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七都腌桂花
苏州的秋天,是桂花味儿的。
苏州城内多桂树。老园林里有许多赏桂廊轩,留园有“闻木樨香轩”,网师园有“小山丛桂轩”,耦园有“樨廊”。桂花公园,有桂树荟萃。虎丘山上,有桂香漫漶。就连每条街道的街边巷口、城外四郊的小村、小镇,桂花树也是处处可见。那细碎花朵蒸腾而出的桂香香满了整座城。
宋人辛弃疾有首词《清平乐·忆吴江赏木樨》:少年痛饮,忆向吴江醒。明月团团高树影,十里水沉烟冷。大都一点宫黄,人间直恁芳芬。怕是秋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词中“一点”,言桂花之小;“宫黄”,道其色,那是宫中女子涂额的一种黄色香膏;再叹其“香”——不过是这么小的点点嫩黄,竟然香到如此地步,让整个人间都芬芳起来了。
是的,香透了。词中的吴江,位于苏州最西面,北濒太湖,与洞庭东山、西山隔湖相望。吴江七都镇,环绕清澈小清河布局的开弦弓村,就是社会学家费孝通笔下的“江村”。徜徉在小桥流水、粉墙黛瓦之间,江村的恬静祥和与原野上桂花的馥郁清甜,成为秋日江南有声、有色、有味的生动图景。
这时节,每天叫醒七都人的,不是闹铃,不是梦想,而是馥郁沁人的桂香。似乎一夜间,大街小巷,花开满树,润人的甜香,弥散涌卷,源源不断。人在花香里,一日三餐、坐卧行走,发丝、双鬓、衣襟沾染了香,一呼一吸间,五脏六腑全是香。香透了骨头,香透了筋,如此芬芳肝胆,江南人焉能不风雅?
苏州人喜食桂花,桂花与糖藕的邂逅,是属于秋天的双重甜蜜。爽脆藕片里夹着软糯的糯米,伴着诱人的桂花香,那幸福的滋味从舌尖直达心头。花香入糕不稀奇,但桂花和糕点的结合却最能甜到心坎里。粳米粉与糯米粉搭配蒸出来的糕点,软糯中带着恰到好处的弹牙,掺着淡淡的桂花香,醇厚而悠长。
江南的黄酒遇上桂花,诱人的金黄星星点点浮在杯盏上层,琥珀色的酒液更显温婉雍容。任多么寻常的日子,都会因这一杯甜酒而诗意撩人。
腌桂花更是七都代代相传的一件风雅农事。我去沈湾村的桂花园里,看了阿婆们采桂花的场景。她们在胸口挂一个袋子或小臂上挎一只竹篮,牵过一枝桂花,沿花朵根部整串儿捋下。她们告诉我:“要整朵摘呀,花碎了,就不美了!”完整的花型,才能获得最佳风味。
将采来的桂花倒在大竹筛里,轻轻筛一筛,将细小的尘粒及细花梗筛掉。过筛后的桂花再分拣,挑出花梗、树叶、发蔫衰败的桂花。然后,清水里过一遍,背阴处晾干。水分晾干后,在瓶子、罐子里,铺一层桂花,撒一层盐,循环往复。若是要甜桂花,就将盐换成白糖。为了完美保存桂花的浓郁香气和金黄色泽,七都人有个秘诀——加入一种特殊汁水,这种汁水来自叫做“长枳”的绿色果实。
长枳状如青桔,皮厚汁酸,无法直接食用,但挤压的汁水却是保存桂花风味的最佳搭档,将长枳汁满满浇在装有桂花的瓶里,就能长留桂花的香气和色泽,放置一年以上都不变质。这真是一种天作之合,让人觉得,造物必定是为了桂花,生了长枳。
属于秋天的美味,就这样被长久保存下来,想念时便开封赏味;偶尔抚慰舌尖,静待来年花开。
可以说,腌桂花,陪伴着七都人的每个日常。家里有客,第一杯奉上的一定是漂着桂花的熏豆茶。热水一冲,熏豆、橘皮、白芝麻、茶叶、胡萝卜丁,丰富的茶料伴着浓郁的桂花香气,令人垂涎。
满城的花事,天赐的长枳,巧妙的心思……吴江七都腌桂花的芬芳,是一种文化的芬芳,经它熏染点缀的古典江南,有了寻常日子的风雅,那渗透于日常生活每一处褶皱和肌理的民间风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