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2024/06/18心得体会

此篇文章幼小衔接心得体会(精选97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1

孩子进入大班以后,幼小衔接一直是老师和家长最为关注的问题。孩子很快将结束幼儿园大班的学习,进入小学教育,我的心情既欣喜又焦急。欣喜的是孩子长大了,马上是一名小学生了,可以学到更多知识;焦急的是作为家长我没有头绪,怎么才能使孩子在进入小学后能很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呢?虽然在幼儿园,幼儿园老师向孩子传授很多知识,但小学是对儿童进行正规学校教育的专门机构,孩子一上学就要独立地参加学习,开始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计划接受课程,这与幼儿园学习的要求与形式都不同。

为了帮助家长有的放矢地进行充分的入学准备,20xx年6月9日机关幼儿园和井冈山小学联合举办了题为“我要上小学了”的专题讲座,为家长们释疑解惑。抱着满心的期待,我参加了这次幼小衔接的讲座。

讲座在四楼的多动能教室举行, 首先通过一个专题片,介绍了井冈山小学的基本情况、办学特色和理念,展示了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和课外活动。接着从生活方式、学习方式、行为方式的转变等方面阐述了幼儿园和小学的区别。分析了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新生入小学出现的一些问题,着重介绍了如何使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的有效方法和措施。中间穿插了井冈山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的才艺表演,看着他们稚嫩认真的演出,可以感受到他们在学校里的成长。另外还有一个简短的数学公开课,老师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让全场的孩子都跟着互动起来,气氛高涨,孩子们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最值得期待的是井冈山小学的参观了,孩子们牵着家长的手,在老师的指引下有序的参观了井冈山小学的校园和一年级的教室,好奇的站在门口张望着,看着一年级的小朋友在认真的上课,平时叽叽喳喳的宝贝此刻也变得乖巧懂事了,上小学的期待让他们对这个新奇的校园环境充满了无比的憧憬。虽然仍是幼儿园大班的孩子,老师还是给孩子们留下了第一张入学前的合影,一张张小脸上都绽放出花一样的笑容。

四年的幼儿园生活,小君妍在老师的关心下慢慢的成长,从最开始的不适应到现在的自如,从最开始的腼腆害羞到现在的才艺小明星,一点一滴都离不开每一个老师的照顾和教育。马上九月份就要迈入小学的校园了,虽然很期待,但是也有着对幼儿园的眷恋与不舍。

非常感谢此次幼儿园和老师为我们提供这样一次重要的讲座,让我们家长有了思想准备,能提前做好孩子的幼小衔接的一些准备工作,让我们的孩子能顺利地进入小学的教育。对于即将入学的孩子来说养成良好的习惯比获得知识还要重要,良好习惯地养成,对孩子今后的学习很生活都大有好处。幼儿园就是一个良好习惯的起点,一个集体生活的最初体验,谢谢大一班的各位老师,让我的孩子在成长之初对学习对生活充满了最美好的启蒙和憧憬,也给她步入小学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无论何时,幼儿园永远是她生命中最美好的记忆。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2

女儿今年6周岁了,准备9月份入小学,“是否应该让孩子提前学习小学课程?”这两种想法一直让我犹豫不决左右矛盾,如果提前学习了小学课程我怕孩子在正式进入小学后,因为老师讲的知识都会了,不认真听课,不能养成一个良好的听课习惯。如果不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又但心孩子上学小后跟不上班级课程的进度,从而影响到孩子对学习信心。《“幼小衔接”特别策划》中提到的现状无论是角度还是观点,正是我们做为家长重点关心的问题。下面谈谈我通过阅读《幼小衔接》所得到的启示及心得体会。

通过阅读了心理学家格塞尔著名的双胞胎爬楼梯实验结论同时也参考了“三年级效应”我个人认为启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孩子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与让孩子提早学习过多的小学课程相比要重要的多,另外有好奇心的孩子会主动学习自己感兴趣知识。

“孩子对成绩、分数是没什么概念的.,也不知道分数意味着什么”一句话说的特别好,其实真正在意分数的是我们长家,我们对成绩和分数认识,决定了孩子对成绩和分数的认识和看法。孩子考不好的原因有很多,可是因为粗心大意

也可能是学习方法不对等原因,因此我们家长首先要保持淡定,然后我们和孩子一起分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最后同孩子一起找出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阅读《“幼小衔接”特别策划》为我做好孩子进入小学的准备指出了正确的方向,同时我也在根据《“幼小衔接”特别策划》指导,查找自己身存在的问题,调整自己与孩子的交流方式,有方法的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做为家长让我们以平常心陪伴孩子共同成长吧。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3

近几年来,幼小衔接一直都是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如何实现幼儿顺利的过渡到小学学习生活,幼儿教师、小学教师以及家长都应该作出相应的努力。而此次镇托幼办联合小学,共同开展的幼小衔接活动让我感受颇多。

衔接、衔接,就是幼儿与小学生、幼儿教师与小学教师的联系交流与沟通。小学教师经常走进幼儿园,面对天真活泼的孩子,喜爱之情充满心中,对于他们的常规习性也会有充分的认识。幼儿也会对这些和蔼可亲的老师留下美好的印象,进而在幼儿升入小学时,教师与孩子能更快的彼此熟悉、彼此适应。幼儿教师带领孩子走进小学也是幼小衔接活动的重点内容,如何做到形式丰富多彩、效果明显,这就需要小学幼儿园彼此之间,老师之间的沟通、配合默契。幼儿教师安全有序的带领孩子进入小学,参观校园,孩子与小学的大哥哥大姐姐一起做操,或许会在一年级的队伍中发现曾经的幼儿园的好朋友。他们已经先一步开始了小学生生涯,在羡慕、憧憬的情感下,催促着自己要马上进入小学。看看他们的课间十分钟,听听他们的上课,感受一下小学生活的氛围。

这里我想要说一下,幼儿与幼儿教师听小学生的课,是要听什么呢?从两点来说,幼儿“看”比“听”多,看看小学生坐的多好,回答问题时站的多好,没有乱下座位的、没有说悄悄话的,大家都在认认真真的听老师讲课,仔仔细细的做练习。让幼儿心中牢记小学的课堂形式,因而在幼儿园大班的课堂活动中尽量模范。幼儿教师听看并重,听小学教师的讲课内容是什么,方法是怎样的,如何做到让孩子稳稳坐在座位上,从而幼儿教师了解到在大班一个月的幼小衔接过渡期应该怎样开展教学活动。看看小学生们的常规,比较自己幼儿的差距,进而改进。

幼小衔接研讨会直接交流讨论,小学主任、一年级老师直接提出建议,加强幼儿习性的培养,生活上、学习上的良好习惯的养成训练,例如:会排队走、上厕所有序,会正确的拿笔、看书姿势正确等,这些看似小而容易,却是重要而繁琐。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学习习惯会让幼儿最快的适应小学生活,学习习惯的良好有助于在小学课堂上能注意力集中的听课,学习成绩自然不会落后。而习惯养成需要幼儿教师不断的重复纠正,幼儿的可塑性很强,给以他什么影响,很有可能就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因而习性培养重于一切。

我们在讲述幼小衔接这一主题时,主要关注幼儿园与小学这两个方面,人们往往会忽略家长的作用。我一直认为家长的影响作用和教师作用是并重的,因而需要幼儿园学校进行宣传幼小衔接的相关知识。利用家长来园接送幼儿、电话交谈等形式,与家长及时沟通和交流,让家长及时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自己的孩子当前的发展水平和状况,并对其进行专门的教育和训练,使家园、家校能更进一步的配合,相互理解和支持,使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的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学习与生活。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4

幼小衔接顾名思义,是幼儿园进入小学的第一步,幼小衔接这个重要的转折点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有效的幼小衔接必定是“以儿童为中心”的,引导儿童学会学习、提升问题解决与创新实践能力,使孩子顺利渡过幼儿园到小学生活的过渡期,为孩子的小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鼓励孩子上小学,激发他们的向往之情。

其实一般来说6岁左右的孩子在身体和心理上都具备了上小学的条件,他们内心对于小学是非常向往的,他们会羡慕戴着红领巾背着书包上学的小哥哥和小姐姐,渴望新的书包,新的铅笔盒,新的衣服,时时刻刻都流露出对小学的向往之情。

家长在这个时候要特别留意孩子的心理状态,积极鼓励孩子上小学,时常以鼓励的口语激发他们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之情,例如家长可以这样说:“宝宝真棒,宝宝长大了要上小学了!”,让孩子对于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充满期待,也感到光荣和自豪。

家长也可以在有空的时候带孩子到小学的校园里面逛一逛,走一走,让孩子提前感受和熟悉小学的校园和氛围,见到校园里的小学生,也可以趁机教育孩子,激励他们:“以后你也会像小哥哥小姐姐一样,在小学的校园里面认字,数数,学很多知识,你也会跟他们一样聪明一样棒!”

二、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我们都知道,在幼儿园里面孩子过的是一种被照顾着的集体生活,幼儿园的老师整天都跟着,吃饭、穿衣服、系鞋带、上厕所,老师都会看护周到,及时给予帮助。但是进入小学后,则是相对独立地生活,孩子必须有生活自理的能力,自己学会照顾自己,自己系鞋带、穿衣服、上厕所。这时候老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小学也有很多学生守则,学校规章制度,孩子需要自己学会集中注意力,学会自控能力。

作为家长,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不要溺宠孩子,什么事情都替他们打理好,要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穿衣、系鞋带、如厕,自己的玩具学习用品自己收拾好。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家长们也不要急着帮孩子解决,先引导他们,然后让他们想办法去解决。这是培养孩子独立性非常重要的环节,这对于他们以后进入小学甚至是以后的人生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家长不能随时随地看护陪伴着孩子。进入小学后,他们需要自己去处理他们遇到的'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上的问题。

此外,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也可以制定一些家庭的小规则和奖罚制度。这对于他们培养自控能力和良好的习惯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培养孩子与人沟通的能力。

相对于幼儿园,小学生活更加独立,自主和多变,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性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对于他顺利、成功地展开新的校园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有效的幼小衔接不仅仅是大班下学期或者这学期内某一个月的目标,而应该是幼儿园三年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时期的目标。培养孩子良好的沟通能力,家长们可以带孩子多出去走走,多和陌生人见面,消除孩子对陌生人的畏怯心理。多让孩子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让孩子既可以跟大哥哥大姐姐沟通,也可以做比自己小的孩子的领导者,增强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在平时生活中,家长可以跟孩子分享自己的一些见闻,诱导孩子也学会和别人分享自己的心声,分享自己的食物分享自己的玩具。家长还可以让孩子邀请他们的小伙伴到家里做客,让孩子以小主人的身份招待小伙伴。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5

女儿今年6周岁了,准备9月份入小学,“是否应该让孩子提前学习小学课程?”这两种想法一直让我犹豫不决左右矛盾,如果提前学习了小学课程我怕孩子在正式进入小学后,因为老师讲的知识都会了,不认真听课,不能养成一个良好的听课习惯。如果不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又但心孩子上学小后跟不上班级课程的进度,从而影响到孩子对学习信心。《“幼小衔接”特别策划》中提到的现状无论是角度还是观点,正是我们做为家长重点关心的问题。下面谈谈我通过阅读《幼小衔接》所得到的启示及心得体会。

通过阅读了心理学家格塞尔著名的双胞胎爬楼梯实验结论同时也参考了“三年级效应”我个人认为启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孩子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与让孩子提早学习过多的小学课程相比要重要的多,另外有好奇心的孩子会主动学习自己感兴趣知识。

“孩子对成绩、分数是没什么概念的,也不知道分数意味着什么”一句话说的特别好,其实真正在意分数的是我们长家,我们对成绩和分数认识,决定了孩子对成绩和分数的认识和看法。孩子考不好的原因有很多,可是因为粗心大意也可能是学习方法不对等原因,因此我们家长首先要保持淡定,然后我们和孩子一起分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最后同孩子一起找出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阅读《“幼小衔接”特别策划》为我做好孩子进入小学的准备指出了正确的方向,同时我也在根据《“幼小衔接”特别策划》指导,查找自己身存在的问题,调整自己与孩子的交流方式,有方法的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做为家长让我们以平常心陪伴孩子共同成长吧。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6

长期以来,“幼小衔接”一直是幼教和小教普遍关注,但又一直没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以往的幼教和小教“两层皮”,“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现象,使幼小过渡出现了“断层”。

不少小学教师不了解幼儿教材教法,幼儿教师不了解小学教学大纲和教材,再加上各幼儿园、学前班为迎合部分家长“望子成龙”急切心理,片面强调各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幼儿能力及性格的培养,使幼儿教育“小学化”长期得不到根本改变,违背了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

而重复的知识传授又使入学新生产生厌学心理。而另一些幼儿园、学前班则缺乏教学规程,放任自流,使幼儿教育“保育化”,浪费了大好教育时机。

实践证明,如果学前教育抓得不好,会影响人一生的发展,所以幼小过渡的准备应从幼儿园小班抓起,重点放在大班和学前班,使幼儿平稳过渡入学,为其终身学习奠定牢固基础。

首先,培养幼儿对未知世界产生浓厚兴趣,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诚如一句名言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孩子如果对周围世界有浓厚的兴趣,那么他自然会专注的去想、去听、去问、去探索。

培养幼儿的这种可贵精神不是一年半载之功,必须从幼儿入园时做起才行。鲁迅说:“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得理解,一味蛮做,大有碍于孩子的发达。”而学龄前的孩子们常常会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以下的情形,想到花开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言语;他们想飞上天空,想潜入蚊穴……,我们应通过孩子这种丰富想象力和好奇心,引导幼儿把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把丰富的想象力和好奇心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经过引导使幼儿的有意注意、兴趣、爱好、求知欲变得稳定持久,又把兴趣做为学习的动力。既然小学要教会儿童读、写、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前教育就应为此做好准备,即组织幼儿进行“前阅读”、“前书写”、“前运算”活动,如:利用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兴趣,引导他们看色彩艳丽的画册、图片,进行“听读游戏识字”,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或游戏过程中听读、跟读、识记、朗读、背诵儿歌,从而识认常用汉字,为儿童进入小学转而以抽象符号为主要学习内容做好准备,这就是“前阅读”,幼儿教育中没有“写字”一课,但幼儿教育中的绘画、手工等发展了幼儿手指握笔小肌肉的灵活性,使孩子握笔轻松,运笔线条均匀,为幼儿入学后书写打下坚实基础,这便是“前书写”。孩子们在幼儿园经常开展的“穿珠”、“取物”、“开火车”等多种游戏活动有目的训练了点数,也就是“前运算”。可见,这些游戏活动就是适合幼儿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的,是容易被幼儿接受的,也为幼儿进入小学做了准备。

一提起小学生,幼儿园的孩子们总是觉得非常羡慕,多少还有些感到神秘。根据幼儿这种心理.幼儿园大、中、小班都可以把小学生请来,请小学生讲讲他们的学习、生活、劳动,讲讲少先队、队旗、科技活动、夏令营,使小学生与幼儿距离拉近,激发幼儿向往自己快快长大,带上红领巾,早日成为小学生的愿望。对于大班或学前班的幼儿还可以有组织的把他们领出去,参观小学校,看他们上课、活动等等,把幼儿想的、听的变为直观感受,使学龄前幼儿渴望成为小学生。其次,培养幼儿自理、自立和人际交往能力。幼儿园的一日生活都在老师、保育员和家长们的照顾下生活,而进入小学就意味着独立生活的.开始,离开别人的监护,许多孩子表现出惊慌、恐惧、不知所措,也有的孩子放纵,安排不好自己什么时候该做什么。

因此,为了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后独立生活的准备,幼儿园还要逐渐培养幼儿的幼儿独立收拾和整理自己的用具、玩具、衣物等。

为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主动性,还要给幼儿提供机会,让他们自己选择和安排游戏、玩具和伙伴,学会考虑和决定自己“玩什么”、“做什么”,老师和幼儿一起讨论和决定事情,可以使幼儿充分学会表达意见,并在执行决定的过程中获得体验成功的喜悦和机会。关于这种能力的培养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它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密切配合,要经常持久地进行,从幼儿入园时就应开始。

实践证明,那种事事处处都代替孩子去做的家长们,虽然重视知识的学习,但是他们的孩子进入小学一般是不能适应小学生活的。那些受陈旧教育思想影响,只让幼儿围着老师转,没有独立意识,没有人际交往的教育方式,即使在入学前使孩子学会了加减运算、汉语拼音等基础知识,他们送出去的学龄儿童也同样不能适应小学生活。因此,在入学前培养幼儿人际交往能力是很重要的,他可使幼儿入学后更容易适应新环境,减少骤然进入陌生老师和小朋友之中所产生的交住困难。最后,要抓好常规训练,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到了大班的幼儿更接近入学年龄,入学前的准备教育要更具体。

第一,要培养大班儿童或学前班的幼儿具有良好的组织性、纪律性。增加集体活动.教育他们热爱自己生活的集体,组织幼儿进行集体或小组性活动竞赛或集体布置活动室等等,形成良好集体风尚。

第二,训练幼儿具有“坐、立、走、说、写、看”的正确姿势,养成每天坚持看电视中的一段儿童节目,并能讲述其主要内容及情节,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表达、记忆能力。

第三,在学前班、大班各种教育活动中,要注意培养幼儿延长有意注意时间。心理学家乌申斯基说“注意是一座‘门’,所有从外界进入心灵的东西都要通过它”。从小学一年级学生来看,儿童的学习适应能力,有的一入学就可能表现出两极分化,有的儿童注意力集中,而且持续时间长,有的儿童注意力难以集中或注意时间较短暂,导致儿童进入正规学习以后成绩悬殊。因此,在大班、学前班下学期学习,还要调整作息时间,为幼儿人生下一个阶段的到来奠定基础。

第四,制定学前班幼儿一日生活常规训练卡,其中有关规定由教师和家长共同监督指导并坚持定期总结。

总之,搞好“幼小衔接”要从多方面入手,起步要早。如果把入学准备教育重点只放在入学前一年,只教幼儿学习汉语拼音、读写汉字、做算术题,有的甚至让幼儿提前学会一年级课本的内容,那么,这种“小学化”的学前教育是不可取的。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7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家儿子进入小学校园已经1个月了,认真倾听了高老师声情并茂的讲座,了解到上小学的孩子有着或多或少的学习压力与人际交往压力,如果没有合适的疏导,有些孩子甚至难以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和学习方式,出现抗拒心理,出现的“厌学”情绪。因此做好幼小衔接显得尤为重要,那么该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家长首先心理定位必须准确

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接受程度是不一样的,不能把每个孩子学习的指标如同参考工程建设指标一样。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出色的地方,要看到孩子的优势,针对孩子的学习接受程度,理性的给孩子定位,与其让孩子被动的承受学习的压力,不如让孩子主动的体会学习的快乐。

二、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以及生活自理能力

小学的作息时间更为紧密和严格。从早上起床时间到路上交通时间,再到上课时间、活动时间、作业时间、休息时间、上床睡觉时间等等都环环相扣。所以对于孩子的时间观念的培养就显得由为重要,但是身为家长就要以身作则,因为现在孩子还小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强,还处于一个懵懂期,被动的认为家长在做的就不会错,家长需要早起,下班回家不管多累,现在流行的“葛优躺”是最好不要出现,应该是把我们回到家里需要做的事情马上处理,这样孩子就会知道放学回家自己要做的事情是写作业,而不是有样学样的“葛优躺”了; 家长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要坚持做完。写作业时一定要认真写,写完后书包收拾好才能去看电视和玩。给孩子一定的时间自己去支配。孩子需要有自理能力时,没有给予适当的教育和训练,那么他就会丧失做人的一种能力,无法站在已有的经验高度上体会对他人的责任心,适当的让孩子做点家务, 在做事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大人不应因此指责孩子,更不能惩罚孩子,而应首先鼓励孩子做得对的地方。对于孩子有失误的地方,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问题所在。孩子年龄小,认识水平不高,考虑问题不周全,力气小,不能帮到很大的忙,甚至可能会帮倒忙,但是没关系,我们需要的是孩子学习的过程,并不需要结果。

三、培养孩子交际能力

人是群居动物,有人比喻成豪猪,冬天为了取暖,他们必须离得近一些,但是因为距离太近,它们的刺又会刺痛对方,因此只能保持适当的距离。所以说人际关系的培养还是需要一个比较完善的交际能力去维系。对于孩子交际能力的培养我给与孩子的就是几句话:谦虚、不骄不躁,去发现他人比你优秀的地方,心怀感恩之心。

四、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

说到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不如是说来增强家长的知识面。当今社会电子产品以及电子设备太多,不让孩子接触是做不到的,像大禹治水一样,堵不如疏。让孩子去接触电子设备,引导孩子在网络上去接触有教育意义的动画以及游戏软件。例如:我的孩子在家玩的游戏软件是“悟空识字”,动画类的:“福鼠三十六计、哈利学前班、唐诗三百首”,这些东西需要家长陪伴着孩子去看,家长自己必须知道里面所讲的内容,并能在孩子产生疑问的时候,能够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解答孩子的疑问。对于孩子的阅读能力,我并不赞成让孩子睡前看书,因为看书是一种有意识活动,睡前大脑应该适当放松。孩子接触事物比较少看完书大脑会处于高度的思考状态,不利于睡眠。我一般会在睡前让孩子听听比较舒缓的古琴曲,让孩子早点休息,睡足10个小时。早上起床,我会让孩子朗诵课文或者孩子感兴趣的书,这样既让孩子增强了阅读能力还锻炼了孩子的朗诵能力。 总之,老师和家长互相协作,“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孩子缺少自主学习能力,老师给我们一个方向,家长要顺着老师所给的方向,督促孩子更好的接受并吸收所学习到的知识。、共同努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好心态。让孩子愿意上学,喜欢上学,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8

起初看到这个讲座预告的时候,想想孩子刚上小班,感到有点早。但听过之后,我感到不但不早,而且非常及时有效。欧阳老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幼教老师,她所讲述的内容正是我们很多家长现在所面临的问题。老师提到的四个误区,就是我们家长常常容易踩到的雷点,尤其那句“孩子小脚穿大鞋,不仅跑步不快,还可能出现问题”,深入浅出的讲述了幼小衔接中错误行为的危害。通过这次讲座的学习,我对正处在小班的孩子有关幼小衔接方面的感悟如下。

一、帮助孩子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一个好生活习惯,对于孩子的成长很关键,尤其进入小学后,在仅仅几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里,孩子们要完成喝水、小便、放松调节自己等多项内容,容易出现下课了只顾着玩,而不去大小便,久之对学习和生活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而这个习惯与我们家长有很大关系。由于对孩子的溺爱、自己焦急的心态,每当孩子慢腾腾地穿衣、洗脸、吃饭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去帮助她完成。现在深刻明白,小班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和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期,更是对以后幼小衔接有着很大的辅助作用。因此一定要养成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而我们家长要做的就是保持足够的耐心等待,给孩子时间和机会,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幼儿做好入学后独立生活的'准备。

二、帮助孩子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小班的孩子还小,不能独立完成阅读,因此坚持亲子阅读尤为重要。从上幼儿园开始,根据老师的要求,每天抽出半个小时,陪孩子一起阅读绘本、故事等书,不仅让孩子沉浸在书的海洋、增长了知识,还增进亲子关系,更是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以后上小学养成阅读习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帮助幼儿养成学会倾听的好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担心孩子们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不断地提醒孩子们注意这样、注意那样,家长不由自主的就变成了一个爱唠叨的人,一句话说上好几遍。如,洗手时反复强调如何正确洗手,收玩具时不停的教导如何放置玩具等,结果孩子们会产生依赖性。听不清要求没关系,反正一会儿妈妈还会说的。因此进入小学后,孩子容易出现的问题还包括由于听不懂老师提出的要求,孩子不会倾听,不能够抓住老师说话的重点。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还要学会管住自己的嘴巴,不反复提醒,使督促幼儿形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9

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在学习与生活制度等都存在着一些差异,前者是以游戏和能力发展为主导形式的教育,后者是以正规课业和静态知识学习为主导形式的教育,这种客观存在已造成幼儿入小学后的不适应,因此,为了处理好幼小衔接的连续性与阶段性问题,我们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教育环境的创设、日常生活的管理、家长工作的开展等途径,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因此,帮助幼儿走好从幼儿园到小学这个坡度,为孩子顺利进入小学和个体的发展创造了可能性。

一、关注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学习、生活、卫生习惯从而加强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每天早晨要求幼儿做到早睡早起,有规律的生活。我们创设了生活墙:我的好习惯,让孩子逐渐养成晚上早睡觉,按时到园,不迟到。培养幼儿遵守作息制度,有规律的生活,升入小学后就能很快适应小学生活。还创设了我能干的主题墙,内容有穿脱衣服比赛、自己系鞋带等。

二、关注幼儿的任务意识、规则意识和独立意识的养成。

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力所能级的事能按时行动,久而久之,就能形成良性的动力。幼儿做事很随便没有计划想要做什么就去做,要他们有条不紊地做事很难,于是在各种活动中,运用故事、儿歌、歌曲等方式取得幼儿们的强烈兴趣,从而做到按时完成不拖拉。给幼儿布置小任务:今天我来播新闻。回家准备几段新闻,让孩子轮流学当播音员。

每个班级都有小小值日生,他们每天为大家服务,在每天的值日生工作中逐渐建立起的任务意识。

三、关注幼儿能力、兴趣的培养。

重视幼儿情商的发展在活动中发现幼儿的兴趣爱好,帮助幼儿分析成败的原因,增强其获得成功的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态度。因此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我们更加关注的是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如我们利用幼儿的游戏活动,提供一定的材料、创设情景,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区角活动中提供资料库,让幼儿自己查阅,使幼儿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做好家长工作,形成教育合力。

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没有家庭教育和社会的相互配合,教育就不成合力,教育就难以真正影响和实施。因此,为增加衔接工作的`实效性,做好家长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针对幼小衔接工作,开学期初召开专题家长会,以取得家长的配合。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其了解幼儿园的幼小衔接教育,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吸引家长参与并重视幼小衔接工作。要求家长在家庭中做好幼儿入学前的生活、心理、学习物质的准备。《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 幼儿园教育应和小学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然而幼儿园和小学是分属两个学段的教育机构,在教育目标、任务、内容、形式和方法等方面有明显差异,儿童从幼儿园那种以游戏为主导的活动模式转向以课堂教学为主导形式的学习模式,很难一下子适应。因此幼小衔接工作也为大班教师所重视,在大班后期有意识的增加有关内容,但是还存在脱节的现象。此次,在教育局下达的有关幼小衔接活动的指导意见要求下,我们幼儿园及时调整部署安排做了多方面的工作,得到一些成效。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10

孩子进入大班以后,幼小衔接一直是老师和家长最为关注的问题。孩子很快将结束幼儿园大班的学习,进入小学教育,我的心情既欣喜又焦急。欣喜的是孩子长大了,马上是一名小学生了,可以学到更多知识;焦急的是作为家长我没有头绪,怎么才能使孩子在进入小学后能很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呢?虽然在幼儿园,幼儿园老师向孩子传授很多知识,但小学是对儿童进行正规学校教育的专门机构,孩子一上学就要独立地参加学习,开始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计划接受课程,这与幼儿园学习的要求与形式都不同。

为了帮助家长有的放矢地进行充分的入学准备,20xx年6月9日机关幼儿园和井冈山小学联合举办了题为“我要上小学了”的专题讲座,为家长们释疑解惑。抱着满心的期待,我参加了这次幼小衔接的讲座。

讲座在四楼的多动能教室举行,首先通过一个专题片,介绍了井冈山小学的基本情况、办学特色和理念,展示了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和课外活动。接着从生活方式、学习方式、行为方式的转变等方面阐述了幼儿园和小学的区别。分析了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新生入小学出现的一些问题,着重介绍了如何使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的有效方法和措施。中间穿插了井冈山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的才艺表演,看着他们稚嫩认真的演出,可以感受到他们在学校里的成长。另外还有一个简短的数学公开课,老师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让全场的孩子都跟着互动起来,气氛高涨,孩子们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最值得期待的是井冈山小学的参观了,孩子们牵着家长的手,在老师的指引下有序的参观了井冈山小学的校园和一年级的教室,好奇的站在门口张望着,看着一年级的小朋友在认真的上课,平时叽叽喳喳的宝贝此刻也变得乖巧懂事了,上小学的期待让他们对这个新奇的校园环境充满了无比的憧憬。虽然仍是幼儿园大班的孩子,老师还是给孩子们留下了第一张入学前的合影,一张张小脸上都绽放出花一样的笑容。

四年的幼儿园生活,小君妍在老师的关心下慢慢的成长,从最开始的不适应到现在的自如,从最开始的腼腆害羞到现在的才艺小明星,一点一滴都离不开每一个老师的照顾和教育。马上九月份就要迈入小学的校园了,虽然很期待,但是也有着对幼儿园的眷恋与不舍。

非常感谢此次幼儿园和老师为我们提供这样一次重要的讲座,让我们家长有了思想准备,能提前做好孩子的幼小衔接的一些准备工作,让我们的孩子能顺利地进入小学的教育。对于即将入学的孩子来说养成良好的习惯比获得知识还要重要,良好习惯地养成,对孩子今后的学习很生活都大有好处。幼儿园就是一个良好习惯的起点,一个集体生活的最初体验,谢谢大一班的各位老师,让我的孩子在成长之初对学习对生活充满了最美好的启蒙和憧憬,也给她步入小学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无论何时,幼儿园永远是她生命中最美好的记忆。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11

大班幼儿即将“毕业”,升学成为一名小学生。幼儿能能否很快地适应小学生活,完成阶段性转变,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尤为关键。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育向小学教育模式转变的过渡性阶段,是小学教育的开始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幼小衔接主要目的在于:一是让幼儿非常自然、顺利地适应小学学习生活;二是通过学习,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自理能力、和生活能力。本学期,我们幼儿园大班成立了"幼小衔接"小组,并积极开展研讨会,制定幼小衔接具体计划,在家园共育的基础上幼小联手,实现幼儿向小学生顺利过渡。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呢?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1、我园建立了合理的幼小衔接制度

我园积极鼓励家长配合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在家园共育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让家长了解幼小衔接进展情况,加强幼儿园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为家长提供各种有价值的资料。

2、时间上与小学作息时间互相靠拢

按规定幼儿园大班集体活动时间是三十分钟左右,以游戏的方式开展,注重动静交替,注重幼儿活动参与;而小学上课时间规定是四十分钟,与幼儿园相比,静多动少,并且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课堂纪律。因此,对很多一年级小学生来讲,这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这时孩子对小学生活的美好向往可能会破灭,心里开始失望。为了缓解这种情况,幼儿园适当延长了集体活动时间,大班下学期集体活动时间安排在四十分钟左右,课后并安排孩子10分钟的自由活动时间,逐步使幼儿在心理、时间概念上做好准备。

3、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

大班教师注重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如加强幼儿生活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语言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注意力的培养、心理素质和人格的培养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等。

其次在大班后期还可以对幼儿进行专门的语言、数字训练和指导,还可以组织大班年级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的比赛,组织幼儿观看有关录像等。

4、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

为了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孩子升入大班后,教师制订了“今天我值日”计划,给每位孩子安排了值日。现在,大班自然角每天由值日生负责浇水,有些孩子会粗心大意,忘记照料自然角,对此,教师采用“小红花”的激励形式,鼓励幼儿自己完成自己的任务。对于整理玩具、图书角、学习用品等事情,我们也很重视,鼓励孩子认真仔细地完成,最后对认真完成任务的幼儿进行表扬、鼓励。现在,大班幼儿的责任感明显增强,完成任务由老师提醒变成幼儿间相互提醒或自己自觉完成。

总之,老师和家长要积极配合,增进交流,共同努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共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使幼儿愿意上学,喜欢上学,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难的能力,顺利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12

幼小衔接培训是一个为即将步入小学的幼儿提供过渡和适应的课程。通过这次培训,我深刻体会到了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心得。

这次培训让我认识到了幼小衔接的关键是顺利的过渡。幼儿时期的孩子们通常习惯了在亲近的家庭环境中生活,对于新的学校环境和教育方式可能会感到陌生和不适应。因此,在幼小衔接中,我们应该注重帮助孩子们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在培训中,我们学到了一些具体的方法和策略,例如通过逐渐增加学习时间来适应小学的课程安排,通过游戏和互动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等。这些方法的实施可以有效地促进孩子们的过渡,使他们在小学阶段能够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变化。

我认识到家庭和学校之间的紧密合作对于幼小衔接的成功至关重要。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在幼儿时期对孩子的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家长要积极参与,与学校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培训中,我们了解到了家长在幼小衔接中的角色和责任,例如与老师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帮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习惯等。通过家校合作,我们可以更好地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共同为他们的学习之路奠定良好的基础。

这次培训还加强了我对个体差异的认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发展速度,他们在幼小衔接中可能会面临不同的困难和挑战。作为教育者,我们需要根据孩子们的个体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策略和方法。在培训中,我们学到了如何观察和了解孩子的需求,如何因材施教,为每个孩子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引导。这种关注个体差异的教育理念对于幼小衔接的成功非常重要,可以更好地满足孩子的学习需求,促进他们全面而健康地成长。

通过这次幼小衔接培训,我深刻认识到了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以及家庭和学校合作、个体差异关注等方面的关键要素。我将积极应用这些心得体会到实际工作中,为幼儿的顺利过渡和健康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每个孩子都能够在幼小衔接中顺利过渡,迈向更好的学习和成长。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13

进入大班,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是做好幼小衔接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什么是“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其实就是一种相对固定的积极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幼小衔接工作就是帮助幼儿形成一种适应小学生活规律的行为模式。而这项工作要想取得良好的成效,需要的不仅仅是说教、检查,最重要的是教师如何将其细化,具体的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点滴积累、培养、逐步的形成、完成的。

1、关注生活细节促进培养幼儿的独立、自立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的教育是保教结合的,老师会对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给予细心的照顾。而升入小学后,在仅仅10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里,孩子们要完成喝水、小便、放松调节自己等多项内容,容易出现下课了先去玩,等到上课铃声响起的时候才会急急忙忙去厕所或是来不及喝水和上厕所就上下一节课的现象,久之对学习和生活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在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时候,这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大班的孩子们已基本形成了良好的常规习惯,但幼儿园里教师不间断的提醒造成了孩子的依赖性,许多孩子如果没有教师提醒的话,自己是想不起来该喝水还是入厕的,所以从本学期开始,我们的工作重点就不仅包括进一步提高孩子们的自我服务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指导行为中细节的转变来促进培养孩子自理、自立的意识。如:

(1)从最初的每次活动后都要求孩子们去小便、喝水改变为每次活动前询问刚才是不是都去喝水和小便了,同时由生活班的老师负责监督饮水量、幼儿记录喝水次数等来使孩子养成在活动间歇时间里首先做这些事情的习惯。

(2)在天气预报的环节中,加入与昨天气温相比较的过程,让孩子们感受温度的升高与下降,讨论应该增还是减衣服。同时,在户外活动前,孩子们穿脱外衣的环节中逐步减少教师的帮助成分,教会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困难,如学习自己拉衣服拉链;对着镜子系围巾、戴帽子;当羽绒服太长、太厚系不好拉链的时候,两个人一组互相帮助等,让幼儿学会照顾自己,解决一些经常会遇到的小问题。

(3)提供自我服务工具,培养保持着装整理的习惯。在生活区提供镜子、梳子、发夹等,男孩子和短头发的女孩子午睡后自己梳头、进餐后看自己的'脸是否清洁、外出前戴帽子围巾等。而对于冬季里幼儿露肚皮的现象,我们由原来的多次提醒和帮忙改为要求幼儿随时掖好衣裤,并请小朋友互相检查督促,使孩子懂得注意自己的仪表和着装,既是尊重别人,也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有益。

2、调节说话方式提高幼儿的听觉理解能力。

进入小学后,孩子容易出现的问题还包括由于听不懂老师提出的要求,造成完成任务的自觉性差。分析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小学教师与幼儿园教师的讲话方式不同;二是孩子不会倾听,不能够抓住老师说话的重点。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调节讲话方式是关键。

(1)讲话突出重点,忌罗嗦。

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幼儿园的教师在组织幼儿的活动时,都比较有耐心,会很细致的说明要求,有的时候还会形象化、具体化的加以说明,这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对于大班教师来说,要控制自己的就是要避免罗嗦,不要怕孩子听不明白而反复强调要求,如:在集体活动前,我们就会提出好多相关的要求,像玩具收好,手放好,别讲话,眼睛看老师等,其实一句“请小朋友坐好”就可以表达所有的要求了。久之,形成了孩子们听话时只听老师不让做什么而不明白老师到底让做什么,行为的自觉性必然会降低。所以说:教师提出要求前一定要先理清思路,明确自己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然后用最直接简洁的语言提出要求,使孩子能明白老师让自己做什么、怎么做就可以了。也许一开始的时候幼儿会出现一些抓不住重点,无所适从的现象,但是,教师说话方式的改变一定会促进幼儿倾听方式的改变,所以改变中的不适应和出现问题是很正常的,这是一个必要的过程,而我们要做的工作就包括把这个适应过程提前到幼儿园而不是推到幼儿升入小学以后。

(2)要求只讲一遍,忌反复提醒。

留意到自己的说话方式,我又发现了一个工作中常会出现的问题,就是虽然在活动前强调了要求只说一遍,但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却由于担心孩子们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不断的提醒孩子们注意这样、注意那样,结果孩子们会产生依赖性:我听不清要求没关系,反正老师一会儿还会说的。所以,在活动中我们还要学会管住自己的嘴巴,不反复提醒,使幼儿懂得老师提出要求的时候不认真听所造成的后果是不容易弥补的,从而督促幼儿形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3)教师要及时采取与要求相对应的措施,忌虎头蛇尾。

也许是由于幼儿园里工作的琐碎,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很喜欢随口就提出一些要求来,也容易出现执行起来虎头蛇尾的现象,这就造成部分孩子对老师提出的要求不以为然,得过且过的不良习惯。发现这个问题后,我就尽量少说一些不必要的要求,而对必要的要求提出后则一定坚持严格的执行,并针对幼儿的表现及时总结,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一个要求就有一个结果,让孩子知道老师提出的每一个要求都是非常重要并应该自觉、认真地去完成它。

3、 循序渐进的引导、培养幼儿的自律能力。

大班强调学前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并不等于这项工作只局限于大班阶段,其实,整个幼儿园的教育都是在为幼儿进入小学乃至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不断完善,教师的指导重点也应该更多的倾向于帮助幼儿完成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所以,我们的教育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的引导也是循序渐进的,每当一个要求转化为幼儿自觉的行为习惯后,教师就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提出新的要求,一切好的习惯都是这样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如:从中班时期开始就有的值日生工作,原来是由教师每天插卡,在值日板上显示出来并由教师每天提醒,后来变成值日生插卡家长督促提醒,现在是不需要提示,每个幼儿都记得自己哪天值日,该做些什么工作;而值日生的天气预报也由原来的有人记就可以,到约定谁记录再到现在全体值日生参与预报;幼儿记录天气预报的方式也由最初的绘画记录到符号记录或是文字记录再到现在一些幼儿不用记录而直接凭记忆预报,关注天气变化已成为幼儿生活当中的一部分。看起来每天都在重复的值日生工作,却在这循环的重复之中悄悄的发生着变化:孩子们行为的动力由最初的教师推动逐渐进入到了幼儿自觉在集体中承担一定义务和责任的阶段。要促进这一转变,教师必须善于从幼儿的现状中发现问题,找到帮助孩子实现行为自律的突破点。

以做智力训练为例:我们发现做题时有的孩子很认真,但是不得法,做起来很吃力,还有的孩子很聪明,但是不认真,常常由于马虎出现问题。这里就包含了学习态度、思维方式和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契机。于是,我们从最小的环节抓起:拿到智力训练题第一件事——在第一页的上方写名字;接下来观察每一道题,根据提示中的符号猜测题意;然后听教师讲解每题的要求,操作,最后自己检查一遍,交上来。这是一个流程,在经历了由教师提示到慢慢自觉完成的过程里,大部分的孩子都形成一个良好的答题习惯。但习惯不等于定式,实现自律还必须学会解决一些问题,如:我们发现在做题的过程中有的孩子遇到难题后会停滞不前,就教他们在遇到不会的问题时先放下,做后面会的题目,最后想这个问题,以免耽误答题;有的孩子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后为了改正错误把卷面画的乱七八糟很沮丧,我们就告诉孩子尽量想好再做,一旦发现错误后可在上面打个叉,在旁边写上新的答案等等。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却对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习惯和意志品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4、 注重个体差异的不同教育方式、方法的训练培养

有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我们的教育目标要着眼于幼儿一生的发展,但在具体工作上则一定要落实在每一个细节中。学前教育准备工作所涵盖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而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这些具体细节的训练、培养和引导,来帮助孩子们积累起更多的生活、学习经验,让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和自信心去迎接展现在他们面前的越来越广阔的世界!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14

时光荏苒,我们的宝宝结束了幼儿园生活,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能否很快完成由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能否很快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则是关键所在。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加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全新的环境。老师不同,小朋友不同,学习方式方法不同,课堂要求不同,行为规范也不同……。这许许多多的不同,往往会使幼儿难以适应,容易导致幼儿学习兴趣低落,影响学习成绩,打击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不利。家长可在入学前几个月,有意识地多向孩子介绍一些小学里的学习、生活情况。包括学习哪些课程,每天上几节课,作息制度,上下课应该注意些什么,老师和同学们的相互关系等。使他对学习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并盼望自己做个小学生,从思想上作好入学的准备。同时,为了使孩子逐步习惯学习生活,在家可以适当减少孩子活动、游戏的时间。这样,从思想、时间、学习习惯和认识技能上逐步过渡,那么孩子进入小学后,不会有学习负担地重的反应,每项学习任务都能轻、愉快地完成。孩子入学后,也就比较容易适应学校环境了。

二、培养幼儿与他人的交往能力。

孩子入学后,进入新的"大家庭",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接受新老师,结交新朋友。而能否很快融入新集体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则有赖于一定的与人交往的能力。交往能力强的幼儿能很快适应

新的环境,融入集体中,与小伙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反之,交往能力差的,就容易与同伴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若处理不当,最终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因而老师和家长应特别注重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出友好合作的氛围,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

三、培养幼儿的听读写能力。

逐渐培养幼儿讲述故事、复述故事的能力,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读物,组织集体朗读,并进行耐心指导,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家长应每天坚持指导孩子阅读,不久孩子就会自行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再就是让孩子多玩些安静的桌面游戏,如搭难度较大的装拆积木、看连环画、下跳棋、折纸、画画等。适当减少游戏时间。例如,让孩子每天练习写自己的名字,学写阿拉伯数学、中文数学以及简单的词汇,每天做几道算术题和简单应用题。

转眼间孩子们进入小学生活已快一学期了,从刚入学时找不到教室,对铃声不知所做到现在的听到铃声,进入教室做好课前准备。学生们的变化很大,也说明他们已经变成一名合格的小学生了。

记得开学第一天家长们把孩子送进教室,依依不舍的离开。而孩子们呆呆的坐在座位上,面对着陌生的环境,严肃的.老师,心里更多的是委屈,害怕。

从事低段教学已有8年,我觉得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环境的适应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已经超越了知识的学习。于是这半学期来,我重点从这两方面做起:

首先是环境的适应,环境分为学校环境和学习环境。在孩子入学的第一天,带着学生在学校各处转转,找到教室的位置,厕所在哪,餐厅在哪,上体育课时的操场在哪,需要老师帮助时老师的办公室在哪,这些是学生必须要知道的,除此之外还有音乐教师,图书室等等。学习环境先要从认识老师开始,知道班主任是谁,认识给自己带课的老师。接下来是熟悉学校的作息时间表,知道每一次铃声响起时该干什么。

其次便是学习习惯了,好的习惯伴随孩子的一生,也能让孩子轻松愉悦的学习。刚从幼儿园升入一年级,他们非常不适应。先从下课上厕所做起,幼儿园里厕所都在教室旁边,学生随时可以去,但小学不行。一节课40分钟,学生要认真参与学习活动。而且部分学生太

贪玩,经常忘记上厕所。在每节下课时就提醒学生先该做什么,慢慢的养成习惯。

接下来是课前准备,上课铃声响起以后,立即停止游戏进入教室,拿出相应课程书本和学习用品摆放在课桌上,同时在班长的带领下唱一首歌。这些在孩子刚入学时,老师课前早到一会儿,帮助学生,提醒学生,一个月以后他们就能做的很好。

最重要的就是课堂了,先教会孩子课前起立与老师问好,课后和老师再见,懂得尊敬老师、爱护老师。再就是要求他们课堂听讲,回答问题举手等等一些细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相应作出要求和引导。

作业的完成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家长的配合。家长给学生制定学习时间,老师也作出要求,学生应独立思考并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可以在每天家长接送孩子的时候,彼此交流,共同帮助学生。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15

幼小衔接是儿童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期,帮助幼儿完成一系列的转变,是幼儿在升小学的重中之重。确立新的目标,走向下一个新的天地。如何更好地做到“贴心”,是我们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通过讲座我们认识到双向衔接的重要性,我们应该正确引导孩子走进小学,学会整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儿童的心理发展是渐进的,阶段性特征交叉并存,双向衔接为儿童心灵成长拓宽了空间,延长了时间。讲座中,黄晓晴老师说的很全面,告诉了我们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如《指导意见》的新要求;衔接中的幼儿的心理体验;入学准备的“贴心”策略等方面都作出了科学合理的诠释。

那么我想从心理方面,也是现代社会比较重视和常见的问题上进行一下剖析。

幼儿入小学心理特点会经过兴奋期、压力期、适应期等,作为幼儿园的老师能够做到的就是,提前为幼儿做好心理疏导,减少幼儿及家长的焦虑,同时指导家长同理共情幼儿,根据不同幼儿的心理承受能力及心理建设能力,合理支招缓解压力,这部分体现了家园共育的重要性。引导幼儿合理管理自己的情绪,帮助他们完成自我身份的重构。如何缓解对于陌生的'同学、老师、环境等造成的隐性的心理压力,要指导家长学会观察幼儿的一些细微的变化,并及时与老师取得联系,共同观察并指正和引导。

心理准备尤为重要,在心理上,我们要提早做一些心理建设。如身份的转变,人员的转变,环境的转变,时间的转变,习惯的转变等。总体来说除了身份、人员、环境等,最主要的是一日生活作息及规律的转变;都要提前通过各种渠道,如混龄交往,参观小学,教师和家长的提前告知和预设,所有我们能想到的都要给孩子们做好心理体验及预设。

幼小衔接是一场硬仗,是孩子调整心态、双向奔赴的黄金期;我们要把握好这个过程,幼儿园、小学、家长及老师都是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及黄金期的关键环节。只有调整好了,才会是双向奔赴的一场美好之约,而这美好的约会,会为孩子们造就美好的未来!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16

试行草案)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任务是向幼儿进行体、智、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使其身心健康地成长,为进入小学打好基础,为造就一代新人打好基础”。这就是说搞好幼儿园与小学衔接工作,为幼儿顺利进入小学做好准备,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任务也是衡量幼儿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幼儿园与小学是邻近的两个教育阶段,由于这两个教育阶段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水平、内容、方法和生活制度等各不相同。因此,两阶段之间既存在联系又各有特点。幼儿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由于教育重要条件及周围环境的变化,必然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也必然有一个新的适应过程。

首先,学习方式有不同,幼儿园的教育是以游戏为主,对幼儿的教育渗透于各种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游戏灵活、趣味性强,没有严格的约束力、规范性,孩子不会感到苦恼、厌倦和紧张,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幼儿园以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传授生活中粗浅的'知识为主。而进入小学后,上课成了幼儿主要的学习形式,在教学上强调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和读、写、算的基本训练,教学方式由正规的课堂学习代替了以前自由度较大的游戏活动学习方式。

其次,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生活作息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在幼儿园每天上课时间不超过两个小时,其他时间见分则以游戏为主。而进入小学后幼儿每天上课第天上课时间就达到了六个小时左右,游戏时间很少,午睡得不到保证,上课有的出现上课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有的因教学内容单调、重复,失去学习的枳极性,从而影响学习成绩。

第三、有的独生子女由于家庭的溺爱,生活自理能力差,不会管理自己的学习用品,不能独立完成班级的各项任务,依赖性强,缺乏责任感和自制力,有的不能友好的和其他同学相处,不听从成人的劝告,骄傲、任性,不利于身心发展。

以上这些都是衔接阶段存在的问题,为了让幼儿顺利地从幼儿园阶段过渡到小学阶段,让幼儿及早的从心理上适应环境,促进其身心发展,迫切需要做好幼儿园阶段到小学阶段的衔接工作。通过实践,我认为做好衔接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幼儿渴望进入小学学习的激情

幼儿做事往往凭借兴趣,幼儿园大班的幼儿虽然意志、品质已有很大发展,但仍然需要有意引导。幼儿向往小学生的生活,可能只是看到小学生有漂亮的文具盒、新课本、红领巾等,这种入学的愿望虽然是幼稚的、肤浅的,但也是可贵的,教师应该保护幼儿的这种积极性,因势利导地进行教育,鼓励幼儿努力学习,激发幼儿做一名优秀小学生的强烈愿望。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秀小学生的故事讲给幼儿听,使幼儿不仅喜欢做小学生,而且让幼儿明白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是不容易的,是要付出努力的。

二、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动作发展

幼儿进入小学后,要承担紧张的脑力劳动和独立作业的能力,这就需要幼儿有健康的体质和良好的耐力和抵抗力。在幼儿阶段要保证充足的营养和体育锻炼,预防疾病注意安全。同时,必须保证幼儿的游戏活动。因为在游戏中,幼儿情绪愉快,有利于提高机体各器官的功能。户外游戏使幼儿接触空气阳光,可充分利用自然因素锻炼身体。

三、发展智力,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任何人来说,从小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终身有益的。例如上课遵守纪律、不做小动作、不随便讲话、会动脑筋、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等。对于幼儿来说,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时,要引导幼儿学会有目的、有顺序、较准确的观察习惯。如观察单个物体会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的进行观察。随幼儿年龄的增长,可适当延长上课时间,到大班下学期可延长至35分钟并适当增加智力活动的难度。如开展计算比赛、猜谜语等活动。

四、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园要培养幼儿独立的生活能力。如会整理书包、爱护书籍、不浪费用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班上每天都安排值日生负责整理图书、玩具。用餐时帮老师发勺子。举行穿衣服、叠被子比赛活动。既锻炼了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也促进幼儿手部能力。在活动中教师要及时表扬态度积极认真能独立完成的幼儿。对个别懒惰、能力差的幼儿要和家长配合共同教育。

总之,幼小衔接工作是幼儿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部分,我们要把为幼儿做好入学准备当成我们的任务,切实有效的完成,使孩子们顺利地过渡,开始他们的小学生活。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17

孩子进入大班以后,幼小衔接一直是老师和家长最为关注的问题。孩子很快将结束幼儿园大班的学习,进入小学教育,我的心情既欣喜又焦急。欣喜的是孩子长大了,马上是一名小学生了,可以学到更多知识;焦急的是作为家长我没有头绪,怎么才能使孩子在进入小学后能很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呢?虽然在幼儿园,幼儿园老师向孩子传授很多知识,但小学是对儿童进行正规学校教育的专门机构,孩子一上学就要独立地参加学习,开始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计划接受课程,这与幼儿园学习的要求与形式都不同。

为了帮助家长有的放矢地进行充分的入学准备,20xx年6月9日机关幼儿园和井冈山小学联合举办了题为“我要上小学了”的专题讲座,为家长们释疑解惑。抱着满心的期待,我参加了这次幼小衔接的讲座。

讲座在四楼的多动能教室举行, 首先通过一个专题片,介绍了井冈山小学的.基本情况、办学特色和理念,展示了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和课外活动。接着从生活方式、学习方式、行为方式的转变等方面阐述了幼儿园和小学的区别。分析了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新生入小学出现的一些问题,着重介绍了如何使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的有效方法和措施。中间穿插了井冈山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的才艺表演,看着他们稚嫩认真的演出,可以感受到他们在学校里的成长。另外还有一个简短的数学公开课,老师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让全场的孩子都跟着互动起来,气氛高涨,孩子们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最值得期待的是井冈山小学的参观了,孩子们牵着家长的手,在老师的指引下有序的参观了井冈山小学的校园和一年级的教室,好奇的站在门口张望着,看着一年级的小朋友在认真的上课,平时叽叽喳喳的宝贝此刻也变得乖巧懂事了,上小学的期待让他们对这个新奇的校园环境充满了无比的憧憬。虽然仍是幼儿园大班的孩子,老师还是给孩子们留下了第一张入学前的合影,一张张小脸上都绽放出花一样的笑容。

四年的幼儿园生活,小君妍在老师的关心下慢慢的成长,从最开始的不适应到现在的自如,从最开始的腼腆害羞到现在的才艺小明星,一点一滴都离不开每一个老师的照顾和教育。马上九月份就要迈入小学的校园了,虽然很期待,但是也有着对幼儿园的眷恋与不舍。

非常感谢此次幼儿园和老师为我们提供这样一次重要的讲座,让我们家长有了思想准备,能提前做好孩子的幼小衔接的一些准备工作,让我们的孩子能顺利地进入小学的教育。对于即将入学的孩子来说养成良好的习惯比获得知识还要重要,良好习惯地养成,对孩子今后的学习很生活都大有好处。幼儿园就是一个良好习惯的起点,一个集体生活的最初体验,谢谢大一班的各位老师,让我的孩子在成长之初对学习对生活充满了最美好的启蒙和憧憬,也给她步入小学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无论何时,幼儿园永远是她生命中最美好的记忆。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18

时光荏苒,光阴似箭。孩子们即将要结束三年的幼儿园生活,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在幼小衔接的关键时期,作为家长的我们很荣幸能够参加一次由十五幼及博才白鹤小学联合举办的幼小衔接家长会,此次家长会犹如一场及时雨,解答了我们内心无数的困惑,也让我明白了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如何和孩子们一起共同平稳度过幼小衔接的关键阶段。

此次家长会主题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来自于卜园长的分享:幼儿园在幼小衔接方面做了哪些准备工作?第二部分主要是由博才白鹤小学谢校长的分享:关于幼小衔接,家长和孩子需要做好的准备工作。

简而言之,为了能让孩子们顺利度过幼小衔接这个关键阶段,迅速适应小学生活。我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前做好准备:

一、幼儿园方面:

(1)逐步培养孩子们的任务意识。进入大大班以来,幼儿园老师会布置一些家庭作业。这样,孩子步入小学后,不会感觉学习负担较重,会让孩子们从思想上提前接受作业的准备;

(2)为了使孩子能更好的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幼儿园大大班集体活动时间稍微有所延长,在集体活动时间里引导孩子逐渐保持注意的稳定和持久,让孩子在心理上对时间概念有所准备。

二、家长方面:

(1)家长一定要认识到,孩子开始上学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没有必要过度紧张。作为家长,应该帮孩子调整作息时间、学习和生活习惯,要创造环境让孩子认识到,上学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

(2)以身作则,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榜样!榜样!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别人以任何东西”;也就是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以起到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

三、孩子方面:

(1)知识准备,在步入小学阶段之前,孩子们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会写自己的名字;开发语言潜力;具备初步的数理逻辑能力。谢校长特别强调家长不必在儿童入学前就让他们学习大量的知识,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习惯。比如可以不失时机、不拘形式地向孩子灌输学校的种种事情,如“学校里有许多小朋友”、“学校里有好多老师和好多书,他们将教你好多有用的东西”

(2)习惯养成,培养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小学与幼儿园在环境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幼儿园阶段,老师会时刻关注宝贝们的吃饭、睡觉等生活方面,相反在小学阶段,更多的是依靠孩子们自身的生活自理能力。因此,为了使孩子们逐步适应学习生活,我们应该提前多多培养准小学生的自我服务能力,比如管理自己的学习用品,整理书包,自己安排课间的时间(喝水、入厕、游戏等)。在培养这类自我管理的能力时,家长应注意及时配合幼儿园在家里进行培养和加强。

总而言之,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是他们成长中的一件大事,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那么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进入小学后能够尽快适应一年级的学习,需要家长、幼儿园和小学需要共同努力。通过今天的幼小衔接会议,相信我们一定会有了更新的认识,让迷茫的家长会找到了更加清晰明了的方向,陪伴孩子们顺利度过幼小衔接这一段特殊的时期。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19

时光匆匆,我们的宝宝就要结束了幼儿园生活,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有否很快完成由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能否很快适应小学生活,是我们每个家长担心焦虑的事情。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听了xxx王小组的课,也经过自己的经验和资料查询,我们可以试试重以下几个方明进行:

1、加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全新的环境。老师不同,小朋友不同,学习方式方法不同,课堂要求不同,行为规范也不同。这许许多多的不同,往往会使幼儿难以适应,容易导致幼儿学习兴趣低落,影响学习成绩,打击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不利。我们可以在入学前几个月,有意识地多向孩子介绍一些小学里的学习、生活情况。包括学习哪些课程,每天上几节课,作息制度,上下课应该注意些什么,老师和同学们的相互关系等。让他对学习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并盼望自己做个小学生,从思想上作好入学的准备。同时,为了使孩子逐步习惯学习生活,在家可以适当减少孩子活动、游戏的时间。这样,从思想、时间、学习习惯和认识技能上逐步过渡,这样让孩子比较容易适应学校环境。

2、培养孩子与他人的交往能力

孩子入学后,进入新的“大家庭“,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接受新老师,结交新朋友。而能否很快融入新集体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则有赖于一定的与人交往能力。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出友好合作的气氛,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

3、培养孩子的听读写能力

逐渐培养孩子讲述故事,复述故事的能力,发展未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选择喜欢的读本陪读。再让孩子多玩些安静的游戏,比如下棋,画画,折纸,适当减少游戏时间。可以让他每天练习写自己的名字,学写数字,做一些简单的加减法。

4、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现在的`娃娃很多事情都是有长辈包办,生活自理能力差。让他们自己拿个饭,整理个书包都是无从下手,平时我们就有意识加强他的次序感,条例性。让他们自己吃饭,穿衣,自己整理东西等等。自理能力有增强,孩子在入学后也比较适应小学的集体生活。

以上几点总结,希望对我们的孩子有所帮助,愿我们的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愿意上学,又喜欢上学,有就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难的能力,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20

大班幼儿即将“毕业”,升学成为一名小学生。幼儿能能否很快地适应小学生活,完成阶段性转变,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尤为关键。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育向小学教育模式转变的过渡性阶段,是小学教育的开始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幼小衔接主要目的在于:一是让幼儿非常自然、顺利地适应小学学习生活;二是通过学习,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自理能力、和生活能力。本学期,我们幼儿园大班成立了"幼小衔接"小组,并积极开展研讨会,制定幼小衔接具体计划,在家园共育的基础上幼小联手,实现幼儿向小学生顺利过渡。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呢?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1、我园建立了合理的幼小衔接制度

我园积极鼓励家长配合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在家园共育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让家长了解幼小衔接进展情况,加强幼儿园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为家长提供各种有价值的资料。

2、时间上与小学作息时间互相靠拢

按规定幼儿园大班集体活动时间是三十分钟左右,以游戏的方式开展,注重动静交替,注重幼儿活动参与;而小学上课时间规定是四十分钟,与幼儿园相比,静多动少,并且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课堂纪律。因此,对很多一年级小学生来讲,这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这时孩子对小学生活的美好向往可能会破灭,心里开始失望。为了缓解这种情况,幼儿园适当延长了集体活动时间,大班下学期集体活动时间安排在四十分钟左右,课后并安排孩子10分钟的自由活动时间,逐步使幼儿在心理、时间概念上做好准备。

3、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

大班教师注重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如加强幼儿生活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语言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注意力的培养、心理素质和人格的培养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等。

其次在大班后期还可以对幼儿进行专门的语言、数字训练和指导,还可以组织大班年级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的比赛,组织幼儿观看有关录像等。

4、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

为了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孩子升入大班后,教师制订了“今天我值日”计划,给每位孩子安排了值日。现在,大班自然角每天由值日生负责浇水,有些孩子会粗心大意,忘记照料自然角,对此,教师采用“小红花”的激励形式,鼓励幼儿自己完成自己的任务。对于整理玩具、图书角、学习用品等事情,我们也很重视,鼓励孩子认真仔细地完成,最后对认真完成任务的幼儿进行表扬、鼓励。现在,大班幼儿的责任感明显增强,完成任务由老师提醒变成幼儿间相互提醒或自己自觉完成。

总之,老师和家长要积极配合,增进交流,共同努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共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使幼儿愿意上学,喜欢上学,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难的能力,顺利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21

幼儿园与小学是邻近的两个教育阶段,由于这两个教育阶段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水平、内容、方法和生活制度等各不相同。因此,两阶段之间既存在联系又各有特点。幼儿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由于教育重要条件及周围环境的变化,必然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也必然有一个新的适应过程。

首先,学习方式有不同,幼儿园的教育是以游戏为主,对幼儿的教育渗透于各种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游戏灵活、趣味性强,没有严格的约束力、规范性,孩子不会感到苦恼、厌倦和紧张,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幼儿园以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传授生活中粗浅的知识为主。而进入小学后,上课成了幼儿主要的学习形式,在教学上强调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和读、写、算的基本训练,教学方式由正规的课堂学习代替了以前自由度较大的游戏活动学习方式。

其次,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生活作息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在幼儿园每天上课时间不超过两个小时,其他时间见分则以游戏为主。而进入小学后幼儿每天上课第天上课时间就达到了六个小时左右,游戏时间很少,午睡得不到保证,上课有的出现上课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有的因教学内容单调、重复,失去学习的枳极性,从而影响学习成绩。

第三、有的独生子女由于家庭的溺爱,生活自理能力差,不会管理自己的学习用品,不能独立完成班级的各项任务,依赖性强,缺乏责任感和自制力,有的不能友好的和其他同学相处,不听从成人的劝告,骄傲、任性,不利于身心发展。

以上这些都是衔接阶段存在的问题,为了让幼儿顺利地从幼儿园阶段过渡到小学阶段,让幼儿及早的从心理上适应环境,促进其身心发展,迫切需要做好幼儿园阶段到小学阶段的衔接工作。通过实践,我认为做好衔接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幼儿渴望进入小学学习的激情

幼儿做事往往凭借兴趣,幼儿园大班的幼儿虽然意志、品质已有很大发展,但仍然需要有意引导。幼儿向往小学生的生活,可能只是看到小学生有漂亮的文具盒、新课本、红领巾等,这种入学的愿望虽然是幼稚的、肤浅的,但也是可贵的,教师应该保护幼儿的这种积极性,因势利导地进行教育,鼓励幼儿努力学习,激发幼儿做一名优秀小学生的强烈愿望。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秀小学生的故事讲给幼儿听,使幼儿不仅喜欢做小学生,而且让幼儿明白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是不容易的,是要付出努力的。

二、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动作发展

幼儿进入小学后,要承担紧张的脑力劳动和独立作业的能力,这就需要幼儿有健康的体质和良好的耐力和抵抗力。在幼儿阶段要保证充足的营养和体育锻炼,预防疾病注意安全。同时,必须保证幼儿的游戏活动。因为在游戏中,幼儿情绪愉快,有利于提高机体各器官的功能。户外游戏使幼儿接触空气阳光,可充分利用自然因素锻炼身体。

三、发展智力,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任何人来说,从小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终身有益的。例如上课遵守纪律、不做小动作、不随便讲话、会动脑筋、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等。对于幼儿来说,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时,要引导幼儿学会有目的、有顺序、较准确的观察习惯。如观察单个物体会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的进行观察。随幼儿年龄的增长,可适当延长上课时间,到大班下学期可延长至35分钟并适当增加智力活动的难度。如开展计算比赛、猜谜语等活动。

四、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园要培养幼儿独立的生活能力。如会整理书包、爱护书籍、不浪费用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班上每天都安排值日生负责整理图书、玩具。用餐时帮老师发勺子。举行穿衣服、叠被子比赛活动。既锻炼了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也促进幼儿手部能力。在活动中教师要及时表扬态度积极认真能独立完成的幼儿。对个别懒惰、能力差的幼儿要和家长配合共同教育。

总之,幼小衔接工作是幼儿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部分,我们要把为幼儿做好入学准备当成我们的任务,切实有效的完成,使孩子们顺利地过渡,开始他们的小学生活。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22

幼小衔接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一个话题,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自然明白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小学两个相邻教育阶段在教育工作上的承接和连续。幼儿期和学龄期是两个不同水平的发展阶段,两个阶段相比,儿童在社会角色、生活内容、生活场所、与老师的关系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它们之间就形成了一定的“陡坡”,合理调节衔接的“陡坡”、减少儿童适应中的困难和问题、使儿童顺利过渡到新的教育阶段、就是幼小衔接要做的工作。

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孩子将会面临很大的挑战,需要在家长的引导下,做好各项能力提升、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准备。真正的幼小衔接不仅仅是为小学一年级衔接,更是为孩子一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影响是极其深远的。本学期是小朋友们告别幼儿时代迈向小学的最后时期,也是最为关键的适应期,作为大班的教师,我听到最多的话题就是:我的孩子能不能适应小学生活?面对幼小衔接,家长和幼儿园究竟该怎么做?带着家长们的困惑,我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依据,将“幼小衔接”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为他们后续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为了让孩子更好的了解小学,幼儿园每学期都会组织孩子去参观小学生活,第一个活动是参观小学的升旗仪式。孩子们学着小学生的样子,整齐地排好队伍,体验了国旗下的庄严和神圣。之后,孩子们走进了小学明亮的教室里,体验了当一名小学生的感觉。

通过参观,孩子们对小学的学习和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也激发了孩子成为一名小学生的愿望。

四月份我园也组织全体大班幼儿开展了幼小衔接系列活动,从整理书包、穿脱衣服、系鞋带等几个方面帮助幼儿做好身心的准备,实现科学衔接。

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还会时刻提醒孩子去掌握正确的坐姿、握笔姿势。如果这些基本姿势不正确,从小没有好好培养,到了步入小学再纠正往往收效甚微。在大班后期可以进行专门的训练和指导,学写一些简单的数字,不要求快,只要求规范。在绘画活动中,也要按照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坐姿去要求幼儿,还可以根据大班幼儿喜欢竞赛这一特点,结合竞争机制组织一些“坐姿、握笔姿势”的比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在常规上有要求。如引导幼儿在集体活动时间里逐渐保持注意的稳定和持久,尽量在活动后喝水、上洗手间。集体活动时能专心听讲,积极发言,教师也应加强对孩子进行注意力和思维敏捷性的训练,培养幼儿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同时,教师也要充分认识到幼儿园升至小学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才能科学地从生理、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为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

从各方面切实做好大班幼儿的入学准备工作:

1、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活动,培养幼儿理解每个活动的.规则,帮助幼儿掌握执行规则的能力,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发现规则,及没有规则带来的后果(破坏图书、不遵守游戏规则等)。

2、要给幼儿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特别要注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和劳动观念。请家长配合幼儿园的目标要求,培养幼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拣菜等。

3、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家长们也应多让自己的孩子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多带孩子走出家门,广泛结交伙伴,让孩子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

4、幼儿园是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好场所。我们应该主动从幼儿生活学习的细节上入手——如自己遇到难题时怎么办?如何收拾玩具及学习用品?如何分碗筷、倒垃圾?同时,让孩子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够妥善地解决同伴之间的矛盾。

5、离开幼儿园,走进小学,孩子更多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会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老师就更应该教孩子很好地保护自己,例如告诉孩子,不随便与陌生人说话,遇到困难如何求助等等。另外,还要教育他们懂得和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自身安全。

6、幼儿入学后,学习成了其主要活动,以读、写、算为主导。但是幼儿教师千万不能进入让孩子提早接受具体课本知识的误区,而应重视孩子进行认、读、算背后的智能发展。另外,我们要尤其注意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专注性和持久性的培养。

总之,幼小衔接不能急于求成。每一位孩子都是一颗种子,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下,终将破土而出,蓬勃生长,带着无尽的期待和快乐,向小学奔跑而去!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23

根据全国学前教育月宣传主题和市教体局关于“我们要上小学了”主题教育活动的要求,为了让大班的孩子们了解即将面临的入学变化――幼儿园与小学的差异,减少幼儿对小学的陌生感、神秘感、化解忧虑,为适应小学生活做好各项准备。6月8日上午,我园同开发区学校小学部联合开展了“幼小协同,科学衔接”活动。

本次活动共分三部分:首先,由教导主任王主任带领大班级部家长、幼儿共同参观小学一年级的教室、特色教室。通过王主任的讲解,激发幼儿上小学的愿望,让家长了解小学的课堂,消除家长们的顾虑。

在王主任的带领下,家长和孩子们一同走进多功能教室,听取了李老师的一节小学常规课。孩子们在李老师的带领下,学习小学课堂的要求,包括坐姿、举手回答问题等,让孩子和家长了解小学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及要求。

在孩子的常规课结束之后,小学部郭校长和幼儿园孙园长就家长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解答,消除家长们的顾虑。特别在让孩子过早学习小学知识方面,孙园长着重进行了讲话,引起了家长们的共鸣。

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对小学生活更加的向往,消除了孩子们对于“小学老师很严厉”“小学生活很紧张”这样的顾虑,也让家长们意识到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生活自理能力、时间管理等方面的重要性及过早进行小学知识学习的危害。为孩子们更好的进入小学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24

今天观看了幼教365家园共育宣传周“幼小衔接,家庭在行动”的直播,从中我受益匪浅。里面聚焦了“课业负担、劳动教育、电子产品的使用、生活技能、专注力”等问题,秦教授和单老师都从她们的专业性和生活经验给我们以解惑,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

作为家长,我们对于幼小衔接不要焦虑,每日要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引导幼儿有计划,有动力的安排自己的学习和游戏。另外,不要让物质奖励成为常态,多给予孩子社会性奖励。对于电子产品的使用,要注意“时间和内容”的控制。

作为教师,在幼儿园过渡时间让孩子学会自主喝水,自主上厕所等;日常教学中要课程游戏化,吸引孩子注意力,让孩子在有限的注意力中学习、游戏和成长;另外,小班阶段自理能力的学习就是劳动教育,要给予孩子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尝试。中班使用筷子锻炼小肌肉就是在为书写打下生理基础的'。大班可以有意识的进行幼小衔接,提高孩子的自控力和自主性等。

不要焦虑,不要包办,相信孩子,陪伴孩子,做好幼小衔接的每一步。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25

时光飞逝,我们的孩子即将告别幼儿园,走进小学校园,成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心里都充满了兴奋、期待和憧憬,但也有担忧和困惑,孩子能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吗?我们该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一直以来对于这个为题我都很迷茫,且较为着急,在家经常想让孩子学学拼音、算数、写字等内容,自从观看了沙塘中心幼儿园的微信公众平台发送的幼小衔接相关内容后,我有了不同的想法,并更加清楚的知道在接下来的这段时间应该怎么做。

一、心理准备。让孩子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校园生活、学习上的变化。我们可以利用休息时间带着孩子到小学校园逛逛、看看,熟悉熟悉新环境。让孩子在心理上逐渐为今后独立进小学做好过渡。

二、习惯的养成。刚入小学,首先关键在于好习惯的养成。要培养孩子自觉遵守作息时间的习惯;培养孩子认真倾听、专注阅读的习惯;培养孩子端正的姿势、课上专心听讲、及时完成作业,并能按照课程表自己独立整理学习用品的习惯;培养孩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等。

三、能力的培养。培养孩子大胆与人的交往的能力,让孩子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够妥善解决同伴之间的矛盾;培养孩子自我保护的能力,进入小学,孩子面对的环境也会产生变化,要加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等。

四、知识的衔接。这个阶段的孩子是语言积累的高峰期,因此应该丰富孩子的语言,我们可以通过和孩子相互讲故事、提问题来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鼓励孩子积极动脑,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爱好。同时,教孩子认读拼音和一些简单的汉字,可以通过和阅读相结合的模式让孩子轻松快乐的学习。另外也可以进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平时有空可以让孩子练习学写数字,也可以做些简单的算数运用题等。

总之,幼小衔接教育不能急于求成,对孩子的培养要循序渐进。老师和我们家长也要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做好幼小衔接准备工作。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好心态。让孩子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26

5月20日到6月20日,我们迎来第十一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今年的主题是“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

听到“幼小衔接”,许多家长会有误区,认为那是孩子升入大班要考虑的问题,特别是很多家长不由自主地将孩子会不会写字、认字、能不能坐得住等这些显性的表现与幼小衔接划等号,甚至还有家长互相攀比谁的孩子会写字、会背诵唐诗等。“幼小衔接”是儿童成长路上的重要阶段,对儿童后继学习与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科学的幼小衔接应该是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出发,将入学准备教育贯穿于幼儿入园三年保育教育工作的全过程,渗透于幼儿在园在家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地帮助幼儿做好身心、生活、社会、学习等方面的准备。作为家长,我们要全力配合幼儿园,做到家园配合的前提下,更应该做到家园合力。

一、培养孩子热爱运动

强体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前提。幼儿运动的好处主要有促进骨骼生长发育、增强抵抗力、助消化、促进身心健康、助睡眠等。只要天气好,我们就会带丁镁甄到户外运动,陪孩子一起跑步、跳远、玩各种球类游戏,骑车子、玩滑板等等。

二、培养孩子社交能力

社交是提升孩子适应能力的手段。鼓励孩子主动交朋友,能够让孩子不会孤僻,增进人际关系,语言更灵活,多元学习,进步幅度大。丁镁甄今年三月来到高新二幼,寒假时我就引导她要换新幼儿园了,向她描绘新幼儿园比现在的幼儿园有多好。但她听了十分不情愿,原因是在以前的幼儿园有许多好朋友,舍不得她的小伙伴。我就对她重点说:“新的幼儿园有更好的玩具,有好吃的饭菜,会有新伙伴”,但这些都无济于事。很快进入新幼儿园,第一天,丁镁甄哭着到了班上,和谁都不说话,半天过去,老师引导她认识了新朋友,短短一个周的时间她就交到了五个好朋友,每天回家还会主动分享她和好朋友的趣事。喜欢交新朋友,让她很快地适应了新幼儿园。

三、培养孩子热爱劳动

劳动是提升孩子生活能力的助推器。劳动能够锻炼孩子的'生活技能,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让孩子感受到成就感,建立起生活的幸福感和自信心,了解劳动的快乐和辛劳。丁镁甄在家里经常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扫地、拖地、擦桌子、擦自己的鞋子。我们也会让孩子做一些挑战的事情,清洗自己的袜子、小衣服,从打湿衣服到最后的晾晒,全部让孩子自己完成。瓷器碗也敢于让孩子独立清洗,我们在旁边仅仅用语言指导。这些劳动过后,孩子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倍增。

四、培养孩子热爱“读写”

学习习惯最重要的就是保持学习的兴趣和良好的专注力。从孩子刚出生,我们就给孩子买各种书。丁镁甄有布书、立体书、能玩的书、电子书等等,给她提供独立的书柜,每天也尽可能陪孩子阅读。书写的经验完全可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积累,比如让孩子正确握笔,喜欢写写画画,学习成人在纸上“画字”,画图形等,创造想画随便画的条件。在孩子独立读写的时候,鼓励孩子坚持,不断培养专注力。

孩子犹如一颗种子,种植的过程需要关心呵护,但更要重视遵循成长规律,否则,一切违背规律的方式,都将影响其健康成长。因此,作为家长需要把孩子看做独立的个体,需要我们学会放手,需要大胆让孩子尝试,充分地让孩子体验生活的每个过程。只有身心健康、自信开朗、适应能力强,才能让孩子的未来更好。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27

起初看到这个讲座预告的时候,想想孩子刚上小班,感到有点早。但听过之后,我感到不但不早,而且非常及时有效。欧阳老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幼教老师,她所讲述的'内容正是我们很多家长现在所面临的问题。老师提到的四个误区,就是我们家长常常容易踩到的雷点,尤其那句“孩子小脚穿大鞋,不仅跑步不快,还可能出现问题”,深入浅出的讲述了幼小衔接中错误行为的危害。通过这次讲座的学习,我对正处在小班的孩子有关幼小衔接方面的感悟如下。

一、帮助孩子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一个好生活习惯,对于孩子的成长很关键,尤其进入小学后,在仅仅几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里,孩子们要完成喝水、小便、放松调节自己等多项内容,容易出现下课了只顾着玩,而不去大小便,久之对学习和生活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而这个习惯与我们家长有很大关系。由于对孩子的溺爱、自己焦急的心态,每当孩子慢腾腾地穿衣、洗脸、吃饭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去帮助她完成。现在深刻明白,小班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和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期,更是对以后幼小衔接有着很大的辅助作用。因此一定要养成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而我们家长要做的就是保持足够的耐心等待,给孩子时间和机会,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幼儿做好入学后独立生活的准备。

二、帮助孩子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小班的孩子还小,不能独立完成阅读,因此坚持亲子阅读尤为重要。从上幼儿园开始,根据老师的要求,每天抽出半个小时,陪孩子一起阅读绘本、故事等书,不仅让孩子沉浸在书的海洋、增长了知识,还增进亲子关系,更是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以后上小学养成阅读习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帮助幼儿养成学会倾听的好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担心孩子们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不断地提醒孩子们注意这样、注意那样,家长不由自主的就变成了一个爱唠叨的人,一句话说上好几遍。如,洗手时反复强调如何正确洗手,收玩具时不停的教导如何放置玩具等,结果孩子们会产生依赖性。听不清要求没关系,反正一会儿妈妈还会说的。因此进入小学后,孩子容易出现的问题还包括由于听不懂老师提出的要求,孩子不会倾听,不能够抓住老师说话的重点。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还要学会管住自己的嘴巴,不反复提醒,使督促幼儿形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28

时光飞逝,我们的孩子即将告别幼儿园,走进小学校园,成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心里都充满了兴奋、期待和憧憬,但也有担忧和困惑,孩子能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吗?我们该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一直以来对于这个为题我都很迷茫,且较为着急,在家经常想让孩子学学拼音、算数、写字等内容,自从观看了沙塘中心幼儿园的微信公众平台发送的幼小衔接相关内容后,我有了不同的想法,并更加清楚的知道在接下来的这段时间应该怎么做。

一、心理准备。

让孩子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校园生活、学习上的变化。我们可以利用休息时间带着孩子到小学校园逛逛、看看,熟悉熟悉新环境。让孩子在心理上逐渐为今后独立进小学做好过渡。

二、习惯的养成。

刚入小学,首先关键在于好习惯的养成。要培养孩子自觉遵守作息时间的习惯;培养孩子认真倾听、专注阅读的习惯;培养孩子端正的姿势、课上专心听讲、及时完成作业,并能按照课程表自己独立整理学习用品的习惯;培养孩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等。

三、能力的培养。

培养孩子大胆与人的交往的能力,让孩子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够妥善解决同伴之间的矛盾;培养孩子自我保护的能力,进入小学,孩子面对的环境也会产生变化,要加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等。

四、知识的衔接。

这个阶段的孩子是语言积累的高峰期,因此应该丰富孩子的语言,我们可以通过和孩子相互讲故事、提问题来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鼓励孩子积极动脑,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爱好。同时,教孩子认读拼音和一些简单的汉字,可以通过和阅读相结合的模式让孩子轻松快乐的学习。另外也可以进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平时有空可以让孩子练习学写数字,也可以做些简单的算数运用题等。

总之,幼小衔接教育不能急于求成,对孩子的培养要循序渐进。老师和我们家长也要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做好幼小衔接准备工作。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好心态。让孩子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29

孩子进入大班以后,幼小衔接一直是老师和家长最为关注的问题。孩子很快将结束幼儿园大班的学习,进入小学教育,我的心情既欣喜又焦急。欣喜的是孩子长大了,马上是一名小学生了,可以学到更多知识;焦急的是作为家长我没有头绪,怎么才能使孩子在进入小学后能很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呢?虽然在幼儿园,幼儿园老师向孩子传授很多知识,但小学是对儿童进行正规学校教育的专门机构,孩子一上学就要独立地参加学习,开始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计划接受课程,这与幼儿园学习的要求与形式都不同。

为了帮助家长有的放矢地进行充分的入学准备,20xx年6月9日机关幼儿园和井冈山小学联合举办了题为“我要上小学了”的专题讲座,为家长们释疑解惑。抱着满心的期待,我参加了这次幼小衔接的讲座。

讲座在四楼的多动能教室举行,首先通过一个专题片,介绍了井冈山小学的基本情况、办学特色和理念,展示了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和课外活动。接着从生活方式、学习方式、行为方式的转变等方面阐述了幼儿园和小学的区别。分析了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新生入小学出现的一些问题,着重介绍了如何使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的有效方法和措施。中间穿插了井冈山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的才艺表演,看着他们稚嫩认真的演出,可以感受到他们在学校里的成长。另外还有一个简短的数学公开课,老师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让全场的孩子都跟着互动起来,气氛高涨,孩子们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最值得期待的是井冈山小学的参观了,孩子们牵着家长的手,在老师的指引下有序的参观了井冈山小学的校园和一年级的教室,好奇的站在门口张望着,看着一年级的小朋友在认真的上课,平时叽叽喳喳的宝贝此刻也变得乖巧懂事了,上小学的期待让他们对这个新奇的校园环境充满了无比的憧憬。虽然仍是幼儿园大班的孩子,老师还是给孩子们留下了第一张入学前的合影,一张张小脸上都绽放出花一样的笑容。

四年的幼儿园生活,小君妍在老师的关心下慢慢的成长,从最开始的不适应到现在的自如,从最开始的腼腆害羞到现在的才艺小明星,一点一滴都离不开每一个老师的照顾和教育。马上九月份就要迈入小学的校园了,虽然很期待,但是也有着对幼儿园的眷恋与不舍。

非常感谢此次幼儿园和老师为我们提供这样一次重要的讲座,让我们家长有了思想准备,能提前做好孩子的幼小衔接的一些准备工作,让我们的孩子能顺利地进入小学的教育。对于即将入学的孩子来说养成良好的习惯比获得知识还要重要,良好习惯地养成,对孩子今后的学习很生活都大有好处。幼儿园就是一个良好习惯的起点,一个集体生活的最初体验,谢谢大一班的各位老师,让我的孩子在成长之初对学习对生活充满了最美好的启蒙和憧憬,也给她步入小学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无论何时,幼儿园永远是她生命中最美好的记忆。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30

起初看到这个讲座预告的时候,想想孩子刚上小班,感到有点早。但听过之后,我感到不但不早,而且非常及时有效。欧阳老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幼教老师,她所讲述的内容正是我们很多家长现在所面临的问题。老师提到的四个误区,就是我们家长常常容易踩到的雷点,尤其那句“孩子小脚穿大鞋,不仅跑步不快,还可能出现问题”,深入浅出的讲述了幼小衔接中错误行为的危害。通过这次讲座的学习,我对正处在小班的孩子有关幼小衔接方面的感悟如下。

一、帮助孩子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一个好生活习惯,对于孩子的成长很关键,尤其进入小学后,在仅仅几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里,孩子们要完成喝水、小便、放松调节自己等多项内容,容易出现下课了只顾着玩,而不去大小便,久之对学习和生活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而这个习惯与我们家长有很大关系。由于对孩子的溺爱、自己焦急的心态,每当孩子慢腾腾地穿衣、洗脸、吃饭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去帮助她完成。现在深刻明白,小班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和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期,更是对以后幼小衔接有着很大的辅助作用。因此一定要养成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而我们家长要做的就是保持足够的耐心等待,给孩子时间和机会,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幼儿做好入学后独立生活的准备。

二、帮助孩子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小班的孩子还小,不能独立完成阅读,因此坚持亲子阅读尤为重要。从上幼儿园开始,根据老师的要求,每天抽出半个小时,陪孩子一起阅读绘本、故事等书,不仅让孩子沉浸在书的海洋、增长了知识,还增进亲子关系,更是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以后上小学养成阅读习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帮助幼儿养成学会倾听的好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担心孩子们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不断地提醒孩子们注意这样、注意那样,家长不由自主的就变成了一个爱唠叨的人,一句话说上好几遍。如,洗手时反复强调如何正确洗手,收玩具时不停的教导如何放置玩具等,结果孩子们会产生依赖性。听不清要求没关系,反正一会儿妈妈还会说的。因此进入小学后,孩子容易出现的问题还包括由于听不懂老师提出的要求,孩子不会倾听,不能够抓住老师说话的重点。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还要学会管住自己的嘴巴,不反复提醒,使督促幼儿形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31

幼小衔接一直都是人们普遍注重的话题,如何实现幼儿顺利的过渡到小学学习生活,小学教师、小学教师都应该作出相对应的努力。xx年x月x日上午,我参加了xx市进修学校举办的“幼小”教学衔接专题培训。聆听了xx市教育学院xx老师的精彩讲座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自然明白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和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转折期。老师和家长都应该引起注重,使孩子尽快适合这个学习环境,家长也要有充足的思想准备,配合老师为孩子顺利向小学过渡做好一切准备。比如多和孩子交流,让孩子多了解小学生活,提醒孩子整理书包文具,协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在孩子出错的时候,不发火,不急躁,有涵养,有耐心,但切记不要包办代替,有的老师会让家长在孩子的作业本上签字,以便于让家长督促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我认为家长在签字前应该和孩子说清楚彼此的责任,让孩子明白作业的对错自己负责,家长只负责签字完成老师的要求,如果家长负责检查对错,势必会让孩子产生一种依赖,所以应该从小就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不要依赖别人,增强孩子的`责任感和独立性。这个习惯一旦养成,家长会轻松百倍。

xx老师的讲座,使我知道我们在注重孩子学习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孩子水平的培养,学习兴趣的培养,独立生活水平的培养,与人交往水平的培养以及挫折承受水平的培养,不能只注重孩子的生理健康,而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在适合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幼小阶段应是孩子水平发展和培养的一个关键期,所以老师应该特别注重,做好这些工作,能够让孩子终身受益。

幼小衔接增强幼儿习性的培养,生活上、学习上的良好习惯的养成训练,例如:会排队走、上厕所有序,会准确的拿笔、看书姿势准确等,这些看似小而容易,却是重要而繁琐。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学习习惯会让幼儿最快的适合小学生活,学习习惯的良好有助于在小学课堂上能注意力集中的听课,学习成绩自然不会落后。而习惯养成需要小学教师持续的重复纠正,幼儿的可塑性很强,给以他什么影响,很有可能就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因而习性培养重于一切。

我们应该准确把握幼儿当前的发展水平和状况,相互理解和支持,使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的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学习与生活。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32

上周五的“幼小衔接”讲座顺利地结束了,活动的顺利结束不仅给我带来轻松,也带来许多感想,有感于“幼小衔接”讲座。

讲座很精彩,家长们听得很专心,很多家长还认真地做着笔记,我不禁佩服主讲者的口才魅力,能吸引这么多的家长专心致志地听讲。家长们的专心,我想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的因素,那应该是讲述的内容很实际,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是家长在实际的“幼小衔接”工作中能用得到的。所以家长们喜欢听,还认真听。

这让我联想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为什么在上课时,会有很多孩子游离于老师的视线,我想除了孩子本身学习习惯不良的因素以外,我想关键因素在教师自身。教师缺乏教学魅力,教学内容没有意义或孩子不感兴趣等原因,这都是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

听了讲座,还让我想到,这样的讲座对家长固有的比较陈旧的教育观念有一个很大的冲击,也就是说,在听了这样的讲座后,能有效地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这也是举行“幼小衔接”讲座的作用。

我对讲座中的许多观点持相同意见,这或许是教育工作者共同的教育理念吧。比如对于家长对孩子的拼音教学问题等等,主讲者都做了精彩的讲解,我也深有同感。

1、关于拼音这个热点问题。很多家长怕自己的孩子跟不上,纷纷提前学习,甚至要求幼儿园就开始教学。其实,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从小学老师的角度来说,他的教学进度一般会在学校整体安排的前提下,根据大多数孩子的学习情况来适当调整。如果每个孩子都是从零开始,那么教学也就会从零开始,完整安排,但是如果大多数孩子都已经学会的情况下,老师很可能也会加快进度,幼教之友《有感于“幼小衔接”讲座》。这就导致了一部分有潜力但是没有学过拼音的孩子的压力加重。可是这些不良后果很多家长都没有意识到,甚至有很多家长还大声呐喊:一定要提前去学拼音啊!于是恶性循环始终循环。所以呼吁大家,小学就是小学,小学的东西就一定让孩子到了小学的年龄去学。不然适得其反。

2、关于坐姿。一直在想假如始终必恭必敬地坐着一定会很累,所以当看到孩子坐在椅子上东倒西歪的时候,有时候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但是在当听了讲座后,其实在幼小衔接阶段,有时候也是要狠狠心,至少在集体活动中的15到20分钟里一定要要求孩子好好坐,认真听。尤其是即将要入小学的孩子。

3、举手。幼儿园老师也在强调回答问题要举手,但是很多时候,很多孩子回答问题会“脱口而出”,甚至有时候他们的.无意识插话,老师也能容忍,于是,很多孩子就形成了随便插话的习惯。于是到了小学,老师遇到这样的情况就狠狠批评。现在看来,我们幼儿园老师一定要对“回答问题要举手”,一定要常抓不懈。

4、生活问题。上厕所,吃饭,吃药等。幼儿园的课时较短,对于上课去厕所也能容忍,吃饭,有老师督促,吃药有医生来喂。但是小学里一切都要自己打理了。课间要准备学习用品,要喝水,要上厕所,该在课间解决的问题都要在课间解决。吃药,虽然老师也会提醒,但是要自己记住药量和吃法。总之一句话:一切都需要自己来做主了。

5、学习用品。前一天晚上都要准备好了,比如5支铅笔,1块橡皮:铅笔都要削好,学习用品不能太花俏的。因为太花俏反而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将那些华侨的学习用具成为玩具。

6、做事速度。尽量改变拖拉习惯。小学以后,每节课中的内容比较多,而且一定要弄懂掌握,因为第二天马上又有新的教学内容,如果昨天的内容不掌握,不懂的东西就会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这一点和幼儿园有非常大的区别,在幼儿园,即使有个别孩子没有掌握的,也能浑水摸鱼,毕竟幼儿园没有系统地考试。所以,该学习的时候认真学习,学习完了再放松地玩,这个学习习惯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

看来“幼小衔接”工作的确有很多内容需要我们用心去做。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33

本学期各项工作即将结束,在孩子们即将完成大班学习任务之际,我们大班年级全体教师坐在一起,对照本学期初制定的结合大班的“幼小衔接”的工作计划,回首所做过的工作,共同总结经验,反思不足,具体总结如下:

1、开学初我们开展了《大手牵小手,携手向前走》家长会,让家长接受了幼儿园、小学的专题指导,有效地架起幼儿走向小学的桥梁。让家长进一步明确如何在心理和能力上为孩子作好充分的准备。比如有意注意的水平的高低决定幼儿成绩的好坏,因而家长可以多与孩子玩棋类游、拼图游戏,这对培养有意注意很有益,能够帮助幼儿集中注意力;家长对幼儿进行一些零散正确入学知识准备,但不是提前教拼音、识字等,也无须把玩具收起来。同时,家长要及时、准确地把握幼儿当前的发展状况,使得家庭教育更具针对性。

2、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根据班级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有目的、有计划地将教育教学活动渗透在幼儿的日常生活、各学科领域、各活动区域以及幼儿家庭教育当中。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每一位幼儿幼儿在原有基础上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3、在“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中,我们重点对幼儿进行了规则意识、任务意识、自我服务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的培养,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我们认为:班级大部分幼儿能够较认真的完成老师每次交给的任务,在与同伴的合作中能够用较灵活的方式较好的与同伴进行游戏,遇到困难时能够和同伴们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班级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4、结合“小小值日生”和“小书包真整齐”活动培养了幼儿的自理能力。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应该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如,留给儿童一片自己的小天地,指导他学会收拾自己小天地中的器物,学会穿衣、洗脸、叠被、整理房间、端饭、擦桌子、扫地等。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能力的发展有一个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儿童的能力易于养成,过了培养期,过了关键期,幼儿能力的培养就显得特别困难。可见,为了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管理,家长们应在关键期培养幼儿能做和应该做的事情自己去做。比如大班时期,家长就要注意让幼儿自己整理图书、玩具,收拾小书包和生活用品等。同时家长要帮助他们在实际行动中克服困难,而不要代替他们克服困难,当幼儿遇到困难时,要不断给予鼓舞,使其具有较强的信心和决心,以至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此外,还要在克服困难的方法和技术上给予适当的指导,让幼儿掌握克服困难的技巧,少走弯路。

5、参观小学,通过参观小学的校园环境、观看小学生上课、参观小学的图书室、教室、走廊文化,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孩子们了解小学生的基本学习生活,更增添了他们向往上小学的愿望。模仿小学生上课等。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孩子们发现孩子们求知欲旺盛,上课表现特别棒,上课位置的适当调整;增加一些书写、早期阅读的练习时间;改变举手姿势。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孩子们有了较初浅的经验练习。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34

幼小衔接一直都是人们普遍注重的话题,如何实现幼儿顺利的过渡到小学学习生活,幼儿教师、小学教师都应该作出相对应的努力。年10月17日上午,我参加了磐石市进修学校举办的“幼小”教学衔接专题培训。聆听了吉林市教育学院叶波老师的精彩讲座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自然明白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和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转折期。老师和家长都应该引起注重,使孩子尽快适合这个学习环境,家长也要有充足的思想准备,配合老师为孩子顺利向小学过渡做好一切准备。比如多和孩子交流,让孩子多了解小学生活,提醒孩子整理书包文具,协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在孩子出错的时候,不发火,不急躁,有涵养,有耐心,但切记不要包办代替,有的老师会让家长在孩子的作业本上签字,以便于让家长督促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我认为家长在签字前应该和孩子说清楚彼此的责任,让孩子明白作业的对错自己负责,家长只负责签字完成老师的要求,如果家长负责检查对错,势必会让孩子产生一种依赖,所以应该从小就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不要依赖别人,增强孩子的责任感和独立性。这个习惯一旦养成,家长会轻松百倍。

叶老师的讲座,使我知道我们在注重孩子学习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孩子水平的培养,学习兴趣的培养,独立生活水平的培养,与人交往水平的'培养以及挫折承受水平的培养,不能只注重孩子的生理健康,而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在适合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幼小阶段应是孩子水平发展和培养的一个关键期,所以老师应该特别注重,做好这些工作,能够让孩子终身受益。

幼小衔接增强幼儿习性的培养,生活上、学习上的良好习惯的养成训练,例如:会排队走、上厕所有序,会准确的拿笔、看书姿势准确等,这些看似小而容易,却是重要而繁琐。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学习习惯会让幼儿最快的适合小学生活,学习习惯的良好有助于在小学课堂上能注意力集中的听课,学习成绩自然不会落后。而习惯养成需要幼儿教师持续的重复纠正,幼儿的可塑性很强,给以他什么影响,很有可能就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因而习性培养重于一切。

我们应该准确把握幼儿当前的发展水平和状况,相互理解和支持,使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的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学习与生活。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35

大班幼儿即将“毕业”,升学成为一名小学生。幼儿能能否很快地适应小学生活,完成阶段性转变,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尤为关键。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育向小学教育模式转变的过渡性阶段,是小学教育的开始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幼小衔接主要目的在于:一是让幼儿非常自然、顺利地适应小学学习生活;二是通过学习,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自理能力、和生活能力。本学期,我们幼儿园大班成立了"幼小衔接"小组,并积极开展研讨会,制定幼小衔接具体计划,在家园共育的基础上幼小联手,实现幼儿向小学生顺利过渡。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呢?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1、我园建立了合理的幼小衔接制度

我园积极鼓励家长配合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在家园共育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让家长了解幼小衔接进展情况,加强幼儿园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为家长提供各种有价值的资料。

2、时间上与小学作息时间互相靠拢

按规定幼儿园大班集体活动时间是三十分钟左右,以游戏的方式开展,注重动静交替,注重幼儿活动参与;而小学上课时间规定是四十分钟,与幼儿园相比,静多动少,并且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课堂纪律。因此,对很多一年级小学生来讲,这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这时孩子对小学生活的美好向往可能会破灭,心里开始失望。为了缓解这种情况,幼儿园适当延长了集体活动时间,大班下学期集体活动时间安排在四十分钟左右,课后并安排孩子10分钟的自由活动时间,逐步使幼儿在心理、时间概念上做好准备。

3、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

大班教师注重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如加强幼儿生活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语言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注意力的培养、心理素质和人格的培养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等。

其次在大班后期还可以对幼儿进行专门的语言、数字训练和指导,还可以组织大班年级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的比赛,组织幼儿观看有关录像等。

4、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

为了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孩子升入大班后,教师制订了“今天我值日”计划,给每位孩子安排了值日。现在,大班自然角每天由值日生负责浇水,有些孩子会粗心大意,忘记照料自然角,对此,教师采用“小红花”的`激励形式,鼓励幼儿自己完成自己的任务。对于整理玩具、图书角、学习用品等事情,我们也很重视,鼓励孩子认真仔细地完成,最后对认真完成任务的幼儿进行表扬、鼓励。现在,大班幼儿的责任感明显增强,完成任务由老师提醒变成幼儿间相互提醒或自己自觉完成。

总之,老师和家长要积极配合,增进交流,共同努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共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使幼儿愿意上学,喜欢上学,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难的能力,顺利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36

我今年已经4岁多了,马上就要进入大班学习,随之而来的就是进入与幼儿园完全不同的小学阶段,那么如何才能把幼小衔接和小学化处理得恰到好处呢?这就需要我们作为孩子的家长需要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如果提前学习了学课程一是怕孩子感到吃力而厌学,二是怕孩在正式进学后,因为师讲的知识孩子接触过而不认真听课,不能养成个良好的听课习惯。如果不提前学习学课程但孩上学后跟不上班级课程的进度,从影响到孩对学习信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油然而生。

20xx年5月20日,适逢第十一个全国学前教育教育宣传月,今年的主题是“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市二幼组织我们家长参加了由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组织的公益微课,由优秀的园长和专家对幼小衔接的剖析与讲解,在此专题讲座中提到的现状论是角度还是观点,正是我们作为家长重点关的问题。下谈谈我通过本次讲座所得到的启示及得体会。

首先是华爱华教授讲解的《去小学化背景下幼儿园如何为入学做学习准备》中让我深刻的意识到“小学化”和“幼小衔接”之间的关系,并不像是我们所有家长认识的那样在幼儿园期间通过其他的方法方式去多认识一些字、多学习一些拼音、能计算一些加减法到了小学就能多么的优秀。更为重要的是注重幼儿在不同阶段的针对性,幼儿园阶段应该注意幼儿的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学习准备,这里强调的是准备,就是让幼儿做好各方面的预备工作,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语言也可以是肢体语言、活动、游戏、互动等等方法去感染和熏陶孩子怎样去学习;小学阶段主要是让孩子如何去适应,身体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学习适应,这里主要强调适应,只有让孩子适应才能让孩子更好的发展。华爱华教授说到学习准备和学习适应尤为重要,我本人非常赞同。

其次是胡华教授讲授的《领会“精神”积极行动—“幼小衔接”的思考与探究》中的观点让我深有体会,尤其是儿童认识生活世界的结构,胡教授从身体和心灵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基本性结构(身体)、对待世界的态度和心智(心理)、对待世界的信念(信念),也许听起来让我们觉得难以理解,会有听不懂的困惑,其实不然,儿童对待世界是开放的、是多样的、是丰富多彩的,所以儿童获得对世界的信念也是开放的、多样的、丰富多彩的,远比我们成人多得多,由此说明儿童的认识是多么的重要,我们做为家长应该遵循和尊重孩子的认知,不要轻易去抹杀还在的认知。胡教授还通过课堂实录、教学经过、教学反思等方式方法向我们阐明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最后是余琳园长讲授的《游戏,让幼小衔接自然而生》,余园长通过几个游戏向我们讲述了儿童在幼儿园和小学的不同认识,以及游戏对儿童后期的学习有何帮助等等。幼儿是天真无暇的,在他们的世界里充满了好奇和兴趣,游戏作为一种向幼儿传达信息的载体,只要选择合适的地点,运用合理的游戏作为载体向幼儿传达正能量的、积极向上的知识,那么幼儿就会很容易接受,直至小学,甚至伴随整个童年时代。

总之,在听了华爱华教授、胡华教授和余琳园长的讲座后,让我觉得受益匪浅,从之前对幼儿教育的不懂到现在知道幼儿教育的不易、从之前对幼小衔接的茫然到现在对幼小衔接逐渐清晰、从以前对孩子教育的单一逐渐转变为多样化,这就是学习的力量,只要能够多学习一些教育专家、优秀教师的经验,那么就会让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少走弯路,做一名合格的父母。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37

我今年已经4岁多了,马上就要进入大班学习,随之而来的就是进入与幼儿园完全不同的小学阶段,那么如何才能把幼小衔接和小学化处理得恰到好处呢?这就需要我们作为孩子的家长需要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如果提前学习了学课程一是怕孩子感到吃力而厌学,二是怕孩在正式进学后,因为师讲的知识孩子接触过而不认真听课,不能养成个良好的听课习惯。如果不提前学习学课程但孩上学后跟不上班级课程的进度,从影响到孩对学习信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油然而生。

20xx年5月20日,适逢第十一个全国学前教育教育宣传月,今年的主题是“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市二幼组织我们家长参加了由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组织的公益微课,由优秀的园长和专家对幼小衔接的剖析与讲解,在此专题讲座中提到的现状论是角度还是观点,正是我们作为家长重点关的问题。下谈谈我通过本次讲座所得到的启示及得体会。

首先是华爱华教授讲解的《去小学化背景下幼儿园如何为入学做学习准备》中让我深刻的意识到“小学化”和“幼小衔接”之间的关系,并不像是我们所有家长认识的那样在幼儿园期间通过其他的方法方式去多认识一些字、多学习一些拼音、能计算一些加减法到了小学就能多么的优秀。更为重要的是注重幼儿在不同阶段的针对性,幼儿园阶段应该注意幼儿的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学习准备,这里强调的是准备,就是让幼儿做好各方面的预备工作,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语言也可以是肢体语言、活动、游戏、互动等等方法去感染和熏陶孩子怎样去学习;小学阶段主要是让孩子如何去适应,身体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学习适应,这里主要强调适应,只有让孩子适应才能让孩子更好的发展。华爱华教授说到学习准备和学习适应尤为重要,我本人非常赞同。

其次是胡华教授讲授的《领会“精神”积极行动—“幼小衔接”的思考与探究》中的观点让我深有体会,尤其是儿童认识生活世界的结构,胡教授从身体和心灵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基本性结构(身体)、对待世界的态度和心智(心理)、对待世界的信念(信念),也许听起来让我们觉得难以理解,会有听不懂的困惑,其实不然,儿童对待世界是开放的、是多样的、是丰富多彩的,所以儿童获得对世界的信念也是开放的、多样的、丰富多彩的,远比我们成人多得多,由此说明儿童的认识是多么的重要,我们做为家长应该遵循和尊重孩子的认知,不要轻易去抹杀还在的认知。胡教授还通过课堂实录、教学经过、教学反思等方式方法向我们阐明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最后是余琳园长讲授的《游戏,让幼小衔接自然而生》,余园长通过几个游戏向我们讲述了儿童在幼儿园和小学的不同认识,以及游戏对儿童后期的学习有何帮助等等。幼儿是天真无暇的,在他们的世界里充满了好奇和兴趣,游戏作为一种向幼儿传达信息的载体,只要选择合适的地点,运用合理的游戏作为载体向幼儿传达正能量的、积极向上的知识,那么幼儿就会很容易接受,直至小学,甚至伴随整个童年时代。

总之,在听了华爱华教授、胡华教授和余琳园长的讲座后,让我觉得受益匪浅,从之前对幼儿教育的不懂到现在知道幼儿教育的不易、从之前对幼小衔接的茫然到现在对幼小衔接逐渐清晰、从以前对孩子教育的单一逐渐转变为多样化,这就是学习的力量,只要能够多学习一些教育专家、优秀教师的经验,那么就会让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少走弯路,做一名合格的父母。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38

要更好的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坚持我们幼儿园教育原则,坚持以幼儿为本,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2、解决“去小学化”与“幼小衔接”两者之间的矛盾,实现幼儿可持续发展;

3、“幼小衔接”教育要做到“求实效,练内功”,教师在策划活动中要不断总结、梳理、提练、阐释,杜绝盲于多此一举;

4、幼儿园、家庭、小学和社会联动,为幼儿做好全面准备(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准备)。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39

时光飞逝,我们的孩子即将告别幼儿园,走进小学校园,成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心里都充满了兴奋、期待和憧憬,但也有担忧和困惑,孩子能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吗?我们该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一直以来对于这个为题我都很迷茫,且较为着急,在家经常想让孩子学学拼音、算数、写字等内容,自从观看了沙塘中心幼儿园的微信公众平台发送的幼小衔接相关内容后,我有了不同的想法,并更加清楚的知道在接下来的这段时间应该怎么做。

一、心理准备。让孩子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校园生活、学习上的变化。我们可以利用休息时间带着孩子到小学校园逛逛、看看,熟悉熟悉新环境。让孩子在心理上逐渐为今后独立进小学做好过渡。

二、习惯的养成。刚入小学,首先关键在于好习惯的养成。要培养孩子自觉遵守作息时间的习惯;培养孩子认真倾听、专注阅读的习惯;培养孩子端正的姿势、课上专心听讲、及时完成作业,并能按照课程表自己独立整理学习用品的习惯;培养孩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等。

三、能力的培养。培养孩子大胆与人的交往的能力,让孩子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够妥善解决同伴之间的矛盾;培养孩子自我保护的能力,进入小学,孩子面对的环境也会产生变化,要加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等。

四、知识的衔接。这个阶段的孩子是语言积累的高峰期,因此应该丰富孩子的语言,我们可以通过和孩子相互讲故事、提问题来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鼓励孩子积极动脑,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爱好。同时,教孩子认读拼音和一些简单的汉字,可以通过和阅读相结合的模式让孩子轻松快乐的学习。另外也可以进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平时有空可以让孩子练习学写数字,也可以做些简单的算数运用题等。

总之,幼小衔接教育不能急于求成,对孩子的培养要循序渐进。老师和我们家长也要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做好幼小衔接准备工作。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好心态。让孩子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40

幼小衔接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一个话题,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自然明白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小学两个相邻教育阶段在教育工作上的承接和连续。幼儿期和学龄期是两个不同水平的发展阶段,两个阶段相比,儿童在社会角色、生活内容、生活场所、与老师的关系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它们之间就形成了一定的“陡坡”,合理调节衔接的“陡坡”、减少儿童适应中的困难和问题、使儿童顺利过渡到新的教育阶段、就是幼小衔接要做的工作。

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孩子将会面临很大的挑战,需要在家长的引导下,做好各项能力提升、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准备。真正的幼小衔接不仅仅是为小学一年级衔接,更是为孩子一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影响是极其深远的。本学期是小朋友们告别幼儿时代迈向小学的最后时期,也是最为关键的适应期,作为大班的教师,我听到最多的话题就是:我的孩子能不能适应小学生活?面对幼小衔接,家长和幼儿园究竟该怎么做?带着家长们的困惑,我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依据,将“幼小衔接”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为他们后续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为了让孩子更好的了解小学,幼儿园每学期都会组织孩子去参观小学生活,第一个活动是参观小学的升旗仪式。孩子们学着小学生的样子,整齐地排好队伍,体验了国旗下的庄严和神圣。之后,孩子们走进了小学明亮的教室里,体验了当一名小学生的感觉。

通过参观,孩子们对小学的学习和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也激发了孩子成为一名小学生的愿望。

四月份我园也组织全体大班幼儿开展了幼小衔接系列活动,从整理书包、穿脱衣服、系鞋带等几个方面帮助幼儿做好身心的准备,实现科学衔接。

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还会时刻提醒孩子去掌握正确的坐姿、握笔姿势。如果这些基本姿势不正确,从小没有好好培养,到了步入小学再纠正往往收效甚微。在大班后期可以进行专门的训练和指导,学写一些简单的数字,不要求快,只要求规范。在绘画活动中,也要按照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坐姿去要求幼儿,还可以根据大班幼儿喜欢竞赛这一特点,结合竞争机制组织一些“坐姿、握笔姿势”的比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在常规上有要求。如引导幼儿在集体活动时间里逐渐保持注意的稳定和持久,尽量在活动后喝水、上洗手间。集体活动时能专心听讲,积极发言,教师也应加强对孩子进行注意力和思维敏捷性的训练,培养幼儿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同时,教师也要充分认识到幼儿园升至小学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才能科学地从生理、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为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

从各方面切实做好大班幼儿的入学准备工作:

1、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活动,培养幼儿理解每个活动的规则,帮助幼儿掌握执行规则的能力,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发现规则,及没有规则带来的后果(破坏图书、不遵守游戏规则等)。

2、要给幼儿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特别要注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和劳动观念。请家长配合幼儿园的目标要求,培养幼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拣菜等。

3、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家长们也应多让自己的孩子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多带孩子走出家门,广泛结交伙伴,让孩子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

4、幼儿园是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好场所。我们应该主动从幼儿生活学习的细节上入手——如自己遇到难题时怎么办?如何收拾玩具及学习用品?如何分碗筷、倒垃圾?同时,让孩子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够妥善地解决同伴之间的矛盾。

5、离开幼儿园,走进小学,孩子更多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会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老师就更应该教孩子很好地保护自己,例如告诉孩子,不随便与陌生人说话,遇到困难如何求助等等。另外,还要教育他们懂得和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自身安全。

6、幼儿入学后,学习成了其主要活动,以读、写、算为主导。但是幼儿教师千万不能进入让孩子提早接受具体课本知识的误区,而应重视孩子进行认、读、算背后的智能发展。另外,我们要尤其注意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专注性和持久性的培养。

总之,幼小衔接不能急于求成。每一位孩子都是一颗种子,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下,终将破土而出,蓬勃生长,带着无尽的期待和快乐,向小学奔跑而去!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41

时光荏苒,光阴似箭。孩子们即将要结束三年的幼儿园生活,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在幼小衔接的关键时期,作为家长的我们很荣幸能够参加一次由十五幼及博才白鹤小学联合举办的幼小衔接家长会,此次家长会犹如一场及时雨,解答了我们内心无数的困惑,也让我明白了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如何和孩子们一起共同平稳度过幼小衔接的关键阶段。

此次家长会主题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来自于卜园长的分享:幼儿园在幼小衔接方面做了哪些准备工作?第二部分主要是由博才白鹤小学谢校长的分享:关于幼小衔接,家长和孩子需要做好的准备工作。

简而言之,为了能让孩子们顺利度过幼小衔接这个关键阶段,迅速适应小学生活。我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前做好准备:

一、幼儿园方面:

(1)逐步培养孩子们的任务意识。进入大大班以来,幼儿园老师会布置一些家庭作业。这样,孩子步入小学后,不会感觉学习负担较重,会让孩子们从思想上提前接受作业的准备;

(2)为了使孩子能更好的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幼儿园大大班集体活动时间稍微有所延长,在集体活动时间里引导孩子逐渐保持注意的稳定和持久,让孩子在心理上对时间概念有所准备。

二、家长方面:

(1)家长一定要认识到,孩子开始上学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没有必要过度紧张。作为家长,应该帮孩子调整作息时间、学习和生活习惯,要创造环境让孩子认识到,上学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

(2)以身作则,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榜样!榜样!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别人以任何东西”;也就是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以起到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

三、孩子方面:

(1)知识准备,在步入小学阶段之前,孩子们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会写自己的名字;开发语言潜力;具备初步的数理逻辑能力。谢校长特别强调家长不必在儿童入学前就让他们学习大量的知识,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习惯。比如可以不失时机、不拘形式地向孩子灌输学校的种种事情,如“学校里有许多小朋友”、“学校里有好多老师和好多书,他们将教你好多有用的东西”

(2)习惯养成,培养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小学与幼儿园在环境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幼儿园阶段,老师会时刻关注宝贝们的吃饭、睡觉等生活方面,相反在小学阶段,更多的是依靠孩子们自身的生活自理能力。因此,为了使孩子们逐步适应学习生活,我们应该提前多多培养准小学生的自我服务能力,比如管理自己的学习用品,整理书包,自己安排课间的时间(喝水、入厕、游戏等)。在培养这类自我管理的能力时,家长应注意及时配合幼儿园在家里进行培养和加强。

总而言之,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是他们成长中的一件大事,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那么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进入小学后能够尽快适应一年级的学习,需要家长、幼儿园和小学需要共同努力。通过今天的幼小衔接会议,相信我们一定会有了更新的认识,让迷茫的家长会找到了更加清晰明了的方向,陪伴孩子们顺利度过幼小衔接这一段特殊的时期。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42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家儿子进入小学校园已经1个月了,认真倾听了高老师声情并茂的讲座,了解到上小学的孩子有着或多或少的学习压力与人际交往压力,如果没有合适的疏导,有些孩子甚至难以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和学习方式,出现抗拒心理,出现的“厌学”情绪。因此做好幼小衔接显得尤为重要,那么该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家长首先心理定位必须准确

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接受程度是不一样的,不能把每个孩子学习的指标如同参考工程建设指标一样。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出色的地方,要看到孩子的优势,针对孩子的学习接受程度,理性的给孩子定位,与其让孩子被动的承受学习的压力,不如让孩子主动的体会学习的快乐。

二、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以及生活自理能力

小学的作息时间更为紧密和严格。从早上起床时间到路上交通时间,再到上课时间、活动时间、作业时间、休息时间、上床睡觉时间等等都环环相扣。所以对于孩子的时间观念的培养就显得由为重要,但是身为家长就要以身作则,因为现在孩子还小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强,还处于一个懵懂期,被动的认为家长在做的就不会错,家长需要早起,下班回家不管多累,现在流行的`“葛优躺”是最好不要出现,应该是把我们回到家里需要做的事情马上处理,这样孩子就会知道放学回家自己要做的事情是写作业,而不是有样学样的“葛优躺”了; 家长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要坚持做完。写作业时一定要认真写,写完后书包收拾好才能去看电视和玩。给孩子一定的时间自己去支配。孩子需要有自理能力时,没有给予适当的教育和训练,那么他就会丧失做人的一种能力,无法站在已有的经验高度上体会对他人的责任心,适当的让孩子做点家务, 在做事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大人不应因此指责孩子,更不能惩罚孩子,而应首先鼓励孩子做得对的地方。对于孩子有失误的地方,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问题所在。孩子年龄小,认识水平不高,考虑问题不周全,力气小,不能帮到很大的忙,甚至可能会帮倒忙,但是没关系,我们需要的是孩子学习的过程,并不需要结果。

三、培养孩子交际能力

人是群居动物,有人比喻成豪猪,冬天为了取暖,他们必须离得近一些,但是因为距离太近,它们的刺又会刺痛对方,因此只能保持适当的距离。所以说人际关系的培养还是需要一个比较完善的交际能力去维系。对于孩子交际能力的培养我给与孩子的就是几句话:谦虚、不骄不躁,去发现他人比你优秀的地方,心怀感恩之心。

四、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

说到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不如是说来增强家长的知识面。当今社会电子产品以及电子设备太多,不让孩子接触是做不到的,像大禹治水一样,堵不如疏。让孩子去接触电子设备,引导孩子在网络上去接触有教育意义的动画以及游戏软件。例如:我的孩子在家玩的游戏软件是“悟空识字”,动画类的:“福鼠三十六计、哈利学前班、唐诗三百首”,这些东西需要家长陪伴着孩子去看,家长自己必须知道里面所讲的内容,并能在孩子产生疑问的时候,能够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解答孩子的疑问。对于孩子的阅读能力,我并不赞成让孩子睡前看书,因为看书是一种有意识活动,睡前大脑应该适当放松。孩子接触事物比较少看完书大脑会处于高度的思考状态,不利于睡眠。我一般会在睡前让孩子听听比较舒缓的古琴曲,让孩子早点休息,睡足10个小时。早上起床,我会让孩子朗诵课文或者孩子感兴趣的书,这样既让孩子增强了阅读能力还锻炼了孩子的朗诵能力。 总之,老师和家长互相协作,“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孩子缺少自主学习能力,老师给我们一个方向,家长要顺着老师所给的方向,督促孩子更好的接受并吸收所学习到的知识。、共同努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好心态。让孩子愿意上学,喜欢上学,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43

今天上午的幼小衔接讲座,园长主要讲了幼儿园阶段与小学阶段的不同以及家长和孩子需要在家里准备的相关工作,听了以后觉得非常接地气,受益匪浅。

幼儿园与小学阶段完全不同,幼儿园教养并重,主题游戏较多,小伙伴固定,朝夕相处,老师像妈妈一样照顾孩子的起居,且整天陪伴,上学时间弹性,有加餐,有午休,相对较宽松;而小学以学科学习为主,规范学科,限时课堂,格式作业,老师相对较多且不是一直陪伴,没有午睡,没有加餐,相对较严格,所以在幼小衔接阶段,各项习惯和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培养呢?

1、首先要给孩子一种期待感

让孩子觉得我马上就要变成一个小学生了,这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因为长大本身就是一件超级骄傲的事情。

2、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包括起居时间,游戏时间,阅读时间,做家务时间,与家人共处时间,作业时间。有句话说想让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首先先变成那样的人,所以最好是和孩子一起制定作息时间表,父母也早睡早起,这样就以身作则的帮助孩子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就是自律,良好的作息习惯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自律。

3、家庭环境:

在家里爸爸妈妈要做好环境建设,孩子有自己独立的'书桌,父母以身作则,平时也多看书学习,变陪读为共读;在家里家庭成员之间要经常说谢谢,你好等文明语,和睦相处,关爱彼此就是给孩子最大的安全感。

4、学习习惯:

八个力的培养: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阅读能力,说的能力,做的能力。培养观察力,可以多观察身边的细小事物,找不同,摆积木,报些兴趣班如音乐,多做家务,培养孩子的忍耐力坚持力,多读书。

5、其他能力培养:

如独立自主的能力,独立完成作业,面对挫折的能力,时间管理的能力,精神专注能力,能坐的住,锻炼身体,有固定的体能训练,负责任的意识,社会公德意识,辨别是非的能力等等。

听完真心觉得家长的责任重大,育儿就是一场修行,期待我们都变得更好,再次谢谢幼儿园举办的这场活动。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44

金秋十月,碧空如洗,凉爽舒适。很开心参加儿子幼儿园大班开笔礼活动,毕竟是孩子的人生第一礼,作为家长的肯定是不想错过的,在此非常感谢艾立森幼儿园给孩子准备如此有意义的活动,感恩老师们的辛勤付出!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大班幼儿即将步入小学,面临着多方面的适应,开笔礼为幼儿形成良好的品德习惯打造了良好的氛围,为礼仪养成打造了良好的基础,并通过这种特别的方式弘扬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

伴随着主持人热情高涨、亲切感人的话语、激情飞扬的擂鼓声拉开帷幕,每一个环节都是那么的感人,真诚。看着你们一张张稚嫩的脸孔,拱手穿着汉服走过“启智门”,承载梦想之门,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通过击鼓明志、站姿坐姿的练习、启蒙人字、握笔书写练习、朱砂启智、感恩鞠躬等环节,重温传统开笔礼仪。

(一)击鼓明志

我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我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要成为一个热爱祖国,感恩父母,尊敬师长的学子!咚咚咚……击鼓三声,明志立誓。“鸣”通“明”,“鸣志”即“明志”,击鼓的声音越响,声音传得越远,说明志向就越远大。悠扬的鼓声中,孩子们跟着司仪许老师一起明志启誓。

(二)站姿坐姿的练习

端衣冠,抬头挺胸,寄予孩子们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三)启蒙”人”字、握笔书写练习

有了远大的志向,这还只是万里长征中的一小步,古人云:人之聪明识字始。“人”字一撇一捺,相互支撑,顶天立地。学习知识必先从认识人字开始,学会做人先从学写人字开始。在杨老师带领下,孩子认真地举起右手模仿书写在幼儿园的第一个“人”字,一撇一捺写成人,一生一世学做人。一撇是责任,一捺是担当,工工整整写人字,堂堂正正中国人。

看到诺贤书写着这人字,回想起刚刚入学幼儿园的第一天,不舍,迷惘,恐惧,哭红了双眼,要回家……转眼间,孩子长大了,感慨万分。人字两笔虽简单却寓意着在人生的启蒙阶段,要先学会做人,做人要站得稳、行得正、走得端!

(四)朱砂启智

古乐悠扬,各位家长手执毛笔,在自己孩子的额头正中点上红痣,为学子们献上殷切祝福。“朱砂启智”,又称“开天眼”。在古代,学童入学伊始,都会由启蒙入学师长用红色的朱砂在学子们的额头正中点上红痣,意为开启智慧,以此寄托美好的愿望,从此眼明心亮,聪明好学。

(五)感恩鞠躬

感恩父母,感恩父母,给了我们宝贵的生命,并用所有的爱哺育我成长。父母之恩,毕生难忘,孩子们向自己的爸爸妈妈鞠躬,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一个拥抱,无不让人感动的落下幸福的泪水。

感恩老师,在这隆重又温馨的日子里,带着一颗感恩之心向教导孩子们们的老师感恩鞠躬。感恩他们的爱心呵护、细心培植、精心教育。

胸怀感恩之心的人,品性不会差,因此,这也是我一直都教导岑诺贤做人一定要怀有感恩之心。

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在庄严的仪式中领略到了勤学苦习、尊师孝亲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良好的开端是奠定成功的基础,尽管开笔礼已经结束了,但它却是小朋友们开始学习,走向成功的起点。愿开笔礼能成为孩子们一生中美好的回忆!

再次感谢幼儿园组织本次意义深重的活动,感谢老师们!

孩子们,加油!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45

非常幸运得到了本次参加鄞州区“幼小衔接”研讨活动的好机会。本次研讨活动的内容安排的较丰富。我分别听了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蜈蚣叔叔的袜子》、大班美术活动《帽子畅想曲》、一年级语文课学习拼音和美术课《新朋友》。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们美术组的研讨。杨老师在研讨中提到学前儿童做好进入小学阶段学习的准备。是幼儿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环。幼儿园和小学如何“为儿童作准备”。是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应该认真思考与研究的问题。

从幼儿园到小学。不仅产生学习与生活环境的转换。更存在着教师角色、同伴关系、行为规范和社会期望等因素的极大变化。

首先。学习与生活环境的变化。在幼儿园。活动室布置得五彩缤纷。桌椅可以移动。游戏材料丰富多样。有各种活动区、各类图书、玩具。可供儿童自主游戏、观察、娱乐。活动的空间较大。而在小学。教室布置比较单调。密密麻麻地排满了桌椅。几乎没有活动的空间。幼儿期的自由、活泼、自主的学习环境转换成学科学习、有作业、受教师支配的学习环境。

其次。教师角色的转换。在幼儿园。教师像母亲一样照顾幼儿的饮食、睡眠、冷暖、卫生等。与幼儿有相当多的个别交流。在小学。教师固然也会去照顾儿童的生活。与他们个别交流。但其主要精力放在课堂教学、批改作业和班级管理上。

第三。同伴关系的改变。儿童进入小学。在幼儿园里熟悉的小伙伴很少有机会在同一个班级。他们得面对陌生的新伙伴。而且他们在幼儿园游戏中的平行协作的同伴关系在小学的学习中增加了竞争的因素。

第四。行为规范的新要求。幼儿园以游戏作为基本活动。孩子们可以自由活泼、轻松愉快地学习和生活。而在小学。基本的学习和活动形式是上课。对儿童的学习行为和日常生活行为有了新的规范性要求。比如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地听讲。思维要跟着教师的教学节奏。作业要按时完成。日常生活要自理。等等。

第五。对儿童的学习期望的变化。在幼儿园。孩子也要学习。但对他们的学业知识与技能还没有严格的任务要求。进入小学以后。学业知识技能的学习是他们必须完成的。语文、数学等主要科目的学习量大幅度增加。在质的方面也有一系列硬性的、统一的规定和要求。并进行相应的考核评价。教师和家长又往往以学生学科成绩的优劣来评价。并对其提出期望。

针对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我们幼儿园可以做“注重心理素质培养为入学打下基础”的尝试:

一、帮助幼儿树立初步的责任意识。激发幼儿主动学习

我们要重视从帮助孩子树立任务意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入手。采取一定的方法使其将任务作为自己的一份来完成。首先。要给幼儿立规矩。该做什么。该怎样做。利用榜样的作用。如开展每周一评有“小能手”“我最棒”“我会干”激励幼儿完成自己的职责。在活动中让幼儿意识到应该如何对自己、对别人、对班集体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从而提高幼儿参加活动的自觉性。开展游戏活动。使幼儿认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大家的利益。增强了集体意识。培养了合作精神。促使幼儿主动性的发展。使幼儿心理产生强烈的愉快体验。通过自身活动获得发展。

二、教幼儿一些基本技能。使幼儿树立自信心

能力是幼儿入学后能否适应小学生活的主要条件。入小学后。儿童的主要活动是学习。因此。学会听清、理解、记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非常重要。

(一)让幼儿会听。能听懂老师的话。幼儿只有在听懂的基础上才能理解。在一日的教学活动中。应利用一切

(二)让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在大家面前表现自己。在活动中采取多种方法和形式让幼儿“说”。可能的机会和环境。让幼儿学习听懂老师的话。

(三)鼓励幼儿克服困难。独立完成任务。老师要充分利用幼儿一日生活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如让幼儿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一些事情。

(四)积极争取家长合作。共同注重对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只有“家”“园”密切配合与共同重视。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初步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孩子自己拿主义做决定的能力及克服困难的精神。

三、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帮助幼儿提高学习能力

创造性的认识特征是儿童学习的良好品质。训练幼儿发散思维是培养幼儿创造性的一种主要方式。因此。在活动中。我们积极训练幼儿的这种扩散思维能力。要及时发现和鼓励幼儿的创造性表现。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类创造性游戏来满足幼儿创造表现的愿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在培养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同时。不是让幼儿被动地消遣地适应。而是促进幼儿身心向前发展。增强个性在生活中的适应能力。是让幼儿主动地积极地适应。上学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幼儿园应注重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心理素质培养。帮助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是“幼儿衔接”中我们应重视的问题。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46

上周五的“幼小衔接”讲座顺利地结束了,活动的顺利结束不仅给我带来轻松,也带来许多感想,有感于“幼小衔接”讲座。

讲座很精彩,家长们听得很专心,很多家长还认真地做着笔记,我不禁佩服主讲者的口才魅力,能吸引这么多的家长专心致志地听讲。家长们的专心,我想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的因素,那应该是讲述的内容很实际,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是家长在实际的“幼小衔接”工作中能用得到的。所以家长们喜欢听,还认真听。

这让我联想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为什么在上课时,会有很多孩子游离于老师的视线,我想除了孩子本身学习习惯不良的因素以外,我想关键因素在教师自身。教师缺乏教学魅力,教学内容没有意义或孩子不感兴趣等原因,这都是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

听了讲座,还让我想到,这样的讲座对家长固有的比较陈旧的教育观念有一个很大的冲击,也就是说,在听了这样的讲座后,能有效地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这也是举行“幼小衔接”讲座的作用。

我对讲座中的许多观点持相同意见,这或许是教育工作者共同的教育理念吧。比如对于家长对孩子的拼音教学问题等等,主讲者都做了精彩的讲解,我也深有同感。

1、关于拼音这个热点问题。很多家长怕自己的孩子跟不上,纷纷提前学习,甚至要求幼儿园就开始教学。其实,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从小学老师的角度来说,他的教学进度一般会在学校整体安排的前提下,根据大多数孩子的学习情况来适当调整。如果每个孩子都是从零开始,那么教学也就会从零开始,完整安排,但是如果大多数孩子都已经学会的情况下,老师很可能也会加快进度,幼教之友《有感于“幼小衔接”讲座》。这就导致了一部分有潜力但是没有学过拼音的孩子的'压力加重。可是这些不良后果很多家长都没有意识到,甚至有很多家长还大声呐喊:一定要提前去学拼音啊!于是恶性循环始终循环。所以呼吁大家,小学就是小学,小学的东西就一定让孩子到了小学的年龄去学。不然适得其反。

2、关于坐姿。一直在想假如始终必恭必敬地坐着一定会很累,所以当看到孩子坐在椅子上东倒西歪的时候,有时候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但是在当听了讲座后,其实在幼小衔接阶段,有时候也是要狠狠心,至少在集体活动中的15到20分钟里一定要要求孩子好好坐,认真听。,尤其是即将要入小学的孩子。

3、举手。幼儿园老师也在强调回答问题要举手,但是很多时候,很多孩子回答问题会“脱口而出”,甚至有时候他们的无意识插话,老师也能容忍,于是,很多孩子就形成了随便插话的习惯。于是到了小学,老师遇到这样的情况就狠狠批评。现在看来,我们幼儿园老师一定要对“回答问题要举手”,一定要常抓不懈。

4、生活问题。上厕所,吃饭,吃药等。幼儿园的课时较短,对于上课去厕所也能容忍,吃饭,有老师督促,吃药有医生来喂。但是小学里一切都要自己打理了。课间要准备学习用品,要喝水,要上厕所,该在课间解决的问题都要在课间解决。吃药,虽然老师也会提醒,但是要自己记住药量和吃法。总之一句话:一切都需要自己来做主了。

5、学习用品。前一天晚上都要准备好了,比如5支铅笔,1块橡皮:铅笔都要削好,学习用品不能太花俏的。因为太花俏反而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将那些华侨的学习用具成为玩具。

6、做事速度。尽量改变拖拉习惯。小学以后,每节课中的内容比较多,而且一定要弄懂掌握,因为第二天马上又有新的教学内容,如果昨天的内容不掌握,不懂的东西就会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这一点和幼儿园有非常大的区别,在幼儿园,即使有个别孩子没有掌握的,也能浑水摸鱼,毕竟幼儿园没有系统地考试。所以,该学习的时候认真学习,学习完了再放松地玩,这个学习习惯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

看来“幼小衔接”工作的确有很多内容需要我们用心去做。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47

幼小衔接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一个话题,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自然明白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小学两个相邻教育阶段在教育工作上的承接和连续。幼儿期和学龄期是两个不同水平的发展阶段,两个阶段相比,儿童在社会角色、生活内容、生活场所、与老师的关系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它们之间就形成了一定的“陡坡”,合理调节衔接的“陡坡”、减少儿童适应中的困难和问题、使儿童顺利过渡到新的教育阶段、就是幼小衔接要做的工作。

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孩子将会面临很大的挑战,需要在家长的引导下,做好各项能力提升、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准备。真正的幼小衔接不仅仅是为小学一年级衔接,更是为孩子一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影响是极其深远的。本学期是小朋友们告别幼儿时代迈向小学的最后时期,也是最为关键的适应期,作为大班的教师,我听到最多的话题就是:我的孩子能不能适应小学生活?面对幼小衔接,家长和幼儿园究竟该怎么做?带着家长们的困惑,我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依据,将“幼小衔接”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为他们后续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为了让孩子更好的了解小学,幼儿园每学期都会组织孩子去参观小学生活,第一个活动是参观小学的升旗仪式。孩子们学着小学生的样子,整齐地排好队伍,体验了国旗下的庄严和神圣。之后,孩子们走进了小学明亮的教室里,体验了当一名小学生的感觉。

通过参观,孩子们对小学的学习和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也激发了孩子成为一名小学生的愿望。

四月份我园也组织全体大班幼儿开展了幼小衔接系列活动,从整理书包、穿脱衣服、系鞋带等几个方面帮助幼儿做好身心的准备,实现科学衔接。

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还会时刻提醒孩子去掌握正确的坐姿、握笔姿势。如果这些基本姿势不正确,从小没有好好培养,到了步入小学再纠正往往收效甚微。在大班后期可以进行专门的训练和指导,学写一些简单的数字,不要求快,只要求规范。在绘画活动中,也要按照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坐姿去要求幼儿,还可以根据大班幼儿喜欢竞赛这一特点,结合竞争机制组织一些“坐姿、握笔姿势”的比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在常规上有要求。如引导幼儿在集体活动时间里逐渐保持注意的稳定和持久,尽量在活动后喝水、上洗手间。集体活动时能专心听讲,积极发言,教师也应加强对孩子进行注意力和思维敏捷性的训练,培养幼儿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同时,教师也要充分认识到幼儿园升至小学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才能科学地从生理、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为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

从各方面切实做好大班幼儿的入学准备工作:

1、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活动,培养幼儿理解每个活动的规则,帮助幼儿掌握执行规则的能力,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发现规则,及没有规则带来的后果(破坏图书、不遵守游戏规则等)。

2、要给幼儿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特别要注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和劳动观念。请家长配合幼儿园的目标要求,培养幼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拣菜等。

3、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家长们也应多让自己的孩子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多带孩子走出家门,广泛结交伙伴,让孩子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

4、幼儿园是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好场所。我们应该主动从幼儿生活学习的细节上入手——如自己遇到难题时怎么办?如何收拾玩具及学习用品?如何分碗筷、倒垃圾?同时,让孩子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够妥善地解决同伴之间的矛盾。

5、离开幼儿园,走进小学,孩子更多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会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老师就更应该教孩子很好地保护自己,例如告诉孩子,不随便与陌生人说话,遇到困难如何求助等等。另外,还要教育他们懂得和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自身安全。

6、幼儿入学后,学习成了其主要活动,以读、写、算为主导。但是幼儿教师千万不能进入让孩子提早接受具体课本知识的误区,而应重视孩子进行认、读、算背后的智能发展。另外,我们要尤其注意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专注性和持久性的培养。

总之,幼小衔接不能急于求成。每一位孩子都是一颗种子,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下,终将破土而出,蓬勃生长,带着无尽的期待和快乐,向小学奔跑而去!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48

时光飞逝,我们的孩子即将告别幼儿园,走进小学校园,成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心里都充满了兴奋、期待和憧憬,但也有担忧和困惑,孩子能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吗?我们该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一直以来对于这个为题我都很迷茫,且较为着急,在家经常想让孩子学学拼音、算数、写字等内容,自从观看了沙塘中心幼儿园的微信公众平台发送的幼小衔接相关内容后,我有了不同的想法,并更加清楚的知道在接下来的这段时间应该怎么做。

一、心理准备。

让孩子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校园生活、学习上的变化。我们可以利用休息时间带着孩子到小学校园逛逛、看看,熟悉熟悉新环境。让孩子在心理上逐渐为今后独立进小学做好过渡。

二、习惯的养成。

刚入小学,首先关键在于好习惯的养成。要培养孩子自觉遵守作息时间的习惯;培养孩子认真倾听、专注阅读的习惯;培养孩子端正的姿势、课上专心听讲、及时完成作业,并能按照课程表自己独立整理学习用品的习惯;培养孩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等。

三、能力的培养。

培养孩子大胆与人的交往的能力,让孩子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够妥善解决同伴之间的矛盾;培养孩子自我保护的能力,进入小学,孩子面对的环境也会产生变化,要加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等。

四、知识的衔接。

这个阶段的孩子是语言积累的.高峰期,因此应该丰富孩子的语言,我们可以通过和孩子相互讲故事、提问题来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鼓励孩子积极动脑,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爱好。同时,教孩子认读拼音和一些简单的汉字,可以通过和阅读相结合的模式让孩子轻松快乐的学习。另外也可以进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平时有空可以让孩子练习学写数字,也可以做些简单的算数运用题等。

总之,幼小衔接教育不能急于求成,对孩子的培养要循序渐进。老师和我们家长也要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做好幼小衔接准备工作。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好心态。让孩子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49

幼小衔接教育,光靠幼儿园是难以实现的,必须实行家园联系,采取家园共育的措施。即幼儿园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经常性的双向沟通,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发展,家长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视了。《纲要》中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1、情感衔接——家园合作激发孩子对校园的向往之情

孩子在进入小学前,既有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为马上成为小学生而感到兴奋,同时也担心上了小学后老师要求严、受拘束、有作业任务而产生恐惧畏难心理,家长和老师都要注意保护和放大儿童前一种心理,让孩子在兴奋与期待中开始小学生活。

此时,老师应指导家长细心体察孩子的情绪和心态,和孩子一道,以满腔热情来迎接他们的新生活。比如,家长一起带着孩子去挑选孩子自己喜欢的书包及文具,故意用羡慕的口吻对孩子说:“宝贝长大了,真了不起,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让孩子产生当小学生的光荣感、自豪感。再如,利用节假日或散步的机会,带着孩子到校园转一转,熟悉熟悉环境,乘机诱导孩子:“这所学校多美丽,多干净!这里的老师可有学问啦,他们教小朋友认字、数数、唱歌、跳舞、学知识。在这里读书,你也会跟小哥哥、小姐姐一样变得更加聪明、能干。”以此来培养孩子对学校的向往之情和渴望获得知识的热情。指导家长千万不要随便吓唬孩子:“你再调皮,等上了学,让老师好好整你!”等等,诸如此类的语言会使孩子未入学校就产生恐惧感,容易形成心理障碍。

2、作息衔接——家园协调适当改变孩子的作息制度

幼儿园和小学在作息时间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幼儿园的孩子每天早上入园的`时间是很宽松的,一般在7:30—8:30之间;但到了小学,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到校;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大班一次活动是在25—30分钟左右,而到了小学每一节课的时间是45分钟;在幼儿园一般都能保证充足的午睡时间,而到了小学可能就没有午睡时间或只有短暂的午休。上面种种差异就必然形成许多不适应,我们认为幼儿园应与家庭相互沟通,在作息时间上做出适当的调整。

(1)规定幼儿来园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

为了使幼儿入学后能较快地适应小学生活节奏,在大班第二学期我园就对孩子来园时间作了调整,请家长配合务必让孩子8:00前来园。在孩子来园时间的同时,教师引导他们对照活动室内钟表的时间,在“来园时钟”记录单上做好记录;评选出“遵守时间的小明星”通过活动的开展,孩子们逐渐形成了时间观念。

(2)逐步减少睡眠时间,适应小学生活

针对很多一年级老师反映部分孩子一到下午精神就难以集中的现象,适当减少了孩子午睡时间,有2小时调整为1.5小时以适应小学生活。我们利用减下来的时间组织一些安静的区域活动,如:棋类游戏、智力拼图、搭积木、画画、做手工等一些操作性的游戏,让孩子能集中注意力,认真的进行各类活动。

3、“意识”衔接——家园互动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规则意识

幼儿心理学表明4—5岁的幼儿已经具备完成指定任务的能力,因此,在幼儿入园初期我们就有意识的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及规则意识,幼儿可采取自选的方式学会自己安排自己的活动,做活动的主人,了解活动与规则的关系。

我们还通过值日生安排小任务并设置情景的方法,让幼儿完成各类任务,让幼儿掌握完成任务的基本方法,记清小任务的要求,引导幼儿变被动完成为主动完成。同时还根据主题内容设计一些亲子小任务,让幼儿养成按时完成小任务的好习惯。刚升入大班的孩子没有任务意识,时间观念也是迷糊的。孩子常会把老师布置的任务忘记了,还说:“是爸爸忘给我做了。”现在,大班幼儿的责任感明显增强,完成任务由老师提醒变成幼儿间相互提醒或自己自觉完成。还懂得了与同伴比较完成任务的情况好坏。另外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我们积极利用环境以及各个活动的准备环节,让幼儿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如走路要靠右行,回答问题要举手,别人发言不插嘴等等,慢慢地变练习为习惯。我们在设立学习内容时从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开始,逐渐延长活动时间,使幼儿注意的坚持性不断提高,提高活动的坚持性以适应小学的生活。当然这一切都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4、习惯衔接——家园一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幼儿生活学习有一半的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尤其在亲人的关心、爱护、指导、鼓励、教育和共同活动的影响下得到发展。为了巩固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指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还可以开展以下一些活动:

(1)亲子新闻快递活动。

每天利用一点时间,请幼儿向家长讲一个小新闻,并每次让孩子按时看新闻,并坚持不懈。意图在于引起幼儿对身边事物的关注,培养其有意的观察力、注意力和记忆力。也是从另一个角度为孩子入学后能主动按时地完成作业做准备。

(2)亲子模拟作业活动。

让孩子在指定的时间里完成一些小任务,如画一幅画,听一个故事后复述故事的内容,写几行数字。在完成小任务的过程中,孩子慢慢地知道了一定要完成作业的道理和怎样快速完成作业的方法(抓紧时间,集中注意力,不能随便玩耍)。提高孩子完成作业的兴趣和完成任务的意识。

5、行为衔接——家园共同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离开幼儿园,走进小学,孩子更多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会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家长、老师就更应该教孩子很好地保护自己,例如告诉孩子,不随便与陌生人说话,遇到困难如何求助等等。另外,还要教育他们懂得和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自我安全。于是,幼儿园每周都会安排一次专门的安全教育活动,每次活动都有内容、目标、以及过程,平时的随机教育就更不少。在指导家长时这方面的内容也不含糊。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50

时光荏苒,光阴似箭。孩子们即将要结束三年的幼儿园生活,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在幼小衔接的关键时期,作为家长的我们很荣幸能够参加一次由十五幼及博才白鹤小学联合举办的幼小衔接家长会,此次家长会犹如一场及时雨,解答了我们内心无数的困惑,也让我明白了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如何和孩子们一起共同平稳度过幼小衔接的关键阶段。

此次家长会主题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来自于卜园长的分享:幼儿园在幼小衔接方面做了哪些准备工作?第二部分主要是由博才白鹤小学谢校长的分享:关于幼小衔接,家长和孩子需要做好的准备工作。

简而言之,为了能让孩子们顺利度过幼小衔接这个关键阶段,迅速适应小学生活。我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前做好准备:

一、幼儿园方面:

(1)逐步培养孩子们的任务意识。进入大大班以来,幼儿园老师会布置一些家庭作业。这样,孩子步入小学后,不会感觉学习负担较重,会让孩子们从思想上提前接受作业的准备;

(2)为了使孩子能更好的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幼儿园大大班集体活动时间稍微有所延长,在集体活动时间里引导孩子逐渐保持注意的稳定和持久,让孩子在心理上对时间概念有所准备。

二、家长方面:

(1)家长一定要认识到,孩子开始上学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没有必要过度紧张。作为家长,应该帮孩子调整作息时间、学习和生活习惯,要创造环境让孩子认识到,上学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

(2)以身作则,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榜样!榜样!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别人以任何东西”;也就是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以起到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

三、孩子方面:

(1)知识准备,在步入小学阶段之前,孩子们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会写自己的名字;开发语言潜力;具备初步的数理逻辑能力。谢校长特别强调家长不必在儿童入学前就让他们学习大量的知识,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习惯。比如可以不失时机、不拘形式地向孩子灌输学校的种种事情,如“学校里有许多小朋友”、“学校里有好多老师和好多书,他们将教你好多有用的东西”

(2)习惯养成,培养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小学与幼儿园在环境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幼儿园阶段,老师会时刻关注宝贝们的`吃饭、睡觉等生活方面,相反在小学阶段,更多的是依靠孩子们自身的生活自理能力。因此,为了使孩子们逐步适应学习生活,我们应该提前多多培养准小学生的自我服务能力,比如管理自己的学习用品,整理书包,自己安排课间的时间(喝水、入厕、游戏等)。在培养这类自我管理的能力时,家长应注意及时配合幼儿园在家里进行培养和加强。

总而言之,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是他们成长中的一件大事,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那么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进入小学后能够尽快适应一年级的学习,需要家长、幼儿园和小学需要共同努力。通过今天的幼小衔接会议,相信我们一定会有了更新的认识,让迷茫的家长会找到了更加清晰明了的方向,陪伴孩子们顺利度过幼小衔接这一段特殊的时期。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51

幼儿园与小学是邻近的两个教育阶段,由于这两个教育阶段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水平、内容、方法和生活制度等各不相同。因此,两阶段之间既存在联系又各有特点。幼儿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由于教育重要条件及周围环境的变化,必然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也必然有一个新的适应过程。

首先,学习方式有不同,幼儿园的教育是以游戏为主,对幼儿的教育渗透于各种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游戏灵活、趣味性强,没有严格的约束力、规范性,孩子不会感到苦恼、厌倦和紧张,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幼儿园以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传授生活中粗浅的知识为主。而进入小学后,上课成了幼儿主要的学习形式,在教学上强调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和读、写、算的基本训练,教学方式由正规的课堂学习代替了以前自由度较大的游戏活动学习方式。

其次,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生活作息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在幼儿园每天上课时间不超过两个小时,其他时间见分则以游戏为主。而进入小学后幼儿每天上课第天上课时间就达到了六个小时左右,游戏时间很少,午睡得不到保证,上课有的出现上课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有的因教学内容单调、重复,失去学习的枳极性,从而影响学习成绩。

第三、有的独生子女由于家庭的溺爱,生活自理能力差,不会管理自己的`学习用品,不能独立完成班级的各项任务,依赖性强,缺乏责任感和自制力,有的不能友好的和其他同学相处,不听从成人的劝告,骄傲、任性,不利于身心发展。

以上这些都是衔接阶段存在的问题,为了让幼儿顺利地从幼儿园阶段过渡到小学阶段,让幼儿及早的从心理上适应环境,促进其身心发展,迫切需要做好幼儿园阶段到小学阶段的衔接工作。通过实践,我认为做好衔接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幼儿渴望进入小学学习的激情

幼儿做事往往凭借兴趣,幼儿园大班的幼儿虽然意志、品质已有很大发展,但仍然需要有意引导。幼儿向往小学生的生活,可能只是看到小学生有漂亮的文具盒、新课本、红领巾等,这种入学的愿望虽然是幼稚的、肤浅的,但也是可贵的,教师应该保护幼儿的这种积极性,因势利导地进行教育,鼓励幼儿努力学习,激发幼儿做一名优秀小学生的强烈愿望。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秀小学生的故事讲给幼儿听,使幼儿不仅喜欢做小学生,而且让幼儿明白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是不容易的,是要付出努力的。

二、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动作发展

幼儿进入小学后,要承担紧张的脑力劳动和独立作业的能力,这就需要幼儿有健康的体质和良好的耐力和抵抗力。在幼儿阶段要保证充足的营养和体育锻炼,预防疾病注意安全。同时,必须保证幼儿的游戏活动。因为在游戏中,幼儿情绪愉快,有利于提高机体各器官的功能。户外游戏使幼儿接触空气阳光,可充分利用自然因素锻炼身体。

三、发展智力,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任何人来说,从小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终身有益的。例如上课遵守纪律、不做小动作、不随便讲话、会动脑筋、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等。对于幼儿来说,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时,要引导幼儿学会有目的、有顺序、较准确的观察习惯。如观察单个物体会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的进行观察。随幼儿年龄的增长,可适当延长上课时间,到大班下学期可延长至35分钟并适当增加智力活动的难度。如开展计算比赛、猜谜语等活动。

四、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园要培养幼儿独立的生活能力。如会整理书包、爱护书籍、不浪费用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班上每天都安排值日生负责整理图书、玩具。用餐时帮老师发勺子。举行穿衣服、叠被子比赛活动。既锻炼了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也促进幼儿手部能力。在活动中教师要及时表扬态度积极认真能独立完成的幼儿。对个别懒惰、能力差的幼儿要和家长配合共同教育。

总之,幼小衔接工作是幼儿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部分,我们要把为幼儿做好入学准备当成我们的任务,切实有效的完成,使孩子们顺利地过渡,开始他们的小学生活。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52

天上午的幼小衔接讲座,园长主要讲了幼儿园阶段与小学阶段的不同以及家长和孩子需要在家里准备的相关工作,听了以后觉得非常接地气,受益匪浅。

幼儿园与小学阶段完全不同,幼儿园教养并重,主题游戏较多,小伙伴固定,朝夕相处,老师像妈妈一样照顾孩子的起居,且整天陪伴,上学时间弹性,有加餐,有午休,相对较宽松;而小学以学科学习为主,规范学科,限时课堂,格式作业,老师相对较多且不是一直陪伴,没有午睡,没有加餐,相对较严格,所以在幼小衔接阶段,各项习惯和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培养呢?

1、首先要给孩子一种期待感,让孩子觉得我马上就要变成一个小学生了,这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因为长大本身就是一件超级骄傲的`事情。

2、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包括起居时间,游戏时间,阅读时间,做家务时间,与家人共处时间,作业时间。有句话说想让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首先先变成那样的人,所以最好是和孩子一起制定作息时间表,父母也早睡早起,这样就以身作则的帮助孩子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就是自律,良好的作息习惯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自律。

3、家庭环境:在家里爸爸妈妈要做好环境建设,孩子有自己独立的书桌,父母以身作则,平时也多看书学习,变陪读为共读;在家里家庭成员之间要经常说谢谢,你好等文明语,和睦相处,关爱彼此就是给孩子最大的安全感。

4、学习习惯:八个力的培养: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阅读能力,说的能力,做的能力。培养观察力,可以多观察身边的细小事物,找不同,摆积木,报些兴趣班如音乐,多做家务,培养孩子的忍耐力坚持力,多读书。

5、其他能力培养:如独立自主的能力,独立完成作业,面对挫折的能力,时间管理的能力,精神专注能力,能坐的住,锻炼身体,有固定的体能训练,负责任的意识,社会公德意识,辨别是非的能力等等。

听完真心觉得家长的责任重大,育儿就是一场修行,期待我们都变得更好,再次谢谢幼儿园举办的这场活动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53

有幸参加了学校的幼小衔接的家长会,每次开家长会,我都收获很多,不仅加深了对学校教育理念的理解和认同,也学到了很多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提供了专业的建议与指导,促使家长在教育理念、引导方式等方面与幼儿园、小学达成一致,携手共进!

大班的这学期是小朋友们告别幼儿时代迈向小学的最后时期,也是关键的调整时期,本次邀请了常青第一小学的优秀教师李萍,当他在台上深入浅出、专业、真诚的交流下,家长们静静的听,专心的记笔记,会议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受益匪浅,让我深深的感受到幼儿园不仅是孩子们的学习、成长的乐园,更是家长们学习、收获的家园。

通过李老师的详细讲解,从各个角度、全面地讲解了幼小衔接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学习问题,应对的方法,家长们对待孩子学习的心态,孩子们的上小学后的情况等等,李老师通过分享自己的育儿经历,传授了非常的实用、有效的学习方法,让我们感触颇深,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才是最重要的。

在幼儿阶段家长们更多的是把精力倾注在孩子的生理成长,保证她吃好、睡好,穿暖,健健康康的,把孩子扔给了学校和家里的长辈们,很少有针对性对孩子在学习习惯、思维、礼仪等方面的培养,而到了小学阶段,李老师提到“这个是我们生活知识学习的阶段”,在这里不仅需要学习数学、语文、礼仪、天文、地理等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因为有了这些知识才能保证基本的衣、食、住、行的要求,因此家长们对于小学阶段来说家长们应该是家庭教师的角色更多一些,不仅需要对孩子们学习习惯、思维习惯、搞挫能力、独立生活能力、社交能力、自我保护能力方面培养,更重要的是要树立孩子们学习的信心,教给他学习的方法,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54

20xx年5月20日晚上,有幸聆听了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前幼教教研员刘华老师的讲座“幼小衔接,幼儿园可以怎样做”专题讲座。在讲座中,刘华老师从过渡段如何更好地衔接、小学对低年龄儿童发展和游戏的了解以及幼儿园大班上学期和下学期的准备、大班毕业生档案设计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解说,给与了我们方向性的指导。

学习的方式有很多种,幼儿园的教育主要以游戏为主,对幼儿的`教育渗透于各种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而进入小学后,上课成了幼儿主要的学习方式;在生活作息上,幼儿园较小学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大班老师在设置幼小衔接活动课程时,首先自己要对小学有充分的了解,了解小学一年级的各种活动以及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了解幼儿进入小学后的各方面的情况。此外,教师还要了解家长,了解家长对幼儿发展的了解和期望、了解家长对幼儿园的课程教学要求。其次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幼儿,了解大班幼儿的发展与中小班的差异、大班幼儿的发展与小学一年级的差异、大班幼儿群体在年龄、发展水平上的差异以及大班幼儿为入小学需要进行准备的基本内容等等,教师只有储备这些幼小衔接基本知识,才能更好地开展幼小衔接工作。

大班上学期教师在课程准备上,可以对幼儿整体作息时间进行调整,适当减少自主游戏时间和生活时间,调整教学内容、要求和方式、增加社会性学习内容和要求等等。在大班下学期强调前语言、前书写,强调在解决日常生活中具体问题中运用数学、学习数学以及更强调对实际生活进行探索和研究,解决问题等。

此外,幼小衔接教育并不是幼儿园教师单独的教育,小学教师也需要充分认识到儿童发展的连续性,了解孩子发展和个体差异,降低对一年级孩子的期望值、考虑他们的需要:安全感的需要、游戏的需要、被照顾的需要、交朋友的需要等等。只有幼儿园老师和小学一年级老师共同重视孩子的幼小衔接工作,孩子们才会在小学阶段游刃有余。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55

幼小衔接问题,虽早已引起专家,教师的高度重视,并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和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体来看,还存在不少问题。

1、表面性

不少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如:在幼儿园大班,课桌的摆放形式有所改变,课节时间延长,游戏时间、活动数量减少,有些最多组织幼儿到小学参观一下或请小学生回园介绍一下小学生活。而儿童的适应能力,有意注意的持久性,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制力等常常被忽略了。

2、片面性

幼小衔接工作往往出视片面性,重知识准备,轻能力培养,只关注儿童认识了多少字,会做多少算术题,不关心儿童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不关注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只关注儿童的`生理健康,忽视了儿童的心理健康。

3、盲目超前性

有的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将小学部分学习内容提前教给幼儿,致使儿童在入学后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入学初感到学习很轻松,出现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等现象,形成了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难度的增加,“储备知识”用完,又缺乏认真学习的习惯,这时就出现了适应困难,导致学习“没后劲”等问题。

4、单向性

不少幼儿园把幼小衔接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做,积极开展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无论是在教学要求、内容、方法还是作息时间方面都主动向小学靠拢,而小学却无动于衷,不主动与幼儿园接触,也很少考虑初入学儿童的身心特点,形成衔接工作的单向性。事实证明,双向准备才是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有效途径。

5、突击性

有的小学在招收新生时,进行所谓的摸底测验,内容包括识字、计算等方面,并以此为依据决定是否接受新生入学或给新生编班。摸底测验的成绩也成为小学教师、幼儿家长衡量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标准。幼儿园则不得不在大班对幼儿进行相应的突击训练。

上述问题需要家长、幼儿园老师、小学教师在共同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共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孩子顺利渡过人生的第一过渡期。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56

进入大班,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是做好幼小衔接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什么是“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其实就是一种相对固定的积极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幼小衔接工作就是帮助幼儿形成一种适应小学生活规律的行为模式。而这项工作要想取得良好的成效,需要的不仅仅是说教、检查,最重要的是教师如何将其细化,具体的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点滴积累、培养、逐步的形成、完成的。

1、关注生活细节促进培养幼儿的独立、自立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的教育是保教结合的,老师会对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给予细心的照顾。而升入小学后,在仅仅10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里,孩子们要完成喝水、小便、放松调节自己等多项内容,容易出现下课了先去玩,等到上课铃声响起的时候才会急急忙忙去厕所或是来不及喝水和上厕所就上下一节课的现象,久之对学习和生活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在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时候,这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大班的孩子们已基本形成了良好的常规习惯,但幼儿园里教师不间断的提醒造成了孩子的依赖性,许多孩子如果没有教师提醒的话,自己是想不起来该喝水还是入厕的,所以从本学期开始,我们的工作重点就不仅包括进一步提高孩子们的自我服务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指导行为中细节的转变来促进培养孩子自理、自立的意识。如:

(1)从最初的每次活动后都要求孩子们去小便、喝水改变为每次活动前询问刚才是不是都去喝水和小便了,同时由生活班的老师负责监督饮水量、幼儿记录喝水次数等来使孩子养成在活动间歇时间里首先做这些事情的习惯。

(2)在天气预报的环节中,加入与昨天气温相比较的过程,让孩子们感受温度的升高与下降,讨论应该增还是减衣服。同时,在户外活动前,孩子们穿脱外衣的环节中逐步减少教师的帮助成分,教会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困难,如学习自己拉衣服拉链;对着镜子系围巾、戴帽子;当羽绒服太长、太厚系不好拉链的时候,两个人一组互相帮助等,让幼儿学会照顾自己,解决一些经常会遇到的小问题。

(3)提供自我服务工具,培养保持着装整理的习惯。在生活区提供镜子、梳子、发夹等,男孩子和短头发的女孩子午睡后自己梳头、进餐后看自己的脸是否清洁、外出前戴帽子围巾等。而对于冬季里幼儿露肚皮的现象,我们由原来的多次提醒和帮忙改为要求幼儿随时掖好衣裤,并请小朋友互相检查督促,使孩子懂得注意自己的仪表和着装,既是尊重别人,也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有益。

2、调节说话方式提高幼儿的听觉理解能力。

进入小学后,孩子容易出现的问题还包括由于听不懂老师提出的要求,造成完成任务的自觉性差。分析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小学教师与幼儿园教师的讲话方式不同;二是孩子不会倾听,不能够抓住老师说话的重点。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调节讲话方式是关键。

(1)讲话突出重点,忌罗嗦。

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幼儿园的教师在组织幼儿的活动时,都比较有耐心,会很细致的说明要求,有的时候还会形象化、具体化的加以说明,这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对于大班教师来说,要控制自己的就是要避免罗嗦,不要怕孩子听不明白而反复强调要求,如:在集体活动前,我们就会提出好多相关的要求,像玩具收好,手放好,别讲话,眼睛看老师等,其实一句“请小朋友坐好”就可以表达所有的要求了。久之,形成了孩子们听话时只听老师不让做什么而不明白老师到底让做什么,行为的自觉性必然会降低。所以说:教师提出要求前一定要先理清思路,明确自己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然后用最直接简洁的语言提出要求,使孩子能明白老师让自己做什么、怎么做就可以了。也许一开始的时候幼儿会出现一些抓不住重点,无所适从的现象,但是,教师说话方式的改变一定会促进幼儿倾听方式的改变,所以改变中的不适应和出现问题是很正常的,这是一个必要的过程,而我们要做的工作就包括把这个适应过程提前到幼儿园而不是推到幼儿升入小学以后。

(2)要求只讲一遍,忌反复提醒。

留意到自己的说话方式,我又发现了一个工作中常会出现的问题,就是虽然在活动前强调了要求只说一遍,但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却由于担心孩子们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不断的提醒孩子们注意这样、注意那样,结果孩子们会产生依赖性:我听不清要求没关系,反正老师一会儿还会说的。所以,在活动中我们还要学会管住自己的嘴巴,不反复提醒,使幼儿懂得老师提出要求的时候不认真听所造成的后果是不容易弥补的,从而督促幼儿形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3)教师要及时采取与要求相对应的措施,忌虎头蛇尾。

也许是由于幼儿园里工作的琐碎,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很喜欢随口就提出一些要求来,也容易出现执行起来虎头蛇尾的现象,这就造成部分孩子对老师提出的要求不以为然,得过且过的不良习惯。发现这个问题后,我就尽量少说一些不必要的要求,而对必要的要求提出后则一定坚持严格的执行,并针对幼儿的表现及时总结,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一个要求就有一个结果,让孩子知道老师提出的每一个要求都是非常重要并应该自觉、认真地去完成它。

3、 循序渐进的引导、培养幼儿的自律能力。

大班强调学前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并不等于这项工作只局限于大班阶段,其实,整个幼儿园的教育都是在为幼儿进入小学乃至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不断完善,教师的指导重点也应该更多的倾向于帮助幼儿完成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所以,我们的教育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的引导也是循序渐进的,每当一个要求转化为幼儿自觉的行为习惯后,教师就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提出新的要求,一切好的习惯都是这样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如:从中班时期开始就有的值日生工作,原来是由教师每天插卡,在值日板上显示出来并由教师每天提醒,后来变成值日生插卡家长督促提醒,现在是不需要提示,每个幼儿都记得自己哪天值日,该做些什么工作;而值日生的天气预报也由原来的有人记就可以,到约定谁记录再到现在全体值日生参与预报;幼儿记录天气预报的方式也由最初的绘画记录到符号记录或是文字记录再到现在一些幼儿不用记录而直接凭记忆预报,关注天气变化已成为幼儿生活当中的一部分。看起来每天都在重复的值日生工作,却在这循环的重复之中悄悄的发生着变化:孩子们行为的动力由最初的教师推动逐渐进入到了幼儿自觉在集体中承担一定义务和责任的阶段。要促进这一转变,教师必须善于从幼儿的'现状中发现问题,找到帮助孩子实现行为自律的突破点。

以做智力训练为例:我们发现做题时有的孩子很认真,但是不得法,做起来很吃力,还有的孩子很聪明,但是不认真,常常由于马虎出现问题。这里就包含了学习态度、思维方式和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契机。于是,我们从最小的环节抓起:拿到智力训练题第一件事——在第一页的上方写名字;接下来观察每一道题,根据提示中的符号猜测题意;然后听教师讲解每题的要求,操作,最后自己检查一遍,交上来。这是一个流程,在经历了由教师提示到慢慢自觉完成的过程里,大部分的孩子都形成一个良好的答题习惯。但习惯不等于定式,实现自律还必须学会解决一些问题,如:我们发现在做题的过程中有的孩子遇到难题后会停滞不前,就教他们在遇到不会的问题时先放下,做后面会的题目,最后想这个问题,以免耽误答题;有的孩子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后为了改正错误把卷面画的乱七八糟很沮丧,我们就告诉孩子尽量想好再做,一旦发现错误后可在上面打个叉,在旁边写上新的答案等等。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却对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习惯和意志品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4、 注重个体差异的不同教育方式、方法的训练培养

有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我们的教育目标要着眼于幼儿一生的发展,但在具体工作上则一定要落实在每一个细节中。学前教育准备工作所涵盖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而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这些具体细节的训练、培养和引导,来帮助孩子们积累起更多的生活、学习经验,让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和自信心去迎接展现在他们面前的越来越广阔的世界!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57

幼儿园和小学是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它们之间有着前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同时又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学习阶段。从5日的研讨会中,我感觉到了小学老师和幼儿园老师之间存在的“代沟”,正是这些“代沟”造成了幼小衔接中的诸多障碍,也致使我们走了许多的弯路。增加幼小之间的联系,吸收先进的教育观念,明确幼小衔接正确的教育方向正是我们现阶段所要急迫解决的问题。

一、幼小形式大不同

幼儿园和小学在内容和形式上存在有着诸多差异,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幼儿的学习和生活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1、 学习形式的差异。幼儿园教育主要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无拘无束的模仿、学习,幼儿在游戏的同时收获知识。而小学教育以学习为主,孩子们要在课堂上认真地、系统地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完成各科作业,并要认真地遵守学校、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相对来说较为枯燥。

2、 课程内容的差异。幼儿园课程是综合性的,将各领域内容有机整合起来,以主题方式呈现。而小学则要依据一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对孩子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各学科分科明确:语文、英语、数学、自然、体育与健身、唱游、美术等,还有各类兴趣活动和探究活动等。区别于幼儿园每班固定配备两名教师,进行五大领域的教学活动,小学则各学科都有专门的教师传授知识。

3、 学习方式的差异。从幼儿园到小学,不但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生活环境也随之改变。在幼儿园,活动室布置得五彩缤纷,桌椅可以移动,游戏材料丰富多样,有各种活动区、各类图书、玩具,可供儿童自主游戏、观察、娱乐,活动的空间较大。而在小学,教室布置比较单调,密密麻麻地排满了桌椅,几乎没有活动的空间。幼儿的自由、活泼、自主的学习环境转换成学科学习、有作业、受教师支配的学习环境。 在幼儿园,教师像母亲一样照顾幼儿的饮食、睡眠、冷暖、卫生等,与幼儿有相当多的个别交流。在小学,教师固然也会去照顾儿童的生活,与他们个别交流,但其主要 精力放在课堂教学、批改作业和班级管理上。

4、 行为要求的差异。在幼儿园,老师们虽然也很重视幼儿行为规范的要求,但纪律的约束度并没有小学那么高。孩子一旦上了小学,他们不仅要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还要学习他虽不感兴趣但又必须掌握的知识。因此儿童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必须有较强的控制和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而幼儿园是从尊重孩子角度出发,以孩子兴趣点为重。所以,我们更侧重对幼儿三大能力:自控能力,自理能力, 理解能力的培养,为幼儿跨入小学更能适应小学生活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幼小衔接全方面

何为幼小衔接?孩子从幼儿园走向小学教育这个过程也就是幼小衔接。在这幼儿人生的重大转折点,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该如何帮助幼儿实现两个阶段的平稳过渡呢?

1、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避免重知识准备,轻能力培养的片面教育观,拒绝小学化教育倾向。根据幼小行为要求上的差异,教师应该为幼儿适应小学的学习模式而打下坚实基础。幼儿园应当更加侧重学习兴趣,学习和生活能力,以及交往能力的培养。而幼儿自控能力,自理能力,理解能力的培养,更能为幼儿跨入小学更能适应小学生活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以语言领域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一些活动中通过引导幼儿听故事、儿歌、看图书等使幼儿喜爱文学作品。同时,引导孩子对这些文学作品大胆提出质疑,激发幼儿积极动脑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提高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不要放弃任何可以帮助幼儿阅读的途径,让孩子之间相互学习,以互相带教的方法一起阅读,增加阅读兴趣。

2、 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幼儿对小学生活的态度和情绪状态,直接影响着幼儿入学后适应能力。所以,幼儿园阶段应注意培养幼儿上小学的愿望,激发幼儿对于小学生活的兴趣和向往,从心底里准备好成为一名小学生。从而在主观上有配合做好幼小衔接的愿望和行动。同时幼儿园应当让幼儿有机会获得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情感体验,可以和小学相互配合,开展参观小学,聆听小学课堂,尝试成为一日小学生等等活动。

3、 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本次研讨会中,我们接收到了许多小学老师的希望,老师们希望幼儿园更多的关注到幼儿的良好倾听的习惯、正确的握笔姿势、养成课前做好课堂准备的好习惯。是的,这些都是幼儿学习所需具备的良好习惯。帮助幼儿养成这些良好习惯,除了平时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提点和渗透外,我们还可以在教室中的区域角中创设模拟小课堂的情景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小学学习的知识经验,促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4、帮助家长转变教育理念。许多幼儿的家长教育理念不正确,因担心幼儿在小学跟不上班级学习进度,为孩子报了小学课程的兴趣班。以至于幼儿因在进入小学后重复学习相同的知识内容而对学习丧失了专注力和兴趣,对其一生的学习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许多教师都有被家长要求增加小学学习内容的要求,这时候老师应当进行耐心的解释和疏导,帮助家长转变错误的教育观念。同时,为了解除家长的顾虑,幼儿园可以和小学相衔接,家长和小学教师相衔接,请小学教师为家长朋友开展一次座谈会。帮助家长了解小学的学习环境,解除家长的顾虑。

幼小衔接,需要的是多方面的密切联系,才能让幼儿平稳过渡。虽然,幼儿园和小学的差异巨大,但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让幼儿拥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愿在我们幼小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孩子们能顺利的过渡到小学生活,从而快乐的学习成长!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58

被通知去听了一场关于科学做好“幼小衔接”的讲座,报着尝试的态度去听,却有了受益匪浅的感悟。教养孩子是一门学问,陪伴孩子更是一种修炼。成长,是双向的!

记得第一次送孩子去幼儿园,我激动地整夜无眠。第一次看她迈入幼儿园大门,我已在远处泣不成声。还记得当初的落寞,还记得当时的承诺。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一直觉得好性格好习惯的培养要比成绩单上的数字重要的多,虽然这与传统观念有些背道而驰,但是幼儿园期间我对孩子的要求就停留到此,尝试过就好。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虽然我的要求没有那么高,但是经过几年的幼儿园生活,孩子“回报”给我的却是太多的惊喜和意外。

而今,即将进入小学,我的观念有了稍微的'改变。从之前性格的培养,到了现在自律的加强。我是一个自律性比较差的妈妈,一直以来都是随心所欲的做所有的事情。在锻炼孩子的同时,也在无形中约束着自己。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指导。

关于困难:

讲座中,老师提到幼小衔接过程中要注意三个适应:身体适应、社会适应、学习适应。回家后第一件事就做了一份近期的作息时间表,令我万万没想到是,她把作息表很认真的贴到门上,非常认真的执行。这一点,令我感到万分惭愧。社会适应能力我没有太多的担心,但是细节方面还是需要更好的把控。之前有培养孩子理财的经历,却因忙碌而夭折。讲座结束后,又做了详细的计划并实施。弥补之前的不足,应该以坚持为前提。学习适应是我比较担心的问题,前辈妈妈们都反应说现在小学作业都比较多,现在孩子偶尔写字多了也会嚷着手疼。之前以为是为了逃避书写,后来查阅相关资料才知道,孩子手腕的协调力量与手指协调力量没有得到平衡发展,孩子写字多了是会容易感觉手腕痛手指酸。这种酸痛就是手部肌肉群与手臂肌肉群负荷过大造成的。从幼儿园没有作业过渡到小学的多门学科,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关于成长:

讲座中,老师用“修炼”诠释了这个版块,这让我不由想到了曾经看过的一本书《整理好自己,再去做父母》。里面列举了种种问题爸妈。之前看过之后特地拿出这本书和朋友们一起探讨,对号入座,几乎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这或许也是现在家长都存在的一个通病。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学会放慢孩子的速度,用等待、坚守与信任的心来看待孩子,让节奏慢下来,给孩子一个健康的生活节奏,学会放手,让孩子自由的飞翔,教与养,我们和孩子一起行走在成长的路上。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59

时光飞逝,我们的孩子即将告别幼儿园,走进小学校园,成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心里都充满了兴奋、期待和憧憬,但也有担忧和困惑,孩子能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吗?我们该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一直以来对于这个为题我都很迷茫,且较为着急,在家经常想让孩子学学拼音、算数、写字等内容,自从观看了沙塘中心幼儿园的微信公众平台发送的幼小衔接相关内容后,我有了不同的想法,并更加清楚的知道在接下来的这段时间应该怎么做。

一、心理准备。

让孩子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校园生活、学习上的变化。我们可以利用休息时间带着孩子到小学校园逛逛、看看,熟悉熟悉新环境。让孩子在心理上逐渐为今后独立进小学做好过渡。

二、习惯的养成。

刚入小学,首先关键在于好习惯的养成。要培养孩子自觉遵守作息时间的习惯;培养孩子认真倾听、专注阅读的习惯;培养孩子端正的姿势、课上专心听讲、及时完成作业,并能按照课程表自己独立整理学习用品的习惯;培养孩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等。

三、能力的培养。

培养孩子大胆与人的交往的能力,让孩子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够妥善解决同伴之间的矛盾;培养孩子自我保护的能力,进入小学,孩子面对的环境也会产生变化,要加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等。

四、知识的衔接。

这个阶段的孩子是语言积累的高峰期,因此应该丰富孩子的语言,我们可以通过和孩子相互讲故事、提问题来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鼓励孩子积极动脑,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爱好。同时,教孩子认读拼音和一些简单的汉字,可以通过和阅读相结合的模式让孩子轻松快乐的学习。另外也可以进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平时有空可以让孩子练习学写数字,也可以做些简单的算数运用题等。

总之,幼小衔接教育不能急于求成,对孩子的培养要循序渐进。老师和我们家长也要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做好幼小衔接准备工作。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好心态。让孩子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60

今天上午的幼小衔接讲座,园长主要讲了幼儿园阶段与小学阶段的不同以及家长和孩子需要在家里准备的相关工作,听了以后觉得非常接地气,受益匪浅。

幼儿园与小学阶段完全不同,幼儿园教养并重,主题游戏较多,小伙伴固定,朝夕相处,老师像妈妈一样照顾孩子的起居,且整天陪伴,上学时间弹性,有加餐,有午休,相对较宽松;而小学以学科学习为主,规范学科,限时课堂,格式作业,老师相对较多且不是一直陪伴,没有午睡,没有加餐,相对较严格,所以在幼小衔接阶段,各项习惯和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培养呢?

1、首先要给孩子一种期待感,让孩子觉得我马上就要变成一个小学生了,这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因为长大本身就是一件超级骄傲的事情。

2、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包括起居时间,游戏时间,阅读时间,做家务时间,与家人共处时间,作业时间。有句话说想让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首先先变成那样的人,所以最好是和孩子一起制定作息时间表,父母也早睡早起,这样就以身作则的帮助孩子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就是自律,良好的作息习惯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自律。

3、家庭环境:在家里爸爸妈妈要做好环境建设,孩子有自己独立的书桌,父母以身作则,平时也多看书学习,变陪读为共读;在家里家庭成员之间要经常说谢谢,你好等文明语,和睦相处,关爱彼此就是给孩子最大的安全感。

4、学习习惯:八个力的培养: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阅读能力,说的.能力,做的能力。培养观察力,可以多观察身边的细小事物,找不同,摆积木,报些兴趣班如音乐,多做家务,培养孩子的忍耐力坚持力,多读书。

5、其他能力培养:如独立自主的能力,独立完成作业,面对挫折的能力,时间管理的能力,精神专注能力,能坐的住,锻炼身体,有固定的体能训练,负责任的意识,社会公德意识,辨别是非的能力等等。

听完真心觉得家长的责任重大,育儿就是一场修行,期待我们都变得更好,再次谢谢幼儿园举办的这场活动!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61

幼小衔接教育,光靠幼儿园是难以实现的,必须实行家园联系,采取家园共育的措施。即幼儿园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经常性的双向沟通,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发展,家长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视了。《纲要》中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1、情感衔接——家园合作激发孩子对校园的向往之情

孩子在进入小学前,既有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为马上成为小学生而感到兴奋,同时也担心上了小学后老师要求严、受拘束、有作业任务而产生恐惧畏难心理,家长和老师都要注意保护和放大儿童前一种心理,让孩子在兴奋与期待中开始小学生活。

此时,老师应指导家长细心体察孩子的情绪和心态,和孩子一道,以满腔热情来迎接他们的新生活。比如,家长一起带着孩子去挑选孩子自己喜欢的书包及文具,故意用羡慕的口吻对孩子说:“宝贝长大了,真了不起,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让孩子产生当小学生的光荣感、自豪感。再如,利用节假日或散步的机会,带着孩子到校园转一转,熟悉熟悉环境,乘机诱导孩子:“这所学校多美丽,多干净!这里的老师可有学问啦,他们教小朋友认字、数数、唱歌、跳舞、学知识。在这里读书,你也会跟小哥哥、小姐姐一样变得更加聪明、能干。”以此来培养孩子对学校的向往之情和渴望获得知识的热情。指导家长千万不要随便吓唬孩子:“你再调皮,等上了学,让老师好好整你!”等等,诸如此类的语言会使孩子未入学校就产生恐惧感,容易形成心理障碍。

2、作息衔接——家园协调适当改变孩子的作息制度

幼儿园和小学在作息时间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幼儿园的孩子每天早上入园的时间是很宽松的,一般在7:30—8:30之间;但到了小学,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到校;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大班一次活动是在25—30分钟左右,而到了小学每一节课的时间是45分钟;在幼儿园一般都能保证充足的午睡时间,而到了小学可能就没有午睡时间或只有短暂的午休。上面种种差异就必然形成许多不适应,我们认为幼儿园应与家庭相互沟通,在作息时间上做出适当的调整。

(1)规定幼儿来园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

为了使幼儿入学后能较快地适应小学生活节奏,在大班第二学期我园就对孩子来园时间作了调整,请家长配合务必让孩子8:00前来园。在孩子来园时间的同时,教师引导他们对照活动室内钟表的时间,在“来园时钟”记录单上做好记录;评选出“遵守时间的小明星”通过活动的开展,孩子们逐渐形成了时间观念。

(2)逐步减少睡眠时间,适应小学生活

针对很多一年级老师反映部分孩子一到下午精神就难以集中的现象,适当减少了孩子午睡时间,有2小时调整为1。5小时以适应小学生活。我们利用减下来的时间组织一些安静的区域活动,如:棋类游戏、智力拼图、搭积木、画画、做手工等一些操作性的游戏,让孩子能集中注意力,认真的进行各类活动。

3、“意识”衔接——家园互动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规则意识

幼儿心理学表明4—5岁的幼儿已经具备完成指定任务的能力,因此,在幼儿入园初期我们就有意识的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及规则意识,幼儿可采取自选的方式学会自己安排自己的活动,做活动的主人,了解活动与规则的关系。

我们还通过值日生安排小任务并设置情景的方法,让幼儿完成各类任务,让幼儿掌握完成任务的.基本方法,记清小任务的要求,引导幼儿变被动完成为主动完成。同时还根据主题内容设计一些亲子小任务,让幼儿养成按时完成小任务的好习惯。刚升入大班的孩子没有任务意识,时间观念也是迷糊的。孩子常会把老师布置的任务忘记了,还说:“是爸爸忘给我做了。”现在,大班幼儿的责任感明显增强,完成任务由老师提醒变成幼儿间相互提醒或自己自觉完成。还懂得了与同伴比较完成任务的情况好坏。另外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我们积极利用环境以及各个活动的准备环节,让幼儿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如走路要靠右行,回答问题要举手,别人发言不插嘴等等,慢慢地变练习为习惯。我们在设立学习内容时从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开始,逐渐延长活动时间,使幼儿注意的坚持性不断提高,提高活动的坚持性以适应小学的生活。当然这一切都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4、习惯衔接——家园一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幼儿生活学习有一半的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尤其在亲人的关心、爱护、指导、鼓励、教育和共同活动的影响下得到发展。为了巩固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指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还可以开展以下一些活动:

(1)亲子新闻快递活动。

每天利用一点时间,请幼儿向家长讲一个小新闻,并每次让孩子按时看新闻,并坚持不懈。意图在于引起幼儿对身边事物的关注,培养其有意的观察力、注意力和记忆力。也是从另一个角度为孩子入学后能主动按时地完成作业做准备。

(2)亲子模拟作业活动。

让孩子在指定的时间里完成一些小任务,如画一幅画,听一个故事后复述故事的内容,写几行数字。在完成小任务的过程中,孩子慢慢地知道了一定要完成作业的道理和怎样快速完成作业的方法(抓紧时间,集中注意力,不能随便玩耍)。提高孩子完成作业的兴趣和完成任务的意识。

5、行为衔接——家园共同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离开幼儿园,走进小学,孩子更多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会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家长、老师就更应该教孩子很好地保护自己,例如告诉孩子,不随便与陌生人说话,遇到困难如何求助等等。另外,还要教育他们懂得和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自我安全。于是,幼儿园每周都会安排一次专门的安全教育活动,每次活动都有内容、目标、以及过程,平时的随机教育就更不少。在指导家长时这方面的内容也不含糊。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62

参加完这次活动首先明白了,幼儿园的教学计划。知道了,老师的工作安排。其次,对孩子平时的课程,有一定的了解,更加放心了。最后学到了好多关于让孩子健康成长的知识。特别是马老师生动的讲解,还有她无私的推荐,我真的感觉受益匪浅。

别的先不说了,先说一下,选择小天使的原因。其实那个时候并没有对小天使做过更多的了解,只是看整体布局有一个幼儿园的样子。关老师并不是师资力量紧缺。所以我就没有其他担忧了,再说到价钱上用物美价廉来形容有点儿不合适,但性价比,确实是超值的。

咱自家孩子是个普通孩子,所以对学校没有特殊要求,只要学校领导负责老师有爱,那么别的就是次要的。小孩子在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绝对不能找一个脾气暴虐的老师来影响她对其一生所需敬重的一类人的态度。要从他的心灵深处树立老师都是有爱的一类人,所以这一点小天使也做到了。

小天使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我们看到了也认可你们的工作。可是既然让我们家长来写感受,我相信这并不是只听溢美之词的。所以在此,提下个人的浅薄之见,合适之处望纳之,不到之处请弃之,望多多包涵。

咱学校现如今的教学理念就跟新中国的改革开放一样。不能不分时宜全盘接收。咱们灵丘的情况是好学校人员爆满,而家长想选择的学校是每个班都在70人左右,这种情况班级老师其实也是爱莫能助的,他肯定顾此失彼。那在一年级的时候跟不住的,二年级必定落下,当他到了三年级其实不说三年级效应,没有这个效应,他也就自暴自弃了。在这三年期间如果家长有时间有能力辅导还无所谓,如果辅导不了,这孩子必定玩儿完。

当然,这些情况,如果全部让幼儿园来寻找措施去弥补挽救肯定是不对的。我只是觉得不能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全部照搬。还需结合咱们本地情况,因地制宜。

最后说一下咱们家长的问题,李老师和陈老师说了,不要比咱自家的孩子。因为人比人,肯定是拿自家的短处比别人的长处,如果大人长此以往造成的结果会有以下两点:1、大人对孩子失去信心;2、孩子对自己失去信心。

所以要比就比大人为孩子提供了什么?关爱孩子够不够?你是否发现他的闪光点知道它的不足之处?你是否为此采取补救措施,并持之以恒?如果他不爱学习,你是否刻意引导过,让他自觉学习,让他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所以作为家长我们不能一味的把责任推给孩子和老师。其实他们最大的老师是咱家长。

以上就是我这次的全部心得体会。因为个人性格问题,不怎么会低调说话,所以写的东西也有点儿张扬。真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63

时光荏苒,我们的宝宝即将进入到幼儿园的大班,为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做最后的准备。孩子们能否顺利的适应小学生活,科学的幼小衔接则是关键所在。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培养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小学生活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环境。面对新的老师、小朋友以及不同的课堂要求和学习方法,会让幼儿一时之间难以适应,容易打击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不利。家长应该配合老师,在入学之前要有意识地向孩子介绍小学里的学习、生活情况。如学校有哪些课程,上几节课,学校的`作息制度、如何和老师同学相处等。还需要让孩子逐步习惯学习生活,适当的减少孩子的游戏和活动时间。这样,让孩子对小学的学习生活有一定的了解之余,也能从思想、时间、学习习惯和知识技能上逐步过渡,为成为一名小学生做准备。

二、注重幼儿与他人交往能力的培养

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要从小事做起,学会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争抢玩具等。看似很小的事,却有利于创造出友好合作的氛围,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使孩子能快速地融入新集体与老师和同学和谐相处。

三、让孩子具备听读写能力

家长应每天坚持指导孩子阅读,逐渐培养幼儿讲故事、复述故事的能力,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引导孩子多玩些安静的桌面游戏,如装拆积木、乐高、下棋、做手工、画画等。培养孩子静下来、坐下来,有利于孩子入学后的学习生活。

四、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进入小学后,孩子需要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和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要教会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自己穿衣吃饭、整理玩具、收拾整理自己的书包教具等。自理能力强的孩子在升入小学后能快速适应集体生活。

做好幼小协同,科学衔接的工作,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好心态。让幼儿既愿意上学,又喜欢上学,同时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难的能力,有效而科学地帮助他们平稳顺利地进行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64

孩子进入大班以后,幼小衔接一直是老师和家长最为关注的问题。孩子很快将结束幼儿园大班的学习,进入小学教育,我的心情既欣喜又焦急。欣喜的是孩子长大了,马上是一名小学生了,可以学到更多知识;焦急的是作为家长我没有头绪,怎么才能使孩子在进入小学后能很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呢?虽然在幼儿园,幼儿园老师向孩子传授很多知识,但小学是对儿童进行正规学校教育的专门机构,孩子一上学就要独立地参加学习,开始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计划接受课程,这与幼儿园学习的要求与形式都不同。

为了帮助家长有的放矢地进行充分的入学准备,20xx年6月9日机关幼儿园和井冈山小学联合举办了题为“我要上小学了”的专题讲座,为家长们释疑解惑。抱着满心的期待,我参加了这次幼小衔接的讲座。

讲座在四楼的多动能教室举行,首先通过一个专题片,介绍了井冈山小学的基本情况、办学特色和理念,展示了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和课外活动。接着从生活方式、学习方式、行为方式的转变等方面阐述了幼儿园和小学的区别。分析了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新生入小学出现的一些问题,着重介绍了如何使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的有效方法和措施。中间穿插了井冈山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的才艺表演,看着他们稚嫩认真的演出,可以感受到他们在学校里的成长。另外还有一个简短的数学公开课,老师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让全场的孩子都跟着互动起来,气氛高涨,孩子们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最值得期待的是井冈山小学的参观了,孩子们牵着家长的手,在老师的指引下有序的参观了井冈山小学的校园和一年级的教室,好奇的站在门口张望着,看着一年级的小朋友在认真的上课,平时叽叽喳喳的宝贝此刻也变得乖巧懂事了,上小学的期待让他们对这个新奇的校园环境充满了无比的憧憬。虽然仍是幼儿园大班的孩子,老师还是给孩子们留下了第一张入学前的合影,一张张小脸上都绽放出花一样的笑容。

四年的幼儿园生活,小君妍在老师的关心下慢慢的成长,从最开始的不适应到现在的自如,从最开始的腼腆害羞到现在的才艺小明星,一点一滴都离不开每一个老师的照顾和教育。马上九月份就要迈入小学的校园了,虽然很期待,但是也有着对幼儿园的眷恋与不舍。

非常感谢此次幼儿园和老师为我们提供这样一次重要的讲座,让我们家长有了思想准备,能提前做好孩子的幼小衔接的一些准备工作,让我们的孩子能顺利地进入小学的教育。对于即将入学的孩子来说养成良好的习惯比获得知识还要重要,良好习惯地养成,对孩子今后的学习很生活都大有好处。幼儿园就是一个良好习惯的起点,一个集体生活的最初体验,谢谢大一班的各位老师,让我的孩子在成长之初对学习对生活充满了最美好的启蒙和憧憬,也给她步入小学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无论何时,幼儿园永远是她生命中最美好的记忆。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65

5月20日到6月20日,我们迎来第十一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今年的主题是“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

听到“幼小衔接”,许多家长会有误区,认为那是孩子升入大班要考虑的问题,特别是很多家长不由自主地将孩子会不会写字、认字、能不能坐得住等这些显性的表现与幼小衔接划等号,甚至还有家长互相攀比谁的孩子会写字、会背诵唐诗等。“幼小衔接”是儿童成长路上的重要阶段,对儿童后继学习与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科学的幼小衔接应该是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出发,将入学准备教育贯穿于幼儿入园三年保育教育工作的全过程,渗透于幼儿在园在家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地帮助幼儿做好身心、生活、社会、学习等方面的准备。作为家长,我们要全力配合幼儿园,做到家园配合的前提下,更应该做到家园合力。

一、培养孩子热爱运动

强体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前提。幼儿运动的好处主要有促进骨骼生长发育、增强抵抗力、助消化、促进身心健康、助睡眠等。只要天气好,我们就会带丁镁甄到户外运动,陪孩子一起跑步、跳远、玩各种球类游戏,骑车子、玩滑板等等。

二、培养孩子社交能力

社交是提升孩子适应能力的手段。鼓励孩子主动交朋友,能够让孩子不会孤僻,增进人际关系,语言更灵活,多元学习,进步幅度大。丁镁甄今年三月来到高新二幼,寒假时我就引导她要换新幼儿园了,向她描绘新幼儿园比现在的幼儿园有多好。但她听了十分不情愿,原因是在以前的幼儿园有许多好朋友,舍不得她的小伙伴。我就对她重点说:“新的幼儿园有更好的玩具,有好吃的饭菜,会有新伙伴”,但这些都无济于事。很快进入新幼儿园,第一天,丁镁甄哭着到了班上,和谁都不说话,半天过去,老师引导她认识了新朋友,短短一个周的时间她就交到了五个好朋友,每天回家还会主动分享她和好朋友的趣事。喜欢交新朋友,让她很快地适应了新幼儿园。

三、培养孩子热爱劳动

劳动是提升孩子生活能力的助推器。劳动能够锻炼孩子的生活技能,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让孩子感受到成就感,建立起生活的幸福感和自信心,了解劳动的快乐和辛劳。丁镁甄在家里经常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扫地、拖地、擦桌子、擦自己的鞋子。我们也会让孩子做一些挑战的事情,清洗自己的袜子、小衣服,从打湿衣服到最后的晾晒,全部让孩子自己完成。瓷器碗也敢于让孩子独立清洗,我们在旁边仅仅用语言指导。这些劳动过后,孩子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倍增。

四、培养孩子热爱“读写”

学习习惯最重要的'就是保持学习的兴趣和良好的专注力。从孩子刚出生,我们就给孩子买各种书。丁镁甄有布书、立体书、能玩的书、电子书等等,给她提供独立的书柜,每天也尽可能陪孩子阅读。书写的经验完全可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积累,比如让孩子正确握笔,喜欢写写画画,学习成人在纸上“画字”,画图形等,创造想画随便画的条件。在孩子独立读写的时候,鼓励孩子坚持,不断培养专注力。

孩子犹如一颗种子,种植的过程需要关心呵护,但更要重视遵循成长规律,否则,一切违背规律的方式,都将影响其健康成长。因此,作为家长需要把孩子看做独立的个体,需要我们学会放手,需要大胆让孩子尝试,充分地让孩子体验生活的每个过程。只有身心健康、自信开朗、适应能力强,才能让孩子的未来更好。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66

讲座中,专家针对幼儿入小学应养成哪些习惯,着重提出了两点,一是按时做事,养成良好作息,二是养成好的整理习惯,自己的物品保管好,不要丢三落四。那有心的家长会发现,这和咱们老师平常在班里强调的不谋而合!早睡早起、按时入园、安全作业亲子作业、吃饭做事不磨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等,正所谓教育全在细节中,这些细节都是在为入小学,甚至是为孩子的一生打基础呀!

现在教育改革,全国推进科学幼小衔接,不仅是幼儿园在做努力,小学低年级段的课程也更注重生活化、游戏化,这和咱们幼儿园孩子在游戏中学习是同频的。所以对于孩子的教育,要遵循孩子生长规律,在什么年龄段就发展什么能力,从长远来看,拔苗助长不可取,兴趣和习惯最重要。养育孩子,一生都要不断摸索和学习!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67

幼儿园时期主要是以游戏和能力发展为主的教育方式,而小学教育主要是以正规课业和静态知识的学习为主的教育,两者的这种教育方式的不同需要儿童身心的调整来适应,这种适应的调整就是幼小衔接的主要任务,幼小衔接过程做的不好,在孩子入学后会造成孩子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性方面的种种问题,身体上的不良反应是,孩子会容易疲惫,食欲不振,精神状态差,心理上压力大,自卑,厌学,社会适应性方面表现出孤僻,不敢跟人说话,不爱与同学沟通。这些问题都对孩子以后的人生有很大影响。

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和自理能力,可以让孩子更快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我们都知道,在幼儿园里面孩子过的是一种被照顾着的集体生活,幼儿园的老师整天都跟着,吃饭、穿衣服、系鞋带、上厕所,老师都会看护周到,及时给予帮助。但是进入小学后,则是相对独立的生活,孩子必须有生活自理的能力,自己学会照顾自己,自己系鞋带、穿衣服、上厕所。这时候老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小学也有很多学生守则,学校规章制度,孩子需要自己学会集中注意力,学会自控能力。

我们知道幼小衔接对于家长、老师还有孩子们来说都是很难的,那么如何让孩子能够很好地度过幼小衔接,对于老师们来说也是一个难题。但是根据国家的要求是不允许幼儿园教授拼音等内容,可是现实中我们会发现,有很多家长对于幼儿园教授拼音是有很大需求的,那么如何能既不违反国家的要求,又能够满足家长的需求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在今天的专家直播中,蒲磊老师很全面的为我们解决了这些问题。 那就是运用游戏的方式让孩子接触拼音、汉字、数学,这样的方式既不失乐趣又能满足家长的需求同时也不违反国家的要求,更符合幼儿的发展,老师们也会教得轻松。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能将这样的方式运用到各个学科各个领域。真正使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68

参加完这次活动首先明白了,幼儿园的教学计划。知道了,老师的工作安排。其次,对孩子平时的课程,有一定的了解,更加放心了。最后学到了好多关于让孩子健康成长的知识。特别是马老师生动的讲解,还有她无私的推荐,我真的感觉受益匪浅。

别的先不说了,先说一下,选择小天使的原因。其实那个时候并没有对小天使做过更多的'了解,只是看整体布局有一个幼儿园的样子。关老师并不是师资力量紧缺。所以我就没有其他担忧了,再说到价钱上用物美价廉来形容有点儿不合适,但性价比,确实是超值的。

咱自家孩子是个普通孩子,所以对学校没有特殊要求,只要学校领导负责老师有爱,那么别的就是次要的。小孩子在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绝对不能找一个脾气暴虐的老师来影响她对其一生所需敬重的一类人的态度。要从他的心灵深处树立老师都是有爱的一类人,所以这一点小天使也做到了。

小天使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我们看到了也认可你们的工作。可是既然让我们家长来写感受,我相信这并不是只听溢美之词的。所以在此,提下个人的浅薄之见,合适之处望纳之,不到之处请弃之,望多多包涵。

咱学校现如今的教学理念就跟新中国的改革开放一样。不能不分时宜全盘接收。咱们灵丘的情况是好学校人员爆满,而家长想选择的学校是每个班都在70人左右,这种情况班级老师其实也是爱莫能助的,他肯定顾此失彼。那在一年级的时候跟不住的,二年级必定落下,当他到了三年级其实不说三年级效应,没有这个效应,他也就自暴自弃了。在这三年期间如果家长有时间有能力辅导还无所谓,如果辅导不了,这孩子必定玩儿完。

当然,这些情况,如果全部让幼儿园来寻找措施去弥补挽救肯定是不对的。我只是觉得不能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全部照搬。还需结合咱们本地情况,因地制宜。

最后说一下咱们家长的问题,李老师和陈老师说了,不要比咱自家的孩子。因为人比人,肯定是拿自家的短处比别人的长处,如果大人长此以往造成的结果会有以下两点:1、大人对孩子失去信心;2、孩子对自己失去信心。

所以要比就比大人为孩子提供了什么?关爱孩子够不够?你是否发现他的闪光点知道它的不足之处?你是否为此采取补救措施,并持之以恒?如果他不爱学习,你是否刻意引导过,让他自觉学习,让他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所以作为家长我们不能一味的把责任推给孩子和老师。其实他们最大的老师是咱家长。

以上就是我这次的全部心得体会。因为个人性格问题,不怎么会低调说话,所以写的东西也有点儿张扬。真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69

近几年来,幼小衔接一直都是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如何实现幼儿顺利的过渡到小学学习生活,幼儿教师、小学教师以及家长都应该作出相应的努力。而此次镇托幼办联合小学,共同开展的幼小衔接活动让我感受颇多。

衔接、衔接,就是幼儿与小学生、幼儿教师与小学教师的联系交流与沟通。小学教师经常走进幼儿园,面对天真活泼的孩子,喜爱之情充满心中,对于他们的常规习性也会有充分的认识。幼儿也会对这些和蔼可亲的老师留下美好的印象,进而在幼儿升入小学时,教师与孩子能更快的彼此熟悉、彼此适应。幼儿教师带领孩子走进小学也是幼小衔接活动的重点内容,如何做到形式丰富多彩、效果明显,这就需要小学幼儿园彼此之间,老师之间的沟通、配合默契。幼儿教师安全有序的带领孩子进入小学,参观校园,孩子与小学的大哥哥大姐姐一起做操,或许会在一年级的队伍中发现曾经的幼儿园的好朋友。他们已经先一步开始了小学生生涯,在羡慕、憧憬的情感下,催促着自己要马上进入小学。看看他们的课间十分钟,听听他们的上课,感受一下小学生活的氛围。

这里我想要说一下,幼儿与幼儿教师听小学生的课,是要听什么呢?从两点来说,幼儿“看”比“听”多,看看小学生坐的多好,回答问题时站的多好,没有乱下座位的、没有说悄悄话的,大家都在认认真真的听老师讲课,仔仔细细的做练习。让幼儿心中牢记小学的课堂形式,因而在幼儿园大班的课堂活动中尽量模范。幼儿教师听看并重,听小学教师的讲课内容是什么,方法是怎样的,如何做到让孩子稳稳坐在座位上,从而幼儿教师了解到在大班一个月的幼小衔接过渡期应该怎样开展教学活动。看看小学生们的常规,比较自己幼儿的差距,进而改进。

幼小衔接研讨会直接交流讨论,小学主任、一年级老师直接提出建议,加强幼儿习性的培养,生活上、学习上的良好习惯的养成训练,例如:会排队走、上厕所有序,会正确的拿笔、看书姿势正确等,这些看似小而容易,却是重要而繁琐。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学习习惯会让幼儿最快的适应小学生活,学习习惯的良好有助于在小学课堂上能注意力集中的听课,学习成绩自然不会落后。而习惯养成需要幼儿教师不断的重复纠正,幼儿的可塑性很强,给以他什么影响,很有可能就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因而习性培养重于一切。

我们在讲述幼小衔接这一主题时,主要关注幼儿园与小学这两个方面,人们往往会忽略家长的作用。我一直认为家长的影响作用和教师作用是并重的,因而需要幼儿园学校进行宣传幼小衔接的相关知识。利用家长来园接送幼儿、电话交谈等形式,与家长及时沟通和交流,让家长及时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自己的孩子当前的发展水平和状况,并对其进行专门的教育和训练,使家园、家校能更进一步的配合,相互理解和支持,使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的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学习与生活。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70

女儿今年6周岁了,准备9月份入小学,“是否应该让孩子提前学习小学课程?”这两种想法一直让我犹豫不决左右矛盾,如果提前学习了小学课程我怕孩子在正式进入小学后,因为老师讲的知识都会了,不认真听课,不能养成一个良好的听课习惯。如果不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又但心孩子上学小后跟不上班级课程的进度,从而影响到孩子对学习信心。《“幼小衔接”特别策划》中提到的现状无论是角度还是观点,正是我们做为家长重点关心的问题。下面谈谈我通过阅读《幼小衔接》所得到的启示及心得体会。

通过阅读了心理学家格塞尔著名的双胞胎爬楼梯实验结论同时也参考了“三年级效应”我个人认为启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孩子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与让孩子提早学习过多的小学课程相比要重要的多,另外有好奇心的孩子会主动学习自己感兴趣知识。

“孩子对成绩、分数是没什么概念的,也不知道分数意味着什么”一句话说的特别好,其实真正在意分数的是我们长家,我们对成绩和分数认识,决定了孩子对成绩和分数的认识和看法。孩子考不好的原因有很多,可是因为粗心大意,也可能是学习方法不对等原因,因此我们家长首先要保持淡定,然后我们和孩子一起分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最后同孩子一起找出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阅读《“幼小衔接”特别策划》为我做好孩子进入小学的准备指出了正确的方向,同时我也在根据《“幼小衔接”特别策划》指导,查找自己身存在的问题,调整自己与孩子的交流方式,有方法的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做为家长让我们以平常心陪伴孩子共同成长吧。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71

大班幼儿即将“毕业”,升学成为一名小学生。幼儿能能否很快地适应小学生活,完成阶段性转变,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尤为关键。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育向小学教育模式转变的过渡性阶段,是小学教育的开始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幼小衔接主要目的在于:一是让幼儿非常自然、顺利地适应小学学习生活;二是通过学习,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自理能力、和生活能力。本学期,我们幼儿园大班成立了"幼小衔接"小组,并积极开展研讨会,制定幼小衔接具体计划,在家园共育的基础上幼小联手,实现幼儿向小学生顺利过渡。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呢?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1、我园建立了合理的幼小衔接制度

我园积极鼓励家长配合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在家园共育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让家长了解幼小衔接进展情况,加强幼儿园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为家长提供各种有价值的资料。

2、时间上与小学作息时间互相靠拢

按规定幼儿园大班集体活动时间是三十分钟左右,以游戏的方式开展,注重动静交替,注重幼儿活动参与;而小学上课时间规定是四十分钟,与幼儿园相比,静多动少,并且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课堂纪律。因此,对很多一年级小学生来讲,这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这时孩子对小学生活的美好向往可能会破灭,心里开始失望。为了缓解这种情况,幼儿园适当延长了集体活动时间,大班下学期集体活动时间安排在四十分钟左右,课后并安排孩子10分钟的自由活动时间,逐步使幼儿在心理、时间概念上做好准备。

3、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

大班教师注重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如加强幼儿生活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语言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注意力的培养、心理素质和人格的培养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等。

其次在大班后期还可以对幼儿进行专门的语言、数字训练和指导,还可以组织大班年级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的比赛,组织幼儿观看有关录像等。

4、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

为了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孩子升入大班后,教师制订了“今天我值日”计划,给每位孩子安排了值日。现在,大班自然角每天由值日生负责浇水,有些孩子会粗心大意,忘记照料自然角,对此,教师采用“小红花”的激励形式,鼓励幼儿自己完成自己的任务。对于整理玩具、图书角、学习用品等事情,我们也很重视,鼓励孩子认真仔细地完成,最后对认真完成任务的幼儿进行表扬、鼓励。现在,大班幼儿的责任感明显增强,完成任务由老师提醒变成幼儿间相互提醒或自己自觉完成。

总之,老师和家长要积极配合,增进交流,共同努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共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使幼儿愿意上学,喜欢上学,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难的能力,顺利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72

自20xx年4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来,我园20xx年9月与凤城小学在幼小衔接(试点)工作启动后,进行了多次联合教研。近期,我们又针对学习准备与学习适应进行了联合教研。研讨中发现孩子在阅读能力、书写能力、数学能力等方面存在问题,我们再次共同研读了指导要点,针对存在问题,找到了理论支撑,共同研讨出衔接的方向和具体做法。在阅读能力提升方面,幼儿园和小学都从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着手。家园(校)合作共同为孩子创设阅读环境,潜移默化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而在提高孩子数学学习兴趣方面,幼儿园和小学都从利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入手,开展了系列活动,如:给植物角的花草测量;和老师比高低,给老师测量身高;数一数今天有多少为小朋友来园等。

今天非常荣幸聆听了唐海燕老师的《幼小科学衔接,赋能生命成长》,唐老师从多样性课程,全方位衔接;可视化环境,多经验获得;反思性学习,高质量提升三个方面让我们更加了解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做,做什么。让我们与小学教师做好观念上的统一后,在具体实际生活中为孩子解决学习准备和学习适应中问题,让孩子能顺利地适应小学的生活,其中唐老师讲到专项的幼小衔接课程,举了生动的案例,展示给我们,让我们一线的老师能更清楚的知道我们应该从幼儿的一日生活当中去寻找契机。

为了让幼儿顺利地从幼儿园阶段过渡到小学,让幼儿及早的从心理上和能力上适应环境发展的变化,我们需要从小班就开始做好幼小衔接工作。通过聆听唐海燕老师和幼教365近期的专家讲座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幼儿渴望进入小学学习的激情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做事往往凭借兴趣,幼儿园大班的幼儿虽然意志、品质已有很大发展,但仍然需要有意引导。幼儿向往小学生的生活,可能只是看到小学生有漂亮的文具盒、新课本、红领巾等,这种入学的愿望虽然是幼稚的、肤浅的,但也是可贵的,教师应该保护幼儿的这种积极性,因势利导地进行教育,鼓励幼儿努力学习,激发幼儿做一名优秀小学生的强烈愿望。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秀小学生的故事讲给幼儿听,使幼儿不仅喜欢做小学生,而且让幼儿明白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是不容易的,是要付出努力的。

二、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动作发展

幼儿进入小学后,要承担紧张的`脑力劳动和独立作业的能力,这就需要幼儿有健康的体质和良好的耐力和抵抗力。在幼儿阶段要保证充足的营养和体育锻炼,预防疾病注意安全。同时,必须保证幼儿的游戏活动。因为在游戏中,幼儿情绪愉快,有利于提高机体各器官的功能。户外游戏使幼儿接触空气阳光,可充分利用自然因素锻炼身体。

三、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任何人来说,从小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终身有益的。例如上课遵守纪律、不做小动作、不随便讲话、会动脑筋、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等。对于幼儿来说,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时,要引导幼儿学会有目的、有顺序、较准确的观察习惯。如观察单个物体会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的进行观察等。

四、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园要培养幼儿独立的生活能力。如会整理书包、爱护书籍、不浪费用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中大班,每天都安排值日生负责整理图书、玩具。用餐时帮老师发勺子。举行穿衣服、叠被子比赛活动。既锻炼了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也促进幼儿手部能力。在活动中教师要及时表扬态度积极认真能独立完成的幼儿。对个别能力差的幼儿要和家长配合,在家园的共同努力下,帮助幼儿提高。

总之,幼小衔接工作是我们幼儿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部分,我们要了解儿童的立场,从儿童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从儿童的世界发现儿童潜在的天赋,然后因材施教,把为幼儿做好入学准备当成我们的任务,切实有效的完成,使孩子们顺利地过渡,开始他们愉快的小学生活。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73

参加完这次活动首先明白了,幼儿园的教学计划。知道了,老师的工作安排。其次,对孩子平时的课程,有一定的了解,更加放心了。最后学到了好多关于让孩子健康成长的知识。特别是马老师生动的讲解,还有她无私的推荐,我真的感觉受益匪浅。

别的先不说了,先说一下,选择小天使的原因。其实那个时候并没有对小天使做过更多的了解,只是看整体布局有一个幼儿园的样子。关老师并不是师资力量紧缺。所以我就没有其他担忧了,再说到价钱上用物美价廉来形容有点儿不合适,但性价比,确实是超值的。

咱自家孩子是个普通孩子,所以对学校没有特殊要求,只要学校领导负责老师有爱,那么别的就是次要的。小孩子在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绝对不能找一个脾气暴虐的老师来影响她对其一生所需敬重的一类人的态度。要从他的心灵深处树立老师都是有爱的一类人,所以这一点小天使也做到了。

小天使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我们看到了也认可你们的工作。可是既然让我们家长来写感受,我相信这并不是只听溢美之词的。所以在此,提下个人的浅薄之见,合适之处望纳之,不到之处请弃之,望多多包涵。

咱学校现如今的教学理念就跟新中国的改革开放一样。不能不分时宜全盘接收。咱们灵丘的情况是好学校人员爆满,而家长想选择的学校是每个班都在70人左右,这种情况班级老师其实也是爱莫能助的,他肯定顾此失彼。那在一年级的时候跟不住的,二年级必定落下,当他到了三年级其实不说三年级效应,没有这个效应,他也就自暴自弃了。在这三年期间如果家长有时间有能力辅导还无所谓,如果辅导不了,这孩子必定玩儿完。

当然,这些情况,如果全部让幼儿园来寻找措施去弥补挽救肯定是不对的。我只是觉得不能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全部照搬。还需结合咱们本地情况,因地制宜。

最后说一下咱们家长的问题,李老师和陈老师说了,不要比咱自家的孩子。因为人比人,肯定是拿自家的短处比别人的长处,如果大人长此以往造成的结果会有以下两点:1、大人对孩子失去信心;2、孩子对自己失去信心。

所以要比就比大人为孩子提供了什么?关爱孩子够不够?你是否发现他的闪光点知道它的不足之处?你是否为此采取补救措施,并持之以恒?如果他不爱学习,你是否刻意引导过,让他自觉学习,让他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所以作为家长我们不能一味的把责任推给孩子和老师。其实他们最大的老师是咱家长。

以上就是我这次的全部心得体会。因为个人性格问题,不怎么会低调说话,所以写的东西也有点儿张扬。真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74

我参加了鄞州区举行的“幼小衔接”研讨活动,在活动中,来自不同幼儿园和小学的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五大领域教学活动,我们教师选择自己想聆听的领域进行听课,然后进行各领域的研讨活动,在研讨中我们幼儿教师们纷纷提出了自己对幼小衔接中的困惑,小学教师也纷纷讲述了希望幼儿园教师在幼小衔接中能对幼儿进行哪些方面能力的培养。孩子们从幼儿园生活进入小学,幼小衔接则是关键所在,通过今天的研讨让我了解到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对幼儿进行重点培养,这样能让幼儿能更好的去适应小学的生活。

一、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通过日常生活活动,培养幼儿理解每个活动的规则,帮助幼儿掌握执行规则的能力,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发现规则,及没有规则带来的后果破坏图书等)

二、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让幼儿认识任务的含义,意识到成人信任你,才给你布置任务,培养幼儿乐意接受任务的意识,并且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并掌握完成任务的本领。

三,培养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

入小学后,许多事情不能由父母代办,而且要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力所能及的学习、劳动等任务。给幼儿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独立完成家长布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让他们自己叠衣服,自己吃饭、穿衣,帮家长整理生活用品,收拾自己的教具、学具,整理书包等等。

四、培养幼儿大胆与人交往的能力

孩子入学后,进入新的大家庭,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接受新老师,结交新朋友。而能否很快融入新集体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则有赖于一定的与人交往的能力。因而我们特别注重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例如:叫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与小朋友抢玩具,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出友好合作的氛围,让孩子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

五、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离开幼儿园,走进小学,孩子更多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会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我们教孩子如何很好地保护自己,例如告诉孩子,不随便与陌生人说话,遇到困难如何求助等等。另外,还教育他们懂得和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自身安全。

六、加强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为了消除幼儿入学后对环境的陌生感,带领幼儿参观小学,引导和激发幼儿对学校生活的向往和兴趣。对教学做相应的调整,适当减少孩子活动、游戏的时间,让孩子与小学生交流,观察他们做作业的情况,从而激发孩子爱上小学的强烈愿望。这样,从思想、习惯和认识技能上逐步过渡,孩子入学后,就比较容易适应学校环境。

本次活动为我们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之间搭建了幼小衔接的对话平台,让我们了解了幼儿园与小学的教学方式区别,也认识到孩子在入小学前应该做哪些准备工作,真的是受益匪浅。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75

时光荏苒,光阴似箭。孩子们即将要结束三年的幼儿园生活,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在幼小衔接的关键时期,作为家长的我们很荣幸能够参加一次由十五幼及博才白鹤小学联合举办的幼小衔接家长会,此次家长会犹如一场及时雨,解答了我们内心无数的困惑,也让我明白了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如何和孩子们一起共同平稳度过幼小衔接的关键阶段。

此次家长会主题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来自于卜园长的分享:幼儿园在幼小衔接方面做了哪些准备工作?第二部分主要是由博才白鹤小学谢校长的分享:关于幼小衔接,家长和孩子需要做好的准备工作。

简而言之,为了能让孩子们顺利度过幼小衔接这个关键阶段,迅速适应小学生活。我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前做好准备:

一、幼儿园方面:

(1)逐步培养孩子们的任务意识。进入大大班以来,幼儿园老师会布置一些家庭作业。这样,孩子步入小学后,不会感觉学习负担较重,会让孩子们从思想上提前接受作业的准备;

(2)为了使孩子能更好的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幼儿园大大班集体活动时间稍微有所延长,在集体活动时间里引导孩子逐渐保持注意的稳定和持久,让孩子在心理上对时间概念有所准备。

二、家长方面:

(1)家长一定要认识到,孩子开始上学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没有必要过度紧张。作为家长,应该帮孩子调整作息时间、学习和生活习惯,要创造环境让孩子认识到,上学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

(2)以身作则,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榜样!榜样!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别人以任何东西”;也就是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以起到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

三、孩子方面:

(1)知识准备,在步入小学阶段之前,孩子们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会写自己的名字;开发语言潜力;具备初步的数理逻辑能力。谢校长特别强调家长不必在儿童入学前就让他们学习大量的知识,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习惯。比如可以不失时机、不拘形式地向孩子灌输学校的种种事情,如“学校里有许多小朋友”、“学校里有好多老师和好多书,他们将教你好多有用的东西”

(2)习惯养成,培养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小学与幼儿园在环境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幼儿园阶段,老师会时刻关注宝贝们的吃饭、睡觉等生活方面,相反在小学阶段,更多的是依靠孩子们自身的生活自理能力。因此,为了使孩子们逐步适应学习生活,我们应该提前多多培养准小学生的自我服务能力,比如管理自己的学习用品,整理书包,自己安排课间的时间(喝水、入厕、游戏等)。在培养这类自我管理的能力时,家长应注意及时配合幼儿园在家里进行培养和加强。

总而言之,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是他们成长中的一件大事,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那么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进入小学后能够尽快适应一年级的学习,需要家长、幼儿园和小学需要共同努力。通过今天的幼小衔接会议,相信我们一定会有了更新的认识,让迷茫的家长会找到了更加清晰明了的方向,陪伴孩子们顺利度过幼小衔接这一段特殊的时期。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76

通过对幼小衔接的了解和认知,让老师知道幼小衔接不只是在大班,而是要渗透到三年的保育和教育过程中;要注重社会交往、自我调控、规则意识、专注坚持等关键素质的培养;要将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等方面有机的融合,不应用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替代全面的、有针对性的入学准备教育。

老师们还要通过各种方式将科学的幼小衔接的理念传达给家长,让家长们能够着眼于孩子的`长远发展,理性地对待幼小衔接。家园密切合作,注重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幼儿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77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家儿子进入小学校园已经1个月了,认真倾听了高老师声情并茂的讲座,了解到上小学的孩子有着或多或少的学习压力与人际交往压力,如果没有合适的疏导,有些孩子甚至难以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和学习方式,出现抗拒心理,出现的“厌学”情绪。因此做好幼小衔接显得尤为重要,那么该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家长首先心理定位必须准确

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接受程度是不一样的,不能把每个孩子学习的指标如同参考工程建设指标一样。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出色的地方,要看到孩子的优势,针对孩子的学习接受程度,理性的给孩子定位,与其让孩子被动的承受学习的压力,不如让孩子主动的体会学习的快乐。

二、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以及生活自理能力

小学的作息时间更为紧密和严格。从早上起床时间到路上交通时间,再到上课时间、活动时间、作业时间、休息时间、上床睡觉时间等等都环环相扣。所以对于孩子的时间观念的培养就显得由为重要,但是身为家长就要以身作则,因为现在孩子还小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强,还处于一个懵懂期,被动的认为家长在做的就不会错,家长需要早起,下班回家不管多累,现在流行的“葛优躺”是最好不要出现,应该是把我们回到家里需要做的事情马上处理,这样孩子就会知道放学回家自己要做的事情是写作业,而不是有样学样的“葛优躺”了; 家长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要坚持做完。写作业时一定要认真写,写完后书包收拾好才能去看电视和玩。给孩子一定的时间自己去支配。孩子需要有自理能力时,没有给予适当的教育和训练,那么他就会丧失做人的一种能力,无法站在已有的经验高度上体会对他人的责任心,适当的让孩子做点家务, 在做事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大人不应因此指责孩子,更不能惩罚孩子,而应首先鼓励孩子做得对的地方。对于孩子有失误的地方,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问题所在。孩子年龄小,认识水平不高,考虑问题不周全,力气小,不能帮到很大的忙,甚至可能会帮倒忙,但是没关系,我们需要的是孩子学习的过程,并不需要结果。

三、培养孩子交际能力

人是群居动物,有人比喻成豪猪,冬天为了取暖,他们必须离得近一些,但是因为距离太近,它们的刺又会刺痛对方,因此只能保持适当的距离。所以说人际关系的培养还是需要一个比较完善的交际能力去维系。对于孩子交际能力的培养我给与孩子的就是几句话:谦虚、不骄不躁,去发现他人比你优秀的地方,心怀感恩之心。

四、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

说到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不如是说来增强家长的知识面。当今社会电子产品以及电子设备太多,不让孩子接触是做不到的,像大禹治水一样,堵不如疏。让孩子去接触电子设备,引导孩子在网络上去接触有教育意义的动画以及游戏软件。例如:我的孩子在家玩的游戏软件是“悟空识字”,动画类的:“福鼠三十六计、哈利学前班、唐诗三百首”,这些东西需要家长陪伴着孩子去看,家长自己必须知道里面所讲的内容,并能在孩子产生疑问的时候,能够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解答孩子的疑问。对于孩子的阅读能力,我并不赞成让孩子睡前看书,因为看书是一种有意识活动,睡前大脑应该适当放松。孩子接触事物比较少看完书大脑会处于高度的思考状态,不利于睡眠。我一般会在睡前让孩子听听比较舒缓的古琴曲,让孩子早点休息,睡足10个小时。早上起床,我会让孩子朗诵课文或者孩子感兴趣的书,这样既让孩子增强了阅读能力还锻炼了孩子的朗诵能力。 总之,老师和家长互相协作,“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孩子缺少自主学习能力,老师给我们一个方向,家长要顺着老师所给的方向,督促孩子更好的接受并吸收所学习到的知识。、共同努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掌握

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好心态。让孩子愿意上学,喜欢上学,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78

5月20日到6月20日,我们迎来第十一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今年的主题是“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

听到“幼小衔接”,许多家长会有误区,认为那是孩子升入大班要考虑的问题,特别是很多家长不由自主地将孩子会不会写字、认字、能不能坐得住等这些显性的表现与幼小衔接划等号,甚至还有家长互相攀比谁的孩子会写字、会背诵唐诗等。“幼小衔接”是儿童成长路上的重要阶段,对儿童后继学习与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科学的幼小衔接应该是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出发,将入学准备教育贯穿于幼儿入园三年保育教育工作的全过程,渗透于幼儿在园在家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地帮助幼儿做好身心、生活、社会、学习等方面的准备。作为家长,我们要全力配合幼儿园,做到家园配合的前提下,更应该做到家园合力。

一、培养孩子热爱运动

强体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前提。幼儿运动的好处主要有促进骨骼生长发育、增强抵抗力、助消化、促进身心健康、助睡眠等。只要天气好,我们就会带丁镁甄到户外运动,陪孩子一起跑步、跳远、玩各种球类游戏,骑车子、玩滑板等等。

二、培养孩子社交能力

社交是提升孩子适应能力的手段。鼓励孩子主动交朋友,能够让孩子不会孤僻,增进人际关系,语言更灵活,多元学习,进步幅度大。丁镁甄今年三月来到高新二幼,寒假时我就引导她要换新幼儿园了,向她描绘新幼儿园比现在的幼儿园有多好。但她听了十分不情愿,原因是在以前的幼儿园有许多好朋友,舍不得她的小伙伴。我就对她重点说:“新的幼儿园有更好的玩具,有好吃的`饭菜,会有新伙伴”,但这些都无济于事。很快进入新幼儿园,第一天,丁镁甄哭着到了班上,和谁都不说话,半天过去,老师引导她认识了新朋友,短短一个周的时间她就交到了五个好朋友,每天回家还会主动分享她和好朋友的趣事。喜欢交新朋友,让她很快地适应了新幼儿园。

三、培养孩子热爱劳动

劳动是提升孩子生活能力的助推器。劳动能够锻炼孩子的生活技能,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让孩子感受到成就感,建立起生活的幸福感和自信心,了解劳动的快乐和辛劳。丁镁甄在家里经常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扫地、拖地、擦桌子、擦自己的鞋子。我们也会让孩子做一些挑战的事情,清洗自己的袜子、小衣服,从打湿衣服到最后的晾晒,全部让孩子自己完成。瓷器碗也敢于让孩子独立清洗,我们在旁边仅仅用语言指导。这些劳动过后,孩子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倍增。

四、培养孩子热爱“读写”

学习习惯最重要的就是保持学习的兴趣和良好的专注力。从孩子刚出生,我们就给孩子买各种书。丁镁甄有布书、立体书、能玩的书、电子书等等,给她提供独立的书柜,每天也尽可能陪孩子阅读。书写的经验完全可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积累,比如让孩子正确握笔,喜欢写写画画,学习成人在纸上“画字”,画图形等,创造想画随便画的条件。在孩子独立读写的时候,鼓励孩子坚持,不断培养专注力。

孩子犹如一颗种子,种植的过程需要关心呵护,但更要重视遵循成长规律,否则,一切违背规律的方式,都将影响其健康成长。因此,作为家长需要把孩子看做独立的个体,需要我们学会放手,需要大胆让孩子尝试,充分地让孩子体验生活的每个过程。只有身心健康、自信开朗、适应能力强,才能让孩子的未来更好。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79

时光匆匆,我们的宝宝就要结束了幼儿园生活,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有否很快完成由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能否很快适应小学生活,是我们每个家长担心焦虑的事情。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听了xxx王小组的课,也经过自己的经验和资料查询,我们可以试试重以下几个方明进行:

1.加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全新的环境。老师不同,小朋友不同,学习方式方法不同,课堂要求不同,行为规范也不同。这许许多多的不同,往往会使幼儿难以适应,容易导致幼儿学习兴趣低落,影响学习成绩,打击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不利。我们可以在入学前几个月,有意识地多向孩子介绍一些小学里的学习、生活情况。包括学习哪些课程,每天上几节课,作息制度,上下课应该注意些什么,老师和同学们的相互关系等。让他对学习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并盼望自己做个小学生,从思想上作好入学的准备。同时,为了使孩子逐步习惯学习生活,在家可以适当减少孩子活动、游戏的时间。这样,从思想、时间、学习习惯和认识技能上逐步过渡,这样让孩子比较容易适应学校环境。

2.培养孩子与他人的交往能力

孩子入学后,进入新的“大家庭“,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接受新老师,结交新朋友。而能否很快融入新集体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则有赖于一定的与人交往能力。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出友好合作的气氛,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

3.培养孩子的听读写能力

逐渐培养孩子讲述故事,复述故事的能力,发展未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选择喜欢的读本陪读。再让孩子多玩些安静的游戏,比如下棋,画画,折纸,适当减少游戏时间。可以让他每天练习写自己的名字,学写数字,做一些简单的加减法。

4.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现在的娃娃很多事情都是有长辈包办,生活自理能力差。让他们自己拿个饭,整理个书包都是无从下手,平时我们就有意识加强他的次序感,条例性。让他们自己吃饭,穿衣,自己整理东西等等。自理能力有增强,孩子在入学后也比较适应小学的集体生活。

以上几点总结,希望对我们的孩子有所帮助,愿我们的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愿意上学,又喜欢上学,有就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难的能力,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80

女儿今年6周岁了,准备9月份入小学,“是否应该让孩子提前学习小学课程?”这两种想法一直让我犹豫不决左右矛盾,如果提前学习了小学课程我怕孩子在正式进入小学后,因为老师讲的知识都会了,不认真听课,不能养成一个良好的听课习惯。如果不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又但心孩子上学小后跟不上班级课程的进度,从而影响到孩子对学习信心。《“幼小衔接”特别策划》中提到的现状无论是角度还是观点,正是我们做为家长重点关心的问题。下面谈谈我通过阅读《幼小衔接》所得到的启示及心得体会。

通过阅读了心理学家格塞尔著名的双胞胎爬楼梯实验结论同时也参考了“三年级效应”我个人认为启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孩子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与让孩子提早学习过多的小学课程相比要重要的多,另外有好奇心的孩子会主动学习自己感兴趣知识。

“孩子对成绩、分数是没什么概念的,也不知道分数意味着什么”一句话说的特别好,其实真正在意分数的是我们长家,我们对成绩和分数认识,决定了孩子对成绩和分数的认识和看法。孩子考不好的原因有很多,可是因为粗心大意

也可能是学习方法不对等原因,因此我们家长首先要保持淡定,然后我们和孩子一起分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最后同孩子一起找出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阅读《“幼小衔接”特别策划》为我做好孩子进入小学的准备指出了正确的方向,同时我也在根据《“幼小衔接”特别策划》指导,查找自己身存在的问题,调整自己与孩子的交流方式,有方法的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做为家长让我们以平常心陪伴孩子共同成长吧。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81

要更好的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坚持我们幼儿园教育原则,坚持以幼儿为本,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2、解决“去小学化”与“幼小衔接”两者之间的矛盾,实现幼儿可持续发展;

3、“幼小衔接”教育要做到“求实效,练内功”,教师在策划活动中要不断总结、梳理、提练、阐释,杜绝盲于多此一举;

4、幼儿园、家庭、小学和社会联动,为幼儿做好全面准备(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准备)。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82

近几年来,幼小衔接一直都是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如何实现幼儿顺利的过渡到小学学习生活,幼儿教师、小学教师以及家长都应该作出相应的努力。而此次镇托幼办联合小学,共同开展的幼小衔接活动让我感受颇多。

衔接、衔接,就是幼儿与小学生、幼儿教师与小学教师的联系交流与沟通。小学教师经常走进幼儿园,面对天真活泼的孩子,喜爱之情充满心中,对于他们的常规习性也会有充分的认识。幼儿也会对这些和蔼可亲的老师留下美好的印象,进而在幼儿升入小学时,教师与孩子能更快的彼此熟悉、彼此适应。幼儿教师带领孩子走进小学也是幼小衔接活动的.重点内容,如何做到形式丰富多彩、效果明显,这就需要小学幼儿园彼此之间,老师之间的沟通、配合默契。幼儿教师安全有序的带领孩子进入小学,参观校园,孩子与小学的大哥哥大姐姐一起做操,或许会在一年级的队伍中发现曾经的幼儿园的好朋友。他们已经先一步开始了小学生生涯,在羡慕、憧憬的情感下,催促着自己要马上进入小学。看看他们的课间十分钟,听听他们的上课,感受一下小学生活的氛围。

这里我想要说一下,幼儿与幼儿教师听小学生的课,是要听什么呢?从两点来说,幼儿“看”比“听”多,看看小学生坐的多好,回答问题时站的多好,没有乱下座位的、没有说悄悄话的,大家都在认认真真的听老师讲课,仔仔细细的做练习。让幼儿心中牢记小学的课堂形式,因而在幼儿园大班的课堂活动中尽量模范。幼儿教师听看并重,听小学教师的讲课内容是什么,方法是怎样的,如何做到让孩子稳稳坐在座位上,从而幼儿教师了解到在大班一个月的幼小衔接过渡期应该怎样开展教学活动。看看小学生们的常规,比较自己幼儿的差距,进而改进。

幼小衔接研讨会直接交流讨论,小学主任、一年级老师直接提出建议,加强幼儿习性的培养,生活上、学习上的良好习惯的养成训练,例如:会排队走、上厕所有序,会正确的拿笔、看书姿势正确等,这些看似小而容易,却是重要而繁琐。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学习习惯会让幼儿最快的适应小学生活,学习习惯的良好有助于在小学课堂上能注意力集中的听课,学习成绩自然不会落后。而习惯养成需要幼儿教师不断的重复纠正,幼儿的可塑性很强,给以他什么影响,很有可能就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因而习性培养重于一切。

我们在讲述幼小衔接这一主题时,主要关注幼儿园与小学这两个方面,人们往往会忽略家长的作用。我一直认为家长的影响作用和教师作用是并重的,因而需要幼儿园学校进行宣传幼小衔接的相关知识。利用家长来园接送幼儿、电话交谈等形式,与家长及时沟通和交流,让家长及时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自己的孩子当前的发展水平和状况,并对其进行专门的教育和训练,使家园、家校能更进一步的配合,相互理解和支持,使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的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学习与生活。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83

时光荏苒,光阴似箭。孩子们即将要结束三年的幼儿园生活,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在幼小衔接的关键时期,作为家长的我们很荣幸能够参加一次由十五幼及博才白鹤小学联合举办的幼小衔接家长会,此次家长会犹如一场及时雨,解答了我们内心无数的困惑,也让我明白了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如何和孩子们一起共同平稳度过幼小衔接的关键阶段。

此次家长会主题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来自于卜园长的分享:幼儿园在幼小衔接方面做了哪些准备工作?第二部分主要是由博才白鹤小学谢校长的分享:关于幼小衔接,家长和孩子需要做好的准备工作。

简而言之,为了能让孩子们顺利度过幼小衔接这个关键阶段,迅速适应小学生活。我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前做好准备:

一、幼儿园方面:

(1)逐步培养孩子们的任务意识。进入大大班以来,幼儿园老师会布置一些家庭作业。这样,孩子步入小学后,不会感觉学习负担较重,会让孩子们从思想上提前接受作业的准备;

(2)为了使孩子能更好的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幼儿园大大班集体活动时间稍微有所延长,在集体活动时间里引导孩子逐渐保持注意的稳定和持久,让孩子在心理上对时间概念有所准备。

二、家长方面:

(1)家长一定要认识到,孩子开始上学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没有必要过度紧张。作为家长,应该帮孩子调整作息时间、学习和生活习惯,要创造环境让孩子认识到,上学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

(2)以身作则,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榜样!榜样!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别人以任何东西”;也就是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以起到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

三、孩子方面:

(1)知识准备,在步入小学阶段之前,孩子们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会写自己的名字;开发语言潜力;具备初步的数理逻辑能力。谢校长特别强调家长不必在儿童入学前就让他们学习大量的知识,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习惯。比如可以不失时机、不拘形式地向孩子灌输学校的种种事情,如“学校里有许多小朋友”、“学校里有好多老师和好多书,他们将教你好多有用的东西”

(2)习惯养成,培养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小学与幼儿园在环境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幼儿园阶段,老师会时刻关注宝贝们的吃饭、睡觉等生活方面,相反在小学阶段,更多的是依靠孩子们自身的生活自理能力。因此,为了使孩子们逐步适应学习生活,我们应该提前多多培养准小学生的自我服务能力,比如管理自己的学习用品,整理书包,自己安排课间的时间(喝水、入厕、游戏等)。在培养这类自我管理的能力时,家长应注意及时配合幼儿园在家里进行培养和加强。

总而言之,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是他们成长中的一件大事,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那么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进入小学后能够尽快适应一年级的学习,需要家长、幼儿园和小学需要共同努力。通过今天的幼小衔接会议,相信我们一定会有了更新的认识,让迷茫的家长会找到了更加清晰明了的方向,陪伴孩子们顺利度过幼小衔接这一段特殊的时期。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84

近几年来,幼小衔接一直都是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如何实现幼儿顺利的过渡到小学学习生活,幼儿教师、小学教师以及家长都应该作出相应的努力。而此次镇托幼办联合小学,共同开展的幼小衔接活动让我感受颇多。

衔接、衔接,就是幼儿与小学生、幼儿教师与小学教师的联系交流与沟通。小学教师经常走进幼儿园,面对天真活泼的孩子,喜爱之情充满心中,对于他们的常规习性也会有充分的认识。幼儿也会对这些和蔼可亲的老师留下美好的印象,进而在幼儿升入小学时,教师与孩子能更快的彼此熟悉、彼此适应。幼儿教师带领孩子走进小学也是幼小衔接活动的重点内容,如何做到形式丰富多彩、效果明显,这就需要小学幼儿园彼此之间,老师之间的沟通、配合默契。幼儿教师安全有序的带领孩子进入小学,参观校园,孩子与小学的大哥哥大姐姐一起做操,或许会在一年级的队伍中发现曾经的幼儿园的好朋友。他们已经先一步开始了小学生生涯,在羡慕、憧憬的情感下,催促着自己要马上进入小学。看看他们的课间十分钟,听听他们的上课,感受一下小学生活的氛围。

这里我想要说一下,幼儿与幼儿教师听小学生的课,是要听什么呢?从两点来说,幼儿“看”比“听”多,看看小学生坐的多好,回答问题时站的多好,没有乱下座位的、没有说悄悄话的,大家都在认认真真的听老师讲课,仔仔细细的做练习。让幼儿心中牢记小学的课堂形式,因而在幼儿园大班的课堂活动中尽量模范。幼儿教师听看并重,听小学教师的讲课内容是什么,方法是怎样的,如何做到让孩子稳稳坐在座位上,从而幼儿教师了解到在大班一个月的幼小衔接过渡期应该怎样开展教学活动。看看小学生们的常规,比较自己幼儿的差距,进而改进。

幼小衔接研讨会直接交流讨论,小学主任、一年级老师直接提出建议,加强幼儿习性的培养,生活上、学习上的良好习惯的养成训练,例如:会排队走、上厕所有序,会正确的拿笔、看书姿势正确等,这些看似小而容易,却是重要而繁琐。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学习习惯会让幼儿最快的适应小学生活,学习习惯的良好有助于在小学课堂上能注意力集中的听课,学习成绩自然不会落后。而习惯养成需要幼儿教师不断的重复纠正,幼儿的可塑性很强,给以他什么影响,很有可能就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因而习性培养重于一切。

我们在讲述幼小衔接这一主题时,主要关注幼儿园与小学这两个方面,人们往往会忽略家长的作用。我一直认为家长的影响作用和教师作用是并重的,因而需要幼儿园学校进行宣传幼小衔接的相关知识。利用家长来园接送幼儿、电话交谈等形式,与家长及时沟通和交流,让家长及时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自己的孩子当前的发展水平和状况,并对其进行专门的教育和训练,使家园、家校能更进一步的配合,相互理解和支持,使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的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学习与生活。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85

女儿今年6周岁了,准备9月份入小学,“是否应该让孩子提前学习小学课程?”这两种想法一直让我犹豫不决左右矛盾,如果提前学习了小学课程我怕孩子在正式进入小学后,因为老师讲的知识都会了,不认真听课,不能养成一个良好的听课习惯。如果不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又但心孩子上学小后跟不上班级课程的进度,从而影响到孩子对学习信心。《“幼小衔接”特别策划》中提到的现状无论是角度还是观点,正是我们做为家长重点关心的问题。下面谈谈我通过阅读《幼小衔接》所得到的启示及心得体会。

通过阅读了心理学家格塞尔著名的.双胞胎爬楼梯实验结论同时也参考了“三年级效应”我个人认为启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孩子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与让孩子提早学习过多的小学课程相比要重要的多,另外有好奇心的孩子会主动学习自己感兴趣知识。

“孩子对成绩、分数是没什么概念的,也不知道分数意味着什么”一句话说的特别好,其实真正在意分数的是我们长家,我们对成绩和分数认识,决定了孩子对成绩和分数的认识和看法。孩子考不好的原因有很多,可是因为粗心大意

也可能是学习方法不对等原因,因此我们家长首先要保持淡定,然后我们和孩子一起分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最后同孩子一起找出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阅读《“幼小衔接”特别策划》为我做好孩子进入小学的准备指出了正确的方向,同时我也在根据《“幼小衔接”特别策划》指导,查找自己身存在的问题,调整自己与孩子的交流方式,有方法的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做为家长让我们以平常心陪伴孩子共同成长吧。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86

时光飞逝,我们的孩子即将告别幼儿园,走进小学校园,成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心里都充满了兴奋、期待和憧憬,但也有担忧和困惑,孩子能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吗?我们该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一直以来对于这个为题我都很迷茫,且较为着急,在家经常想让孩子学学拼音、算数、写字等内容,自从观看了沙塘中心幼儿园的微信公众平台发送的幼小衔接相关内容后,我有了不同的想法,并更加清楚的知道在接下来的这段时间应该怎么做。

一、心理准备。

让孩子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校园生活、学习上的变化。我们可以利用休息时间带着孩子到小学校园逛逛、看看,熟悉熟悉新环境。让孩子在心理上逐渐为今后独立进小学做好过渡。

二、习惯的养成。

刚入小学,首先关键在于好习惯的养成。要培养孩子自觉遵守作息时间的习惯;培养孩子认真倾听、专注阅读的习惯;培养孩子端正的姿势、课上专心听讲、及时完成作业,并能按照课程表自己独立整理学习用品的习惯;培养孩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等。

三、能力的培养。

培养孩子大胆与人的交往的'能力,让孩子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够妥善解决同伴之间的矛盾;培养孩子自我保护的能力,进入小学,孩子面对的环境也会产生变化,要加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等。

四、知识的衔接。

这个阶段的孩子是语言积累的高峰期,因此应该丰富孩子的语言,我们可以通过和孩子相互讲故事、提问题来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鼓励孩子积极动脑,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爱好。同时,教孩子认读拼音和一些简单的汉字,可以通过和阅读相结合的模式让孩子轻松快乐的学习。另外也可以进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平时有空可以让孩子练习学写数字,也可以做些简单的算数运用题等。

总之,幼小衔接教育不能急于求成,对孩子的培养要循序渐进。老师和我们家长也要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做好幼小衔接准备工作。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好心态。让孩子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87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家儿子进入小学校园已经1个月了,认真倾听了高老师声情并茂的讲座,了解到上小学的孩子有着或多或少的学习压力与人际交往压力,如果没有合适的疏导,有些孩子甚至难以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和学习方式,出现抗拒心理,出现的“厌学”情绪。因此做好幼小衔接显得尤为重要,那么该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家长首先心理定位必须准确。

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接受程度是不一样的,不能把每个孩子学习的指标如同参考工程建设指标一样。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出色的地方,要看到孩子的优势,针对孩子的学习接受程度,理性的给孩子定位,与其让孩子被动的承受学习的压力,不如让孩子主动的.体会学习的快乐。

二、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以及生活自理能力

小学的作息时间更为紧密和严格。从早上起床时间到路上交通时间,再到上课时间、活动时间、作业时间、休息时间、上床睡觉时间等等都环环相扣。所以对于孩子的时间观念的培养就显得由为重要,但是身为家长就要以身作则,因为现在孩子还小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强,还处于一个懵懂期,被动的认为家长在做的就不会错,家长需要早起,下班回家不管多累,现在流行的“葛优躺”是最好不要出现,应该是把我们回到家里需要做的事情马上处理,这样孩子就会知道放学回家自己要做的事情是写作业,而不是有样学样的“葛优躺”了;家长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要坚持做完。写作业时一定要认真写,写完后书包收拾好才能去看电视和玩。给孩子一定的时间自己去支配。孩子需要有自理能力时,没有给予适当的教育和训练,那么他就会丧失做人的一种能力,无法站在已有的经验高度上体会对他人的责任心,适当的让孩子做点家务,在做事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大人不应因此指责孩子,更不能惩罚孩子,而应首先鼓励孩子做得对的地方。对于孩子有失误的地方,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问题所在。孩子年龄小,认识水平不高,考虑问题不周全,力气小,不能帮到很大的忙,甚至可能会帮倒忙,但是没关系,我们需要的是孩子学习的过程,并不需要结果。

三、培养孩子交际能力。

人是群居动物,有人比喻成豪猪,冬天为了取暖,他们必须离得近一些,但是因为距离太近,它们的刺又会刺痛对方,因此只能保持适当的距离。所以说人际关系的培养还是需要一个比较完善的交际能力去维系。对于孩子交际能力的培养我给与孩子的就是几句话:谦虚、不骄不躁,去发现他人比你优秀的地方,心怀感恩之心。

四、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

说到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不如是说来增强家长的知识面。当今社会电子产品以及电子设备太多,不让孩子接触是做不到的,像大禹治水一样,堵不如疏。让孩子去接触电子设备,引导孩子在网络上去接触有教育意义的动画以及游戏软件。例如:我的孩子在家玩的游戏软件是“悟空识字”,动画类的:“福鼠三十六计、哈利学前班、唐诗三百首”,这些东西需要家长陪伴着孩子去看,家长自己必须知道里面所讲的内容,并能在孩子产生疑问的时候,能够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解答孩子的疑问。对于孩子的阅读能力,我并不赞成让孩子睡前看书,因为看书是一种有意识活动,睡前大脑应该适当放松。孩子接触事物比较少看完书大脑会处于高度的思考状态,不利于睡眠。我一般会在睡前让孩子听听比较舒缓的古琴曲,让孩子早点休息,睡足10个小时。早上起床,我会让孩子朗诵课文或者孩子感兴趣的书,这样既让孩子增强了阅读能力还锻炼了孩子的朗诵能力。总之,老师和家长互相协作,“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孩子缺少自主学习能力,老师给我们一个方向,家长要顺着老师所给的方向,督促孩子更好的接受并吸收所学习到的知识。、共同努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好心态。让孩子愿意上学,喜欢上学,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88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家儿子进入小学校园已经1个月了,认真倾听了高老师声情并茂的讲座,了解到上小学的孩子有着或多或少的学习压力与人际交往压力,如果没有合适的疏导,有些孩子甚至难以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和学习方式,出现抗拒心理,出现的“厌学”情绪。因此做好幼小衔接显得尤为重要,那么该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家长首先心理定位必须准确。

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接受程度是不一样的,不能把每个孩子学习的指标如同参考工程建设指标一样。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出色的地方,要看到孩子的优势,针对孩子的学习接受程度,理性的给孩子定位,与其让孩子被动的承受学习的压力,不如让孩子主动的体会学习的快乐。

二、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以及生活自理能力

小学的作息时间更为紧密和严格。从早上起床时间到路上交通时间,再到上课时间、活动时间、作业时间、休息时间、上床睡觉时间等等都环环相扣。所以对于孩子的时间观念的培养就显得由为重要,但是身为家长就要以身作则,因为现在孩子还小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强,还处于一个懵懂期,被动的认为家长在做的就不会错,家长需要早起,下班回家不管多累,现在流行的“葛优躺”是最好不要出现,应该是把我们回到家里需要做的事情马上处理,这样孩子就会知道放学回家自己要做的事情是写作业,而不是有样学样的“葛优躺”了; 家长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要坚持做完。写作业时一定要认真写,写完后书包收拾好才能去看电视和玩。给孩子一定的时间自己去支配。孩子需要有自理能力时,没有给予适当的教育和训练,那么他就会丧失做人的一种能力,无法站在已有的经验高度上体会对他人的责任心,适当的让孩子做点家务, 在做事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大人不应因此指责孩子,更不能惩罚孩子,而应首先鼓励孩子做得对的地方。对于孩子有失误的地方,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问题所在。孩子年龄小,认识水平不高,考虑问题不周全,力气小,不能帮到很大的忙,甚至可能会帮倒忙,但是没关系,我们需要的是孩子学习的过程,并不需要结果。

三、培养孩子交际能力。

人是群居动物,有人比喻成豪猪,冬天为了取暖,他们必须离得近一些,但是因为距离太近,它们的刺又会刺痛对方,因此只能保持适当的距离。所以说人际关系的培养还是需要一个比较完善的交际能力去维系。对于孩子交际能力的培养我给与孩子的就是几句话:谦虚、不骄不躁,去发现他人比你优秀的地方,心怀感恩之心。

四、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

说到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不如是说来增强家长的知识面。当今社会电子产品以及电子设备太多,不让孩子接触是做不到的,像大禹治水一样,堵不如疏。让孩子去接触电子设备,引导孩子在网络上去接触有教育意义的动画以及游戏软件。例如:我的孩子在家玩的游戏软件是“悟空识字”,动画类的:“福鼠三十六计、哈利学前班、唐诗三百首”,这些东西需要家长陪伴着孩子去看,家长自己必须知道里面所讲的内容,并能在孩子产生疑问的时候,能够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解答孩子的疑问。对于孩子的阅读能力,我并不赞成让孩子睡前看书,因为看书是一种有意识活动,睡前大脑应该适当放松。孩子接触事物比较少看完书大脑会处于高度的思考状态,不利于睡眠。我一般会在睡前让孩子听听比较舒缓的古琴曲,让孩子早点休息,睡足10个小时。早上起床,我会让孩子朗诵课文或者孩子感兴趣的书,这样既让孩子增强了阅读能力还锻炼了孩子的朗诵能力。 总之,老师和家长互相协作,“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孩子缺少自主学习能力,老师给我们一个方向,家长要顺着老师所给的方向,督促孩子更好的接受并吸收所学习到的知识。、共同努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好心态。让孩子愿意上学,喜欢上学,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89

幼儿园时期主要是以游戏和能力发展为主的教育方式,而小学教育主要是以正规课业和静态知识的学习为主的教育,两者的这种教育方式的不同需要儿童身心的调整来适应,这种适应的调整就是幼小衔接的主要任务,幼小衔接过程做的不好,在孩子入学后会造成孩子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性方面的种种问题,身体上的不良反应是,孩子会容易疲惫,食欲不振,精神状态差,心理上压力大,自卑,厌学,社会适应性方面表现出孤僻,不敢跟人说话,不爱与同学沟通。这些问题都对孩子以后的人生有很大影响。

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和自理能力,可以让孩子更快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我们都知道,在幼儿园里面孩子过的是一种被照顾着的集体生活,幼儿园的老师整天都跟着,吃饭、穿衣服、系鞋带、上厕所,老师都会看护周到,及时给予帮助。但是进入小学后,则是相对独立的生活,孩子必须有生活自理的能力,自己学会照顾自己,自己系鞋带、穿衣服、上厕所。这时候老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小学也有很多学生守则,学校规章制度,孩子需要自己学会集中注意力,学会自控能力。

我们知道幼小衔接对于家长、老师还有孩子们来说都是很难的,那么如何让孩子能够很好地度过幼小衔接,对于老师们来说也是一个难题。但是根据国家的要求是不允许幼儿园教授拼音等内容,可是现实中我们会发现,有很多家长对于幼儿园教授拼音是有很大需求的,那么如何能既不违反国家的要求,又能够满足家长的需求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在今天的专家直播中,蒲磊老师很全面的为我们解决了这些问题。那就是运用游戏的方式让孩子接触拼音、汉字、数学,这样的方式既不失乐趣又能满足家长的需求同时也不违反国家的要求,更符合幼儿的发展,老师们也会教得轻松。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能将这样的方式运用到各个学科各个领域。真正使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90

大班幼儿即将“毕业”,升学成为一名小学生。幼儿能能否很快地适应小学生活,完成阶段性转变,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尤为关键。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育向小学教育模式转变的过渡性阶段,是小学教育的开始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幼小衔接主要目的在于:一是让幼儿非常自然、顺利地适应小学学习生活;二是通过学习,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自理能力、和生活能力。本学期,我们幼儿园大班成立了"幼小衔接"小组,并积极开展研讨会,制定幼小衔接具体计划,在家园共育的基础上幼小联手,实现幼儿向小学生顺利过渡。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呢?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1、我园建立了合理的幼小衔接制度

我园积极鼓励家长配合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在家园共育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让家长了解幼小衔接进展情况,加强幼儿园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为家长提供各种有价值的资料。

2、时间上与小学作息时间互相靠拢

按规定幼儿园大班集体活动时间是三十分钟左右,以游戏的方式开展,注重动静交替,注重幼儿活动参与;而小学上课时间规定是四十分钟,与幼儿园相比,静多动少,并且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课堂纪律。因此,对很多一年级小学生来讲,这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这时孩子对小学生活的美好向往可能会破灭,心里开始失望。为了缓解这种情况,幼儿园适当延长了集体活动时间,大班下学期集体活动时间安排在四十分钟左右,课后并安排孩子10分钟的自由活动时间,逐步使幼儿在心理、时间概念上做好准备。

3、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

大班教师注重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如加强幼儿生活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语言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注意力的培养、心理素质和人格的`培养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等。

其次在大班后期还可以对幼儿进行专门的语言、数字训练和指导,还可以组织大班年级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的比赛,组织幼儿观看有关录像等。

4、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

为了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孩子升入大班后,教师制订了“今天我值日”计划,给每位孩子安排了值日。现在,大班自然角每天由值日生负责浇水,有些孩子会粗心大意,忘记照料自然角,对此,教师采用“小红花”的激励形式,鼓励幼儿自己完成自己的任务。对于整理玩具、图书角、学习用品等事情,我们也很重视,鼓励孩子认真仔细地完成,最后对认真完成任务的幼儿进行表扬、鼓励。现在,大班幼儿的责任感明显增强,完成任务由老师提醒变成幼儿间相互提醒或自己自觉完成。

总之,老师和家长要积极配合,增进交流,共同努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共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使幼儿愿意上学,喜欢上学,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难的能力,顺利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91

时光匆匆,我们的宝宝就要结束了幼儿园生活,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有否很快完成由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能否很快适应小学生活,是我们每个家长担心焦虑的事情。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听了xxx王小组的课,也经过自己的经验和资料查询,我们可以试试重以下几个方明进行:

1.加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全新的环境。老师不同,小朋友不同,学习方式方法不同,课堂要求不同,行为规范也不同。这许许多多的不同,往往会使幼儿难以适应,容易导致幼儿学习兴趣低落,影响学习成绩,打击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不利。我们可以在入学前几个月,有意识地多向孩子介绍一些小学里的学习、生活情况。包括学习哪些课程,每天上几节课,作息制度,上下课应该注意些什么,老师和同学们的相互关系等。让他对学习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并盼望自己做个小学生,从思想上作好入学的准备。同时,为了使孩子逐步习惯学习生活,在家可以适当减少孩子活动、游戏的时间。这样,从思想、时间、学习习惯和认识技能上逐步过渡,这样让孩子比较容易适应学校环境。

2.培养孩子与他人的交往能力

孩子入学后,进入新的“大家庭“,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接受新老师,结交新朋友。而能否很快融入新集体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则有赖于一定的与人交往能力。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出友好合作的气氛,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

3.培养孩子的听读写能力

逐渐培养孩子讲述故事,复述故事的能力,发展未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选择喜欢的读本陪读。再让孩子多玩些安静的游戏,比如下棋,画画,折纸,适当减少游戏时间。可以让他每天练习写自己的名字,学写数字,做一些简单的加减法。

4.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现在的娃娃很多事情都是有长辈包办,生活自理能力差。让他们自己拿个饭,整理个书包都是无从下手,平时我们就有意识加强他的次序感,条例性。让他们自己吃饭,穿衣,自己整理东西等等。自理能力有增强,孩子在入学后也比较适应小学的集体生活。

以上几点总结,希望对我们的孩子有所帮助,愿我们的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愿意上学,又喜欢上学,有就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难的能力,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92

我参加了鄞州区举行的“幼小衔接”研讨活动,在活动中,来自不同幼儿园和小学的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五大领域教学活动,我们教师选择自己想聆听的领域进行听课,然后进行各领域的研讨活动,在研讨中我们幼儿教师们纷纷提出了自己对幼小衔接中的困惑,小学教师也纷纷讲述了希望幼儿园教师在幼小衔接中能对幼儿进行哪些方面能力的培养。孩子们从幼儿园生活进入小学,幼小衔接则是关键所在,通过今天的研讨让我了解到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对幼儿进行重点培养,这样能让幼儿能更好的去适应小学的生活。

一、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通过日常生活活动,培养幼儿理解每个活动的规则,帮助幼儿掌握执行规则的能力,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发现规则,及没有规则带来的`后果破坏图书等)

二、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让幼儿认识任务的含义,意识到成人信任你,才给你布置任务,培养幼儿乐意接受任务的意识,并且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并掌握完成任务的本领。

三,培养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

入小学后,许多事情不能由父母代办,而且要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力所能及的学习、劳动等任务。给幼儿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独立完成家长布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让他们自己叠衣服,自己吃饭、穿衣,帮家长整理生活用品,收拾自己的教具、学具,整理书包等等。

四、培养幼儿大胆与人交往的能力

孩子入学后,进入新的大家庭,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接受新老师,结交新朋友。而能否很快融入新集体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则有赖于一定的与人交往的能力。因而我们特别注重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例如:叫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与小朋友抢玩具,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出友好合作的氛围,让孩子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

五、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离开幼儿园,走进小学,孩子更多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会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我们教孩子如何很好地保护自己,例如告诉孩子,不随便与陌生人说话,遇到困难如何求助等等。另外,还教育他们懂得和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自身安全。

六、加强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为了消除幼儿入学后对环境的陌生感,带领幼儿参观小学,引导和激发幼儿对学校生活的向往和兴趣。对教学做相应的调整,适当减少孩子活动、游戏的时间,让孩子与小学生交流,观察他们做作业的情况,从而激发孩子爱上小学的强烈愿望。这样,从思想、习惯和认识技能上逐步过渡,孩子入学后,就比较容易适应学校环境。

本次活动为我们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之间搭建了幼小衔接的对话平台,让我们了解了幼儿园与小学的教学方式区别,也认识到孩子在入小学前应该做哪些准备工作,真的是受益匪浅。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93

8月22日至8月25日参加了教育部教师司和高等教育出版社为我们举办的 “国培计划 (20xx)”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培训者远程培训项目。高教社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提高的平台,培训按照远程研讨与课程资源等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在学科课程专家和指导教师引领下,积极展开展学科教学案例分析和问题研讨,实现了教师与课程专家的面对面交流,既利于课程专家的专业引领,更利于调动广大教师参与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其培训主体的作用,将理论指导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通过专家与教师的`互动交流,解决了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训中,讲座、课例、网络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新颖、丰富的形式,为参训教师打开了一扇学科理念、理论、实践活动的窗口,增强了培训的实效性。

课程内容实在,培训档次高,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培训内容对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特别有针对性,各位专家的讲解使我对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又有了新的感悟和提高,每位专家都以鲜活的实例、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打动了我们的心,使我们的思想重新焕发了激情,燃起了斗志,确实感到受益匪浅。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94

近几年来,幼小衔接一直都是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如何实现幼儿顺利的过渡到小学学习生活,幼儿教师、小学教师以及家长都应该作出相应的努力。而此次镇托幼办联合小学,共同开展的幼小衔接活动让我感受颇多。

衔接、衔接,就是幼儿与小学生、幼儿教师与小学教师的联系交流与沟通。小学教师经常走进幼儿园,面对天真活泼的孩子,喜爱之情充满心中,对于他们的常规习性也会有充分的认识。幼儿也会对这些和蔼可亲的老师留下美好的印象,进而在幼儿升入小学时,教师与孩子能更快的彼此熟悉、彼此适应。幼儿教师带领孩子走进小学也是幼小衔接活动的重点内容,如何做到形式丰富多彩、效果明显,这就需要小学幼儿园彼此之间,老师之间的沟通、配合默契。幼儿教师安全有序的带领孩子进入小学,参观校园,孩子与小学的大哥哥大姐姐一起做操,或许会在一年级的队伍中发现曾经的幼儿园的好朋友。他们已经先一步开始了小学生生涯,在羡慕、憧憬的情感下,催促着自己要马上进入小学。看看他们的课间十分钟,听听他们的上课,感受一下小学生活的氛围。

这里我想要说一下,幼儿与幼儿教师听小学生的课,是要听什么呢?从两点来说,幼儿“看”比“听”多,看看小学生坐的多好,回答问题时站的多好,没有乱下座位的、没有说悄悄话的,大家都在认认真真的听老师讲课,仔仔细细的做练习。让幼儿心中牢记小学的课堂形式,因而在幼儿园大班的课堂活动中尽量模范。幼儿教师听看并重,听小学教师的讲课内容是什么,方法是怎样的,如何做到让孩子稳稳坐在座位上,从而幼儿教师了解到在大班一个月的幼小衔接过渡期应该怎样开展教学活动。看看小学生们的常规,比较自己幼儿的差距,进而改进。

幼小衔接研讨会直接交流讨论,小学主任、一年级老师直接提出建议,加强幼儿习性的培养,生活上、学习上的良好习惯的养成训练,例如:会排队走、上厕所有序,会正确的拿笔、看书姿势正确等,这些看似小而容易,却是重要而繁琐。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学习习惯会让幼儿最快的适应小学生活,学习习惯的良好有助于在小学课堂上能注意力集中的听课,学习成绩自然不会落后。而习惯养成需要幼儿教师不断的重复纠正,幼儿的可塑性很强,给以他什么影响,很有可能就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因而习性培养重于一切。

我们在讲述幼小衔接这一主题时,主要关注幼儿园与小学这两个方面,人们往往会忽略家长的作用。我一直认为家长的影响作用和教师作用是并重的,因而需要幼儿园学校进行宣传幼小衔接的相关知识。利用家长来园接送幼儿、电话交谈等形式,与家长及时沟通和交流,让家长及时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自己的孩子当前的发展水平和状况,并对其进行专门的教育和训练,使家园、家校能更进一步的配合,相互理解和支持,使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的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学习与生活。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95

参加完这次活动首先明白了,幼儿园的教学计划。知道了,老师的工作安排。其次,对孩子平时的课程,有一定的了解,更加放心了。最后学到了好多关于让孩子健康成长的知识。特别是马老师生动的讲解,还有她无私的推荐,我真的感觉受益匪浅。

别的先不说了,先说一下,选择小天使的原因。其实那个时候并没有对小天使做过更多的了解,只是看整体布局有一个幼儿园的样子。关老师并不是师资力量紧缺。所以我就没有其他担忧了,再说到价钱上用物美价廉来形容有点儿不合适,但性价比,确实是超值的。

咱自家孩子是个普通孩子,所以对学校没有特殊要求,只要学校领导负责老师有爱,那么别的就是次要的。小孩子在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绝对不能找一个脾气暴虐的老师来影响她对其一生所需敬重的一类人的态度。要从他的心灵深处树立老师都是有爱的一类人,所以这一点小天使也做到了。

小天使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我们看到了也认可你们的工作。可是既然让我们家长来写感受,我相信这并不是只听溢美之词的。所以在此,提下个人的浅薄之见,合适之处望纳之,不到之处请弃之,望多多包涵。

咱学校现如今的教学理念就跟新中国的改革开放一样。不能不分时宜全盘接收。咱们灵丘的情况是好学校人员爆满,而家长想选择的学校是每个班都在70人左右,这种情况班级老师其实也是爱莫能助的,他肯定顾此失彼。那在一年级的时候跟不住的,二年级必定落下,当他到了三年级其实不说三年级效应,没有这个效应,他也就自暴自弃了。在这三年期间如果家长有时间有能力辅导还无所谓,如果辅导不了,这孩子必定玩儿完。

当然,这些情况,如果全部让幼儿园来寻找措施去弥补挽救肯定是不对的。我只是觉得不能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全部照搬。还需结合咱们本地情况,因地制宜。

最后说一下咱们家长的问题,李老师和陈老师说了,不要比咱自家的孩子。因为人比人,肯定是拿自家的短处比别人的长处,如果大人长此以往造成的结果会有以下两点:

1、大人对孩子失去信心;

2、孩子对自己失去信心。

所以要比就比大人为孩子提供了什么?关爱孩子够不够?你是否发现他的闪光点知道它的不足之处?你是否为此采取补救措施,并持之以恒?如果他不爱学习,你是否刻意引导过,让他自觉学习,让他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所以作为家长我们不能一味的把责任推给孩子和老师。其实他们最大的老师是咱家长。

以上就是我这次的全部心得体会。因为个人性格问题,不怎么会低调说话,所以写的东西也有点儿张扬。真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96

通过朱泳老师的讲座使我了解到了,“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幼小衔接关系到幼儿能否快速完成从幼儿园小朋友到小学生的转换,并能尽早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工作也是幼儿园教育的冲刺阶段,是初等教育的早期阶段,起着上下联系的作用,主要目的在于:

一是让幼儿非常自然、顺利的'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二是通过衔接工作对幼儿加深了解做出更为正确的评价。

因此要坚持面向全体幼儿,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积极创造条件,将尝试通过教育教学、班级工作、家长工作等多方面多途径实施“幼小衔接”活动方案,将“幼小衔接”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97

进入大班,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是做好幼小衔接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什么是“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其实就是一种相对固定的积极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幼小衔接工作就是帮助幼儿形成一种适应小学生活规律的行为模式。而这项工作要想取得良好的成效,需要的不仅仅是说教、检查,最重要的是教师如何将其细化,具体的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点滴积累、培养、逐步的形成、完成的。

1、关注生活细节促进培养幼儿的独立、自立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的教育是保教结合的,老师会对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给予细心的照顾。而升入小学后,在仅仅10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里,孩子们要完成喝水、小便、放松调节自己等多项内容,容易出现下课了先去玩,等到上课铃声响起的时候才会急急忙忙去厕所或是来不及喝水和上厕所就上下一节课的现象,久之对学习和生活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在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时候,这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大班的孩子们已基本形成了良好的常规习惯,但幼儿园里教师不间断的提醒造成了孩子的依赖性,许多孩子如果没有教师提醒的话,自己是想不起来该喝水还是入厕的,所以从本学期开始,我们的工作重点就不仅包括进一步提高孩子们的自我服务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指导行为中细节的转变来促进培养孩子自理、自立的意识。如:

(1)从最初的每次活动后都要求孩子们去小便、喝水改变为每次活动前询问刚才是不是都去喝水和小便了,同时由生活班的老师负责监督饮水量、幼儿记录喝水次数等来使孩子养成在活动间歇时间里首先做这些事情的习惯。

(2)在天气预报的环节中,加入与昨天气温相比较的过程,让孩子们感受温度的升高与下降,讨论应该增还是减衣服。同时,在户外活动前,孩子们穿脱外衣的环节中逐步减少教师的帮助成分,教会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困难,如学习自己拉衣服拉链;对着镜子系围巾、戴帽子;当羽绒服太长、太厚系不好拉链的时候,两个人一组互相帮助等,让幼儿学会照顾自己,解决一些经常会遇到的小问题。

(3)提供服务工具,培养保持着装整理的习惯。在生活区提供镜子、梳子、发夹等,男孩子和短头发的女孩子午睡后自己梳头、进餐后看自己的脸是否清洁、外出前戴帽子围巾等。而对于冬季里幼儿露肚皮的现象,我们由原来的多次提醒和帮忙改为要求幼儿随时掖好衣裤,并请小朋友互相检查督促,使孩子懂得注意自己的仪表和着装,既是尊重别人,也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有益。

2、调节说话方式提高幼儿的听觉理解能力。

进入小学后,孩子容易出现的问题还包括由于听不懂老师提出的要求,造成完成任务的自觉性差。分析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小学教师与幼儿园教师的讲话方式不同;二是孩子不会倾听,不能够抓住老师说话的重点。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调节讲话方式是关键。

(1)讲话突出重点,忌罗嗦。

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幼儿园的教师在组织幼儿的活动时,都比较有耐心,会很细致的说明要求,有的时候还会形象化、具体化的加以说明,这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对于大班教师来说,要控制自己的就是要避免罗嗦,不要怕孩子听不明白而反复强调要求,如:在集体活动前,我们就会提出好多相关的要求,像玩具收好,手放好,别讲话,眼睛看老师等,其实一句“请小朋友坐好”就可以表达所有的要求了。久之,形成了孩子们听话时只听老师不让做什么而不明白老师到底让做什么,行为的自觉性必然会降低。所以说:教师提出要求前一定要先理清思路,明确自己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然后用最直接简洁的语言提出要求,使孩子能明白老师让自己做什么、怎么做就可以了。也许一开始的时候幼儿会出现一些抓不住重点,无所适从的现象,但是,教师说话方式的改变一定会促进幼儿倾听方式的改变,所以改变中的不适应和出现问题是很正常的,这是一个必要的过程,而我们要做的工作就包括把这个适应过程提前到幼儿园而不是推到幼儿升入小学以后。

(2)要求只讲一遍,忌反复提醒。

留意到自己的说话方式,我又发现了一个工作中常会出现的问题,就是虽然在活动前强调了要求只说一遍,但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却由于担心孩子们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不断的提醒孩子们注意这样、注意那样,结果孩子们会产生依赖性:我听不清要求没关系,反正老师一会儿还会说的。所以,在活动中我们还要学会管住自己的嘴巴,不反复提醒,使幼儿懂得老师提出要求的时候不认真听所造成的后果是不容易弥补的,从而督促幼儿形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3)教师要及时采取与要求相对应的措施,忌虎头蛇尾。

也许是由于幼儿园里工作的琐碎,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很喜欢随口就提出一些要求来,也容易出现执行起来虎头蛇尾的现象,这就造成部分孩子对老师提出的要求不以为然,得过且过的不良习惯。发现这个问题后,我就尽量少说一些不必要的要求,而对必要的要求提出后则一定坚持严格的执行,并针对幼儿的表现及时总结,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一个要求就有一个结果,让孩子知道老师提出的每一个要求都是非常重要并应该自觉、认真地去完成它。

3、循序渐进的引导、培养幼儿的自律能力。

大班强调学前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并不等于这项工作只局限于大班阶段,其实,整个幼儿园的教育都是在为幼儿进入小学乃至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不断完善,教师的指导重点也应该更多的倾向于帮助幼儿完成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所以,我们的教育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的引导也是循序渐进的,每当一个要求转化为幼儿自觉的行为习惯后,教师就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提出新的要求,一切好的习惯都是这样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如:从中班时期开始就有的值日生工作,原来是由教师每天插卡,在值日板上显示出来并由教师每天提醒,后来变成值日生插卡家长督促提醒,现在是不需要提示,每个幼儿都记得自己哪天值日,该做些什么工作;而值日生的天气预报也由原来的有人记就可以,到约定谁记录再到现在全体值日生参与预报;幼儿记录天气预报的方式也由最初的绘画记录到符号记录或是文字记录再到现在一些幼儿不用记录而直接凭记忆预报,关注天气变化已成为幼儿生活当中的一部分。看起来每天都在重复的值日生工作,却在这循环的重复之中悄悄的发生着变化:孩子们行为的动力由最初的教师推动逐渐进入到了幼儿自觉在集体中承担一定义务和责任的阶段。要促进这一转变,教师必须善于从幼儿的现状中发现问题,找到帮助孩子实现行为自律的突破点。

以做智力训练为例:我们发现做题时有的孩子很认真,但是不得法,做起来很吃力,还有的孩子很聪明,但是不认真,常常由于马虎出现问题。这里就包含了学习态度、思维方式和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契机。于是,我们从最小的环节抓起:拿到智力训练题第一件事——在第一页的上方写名字;接下来观察每一道题,根据提示中的符号猜测题意;然后听教师讲解每题的要求,操作,最后自己检查一遍,交上来。这是一个流程,在经历了由教师提示到慢慢自觉完成的过程里,大部分的孩子都形成一个良好的答题习惯。但习惯不等于定式,实现自律还必须学会解决一些问题,如:我们发现在做题的过程中有的孩子遇到难题后会停滞不前,就教他们在遇到不会的问题时先放下,做后面会的题目,最后想这个问题,以免耽误答题;有的孩子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后为了改正错误把卷面画的乱七八糟很沮丧,我们就告诉孩子尽量想好再做,一旦发现错误后可在上面打个叉,在旁边写上新的答案等等。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却对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习惯和意志品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4、注重个体差异的不同教育方式、方法的训练培养

有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我们的教育目标要着眼于幼儿一生的发展,但在具体工作上则一定要落实在每一个细节中。学前教育准备工作所涵盖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而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这些具体细节的训练、培养和引导,来帮助孩子们积累起更多的生活、学习经验,让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和自信心去迎接展现在他们面前的越来越广阔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