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注溪行
春分时节,春寒料峭,乍暖还寒,在细雨迷蒙中,我们走进天柱县注溪乡,赶赴春天里的一场盛宴。
到了注溪,首先迎接我们的是一场盛大的山歌盛宴。这场盛宴在鼓楼的表演台上举行。只见注溪小学侗歌班的小歌手们,穿上节日的盛装,佩挂着闪闪发光的多层银项圈,认真地为我们一行十余人演唱了注溪山歌——“溜溜歌”。“溜溜歌”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流传于以注溪为中心的方圆百余里的侗乡山寨。“溜溜歌”演唱方式有独唱、对唱、齐唱,唱法有单声和多声部。歌声如高山流水,如夏日蝉鸣,如百鸟啼鸣,如珍珠落玉盘般悦耳动听,还伴以竹子舞,使“溜溜歌”的演唱更具有神韵,更具有观瞻性。
“溜溜歌”余音未散,我们就直奔向广场外的田野。田野的油菜花以如火如荼之势映入眼帘。“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金灿灿的油菜花,在春天的田野里,山坡上随处可见,注溪田坝的这一片油菜花也似曾相识。然而在我看来,每一年每一株油菜花都是初开,它饱受了一冬的严寒雨露,最终把自己磨砺成一枝美丽的花朵,摇曳在春天的舞台上,把春意推向高潮,也因此每一株开得正好的油菜花都是初见。我以初心轻轻地拾起一枝,放在鼻下贪婪地嗅着,油菜花的馥香,从鼻尖直沁到五脏六腑,人顿时心旷神怡。我俯下身静静地凝视着金黄的花朵,透过一个个的花蕊,我仿佛看到了农人在田间地头忙碌的身影,看到了沉甸甸的果实,看到了殷殷的期望。
在油菜花中间,有一小块空地,长有绿油油的绿肥,绿肥开着铜钱般紫红的花。绿肥在修长美丽的油菜花旁边没有自惭形秽,而是从容地努力长成自己的模样,尔后化作春泥,心甘情愿为稻谷作嫁衣,就为看到稻谷结硕果的模样。在田间地头,沟边,田埂上,青草摇曳着它细细的腰肢,在细雨中绿意更浓。那些不知名的野花,在路边,土坎下,开出了自己的一片小天地。呀,这些可爱的小精灵,把春天点缀得春意盎然。我满怀欢喜地张开双臂拥进春天的万花筒里,那姹紫嫣红的春天便驻进了我的心田。
田野外是河堤,河堤上的柳条泛着嫩绿,长满了柔情。瓦窑江顺着河堤逶迤而来。瓦窑江,说是江,其实是一条小河,河水清澈如无尘的镜子,把两岸的柳树、风雨桥、鼓楼都映在河里,更显得此处风景旖旎,让人留连忘返。
到了注溪,那一定要去注溪乡天炮坡油茶产业基地参观。我们一行驱车沿着陡峭狭窄的山道,向天炮坡油茶基地开去,越往上走,路就更陡峭。在你以为没有了尽头的时候,车突然上到一个平地,视野一下子开阔起来。我们把车停在这里,任由清凉细雨漾在脸上,朝着山顶爬去。半小时后,我们到了天炮坡油茶基地。此时浓浓白雾笼罩着山岭,分不清哪里是山,哪里是天。在能见度范围内,看到油茶基地上已栽上了油茶苗。我想象着,这里再过十年八载,就会是一片一眼望不到边的郁郁葱葱的油茶林;想象着秋天的油茶林里,开满了蝴蝶般的油茶花,结满了累累油茶果。油茶树从根到树干,是上好的木料。油茶果的外壳可以用来做护肤产品,可以用来烧火取暖,可以用来做肥料。油茶籽可榨出纯天然植物油,这种植物油,易消化、通便、润肠,还可用于美容。我仿佛看到油茶果挂满枝头,看到了油茶基地带动注溪旅游业的发展,从而推动了注溪经济的腾飞。想到这里我心花怒放,高兴地把手做成喇叭状,对着氤氲着团团白雾的山谷,“喂——喂——喂——”地大声喊叫起来,山谷立马有了瓮声瓮气的回音,有趣极了。
春分时节到注溪,一定要去品尝注溪的春社饭。在一百年前,土匪横行乡里,肥沃的土地被鲜血染红,加上疟疾肆虐,土地荒芜长满了野菜,难民遍地。为度饥荒,难民们以野菜充饥。解放后,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为了牢记曾经的苦难,珍惜今天幸福生活,每年春社节(每年立春第五个戊日,即春分的第二天),注溪乡家家户户都要做春社饭祭祀祖先,祭祀土地神,祈求年景顺利,政通人和,五谷丰登。春社饭是用大米、糯米各半,煮至半熟后,再拌农家腊肉、大米、蒿菜、马葱、大蒜、猪油、食盐等调匀用文火焖熟,其味鲜美,芳香扑鼻,香软可口,老少皆宜。我们一行顾不得斯文大快朵颐,我想宫廷御宴都比不上此时春社饭的美味。
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又到了与注溪说再见的时候,千言万语在心头,不知从何说起,我只好贪婪地把注溪的“溜溜歌”,金黄色的油菜花,清澈的瓦窑江,天炮坡油茶林,美味芬芳的春社饭,还有注溪的深情厚意统统打包,放进记忆的海洋里。在闲暇时光,一一点开,那春日的温暖,把我那颗因久居喧闹的小城而变得焦躁的心,慢慢融化在无边的春色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