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文学 > 情感 > 正文

街巷口的油条摊

作者: 石新民2024/06/03情感

每天清晨,从巷口炸油条的摊铺路过,老远便有一阵油条的香味,扑鼻而来。几根油条,就着豆浆或红豆粥,顾客吃得有滋有味。

摊主老杨,年近花甲,中等个头,身体结实,长年风吹日晒,皮肤黝黑,从事这个行当已有四十余年。

16岁他便从家乡淮安来到镇江,跟着师傅学炸油条,一年后掌握了技艺,开始自立门户,在街边支起炉子,一口油锅,一块案板,炸油条,卖油条。每天三、四点钟,他第一件事,便是劈木柴,点火生炉子,然后和面,揉面,热油锅,天亮后,上班上学的大人小孩,急匆匆地赶来买油条。

起先,老杨的油条摊在四牌楼菜市场,这里人气旺,生意好;后来迁到千秋桥街,这里居民多,人来人往,好不热闹,油条自然卖得多;再后来,随着城市建设发展,老杨将摊位搬到了中营街,这一干,又是20多年。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工作后,我每天要到郊区工厂上班,市区大街小巷炸油条、卖烧饼的小店铺众多,一块烧饼裹上一根热腾腾的油条,吃得很香甜。

老杨的市场意识强,经营头脑灵活。为满足周边居民的饮食需求,先后增加了豆浆、红豆粥、绿豆粥,再后来又有了麻团、蒸饭团、煎饼裹油条等。他家店铺自己炒的雪菜,还有淮安的大头菜,味道甚佳,喝稀饭就着大头菜,十分爽口,顾客们交口称赞。冬日里喝上一碗热腾腾的红豆粥,浑身热乎乎;炎夏时,喝上一碗温凉的绿豆粥,消暑去热,每日里店铺生意很红火,夫妻两人忙得不可开交。炸出的油条个大,香脆,每根油条也就一元钱,这种价格,在目前算是便宜的了。

我常去他的摊点买油条和麻团或豆浆、稀饭,自然与老杨熟悉了。他原来是露天经营,多年前,老杨制作了一个带顶篷可遮风挡雨的固定的摊铺,并租下了一间10多平方米的门面房。老杨为人和善,待客热情,会分轻重缓急。遇到老人,或上学的孩子家长,或急着上班的人,会优先安排;有的人请他把油条炸得老一点,他会照办;遇到有的顾客,一时忘了带钱,他会赊账。

由于他的油条口感好,附近居民都喜爱,除了零卖,每早还要供应好几家单位的几百根油条,从凌晨时分一直忙碌到中午,一年四季,风雨无阻。老杨有四个孩子,全靠他们夫妻两人双手打拼,如今都已先后成了家。

街巷里的油条、麻团、烧饼,是一种民间百姓的传统食品,一碗稀饭,一根油条,一块烧饼,飘逸着暖暖的人间烟火。老杨这样的异乡人,给我们市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种种便利,理当得到社会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