并及时进行补充讲解,不让一个学生因此而掉队。

三。我的收获

在经历了这两天的思想洗礼之后,增强了我们课改的动力。促使我们努力在教学中尝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上充满了笑语,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争着回答问题,小组合作的非常好,真正做到了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快乐;尽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从单词到句子,再从句子到短文,从对话表演到知识点讲解,尽量让学生说,讲;尽量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让大家都懂得如何分工协作,如何团结友爱;真正让学生体会到课堂是他们获取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四、我的反思

在观摩回来的路上,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回忆我们走在课改的旅程上,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着许多美中不足的地方。如课堂秩序较难维持,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学内容难以完成,教学进度缓慢;课堂用语母语使用过多,语音语调不够准确;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能持久,积极性出现差异等等。面对以上问题,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把课改工作做得细之又细,每一个环节都要稳扎稳打,落到实处,要把课改作为一项持久的工作,不厌其烦地去做,同时还要求我们善于总结得失,及时修正,及时完善,让我们的课改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4

经过一年的培训学习及教学实践,听取了学景专家们的指导和介绍,在课改的道路上我又成长了一步。学景专家们异彩纷呈、深入扎实的专题讲座,丰富多彩的课堂实讲让我受益匪浅。通过学习先进地区的教育经验和课改新理念、新举措、新方法,总结了三点心得体会:

第一,必须转变教育观念,适应课程改革;

第二,必须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第三,必须转变教师角色,做课堂的引领者而不是包办者。

课堂教学改革不仅仅是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什么是学习方式?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策略与方法,而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不是指学习的具体小策略,而是指学习的大趋向。因此,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目前学生总是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实践、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可以按以下方式进行操作:

1、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为学生自主创新创设条件。

在教学前,教师深入地钻研教材,在把握住教材实质的基础上,能创造性的设计教学,弥补教材的某些不足,改变传统教育的弊端,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通过精心备课,设计出适合学生学习方式的教案。

2、营造自主创新的氛围,鼓励学生尝试。

创造力是没法教的,所谓的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展开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于创造力的才能。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设计情景创造机会,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尝试。

3、以"合作学习"为核心组织教学。

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国共产党同创新,把"合作学习"延伸到课外。

4、让学生在生动的实践活动中探索创新。

活动是学生学习乃至培养创新意识的最根本途径,我们大胆放手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依据"思维从动作开始"的规律,为学生创设一个活动、探究、思考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面对同一难题,有的学生采取独立探索的方式,有的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最终都很好的解决了问题,可见学生依据自己的能力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完全可以达到很好效果。

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在的教学由于教学进度的要求,基本上以教师、课堂和书本为中心,过度练习,学生很少有机会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获得知识与发展,学生追求惟一的正确答案。教学内容偏难、偏多,学生对书本知识关注比较多,而对情感、态度关注比较少。

2、课堂提问在教学中经常要用到,教师不自觉地把每一个要教学的内容,分得很细很细。这样不利于学生思考,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采用"大步骤"提问方法,多留点空间和时间给学生思考,让学生探索其中的奥秘,让学生体验探索的乐趣。

3、有时课堂内的讨论与交流,流于形式。由于教学进度的要求有些讨论时间时间过少,学生在叽叽喳喳地说,谁也听不清楚。课堂讨论效果有限。

4、展示积极,但是广度和深度不够,没有达到所有人都参与的效果,并且学生们还没有深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时代在改变,社会在进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每个教师都不希望自己的课堂规规矩矩、死气沉沉,而是希望还课堂一派生机与活力。努力改变我们教师自己,积极探索适合我们学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有效学习的学习方式,是所有教师应当努力去做的!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5

经过此次培训学习,使得自己对新课程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也使自己认识到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经过这些年的教学探索,结合学生实际,深刻认识到新教材内容发生了很多变化,这就要求教师相应的转变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反思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现总结如下:

一、教学观念的改变

通过对教材学习和研究,新教材与以往的教材有很大的变化,教材设置了许多问题和阅读材料,甚至一些名人的先进事迹,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阅读能力,通过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因而要求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探究知识,让学生亲历、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如:让学生参与课题研究。作为教师,应该更新教育观念,真正做到“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要在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同时,观察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样的能力,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这种反思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教学方法的转变

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材内容的变化,学生的实际情况,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灵活使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例如新教材在一些内容设置上,只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得出结论,缺乏严密的逻辑推理,习题设置过于简单,不利于将来的高考,这就需要教师配以多样的习题来帮助学生理解,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能力;对于复习课,要通过各类习题来帮助学生复习总结已学过的知识;有时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学生上讲台、游戏比赛、讨论、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在一堂课上,有时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重在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达到课堂教学的效果,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另外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背景下,教师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许多课要求教师要用多媒体教学,要求学生会用多功能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有以下一些明显的优势: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容量;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特别对于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等借助于投影仪来完成会事半功倍。

三、要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每一堂课都要有教学重点,整堂的教学都应该围绕着教学重点来逐步展开的。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教师应该采取一种最通俗易懂的,最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来讲授,也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讲解,重要的是要配以基础,经典的习题,当然适当地插入与此类知识有关的笑话那是最好不过了,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在选择例题和习题时最好能从易到难呈阶梯式展现。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突破教学难点也是有帮助的。一堂课难点不宜太多,突破一个就可以了,最好的突破方法还是在讲之前就应该先做好铺垫,扫清后面可能出现的障碍,一步一步的接近目标,这样效果比直接讲要好的多,这种方法我是屡试不爽。

四、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

无论何种教学方式,都应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对新课改下的教学也是如此,很多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教学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证拿出来,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其实定理、公式推证的过程本身就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不讲公式的推导就直接让学生去做题,试图通过让学生大量地做题去总结出一些方法,规律。结果却是多数学生不但“悟”不出方法、规律,而且只会机械地模仿,思维水平较低,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如五。加强自身的学习,跟上时代的步伐

俗话说得好,”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由于第一次上新教材,我们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努力钻研教材和教学大纲,通过网络学习外省在新课程方面的教学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钻研与新课程相关的高考试题,这样才能有备无患,与时俱进,跟上新时代的步伐。另外要加强教师集体备课、相互合作、取长补短。我们应该多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取经,博采百家之长为己所用。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6

为了使课改推向新的阶段,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我校组织我们赴课改之前沿阵地的太谷观摩学习,取经解惑。而今实地感受,确是印象深刻,触动颇深。那里的课堂改革搞得真是热火朝天,如火如荼。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影响,下面就谈谈我的收获和体会。

一、促进了我的认识。

1、新教学观念。通过学习和新课改的不断实施,我逐渐认识到教学的本质不再是传统教学中教师单向的灌输和讲解,而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学是交流的过程,是探究的过程,是师生合作,互动的过程。课堂教学关注的是以学生形成积极进取乐观的人生态度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不仅要使学生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更要强调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新课程观念。通过学习和听课,我逐渐认识到课程是体验和感受,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的整合。教材不是教学内容的唯一载体,课堂也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场所,教师更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教师要懂得只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3、新学生观念。通过学习,我领悟到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尊重学生,承认不同学生具有独特性,并为其创造成功的机会,教师要树立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相信学生,热爱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新的感受。

1、挖掘教材,精心编写导学案。

大家都知道,在新课改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主体作用首先体现在导学案的编写上。课改以来,他们认真钻研,灵活挖掘教材,重组教材中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构成知识网。通过多种形式的问题设计,把散乱的知识,语言,语法变为简单有序的知识系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导学案,在设计导学案时,集体备课,集体研课,并装订成册,为上好不同类型的课打好基础,作好铺垫。所以,从这一点来看,很值得我们学习。

2、充分展示,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新课改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则是每个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一个平台。一直以来,他们坚持使用学案课堂模式来进行英语教学,尽可能的将课堂交给每一位学生。主要方法如下:

第一,大胆放手,耐心指导。在课程改革的教学中肯定会失败。面对失败,不要气馁,而是用平和的心态和学生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然后鼓励他们继续大胆的向前迈进。在展示环节中,要一改过去每节课都是优等生在发言的状况,规定每个学习小组的每个成员必须轮流上台展示,主讲或当小老师。放手让他们用各自喜爱的方式来尝试,来体会,然后耐心地指导他们用更全面的方法来改进,来创造。在展示过程中,有表现得非常到位的,也有表现得特别欠缺的。但即使再展示不好的学生,也要静静地等待他们展示完,绝不要中途打断他们。因为一旦被完全否决,他们的信心将倍受打击,其他的后进生也会因此产生恐惧的心理,教学又会回到由优生主宰课堂的原路上。“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只要耐心的指导,放手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地去尝试,去探索,去总结,不用着急教学内容是否能及时完成,不必担心教学质量暂时是否受到影响,只要让所有的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功便指日可待。

第二,多点奖励,少点批评。在教学中,应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态度,尽可能较多的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的真好!你懂得真不少!语音语调相当漂亮!真有创意!等等。并在教学当中采用激励性评价,如加分或发卡等多种形式,来调动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3、反馈检测,落实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课改过程中,反馈检测也是相当重要的。这是检测学生对知识的落实情况和学生通过学习体验成功,享受快乐的有效环节。内容主要以口语检测和笔试相结合,形式可以多样。时间充足的话,可对学生进行当堂检测;也可利用早自习或晚自习对部分学生进行综合抽测;还可在课余时间,让每组的小组长对本组的学生进行简单的测试;每天的导学案检查也是一种方式。及时发现学生在知识掌握或口语表达方面的不足,并及时进行补充讲解,不让一个学生因此而掉队。

三、我的收获

在经历了这两天的思想洗礼之后,增强了我们课改的动力。促使我们努力在教学中尝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上充满了笑语,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争着回答问题,小组合作的非常好,真正做到了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快乐;尽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从单词到句子,再从句子到短文,从对话表演到知识点讲解,尽量让学生说,讲;尽量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让大家都懂得如何分工协作,如何团结友爱;真正让学生体会到课堂是他们获取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四、我的反思

在观摩回来的路上,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回忆我们走在课改的旅程上,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着许多美中不足的地方。如课堂秩序较难维持,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学内容难以完成,教学进度缓慢;课堂用语母语使用过多,语音语调不够准确;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能持久,积极性出现差异等等。面对以上问题,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把课改工作做得细之又细,每一个环节都要稳扎稳打,落到实处,要把课改作为一项持久的工作,不厌其烦地去做,同时还要求我们善于总结得失,及时修正,及时完善,让我们的课改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7

经过一年的培训学习及教学实践,听取了学景专家们的指导和介绍,在课改的道路上我又成长了一步。学景专家们异彩纷呈、深入扎实的专题讲座,丰富多彩的课堂实讲让我受益匪浅。通过学习先进地区的教育经验和课改新理念、新举措、新方法,总结了三点心得体会:

第一,必须转变教育观念,适应课程改革;第二,必须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第三,必须转变教师角色,做课堂的引领者而不是包办者。

课堂教学改革不仅仅是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什么是学习方式?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策略与方法,而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不是指学习的具体小策略,而是指学习的大趋向。因此,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目前学生总是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实践、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可以按以下方式进行操作:

1、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为学生自主创新创设条件。在教学前,教师深入地钻研教材,在把握住教材实质的基础上,能创造性的设计教学,弥补教材的某些不足,改变传统教育的弊端,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通过精心备课,设计出适合学生学习方式的教案。

2、营造自主创新的氛围,鼓励学生尝试。创造力是没法教的,所谓的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展开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于创造力的才能。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设计情景创造机会,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尝试。

3、以"合作学习"为核心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国共产党同创新,把"合作学习"延伸到课外。

4、让学生在生动的实践活动中探索创新。活动是学生学习乃至培养创新意识的最根本途径,我们大胆放手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依据"思维从动作开始"的规律,()为学生创设一个活动、探究、思考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面对同一难题,有的学生采取独立探索的方式,有的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最终都很好的解决了问题,可见学生依据自己的能力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完全可以达到很好效果。

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在的教学由于教学进度的要求,基本上以教师、课堂和书本为中心,过度练习,学生很少有机会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获得知识与发展,学生追求惟一的正确答案。教学内容偏难、偏多,学生对书本知识关注比较多,而对情感、态度关注比较少。

2、课堂提问在教学中经常要用到,教师不自觉地把每一个要教学的内容,分得很细很细。这样不利于学生思考,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采用"大步骤"提问方法,多留点空间和时间给学生思考,让学生探索其中的奥秘,让学生体验探索的乐趣。

3、有时课堂内的讨论与交流,流于形式。由于教学进度的要求有些讨论时间时间过少,学生在叽叽喳喳地说,谁也听不清楚。课堂讨论效果有限。

4、展示积极,但是广度和深度不够,没有达到所有人都参与的效果,并且学生们还没有深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时代在改变,社会在进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每个教师都不希望自己的课堂规规矩矩、死气沉沉,而是希望还课堂一派生机与活力。努力改变我们教师自己,积极探索适合我们学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有效学习的学习方式,是所有教师应当努力去做的!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8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课堂改革恰如一阵春风,吹遍了乌兰察布,吹进了我们的课堂,使沉闷的课堂充满了活力。

20xx年的春天,由中国教师报主导的课改顺应时代潮流,已经进入到了第三代。第三代课改的核心要义是从改变教学的意义走向改变教育的意义,从研究课堂走向研究教室,从课堂教学走向自主学习,从知识传承走向知识创新。

“路漫漫其修远兮”,课改途中疑难多,困惑多。一路走来我们很辛苦。然而付出就有回报。在学习和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走进安徽铜都双语学校进行观摩、学习,在体验式培训中接触了最新观念。学校组织的每周一次的听、评课、研讨活动,为我们提供了互相学习的平台,也指导着我们每一次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我们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新课堂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每一位教师在这场改革中都需要重新认识、重新定位,走进新的角色,改进自己的教学。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老师们都付出了不少心血去探索寻找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功夫不负有心人,历经一年多的栉风沐雨,终于摸索出一套适合我校教学实际的“四环20字”课堂模式,即:自研自探、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质疑评价、总结提升。

新课堂中,教师不再是以前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直接参与者,教师应称其为“导学教师”。讲课应该称其为“课堂学习”“指导学习”。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依照导学案自学,找出学习困惑,围绕困惑对学、群学、寻求帮助。以小组为单位小展示,根据小展示进行大展示(全班展示);学生归位,整理学案,整理纠错本。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要进行“三查”即查自学的进度和效果,查小展示中存在的问题,利用对子查,让每一位学生都过关。

我们教师观念、方式的转变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因为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牵引出思维方式的能动性、创造性。才能真正得到张扬、提升,才能成为独立的积极参与社会的有责任的人。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此被看成本次课程课改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中,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在课堂上学生被当作是单独的学习个体,而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有点唯老师独尊的架势,而且一味地强调学生接受老师灌输的现有知识,很少甚至没有考虑过学生的.真实感受。

课堂改革中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应该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由过去被动学习的客体地位转变为主动学习的主体地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我会学”,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探索者。如今,通过课堂改革,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方法也改变了,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学生也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学习的积极性也明显提高了,变得爱学习,更爱展示。

“很难想象一个不会与人相处的人在当今社会将如何生存”,这是美国商界一名人士的感叹!这无疑给教育提出了新的命题,必须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会交往的人,会有分工、有协作的合作学习。高效课堂教学不仅增长了学生的技能,提高了课堂效率,更重要的是潜意识里教会学生如何与人相处,促进了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开展合作学习,让他们并肩作战,一起完成任务。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对方的重要性,体会到集体智慧的力量,从而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好品德,让他们乐于与人交往,善于与人交往。

总之,通过教学中的尝试,我们的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合作意识好交往能力也大大增强。我校教师深刻体会到了新课改所带来的喜悦,但这只是一个开端,我们要做还很多,还需要不断学习新课改的有关理论。我们沐浴着课改的春风,定会迈向成功教育的彼岸。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9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课堂改革恰如一阵春风,吹遍了乌兰察布,吹进了我们的课堂,使沉闷的课堂充满了活力。

20xx年的春天,由中国教师报主导的课改顺应时代潮流,已经进入到了第三代。第三代课改的核心要义是从改变教学的意义走向改变教育的意义,从研究课堂走向研究教室,从课堂教学走向自主学习,从知识传承走向知识创新。

“路漫漫其修远兮”,课改途中疑难多,困惑多。一路走来我们很辛苦。然而付出就有回报。在学习和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走进安徽铜都双语学校进行观摩、学习,在体验式培训中接触了最新观念。学校组织的每周一次的听、评课、研讨活动,为我们提供了互相学习的平台,也指导着我们每一次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我们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新课堂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每一位教师在这场改革中都需要重新认识、重新定位,走进新的角色,改进自己的教学。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老师们都付出了不少心血去探索寻找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功夫不负有心人,历经一年多的栉风沐雨,终于摸索出一套适合我校教学实际的“四环20字”课堂模式,即:自研自探、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质疑评价、总结提升。

新课堂中,教师不再是以前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直接参与者,教师应称其为“导学教师”。讲课应该称其为“课堂学习”“指导学习”。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依照导学案自学,找出学习困惑,围绕困惑对学、群学、寻求帮助。以小组为单位小展示,根据小展示进行大展示(全班展示);学生归位,整理学案,整理纠错本。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要进行“三查”即查自学的进度和效果,查小展示中存在的问题,利用对子查,让每一位学生都过关。

我们教师观念、方式的转变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因为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牵引出思维方式的能动性、创造性。才能真正得到张扬、提升,才能成为独立的积极参与社会的有责任的人。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此被看成本次课程课改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中,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在课堂上学生被当作是单独的学习个体,而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有点唯老师独尊的架势,而且一味地强调学生接受老师灌输的现有知识,很少甚至没有考虑过学生的真实感受。

课堂改革中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应该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由过去被动学习的客体地位转变为主动学习的主体地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我会学”,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探索者。如今,通过课堂改革,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方法也改变了,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学生也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学习的积极性也明显提高了,变得爱学习,更爱展示。

“很难想象一个不会与人相处的人在当今社会将如何生存”,这是美国商界一名人士的感叹!这无疑给教育提出了新的命题,必须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会交往的人,会有分工、有协作的合作学习。高效课堂教学不仅增长了学生的技能,提高了课堂效率,更重要的是潜意识里教会学生如何与人相处,促进了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开展合作学习,让他们并肩作战,一起完成任务。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对方的重要性,体会到集体智慧的力量,从而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好品德,让他们乐于与人交往,善于与人交往。

总之,通过教学中的尝试,我们的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合作意识好交往能力也大大增强。我校教师深刻体会到了新课改所带来的喜悦,但这只是一个开端,我们要做还很多,还需要不断学习新课改的有关理论。我们沐浴着课改的春风,定会迈向成功教育的彼岸。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10

这段时间对新课标的学习,使我对语文教学的新要求,有了比较直观的理解,也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多、更广泛、更容易地学到终身受益的知识。那么,什么才对学生终身有益呢?除了听说读写、探究思索等心理能力外,文化的品质和素养应是一种更加可以让人终身受益的东西。文化可以使人超越于生活的表层领域,不为技术经验或工具理性拘检、束缚,进入人格自我完善的境域,充满睿智和灵性地观照世界,应答世界,表现世界。文化人格是人格的深层结构,是个体全部生活的精神之“根”。初中语文教学应当有这样的文化追求,应当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精神底蕴!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与其他学科有着本质区别的地方。如果对一篇文章的解读把“工具性”无限制的放大,那势必上成了自然科学,抹煞了语文文字的深刻内涵,摒弃了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陶感染,再也谈不上提高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尤其是文言文教学,有些老师存在这种情况,结果造成了学生厌学,语文课堂索然无味。相反,如果单单着眼于“人文性”,只注意分析作品里的思想情感,而不顾语言文字运用的方法技巧,只注重文本内容对学生的`影响,那又上成了思想品德课,丢弃了“语文课程也是实践性课程”这一基本理念。

语文课,必须上出语文味来!它要培养人在思想情感方面的发展,培养学生提高人文素养这方面的价值,当然它也要让学生在语文课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如阅读教学中,不光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方法技巧,而且思想情感态度也应在这个过程中发生潜移默化的演变。4月9日至13日,我们莱州市举行了语文优质课复赛,选手们分别讲授了散文、诗歌、文言文三种不同的文体,教研员刘东方老师一直对评委和选手强调,无论哪一种文体,都必须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既要让学生思想情感受到熏陶感染,又要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这种对教师的引领、导向,是完全顺应新课标的精神的。同时,她也从新课标出发,指导老师们鼓励学生自主阅读、鼓励他们自由表达,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教师只是适时的点拨引导,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这样的课堂无疑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所以在本次比赛中,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课例。凡是听过课的语文老师都说,这届语文优质课评比是最有语文味的。

只要我们领悟了新课标的内涵、精髓、实质,然后在课堂中坚定不移的贯彻实施,那我们的语文课一定会上出语文味!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11

摘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也在不断地发生的着巨大变化。为适应时代的需求,教育行业的改革势在必行,课改就是针对当下教育现状来进行的。在当前,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的理论知识虽然不错,但是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不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是关键因素,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是在课堂内完成的,要改变这种现状,课改势在必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当前教育行业的研究重点,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讨论关于课改的体会。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改;体会

课改势在必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当前教育行业的研究重点。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讨论关于课改的体会。

一、课改并不是单纯换教材

课改的目的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提高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操作能力。因此,课改在实施过程中涉及很多方面,比如课程的变化、培养目标的变化、教学模式的改革等,可以说是掀开了教育行业的新篇章。全新的课程体系结构需要新的教材内容、新的教育模式、教学方式等。全新的教材是基础,课改的关键是教师的`教学理念的转变,没有新的教育理念做后盾,再好的教材也不过是废纸一堆。

二、注重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课改中强调新教育模式下,应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只是单纯注重知识传递的教学观念,新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引导学生在学会学习、生存、合作等精神。传统教学模式下,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只注重了学习的结果,并不在意学生学习的过程,为了应对考试,学生大多靠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来提高自身的学习成绩,获得高分,然而这种方式完全隐藏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遇到的问题。靠这种方式取得的高分,没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种方式并不可取。因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中华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各民族之林,靠的就是民族凝聚力,民族凝聚力也就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共同的价值观。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中华未来的发展要靠他们。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对小学语文而言,学科特色就是文中有情,学中生情。所以,教师应时刻注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情感体验。价值观的培养并不是靠教师重复的说教来实现的,要靠教师的熏陶感染,为学生树立一个榜样,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中慢慢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做一个有爱心、努力进取的国人。

三、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式

课改同时提出了学生应积极主动的参与、乐于研究,意在培养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包括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等等。因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首要条件,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必须先了解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靠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来提高自身学习成绩,课改要求新的教学理念下、应做到教师少讲、学生多学,把更多学习主动权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的钻研、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虽然通过的方式不同,在试卷上的分数是却是相同的,不过从长远角度看,由于学生掌握的学习方式不同,可能会导致学生实际意义上的收获并不相同,学习方式不正确,对于学生将来发展也是不利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的培养对象,在新课改中,提倡学生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参与学习目标、学习进度的确定,新的教学模式应是服务于学习的学习模式。那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形成自主、探究的正确学习方式呢?首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努力创造环境,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教师应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身心舒适的环境中学习,教师应转变观念,改变以往知识传递的方式。在课堂上,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只要有问题,随时提出,教师指引学生研究,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师生平等对话,学生间相互交流、沟通,人人都全身心投入,都是学习的主人。其次,教师应钻研学习内容魅力,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学习最好的老师就是兴趣。但是在现阶段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忽略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会更好地自主学习。最后,享受成功的乐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给每个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表扬进步较大的学生,让学生为自身努力得到肯定而骄傲,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新课改能够顺利实施,教师是关键,他们是执行者。因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为了能够把更多时间交予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花费时间、经历研究新教材内容,对于学生能自己学会的、能自己说出来的内容,教师不应在花费课堂时间教学。除了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式,教师还应注意培养小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团队集体意识,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几人一组,互教互学,明确分工,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团体合作意识与习惯。

四、综合课程

在课改不断深入的趋势下,在不久的将来,综合课堂作为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将出现在小学课堂上,这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所谓综合课课程,并不是简简单单地将几门学科的内容加在一起,而是要合理的结合在一起,淡化学科之间的界限,综合课堂的出现,不仅仅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有着重要影响,对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也起到了关键作用。综合课程的意义:(1)综合课程合理的结合了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让学生在各学科之间建立必要的联系,各门学科并是不孤立存在,他们之间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综合课堂的出现是学生对于所学知识有了综合认识。(2)综合课程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在教学活动中,既传授了科学知识与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精神。(3)综合课堂同时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注重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的目的并不是靠高分,而是能在社会实际生活中有所应用。

总之,伴随着社会的变化,科技的发展,教育行业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入,而课改的执行,教育模式的转变,靠的是是教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创造使用教材,而且对于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有课堂教学评价艺术,相信在各位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传统的教学模式会改变,素质教育能够真正实现。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12

所谓同课异构,就是指针对相同的课题,同一个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构思、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设计风格、不同的实施途径,达到同样的效果。这里的“同”是指内容的同,最终效果的 即起点与终点的同,而这里的“异”是指方法、途径等具体过程的不同。特别地,这里的“异”,即可以是同一位教师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和途径,分析解决同一个教学问题,达到相同的教学目标,也可以是不同的教师面对同一个课题、相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思路、方法和风格各异的教学策略,殊途同归。

同课异构是基于帮助教师理解教材、改变教学方式、形成教学风格的教学研究活动。

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正是基于帮助教师更深入地理解教材,改变教学方式,促进所有教师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这种采取比较研究的校本教研方式,能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打开教师的思路,真正体现同伴互助、共同发展的特点,是实在又有实效的教研方式。

事实上,新课程理念下,教材更具开放性,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开发课程资源,有利于对话,也有利于实践和探索,因而,“如何创造性地用教材教”赋予教师很大的自主空间,这也给同课异构提供了可能。不仅如此,中学新的教学方式的转变,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凸现,倡导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倡导多元的学习方式,因而,也需要教学设计(教案编写)、教学实施策略的多元化。同课异构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形式。一方面,教师独特个性是影响着学生个性的形成一种重要的因素,追求教学的艺术化,形成独具个人魅力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要;另一方面,教学是一门科学,科学规律需要不断提炼、总结和提升,同课异构有助于在变化的环境下更好地认识教学的基本规律,同时,为教师们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学习、展示的平台。

总之,通过同课异构式的教研活动,一方面,可以让不同的教师面对相同的教学内容,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选择不同的策略、运用不同的资源建构出不同意义的教学设计,呈现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同课异构确实可以引导教师在互动中比较,在比较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13

上星期的周四,周五,我们备课组参加了在嘉善举行的嘉兴市高中数学新课程培训。两天的学习紧张而有序,简单的开幕式之后,嘉兴一中等6位老师给我们作了简短的报告。接下来就是吴林华和吴明华两位教研员给我们详细介绍了高中数学必修2和必修5的具体内容。通过这次高中数学新课程培训,让我对高中新课程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特别是本学期要上的必修5和必修2。不仅了解了新教材的设计思路,还了解了新教材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首先,内容编排呈现新的特点。

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切实体现了数学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大多采用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作为引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日常的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让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真正实现《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应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

其次,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我们在教学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多动手、多操作。让他们通过对学习资料,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三,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服务“教”与“学”。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电脑的普及,为现代教学提供了方便。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在课堂上不仅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演示数学几何中的图形变换,如对称、平移、折叠、旋转等,还可以利用计算机画函数的图象,以及函数的拟合等等。从而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加直观、形象的印象,加深学生的.对知识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利用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走出传统课堂,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通过培训让我更加了解了新课程,在今后将以实际行动来实践新课程。

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灵活使用挖掘教材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14

一直都听说,云台乡中的新课改领全县之先锋,新课改的效果好。今天,终于有机会随年级组全体成员去云台乡中参观学习。我们一到云台乡中,就一口气看了、听了语文、数学、物理、历史及地理共七节课,总体感受获益良多,对我的教学有很多启发和帮助,同时对我今后实施新课改也提供了良好的指导作用。

感受一:云中课堂教学真正实现了“课堂的十个转变”

在云中教学楼的正中有一块醒目的大幅宣传标语“课堂的十个转变”,让人难以忘怀:

1.教师由传授者变为策划者。

2.课堂教学由一言堂变为百家鸣。

3.问题答案由单一答案变为多元解答。

4.教师由教学生知识变为教方法,培养学生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5.教学由关注精英变为关注全体。

6.课堂安排整齐划一变为灵活多变生动活泼。

7.课堂教学由传统的听、说、读、写变为演、唱、画、作。

8.知识学习由背记式变为体验式、感受式。

9.学习方式由接受式变为探究式。

10.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由安分守己变为超市自眩

通过在云台乡中的语文、数学、物理、历史及地理等这七节课的看、听,感觉云中基本做到了“课堂的十个转变”,这与我校比较传统的注入式“满堂灌”课堂教学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感受二: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领者的教学模式尤为突出

在云中看、听的这七节课,特别是九年级二班肖静老师的语文课,教师不再是传授者,而是一个真正的教学策划者。她在幕后已经策划好了一出精彩而又吸引观众的电视短剧。课堂上由学生“小老师”主演并主持了《中国人失去了自信了吗》的驳论文,其他各组 “演员”争先恐后力求“演”的精彩、无以伦比。在这一堂课里,肖老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很强,相互合作、交流、讨论热烈,发表观点时姿态大方,语言流畅,而且课堂气氛积极、活跃。

感受三:课堂教学没有了“一言堂”,体现了“百家鸣”

在云中看、听的.这七节课里,每一位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策划者或引领者,课堂上看不到,也听不到教师“满堂灌”,一讲到底的“一言堂”,看到、听到的是各小组学生踊跃回答问题和补充发言,以及比较热烈的交流讨论,真正体现了“百家鸣”的味道。

感受四:课堂教学由传统的听说、读写向演唱、画、作过度

在云中看、听的这七节课中,物理、数学、历史课最能体现课堂教学由传统的听、说、读、写向演、唱、画、作过度。王华老师的八年级物理课,让各小组学生合作板演做照相机、投影仪的光路图,选择做的比较准确的让其讲解,然后点评订正;那节数学课,除了让学生板上做题外,还让学生相互出题、解题,很有创新和挑战性;七年级历史老师的课,让各小组学生合作板演分类别、作图表、填写内容,然后共评修正。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相互合作共事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积累了实践经验,有利于交际和合作共事。

感受五: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大安分守己,有点象自选超市

在云中看、听的这七节课中,语数英、物理等“主课”新课改的力度很大,做的很到位;历史、地理等课感觉正在进行中。从学生课堂互动情况看,大多数学生积极主动看书、找答案、整理资料内容,查漏补缺,改好错题,一般不离开自己的座位;少数学生离开坐位,自由选择,但是看这学生的情况不是为了玩,而是想吸收到更多更好的营养。看来,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大安分守己,有点象逛自选超市”的境况还真有值得借鉴之处。

感受六:课堂教学中的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

在云中看、听的这七节课中,每个班级的三、四十名学生很少有人不注意场合、弄闲事情的,大多数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在老师的引领下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互动的每个环节中。肖静老师的语文课,学生按照老师课前发的“学案”环节一一的预习,看书、找答案、整理资料内容;然后再由“小老师”引导下按课堂环节,分组简介作者、背景,辨析字词,了解驳论文,层次划分,分组读课文,按学案要求讨论、交流每一个问题并结合课文及句子谈自己的观点等等,每一个环节都充分展示各小组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课堂发言踊跃,语言流利,姿态大方,学生感觉轻松愉快,课堂气氛生动活泼。

总之,云台乡中的新课堂就是“把学习的空间,学习的权利,学习的快乐,学习的自由”基本上还给了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学生当然将会终生难忘。云台乡中课改的成功经验对我的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启发,促使我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努力实施新课改,帮助和指导我积极地搞好新课改。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15

新课程要求教师角色转变,由传授者、裁判员、演员、家长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研究者、指导者、组织者、合作者。要虚心、诚实、真诚地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走近学生的心田。尽管这对于教师来说很难,但是教师们却表现出了从未有过的勇气,在教学思维、方法、手段等方面都有了求变的意识。我们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的知识,尝试新的教法,勇于创新,自我反思,改变过去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是学习者和知识之间的中介者,不光是传授知识,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等,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学生学会了新的学习方法之后,教师应帮助学习者回顾学习中的每一步骤,使他们在脱离这种结构化的情境之后,仍然会使用该方法。并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评价新方法,让学生自己决定方法的有效性。

实施新课改必须改变固有的评价模式。已有的对学生的评价模式只是对学生的课业学习情况通过考试分数来评价,而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品质的评价,评价方式呆扳,不利学生的发展,打击了一批学生的积极性.而新课改要求在评价学生时,不是只看学生的考试成绩,还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品质、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探究能力、思想品质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价,要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评价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以一次 考试的成绩论成败,评价方式要科学、全面、客观,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以上只是我的一点愚见,不足之处恳请专家和同仁批评指正。

新形势下我必须充分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投身新课改,作为当代新形势下的教师要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以新理念新观念,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驾御课堂的能力,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及时汲取营养,丰富自身的素质,提高自身能力,力争在新课改中有所作为.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16

新课程的改革,新的课程、新的理念,不仅为我们的政治教学改革带来了机遇,同时也给我们老师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

一、 新课改倡导合作精神,开展自主探究。

新课改理念认为:教师是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课堂上应尊重学习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整节课,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甚至解决问题教师只是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加以引导,有时鼓励学生提问。为此,我们教师应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放弃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多看、多问、多想、多讲、多行。重视每一位同学的见解,赏识他们每一点进步的思想火花。

二、新课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走进生活走进社会。

长期以来我们政治课被学生认为是说大话说空话的课,原因就在于我们的课程内容离现实社会离现实生活太遥远了,让广大的学生感到象天上的星星一样遥不可及,而《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构建以生活为基础的课程模块,如我们的政治课现在分为经济生活;文化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于哲学等模块。使的我们的课程具有浓郁的时代生活的气息。

三、新课改提倡创设课堂情境,进行情境教学。

新课改精神强调合作探究,强调培养学生的情境思维。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让学生亲临现潮,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需要,成为学生自觉阅读和钻研教材的动力,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角色模拟法,创设课堂;小社会;,可以培养学生的情境思维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课堂模拟教学,这种方法能让学生根据角色要求,积极开动脑筋,踊跃发言。学生参与意识、创造热情空前高涨。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17

新课程的改革,新的课程、新的理念,不仅为我们的政治教学改革带来了机遇,同时也给我们老师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

一、 新课改倡导合作精神,开展自主探究。

新课改理念认为:教师是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课堂上应尊重学习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整节课,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甚至解决问题教师只是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加以引导,有时鼓励学生提问。为此,我们教师应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放弃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多看、多问、多想、多讲、多行。重视每一位同学的见解,赏识他们每一点进步的思想火花。

二、新课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走进生活走进社会。

长期以来我们政治课被学生认为是说大话说空话的课,原因就在于我们的课程内容离现实社会离现实生活太遥远了,让广大的学生感到象天上的星星一样遥不可及,而《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构建以生活为基础的课程模块,如我们的政治课现在分为经济生活;文化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于哲学等模块。使的我们的课程具有浓郁的时代生活的气息。

三、新课改提倡创设课堂情境,进行情境教学。

新课改精神强调合作探究,强调培养学生的情境思维。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让学生亲临现潮,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需要,成为学生自觉阅读和钻研教材的动力,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角色模拟法,创设课堂;小社会;,可以培养学生的情境思维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课堂模拟教学,这种方法能让学生根据角色要求,积极开动脑筋,踊跃发言。学生参与意识、创造热情空前高涨。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18

随着时代的进步,课程改革如一缕春风拂过全国各地,教育改革的浪潮迅速蔓延开来,各地刮起了一股新课改之风。教育者们都在努力地、不断地去寻找适合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教育管理者也都在摸索,到底什么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最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而且还能符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真正做到素质教育。通过学习并运用了我们本校的“导学练”教学模式,我有一个深刻的体会,那就是新课改对一线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全新的教学理念给学校带来了新观点、新气象、新变化,给学校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导学练”教学模式的提出,不知凝聚了我校刘校长多少个不眠之夜。通过不断学习新课程改革理念;不断地各地走访,学习各校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地收集整理资料;不断地听课评课,掌握一线教师的教学情况;不断地交流、探讨、构思适合我们小学阶段的教学模式;不断地进行试验、修改、推行;不断地在别人的批评、指导中逐渐完善;例行两年的艰辛努力,终于不断地看到了可喜可贺的成果。

“导学练”最大成果之一就是体现新课改精神的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的成长,观念更新是前提,专业化成长是基础。新课程的制定是基于许多新的观念基础上的,因此,能否理解、认同、内化这些新的观念,是关系到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的最基本的条件。新课程倡导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其中,“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真正将这一核心理念转化成教师的行动,在开学之前刘校长对我们就进行了培训,让老师们清楚了改革的背景、目标,明确了新课改的任务要求及实施做法,逐步建立了“导学练”这一模式的民主、平等的师生观、现代课程观。

一、“导”具有时代气息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面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而不是教师单方的输出和学生单方的接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了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的共同发展。以上这些观点体现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已有的经验着手,教师备课就应该备出为学生创设一个怎样的学习氛围和情境,备学生的学法,而不是备自己怎么做。基于新课程的这一要求,刘校长提出了“导”这个具有时代气息的要求,他要求一线教师在“导情趣”、“导目标”、“导学法”“导疑难”这四方面多下功夫,给学生创设一个有教育目的的教学情境,通过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来确定和引导学生运用相对的有效的学习方法来解决问题,对学生真正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二、“学”具有人文精神

“导学练”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以前,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是配角;教师是主动的,学生是被动的。这种角色,导致老师上课一言堂,学生因角色的被动而导致学习缺少主动探究的兴趣,课堂沉闷。教师要变主角为配角,做学生的朋友;变教学为导学,变演讲为参与。学生要变配角为主角,积极发言,大胆质疑,参与讨论,主动探究。

我用“导学练”这一教学模式上了几节公开课,课堂教学效果比以前要高效很多,而且也受到了不少好评,小有成就之后,我感触很深。师生角色转变后,课堂教学发生了明显变化:师生互动的机会多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大了,学生自学的时间多了,学生探究的能力强了,课堂学习气氛活跃了,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密切了。新教材把老教材的“演示实验”内容都改成以“观察·思考”、“活动·探究”、“动手实践”等具有发现学习特征的形式呈现,倡导的是一种全新的教与学的思想,强调的是在获取知识过程中发现、探究、互动与合作。而这些新课改的要求在“学”这一环节中得到了发挥。“学”要求老师要让学生进行“分组自学”,让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要有分工、有交流、有探讨、有互动、有方法,强调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有汇报,有补充,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学生间的交流、师生间的交流,让学生自己去亲自动手去做、去探究、去思考,在探究中学习,同时培养了合作意识,提高了自学能力。真正做到使“小组学习”不再是一种形式、一种口号,而是让学生的学真正落到实处,真正把课堂让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练”具有现实意义

“练”也是个不可忽视的课堂环节,一节高效的课堂教学与练习题的设计也是密布可分的。刘校长要求我们课堂练习题的设计要紧密联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练习题是对学生对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情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19

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注重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化文化;完善评价机制。这些都是音乐教学大纲中没有阐述的,同时也是我们音乐教师必须更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我们在音乐教育、教学实践中必须把握的依据和支撑。那么在实际的音乐教学工作中,音乐教师应如何贯彻新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做新课程改革的最直接受益者呢?我想,我们可以尝试着先从以下的几点做起:

一、让学生真正做主。

“一单元唱歌+乐理,一单元欣赏+音乐知识”的单一教学内容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让课堂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让活动成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我们的教学才能有生机,有活力。

有科学证明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最多能集中15分钟的时间。所以,我认为不妨利用这高效率的15分钟,对课堂内容的引入、结尾总结、中间重点和难点做“蜻蜓点水、画龙点睛”的精讲。剩下的时间,可以让学生去演唱、演奏、创作、交流、教授和赏析等等。此时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帮助学生思考,对学生的活动进行指导。每节课留出10~15分钟的时间,请学生进行教授活动和表演活动。教授活动就是由学生自选内容(比如某位音乐家,某件乐器,某个音乐知识等等),在课下像老师一样备课(查出相关资料),在课堂上像老师一样把知识传授给其他同学,其他同学有补充或者反驳都可以交流。表演活动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用才艺表演的方式向新同学介绍自己,我也通过表演活动对学生的艺术素质有了深入了解。刚开始几节课,还有个别学生觉得不好意思或者其他原因放不开,随着参与学生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主动走到大家面前展示自己了,而且他们发现在教授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在学习着,这样,我的课堂开放时间逐渐增加到15~20分钟。我很高兴地看到了学生的进步,从最初的照本宣科,到使用版书和教具;从个人表演到集体合作;从扭捏不自信到大方自如,参与的过程本身就是个学习的过程。

二、给学生充分的权力。

让出(一部分)权利。过去教师的权力是很大的,说话是绝对的权威,容不得学生有任何质疑。我认为教师的权力过大,对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很大的禁锢作用。我们是否可以将部分权利下放给学生?

1、表现权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思想和感情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人们对音乐的喜爱和追求不应该,也不可能会在“纪律优良,绝对安静的音乐课”中被束缚的。“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感教育是审美教育中极为重要的因素,而音乐艺术本身就是一门情感艺术。学生在音乐的喜怒哀乐中获得丰富的情感,通过情感的体验,培养自身的审美情趣,是自己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当学生陶醉于扣动心弦的旋律中时,很可能会禁不住有随之哼唱、击掌合拍等行为,我想此时的一句“乐感不错”“节奏感很强啊”要比一句斥责引起的效果更显而易见。

2、评价权

此次课程改革倡导发展性评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发展性的评价要求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其核心是重视过程,评价是主客体之间的互动过程,评价作为一种活动,存在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中,只有强调评价双方的沟通、协商,评价才能促进人的发展。另外,发展性评价强调评价给多次机会,重视评价对象在过程中的转变,再形成终结性评价之前,评价主体会对评价对象进行指导帮助,并给予再次改正、修正的机会。在我们的音乐考试中,不妨加入平日成绩的记录,加入对学生在音乐学习态度和情感价值观的评价,加入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的组评。实践证明,如果重视了过程评价,就会发现终结性评价成绩会更好。

三、总结

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综合能力的要求提高了。对每一位教师而言,除了观念上的改变,能力的提高外,在知识结构等多方面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新型的教师一是要学会选择,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学方法、形式、手段有了许多改进和拓展,要判断它是否符合学校的实际,符合教师本人的教学个性、风格、知识结构,符合班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二是要学会加工,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是不能全盘照搬的,必须要经过教师的个性化、本土化的加工,才会适合于地区、学校、教师、学生,这实际是课程二度开发的能力。可以想见,要真正把新课程理念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来,没有一番对比、思索和研究,是不可能取得好的成效的。以上是我在教学中摸索出的几个方面和一点心得体会,让我们教师共同携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与新课程改革同行,不断探索前进!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20

新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但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开发自身潜力,发挥自己能力的机遇。每一位教师在这场改革中都需要重新认识定位自己的角色,重新改进自己的教学。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老师们都付出了不少心血去探索、寻求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我是学英语的,担任地理教学,在知识水平以及地理的教学经验方面有很多不足,但通过每周的教研活动以及自已的不断学习,地理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了很多,感觉已经能基本胜任地理教学了。

一、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因材施教是一项古老的教育教学原则,全面、深入地了解每一个学生,是实施因材施教,进行有效教学的基础。教师需要通过多种多样的课堂和课外活动,关心关注每一个学生,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传统的教学,课堂是教师预设好的课堂,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一步一步来掌握知识,教学过程基本忽略了学生的存在,是学生适应教师的过程。而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课堂教学重在学生怎么学而不是老师怎么教,活动过程要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是否让学生主动参与了学习的过程,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我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例如,在讲解地球公转时,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如果教师只是凭空讲理论,学生听得云里雾里,总是认为很难很难。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个简单的道具,就能让学生直观地分析出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用两根细铅丝绑成垂直状态,一根表示晨昏线,另一根用红线绕起来且可上下移动,表示直射光线。教师演示给学生看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引起晨昏线的相应移动。让所有学生随意拿两支笔就可做同样的演示。演示过程中学生就能看出:晨昏线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相应移动,而晨昏线的移动引起全球昼夜长短的变化;同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引起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如此轻而易举就能让学生领悟地球公转的意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动手动嘴动脑,全部精力集中于学习中,一次性就能带动学生掌握重点难点知识,在迎刃而解的基础上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二、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关系

师生关系的和谐,首先在于教师对学生的爱。老师对学生的那份爱是溢于言表的,是没有对学生的隔阂,也没有偏爱。这种爱是无私的、公正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其次,也是更为重要的,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民主、合作的。马斯洛健康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健康人心里都有一些需要,当满足了基本需要,一个更高的需要才得以出现。当学生满足了师生间的平等、互尊、合作的需要,学生才会因此发展了自尊、自重。当学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在和谐的学习环境里,感到自身的价值、人格得到尊重、承认,才会轻松地、愉快地投入学习,避免了无谓的争端、烦恼以及恐惧。

三、团结协作,培养学生与人相处的能力

“很难想象一个不会与人相处的人在当今的社会将如何生存。”美国商界某知名人士的这一感叹,无疑给教育提出了新的命题:必须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会交往的人。有分工、有协作的合作练习,不仅增长了学生的技能,提高了课堂效率,更重要的是在潜意识里教会学生如何与人相处,促进了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开展合作学习,让他们并肩作战,一起完成任务,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对方的重要性,体会到集体智慧的力量,从而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好品德,让他们乐于与人交往,善于与人交往。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21

新的课程改革,这对我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新课改倡导全人教学,强调课程教学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的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改倡导建设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走进新课程,置身新课改,我深深地感悟到:没有与新课程合拍的教育理念,没法教;没有丰富扎实的德才学识,教不了,没有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的进取精神,教不好。作为课程改革顺利推进的关键—— “教师”,这就需要我们转变教育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具有在实践中反思总结的.进取精神,才能尽快地走进新课程,适应新课改,在改革的进程中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一、 教师必须转变两个教育观念

其一,由教师教、学生学向师生互动、共同发展转变。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理解、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经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其二,由以知识为本向以发展为本转变。课程改革,呼唤人的主体精神,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创建有利于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多方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教学机制。

二、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加强专业学习,提升专业素养

具体的说,教师要具备三个功底和两种能力:

1、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教师必须坚持不懈地学习自己所任学科的知识,不断地探讨知识结构,系统的掌握基础理论,了解该学科最新成就及发展趋势。

2、一定的相关学科知识及其他学科知识功底。教师要学习一些与自己所任学科相互关联的学科知识以便使自己的教学能触类旁通,体现教学上的广度深度。

3、有广博的社会知识功底。教师能运用这些知识,引导学生辨证的了解社会、了解人生,激励学生为社会发展和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

4、相当的育人能力。教师要抓住一切机遇,利用一切空间,创设多种氛围为育人服务。

5、较强的管理能力。无论是班级管理,还是课堂教学管理,教师都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学习和借鉴他人先进的管理经验,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教师要与新课程同行,要在新课程中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并求得新的发展。

三、 在实践中反思,于总结中进步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通过反思、总结在实践中进步。这里的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思考、探索、分析并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将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使自己由单纯的教学者逐步成长为一名研究型乃至专家型的教师。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22

人生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无论贫穷与富有,高雅与庸俗,每个人都在尽情表演着。不断地上场,下场,再上场,爱与恨,美与丑,善与恶,成为人们无法摆脱的表演内容,直至生命的终结。

通过听课和学习《英语课程标准》,我能体会到在新课改中首先转变的就是观念,教学目的上要转变观念,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把系统的传授知识作为重点,目的在于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大量的知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条理性。教师在教学中把知识范畴、重点、难点反复掂量估计,围绕它来展开自己的教学过程,通常会忽略掉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的培养,如今社会的知识更新很快,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而且使学生具备终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如何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达到这一目的。

其次在教学策略和方法上要转变自己的观念,把“金子”变成“点金术”。新的教材理念要求学生的英语科学素养是不可能单纯地依靠知识的传承、讲授、灌输来形成的,必须改变教学策略和改进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什么变成怎么学,把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去学。新教材将探究性学习贯穿于全书的各个栏目中,因此,在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中不忘探究,在教学策略上要确保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数量和质量,改变过去重结果轻过程的做法,重视探究过程,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从而达到预期目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高考这个指挥棒依然牵挂着每个人的心,所以老师们都认为探究并不是每节课都要去做的,一是受到课堂时间的影响,二是受到一些设备的影响,所以只能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场地进行,在讲课时一些注意点还是要好好把握的,把知识点贯穿到自己的课堂中去,教给学生的知识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所以上课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愿意去学、感兴趣去学。

第三在教学内容上要转变观念,打破学科之间的局限,要重视知识之间的迁移。英语科学教学是整体教学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教学目的常常是跨学科的,各科教学目的都在于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打破学科局限,立足于英语学科,通过生物学科的教学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所以不光是教书而且要育人,要成要成才更要成人。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23

实行新课程改革至今,语文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语文教学阵地上的一名老,我的认识有了两个深刻的转变。一是转变教的方式;二是转变学的方式。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我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上做了一些探索和改革。具体如下:

一、抛砖引玉促思考

我把事先设计的问题带到我自己的课堂中,交给学生,让他们去思考一下,看看他们有什么好的想法,新的观点,把他们的想法和观点都记录下来,写成自己的教学资源。学生也可能会有观点的碰撞,这样也为我的教学带来了很好的材料,让学生进行自由的辩论,让学生进行写作,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发言,这样的话我们的语文课程可能会变的更丰富多采。学生也不会觉得语文课就是书本上那些知道,课外的东西也能很好地很自然地加入到课堂中,这样的话也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写作能力,以及与他们交流的`能力。

比如对一篇课文的理解,如果由你教师根据参考书的答案讲出,那学生只能得到一种理解,甚至根本不理解。若能由同学之间讨论,师生共同交流,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那么学生的理解不但是多方面的,而且也深刻得多。学生在交流中就有很多看法,虽然有的是感性的认识,但都是很有道理的。大家在讨论中相互学习,互相启示对方。

二、引来活水润心灵

语文实质是人学。陶冶心灵,教化众生是终极目标。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社会性的发展,让每个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教师必须依据新课程理念对每一堂课认真思考,精心准备,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我们要把学生的大脑看成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想方设法去点燃这把火把,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充分地活动起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真正体现了在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让每一堂课都充满活力。我每节课安排一个学生进行3—5分钟的热点话题推荐,老师再根据推荐学生的具体表现和推荐内容进行适当的点评。这样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社会,分辨美丑善恶,也可以为写作积累素材,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上语文课的兴趣。

三、兴趣比感觉更重要

新课改改变了传统的一言堂模式,让教师从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变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给语文课堂带来了活力和激情。这就需要变“教师的自我感觉良好”为“注重学生的兴趣体验”。

我们老师在上课时大多关注的是这堂课我上得好不好,我的要求学生有没有达到,我的讲解学生有没有理解。其实,教师都太注重自我的感觉,而没有考虑学生的兴趣体验。所以我们语文老师不管在上什么课,都不能只关注自己的感受,而是要注重学生的兴趣体验,要设身处地的为学生考虑,站在学生的角度来上课。

四、师生平等,术业有专攻

要变“师必贤于弟子”为“弟子不必不如师”。教师不应该是,也不可能是知识的权威,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和引路人。教师和学生在探求知识上应该是平等的,如果把教师权威化,那只能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和盲从以及限制他们思维。这里我建议老师可以出点无关紧要的小错,让学生深刻感受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打消怕出错丢脸的顾虑,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对于“弟子不必不如师”这句话。你如果不信,那就请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抛出一幅对联的上句,要求师生一起对出下句。我想,对得最快、最好的不一定就是老师。要坚信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我们要做的是发掘学生的优点,让他们在课堂上既学到了知识,同时又变得自信大方。

五、有的放矢,不拘一格

新课改的教材依旧是将课文分成讲读课文和自读课文两类。以前的老师总不放心学生,担心学生不会自学,不能全面掌握知识点。就大包大揽,将自读课文也变成了讲读课文。某些课文甚至是精讲。这样一来,消耗了太多的课堂教学时间。同时也让学生养成了依赖的懒惰思想。不用动脑思考,只需要记下老师讲得即可。

新课改后,我努力改变这种现状,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学习。我将其形象的称为“喂食——端菜——做菜”三部曲。喂食是老师讲,学生记。等到学生适应了,就进行“端菜“阶段,核心是提出问题,让学生以组为单位,查找资料,代表发言。第三阶段是提供备课资料,让学生自己讲。就像提供原料,让厨师自己炒菜一样。这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提高, 也培养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整合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除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外,在课文讲解和习题布置上,可以根据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精讲精练,加大阅读量。多制造让学生发言的机会。只要语言表达清楚流畅、符合逻辑,那写成文字一定不会差的。

在新每一次改革,都伴随着探索、困惑和进步。只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用汗水和努力,就一定能迎来语文教育一个崭新的春天。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24

带者新课程改革浓浓的春意,沐浴创新教育缕缕阳光,花季的雨露和园丁的微笑一齐映进我的视野。他告诉我人生的意义蕴含在丰富的过程之中,特别是精神的价值。越是崇高的境界,越是纯净的层次,越是深躲于迂回曲折的过程里。新课程改革让我体会到了教学的生命过程。

高中新课改学习让我大开眼界,收益非浅,首先,我深深感到作为教学改革的参与者,要对教学改革充满期待,倾注热情,努力去研究新课标,从理念上准确把握理解新课标的精神。研究深思课堂教学模式,要积极地大胆地去实践,只有实践才能把新课标理念变为课改的实际行动,也只有实践才能把课堂教学模式转化为活生生的教学成果。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收获:

一、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育观念滞后;课程内容存在着“繁、难、偏、旧”的状况;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学生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的现象普遍存在;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业成绩和甄别、选拔的功能;课程管理强调统一,致使课程难以适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对于学校里的学生而言,他们的任务乃是接受、存储前人已经“发现”了的知识。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为此,一定要进行新课程改革。

二、知道了应该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

1、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3、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三、知道了新课改下的老师应有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为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不再是权威,只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课堂上会较多地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教师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等方式,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形式多样,经常开展讲座交流和合作学习,让大家共同提高,老师们多用鼓励性的话语,对待学生和蔼可亲,尽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四、 新课改下的学生应有的学习方式。

在基础教育改革的情况下,学生学习方式开始逐步多样化,学生在学习中能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整天处于被动地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不再是对于所学内容总是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学习内容比以前宽泛多了,经常能够联系实际,接触社会实际,从生活中来学习、思考,作业形式也丰富多了,有手工制作、写小论文、社会调查、查找资料等等。活动性作业比书面作业增多,让学生学习更轻松、更喜欢上学,对学习更有兴趣和积极性。

五、新课改下的评价方式。

新课程的评价强调:评价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向激励、反馈与调整;评价内容从过分注重学业成绩转向注重多方面发展的潜能;评价技术从过分强调量化转向更加重视质的分析;评价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评价的角度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发展性,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评价方式更多地采取诸如观察、

面谈、调查、作品展示、项目活动报告等开放的及多样化的方式,而不仅仅依靠笔试的结果;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现状、潜力和发展趋势。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25

实行新课程改革至今,语文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语文教学阵地上的一名老,我的认识有了两个深刻的转变。一是转变教的方式;二是转变学的方式。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我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上做了一些探索和改革。具体如下:

一、抛砖引玉促思考

我把事先设计的问题带到我自己的课堂中,交给学生,让他们去思考一下,看看他们有什么好的想法,新的观点,把他们的想法和观点都记录下来,写成自己的教学资源。学生也可能会有观点的碰撞,这样也为我的教学带来了很好的材料,让学生进行自由的辩论,让学生进行写作,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发言,这样的话我们的语文课程可能会变的更丰富多采。学生也不会觉得语文课就是书本上那些知道,课外的东西也能很好地很自然地加入到课堂中,这样的话也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写作能力,以及与他们交流的能力。

比如对一篇课文的理解,如果由你教师根据参考书的答案讲出,那学生只能得到一种理解,甚至根本不理解。若能由同学之间讨论,师生共同交流,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那么学生的理解不但是多方面的,而且也深刻得多。学生在交流中就有很多看法,虽然有的是感性的认识,但都是很有道理的。大家在讨论中相互学习,互相启示对方。

二、引来活水润心灵

语文实质是人学。陶冶心灵,教化众生是终极目标。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社会性的发展,让每个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教师必须依据新课程理念对每一堂课认真思考,精心准备,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我们要把学生的大脑看成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想方设法去点燃这把火把,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充分地活动起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真正体现了在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让每一堂课都充满活力。我每节课安排一个学生进行3—5分钟的热点话题推荐,老师再根据推荐学生的具体表现和推荐内容进行适当的点评。这样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社会,分辨美丑善恶,也可以为写作积累素材,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上语文课的兴趣。

三、兴趣比感觉更重要

新课改改变了传统的一言堂模式,让教师从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变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给语文课堂带来了活力和激情。这就需要变“教师的自我感觉良好”为“注重学生的兴趣体验”。

我们老师在上课时大多关注的是这堂课我上得好不好,我的要求学生有没有达到,我的讲解学生有没有理解。其实,教师都太注重自我的感觉,而没有考虑学生的兴趣体验。所以我们语文老师不管在上什么课,都不能只关注自己的感受,而是要注重学生的兴趣体验,要设身处地的为学生考虑,站在学生的角度来上课。

四、师生平等,术业有专攻

要变“师必贤于弟子”为“弟子不必不如师”。教师不应该是,也不可能是知识的权威,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和引路人。教师和学生在探求知识上应该是平等的,如果把教师权威化,那只能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和盲从以及限制他们思维。这里我建议老师可以出点无关紧要的小错,让学生深刻感受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打消怕出错丢脸的顾虑,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对于“弟子不必不如师”这句话。你如果不信,那就请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抛出一幅对联的上句,要求师生一起对出下句。我想,对得最快、最好的不一定就是老师。要坚信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我们要做的是发掘学生的优点,让他们在课堂上既学到了知识,同时又变得自信大方。

五、有的放矢,不拘一格

新课改的教材依旧是将课文分成讲读课文和自读课文两类。以前的老师总不放心学生,担心学生不会自学,不能全面掌握知识点。就大包大揽,将自读课文也变成了讲读课文。某些课文甚至是精讲。这样一来,消耗了太多的课堂教学时间。同时也让学生养成了依赖的懒惰思想。不用动脑思考,只需要记下老师讲得即可。

新课改后,我努力改变这种现状,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学习。我将其形象的称为“喂食——端菜——做菜”三部曲。喂食是老师讲,学生记。等到学生适应了,就进行“端菜“阶段,核心是提出问题,让学生以组为单位,查找资料,代表发言。第三阶段是提供备课资料,让学生自己讲。就像提供原料,让厨师自己炒菜一样。这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提高, 也培养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整合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除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外,在课文讲解和习题布置上,可以根据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精讲精练,加大阅读量。多制造让学生发言的机会。只要语言表达清楚流畅、符合逻辑,那写成文字一定不会差的。

在新每一次改革,都伴随着探索、困惑和进步。只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用汗水和努力,就一定能迎来语文教育一个崭新的春天。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26

为了使课改推向新的阶段,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我校组织我们赴课改之前沿阵地的太谷观摩学习,取经解惑。而今实地感受,确是印象深刻,触动颇深。那里的课堂改革搞得真是热火朝天,如火如荼。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影响,下面就谈谈我的收获和体会。

一、促进了我的认识。

1、新教学观念。通过学习和新课改的不断实施,我逐渐认识到教学的本质不再是传统教学中教师单向的灌输和讲解,而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学是交流的过程,是探究的过程,是师生合作,互动的过程。课堂教学关注的是以学生形成积极进取乐观的人生态度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不仅要使学生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更要强调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新课程观念。通过学习和听课,我逐渐认识到课程是体验和感受,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的整合。教材不是教学内容的唯一载体,课堂也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场所,教师更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教师要懂得只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3、新学生观念。通过学习,我领悟到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尊重学生,承认不同学生具有独特性,并为其创造成功的机会,教师要树立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相信学生,热爱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新的感受。

1、挖掘教材,精心编写导学案。

大家都知道,在新课改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主体作用首先体现在导学案的编写上。课改以来,他们认真钻研,灵活挖掘教材,重组教材中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构成知识网。通过多种形式的问题设计,把散乱的知识,语言,语法变为简单有序的知识系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导学案,在设计导学案时,集体备课,集体研课,并装订成册,为上好不同类型的课打好基础,作好铺垫。所以,从这一点来看,很值得我们学习。

2、充分展示,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新课改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则是每个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一个平台。一直以来,他们坚持使用学案课堂模式来进行英语教学,尽可能的将课堂交给每一位学生。主要方法如下:

第一,大胆放手,耐心指导。在课程改革的教学中肯定会失败。面对失败,不要气馁,而是用平和的心态和学生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然后鼓励他们继续大胆的向前迈进。在展示环节中,要一改过去每节课都是优等生在发言的状况,规定每个学习小组的每个成员必须轮流上台展示,主讲或当小老师。放手让他们用各自喜爱的方式来尝试,来体会,然后耐心地指导他们用更全面的方法来改进,来创造。在展示过程中,有表现得非常到位的,也有表现得特别欠缺的。但即使再展示不好的学生,也要静静地等待他们展示完,绝不要中途打断他们。因为一旦被完全否决,他们的信心将倍受打击,其他的后进生也会因此产生恐惧的心理,教学又会回到由优生主宰课堂的原路上。“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只要耐心的指导,放手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地去尝试,去探索,去总结,不用着急教学内容是否能及时完成,不必担心教学质量暂时是否受到影响,只要让所有的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功便指日可待。

第二,多点奖励,少点批评。在教学中,应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态度,尽可能较多的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的真好!你懂得真不少!语音语调相当漂亮!真有创意!等等。并在教学当中采用激励性评价,如加分或发卡等多种形式,来调动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3、反馈检测,落实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课改过程中,反馈检测也是相当重要的。这是检测学生对知识的落实情况和学生通过学习体验成功,享受快乐的有效环节。内容主要以口语检测和笔试相结合,形式可以多样。时间充足的话,可对学生进行当堂检测;也可利用早自习或晚自习对部分学生进行综合抽测;还可在课余时间,让每组的小组长对本组的学生进行简单的测试;每天的导学案检查也是一种方式。及时发现学生在知识掌握或口语表达方面的不足,并及时进行补充讲解,不让一个学生因此而掉队。

三、我的收获

在经历了这两天的思想洗礼之后,增强了我们课改的动力。促使我们努力在教学中尝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上充满了笑语,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争着回答问题,小组合作的非常好,真正做到了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快乐;尽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从单词到句子,再从句子到短文,从对话表演到知识点讲解,尽量让学生说,讲;尽量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让大家都懂得如何分工协作,如何团结友爱;真正让学生体会到课堂是他们获取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四、我的反思

在观摩回来的路上,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回忆我们走在课改的旅程上,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着许多美中不足的地方。如课堂秩序较难维持,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学内容难以完成,教学进度缓慢;课堂用语母语使用过多,语音语调不够准确;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能持久,积极性出现差异等等。面对以上问题,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把课改工作做得细之又细,每一个环节都要稳扎稳打,落到实处,要把课改作为一项持久的工作,不厌其烦地去做,同时还要求我们善于总结得失,及时修正,及时完善,让我们的课改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27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英语教育的现状尚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代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差距。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一、课程性质

外语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英语是外语课程中的主要语种之一。

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二)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将课程目标设定为九个级别并以学生能够做某事具体描述各级别的要求,这种设计旨在体现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能力发展循序渐进的过程和课程要求的有机衔接,保证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三)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

(四)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

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五)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终结性评价应着重检测学生综合语言技能和语言应用能力。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英语课程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六)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要积极利用音像、电视、书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28

新一轮课改的号角唤起了老师们勇于拼搏的干劲,激活了僵化多年的课堂。使学生改变接受性学习方式,学会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进行的一种较高层次的学习方式,其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平等对话

新课改改变了以往的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居高临下地问,学生规规矩矩地听,小心翼翼地学。当学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满足时,才会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才会主动探究,因此,现代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使教学"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让学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这个过程不再是应该使学生处于一种心理放松、精力集中状态,思维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

1、给学生机会。比如在教学《世纪宝鼎》一课时,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朋友介绍世纪宝鼎。学生也以游客的身份提出问题。通过这样的学习,不仅考查了学生收集的资料,培养了学生表达能力。而且变老师枯燥的讲解为学生自主地我想说,我能演。再通过读书,进一步了解世纪宝鼎。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使师生、生生、生文对话达到融合,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学会了学习。再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时,发散学生思维。想想说说如果是你,会设计什么样的铁路。学生说出很多S型、T型、直线等等。追问詹天佑为什么用了“人”字形线路呢?进一步分析人字形线路的优点。平等对话使学生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把自己想说的,能说的都说出来,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

2、虚心请教。教师不是万能之人。作为教师应该放下架子向学生学习。使学生明白,不管是谁都要学习,不管是谁,只要会就能成为别人的老师。给学生以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3、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平等对话。老师参与学生的合作中。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说话。学会合作,增强自信。

二、创设情境

探究性学习的起始点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置一些问题的情境,利用一定的"诱因"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点燃学生探究问题的灵感和热情。比如:教学《向往奥运》一课时,布置了这样的作业:《给奥运冠军的一封信》让学生大胆想象,把我们对奥运的向往,对奥运冠军的崇敬表达出来。由此体会体育冠军的来之不易,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展示成果

评价探究结果,具有共享学习成果,激励后继学习的意义。由于学生在探究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小组成员之间对探究的成果也进行了小范围交流讨论,对探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质疑,对来自各方的观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对探究的问题有了较全面、深刻、独特的见解,他们内心有着想展示思维成果的渴望与冲动,他们想在展示成果中展现自我。因此,教师要设置丰富多彩的展示平台,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来汇报探究成果,以便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都能从探究阅读中获得收益。善于表演的同学,可将文中的精彩片断改编成小品,举行书中人物化妆扮演会;心思细腻,不善言辞的同学可写探究报告,;善于辞令的同学可进行辩论,以展示思想。如:在学习《詹天佑》时,学生通过读课文,对詹天佑开凿隧道的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还不细致。此时,让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品读相关段落。然后通过动手画一画,自己讲解理解其含义。再如学习“人”字形线路的行车方法。我没有通过课件直接演示,而是自己堆了个“人”字形线路,让学生根据理解行车。学生通过演示,直观的理解了行车方法并发出了对詹天佑的赞叹。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起地球。"那么,就让我们给学生一个探究的天空,让他们用"探究"这一支点去"撬起"整个知识王国吧!=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29

经过此次培训学习,使得自己对新课程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也使自己认识到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经过这些年的教学探索,结合学生实际,深刻认识到新教材内容发生了很多变化,这就要求教师相应的转变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反思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现总结如下:

一、教学观念的改变

通过对教材学习和研究,新教材与以往的教材有很大的变化,教材设置了许多问题和阅读材料,甚至一些名人的先进事迹,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阅读能力,通过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因而要求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探究知识,让学生亲历、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如:让学生参与课题研究。作为教师,应该更新教育观念,真正做到“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要在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同时,观察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样的能力,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这种反思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教学方法的转变

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材内容的变化,学生的实际情况,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灵活使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例如新教材在一些内容设置上,只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得出结论,缺乏严密的逻辑推理,习题设置过于简单,不利于将来的高考,这就需要教师配以多样的习题来帮助学生理解,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能力;对于复习课,要通过各类习题来帮助学生复习总结已学过的知识;有时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学生上讲台、游戏比赛、讨论、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在一堂课上,有时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重在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达到课堂教学的效果,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另外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背景下,教师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许多课要求教师要用多媒体教学,要求学生会用多功能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有以下一些明显的优势: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容量;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特别对于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等借助于投影仪来完成会事半功倍。

三、要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每一堂课都要有教学重点,整堂的教学都应该围绕着教学重点来逐步展开的。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教师应该采取一种最通俗易懂的,最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来讲授,也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讲解,重要的是要配以基础,经典的习题,当然适当地插入与此类知识有关的笑话那是最好不过了,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在选择例题和习题时最好能从易到难呈阶梯式展现。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突破教学难点也是有帮助的。一堂课难点不宜太多,突破一个就可以了,最好的突破方法还是在讲之前就应该先做好铺垫,扫清后面可能出现的障碍,一步一步的接近目标,这样效果比直接讲要好的多,这种方法我是屡试不爽。

四。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

无论何种教学方式,都应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对新课改下的教学也是如此,很多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教学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证拿出来,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其实定理、公式推证的过程本身就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不讲公式的推导就直接让学生去做题,试图通过让学生大量地做题去总结出一些方法,规律。结果却是多数学生不但“悟”不出方法、规律,而且只会机械地模仿,思维水平较低,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如五。加强自身的学习,跟上时代的步伐。

俗话说得好,”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由于第一次上新教材,我们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努力钻研教材和教学大纲,通过网络学习外省在新课程方面的教学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钻研与新课程相关的高考试题,这样才能有备无患,与时俱进,跟上新时代的步伐。另外要加强教师集体备课、相互合作、取长补短。我们应该多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取经,博采百家之长为己所用。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30

如何通过体育教学,实现新课程标准,满足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适应社会的需要,学会体育的学习,并且通过学习的过程掌握某一项目或者多个项目的自学能力,终身的受益,是教育改革形势下,对体育教师提出的要求。那么单靠原有的知识储备,个人积累的经验已经很难适应教育改革对体育教学所提出的要求,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做学习型的体育教师。

首先体育教师要学会读书。很多教师一旦走上工作岗位,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把工作中的失意归咎与其它众多的原因,把教育教学中的失误或者错误归咎到学生、社会、家庭,推卸自己的责任。抛开其它课程,体育课堂会出现学生逃课、称病请假、或者无所适从,什么都不会,什么又都不参与的尴尬局面。为什么,课堂教学设计不合理,学生没有兴趣。教了十几年的体育课,课堂结构还是老样子。其次体育教师要勤于动笔。

人的思维是跳跃的,闪现的,因此必须勤于动笔,即使的把自己对体育教学的理解、感悟、思想火花及时的记录下来,形成自己对教育教学的独到理解。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认识,人与人的交流,不是一个苹果交换一个苹果的数学等式交换,交换两种思想,不会仅仅产生两种想法与结果,应该是无数个,因此体育教师首先作为教师,也必须即使把自己对教育教学的理解及时的记录下来,便于自己去分析理解,同时便于与别人交流学习,共同的探讨,共同的提高。

每个体育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都有成败得失,及时的总结经验教训,会为自己以后的教育教学提供更好、更多的方法技巧。尤其是课堂设计,一个技术动作或者身体练习有好多个,课堂设计,而地区有差异,学生有差别,学校实际有不同,因此如何与教学实际更好的结合起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就要求体育教师习惯于经常练笔,坚持写好教学反思。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31

听完几位专家的精彩讲座,再加上和几位专家的网上交流,收获很大。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行,改变了过去的“一言堂”。新课程提出了新的课程目标和理念,要求我们建构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方式,“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建构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培养符合新课程目标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新课程似一股清新的风吹进了课堂,使沉闷的课充满了活力。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灌输、解疑答惑,而是作为一个引导者、参与者,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索。课堂上呈现出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学互教的充满活力的学习场面,不再是过去的教师“教”学生“听”的课堂情景,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原来的“被动学习接受”变成了现在的“主动发现学习”,普遍形成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新课改使得学生的胆子大了,敢于提问,敢于质疑了,他们变得特别活跃,更有积极性了。

新课程要求教师角色转变,由传授者、“独裁者”、“裁判员”、“演员”、“家长”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研究者、指导者、组织者、合作者。要虚心、诚实、真诚地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走近学生的“心田”。尽管这对于教师来说很难,但是教师们却表现出了从未有过的勇气,在教学思维、方法、手段等方面都有了求变的意识。我们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的知识,尝试新的教法,勇于创新,自我反思,改变过去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是学习者和知识之间的中介者,不光是传授知识,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等,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学生学会了新的学习方法之后,教师应帮助学习者回顾学习中的每一步骤,使他们在脱离这种结构化的情境之后,仍然会使用该方法。并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评价新方法,让学生自己决定方法的有效性。

实施新课改必须改变固有的评价模式。已有的对学生的'评价模式只是对学生的课业学习情况通过考试分数来评价,而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品质的评价,评价方式呆扳,不利学生的发展,打击了一批学生的积极性.而新课改要求在评价学生时,不是只看学生的考试成绩,还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品质、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探究能力、思想品质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价,要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评价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以一次考试的成绩论成败,评价方式要科学、全面、客观,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以上只是我的一点愚见,不足之处恳请专家和同仁批评指正。

新形势下我必须充分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投身新课改,作为当代新形势下的教师要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以新理念新观念,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驾御课堂的能力,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及时汲取营养,丰富自身的素质,提高自身能力,力争在新课改中有所作为!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32

新一轮课改的号角唤起了老师们勇于拼搏的干劲,激活了僵化多年的课堂。使学生改变接受性学习方式,学会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进行的一种较高层次的学习方式,其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平等对话

新课改改变了以往的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居高临下地问,学生规规矩矩地听,小心翼翼地学。当学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满足时,才会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才会主动探究,因此,现代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使教学"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让学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这个过程不再是应该使学生处于一种心理放松、精力集中状态,思维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

1、给学生机会。比如在教学《世纪宝鼎》一课时,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朋友介绍世纪宝鼎。学生也以游客的身份提出问题。通过这样的学习,不仅考查了学生收集的资料,培养了学生表达能力。而且变老师枯燥的'讲解为学生自主地我想说,我能演。再通过读书,进一步了解世纪宝鼎。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使师生、生生、生文对话达到融合,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学会了学习。再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时,发散学生思维。想想说说如果是你,会设计什么样的铁路。学生说出很多S型、T型、直线等等。追问詹天佑为什么用了“人”字形线路呢?进一步分析人字形线路的优点。平等对话使学生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把自己想说的,能说的都说出来,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

2、虚心请教。教师不是万能之人。作为教师应该放下架子向学生学习。使学生明白,不管是谁都要学习,不管是谁,只要会就能成为别人的老师。给学生以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3、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平等对话。老师参与学生的合作中。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说话。学会合作,增强自信。

二、创设情境

探究性学习的起始点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置一些问题的情境,利用一定的"诱因"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点燃学生探究问题的灵感和热情。比如:教学《向往奥运》一课时,布置了这样的作业:《给奥运冠军的一封信》让学生大胆想象,把我们对奥运的向往,对奥运冠军的崇敬表达出来。由此体会体育冠军的来之不易,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展示成果

评价探究结果,具有共享学习成果,激励后继学习的意义。由于学生在探究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小组成员之间对探究的成果也进行了小范围交流讨论,对探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质疑,对来自各方的观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对探究的问题有了较全面、深刻、独特的见解,他们内心有着想展示思维成果的渴望与冲动,他们想在展示成果中展现自我。因此,教师要设置丰富多彩的展示平台,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来汇报探究成果,以便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都能从探究阅读中获得收益。善于表演的同学,可将文中的精彩片断改编成小品,举行书中人物化妆扮演会;心思细腻,不善言辞的同学可写探究报告,;善于辞令的同学可进行辩论,以展示思想。如:在学习《詹天佑》时,学生通过读课文,对詹天佑开凿隧道的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还不细致。此时,让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品读相关段落。然后通过动手画一画,自己讲解理解其含义。再如学习“人”字形线路的行车方法。我没有通过课件直接演示,而是自己堆了个“人”字形线路,让学生根据理解行车。学生通过演示,直观的理解了行车方法并发出了对詹天佑的赞叹。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起地球。"那么,就让我们给学生一个探究的天空,让他们用"探究"这一支点去"撬起"整个知识王国吧!=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33

在本次新课程的培训中,我们听了王尚志教授以及其他各位老师的辛苦讲解,使得自己对此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也使自己认识到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下面是我参加培训的一些心得:

首先是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怎样作到这一点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拔?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积极源于兴趣,我认为,在新课改条件下,要上好高中数学课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2.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在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对于教学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3.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灵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5.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判断。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34

听完几位专家的精彩讲座,再加上和几位专家的网上交流,收获很大。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行,改变了过去的“一言堂”。新课程提出了新的课程目标和理念,要求我们建构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方式,“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建构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培养符合新课程目标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新课程似一股清新的风吹进了课堂,使沉闷的课充满了活力。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灌输、解疑答惑,而是作为一个引导者、参与者,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索。课堂上呈现出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学互教的充满活力的学习场面,不再是过去的教师“教”学生“听”的课堂情景,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原来的“被动学习接受”变成了现在的“主动发现学习”,普遍形成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新课改使得学生的胆子大了,敢于提问,敢于质疑了,他们变得特别活跃,更有积极性了。

新课程要求教师角色转变,由传授者、“独裁者”、“裁判员”、“演员”、“家长”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研究者、指导者、组织者、合作者。要虚心、诚实、真诚地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走近学生的“心田”。尽管这对于教师来说很难,但是教师们却表现出了从未有过的勇气,在教学思维、方法、手段等方面都有了求变的意识。我们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的知识,尝试新的教法,勇于创新,自我反思,改变过去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是学习者和知识之间的中介者,不光是传授知识,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等,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学生学会了新的学习方法之后,教师应帮助学习者回顾学习中的每一步骤,使他们在脱离这种结构化的情境之后,仍然会使用该方法。并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评价新方法,让学生自己决定方法的有效性。

实施新课改必须改变固有的评价模式。已有的对学生的评价模式只是对学生的课业学习情况通过考试分数来评价,而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品质的评价,评价方式呆扳,不利学生的发展,打击了一批学生的积极性.而新课改要求在评价学生时,不是只看学生的考试成绩,还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品质、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探究能力、思想品质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价,要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评价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以一次考试的成绩论成败,评价方式要科学、全面、客观,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以上只是我的一点愚见,不足之处恳请专家和同仁批评指正。

新形势下我必须充分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投身新课改,作为当代新形势下的教师要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以新理念新观念,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驾御课堂的能力,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及时汲取营养,丰富自身的素质,提高自身能力,力争在新课改中有所作为!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35

摘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也在不断地发生的着巨大变化。为适应时代的需求,教育行业的改革势在必行,课改就是针对当下教育现状来进行的。在当前,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的理论知识虽然不错,但是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不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是关键因素,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是在课堂内完成的,要改变这种现状,课改势在必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当前教育行业的研究重点,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讨论关于课改的体会。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改;体会

课改势在必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当前教育行业的研究重点。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讨论关于课改的体会。

一、课改并不是单纯换教材

课改的目的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提高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操作能力。因此,课改在实施过程中涉及很多方面,比如课程的变化、培养目标的变化、教学模式的改革等,可以说是掀开了教育行业的新篇章。全新的'课程体系结构需要新的教材内容、新的教育模式、教学方式等。全新的教材是基础,课改的关键是教师的教学理念的转变,没有新的教育理念做后盾,再好的教材也不过是废纸一堆。

二、注重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课改中强调新教育模式下,应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只是单纯注重知识传递的教学观念,新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引导学生在学会学习、生存、合作等精神。传统教学模式下,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只注重了学习的结果,并不在意学生学习的过程,为了应对考试,学生大多靠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来提高自身的学习成绩,获得高分,然而这种方式完全隐藏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遇到的问题。靠这种方式取得的高分,没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种方式并不可取。因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中华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各民族之林,靠的就是民族凝聚力,民族凝聚力也就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共同的价值观。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中华未来的发展要靠他们。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对小学语文而言,学科特色就是文中有情,学中生情。所以,教师应时刻注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情感体验。价值观的培养并不是靠教师重复的说教来实现的,要靠教师的熏陶感染,为学生树立一个榜样,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中慢慢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做一个有爱心、努力进取的国人。

三、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式

课改同时提出了学生应积极主动的参与、乐于研究,意在培养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包括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等等。因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首要条件,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必须先了解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靠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来提高自身学习成绩,课改要求新的教学理念下、应做到教师少讲、学生多学,把更多学习主动权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的钻研、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虽然通过的方式不同,在试卷上的分数是却是相同的,不过从长远角度看,由于学生掌握的学习方式不同,可能会导致学生实际意义上的收获并不相同,学习方式不正确,对于学生将来发展也是不利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的培养对象,在新课改中,提倡学生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参与学习目标、学习进度的确定,新的教学模式应是服务于学习的学习模式。那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形成自主、探究的正确学习方式呢?首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努力创造环境,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教师应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身心舒适的环境中学习,教师应转变观念,改变以往知识传递的方式。在课堂上,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只要有问题,随时提出,教师指引学生研究,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师生平等对话,学生间相互交流、沟通,人人都全身心投入,都是学习的主人。其次,教师应钻研学习内容魅力,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学习最好的老师就是兴趣。但是在现阶段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忽略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会更好地自主学习。最后,享受成功的乐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给每个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表扬进步较大的学生,让学生为自身努力得到肯定而骄傲,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新课改能够顺利实施,教师是关键,他们是执行者。因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为了能够把更多时间交予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花费时间、经历研究新教材内容,对于学生能自己学会的、能自己说出来的内容,教师不应在花费课堂时间教学。除了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式,教师还应注意培养小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团队集体意识,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几人一组,互教互学,明确分工,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团体合作意识与习惯。

四、综合课程

在课改不断深入的趋势下,在不久的将来,综合课堂作为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将出现在小学课堂上,这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所谓综合课课程,并不是简简单单地将几门学科的内容加在一起,而是要合理的结合在一起,淡化学科之间的界限,综合课堂的出现,不仅仅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有着重要影响,对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也起到了关键作用。综合课程的意义:(1)综合课程合理的结合了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让学生在各学科之间建立必要的联系,各门学科并是不孤立存在,他们之间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综合课堂的出现是学生对于所学知识有了综合认识。(2)综合课程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在教学活动中,既传授了科学知识与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精神。(3)综合课堂同时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注重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的目的并不是靠高分,而是能在社会实际生活中有所应用。

总之,伴随着社会的变化,科技的发展,教育行业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入,而课改的执行,教育模式的转变,靠的是是教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创造使用教材,而且对于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有课堂教学评价艺术,相信在各位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传统的教学模式会改变,素质教育能够真正实现。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36

带者新课程改革浓浓的春意,沐浴创新教育缕缕阳光,花季的雨露和园丁的微笑一齐映进我的视野。他告诉我人生的意义蕴含在丰富的过程之中,特别是精神的价值。越是崇高的境界,越是纯净的层次,越是深躲于迂回曲折的过程里。新课程改革让我体会到了教学的生命过程。

高中新课改学习让我大开眼界,收益非浅,首先,我深深感到作为教学改革的参与者,要对教学改革充满期待,倾注热情,努力去研究新课标,从理念上准确把握理解新课标的精神。研究深思课堂教学模式,要积极地大胆地去实践,只有实践才能把新课标理念变为课改的实际行动,也只有实践才能把课堂教学模式转化为活生生的教学成果。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收获:

一、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育观念滞后;

课程内容存在着“繁、难、偏、旧”的状况;

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

学生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的现象普遍存在;

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业成绩和甄别、选拔的功能;

课程管理强调统一,致使课程难以适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对于学校里的学生而言,他们的任务乃是接受、存储前人已经“发现”了的知识。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为此,一定要进行新课程改革。

二、知道了应该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

1、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3、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三、知道了新课改下的老师应有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为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不再是权威,只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课堂上会较多地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教师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等方式,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形式多样,经常开展讲座交流和合作学习,让大家共同提高,老师们多用鼓励性的话语,对待学生和蔼可亲,尽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四、新课改下的学生应有的学习方式。

在基础教育改革的情况下,学生学习方式开始逐步多样化,学生在学习中能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整天处于被动地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不再是对于所学内容总是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学习内容比以前宽泛多了,经常能够联系实际,接触社会实际,从生活中来学习、思考,作业形式也丰富多了,有手工制作、写小论文、社会调查、查找资料等等。活动性作业比书面作业增多,让学生学习更轻松、更喜欢上学,对学习更有兴趣和积极性。

五、新课改下的评价方式。

新课程的评价强调:评价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向激励、反馈与调整;

评价内容从过分注重学业成绩转向注重多方面发展的潜能;

评价技术从过分强调量化转向更加重视质的分析;

评价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

评价的角度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发展性,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

评价方式更多地采取诸如观察、

面谈、调查、作品展示、项目活动报告等开放的及多样化的方式,而不仅仅依靠笔试的结果;

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现状、潜力和发展趋势。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37

教师面对新课程改革,要转变教师角色,要改变原有的师生关系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做到与学生平等,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协调者。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师实现有效教学,让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意义学习,不仅要记住所学的知识,还要理解并且会应用。

高中物理教学提倡探究式教学,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而不再是教师一个人完成教学活动,改变那种自编自导自演的教学方式。要通过教学的实施,让学生体验物理概念和规律是如何产生,深入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内涵和外延,学会使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新课程要求教师实施有效的实验教学,要实施好演示实验教学、学生分组实验教学和学生课外实验教学。实验教学要求教师精心准备,学生分组实验还要求学生认真预习,要在实验前明确实验的目的,直到实验要做些什么,写出实验步骤和,并画出实验表格等,而不是盲目的实验。同时要祖师好学生在实验中的合作。教师还要结合教学的需要,开发物理习题教学要注意习题(作业题)的选择,不能过难,习题选择要联系生活,要形式多样,可以让学生写学习心得,读书笔记,观察笔记,开展学生课外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开展学生讨论,或者组织学生开展学生论坛,甚至可以让学生组织教学等。而不再是局限于书面的作业形式。

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多媒体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要注意结合学生抽象思维的形成和开展的需要,不能过多的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更不能对多媒体教学形成依赖,要结合实物教学和实验教学,不能滥用多媒体教学。最好能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自行开发多媒体课程资源的开发。

教师在教学评价上要做到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评价的反应作用,而不再是注重甄别、选拔作用。教学评价的主体和形式也要多元化,要让学生自评、心得体会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家长和社区评价相结合。

教学中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性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开展,尊重教育的规律和方法,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

教师还要通过教学设计,通过教学活动的实施来提高教学效率,要在每节课所讲的知识都尽可能让学生学会,理解,而不是每节课讲很多的知识,或者用大量的教学时间来教学,学生却仍然学习效率低下,这样的教学是很难提高效率。简单地说就是在有效的时间内教的知识要能让学生真正接受。

教学的有效性有赖于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教学规律,尤其是学生学习的规律,还要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只有这样,才可能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我们教师还要不断学习物理学科的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和物理教学法的.知识,要不断提高我们的专业素养。这样我们才能在教学中不断提高我们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水平。我们要有大教育的思想,要着眼于整个教育事业,而不能只是为了应付每天的工作,一定要有探究意识,要有终身学习的思想。教师在学习上要做好学生的典范,做学习型教师、研究型教师。

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受益匪浅,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开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通过学习与教学实验,慢慢理出一点头绪,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今日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开展,国际竞争日趋剧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务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根底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并使学生在全面开展的根底上实现有个性的开展。生物课程是高中阶段重要的科学课程。在当代科学技术领域中,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开展尤为迅速,成果显著,影响广泛而深远。它不仅影响人类的生活,社会文明和经济活动,还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高中生物课程应当与时俱进,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38

经过此次培训学习,使得自己对新课程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也使自己认识到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经过这些年的教学探索,结合学生实际,深刻认识到新教材内容发生了很多变化,这就要求教师相应的转变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反思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现总结如下:

一、教学观念的改变

通过对教材学习和研究,新教材与以往的教材有很大的变化,教材设置了许多问题和阅读材料,甚至一些名人的先进事迹,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阅读能力,通过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因而要求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探究知识,让学生亲历、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如:让学生参与课题研究。作为教师,应该更新教育观念,真正做到“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要在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同时,观察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样的能力,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这种反思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教学方法的转变

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材内容的变化,学生的实际情况,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灵活使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例如新教材在一些内容设置上,只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得出结论,缺乏严密的逻辑推理,习题设置过于简单,不利于将来的高考,这就需要教师配以多样的习题来帮助学生理解,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能力;

对于复习课,要通过各类习题来帮助学生复习总结已学过的知识;

有时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学生上讲台、游戏比赛、讨论、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在一堂课上,有时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重在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达到课堂教学的效果,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另外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背景下,教师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许多课要求教师要用多媒体教学,要求学生会用多功能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有以下一些明显的优势: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容量;

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

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特别对于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等借助于投影仪来完成会事半功倍。

三、要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每一堂课都要有教学重点,整堂的教学都应该围绕着教学重点来逐步展开的。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教师应该采取一种最通俗易懂的,最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来讲授,也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讲解,重要的是要配以基础,经典的习题,当然适当地插入与此类知识有关的笑话那是最好不过了,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在选择例题和习题时最好能从易到难呈阶梯式展现。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突破教学难点也是有帮助的。一堂课难点不宜太多,突破一个就可以了,最好的突破方法还是在讲之前就应该先做好铺垫,扫清后面可能出现的障碍,一步一步的接近目标,这样效果比直接讲要好的多,这种方法我是屡试不爽。

四。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

无论何种教学方式,都应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对新课改下的教学也是如此,很多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教学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证拿出来,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其实定理、公式推证的过程本身就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不讲公式的推导就直接让学生去做题,试图通过让学生大量地做题去总结出一些方法,规律。结果却是多数学生不但“悟”不出方法、规律,而且只会机械地模仿,思维水平较低,有时甚至生搬硬套;

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如五。加强自身的学习,跟上时代的步伐

俗话说得好,”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由于第一次上新教材,我们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努力钻研教材和教学大纲,通过网络学习外省在新课程方面的教学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钻研与新课程相关的高考试题,这样才能有备无患,与时俱进,跟上新时代的步伐。另外要加强教师集体备课、相互合作、取长补短。我们应该多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取经,博采百家之长为己所用。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39

随着时代的进步,基础教育也由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向全面的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在各实验区辅开。新课程的实验对教育管理者和一线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这一全新的教学理念给学校带来了新观点、新气象、新变化,给学校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另一方面在教学实施中也产生了新的困难和问题。

一、.未雨绸缪,培训先行

制约新课改能否顺利实施的最关键因素就是师资水平,而课改的最大成果之一就是体现新课改精神的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的成长,观念更新是前提,专业化成长是基础新课程的制定是基于许多新的观念基础上的,因此,能否理解、认同、内化这些新的观念,是关系到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的最基本的条件。新课程倡导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其中,“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真正将这一核心理念转化成教师的行动,在开学之前我们就组织老师进行了培训,让老师们清楚了改革的背景、目标,明确了新课改的任务要求及实施做法,逐步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观、现代课程观。

二、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高中化学新教材全面渗透了化学课程标准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的三维教育。为此,我们高中化学教师必须要转变观念,改进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创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1、 转变角色,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变:以前,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是配角;教师是主动的,学生是被动的。这种角色,导致老师上课一言堂,学生因角色的被动而导致学习缺少主动探究的兴趣,课堂沉闷。教师要变主角为配角,做学生的朋友;变教学为导学,变演讲为参与。学生要变配角为主角,积极发言,大胆质疑,参与讨论,主动探究。师生角色转变后,课堂教学发生了明显变化:师生互动的机会多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大了,学生实验的课时多了,学生探究的`能力强了,课堂学习气氛活跃了,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密切了。新教材把老教材的“演示实验”内容都改成以“观察·思考”、“活动·探究”、“动手实践”等具有发现学习特征的形式呈现,倡导的是一种全新的教与学的思想,强调的是在获取知识过程中发现、探究、互动与合作。我们的教学活动一定要遵循教材的指导思想,多采用预测性质、实验探索、验证预测、得出结论的教学形式,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学生间的交流、师生间的交流,让学生自己去设计试验,亲自动手去做、去探究、去思考,在探究中学习,同时培养了合作意识,提高了实验能力。

2.不为教材为教材,整合课程资源

新课标下,教材只是课标的一种呈现形式,因此不要把教材看死,要敢于打破其结构,穿插学习,例如:学习《必修二》有机化学知识完全可和选修《有机化学基捶一块学习。再者,不同版本的教材对相同知识有不同的呈现方式,因此要结合不同版本教材,选自学生最容易接受的版本。

3.发挥化学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以教材为主线的课程资源,进行人文精神教育。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40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我有幸搭上课改头班车,参加了暑期数学新课程培训。几天下来,对于数学新课程、新教材有了深入的认识,胸中总涌动着一股澎湃的课改激情。

我个人感觉新课程有这它突出优点:

主要体现在:

第一,内容结构上,打破了学科的本位主义框框,删除了“繁、难、偏、旧”的内容和改变了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状况。使学生体会到,不是为了数学而学数学。从教材所选例题及所编习题可以看到,数学中有物理,数学中有化学,数学中有政治、经济、地理、环境及科技等;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目的在于应用,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自然与社会的各个领域。增强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来的自觉性。

第二,培养目标的要求上,确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摒弃了以往片面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倾向。诚然,无论是哪一门学科,要学好它,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但是,如果片面地去强调知识更新与技能,而忽视了其它的需求,学生变成了读书的机器,没有创新的能力,社会就难以发展。大家都知道,在我们印象中的恩师之所以成为恩师,不是他教给了我们多少的知识与技能,而是教会了我们如何去学习、如何做人。这就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新课程中,无论是哪一个概念的形成、哪一个性质、定理的获取,都设置了情景,将概念的形成过程及知识的获取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提供了许多创造性思维的学习机会,使学生更能理解数学的形成过程,学会思考,学会提问,做到“看过问题三百个,不会解体也会问”。

第三,学生学习方式上,改变了过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在其中只起到了帮助、引导的作用。在概念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教师及教材所展示的背景,不是教师告之结论,而是在教师的帮助、引导下,由学生自主地去观察、发现、搜集信息、并用已有知识对所获信息进行归整而形成概念、定理的。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不可否认,课改是新的,一切都是在新的思维下产生的,不可避免的有它的不足:首先,在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因“义教”时期所用课程多以传统课程为主,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以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为主。进入高中后,突然地转变了学习方式,学生难以适从,而教师又碍于教学任务的完成,都在赶进度,未给学生留以缓冲期,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其次,在知识的衔接上,“义教”教材的知识结构可能与新课程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断层,新课程很多涉及到的基础知识在旧的初中教材中没有,或未能真正地讲透。学生在运用到相关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感到吃力,从而出现了编书者认为学生能完成而学生却无法完成的练习、习题,给学生留下了什么都没有学到、什么题都不会做的感觉,欠人性化,对学生自信心的树立产生了一定影响。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41

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兴趣,从而更喜欢数学。

几年的数学课改实践,使我真正理解了数学的内在价值,只有转变教学观念,变革教学行为,正确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系,才能体验数学的价值;只有注重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才能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只有教学资源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基础,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是生活,数学就在身边,才能使教育理念得以升华,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结合近年来参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一、学生角色的转变,进行自主学习。新课改心得体会。

自主学习具有几方面的特征,对小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习过程,学生能从学习内容入手、在教学中坚持两个原则、即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教师不引导;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课堂上教师将方法交给学生,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如二年级的乘、除法计算中,都是先出现学生熟悉的、有意义的实际问题的场景,提出数学问题,接着组织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和经验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组织相互间的交流找到算法,然后出现类似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解决,谈出自己的观点后,并作出自己的解释,教师再进行点拨。这样,教师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种学习过程,学生充满成就感,有了信心,这一切又激发他们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中。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成为引导者和组织者。

以前的数学教师总是给人们一种沉闷古板的形象,因为以前的数学教师总是给予学生无穷无尽的练习题和单调乏味的公式定理,教师的工作也仅仅是在抄教案、上课、改作业之间循环重复。新课改心得体会。新课程中提到,教师应该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开发者。小学数学教师拓宽眼界,深入挖掘教材的同时,也将视角深入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去。比如,在二年级的“认识钟表”这一内容的教学中,许多老师不再满足于简单地讲授课本的内容,有的教师让学生从生活中收集各式各样的钟表,丰富对时钟的认识;有的教师带领学生亲手制作简易的钟表,让学生真正感知“时、分、秒”的概念;还有的教师从钟表的认识引申到珍惜时间,对学生进行思想和习惯的教育。数学教师除了改善了教学的形式之外,还不断尝试改进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往的数学教师是教学中的权威者,将一个个定理公式灌输到学生的脑海中。而新课程中强调要让教师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老师指引学生去探究数学规律,在学生的小组合作和讨论交流中,与学生平等对话。例如,在四、五年级的“方程”教学中,老师不再是简单机械地告诉学生解方程的步骤,而是让学生从实际中产生对方程的求知需要,构建方程的基本概念之后,再允许学生自主地利用所学过的知识来尝试解方程。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学生所学到的数学不再是机械的、沉闷的,而是有用的数学、有趣的数。

三、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相互交往的一种活动,而教材给我们提供的只是表态性教学素材,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因此一套教材所提供的各种素材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每一位学生。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用好”教材,而不能“教好”教材,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灵活运用教材,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一切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

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差异。作为教师,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尊重个性化,不搞填平补充一刀切。要创造促进每个学生得到长足发展的数学教育。算法多样化是针对过去计算教学中往往只有一种算法的弊端提出来的。例如某一种题目,只要求笔算,另一种题目只要求口算,即使口算也往往只有一种思路(当然,学生如有其他思路也不限制),这样很容易忽略个别差异,遏止了学生的创造性,何况有不少题目本来就可以有多种算法的。

应该明确“算法多样化”与“一题多解”是有区别的。“一题多解”是面向个体,尤其是中等以上水平的学生,遇到同一道题可有多种思路多种解法,目的是为了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而“多样化”是面向群体的,每人可以用自己最喜欢或最能理解的一种算法,同时在群体多样化时,通过交流、评价可以吸取或改变自己原有的算法。因此,在教学中不应该也不能要求学生对同一题说出几种算法,否则只是增加学生不必要的负担。

在与课改同行的道路上,我深知任重而道远,但是教学改革引发我们深思,使我们蜕变,为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也引领我走进新的天地。总之在数学课堂中,我要想方设法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其主体能力,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一种自由和民主的氛围,尽可能的增加学生发展思想和方法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思维,表露自己的情感,表明自己的观点,表现自己的欲望,使他们各自的潜能最大限度的释放出来。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42

经过此次培训学习,使得自己对新课程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也使自己认识到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经过这些年的教学探索,结合学生实际,深刻认识到新教材内容发生了很多变化,这就要求教师相应的转变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反思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现总结如下:

一、教学观念的改变

通过对教材学习和研究,新教材与以往的教材有很大的变化,教材设置了许多问题和阅读材料,甚至一些名人的先进事迹,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阅读能力,通过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因而要求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探究知识,让学生亲历、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如:让学生参与课题研究。作为教师,应该更新教育观念,真正做到“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要在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同时,观察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样的能力,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这种反思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教学方法的转变

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材内容的变化,学生的实际情况,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灵活使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例如新教材在一些内容设置上,只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得出结论,缺乏严密的逻辑推理,习题设置过于简单,不利于将来的高考,这就需要教师配以多样的习题来帮助学生理解,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能力;对于复习课,要通过各类习题来帮助学生复习总结已学过的知识;有时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学生上讲台、游戏比赛、讨论、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在一堂课上,有时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重在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达到课堂教学的效果,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另外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背景下,教师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许多课要求教师要用多媒体教学,要求学生会用多功能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有以下一些明显的优势: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容量;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特别对于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等借助于投影仪来完成会事半功倍。

三、要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每一堂课都要有教学重点,整堂的教学都应该围绕着教学重点来逐步展开的。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教师应该采取一种最通俗易懂的,最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来讲授,也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讲解,重要的是要配以基础,经典的习题,当然适当地插入与此类知识有关的笑话那是最好不过了,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在选择例题和习题时最好能从易到难呈阶梯式展现。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突破教学难点也是有帮助的。一堂课难点不宜太多,突破一个就可以了,最好的突破方法还是在讲之前就应该先做好铺垫,扫清后面可能出现的障碍,一步一步的接近目标,这样效果比直接讲要好的多,这种方法我是屡试不爽。

四。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

无论何种教学方式,都应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对新课改下的教学也是如此,很多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教学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证拿出来,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其实定理、公式推证的过程本身就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不讲公式的推导就直接让学生去做题,试图通过让学生大量地做题去总结出一些方法,规律。结果却是多数学生不但“悟”不出方法、规律,而且只会机械地模仿,思维水平较低,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如五。加强自身的学习,跟上时代的步伐

俗话说得好,”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由于第一次上新教材,我们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努力钻研教材和教学大纲,通过网络学习外省在新课程方面的教学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钻研与新课程相关的高考试题,这样才能有备无患,与时俱进,跟上新时代的步伐。另外要加强教师集体备课、相互合作、取长补短。我们应该多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取经,博采百家之长为己所用。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43

首先感谢学校^领`导给我们这次去外地学习、交流的机会。这次的全国民族教育新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于11月12日在广西来宾市柳州地区民族中学召开。会上由民族协会理事长于洪武致开幕词,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处长刘月霞,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副处长马少云分别就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挑战讲了话,会议期间参观了金秀民族中学校本教研汇报演出,并在南宁沛鸿民族中学观看了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展示,全会历时5天,于11月16日在南宁结束,下面就参加这次会议的四点感受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作以汇报:

一、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推进新课程改革

当前的课程改革是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的变革,这一变革必将把长期沉积在我们头脑里的旧的观念彻底清除,注入鲜活的教育思想,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这就意味着教师应不断校正课程改革的趋向,努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动手意识,我们知道教与学是课堂改革的核心,所以教师的教学方式应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应不断地更新和转变。树立以每个学生终身发展为本,以学生创新个性发展为本,以学生情感体验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树立了新的教师观、学生观和教学观。

二、构建模式,推动课改稳步实施

面对课程改革的挑战,“以校为本”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校本教研也已成为建设学校学习化组织,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促进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课程改革实验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发挥年轻教师和骨干教师的积极作用,构建一种“创境——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教学模式。采取以教研促教改的活动方式,扎扎实实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这样人人听我,我听人人,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和提高。一方面教师得到了锻炼,另一方面培养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三、开展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以校本课为载体,开展科技制作活动,象剪纸、、武术、书法绘画展等。培养学生的个^***好,追求学生的心态开放,尤其重视对体、音、美学科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与发展,在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都能够得到提高和发展。

四、师生和谐发展,教学成绩稳步提升

课改的顺利实施,师生得以和谐发展。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我们增强了“课改意识”,对教师角色的定位有了全新的认识,促进了对教学行为的反思,促进了我们的自觉学习与专业成长活动,加强同事之间的合作交流,促进了我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形成有创新精神,有凝聚力,有战斗力的教师集体。为回中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努力工作。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44

导学议练”课堂教学模式在我校已经大力推行了一年多的时间,我对“导、学、议、练”的教学模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现在谈谈我学习“导学议练”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 我们知道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导、学、议、练”教学方法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所以我调整了教学方式,现在我大多以引导为主,实施学生自主学习,把教学的主攻点由过去的教会知识,变为教会学法,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达到更多的是由学生自己去学会知识。并且转换了师生关系,我认识到我应该站在学生获取而不是教师给予的角度去设计和实施教学。

二、 课堂教学要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习思路,丰富课堂学习。运用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课堂学习的质量与效率。拓宽课堂学习的功能,把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竞赛和展示的平台,作为拉动学生在课外进行学习的兴趣和完成学习任务的载体,促进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

磨课活动中,同一节课我讲了两次,其他同事又讲了两三次,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收获。在这个过程中让我真正体验到磨课的过程是一个成长的过程,这个成长来源于同事们的帮助,每一次讲课后,我们大家都会凑在一起,各抒己见,思维在交流中碰撞,许多真知灼见在相互的交流中产生,我们一起讨论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教学思路是否清晰……甚至细到一道题如何出示更加合理,一个问题如何提问更加有效,怎样板书简洁明了…… 是通过磨课,让我更清醒地知道要上一节好课是多么地不容易,你需要付出很多劳动、智慧与汗水,一次次地思考、尝试、反思、实践,一次次地否定、肯定、再否定、再肯定,磨思路、磨重难点、磨方法、磨环节细节、磨学生,最后苦尽甘来。

总之,导学议练课堂教学模式和磨课活动让我收获很多,感触也很多,由于自身的素质、能力很难在短时间内消化吸收,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不断努力,不断琢磨,不断改进,争取做得更好。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45

带着新课程改革浓浓的春意,沐浴创新教育缕缕阳光,花季的雨露和园丁的微笑一齐映进我的视野。新课程改革让我体会到了教学的生命过程。

一、注重学习、转变观念、以推动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

二、开展课改实验、走进新课改

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数学教学采取了提出题目——实验探索——引导观察——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实验教学法。教师的关注由单一的学习效果转为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具体做法是:

1、确立一个思想,即“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做预备”的思想。

学生的发展,我们主要夸大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应该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重智力轻其他;应该是个性发展而不是同一模式,应该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限于当前的发展,教师的每节施教必须从这点做起,这是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2、落实两个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课改中我们要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往想,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往做。

3、进行三个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

(2)学生地位的转变。

(3)教学手段的转变。

4、采取四种方法

(1)激发学习爱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性。

(3)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4)面向全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三、新课程给我带来的思考

1、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教师熟悉到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教师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计地利用教材启发拓展。课堂教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能把平时积累的知识有机地融进课堂,重视研究性学习。

2、课堂教学氛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从重知识的把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3、夸大在课堂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在系统教材体系着落实“双基”的主导性作用。

在新课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已不仅仅是新课标、新理念,它已经与协作、创新、探究、***、希看、未来这些滚烫的`字眼牢牢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为孩子们每一天的成长而快乐着,愿我们的课堂呈现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与展现,成为不由自主的从心灵深处,淌出不断滋润精神之园的丝丝甘泉。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46

摘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也在不断地发生的着巨大变化。为适应时代的需求,教育行业的改革势在必行,课改就是针对当下教育现状来进行的。在当前,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的理论知识虽然不错,但是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不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是关键因素,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是在课堂内完成的,要改变这种现状,课改势在必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当前教育行业的研究重点,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讨论关于课改的体会。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改;体会

课改势在必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当前教育行业的研究重点。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讨论关于课改的体会。

一、课改并不是单纯换教材

课改的目的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提高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操作能力。因此,课改在实施过程中涉及很多方面,比如课程的变化、培养目标的变化、教学模式的改革等,可以说是掀开了教育行业的新篇章。全新的课程体系结构需要新的教材内容、新的教育模式、教学方式等。全新的教材是基础,课改的关键是教师的教学理念的转变,没有新的教育理念做后盾,再好的教材也不过是废纸一堆。

二、注重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课改中强调新教育模式下,应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只是单纯注重知识传递的教学观念,新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引导学生在学会学习、生存、合作等精神。传统教学模式下,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只注重了学习的结果,并不在意学生学习的过程,为了应对考试,学生大多靠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来提高自身的学习成绩,获得高分,然而这种方式完全隐藏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遇到的问题。靠这种方式取得的高分,没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种方式并不可取。因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中华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各民族之林,靠的就是民族凝聚力,民族凝聚力也就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共同的价值观。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中华未来的发展要靠他们。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对小学语文而言,学科特色就是文中有情,学中生情。所以,教师应时刻注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情感体验。价值观的培养并不是靠教师重复的说教来实现的,要靠教师的熏陶感染,为学生树立一个榜样,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中慢慢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做一个有爱心、努力进取的国人。

三、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式

课改同时提出了学生应积极主动的参与、乐于研究,意在培养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包括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等等。因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首要条件,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必须先了解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靠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来提高自身学习成绩,课改要求新的教学理念下、应做到教师少讲、学生多学,把更多学习主动权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的钻研、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虽然通过的方式不同,在试卷上的分数是却是相同的,不过从长远角度看,由于学生掌握的学习方式不同,可能会导致学生实际意义上的收获并不相同,学习方式不正确,对于学生将来发展也是不利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的培养对象,在新课改中,提倡学生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参与学习目标、学习进度的确定,新的教学模式应是服务于学习的学习模式。那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形成自主、探究的正确学习方式呢?首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努力创造环境,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教师应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身心舒适的环境中学习,教师应转变观念,改变以往知识传递的方式。在课堂上,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只要有问题,随时提出,教师指引学生研究,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师生平等对话,学生间相互交流、沟通,人人都全身心投入,都是学习的主人。其次,教师应钻研学习内容魅力,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学习最好的老师就是兴趣。但是在现阶段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忽略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会更好地自主学习。最后,享受成功的乐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给每个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表扬进步较大的学生,让学生为自身努力得到肯定而骄傲,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新课改能够顺利实施,教师是关键,他们是执行者。因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为了能够把更多时间交予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花费时间、经历研究新教材内容,对于学生能自己学会的、能自己说出来的内容,教师不应在花费课堂时间教学。除了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式,教师还应注意培养小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团队集体意识,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几人一组,互教互学,明确分工,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团体合作意识与习惯。

四、综合课程

在课改不断深入的趋势下,在不久的将来,综合课堂作为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将出现在小学课堂上,这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所谓综合课课程,并不是简简单单地将几门学科的'内容加在一起,而是要合理的结合在一起,淡化学科之间的界限,综合课堂的出现,不仅仅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有着重要影响,对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也起到了关键作用。综合课程的意义:(1)综合课程合理的结合了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让学生在各学科之间建立必要的联系,各门学科并是不孤立存在,他们之间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综合课堂的出现是学生对于所学知识有了综合认识。(2)综合课程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在教学活动中,既传授了科学知识与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精神。(3)综合课堂同时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注重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的目的并不是靠高分,而是能在社会实际生活中有所应用。

总之,伴随着社会的变化,科技的发展,教育行业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入,而课改的执行,教育模式的转变,靠的是是教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创造使用教材,而且对于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有课堂教学评价艺术,相信在各位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传统的教学模式会改变,素质教育能够真正实现。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47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在教学实践中,我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2、讲授新课程时应从整体上把握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那些变化,有那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通过学习《新课标》我再一次更清晰的认识到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其次,小学语文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我们的语文课应上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体现“语文味”

所谓的语文味即是语文的文学藴味,包括语文、文学、形象、构思、意境、哲学、情趣等藴味,也即是语文美。所以,语文课就要应有浓厚的语文味。而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首先,语文教学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引领学生对语文作品反复涵咏体味。给学生创造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的心灵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大量阅读、细细品读、深情诵读中反复涵咏体味,让学生领会语言文字之美,从而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其次,要围绕“语文本体”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甚至是有创意地去理解、欣赏作品,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语言美、形象美、构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认同与赞赏,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创作欲,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二、体现儿童味小学的语文是儿童的语文

语文教师的任务,主要不是教导学生和控制学生,而是通过文本向学生提供一个更活跃、更开阔的语文实践平台。在“还”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自起至终、自觉自愿地成为学生实践的组织者、服务者和帮助者。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和激情;洞察学生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诱发学生作为一名读者的发展和创见;带领学生经由语文课走向一片新的语文天地。要在语文课体现“儿童味”,更重要的是凸现儿童的主体地位,把儿童的精神融入语文课,让童声、童心、童趣在老师的唤醒、激励和鼓舞中真实体现。在教学中儿童自有儿童的感动,儿童自有儿童的诠释,儿童自有儿童的情怀,儿童自有儿童的梦想。语文的主人是儿童,我们要尊重儿童的原始表达,要体会语言的真意,要让儿童真情流露,语文课就要尊重儿童的语文世界,上出儿童味来。

三、体现个人味语文课的语文味

一般是说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教材、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语言以及教师的仪表风度等诸种因素,凝聚之后显示出来的审美风貌,审美风貌表现为真(真实可信)、诚(诚挚深沉)、新(新颖独特)。这种审美风貌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并为学生所品评体验,或深或浅或长或短地吸引着学生。古人云:文如其人。今人说:上课如作文。可见“课如其人”的说法也合乎逻辑,正如大自然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个性绝对相同的教师,因为即使他们的年龄、学历相同,但每个人的性格、气质、感情、特长等总是千差万别的。那如何使语文课富有个人味呢?

第一、教学时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也就是教材要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在研究教材时也要研究学生,熟悉学生。

第二、突现优势,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即突出“人无我有”,在语文课上显出与众不同的个性。

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里,“有滋有味”的语文课,应能让听者如沐春风,“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48

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是对以前那种课堂教学只唯老师的理解为上,不考虑学生自己的领会如何的做法的反动。尊重学生自己独特体验,让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肯定和强化学生有时并不那么正确的“独特体验”和看法,而是要让学生对教材有自己的感知和领悟,养成自己独立思考并能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提出自己看法和见解的习惯。因为每一个人的生活阅历和认知水平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学生,我们不能苛求他们的见解要如何高明和正确。更何况对于中国语言的理解见仁见智的情况是经常有的,就正如人们常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贾宝玉”。新课标就提到要“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所以,当学生的见解未必尽然甚至谬误的时候,我们还是首先要保护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权利和积极性,同时,引导学生或老师自己平等地(不是居高临下)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说明他们见解不够合理的理由。这样做,是允许的也是必须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该让学生多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多接触语文材料”就是要学生自己去多读书,多背书。读多了背多了语感就有了,书面语言的谴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规律也就逐渐熟悉和掌握了。写出的文字就能像韩愈说的那样“文从字顺各识职”了。现在许多

老先生,包括一些著名的科学家在内,他们一谈起自己具有扎实的文字功底,无不回想起当年孩提时代读书背书的经历来。总之,要使得学生像会说那样会写,就要让他们多读书,多背书,多写作。这就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和正道。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要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考试只是评价方式之一。”按照新课标精神,既要符合新课标课标精神,又要切实可行。下面我谈谈几种具体的做法。

一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目的是为了全面考查学生的能力。笔试主要考查学生在阅读和方面的能力。阅读和写作采取开卷的做法,试卷以能力立意,注重能力的迁移。口试主要考查学生的朗读、背诵和口语表达、交际能力。

二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让学生对自己的语文能力情况(包括课内外听说读写等方面)作一个基本评价,等第分“A、

B、C、D”四级。互评是让学生做“考官”,通过公布条件、自报申请、考查通过等程序确定“考官”人选和资格。然后授予他们以职权,对学生的背诵、朗读及口语表达等进行“考试”。内容采取临时抽签办法确定。

三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我们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语文过程的评价。对于学生的平时的课外阅读、综合性学习等语文实践活动情况,要记载下来,作为同学的学习情况的记录。这些记录在期末评价当中要在学生的成绩报告单上由具体描述。

四结合:描述和成绩相结合。以前学生学习的结果只是单一的考试成绩,现在,我们要把学生平时的学习语文的情感、态度和过程等情况作出描述,同考试成绩一道,记入学生的学习情况档案。

五结合:学校与家长相结合。家长对孩子在家的学习和表现应该是有所了解的。让家长参与学生的评价,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也是一个促进。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49

经过此次培训学习,使得自己对新课程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也使自己认识到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经过这些年的教学探索,结合学生实际,深刻认识到新教材内容发生了很多变化,这就要求教师相应的转变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反思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现总结如下:

一、教学观念的改变

通过对教材学习和研究,新教材与以往的教材有很大的变化,教材设置了许多问题和阅读材料,甚至一些名人的先进事迹,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阅读能力,通过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因而要求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探究知识,让学生亲历、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如:让学生参与课题研究。作为教师,应该更新教育观念,真正做到“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要在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同时,观察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样的能力,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这种反思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教学方法的转变

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材内容的变化,学生的实际情况,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灵活使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例如新教材在一些内容设置上,只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得出结论,缺乏严密的逻辑推理,习题设置过于简单,不利于将来的高考,这就需要教师配以多样的习题来帮助学生理解,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能力;对于复习课,要通过各类习题来帮助学生复习总结已学过的知识;有时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学生上讲台、游戏比赛、讨论、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在一堂课上,有时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重在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达到课堂教学的效果,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另外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背景下,教师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许多课要求教师要用多媒体教学,要求学生会用多功能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有以下一些明显的优势: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容量;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特别对于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等借助于投影仪来完成会事半功倍。

三、要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每一堂课都要有教学重点,整堂的教学都应该围绕着教学重点来逐步展开的。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教师应该采取一种最通俗易懂的,最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来讲授,也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讲解,重要的是要配以基础,经典的习题,当然适当地插入与此类知识有关的笑话那是最好不过了,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在选择例题和习题时最好能从易到难呈阶梯式展现。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突破教学难点也是有帮助的。一堂课难点不宜太多,突破一个就可以了,最好的突破方法还是在讲之前就应该先做好铺垫,扫清后面可能出现的障碍,一步一步的接近目标,这样效果比直接讲要好的多,这种方法我是屡试不爽。

四。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

无论何种教学方式,都应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对新课改下的教学也是如此,很多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教学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证拿出来,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其实定理、公式推证的过程本身就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不讲公式的推导就直接让学生去做题,试图通过让学生大量地做题去总结出一些方法,规律。结果却是多数学生不但“悟”不出方法、规律,而且只会机械地模仿,思维水平较低,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如五。加强自身的学习,跟上时代的步伐

俗话说得好,”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由于第一次上新教材,我们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努力钻研教材和教学大纲,通过网络学习外省在新课程方面的教学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钻研与新课程相关的高考试题,这样才能有备无患,与时俱进,跟上新时代的步伐。另外要加强教师集体备课、相互合作、取长补短。我们应该多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取经,博采百家之长为己所用。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50

我有幸赴田村小学聆听了上海嘉定区的著名课改专家罗松的精彩讲座,收益不浅。

罗松老师在讲座前告诉我们,教师的价值在课堂,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是对日常教学的持续研究。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成学生发展的引导者。虽然是简单的两句话,确实十分深刻的教育含义。作为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教师是知识的唯一灌输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掌握课堂的主宰权,严格控制和监督学生进行学习,教学以知识传授为宗旨,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不太受教师的关注。然而,新课改要求教师不再是信息的主要传播者,而应该把形成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方法及较高的迁移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要真正担当起促进者的角色,并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课堂上的促进者应更像是学生的朋友和知己,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出错时,教师要做的不是责备,而是理解与鼓励。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安全感的学习氛围,是学生最信赖的心理支持源,师生之间由于这种和睦、温暖的关系,一种富有生气的学习氛围便形成了。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新课程要求教师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引导者上,要尊重差异性、多样性和创造性。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力,每个学生都能成功。

其次,罗松老师讲到高考改革和中考改革的的新课改的要求和内容,要求我们要建设真实的问题情境。用全新的课程理念开创教育的新境界新世纪课程改革之风,吹开了课堂教学模式革新之幕,使课堂教学模式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而在这场革命中,教育教学理念无疑是最关键的。因为只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才能催生先进的教育教学行为。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丰富学生的各种素养,新课改特别强调各地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落实地方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并要求有条件的地方应编写具有地方和学校特色的相关教材。从某种程度上说,课程问题已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那么,我们所需要的新课程观是什么呢?(1)真正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与主体意识的培育,强调对学生个体生命发展的关注,更多地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以及对学生人格的完善。(2)明确课程是实施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是组织教育活动的最主要依据,教师必须把以新课程为依托的教育活动当成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使教学在创造中发展,在发展中创造,演绎出无穷的生命力。(3)思想素质方面,教师应依托新课程中的人文因素,使教学中的情意因素和过程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以达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成为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最后,罗松老师告诉我们在教学要注意“大球和小球”的碰撞,“一点与一线”的构建,同时建立"一身多面"的新教师观。新课改倡导以人为本的主体教育,这种教育是发展个性,构建独立人格、倡导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是着眼于学生学会发展、学会创造的教育。因此,教师不仅在观念上要不断更新,而且教师的角色也要转变。教师应由单纯的教书匠和"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个性发展的辅导者和社会化进程的促进者",以及把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作为研究对象的科研者。

从师生关系看,新课改所贯穿的人本精神要求教育作为一种生命活动、作为师生平等交往和对话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从传授知识的核心角色中解脱出来,尽快充当起教学活动中的共在的双主体之一的角色(另一主体是学生),发挥出教师的主体性作用,促进另一共在主体--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角色应转变为组织者和引导者。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是教科研者。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智慧,在遵循教育规律基础上大胆“标新立异”,敢于突破教材的限制,对教材不断拓展、补充与创新,认真研究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深入探究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总结每一时期的教学经验。这一过程是教师由教书匠角色逐渐转化为教科研者角色的过程。

罗松老师的讲座让我对新课改背景下的有效教学有了更深刻的'体会,知道了在教学中要创设好的真实的教学环境,要学会与学生互动与交流,建立交互式的教学。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51

课改是一次对传统教育的革命。它打破传统教育原有的单一、教条的教学模式,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资助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在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坚持立足实际,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全局,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和谐全面发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在这次学习中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

在这段时间里,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已经看到了新的变化,并且有了较深的体会。

教师的地位由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主体地位,转变为教育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与参与者。

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中,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在课堂上,学生被当成是单独的学习个体,而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有点为老师独尊的架势,而且一味地强调学生接受老师灌输的现有知识,很少甚至没有考虑过学生的真实感受。

而此次棵改中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题,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我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查,为了升学,因此,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可让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有了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担,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

学生变过去传统的被动学习状态的客体地位为主动学习的主体地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我会学”,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

学生是共同管理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这个观点必须牢固地扎根于教师的头脑中,切实贯彻于课堂教学实践中,这是培养学生主体的必然要求。因为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教师传统的一些做法才会相应地改变,才不会像以往那样强迫学生学习,使得大部分的学生失去学习的主动性。

开展特长教育。学校开设了各类小实践活动,以活动为载体,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弘扬个性。

从细小处抓起,开展养成教育。在学生理解《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础上,认真落实行为规范的每一个条款。充分发挥晨诵、班队会、红领巾广播、黑板报的作用,让讲文明话,看到废纸主动捡起来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情成为全校学生的自觉行为。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唯一标准。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于现实生活的联系。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

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拨,能否真正把学生领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收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资料,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使学生能和老师发上共鸣,对于教学课堂而言,不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总之,在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所凸现出来的尊重多元和个性差异,尊重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都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的。为此,我们教师必须具备驾驭教材,处理教材的较高能力,要根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特点对教材进行深加工,这样才能创造性地用好教材。同时,更需要教师角色、评价方式等一系列的创新,以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潮流,进而达到适应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的要求。

我深知,实施素质教育任重道远。我将一如既往地更新观念,创新思想,总结经验,开拓进取,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而不懈努力。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52

首先感谢学校^领`导给我们这次去外地学习、交流的机会。这次的全国民族教育新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于11月12日在广西来宾市柳州地区民族中学召开。会上由民族协会理事长于洪武致开幕词,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处长刘月霞,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副处长马少云分别就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挑战讲了话,会议期间参观了金秀民族中学校本教研汇报演出,并在南宁沛鸿民族中学观看了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展示,全会历时5天,于11月16日在南宁结束,下面就参加这次会议的四点感受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作以汇报:

一、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推进新课程改革

当前的课程改革是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的变革,这一变革必将把长期沉积在我们头脑里的旧的观念彻底清除,注入鲜活的教育思想,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这就意味着教师应不断校正课程改革的趋向,努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动手意识,我们知道教与学是课堂改革的核心,所以教师的教学方式应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应不断地更新和转变。树立以每个学生终身发展为本,以学生创新个性发展为本,以学生情感体验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树立了新的教师观、学生观和教学观。

二、构建模式,推动课改稳步实施

面对课程改革的挑战,“以校为本”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校本教研也已成为建设学校学习化组织,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促进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课程改革实验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发挥年轻教师和骨干教师的积极作用,构建一种“创境——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教学模式。采取以教研促教改的活动方式,扎扎实实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这样人人听我,我听人人,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和提高。一方面教师得到了锻炼,另一方面培养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三、开展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以校本课为载体,开展科技制作活动,象剪纸、、武术、书法绘画展等。培养学生的个^***好,追求学生的心态开放,尤其重视对体、音、美学科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与发展,在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都能够得到提高和发展。

四、师生和谐发展,教学成绩稳步提升

课改的顺利实施,师生得以和谐发展。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我们增强了“课改意识”,对教师角色的定位有了全新的认识,促进了对教学行为的反思,促进了我们的自觉学习与专业成长活动,加强同事之间的合作交流,促进了我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形成有创新精神,有凝聚力,有战斗力的教师集体。为回中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努力工作。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53

经过此次培训学习,使得自己对新课程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也使自己认识到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经过这些年的教学探索,结合学生实际,深刻认识到新教材内容发生了很多变化,这就要求教师相应的转变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反思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现总结如下:

一、教学观念的改变

通过对教材学习和研究,新教材与以往的教材有很大的变化,教材设置了许多问题和阅读材料,甚至一些名人的先进事迹,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阅读能力,通过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因而要求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探究知识,让学生亲历、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如:让学生参与课题研究。作为教师,应该更新教育观念,真正做到“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要在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同时,观察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样的能力,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这种反思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教学方法的转变

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材内容的变化,学生的实际情况,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灵活使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例如新教材在一些内容设置上,只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得出结论,缺乏严密的逻辑推理,习题设置过于简单,不利于将来的高考,这就需要教师配以多样的习题来帮助学生理解,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能力;对于复习课,要通过各类习题来帮助学生复习总结已学过的知识;有时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学生上讲台、游戏比赛、讨论、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在一堂课上,有时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重在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达到课堂教学的效果,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另外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背景下,教师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许多课要求教师要用多媒体教学,要求学生会用多功能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有以下一些明显的优势: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容量;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特别对于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等借助于投影仪来完成会事半功倍。

三、要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每一堂课都要有教学重点,整堂的教学都应该围绕着教学重点来逐步展开的。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教师应该采取一种最通俗易懂的,最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来讲授,也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讲解,重要的是要配以基础,经典的习题,当然适当地插入与此类知识有关的笑话那是最好不过了,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在选择例题和习题时最好能从易到难呈阶梯式展现。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突破教学难点也是有帮助的。一堂课难点不宜太多,突破一个就可以了,最好的突破方法还是在讲之前就应该先做好铺垫,扫清后面可能出现的障碍,一步一步的接近目标,这样效果比直接讲要好的多,这种方法我是屡试不爽。

四。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

无论何种教学方式,都应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对新课改下的教学也是如此,很多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教学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证拿出来,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其实定理、公式推证的过程本身就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不讲公式的推导就直接让学生去做题,试图通过让学生大量地做题去总结出一些方法,规律。结果却是多数学生不但“悟”不出方法、规律,而且只会机械地模仿,思维水平较低,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如五。加强自身的学习,跟上时代的步伐

俗话说得好,”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由于第一次上新教材,我们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努力钻研教材和教学大纲,通过网络学习外省在新课程方面的教学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钻研与新课程相关的高考试题,这样才能有备无患,与时俱进,跟上新时代的步伐。另外要加强教师集体备课、相互合作、取长补短。我们应该多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取经,博采百家之长为己所用。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54

上星期的周四,周五,我们备课组参加了在嘉善举行的嘉兴市高中数学新课程培训。两天的学习紧张而有序,简单的开幕式之后,嘉兴一中等6位老师给我们作了简短的报告。接下来就是吴林华和吴明华两位教研员给我们详细介绍了高中数学必修2和必修5的具体内容。通过这次高中数学新课程培训,让我对高中新课程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特别是本学期要上的必修5和必修2。不仅了解了新教材的设计思路,还了解了新教材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首先,内容编排呈现新的特点。

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切实体现了数学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大多采用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作为引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日常的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让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真正实现《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应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

其次,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我们在教学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多动手、多操作。让他们通过对学习资料,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三,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服务“教”与“学”。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电脑的普及,为现代教学提供了方便。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在课堂上不仅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演示数学几何中的图形变换,如对称、平移、折叠、旋转等,还可以利用计算机画函数的图象,以及函数的拟合等等。从而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加直观、形象的印象,加深学生的对知识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走出传统课堂,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通过培训让我更加了解了新课程,在今后将以实际行动来实践新课程。

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灵活使用挖掘教材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55

为促进初中历史课改经验交流,探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切实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益,9月29日,由德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组织的全市初中历史“高效课堂”观摩研讨会在渤海中学隆重举行。我有幸参加了此次活动,聆听了渤海中学贾荣艳老师和高保新老师的两堂示范课,两位老师的讲课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使我对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下面谈谈自己在这次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创造高效课堂不亚于行军打仗,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分秒必争。要用好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每一秒,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尤为重要。两位教师都采用学案式的教学方式,贾荣艳老师在《洋务运动》一课中采用印发学案与多媒体结合的方式,学案设计了学习目标,重难点,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收获平台等环节,课件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又紧扣教材重难点丰富了课堂内容。高保新老师的《蒸汽时代》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了三个自主学习问题,每个自主学习后紧接着设计三个思考探究问题,环环相扣,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从两位授课老师的教学设计及课件都充分看出其用心用力,充分挖掘有用的材料进行了精心的组织,做了大量课前的准备工作。

巧思妙引,化难为易

有创意的引导,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促使学生很快投入对问题的思考。从而节省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贾荣艳老师在《洋务运动》一课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大清国比作病入膏肓的病人,分析洋务运动背景,目的、人物,形象的比喻,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洋务运动内容是重点,这一环节贾老师具体划分了四个药方,同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时利用根基腐烂的大树嫁接苹果的漫画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可谓是教学设计的巧思。高保新老师《蒸汽时代》一课的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布鞋和皮鞋,联系生活,使学生初步感受工业革命,诱发学生内在的知识潜能,可谓是教学的妙引。

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就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抓学生主体作用。教学过程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该摆正位置,只起引导的作用。此次两位老师都以学案导学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基本知识点,然后通过小组合作,提出并解决问题。在学生学习、合作的过程中,老师也在巡回点拨、提示、交流。当问题提出后,先把权力交给学生,由学生回答,学生解决不了的,由老师通过讲解或补充资料,来帮助解决。

学习大事,必作于细

做于细,首要的一点就是抓具体。教学过程是有诸多具体要素构成的,这个特性决定了课堂就是抓具体。具体了才能突破,具体了才能深入,具体了才能落实。贾荣艳老师在《洋务运动》学案中设计了学法导航提出了内容、方法、要求、时间,可见对课堂做了细致的研备,高保新老师《蒸汽时代》一课中教授瓦特改良蒸汽机一环节是特别强调了“改良”两字并提示了蒸汽的“汽”的写法,可见老师对考点易错点把握精准,细致入微。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反观自己,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当前的教育教学先进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以指导自己的教学,使自己的教学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2、钻研新课标,转变教学观念,认真备课,研究教学方法,并且在备课时尽量地让我们的历史贴近生活。

3、努力开发多方面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4、上课时大胆放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听课学习的时间虽然是短暂的,但我的学习、反思的热情一直都受鼓舞于老师的高超教学技能和细致的教学思路,张弛有度、开合有法,我将以今日之所学为我将来之所用,如此亦不枉此行。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56

实行新课程改革至今,语文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语文教学阵地上的一名老,我的认识有了两个深刻的转变。一是转变教的方式;二是转变学的方式。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我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上做了一些探索和改革。具体如下:

一、抛砖引玉促思考

我把事先设计的问题带到我自己的课堂中,交给学生,让他们去思考一下,看看他们有什么好的想法,新的观点,把他们的想法和观点都记录下来,写成自己的教学资源。学生也可能会有观点的碰撞,这样也为我的教学带来了很好的材料,让学生进行自由的辩论,让学生进行写作,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发言,这样的话我们的语文课程可能会变的更丰富多采。学生也不会觉得语文课就是书本上那些知道,课外的东西也能很好地很自然地加入到课堂中,这样的话也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写作能力,以及与他们交流的能力。

比如对一篇课文的理解,如果由你教师根据参考书的答案讲出,那学生只能得到一种理解,甚至根本不理解。若能由同学之间讨论,师生共同交流,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那么学生的理解不但是多方面的`,而且也深刻得多。学生在交流中就有很多看法,虽然有的是感性的认识,但都是很有道理的。大家在讨论中相互学习,互相启示对方。

二、引来活水润心灵

语文实质是人学。陶冶心灵,教化众生是终极目标。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社会性的发展,让每个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教师必须依据新课程理念对每一堂课认真思考,精心准备,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我们要把学生的大脑看成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想方设法去点燃这把火把,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充分地活动起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真正体现了在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让每一堂课都充满活力。我每节课安排一个学生进行3—5分钟的热点话题推荐,老师再根据推荐学生的具体表现和推荐内容进行适当的点评。这样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社会,分辨美丑善恶,也可以为写作积累素材,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上语文课的兴趣。

三、兴趣比感觉更重要

新课改改变了传统的一言堂模式,让教师从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变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给语文课堂带来了活力和激情。这就需要变“教师的自我感觉良好”为“注重学生的兴趣体验”。

我们老师在上课时大多关注的是这堂课我上得好不好,我的要求学生有没有达到,我的讲解学生有没有理解。其实,教师都太注重自我的感觉,而没有考虑学生的兴趣体验。所以我们语文老师不管在上什么课,都不能只关注自己的感受,而是要注重学生的兴趣体验,要设身处地的为学生考虑,站在学生的角度来上课。

四、师生平等,术业有专攻

要变“师必贤于弟子”为“弟子不必不如师”。教师不应该是,也不可能是知识的权威,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和引路人。教师和学生在探求知识上应该是平等的,如果把教师权威化,那只能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和盲从以及限制他们思维。这里我建议老师可以出点无关紧要的小错,让学生深刻感受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打消怕出错丢脸的顾虑,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对于“弟子不必不如师”这句话。你如果不信,那就请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抛出一幅对联的上句,要求师生一起对出下句。我想,对得最快、最好的不一定就是老师。要坚信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我们要做的是发掘学生的优点,让他们在课堂上既学到了知识,同时又变得自信大方。

五、有的放矢,不拘一格

新课改的教材依旧是将课文分成讲读课文和自读课文两类。以前的老师总不放心学生,担心学生不会自学,不能全面掌握知识点。就大包大揽,将自读课文也变成了讲读课文。某些课文甚至是精讲。这样一来,消耗了太多的课堂教学时间。同时也让学生养成了依赖的懒惰思想。不用动脑思考,只需要记下老师讲得即可。

新课改后,我努力改变这种现状,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学习。我将其形象的称为“喂食——端菜——做菜”三部曲。喂食是老师讲,学生记。等到学生适应了,就进行“端菜“阶段,核心是提出问题,让学生以组为单位,查找资料,代表发言。第三阶段是提供备课资料,让学生自己讲。就像提供原料,让厨师自己炒菜一样。这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提高, 也培养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整合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除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外,在课文讲解和习题布置上,可以根据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精讲精练,加大阅读量。多制造让学生发言的机会。只要语言表达清楚流畅、符合逻辑,那写成文字一定不会差的。

在新每一次改革,都伴随着探索、困惑和进步。只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用汗水和努力,就一定能迎来语文教育一个崭新的春天。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57

前段时间,我参与了全国著名教育专家语文课改研讨会。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课改的必要性、急迫性,初步了解了课改的一些内容。

新课标规定全面提高同学的语文素养,规定同学扩大知识面,规定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同学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出现方法和同学学习方法的转变,确立同学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同学发明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法又要转变学的方法, 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法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法一转变,学的方法也随之转变。学的方法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出现,证明教的方法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确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思上的教与学方法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掌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保守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规范》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同学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同学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同学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议、促进同学主动生长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同学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我还将从整体上掌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规范》、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的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规范》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掌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动身,根据同学的年龄特征和不一样教学内容,发明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战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发明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同学语文实践的机遇,让同学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同学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同学在一切场所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与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同学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通过改变新的教学方法,希望可以使同学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主动的学习,同学对语文课的兴趣有较大的提高。在实践工作中,我将不时总结反思,撰写教学日记、教学案例、教育随笔等;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课堂教学出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58

听完几位专家的精彩讲座,再加上和几位专家的网上交流,收获很大。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行,改变了过去的“一言堂”。新课程提出了新的课程目标和理念,要求我们建构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方式,“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建构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培养符合新课程目标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新课程似一股清新的风吹进了课堂,使沉闷的`课充满了活力。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灌输、解疑答惑,而是作为一个引导者、参与者,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索。课堂上呈现出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学互教的充满活力的学习场面,不再是过去的教师“教”学生“听”的课堂情景,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原来的“被动学习接受”变成了现在的“主动发现学习”,普遍形成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新课改使得学生的胆子大了,敢于提问,敢于质疑了,他们变得特别活跃,更有积极性了。

新课程要求教师角色转变,由传授者、“独裁者”、“裁判员”、“演员”、“家长”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研究者、指导者、组织者、合作者。要虚心、诚实、真诚地走的每一步骤,使他们在脱离这种结构化的情境之后,仍然会使用该方法。并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评价新方法,让学生自己决定方法的有效性。

实施新课改必须改变固有的评价模式。已有的对学生的评价模式只是对学生的课业学习情况通过考试分数来评价,而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品质的评价,评价方式呆扳,不利学生的发展,打击了一批学生的积极性.而新课改要求在评价学生时,不是只看学生的考试成绩,还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品质、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探究能力、思想品质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价,要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评价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以一次 考试的成绩论成败,评价方式要科学、全面、客观,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以上只是我的一点愚见,不足之处恳请专家和同仁批评指正。

新形势下我必须充分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投身新课改,作为当代新形势下的教师要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以新理念新观念,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驾御课堂的能力,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及时汲取营养,丰富自身的素质,提高自身能力,力争在新课改中有所作为!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59

为了使课改推向新的阶段,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我校组织我们赴课改之前沿阵地的太谷观摩学习,取经解惑。而今实地感受,确是印象深刻,触动颇深。那里的课堂改革搞得真是热火朝天,如火如荼。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影响,下面就谈谈我的收获和体会。

一、促进了我的认识。

1、新教学观念。

通过学习和新课改的不断实施,我逐渐认识到教学的本质不再是传统教学中教师单向的灌输和讲解,而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学是交流的过程,是探究的过程,是师生合作,互动的过程。课堂教学关注的是以学生形成积极进取乐观的人生态度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不仅要使学生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更要强调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新课程观念。

通过学习和听课,我逐渐认识到课程是体验和感受,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的整合。教材不是教学内容的唯一载体,课堂也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场所,教师更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教师要懂得只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3、新学生观念。

通过学习,我领悟到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尊重学生,承认不同学生具有独特性,并为其创造成功的机会,教师要树立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相信学生,热爱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新的感受。

1、挖掘教材,精心编写导学案。

大家都知道,在新课改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主体作用首先体现在导学案的编写上。课改以来,他们认真钻研,灵活挖掘教材,重组教材中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构成知识网。通过多种形式的问题设计,把散乱的知识,语言,语法变为简单有序的知识系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导学案,在设计导学案时,集体备课,集体研课,并装订成册,为上好不同类型的课打好基础,作好铺垫。所以,从这一点来看,很值得我们学习。

2、充分展示,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新课改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则是每个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一个平台。一直以来,他们坚持使用学案课堂模式来进行英语教学,尽可能的将课堂交给每一位学生。主要方法如下:

第一,大胆放手,耐心指导。

在课程改革的教学中肯定会失败。面对失败,不要气馁,而是用平和的心态和学生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然后鼓励他们继续大胆的向前迈进。在展示环节中,要一改过去每节课都是优等生在发言的状况,规定每个学习小组的每个成员必须轮流上台展示,主讲或当小老师。放手让他们用各自喜爱的方式来尝试,来体会,然后耐心地指导他们用更全面的方法来改进,来创造。在展示过程中,有表现得非常到位的,也有表现得特别欠缺的。但即使再展示不好的学生,也要静静地等待他们展示完,绝不要中途打断他们。因为一旦被完全否决,他们的信心将倍受打击,其他的后进生也会因此产生恐惧的心理,教学又会回到由优生主宰课堂的原路上。“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只要耐心的指导,放手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地去尝试,去探索,去总结,不用着急教学内容是否能及时完成,不必担心教学质量暂时是否受到影响,只要让所有的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功便指日可待。

第二,多点奖励,少点批评。

在教学中,应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态度,尽可能较多的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的真好!你懂得真不少!语音语调相当漂亮!真有创意!等等。并在教学当中采用激励性评价,如加分或发卡等多种形式,来调动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3、反馈检测,落实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课改过程中,反馈检测也是相当重要的。这是检测学生对知识的落实情况和学生通过学习体验成功,享受快乐的有效环节。内容主要以口语检测和笔试相结合,形式可以多样。时间充足的话,可对学生进行当堂检测;也可利用早自习或晚自习对部分学生进行综合抽测;还可在课余时间,让每组的小组长对本组的学生进行简单的测试;每天的导学案检查也是一种方式。及时发现学生在知识掌握或口语表达方面的不足,并及时进行补充讲解,不让一个学生因此而掉队。

三、我的收获

在经历了这两天的思想洗礼之后,增强了我们课改的动力。()促使我们努力在教学中尝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上充满了笑语,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争着回答问题,小组合作的非常好,真正做到了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快乐;尽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从单词到句子,再从句子到短文,从对话表演到知识点讲解,尽量让学生说,讲;尽量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让大家都懂得如何分工协作,如何团结友爱;真正让学生体会到课堂是他们获取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四、我的反思

在观摩回来的路上,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回忆我们走在课改的旅程上,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着许多美中不足的地方。如课堂秩序较难维持,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学内容难以完成,教学进度缓慢;课堂用语母语使用过多,语音语调不够准确;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能持久,积极性出现差异等等。面对以上问题,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把课改工作做得细之又细,每一个环节都要稳扎稳打,落到实处,要把课改作为一项持久的工作,不厌其烦地去做,同时还要求我们善于总结得失,及时修正,及时完善,让我们的课改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60

新课程要求教师角色转变,由传授者、“裁判员”、“演员”、“家长”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研究者、指导者、组织者、合作者。要虚心、诚实、真诚地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走近学生的“心田”。尽管这对于教师来说很难,但是教师们却表现出了从未有过的勇气,在教学思维、方法、手段等方面都有了求变的意识。我们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的知识,尝试新的教法,勇于创新,自我反思,改变过去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是学习者和知识之间的中介者,不光是传授知识,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等,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学生学会了新的学习方法之后,教师应帮助学习者回顾学习中的每一步骤,使他们在脱离这种结构化的情境之后,仍然会使用该方法。并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评价新方法,让学生自己决定方法的有效性。

实施新课改必须改变固有的评价模式。已有的对学生的评价模式只是对学生的课业学习情况通过考试分数来评价,而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品质的评价,评价方式呆扳,不利学生的发展,打击了一批学生的积极性。而新课改要求在评价学生时,不是只看学生的考试成绩,还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品质、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探究能力、思想品质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价,要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评价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以一次考试的成绩论成败,评价方式要科学、全面、客观,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以上只是我的一点愚见,不足之处恳请专家和同仁批评指正。

新形势下我必须充分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投身新课改,作为当代新形势下的教师要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以新理念新观念,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驾御课堂的能力,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及时汲取营养,丰富自身的素质,提高自身能力,力争在新课改中有所作为。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61

新的课程改革,这对我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新课改倡导全人教学,强调课程教学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的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改倡导建设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走进新课程,置身新课改,我深深地感悟到:没有与新课程合拍的教育理念,没法教;没有丰富扎实的德才学识,教不了,没有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的进取精神,教不好。作为课程改革顺利推进的关键——“教师”,这就需要我们转变教育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具有在实践中反思总结的进取精神,才能尽快地走进新课程,适应新课改,在改革的进程中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一、教师必须转变两个教育观念

其一,由教师教、学生学向师生互动、共同发展转变。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理解、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经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其二,由以知识为本向以发展为本转变。课程改革,呼唤人的主体精神,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创建有利于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多方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教学机制。

二、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加强专业学习,提升专业素养。

具体的说,教师要具备三个功底和两种能力:

1、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教师必须坚持不懈地学习自己所任学科的知识,不断地探讨知识结构,系统的掌握基础理论,了解该学科最新成就及发展趋势。

2、一定的相关学科知识及其他学科知识功底。教师要学习一些与自己所任学科相互关联的学科知识以便使自己的教学能触类旁通,体现教学上的广度深度。

3、有广博的社会知识功底。教师能运用这些知识,引导学生辨证的了解社会、了解人生,激励学生为社会发展和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

4、相当的育人能力。教师要抓住一切机遇,利用一切空间,创设多种氛围为育人服务。

5、较强的管理能力。无论是班级管理,还是课堂教学管理,教师都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学习和借鉴他人先进的管理经验,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教师要与新课程同行,要在新课程中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并求得新的发展。

三、在实践中反思,于总结中进步。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通过反思、总结在实践中进步。这里的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思考、探索、分析并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将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使自己由单纯的教学者逐步成长为一名研究型乃至专家型的教师。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62

来到徐州已近半个月了,回顾这十五天的学习和生活,我首先感谢徐州财校的领导和老师们对我们这些学员无微不至的照顾和细心的教导,使我们来自全省的老师们对徐州财校都有一种亲切感,从而都能安下心来认真学习。在这里我谨代表我自己向财校的领导和老师们说一声“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所做的一切!”

总结这半个月的学习,我的教育教学水平、专业技术能力有所提升,也学到了新的知识、新的技能以及新的职业教育理念。而更重要的使我开阔了眼界,对于全省的职业教育有所了解,对于我们职业教育的含义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更坚定了我从事职业教育的信心和决心。 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一、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育观念滞后,课程内容存在着"繁、难、旧"的状况;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

通过各位专家的讲解,我对职业教育理念有了新的认识,如等等这些行之有效教育教学方法对于我们今后的教研教改方面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和宝贵的经验,从而使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得已借鉴,少走弯路,为提高中职教育教学质量有深远的影响。

职业教育理论课还让我们知道怎样成为一个优秀的中职教师。并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明确了目标,我们中职教师将全身心地投入到中职教育教学工作中来,为中国的职教育事业写下光辉的一页。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为此,一定要进行新课程改革。

二、知道了应该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

(一)、改革教学目标

财经类课程的教学必须回归到实用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轨道上来,成为应用性管理人才必备知识构成和技能素质的一部分。因此,财经类课程的教育,应当完成以下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

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财经类课程的教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之后,就希望有效驾驭并灵活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发现和学习新的知识,不断增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能力,从而改造主观世界,提升学习能力。这种能力包含了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这些综合学习能力,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理论知识和实操能力相结合是提高学生这种能力的最有效途径。

2、培养学生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较强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是应用型管理人才所必需的,为了达到组织管理的目标,必须实现有效的沟通和广泛的合作,而合作意识是合群性和和谐性的个性心理的综合。现代商务活动涉及的范围、领域和环节越来越广泛、复杂,即使一项看似简单的商务,也需要商务链的协同。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和开放的市场,也唯有合作,才能发展,而良好合作的前提,是具有良好的'沟通。市场营销可以通过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方面做出多方面贡献。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当今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极快。在生产经营中,研究开发、战略分析、决策、管理、企业策划、形象设计等软组织功能越来越显著,市场竞争已从产品延伸到工作间的创意和实验室的交锋,竞争变为知识和智慧的较量。因此,各类组织都需要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唯有创新,才能在竞争中取胜。财经类课程的教学讲授中十分强调法无定法、兵无常势,各种营销战略可以指导学生活学活用知识和进行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

(二)、改革教学内容

笔者认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尽管课堂教育非常重要,但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仅仅依靠课堂教育是难以实现的,不经过学生亲自参与,书本的理论很难转化为实际能力。为此,市场营销课程在内容安排应根据能力教育的要求,体现复合型、多元化、全程性设计。

在教学内容上不仅要安排理论教学还应有课外社会实践,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自实践,搜集资料,形成实际案例,由学生阐述,教师评价,形成一定的互动。充分利用课堂以外的时间,解决有限的课堂教育无法完成知识运用训练的不足,同时社会实践计入学生平时成绩,能充分调动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性。

(三)、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把营销实践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处理后引入课堂,让学生根据案例提供的背景资料分析案例、讨论案例,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案例教学法给学生提供一个逼真的练兵场,使学生身临其境般地经历一系列管理事件和问题,接触各种各样的组织场景,通过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感觉能力和反应能力,提高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培养企业营销人才过程中,案例分析已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因为这种方法能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企业营销实践中已经做过或应用做的事情上,从而巩固和加深学员对所学市场营销课程理论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营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还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可提供一个开发和锻炼对企业经营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的机会。

2、问题讨论教学法。

教师可针对营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事先进行设计,让学生讨论,并有意识造成不同答案的同学进行争论,通过争论,求同存异,最后由教师总结,找出问题的关键,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这种方式很有助于学生领会营销理论的精髓,活学活用知识。

(四)、改革教学手段

传统的“财经类课程的教学”教学中,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巴的方法进行教学活动,造成教学活动单调、乏味,学生被动接受,难以激发学习的兴趣。作为财经类课程的教育者,特别是中职校的专业课教育,更要积极进行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多媒体传播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具有生动、形象、直观、信息量大等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综合功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探索能力。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教学现代化水平,可以用十分丰富的手段吸引学生,提高课程科学性和可信度,很多学生就是因为老师使用了现代多媒体技术和手段,而相信课程和老师,同时使课程建设和其他课程处于同一发展水平。

(五)、改革考核方式和内容

市场营销教学的目的是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传统的以知识继承和记忆为主的闭卷式考核方法,无法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不利于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为此,在市场营销课程考核的内容、方式、成绩计算等多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与尝试。

在考核内容的选择上,既考知识,又考能力,着重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在考核方式上,根据市场营销课程的特点,采用闭卷笔试、开卷笔试、口试、模拟操作、案例分析报告、策划设计等多样化的考试考核方式;在评判学生学业成绩上,改革传统的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的学业评价体制,增加了单元测试、课堂讨论、操作技能考核等多种评分方法。通过改革考试考核方法,促进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本次培训我们还就财会和营销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和专家、同行们进行了多次相互交流,总结出不少的经验,为我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这半个月的学习生活我没有虚度,我过得很充实,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运用这些新知识和新技能。我绝不会辜负领导对我的期望,我会很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更加努力地提高自己职教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素质,坚定不移地从事中职教育事业,为我国的中职教育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63

带者新课程改革浓浓的春意,沐浴创新教育缕缕阳光,花季的雨露和园丁的微笑一齐映进我的视野。新课程改革让我体会到了教学的生命过程。

教师的成长,观念更新是前提,专业化成长是基础。新课程的制定是基于许多新的观念基础上的,因此,能否理解、认同、内化这些新的观念,是关系到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的最基本的条件。新课程倡导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其中,“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真正将这一核心理念转化成教师的行动,在开学之前我们就组织老师进行了培训,让老师们清楚了改革的背景、目标,明确了新课改的任务要求及实施做法,逐步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观、现代课程观。

1、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教师熟悉到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教师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计地利用教材启发拓展。课堂教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能把平时积累的知识有机地融进课堂,重视研究性学习。

2、课堂教学氛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从重知识的把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3、夸大在课堂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在系统教材体系着落实“双基”的主导性作用。

4、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变。以前,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是配角;教师是主动的,学生是被动的。这种角色,导致老师上课一言堂,学生因角色的被动而导致学习缺少主动探究的兴趣,课堂沉闷。教师要变主角为配角,做学生的朋友;变教学为导学,变演讲为参与。学生要变配角为主角,积极发言,大胆质疑,参与讨论,主动探究。师生角色转变后,课堂教学发生了明显变化:师生互动的机会多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大了,学生实验的课时多了,学生探究的能力强了,课堂学习气氛活跃了,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密切了。

总之,新的课改让人精神一振,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新的突破,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无数的创造空间,确实强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我们要不断的学习,大胆的实践,大胆的创新。在改革中出现问题是难免的,我坚信有全社会的广泛支持,新一轮的改革一定会不断进步,走向成功。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64

通过这次十天的新课改培训,收获很大,我深刻地认识到高中语文新课程重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除此之外,我对于怎样充分利用新教材、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克服语文教改教研中的困难有了新的思考。

一、转变教育观念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 新大纲、新教材的出台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是时代的要求,这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必须更新观念,尤其是教材观。解决了教材观才能谈改善教学,才能谈有效教学,高效教学,魅力教学。注重人文性、注重能力的培养、编排体例新是新教材“新”的所在,我们要严格遵循新教材的编排体系、充分利用好课本、读本,吃透教材,宏观调控,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 课本是点,读本是面,我们须下大力气备课本、备读本,把读本分门别类的和课本相对应,做到课本、读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阅读和写作分开是新教材的又一亮点。写作要遵循创作的规律,采用阶梯式的训练方法,进行系统的记叙文、议论文的训练,让学生一步一个台阶地在作文之路上成长,而不是搞高考应试式作文训练。 新教材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了明确的规定和具体的要求,不能随意化,要作为语文课的一部分,做到口语训练和课文教学互相渗透、互相促进。

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关键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积极倡导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长期以来,对教学的`评价,往往只重视结果,不看过程,导致教的过程“走过场”;对学习的评价也只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或只注重记住结果,而忽视亲历亲为的重要性,这是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病根所在。“因材施教”已讲了两千多年,“启发式”教学早已写进了语文教学大纲,至今我们也没有很好地落实。这与我们忽视对教学过程的研究、管理和调控不无关系。我想在教学中我们,一是教师要研究自己的教学行为,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思路,对语文教学过程实施有效地调控。二是要落实教学的具体环节,使过程“到位”,每个环节中还要选择适当的方式和方法,并做到各种方式、方法综合贯通,

做到教学流程合理。三是要因人施教,教师走进每个学生的生活世界、经验世界和学习过程,因材施教,尤其注意使学习的有困难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四是要使教学内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建构的需要,循序展开。五是要转变教学评价指向,即由侧重评价教师教的过程和艺术,转变为侧重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三、抓住契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门学科,是一位技巧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通向学习乐园的向导,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它才能引导你在知识的乐园里遨游。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成为课堂主人的前提。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认真备好课,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努力把每堂课上好、上活、上得有趣,让学生回味无穷,从心底里喜欢上语文课。这样,才能激起他们高昂而持久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广大语文教师应抓住契机,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 采用形式各异的激励办法和开展各项活动。从课堂到课外,从一堂课到一个单元再到一册书,都要匠心独运的设计一定的检验学习效果、推动学习动力的办法。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时代的进步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又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为先进的手段和更为广阔的空间,语文教师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扩大语文外延。

四、要善于交流合作,借鉴别人长处,继承传统,大胆创新。

对于新教材我们也应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运用脑髓,自己拿来”,大胆借鉴取舍。课本上的篇目可以不讲,读本上的篇目可以精讲。另外,为新教材配置的新教参的可操作性差了,而是提供了尽可能多的参考资料,面对那些纷繁的资料,我们也必须采用“拿来主义”。 继承传统,开拓创新,应是对语文新课标最恰当的评价。在语文新课程改革中,我们要处理好传统和创新的关系。不因为创新而丢掉传统,割断历史,也不因为继承而放不开手脚,固步自封。语文教学要“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这规律就包含着数千年来语文教育的丰富积淀。比如,阅读教学的口诵心记、学思结合、温故知新、躬亲实践,写作教学的读写结合、厚积薄发、经世致用等等,都是极为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与弘扬。又如,近现代一些语文教育的大家,如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等,他们的语文教育理论是科学化、现代化、民族化的理论,是我国语文教育理论的高山,值得我们继承。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离开了继承的厚实土壤,创新就失掉了根基。

五、要善于反思和总结,积累教学经验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闪光的做法、独具匠心的设计,但却如过眼烟云,没有积累下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因此,教学中要善于积累经验和总结教训,最终形成一整套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我们知道一线教师任务重,时间紧,平时教学中的得与失往往在一霎那间忽闪忽现,即便有心劲儿也没时间捕捉,没功夫理会,于是教学失误恶性循环,教学智慧转瞬即失,教学实践在费时费力中不见成效。而本次培训,给了我们教师这样的机会,有完整的时间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给了我们教师这样一个平台,集中学习,同位次的交流和沟通,学员之间的交流撞击出思维火花,互相学习,在反思中进取。特别是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的反思显得最有价值。而作业的原创原则,也使大家的表达和思维的深度从艰涩走向了流畅,在这个过程中正是我们教师自己的积累和整合,也是我们教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更是我们教师自己的梳理和探究,更是我们教师自己的提升和进步。

我们能清醒地认识到,新课改培训只是我们教师个人成长的一个加油站,但培训给了我们相互学习和结识的平台,相信这只是我们交流学习的开始,在今后的教学实际工作中我们一定会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为敖汉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贡献我们的力量。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65

昨天,房涛主任进驻我校,进行为期一天半的课改指导工作。今天上午房主任结合昨日两节转课、两节全程听课,特别是结合我校八年级语文教师徐文思老师讲的《陋室铭》一课对我校课改方面存在的问题,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诸多问题,给我校的高效课堂改革进行了全方位的指导,让我受益匪浅。

作为一名老师,在讲课前一定要明细如下四个问题:1、打算教给学生什么?2、如何教会学生?3、多长时间让学生学会?4、知道多少学生会,多少学生不会?不会的学生怎么办?也就是目标、方法、效率、结果四个方面。房主任主要讲了前两个问题。

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的方向、指南,所以每节课目标的设计尤为关键。目标设计不能随意,要参照课标、教材、学情、考纲、教参。一定要准确、恰当、分层、可测。

针对我校普遍存在老师讲不完课的现象,房主任重点讲了方法问题。独学环节要五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指导明确、时间明确、层次明确、反馈及时。独学时学生要找出不会的。此时学生应学会了50%.不会的内容学生经过师友互助又解决了25%,剩下的25%拿到组内交流,又解决了20%。剩下的5%怎么办?发挥精英组的优势,(每组1号)老师给精英组讲解,他们明白后回到组内给其他成员讲解要比我们现在在班级内组织的大展示效果要好得多。我们每节课也是严格遵循导、学、展、点、练、测六环节进行的,但效果不好,究其原因就是没有落实到实处,形式的东西太多。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受益最大的就是明白了主题阅读如何操作。每个单元只精讲1篇文章,自学x篇文章,阅读几篇与本单元主题相同的文章,然后进行主题写作。这样一轮下来,学生阅读和写作相结合,两方面的能力也会随之提高了。

如果将房主任的讲座落到实处,我相信就能真正地减轻学生与老师的负担,让学生快乐成长、教师幸福工作,真正实现新课改,践行好素质教育。

这次培训时间虽然很短暂,但却带给我思想上的洗礼,心灵的震撼、理念的革新。给我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充电机会。但可以明显地看出老师们的感受也是非常深刻的,相信,在每一位老师的思想认识中,已经进行了翻天覆地的洗牌,都在认真地分析着房主任的讲座带给自己的思考。

学习是短暂的,但收获是充实的,以上就是我参加这次学习的心得体会,对于学习给予的清泉,我要让它长流,我将会铭记这些,并将振奋精神、激励自己,在语文教学天地中走得更宽,更远。路漫漫其修远兮,争取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做得更好。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66

20xx年5月,在区教研室的带领下,我有幸成为“榆阳区初中教师潍坊培训班”的一员,到山东潍坊培训。四天的学习考察,走访了五所学校,观摩了四堂语文示范课,听取了三场专题报告,时间虽短,但“271高效课堂”和广文中学的课程开发讲座,让我坚定了课改的信念,明确了课改的内容和方法,我深感受益匪浅,不虚此行。

一、坚定了课改的信念

去潍坊前,我对课改一直抱有质疑,总认为应试教育体制下的任何课改都是换汤不换药,更何况教无定法,对于各种课改模式的理解也仅仅停留在表层。但前往昌乐二中听第一节课时,我就被学生在课堂上高涨的学习热情和敏捷的才思所震惊。

报告会上,发言人先进的教育理念阐述和“不惟模式惟高效”的课改原则,让我顿悟:“271模式”实则是借助课堂这一主阵地,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走出“题海+时间”的应试教育泥淖,同时开展海量阅读、大德育社会实践、学生自主管理等实践活动,从而推进>素质教育,让学生自主发展,主动进取。当我们还将目光停留于抓成绩,当我们的思想还徘徊于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矛盾冲突时,昌乐二中己高瞻远瞩,把目光转向了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271模式”为我们如何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践行素质教育,激发学生内在动力,做了很好的表率。

二、明确了课改的内容和方法

1、改理念。“教育是对人的成全、培养完整的人”;“深刻的教育来自学生深刻的体验”;“把每个孩子的一生变成一个精彩的故事”。透过这些教育语录,回想潍坊孩子们在课堂上积极自主的学习状态,我们不得不发自内心的感慨:昌乐二中的教育理念着眼于人性,指向孩子更长远的发展。虽然这里的孩子也有压力,但他们是快乐而主动进取的;虽然这里的老师也很辛劳,但他们懂得教育的真谛。潍坊的老师教学有法,教有所成;潍坊的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长。

2、改课程。“有什么样的课程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在听讲座、与讲课教师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这里的几所学校都有一个共同点——重视阅读,课外活动丰富。昌乐二中给初一学生一周内安排6节阅读课,学生人手一本习作,一本作文,一本阅读摘录(均为16K方格本)。潍坊外国语学校的课文,一个单元只精讲一篇,其余均被结合课外教材重新整合。潍坊一中两周安排一次自由阅读,每次阅读固定为一个下午。为学生安排固定的时间、空间落实阅读,以读促学,以读促教。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开拓了学生视野,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纯净的精神世界,还为学生人生的发展积蓄了巨大的能量。确实,语文是读出来的,而非教出来的。有了阅读的厚度与深度,方可开拓人生的

高度与气度。

微笑的脸庞源于丰富的校园活动,除阅读被纳入学科课程外,这些学校的综合性实践课程、特色课程也丰富多彩且能借助多方外力如实展开。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相比我们只抱着教材不放的单一课程设置,不仅学生学得枯燥,老师也越教越乏味。

课改,改课程比改课堂更重要。我们是否也应考虑将阅读纳入学科课程,在校内,给学生提供专门的阅读时间和空间,同时丰富学校的课程设置呢?

3、改考核评价体系和管理。

改革需大环境。就昌乐二中的成功而言,考核评价体系的转变对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管理的自主性功不可没。潍坊对学生的考评,课堂表现和考试成绩各占30%,参与各种活动和创新创意占40%。我们单以一纸成绩定优劣,潍坊学校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潍坊能够串起脚踏实地的每一天,青春自然能无悔!潍坊在看似学生自主管理的背后,有着精细的类似企业化的管理和激励机制,还有严格的军事化管理条例层层牵引。当然,我们在借鉴这些管理条例时,还须考虑榆阳区的教育大环境,切不可只看片面。

总之,这次潍坊之行,使我的教育理念有了质的飞跃,对课改也有了较清晰的认识。我深深的体会到,践行“道(通“导”)而弗牵、关注内驱”的教育理念,应试教育体制下的素质教育,其实真不是水中月与镜中花。感怀于齐鲁大地厚重的书香底蕴,钦佩潍坊教育同仁付诸素质教育的务实精神。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我定竭己所能,为榆阳课改贡献我的绵薄之力。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67

带者新课程改革浓浓的春意,沐浴创新教育缕缕阳光,花季的雨露和园丁的微笑一齐映进我的视野。新课程改革让我体会到了教学的生命过程。

教师的成长,观念更新是前提,专业化成长是基础。新课程的制定是基于许多新的观念基础上的,因此,能否理解、认同、内化这些新的观念,是关系到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的最基本的条件。新课程倡导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其中,“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真正将这一核心理念转化成教师的行动,在开学之前我们就组织老师进行了培训,让老师们清楚了改革的背景、目标,明确了新课改的任务要求及实施做法,逐步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观、现代课程观。

1、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教师熟悉到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教师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计地利用教材启发拓展。课堂教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能把平时积累的知识有机地融进课堂,重视研究性学习。

2、课堂教学氛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从重知识的把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3、夸大在课堂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在系统教材体系着落实“双基”的主导性作用。

4、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变。以前,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是配角;教师是主动的,学生是被动的。这种角色,导致老师上课一言堂,学生因角色的被动而导致学习缺少主动探究的兴趣,课堂沉闷。教师要变主角为配角,做学生的朋友;变教学为导学,变演讲为参与。学生要变配角为主角,积极发言,大胆质疑,参与讨论,主动探究。师生角色转变后,课堂教学发生了明显变化:师生互动的机会多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大了,学生实验的课时多了,学生探究的能力强了,课堂学习气氛活跃了,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密切了。

总之,新的课改让人精神一振,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新的突破,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无数的创造空间,确实强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我们要不断的学习,大胆的实践,大胆的创新。在改革中出现问题是难免的,我坚信有全社会的广泛支持,新一轮的改革一定会不断进步,走向成功。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68

上星期的周四,周五,我们备课组参加了在嘉善举行的嘉兴市高中数学新课程培训。两天的学习紧张而有序,简单的开幕式之后,嘉兴一中等6位老师给我们作了简短的报告。接下来就是吴林华和吴明华两位教研员给我们详细介绍了高中数学必修2和必修5的具体内容。通过这次高中数学新课程培训,让我对高中新课程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特别是本学期要上的必修5和必修2。不仅了解了新教材的设计思路,还了解了新教材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首先,内容编排呈现新的特点。

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切实体现了数学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大多采用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作为引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日常的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让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真正实现《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应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

其次,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我们在教学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多动手、多操作。让他们通过对学习资料,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三,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服务“教”与“学”。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电脑的普及,为现代教学提供了方便。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在课堂上不仅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演示数学几何中的图形变换,如对称、平移、折叠、旋转等,还可以利用计算机画函数的图象,以及函数的拟合等等。从而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加直观、形象的印象,加深学生的对知识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走出传统课堂,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通过培训让我更加了解了新课程,在今后将以实际行动来实践新课程。

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灵活使用挖掘教材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69

实行新课程改革至今,语文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语文教学阵地上的一名老,我的认识有了两个深刻的转变。一是转变教的方式;二是转变学的方式。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我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上做了一些探索和改革。具体如下:

一、抛砖引玉促思考

我把事先设计的问题带到我自己的课堂中,交给学生,让他们去思考一下,看看他们有什么好的想法,新的观点,把他们的想法和观点都记录下来,写成自己的教学资源。学生也可能会有观点的碰撞,这样也为我的教学带来了很好的材料,让学生进行自由的辩论,让学生进行写作,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发言,这样的话我们的语文课程可能会变的更丰富多采。学生也不会觉得语文课就是书本上那些知道,课外的东西也能很好地很自然地加入到课堂中,这样的话也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写作能力,以及与他们交流的能力。

比如对一篇课文的理解,如果由你教师根据参考书的答案讲出,那学生只能得到一种理解,甚至根本不理解。若能由同学之间讨论,师生共同交流,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那么学生的理解不但是多方面的,而且也深刻得多。学生在交流中就有很多看法,虽然有的是感性的认识,但都是很有道理的。大家在讨论中相互学习,互相启示对方。

二、引来活水润心灵

语文实质是人学。陶冶心灵,教化众生是终极目标。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社会性的发展,让每个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教师必须依据新课程理念对每一堂课认真思考,精心准备,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我们要把学生的'大脑看成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想方设法去点燃这把火把,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充分地活动起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真正体现了在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让每一堂课都充满活力。我每节课安排一个学生进行3—5分钟的热点话题推荐,老师再根据推荐学生的具体表现和推荐内容进行适当的点评。这样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社会,分辨美丑善恶,也可以为写作积累素材,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上语文课的兴趣。

三、兴趣比感觉更重要

新课改改变了传统的一言堂模式,让教师从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变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给语文课堂带来了活力和激情。这就需要变“教师的自我感觉良好”为“注重学生的兴趣体验”。

我们老师在上课时大多关注的是这堂课我上得好不好,我的要求学生有没有达到,我的讲解学生有没有理解。其实,教师都太注重自我的感觉,而没有考虑学生的兴趣体验。所以我们语文老师不管在上什么课,都不能只关注自己的感受,而是要注重学生的兴趣体验,要设身处地的为学生考虑,站在学生的角度来上课。

四、师生平等,术业有专攻

要变“师必贤于弟子”为“弟子不必不如师”。教师不应该是,也不可能是知识的权威,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和引路人。教师和学生在探求知识上应该是平等的,如果把教师权威化,那只能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和盲从以及限制他们思维。这里我建议老师可以出点无关紧要的小错,让学生深刻感受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打消怕出错丢脸的顾虑,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对于“弟子不必不如师”这句话。你如果不信,那就请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抛出一幅对联的上句,要求师生一起对出下句。我想,对得最快、最好的不一定就是老师。要坚信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我们要做的是发掘学生的优点,让他们在课堂上既学到了知识,同时又变得自信大方。

五、有的放矢,不拘一格

新课改的教材依旧是将课文分成讲读课文和自读课文两类。以前的老师总不放心学生,担心学生不会自学,不能全面掌握知识点。就大包大揽,将自读课文也变成了讲读课文。某些课文甚至是精讲。这样一来,消耗了太多的课堂教学时间。同时也让学生养成了依赖的懒惰思想。不用动脑思考,只需要记下老师讲得即可。

新课改后,我努力改变这种现状,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学习。我将其形象的称为“喂食——端菜——做菜”三部曲。喂食是老师讲,学生记。等到学生适应了,就进行“端菜“阶段,核心是提出问题,让学生以组为单位,查找资料,代表发言。第三阶段是提供备课资料,让学生自己讲。就像提供原料,让厨师自己炒菜一样。这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提高, 也培养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整合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除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外,在课文讲解和习题布置上,可以根据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精讲精练,加大阅读量。多制造让学生发言的机会。只要语言表达清楚流畅、符合逻辑,那写成文字一定不会差的。

在新每一次改革,都伴随着探索、困惑和进步。只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用汗水和努力,就一定能迎来语文教育一个崭新的春天。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70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我有幸搭上课改头班车,参加了暑期数学新课程培训。几天下来,对于数学新课程、新教材有了深入的认识,胸中总涌动着一股澎湃的课改激情。

主要体现在:

第一,内容结构上,打破了学科的本位主义框框,删除了“繁、难、偏、旧”的内容和改变了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状况。使学生体会到,不是为了数学而学数学。从教材所选例题及所编习题可以看到,数学中有物理,数学中有化学,数学中有政治、经济、地理、环境及科技等;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目的在于应用,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自然与社会的各个领域。增强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来的自觉性。

第二,培养目标的要求上,确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摒弃了以往片面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倾向。诚然,无论是哪一门学科,要学好它,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但是,如果片面地去强调知识更新与技能,而忽视了其它的需求,学生变成了读书的机器,没有创新的能力,社会就难以发展。大家都知道,在我们印象中的恩师之所以成为恩师,不是他教给了我们多少的知识与技能,而是教会了我们如何去学习、如何做人。这就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新课程中,无论是哪一个概念的形成、哪一个性质、定理的获取,都设置了情景,将概念的形成过程及知识的获取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提供了许多创造性思维的学习机会,使学生更能理解数学的形成过程,学会思考,学会提问,做到“看过问题三百个,不会解体也会问”。

第三,学生学习方式上,改变了过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在其中只起到了帮助、引导的作用。在概念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教师及教材所展示的背景,不是教师告之结论,而是在教师的帮助、引导下,由学生自主地去观察、发现、搜集信息、并用已有知识对所获信息进行归整而形成概念、定理的.。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不可否认,课改是新的,一切都是在新的思维下产生的,不可避免的有它的不足:首先,在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因“义教”时期所用课程多以传统课程为主,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以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为主。进入高中后,突然地转变了学习方式,学生难以适从,而教师又碍于教学任务的完成,都在赶进度,未给学生留以缓冲期,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其次,在知识的衔接上,“义教”教材的知识结构可能与新课程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断层,新课程很多涉及到的基础知识在旧的初中教材中没有,或未能真正地讲透。学生在运用到相关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感到吃力,从而出现了编书者认为学生能完成而学生却无法完成的练习、习题,给学生留下了什么都没有学到、什么题都不会做的感觉,欠人性化,对学生自信心的树立产生了一定影响。最后,建议在高一数学①的编写过程中,先介绍简单绝对值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函数在闭区间内的最大(小)值的求法等知识的学习。作为初、高中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生适应高中的学习的过渡。同时也对集合知识的学习赋予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对函数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71

课改让我感受到了它所带来的勃勃生机。在这样一种契机下,在不断地摸索探求之中,使我无论是在教学行为上还是在教学意识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课程改革以来,我参加了几次培训,通过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获得了一些珍贵经验。

一、转变教师角色,关注学生自主探究

新课程首先要求每一位教师进行角色转换,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不是仅是学习的参与者更是合作者。教师要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想法设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让他们积极主动地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要改教师教学生学为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引导合作,努力创设民主、轻松、双边互动的教学方式,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使每一个学生感受到学习中的快乐。个人简历在培训中,我不仅认识了许多音乐教育的同行,也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充实而又愉悦,使我受益匪浅。为我在以后更好的搞好音乐教学打下了坚决的根底。

课改教学工作展开以来,新的理念使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进行了反思和重新审视。要积极学习和贯彻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改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教师要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通过各种手段使学生懂得“爱学”与“如何学?”培养学生热爱音乐及高尚的情操。

二、如何上好音乐课;

如何上好音乐课?把课程标准的理念贯彻到音乐课堂中去?音乐课堂该注意哪些问题……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急待解决的问题真的还不少,要重视对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能够放在学习者的视角,围绕本课的目标,设计符合学生生理特点与心理需要。音乐审美符合认知规律,教学过程从头到尾贯穿着浓郁的教学情境,清晰的展示出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等教学方法,表达师生互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向课外学习延伸开展的特征。同时注重了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挖掘、对教材人文教育的内化和发扬。

首先,这次我们音乐教师的培训对我们一线的音乐教师来说是及时而有效的。通过这次培训,使我从观念上,从理论知识水平上,方法与技巧上都得到了很大的认识与提高,在某些方面有了质的进步。如罗文忠老师讲的电脑多媒体制作软件。

其次,通过这次培训,促使我在自己的音乐教学上有了深刻的反思。古语说:“吾日三省吾身。”是指道德层面,借用这句话,我觉得对自己的教学也进行反思,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一名教师能成为教学上的能手,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过长期的磨练,在反思中不断地成长起来的。过去我自以为自己的音乐水平应该可以教好学生了,对与教学中的深层次的思考认识缺乏,反思不够。通过培训,我更加清楚了音乐课应该怎样教。我们以往的照本宣科确实很重要,但是要看到教材提供的内容与方法;要正确把握学生唱会与唱好的关系,唱会是目标,唱好那么是过程;对于音乐作品,我们音乐老师要做出艺术化的设计与诠释;我们音乐教师要强化示范作用,音乐教学部需要捉迷藏;在对音乐的表现,往往教师的一手势更胜过于教师的'说教;对于一首歌曲来说,旋律永远比歌词更重要;而我们平时的检测,不仅只在于期末进行;我们音乐老师一定要要教会学生聆听歌曲的方法。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与学习中,我要改变自己以往的教学模式,以要用新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对学生的艺术教育方面作出自己应做的奉献。

三、重视音乐实践,深化学生体验

《标准》指出:“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的艺术实践过程。因此,在所有的音乐教学活动中,都应重视艺术实践,将其作为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根本途径”。音乐教师应该认真地贯彻上述原那么,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学生提供接触、工作总结表现音乐的时机。通过培训发现,音乐课假设仅依靠每一节课有限的四十分钟时间,是很难到达音乐课程的教学目标的。合唱团、舞蹈队只能使局部学生得到锻炼,校级歌咏比赛、艺术节虽然解决了这一问题,但时间较短,仍属短期性活动,不能满足多数学生对艺术的强烈需求。课堂教学,仅仅是引起学生喜欢,亲近音乐的动机,使此动机更积极地加以升华。而有助于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变被动为主动。更应该让音乐走出教室,增加学生接触音乐的时机,促成更多的音乐气氛环境,寓教于乐。在课堂上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时机,灵活而自然地发挥学生的无限潜能,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提升爱乐风,增加爱乐人口。让音乐走进各班教室。走进每个家庭。甚至走进社会。与生活结合,从而进入每个人的心灵。在教学上,能引导学生更多。更大的思考创作的空间,并赋予更多更大的弹性,让学生在自由生活中自我成长,懂得关心自己。包容别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四、提升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的新诠释,树立以生命为本的教学过程观、以研究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观、以促进开展为目的的教学评价。

叶澜教授曾经指出:“今日教学改革所要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论,还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作为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支柱,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认识到教学活动并不是围绕书本传授“符号”的过程,做教材的“奴隶”,而在于以课程为中介,通过师生之同的积极互动,将课程“动态化”,通过体验和发现去开发新的课程,能动地、个性地解读教材,去创立新的课程意义,使课程活起来,使教学活起来,力求到达生命的一次又一次的提升。

教师在新课程中的角色应是:课程价值的思考者、学科专业的播种者、学生开展的促进者、合作探究的协作者、资源保障的效劳者、终身开展的示范者。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72

前段时间,我参与了全国著名教育专家语文课改研讨会。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课改的必要性、急迫性,初步了解了课改的一些内容。

新课标规定全面提高同学的语文素养,规定同学扩大知识面,规定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同学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出现方法和同学学习方法的转变,确立同学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同学发明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法又要转变学的方法,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法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法一转变,学的方法也随之转变。学的方法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出现,证明教的方法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确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思上的教与学方法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

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掌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

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

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保守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规范》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同学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同学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同学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议、促进同学主动生长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同学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我还将从整体上掌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规范》、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的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规范》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掌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动身,根据同学的年龄特征和不一样教学内容,发明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战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

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发明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同学语文实践的机遇,让同学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鼓励同学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同学在一切场所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与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同学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通过改变新的教学方法,希望可以使同学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主动的学习,同学对语文课的兴趣有较大的提高。在实践工作中,我将不时总结反思,撰写教学日记、教学案例、教育随笔等;

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课堂教学出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73

为促进初中历史课改经验交流,探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切实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益,9月29日,由德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组织的全市初中历史“高效课堂”观摩研讨会在渤海中学隆重举行。我有幸参加了此次活动,聆听了渤海中学贾荣艳老师和高保新老师的两堂示范课,两位老师的讲课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使我对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下面谈谈自己在这次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创造高效课堂不亚于行军打仗,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分秒必争。要用好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每一秒,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尤为重要。两位教师都采用学案式的教学方式,贾荣艳老师在《洋务运动》一课中采用印发学案与多媒体结合的方式,学案设计了学习目标,重难点,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收获平台等环节,课件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又紧扣教材重难点丰富了课堂内容。高保新老师的《蒸汽时代》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了三个自主学习问题,每个自主学习后紧接着设计三个思考探究问题,环环相扣,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从两位授课老师的教学设计及课件都充分看出其用心用力,充分挖掘有用的材料进行了精心的组织,做了大量课前的准备工作。

巧思妙引,化难为易

有创意的引导,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促使学生很快投入对问题的思考。从而节省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贾荣艳老师在《洋务运动》一课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大清国比作病入膏肓的病人,分析洋务运动背景,目的、人物,形象的比喻,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洋务运动内容是重点,这一环节贾老师具体划分了四个药方,同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时利用根基腐烂的大树嫁接苹果的.漫画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可谓是教学设计的巧思。高保新老师《蒸汽时代》一课的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布鞋和皮鞋,联系生活,使学生初步感受工业革命,诱发学生内在的知识潜能,可谓是教学的妙引。

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就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抓学生主体作用。教学过程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该摆正位置,只起引导的作用。此次两位老师都以学案导学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基本知识点,然后通过小组合作,提出并解决问题。在学生学习、合作的过程中,老师也在巡回点拨、提示、交流。当问题提出后,先把权力交给学生,由学生回答,学生解决不了的,由老师通过讲解或补充资料,来帮助解决。

学习大事,必作于细

做于细,首要的一点就是抓具体。教学过程是有诸多具体要素构成的,这个特性决定了课堂就是抓具体。具体了才能突破,具体了才能深入,具体了才能落实。贾荣艳老师在《洋务运动》学案中设计了学法导航提出了内容、方法、要求、时间,可见对课堂做了细致的研备,高保新老师《蒸汽时代》一课中教授瓦特改良蒸汽机一环节是特别强调了“改良”两字并提示了蒸汽的“汽”的写法,可见老师对考点易错点把握精准,细致入微。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反观自己,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当前的教育教学先进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以指导自己的教学,使自己的教学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2、钻研新课标,转变教学观念,认真备课,研究教学方法,并且在备课时尽量地让我们的历史贴近生活。

3、努力开发多方面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4、上课时大胆放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听课学习的时间虽然是短暂的,但我的学习、反思的热情一直都受鼓舞于老师的高超教学技能和细致的教学思路,张弛有度、开合有法,我将以今日之所学为我将来之所用,如此亦不枉此行。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74

随着时代的进步,课程改革如一缕春风拂过全国各地,教育改革的浪潮迅速蔓延开来,各地刮起了一股新课改之风。教育者们都在努力地、不断地去寻找适合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教育管理者也都在摸索,到底什么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最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而且还能符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真正做到素质教育。通过学习并运用了我们本校的“导学练”教学模式,我有一个深刻的体会,那就是新课改对一线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全新的教学理念给学校带来了新观点、新气象、新变化,给学校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导学练”教学模式的提出,不知凝聚了我校刘校长多少个不眠之夜。通过不断学习新课程改革理念;不断地各地走访,学习各校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地收集整理资料;不断地听课评课,掌握一线教师的教学情况;不断地交流、探讨、构思适合我们小学阶段的教学模式;不断地进行试验、修改、推行;不断地在别人的批评、指导中逐渐完善;例行两年的艰辛努力,终于不断地看到了可喜可贺的成果。

“导学练”最大成果之一就是体现新课改精神的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的`成长,观念更新是前提,专业化成长是基础。新课程的制定是基于许多新的观念基础上的,因此,能否理解、认同、内化这些新的观念,是关系到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的最基本的条件。新课程倡导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其中,“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真正将这一核心理念转化成教师的行动,在开学之前刘校长对我们就进行了培训,让老师们清楚了改革的背景、目标,明确了新课改的任务要求及实施做法,逐步建立了“导学练”这一模式的民主、平等的师生观、现代课程观。

一、“导”具有时代气息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面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而不是教师单方的输出和学生单方的接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了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的共同发展。以上这些观点体现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已有的经验着手,教师备课就应该备出为学生创设一个怎样的学习氛围和情境,备学生的学法,而不是备自己怎么做。基于新课程的这一要求,刘校长提出了“导”这个具有时代气息的要求,他要求一线教师在“导情趣”、“导目标”、“导学法”“导疑难”这四方面多下功夫,给学生创设一个有教育目的的教学情境,通过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来确定和引导学生运用相对的有效的学习方法来解决问题,对学生真正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二、“学”具有人文精神

“导学练”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以前,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是配角;教师是主动的,学生是被动的。这种角色,导致老师上课一言堂,学生因角色的被动而导致学习缺少主动探究的兴趣,课堂沉闷。教师要变主角为配角,做学生的朋友;变教学为导学,变演讲为参与。学生要变配角为主角,积极发言,大胆质疑,参与讨论,主动探究。

我用“导学练”这一教学模式上了几节公开课,课堂教学效果比以前要高效很多,而且也受到了不少好评,小有成就之后,我感触很深。师生角色转变后,课堂教学发生了明显变化:师生互动的机会多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大了,学生自学的时间多了,学生探究的能力强了,课堂学习气氛活跃了,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密切了。新教材把老教材的“演示实验”内容都改成以“观察·思考”、“活动·探究”、“动手实践”等具有发现学习特征的形式呈现,倡导的是一种全新的教与学的思想,强调的是在获取知识过程中发现、探究、互动与合作。而这些新课改的要求在“学”这一环节中得到了发挥。“学”要求老师要让学生进行“分组自学”,让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要有分工、有交流、有探讨、有互动、有方法,强调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有汇报,有补充,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学生间的交流、师生间的交流,让学生自己去亲自动手去做、去探究、去思考,在探究中学习,同时培养了合作意识,提高了自学能力。真正做到使“小组学习”不再是一种形式、一种口号,而是让学生的学真正落到实处,真正把课堂让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练”具有现实意义

“练”也是个不可忽视的课堂环节,一节高效的课堂教学与练习题的设计也是密布可分的。刘校长要求我们课堂练习题的设计要紧密联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练习题是对学生对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情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75

20xx年5月,在区教研室的带领下,我有幸成为“榆阳区初中教师潍坊培训班”的一员,到山东潍坊培训。四天的学习考察,走访了五所学校,观摩了四堂语文示范课,听取了三场专题报告,时间虽短,但“271高效课堂”和广文中学的课程开发讲座,让我坚定了课改的信念,明确了课改的内容和方法,我深感受益匪浅,不虚此行。

一、坚定了课改的信念

去潍坊前,我对课改一直抱有质疑,总认为应试教育体制下的任何课改都是换汤不换药,更何况教无定法,对于各种课改模式的理解也仅仅停留在表层。但前往昌乐二中听第一节课时,我就被学生在课堂上高涨的学习热情和敏捷的才思所震惊。

报告会上,发言人先进的教育理念阐述和“不惟模式惟高效”的课改原则,让我顿悟:“271模式”实则是借助课堂这一主阵地,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走出“题海+时间”的应试教育泥淖,同时开展海量阅读、大德育社会实践、学生自主管理等实践活动,从而推进>素质教育,让学生自主发展,主动进取。当我们还将目光停留于抓成绩,当我们的思想还徘徊于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矛盾冲突时,昌乐二中己高瞻远瞩,把目光转向了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271模式”为我们如何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践行素质教育,激发学生内在动力,做了很好的'表率。

二、明确了课改的内容和方法

1、改理念。“教育是对人的成全、培养完整的人”;“深刻的教育来自学生深刻的体验”;“把每个孩子的一生变成一个精彩的故事”。透过这些教育语录,回想潍坊孩子们在课堂上积极自主的学习状态,我们不得不发自内心的感慨:昌乐二中的教育理念着眼于人性,指向孩子更长远的发展。虽然这里的孩子也有压力,但他们是快乐而主动进取的;虽然这里的老师也很辛劳,但他们懂得教育的真谛。潍坊的老师教学有法,教有所成;潍坊的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长。

2、改课程。“有什么样的课程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在听讲座、与讲课教师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这里的几所学校都有一个共同点——重视阅读,课外活动丰富。昌乐二中给初一学生一周内安排6节阅读课,学生人手一本习作,一本作文,一本阅读摘录(均为16K方格本)。潍坊外国语学校的课文,一个单元只精讲一篇,其余均被结合课外教材重新整合。潍坊一中两周安排一次自由阅读,每次阅读固定为一个下午。为学生安排固定的时间、空间落实阅读,以读促学,以读促教。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开拓了学生视野,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纯净的精神世界,还为学生人生的发展积蓄了巨大的能量。确实,语文是读出来的,而非教出来的。有了阅读的厚度与深度,方可开拓人生的

高度与气度。

微笑的脸庞源于丰富的校园活动,除阅读被纳入学科课程外,这些学校的综合性实践课程、特色课程也丰富多彩且能借助多方外力如实展开。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相比我们只抱着教材不放的单一课程设置,不仅学生学得枯燥,老师也越教越乏味。

课改,改课程比改课堂更重要。我们是否也应考虑将阅读纳入学科课程,在校内,给学生提供专门的阅读时间和空间,同时丰富学校的课程设置呢?

3、改考核评价体系和管理。

改革需大环境。就昌乐二中的成功而言,考核评价体系的转变对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管理的自主性功不可没。潍坊对学生的考评,课堂表现和考试成绩各占30%,参与各种活动和创新创意占40%。我们单以一纸成绩定优劣,潍坊学校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潍坊能够串起脚踏实地的每一天,青春自然能无悔!潍坊在看似学生自主管理的背后,有着精细的类似企业化的管理和激励机制,还有严格的军事化管理条例层层牵引。当然,我们在借鉴这些管理条例时,还须考虑榆阳区的教育大环境,切不可只看片面。

总之,这次潍坊之行,使我的教育理念有了质的飞跃,对课改也有了较清晰的认识。我深深的体会到,践行“道(通“导”)而弗牵、关注内驱”的教育理念,应试教育体制下的素质教育,其实真不是水中月与镜中花。感怀于齐鲁大地厚重的书香底蕴,钦佩潍坊教育同仁付诸素质教育的务实精神。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我定竭己所能,为榆阳课改贡献我的绵薄之力。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76

通过此次培训,使我们更加明确了新课程改革的背景,高中教育的定位从我国的社会需求来看,一方面人民群众对高质量的普通高中教育的需求增长,另一方面使我国由一个人口大国转变成人力资源大国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高中教育所提出的要求,从受教育者个体发展来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要求普通高中教育关注每位学生终身发展的愿望与需要,引导学生形成自主思考和规划人生的意识与能力,现阶段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通过培训我们更加明确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1、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2‘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

培训中,通过观看视频,阅读文本和拓展材料,参与老师们的讨论、互相学习、经验交流和相互借鉴,很多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并且有了新的思考和见解,有了更多的认识和启示。

新课程培训中,那种相互学习,互相讨论,直言不讳的学习风气和学习态度是值得学习的,在以后的工作中也要继续保持和发扬。在教学实践中继续努力探索,积极进行反思和再创造,为课程改革做出努力和贡献力量。通过课程培训,收获最大的就是和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师们分享了他们的.教学经验,从他们那里真实的得到了一些教育的真谛。另外就是在观看视频的时候进一步了解了已经实施课改地区的一些老师的教学案例和一些成功的经验,在今后的教学中也起到借鉴作用。

经过培训,对课程改革也有了新的认识,明确了课程改革的持久性特征,认识到课程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尝试的,还需要不断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推动课改的进程。

在课程改革中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理念,新的思想,为教育事业不断注入新的血液和活力。

教师面对新课程改革,要转变教师角色,要改变原有的师生关系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做到与学生平等,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协调者。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师实现有效教学,让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意义学习,不仅要记住所学的知识,还要理解并且会应用。

高中物理教学提倡探究式教学,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而不再是教师一个人完成教学活动,改变那种自编自导自演的教学方式。要通过教学的实施,让学生体验物理概念和规律是如何产生,深入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内涵和外延,学会使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新课程要求教师实施有效的实验教学,要实施好演示实验教学、学生分组实验教学和学生课外实验教学。实验教学要求教师精心准备,学生分组实验还要求学生认真预习,要在实验前明确实验的目的,直到实验要做些什么,写出实验步骤和,并画出实验表格等,而不是盲目的实验。同时要祖师好学生在实验中的合作。教师还要结合教学的需要,开发实验资源,组织学生进行课外的学生兴趣实验,教师要做好实验分组、协调、指导、评估等工作。这是学生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理习题教学要注意习题(作业题)的选择,不能过难,习题选择要联系生活,要形式多样,可以让学生写学习心得,读书笔记,观察笔记,开展学生课外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开展学生讨论,或者组织学生开展学生论坛,甚至可以让学生组织教学等。而不再是局限于书面的作业形式。

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多媒体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要注意结合学生抽象思维的形成和发展的需要,不能过多的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更不能对多媒体教学形成依赖,要结合实物教学和实验教学,不能滥用多媒体教学。最好能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自行开发多媒体课程资源的开发。

教师在教学评价上要做到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评价的反馈作用,而不再是注重甄别、选拔作用。教学评价的主体和形式也要多元化,要让学生自评、心得体会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家长和社区评价相结合。

教学中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性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教育的规律和方法,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

教师还要通过教学设计,通过教学活动的实施来提高教学效率,要在每节课所讲的知识都尽可能让学生学会,理解,而不是每节课讲很多的知识,或者用大量的教学时间来教学,学生却仍然学习效率低下,这样的教学是很难提高效率。简单地说就是在有效的时间内教的知识要能让学生真正接受。

教学的有效性有赖于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教学规律,尤其是学生学习的规律,还要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只有这样,才可能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我们教师还要不断学习物理学科的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和物理教学法的知识,要不断提高我们的专业素养。这样我们才能在教学中不断提高我们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水平。我们要有大教育的思想,要着眼于整个教育事业,而不能只是为了应付每天的工作,一定要有探究意识,要有终身学习的思想。教师在学习上要做好学生的榜样,做学习型教师、研究型教师。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77

实行新课程改革至今,语文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语文教学阵地上的一名老,我的认识有了两个深刻的转变。一是转变教的方式;二是转变学的方式。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我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上做了一些探索和改革。具体如下:

一、抛砖引玉促思考

我把事先设计的问题带到我自己的课堂中,交给学生,让他们去思考一下,看看他们有什么好的想法,新的观点,把他们的想法和观点都记录下来,写成自己的教学资源。学生也可能会有观点的碰撞,这样也为我的教学带来了很好的材料,让学生进行自由的辩论,让学生进行写作,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发言,这样的话我们的语文课程可能会变的更丰富多采。学生也不会觉得语文课就是书本上那些知道,课外的东西也能很好地很自然地加入到课堂中,这样的话也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写作能力,以及与他们交流的能力。

比如对一篇课文的理解,如果由你教师根据参考书的答案讲出,那学生只能得到一种理解,甚至根本不理解。若能由同学之间讨论,师生共同交流,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那么学生的理解不但是多方面的,而且也深刻得多。学生在交流中就有很多看法,虽然有的是感性的.认识,但都是很有道理的。大家在讨论中相互学习,互相启示对方。

二、引来活水润心灵

语文实质是人学。陶冶心灵,教化众生是终极目标。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社会性的发展,让每个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教师必须依据新课程理念对每一堂课认真思考,精心准备,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我们要把学生的大脑看成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想方设法去点燃这把火把,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充分地活动起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真正体现了在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让每一堂课都充满活力。我每节课安排一个学生进行3—5分钟的热点话题推荐,老师再根据推荐学生的具体表现和推荐内容进行适当的点评。这样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社会,分辨美丑善恶,也可以为写作积累素材,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上语文课的兴趣。

三、兴趣比感觉更重要

新课改改变了传统的一言堂模式,让教师从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变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给语文课堂带来了活力和激情。这就需要变“教师的自我感觉良好”为“注重学生的兴趣体验”。

我们老师在上课时大多关注的是这堂课我上得好不好,我的要求学生有没有达到,我的讲解学生有没有理解。其实,教师都太注重自我的感觉,而没有考虑学生的兴趣体验。所以我们语文老师不管在上什么课,都不能只关注自己的感受,而是要注重学生的兴趣体验,要设身处地的为学生考虑,站在学生的角度来上课。

四、师生平等,术业有专攻

要变“师必贤于弟子”为“弟子不必不如师”。教师不应该是,也不可能是知识的权威,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和引路人。教师和学生在探求知识上应该是平等的,如果把教师权威化,那只能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和盲从以及限制他们思维。这里我建议老师可以出点无关紧要的小错,让学生深刻感受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打消怕出错丢脸的顾虑,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对于“弟子不必不如师”这句话。你如果不信,那就请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抛出一幅对联的上句,要求师生一起对出下句。我想,对得最快、最好的不一定就是老师。要坚信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我们要做的是发掘学生的优点,让他们在课堂上既学到了知识,同时又变得自信大方。

五、有的放矢,不拘一格

新课改的教材依旧是将课文分成讲读课文和自读课文两类。以前的老师总不放心学生,担心学生不会自学,不能全面掌握知识点。就大包大揽,将自读课文也变成了讲读课文。某些课文甚至是精讲。这样一来,消耗了太多的课堂教学时间。同时也让学生养成了依赖的懒惰思想。不用动脑思考,只需要记下老师讲得即可。

新课改后,我努力改变这种现状,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学习。我将其形象的称为“喂食——端菜——做菜”三部曲。喂食是老师讲,学生记。等到学生适应了,就进行“端菜“阶段,核心是提出问题,让学生以组为单位,查找资料,代表发言。第三阶段是提供备课资料,让学生自己讲。就像提供原料,让厨师自己炒菜一样。这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提高, 也培养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整合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除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外,在课文讲解和习题布置上,可以根据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精讲精练,加大阅读量。多制造让学生发言的机会。只要语言表达清楚流畅、符合逻辑,那写成文字一定不会差的。

在新每一次改革,都伴随着探索、困惑和进步。只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用汗水和努力,就一定能迎来语文教育一个崭新的春天。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78

作为课改的一线老师,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至始至终课改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

它打破传统教育原有的单一、教条的教学模式,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使课堂充满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它更注重的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

课程改革是全教育事业的一件大事,关系着下一代人才的健康成长。课改应是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的大事。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和合作的过程。我们常常说沟通从心开始,课改的对话就是一场社会性的、多重网状式的对话。我个人认为其内容表现为:

1 、路漫漫其修远兮,课改途中困惑多,疑难多,教具少,信息少。面对共同的处境,各实验区、校纷纷群策群力,进行一场场多形式的课改对话,例如:集体研讨及现场的听课、评课等活动,这些使得课改理念真正体现在课堂教学,扎根于课堂教学中,作用于每一个学生。群众的智慧是无止境的。对话中大家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思路被打开了,思路又指引着出路,出路又决定课改教育的前途。正因为这样对话,我们的课改出现了百花齐放教学新局面。有了这样的对话,一线老师深感同行路上不孤单。

2 、课改涉及千家万户,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是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课改不仅对老师提出要求,也对家长提出了新的要求。因为许多课都需要家长配合辅导,或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让家长了解新课程,取得家长对课改的支持,是这次课改实验区普遍的做法,也是课改的应有之意。我校采取了多种办法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新课程是怎么一回事,如召开家长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新课程理念。

3 、教学只有建立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才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创设民主和谐的对话氛围,正是这种双边活动的有力体现,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意识和创新精神,它能使学生置身于快乐之中。

要以一个参与者、研究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探索、研究、讨论之中。与学生一起发表自己的观点,交换自己的看法。教师用商量的、研讨的口吻与学生对话,鼓励学生相互补充,展开讨论。比如“我想这样做,大家看行不行?”“这位同学是这么想的,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如果学生向教师提问题。教师要热情对待,积极回答。在对话中,要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把话说完。

我们的课改也迫切呼唤科研能力的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探寻教育规律及有效途径。

总而言之,彷如一把钥匙打开一把坚锁。课改恰如一阵春风,正应了那句古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我们沐浴着课改的春风,定会迈向成功教育的彼岸。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79

为了使课改推向新的阶段,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我校组织我们赴课改之前沿阵地的太谷观摩学习,取经解惑。而今实地感受,确是印象深刻,触动颇深。那里的课堂改革搞得真是热火朝天,如火如荼。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影响,下面就谈谈我的收获和体会。

一、促进了我的认识。

1、新教学观念。通过学习和新课改的不断实施,我逐渐认识到教学的本质不再是传统教学中教师单向的灌输和讲解,而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学是交流的过程,是探究的过程,是师生合作,互动的过程。课堂教学关注的是以学生形成积极进取乐观的人生态度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不仅要使学生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更要强调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新课程观念。通过学习和听课,我逐渐认识到课程是体验和感受,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的整合。教材不是教学内容的唯一载体,课堂也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场所,教师更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教师要懂得只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3、新学生观念。通过学习,我领悟到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尊重学生,承认不同学生具有独特性,并为其创造成功的机会,教师要树立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相信学生,热爱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新的感受。

1、挖掘教材,精心编写导学案。

大家都知道,在新课改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主体作用首先体现在导学案的编写上。课改以来,他们认真钻研,灵活挖掘教材,重组教材中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构成知识网。通过多种形式的问题设计,把散乱的知识,语言,语法变为简单有序的知识系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导学案,在设计导学案时,集体备课,集体研课,并装订成册,为上好不同类型的课打好基础,作好铺垫。所以,从这一点来看,很值得我们学习。

2、充分展示,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新课改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则是每个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一个平台。一直以来,他们坚持使用学案课堂模式来进行英语教学,尽可能的将课堂交给每一位学生。主要方法如下:

第一,大胆放手,耐心指导。在课程改革的教学中肯定会失败。面对失败,不要气馁,而是用平和的心态和学生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然后鼓励他们继续大胆的向前迈进。在展示环节中,要一改过去每节课都是优等生在发言的状况,规定每个学习小组的每个成员必须轮流上台展示,主讲或当小老师。放手让他们用各自喜爱的方式来尝试,来体会,然后耐心地指导他们用更全面的方法来改进,来创造。在展示过程中,有表现得非常到位的,也有表现得特别欠缺的。但即使再展示不好的学生,也要静静地等待他们展示完,绝不要中途打断他们。因为一旦被完全否决,他们的信心将倍受打击,其他的后进生也会因此产生恐惧的心理,教学又会回到由优生主宰课堂的原路上。“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只要耐心的指导,放手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地去尝试,去探索,去总结,不用着急教学内容是否能及时完成,不必担心教学质量暂时是否受到影响,只要让所有的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功便指日可待。

第二,多点奖励,少点批评。在教学中,应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态度,尽可能较多的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的真好!你懂得真不少!语音语调相当漂亮!真有创意!等等。并在教学当中采用激励性评价,如加分或发卡等多种形式,来调动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3、反馈检测,落实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课改过程中,反馈检测也是相当重要的。这是检测学生对知识的落实情况和学生通过学习体验成功,享受快乐的有效环节。内容主要以口语检测和笔试相结合,形式可以多样。时间充足的话,可对学生进行当堂检测;也可利用早自习或晚自习对部分学生进行综合抽测;还可在课余时间,让每组的小组长对本组的学生进行简单的测试;每天的导学案检查也是一种方式。及时发现学生在知识掌握或口语表达方面的不足,并及时进行补充讲解,不让一个学生因此而掉队。

三、我的收获

在经历了这两天的思想洗礼之后,增强了我们课改的动力。促使我们努力在教学中尝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上充满了笑语,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争着回答问题,小组合作的非常好,真正做到了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快乐;尽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从单词到句子,再从句子到短文,从对话表演到知识点讲解,尽量让学生说,讲;尽量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让大家都懂得如何分工协作,如何团结友爱;真正让学生体会到课堂是他们获取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四、我的反思

在观摩回来的路上,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回忆我们走在课改的旅程上,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着许多美中不足的地方。如课堂秩序较难维持,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学内容难以完成,教学进度缓慢;课堂用语母语使用过多,语音语调不够准确;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能持久,积极性出现差异等等。面对以上问题,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把课改工作做得细之又细,每一个环节都要稳扎稳打,落到实处,要把课改作为一项持久的工作,不厌其烦地去做,同时还要求我们善于总结得失,及时修正,及时完善,让我们的课改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80

新课改改变了以往的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居高临下地问,学生规规矩矩地听,小心翼翼地学。当学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满足时,才会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才会主动探究。因此,现代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使教学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让学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使学生处于一种心理放松、精力集中状态,思维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的氛围中学习。因为教师不是万能之人,作为教师应该放下架子向学生学习;使学生明白,不管是谁都要学习,不管是谁,只要会就能成为别人的老师经过一个阶段的高中数学新课程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总的说来通过紧张而又认真的学习所获得的感想与心得体会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经过专家的讲解,使我清晰地认识到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大致内容。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高中数学新课程内容的增减与知识的分布;怎样把握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即专家们所提醒的在对学生讲解时应该把握的尺度;新的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使我不仅要从思想上认识到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要从自身的知识储备上为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作好充分的准备。对于新增部分大学内容应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们拾起来,不仅要弄清,更要弄透。对于一个高中教师,要想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成为源源不断的自来水。知识的更新与深化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一成不变的教材与教法是不能适应于社会的'发展与需求的。对于未曾变动的旧的知识点,考纲上有所变化的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对于新增内容,哪些是高考必考内容,哪些是选讲内容,对于不同的内容应该分别讲解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做到面对新教材中的新内容不急不躁、从容不迫,不至于面对新问题产生陌生感和紧张感。通过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内容是由哪些模块组成的,各模块又是由哪些知识点组成的,以及各知识点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专家们所提供的知识框图分析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对于必修课程必须讲深讲透,对于部分选学内容,应视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改革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人才需求而制定的。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需求,作为教师理应先行一步,为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2.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的重要性及其常用方法。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不仅可以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高中数学的主要脉络,而且可以使我们站在更高层次上以一览众山小的姿态来面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数学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所谓的主线即贯穿于某一阶段的某个知识点,或者是某种运算,或者是某种思想方法等等。这条主线也许只贯穿于我们的初高中阶段,也许会贯穿于我们的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阶段。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数学的主线,对于一个高中数学教师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融于一体是把握数学中的主要脉络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个问题的看法与理解角度和理解程度是不完全相同的。不同的思维模式会产生不同的讲课方式,不同的授课方式就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好的授课方式与方法能使学生轻松乐学,如沐春风;科学的思维模式,能使学生左右逢源,事倍功半;恰当的情景导学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融于一体进行归纳、总结、交流能促进我们产生更多更好的授课方式、方法,产生更多更新的科学思维模式。这对于我们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非常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3.通过络上一些老师具体的课堂案例学习、专家的经典点评,使我认识到应该如何把握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通过络上一些老师具体的课堂案例学习、专家的经典剖析,使我们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怎样才能将一根根主线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之中。我们已经认识到新的高考越来越倾向于“重视基础,能力立意”。“重视基础”,意思就是从最基本的知识出发。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试题,追根求源,都能在课本中找到它的“根”;所谓“能力立意”,意思是说试题不是基础知识的简单堆砌,而是精心巧妙的组装,通过这种组装,题目就给人一种新颖、陌生感。“重视基础,能力立意”不但是高等学府选拔人才的需要,也是莘莘学子将来从事各种工作,研究和解决生活、社会问题的需要。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通过把握课堂教学来达到以下两个目标:一方面,通过我们的日常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以便升入理想的大学继续深造;另一方面,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新教材的安排与设计充分体现了编者的良苦用心。作为教师,应该通过自己与集体的创造,更好地为我们的学生和社会服务。 通过此次学习,不仅使自己的眼界得以开阔,而且使自己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这无疑将对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81

经过此次培训学习,使得自己对新课程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也使自己认识到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经过这些年的教学探索,结合学生实际,深刻认识到新教材内容发生了很多变化,这就要求教师相应的转变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反思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现总结如下:

一、教学观念的改变

通过对教材学习和研究,新教材与以往的教材有很大的变化,教材设置了许多问题和阅读材料,甚至一些名人的先进事迹,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阅读能力,通过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因而要求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探究知识,让学生亲历、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如:让学生参与课题研究。作为教师,应该更新教育观念,真正做到“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要在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同时,观察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样的能力,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这种反思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教学方法的转变

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材内容的变化,学生的实际情况,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灵活使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例如新教材在一些内容设置上,只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得出结论,缺乏严密的逻辑推理,习题设置过于简单,不利于将来的高考,这就需要教师配以多样的习题来帮助学生理解,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能力;对于复习课,要通过各类习题来帮助学生复习总结已学过的知识;有时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学生上讲台、游戏比赛、讨论、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在一堂课上,有时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重在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达到课堂教学的效果,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另外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背景下,教师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许多课要求教师要用多媒体教学,要求学生会用多功能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有以下一些明显的优势: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容量;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特别对于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等借助于投影仪来完成会事半功倍。

三、要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每一堂课都要有教学重点,整堂的教学都应该围绕着教学重点来逐步展开的。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教师应该采取一种最通俗易懂的,最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来讲授,也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讲解,重要的是要配以基础,经典的习题,当然适当地插入与此类知识有关的笑话那是最好不过了,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在选择例题和习题时最好能从易到难呈阶梯式展现。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突破教学难点也是有帮助的。一堂课难点不宜太多,突破一个就可以了,最好的突破方法还是在讲之前就应该先做好铺垫,扫清后面可能出现的障碍,一步一步的接近目标,这样效果比直接讲要好的多,这种方法我是屡试不爽。

四。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

无论何种教学方式,都应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对新课改下的教学也是如此,很多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

教学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证拿出来,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其实定理、公式推证的过程本身就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不讲公式的推导就直接让学生去做题,试图通过让学生大量地做题去总结出一些方法,规律。结果却是多数学生不但“悟”不出方法、规律,而且只会机械地模仿,思维水平较低,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如五。加强自身的学习,跟上时代的步伐

俗话说得好,”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由于第一次上新教材,我们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努力钻研教材和教学大纲,通过网络学习外省在新课程方面的教学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钻研与新课程相关的高考试题,这样才能有备无患,与时俱进,跟上新时代的步伐。另外要加强教师集体备课、相互合作、取长补短。我们应该多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取经,博采百家之长为己所用。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82

经过此次培训学习,使得自己对新课程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也使自己认识到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经过这些年的教学探索,结合学生实际,深刻认识到新教材内容发生了很多变化,这就要求教师相应的转变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反思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现总结如下:

一、教学观念的改变

通过对教材学习和研究,新教材与以往的教材有很大的变化,教材设置了许多问题和阅读材料,甚至一些名人的先进事迹,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阅读能力,通过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因而要求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探究知识,让学生亲历、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如:让学生参与课题研究。作为教师,应该更新教育观念,真正做到“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要在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同时,观察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样的能力,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这种反思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教学方法的转变

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材内容的变化,学生的实际情况,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灵活使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例如新教材在一些内容设置上,只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得出结论,缺乏严密的逻辑推理,习题设置过于简单,不利于将来的高考,这就需要教师配以多样的习题来帮助学生理解,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能力;对于复习课,要通过各类习题来帮助学生复习总结已学过的知识;有时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学生上讲台、游戏比赛、讨论、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在一堂课上,有时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重在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达到课堂教学的效果,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另外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背景下,教师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许多课要求教师要用多媒体教学,要求学生会用多功能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有以下一些明显的优势: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容量;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特别对于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等借助于投影仪来完成会事半功倍。

三、要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每一堂课都要有教学重点,整堂的教学都应该围绕着教学重点来逐步展开的。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教师应该采取一种最通俗易懂的,最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来讲授,也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讲解,重要的是要配以基础,经典的习题,当然适当地插入与此类知识有关的笑话那是最好不过了,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在选择例题和习题时最好能从易到难呈阶梯式展现。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突破教学难点也是有帮助的。一堂课难点不宜太多,突破一个就可以了,最好的突破方法还是在讲之前就应该先做好铺垫,扫清后面可能出现的障碍,一步一步的接近目标,这样效果比直接讲要好的多,这种方法我是屡试不爽。

四。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

无论何种教学方式,都应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对新课改下的教学也是如此,很多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教学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证拿出来,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其实定理、公式推证的过程本身就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不讲公式的推导就直接让学生去做题,试图通过让学生大量地做题去总结出一些方法,规律。结果却是多数学生不但“悟”不出方法、规律,而且只会机械地模仿,思维水平较低,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如五。加强自身的学习,跟上时代的步伐

俗话说得好,”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由于第一次上新教材,我们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努力钻研教材和教学大纲,通过网络学习外省在新课程方面的教学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钻研与新课程相关的高考试题,这样才能有备无患,与时俱进,跟上新时代的步伐。另外要加强教师集体备课、相互合作、取长补短。我们应该多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取经,博采百家之长为己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