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文学 > 随笔 > 正文

燕鸥之舞

作者: 钟景峰2024/06/11随笔

驾车行至灞渭廊桥西头,向南拐入灞河西路三四百米,东望是浩浩汤汤的灞河,西沿茂林修竹护坡的小道而下。放眼辽阔的湿地间,横陈着波光粼粼的湖泊,即是此行的目的地。

我是应友人之邀来观摩"打鸟"的,今天拍摄的对象是燕鸥。我不识燕鸥,提前做功课得知,它是鸥科中体形较小的海鸟,翅羽呈灰色或白色,头上有黑色斑纹,尾分叉,因与家燕的尾形相似而得名。燕鸥是鸟类世界的飞行家,可从南极洲飞到遥远的北极洲地区,行程17600多公里。它身体轻盈,比鸥更流线型,飞行时的长尾及翅羽非常优雅。能在灞渭湿地遇见它,何其有幸。

我们比约定的时间早到了,趁这工夫,我沿水岸看这湖泊的阵势,一望无际之内,因了弯曲的地形和树木绿植的区分,形成了各具特色碧水接连的湖泊群,小路,堤岸,休憩之处,自然僻静,人迹稀少,难怪会成为鸟类栖息的天堂。

走近一处较大的湖泊,绿树掩映,波平如镜。堤岸两侧,各有十几人或站或坐,静守着"长枪大炮",镜头对准湖心一处。几只鸟突然现身,闪电般俯冲至水面,还没看清咋回事,一只鸟带着浪花从水下冲出,叼着一条小鱼展翅而去,其他鸟则翻飞转身追逐,眨眼便不见所踪。我非常好奇,问这些鸟是燕鸥吗,有没有别的?都是燕鸥。哦,这就是燕鸥!

参加人员陆续到齐,清一色的老年人,都是"重装备".汤老师让大家先选好位置调好相机,待强光收敛开始拍摄。已在湖边"打鸟"的这拨摄友要撤了,他们早上六七点来,已近十个小时。两拨人不相识,有人边打点行装边大声问:这儿还有没用完的物品,给你们留下吧?有人抱拳答道:谢谢,不用了!在场的人都笑。跟前走过的两位老者令我印象深刻:前头那位六十多的样子,黑红脸膛,很是健硕,背大号行李箱,左手提折叠椅包,右手抱六百定焦大炮镜头和仍连接着的三脚架,负重绝对不轻,却是乐乐呵呵;后边的年龄至少七十以上,行李也不差上下,脚步有些迟滞。我想,放着品茶听戏的清福不享,起早贪黑风吹日晒四处奔波,到底所为何来?

下午4点,我们这拨人上场了,二三十人在南岸各择地势一字排开,"长枪大炮"稳稳固定在三脚架上,折叠椅一坐,气定神闲注目湖心。我找了视野开阔处站定,刚才与燕鸥短暂相遇,已被它们的敏捷与优雅吸引,现在是等待观赏一场绝佳表演的心情。

接下来的时间里,燕鸥不时地突然飞临,箭一般穿入水中,叼起小鱼便扬长而去,来无影去无踪,足见它眼神的犀利和飞行的敏捷。更有意思的是,它们似乎知道有那么多人关注着,专门编排了一样,一会儿单飞,一会儿双飞,一会儿又群飞,快速展翅亮相,优雅盘旋,闪电俯冲,叼鱼踏浪,竞相追逐。与此同时,相机高速连拍的声音和拍摄者的叫好声此起彼伏,萦绕湖面。在紧张拍摄的三个多小时里,燕鸥,这优雅的精灵,又何尝不是来赴精彩绝伦的水上芭蕾舞会!

汤老师把他的长焦镜头换装上我的普通相机,调设好各项参数,让我坐他的位置体验拍摄,我便怀着好奇去了。按他讲的要领,通过镜头连续追踪对焦,一有燕鸥闪入迹象或泛起水花,即刻按住快门连拍,直至燕鸥飞离。"打鸟"专业相机,一按快门就是三四十张,我的普通相机只能八九张,对于燕鸥捕鱼高频运动场面的记录,差强人意。近两小时体验下来,我感觉只是在"盲打",镜头里看燕鸥之舞,都是一闪而过。有好几次,燕鸥离去刚松开快门,有人高喊"鱼掉水里了",又紧张寻找按下快门,连续反复两三次才罢,忙乱之态可想而知。只知道拍下了很多,且因注意力过度集中,很累。而其他人,个个喜气洋洋,边收拾器材边说笑,一致的评价是:今天真过瘾!对于我说的"盲打",朋友道,初学的人就是这样,顾了东顾不了西,这里有个老专业摄影师,沉稳得很,看着闲闲的,瞅准时机一出手,张张都是大片。

晚上回到家里,快速浏览一遍,存优去劣,剩下的二十多张令我爱不释手,一下午燕鸥之舞的优美瞬间,活生生展现在眼前,有从空中闪电般俯冲至水面与倒影相映成趣的矫健,有叼着小鱼从水中冲浪振翅腾起水花四溅的酣畅,有三五只优雅翻飞追逐嬉戏的闲适……看着燕鸥欢快的千变万华的美妙舞姿,我被深深地震撼了。由此,也感知了银发"打鸟人"热爱生命与自然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