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2024/08/22心得体会

此篇文章家校合作心得体会(精选90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1

就如何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努力做好一名合格家长,我的认识有三。

一是必须不断的提高自身,对事物和各种社会现象要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标准,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遵守社会公德良俗和行为规则。这样才能避免因自己的不慎行为给孩子和家庭带来伤害。

二是不能没有原则的宽容,自然法则和一个社会的整体规则不会因为某个人的年龄大小来改变,所以我们千万不能因为孩子年龄小触犯了这些规则就选择无限的原谅和宽容,孩子犯了错误,我们往往是想尽一切办法帮他来弥补,不想让孩子受到该有的惩罚,认为这才是对孩子应有的爱。其实这是极端错误的,这样实际上是在鼓励孩子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下一次犯下更大的错误,可能是我们家长根本无法弥补,到时候孩子只能受到更重的惩罚,受到更大的伤害。

三是一定要教会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加强孩子的.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孩子总要离开我们,走向社会,如何更好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这是我们要面对的难题。所以我们一定要教会孩子如何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如何遵守社会规则、职场规则、政治规则等等,要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判断是否标准。家长要做的在人生的道路上既能陪他们一起骑马,将他们扶上马背,更重要的是要能放开缰绳,让孩子能自由驰骋,实现自我。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2

教育孩子需要家校合力,在协调两者的关系时,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要做好这个工作,很是不容易。很多教师一提起家长,就摇头叹息,通常以一句带有情绪色彩的话道出自己的无奈:“现在的家长,无法沟通。”;另一方面,家长同样充满无奈:“现在的老师,不说也罢……”,似乎家长也有一肚子不得不诉的委屈。在家校沟通中,我们通常遇到如下问题:

其一,对家校沟通的错误认识。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与家长沟通就是告诉家长孩子出现的问题,或者是在孩子犯错误时向家长告状,这种方式虽然能引起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但是很容易引起家长的反感,这当然无法把家长的力量纳入到教育合力中来。而一些家长也不能正确地理解家校沟通,认为沟通无非就是问问孩子的身体状况、学习情况,往往不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同伴相处。甚至认为沟通应该是学校的事,与家长无关。学校教育是教育的全部,家长不必参和,更不必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育管理工作中来。

其二,家校沟通形式大于实质。由于家长的兴趣、需求、动机和利益各不相同,家长在与学校进行沟通的形式、层次也各不相同。家长与学校的沟通主要集中在表层化的参与层次,通常是学校主宰着这类活动。这一层次的参与形式主要有家长会、开放日、学生作品展、家长联系薄、家长报告等。

其三,单向灌输取代双向沟通。家校沟通方面,很多学校仍然以单向灌输为主,缺少双向沟通。家长会、电话联系和约见家长是教师与家长进行沟通合作的最普遍方式,而在这些沟通方式中,学校对家长只是一味的灌输,很少听取家长的意见或建议,使得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仍然停留于比较表面化的层面。

其四,随意性大于针对性。大多数学校只是在学期初或学期末以班级为单位统一召开一两次家长会,多数是在同一时间,面向全体家长进行。其余时间均是为了解决孩子出现的问题与个别家长进行沟通,随意性较强。种活动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家长不能从活动中学习到较系统、较稳固的家庭教育观念、知识和方法,难以形成时间上和效果上的`强化。这即使给予家长家庭教育知识,家长所获得的也只是一些简单的技能和零碎的知识,无法从根本上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体系。缺乏针对性,无法满足家长个体需求

其五,学习问题多于成长问题。在应试教育的今天,教师和家长的主要关注点在学生的学习问题上,而对学生的成长问题关注少了。虽然大多数的教师和家长都认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要比单一的学习成绩更为重要,但是在实际沟通中,对学习问题的关注度远比其他方面的关注度要高的多,排在家长与学校沟通合作内容末位的往往是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

其六,家校沟通的时间和空间过于局限。对于家长而言,虽然乐于与学校沟通,但由于忙于工作,忙起来甚至不能自己亲自接送孩子,很难与老师见面,更抽不出时间与老师保持联系。尽管学校想出了很多好的沟通途径,如亲子活动、家教讲座、家长会等形式,但总有一部分家长很难到学校参加。

面对林林总总的家校沟通问题,家长和教师必须寻找措施来解决。首先,学校与教师密切配合沟通,达成教育标准的共识,建立起一致的,正确的是非判断观念;其次,创建宽松和谐的家校关系,提高教育工作质量。教师应该尊重、信任家长,与家长建立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热情帮助家长不断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学校与家长都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实现家庭和学校的有效沟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协调一致,才能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健康成长。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3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只有形成家校合力,孩子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我做了如下的工作:

1、在开学初,举行了学期初家长会,跟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基本情况。

2、利用刚开学的`两个周的时间成立了班级家长委员会,并进行了详细的分工。

3、时刻与家长沟通孩子在校情况。经常定期的与家长通过家访、电话、微信、短信等形式进行沟通交流,使家长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比如在阶段性检测后,进行了几次小规模的家长会,跟家长汇报孩子阶段的表现情况。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4

对于幼小衔接,确实遇到不少家长,在孩子上小学前都挺焦虑的。因为通常孩子在上小学一年级后存在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爱做小动作等现象。5月19日晚8点,我有幸聆听了幼教三六五平台吴老师、叶老师等一些幼教专家的讲座,她们谈了一些对于幼小衔接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让我受益颇深。针对专家分享的`育儿经验,我简单谈一下自己的收获!

在孩子上幼儿园期间,如果我们作家长的能有意识地进行引导,会让孩子们更顺利地过渡到小学生活。第一,家长可以为孩子做一些积极的心理建设,为孩子入学做准备。家长可以把小学生活描述得美好正面一些,比如:我们可以告诉孩子,进入小学能够认识新朋友,学习很多新知识等等,而非吓孩子,比如“到时候上小学老师会要求很严格,如果你做不到,老师会批评你的。”等等这样类似的说法。等确认好就读的小学后,家长还可以带孩子提前去新学校认识一下,让孩子心里有个准备。第二,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家长可以在暑假逐渐延长孩子干某一件事的时间,例如画画、阅读、打乒乓球等,逐步提高孩子专注力。第三,培养孩子做事的计划性。让孩子做什么事情,都提前列好一个计划,按照计划去一步一步地做。幼小衔接班并不是非上不可的,如果我们能够按照上面的几点去做,就可以使孩子很轻松地适应小学的生活。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5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孩子身心健康、快乐成长是做父母对孩子的心愿。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则、和睦相处、互相体谅、相互学习与信任、礼貌待人。

我建议孩子先复习作业的相关内容,再做作业。也会经常提醒她,平时做作业要认真对待,像平时测试以及考试一样的严格要求自己,把自己会做的题目先做,把不会做的题目绕到最后再做,这样就不会浪费时间。

教育孩子应多些鼓励,少点指责。学校有各种各样的比赛,学科上有各阶段的测试,孩子拿到的成绩不管好与差,都是孩子付出的结果,成绩差的,不要过多指责孩子,要鼓励孩子“不怕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只要在学习上付出了多倍的努力,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对于成绩优秀的,表扬是肯定孩子付出有所收获,但又要提醒孩子“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记得有一次语文测试,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因为孩子理解错误,结果把“排比”写成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父母与孩子在一起认真看书的画面,传递出父(母)亲的关系,而且表现出是朋友的心灵沟通,孩子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有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率,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

父母希望孩子能够多阅读有益的书籍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现在孩子的阅读能力有了提高。

孩子说自己平时画画不太好,要求自己报名参加画画兴趣班,父母说:“要去学就认真的学。”后来孩子的画画水平有所提高了孩子现在的学习,都是为了以后的工作。

说到孩子的教育,每一个做父母的都有一肚子话要说,虽然家庭情况不同,教育方式也各有千秋,但目的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快快乐乐地健康成长。作为父母,我们究竟应该怎么教育孩子?我曾经为此买了很多的书,买了很多的光盘,请教了许多同事。孩子一天天长大,成绩也渐趋稳定,可是我心里依然不敢有丝毫的松懈。

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非常必要的,它应该体现在生活的细节中。我们家每个人都有爱看书的习惯,孩子小的时候早早开发锻炼他的识字能力,为他今后的学习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孩子大一点后,我们就帮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让他每天都抽出一点时间来看书。在我们家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幅画面:一家三口人各自捧着自己的书在看。而且,只要有机会就从书店买各种图书给他阅读,“六一”儿童节、春节的礼物都是各类的有趣的或者有益的书籍。时间长了,孩子喜欢上了读书。也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对学习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从孩子上学起,我就注意培养他学习习惯,每天回家后先完成老师留下的作业。学新课之前,先预习一下后面的内容。及时同他的老师沟通,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家庭生活中,时时处处注意习惯的养成,玩过的玩具要收拾好,晚上睡前洗脸刷牙等等,有时候,孩子想偷懒,就给他讲讲道理,并且告诉他,那样是不可以的。慢慢他就认可了这种行为,习惯也就自然而然的养成了。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6

就如何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努力做好一名合格家长,我的认识有三。

一是必须不断的提高自身,对事物和各种社会现象要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标准,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遵守社会公德良俗和行为规则。这样才能避免因自己的不慎行为给孩子和家庭带来伤害。

二是不能没有原则的宽容,自然法则和一个社会的整体规则不会因为某个人的年龄大小来改变,所以我们千万不能因为孩子年龄小触犯了这些规则就选择无限的原谅和宽容,孩子犯了错误,我们往往是想尽一切办法帮他来弥补,不想让孩子受到该有的惩罚,认为这才是对孩子应有的爱。其实这是极端错误的,这样实际上是在鼓励孩子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下一次犯下更大的错误,可能是我们家长根本无法弥补,到时候孩子只能受到更重的惩罚,受到更大的伤害。

三是一定要教会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加强孩子的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孩子总要离开我们,走向社会,如何更好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这是我们要面对的难题。所以我们一定要教会孩子如何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如何遵守社会规则、职场规则、政治规则等等,要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判断是否标准。家长要做的在人生的道路上既能陪他们一起骑马,将他们扶上马背,更重要的是要能放开缰绳,让孩子能自由驰骋,实现自我。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7

要教育好一个学生,不能只靠班主任一个人,要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学校领导、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及同学等都是直接参与转化学生工作的相关人员。要形成一种“包围”的教育环境,学生家长的力量是最为重要的。班主任一定要把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当作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来做。因此,建立良好的家校联系制度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之一。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我在加强家校联系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大家共享。

一、建立长效家访制度

班主任如果不习惯主动和家长取得联系,只是在学生出了问题时才会想到家长,长此以往会导致很多不良后果。其一可能会导致一些家长一接到班主任电话或是约见通知,就会本能地担心,以为孩子一定在学校闯了祸,见面时,心理总是忐忑不安,处在这种心理状态下的家长,很难与班主任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沟通。其二联系沟通的范围只限于那些常犯错误的学生的家长,这种联系随意性大,家长大多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面对孩子出现的问题,常常情绪激动,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

我的做法是利用寒暑假与周末时间一学期至少到每个学生家中家访一次。与家长交流的话题很多,包括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与人相处、思想动向等。家访,不仅仅是与家长的交流,更重要的是与学生的沟通,平日班主任与学生都是在学校里接触,突然改变了环境,学生的心理感觉与在校时完全不同。班主任也可以换一种身份、换一种语气与学生交流,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家访活动的效果,可能比找学生谈话要好很多倍。

二、电话互访

班主任还要建立一本家校联系通讯录,以备不时之需。现代社会,大多数家长事物繁忙,如果要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必须保持电话联系。很多家长由于工作的原因,再加上孩子住校,与自己的孩子见面机会很少,有些学生甚至一年才见到父母一两次。所以,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有些家长无从知晓。而班主任与家长的电话联系是家长掌握自己孩子的一个重要纽带。如我们班曾有一位成绩不错的学生,在家长眼里一直是个“乖宝宝”,所以父母对他很放心。没想到这个学期他迷恋上了电子游戏机,精神萎靡不振,成绩直线下降。我及时通知了家长,家长马上从外地赶回,帮忙教育、监督,学生总算回到原来的样子。

三、充分利用家长会与家长接待日

一学年一次的家长会必不可少,家长会上,班主任除了告诉家长成绩之外,还可以总结学生一学期的德育情况。家长会虽好,但间隔时间较长,所以可设立若干家长接待日。具体操作是:班主任根据自己的工作实际,以周为单位,确定家长接待日的具体时间、地点;在第一次家长会上,将家长分成若干个小组,以每个接待日接待一个小组计,定出一学期家长接待日的时间表,家长人手一份;要求家长按时间表到学校与班主任见面,交流孩子的情况。每个家长接待日上,班主任要认真备好和家长交流的内容,一定要让每个家长都能有所收获,只有这样,家长才会坚持到会,并认真对待与班主任的沟通交流。

四、让家长参与主题班会课

虽然每个家长都觉得对自己的孩子比较熟悉,但有时并未真正了解他。有时候想去了解,孩子又不一定愿意开口。我们可以邀请一些家长参加班会课,在课堂上听听自己孩子的心声。比如,前不久,我们举行了“理想与立志”主题班会,邀请了一些家长参加。在这堂课上,大家畅所欲言,雄心勃勃,大谈自己的志向与理想。很多家长听了也热血沸腾,觉得不可思议,没想到自己的孩子还有这样的雄心壮志。又比如,早恋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孩子们大多不愿与家长交流这个话题,由此我想到开一堂班会课把这个话题公开化,并邀请了很多家长参加。在这堂课上,家长也是一个发言者,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向大家敞开心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和班主任一起引导学生走出青春的误区。

五、家长参与记录学生成长手册

每学期由学生、家长、教师共同填写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的表现,一个学期下来编辑成册,期末总结,根据学生的成长轨迹分析优缺点并做出评价。在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学生把自己每一次的阶段反思和总结完整地记录下来,然后寄给家长或在家长会上交与家长。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8

家校之间有个娃。家校共育幸福未来工程是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连云港路小学的重点工作。多年来,学校一直探索前行,改变了家长的教育方式,也改变了教师的教育范式,优化了教育生态。其结果就是学生有了更好的发展。这个发展不仅仅是教学质量,而更重要的是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质量的提升。

徐西强老师善于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引导父母做榜样,而是引导孩子做榜样,三是注重孩子的情感管理。都取得了理想的教育效果。

作为老师,我们要传道授业,要传送人性之美。我曾经读过一篇《中国青年报》的通讯,写的是河南一位姓张的女班主任。张老师也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通讯中讲了她和一位贫困学生的交往一件小事。

那个学生来自太行山区,家境贫寒。张老师发现他有两个奇怪举动,一是从来不与其他学生一起吃饭,二是洗脸总是到水管接水,洗完后也不擦。天渐渐变冷了,有一天,张老师把学生叫到办公室,递给他一条崭新的毛巾,问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习惯,学生激动地哭了,说:“张老师,因为家里穷,我从来没有条毛巾来擦脸,您是第一个发现我不擦脸的老师!我吃不起食堂的饭,只好在吃饭时间忍饿出去。”张老师听了,也很感动,之后就对他多了一份关心。这位同学后来在高考中因意外事件落榜,回到了老家。张老师依然牵挂着他,盼着他来信,可是,左盼右盼,竟然一封信也没收到,“怎么会事?出什么事了吗?”张老师想。半年过去了,张老师突然收到了来自太行山内的一个大大的.邮包,拆开后一看,是厚厚的一沓信,信中说:“老师,我毕业后,每周给您写两封信,但我没有勇气发给您,因为我没有考入大学,给您丢脸了。现在我鼓起勇气把所有的信寄给您。您的恩情,我无法报答,我记得你爱养花,窗台上总摆着几盆花,我惟一的愿望是化成露珠,凝在您的花上!”没有读完,张老师的泪珠便流了下来,如一颗颗晶莹的露珠……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9

在现实的教育中,我们常常听到教师抱怨道:我们在学校里对学生进行苦口婆心的教育,刚使学生在思想行为上有了一点进步,但经过周六、周日两天或暑假、寒假的休息,就削弱或抵消了教师几天或几个月的教育。这都是由于家长和学生有着亲子血缘关系,其天然的亲子之请是无可比拟的。心理学常识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越亲密,互相之间情感的感染性越强,感化作用越大;反之,则感染性越弱,感化作用越小。因此,有时家长的一句话就可能抵教师的十句话。

家庭和学校作为儿童教育过程中的两种主要的教育力量。如果形成合力,就能互相支持和配合,强化教育作用;如果不能形成合力,则互相削弱和抵消,学校的教育作用就无法充分发挥。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可见家庭参与教育对学校教育的效果具有极大的影响。家校合作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保障。那么,作为班主任应该如何做好家校合作工作呢?

一、转变观念,担当好家校合作的角色。

在家校合作过程中,要求家长主动到学校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参与学校的管理。而我们在校园里所看到的却不是这样。据调查,来到学校里的家长大多都是因为孩子调皮捣蛋、学习成绩差或者长期不完成作业,被班主任叫到学校来训斥的。班主任以此来告诫家长对孩子进行严加管教。使得家长对来到学校产生一种畏惧感。对于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他们认为家长是在监督、挑毛病。这种做法和想法阻碍了家校良好合作关系的建立。班主任是家校合作过程的主要人物,是学校与家庭沟通的桥梁。我们应转变观念,在家校合作活动中做一名策划人、组织者和参与者。在教育问题上,与家长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合作关系。

二、创建良好的家校合作气氛。

家校合作中家长主动参与是关键,有了家长的参与才可能称得上合作。作为班主任首先要端正思想,不要把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感到是一种威胁,对家长提出的建议产生敌意。其次,要树立自己的自信心,积极主动地接纳家长作为合作伙伴。另外,还要从实际中让家长真正介入到班级的事务活动中。在班级里,选择一些文化层次高,热心于教育的家长,成立班级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委员协助班主任做一些班级事务。并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把学校以及班级的目标和活动通过家长委员告知所有的家长。同时收集家长对学校及教师的意见。通过家长委员与其他家长沟通,营造一种良好的合作气氛。

三、畅通家校交流的渠道。

家校之间坦率而又真诚的交流是良好家教合作关系的基础。班主任与家庭之间可通过各种媒介和人际交流来传递信息。

1、传送喜报。班主任可以把传送喜报作为交流的手段,把学生在校的情况,如有趣的发言、比赛的结果、好人好事、学习成绩等点滴进步,都可以一喜报的形式向家长汇报。这种形式的交流可以密切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建立班级通讯网络。目前电话已经普及家家户户,在班集中,可以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组设立一个联络员负责把教师的要求传达给家长,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电话向同学或老师了解情况。形成一种互动交流。

3、建立班级网站。教师可以通过网站,根据本班的特点向家长介绍有关家庭教育知识,针对一些家庭教育问题开展讨论。这中形式的交流可以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在家校合作的过程中,我们班主任要记住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我们和家庭作为并肩工作的两个雕塑家,有着相同的理想观念,并朝一个方向行动,要知道,在创造人的工作上,两个雕塑家没有相互对立的立场是极为重要的。”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10

一、耐心倾听

气急攻心的家长在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时,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破口大骂。但是这样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管教孩子,关键是要找出孩子犯错的原因,从源头下手,把原因除去。

此时家长应先冷静下来,多一分耐心,问问孩子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当家长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经释放掉了很多负面的情绪。

二、放下身段

同孩子做协商有些家长总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威严,习惯用以上对下的态度来对待孩子,但是这样做往往会激化矛盾,叫他不要他偏要。这时,父母不妨放下身段,不要总是命令孩子,而是同孩子做协商,各退一步也许是很好的方法。

比如当孩子想要跳沙发,而家长却有事情要思考的时候,就可以请孩子去卧室的床上跳,或者请他等一会再跳,或者等家长把事情处理完,再带孩子去公园尽情地跳。

三、让孩子去体验后果

如果孩子老是听不进大人的话,你再怎么吼叫也是无用的。那么在保证安全和没有恶劣后果的前提下,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自己会“自食恶果”的滋味。通过自身的切实体验,孩子将能深刻领悟到家长的教导有多么正确和重要。

四、跟孩子讲道理除了平时的告诫之外,家长也要在实际的情境中教导孩子一定的道理。

让孩子有同理心,让他从其他人的角度去体会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如何影响他人。至于解说道理的方式,则可依孩子的`年龄来选择讲解的深度,特别小的孩子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

五、给孩子另一个选择当孩子犯了错误,你不要只是吼叫孩子,说教大道理,而是要给孩子另一个选择。

也就是说,不要只说“不可以”,请指出一条可以的路来给他走。大脑好像一个大草原,上面已有一条从A到B的路,如果你不要他走这条路,你要先牵他的手走另一条也可以到B的路,走久了,新路的草被踩扁了,新路便形成了,而旧路许久不走,又被长出来的草盖住,便看不见了。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11

孩子报学前班,学拼音、写汉字、等,提前进入学习状态。而我,也有类似的想法。

有幸的是通过“幼教三六五”平台,观看了两位专家学者关于《幼小衔接社会准备》的讲座。王老师通过事例和实践理论,讲述了培养孩子学习品质的重要性,讲述了如何在实践中培养好孩子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为家长对幼小衔接问题有了正确的认识和更深的理解。

幼小衔接是孩子从幼儿园顺利过渡到小学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需要培养好孩子的心理准备、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来适应小学生活,并不是以先学来打好学习基础,更多的是对孩子进行学习品质的培养。首先我要做得是调整好心态,让孩子自然过渡。从孩子升入小学的那一刻,将接受更多的新知识,结识更多的新同学、新老师,开始新的生活。为了更好地帮助孩子的提前适应小学,要重视学习品质的培养,从孩子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始,为孩子在进入小学前打下基础。

我作为家长,首先要培养好孩子学习的兴趣,在家庭教育中,注重把孩子学到的知识和学习的'内容,融合到游戏以及亲子互动中,多鼓励多表扬,让孩子感受到快乐,从而培养孩子的好学学习兴趣。还要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作业是检验孩子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每当孩子放学后就要明确告诉他,放学回家后要先写作业,写完作业在干其它的事,这个学习习惯从幼儿园就要培养好,要让孩子从小懂得这个道理,不能等上小学以后再说。

在我作为家长看来,要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孩子的天性就是玩。这个时候,需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学会去观察孩子,了解孩子、尊重孩子、欣赏孩子,这样我们才能看到一个自信、快乐、智慧的孩子。孩子的成长,是自我完善的过程。幼小衔接是孩子学习生活的开端,我要放宽心态,尊重与理解孩子,陪伴孩子健康成长,才会发现孩子更好的一面。相信我们的孩子会变得更优秀。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12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是儿童成长过程的一次重要的身份转变,也是儿童在人生的长坡上继续前行的一个里程碑。为了更有效、更科学地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衔接理念,树立科学导向,助力幼儿实现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20xx年10月15日下午我园邀请了八大峡小学大队辅导员、心理健康教师徐海燕老师为大班家长及老师们开展幼小衔接专题讲座。

徐老师以生动的案例切入,结合对幼小衔接相关政策的解读,引导家长正确看待幼小衔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避免重知识而轻能力的培养。

徐老师以《家校协同,自然衔接》为题,从培养什么样的孩子、幼小衔接常见的误区及其带来的不良影响、如何科学做好幼小衔接三方面入手,重点向家长们阐述了如何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规则意识及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在互动答疑环节,徐老师结合自身多年的从教经验,通过丰富的.实践案例解答了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并向家长提供了具体、可操作性的建议。

活动中,家长们认真参与,用心聆听,老师们认真学习,做好记录。活动结束后,家长们通过微信群分享自己的感受,纷纷表示在日后的教育过程中,将与幼儿园携手共育,更加科学、有效地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准备。

通过本次幼小衔接讲座,家长们真正了解了“幼小衔接”的含义,也懂得如何科学地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同时,也让家长们了解到从幼儿园到小学要科学过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知识、技能的准备更为重要。相信通过幼儿园、家庭的共同努力,孩子们一定能愉快、顺利的度过幼小衔接的美好时光。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13

每个家长作为初学者,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都是摸索着前进的。我也和所有的父母一样,也有“望子成龙”的“理想”,可是怎么教育却感到非常困惑甚至是棘手,可这仅仅只是育儿漫长过程中最基本的一步,除此之外,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太多太多。

《父母课堂》告诉我:儿童心灵的启蒙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我们不是要培养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而是要培养一个什么样的自己,来好好发现我们的孩子是什么样的,并鼓励他成为的自己。我们要给孩子提供好的土壤,让他能够发芽、成长。

杨绛先生说过“好的教育首先是激发人的学习兴趣,学习的自觉性,培养人的而上进心,引导人们好学和不断完善自己。”这就要求做父母的我们平日从自身做起,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共同学习进步。

学习方面,我们要求他上课会听讲,学会基本知识并会应用就行,不是特别在意考试的分数,而是针对孩子对各个科目的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和情况与孩子进行交流,针对薄弱环节进行辅导,尽量让孩子带着兴趣主动学习;同时,我们也会不定期的就孩子在校的表现与老师进行沟通,做到有问题及时督促改正。让孩子快乐学习,享受学习的过程。

为了开拓孩子的视野、增长知识,我特别重视孩子的阅读,为孩子开启阅读之门,给孩子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读书贵在坚持,要保证孩子每天的阅读时间,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书,定期给他买书,养成正确的好的阅读习惯,好的书籍会让孩子记住很多优美的词句并运用到作文中,帮助提高写作水平,我们家每周都有亲子阅读和讨论书籍时间,让他感受到读书的快乐,习惯成自然,每天他不看会书就觉得少了什么。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旅行可以让孩子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边走边听边看,那种感受是入了骨髓的,是可以存在记忆里的。从孩子上幼儿园起,每年的寒假和暑假我都会带他去外地旅游自由行,自己提前做好攻略,网上自订住宿,机票,虽然麻烦,但是适合亲子游,一切都是慢节奏的,有名胜古迹的地方就多停留一会儿,讲讲历史典故,让他自己通过自己的语言把旅途所见所闻以录音、日记或者作文的形式记录下来,是一个很不错的学习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开始适当的让爱美食的他自己做美食攻略,今年带他去西安、重庆、北京等,就是他负责查找的,提供的几个地方还不错。并且写作文时文字越来越生动,内容越来越丰富。

在孩子的家教上,我特别注意行动力的.培养。做孩子的游戏玩伴,不仅增进亲子感情,还能培养他的行动力和学习能力。玩和学习是统一的,有益的玩和科学的学习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在游戏中孩子可以保持平和心态,胜不骄败不馁。实践出真知,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很多时候,我们往往知道该做什么,却没有做的力量,或者不知道如何做到。

光想不做、光说不练或者凭一时的情绪简单做做,都是靠不住的。在孩子的教育上,不仅仅需要讲道理,更多地给孩子提供一个实践行动的氛围,使孩子们在行动中培养行动学校老师沟通,和孩子沟通,学习辅导,以及儿童心理等方面给我们家长进行很好的讲解,通过听了讲座,我也意识到自身以及父母双方在孩子小学教育方面的一些误区,甚至是一些不正确的教养方式。主要表现在:

一是认为孩子送进小学就万事大吉了,没有必要过多地操心孩子的学习,更没有意识到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是要从一年级就要做起,总报着孩子还小,玩性大也是正常,特别一和自己小时候对比,觉得没有什么。

二是只注意关心孩子的分数,只在意结果,忽视学习的过程,老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不注意和孩子沟通交流,好时表扬,差时批评,有时甚至会恶言相向,甚至动手体罚,批评多、鼓励少。常常以自己工作累为籍口,没有陪伴孩子共同提高。

三是给孩子创造一起到大自然中陶冶情操的机会不多,给孩子创造各种成长的体验方面还跟不上。四是和学校的沟通很少,很少会主动向班主任或科任教师了解孩子在校情况,更多时候还是老师主动和我们联系。

通过对以上四个方面的剖析,我们夫妻俩也作了认真的分析,查找了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也想了一些解决的方法,尽可能地统一思想,形成教养合力,今后要主动和班主任及科任老师沟通联系,了解孩子在校情况,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多抽出时间陪孩子学习,寻找孩子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孩子的生活、学习习惯,文明礼貌,陪伴好孩子的成长。

最后对班主任及科任老师对孩子的关心支持,希望继续能得到你们的关心和支持,再此衷心地感谢!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14

一、前言

1、班主任沟通的重要性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是沟通学校与学生、家庭和社会的桥梁。而所谓沟通,即指师生之间,家校之间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尊重,达到一种和谐状态。目前、班主任的沟通方式多种多样,但面对的家长、家庭也更复杂了,现在的家长职业多样,文化层度、个人修养、心理差异都很大,学生的家庭形形色色,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复杂、深远的。班主任只有有效地进行沟通,才能在师生之间、家校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心桥”,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让每一位家长成为学校教育的拥护者和支持者。

2、沟通现状

作为孩子朝夕相处的老师,忙忙碌碌中却很少与孩子好好沟通。有时,面对孩子,我们很惭愧,因为我们并不了解孩子,更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我们只是把他们当作学习的工具,让他们学习、学习、再学习。

场景一:教室里,老师趁下课10分钟在讲台旁整理着作业本,按惯例老师清点着本子的数量,座位上一位学生紧张地看着老师,欲言又止,这时老师清点完毕,大声询问谁没交作业,那位学生低着头慢慢走过来,原来他把本子落在家里了,可是孩子怕老师,大概想如果老师不查本子或许可以混过去。难道向老师承认自己小小的过失就这么难吗?

我曾对学生做过一次调查,大部分学生对老师的沟通有意见,孩子们讨厌老师喋喋不休的唠叨,讨厌用责怪的语气批评,更讨厌命令式的说教,有4位孩子甚至对老师的沟通有抵触情绪。面对这些现状,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让我们的老师与孩子、家长走得这么远呢?

3、探究沟通障碍的原因

(1)家长对教育工作的不理解;

(2)教育者沟通的耐心不够;

(3)紧张的生活节奏成了沟通的障碍;

我们怎么做才能做到有效沟通,让师生和谐、家校和谐。

二、班主任沟通方式的再认识

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让孩子能健康地成长,促进学校和家长的友好合作关系。我校会定期给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多次进行“家校合作”方面的培训,同时也利用家长会或其他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联系。家长也积极地参与其中,部分家长的教育观念有所更新和提高。作为班主任的我也不例外,重新审视家校沟通这门学问。

1、传统沟通方式

作为班主任我无时不刻地在与学生、家长沟通,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个别交流。可以是面谈,也可以打电话。当学生犯了错误后,与他促膝相谈的总是班主任,在孩子的座位旁、教室的走廊上、办公室里……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消除孩子心中的疑惑。每天放学,趁来接孩子回家的机会,家长也会与老师聊上几句,问问孩子在学校的近况,告知孩子在家的表现。随意地聊天,拉近了老师与家长、孩子的距离。当然也有家长在适当时候来学校拜访,与老师就孩子最近的状况做个别交流。除此之外,每学期必开的家长会也是学生、家长、老师沟通的好平台。

2、信息化沟通方式

随着社会发展,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更为密切了,学校各班级建立了家长微信群,便于家长和教师及时沟通,让家长及时了解子女在校情况,教师了解学生的问题。

三、班主任有效沟通的实践

1、用心呵护——有效个别交流

班级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和学生沟通的效果,和学生进行一次卓有成效的谈话,可以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增进师生情感,从而促进班集体的建设,建设和谐班级。特别是对待班级的一些特殊孩子,其实每个问题学生背后都有特殊的家庭,特殊的生活经历。这些孩子更需要老师的耐心、关心与爱心,尊重他们,用有效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

我个人认为事件发生后,老师并没有严厉的批评孩子,而是宽容地与孩子沟通,用心去呵护,相信孩子,最终保护了孩子,这种教育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和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和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们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

2、家长会——有效家校沟通

家长会是教师与家长、学校与家长沟通、交流的平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是学校抓好教学质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有力保证。

我们学校每学期都要召开家长会,家长会形式多样,有校长培训,有家长经验介绍,学生才艺表演,家长评议学校工作、家长开放日等,就如我们一年级,新生报到前一天,校领导向每位家长介绍了每班的班主任,告诉家长学生入学常规,教师定期与家长沟通自己的孩子在校的情况。偶尔也会邀请家庭教育方面的专家来做讲座。我们还请家长来参加家长开放日,观摩老师上课,检查学校的教学常规,观看学生才艺表演和师生互动节目。没过多久,秋假到了,学校组织了活动,在大自然的怀抱中,班主任既是老师,又像是家长的朋友,亲密地像似一家人。当然更多的家长会,是老师把学校一学期的活动以及学生在校的表现,希望家长配合之处与家长做沟通。因为有了形式多样的联系,家长体会到老师教育孩子的`诚心与决心,也就更乐意协助老师共同教育孩子。尊重、沟通、合作,始终体现在我们与家长的沟通之中。

形式多样的家长会不仅能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老师还可以借家长会促进家长与孩子的沟通。

3、家长开放日——有效监控沟通家长开放日对于家长和我说并不陌生,班主任都是自己班级的主人,家长开放日是家长参与学校话题讨论的平台、更是家长畅所欲言的好去处。我们学校在每次开放日后,发给家长反馈表,对与学校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四、班主任有效沟通的成效

教育界有句俗话,教育好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如何带动一个家庭,需要学校、教师积极主动、有效地与家长沟通,沟通好了,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我现在任教六年级,由于有效地与家长、孩子沟通,收获很大,我觉得家长对我的态度亲切了很多。学生刚入学那会,和家长很生疏,谈来谈去总是孩子的学习与表现,不仅狭隘,而且很难深入,现在,却可以自如地和家长一起探讨、交流家教问题了,有的家长甚至把家里发生的事也毫无保留地告诉我,我和家长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了。和谐的师生沟通、家校沟通,让我感觉自己成了孩子与家长的一座桥梁。

家校沟通方式多多,以上仅仅是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常用的一些方法,我会牢记: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家校沟通的目的一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二是为了开发与培养家长的教育资源。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的思索与实践,相信,只要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爱心,从细节做起,快乐沟通,必能架起师生心灵的桥梁。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15

教育是一个非常深远而又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家校共育是家庭和学校互相沟通,相互合作,为教育每个学生能够健康成长的平台。

很多人认为,实行家校共育后,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都能够拿到家长们理想的分数,给孩子两点一线的空间来思考怎样才能够考出令人满意的分数。其实这样的教育观点是存在误区的,孩子总有一天要长大,要步入社会,要参加社会中各类形形色色的活动,在这之前家校共育的目的就不仅仅是为了一个分数而实行的。我们必须要教会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自我学习的能力。学会一定的.交往能力,最重要的是要有健康的人格,这些与考试分数无关的教育,却是关心孩子们幸福一生的筹码。

我们不是为了培养一个考试机器在努力,我们要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教育方式把孩子培养成人格健康,自理能力强,处事和生存能力强,而且实现全面发展,不要求琴棋书画都精通,但孩子都要会。这对每个孩子以后的人生都是一种鼓励,在偌大的社会群体中,我们的孩子才不至于自卑,没有信心。

在所有这些教育中,素质教育尤为重要,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家长我们要一点一滴的灌输,久而久之便会慢慢的体现出来。如果一个人连素质都谈不了,其他的就只能是一张白纸了。

与此同时,我也很庆幸自己给儿子选择了城区五中。学校在兼备素质教育的同时,还落实了学生在校的课后服务,多彩的课后服务在各种程度上丰富了孩子们的校园生活,让孩子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这样的课后服务在不同程度上都给孩子们铺垫了坚实的基础,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分层次进行提高。我相信在这样的环境里,每个学生都是可以找到自己理想的起点的。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16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常说,“家庭是孩子永远眷恋且永不停课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且永不卸任的教师。”正是经过家庭教育,家长把自己崇高的品德,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生活经验潜移默化地传授给下一代,并将伴随孩子走完全部人生旅途。

(一)首先是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的和睦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家人之间的相亲相爱会让孩子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学会爱,爱别人和爱自己。如果缺少家庭的关爱,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冷漠,越来越自私。看到过许多的案例,孩子的堕落,麻木等等问题,都是因为家庭缺少爱,试想一个孩子连自己的父母和家人都不爱,他还会去关心体贴陌生人吗?所以,必须要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生活,让我们的孩子都能欢乐无忧的生活。

(二)及早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

漠漠刚会坐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把她放在凳子上和家人一齐吃饭,虽然那个时候她还不能自己吃,可是我们坚持让他看我们大人是怎样用餐的,所以慢慢的漠漠自己就学会吃了,并且是很呀,还不是越帮越忙,其实做不好是肯定的,可是只要他参与就好,如果你总是阻止他干活,他就会觉得妈妈不需要我,久而久之他就不再愿意干了。并且劳动习惯的培养会让他更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比如说自己玩的玩具不要乱放,垃圾不乱丢等等。

(三)多鼓励夸奖孩子

孩子的自尊心也是很强的,有时候一句责备的'话能让他难受很长时间。相反多鼓励鼓励他会让孩子干劲十足。比如孩子帮家长擦桌子了,家长就要使劲的夸一夸孩子,说:你真棒!真勤快!谁也没有xxX懂事。这样孩子会十分高兴,还有可能去之后帮忙拖地了。

(四)找些表现好的小朋友作为孩子的榜样

孩子之间攀比心很重的,当别的孩子做什么,往往他就做什么。所以在教育孩子时,不妨试着找些既勤快又懂事的小朋友做个榜样。比如孩子经常赖床,家长能够说:小明天没亮就起床背诗了,人家可厉害了,没人赶得上他。这样孩子受到激励,会精神起来,要和小明比比谁起床早。

(五)营造孩子的学习环境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有一段时间家里人看电视看的多点,漠漠也跟着看电视看多了,之后觉得不能再这样,所以此刻家里人都学会看书,即使不看书也会看报纸,这样漠漠也跟着学会了阅读,虽然时间坚持不了多久,可是习惯是慢慢培养的,一点一滴累积起来就会好的。俗话说,行千里路胜读万卷书,所以只要有时间还是会带孩子多出去走走,在大自然中学习知识更能让孩子理解。虽然教育专家都不提议孩子那么小就学唐诗古词之类的,可是我觉得虽然孩子还不懂,可是多读点这类的诗词能培养孩子的美感和节奏感。至于儿歌音乐之类的,多读多听肯定是有好处的,关键是漠漠很喜欢这些,我觉得培养兴趣是最重要的。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17

9月1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女儿从这天开始正式成为一名小学生了,我怀着激动、忐忑的心情,带着女儿参加了学校老师们为孩子们精心筹备的开学典礼,美丽的校园、真诚的老师、可爱的同学,女儿正式加入了金湖学校的大家庭。

我的女儿自小是奶奶和姥姥带大的,我和她的爸爸工作都比较忙,对孩子的陪伴时间少,家中只有她一个孩子,我担心她无法融入到班级中、担心她会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担心她不适应学校的生活,可是眼见每天放学她兴高采烈,晚上做梦的时候都会发生嘿嘿的笑声,我知道她过得很开心,她喜欢学校、喜欢老师、喜欢同学、喜欢学校生活,她无数次眉飞色舞地跟我讲,“老师夸我唱的好,奖励小贴纸了”“我交到新朋友了,她是个特别可爱的小姑娘”“老师说有的同学又开朗又活泼又聪明又听话,我觉得老师是在夸我”……每每听到这些,看着女儿的笑脸,我又开心又感动,我深深的'感觉到了老师们在背后为孩子所做的努力和付出,因为有老师的倾心陪伴,孩子们才能享受如此美好的学校生活。

自开学到现在9天的时间,学校和老师们没有着急追赶学习进度,而是致力于孩子们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养成,这点让我感触颇深,小学的孩子要提升成绩的话非常容易,只要加大课量和作业量,一般情况下都是没有问题的,可咱们学校没有这么做,没有单纯的为了考试成绩而教育,而是从根源出发,为了孩子长久打算,从小抓起,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这是我个人非常认同的教育方式,这从而也让我更加了自己的信念,我的选择没有错误,来金湖学校是对的。开学之前,教导处的李主任给我们家长会,说“把孩子送到学校,你们放心!”是的,我放心,老师们在实际行动兑现他们的承诺,有老师们在,我真的放心!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18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终身无法改变的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帮助孩子走向成功;因此,父母应该尽好教育子女的责任与义务,当好孩子的首任老师。

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现就自己的一些感想与大家分享,希望和大家一起在孩子的教育上相互补充不足,共同进步,为孩子的成长共同创造美好的环境。

一、学会做孩子的表率。

父母是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生活的态度、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时刻影响着孩子,孩子的言行举止真实地反映父母教养子女的态度,因此,为人父母,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品德高尚,自己就不要做违背道德准则的事;如果希望孩子尊重师长,自己首先必须尊重他人、孝敬老人;优秀的父母都是以自身开朗豁达的个性、民主平等的作风去影响孩子,在言行上做孩子的好榜样,从生活中培养孩子好习惯,从启发中引导孩子学会宽容他人、感谢生活和珍惜幸福。

二、学会做孩子的学生。

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除了要照顾好孩子的衣食起居外,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观察孩子,时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不要老是用成人的眼光看到孩子做的不到位的地方来加以“曝光”,这样,不但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同时,也是疏远了彼此之间的亲情,让孩子学会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自己能够学着做每件事情。

三、学会做孩子的朋友。

作为父母,首先要学会和孩子做朋友,要和孩子一起分享大自然的美,适当的时候要和孩子一起去书店分享书中乐趣,要和孩子一起做游戏,不能没有时间的话来敷衍孩子。

总之,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个生活场所,是孩子最重要的生活基地,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是不断学习提高的结果。只有不断学习和掌握现代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和方法,才能扮演好家长这个角色,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有基本的保障。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19

今天三位老师针对幼小衔接的习惯培养做出了针对性的分析,也提出了很重要的培养方法。相信很多家长面对孩子马上升小学的事情感到焦虑,焦虑孩子能否适应小学生活,焦虑孩子学习能否跟上等等。其实我们家长要放平心态,从现在做起,重点培养孩子的习惯的养成,然而幼小衔接哪些习惯尤为重要呢。

第一、时间观念。家长要以身作则,在言传身教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比如吃饭时间,良好作息的时间,在生活的点滴中和孩子共同按时间做事,到孩子慢慢的形成自己按时间做事。

第二、整理习惯。这个习惯家长一定要放开手,不要包办代替,给予孩子足够空间和自己的领地,让孩子自己做主,比如整理自己的'书包,整理自己的衣柜,自己提前准备自己第二天要穿的衣服,让孩子在肯定中养成很强的自理能力。

第三、专注力的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在哪取决于孩子的兴趣,在孩子认真做某件事的时候,不要给予意见,不要打扰。还可以在小游戏中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在游戏中学习,在兴趣中成长。

孩子的习惯培养和家庭的生长环境息息相关,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做示范带领孩子在好的家庭氛围中养成好的习惯,这在孩子以后的学习道路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20

学校组织观看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播放的家庭教育公开课,让我有幸聆听专家讲座、接受新的家庭教育理念,真是感慨万千!青少年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单靠学校教育不会成功,还需要家校通力协作。学校的专业性可以更好的教育培养孩子,同时也可以给家长切合的指导。通过此次家庭教育公开课,我获得了更深的教育理解和感悟。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以及想法。学校和家庭要建立相对统一的教育理念,老师和家长需要密切配合,整体做到步调一致。但每个家庭针对自己孩子的独特性格,应该有自己的教育方法,不是别人成功的案例,用在自己孩子身上就一定可行,适合的才是的。

学校注重的是孩子的学习、行为习惯的教育,作为家庭应该是学校的一个延伸,老师把知识交给了孩子,如何运用知识,培养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是一节课两节课就可以完成的,确实有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学校老师一个班级40名左右的学生,老师会根据各个学生不同的特点,整体的引导教育孩子,但是没有办法如同父母一样一对一的了解指导。同时爱的陪伴也会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不可或缺的,只有陪伴后才会更了解,了解后才可能会找到最适合的。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应该不过分的干预孩子的生活,但是却需要做到了解自己的孩子,适时的提醒。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初期学习的时候很多是会去模仿,我们在要求孩子的同时也应该对自己有所要求。以身作则有时候比威逼利诱管用很多。学校的老师不仅给孩子做了很好的榜样,同时能看到每个孩子的优缺点,及时的同家长沟通。我们作为家长,也如同刚入学的学生一样,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去听取意见,听取老师们专业的意见,才能更好的引导教育孩子,并且适应新时代带来的变化。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他们的生命都是属于自己的,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我们只能教会他们知识与道德,他们需要自己学会判断和成长,最终成就适合自己独特的人生。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21

孩子报学前班,学拼音、写汉字、等,提前进入学习状态。而我,也有类似的想法。

有幸的是通过“幼教三六五”平台,观看了两位专家学者关于《幼小衔接社会准备》的讲座。王老师通过事例和实践理论,讲述了培养孩子学习品质的重要性,讲述了如何在实践中培养好孩子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为家长对幼小衔接问题有了正确的认识和更深的理解。

幼小衔接是孩子从幼儿园顺利过渡到小学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需要培养好孩子的心理准备、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来适应小学生活,并不是以先学来打好学习基础,更多的是对孩子进行学习品质的培养。首先我要做得是调整好心态,让孩子自然过渡。从孩子升入小学的那一刻,将接受更多的新知识,结识更多的新同学、新老师,开始新的生活。为了更好地帮助孩子的提前适应小学,要重视学习品质的培养,从孩子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始,为孩子在进入小学前打下基础。

我作为家长,首先要培养好孩子学习的兴趣,在家庭教育中,注重把孩子学到的知识和学习的内容,融合到游戏以及亲子互动中,多鼓励多表扬,让孩子感受到快乐,从而培养孩子的好学学习兴趣。还要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作业是检验孩子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每当孩子放学后就要明确告诉他,放学回家后要先写作业,写完作业在干其它的事,这个学习习惯从幼儿园就要培养好,要让孩子从小懂得这个道理,不能等上小学以后再说。

在我作为家长看来,要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孩子的天性就是玩。这个时候,需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学会去观察孩子,了解孩子、尊重孩子、欣赏孩子,这样我们才能看到一个自信、快乐、智慧的孩子。孩子的成长,是自我完善的过程。幼小衔接是孩子学习生活的开端,我要放宽心态,尊重与理解孩子,陪伴孩子健康成长,才会发现孩子更好的一面。相信我们的孩子会变得更优秀。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22

在当今时代,许多国家采取种种形式沟通社会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家庭参与对中小学生来说,具有极大的影响。家长是否有效的配合,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效果,1992年美国城市人寿保险公司所进行的年度调查,大部分教师认为,缺乏家长参与对学校教育是个“严重的威胁”,家校合作势在必行,也理所当然。

家校合作关系中重要人物的角色定位

要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首先要摆正学校领导、教师、家长各自的位置,因为他们在不同的事务中担当着不同的角色,凡事绝不能以谁为主,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明确各自的角色后才能更好地去履行相应角色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一)家校合作中学校领导的角色定位

学校领导首先是鼓励士气的组织者,他要对家校合作进行大力宣传,指导,支持和鼓励,使学校教职员工对家校合作充满信心和热情,并以积极的姿态主动参与家庭的合作,营造出学校与家庭通力合作的育人氛围。其次是家校合作的策划人,他要带头参与家校合作的学校整体计划的制订,主持一些大型的合作活动。最后是家校活动的实施者,合作中有和谐的,也有矛盾的方面,学校领导通过自身人格魅力和个人能力能够机智地处理家校间的矛盾。总之,学校领导有责任激励教师加强与家长的参与活动,同时也可以通过协调、管理、资金支持以及对家长参与活动表示赞赏等方式来帮助学校。

(二)家校合作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教师是家校合作过程中的主要人物,是家校合作活动的具体策划人,组织者和参与者;他是家长的朋友,学生的知心人;他是活动资源的开发人。教师进行一次家访,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开一个家长会,要布置会场,请家长发言,请学生代表发言,让一部分学生作好服务工作,教师准备汇报材料等,所以无论是教师走出去,还是家长请进来都需要教师去组织实施。

在家校合作中,教师与家长必须是平等的关系,教师不应该利用自己特殊的地位和尊严,去影响孩子在家长心目中的地位或家长在孩子心里的地位,教师要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告诉家长,让家长感到荣幸,教师也要帮助孩子在心中树立起父母的伟大和无私,教师是家长和孩子联系的纽带,是家长的朋友,学生的知心人。

教师的工作是一个创造性的工作,家校合作的渠道随时随地因人而宜,许多活动在活动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例如:一个学生数学竞赛得了奖,如何告知家长,是打电话?发短信?带口信?如果把喜报寄给社区或单位领导再转交给家长,或许效果会更好。教师用真诚去对待家校合作,一定会开发出更多更好的活动来。

(三)家校合作中家长的角色定位。

美国学者兰根布伦纳和素恩伯格把参与学校教育过程中家长角色分为三类

1、作为支持者和学习者。有关研究发现,当家长的这种角色参与学校教育时,他们能成为其孩子有效的家庭教育者,家长的自信心以及家长对其孩子和自身的教育期望都能随着参与有所提高。

2、作为学校活动自愿参与者,自愿为学校提供无偿服务。家长可作为班主任的辅助人员帮助教育学生,可就某门学科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可就自身经历给学生做非正式报告等。

3、作为学校教育决策的参与者。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决策的全过程,即决策形成、决策执行和决策监督。

兰根布伦纳和素恩伯格只是把参与学校教育过程中家长分成上述三种角色的。我认为我国现阶段家长应该承担的角色是:

1、学校教育的合作者而不是指责者。学校教育在改革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一旦出现问题,家长要密切配合,多合作少指责,为教育的健康发展出谋划策。

2、学校教育的智慧者而不是观察者。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参与,要用智慧,用真诚来支持教育,很多家长只是形式上的而不是实质上的参与者,成了一名观察员。

3、学校教育的鼓励者而不是批评家。学校教育的发展还需要家长的鼓励和宣传,特别是在领导岗位上的家长的积极参与,友情配合。

四、家校合作关系建立的关键

在学校管理者、家长、教师这三者中,他们之间的角色转换,换位思考,是建立良好家校合作的关键之一,大家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想,可以彼此谅解,达成共识。

关键之二是创建良好的家校合作气氛。营造合作气氛的因素有两个:一是积极的态度,学校教职员工积极主动地接纳家长为合作伙伴。教职员工度量要大,要能接纳家长,有时教师会受到家长的批评,责怪,威胁。和家长的合作不是很愉快,我们还是要把家长看作是我们的上帝,彼此信任,消除隔阂,要以积极的态度接纳家长,成为合作伙伴,那么一定会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二是实际的行动,能够让家长真正介入学校事务的合作中来。

关键之三是与家长合作离不开语言的交流,老师要有诚心和富有爱心,讲话要注意方式,要多表扬孩子的长处和进步,下列几种方式能更好地与家长沟通:

1、认真听对方讲话,体会其中所表达的情感和内涵。

2、全神贯注于对方,与对方进行视力接触,通过相应的身体语言(如身体前倾,面露微笑,点头,握手)表明你的注意力和兴趣,都集中在对方所讲的内容上。

3、用开放式的陈述句对对方所表达的'意见和情感作反应。

4、尊重对方,承认对方的意见对解决问题的至关重要。

五、家校合作的途径

家校合作的有效建立,必须教师要深入到学生家庭中去,同样家长要参与到学校管理和改革中来,实现真正的沟通与互动,下面介绍几种家校合作的常用途径和方法。

(一)家访。家访是学校和家长联系的重要渠道,初中三年内教师对每位学生要家访一次,班主任每年对学生要家访一次,家访过程中要作好家访记录,要求家长签字,面对面分析问题,总结经验,不埋怨、不指责、不批评,切实寻找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发展,同时,家访要了解家庭背景,人员结构,家访过程中要有礼有节,不能告状式家访,家访时,一定要让孩子在场,教师要有诚心和爱心要多表扬孩子的进步,真正起到教师、学生、家长之间建立合作关系。

(二)家长会。家长会是争取家长配合的有效途径,形式可以由家长进校举行家长会,家长会每学期举行两次,期初一次,期中一次,各年级组长主持,班主任了解学生情况,汇报学生成绩,指出学生问题,介绍班级现状,沟通家长意见。

(三)家长参与教育。请家长进校参与学校教育活动,以了解学校,认识学校与学校保持一致。每个年级都要建立家长理事会,作为家长代表参与学校方针、政策的制定,参与学校后勤的管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随时让家长进教室听课,家长与子女相互交流,使教育教学更透明。

(四)密切亲子关系,为家庭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学校安排学生做“三个一”即:帮家长洗一次脚、做一次饭、说一句悄悄话。家长安排子女为教师也做“三个一”即:帮教师做一张贺卡、打扫一次办公室、提一条意见,通过学生这个纽带把家长和学校联系起来。

(五)通过家校联系卡、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等及时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体育健康、获奖处分、重大活动、调整作息时间、临时加班或放假等信息反映给家长,同时也可以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

一个深刻、全面和真实的教育,必须是教师要了解家庭,作好与家长合作的心理准备,并且要积极鼓励家长成为学校的密切伙伴;家长要承担应尽的职责和义务,积极参与学校事务,本着对教育的负责,用积极的态度成为学校的智囊,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23

大家好!我是学前2班来璟雯的家长,很荣幸在这里给大家分享我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大家不吝指教。

我一向觉得孩子就应在简单的环境中成长,享受她无忧无虑的童年。玩,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方式,也是我们认为的教育方式,在玩的过程中不仅仅能够让她们获得无尽的乐趣,还能够学到各种知识,透过游戏还能够让她们感受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苦恼。

我不看重她此刻能学多少文化知识,我们平常关注的是她的身心健康,让她懂得自尊、自强、自立,我期望我的孩子能做一个富有爱心、懂得宽容团结的孩子。平时期望她能多参加集体活动,能和小朋友玩到一块儿,从平时的沟通和交往中来激发她的社会交往潜力、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处理事情的'应变能力。能及时告诉老师自我的需求,在课间能大胆发言。我觉得这个阶段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期,融入集体对她完整性格的形成是很有帮忙的。

在家里,我们会有意识地给她营造一个宽松自主的生活氛围,平常也把她当作朋友一样来沟通,不会拘束于某种特定的形式来教育她,而是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进行,其实我们就是她的参照物,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她产生影响,因此在要求她的同时我们更严格地要求自我。

在家里,我们会给她一点独立的空间,让她学会自我管理。比如我们房间的一个角落是专门给她置放玩具的,那里的所有物件需要她自我来整理。这个效果很好,这样让她体会到了妈妈平时整理家务的辛苦,还有物件需摆放整齐,从哪里取来就要放回哪里。平常在处理问题时,我们都会征求她的想法,比如在给她买衣服的时候,会征求一下她喜欢哪个颜色,这样会让孩子觉得我们很尊重他,那么以后她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也会思考到别人的感受,多替别人着想。平常我们会尽可能抽出多的时光去与她沟通,耐心倾听她的心声,允许她发表不一样的意见,营造能让她充分吐露心声的气氛,对于正确的观点,我们会鼓励,对于不妥当的想法,我们会跟她讲道理,她仍然不明白的,我们再适时地加以引导。

总之,我们就应放下家长的架子,多点朋友式的沟通,把她真正当作家庭的一份子,让孩子感觉到自我的重要和职责,给她一份平等,一份信任,让她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24

为深入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实施意见》的具体行动、因地制宜落实《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更好地实现家校社协同育人,构建长效育人机制,近期郑州市金水区黄河路第二小学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成功召开“百校万家·家校社共育工程”项目培训会。

百校万家·家校社共育工程项目办中小学负责人蔡芊老师、项目办李艺巍老师、金水区黄河路第二小学党总支书记杨关群、金水区黄河路第二小学校长时蒙、及所有学校中层及班主任老师参加会议。会议由金水区黄河路第二小学副校长白鹛主持。

金水区黄河路第二小学校长时蒙强调,我校将围绕“百校万家·家校社共育”项目,以此为抓手,采取项目式跟进学习的方式开展家校社协同课程、班主任研培行动。我校将充分利用家校共育数字平台资源,以家长培训为抓手,按周、按月实施项目活动,定期开展志愿活动,探索围绕学生核心素养,以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为主线,形成“教师指导、家长参与、学生主体”的共育格局,促进家校社共育工作的.针对性、系统性、有效性,发挥试点单位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提高创新应用水平。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25

时光飞逝,孩子已经小学六年级了,在十年多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一路走来,共同成长,共同分享,时间年轮上刻着种种记忆与感受:甜蜜、苦涩、欢笑、泪水…我认为,积极引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孩子的第一要务。小学阶段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并不是唯一目的,在加上没有升初中的考试压力。我们要做的就是能否把孩子从被动学习转化为自主学习,能否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既好的学习习惯,这些对孩子将来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孩子上学以来,在学习成绩上我们做家长的并没有给他太多的压力,而是着重培养他的自主意识:如在学习生字时,首先利用复读机,自己先念一遍生字录音,然后再放录音听写,最后自己检查对错,如此反复,可加深记忆。

其次是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意识,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如把时间具体量化,写作业前,让他自己先设定每项内容所需时间,完成后再记录实际所用时间,每当比预计时间提前完成的时侯,孩子都会有一种自毫感,做事会有时间概念。培养计划性:如周末完成作业之余,按照计划有步骤的进行语、数、外的复习。以上种种我们并不强迫他接受而是通过关注孩子,与之协商,同时及时调整不妥的地方,尽量使孩子保持愉快的心情,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再就是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思想情操: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不仅学习好,更需要家长有意识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思想情操。首先我们高度重视的是培养孩子的诚信观,其次教育孩子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懂得感激他人的辛勤劳动,同时鼓励孩子热心帮助他人,多为他人着想。我们认为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思想情操,就是培养孩子抗击打的能力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强健身体、放飞心灵:每周末如时间允许,我们都会带他去郊外玩耍,爬山,涉水,捕鱼虾,逮蚂蚱,摘野果,或是只在田间漫步,呼吸新鲜的空气,远离都市的喧嚣,在绿野山林间自由的跳跃、奔跑,接近自然,愉悦身心,放飞心灵。当周一到来时,让孩子愉快的迎接新的学习生活。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26

通过看今天的家庭教育公开课,我明白了父母要通过孩子的情绪、行为、语言来读懂孩子的表达,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要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他们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要尊重、理解和了解孩子的基础上,爱他们。

关心孩子要有分寸感和边界感,在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要会用好的'方式去沟通,探究孩子情绪、行为、语言表达的真正含义,给孩子爱与安全感。当孩子表达负面情绪的时候,我们家长要冷静下来,看见孩子真实的渴望和需要,家长更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要看得到孩子的情感表达,要理性应对。

父母应当从情绪、行为、语言上适当积极情绪,引导孩子正向能量。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27

独生子女时代,家庭中的孩子地位显得突兀,可以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如果过分溺爱孩子,妨碍孩子的独立行为,往往会培养出自私自利、刁蛮任性、好逸恶劳的人,因此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明确几点:

1、家庭教育观念要与时俱进,“不打不成才”是以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不二窍门,打骂教育在新时代已经不再适应,而且还有可能触发孩子的逆反心理。

所以,家长要经常学习,了解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子女的能力。同时要多多和孩子进行沟通,掌握不同时期孩子们的心理动向,从而寻找更好的方法来处理教育孩子的问题。

2、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协作。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构成了教育的基本形式,在时间和空间上占据了孩子的整个生活。学校教育是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生理或心理特点,具有较强的计划性、统一性、和系统性,它有利于孩子系统的掌握知识,层次是递进的、有规律的。

家庭教育具有实用性,多样性和补充性的特点,教育方式也灵活多样。社会教育具有引导和警醒作用。三者的有机统一,才会培养出健康的人格,无论哪一方面出现空白或短板,对孩子的人生来说都是一种教育缺陷。因此,三者之间要紧密合作,实现教育的协调性和贯通性。

3、言传身教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长对待同样一件事的两种不同方式会给孩子两种不同的教育。举个例子:下午家长从学校接回孩子,发现孩子脸上有轻微的划痕,问“是小朋友抓的?”,答“是”。这时候火爆的家长可能会大发雷霆,甚至反问“你为什么不打他”。而有素养的家长往往会引导孩子,分析打架的原因,存在的问题,对的做法要肯定和表扬,错误的做法要指正和批评。前种家庭教育肯定是不行的,干扰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作为家长必须重视榜样的作用,从小事做起,通过日常生活影响和教育孩子:你孝敬老人,子女才会孝敬你。你面对困难时充满自信,子女才能面对挫折不断追求。

4、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的熏陶、引导,在孩子的成长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家庭中不和谐的因素往往会影响子女的心理,只会让他们产生仇恨、叛逆心理,逐渐偏离正确的人生航线。而子女的教育问题又会影响家庭,从而形成家庭发展的恶性循环。

5、俯身倾听孩子的心声。

父母教育孩子尊重长辈,但是父母是否想过也要尊重孩子,孩子虽小,但也有自己的思想,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需要有自己的倾述对象,父母再忙,也要拿出一点时间与孩子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分享他们的欢乐,解除他们的烦恼。适时加以引导。哪怕再忙的父母,每天也应该简单地问孩子几句:“今天在校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有趣的事情?”“有哪些进步?”短短的几个问题,会让孩子体会到家长的关心,拉近与孩子的距离,赢得孩子的信任,才能更好的去掌握孩子的心理动向,及早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立德树人对小学生的成长,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小学时期是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只有父母加强学习,与时俱进,重视家庭教育才能造就出优秀的人才。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28

今天听了钱教授和蒋院长的讲话,感触十分深刻,首先身为家长的我们意识到了习惯的养成不仅是孩子的事情,与家长的教育方式也有密切的关联,对孩子养成习惯父母不能够急于求成,需要帮助孩子改善保留好的习惯,并经常对其进行夸赞与鼓励,坏的`习惯也要用正确的方式帮助其更改纠正,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不能认定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这种刻板思想,引导其独立自主才是长远目标,对其进行教导时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应该坚持的,也要让孩子学会独自面对挫折,而不是在父母的庇护下成长,在幼小衔接这个关键时期,要让孩子养成倾听、专注的习惯,明白任何事情都需要付出才会有收获,努力才会有成长,在这些心理活动的基础上,也要重视实际的问题,类似于写字的姿势和方法也要及时传教,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从拼音到注音,陪伴孩子一同阅读,渐渐提升专注力,争取事半功倍的效率,身为家长的我们也不要有太大压力,更不要给孩子压力,给予孩子成长的空间,相信孩子能够做的更好。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29

在现实的教育中,我们常常听到教师抱怨道:我们在学校里对学生进行苦口婆心的教育,刚使学生在思想行为上有了一点进步,但经过周六、周日两天或暑假、寒假的休息,就削弱或抵消了教师几天或几个月的教育。这都是由于家长和学生有着亲子血缘关系,其天然的亲子之请是无可比拟的。心理学常识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越亲密,互相之间情感的感染性越强,感化作用越大;反之,则感染性越弱,感化作用越小。因此,有时家长的一句话就可能抵教师的十句话。

家庭和学校作为儿童教育过程中的两种主要的教育力量。如果形成合力,就能互相支持和配合,强化教育作用;如果不能形成合力,则互相削弱和抵消,学校的教育作用就无法充分发挥。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可见家庭参与教育对学校教育的效果具有极大的影响。家校合作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保障。那么,作为班主任应该如何做好家校合作工作呢?

一、转变观念,担当好家校合作的角色。

在家校合作过程中,要求家长主动到学校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参与学校的管理。而我们在校园里所看到的却不是这样。据调查,来到学校里的家长大多都是因为孩子调皮捣蛋、学习成绩差或者长期不完成作业,被班主任叫到学校来训斥的。班主任以此来告诫家长对孩子进行严加管教。使得家长对来到学校产生一种畏惧感。对于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他们认为家长是在监督、挑毛病。这种做法和想法阻碍了家校良好合作关系的建立。班主任是家校合作过程的主要人物,是学校与家庭沟通的桥梁。我们应转变观念,在家校合作活动中做一名策划人、组织者和参与者。在教育问题上,与家长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合作关系。

二、创建良好的家校合作气氛。

家校合作中家长主动参与是关键,有了家长的参与才可能称得上合作。作为班主任首先要端正思想,不要把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感到是一种威胁,对家长提出的建议产生敌意。其次,要树立自己的自信心,积极主动地接纳家长作为合作伙伴。另外,还要从实际中让家长真正介入到班级的事务活动中。在班级里,选择一些文化层次高,热心于教育的家长,成立班级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委员协助班主任做一些班级事务。并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把学校以及班级的目标和活动通过家长委员告知所有的家长。同时收集家长对学校及教师的`意见。通过家长委员与其他家长沟通,营造一种良好的合作气氛。

三、畅通家校交流的渠道。

家校之间坦率而又真诚的交流是良好家教合作关系的基础。班主任与家庭之间可通过各种媒介和人际交流来传递信息。

1、传送喜报。班主任可以把传送喜报作为交流的手段,把学生在校的情况,如有趣的发言、比赛的结果、好人好事、学习成绩等点滴进步,都可以一喜报的形式向家长汇报。这种形式的交流可以密切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建立班级通讯网络。目前电话已经普及家家户户,在班集中,可以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组设立一个联络员负责把教师的要求传达给家长,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电话向同学或老师了解情况。形成一种互动交流。

3、建立班级网站。教师可以通过网站,根据本班的特点向家长介绍有关家庭教育知识,针对一些家庭教育问题开展讨论。这中形式的交流可以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在家校合作的过程中,我们班主任要记住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我们和家庭作为并肩工作的两个雕塑家,有着相同的理想观念,并朝一个方向行动,要知道,在创造人的工作上,两个雕塑家没有相互对立的立场是极为重要的。”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30

今天我们的讲座内容是“幼小衔接家庭在行动”之学习准备。通过今天聆听专家教授的讲解分享,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例如:

1、培养孩子爱读书的习惯。

2、学习习惯家长要提前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比如正确的读写姿势、专心听讲的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爱惜学习用品等。根据英国最新研究,家长每天给孩子读书、讲故事,不仅有助于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还能预防儿童出现多动症等行为毛病。

3、学习内容准备除了兴趣、习惯的准备以外,识字、拼音、数学、背古诗等也需要提前带孩子练习。家长们切记不能操之过急,揠苗助长。

4、让孩子正确的对待布置的作业等等……

通过今天的聆听与学习,以及有教育部下发的双减政策,为孩子更快的适应小学,更好的完成幼儿园到小学过渡提供了合理化建议。相信我们家长们一定能够放平心态对待幼小衔接。让我们共同努力,陪伴孩子共同做好幼小衔接的各项准备。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31

在现实的教育中,我们常常听到教师抱怨道:我们在学校里对学生进行苦口婆心的教育,刚使学生在思想行为上有了一点进步,但经过周六、周日两天或暑假、寒假的休息,就削弱或抵消了教师几天或几个月的教育。这都是由于家长和学生有着亲子血缘关系,其天然的亲子之请是无可比拟的。心理学常识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越亲密,互相之间情感的感染性越强,感化作用越大;反之,则感染性越弱,感化作用越小。因此,有时家长的一句话就可能抵教师的十句话。

家庭和学校作为儿童教育过程中的两种主要的教育力量。如果形成合力,就能互相支持和配合,强化教育作用;如果不能形成合力,则互相削弱和抵消,学校的教育作用就无法充分发挥。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可见家庭参与教育对学校教育的效果具有极大的影响。家校合作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保障。那么,作为班主任应该如何做好家校合作工作呢?

一、转变观念,担当好家校合作的角色。

在家校合作过程中,要求家长主动到学校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参与学校的管理。而我们在校园里所看到的却不是这样。据调查,来到学校里的家长大多都是因为孩子调皮捣蛋、学习成绩差或者长期不完成作业,被班主任叫到学校来训斥的。班主任以此来告诫家长对孩子进行严加管教。使得家长对来到学校产生一种畏惧感。对于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他们认为家长是在监督、挑毛病。这种做法和想法阻碍了家校良好合作关系的建立。班主任是家校合作过程的主要人物,是学校与家庭沟通的桥梁。我们应转变观念,在家校合作活动中做一名策划人、组织者和参与者。在教育问题上,与家长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合作关系。

二、创建良好的家校合作气氛。

家校合作中家长主动参与是关键,有了家长的参与才可能称得上合作。作为班主任首先要端正思想,不要把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感到是一种威胁,对家长提出的建议产生敌意。其次,要树立自己的自信心,积极主动地接纳家长作为合作伙伴。另外,还要从实际中让家长真正介入到班级的事务活动中。在班级里,选择一些文化层次高,热心于教育的家长,成立班级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委员协助班主任做一些班级事务。并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把学校以及班级的目标和活动通过家长委员告知所有的家长。同时收集家长对学校及教师的意见。通过家长委员与其他家长沟通,营造一种良好的合作气氛。

三、畅通家校交流的渠道。

家校之间坦率而又真诚的交流是良好家教合作关系的基础。班主任与家庭之间可通过各种媒介和人际交流来传递信息。

1、传送喜报。班主任可以把传送喜报作为交流的手段,把学生在校的情况,如有趣的发言、比赛的结果、好人好事、学习成绩等点滴进步,都可以一喜报的形式向家长汇报。这种形式的交流可以密切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建立班级通讯网络。目前电话已经普及家家户户,在班集中,可以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组设立一个联络员负责把教师的要求传达给家长,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电话向同学或老师了解情况。形成一种互动交流。

3、建立班级网站。教师可以通过网站,根据本班的特点向家长介绍有关家庭教育知识,针对一些家庭教育问题开展讨论。这中形式的交流可以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在家校合作的过程中,我们班主任要记住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我们和家庭作为并肩工作的两个雕塑家,有着相同的理想观念,并朝一个方向行动,要知道,在创造人的工作上,两个雕塑家没有相互对立的立场是极为重要的。”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32

最新整理《新课标》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有独特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为满足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的需要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因此开展小组间的合作学习,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等。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进行合作学习,怎样才能在数学教学中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见解。

一、合作学习应正确处理好组内优生和学困生的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非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从而优生更优,差生更差。为此,可采取以下处理方式。

首先,要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动手,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其次,在组内安排他们优先发言,让学困生先说出最容易想到解题策略,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再次,要求他们认真听取别人意见,听完再动手操作,细致分析一下过程;最后,教师应重点指导学困生学习操作活动,了解他们的学习思维状况,帮助他们解决操作困难。

二、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友善互助。

教师要通过恰当的方式多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多参与、多发言,保证他们容入小组讨论中,同时,既要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机会发挥潜能,也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合作技能培养。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要善于接受异质的组员,能够接受不同个性、不同水平的组员在一起合作;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特别是不同的意见,并积极思考;能对别人的观点提出疑问或建议,能围绕发表意见同学的思路积极思考;乐于帮助其他,共同进步等。在合作学习时,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对合作伙伴要友善。学会赞美别人,对同学的精彩发要学会给予鼓励,在互相赞美和鼓励中激发自信心。对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不歧视,要以朋友式的关爱去帮助他们。要建立互相信任、团结互相的关系。互助、互帮、团结、协作,共同提高,这也正是合作学习的本质。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交流的重要途径。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增加教师、学生、教材之间的互动,有效的合作学习能挖掘学生合作的潜能。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33

真正认识到教育,是在为人父母之后。从送去幼儿园的第一天,到现在成长为一个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可谓是一直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摸索前行。虽然每个孩子的家庭情况不同,每个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同,但想必每个家庭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我们都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品格高尚的有用人才。

初上小学时,我们作为家长对孩子的学习非常紧张,每一次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甚至是一次小测验,我们比孩子还要焦虑,总想让孩子的学习在起初打好一个基础。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慢慢长大,我们才认识到,孩子的学习习惯和性格的培养才是教育的关键。从对家长的依赖学习到独立学习,每一步都离不开家长和学校老师的共同引导。

我们既不能把孩子扔给老师,单纯地让老师管教,也不能干涉老师的教育,只有学校和家庭共同引导,才能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不走偏路。有些家长可能会认为孩子更听老师的话,送到学校万事大吉,认为管教孩子就是老师的责任,其实不然,孩子在学校里跟同学和老师相处,很多的处世方式是来自家庭,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需要在孩子的性格习惯方面把好关。进入高年级,我会更加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有时候在家庭里反映出来的问题,我都会和孩子的班主任沟通一下,了解一下孩子在学校的状态,毕竟孩子还没有像成年人有那么完善的是非观念,如果有不好的习惯,我会请班主任老师和我共同引导一下,疏导孩子的思想,这样孩子才会向正确的方向前进。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相信班主任老师,说实话很多方面老师比我们家长更能理解孩子的行为动机,所以我选择完全信任,我相信学校教育一定是朝着我们家长希望的目标前行。

四年的时间,我看到了孩子的成长,也看到了学校老师的努力,学校老师和家长及时沟通,家长极力配合学校教育,才能让我们的孩子懂得更多。家校共育,顺势而养,顺势而育,我们需要共同培养优秀的下一代,培养国家栋梁之才!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34

9月1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女儿从这天开始正式成为一名小学生了,我怀着激动、忐忑的心情,带着女儿参加了学校老师们为孩子们精心筹备的开学典礼,美丽的校园、真诚的老师、可爱的同学,女儿正式加入了金湖学校的大家庭。

我的女儿自小是奶奶和姥姥带大的,我和她的爸爸工作都比较忙,对孩子的陪伴时间少,家中只有她一个孩子,我担心她无法融入到班级中、担心她会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担心她不适应学校的生活,可是眼见每天放学她兴高采烈,晚上做梦的时候都会发生嘿嘿的笑声,我知道她过得很开心,她喜欢学校、喜欢老师、喜欢同学、喜欢学校生活,她无数次眉飞色舞地跟我讲,“老师夸我唱的好,奖励小贴纸了”“我交到新朋友了,她是个特别可爱的小姑娘”“老师说有的同学又开朗又活泼又聪明又听话,我觉得老师是在夸我”……每每听到这些,看着女儿的笑脸,我又开心又感动,我深深的感觉到了老师们在背后为孩子所做的努力和付出,因为有老师的倾心陪伴,孩子们才能享受如此美好的`学校生活。

自开学到现在9天的时间,学校和老师们没有着急追赶学习进度,而是致力于孩子们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养成,这点让我感触颇深,小学的孩子要提升成绩的话非常容易,只要加大课量和作业量,一般情况下都是没有问题的,可咱们学校没有这么做,没有单纯的为了考试成绩而教育,而是从根源出发,为了孩子长久打算,从小抓起,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这是我个人非常认同的教育方式,这从而也让我更加了自己的信念,我的选择没有错误,来金湖学校是对的。开学之前,教导处的李主任给我们家长会,说“把孩子送到学校,你们放心!”是的,我放心,老师们在实际行动兑现他们的承诺,有老师们在,我真的放心!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35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复兴伟业的肩负者,是华夏文明的继承者和传承者。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因此,做好未成年人德育教育工作,可以说于己是功德无量,于人是受益终生,于国则是播下和谐发展的希望火种。青少年德育教育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个体的未来成长,更是间接影响到整个民族素质的高低,乃至国家整体文明的优劣和续断。

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学生德育的影响不可忽视。伴随身体与智慧的成长,学生的思想、品性日趋成熟,道德观、人生观也会逐渐完善。俗话说,“身教胜于言教”,这就需要家长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时刻正确引领,把学生带入到德智兼备的人生轨道上来。

学校为了把体美劳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在现有背景下,开展好学校课后服务,让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出来,更多地去亲近自然、接近生活、靠近劳动,不失为一个求真固本的理想选择。只有加强认识,主动作为,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才能有效落实课后服务要求,才能为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创造更为宽松、更为个性化的成长环境。

很荣幸为孩子选择了朔城区五中,在教育教学的基础上,注重课后服务,加强全面发展,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按照教学的自身规律,自觉地培养具有高尚人格、美好心灵和丰富知识的一代跨世纪新人。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36

今天有幸聆听了杨老师的报告,着实受益匪浅。孩子的教育不仅仅在学校,在老师,家校共育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们健康成长!

制作一份个人和家庭档案、组织一次亲子活动、拍摄一张成长照片、认识一位忙人和写好一封书信,杨老师通过自己的实践和经验总结出来的这“五个一”,既加强了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支持和配合,促进了家校教育的合力,又避免教育孤掌难鸣,让教育更顺利的进行,促进孩子的更好的成长,同时也很好地增进了亲子关系。

子学习的.一本教材,家长要做到言传身教。另外对待孩子,我们要做到疼爱但不溺爱,正确对待孩子提出的要求,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要其明白失败是正常的一件事,对待事情做到努力但不强求。

2、如何采取正确的方式教育好小孩

我认为必须家庭与学校两方面共同发力,掌握好小孩品德发展的共性。平时,家长和老师也要多多沟通,与老师一起查找针对小孩的教育问题和教育缺陷,了解孩子情绪是否稳定,言行是否一致,并共同制定良好的教育计划,采取科学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得到改进。平时多与孩子平等交流,耐心听取孩子的不同意见,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对于孩子犯错,家长不必太过激动,可采取摆事实,明道理的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欣赏激励法等。

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我们要通过家校共育,来缔造学生的良好习惯和健康人格。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37

家校合作共育是指通过家校互动、亲子共读、新父母学校、家校合作委员会等形式,让父母更多地参与学校生活,引领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同互补、互相促进,最终实现家庭、学校教育的协调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和复杂的任务。”因此我们的家校教育它是一个共同体同时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为了这个目的,学校和家长共同学习,共同成长,携手引领孩子成长。

一、家校分工有区别,明确任务

我们的家校合作绝对不是把家庭变成学校,而是让家庭更像家庭,为此家校合作的方向是提升家庭教育的水平,使家庭变得更完善,孩子在其中得到养育和理解,同时孩子个人的性格、习惯、能力等都得到提升。因此我们要明确家校教育是有区别的,老师不能代替家长。

xx老师通过“家长会上我们经常说的配合”和面对学困生我们经常会这么说:辅导”两个例子给老师们解释家校合作中有些事情是老师做的,有些事情是需要家长去关注的,比如孩子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问题。最近流传的辅导做作业的段子,也是在影射家校合作的一些问题。在问题的前面我们不能做教育的指责者而应是教育问题的解决者。最理想的观念就是家长和老师以及学生共同面对成长的问题。 一个人的行为是他背后的信念和认知决定的,而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也要从认知开始。家校合作,我们应该让家长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明白自己对孩子的影响力是一辈子的,从而更好地引导家长成为一个好父母。同时在问题的前面,身为教师的我们也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技能、沟通技能和心理认知,而不能单方面地要家长反思。

二、家长应重视习惯培养

习惯是是个体相对稳定的自动化行为。每一个习惯的培养需要个体不断坚持和训练。一个习惯从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需要时间和方法。张润林老师表示我们在培养孩子习惯过程中,要抓住敏感期和关键期,因为在关键期和敏感期,培养习惯可以取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们在小学阶段,更要把握好童年阶段对人的性格、品行和习惯的培养,这将会对孩子受益终身。

在家校合作中,家长应该要明确养成良好习惯对孩子受益终身的认知。另外我们要思考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他到底要培养什么习惯以及培养的方法。在这里张老师也提到了榜样的示范作用,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你先成为什么样的父母。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成长的镜子,我们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做好自己,成长自己,反思自己,这样才能更好的教育自己的子女。另外在培养习惯过程中,我们要及时反馈和改进方法。我记得我的一个台湾老师给我讲过:“当孩子第一次做事情时,教育者应该告诉他怎么做。”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子女,而我们的爱更多体现在耐心和细心中,培养孩子的`习惯,养育孩子,就是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潜移默化地进行着。

在课堂上,张老师说“成人主要在家庭教育,成长主要在学校教育,成事主要在社会教育”,一下子就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关系罗列出来了,在这里他也提出了“五好孩子”看法——好身体、好品德、好习惯、好性格、好学习。他重点讲了好品德,好品德包括孝顺、诚信、友善和责任。一个人有“五好”在这个社会上一定会有好心态好生活也会有好人生的。

三、家校合作的目的与途径

家校合作的目的是促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形成合力,促进青少年学生在品德、学业以及身心各方面良好地发展。同时,提高教师和家长的教育素质和能力,促进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通过各种方式加强沟通,互通信息,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尽可能“同步”和“一致”。我们可以通过组建家长委员会、家长开放日、家长义工、家长老师和亲子活动让家长走进学校,看见孩子在学校的成长,同时他们也可以参与孩子的一些活动跟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家长自愿,让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的工作,这样做可以让家长更理解教师同时也看得见孩子一步步的成长。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在论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关系时,简要而鲜明地指出:“学校应当领导家庭”。许多教育理论专家、学者的研究也一致认为,学校应在与家庭的合作中处于主导地位,应担负起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学校的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先系统学习家庭教育学和青少年发展心理学,在家长会或者学校举办的讲座中给家长系统传授和交流家庭教育知识与方法,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家校合作的最主要途径是建好两支队伍,一支是班主任队伍建设,另一支是家长队伍建设。这两支队伍是互相影响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目标就是教育好孩子。

家庭是生命场的中心,是人生永远离不开的场所。年龄越小,家庭对他的影响越深远。每个家庭成员在家庭的磁场里成长,在爱与被爱中学会爱,在付出与接受中学会感恩。而我们的家校合作,就是为了家庭关系更和谐,家庭建设更美好而不断努力着!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38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形式下,对教育艺术、教育方法有了全新的要求,教育不仅仅是一张嘴、一支笔那么简单,而是全方位,立体式的全新教育模式去适应当前教育的需要。其中,学校和家长的联系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对孩子教育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更真实、更全面的了解孩子全天候的行为和思想动向。谁重视了家校联系工作,谁就掌握了教育的主动性。家校联系平台的建立是符合当前教育需要的,是当前教育重视的。

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阵地,但教育不能仅仅只靠学校,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个环境,家长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加强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因此,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相连,密不可分,家校联系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走出去,当然也可以请进来。针对本校生源复杂,家长对子女的要求层面不同,我觉得电话联系或发短信比较有针对性。

下面结合我的工作实际,谈谈如何利用“校讯通平台”建立家校联系,提高教育教学和管理成效。目前全社会对教育都十分关注,作为家长,他们格外关注学校、老师对自己子女的教育情况以及自己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等情况……它是课堂教学的延续。

1、家庭作业完成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家长只有知道每天的家庭作业,才能更好地监督。我经常听到家长说:“我每天都问孩子家庭作业是否完成,他总是说做完了”但是老师一检查就说忘记做了或者丢在家里了。而“校讯通平台”可以彻底解决这种“学生骗家长”的问题,更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

2、定期发布考试和测验成绩,让家长实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定期通过“校讯通平台”把学生的考试或测验成绩发给家长,让家长更方便快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好了解孩子的学习动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和鼓励,提升学习的信心,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3、及时通知家长特殊事情,有利于抓好学生安全工作。有时遇到突发事情或恶劣天气,教师可通过“校讯通平台”短信平台发布“紧急通知”通知所有的学生家长,提前做好应急措施,避免了以往逐一打电话通知的烦恼,省时又省力。例如,在一次上午放学后,学校接到上级的紧急通知:下午有台风、暴雨经过我市,要求各学校下午放假半天。学校立即通过“校讯通平台”及时通知学生家长:“由于恶劣的天气情况,下午放假半天,明天正常上学”。通知避免了学生在上学路上出现安全问题。

4、易于单独沟通,不伤害学生自尊。很多家长都以工作忙的原因忽略了亲子教育,又或者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于是,反感、敌对、叛逆、孤独、焦虑、偏激等等敌对行为和心理状态就产生了,与上一代人之间的代沟也由此形成。为此,我经常利用短信平台指导家长走出家教误区,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我经常通过短信平台把学生在校的'点滴进步告诉她(他)的家长,她(他)的家长也能及时地进行相应的鼓励和教育……

总的来说家校之间坦率而真诚的交流是良好的家校合作的基础,学校和家庭之间都想把自己所想和所做的事情告诉对方,因此交流势在必行。只有家校合作的教育才是完备健康的教育。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39

在当今时代,许多国家采取种种形式沟通社会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家庭参与对中小学生来说,具有极大的影响。家长是否有效的配合,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效果,1992年美国城市人寿保险公司所进行的年度调查,大部分教师认为,缺乏家长参与对学校教育是个“严重的威胁”,家校合作势在必行,也理所当然。

家校合作关系中重要人物的角色定位

要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首先要摆正学校领导、教师、家长各自的位置,因为他们在不同的事务中担当着不同的角色,凡事绝不能以谁为主,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明确各自的角色后才能更好地去履行相应角色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一)家校合作中学校领导的角色定位

学校领导首先是鼓励士气的组织者,他要对家校合作进行大力宣传,指导,支持和鼓励,使学校教职员工对家校合作充满信心和热情,并以积极的姿态主动参与家庭的合作,营造出学校与家庭通力合作的育人氛围。其次是家校合作的策划人,他要带头参与家校合作的学校整体计划的制订,主持一些大型的合作活动。最后是家校活动的实施者,合作中有和谐的,也有矛盾的方面,学校领导通过自身人格魅力和个人能力能够机智地处理家校间的矛盾。总之,学校领导有责任激励教师加强与家长的参与活动,同时也可以通过协调、管理、资金支持以及对家长参与活动表示赞赏等方式来帮助学校。

(二)家校合作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教师是家校合作过程中的主要人物,是家校合作活动的具体策划人,组织者和参与者;他是家长的朋友,学生的知心人;他是活动资源的开发人。教师进行一次家访,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开一个家长会,要布置会场,请家长发言,请学生代表发言,让一部分学生作好服务工作,教师准备汇报材料等,所以无论是教师走出去,还是家长请进来都需要教师去组织实施。

在家校合作中,教师与家长必须是平等的关系,教师不应该利用自己特殊的地位和尊严,去影响孩子在家长心目中的地位或家长在孩子心里的地位,教师要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告诉家长,让家长感到荣幸,教师也要帮助孩子在心中树立起父母的伟大和无私,教师是家长和孩子联系的纽带,是家长的朋友,学生的知心人。

教师的工作是一个创造性的工作,家校合作的渠道随时随地因人而宜,许多活动在活动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例如:一个学生数学竞赛得了奖,如何告知家长,是打电话?发短信?带口信?如果把喜报寄给社区或单位领导再转交给家长,或许效果会更好。教师用真诚去对待家校合作,一定会开发出更多更好的活动来。

(三)家校合作中家长的角色定位。

美国学者兰根布伦纳和素恩伯格把参与学校教育过程中家长角色分为三类

1、作为支持者和学习者。有关研究发现,当家长的这种角色参与学校教育时,他们能成为其孩子有效的家庭教育者,家长的自信心以及家长对其孩子和自身的教育期望都能随着参与有所提高。

2、作为学校活动自愿参与者,自愿为学校提供无偿服务。家长可作为班主任的辅助人员帮助教育学生,可就某门学科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可就自身经历给学生做非正式报告等。

3、作为学校教育决策的参与者。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决策的全过程,即决策形成、决策执行和决策监督。

兰根布伦纳和素恩伯格只是把参与学校教育过程中家长分成上述三种角色的。我认为我国现阶段家长应该承担的角色是:

1、学校教育的合作者而不是指责者。学校教育在改革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一旦出现问题,家长要密切配合,多合作少指责,为教育的健康发展出谋划策。

2、学校教育的智慧者而不是观察者。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参与,要用智慧,用真诚来支持教育,很多家长只是形式上的而不是实质上的参与者,成了一名观察员。

3、学校教育的鼓励者而不是批评家。学校教育的发展还需要家长的鼓励和宣传,特别是在领导岗位上的家长的积极参与,友情配合。

四、家校合作关系建立的关键

在学校管理者、家长、教师这三者中,他们之间的角色转换,换位思考,是建立良好家校合作的关键之一,大家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想,可以彼此谅解,达成共识。

关键之二是创建良好的家校合作气氛。营造合作气氛的因素有两个:一是积极的态度,学校教职员工积极主动地接纳家长为合作伙伴。教职员工度量要大,要能接纳家长,有时教师会受到家长的批评,责怪,威胁。和家长的合作不是很愉快,我们还是要把家长看作是我们的上帝,彼此信任,消除隔阂,要以积极的态度接纳家长,成为合作伙伴,那么一定会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二是实际的行动,能够让家长真正介入学校事务的合作中来。

关键之三是与家长合作离不开语言的`交流,老师要有诚心和富有爱心,讲话要注意方式,要多表扬孩子的长处和进步,下列几种方式能更好地与家长沟通:

1、认真听对方讲话,体会其中所表达的情感和内涵。

2、全神贯注于对方,与对方进行视力接触,通过相应的身体语言(如身体前倾,面露微笑,点头,握手)表明你的注意力和兴趣,都集中在对方所讲的内容上。

3、用开放式的陈述句对对方所表达的意见和情感作反应。

4、尊重对方,承认对方的意见对解决问题的至关重要。

五、家校合作的途径

家校合作的有效建立,必须教师要深入到学生家庭中去,同样家长要参与到学校管理和改革中来,实现真正的沟通与互动,下面介绍几种家校合作的常用途径和方法。

(一)家访。家访是学校和家长联系的重要渠道,初中三年内教师对每位学生要家访一次,班主任每年对学生要家访一次,家访过程中要作好家访记录,要求家长签字,面对面分析问题,总结经验,不埋怨、不指责、不批评,切实寻找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发展,同时,家访要了解家庭背景,人员结构,家访过程中要有礼有节,不能告状式家访,家访时,一定要让孩子在场,教师要有诚心和爱心要多表扬孩子的进步,真正起到教师、学生、家长之间建立合作关系。

(二)家长会。家长会是争取家长配合的有效途径,形式可以由家长进校举行家长会,家长会每学期举行两次,期初一次,期中一次,各年级组长主持,班主任了解学生情况,汇报学生成绩,指出学生问题,介绍班级现状,沟通家长意见。

(三)家长参与教育。请家长进校参与学校教育活动,以了解学校,认识学校与学校保持一致。每个年级都要建立家长理事会,作为家长代表参与学校方针、政策的制定,参与学校后勤的管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随时让家长进教室听课,家长与子女相互交流,使教育教学更透明。

(四)密切亲子关系,为家庭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学校安排学生做“三个一”即:帮家长洗一次脚、做一次饭、说一句悄悄话。家长安排子女为教师也做“三个一”即:帮教师做一张贺卡、打扫一次办公室、提一条意见,通过学生这个纽带把家长和学校联系起来。

(五)通过家校联系卡、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等及时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体育健康、获奖处分、重大活动、调整作息时间、临时加班或放假等信息反映给家长,同时也可以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

一个深刻、全面和真实的教育,必须是教师要了解家庭,作好与家长合作的心理准备,并且要积极鼓励家长成为学校的密切伙伴;家长要承担应尽的职责和义务,积极参与学校事务,本着对教育的负责,用积极的态度成为学校的智囊,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40

20xx年7月13日至17日,滑县致力于新教育的同行40余人远赴六朝古都南京,参加新教育第xx届年会。今年年会的主题是“家校共育”,三天的参观与学习,使我对家校共育作用有了飞跃性的认识。

通过听报告、观看特色成果展示、入校实地查看,我认识到,要想对学生的教育达到最理想的效果,让每一个生命都闪亮,不能单纯依靠学校,必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就像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语文特级教师、新教育研究院院长李镇西所讲“学校教育无论多么重要,它都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把家长看作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和战友,利用家长各自的资源教育学生,正如美国麻省波士顿终身教授严文蕃教导我们,家长是学校没有的资源,要利用家长的长板补学校的短板。又如朱永新教授在主报告中所说家庭教育有其独特的优势:

一是时间上的优势,孩子的日常只有6-8个小时在学校,而其余更多的时间在家里和课外。

二是情感上的优势,家庭教育可以利用亲情和父母言行的示范性作用,对子女进行教育。

三是资源上的优势,家庭教育可以超越学校的时空限制,利用所有的资源多种途径进行教育。

回想我校对学生的教育,在家校共育方面做的还不到位,没有做到家校协调统一,没有发挥家长在教育孩子中应有的作用。仅仅体现在每学期期末的一次家长会,平时利用班级微信群、校讯通给家长发一些通知、家庭作业之类的信息。平时通知家长到校,大多是学生犯了错误,给家长告学生的状,让家长批评学生,立即纠正错误的。所以我们现在非常有必要反省自身的育人方法,根据学校的实际,充分利用家庭优势,携手父母,搭建家校共育的桥梁,实现家校共育的合力,达到教育的最大优化:

1、成立家校合作委员会,搭建家校共育的平台。

2、充分利用微信群、校讯通、QQ群等加强家长和学校的交流合作,达到资源共享。

3、开展家校互访活动。通过课程展示、节目展演等环节帮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学校动态。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41

一、前言

1、班主任沟通的重要性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是沟通学校与学生、家庭和社会的桥梁。而所谓沟通,即指师生之间,家校之间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尊重,达到一种和谐状态。目前、班主任的沟通方式多种多样,但面对的家长、家庭也更复杂了,现在的家长职业多样,文化层度、个人修养、心理差异都很大,学生的家庭形形色色,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复杂、深远的。班主任只有有效地进行沟通,才能在师生之间、家校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心桥”,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让每一位家长成为学校教育的拥护者和支持者。

2、沟通现状

作为孩子朝夕相处的老师,忙忙碌碌中却很少与孩子好好沟通。有时,面对孩子,我们很惭愧,因为我们并不了解孩子,更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我们只是把他们当作学习的工具,让他们学习、学习、再学习。

场景一:教室里,老师趁下课10分钟在讲台旁整理着作业本,按惯例老师清点着本子的数量,座位上一位学生紧张地看着老师,欲言又止,这时老师清点完毕,大声询问谁没交作业,那位学生低着头慢慢走过来,原来他把本子落在家里了,可是孩子怕老师,大概想如果老师不查本子或许可以混过去。难道向老师承认自己小小的过失就这么难吗?

我曾对学生做过一次调查,大部分学生对老师的沟通有意见,孩子们讨厌老师喋喋不休的唠叨,讨厌用责怪的语气批评,更讨厌命令式的说教,有4位孩子甚至对老师的沟通有抵触情绪。面对这些现状,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让我们的老师与孩子、家长走得这么远呢?

3、探究沟通障碍的原因

(1)家长对教育工作的不理解;

(2)教育者沟通的耐心不够;

(3)紧张的生活节奏成了沟通的障碍;

我们怎么做才能做到有效沟通,让师生和谐、家校和谐。

二、班主任沟通方式的再认识

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让孩子能健康地成长,促进学校和家长的友好合作关系。我校会定期给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多次进行“家校合作”方面的培训,同时也利用家长会或其他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联系。家长也积极地参与其中,部分家长的教育观念有所更新和提高。作为班主任的我也不例外,重新审视家校沟通这门学问。

1、传统沟通方式

作为班主任我无时不刻地在与学生、家长沟通,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个别交流。可以是面谈,也可以打电话。当学生犯了错误后,与他促膝相谈的总是班主任,在孩子的座位旁、教室的走廊上、办公室里……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消除孩子心中的疑惑。每天放学,趁来接孩子回家的机会,家长也会与老师聊上几句,问问孩子在学校的近况,告知孩子在家的表现。随意地聊天,拉近了老师与家长、孩子的距离。当然也有家长在适当时候来学校拜访,与老师就孩子最近的状况做个别交流。除此之外,每学期必开的家长会也是学生、家长、老师沟通的好平台。

2、信息化沟通方式

随着社会发展,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更为密切了,学校各班级建立了家长微信群,便于家长和教师及时沟通,让家长及时了解子女在校情况,教师了解学生的问题。

三、班主任有效沟通的实践

1、用心呵护——有效个别交流

班级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和学生沟通的效果,和学生进行一次卓有成效的谈话,可以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增进师生情感,从而促进班集体的建设,建设和谐班级。特别是对待班级的一些特殊孩子,其实每个问题学生背后都有特殊的家庭,特殊的生活经历。这些孩子更需要老师的耐心、关心与爱心,尊重他们,用有效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

我个人认为事件发生后,老师并没有严厉的批评孩子,而是宽容地与孩子沟通,用心去呵护,相信孩子,最终保护了孩子,这种教育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和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和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们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

2、家长会——有效家校沟通

家长会是教师与家长、学校与家长沟通、交流的平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是学校抓好教学质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有力保证。

我们学校每学期都要召开家长会,家长会形式多样,有校长培训,有家长经验介绍,学生才艺表演,家长评议学校工作、家长开放日等,就如我们一年级,新生报到前一天,校领导向每位家长介绍了每班的班主任,告诉家长学生入学常规,教师定期与家长沟通自己的孩子在校的情况。偶尔也会邀请家庭教育方面的专家来做讲座。我们还请家长来参加家长开放日,观摩老师上课,检查学校的教学常规,观看学生才艺表演和师生互动节目。没过多久,秋假到了,学校组织了活动,在大自然的怀抱中,班主任既是老师,又像是家长的朋友,亲密地像似一家人。当然更多的家长会,是老师把学校一学期的活动以及学生在校的表现,希望家长配合之处与家长做沟通。因为有了形式多样的联系,家长体会到老师教育孩子的诚心与决心,也就更乐意协助老师共同教育孩子。尊重、沟通、合作,始终体现在我们与家长的沟通之中。

形式多样的家长会不仅能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老师还可以借家长会促进家长与孩子的沟通。

3、家长开放日——有效监控沟通家长开放日对于家长和我说并不陌生,班主任都是自己班级的主人,家长开放日是家长参与学校话题讨论的平台、更是家长畅所欲言的好去处。我们学校在每次开放日后,发给家长反馈表,对与学校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四、班主任有效沟通的成效

教育界有句俗话,教育好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如何带动一个家庭,需要学校、教师积极主动、有效地与家长沟通,沟通好了,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我现在任教六年级,由于有效地与家长、孩子沟通,收获很大,我觉得家长对我的`态度亲切了很多。学生刚入学那会,和家长很生疏,谈来谈去总是孩子的学习与表现,不仅狭隘,而且很难深入,现在,却可以自如地和家长一起探讨、交流家教问题了,有的家长甚至把家里发生的事也毫无保留地告诉我,我和家长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了。和谐的师生沟通、家校沟通,让我感觉自己成了孩子与家长的一座桥梁。

家校沟通方式多多,以上仅仅是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常用的一些方法,我会牢记: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家校沟通的目的一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二是为了开发与培养家长的教育资源。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的思索与实践,相信,只要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爱心,从细节做起,快乐沟通,必能架起师生心灵的桥梁。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42

首先,给孩子做好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对孩子的感染也是无限的,孩子从第一眼首先看到的是父母,所以父母的言谈举止都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榜样,孩子是否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跟父母有直接的关系。

其次,给孩子鼓励赞赏。好话谁都喜欢听,孩子也一样,多表扬多鼓励树立孩子读书的热情、做事情的信心,特别是在孩子做了好事取得成绩,给点小奖品小奖励更能自豪感和成就感。当孩子犯了错,要循循诱导,说明利害,阐明后果,最好不要打骂,更不能让孩子享受棍棒,否则会把孩子闭上歧途。

第三、给孩子当好观众。孩子也有自己的小舞台,他在舞台上自己表演,其中有快乐的、有忧愁的.、有烦恼的、有痛苦的、有宣泄的,要给孩子足够空间,让把自己的情绪表现出来,这个时候,最需要观众,给他鼓掌,给他解忧。

第四、和孩子共同做游戏。让孩子感觉到他在父母心中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每天抽出一定时间陪陪孩子,说说话,散散步,做做游戏,让孩子接触到更多东西,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尽量做出回答,不要回避,要有耐心。

第五、给孩子温馨环境。家庭是否和睦,会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性格,影响到孩子的心里,温馨的家庭环境会带给孩子健康的童年,形成对学习、生活、对社会健康的认知,让孩子具备健康的心里和健康的性格。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43

在现实的教育中,我们常常听到教师抱怨道:我们在学校里对学生进行苦口婆心的教育,刚使学生在思想行为上有了一点进步,但经过周六、周日两天或暑假、寒假的休息,就削弱或抵消了教师几天或几个月的教育。这都是由于家长和学生有着亲子血缘关系,其天然的亲子之请是无可比拟的。心理学常识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越亲密,互相之间情感的感染性越强,感化作用越大;反之,则感染性越弱,感化作用越小。因此,有时家长的一句话就可能抵教师的十句话。

家庭和学校作为儿童教育过程中的两种主要的教育力量。如果形成合力,就能互相支持和配合,强化教育作用;如果不能形成合力,则互相削弱和抵消,学校的教育作用就无法充分发挥。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可见家庭参与教育对学校教育的效果具有极大的影响。家校合作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保障。那么,作为班主任应该如何做好家校合作工作呢?

一、转变观念,担当好家校合作的角色。

在家校合作过程中,要求家长主动到学校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参与学校的管理。而我们在校园里所看到的却不是这样。据调查,来到学校里的家长大多都是因为孩子调皮捣蛋、学习成绩差或者长期不完成作业,被班主任叫到学校来训斥的。班主任以此来告诫家长对孩子进行严加管教。使得家长对来到学校产生一种畏惧感。对于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他们认为家长是在监督、挑毛病。这种做法和想法阻碍了家校良好合作关系的建立。班主任是家校合作过程的主要人物,是学校与家庭沟通的桥梁。我们应转变观念,在家校合作活动中做一名策划人、组织者和参与者。在教育问题上,与家长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合作关系。

二、创建良好的家校合作气氛。

家校合作中家长主动参与是关键,有了家长的参与才可能称得上合作。作为班主任首先要端正思想,不要把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感到是一种威胁,对家长提出的建议产生敌意。其次,要树立自己的自信心,积极主动地接纳家长作为合作伙伴。另外,还要从实际中让家长真正介入到班级的事务活动中。在班级里,选择一些文化层次高,热心于教育的家长,成立班级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委员协助班主任做一些班级事务。并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把学校以及班级的目标和活动通过家长委员告知所有的家长。同时收集家长对学校及教师的意见。通过家长委员与其他家长沟通,营造一种良好的合作气氛。

三、畅通家校交流的渠道。

家校之间坦率而又真诚的交流是良好家教合作关系的基础。班主任与家庭之间可通过各种媒介和人际交流来传递信息。

1、传送喜报。班主任可以把传送喜报作为交流的手段,把学生在校的情况,如有趣的发言、比赛的结果、好人好事、学习成绩等点滴进步,都可以一喜报的形式向家长汇报。这种形式的交流可以密切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建立班级通讯网络。目前电话已经普及家家户户,在班集中,可以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组设立一个联络员负责把教师的要求传达给家长,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电话向同学或老师了解情况。形成一种互动交流。

3、建立班级网站。教师可以通过网站,根据本班的特点向家长介绍有关家庭教育知识,针对一些家庭教育问题开展讨论。这中形式的交流可以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在家校合作的过程中,我们班主任要记住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我们和家庭作为并肩工作的两个雕塑家,有着相同的理想观念,并朝一个方向行动,要知道,在创造人的工作上,两个雕塑家没有相互对立的立场是极为重要的。”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44

9月1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女儿从这天开始正式成为一名小学生了,我怀着激动、忐忑的心情,带着女儿参加了学校老师们为孩子们精心筹备的开学典礼,美丽的校园、真诚的老师、可爱的同学,女儿正式加入了金湖学校的大家庭。

我的.女儿自小是奶奶和姥姥带大的,我和她的爸爸工作都比较忙,对孩子的陪伴时间少,家中只有她一个孩子,我担心她无法融入到班级中、担心她会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担心她不适应学校的生活,可是眼见每天放学她兴高采烈,晚上做梦的时候都会发生嘿嘿的笑声,我知道她过得很开心,她喜欢学校、喜欢老师、喜欢同学、喜欢学校生活,她无数次眉飞色舞地跟我讲,“老师夸我唱的好,奖励小贴纸了”“我交到新朋友了,她是个特别可爱的小姑娘”“老师说有的同学又开朗又活泼又聪明又听话,我觉得老师是在夸我”……每每听到这些,看着女儿的笑脸,我又开心又感动,我深深的感觉到了老师们在背后为孩子所做的努力和付出,因为有老师的倾心陪伴,孩子们才能享受如此美好的学校生活。

自开学到现在9天的时间,学校和老师们没有着急追赶学习进度,而是致力于孩子们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养成,这点让我感触颇深,小学的孩子要提升成绩的话非常容易,只要加大课量和作业量,一般情况下都是没有问题的,可咱们学校没有这么做,没有单纯的为了考试成绩而教育,而是从根源出发,为了孩子长久打算,从小抓起,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这是我个人非常认同的教育方式,这从而也让我更加了自己的信念,我的选择没有错误,来金湖学校是对的。开学之前,教导处的李主任给我们家长会,说“把孩子送到学校,你们放心!”是的,我放心,老师们在实际行动兑现他们的承诺,有老师们在,我真的放心!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45

就如何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努力做好一名合格家长,我的认识有三。

一是必须不断的提高自身,对事物和各种社会现象要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标准,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遵守社会公德良俗和行为规则。这样才能避免因自己的不慎行为给孩子和家庭带来伤害。

二是不能没有原则的宽容,自然法则和一个社会的整体规则不会因为某个人的年龄大小来改变,所以我们千万不能因为孩子年龄小触犯了这些规则就选择无限的原谅和宽容,孩子犯了错误,我们往往是想尽一切办法帮他来弥补,不想让孩子受到该有的惩罚,认为这才是对孩子应有的爱。其实这是极端错误的,这样实际上是在鼓励孩子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下一次犯下更大的错误,可能是我们家长根本无法弥补,到时候孩子只能受到更重的惩罚,受到更大的伤害。

三是一定要教会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加强孩子的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孩子总要离开我们,走向社会,如何更好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这是我们要面对的难题。所以我们一定要教会孩子如何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如何遵守社会规则、职场规则、政治规则等等,要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判断是否标准。家长要做的在人生的道路上既能陪他们一起骑马,将他们扶上马背,更重要的是要能放开缰绳,让孩子能自由驰骋,实现自我。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46

要教育好一个学生,不能只靠班主任一个人,要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学校领导、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及同学等都是直接参与转化学生工作的相关人员。要形成一种“包围”的教育环境,学生家长的力量是最为重要的。班主任一定要把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当作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来做。因此,建立良好的家校联系制度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之一。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我在加强家校联系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大家共享。

一、建立长效家访制度

班主任如果不习惯主动和家长取得联系,只是在学生出了问题时才会想到家长,长此以往会导致很多不良后果。其一可能会导致一些家长一接到班主任电话或是约见通知,就会本能地担心,以为孩子一定在学校闯了祸,见面时,心理总是忐忑不安,处在这种心理状态下的家长,很难与班主任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沟通。其二联系沟通的范围只限于那些常犯错误的学生的家长,这种联系随意性大,家长大多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面对孩子出现的问题,常常情绪激动,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

我的做法是利用寒暑假与周末时间一学期至少到每个学生家中家访一次。与家长交流的话题很多,包括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与人相处、思想动向等。家访,不仅仅是与家长的交流,更重要的是与学生的沟通,平日班主任与学生都是在学校里接触,突然改变了环境,学生的心理感觉与在校时完全不同。班主任也可以换一种身份、换一种语气与学生交流,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家访活动的效果,可能比找学生谈话要好很多倍。

二、电话互访

班主任还要建立一本家校联系通讯录,以备不时之需。现代社会,大多数家长事物繁忙,如果要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必须保持电话联系。很多家长由于工作的原因,再加上孩子住校,与自己的孩子见面机会很少,有些学生甚至一年才见到父母一两次。所以,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有些家长无从知晓。而班主任与家长的电话联系是家长掌握自己孩子的一个重要纽带。如我们班曾有一位成绩不错的学生,在家长眼里一直是个“乖宝宝”,所以父母对他很放心。没想到这个学期他迷恋上了电子游戏机,精神萎靡不振,成绩直线下降。我及时通知了家长,家长马上从外地赶回,帮忙教育、监督,学生总算回到原来的样子。

三、充分利用家长会与家长接待日

一学年一次的家长会必不可少,家长会上,班主任除了告诉家长成绩之外,还可以总结学生一学期的德育情况。家长会虽好,但间隔时间较长,所以可设立若干家长接待日。具体操作是:班主任根据自己的工作实际,以周为单位,确定家长接待日的具体时间、地点;在第一次家长会上,将家长分成若干个小组,以每个接待日接待一个小组计,定出一学期家长接待日的时间表,家长人手一份;要求家长按时间表到学校与班主任见面,交流孩子的情况。每个家长接待日上,班主任要认真备好和家长交流的内容,一定要让每个家长都能有所收获,只有这样,家长才会坚持到会,并认真对待与班主任的沟通交流。

四、让家长参与主题班会课

虽然每个家长都觉得对自己的孩子比较熟悉,但有时并未真正了解他。有时候想去了解,孩子又不一定愿意开口。我们可以邀请一些家长参加班会课,在课堂上听听自己孩子的心声。比如,前不久,我们举行了“理想与立志”主题班会,邀请了一些家长参加。在这堂课上,大家畅所欲言,雄心勃勃,大谈自己的志向与理想。很多家长听了也热血沸腾,觉得不可思议,没想到自己的孩子还有这样的雄心壮志。又比如,早恋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孩子们大多不愿与家长交流这个话题,由此我想到开一堂班会课把这个话题公开化,并邀请了很多家长参加。在这堂课上,家长也是一个发言者,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向大家敞开心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和班主任一起引导学生走出青春的误区。

五、家长参与记录学生成长手册

每学期由学生、家长、教师共同填写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的表现,一个学期下来编辑成册,期末总结,根据学生的成长轨迹分析优缺点并做出评价。在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学生把自己每一次的阶段反思和总结完整地记录下来,然后寄给家长或在家长会上交与家长。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47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孩子身心健康、快乐成长是做父母对孩子的心愿。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则、和睦相处、互相体谅、相互学习与信任、礼貌待人。

我建议孩子先复习作业的相关内容,再做作业。也会经常提醒她,平时做作业要认真对待,像平时测试以及考试一样的严格要求自己,把自己会做的题目先做,把不会做的题目绕到最后再做,这样就不会浪费时间。

教育孩子应多些鼓励,少点指责。学校有各种各样的比赛,学科上有各阶段的测试,孩子拿到的成绩不管好与差,都是孩子付出的结果,成绩差的,不要过多指责孩子,要鼓励孩子“不怕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只要在学习上付出了多倍的努力,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对于成绩优秀的,表扬是肯定孩子付出有所收获,但又要提醒孩子“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记得有一次语文测试,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因为孩子理解错误,结果把“排比”写成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父母与孩子在一起认真看书的画面,传递出父(母)亲的关系,而且表现出是朋友的心灵沟通,孩子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有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率,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

父母希望孩子能够多阅读有益的书籍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现在孩子的阅读能力有了提高。

孩子说自己平时画画不太好,要求自己报名参加画画兴趣班,父母说:“要去学就认真的学。”后来孩子的画画水平有所提高了

孩子现在的学习,都是为了以后的工作。

说到孩子的教育,每一个做父母的都有一肚子话要说,虽然家庭情况不同,教育方式也各有千秋,但目的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快快乐乐地健康成长。作为父母,我们究竟应该怎么教育孩子?我曾经为此买了很多的书,买了很多的光盘,请教了许多同事。孩子一天天长大,成绩也渐趋稳定,可是我心里依然不敢有丝毫的松懈。

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非常必要的,它应该体现在生活的细节中。我们家每个人都有爱看书的习惯,孩子小的时候早早开发锻炼他的识字能力,为他今后的学习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孩子大一点后,我们就帮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让他每天都抽出一点时间来看书。在我们家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幅画面:一家三口人各自捧着自己的书在看。而且,只要有机会就从书店买各种图书给他阅读,“六一”儿童节、春节的礼物都是各类的有趣的或者有益的书籍。时间长了,孩子喜欢上了读书。也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对学习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从孩子上学起,我就注意培养他学习习惯,每天回家后先完成老师留下的作业。学新课之前,先预习一下后面的内容。及时同他的老师沟通,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家庭生活中,时时处处注意习惯的养成,玩过的玩具要收拾好,晚上睡前洗脸刷牙等等,有时候,孩子想偷懒,就给他讲讲道理,并且告诉他,那样是不可以的。慢慢他就认可了这种行为,习惯也就自然而然的养成了。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48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孩子身心健康、快乐成长是做父母对孩子的心愿。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则、和睦相处、互相体谅、相互学习与信任、礼貌待人。

我建议孩子先复习作业的相关内容,再做作业。也会经常提醒她,平时做作业要认真对待,像平时测试以及考试一样的严格要求自己,把自己会做的题目先做,把不会做的题目绕到最后再做,这样就不会浪费时间。

教育孩子应多些鼓励,少点指责。学校有各种各样的比赛,学科上有各阶段的测试,孩子拿到的成绩不管好与差,都是孩子付出的结果,成绩差的,不要过多指责孩子,要鼓励孩子“不怕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只要在学习上付出了多倍的努力,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对于成绩优秀的,表扬是肯定孩子付出有所收获,但又要提醒孩子“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记得有一次语文测试,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因为孩子理解错误,结果把“排比”写成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父母与孩子在一起认真看书的画面,传递出父(母)亲的关系,而且表现出是朋友的心灵沟通,孩子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有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率,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

父母希望孩子能够多阅读有益的书籍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现在孩子的阅读能力有了提高。

孩子说自己平时画画不太好,要求自己报名参加画画兴趣班,父母说:“要去学就认真的学。”后来孩子的画画水平有所提高了

孩子现在的学习,都是为了以后的工作。

说到孩子的教育,每一个做父母的'都有一肚子话要说,虽然家庭情况不同,教育方式也各有千秋,但目的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快快乐乐地健康成长。作为父母,我们究竟应该怎么教育孩子?我曾经为此买了很多的书,买了很多的光盘,请教了许多同事。孩子一天天长大,成绩也渐趋稳定,可是我心里依然不敢有丝毫的松懈。

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非常必要的,它应该体现在生活的细节中。我们家每个人都有爱看书的习惯,孩子小的时候早早开发锻炼他的识字能力,为他今后的学习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孩子大一点后,我们就帮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让他每天都抽出一点时间来看书。在我们家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幅画面:一家三口人各自捧着自己的书在看。而且,只要有机会就从书店买各种图书给他阅读,“六一”儿童节、春节的礼物都是各类的有趣的或者有益的书籍。时间长了,孩子喜欢上了读书。也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对学习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从孩子上学起,我就注意培养他学习习惯,每天回家后先完成老师留下的作业。学新课之前,先预习一下后面的内容。及时同他的老师沟通,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家庭生活中,时时处处注意习惯的养成,玩过的玩具要收拾好,晚上睡前洗脸刷牙等等,有时候,孩子想偷懒,就给他讲讲道理,并且告诉他,那样是不可以的。慢慢他就认可了这种行为,习惯也就自然而然的养成了。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49

家校携手,培养孩子良好习惯。

“萨克雷曾经说过,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可见习惯在人的学习、生活中是多么重要。”丁玉璞是复兴路小学一名班主任老师,她认为,教育好孩子,学校、家庭缺一不可。首先,老师和家长要重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培养良好习惯要有耐心,要循序渐进。”丁玉璞说,班里一名男生做作业拖沓,她建议家长让孩子每天都减少十五分钟的做作业时间。慢慢地,孩子就把坏习惯改了过来。

公明路小学的刘娜老师也非常注重学生的常规养成教育,每回接管一年级新生,她都会对孩子们提出要求,并争取家长的配合。她要求孩子们养成9个学习好习惯:提前预习、专心听讲、爱提问题、及时改正错题、查资料、不磨蹭、仔细审题、勤于动笔、认真书写等;9个阅读好习惯:经常去书店和图书馆、手不释卷、专心致志、做摘抄画重点、读写思相结合、爱护书籍、善于使用工具书、姿势正确、善于交流心得。每年开学第一个月,她都要花大量的精力严抓学生的习惯养成,并提醒家长及时督促。

福佑路小学的李宛忆老师讲述了自己在班里实施“阅读—百万富翁”项目的心得。通过和家长携手营造书香氛围,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家校携手,才能筑就孩子的阅读之梦。”李宛忆说。

家校需要沟通,更需要互动

成立家长学校,普及科学的家教知识,传播行之有效的家教方法,不断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已成为很多学校不约而同的做法。

蓝湾小学的曹敏霞老师说,学校定时举办家教交流会,对家长进行培训。为增强家校互动,学校还邀请有特长的家长给孩子讲课外知识;组织家长和学生参加集体活动,如春游、趣味游戏等;举办校园开放日,邀请家长听课,查看孩子的作业,与任课教师对话,全面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

市七中的黄飒飒老师在研讨会上作了题为《在班级活动中增强彼此的信任和尊重》的发言,她说:“家校沟通,传统的家长会、成绩分析会不可或缺,我还尝试在活动中加强和家长的沟通,让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有多优秀。”上学期期末放假前,黄飒飒召开期末总结表彰大会,全体家长和学生一起参加。会上,不仅对学生进行了表彰,还由孩子为家长颁发了“杰出贡献家长奖”。“班里的大活动,我都会邀请家长来做嘉宾。”黄飒飒说,这样不仅能增强家长和老师之间的信任和尊重,还能增进家长和孩子彼此间的了解和理解。

作为班主任,市七中的李少丹一直坚持利用周末、节假

沟通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桥梁,沟通是两个人倾听对方心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变少了,取而代之的是饭后的一声声震撼心灵的关门声,是我们和父母之间的沉默和争吵。

缺少了与父母之间的沟通自然也就和父母之间有了“代沟”,无形之间产生的隔阂。有人说:“现在的老一辈永远不理解小一辈的所作所为,而小一辈永远也不理解老一辈所说的话。”时代的不同,思想的'不同,年龄的不同,使我们与父母产生了分歧,我想这一点大家都深有感触吧?

我的爸爸妈妈一直很看重我的学习成绩,其实,我知道他们也是为我好,可是有时候我也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我想有一个自己的学习的时间,我想有一个自己的休息时间……可是,我的这些想法都只是藏在心里,并没有和爸爸妈妈说,说出来怕他们生气,又说我什么不想好好学习,什么翅膀长硬了,不听话……

爸爸妈妈,我已经学会安排自己的时间了,你们可以放心了,我知道自己的任务是什么,作为一名学生,我当然知道我的首要任务是学习,但是,我也需要休息,我也要玩耍,毕竟我还是一个小孩子……

爸爸妈妈,一次考试没考好并不代表我永远都考不好,考不好,我知道,我的心情也不好,所以你们不要再责备我了,不要在因为一次没考好就对我板着脸了,你们这样我的心情只会更加的低落,爸妈,不要再因为我一次没考好,你们就为我找补习班,我知道你们是希望我能够学的更好,但是,我希望你们能够听一听我的想法,我需要你们耐心的倾听……

爸爸妈妈,我会做一个好孩子,我会认真的做每件事情,我会好好的孝敬你们,只是爸爸妈妈,我希望你们对我多一点的信任,给我多一些机会,有足够的时间让我证明给你们看,让你们看看你们的孩子是多么的精彩……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50

得益于路老师的推荐,今天有幸聆听了杨正伟老师关于家校共育的讲座,听后如醍醐灌顶,自觉受益匪浅。

杨老师在讲座中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从制作一份档案、组织一次活动、拍摄一张照片、认识一位忙人和写好一封书信,五个方面为我们道出班主任家校沟通中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小窍门、小绝招。

制作一份档案,班主任要充分理解每一个孩子,以及孩子背后的每一个家庭,所以要为每一个孩子制作一份真实的档案。同时让家长觉得老师愿意去关注了解他的孩子,为营造良好家校关系迈出第一步。

组织一次活动,作为班主任要时常关注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情况,及时组织一些温暖的亲子活动,促进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情感,也使家校沟通变得轻松而充满温情。

拍摄一张照片,时常把孩子最美的照片拍下来发给家长,让家长能够感受到孩子在校时的幸福与快乐,也会给家长带来愉悦的感受。一张照片能见证孩子在校时最感人或最真实的一面,这些美好的瞬间,记录下的是孩子们最为灿烂的片刻,也会让家长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孩子,为家校沟通铺设好坚实的桥梁。

认识一位忙人,我们作为班主任要对于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都要去关注,真正做好家校沟通,让家长们体会到我们对他孩子的关注与爱护。去认识好“父亲”这个忙人,写好一封书信,书信不在于有完美的`文笔,而在于情真意切,在于那种默默而温暖的理解与沟通。我们可以动员孩子常和父母写写信,让家长与孩子之间更好地沟通,从而让孩子也能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

听过杨老师的讲座后,使我对班主任工作又有了新的认识,尤其是对家校建立和谐关系方面收获不少,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尝试运用这些方法,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路上,去和家长们一起努力向前。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51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形式下,对教育艺术、教育方法有了全新的要求,教育不仅仅是一张嘴、一支笔那么简单,而是全方位,立体式的全新教育模式去适应当前教育的需要。其中,学校和家长的联系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对孩子教育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更真实、更全面的了解孩子全天候的行为和思想动向。谁重视了家校联系工作,谁就掌握了教育的主动性。家校联系平台的建立是符合当前教育需要的,是当前教育重视的。

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阵地,,但教育不能仅仅只靠学校,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个环境,家长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加强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因此,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相连,密不可分,家校联系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走出去,当然也可以请进来。针对本校生源复杂,家长对子女的要求层面不同,我觉得电话联系或发短信比较有针对性。

下面结合我的工作实际,谈谈如何利用“校讯通平台”建立家校联系,提高教育教学和管理成效。目前全社会对教育都十分关注,作为家长,他们格外关注学校、老师对自己子女的'教育情况以及自己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等情况……它是课堂教学的延续。

1、家庭作业完成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家长只有知道每天的家庭作业,才能更好地监督。我经常听到家长说:“我每天都问孩子家庭作业是否完成,他总是说做完了”但是老师一检查就说忘记做了或者丢在家里了。而“校讯通平台”可以彻底解决这种“学生骗家长”的问题,更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

2、定期发布考试和测验成绩,让家长实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定期通过“校讯通平台”把学生的考试或测验成绩发给家长,让家长更方便快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好了解孩子的学习动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和鼓励,提升学习的信心,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3、及时通知家长特殊事情,有利于抓好学生安全工作。有时遇到突发事情或恶劣天气,,教师可通过“校讯通平台”短信平台发布“紧急通知”通知所有的学生家长,提前做好应急措施,避免了以往逐一打电话通知的烦恼,省时又省力。例如,在一次上午放学后,学校接到上级的紧急通知:下午有台风、暴雨经过我市,要求各学校下午放假半天。学校立即通过“校讯通平台”及时通知学生家长:“由于恶劣的天气情况,下午放假半天,明天正常上学”。通知避免了学生在上学路上出现安全问题。

4、、易于单独沟通,不伤害学生自尊。很多家长都以工作忙的原因忽略了亲子教育,又或者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于是,反感、敌对、叛逆、孤独、焦虑、偏激等等敌对行为和心理状态就产生了,与上一代人之间的代沟也由此形成。为此,我经常利用短信平台指导家长走出家教误区,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我经常通过短信平台把学生在校的点滴进步告诉她(他)的家长,她(他)的家长也能及时地进行相应的鼓励和教育……

总的来说家校之间坦率而真诚的交流是良好的家校合作的基础,学校和家庭之间都想把自己所想和所做的事情告诉对方,因此交流势在必行。只有家校合作的教育才是完备健康的教育。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52

在当今时代,许多国家采取种种形式沟通社会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家庭参与对中小学生来说,具有极大的影响。家长是否有效的配合,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效果,1992年美国城市人寿保险公司所进行的年度调查,大部分教师认为,缺乏家长参与对学校教育是个“严重的威胁”,家校合作势在必行,也理所当然。

家校合作关系中重要人物的角色定位

要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首先要摆正学校领导、教师、家长各自的位置,因为他们在不同的事务中担当着不同的角色,凡事绝不能以谁为主,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明确各自的角色后才能更好地去履行相应角色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一)家校合作中学校领导的角色定位

学校领导首先是鼓励士气的组织者,他要对家校合作进行大力宣传,指导,支持和鼓励,使学校教职员工对家校合作充满信心和热情,并以积极的姿态主动参与家庭的合作,营造出学校与家庭通力合作的育人氛围。其次是家校合作的策划人,他要带头参与家校合作的学校整体计划的制订,主持一些大型的合作活动。最后是家校活动的实施者,合作中有和谐的,也有矛盾的方面,学校领导通过自身人格魅力和个人能力能够机智地处理家校间的矛盾。总之,学校领导有责任激励教师加强与家长的参与活动,同时也可以通过协调、管理、资金支持以及对家长参与活动表示赞赏等方式来帮助学校。

(二)家校合作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教师是家校合作过程中的主要人物,是家校合作活动的具体策划人,组织者和参与者;他是家长的朋友,学生的知心人;他是活动资源的开发人。教师进行一次家访,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开一个家长会,要布置会场,请家长发言,请学生代表发言,让一部分学生作好服务工作,教师准备汇报材料等,所以无论是教师走出去,还是家长请进来都需要教师去组织实施。

在家校合作中,教师与家长必须是平等的关系,教师不应该利用自己特殊的地位和尊严,去影响孩子在家长心目中的地位或家长在孩子心里的地位,教师要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告诉家长,让家长感到荣幸,教师也要帮助孩子在心中树立起父母的伟大和无私,教师是家长和孩子联系的纽带,是家长的朋友,学生的知心人。

教师的工作是一个创造性的工作,家校合作的渠道随时随地因人而宜,许多活动在活动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例如:一个学生数学竞赛得了奖,如何告知家长,是打电话?发短信?带口信?如果把喜报寄给社区或单位领导再转交给家长,或许效果会更好。教师用真诚去对待家校合作,一定会开发出更多更好的活动来。

(三)家校合作中家长的角色定位。

美国学者兰根布伦纳和素恩伯格把参与学校教育过程中家长角色分为三类

1、作为支持者和学习者。有关研究发现,当家长的这种角色参与学校教育时,他们能成为其孩子有效的家庭教育者,家长的自信心以及家长对其孩子和自身的教育期望都能随着参与有所提高。

2、作为学校活动自愿参与者,自愿为学校提供无偿服务。家长可作为班主任的辅助人员帮助教育学生,可就某门学科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可就自身经历给学生做非正式报告等。

3、作为学校教育决策的参与者。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决策的全过程,即决策形成、决策执行和决策监督。

兰根布伦纳和素恩伯格只是把参与学校教育过程中家长分成上述三种角色的。我认为我国现阶段家长应该承担的角色是:

1、学校教育的合作者而不是指责者。学校教育在改革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一旦出现问题,家长要密切配合,多合作少指责,为教育的健康发展出谋划策。

2、学校教育的智慧者而不是观察者。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参与,要用智慧,用真诚来支持教育,很多家长只是形式上的而不是实质上的参与者,成了一名观察员。

3、学校教育的鼓励者而不是批评家。学校教育的发展还需要家长的鼓励和宣传,特别是在领导岗位上的家长的积极参与,友情配合。

四、家校合作关系建立的关键

在学校管理者、家长、教师这三者中,他们之间的角色转换,换位思考,是建立良好家校合作的关键之一,大家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想,可以彼此谅解,达成共识。

关键之二是创建良好的家校合作气氛。营造合作气氛的因素有两个:一是积极的态度,学校教职员工积极主动地接纳家长为合作伙伴。教职员工度量要大,要能接纳家长,有时教师会受到家长的批评,责怪,威胁。和家长的合作不是很愉快,我们还是要把家长看作是我们的上帝,彼此信任,消除隔阂,要以积极的态度接纳家长,成为合作伙伴,那么一定会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二是实际的行动,能够让家长真正介入学校事务的合作中来。

关键之三是与家长合作离不开语言的交流,老师要有诚心和富有爱心,讲话要注意方式,要多表扬孩子的长处和进步,下列几种方式能更好地与家长沟通:

1、认真听对方讲话,体会其中所表达的情感和内涵。

2、全神贯注于对方,与对方进行视力接触,通过相应的身体语言(如身体前倾,面露微笑,点头,握手)表明你的注意力和兴趣,都集中在对方所讲的'内容上。

3、用开放式的陈述句对对方所表达的意见和情感作反应。

4、尊重对方,承认对方的意见对解决问题的至关重要。

五、家校合作的途径

家校合作的有效建立,必须教师要深入到学生家庭中去,同样家长要参与到学校管理和改革中来,实现真正的沟通与互动,下面介绍几种家校合作的常用途径和方法。

(一)家访。家访是学校和家长联系的重要渠道,初中三年内教师对每位学生要家访一次,班主任每年对学生要家访一次,家访过程中要作好家访记录,要求家长签字,面对面分析问题,总结经验,不埋怨、不指责、不批评,切实寻找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发展,同时,家访要了解家庭背景,人员结构,家访过程中要有礼有节,不能告状式家访,家访时,一定要让孩子在场,教师要有诚心和爱心要多表扬孩子的进步,真正起到教师、学生、家长之间建立合作关系。

(二)家长会。家长会是争取家长配合的有效途径,形式可以由家长进校举行家长会,家长会每学期举行两次,期初一次,期中一次,各年级组长主持,班主任了解学生情况,汇报学生成绩,指出学生问题,介绍班级现状,沟通家长意见。

(三)家长参与教育。请家长进校参与学校教育活动,以了解学校,认识学校与学校保持一致。每个年级都要建立家长理事会,作为家长代表参与学校方针、政策的制定,参与学校后勤的管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随时让家长进教室听课,家长与子女相互交流,使教育教学更透明。

(四)密切亲子关系,为家庭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学校安排学生做“三个一”即:帮家长洗一次脚、做一次饭、说一句悄悄话。家长安排子女为教师也做“三个一”即:帮教师做一张贺卡、打扫一次办公室、提一条意见,通过学生这个纽带把家长和学校联系起来。

(五)通过家校联系卡、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等及时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体育健康、获奖处分、重大活动、调整作息时间、临时加班或放假等信息反映给家长,同时也可以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

一个深刻、全面和真实的教育,必须是教师要了解家庭,作好与家长合作的心理准备,并且要积极鼓励家长成为学校的密切伙伴;家长要承担应尽的职责和义务,积极参与学校事务,本着对教育的负责,用积极的态度成为学校的智囊,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53

通过阅读吕校长的《强化课后服务,落实全面育人》与杨东平教授关于《什么是理想的教育,什么是好的学校?》两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浅。明白了关于现代教育的一些内容,现代教育不仅要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拥有健康的人格、准确的价值观、良好的行为习惯、自我学习的能力、合作和交往的能力、充实的精神生活等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和幸福也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有效落实全面发展新理念,更加贴近现代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五中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课后服务活动,它的主要形式有:补漏提升活动和个性兴趣活动。通过开展课后服务活动,充分开发了同学们的潜能,培养了同学们各方面的兴趣爱好,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虽然是教书育人的主力军,但也需要家庭教育的协调与配合。作为一名家长,除了积极配合学校和老师的各项工作,还应在日常生活和学习方面多与孩子进行沟通,对孩子进行全方位的关心和教育。首先,要教孩子如何做人,健康的人格是非常重要的,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日常言行与举止,若稍有偏差,应立即进行矫正。其次,多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让孩子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巩固,有计划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多给孩子创造独立完成事情的`机会,凡是孩子能做的事,尽可能让他独立完成,以培养孩子以后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

总之,家校共育不但拉近了学校与家长的距离,而且更重要的是为孩子提供了一个系统学习和良好沟通的渠道,充分体现了学校对孩子高度负责的精神,感谢学校为每位学生能够健康成长所做的努力。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54

教育是一个非常深远而又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家校共育是家庭和学校互相沟通,相互合作,为教育每个学生能够健康成长的平台。

很多人认为,实行家校共育后,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都能够拿到家长们理想的分数,给孩子两点一线的空间来思考怎样才能够考出令人满意的分数。其实这样的教育观点是存在误区的,孩子总有一天要长大,要步入社会,要参加社会中各类形形色色的活动,在这之前家校共育的目的就不仅仅是为了一个分数而实行的。我们必须要教会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自我学习的能力。学会一定的交往能力,最重要的'是要有健康的人格,这些与考试分数无关的教育,却是关心孩子们幸福一生的筹码。

我们不是为了培养一个考试机器在努力,我们要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教育方式把孩子培养成人格健康,自理能力强,处事和生存能力强,而且实现全面发展,不要求琴棋书画都精通,但孩子都要会。这对每个孩子以后的人生都是一种鼓励,在偌大的社会群体中,我们的孩子才不至于自卑,没有信心。

在所有这些教育中,素质教育尤为重要,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家长我们要一点一滴的灌输,久而久之便会慢慢的体现出来。如果一个人连素质都谈不了,其他的就只能是一张白纸了。

与此同时,我也很庆幸自己给儿子选择了城区五中。学校在兼备素质教育的同时,还落实了学生在校的课后服务,多彩的课后服务在各种程度上丰富了孩子们的校园生活,让孩子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这样的课后服务在不同程度上都给孩子们铺垫了坚实的基础,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分层次进行提高。我相信在这样的环境里,每个学生都是可以找到自己理想的起点的。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55

学校组织观看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播放的家庭教育公开课,让我有幸聆听专家讲座、接受新的家庭教育理念,真是感慨万千!青少年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单靠学校教育不会成功,还需要家校通力协作。学校的专业性可以更好的教育培养孩子,同时也可以给家长切合的指导。通过此次家庭教育公开课,我获得了更深的教育理解和感悟。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以及想法。学校和家庭要建立相对统一的教育理念,老师和家长需要密切配合,整体做到步调一致。但每个家庭针对自己孩子的独特性格,应该有自己的教育方法,不是别人成功的案例,用在自己孩子身上就一定可行,适合的才是的。

学校注重的是孩子的学习、行为习惯的教育,作为家庭应该是学校的一个延伸,老师把知识交给了孩子,如何运用知识,培养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是一节课两节课就可以完成的,确实有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学校老师一个班级40名左右的学生,老师会根据各个学生不同的特点,整体的引导教育孩子,但是没有办法如同父母一样一对一的了解指导。同时爱的陪伴也会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不可或缺的,只有陪伴后才会更了解,了解后才可能会找到最适合的。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应该不过分的干预孩子的生活,但是却需要做到了解自己的孩子,适时的提醒。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初期学习的时候很多是会去模仿,我们在要求孩子的同时也应该对自己有所要求。以身作则有时候比威逼利诱管用很多。学校的老师不仅给孩子做了很好的榜样,同时能看到每个孩子的优缺点,及时的同家长沟通。我们作为家长,也如同刚入学的学生一样,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去听取意见,听取老师们专业的意见,才能更好的引导教育孩子,并且适应新时代带来的变化。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他们的生命都是属于自己的,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我们只能教会他们知识与道德,他们需要自己学会判断和成长,最终成就适合自己独特的人生。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56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形式下,对教育艺术、教育方法有了全新的要求,教育不仅仅是一张嘴、一支笔那么简单,而是全方位,立体式的全新教育模式去适应当前教育的需要。其中,学校和家长的联系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对孩子教育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更真实、更全面的了解孩子全天候的行为和思想动向。谁重视了家校联系工作,谁就掌握了教育的主动性。家校联系平台的建立是符合当前教育需要的,是当前教育重视的。

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阵地,,但教育不能仅仅只靠学校,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个环境,家长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加强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因此,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相连,密不可分,家校联系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走出去,当然也可以请进来。针对本校生源复杂,家长对子女的要求层面不同,我觉得电话联系或发短信比较有针对性。

下面结合我的工作实际,谈谈如何利用“校讯通平台”建立家校联系,提高教育教学和管理成效。目前全社会对教育都十分关注,作为家长,他们格外关注学校、老师对自己子女的教育情况以及自己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等情况……它是课堂教学的延续。

1、家庭作业完成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家长只有知道每天的家庭作业,才能更好地监督。我经常听到家长说:“我每天都问孩子家庭作业是否完成,他总是说做完了”但是老师一检查就说忘记做了或者丢在家里了。而“校讯通平台”可以彻底解决这种“学生骗家长”的问题,更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

2、定期发布考试和测验成绩,让家长实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定期通过“校讯通平台”把学生的考试或测验成绩发给家长,让家长更方便快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好了解孩子的学习动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和鼓励,提升学习的信心,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3、及时通知家长特殊事情,有利于抓好学生安全工作。有时遇到突发事情或恶劣天气,教师可通过“校讯通平台”短信平台发布“紧急通知”通知所有的学生家长,提前做好应急措施,避免了以往逐一打电话通知的烦恼,省时又省力。例如,在一次上午放学后,学校接到上级的紧急通知:下午有台风、暴雨经过我市,要求各学校下午放假半天。学校立即通过“校讯通平台”及时通知学生家长:“由于恶劣的天气情况,下午放假半天,明天正常上学”。通知避免了学生在上学路上出现安全问题。

4、易于单独沟通,不伤害学生自尊。很多家长都以工作忙的原因忽略了亲子教育,又或者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于是,反感、敌对、叛逆、孤独、焦虑、偏激等等敌对行为和心理状态就产生了,与上一代人之间的代沟也由此形成。为此,我经常利用短信平台指导家长走出家教误区,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我经常通过短信平台把学生在校的点滴进步告诉她(他)的家长,她(他)的家长也能及时地进行相应的鼓励和教育……

总的来说家校之间坦率而真诚的交流是良好的家校合作的基础,学校和家庭之间都想把自己所想和所做的事情告诉对方,因此交流势在必行。只有家校合作的教育才是完备健康的教育。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57

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是家庭和学校的共同责任。对家长和老师来说,面临的难题是如何做才能实现这一愿望。

现在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我门国家又有着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这样对子女偏爱一些就成情理之中的事情了。这时即使孩子提出无理的要求,也是千方百计满足,天长日久会养成孩子任性、自私的不良习惯,吃不得苦,自理能力差,缺乏团结精神。孩子就像一株幼苗,经历过风吹雨打、严寒酷暑,才能长成参天大树。所以父母不要老是把孩子看成被保护的对象,将他阴蔽在自己的羽翼之下,要给他提供锻炼的机会。

父母还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做孩子的表率。孩子天真无邪,是非辨别能力差。父母的言行举止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从小事做起教育孩子。如:教孩子拣到东西交还失主、果皮扔进果皮箱、与人团结友爱、做事情要将道理等。这样孩子会自然而然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别不顾孩子的天性过分干涉孩子。人们望子成龙的愿望迫切,往往对孩子的期望太高,希望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去发展。实际上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他们有自己了解世界的方式。多给孩子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做喜欢做的事情,鼓励孩子同小伙伴交往,在交往中他会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和乐趣。

教育孩子是一门艺术。家长也好,老师也好,不妨常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巧妙引导、教育孩子,也许会收到更好的效果。每一位家长和教师都应该是一个全方位的教育家。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58

家校合作共育是指通过家校互动、亲子共读、新父母学校、家校合作委员会等形式,让父母更多地参与学校生活,引领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同互补、互相促进,最终实现家庭、学校教育的协调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和复杂的任务。”因此我们的家校教育它是一个共同体同时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为了这个目的,学校和家长共同学习,共同成长,携手引领孩子成长。

一、家校分工有区别,明确任务

我们的家校合作绝对不是把家庭变成学校,而是让家庭更像家庭,为此家校合作的方向是提升家庭教育的水平,使家庭变得更完善,孩子在其中得到养育和理解,同时孩子个人的性格、习惯、能力等都得到提升。因此我们要明确家校教育是有区别的,老师不能代替家长。

xx老师通过“家长会上我们经常说的配合”和面对学困生我们经常会这么说:辅导”两个例子给老师们解释家校合作中有些事情是老师做的,有些事情是需要家长去关注的,比如孩子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问题。最近流传的辅导做作业的段子,也是在影射家校合作的一些问题。在问题的前面我们不能做教育的指责者而应是教育问题的解决者。最理想的观念就是家长和老师以及学生共同面对成长的问题。 一个人的行为是他背后的信念和认知决定的,而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也要从认知开始。家校合作,我们应该让家长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明白自己对孩子的影响力是一辈子的,从而更好地引导家长成为一个好父母。同时在问题的`前面,身为教师的我们也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技能、沟通技能和心理认知,而不能单方面地要家长反思。

二、家长应重视习惯培养

习惯是是个体相对稳定的自动化行为。每一个习惯的培养需要个体不断坚持和训练。一个习惯从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需要时间和方法。张润林老师表示我们在培养孩子习惯过程中,要抓住敏感期和关键期,因为在关键期和敏感期,培养习惯可以取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们在小学阶段,更要把握好童年阶段对人的性格、品行和习惯的培养,这将会对孩子受益终身。

在家校合作中,家长应该要明确养成良好习惯对孩子受益终身的认知。另外我们要思考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他到底要培养什么习惯以及培养的方法。在这里张老师也提到了榜样的示范作用,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你先成为什么样的父母。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成长的镜子,我们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做好自己,成长自己,反思自己,这样才能更好的教育自己的子女。另外在培养习惯过程中,我们要及时反馈和改进方法。我记得我的一个台湾老师给我讲过:“当孩子第一次做事情时,教育者应该告诉他怎么做。”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子女,而我们的爱更多体现在耐心和细心中,培养孩子的习惯,养育孩子,就是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潜移默化地进行着。

在课堂上,张老师说“成人主要在家庭教育,成长主要在学校教育,成事主要在社会教育”,一下子就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关系罗列出来了,在这里他也提出了“五好孩子”看法——好身体、好品德、好习惯、好性格、好学习。他重点讲了好品德,好品德包括孝顺、诚信、友善和责任。一个人有“五好”在这个社会上一定会有好心态好生活也会有好人生的。

三、家校合作的目的与途径

家校合作的目的是促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形成合力,促进青少年学生在品德、学业以及身心各方面良好地发展。同时,提高教师和家长的教育素质和能力,促进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通过各种方式加强沟通,互通信息,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尽可能“同步”和“一致”。我们可以通过组建家长委员会、家长开放日、家长义工、家长老师和亲子活动让家长走进学校,看见孩子在学校的成长,同时他们也可以参与孩子的一些活动跟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家长自愿,让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的工作,这样做可以让家长更理解教师同时也看得见孩子一步步的成长。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在论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关系时,简要而鲜明地指出:“学校应当领导家庭”。许多教育理论专家、学者的研究也一致认为,学校应在与家庭的合作中处于主导地位,应担负起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学校的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先系统学习家庭教育学和青少年发展心理学,在家长会或者学校举办的讲座中给家长系统传授和交流家庭教育知识与方法,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家校合作的最主要途径是建好两支队伍,一支是班主任队伍建设,另一支是家长队伍建设。这两支队伍是互相影响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目标就是教育好孩子。

家庭是生命场的中心,是人生永远离不开的场所。年龄越小,家庭对他的影响越深远。每个家庭成员在家庭的磁场里成长,在爱与被爱中学会爱,在付出与接受中学会感恩。而我们的家校合作,就是为了家庭关系更和谐,家庭建设更美好而不断努力着!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59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孩子身心健康、快乐成长是做父母对孩子的心愿。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则、和睦相处、互相体谅、相互学习与信任、礼貌待人。

我建议孩子先复习作业的相关内容,再做作业。也会经常提醒她,平时做作业要认真对待,像平时测试以及考试一样的严格要求自己,把自己会做的题目先做,把不会做的题目绕到最后再做,这样就不会浪费时间。

教育孩子应多些鼓励,少点指责。学校有各种各样的比赛,学科上有各阶段的测试,孩子拿到的成绩不管好与差,都是孩子付出的结果,成绩差的,不要过多指责孩子,要鼓励孩子“不怕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只要在学习上付出了多倍的努力,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对于成绩优秀的,表扬是肯定孩子付出有所收获,但又要提醒孩子“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记得有一次语文测试,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因为孩子理解错误,结果把“排比”写成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父母与孩子在一起认真看书的画面,传递出父(母)亲的关系,而且表现出是朋友的心灵沟通,孩子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有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率,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

父母希望孩子能够多阅读有益的书籍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现在孩子的阅读能力有了提高。

孩子说自己平时画画不太好,要求自己报名参加画画兴趣班,父母说:“要去学就认真的学。”后来孩子的画画水平有所提高了

孩子现在的学习,都是为了以后的工作。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60

家庭教育大部分的内容就是生活教育。孩子通过在生活中向父母学习为人处世的本领。所以,创设美好的家庭生活,给孩子做以身作则的好榜样,才能帮助孩子获得更好的.发展。

在生活教育中,给孩子设立稳定的劳动岗位很重要,这是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的好方法。当孩子明白自己的劳动是有价值的,付出是有回报的,孩子会更乐衷于进行劳动活动,获得更大的自我肯定。

事实上,没有其他工作比日常生活教育对幼儿肢体、精神、心智以及道德的发展更为重要。因为孩子借由日常生活的活动创造自己,致力于改善自己,使自己趋向于完美。日常生活教育对孩子的成长真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好的日常生活也能让孩子变得更加优秀。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61

家校携手,培养孩子良好习惯。

“萨克雷曾经说过,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可见习惯在人的学习、生活中是多么重要。”丁玉璞是复兴路小学一名班主任老师,她认为,教育好孩子,学校、家庭缺一不可。首先,老师和家长要重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培养良好习惯要有耐心,要循序渐进。”丁玉璞说,班里一名男生做作业拖沓,她建议家长让孩子每天都减少十五分钟的做作业时间。慢慢地,孩子就把坏习惯改了过来。

公明路小学的刘娜老师也非常注重学生的常规养成教育,每回接管一年级新生,她都会对孩子们提出要求,并争取家长的配合。她要求孩子们养成9个学习好习惯:提前预习、专心听讲、爱提问题、及时改正错题、查资料、不磨蹭、仔细审题、勤于动笔、认真书写等;9个阅读好习惯:经常去书店和图书馆、手不释卷、专心致志、做摘抄画重点、读写思相结合、爱护书籍、善于使用工具书、姿势正确、善于交流心得。每年开学第一个月,她都要花大量的精力严抓学生的习惯养成,并提醒家长及时督促。

福佑路小学的李宛忆老师讲述了自己在班里实施“阅读—百万富翁”项目的心得。通过和家长携手营造书香氛围,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家校携手,才能筑就孩子的阅读之梦。”李宛忆说。

家校需要沟通,更需要互动

成立家长学校,普及科学的家教知识,传播行之有效的家教方法,不断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已成为很多学校不约而同的做法。

蓝湾小学的曹敏霞老师说,学校定时举办家教交流会,对家长进行培训。为增强家校互动,学校还邀请有特长的家长给孩子讲课外知识;组织家长和学生参加集体活动,如春游、趣味游戏等;举办校园开放日,邀请家长听课,查看孩子的作业,与任课教师对话,全面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

市七中的黄飒飒老师在研讨会上作了题为《在班级活动中增强彼此的信任和尊重》的发言,她说:“家校沟通,传统的家长会、成绩分析会不可或缺,我还尝试在活动中加强和家长的沟通,让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有多优秀。”上学期期末放假前,黄飒飒召开期末总结表彰大会,全体家长和学生一起参加。会上,不仅对学生进行了表彰,还由孩子为家长颁发了“杰出贡献家长奖”。“班里的大活动,我都会邀请家长来做嘉宾。”黄飒飒说,这样不仅能增强家长和老师之间的信任和尊重,还能增进家长和孩子彼此间的了解和理解。

作为班主任,市七中的李少丹一直坚持利用周末、节假

沟通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桥梁,沟通是两个人倾听对方心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变少了,取而代之的是饭后的一声声震撼心灵的关门声,是我们和父母之间的沉默和争吵。

缺少了与父母之间的沟通自然也就和父母之间有了“代沟”,无形之间产生的隔阂。有人说:“现在的老一辈永远不理解小一辈的所作所为,而小一辈永远也不理解老一辈所说的话。”时代的不同,思想的不同,年龄的不同,使我们与父母产生了分歧,我想这一点大家都深有感触吧?

我的爸爸妈妈一直很看重我的学习成绩,其实,我知道他们也是为我好,可是有时候我也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我想有一个自己的学习的时间,我想有一个自己的休息时间……可是,我的这些想法都只是藏在心里,并没有和爸爸妈妈说,说出来怕他们生气,又说我什么不想好好学习,什么翅膀长硬了,不听话……

爸爸妈妈,我已经学会安排自己的时间了,你们可以放心了,我知道自己的任务是什么,作为一名学生,我当然知道我的首要任务是学习,但是,我也需要休息,我也要玩耍,毕竟我还是一个小孩子……

爸爸妈妈,一次考试没考好并不代表我永远都考不好,考不好,我知道,我的心情也不好,所以你们不要再责备我了,不要在因为一次没考好就对我板着脸了,你们这样我的心情只会更加的低落,爸妈,不要再因为我一次没考好,你们就为我找补习班,我知道你们是希望我能够学的更好,但是,我希望你们能够听一听我的想法,我需要你们耐心的倾听……

爸爸妈妈,我会做一个好孩子,我会认真的做每件事情,我会好好的孝敬你们,只是爸爸妈妈,我希望你们对我多一点的信任,给我多一些机会,有足够的时间让我证明给你们看,让你们看看你们的孩子是多么的精彩……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62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孩子身心健康、快乐成长是做父母对孩子的心愿。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则、和睦相处、互相体谅、相互学习与信任、礼貌待人。

我建议孩子先复习作业的相关内容,再做作业。也会经常提醒她,平时做作业要认真对待,像平时测试以及考试一样的严格要求自己,把自己会做的题目先做,把不会做的题目绕到最后再做,这样就不会浪费时间。

教育孩子应多些鼓励,少点指责。学校有各种各样的比赛,学科上有各阶段的测试,孩子拿到的成绩不管好与差,都是孩子付出的结果,成绩差的,不要过多指责孩子,要鼓励孩子“不怕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只要在学习上付出了多倍的努力,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对于成绩优秀的,表扬是肯定孩子付出有所收获,但又要提醒孩子“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记得有一次语文测试,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因为孩子理解错误,结果把“排比”写成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父母与孩子在一起认真看书的画面,传递出父(母)亲的关系,而且表现出是朋友的.心灵沟通,孩子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有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率,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

父母希望孩子能够多阅读有益的书籍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现在孩子的阅读能力有了提高。

孩子说自己平时画画不太好,要求自己报名参加画画兴趣班,父母说:“要去学就认真的学。”后来孩子的画画水平有所提高了孩子现在的学习,都是为了以后的工作。

说到孩子的教育,每一个做父母的都有一肚子话要说,虽然家庭情况不同,教育方式也各有千秋,但目的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快快乐乐地健康成长。作为父母,我们究竟应该怎么教育孩子?我曾经为此买了很多的书,买了很多的光盘,请教了许多同事。孩子一天天长大,成绩也渐趋稳定,可是我心里依然不敢有丝毫的松懈。

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非常必要的,它应该体现在生活的细节中。我们家每个人都有爱看书的习惯,孩子小的时候早早开发锻炼他的识字能力,为他今后的学习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孩子大一点后,我们就帮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让他每天都抽出一点时间来看书。在我们家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幅画面:一家三口人各自捧着自己的书在看。而且,只要有机会就从书店买各种图书给他阅读,“六一”儿童节、春节的礼物都是各类的有趣的或者有益的书籍。时间长了,孩子喜欢上了读书。也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对学习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从孩子上学起,我就注意培养他学习习惯,每天回家后先完成老师留下的作业。学新课之前,先预习一下后面的内容。及时同他的老师沟通,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家庭生活中,时时处处注意习惯的养成,玩过的玩具要收拾好,晚上睡前洗脸刷牙等等,有时候,孩子想偷懒,就给他讲讲道理,并且告诉他,那样是不可以的。慢慢他就认可了这种行为,习惯也就自然而然的养成了。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63

9月1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女儿从这天开始正式成为一名小学生了,我怀着激动、忐忑的心情,带着女儿参加了学校老师们为孩子们精心筹备的开学典礼,美丽的校园、真诚的老师、可爱的同学,女儿正式加入了金湖学校的大家庭。

我的女儿自小是奶奶和姥姥带大的,我和她的爸爸工作都比较忙,对孩子的陪伴时间少,家中只有她一个孩子,我担心她无法融入到班级中、担心她会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担心她不适应学校的生活,可是眼见每天放学她兴高采烈,晚上做梦的时候都会发生嘿嘿的笑声,我知道她过得很开心,她喜欢学校、喜欢老师、喜欢同学、喜欢学校生活,她无数次眉飞色舞地跟我讲,“老师夸我唱的好,奖励小贴纸了”“我交到新朋友了,她是个特别可爱的小姑娘”“老师说有的同学又开朗又活泼又聪明又听话,我觉得老师是在夸我”……每每听到这些,看着女儿的笑脸,我又开心又感动,我深深的感觉到了老师们在背后为孩子所做的努力和付出,因为有老师的倾心陪伴,孩子们才能享受如此美好的学校生活。

自开学到现在9天的时间,学校和老师们没有着急追赶学习进度,而是致力于孩子们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养成,这点让我感触颇深,小学的孩子要提升成绩的话非常容易,只要加大课量和作业量,一般情况下都是没有问题的,可咱们学校没有这么做,没有单纯的为了考试成绩而教育,而是从根源出发,为了孩子长久打算,从小抓起,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这是我个人非常认同的教育方式,这从而也让我更加了自己的信念,我的选择没有错误,来金湖学校是对的。开学之前,教导处的李主任给我们家长会,说“把孩子送到学校,你们放心!”是的,我放心,老师们在实际行动兑现他们的承诺,有老师们在,我真的放心!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64

一、班主任沟通的作用

1、班主任沟通的重要性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是沟通学校与学生、家庭和社会的桥梁。而所谓沟通,即指师生之间,家校之间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尊重,达到一种和谐状态。目前、班主任的沟通方式多种多样,但面对的家长、家庭也更复杂了,现在的家长职业多样,文化层度、个人修养、心理差异都很大,学生的家庭形形色色,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复杂、深远的。班主任只有有效地进行沟通,才能在师生之间、家校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心桥”,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让每一位家长成为学校教育的拥护者和支持者。

2、沟通现状

作为孩子朝夕相处的老师,忙忙碌碌中却很少与孩子好好沟通。有时,面对孩子,我们很惭愧,因为我们并不了解孩子,更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我们只是把他们当作学习的工具,让他们学习、学习、再学习。

场景一:教室里,老师趁下课10分钟在讲台旁整理着作业本,按惯例老师清点着本子的数量,座位上一位学生紧张地看着老师,欲言又止,这时老师清点完毕,大声询问谁没交作业,那位学生低着头慢慢走过来,原来他把本子落在家里了,可是孩子怕老师,大概想如果老师不查本子或许可

以混过去。难道向老师承认自己小小的过失就这么难吗?

我曾对学生做过一次调查,大部分学生对老师的沟通有意见,孩子们讨厌老师喋喋不休的唠叨,讨厌用责怪的语气批评,更讨厌命令式的说教,有4位孩子甚至对老师的沟通有抵触情绪。面对这些现状,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让我们的老师与孩子、家长走得这么远呢?

3、探究沟通障碍的原因

(1)家长对教育工作的不理解;

(2)教育者沟通的耐心不够;

(3)紧张的生活节奏成了沟通的障碍;

我们怎么做才能做到有效沟通,让师生和谐、家校和谐。

二、班主任沟通方式的再认识

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让孩子能健康地成长,促进学校和家长的友好合作关系。我校会定期给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多次进行“家校合作”方面的培训,同时也利用家长会或其他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联系。家长也积极地参与其中,部分家长的教育观念有所更新和提高。作为班主任的我也不例外,重新审视家校沟通这门学问。

1、传统沟通方式

作为班主任我无时不刻地在与学生、家长沟通,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个别交流。可以是面谈,也可以打电话。当学生犯了错误后,与他促膝相谈的总是班主任,在孩子的座位旁、教室的走廊上、办公室里……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消除孩子心中的疑惑。每天放学,趁来接孩子回家的机会,家长也会与老师聊上几句,问问孩子在学校的近况,告知孩子在家的表现。随意地聊天,拉近了老师与家长、孩子的距离。当然也有家长在适当时候来学校拜访,与老师就孩子最近的状况做个别交流。除此之外,每学期必开的家长会也是学生、家长、老师沟通的好平台。

2、信息化沟通方式

随着社会发展,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更为密切了,学校各班级建立了家长微信群,便于家长和教师及时沟通,让家长及时了解子女在校情况,教师了解学生的问题。

三、班主任有效沟通的实践

1、用心呵护——有效个别交流

班级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和学生沟通的效果,和学生进行一次卓有成效的谈话,可以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增进师生情感,从而促进班集体的建设,建设和谐班级。特别是对待班级的一些特殊孩子,其实每个问题学生背后都有特殊的家庭,特殊的生活经历。这些孩子更需要老师的耐心、关心与爱心,尊重他们,用有效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

我个人认为事件发生后,老师并没有严厉的批评孩子,而是宽容地与孩子沟通,用心去呵护,相信孩子,最终保护了孩子,这种教育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和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和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们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

2、家长会——有效家校沟通

家长会是教师与家长、学校与家长沟通、交流的平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是学校抓好教学质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有力保证。

我们学校每学期都要召开家长会,家长会形式多样,有校长培训,有家长经验介绍,学生才艺表演,家长评议学校工作、家长开放日等,就如我们一年级,新生报到前一天,校领导向每位家长介绍了每班的班主任,告诉家长学生入学常规,教师定期与家长沟通自己的孩子在校的情况。偶尔也会邀请家庭教育方面的专家来做讲座。我们还请家长来参加家长开放日,观摩老师上课,检查学校的教学常规,观看学生才艺表演和师生互动节目。没过多久,秋假到了,学校组织了活动,在大自然的怀抱中,班主任既是老师,又像是家长的朋友,亲密地像似一家人。当然更多的家长会,是老师把学校一学期的活动以及学生在校的表现,希望家长配合之处与家长做沟通。因为有了形式多样的联系,家长体会到老师教育孩子的诚心与决心,也就更乐意协助老师共同教育孩子。尊重、沟通、合作,始终体现在我们与家长的沟通之中。

形式多样的家长会不仅能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老师还可以借家长会促进家长与孩子的沟通。

3、家长开放日——有效监控沟通家长开放日对于家长和我说并不陌生,班主任都是自己班级的主人,家长开放日是家长参与学校话题讨论的平台、更是家长畅所欲言的好去处。我们学校在每次开放日后,发给家长反馈表,对与学校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四、班主任有效沟通的成效

教育界有句俗话,教育好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如何带动一个家庭,需要学校、教师积极主动、有效地与家长沟通,沟通好了,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我现在任教六年级,由于有效地与家长、孩子沟通,收获很大,我觉得家长对我的态度亲切了很多。学生刚入学那会,和家长很生疏,谈来谈去总是孩子的学习与表现,不仅狭隘,而且很难深入,现在,却可以自如地和家长一起探讨、交流家教问题了,有的家长甚至把家里发生的事也毫无保留地告诉我,我和家长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了。和谐的师生沟通、家校沟通,让我感觉自己成了孩子与家长的一座桥梁。家校沟通方式多多,以上仅仅是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常用的一些方法,我会牢记: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家校沟通的目的一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二是为了开发与培养家长的教育资源。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的思索与实践,相信,只要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爱心,从细节做起,快乐沟通,必能架起师生心灵的桥梁。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65

团队精神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核心是协同合作,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

团队精神的形成并不要求团队成员牺牲自我,相反,挥洒个性、表现特长保证了成员共同完成任务目标,而明确的协作意愿和协作方式则产生了真正的内心动力。

团队精神是组织文化的一部分,良好的管理可以通过合适的组织形态将每个人安排至合适的岗位,充分发挥集体的潜能。如果没有正确的管理文化,没有良好的从业心态和奉献精神,就不会有团队精神。

一个优秀团队要想成功,及时的完成既定目标,就离不开各成员的全力配合和通力协作。只有充分挖掘各成员的潜能,激发成员强烈的责任心,做到人尽其职,物尽其用,再加上合理运用所有的人力、物力、信息、公共关系等诸多方面的资源优势,形成一支有强大凝聚力、顽强战斗力的卓越团队,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竟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的思想产生了激烈的变化:

一是要有肯定认同感,也就是信任别人,肯定别人,多从对方的角度去考虑,多发现别人的优势而不是老是挑剔、一味地否定别人,这样才能在团队中增加互信,彼此协作。

二是要勇于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不可以一味选择做受害者,选择做受害者的代价就是没有成果,选择做勇于负责任的人的好处是拥有人生当中丰硕的成果。

三是要始终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要感谢父母,因为他们给了我生命;我们要感谢老师,因为他们给予我知识;我们要感谢对手,因为他使我更强大;我们要感谢领导,因为他给我一个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

我们要感谢身边的每一个人。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心胸更加宽广,使我们以一种更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人生,人生的旅程就是一条铺满荆棘的坎坷之路,我们唯有付出百倍的艰辛,努力付出,不懈奋斗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到达胜利的彼岸。

1、团队精神能推动团队运作和发展。在团队精神的作用下,团队成员产生了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交互行为,显示出关心团队的主人翁责任感,并努力自觉地维护团队的集体荣誉,自觉地以团队的整体声誉为重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使团队精神成为公司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动力。

2、团队精神培养团队成员之间的亲和力。一个具有团队精神的团队,能使每个团队成员显示高涨的士气,有利于激发成员工作的主动性,由此而形成的集体意识,共同的价值观,高涨的士气、团结友爱,团队成员才会自愿地将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给团队,同时也使自己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3、团队精神有利于提高组织整体效能。通过发扬团队精神,加强建设能进一步节省内耗。如果总是把时间花在怎样界定责任,应该找谁处理,让客户、员工团团转,这样就会减略企业成员的亲和力,损伤企业的凝聚力。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66

爱是两个人或者人与人之间联系的状态,彼此相依,紧密相连。总之,谈到爱时,人们想到更多是靠近和相拥。

亲子之间也不例外,爱也是从类似这些关键词发展的,孩子在母亲的子宫中用脐带相连,出生后孩子和母亲用温暖的怀抱相依相偎,再后来是在父母肩头熟睡的感觉,这些都是一幕幕美好的亲子相爱的场景。不难发现,亲子之爱的发展方向是逐步分离的,或者说是彼此的相互独立的',使孩子与父母,与家庭之间越来越能够拉开距离。

正常的爱是孩子越来越独立,这是家庭中给孩子爱的一种表达方式也是爱的终点。一个家长对孩子的爱是不是正确,最终考察的结果是他的孩子在多大程度上能够独立,能够离开父母而独立生活,独立生存,独立决定,独立经营自己的生活,能够学会独立地控制自己的人生。

爱从依恋开始,最终导向独立,这时父母需要时刻提醒自己,也是考量自己爱孩子是不是合理的标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应该感到孩子各方面的能力越来越强,也就是孩子越大,父母应该越轻松才对,这才是培养孩子应该努力的方向。父母的教育艺术应该表现在鼓励孩子独立上,父母每天和孩子在一起,表达对孩子的爱,除了让孩子产生安全感,更多的应该基于孩子的独立能力来考量我们的爱是不是恰当。

独立的孩子生活是自己的,而不独立的孩子一切都是父母的。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67

为深入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实施意见》的具体行动、因地制宜落实《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更好地实现家校社协同育人,构建长效育人机制,近期郑州市金水区黄河路第二小学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成功召开“百校万家·家校社共育工程”项目培训会。

百校万家·家校社共育工程项目办中小学负责人蔡芊老师、项目办李艺巍老师、金水区黄河路第二小学党总支书记杨关群、金水区黄河路第二小学校长时蒙、及所有学校中层及班主任老师参加会议。会议由金水区黄河路第二小学副校长白鹛主持。

金水区黄河路第二小学校长时蒙强调,我校将围绕“百校万家·家校社共育”项目,以此为抓手,采取项目式跟进学习的方式开展家校社协同课程、班主任研培行动。我校将充分利用家校共育数字平台资源,以家长培训为抓手,按周、按月实施项目活动,定期开展志愿活动,探索围绕学生核心素养,以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为主线,形成“教师指导、家长参与、学生主体”的共育格局,促进家校社共育工作的.针对性、系统性、有效性,发挥试点单位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提高创新应用水平。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68

9月1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女儿从这天开始正式成为一名小学生了,我怀着激动、忐忑的心情,带着女儿参加了学校老师们为孩子们精心筹备的开学典礼,美丽的校园、真诚的老师、可爱的同学,女儿正式加入了金湖学校的大家庭。

我的女儿自小是奶奶和姥姥带大的,我和她的爸爸工作都比较忙,对孩子的陪伴时间少,家中只有她一个孩子,我担心她无法融入到班级中、担心她会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担心她不适应学校的生活,可是眼见每天放学她兴高采烈,晚上做梦的时候都会发生嘿嘿的笑声,我知道她过得很开心,她喜欢学校、喜欢老师、喜欢同学、喜欢学校生活,她无数次眉飞色舞地跟我讲,“老师夸我唱的好,奖励小贴纸了”“我交到新朋友了,她是个特别可爱的小姑娘”“老师说有的同学又开朗又活泼又聪明又听话,我觉得老师是在夸我”……每每听到这些,看着女儿的笑脸,我又开心又感动,我深深的感觉到了老师们在背后为孩子所做的努力和付出,因为有老师的倾心陪伴,孩子们才能享受如此美好的学校生活。

自开学到现在9天的时间,学校和老师们没有着急追赶学习进度,而是致力于孩子们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养成,这点让我感触颇深,小学的孩子要提升成绩的话非常容易,只要加大课量和作业量,一般情况下都是没有问题的,可咱们学校没有这么做,没有单纯的为了考试成绩而教育,而是从根源出发,为了孩子长久打算,从小抓起,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这是我个人非常认同的教育方式,这从而也让我更加了自己的信念,我的选择没有错误,来金湖学校是对的。开学之前,教导处的李主任给我们家长会,说“把孩子送到学校,你们放心!”是的,我放心,老师们在实际行动兑现他们的承诺,有老师们在,我真的放心!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69

独生子女时代,家庭中的孩子地位显得突兀,可以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如果过分溺爱孩子,妨碍孩子的独立行为,往往会培养出自私自利、刁蛮任性、好逸恶劳的人,因此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明确几点:

1、家庭教育观念要与时俱进,“不打不成才”是以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不二窍门,打骂教育在新时代已经不再适应,而且还有可能触发孩子的逆反心理。

所以,家长要经常学习,了解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子女的能力。同时要多多和孩子进行沟通,掌握不同时期孩子们的心理动向,从而寻找更好的方法来处理教育孩子的问题。

2、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协作。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构成了教育的基本形式,在时间和空间上占据了孩子的整个生活。学校教育是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生理或心理特点,具有较强的计划性、统一性、和系统性,它有利于孩子系统的掌握知识,层次是递进的、有规律的。

家庭教育具有实用性,多样性和补充性的特点,教育方式也灵活多样。社会教育具有引导和警醒作用。三者的有机统一,才会培养出健康的人格,无论哪一方面出现空白或短板,对孩子的人生来说都是一种教育缺陷。因此,三者之间要紧密合作,实现教育的协调性和贯通性。

3、言传身教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长对待同样一件事的两种不同方式会给孩子两种不同的教育。举个例子:下午家长从学校接回孩子,发现孩子脸上有轻微的划痕,问“是小朋友抓的?”,答“是”。这时候火爆的家长可能会大发雷霆,甚至反问“你为什么不打他”。而有素养的家长往往会引导孩子,分析打架的原因,存在的问题,对的做法要肯定和表扬,错误的做法要指正和批评。前种家庭教育肯定是不行的,干扰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作为家长必须重视榜样的作用,从小事做起,通过日常生活影响和教育孩子:你孝敬老人,子女才会孝敬你。你面对困难时充满自信,子女才能面对挫折不断追求。

4、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的熏陶、引导,在孩子的成长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家庭中不和谐的因素往往会影响子女的.心理,只会让他们产生仇恨、叛逆心理,逐渐偏离正确的人生航线。而子女的教育问题又会影响家庭,从而形成家庭发展的恶性循环。

5、俯身倾听孩子的心声。

父母教育孩子尊重长辈,但是父母是否想过也要尊重孩子,孩子虽小,但也有自己的思想,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需要有自己的倾述对象,父母再忙,也要拿出一点时间与孩子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分享他们的欢乐,解除他们的烦恼。适时加以引导。哪怕再忙的父母,每天也应该简单地问孩子几句:“今天在校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有趣的事情?”“有哪些进步?”短短的几个问题,会让孩子体会到家长的关心,拉近与孩子的距离,赢得孩子的信任,才能更好的去掌握孩子的心理动向,及早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立德树人对小学生的成长,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小学时期是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只有父母加强学习,与时俱进,重视家庭教育才能造就出优秀的人才。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70

在当今时代,许多国家采取种种形式沟通社会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家庭参与对中小学生来说,具有极大的影响。家长是否有效的配合,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效果,1992年美国城市人寿保险公司所进行的年度调查,大部分教师认为,缺乏家长参与对学校教育是个“严重的威胁”,家校合作势在必行,也理所当然。

家校合作关系中重要人物的角色定位

要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首先要摆正学校领导、教师、家长各自的位置,因为他们在不同的事务中担当着不同的角色,凡事绝不能以谁为主,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明确各自的角色后才能更好地去履行相应角色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一)家校合作中学校领导的角色定位

学校领导首先是鼓励士气的组织者,他要对家校合作进行大力宣传,指导,支持和鼓励,使学校教职员工对家校合作充满信心和热情,并以积极的姿态主动参与家庭的合作,营造出学校与家庭通力合作的育人氛围。其次是家校合作的策划人,他要带头参与家校合作的学校整体计划的制订,主持一些大型的合作活动。最后是家校活动的实施者,合作中有和谐的,也有矛盾的方面,学校领导通过自身人格魅力和个人能力能够机智地处理家校间的矛盾。总之,学校领导有责任激励教师加强与家长的参与活动,同时也可以通过协调、管理、资金支持以及对家长参与活动表示赞赏等方式来帮助学校。

(二)家校合作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教师是家校合作过程中的主要人物,是家校合作活动的具体策划人,组织者和参与者;他是家长的朋友,学生的知心人;他是活动资源的开发人。教师进行一次家访,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开一个家长会,要布置会场,请家长发言,请学生代表发言,让一部分学生作好服务工作,教师准备汇报材料等,所以无论是教师走出去,还是家长请进来都需要教师去组织实施。

在家校合作中,教师与家长必须是平等的关系,教师不应该利用自己特殊的地位和尊严,去影响孩子在家长心目中的地位或家长在孩子心里的地位,教师要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告诉家长,让家长感到荣幸,教师也要帮助孩子在心中树立起父母的伟大和无私,教师是家长和孩子联系的纽带,是家长的朋友,学生的知心人。

教师的工作是一个创造性的工作,家校合作的渠道随时随地因人而宜,许多活动在活动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例如:一个学生数学竞赛得了奖,如何告知家长,是打电话?发短信?带口信?如果把喜报寄给社区或单位领导再转交给家长,或许效果会更好。教师用真诚去对待家校合作,一定会开发出更多更好的活动来。

(三)家校合作中家长的角色定位。

美国学者兰根布伦纳和素恩伯格把参与学校教育过程中家长角色分为三类

1、作为支持者和学习者。有关研究发现,当家长的这种角色参与学校教育时,他们能成为其孩子有效的家庭教育者,家长的自信心以及家长对其孩子和自身的教育期望都能随着参与有所提高。

2、作为学校活动自愿参与者,自愿为学校提供无偿服务。家长可作为班主任的辅助人员帮助教育学生,可就某门学科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可就自身经历给学生做非正式报告等。

3、作为学校教育决策的参与者。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决策的全过程,即决策形成、决策执行和决策监督。

兰根布伦纳和素恩伯格只是把参与学校教育过程中家长分成上述三种角色的。我认为我国现阶段家长应该承担的角色是:

1、学校教育的合作者而不是指责者。学校教育在改革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一旦出现问题,家长要密切配合,多合作少指责,为教育的健康发展出谋划策。

2、学校教育的智慧者而不是观察者。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参与,要用智慧,用真诚来支持教育,很多家长只是形式上的而不是实质上的参与者,成了一名观察员。

3、学校教育的鼓励者而不是批评家。学校教育的发展还需要家长的鼓励和宣传,特别是在领导岗位上的家长的积极参与,友情配合。

四、家校合作关系建立的关键

在学校管理者、家长、教师这三者中,他们之间的角色转换,换位思考,是建立良好家校合作的关键之一,大家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想,可以彼此谅解,达成共识。

关键之二是创建良好的家校合作气氛。营造合作气氛的因素有两个:一是积极的态度,学校教职员工积极主动地接纳家长为合作伙伴。教职员工度量要大,要能接纳家长,有时教师会受到家长的批评,责怪,威胁。和家长的合作不是很愉快,我们还是要把家长看作是我们的上帝,彼此信任,消除隔阂,要以积极的`态度接纳家长,成为合作伙伴,那么一定会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二是实际的行动,能够让家长真正介入学校事务的合作中来。

关键之三是与家长合作离不开语言的交流,老师要有诚心和富有爱心,讲话要注意方式,要多表扬孩子的长处和进步,下列几种方式能更好地与家长沟通:

1、认真听对方讲话,体会其中所表达的情感和内涵。

2、全神贯注于对方,与对方进行视力接触,通过相应的身体语言(如身体前倾,面露微笑,点头,握手)表明你的注意力和兴趣,都集中在对方所讲的内容上。

3、用开放式的陈述句对对方所表达的意见和情感作反应。

4、尊重对方,承认对方的意见对解决问题的至关重要。

五、家校合作的途径

家校合作的有效建立,必须教师要深入到学生家庭中去,同样家长要参与到学校管理和改革中来,实现真正的沟通与互动,下面介绍几种家校合作的常用途径和方法。

(一)家访。家访是学校和家长联系的重要渠道,初中三年内教师对每位学生要家访一次,班主任每年对学生要家访一次,家访过程中要作好家访记录,要求家长签字,面对面分析问题,总结经验,不埋怨、不指责、不批评,切实寻找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发展,同时,家访要了解家庭背景,人员结构,家访过程中要有礼有节,不能告状式家访,家访时,一定要让孩子在场,教师要有诚心和爱心要多表扬孩子的进步,真正起到教师、学生、家长之间建立合作关系。

(二)家长会。家长会是争取家长配合的有效途径,形式可以由家长进校举行家长会,家长会每学期举行两次,期初一次,期中一次,各年级组长主持,班主任了解学生情况,汇报学生成绩,指出学生问题,介绍班级现状,沟通家长意见。

(三)家长参与教育。请家长进校参与学校教育活动,以了解学校,认识学校与学校保持一致。每个年级都要建立家长理事会,作为家长代表参与学校方针、政策的制定,参与学校后勤的管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随时让家长进教室听课,家长与子女相互交流,使教育教学更透明。

(四)密切亲子关系,为家庭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学校安排学生做“三个一”即:帮家长洗一次脚、做一次饭、说一句悄悄话。家长安排子女为教师也做“三个一”即:帮教师做一张贺卡、打扫一次办公室、提一条意见,通过学生这个纽带把家长和学校联系起来。

(五)通过家校联系卡、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等及时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体育健康、获奖处分、重大活动、调整作息时间、临时加班或放假等信息反映给家长,同时也可以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

一个深刻、全面和真实的教育,必须是教师要了解家庭,作好与家长合作的心理准备,并且要积极鼓励家长成为学校的密切伙伴;家长要承担应尽的职责和义务,积极参与学校事务,本着对教育的负责,用积极的态度成为学校的智囊,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71

经过近一年的时间,一年级的孩子在学习习惯上出现了不同层次。特别是课堂表现和作业方面,负责任的家长,课堂上通过孩子的表现就能感觉出来。特别是家庭作业的质量,更能反映出家长对孩子学习方面的关心程度。

那种只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万事大吉的思想已经落时了!家长的思想落后,孩子各方面的表现也跟着就弱了一些!

班级有个孩子叫贾俊宗,课堂上非常认真,作业在老师的指点下也能按时完成,但每天也就只在学校里学些内容,到家后妈妈就喜欢更手机,也不太问孩子的'事。上学期内容简单,学前班都有学过,各方面还能跟上,但是这学期内容难度加强,就出现了拖后腿的现象。而别一个孩子周俊宇和他的智力差不多,课堂上也是属于那种特别认真,但是理解能力不是太强的孩子。但周俊宇的家长就特别负责任,每天一定要检查孩子的学习情况,有不懂的东西一定不拖拉到第二天。这样坚持下来,两人孩子的学习成绩大相径庭。

课堂表现来看,后一个孩子就自信得多,而前一个孩子作业经常有错,又不能得到及时处理。自己就对学习兴趣减弱了好多,慢慢的,课堂上习惯养成就不如宋家欣了。原来爱举手的他,因为经常有错题,对课堂踊跃发言这一块就做不到了。总是在犹豫之中!

作为低年级孩子的家长,在孩子还没有养成良好习惯之前,实在不应该过早放手!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72

教育是一个非常深远而又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家校共育是家庭和学校互相沟通,相互合作,为教育每个学生能够健康成长的平台。

很多人认为,实行家校共育后,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都能够拿到家长们理想的分数,给孩子两点一线的空间来思考怎样才能够考出令人满意的分数。其实这样的教育观点是存在误区的,孩子总有一天要长大,要步入社会,要参加社会中各类形形色色的活动,在这之前家校共育的目的就不仅仅是为了一个分数而实行的。我们必须要教会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自我学习的能力。学会一定的交往能力,最重要的是要有健康的人格,这些与考试分数无关的.教育,却是关心孩子们幸福一生的筹码。

我们不是为了培养一个考试机器在努力,我们要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教育方式把孩子培养成人格健康,自理能力强,处事和生存能力强,而且实现全面发展,不要求琴棋书画都精通,但孩子都要会。这对每个孩子以后的人生都是一种鼓励,在偌大的社会群体中,我们的孩子才不至于自卑,没有信心。

在所有这些教育中,素质教育尤为重要,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家长我们要一点一滴的灌输,久而久之便会慢慢的体现出来。如果一个人连素质都谈不了,其他的就只能是一张白纸了。

与此同时,我也很庆幸自己给儿子选择了城区五中。学校在兼备素质教育的同时,还落实了学生在校的课后服务,多彩的课后服务在各种程度上丰富了孩子们的校园生活,让孩子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这样的课后服务在不同程度上都给孩子们铺垫了坚实的基础,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分层次进行提高。我相信在这样的环境里,每个学生都是可以找到自己理想的起点的。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73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二者相辅相成,必不可少。教育不单单只是学校老师的责任,也不代表学习科技知识便是教育的全部。

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父母的行为习惯就是孩子学习的一本教材,家长要做到言传身教。

我们班的刘奕君同学吃饭很少吃菜,经常感冒,耽误课,并且她遇到一点困难就哭鼻子。她爸爸也这样不吃菜,在与她爸爸沟通后,让孩子家长做出榜样,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要其明白失败是正常的一件事,对待事情做到努力但不强求。后来,孩子有了很大改变。

如何采取正确的方式教育好孩子?我认为必须家庭与学校两方面共同发力。家长和老师也要多多沟通,与老师一起查找针对小孩的教育问题和教育缺陷,了解孩子情绪是否稳定,采取科学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得到改进。平时多与孩子平等交流,耐心听取孩子的不同意见,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我们班的苗宇航同学学习拖拉,在家里不讲卫生。在与家长沟通后,让他给妹妹做榜样,有一个哥哥的样子,慢慢的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能自己叠被子了,学习有了进步。他的'父母也不老是看手机了,能跟他谈谈学习,说说心里话。

班里还有一个男孩,家庭离异,孩子跟着爷爷奶奶,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疼爱,经常表现出一些过激的行动,与班里的其他孩子不合群,老打架,不完成作业,老师与家长沟通后,他的妈妈回来看他了,孩子也变得开朗了,与很多同学成了好朋友。

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我们要通过家校共育,来缔造学生的良好习惯和健康人格。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74

9月1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女儿从这天开始正式成为一名小学生了,我怀着激动、忐忑的心情,带着女儿参加了学校老师们为孩子们精心筹备的开学典礼,美丽的校园、真诚的老师、可爱的同学,女儿正式加入了金湖学校的大家庭。

我的女儿自小是奶奶和姥姥带大的,我和她的爸爸工作都比较忙,对孩子的陪伴时间少,家中只有她一个孩子,我担心她无法融入到班级中、担心她会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担心她不适应学校的`生活,可是眼见每天放学她兴高采烈,晚上做梦的时候都会发生嘿嘿的笑声,我知道她过得很开心,她喜欢学校、喜欢老师、喜欢同学、喜欢学校生活,她无数次眉飞色舞地跟我讲,“老师夸我唱的好,奖励小贴纸了”“我交到新朋友了,她是个特别可爱的小姑娘”“老师说有的同学又开朗又活泼又聪明又听话,我觉得老师是在夸我”……每每听到这些,看着女儿的笑脸,我又开心又感动,我深深的感觉到了老师们在背后为孩子所做的努力和付出,因为有老师的倾心陪伴,孩子们才能享受如此美好的学校生活。

自开学到现在9天的时间,学校和老师们没有着急追赶学习进度,而是致力于孩子们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养成,这点让我感触颇深,小学的孩子要提升成绩的话非常容易,只要加大课量和作业量,一般情况下都是没有问题的,可咱们学校没有这么做,没有单纯的为了考试成绩而教育,而是从根源出发,为了孩子长久打算,从小抓起,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这是我个人非常认同的教育方式,这从而也让我更加了自己的信念,我的选择没有错误,来金湖学校是对的。开学之前,教导处的李主任给我们家长会,说“把孩子送到学校,你们放心!”是的,我放心,老师们在实际行动兑现他们的承诺,有老师们在,我真的放心!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75

孩子报学前班,学拼音、写汉字、等,提前进入学习状态。而我,也有类似的想法。

有幸的是通过“幼教三六五”平台,观看了两位专家学者关于《幼小衔接社会准备》的讲座。王老师通过事例和实践理论,讲述了培养孩子学习品质的重要性,讲述了如何在实践中培养好孩子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为家长对幼小衔接问题有了正确的认识和更深的理解。

幼小衔接是孩子从幼儿园顺利过渡到小学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需要培养好孩子的心理准备、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来适应小学生活,并不是以先学来打好学习基础,更多的是对孩子进行学习品质的培养。首先我要做得是调整好心态,让孩子自然过渡。从孩子升入小学的那一刻,将接受更多的新知识,结识更多的新同学、新老师,开始新的生活。为了更好地帮助孩子的提前适应小学,要重视学习品质的`培养,从孩子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始,为孩子在进入小学前打下基础。

我作为家长,首先要培养好孩子学习的兴趣,在家庭教育中,注重把孩子学到的知识和学习的内容,融合到游戏以及亲子互动中,多鼓励多表扬,让孩子感受到快乐,从而培养孩子的好学学习兴趣。还要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作业是检验孩子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每当孩子放学后就要明确告诉他,放学回家后要先写作业,写完作业在干其它的事,这个学习习惯从幼儿园就要培养好,要让孩子从小懂得这个道理,不能等上小学以后再说。

在我作为家长看来,要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孩子的天性就是玩。这个时候,需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学会去观察孩子,了解孩子、尊重孩子、欣赏孩子,这样我们才能看到一个自信、快乐、智慧的孩子。孩子的成长,是自我完善的过程。幼小衔接是孩子学习生活的开端,我要放宽心态,尊重与理解孩子,陪伴孩子健康成长,才会发现孩子更好的一面。相信我们的孩子会变得更优秀。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76

首先,给孩子做好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对孩子的感染也是无限的,孩子从第一眼首先看到的是父母,所以父母的言谈举止都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榜样,孩子是否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跟父母有直接的关系。

其次,给孩子鼓励赞赏。好话谁都喜欢听,孩子也一样,多表扬多鼓励树立孩子读书的热情、做事情的信心,特别是在孩子做了好事取得成绩,给点小奖品小奖励更能自豪感和成就感。当孩子犯了错,要循循诱导,说明利害,阐明后果,最好不要打骂,更不能让孩子享受棍棒,否则会把孩子闭上歧途。

第三、给孩子当好观众。孩子也有自己的.小舞台,他在舞台上自己表演,其中有快乐的、有忧愁的、有烦恼的、有痛苦的、有宣泄的,要给孩子足够空间,让把自己的情绪表现出来,这个时候,最需要观众,给他鼓掌,给他解忧。

第四、和孩子共同做游戏。让孩子感觉到他在父母心中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每天抽出一定时间陪陪孩子,说说话,散散步,做做游戏,让孩子接触到更多东西,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尽量做出回答,不要回避,要有耐心。

第五、给孩子温馨环境。家庭是否和睦,会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性格,影响到孩子的心里,温馨的家庭环境会带给孩子健康的童年,形成对学习、生活、对社会健康的认知,让孩子具备健康的心里和健康的性格。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77

9月1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女儿从这天开始正式成为一名小学生了,我怀着激动、忐忑的心情,带着女儿参加了学校老师们为孩子们精心筹备的开学典礼,美丽的校园、真诚的老师、可爱的同学,女儿正式加入了金湖学校的大家庭。

我的女儿自小是奶奶和姥姥带大的,我和她的爸爸工作都比较忙,对孩子的陪伴时间少,家中只有她一个孩子,我担心她无法融入到班级中、担心她会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担心她不适应学校的生活,可是眼见每天放学她兴高采烈,晚上做梦的时候都会发生嘿嘿的笑声,我知道她过得很开心,她喜欢学校、喜欢老师、喜欢同学、喜欢学校生活,她无数次眉飞色舞地跟我讲,“老师夸我唱的好,奖励小贴纸了”“我交到新朋友了,她是个特别可爱的小姑娘”“老师说有的同学又开朗又活泼又聪明又听话,我觉得老师是在夸我”……每每听到这些,看着女儿的笑脸,我又开心又感动,我深深的感觉到了老师们在背后为孩子所做的努力和付出,因为有老师的倾心陪伴,孩子们才能享受如此美好的学校生活。

自开学到现在9天的时间,学校和老师们没有着急追赶学习进度,而是致力于孩子们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养成,这点让我感触颇深,小学的孩子要提升成绩的话非常容易,只要加大课量和作业量,一般情况下都是没有问题的,可咱们学校没有这么做,没有单纯的为了考试成绩而教育,而是从根源出发,为了孩子长久打算,从小抓起,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这是我个人非常认同的教育方式,这从而也让我更加了自己的信念,我的选择没有错误,来金湖学校是对的。开学之前,教导处的李主任给我们家长会,说“把孩子送到学校,你们放心!”是的,我放心,老师们在实际行动兑现他们的承诺,有老师们在,我真的放心!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78

一、前言

1、班主任沟通的重要性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是沟通学校与学生、家庭和社会的桥梁。而所谓沟通,即指师生之间,家校之间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尊重,达到一种和谐状态。目前、班主任的沟通方式多种多样,但面对的家长、家庭也更复杂了,现在的家长职业多样,文化层度、个人修养、心理差异都很大,学生的家庭形形色色,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复杂、深远的。班主任只有有效地进行沟通,才能在师生之间、家校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心桥”,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让每一位家长成为学校教育的拥护者和支持者。

2、沟通现状

作为孩子朝夕相处的老师,忙忙碌碌中却很少与孩子好好沟通。有时,面对孩子,我们很惭愧,因为我们并不了解孩子,更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我们只是把他们当作学习的工具,让他们学习、学习、再学习。

场景一:教室里,老师趁下课10分钟在讲台旁整理着作业本,按惯例老师清点着本子的数量,座位上一位学生紧张地看着老师,欲言又止,这时老师清点完毕,大声询问谁没交作业,那位学生低着头慢慢走过来,原来他把本子落在家里了,可是孩子怕老师,大概想如果老师不查本子或许可以混过去。难道向老师承认自己小小的过失就这么难吗?

我曾对学生做过一次调查,大部分学生对老师的沟通有意见,孩子们讨厌老师喋喋不休的唠叨,讨厌用责怪的语气批评,更讨厌命令式的说教,有4位孩子甚至对老师的沟通有抵触情绪。面对这些现状,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让我们的老师与孩子、家长走得这么远呢?

3、探究沟通障碍的原因

(1)家长对教育工作的不理解;

(2)教育者沟通的耐心不够;

(3)紧张的生活节奏成了沟通的障碍;

我们怎么做才能做到有效沟通,让师生和谐、家校和谐。

二、班主任沟通方式的再认识

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让孩子能健康地成长,促进学校和家长的友好合作关系。我校会定期给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多次进行“家校合作”方面的培训,同时也利用家长会或其他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联系。家长也积极地参与其中,部分家长的教育观念有所更新和提高。作为班主任的我也不例外,重新审视家校沟通这门学问。

1、传统沟通方式

作为班主任我无时不刻地在与学生、家长沟通,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个别交流。可以是面谈,也可以打电话。当学生犯了错误后,与他促膝相谈的总是班主任,在孩子的座位旁、教室的走廊上、办公室里……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消除孩子心中的疑惑。每天放学,趁来接孩子回家的机会,家长也会与老师聊上几句,问问孩子在学校的近况,告知孩子在家的表现。随意地聊天,拉近了老师与家长、孩子的距离。当然也有家长在适当时候来学校拜访,与老师就孩子最近的状况做个别交流。除此之外,每学期必开的家长会也是学生、家长、老师沟通的好平台。

2、信息化沟通方式

随着社会发展,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更为密切了,学校各班级建立了家长微信群,便于家长和教师及时沟通,让家长及时了解子女在校情况,教师了解学生的问题。

三、班主任有效沟通的实践

1、用心呵护——有效个别交流

班级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和学生沟通的效果,和学生进行一次卓有成效的谈话,可以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增进师生情感,从而促进班集体的建设,建设和谐班级。特别是对待班级的一些特殊孩子,其实每个问题学生背后都有特殊的.家庭,特殊的生活经历。这些孩子更需要老师的耐心、关心与爱心,尊重他们,用有效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

我个人认为事件发生后,老师并没有严厉的批评孩子,而是宽容地与孩子沟通,用心去呵护,相信孩子,最终保护了孩子,这种教育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和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和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们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

2、家长会——有效家校沟通

家长会是教师与家长、学校与家长沟通、交流的平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是学校抓好教学质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有力保证。

我们学校每学期都要召开家长会,家长会形式多样,有校长培训,有家长经验介绍,学生才艺表演,家长评议学校工作、家长开放日等,就如我们一年级,新生报到前一天,校领导向每位家长介绍了每班的班主任,告诉家长学生入学常规,教师定期与家长沟通自己的孩子在校的情况。偶尔也会邀请家庭教育方面的专家来做讲座。我们还请家长来参加家长开放日,观摩老师上课,检查学校的教学常规,观看学生才艺表演和师生互动节目。没过多久,秋假到了,学校组织了活动,在大自然的怀抱中,班主任既是老师,又像是家长的朋友,亲密地像似一家人。当然更多的家长会,是老师把学校一学期的活动以及学生在校的表现,希望家长配合之处与家长做沟通。因为有了形式多样的联系,家长体会到老师教育孩子的诚心与决心,也就更乐意协助老师共同教育孩子。尊重、沟通、合作,始终体现在我们与家长的沟通之中。

形式多样的家长会不仅能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老师还可以借家长会促进家长与孩子的沟通。

3、家长开放日——有效监控沟通家长开放日对于家长和我说并不陌生,班主任都是自己班级的主人,家长开放日是家长参与学校话题讨论的平台、更是家长畅所欲言的好去处。我们学校在每次开放日后,发给家长反馈表,对与学校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四、班主任有效沟通的成效

教育界有句俗话,教育好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如何带动一个家庭,需要学校、教师积极主动、有效地与家长沟通,沟通好了,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我现在任教六年级,由于有效地与家长、孩子沟通,收获很大,我觉得家长对我的态度亲切了很多。学生刚入学那会,和家长很生疏,谈来谈去总是孩子的学习与表现,不仅狭隘,而且很难深入,现在,却可以自如地和家长一起探讨、交流家教问题了,有的家长甚至把家里发生的事也毫无保留地告诉我,我和家长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了。和谐的师生沟通、家校沟通,让我感觉自己成了孩子与家长的一座桥梁。

家校沟通方式多多,以上仅仅是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常用的一些方法,我会牢记: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家校沟通的目的一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二是为了开发与培养家长的教育资源。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的思索与实践,相信,只要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爱心,从细节做起,快乐沟通,必能架起师生心灵的桥梁。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79

爱是两个人或者人与人之间联系的状态,彼此相依,紧密相连。总之,谈到爱时,人们想到更多是靠近和相拥。 亲子之间也不例外,爱也是从类似这些关键词发展的,孩子在母亲的子宫中用脐带相连,出生后孩子和母亲用温暖的怀抱相依相偎,再后来是在父母肩头熟睡的感觉,这些都是一幕幕美好的亲子相爱的场景。不难发现,亲子之爱的发展方向是逐步分离的,或者说是彼此的相互独立的,使孩子与父母,与家庭之间越来越能够拉开距离。

正常的爱是孩子越来越独立,这是家庭中给孩子爱的一种表达方式也是爱的终点。一个家长对孩子的爱是不是正确,最终考察的结果是他的孩子在多大程度上能够独立,能够离开父母而独立生活,独立生存,独立决定,独立经营自己的生活,能够学会独立地控制自己的'人生。

爱从依恋开始,最终导向独立,这时父母需要时刻提醒自己,也是考量自己爱孩子是不是合理的标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应该感到孩子各方面的能力越来越强,也就是孩子越大,父母应该越轻松才对,这才是培养孩子应该努力的方向。父母的教育艺术应该表现在鼓励孩子独立上,父母每天和孩子在一起,表达对孩子的爱,除了让孩子产生安全感,更多的应该基于孩子的独立能力来考量我们的爱是不是恰当。

独立的孩子生活是自己的,而不独立的孩子一切都是父母的。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80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二者相辅相成,必不可少。教育不单单只是学校老师的责任,也不代表学习科技知识便是教育的全部。

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父母的行为习惯就是孩子学习的一本教材,家长要做到言传身教。

我们班的刘奕君同学吃饭很少吃菜,经常感冒,耽误课,并且她遇到一点困难就哭鼻子。她爸爸也这样不吃菜,在与她爸爸沟通后,让孩子家长做出榜样,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要其明白失败是正常的一件事,对待事情做到努力但不强求。后来,孩子有了很大改变。

如何采取正确的方式教育好孩子?我认为必须家庭与学校两方面共同发力。家长和老师也要多多沟通,与老师一起查找针对小孩的教育问题和教育缺陷,了解孩子情绪是否稳定,采取科学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得到改进。平时多与孩子平等交流,耐心听取孩子的不同意见,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我们班的苗宇航同学学习拖拉,在家里不讲卫生。在与家长沟通后,让他给妹妹做榜样,有一个哥哥的样子,慢慢的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能自己叠被子了,学习有了进步。他的父母也不老是看手机了,能跟他谈谈学习,说说心里话。

班里还有一个男孩,家庭离异,孩子跟着爷爷奶奶,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疼爱,经常表现出一些过激的行动,与班里的其他孩子不合群,老打架,不完成作业,老师与家长沟通后,他的妈妈回来看他了,孩子也变得开朗了,与很多同学成了好朋友。

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我们要通过家校共育,来缔造学生的良好习惯和健康人格。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81

我一向觉得孩子就应在简单的环境中成长,享受她无忧无虑的童年。玩,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方式,也是我们认为的教育方式,在玩的过程中不仅仅能够让她们获得无尽的乐趣,还能够学到各种知识,透过游戏还能够让她们感受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苦恼。我不看重她此刻能学多少文化知识,我们平常关注的是她的身心健康,让她懂得自尊、自强、自立,我期望我的孩子能做一个富有爱心、懂得宽容团结的孩子。平时期望她能多参加集体活动,能和小朋友玩到一块儿,从平时的沟通和交往中来激发她的社会交往潜力、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处理事情的应变能力。能及时告诉老师自己的.需求,在课间能大胆发言。我觉得这个阶段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期,融入集体对她完整性格的形成是很有帮忙的。

在家里,我们会有意识地给她营造一个宽松自主的生活氛围,平常也把她当作朋友一样来沟通,不会拘束于某种特定的形式来教育她,而是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进行,其实我们就是她的参照物,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她产生影响,因此在要求她的同时我们更严格地要求自己。在家里,我们会给她一点独立的空间,让她学会自己管理。比如我们房间的一个角落是专门给她置放玩具的,那里的所有物件需要她自己来整理。这个效果很好,这样让她体会到了妈妈平时整理家务的辛苦,还有物件需摆放整齐,从哪里取来就要放回哪里。平常在处理问题时,我们都会征求她的想法,比如在给她买衣服的时候,会征求一下她喜欢哪个颜色,这样会让孩子觉得我们很尊重他,那么以后她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也会思考到别人的感受,多替别人着想。平常我们会尽可能抽出多的时光去与她沟通,耐心倾听她的心声,允许她发表不一样的意见,营造能让她充分吐露心声的气氛,对于正确的观点,我们会鼓励,对于不妥当的想法,我们会跟她讲道理,她仍然不明白的,我们再适时地加以引导。

总之,我们就应放下家长的架子,多点朋友式的沟通,把她真正当作家庭的一份子,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重要和职责,给她一份平等,一份信任,让她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82

从我呱呱落地那一刻到现在,已经有10多个年头了。在这10年间,爸爸妈妈的一言一行和良好的家庭氛围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无论是生活学习,还是做人做事,有无数的记忆让我难以忘怀,在我的成长历程中时时激励着我、鞭策着我。

记得有一次,我被一道数学思考题难住了,在百思不得其解之后只好去请教妈妈。妈妈给我讲了一遍,可还是没有听懂,因怕妈妈说我笨,便撒谎说听懂了。于是,妈妈又给我出了一道类似的题让我做,我因弄不清题里的数量关系,半天也没做出来。妈妈见状,狠狠地把我批了一顿,我很委曲,豆大的泪珠从脸上滚落下来。妈妈严厉地说:“做学问要诚实,有一是一,有二是二,不能不懂装懂。”听了妈妈的话,想一想自己的所作所为,我才深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是呀,如果刚才让妈妈多给我讲几遍,问题也许就解决了。”于是,我如实向妈妈承认了错误,并请求妈妈再给我讲几遍。妈妈耐心地给我讲了起来……,她边讲边用线段图把题里的数量关系表示出来,这样便于我更好地理解。一遍又一遍,我终于明白了。而妈妈呢,脸上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从此以后,每当我遇到难题时,总能静下心来认真分析,实在想不出来,就虚心向别人请教,直到弄懂为止。这个习惯,使我受益匪浅,学习成绩逐步提高。

我们这个和睦的三口之家,我是爸爸妈妈的宝贝,是他们快乐的源泉。爸爸妈妈勤奋工作,为我创造舒适的生长环境和学习环境,我在这温馨的家庭里快乐成长。我坚信,我会成长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才,让爸爸妈妈因我而骄傲,因我而自豪!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83

我是小五班蔡昕宸小朋友的家长,非常感谢老师给予我一次这么好的机会,和大家共同交流探讨孩子的成长教育这个话题。今天分享下,希望能对各位家长有所帮助,如有不认为的地方也请各位家长指出:

一、以身作则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学校。父母的言谈举止时刻在影响孩子,因为孩子的模仿能力特别强,身教胜于言教,家长要以身作则。只要是我们答应孩子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不能敷衍了事。

二、养成好习惯

1。讲道德,懂礼貌,辨是非

个人品德就是道德行为的基础,教育孩子讲道德从自身,身边做起,使其从小尊重长辈,友爱他人,孩子主动叫人。如果孩子有不对的地方,要舍得批评孩子,但是要掌握批评的火候。

2。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

开始的`时候买一些孩子喜欢的图册,逐步的更换类型,和孩子一起看,读给孩子听,慢慢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3。让他帮忙做些事情

现在的孩子都是宝,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也要培养孩子自立的能力,我们在家就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经过这半年的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孩子已经有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潜力的培养

从小养成好习惯,有助于孩子自信心的建立,自信心能够帮助孩子勇于应对困难、克服困难,使孩子更易于获得成功,这也能让孩子受益终生。

让孩子自由的发展是我们在教育孩子过程始终坚持的原则,但是自由发展并不等于放任自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老师是父母是他们的领航员、指明灯。以上是我育儿的一些感触,与各位家长一起交流。孩子半年的改变,是我们做家长看在眼里的,这些都是老师和幼儿园的功劳,是老师们不断的辛勤付出,才有孩子们的健康快乐的成长,真诚的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84

今天有幸聆听了杨正伟老师的讲座,我深切的感受到他是一位有爱心,治班有方的班主任,同时为他的“五个一”构建和谐家校关系深有所感。

一、爱心是所有教育艺术的源泉。杨老师对学生是深深爱着的,要不然他不会对班里两位同学的心理理解那么透彻。杨老师对学生的爱,换回来的'也是学生对他深深的信任。构建和谐家校关系就有了基础。从杨老师身上,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班主任的教育艺术就是爱心。

二、别出心裁有方法。从杨老师身上,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班主任要做一个有心人,无论是开学制作一份档案,还是写好一封书信,都是杨老师在工作中精心设计的好方法,他的教育方法,让学生受益无穷。作为班主任引导学生学会包容、感恩,引导家长要努力平衡子女之间的关系,才能实现孩子与家长共同成长。

家校共育是源于同一颗爱孩子的心。如何正确、有效地指导家长与孩子沟通、交流,这需要班主任多研究学生、多学习理论,需要作为班主任走进学生的内心,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家校共育素养,继续寻求家校共育的有效方法来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85

在当今时代,许多国家采取种种形式沟通社会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家庭参与对中小学生来说,具有极大的影响。家长是否有效的配合,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效果,1992年美国城市人寿保险公司所进行的年度调查,大部分教师认为,缺乏家长参与对学校教育是个“严重的威胁”,家校合作势在必行,也理所当然。

家校合作关系中重要人物的角色定位要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首先要摆正学校领导、教师、家长各自的位置,因为他们在不同的事务中担当着不同的角色,凡事绝不能以谁为主,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明确各自的角色后才能更好地去履行相应角色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一)家校合作中学校领导的角色定位

学校领导首先是鼓励士气的组织者,他要对家校合作进行大力宣传,指导,支持和鼓励,使学校教职员工对家校合作充满信心和热情,并以积极的姿态主动参与家庭的合作,营造出学校与家庭通力合作的育人氛围。其次是家校合作的策划人,他要带头参与家校合作的学校整体计划的制订,主持一些大型的合作活动。最后是家校活动的实施者,合作中有和谐的,也有矛盾的方面,学校领导通过自身人格魅力和个人能力能够机智地处理家校间的矛盾。总之,学校领导有责任激励教师加强与家长的参与活动,同时也可以通过协调、管理、资金支持以及对家长参与活动表示赞赏等方式来帮助学校。

(二)家校合作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教师是家校合作过程中的主要人物,是家校合作活动的具体策划人,组织者和参与者;他是家长的朋友,学生的知心人;他是活动资源的开发人。教师进行一次家访,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开一个家长会,要布置会场,请家长发言,请学生代表发言,让一部分学生作好服务工作,教师准备汇报材料等,所以无论是教师走出去,还是家长请进来都需要教师去组织实施。

在家校合作中,教师与家长必须是平等的关系,教师不应该利用自己特殊的地位和尊严,去影响孩子在家长心目中的地位或家长在孩子心里的地位,教师要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告诉家长,让家长感到荣幸,教师也要帮助孩子在心中树立起父母的伟大和无私,教师是家长和孩子联系的纽带,是家长的朋友,学生的知心人。

教师的工作是一个创造性的工作,家校合作的渠道随时随地因人而宜,许多活动在活动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例如:一个学生数学竞赛得了奖,如何告知家长,是打电话?发短信?带口信?如果把喜报寄给社区或单位领导再转交给家长,或许效果会更好。教师用真诚去对待家校合作,一定会开发出更多更好的活动来。

(三)家校合作中家长的角色定位。

美国学者兰根布伦纳和素恩伯格把参与学校教育过程中家长角色分为三类

1、作为支持者和学习者。有关研究发现,当家长的这种角色参与学校教育时,他们能成为其孩子有效的家庭教育者,家长的自信心以及家长对其孩子和自身的教育期望都能随着参与有所提高。

2、作为学校活动自愿参与者,自愿为学校提供无偿服务。家长可作为班主任的辅助人员帮助教育学生,可就某门学科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可就自身经历给学生做非正式报告等。

3、作为学校教育决策的参与者。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决策的全过程,即决策形成、决策执行和决策监督。

兰根布伦纳和素恩伯格只是把参与学校教育过程中家长分成上述三种角色的。我认为我国现阶段家长应该承担的角色是:

1、学校教育的合作者而不是指责者。学校教育在改革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一旦出现问题,家长要密切配合,多合作少指责,为教育的健康发展出谋划策。

2、学校教育的智慧者而不是观察者。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参与,要用智慧,用真诚来支持教育,很多家长只是形式上的而不是实质上的参与者,成了一名观察员。

3、学校教育的鼓励者而不是批评家。学校教育的发展还需要家长的鼓励和宣传,特别是在领导岗位上的家长的积极参与,友情配合。

四、家校合作关系建立的关键

在学校管理者、家长、教师这三者中,他们之间的角色转换,换位思考,是建立良好家校合作的关键之一,大家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想,可以彼此谅解,达成共识。

关键之二是创建良好的家校合作气氛。营造合作气氛的因素有两个:一是积极的态度,学校教职员工积极主动地接纳家长为合作伙伴。教职员工度量要大,要能接纳家长,有时教师会受到家长的批评,责怪,威胁。和家长的合作不是很愉快,我们还是要把家长看作是我们的上帝,彼此信任,消除隔阂,要以积极的态度接纳家长,成为合作伙伴,那么一定会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二是实际的行动,能够让家长真正介入学校事务的合作中来。

关键之三是与家长合作离不开语言的交流,老师要有诚心和富有爱心,讲话要注意方式,要多表扬孩子的长处和进步,下列几种方式能更好地与家长沟通:

1、认真听对方讲话,体会其中所表达的情感和内涵。

2、全神贯注于对方,与对方进行视力接触,通过相应的身体语言(如身体前倾,面露微笑,点头,握手)表明你的注意力和兴趣,都集中在对方所讲的内容上。

3、用开放式的陈述句对对方所表达的意见和情感作反应。

4、尊重对方,承认对方的意见对解决问题的至关重要。

五、家校合作的途径

家校合作的有效建立,必须教师要深入到学生家庭中去,同样家长要参与到学校管理和改革中来,实现真正的沟通与互动,下面介绍几种家校合作的常用途径和方法。

(一)家访。家访是学校和家长联系的重要渠道,初中三年内教师对每位学生要家访一次,班主任每年对学生要家访一次,家访过程中要作好家访记录,要求家长签字,面对面分析问题,总结经验,不埋怨、不指责、不批评,切实寻找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发展,同时,家访要了解家庭背景,人员结构,家访过程中要有礼有节,不能告状式家访,家访时,一定要让孩子在场,教师要有诚心和爱心要多表扬孩子的进步,真正起到教师、学生、家长之间建立合作关系。

(二)家长会。家长会是争取家长配合的有效途径,形式可以由家长进校举行家长会,家长会每学期举行两次,期初一次,期中一次,各年级组长主持,班主任了解学生情况,汇报学生成绩,指出学生问题,介绍班级现状,沟通家长意见。

(三)家长参与教育。请家长进校参与学校教育活动,以了解学校,认识学校与学校保持一致。每个年级都要建立家长理事会,作为家长代表参与学校方针、政策的制定,参与学校后勤的管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随时让家长进教室听课,家长与子女相互交流,使教育教学更透明。

(四)密切亲子关系,为家庭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学校安排学生做“三个一”即:帮家长洗一次脚、做一次饭、说一句悄悄话。家长安排子女为教师也做“三个一”即:帮教师做一张贺卡、打扫一次办公室、提一条意见,通过学生这个纽带把家长和学校联系起来。

(五)通过家校联系卡、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等及时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体育健康、获奖处分、重大活动、调整作息时间、临时加班或放假等信息反映给家长,同时也可以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

一个深刻、全面和真实的教育,必须是教师要了解家庭,作好与家长合作的心理准备,并且要积极鼓励家长成为学校的密切伙伴;家长要承担应尽的职责和义务,积极参与学校事务,本着对教育的负责,用积极的态度成为学校的智囊,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86

今天观看了——幼教365关于《“幼小衔接,家庭在行动”之学习准备》的专题知识讲座,很受启发!

讲座就幼小衔接应做的学习准备每个方面又通过列举实例逐一分析!给家长朋友以明确的指导!消除焦虑的同时又找到了具体的方法!

其实,幼小衔接的过程,家长的陪伴和正确引导重要!首先,引导并激发孩子对小学的向往!带领参观附近小学,讲述小学知识的奇妙!让孩子从内心喜欢并渴望成为小学生!其次,引导孩子正确的情绪表达和宣泄方式,并以身作则,用适合的方式表达情绪!引导孩子科学管理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多观察情绪变化,多倾听和接纳其内心感受。第三,让孩子多参加室外运动!比如,通过体验花样跳绳的乐趣,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增强合作意识。

幼儿入学前的.“学习准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家长朋友应配合学校实现家园共育!树立科学育儿理念,在生活中给予孩子们科学、适宜的帮助以及温暖的陪伴,减缓衔接的坡度,帮助孩子们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87

要教育好一个学生,不能只靠班主任一个人,要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学校领导、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及同学等都是直接参与转化学生工作的相关人员。要形成一种“包围”的教育环境,学生家长的力量是最为重要的。班主任一定要把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当作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来做。因此,建立良好的家校联系制度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之一。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我在加强家校联系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大家共享。

一、建立长效家访制度

班主任如果不习惯主动和家长取得联系,只是在学生出了问题时才会想到家长,长此以往会导致很多不良后果。其一可能会导致一些家长一接到班主任电话或是约见通知,就会本能地担心,以为孩子一定在学校闯了祸,见面时,心理总是忐忑不安,处在这种心理状态下的家长,很难与班主任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沟通。其二联系沟通的范围只限于那些常犯错误的学生的家长,这种联系随意性大,家长大多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面对孩子出现的问题,常常情绪激动,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

我的做法是利用寒暑假与周末时间一学期至少到每个学生家中家访一次。与家长交流的话题很多,包括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与人相处、思想动向等。家访,不仅仅是与家长的交流,更重要的是与学生的沟通,平日班主任与学生都是在学校里接触,突然改变了环境,学生的心理感觉与在校时完全不同。班主任也可以换一种身份、换一种语气与学生交流,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家访活动的效果,可能比找学生谈话要好很多倍。

二、电话互访

班主任还要建立一本家校联系通讯录,以备不时之需。现代社会,大多数家长事物繁忙,如果要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必须保持电话联系。很多家长由于工作的原因,再加上孩子住校,与自己的孩子见面机会很少,有些学生甚至一年才见到父母一两次。所以,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有些家长无从知晓。而班主任与家长的电话联系是家长掌握自己孩子的一个重要纽带。如我们班曾有一位成绩不错的学生,在家长眼里一直是个“乖宝宝”,所以父母对他很放心。没想到这个学期他迷恋上了电子游戏机,精神萎靡不振,成绩直线下降。我及时通知了家长,家长马上从外地赶回,帮忙教育、监督,学生总算回到原来的样子。

三、充分利用家长会与家长接待日

一学年一次的家长会必不可少,家长会上,班主任除了告诉家长成绩之外,还可以总结学生一学期的德育情况。家长会虽好,但间隔时间较长,所以可设立若干家长接待日。具体操作是:班主任根据自己的工作实际,以周为单位,确定家长接待日的具体时间、地点;在第一次家长会上,将家长分成若干个小组,以每个接待日接待一个小组计,定出一学期家长接待日的时间表,家长人手一份;要求家长按时间表到学校与班主任见面,交流孩子的情况。每个家长接待日上,班主任要认真备好和家长交流的内容,一定要让每个家长都能有所收获,只有这样,家长才会坚持到会,并认真对待与班主任的沟通交流。

四、让家长参与主题班会课

虽然每个家长都觉得对自己的孩子比较熟悉,但有时并未真正了解他。有时候想去了解,孩子又不一定愿意开口。我们可以邀请一些家长参加班会课,在课堂上听听自己孩子的心声。比如,前不久,我们举行了“理想与立志”主题班会,邀请了一些家长参加。在这堂课上,大家畅所欲言,雄心勃勃,大谈自己的志向与理想。很多家长听了也热血沸腾,觉得不可思议,没想到自己的孩子还有这样的雄心壮志。又比如,早恋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孩子们大多不愿与家长交流这个话题,由此我想到开一堂班会课把这个话题公开化,并邀请了很多家长参加。在这堂课上,家长也是一个发言者,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向大家敞开心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和班主任一起引导学生走出青春的误区。

五、家长参与记录学生成长手册

每学期由学生、家长、教师共同填写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的表现,一个学期下来编辑成册,期末总结,根据学生的成长轨迹分析优缺点并做出评价。在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学生把自己每一次的阶段反思和总结完整地记录下来,然后寄给家长或在家长会上交与家长。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88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形式下,对教育艺术、教育方法有了全新的要求,教育不仅仅是一张嘴、一支笔那么简单,而是全方位,立体式的全新教育模式去适应当前教育的需要。其中,学校和家长的联系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对孩子教育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更真实、更全面的了解孩子全天候的行为和思想动向。谁重视了家校联系工作,谁就掌握了教育的主动性。家校联系平台的建立是符合当前教育需要的,是当前教育重视的。

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阵地,但教育不能仅仅只靠学校,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个环境,家长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加强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因此,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相连,密不可分,家校联系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走出去,当然也可以请进来。针对本校生源复杂,家长对子女的要求层面不同,我觉得电话联系或发短信比较有针对性。

下面结合我的工作实际,谈谈如何利用“校讯通平台”建立家校联系,提高教育教学和管理成效。目前全社会对教育都十分关注,作为家长,他们格外关注学校、老师对自己子女的.教育情况以及自己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等情况……它是课堂教学的延续。

1、家庭作业完成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家长只有知道每天的家庭作业,才能更好地监督。我经常听到家长说:“我每天都问孩子家庭作业是否完成,他总是说做完了”但是老师一检查就说忘记做了或者丢在家里了。而“校讯通平台”可以彻底解决这种“学生骗家长”的问题,更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

2、定期发布考试和测验成绩,让家长实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定期通过“校讯通平台”把学生的考试或测验成绩发给家长,让家长更方便快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好了解孩子的学习动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和鼓励,提升学习的信心,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3、及时通知家长特殊事情,有利于抓好学生安全工作。有时遇到突发事情或恶劣天气,教师可通过“校讯通平台”短信平台发布“紧急通知”通知所有的学生家长,提前做好应急措施,避免了以往逐一打电话通知的烦恼,省时又省力。例如,在一次上午放学后,学校接到上级的紧急通知:下午有台风、暴雨经过我市,要求各学校下午放假半天。学校立即通过“校讯通平台”及时通知学生家长:“由于恶劣的天气情况,下午放假半天,明天正常上学”。通知避免了学生在上学路上出现安全问题。

4、易于单独沟通,不伤害学生自尊。很多家长都以工作忙的原因忽略了亲子教育,又或者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于是,反感、敌对、叛逆、孤独、焦虑、偏激等等敌对行为和心理状态就产生了,与上一代人之间的代沟也由此形成。为此,我经常利用短信平台指导家长走出家教误区,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我经常通过短信平台把学生在校的点滴进步告诉她(他)的家长,她(他)的家长也能及时地进行相应的鼓励和教育。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单靠学校教育的教学改革是不够的,要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必须构建一个教师、家长共同参与,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并共同发挥作用的开放的、立体的大教育环境。

家长和学生有着亲子血缘关系,其天然的亲子之情是无可比拟的。心理学常识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越亲密,互相之间情感的感染性越强,感化作用越大;反之,则感染性越弱,感化作用越小。因此,虽然常有家长述说孩子不听大人的话,只听老师的话,但家长的一句话抵教师的十句话的情况也同样存在。在现实的教育中,我们也深深感觉到,我们在学校里对学生进行苦口婆心的教育,刚使学生在思想行为上有了一点进步,但经过周六、周日两天或暑假、寒假的休息,就削弱或抵消了教师几天或几个月的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可见家庭参与教育对学校教育的效果具有极大的影响。家校合作教育有利于做到优势互补,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得到更多的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更多的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89

1、耐心倾听

气急攻心的家长在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时,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破口大骂。但是这样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管教孩子,关键是要找出孩子犯错的原因,从源头下手,把原因除去。

此时家长应先冷静下来,多一分耐心,问问孩子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当家长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经释放掉了很多负面的情绪。

2、放下身段

同孩子做协商有些家长总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威严,习惯用以上对下的态度来对待孩子,但是这样做往往会激化矛盾,叫他不要他偏要。这时,父母不妨放下身段,不要总是命令孩子,而是同孩子做协商,各退一步也许是很好的方法。

比如当孩子想要跳沙发,而家长却有事情要思考的时候,就可以请孩子去卧室的床上跳,或者请他等一会再跳,或者等家长把事情处理完,再带孩子去公园尽情地跳。

3、让孩子去体验后果

如果孩子老是听不进大人的话,你再怎么吼叫也是无用的。那么在保证安全和没有恶劣后果的前提下,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自己会“自食恶果”的滋味。通过自身的切实体验,孩子将能深刻领悟到家长的教导有多么正确和重要。

4、跟孩子讲道理除了平时的告诫之外,家长也要在实际的情境中教导孩子一定的道理。

让孩子有同理心,让他从其他人的角度去体会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如何影响他人。至于解说道理的方式,则可依孩子的年龄来选择讲解的深度,特别小的孩子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

5、给孩子另一个选择当孩子犯了错误,你不要只是吼叫孩子,说教大道理,而是要给孩子另一个选择。

也就是说,不要只说“不可以”,请指出一条可以的路来给他走。大脑好像一个大草原,上面已有一条从A到B的路,如果你不要他走这条路,你要先牵他的手走另一条也可以到B的路,走久了,新路的草被踩扁了,新路便形成了,而旧路许久不走,又被长出来的草盖住,便看不见了。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90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是儿童成长过程的一次重要的身份转变,也是儿童在人生的长坡上继续前行的一个里程碑。为了更有效、更科学地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衔接理念,树立科学导向,助力幼儿实现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20xx年10月15日下午我园邀请了八大峡小学大队辅导员、心理健康教师徐海燕老师为大班家长及老师们开展幼小衔接专题讲座。

徐老师以生动的案例切入,结合对幼小衔接相关政策的解读,引导家长正确看待幼小衔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避免重知识而轻能力的培养。

徐老师以《家校协同,自然衔接》为题,从培养什么样的孩子、幼小衔接常见的误区及其带来的不良影响、如何科学做好幼小衔接三方面入手,重点向家长们阐述了如何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规则意识及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在互动答疑环节,徐老师结合自身多年的从教经验,通过丰富的实践案例解答了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并向家长提供了具体、可操作性的建议。

活动中,家长们认真参与,用心聆听,老师们认真学习,做好记录。活动结束后,家长们通过微信群分享自己的感受,纷纷表示在日后的教育过程中,将与幼儿园携手共育,更加科学、有效地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准备。

通过本次幼小衔接讲座,家长们真正了解了“幼小衔接”的含义,也懂得如何科学地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同时,也让家长们了解到从幼儿园到小学要科学过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知识、技能的准备更为重要。相信通过幼儿园、家庭的共同努力,孩子们一定能愉快、顺利的度过幼小衔接的美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