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文学 > 散文 > 正文

鲁山的云

作者: 孙元礼2024/08/15散文

酷夏的一天,又一次登鲁山,在半日阴雨半日晴中领略了云雾奇观,想不到鲁山竟有“绝壁险崖共峥嵘,流云缥缈穿山行”的迷人景象,让人亦真亦幻醉在山水间。

车沿盘山公路刚到升仙台,雨点砸在前窗上,蒙上一层薄雾。我不禁想起李健吾登泰山的诗句“冒雨登山也莫嫌,却缘山色雨中添”,别有一番情趣。到宾馆稍憩,雷声中的雨线稀稀拉拉,乌云变淡,露出一抹蓝天,像要放晴的样子。我们急不可待,从停车场出发开始登山。

天气预报说当天阴有雷阵雨,故登山的游客不多。我们一行四人悠然在山中徜徉。行至黑松林,水土沃润,林木扶疏,清泉石上流。阴云中露出一束阳光斜照下来,透过蒙蒙的水雾,分散成千万条金灿灿的丝线,从树枝、针叶的缝隙折射到树干和草地上。丛林、杂草经水洗之后,星星点点的阳光洒在上面,水滴如珍珠般滑动,生机勃勃。草丛中挺出几支悦目的花朵,走近细看,长圆形状的叶子,绿油油的。花茎近一米高,花朵呈淡紫色,像一把聚拢的小伞倒挂下来,淡雅、妩媚。几个人都叫不出名字。经拍照查询,才知是紫草,不仅可赏其花形,还是一种中药材。

走在湿漉漉的登山路上,阳光唤醒了避雨的小鸟,黄莺、画眉、翠鸟、斑鸠等你方唱罢我登台,有的婉转,有的清脆,有的拖着长长的尾音,让静寂的山林生动活泼,处处流动着诗意的畅想。

阳光又被阴云吞没。我们穿过万石迷宫,攀上升云峰,忽然发现身在云雾中。云雾不知从哪儿蒸腾而来,忽隐忽现,似触手可及,挥之却不见踪影,山在云雾中漂浮,人在画中游走,飘飘然欲乘云升顶,抬头已到步云台。

站上步云台,四周皆为云雾弥漫。南为鲁山沂源地界,近处一峰,似巨石垒砌而成,险峻如累卵之危,石隙中有几棵矮松,虬曲卧石,如苏轼的《偃松图》。北为鲁山博山地界,云雾从你的身旁如凫惊兔逝,体会了一把“荡胸生曾云”的豪情。

观云峰为鲁山最高点。早有十几个冒雨游山的游客捷足先登,骋目远望,指指点点,抒发着“一览众山小”的感叹。“登山俯平野,万岳皆白云”,鲁山仍在云雾迷蒙中,一片白茫茫的云海,高岭深壑随着云雾起伏,变得缥缈、神秘。那云雾“静如练,动如烟,轻如絮,阔如海,白如棉”。群峰瞬间时出时没,忽而峰顶秀出天半。云雾从山顶以一泻千里之势,如瀑布一般俯冲谷底,继而又沿岭脊飞跃漫过峰顶,似直抵霄汉。一会儿云雾如带,缠绕在山腰中间,似在细心打扮翠山秀峰;一会儿,又如一件洁白婚纱,罩住整个山峰。朦胧之中,隐约可见山峰的千姿百态,呈现“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娇媚。任何一处景点都是水墨洇染的诗情画意。远处山脚下,云雾又好像静静地躺在河道上空,与红瓦房舍及群山相映成趣。云雾的白、房舍的红、苍山的墨,鲜明地错落在视野中。偶有细细的雨丝落地即无影踪,空气潮润、清凉,呼吸间仿佛沉浸在微醺之中。云雾中的鲁山,千变万化又磅礴盎然,宛如一幅淡雅、高洁的精美画卷徐徐向你展开,朦胧中又如玉体横陈,韵味十足。

从观云峰下行至陀禅寺,沿一石阶入山谷落叶松林。谷底、两边的山坡全是松树,放眼四周,密密麻麻的树干直插蓝天,十几米之下无旁枝,耸立如铁,如排兵列阵的武士,气势非凡。十几米之上枝丫交错,郁郁葱葱,遮天蔽日。有的植于巨石旁,有的挺立于石板路中间,粗的一人合围,细的如碗口,阴翳匝地,清荣峻茂。正如李白《南轩松》所言:“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云雾依然在松林中飘来飘去,如丝如缕,连绵不断。一团云雾笼住树冠,忽又散开,来不及细看,瞬间无影无踪。松涛阵阵,顿觉诗情悠悠,壮阔渺然,“为爱松声听不足,每逢松树遂忘还”。抚摸着褐色的树干,仰望伟岸的身影,肃然起敬油然而生。“生命要青如松,人生要形如松,境界要达如松”的形象呼之欲出。人与自然景观和谐共处,每时每刻都生发美妙的情怀和丰富的意趣,其乐不穷。

走出松林,转眼即到停车场,已近中午,遂去宾馆就餐。等菜之际,只见对面山谷中云雾缓缓流动,有“浓雾渐低山渐出”的意境。走下阶梯,松云湖上一层薄薄的白纱覆盖着。山风徐来,云雾散开,见湖岸环绕,两岸数峰青黛倒映湖中,分不清山在水中、还是水在山中。湖水似在白云上浮动,一汪碧水似镜,如梦如幻,神秘如仙境。天与山、与云、与水,相生相挈。游客徘徊山水中,清洁空寂,无拘、无束、无碍,物我两忘。环湖群山,雨水洗尽粉尘,森秀蓊郁,空翠如滴;水气迷茫清新,林木、野草散发着幽香,让人驰神运思。午后,阴云渐渐淡开,“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鲁山初晴,又是一幅别样的情态。

雨中登鲁山,领略晴日看不到的烟云起灭、幽旷瑰奇,乘兴而来,尽兴而返,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