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文学 > 随笔 > 正文

感悟精神伟力

作者: 余凤兰2024/05/08随笔

黄洋界的壕沟里,我们身着红军服,手里拿着玩具手枪,模仿当年红军战斗的情形,匍匐在战壕里,眼睛盯着前方。快门按下,留下了我们对井冈山的敬仰。

常常在寂静的夜晚,翻阅这些照片,吟诵着毛泽东著名的诗词 《西江月·井冈山》,耳边似乎响起了隆隆炮声。井冈山是革命的摇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红色大本营"之一。

远去了烽火狼烟。山,苍翠葱茏;水,澄清碧绿。一丛丛毛竹似乎在叙说伟大的井冈山精神: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坚持党的领导,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思想,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艰苦奋斗的作风。

山高崖陡的井冈山,是永远的精神丰碑。伫立在八角楼里,感悟一盏油灯是怎样照亮整个中国的前程;沉默在战壕中,思悟一发炮弹是怎样改写中国的历史。抚摸着曾经的炮体,顺着曾经隆隆炮声的方向看去,红旗招展的地方,有一种召唤和昭示,井冈山精神是民族精神的传承,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大融合、大统一。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在伟大的井冈山精神的感召下,一批又一批新时代逐梦人前去革命圣地瞻仰、学习。前年,市影视家协会组织会员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有幸参加,感受颇深,获益匪浅。

接受传统教育,汲取创作动力。近年来,市影视家协会每年创作一部作品,或是微电影,或是专题片,其中,《人民的天使》《守望武昌鱼》等屡屡获奖。今年拍摄的纪念张裕钊先生诞辰200周年专题片 《一代宗师·张裕钊》获得了各界好评。

今年十月,协会又组织我们去延安学习。在延安宝塔前、在南泥湾、在枣园和杨家岭,这些耳熟能详的红都地名,与我脑海里描摹的延安重合了。沉浸其中,无时无刻不在感悟伟大的延安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八十一年前,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著名的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文艺"为什么人"的核心问题,至今仍散发着思想的光芒,指引着文艺工作者们创作的初心和奋斗的方向。

从井冈山到延安,一系列的学习,让我们的心灵经受了洗礼。我们庆幸,我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要秉承伟大的革命精神,抢抓时代机遇,将时代创造的无限可能化为文艺创新的不竭动力,带着厚重的历史感和深刻的现实洞悉力,去讴歌伟大的时代和伟大的人民,为新时代呈上更多真善美的文艺作品。