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文学 > 情感 > 正文

味道

作者: 王于哲2024/08/15情感

世间会做饭的人很多,爱做饭的人也很多,而二者数量究竟孰多孰少,不得而知。爱做并会做饭的人,通常来说,要么是极尽追求味道的精美,要么就是甘于粗茶淡饭。我属于后者。小时看过一句话,“高级大厨忙完玉盘珍馐后,擦掉头上的汗水,独自在后厨吃点黄瓜蘸酱便觉得心满意足。”大概是高级厨师尝过了太多味道,平实的朴味化成了最终的追求,“由平凡走向绚烂,再由绚烂走向平凡”。只是没想到长大后的自己,也喜欢真挚、踏实和厚重的平淡原味。

做饭的人都知道,两个人的饭难做,想丰富点就多了,想简单点又显得凑合。但其实最难做的是一个人的饭。因为只有一个肚子,吃馒头也可以饱,吃自助餐也可以饱。一个人通常是与外界没有过多联结的,只需要为自己负责,“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可以考虑很多,也可以完全不考虑。尤其是工作后忙碌的状态,就会懒得考虑。其实在大学里,我常常一个人吃饭,以为自己会一直习惯下去。而这次一个人来俄工作,我把之前和实习小伙伴们一起吃过的几个地儿重新吃了一次,却觉得味道是那么别扭,记忆中的美味荡然无存。原来,爱和陪伴是最好的调味剂,和亲近的人一起,吃什么都好吃。孤独,是消解味道的利器。

既然外面的饭馆不好吃,索性便不去打扰珍贵的记忆,以便美好依然美好。当然节约开支也是一个动力。在海参崴,随便一个快餐店,点个泡菜汤一类的吃食便要50元人民币,甚至更贵。这边离亚洲近,所以亚洲菜系也不难觅,但最多的是韩餐而不是中餐。虽说泡菜是韩国的代表,可我对于泡菜有一种无以言表的熟悉和亲热,像在外地的一种生活必备。我的老家离韩国很近,或许是这种地缘因素,在西安读大学时,每次感冒或者身体不舒服了,去吃碗我称其为“家乡菜”的泡菜五花肉汤,吃罢微微出汗、发热,心里多了一份踏实,身体也通畅许多。这种感觉,应该就是“老陕们”的那碗油泼面,满满的家乡味道和仪式感。再者,国外没有国内丰富无比的调料和辣椒,这很遗憾,但泡菜总有得卖。这段时间,学校食堂晚上不营业,工作结束了,我索性就是一颗鸡蛋、一根香肠、一把青菜,与面同煮,几筷子泡菜提供了盐味儿和酸辣口,就着窗外的夕阳,独自吃下,倒也怡然自得。酸、辣、咸的混合体,能暂时消减对家的思念。

几日前,无意间买来味增汤的酱料,想着可以做面条的汤底。昨日一尝,心里有个角落瞬间软了下来。这味道,完完全全就是我们烟台六月香豆瓣酱的味道!有些咸,味精的鲜,还有些许的白糖提味。在老家,这可是家家必备、天天必备的调料。过年的蒜薹炒肉,夏日的芸豆炖土豆,都离不开这道酱。听说没有酱油的年代,奶奶那辈女人都是自己做酱。酱的浓稠,是酱油永远都比不上的。尤其是铁锅炒菜,酱一下锅,油一下子就把酱香激了出来。也听说,老北京炸酱面的精髓就在于酱,若是酱油能抵得上,应该早就发明出“新北京酱油面”了吧。味道,有时是不可替代的,甚至是时代变迁的证明。

在西安的大学时光,面融入我的骨子里,甚至到了“一日无面,便觉不完整,好像没有吃饭一样”的程度。因此只要出国,我随身必带擀面杖,以“撬动地球”。不过好在我去过的国家,意大利面都很常见。这种筋道略硬、花样众多的小麦制品,朴实无华且形态丰富,有粗有细,着实可以代替一下拉面或拉条子,我感受到一种熟悉又温馨的被接纳感。从这个角度说,或许人的共通性比差异性要多得多吧。味道,是打开外地人、外国人心扉的钥匙。

常言道“好吃不过饺子”,逢年过节才吃的饺子也有一种团圆的味道在其中。许是黄豆酱的作用,让并不嘴馋的我,忽然竟非常想吃饺子。虽然带了擀面杖,但碍于空间狭小,宾馆还不让做饭,只好去韩餐店吃了5个大饺子。看着端上来的饺子在浓汤里来回翻滚,我笑了笑,心想这明明叫馄饨。不过总也解了把馋,很是满足。去年夏天在美国虽然清苦,但和小伙伴秋凝还用那根擀面杖包了几次饺子,以解乡愁。也许是目前的安逸和开心,也许是一个人懒得动,那根擀面杖,可能在小年或春节时,才会派上用场吧。

前日在朋友圈看到有人分享西安的红油米线,今日东北姐姐又提到了超级网红螺蛳粉,突然惊觉自己竟然快忘记它们的味道了,一起忘却的,还有只和好朋友一起吃的火锅。大学时代,和朋友、老师一起吃着街边普通的小吃,谈着理想,分享着日常点滴的思考和发现,是那样的无忧无虑,轻松恣意。大学的味道,是青春和自由。

此时此刻,在文字和回忆里穿行了近10年的时光,我想念流光溢彩的大学时光,流浪又无拘束的游学、旅居岁月,当然也喜欢现在平凡稳定的成人阶段。从西京到北京,从亚洲到欧美,一段段旅程中,丰富的味道打开了味蕾,也拓宽了眼界和认知。味道的背后是走过、活过、爱过的证据,亦是走着、活着、爱着的证明。

人生的味道,期待丰富一些,也渴望简单一些。愿自己拥有接纳各种味道的心境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