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最低成本的成长
有一次和一个00后聊天,小我十岁的她读过很多书。
和我聊历史、人文、科幻、政治、物理……各种知识娓娓道来,甚至给我科普许多我不知道的东西,简直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小小年纪的她,通过读书,便看到了更为广阔的世界,让我很感慨。
2008年,全国凝冻灾害,整个小镇都停电,当时我在上高二,十七岁,因为停电的无聊,便将束之高阁的《红楼梦》拿了过来,在寒假作业、家务和寝食之间,见缝插针地读。
没有想到的是:那些传奇,随着书页的翻卷走了过来,带着被想象所复苏的声音、影像、信念、矛盾与牺牲,在大雪茫茫中风起云涌,我竟然废寝忘食……
那个时候我才知道,原来在稼穑桑麻、犁锄镰磨、粥饭茶酒之外,还有这么有趣的东西。
每每读到苏轼、鲁迅、李碧华等大家的文字,胸中感觉万分痛快,思想获得共鸣,灵魂上也受到猛烈影响,如春雷一鸣,蚕卵孵出,得一新生命,入一新世界。
阅读他们的文字,是我思想萌芽学问生根之始,也隐隐约约启发我走入文学的殿堂。
大学里,我学的是文学,需要阅读很多文学作品,所以只要有时间,就会往图书馆跑。
记得当时学校的图书馆一楼是阅览室,有各式各样的期刊杂志,我和闺蜜两人乐不知疲,一本一本的看着,直到没有书再看。
有时候只有上午的课程,我们匆匆吃完午饭就赶往图书馆开始精神大餐,相互推荐书籍给对方,然后一起交流体会和感受,一起为共同的一个理念而欢欣鼓舞。
书海里遨游的经历,让我们在小小的世界里依然看到大大的天空。变得内心柔软,因为在书籍里见过世间至纯至美,所以满眼潸然,内心永远不会被生活欺负成铜皮铁骨石头心。
博尔赫斯说:“天堂,就是图书馆的模样。”
我深以为然。对图书馆,我也有一种执念,曾经大学图书馆里奋勇的时光,塑造了今天的我。通过阅读,启发了我更多思考,获得更多见解、拥有更为宽广的视野。
我定下每个月最后一天为自己的“阅读日”,无论那一天多么忙,我都会去书店坐一坐。
这对我而言是一种纯洁而又廉价的幸福,在我阴郁而孤独的时光中,是那些书的指引帮助我指认高处的光,远处的爱和深处的智慧。
即使是忙碌一天后,手捧起枕边的小册子读上半个小时,也会觉得倍感心安,而后便可踏实的安然入睡。
此时,前邻后舍灯火阑珊,家人也已入梦,唯钟声之“嘀嗒”为伴。
世界莽莽,时间荒荒,我举目四眺,也不过这四面白墙,视界如此之微渺,此生此身,永远处于局限之中。
承认了这一点,便愿意向自己的缺陷服输,愿意承认平庸,愿意低下头颅,将所见所闻所知所思,都算是恩赐。
读书,让我得以凝思人生、宇宙和历史,完完全全属于我自己,真是一大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