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蜜的山岭
这是我的故乡——高州市沙田镇。这里山很多,过去以"山多不愁没柴烧"而自豪。可是,曾经多少代,这里山岭的最大用途是为千家万户提供釜底之薪;曾经多少年,外面的世界对这里的山岭是那么的陌生!
新中国诞生以来,沙田的"山"字文章虽有过几次开头,然而,唯有改革开放的春风,才真正吹醒了偏僻的沙田,吹绿了沙田的山山岭岭,吹熟了山岭上的果实,吹动了果园中蜜流的源头。近40年来,各层次的人物频频来到沙田,对山上的"甜蜜事业"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世界银行代表团考察过沙田优质龙眼品种苗圃,为山上的"甜蜜事业"注入了特殊的活力;每到收获季节,来自大江南北的果品经销商和观赏品尝佳果的游客络绎不绝,电子商务成为新宠,山上"甜蜜事业"展现一片繁荣。沙田的"山"字文章现已写出最新最美的一页。四、五万亩龙眼和荔枝形成的绿海覆盖了沙田约三分之二的山地。一股甜蜜的洪流自沙田的山岭流下来,流出南粤,流过长江、黄河,流进北京,流向海外。
沙田连绵二十多公里的山岭,虽然貌不惊人,但自有特色。除几座稍为高一点的山外,其余均为海拔百米以下的"馒头小山",坡度较小,并且大都有一层较厚的红褐色的松软土层,亚热带的温暖多湿气候又在其外表形成了草本或木本的植被,因而土壤中的有机质、氮素和其它灰分元素的含量较高,是果树生长的绝妙基质。这是远在造地运动时造物主莫大的恩赐,只不过千百年来未被认识或未予利用罢了。这好比埋在地下的金子,或是人们未发现它的存在,或是人们未把握时机把它开掘出来,或是淘金者畏惧荆棘和顽石的堵截而徒叹奈何,或是黄沙的过分疯狂吞噬了淘金者的希望。认识、开发、改造和利用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沙田人对其山山岭岭的认识和利用,或许可以说明这一点。
我曾听父亲说过多次,以前故乡的农民也在房前屋后种些水果,但花蒂脱落不几天,顽童们就当起了"蟠桃园"的"齐天大圣",由此引发过很多家怨。这些年,我又听到了许许多多关于龙眼、荔枝上山的新故事。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沙田镇最先把市内分界镇储良坡村的果粒硕大、肉厚干爽、清甜可口的良种龙眼(即后来荣获全国首届农博会金质奖的储良龙眼)单株嫁接过来,建成了结彩山龙眼园。后来高州对包括沙田在内原来经济作物较少的西部八镇和东北部一镇发展名优水果给予优惠政策。期间,沙田镇实施水果上山战略,但曾有多少人疑惑、顾虑和彷徨过?!然而,无论曾经发生过什么,龙眼、荔枝上山的路还是走出来了,接力式的耕耘,辛勤的汗水换来满山的甜蜜。沙田经已成为"中国龙眼第一镇"、"广东鸡嘴荔第一镇";山上"甜蜜事业"使村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像级级往上的梯带,不断攀升。
仲夏时节,我走过挂满金弹子般的龙眼和红绣球似的荔枝;周边花开不谢、处处蜂飞蝶舞的"花果山".看见山脚下绕园而过、流水潺潺的沙田河清清如许,河面上吹拂着甜蜜的风。一群红鲤在河湾中游来游去,也许它们正享受着"花果山"飘下的甜蜜,不愿游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