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文学 > 随笔 > 正文

儒学街的古意

作者: 王跃2024/07/19随笔

一座城市,应该有自己鲜明的文化个性。城市的个性和魅力是历史性的,也是精神性的,永远跟随城市的存在而存在。

儒学街是条老街,市中心“大铜马”东侧不远处。近来年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左右前后鳞次栉比的高楼耸立起来,让那些低矮的古老建筑显得有些格格不入。每天,光鲜靓丽的男男女女在街面上匆匆走过,大概没有多少人会驻足于此,慢下节奏观望片刻、沉思稍倾。儒学街连同那些老建筑一起,仿佛被遗忘在旧时光的角落里。

从字面上理解,“儒学”二字体现了旧时代对文化的敬重。湖南有个岳麓书院,山门口廊柱有联曰“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寥寥数字,写尽了自信、风流和豪迈,这是作为文化地标向心力的充分体现。我以为,盐城的城市地标,应是“大铜马”,也就是老一辈口口相传的“忠字塔”,若论文化地标,非“儒学街”莫属。

这里是明末清初大书法家宋曹的故居所在地。他是一位有骨气的爱国诗人,因痛恨清政府的统治,他自号耕海潜夫,不愿出仕,退隐故里,壮游山河,吟留下感怀言志的洋洋诗篇。时人皆曰:“其古道照人,足以师表海内”。相比于诗文,宋曹的书法更是他激扬生命、抒发志气的生动写照,他认为:“草体无定,必以古为法,而后能悟生于古法之外也。悟生于古法之外,而后能自我作古,以立我法也”。在临摹王羲之、怀素等名家大量碑帖后,他师古而不泥古,其书体自成一派、跌宕起伏,如大河奔涌、气象万千,阅之令人动容。

如今进入故居,迎门而立的便是宋曹雕像,头结发髻,身着布衫,面目清癯,长髯飘动,俨然是一位傲世脱俗的学者。院内亭台错落、竹石辉映、曲水流觞,别有一番意趣。

在熙熙攘攘的烟雨繁华中伫立的,还有陆公祠。陆秀夫在盐城人的心目中有着特殊的位置,他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的忠贞刚烈之举,彰显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尚气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写下了震铄古今的《过零丁洋》,也留下了《悼陆枢密秀夫第五十二》,“文采珊瑚钩,淑气含公鼎。炯炯一心在,天水相与永。”我想,这两首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字里行间饱含的凛然正气,同样令人击节称叹。

陆秀夫背起年方八岁的南宋末帝在广东崖山跳海,正式宣告了一个王朝的终结。“崖山之后无中国”,陆秀夫的壮举,可谓是文化上的殉节。

岁月沧桑,时光流转,如今的儒学街,早已是现代都市里的文化遗存。记得上大学时,我也曾向一些学者请教,据说儒学街还曾是唐宋时的文庙,内有大成殿、文昌阁等建筑;还曾为纪念范仲淹治理水患建有范公祠,教导那些学子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治世之道。诸如此类,云云。

早前听说,以前的还有些旧城墙,或毁于战乱,或殆于时光。城市扩建的时候,时不时地会挖出一些砖瓦石墩,为城市记忆提供了参考。

现在家住城南,去儒学街走走瞧瞧的次数少了,那些路边门店的古玩字画、花鸟虫鱼也是一个城市慢生活的标志。真希望我们的生活节奏能够慢下来,让那些文化记忆慢慢渗透到日子里,安享岁月的安静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