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文学 > 随笔 > 正文

攀登心灵高峰

作者: 范鲜红2024/05/08随笔

重阳节前,市委办公室组织退休老干部到黄梅县的小南街和全国示范老年大学参观学习。在那里,我们参观了老年大学,并亲身感受百年老街的魅力。

黄梅县的小南街始建于明末清初,街道边遗留的一块块凹凸不平的青条石,像一本本厚重的历史书,记录着老街的百年沧桑和悠久的民族文化。走进小南街,街道干净整洁,路面由许多长条麻石铺成,两边的房屋大多只有两三层楼高,木质雕花门窗尽显古朴大方。街两边挂着一串串中式红灯笼,与现代霓虹灯交相辉映,仿佛使人进入了时光隧道。

注目街头,街边屋墙上"小南街"三个斗大的红字格外醒目。这是一面展示小南街昔日风情的大专栏,上面粘贴着老街的历史照片,下面摆放着一些老物件,旁边写着"如果有时光机,你想回到哪里?"靠墙摆着一条长靠椅,三位白发老婆婆正坐在椅子上拉家常。我们想听老人们说些什么,可是黄梅方言却不好懂,不过我们还是在小街的地面上找出了几句。只见街道中间,每隔几十米脚下就会出现一块铜牌,上面刻着黄梅方言:"嘎婆奶",解释为外婆;"灶哈屋",解释为厨房;"过呀没",解释为吃晚饭没?……

你可千万别见笑,这里蕴含着朴素的语言文化,著名的黄梅戏就是从这里诞生的。街边一处显眼的白墙上,有一幅大型古铜色浮雕,上面雕刻的是被列为国家非遗文化项目的黄梅戏《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等经典剧目中的人物形象。这里不仅诞生了黄梅戏,还走出许多文化名人,其中,有现代著名戏曲电影艺术家石联星。1932年,17岁的石联星参加了红军,成为中央苏区的一名文艺赤色红星,她是早期电影《赵一曼》的主演。另一位是出生在这条街上的著名作家废名,原名冯文炳,人民艺术家,主要作品有《废名小说选》《废名散文选》等。

小南街不仅是文化街,更是英雄街。参加我党早期革命而英勇牺牲的石炳乾、石显怡、石曼卿三兄弟的故居就在这条街上,是一处红色教育基地。在烈士故居的院墙上,刻着庄严的入党誓词和三位烈士的英雄事迹简介。随着解说员生动的讲述,我们都被烈士们的英雄事迹所震撼和感动,直到参观结束走出故居,心情仍久久不能平静。大家强烈地感受到,我们都是共产党员,身体里流淌着共产党人鲜红的热血,就像这条小南街,容颜虽老,但却有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瑰宝,传承着伟大的革命精神。

出了小南街,我们驱车来到黄梅县的全国示范老年大学。大学坐落在风景优美的滨河新区。校门前的大花坛中横立着一块长方形大石碑,上面刻着"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八个大字。参观完老年大学的校园后,我们进入演播大厅,观看学员的学习成果展演。第一个表演节目是大合唱《长征组歌》,合唱班的学员们身着红军服,身姿挺拔,精神抖擞,歌声雄壮而嘹亮,把我们带入了那战火纷飞的激情岁月。黄梅戏班的学员演唱了《黄梅戏大联唱》,唱腔极具地方特色,韵味十足,令人陶醉。旗袍秀班的学员们表演了旗袍秀《祝福祖国》,她们身着鲜艳的旗袍走秀,身姿曼妙,笑靥如花,充分展示了中华女性娴熟典雅、温柔清丽的气质。广场舞班的学员们跳起《我们正青春》,大家脸上挂着幸福甜美的笑容,舞蹈动作整齐优美,跳出了当代老年人的潇洒与自信。看着他们精彩的表演,现场观众也不由自主地跳动起来。

下午五点,参观活动结束,我们坐着返程的大巴奔驰在高速公路上。临窗远眺,一轮金黄色的落日在远处连绵的山峦上奔跑,绚丽的晚霞洒在村落里、田野上、树林间、大巴车的车厢里。前方,迎接我们的是一条走不到头的"小南街",毕不了业的老年大学,攀不到顶的心灵山峰,我们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