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初中
暖黄的灯光下,父亲眯着眼睛,全神贯注地穿针,他试了又试……看到父亲帮我缝初一校服名牌的样子,让我想起了父亲的初中。
小学毕业的暑假,父亲带我参观过他的母校——海康一中(现雷州一中初中部)。父亲当年的教学楼已加建了一层,但课室的地板仍是水泥浇筑的,课桌也不平整;教学楼外墙的瓷砖岁月已久,老式水塔也还在使用。不过校园看起来很整洁。
学校离老家有二十多公里,父亲当年是坐中巴上学的,每次要带上十几公斤米。现在父亲也只有一米六三高,估计当年也就一米四多,十分瘦弱,扛米自然费事些。我似乎看到父亲从学校对面的客运站走出,肩扛化肥袋装的米,手提化肥袋做成的旅行包,微倾着身子,吃力地走进学校;途中,可能还要歇上几回。我突然觉得父亲长这么矮,可能跟扛米有关。
父亲带我寻找他当年的宿舍和水井,发现都拆了,就地建了一栋大楼。父亲回忆说,砖石砌成的水井有十几米深,大家都用尼龙绳牵着锡桶打水,他力气小,一次只能提起半桶。一位来自纪家镇的黑壮学长帮父亲打过几次水,父亲现在还记忆犹新。
父亲还多次说过,他两次印象深刻的喝猪肉汤经历都发生在初中。第一次是小升初,去镇里考试的那个早晨,奶奶特意买了几两猪肉,专门给爸爸煮了猪肉汤;另一次是中考期间,父亲与几位同学凑钱,请师母帮忙买肉给他们煮的。这次父亲还带我拜访了他的班主任叶老师和师母。叶老师年过古稀,满头银发,精神矍铄。他说:"当年除了生活条件差外,其他都好。同学好,互相帮助;风气好,学生个个都努力学习。你爸爸当年很努力学习,连政治书都能倒背如流。"父亲补充道:"老师更好,都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
整个初中,父亲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动手,不像我,一切都有父母的精心照顾。父亲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中考考到了海康县(现雷州市)的前十名,非常不容易。而我现在拥有了这么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更应该好好学习,取得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